看三集电视片

2024-04-21

看三集电视片(精选6篇)

篇1:看三集电视片

看三集电视片《信仰》有感

我于前天21:00多和昨天20:00多在央视一套收看了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制作的三集电视片《信仰》的前两集,今晚21:00多在央视一套将播出第三集。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现时代的状况,我是如下这样看的。在旧社会,由于有阶级斗争的残酷现实,有国内外压迫的诸多事实,有歧视、流血、屠杀、饥饿、反抗、对抗、暴动、革命、运动等等形式和亲身的感受,信仰容易产生,很多时候现实逼迫着人们去信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建设年代,有贫穷、贫乏、落后、困难等等的现实因素,有改天换地的豪情,信仰也容易产生。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在和平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信仰却不易产生了,因为直接的触动的因素少了,在现时代,人们的生活温饱而又小康,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条件改善,人们的享受越来越多,信仰从何而来呢?条件和环境变了,人们考虑和追求的东西也变了。信仰要从对科学理论的掌握,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理解,对个人与社会的志向中产生。而要做到这一点,简而言之,要从思想上入党,是不易做到的。在新的现实条件下,须要的是经过系统培养、实践锤炼特别是内部斗争的锻炼、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真懂真信真用的人,职业化的党员队伍,不求其多,但求其精。在新的现实的条件下,让人痛心的是,多数想入党的人是抱着升官发财而来的,这是一个警告。我党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面临许多挑战,从而我们今后及长远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也面临挑战,需要我们切实应对。那些奔着升官发财目的入党的人是绝不会产生什么信仰的,它只能产生无尽的贪欲和邪念以及混社会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意识,靠这些人实现奋斗目标是靠错了人。

看完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之后谈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是我粗心大意搞错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第三集的播出时间,刚才我补看了第三集。在完整看完《信仰》之后,我要谈谈我认为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成功的秘密。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有唯一的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个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人类历史上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适合中国情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理论上的成熟是中国共产党人成熟的根基。离开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必然不会成功。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有正确的纲领,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总是能够制定出相应的近期的纲领,在这一个一个近期纲领和阶段性纲领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每一个阶段的特殊任务,达成了每一个阶段性目标;但是,在制定和完成阶段性纲领的同时,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中国共产党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最高纲领,这个最高纲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的自由幸福。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不为自己,也不为少数人,而只为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和广大

百姓。始终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毕生为人民服务就是他们一辈子的信念和坚守。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改革创新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没有担当精神,就没有引领和推进。改革创新和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誓要天地换新颜,誓要人民得幸福!

第五,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她扶正祛邪、不信鬼神,她务实清廉、不为名利,她深得民心、深孚众望,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必将成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进取,无私奉献,为人民、为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附件: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简介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兼具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故事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共三集,第一集:只要主义真;第二集:壮志换新天;第三集:时代先锋行。每集时长50分钟。

秘密

《信仰》观后感

为人民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

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品格的引路人。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质保量地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完成每课时、每单元的教学要求。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服从分配,团结同事,互教互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篇2:看三集电视片

一直都没在意过这个电视剧,只是偶尔一次和 老公一起看 了 一次结局。

据老公说,故事的 主人公是个“纯爷们”-------真正的男人。我一直以为故事中的 “刘师傅”,就是那种天生受苦受罪的 人,他生下来就 是 吃苦的命,生下来生活就该过的那么艰辛。直到昨晚,看了第一集,才知道,原来他是家里的“老子”,是 他妈的 心肝。他任性,独立,敢作敢当。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方式。而且还有过一段被别人喜欢的 初恋,还发生过一些捉弄人的故事。 为人仗义的他结识了 文慧,并且时时处处帮助他。实实在在的 付出,不 贪图什么结果,这也是他说的“好人有好报”嘛。文慧家庭遇到困难,人生又走在 了 转折点。年幼的弟弟妹妹,失明的母亲,人生要 做出重大的 抉择。健斌和她之间的情感,可能是 朦胧的心动。但是,细小之处,可以看得出,有的 爱情是 经不起考验的。人生观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就不同。文慧让他帮忙去 好弟弟,他会分析出很 客观很现实的 结果。确实,一个孩子在 一个优越的 家庭里长大,对他的. 未来肯定有帮助。但是,有的人即使贫穷也希望一家子不 分开。 健斌要 的 生活是很平静的 那种,平静的 考学,平静的 大学,平静的 上班,平静的 结婚生子,最好不要有什么波澜,即使生活不得已有了波澜,他也会给自己一个借口逃避。文慧是 一个 善良而负责人的 女孩子,即使天塌下来,她也 敢用自己 瘦弱的肩膀去抗。所以,在 她的世界里,她能努力一分,绝对不会坚持到半分。他们的 情感注定不会有 结局,因为两个人有时候想要的 是 一起担当的 感觉。雪中送炭见真义,锦上添花谁不会?文慧的人生有太多不得已,不得已的 选择,不得已的 生存,不得已的 坚持,可能这就是生活。那些在幸福的 海洋里,从不曾有过波澜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她的 无耐。 她的弟弟妹妹即使生活在一个家庭里 ,也 永远无法体会她的 感受。

篇3:看三集电视片

1 互联网正在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 互联网传播已成为美国“和平演变”的新途径

20世纪50年代初, 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提出了著名的“和平演变”战略, 此后, 历任美国总统都执行了这一战略。

传统的“和平演变”方式即是“喊话”。美国通过大型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美国之音, 对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渗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柏林墙倒掉、东欧剧变, 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几乎一夜之间垮台。

互联网的出现, 改变了美国单一的和平演变模式。互联网的广泛性、快速性、渗透性正成为美国最有效、有力、方便、穿透力强的政治利器。

(2) 互联网宣传战成为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的重要手段

2002年6月24日, 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大中东计划”。这一计划本质是通过战争手段或者和平手段改造各国政权, 使该政权完全亲美, 受美国控制, 最近几年中东发生的战争或所谓的革命大多按照这个战略在实施。

10年来, 这一区域发生了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争。而宣传战作为战争的配套手段, 互联网起了重要作用。伊拉克战争期间, 在美国的授意下, 伊拉克顶级域名“.iq”的申请和解析工作被终止, 所有网址以“.iq”为后缀的网站全部从互联网蒸发, 伊拉克这个活生生的国家竟然被美国在虚拟世界里“消灭”了。2004年4月, 由于在顶级域名管理权问题上发生分歧, 利比亚顶级域名“.ly”瘫痪, 利比亚在互联网上消失了三天。

(3) 美国国家宽带计划:志做全球“网霸”

奥巴马具有互联网总统之称。互联网曾助他在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而他当选总统后的经济振兴计划, 网络和技术占了相当的投资比例。2011年, 他更是推出了美国国家宽带计划。

同时,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是世界互联网界的大红人!她曾多次就网络自由问题发表讲话, 呼吁允许公开和自由地使用互联网。她批评中国对网络信息进行管制, 鼓励美国的网络公司拒绝相关国家审查。她表示美国将花费2500万美元保护网络作者, 并且帮助他们突破诸如中国“防火长城”这样的网络限制。美国政府将努力帮助专制国家异议人士突破网络封锁, 推进人权和民主。

希拉里积极推行全球互联网自由计划, 与奥巴马总统的国家宽带计划配合起来, 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有人甚至认为“美国国家宽带计划”实际就是一个“美国国际宽带计划”。

作为互联网发源地, 美国掌控着互联网主动脉, 握有互联网核心技术, 控制着全球互联网。支撑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共有15台, 其中1台为主根服务器, 放置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其余14个为辅根服务器, 有9个放置在美国。也就是说, 每天世界各地的很多电子邮件要先由美国人“过目”之后才能去它该去的地方。同时, 各国政府如果要删除互联网内容, 也须向谷歌等企业申请。

另一方面, 从光纤中的玻璃丝到芯片, 从路由器到操作系统, 互联网和信息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关键设备, 基本上都由美国公司主宰。从技术上讲, 一旦某个国家的后缀从根服务器中被封住或删除, 这个国家便在互联网世界中消失。特别是管理根服务器的ICANN向美国商务部负责, 其他国家的法律对它无任何约束。

2005年3月美国出台了《国防战略报告》, 明确将互联网空间和陆、海、空、航天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五大空间。同年6月30日, 美国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美国要无限期保留对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监管。

目前, 基于IPv4协议所“产生”的IP地址约有45亿个, 由国际组织分配:美国拥有15亿IP地址;日本有1.7亿IP地址;韩国则有8000万IP地址。中国是IP地址严重匮乏的国家, 截至2009年底, 分配到的地址只能让每个网民平均只有0.6个IP地址, 低于美国的人均5个, 日本的人均1个。

“在互联网王国里, 美国是绝对的霸主。”这就是现实。

2 互联网自由的双重标准

2010年底, 国际刑警组织以强奸和性骚扰罪名通缉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因为他泄密了9万多份驻阿美军秘密文件。有人说, 如果阿桑奇泄露的不是美国秘密, 而是泄露了其他国家的特别是中国的秘密, 那他肯定会获诺贝尔和平奖。

事实上, 维基解密还透露了大量其他国家的信息。而解密其他国家的信息却是美国乐于见到的。

2010年11月底, 维基解密了突尼斯惊人的腐败情况, 并且很快通过互联网在突尼斯的年轻人中大肆传开, 直接导致大规模的街头抗议行动。同样, 在埃及暴动和利比亚骚乱中, 维基解密网站也“功不可没”, 相继爆出了美国政府对埃及民主改革进程的不满、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有多种怪癖, 等等, 这些“解密信息”对暴动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维基解密的这种行为, 在西方被称作“数字朋克运动”, 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使社会变革。

2009年6月18日,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直言, Twitter等社交媒体网络是美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产”。他表示, 包括互联网、手机以及社交网站等在内的新技术让独裁政府“非常难以”控制信息。并补充称“由于信息无法再完全掌控在政府手中, (这种技术进步) 是世界各地自由的巨大胜利。”

3“网络制裁”的新战略思维

2009年5月20日, 由于美国政府对“敌对国”的贸易制裁禁令, 微软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的MSN即时通讯服务。

在微软一手遮天垄断全球电脑操作系统的大背景下, 他会不会在某天关闭我国数亿Windows操作系统的客户端?这次由微软关闭MSN服务, 接下来美国是否会让思科来关闭别国的所有路由器?这绝非杞人忧天, 值得我们每位互联网从业者、新闻媒体和政府有关部门深思。

4 我们的应对之策

我国于2003年8月启动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已取得巨大成果, 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又制定了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计划。欧盟已经明确要求2010年前推动25%的个人及机构试用, 美国也加快了IPv6的部署与实施, 所申请的IPv6地址从世界排名11位突然上升到第一位, 中国仅处于第16位。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竞争中形势不容乐观!

(1) 三网融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对三网融合的理念是,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都向“下一代”演进, 最终都将以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展现, 终端互为融通。

但是, 有两点必须引起决策者、从业者, 特别是高层决策者高度重视:

一是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核心设计理念是“端到端透明性”, 对内容不进行管理, 或者说无法管理。

二是在三网融合的竞争博弈中, 所有技术指向和业务发展方向, 都在争夺电视机屏幕这一最后的阵地, 猎食视频市场这一最大的肥肉。在我国, 与电脑和手机等新媒体终端在全球范围内失控相比, 电视机屏幕可以称得上是最后一块“净土”。所以, 不能以实现三网融合的名义, 简单地将已经失控的互联网内容引入到电视机, 丢失最后一块“净土”。这是与我国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战略问题。

(2) 中国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

目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周边形成了“C形”战略布局, 形势严峻, 在未来的军事争夺中, 互联网将成为致胜的重要力量。

目前, 中国大陆的海底光缆连接点只有三个, 连接互联网的海底光缆多数铺设在台湾海峡和台湾海域附近。一旦台海有战事, 或与美国及其利益同盟发生战事, 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和畅通将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从国内情况看, 我国党政军机关专用信息网络采用搭建专线专网、实行物理隔离的技术手段。这种安保措施建设成本高, 且无法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还有人认为只要安装了防火墙, 政务网络就很安全。但实际上组成互联网网络安全保障的核心技术芯片、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都由美国人掌握和控制, 现有的防火墙产品都是建立在上述三项核心技术基础之上的, 并不能抵御掌握核心技术方的控制和攻击。

并且, 在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十余年里, 外资已逐步从资本层面控制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各个领域。

(3) 重新审视国家互联网安全问题

目前, 各国政府都在推动宽带建设。但世界各国的国家宽带计划实现过程中或者实现之后, 国际间的互联谁来主导呢?毫无疑问, 肯定是美国。IPv4安全问题会不会又出现?我们都必须考虑!

还有一个时髦的技术话题, 云计算。未来国家的综合实力, 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互联网建设和管理能力, 而“云计算”则将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核心和依托。

鉴于此,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积极部署、主导国家“云计算”发展。美国为了巩固其信息霸权, 一方面积极在军事领域部署“云计算”架构, 另一方面也大力支持其IT公司的全球“云计算”发展战略。“云计算”的提出, 正好为美国提供了新的机会:一旦全球信息的流动、存储和处理都要通过美国IT巨头在互联网构建的“云”来进行, 那么美国就牢牢掌握了对全球信息的绝对控制权。

三网融合、国家宽带计划、云计算等等, 正处于起步阶段, 各国几乎同步, 抓住机遇, 我们就能在新一轮的变革中赢得更多主动, 否则, 就有可能被新信息化时代所抛弃, 甚至置身于新的国家和军事安全危机之中。对此, 决不能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我们应该从国家安全战略、国家主权的高度和角度来思考问题, 只有这样, 三网融合、国家宽带计划等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篇4:从电视剧看三十年社会思想流变

80年代:反思是主流,日剧受青睐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刚刚从一段痛苦的岁月中走出来,伤痛与贫困是我们对一个时代的完整记忆。此时的艺术创作,与文学一样,痛定思痛,是一种伤痕文化。在作品里,人们最感伤痛的,就是那些背叛家庭或是从海外归来的革命者——尽管怀着一腔激情,为何却始终受到革命阵营的怀疑,无不饱经磨难?即使表现1949年以前的作品,给读者和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也是:原来“左”所造成的伤害远比敌人更深;来自“自己人”的暗箭比敌方还要险恶阴毒。记得当时有几部外省话剧团来北京上演的作品,很快就在电视里播出了(当时创作的电视剧还不多,而话剧作品却经常在电视里播出,有时几乎与舞台演出同步),其中有的描写抗战时期,有的讲述苏区的斗争,当然还有关于“文革”和“文革”前的,主角不是知识分子,就是所谓出身不好的中共干部。他们开始时个个热血沸腾,结果却十分凄惨,“我爱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为什么不爱我”,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虽然剧情也有“光明的尾巴”,但对“左祸”危害的揭露都很大胆。关于红色经典的记忆,最深刻的已不再是对军统、中统的仇恨,而是《红岩》作者罗广斌在60年代的惨死;是对川东地下党被定为“没有好人”的诬陷;是长时间里,渣滓洞、白公馆、息烽集中营里牺牲或逃出的许多人被怀疑为叛徒、特务的情形——这些才是最大的悲剧。

很快,80年代的电视剧创作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敌营十八年》是第一部连续剧,并且将表现对象放在了地下斗争,隐蔽战线的主人公也不像李玉和、阿庆嫂那样“根正苗红”,而是过去长期被怀疑、受压抑的一类人。片子的走俏实际已告诉我们,谍战片是电视连续剧的长项,但这个商业信息直到20多年后才被高度认同。“对越作战”经过文学的沉思和情感的积淀,诞生了两部由小说改编过来的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里面说的实际是那个年代的人情和社会,不像以往同类题材那样基调单一,也不显得昂扬激越,增加了许多思索的成分。可以说,战争、军队题材的电视剧,在这之前和之后,都没有这个时期有分量——写出了人性的另一面。与此类似的是,那个年代还有两首因“对越作战”而产生的歌曲《十五的月亮》和《血染的风采》,它们竟能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这也是后人不能想象的。这两首歌曲虽说以爱国从戎、戍卫疆土为内容,却没有雄赳赳的曲调,也没有多少怒气冲天的豪情,感怀、凄婉的思绪弥漫始终。实际上,这也正是当时全民心态的反映。刚刚从一个痛苦、贫穷的年代走出来的民族,此时,无论爱国还是战争,都处于一种难以摆脱的自我感怀之中,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不亚于杀敌的壮志。怪不得作战的敌对方,居然在阵地上也以这两首歌来瓦解我军的斗志。

当时热播的《雪城》、《今夜有暴风雪》、《便衣警察》等电视剧中,尽管那种前30年主流意识形态下形成的斗争之勇和英模之气还在延续,但自省、反思,面临现实困境的务实选择,人性中不那么光明的一面,更让观众难忘。“几多风雨,几度春秋”,“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从主题歌歌词里,我们看到与勇气并存的,其实是迷惘、惆怅和感叹。《蹉跎岁月》、《孽债》仅从剧名就可见带有明显的反思烙印。那时的新一代作家多来自知青,因而知青题材占有很大比重,但这个题材的表现力极其有限,也有意无意制约了文艺作品表现那个时代的深度和广度。

那个时期,话剧里最出色的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桑树坪记事》和北京人艺的那几部带来争议的作品;电影中最难忘的是《牧马人》、《庐山恋》、《人到中年》,一直到《红高粱》;电视剧反映改革开放最有名的作品是《新星》和《公关小姐》。这些影视和舞台作品大多改编自畅销小说。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与后来相比,实在不算多。因为人们的注意力一是集中于反思前30年,二是思索当下如何改革开放。《夜幕下的哈尔滨》虽讲的是抗战,但主要人物之一是位日本人,还是个屡遭误解的好人。《四世同堂》也是那时最有收视率的电视剧,与拍《红楼梦》、《西游记》一样,拍名著是影视界的传统,每个时代都少不了。《四世同堂》尽管以日本占领时期为背景,描述日本人的戏却很轻,着墨较重的是中国的“汉奸”,李婉芬演的“大赤包”因此红遍了全国。事实上,凡是老舍的成功作品,涉及的都是他体味深刻的人和事,《茶馆》写了三个时代,唯独没有日本占领时期,很值得深思。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似乎是80年代的上下共识,所以中日合拍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便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深刻、沉重,耐人寻味。真正有反日情绪的电视剧倒是来自香港,《霍元甲》和《陈真》拍出了强烈的民族义愤,里面的主题歌一直到90年代以后中日关系恶化时,还成为许多人走上舞台宣泄的首选。不过来自香港的朋友告诉我,这类电视剧在香港也就是电视剧而已,不会引发别的联想。看来,教育环境不同,所带来的电视剧效果也完全不同。

那时是中日友好的蜜月期。一方面延续了前30多年中日友好的民间传统,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又加深了政治层面的互信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所需的外资主要来自日本,于是,日本公司的广告举目皆是,日货无处不在,学校里随处可见日本留学生和学者,旅游团也不断涌来。鉴真和阿倍仲麻吕是文艺创作的常见形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是人人会诵的诗句。反映在电视上,就是日本电视剧一部接着一部轰动全国,人人争看。《血疑》、《阿信》、《姿三四郎》、《聪明的一休》、《排球女将》、《犬笛》,加上电影《追捕》、《人证》、《啊,野麦岭》、《砂器》、《望乡》、《绝唱》、《远山的呼唤》、《狐狸的故事》等,中国观众长时间沉浸在日本影视剧文化中。高仓健、中野良子、栗原小卷、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等,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偶像。大家由此才明白,原来资本主义国家不怕自我揭露啊!我在日本NHK当主持的朋友天愿光雄来寒舍做客,看到我们全家正围着一台14寸的日立彩电看《血疑》时,大为惊讶:“怎么,这么假的电视剧你们也看呀!”

90年代:心态在调节,生存最重要

曾有人发表文章回忆说,1990年的冬天,有三件大事中国大陆百姓最为关心:一是海湾战争怎么打,二是大美女挂历为什么遍布大街,三是全国一起等待电视剧《渴望》的结局。还有消息称因为大家都在看《渴望》,连犯罪率都降低了。其实,无论从《渴望》的创作时间还是内容看,都应算作80年代的产物,由于一段痛苦的岁月而造成两家人的悲欢离合,是那个时代的主题。“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毛阿敏演唱的这首主题歌,尽管听起来有说不出的辛酸,但更像是为80年代的反思画上了一个句号。

度过了一个时代,开始迎来另一个时代,可惜,过去那个时代的反思基本都是浅尝辄止。

《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过把瘾》等,这些90年代热播的电视剧让人感到,观众的口味来了个彻底的转变。经历了政治的惊涛,又面对市场的大浪,大众的心态开始调节,艺术家的心态也在调整,对痛苦岁月的反思逐步退出舞台和荧屏。随着财产私有化的展开,人们对生活的看重渐渐高过了对政治的关心,赚钱正在成为多数人的第一要务,对当下的生存考虑远比思想质疑更能诱惑人心。不过,80年代的余热尚未散尽,所以,那时的电视剧在咀嚼生活、去政治化的同时,调侃直至嘲弄曾经拥有的意识形态也成为时髦。王朔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与他相关的电视剧几乎都可以走红。在那个年代,他的小说和电视剧推动了生存话语的颠覆,这种颠覆适应了当时的市民心理:厌倦了以往的叙事,向往全新的存在方式。

nlc202309011347

那时,中国大陆兴起的留学、移民、到海外打洋工、出国投奔亲朋好友的狂潮,已走过了10多年。于是,《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等电视剧应运而生。当初的出国梦想化做现实后,人们才发觉,原来并非那么美好,困窘、疲惫、思乡、离异、感情线紊乱、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几乎成了多数外出闯荡者言说的基调。这类题材的电视剧,往往还存有一种情绪,引用一位学者的说法,便是“出国爱国者情绪”。这些人当初拼了命地要出国,等到真的出了国,又变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其典型表现是:明明出国赚了钱,还总是觉得受了欺负;这边拿着绿卡甚至外国身份,那边听起来看上去比中国人还要中国人,天天嘴里喊自己在外边是“二等”,可就是不回来做“一等”。

拍名著,也是90年代电视剧延续的传统。当时最值得一提的,是拍出了一部已经无声无息了40多年的名作《围城》,作为学者的钱锺书却因电视剧而红遍全国。从那个时代开始,电视剧让许多人、许多小说和许多历史出了大名,电视剧因而也成了大众获取历史、文化、思想、军事以及各种知识的主要来源,可这种来源也为历史带来了无穷的曲解。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从90年代起如潮水一般涌了上来,持续至今。从清说到明,从汉讲到唐,帝王、宰相、王朝,前面经常还非加个“大”字不可。小说、电影、戏剧纷纷以此为主题,其中以电视剧为最多。过去天天号召要写工农兵,到了“文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被完全禁绝,受到猛烈批判。可“文革”没过几年,不但恢复了热衷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风气,而且更甚百倍。可见它在老百姓中间有多么大的市场,文艺家们又有多么大的瘾头。其实,今天的平头百姓喜好窥测领袖逸事,基层喜好打探高层秘闻,普通读者喜好阅读李嘉诚、霍英东的故事,市井男女喜好传播富家子弟的分分合合,也是一个道理,这是人类心理的通病。

无论将相争霸、打家劫舍,还是鬼怪神妖、公子小姐,都与普通人的生活无关,但还是为普通人所钟爱。这也告诉我们,农民未必爱看农民,工人未必爱看工人,所以,号召写这个题材写那个题材,是对文艺欣赏心理的无知。

新世纪:帝王加抗日,跟着市场走

新世纪的10年,中国大陆的电视剧总产量已达世界第一,拍摄的题材五花八门,紧随市场需求成为主导,迎合了观众不时变换的各种情绪。既显得题材单一,相互模仿,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为了收视率可以任意取舍,直至扭曲历史本来的逻辑。

美蒋敌人,这一过去文艺中的反面人物,正在成为正面,或者起码不那么反面。阶级仇恨已被民族仇恨所取代,国家利益走到最前台,好像革命的最终目的不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新的阶级政权,仅仅是为了民族独立。而这种意识在30多年前曾遭严厉批判,被认定是将无产阶级政党混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政党。

《乔家大院》、《大宅门》这类电视剧让我们深切感到岁月的变迁与矛盾。阶级斗争终于完全退隐,“剥削阶级”以另一种形象登上了舞台,但在历史教科书里他们并没有被正名,以消灭他们为目的的革命和政治运动还是正确的,在重新播出的样板戏和翻拍的红色经典里,他们依然属于反面人物。于是,我们的现实记忆里出现了同一种人的四面形象:政治历史中的反动派、文化传统中的传承人、红色经典的革命对象、当今经济发展的中坚。一方面,依然在继续红岩的历史,一方面,又承认中美合作所在1945年以后的形象属于伪造;一方面,仍在重拍、赞美“红色经典”,一方面,又不得不淡化或抛弃意识形态;一方面,还想恢复“收租院”的面貌,一方面,又明确地知道了“收租院”是虚假的艺术、捏造的历史。在这充满矛盾和自我对立的岁月中,各类作品丧失了基本的是非底线。

80年代曾被反省的一种历史,在新世纪被当作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在《金婚》里,一个曾让无数人困苦不堪的年代也被有意无意地美化了,起码在那个六口之家的饭桌上和居住条件中,观众会感觉他们过得还蛮不错呢。是人们在忘却,还是作者没经历,或是迎合了一种社会的情绪?大量的都市生活剧、言情剧,其中的背景,我们实在看不出是在哪里。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表明大多70、80后的作者、导演、演员,都生活在一个狭小的时尚圈子里,他们心中只有写字楼、商厦和酒店式公寓。

谍战片是新世纪的宠儿,不管是国共之间,还是抗战时期的敌我之间,敌人的形象都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敌人不再被丑化,甚至还允许被“美化”,女性变成美女,而且很清纯,可以和中共地下斗争的勇士眉来眼去;敌营的男性也成了器宇轩昂、英俊潇洒的干练之才,都有其人性的一面。意识形态大大弱化,双方无非是各为其主,信仰不同罢了。只是每当我看到那些中共地下党的铁血男女们出生入死的情景时,总在为他们万一迎来黎明后而担心,他们可以躲过一次次政治运动吗?他们不会也成为潘汉年吧!其实,那些人物的结局才是悲剧,也是文艺作品最应关注且最具震撼力的故事。

重拍也是新世纪的最爱,古典的,现代的,革命的,不革命的,金庸的,只要是过去拍过的,都不妨再来一遍。凡是重拍,你会发现,作者、导演在旁枝末叶的创新上有着无穷的想象力,而在主题上却是乏味的矮子。

伴随着90年代以来反日、厌日情绪的日益高涨,日剧也变得寥寥无几,而抗日题材却蜂拥而至。有近一个月时间,我每天晚上看到20几部抗日戏在同时播出。抗日剧的新特点十分明显,或许过去那种正经的抗日题材已不再叫座,土匪抗日、伪军抗日、地主抗日成为热门,而国军的形象在抗日剧里也都改为正面,不是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奋勇杀寇,就是大义凛然、慷慨出征的热血儿女。而在过去的抗日文艺里,伪军的戏比日军足,显得比日军更坏,地主、富农和国军都是些破坏抗日、与日军勾勾搭搭的准汉奸或者汉奸。如《沙家浜》、《东进序曲》这类抗日作品,干脆连个日本人都没有,《铁道游击队》这类的抗战文艺,正面人物负的伤还是国军干的。

2008年以前的抗日剧,就像中日关系一紧张,出租汽车司机可以拒载日本人,小学生都可以去抵制日货那样,剧中的日本人也没有好人,尽管相貌已经不是小丑,但个个兽性十足。而2008年以后的抗日剧,或许因为现实中的中日摩擦已成家常便饭,或许因为人们渐渐了解了历史,知道原来曾有一批日本人舍生忘死地为中国传递情报;原来延安还有所日本工农学校,里面培育了几百位反战人士;原来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就住在宝塔山下的窑洞里;原来日本还有个“反战同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付出过血汗;原来不少日本人参加过新中国的初创……于是,日本人作为正面形象,或是不那么反面的形象,开始出现在剧中。现在的日军男人的形象也不再是“猪头小队长”或鸠山,女人的相貌正在向不是日本人的日本特务川岛芳子看齐,与国共对抗戏中敌人形象的变化几乎同步。

一部部以政权更迭前后为背景的反特片,编得惊心动魄,演得惊竦无比。但似乎没有人思考,正是那时的敌情观念加阶级斗争的深入人心,才造成了从电影《徐秋影案件》原型开始的一系列冤假错案。徐秋影案,也就是邵玉魁案件,实际才是一部最值得拍摄的电视剧,不但跌宕起伏,还发人深省,冤情时间持续长达30多年。

侦探片、破案片只允许每天晚上非黄金时间播放,原由恐怕是担心与贪腐挂钩。与古代公案小说不同的是,近现代真正的探案文艺必须发生在法治健全的地方,因为侦探的魅力在于推理,不在于顶住权钱压力和破解关系网。不然,没有基本的法律保障,外来干扰恣意随便,法官、检察官、警察老服从法律之外的命令,推理和逻辑也就派不上用场了。但从如今大量的侦破片看,不如称之为公安英模片更恰当些,里面正面人物的智勇事迹最后都是政治的结果,不在于探案本身。

新世纪以来,伦理观、价值观、历史观等,在市场面前显得一钱不值,票房、收视率和产品定价主导一切。不过,这也难怪,几十年来,种种观念不知来回颠倒了多少次,早已支离破碎,让在这些年代成长起来的作者、导演还能有什么“观”值得坚守呢?然而,当韩国家庭伦理剧婆婆妈妈地一集集吸引了亿万人时,也不得不承认,老百姓的心灵深处,依然怀念着那些曾经属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可惜的是,今天的电视人连过去最基本的礼仪都不知为何物,“我府上”在荧屏中盛行多年即是明证,要他们拍出韩国这样的伦理片,实在强人所难。看过韩国的历史剧,你也不能不感叹,历史就是历史,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在他们那里是个常识,这可以让写的人、演的人、看的人都比较自如;而在我们这里,基本是笔糊涂账,不然,电视剧就不会老用“经过详细考证”、“真实再现历史”作为广告词,导演和编剧也不至于总在那里以历史学家自居了。

新世纪的10年,电视剧创作领域的思维日益贫乏、想象力越来越枯竭,无论古代历史、民国历史、谍战、抗战,还是父亲、母亲、继父、继母、小姑、嫂子之类的家庭生活,一种题材一旦叫座,趋从之风立即刮遍各地,但其间缺少了真正的历史感和平静的社会思考,缺乏真正的传统伦理道德依托。没有现代文明的基本素养,弥漫的是大量政治运动洗刷后产生的意识、观念和浅薄的情绪冲动。这些电视剧表现出“文革”以及历次政治运动所带来的后果,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今日的社会,浅陋、无知、二元思维、非理性成了时尚。因为现在的老年人都是那个年代培育出来,现在的中年人都是那个年代塑造的,现在的青少年的道德伦理、社会认知、历史知识都是那个年代造就出来的父母、祖父母和老师言传身教的。只不过,那个年代是跟着标语、口号和意识形态齐步走,如今是跟着市场需要和大众口味瞎转悠罢了。

30年过去,人生不过一瞬间,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过去之后,如过眼云烟,早已随风飘散。不过,从电视剧里却能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每个10年都很清晰……

(作者系文史学者)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5:精细化服务看三一泵送

我们看一家企业是否增长,通用指标大都是2个:营业收入和利润。当前,国内企业大都看中营业收入的增加,或者可直接理解为产品销量的增加。在市场低迷时期,这种对“量”的追求,又演变为对市场占有率的追求。对于初入行业的企业,可以以降低销售门槛、牺牲利润来换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对于那些成熟的企业而言,则应解决的是如何生存得更好的问题。

企业如何能生存地更好,是继续以牺牲利益为代价换取市场份额,还是巩固胜利果实,挤压泡沫?相信明智的企业高层定会选择后者。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品牌能在市场立足,靠的不单是市场研发,而更应依靠质量和优秀的售后服务。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据中国质量协会用户满意度调查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三一服务满意度依然位居行业第一,连续4年蝉联中国服务第一品牌。三一大大提高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服务门槛。为进一步引领服务品牌升级,凸显企业责任与担当,通过让利及优惠活动,实现企业、代理商、客户多赢,巩固行业服务第一品牌的地位,以“价值服务,始终如一”为主题的2014三一泵送增值服务中国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开展。

业内曾有人坦言:“由于三一舍得付出,整个行业的服务规则正在被改写。”服务的使命是什么?对于三一泵送而言,不追求一种高大全的概括,而是去追求用户实际需要背后的价值,这包括:细致入微的客户服务、为客户“私人定制”培训,以及服务的情感关怀三个方面。想用户所想,三一泵送的客户服务细致入微。“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工程机械消费者成为了全球最幸福的用户,他们的体验已经超越了西方用户。”三一泵送的客户服务人员如是说。秉承“用偏执的态度,穷尽一切手段,将三一服务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的执着与追求,消除客户隐患,创造客户价值,三一为用户提供无忧服务,现场指导客户维修保养和日常检查。

“‘用偏执的态度,穷尽一切手段,将三一的服务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梁稳根董事长对三一服务的要求,也是我们对客户的郑重承诺。‘管家式服务’,首先是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做到‘一户一策’和‘一机一册’等用户备案机制,对用户的设备情况进行管理监控,为每一台设备量身定制一套服务保养方案,勿以事小而不为;其次,提供增值化服务,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打包式服务’,由服务团队为用户进行设备的日常保养、检修、配件更换,而易损件等均向用户打折提供,此外,还为一些高层建筑施工用户进行泵送方案的指导,帮助用户顺利施工;再其次,重在防患于未然,坚持每月对客户设备主动检修,争取做到零安全事故、降低重大故障率、预防故障出现及扩大化,为客户的施工保驾护航。”江苏三一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服务经理高定良向记者说道。

篇6:走一步看三步

“首先感谢大家,让中国重汽在非常困难市场环境下的2015年,取得了不错的,可以接受的营销业绩。”在中国重汽集团2016年商务大会上,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演讲的开场白说明2015年中国重卡市场环境非常严酷。

对于适应了一年残酷市场的重汽来说,经过快速转型、合理布局之后取得高于行业增长指标的年终成绩,也证明重汽2015年练好了内功:2015年1-11月,中国重汽集团累计产销整车14.2万辆,其中重卡8.9万辆,销售收入543.6亿元,利税总额23.5亿元。市场占有率较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达到17.86%,是国内重卡行业中总体表现最好的企业之一。

过去已去,未来即来。

对于竞争更加残酷的2016年重卡市场,重汽已规划好布局,蔡东的回答是:“中国重汽已经准备好了!”

工程用车不可丢

2015年,对于重卡企业而言,显得异常艰难。全年总销量由历史最高值的100万辆降为2015年的55万余辆。

2015年,实际消耗在国内市场的重卡上牌量约为45万辆。其中与工程相关的重卡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往年自卸车销量占比为30%至35%左右,如果按过去年均60万辆总销量来算,自卸车年销量18万辆左右,而2015年,中国自卸车总销量4万辆。往年水泥搅拌车市场占比为中国重卡总量的11%~12%,销量基本维持在6~7万辆,而2015年下滑至2万辆左右。

蔡东直言,“2015年的重卡市场,尤其是工程相关重卡市场的大幅下滑,是他从业以来第一次遇到的市场行情。”

曾经在工程车领域称雄的中国重汽,2015年搅拌车销售5500多辆,2014年重汽销售搅拌车2万辆,其市场下滑程度,不言而喻。蔡东说,“如果没有牵引车与出口支撑的中国重汽,2015年的商务大会将非常不好开。”

因为对于历史上工程车销量占比最高超过70%的中国重汽来说,如果没有牵引车销量大幅上升(同比增长29.7%)以及重卡出口的好形势(同比增长12.5%),其后果将无法想象。

据分析,2015年,随着我国投资占比由往年的20%多降为10%,基本减少一半多。我国建筑工程量的降低,以及房产行业的低速发展,使与工程运输相关的重卡市场遭遇了滑铁卢之年。

虽然,2016年不仅重汽,甚至前四强均将牵引车市场视为公司的重点。但是蔡东却表示,不能丢掉工程用车。因为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一年的工程车自卸车仅销售4万辆,并不是新常态。而且国家正在稳定房地产市场,并加大在建筑工程行业的投资力度,国家宏观调控反应到重卡市场需要几个月时间。他预计,“最早在16年的4月份,最晚在16年的下半年,或迎工程用车市场复苏期,所以重汽不能将自己的优势丢掉。”

发力物流车

蔡东指出,2016年中国重汽一定要均衡发展,要在保持工程车领域优势的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物流车市场。因此,2016年,中国重汽的发力点依然是牵引车和载货车市场。

与工程车市场境遇相反,2015年我国物流用车市场占比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可谓得物流车者得天下。2015年,国内牵引车销量占比接近50%,达到18-19万辆,其中6×2牵引车销量占比微升,占比达45%左右。蔡东认为,6×2牵引车占比之所以上升,最主要原因是6×2与6×4的载重量相似,而6×2牵引车在标载领域拥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2015年,中国重汽牵引车与载货车的销量占比大幅上升,牵引车从占重汽销售总量30%上升到接近50%。

据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中国牵引车总量将仍然保持20万辆总数,变化不大。2016年,中国重汽牵引车销售目标为3万辆,其中6×2牵引车的目标为1万辆;而载货车市场的目标为6000辆。

蔡东对在场的经销商说,“我们拥有目前国内唯一的540马力国产牵引车。未来,长途载货车市场将呈现大马力的产品需求趋势。”看来,重汽已经早早布局了2016年大马力高端长途载货车市场。

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相对应的产品之后,买不买车,还得客户说了算?

“载货车全国各地的跑,基本都就近维修,怎样辨别配件真假?”“售后维修费用也是我们一项大支出,重汽能推出更优惠的售后维修政策吗?”“时间就是金钱。我们能网上预约服务吗?”“旧车交易非常麻烦,重汽有旧车回收吗?”

“这些客户的确切需求,智慧重汽都能解决。”负责该项目的中国重汽副总裁刘培民说:“卡车用户最害怕买到假配件、维修保养不及时等现象发生,而现在用户可以在‘智慧重汽’上购买正宗的整车配件,还可以进行配件防伪识别,通过‘一键报修’功能用户可以及时向最近的维修站报修,还可以随时跟踪服务情况。”

刘培民表示,在“互联网+”的潮流趋势下,传统汽车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将成为新的经营模式。实际上,重汽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管理等新技术,打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国际市场微增就是好成绩

美元加息,对中国重卡的出口环境提出新的挑战。蔡东指出,2016年,中国重卡出口市场依然不容乐观。2016年,重汽出口市场同比微增就是好成绩。

正如蔡东所言,2015年出口已成为中国重汽发展的有力支撑。截至2015年12月18日,中国重汽已出口重卡2.7万台,连续十一年牢牢占据国内重卡企业出口首位。仅2015年1月至11月,重汽实现整车出口2.4万辆,同比增长10.1%。他说,“中国重汽起了大早恰恰赶了个早集,2015年中国重汽越南市场取得不错业绩。2015年1至11月中国重汽重卡出口量是第二名至第七名的总和。”

中国重要的卡车出口市场,如安哥拉、南美市场均出现下滑,而巴西则呈现急转之下断崖式下跌,所以2016年中国重卡的出口市场仍然不容乐观。

蔡东指出,“中国重汽每做一件事情,就像铺路一样,宁可速度慢一些,也要做到每一个石子牢固、耐用。”

“急功近利,快速发展。”是我国很多企业的通病,也是我国缺少百年老店的根本。做企业,做好企业需要前瞻性,像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无疑,重汽做到了有条不紊的稳定布局:发力牵引车市场的同时,从不忽视工程用车市场;谋局国内重卡市场占比的同时,积极布署国际市场;跟进互联网+热潮的同时,深耕客户需求。

总之,承载着振兴民族重卡产业重任的中国重汽人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在中国重汽诞生六十周年的2016年,再创辉煌。

上一篇:在寝室用电饭煲煮饭的检讨书下一篇:红窗听,红窗听晏殊,红窗听的意思,红窗听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