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班主任最需要什么》有感

2024-05-10

读《班主任最需要什么》有感(精选6篇)

篇1:读《班主任最需要什么》有感

读《班主任最需要什么》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班主任最需要什么》,是关于中外教育家给班主任最有价值建议的书,读完后收获很多,很有感触,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思考。

班主任虽然职务不大,但是它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断言:一位教师如果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做老师的真正滋味。那么,做一个出色的班主任需要些什么呢?

1、班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魏书生老师说:“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动力,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不可能有出色的工作。”是的,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时,他就会化之为持之以恒的耐心。

2、班主任必须充满爱心。

工作将近8年了,每一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学生,我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我怎么做班主任?我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而看完这本书,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工作中爱的重要性。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书中的一位位老师的话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班主任

)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班主任有爱心,班级才会有生命和活力。班主任只有真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朋友,想孩子们所想,这样才能和他们有心灵的沟通。

3、班主任要有奉献精神。

奉献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更是完美的人生。班主任的素质,首先就体现于奉献。我们不应把班主任当作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应把班主任当作事业,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

我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但每当看见孩子们有一点进步时,看见他们快乐的身影时,我知道我已经得到了许多,那种满足感常常让我从内心里笑出来!

篇2:读《班主任最需要什么》有感

前不久,我阅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它全方位地阐述着当代教师所需要的是一种快乐!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净化我们的心境,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活的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书中强调:教师要有魅力,对学生要有吸引力,要感染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魅力不仅仅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娴静的举止,更来自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如善良与关爱、宽容与公正,、敬业与正直„„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要能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看完这本书,我不由得陷入沉思:教师最需要什么?我想:教师需要的太多太多,要说最,那就是一颗对于教育事业的灼热的心,凭着这一份灼热,教师自然会积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会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陶行知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灼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在第二部分“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中,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共十二条。对照自身,我再次认真学习了其中的两条建议:

1.习惯“研究”自己

要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感研究自己的重要性。新学期即将来临,我想要研究自己,首先要向身边优秀的同事那样让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尤其要一如既往地认真做好日常的教学反思工作,通过反思及时调整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教育智慧,促使自己得到较快地成长和发展。

2.学会规划自己

英国著名教育家培根曾说过:“敏捷而有效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地瞎忙等于乱放空炮。”每天临睡前我总会回顾一下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想想哪些地方还需努力,若下一次再处理类似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更合理、更有效的措施,让自己今后少走弯路,挤出更多的时间思索、学习。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习惯于记录明天要做的一些工作,并整理一下工作的思路。当天,我总是提早上班,又一次看看自己昨天的计划,并及时调整。

在第三部分“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中,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共二十一条。在这部分的众多案例中,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的精彩教学片段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窦老师的经典案例让我再次读了读这条建议:丰富你的课堂表情。是呀,我面对的是初中的孩子,我的表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晴雨表,应该像窦桂梅老师那样,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表情,如书中所说“丰满我的指挥棒(表情)”“让自己的表情从心灵深处长出来”,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成为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把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表情当做专业能力来建设。在第四部分“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中,中外教育家也给出了二十一条有价值的建议。美国教育家弗莱德米尔.维阿杜说:“教师教授的最高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书中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我所面对的是一群初中的孩子,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学会相互欣赏。在读完案例分析后,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注重引导孩子们欣赏同学平时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予以充分肯定,使所有孩子一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我作为一名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我想,作为如今这个时代教师的我,远不止中外教育家给我们提出的那些要求,我需要努力的方面真得很多!我要不断反思、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从教育实践中来,在自己的教育中进行实践,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活出自己的风采、个性和气质!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情感魅力,才能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要使自己像磁铁般紧紧地把学生凝聚在自己的周围,那就需要对学生全心全意的爱。

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和灵动的激情;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教师人生需要责任;教师人生,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教师人生需要教师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中净化着心境,体会着活得更有价值、有意义,感悟着人生的真谛„„” 品味其中的内涵,我才进一步看清自己,接纳自己,决心再塑自己的教育人生。我是一九七九年考入师范学校,当时出于能够跳出农门的想法而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毕业后,分配到乡镇中心小学任教。在我拿到分配介绍信那时起,我就知道是职业选择了我,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当我进入角色时,我渐渐发现: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我还一直以为“教师”不是我最擅长的职业,因为我个性内向,且口才不突出。但是,我没有气馁,用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教育的热忱,对教改未来的信心,从对这份职业的尊重和热爱中,一路探索着,收获着、并快乐着。享受实现自我价值的无比快乐,不断铸就自己的职业人生。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需要有职业精神;教师职业,需要有威信;教师职业,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教师职业,需要有精神空间„„教师职业,需要教师能淡泊物欲和名利,执著于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探索、教育反思和教育追求,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怀着对教育的痴情和热情,把智慧和汗水播撒到学生身上,并从中享受着快乐„„ 有人说,当教师难,当好教师难,当一个有职业精神的教师就更难。职业精神是教师最大的美,这份职业精神,时刻提醒着我淡泊名利。工作中我自觉地守住良心这一道德底线,悦纳自己的职业,保持心态宁静、平和,坦坦荡荡,为人师表,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塑造精神,用人格影响人格。我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县教育局表彰为“十佳教师”、市教育局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省政府表彰为“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这份职业精神,时刻鞭策着我激情满怀。我始终对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对学生充满热爱。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爱自己的工作,才会把工作看成是一项自己的事业;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成为你的主人。”我爱我的工作,爱我的学生,每堂课,我都精神饱满,充满激情。我让激情感染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需要有勇气;教师教学,需要有教学魅力;教师教学,需要有个性;教师教学,需要有底气;教师教学,需要有自己的风格;教师教学,需要有激情„„ 教学的确需要是这样,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要把生动性和灵性融入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教学生怎样学,而且要培养他们灵动地、创造性地学。灵性是教师课堂活力的重要表现,弗桑说过:“时机决不窍两次门”。拥有教学灵性的教师能勇敢地做平等的首席,民主地与学生讨论、对话,并有效把握教学时机,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性,促成其灵动地学,使其灵性的智慧火花燃烧得更灿烂、更夺目。我们的教学就要有这样的教学灵性。教师的职业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充满勇气,为了让教学闪动灵性的光芒,我不断挑战自我,大胆地接受中央教科所推行的“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实验过程中,我努力挖掘教材编者意图,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艰辛地摸索使我的教学品位有了显著地提升,取得了多种荣誉,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许,也得到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认可。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的灵性,用心上课,追求灵性的课堂,赋予教学的智慧和技艺,给予课堂的生命和活力,让孩子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在品读“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这部分内容时,我感触最深的是——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所以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做到有“ 心”。教师的职业时刻引领着我充溢“五心”——爱心、诚心、信心、耐心、恒心。做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总数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篇3: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有感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让我更深刻地体会了教育的民主, 在学生眼里, 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 他们也就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另外, 从这本书中我第一次听说“问课”。 宋朱熹曾说过: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学亦然, 课贵有问, 问则思、思则得、得则行。

在教学实践中, 我觉得“问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反思方式。什么是问课呢?就是教师在上好课的基础上, 主动询问学生、同行等对该课的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建议。“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 不会无动于衷, 冷若冰霜, 而常常情动于衷, 行乎于外。同样, 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情感, 离不开爱心。要想课堂达到好的效果, 教师必须多问问学生对课堂的感受。

不断地问课, 就会让教师更好地尊重学情, 更好地关注学生。归根结底, 问课的初衷与最终目的是两句话:问的都是你——学生——学得怎么样?为的都是你——学生——能学得更好。当一个老师心中装满学生的时候, 就不会因为教学活动的周而复始而忘记了每个四十分钟都是学生生命的一个旅程, 不会为追求课堂的唯美而忽略学生的感受, 不会为个人的作秀而淡忘学生是个体, 不会为课堂的表面精彩而忽视了学生的习得效果。如果当问课这一细节成为我们老师的习惯, 课堂必将会因为学生的发展而生动, 因师生生命活力的焕发而精彩。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实施新课程, 教师就要转变角色, 努力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进行问课, 就是要拓宽反馈和教学评价的渠道, 就是要努力实施“功夫在课外”的教育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表明主动合作的意愿, 力争在“有效”上再有新的突破!要做到完善的“问课”就必须要明白以下几点:

1 问课的对象

1) 问自己。

“课前问”, 即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多向自己发问, 例如:“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怎样才能上好这堂课?”、“还有没有其他教学方法上这堂课?”等等。

“课中问”, 大家或许会有这样的体会:课前经过精心准备设计好的程序, 但课堂是变化的, 随时会发生不同的情况。所以,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对意外发生的情况需灵活地处理, 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突发的情况往往会激发教师产生智慧的火花, 使课堂上的突发情况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 抓住契机, 灵活应变, 会使课堂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后问”, 即教师对自己刚刚经历的这节课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或小结, 给自己问上一两个问题, 略作思考, 在备课本上或是在教材上旁注几句、只言片语记下顿悟和思索, 毕竟当时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工夫去好好地记录和整理。这样, 通过及时反省, 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之处两方面的问题, 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

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问问自己, 该节课的教学目标、预期教学效果的已成与未完成情况等。

2) 问学生。

“课前问”, 即在上该课之前, 教师要先了解学情 (例如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等) , 这能使上课更加有的放矢。

“课中问”, 即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根据该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 通过提问以及学生的解答, 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方便教师对学生做出相应的引导, 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后问”, 即教师在课后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 包括学生的听讲情绪、学习的困惑、哪部分知识点掌握得较差 (或较好) 、希望教师怎样教学等, 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教师不可能在上课的时候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 但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 使得教学多样化, 尽最大力量去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 对学生提出的意见, 教师不能盲目听从, 而是要注意引导, 例如引导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等。

3) 问同行。

“课前问”, 在上课之前, 请教同行对该课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或者拿出自己的教学设计请同行指教。这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有帮助。

“课后问”, 当有同行、领导来听课之后, 教师应主动询问同行、领导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的看法、意见、建议, 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寻求一般的教学规律, 广纳意见, 取长补短, 发挥好自身的优势, 改进教学工作, 并取得长足进步。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 使同行愿意提看法, 让大家坦诚交流, 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意见的含金量通常较高, 教师要取其精华, 为己所用。

2 问课的方式

通常用到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 座谈法。

也就是教师与问课对象 (例如学生或者同行等)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对话, 由于无法预设, 反而能使双方在比较轻松、随意的自然环境下交流, 除了可以获取教师所需的信息, 通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在课间闲聊时, 不经意地问一句:哪个知识点有疑问?我的讲课速度怎么样?学习累不累?希望在哪些地方再改进一些?等等。

2) 问卷法。

教师把想了解的内容设计成问卷进行问课。问课设计的内容一般比较全面、科学、合理, 所以有利于全面了解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也能避开面对面交流而产生的一些障碍或尴尬局面 (例如问课对象不好意思直说教师的缺点之类的) , 由于问卷的方法一般采用匿名的形式, 这样就能看到问课对象的真实想法, 问卷设计者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 通信法。

问课对象可以写书面信件, 也可以利用现代通讯设备进行交流, 如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聊天等, 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发表意见。这种方法不受时空限制, 同样也有利于避免面对面交流时产生的尴尬, 同时还能方便问课对象就临时产生的教学问题发表看法, 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很有帮助。

3 问课的意义

问课是对教师预先准备的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况的检查和反思, 是对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以及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况的思考, 是进行教学反馈的很好的渠道, 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是一剂灵丹妙药。

篇4:孩子最需要什么

我的大儿子与这孩子同龄,刚刚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深知等待录取通知的过程有多么熬炼人,尤其是当你一向优秀觉得自己本应所向披靡的时候。因此,当居住在附近的朋友告诉我生活中那孩子有多么优秀父亲是多么厚道的时候,心痛得流下了眼泪。

此后,一些问题一直萦绕于心:孩子从小最需要学习的功课究竟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就是成为高大上的“精英”吗?不成“精”成什么呢?成了“精”又怎样呢?国庆节假期,9年级的小儿子与他每周一聚的青少年小组一起参加了半年一度为期3天的营会,回来说这次最重要、给他影响最深的节目是大家分成小组思考、分享和讨论三个重大问题:

第一,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我对什么最感兴趣、可以乐在其中?

第二,我对自己的天赋有什么样的责任?我可以如何用自己的天赋帮助别人?

第三,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些需要中,哪些方面我能有机会做出贡献?

第一个问题是帮助你发现自己的天赋,这个我懂。第二个是建立人生的意义感,在与他人的正向互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个我也懂。第三题,吓了我一跳,题目好大!结果他表示,那不是说要他们每个人都去像好莱坞的威尔史密斯一样去各种大灾难中寻找拯救世界的机会,而是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思考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样具体的帮助和贡献。每个人不都一定成为精英,但每一个人都必定对周围的世界有用,从小寻找能让自己有用的机会,就能在不断的贡献过程中找到人生的价值和目的,并为之深深欣喜和感恩。

我深深感恩,为他有机会与同侪一起思考,并且用信心和爱建立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感。我深信有这样的思考、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目的,就不会因一两次挫折而失去生活的兴趣。

如果可以用这样两幅图画来演绎人生,你选择哪种?你为孩子选择哪种?

画中,一个人正与魔鬼厮杀于棋盘,虽然他每一步都非常专注努力,但是结局注定非常悲惨,因为他的对手是魔鬼。魔鬼最狠毒的一招不在于围追堵截,而在于让你从内心深处看不到出路,让你相信你一次的失败就注定了最终的结局——死亡。这是德国画家Moritz Retzsch(1179-1857)的名画《下棋者》(The Chess Player)。

另一幅同样是两位下棋者,陪我下棋的是创造我的那一位,我同样要为自己所下的每一步棋负责,但心中却有一个盼望,那位陪我下棋的对我满怀爱意,深愿我走好每一步棋,即使有时我会走错。这样的人生自有平安和喜乐常满于心,不管面前的棋局如何。

其实,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跟我们一样,就是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境遇中都知道自己被深深地珍爱着,没有任何一种境遇能够使自己与这种至高至深的爱的源头分开。这爱的源头不在父母,因为父母自己也有爱不出来、或是爱莫能助,甚至爱得牺牲了自己也无法挽救孩子的时候,因为父母也是有限的,也同样需要这种无限的爱来支撑。

这爱的源头就在那一位满怀爱意陪我们下棋的造物主。唯有在信心和爱中成长起来的人才有宠辱不惊的大智慧。

篇5:读《幼儿园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教师一词,含义很多,幼儿园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她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我作为这样的一名启蒙老师,每天面对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心中顿时有了一种更大的责任感。翻到书的总序,一段话映入眼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胸怀“六颗心”:“极有爱心”“极其虚心”“极为细心”“非常有心”“确有诚心”和“极有童心”。

此书共分为四个章节,每一章节里的每一篇文章前面有中外名人的教育格言,后面都紧跟着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其中案例的内容非常切合实际,使我深有感触。

书的第一章阐述了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幼儿教师要想做好这份工作,不能单靠热情,而是需要我们充满爱心、童心和真心的付出。并且还应具备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第二章阐述了教师最需要的专业素质,在几篇文章里,我吸取到了可贵的四种职业意识:微笑意识、融入意识、平等意识,赞美意识,在工作中我也以此为目标,自觉树立这四种意识,在工作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要随时接过孩子们抛过来的球,再有目的地抛给他们。第三章阐述了教师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幼儿教师要用心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幼儿的兴趣,放大幼儿的兴趣,现在的幼儿需要智慧型教师,而教师更需要教育的智慧。第四章阐述了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幼儿教师要锤炼语言艺术,懂得巧妙的运用身体语言;同时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让它成为开启幼儿思维的金钥匙。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关键的一点,我们的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储备的,不进则退,教幼儿园的老师更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见地。想想如果说仅仅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的度过,对于自己教育的这群孩子们,自觉有些愧疚了。人生精彩与否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只要每天给自己补充精神养料。聪明的老师才能教出聪明的孩子,不管是看各种书籍还是继续进学校深造都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更为丰富。那么,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弃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有更多的东西教给孩子。

人人都说爱是任何教育的开始,有爱就有了一切,可爱孩子一阵子简单,难的是永远爱孩子。什么是爱孩子?我觉得一味地引导孩子模仿自己,绝对不是爱他们的表现,爱是责任,责任就意味着持续不断地帮助孩子成长。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行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同时,自己也要成长,永远拥有纯净的童心,要在内心坚守信念,保持内心宁静和纯真,更要培养自己宽广的胸襟。学会宽容和理解,给他们表达的勇气,不吝啬你的表扬与肯定。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爱心,帮助孩子们早日完成蜕变,告别青涩,走向成熟。

篇6:读《教师需要什么》有感

泸州英才外国语学校杨茂

在学校的青年教师比赛后,学校每个人发了一本书,我得到的就是《教师最需要什么》。

“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好的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的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这段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暑假将这本书初读了一遍,其中重点读了第五十九条建议,我觉得教师要学会宽容和严格。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让心灵升华的艺术,而宽容是进行这项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手段,适当的严格则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宽容和严格是教育艺术的两个重要方面。

首先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美,对老师来说,这更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修养,是一种对成长的期待,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对学生的宽容洋溢着老师人格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有待升华的心灵。在这种宽容的氛围中,培育出的将不仅是血液出类拔萃的后起之秀,而是心理成熟、心胸豁达、心地善良富有人格力量的一代新人,更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出了宽容的本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为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所以,教师对学生要做的宽容:宽容学生的缺点,宽容学生的不恭,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幼稚。

其次,宽容并不排斥严格,宽容并不等于放任自由、撒手不管。如果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听之任之,则不是宽容而是纵容。任何时候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都是正当的、必要的。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应该以爱为前提,让学生确实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如果我的孩子有这种问题,我希望老师怎么做?同时要注意语言委婉,和颜悦色,就事论事。

最后,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是严格走向极端的结果。严厉意味着老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恐惧、退缩心里。久之,学生会产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敌对等不良心里。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所以,教师的宽容应该是严格不是严厉,宽容不是纵容。宽容有格,严格有度。究竟怎么把握宽容和严格的尺度呢?这就靠自己在实践中区摸索了。对宽容和严格尺度的把握,可以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教育水平。

上一篇:关于处暑的句子,祝福语下一篇:身心疲惫的伤感爱情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