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笔记及习题

2024-04-22

语言学笔记及习题(精选6篇)

篇1:语言学笔记及习题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笔记+习题作者:syhspark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1.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语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

法规范。这个定义形成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首次正式见于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2.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口语,个地方方言则是汉语的地域性变体。汉语方言的第一层

次划分为7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北方方言下划分的次方言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

3.(1)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十九条第五款中的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同日由江泽民主席签发颁布,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首次确立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的法定地位,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

4.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推广普通话的目标概括的说就是“2010年以

前全国初步普及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全国普及普通话。”

5.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强调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继续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12字方针。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在1997年正式颁布试行的。

7.推广普通话工作要以“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全国推广普通话

宣传周”为基本措施。

8.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考察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

是促进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提高的基本措施之一。

9.按照国家要求,各类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为:一般教师、师范专业毕业生和申请

教师资格者达到二级乙等,语文教师、对外汉语教师达到二级甲等,语音教师达到一级乙等。

10.1997年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室会议批准国家语委的请示,决定自1998年起,每年

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1.“说普通话”包括“掌握普通话”和“使用普通话”两个方面的要求。

1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

写和注音工具”。

13.《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26个、声母21个、韵母35个、声调4个。

14.《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共分为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部分组成。《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国际上通行最广的拉丁字母(也叫罗马字母),这套字母的基本形式有26个。

15.《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12月

发布的。

16.《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是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12月发布的。

17.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因素,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

18.在教育部、国家语委2000年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

作的通知》和2004年发出的《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意见》里,都明确重申了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要做到“三纳入一渗透”的基本要求。

19.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见于南北朝时的碑刻,到隋唐时逐渐增多,被称为”

俗体字”。

20.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使用汉字的国家也在简化汉字。

21.2005年9月11日至17日举办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宣传主题是“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22.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准废止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23.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中文、英语、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

2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异体字在姓氏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文物古迹、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等中

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26.1999年5月12日,人事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

普通话培训的通知》规定,原则要求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普通话水平达

到三级甲等以上。

27.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

28.1955年12月22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29.1956年3月12日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30.1956年9月26日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通用汉字表》。

31.1961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成《简化汉字总表》。

32.王小丫曾连续三年担任过推普周的形象大使。

33.1994年10月30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

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

34.2001年12月19日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自2002年3月

31日起试行。

35.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部署曾于1951年9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包括14种符号。

36.1990年3月22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关于修订发布〈标

点符号用法〉的联合声明通知》,符号增至16种。

37.报纸使用数字时,依据的规范标准是《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38.语言中最活跃、最丰富、发展最快的部分是词汇。

39.学校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这就为普通话的推广和规范汉字的推

行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40.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秦朝实行的“书同文”对于当时建

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41.在日常应用的范畴内,不规范字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自造简体字、字型不标准的字和错别字。

42.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43.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

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44.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

45.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46.《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

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47.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但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

视部门批准可以使用方言。

48.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由有关行

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49.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50.普通话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国语。

51.普通话里的轻声不是独立的声调。

52.北方话是汉语中覆盖地域最广的方言,天津话、武汉话、昆明话、桂林话都属于北方话。

53.清朝有一位皇帝于公元1728年发布上谕,要求各级官员在公务中说官话(当时的普通

话),这位皇帝是雍正皇帝。

54.新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采用两种查字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

查字法。

55.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收入简化字2235 个,是现行简化字的统一规范。

56.除《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的基本

集和第二、第四辅助集外,现行规范汉字主要的依据还有《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

字整理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57.推行规范汉字,不是要废止或消灭繁体字、异体字,是把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限制在特定范围内。

58.家于1977年发布《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对20个计量单位旧译名中的用字

进行了规范。下列3组计量单位名称中,完全规范的一组是加仑、英寸、千瓦。

59.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 为服务用语。

60.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习题。

1.“允”字的部首是。(C)

A.ㄥB.ㄙC.儿

2.下面三个字中,倒数第二笔不是撇的字是。(B)

A.北B.伏C.找

3.下列三句中顿号用错的一句是。(B)

你知道年、月、日的知识吗?

学校里文娱活动真丰富:低年级学生在唱歌、中年级学生在朗诵、高年级学生在演戏。冬天,燕子、杜鹃、大雁都要飞到南方去过冬。

4.成语“聚精会神”中的“会”的意思是。(C)

A.合在一起B.理解C.集中

5.“夜深了,老师还在灯下批改作业。”这句话的“深”的意思是。(B)

A.距离大B.时间久C.程度高

6.下面三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原形毕露走头无路变本加利 B.直截了当手屈一指名列前矛

C.专心致志万古长青自力更生

7.下列含有数字的句子中,表述有误的是。(A)

观看这场足球赛的超过三四万人。他的年龄大致在五十上下。上海到日本,大概要飞一个多小时。

8.下面三句中,特殊含义的词语用引号标示的句子是。(A)

夜晚猫头鹰抓住了偷吃粮食的“坏蛋”。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格言流传已很久了

C.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物”指的内容。“序”指的条理。)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C)

宋庆龄、茅盾、周树人„„等著名人士,都为本书撰稿或题词。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真是“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无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10.下列词语中,“厉”字用错的是。(C)

A.厉兵秣马B.变本加厉C.伶牙厉齿

11.下列词语中,用字有误的是。(A)

A.箭拔弩张B.一箭双雕C.归心似箭

12.“爷爷一夜没合眼:他和爸爸呕气了。”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B)

A.提起下文B.解释上文C.总结上文D.说明下文

13.下列三句中,“革”字用错的一句是。(C)

祖父病革,请速归家。工作不力,革除公职。真皮是皮革。

1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2005年5月1日”可以改写成“2005-5-1”。

B.“下午3时5分7秒”可以改写成“15:05:07”。

C.“2005年”可以改写成“05年”。

15.下列词语中,数字用法有错的是。(B)

A.“五二○”声明B.“9.13”事件C.五四运动

16.下列句子中约数用法正确的是。(C)

这次参加比赛的人数大约要超过500人以上。一件流行上装的价格将近300元左右。四十上下的中年人,其中三分之一左右在坚持锻炼身体。

17.组是常用的汉字检字法。(C)

A.笔画法四角号码法 B.音序法笔画法 C.音序法部首法

18.下列句子中不正确使用了连接号的是。(C)

我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人类发展可以分为猿—猿人—古人—新人四个阶段。

19.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被淘汰词形的一组是。(C)

A.笔画秀外慧中秉承B.计划独角戏古董 C.蟠距红彤彤蝴蝶

20.下列三组词语中,用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连续联合连忙 B.水天相联对联联欢 C.联跑带跳联想连景

21.成语“诸公”,空白处应填。(B)

A.哀哀B.衮衮C.兖兖

22.下列词语中,“渡”字使用有错的是。(B)

A.横渡长江B.欢渡春节C.渡过难关

23.下面三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胸有成竹若无其事持之以恒 B.含苞欲放不屈不挠艰忍不拔

C.千钧一发良师益友调兵遗将

24.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是。(C)

A.婷婷玉立B.城皇庙C.耄耋之年

25.下列词语中“宣”字属别字的是。(B)

A.宣传B.宣染C.宣讲

26.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B)

A.松弛精萃思辨 B.粗犷气概杀戳 C.匮乏修茸倾刻

27.下列各组词语符合《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词形的一组是。(A)

A.百废俱兴骨瘦如柴 B.标识鱼具 C.笔划筹画

28.根据《简化字总表》,下列词语中用字全都符合规范标准的一组是。(C)

A.天翻地复B.烟雨朦朦C.像雾像雨又像风

29.根据《简化字总表》,下列三句话中含有不规范字的一句是。(B)

A.不要掺假B.林荫大道C.评语写得精彩

30.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句是。(C)

A.“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B.“火”字的笔顺是“点、长撇、短撇、捺”

C.“必”字的最后一笔是“撇”

31.根据《简化字总表》,下列三组简化字可作简化偏旁用的一组是。(C)

儿、导、点、斗飞、环、号、个会、车、门、万

32.下列三组成语中,写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按部就班风驰电掣厉兵秣马 B.三顾茅庐永往直前戳力同心

C.同心胁力班门弄斧黄粱美梦

33.毛泽东同志的塑真高大。(B)

A.相B.像C.象

34.下列成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A,音容笑貌大名鼎鼎假仁假意 B.焕然一新世无前例如饥似渴

C.今非昔比抚今追昔高雅淡洁

35.下面三组是形声字,已基本失去声旁作用的一组是。(A)

A.台——胎、殆、冶、治 B.胡——湖、葫、糊、蝴 C.朱——珠、株、蛛、诛

36.“义”字的第一笔是。(B)

A.撇B.点C.捺

37.“十”字旁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只有。(C)

A.4个B.3个C.2个

38.下列三组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A)

人情世故有恃无恐竭泽而渔不能自已了望声名雀起

39.下列三组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C)

A一筹莫展精萃 B幅射气慨 C粗犷舶来品

40.下列三组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C)

A鬼鬼祟崇走头无路 B床垫之私姿意忘为 C入场券脍炙人口

41.下列三组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B)

A重迭做月子 B迁徙编纂 C欣尝萎靡不振

42.“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

A.话题突然转变B.解释说明C.声音延长D.列举事项

43.的词语叫异形词。(B)

A.同音 同义B.同音同义 而书写形式不同C.同音 同义 不同形

44.下面三个句子中,顿号使用正确的是。(C)

小伙子看上去才十六、七岁。

如果哪天下大雨、或者我另有事,我就不参加足球比赛了。

南方的越剧、沪剧,北方的京剧、评剧,他都能唱上几段。

45.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下列标点符号属于标号的是。(B)

A.句号顿号冒号B.引号破折号省略号 C.问号叹号逗号

46.下面三个标题都用了引号,只有必须使用引号。(A)

大陆新村虚惊一场——“毒气场”原是涂料场。

“闯进”陆上鸟类天堂——独家走访待建中的青浦区北竿山鸟类自然保护区。下届亚洲杯,四家做东道——亚足联祭出“奇招”。

47.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A)

他出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真是一个奇迹

后汉高祖即位,仍用后晋高祖年号,称天福十二年

48.下列各组字中,每个字的笔画都是4画的一组是。(B)

A.区、长、马B.牙、支、巨C.鸟、世、忆

49.下列三个字中,笔画数正确的是。(C)

A.“像”字14画 B.“婢”字12画 C.“嚓”字17画

50.下列词语中,“叠”字用错的是。(B)

A.层峦叠嶂B.佳作叠出C.叠罗汉

51.下列语句中,“一”字表示序数的是。(A)

今天是星期一一星期有七天一周即一星期

52.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下列三句话中含有不规范词形的一句是。(C)今天天气份外好食道有一快肉他的工作作风疲沓

53.根据《简化字总表》,下列三组词中没有简化字的一组是。(C)

A.前后奋斗B.后来搏斗C.皇后北斗

54.下列词语中,“至”字使用不正确的是。(C)

A.如获至宝B.至高无上C.专心至志

55.出版物中的阿拉伯数字,一般应使用正体二分字身,即占汉字位置。(B)

A.一个B.半个C.四分之一个

篇2:语言学笔记及习题

一、选择题: 1.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相结合,表现为 [ ] A.聪明的才智 B.潜在的能力 C.人类的语言能力 D.超级智慧 2.语言是一种 [ ] A.自然现象 B.个人现象 C.社会现象 D.正常现象

3.语

法的组

合规

[ ] A.词法和句法 B.构词法和语法范畴 C.句法和形态 D.内部屈折和词序 4.在语言学中,“pidgin

[ ] A.鸽子 B.洋泾浜 C.商业 D.外来语 5.英语的 beer,汉语译为“啤酒”,这种类型的外来词叫做 [ ] A.音译 B.意译 C.音译加意译 D.仿译 6.把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写成“他”、“她”。[ ] A.表示性的范畴 B.表示格的范畴 C.并不是表示性的范畴 D.表示体的范畴 7.汉藏语系诸语言表示语法关系多用(),这是它们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之一。[ ] A.声调 B.重音 C.词序和虚词 D.词的形态变化 8.现代汉语的“葡”和“玻” [ ] A.两个都是词 B.两个都不是词 C.前一个是词,后一个不是词 D.后一个是词,前一个不是词 9.藏语、维吾尔语、法语三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 [ ] A.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 B.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 C.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 D.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10.[p‘]、[t‘]、[k‘]football,汉语译为“足球”,这种类型的外来词叫做 语言学和 语言学。5.语言符号具有 和 的特点。6.任何符号,都是由 和 两个方面构成的。7.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火速准备”是,“我们努力”是。8.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三类,如happinesses中,es 是,ness是,happy是。9.汉语音节可分为、和 三部分,其中 又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10.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就是。11.辅音的发音特征是由 和 决定的。12.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意义叫。13.文字的特点要受 特点的制约。14.、和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15.“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

三、名词解释: 1.聚合关系[?](2)[A](3)[?](4)[?](5)[x](6)[p‘](7)[m](8)[ts](9)[y](10)[e](11)[b](12)[n](13)[f](14)[k](15)[o](16)[a](17)[l](18)[](19)[](20)[?](21)[](22)[](23)[p](24)[i](25)[](26)[](27)[](28)[](29)[?](30)[]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的句法结构层次及关系。昨天小王看了一部有趣的法国电影。3.用变换的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支持的是党委王书记。4.指出下面的词哪些是借词,哪些是意译词,哪些是仿译词①激光②黑板③芭蕾舞 ④电话⑤克隆①咬死了猎人的狗 ②没有出院的病人 ③读好书 ④我们五个一组

五、简答题: 1.词义演变的结果有哪些?试举例说明。2.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何本质区别? 3.简要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4.谈谈语言和言语的关系。5.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谈谈语言和思维的关系。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语言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为什么对于使用语言的人又具有强制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C 6.C 7.C 8.B 9.B 10.C 11.B 12.B 13.C 14.B 15.C 16.C 17.B 18.D 19.A 20.D

二、填空题: 1.中国 印度 希腊-罗马 2.时位 重位 3.词语的替换 词义的演变 4.共时 历时 5.任意性 线条性 6.形式 意义 7.偏正 主谓 8.词尾 词缀

词根

9.声母

韵母

声调

韵母 10.音位 11.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12.本义 中心义 13.语言 14.一般性 模糊性 15.替换

三、名词解释: 1.聚合关系19世纪初期,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那些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及其历史演变的语言学科,它使语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6.克里奥耳语:又叫“混合语”。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后来它成为某一地区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母语。如海地语、牙买加语。7.孤立语:孤立语最突出的特点是缺少形态变化,主要特点:第一,词序严格。第二,虚词十分重要。第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汉语是孤立语的典型代表。8.自由变体即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就是说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例如武汉话的[n]和[l]可以互换,它们是自由变体。9.借词也叫外来词,就是指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沙发”引自英语的sofa。10.条件变体是有各自出现条件的变体,也就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语音环境是互补的。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它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11.内部屈折是利用词根语素语音的部分变化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如tooth―teeth。12.复综语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粘着语。其突出特点是词和句子合二为一。一个词往往由好几个词缀粘合而成,这些词缀同时代表了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种结构类型多见于美洲印地安人的语言。1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有声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文字有形、音、义三个方面,其中“字形”是文字所特有的,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14.隐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例如“碟”原本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我们可以用“碟”指“飞碟”、“光碟”等,这是一种形状上的相似。15.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使意义和构词形式与原词相对应。如汉语词“黑板”源自英语的blackboard。

篇3:语言学笔记及习题

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帕尔莫博士曾说过:“理解一种语言是如何运作的, 与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之间存在着是显的区别。”所以, 衡量学生是否学好了语文, 不是看他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 也不能仅仅看积累了多少词语或句子, 而是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学生在运用之中体验到了成功, 自然会乐此不疲。因此, 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同时在课堂上激活思维, 引领他们运用语言, 这是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那么, 如何给予学生运用语言的“点睛之术”, 带领他们一同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呢?我认为习题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习题设计要结合语境

语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语言, 才可能在学生的记忆中存活, 否则, 它只能是文字符号。因此, 我们设计的习题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调动他们的知识语言储备, 使“死”的材料一下子变为“活”的语言。例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有积累歇后语的要求和引导, 为了努力使积累提升价值, 我这样设计:我们班的同学各有特点。你看, 班长办事很讲原则, 你若犯了错可别想从他的眼皮底下溜过, 可称得上是包公断案—— () ;又高又胖的阿明, 可不是个粗人, 他呀, 是张飞穿针—— () ……可是我们这个集体很团结, 为了这次六一文艺汇演, 大家是八仙过海—— () , 想方设法, 献计献策, 受到全校师生一致好评。再如, 学完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在诗的王国”后, 我又设计了一组巧填古诗名句的习题: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 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 来教育我们: () 。

2.我在做数学题时遇到了难题, 正百思不得其解时, 老师一点拨, 我恍然大悟, 这真是 () 。

3.人们常用“ () , () ”来颂扬那些具有终身默默奉献精神和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崇高品质的老师们。

4.王可同学不好好学习, 只知道玩, 你能用一句诗来 劝告他吗? () ……

上述习题就创设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 要求学生填写适合于这一语境的短语或句子, 这就是活的语文。因为无论什么经典的语言, 只有会灵活运用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只会死记硬背, 所学的知识就是僵化的, 再鲜活的东西终将会被遗忘。

二、习题设计要依托文本

课堂练习设计应以课文为依据, 结合课文的语言特点进行适当拓展。有的课文情深意浓, 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宜指导学生多角度地写感受;有的课文语句优美, 修辞运用典型, 宜指导学生鉴赏、仿照句式表达。依托文本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练习, 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三年级上册《花钟》第一课时, 教学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赏花开、品花时之后, 我这样设计语言运用练习:

1.盘点词语

师:课文写各种花开时间写得好, 开花特点写得好, 课文中还有很多词语用得也很好。想想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指名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些词语。 (师出示词语, 学生齐读)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

含笑一现绽开笑脸暮色

欣然怒放舒展花瓣苏醒

2.小练笔, 写花开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牡丹、茉莉、荷花等图片以及这些花开的时间介绍。

师:同学们, 让我们也来写写什么花在什么时间开, 如果你能用上刚才我们列出的词语来写写它的样子、颜色或者香味, 那就更了不起了, 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也可以。

这样, 学生们的情感在练笔中得到了释放, 学生们的语感也在练笔中得到了加强。

三、习题设计要兼顾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增大阅读量, 明确规定了各学段课外阅读的总量。因此, 我们对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考查习题就要涉及课外阅读, 要对学生起个导向作用。否则, 学生不会重视阅读, 阅读量不够, 考试就得不到保障。例如: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是 () 。 (2)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和 () , “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说的是《》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这种习题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能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需要注意变换题型, 防止学生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

四、习题设计要加强综合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应重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而我们通常的训练都比较机械单一, 今天拼音, 明天字词, 后天作文或周记……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降低。所以, 习题的设计应强化综合运用。

篇4:语言学笔记及习题

[关键词] 高中数学;习题讲解;语言分布;参与模式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检验.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无论教师怎样教,采用何种方式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为了实现学生“学”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课堂“教”的有效性. 然而目前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要集中在新知识的学习上,对数学习题的参与较少,习题讲解与新课讲解在教学中的比重存在显著差异. 新课主要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解的新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习题讲解主要进行的是对学过的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进行习题练习上,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学生主要参与在做练习、讲练习的过程中. 笔者以高中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函数的单调性”“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三部分的习题教学为例,观察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习题讲解过程中语言分布的情况,观察学生的参与习题讲解的情况.

[?] 高中数学习题“排列组合”的案例设计和结果研究

1. “排列组合”的案例设计

进行排列组合的案例设计时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思维状况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并采用空间思维去思考所学内容. 案例设计如下:

教师利用幻灯片播放练习题,并进行口述:在一次社会服务中,高二年级(1)班要抽调4名男生、2名女生中的4人参加社会服务,如果要求至少有一位女生,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调派方案?(教师读完题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在练习册上进行初步练习,教师观察学生的思考情况,对于没有思考方向的同学进行提示;在思考五六分钟后,让学生与同桌进行自由讨论,一个讲解,一个进行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进行几分钟的思考后,想必有了自己的见解,现在就与你的同桌进行讨论,说明你的思考的过程,两个同学作为一组,上台展示. (挑选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我们组用的是排除法,在6个人中选择4人,可以将这些人进行标记ABCDEF,ABCD为男生,EF为女生,进行数据排列:ABCD,ABEF,ACEF,ADEF,BCEF,BDEF,CDEF,ABCE,ABCF,ABDE,ABDF,ACDE,ACDF,BCDE,BCDF(另一同学写). 实际的情况共有15种. 由于条件中要求必须有1名女生,没有女生参与的情况有1种,在刚才得出的结果上再减去1(此时另一同学在黑板上写出15-1=14),所以有14种不同的调派方案.

教师:讲解得很好,大家听懂了吗?(学生都说明白了,教师补充这道题的其他解法,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2. 语言分布与学生的参与模式

我们可以发现,在上述的案例展示中,语言主要包括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语言,说明在课堂习题练习上,这种活动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根据教师与学生的语言及分布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教师语言主要起的是引导作用,主要对课堂流程的引导,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 教师的提问时间主要集中在1分钟左右,提出问题后给每个学生相应的时间进行思考,对于有些没有思路的情况进行提示,并对学生进行鼓励,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解法,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还可以在案例中看到,学生是在讨论中进行学习的,通过对习题的讲解巩固知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 高中数学习题“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案例设计和结果研究

1. “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案例设计

主要进行的是判断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明确复习的重点来进行习题的练习讲解.这种讲解过程一般表现在几何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高中生进行的案例设计.

例题:设F1,F2是椭圆:+=1的两个焦点,点F1,F2到直线l1:x-y+=0的距离分别为d1,d2,问题:(1)判断直线l1和椭圆的位置关系;(2)求d1,d2的值,观察寻找d1,d2的值与椭元基本量的关系.

教师:根据练习题来进行分组合作,六个学生为一组,左边的学生进行(1)的解题过程,右边的学生进行(2)的解题过程,在讨论完成后将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学生进行讨论,大约10分钟后,教师叫停讨论,学生进行答案展示). 教师让每一组的学生进行答案讲解.

学生:我们组主要运用的是代数法,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解法进行运算.先将+=1与x-y+=0进行联合运算,消去y可得34x2+50x+625=0,于是判别式Δ=(50)2-4×34×625=0,说明直线l1和椭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的.

教师:这个解题过程是比较完整的,同学们听懂了吗?(学生表示理解)接下来进行第二题的解答.

学生: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d1=,d2=,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d1·d2=9=b2.

教师:你是如何想到计算d1·d2的值的?(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题目的解法,更加深入分析解题思路,以此启示班级其他学生)

学生:根据前面的解题思路,我们了解到当椭圆的两个焦点越接近时,椭圆就越接近圆,如果F1,F2两个焦点重合,那么d1=d2. 在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如果直线与圆相切,则d=r,可以变为式子:d2=r2,则d1·d2=9=b2. 在得到结果之前,我们小组事先详细计算了d1,d2的和、差、积、商,通过验证发现d1,d2的积与b2存在显著的关系,最终得出该题的结果. (学生和教师听完学生代表的发言,给予了热烈的掌声,鼓励学生在解题中认真思考)

2. 语言分布与学生的参与模式

该案例的讲解中,教师的语言分布依然是课前的几分钟,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穿插疑问、提问、鼓励等语言,这些语言在数学习题讲解课上依旧起着引导作用. 而学生才是教学语言的主体,将课堂发言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想法,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题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按照新课程标准是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本节课展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在今后的习题讲解课中,还是以学生语言为主,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 结论及建议

笔者按照“给出习题—学生解答—讨论—展示结果—教师评价”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习题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语言分布以学生为主,教师语言起着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习题解答和习题谈论的数学活动中,丰富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分析,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 注意选题的难易程度

在教师的习题讲解过程中,学生是极少参与的,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决定教师在习题讲解过程中的语言的比例. 练习题比较难,主要就是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语言分布比例比学生大,在学生对习题的掌握上,这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的思路的引导,将较难的习题进行循环化,变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程度. 现在有许多习题的干扰条件较多,教师应该在习题讲解中引导学生主动排除干扰项,学会排除干扰性的方法,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增加学生的语言比例,让学生能进行自主讲题.

2. 合理分配讨论小组

虽然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但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原因,也存在极少数参与度不高的学生. 这就要求在小组的分配中,将参与度不高且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穿插在不同的小组中,让积极性高的学生带动讨论氛围,感染周围的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发表解题看法,让每位学生都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至教学活动中.

总之,课堂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场所.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数学习题讲解课中,学生和教师语言需要合理分布,并通过学生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课堂效率.

篇5:语言学笔记及习题

语言学概论 40 主 祝敏青

2008年12月第2版

海峡文艺出版社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教学中心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简答(20分)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这能说明语言是个人现象吗?为什么?

考核知识点: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语言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是依赖于社会,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使用的依然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依据的依然是全民语言的基础。

二、论述(35分)

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特点,试举例阐述。

考核知识点: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社会任意约定的;语言符号在开始制定时用这个声音代表这个义是任意的,如hua代表花;正是因为语言符号形式和内容的这种联系不是天生的、必然的,世界上才有多种多样的表示同样意义的符号,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联系才是可以改变的,语言符号才是可以发展变化的。

三、问答题(45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建立在民族基础上的。从最一般的、或最原始的情况看,一定的民族产生了一定的语言,同时产生了一定的文化。这样,语言和文化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目前尚有不同看法,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

文化,一般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关系:一方面,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反映该民族的面貌。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劳动中同时创造了语言这个宝贵财富,一个民族的面貌,不仅决定于它的信仰、伦理观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同样也

决定于它的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又作为文化的形式,反映民族文化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包含在语言之中,都借助语言来表达。没有语言而有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都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关系,一方面,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文化的一系列民族特征;另一方面,语言又作为文化的形式,反映民族文化的内容。典型的例子是词汇。在语言中可以划分出与文化特点有关的词汇范畴。具体地说,属于文化中心成分的词汇要比属于文化边缘特征的词汇详尽。反映文化现象的词汇,其数量与它在文化上的重要性成正比。

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一、简答(60分,每题30分)

1、词语的搭配要受到哪些语义条件的限制?

参考答案: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来实现的,词语的组合要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同时还要受到词义条件的约束。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受到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关系的制约

“我读书”可以,“我读饭”就不行。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

语言不是废物堆,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堆词的集合,而是很像“七巧板”。其中,每一块要和它周围的几块巧合妙拼,这就是说要从语义场去了解词义。处于同一语义系列中的成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甲的搭配关系不仅决定于它自己,而且还取决于它与乙、丙的关系,如果这个系列中消失了乙,甲和丙的搭配关系也会相应变化。如“汤”原包括开水、热水,后出现“开水”、“热水”,“汤”便仅指食物煮熟后剩下的汁水,不能与“洗”搭配了。

要考虑到社会使用习惯的制约。

使用习惯是由地域、民族约定俗成的,因此,词语搭配必须适应不同语言(方言)的表达系统的要求。比如,汉语普通话中用“吃”“喝”“吸”三个词表达的行为(如“吃饭”“喝水”“吸烟”),在上海话以及南方的一些方言中只用“吃”一个词就可以表达了(如“吃饭”“吃酒”“吃烟”)。再如 2

“肥”、“胖”在普通话和一些方言中的分工也不同。“寿”。民族:“龟”在汉语与日语中的寓意不同。

2、语法的特性有哪些?

参考答案:语法与语音、词汇既互相联系,又具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语法具有以下的特性: 抽象性

语法规则是从语言实践中不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研究语法时必先撇开词语的具体意义(词汇意义),才能从其中概括出抽象的意义(语法意义)来,这就是语法的抽象性,如“救火”与“放火”,“我打他”与“他打我”,语法学上的许多术语,生成性

语法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人们可以根据这些有限的规则造出无数合法的句子,这就是语法的无限的生成性。

这一生成性表现在替换,这一替换涉及到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例:小明看书。→小王看书。→小王看报。→小王买报。稳固性

由于语法是抽象的,语法体系是逐渐形成的,它就具有相当的稳固性。它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如汉语的词类,组合方式。当然,也有发展、变化,如古今汉语、语序有了一些变化。民族性与普遍性

语法体系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如汉语:两本书two books,这两个意义相同的短语,汉语在数名之间需有量词,英语就不同,但英语名词常加上词尾s表示它是名词复数。汉语不用词尾表复数,而是名词前的数量词表示。

语法的民族性也是相对而言的,语法还具有普遍性。如一般语言都有名词和动词的区别,一般句子都可以划分为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这是因为人类的头脑构造和发音器官基本相同,人们所接触的客观世界相同,所以不同民族的思维规律也基本相似,语法规律受思维规律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普遍性。

二、论述题(40分)

语义有什么基本属性?(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1一般性

词义的概括舍弃了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东西,保留了一般的普遍的东西。如“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黄河之水天上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才饮长河水,又食武昌鱼。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同是一个“水”,代表了多少不同的形象,有的是惊涛拍岸;有的是碧波荡漾;有的是春风吹拂,令人心醉,有的是清流孤注,感人神伤。但这一切都是“水”。不仅这些,“蒸溜水”,苦涩的“海水”,清甜的“泉水”,也是水。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是概括的,“水”不是指某一种水,而是指一切水。词所表示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般的东西。有人说“我喝水了”,那么他可能喝的是开水,生水或茶水。但它又是与其他东西区分开来。如与“稀粥”区别开来,因为“水”概括了这类东西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殊性。模糊性

语言中的概念是模糊的,如“大”“小”,什么是“大”,比认为“小”的大就“大”,比认为“大”的小就是“小”,所以可以说“小黄牛”、“大老鼠”,而实际上“小黄牛”比“大老鼠”大得多。细菌相对人体是小得无可比拟,但对病毒、原子、基本粒子等又是一个庞然大物。地球相对于人是 4

太大了,但相对于银河系、宇宙则又是不足为沧海之一粟,如果硬要在“大”与“小”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显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再如“稀”与“密”,也是一对模糊概念。“头发之稀”与“树林之密”相比,头发要密得多。“美”也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且不论审美观念不同,就是审美观念一致了,承认不承认她美,也不很容易达到一致,几个人同时说“她真美”时,各人心目中认为美的程度却不相等,有的打80分,有的打90分,有的只给70分。古语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古时的绝世美人,但在情人眼中,对象的美如同西施那样,甚至超过西施。“美”在这里没有精确性,仅有一种模糊性。不仅形容词带有模糊性,其他词也大多带有模糊性。如名词“青年”、“中年”、“老年”之间也很难严格切分出一条界限。英哲学家罗素说过:如果要等头上最后一根头发脱落了,才说他由非秃头变成了秃头,那显然是可笑的。

3全民性

在阶级社会中,有些事物如人、军队、国家、监狱、都有很强的阶级性,但反映它们的词义却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因为词义的概括舍弃了这类现实现象的阶级性,保留了阶级所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的东西,因而可以象其他词一样,一视同仁地为各阶级服务。

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 一 操作题(30分)

请以“云雾笼罩着高山”为基本句式,按要求变换出下列句子,并写出变换所用的手段。

(1)(2)(3)以“云雾”为疑问点的特指疑问句。以“高山”为中心语的名词性非主谓句。以“高山”为全句主语的主谓谓语句。

参考答案:变换常使用的手段:P131

1、移位:指句式构成成分的相对位置的改变。

2、添加:主要指语法成分的增加。

3、删减:主要指删去一些语法成分。

4、替代:主要指虚词、语调等语法成分的换用 例如:以“云雾”为疑问点的特指疑问句。

什么笼罩着高山?

二、简答(30分)简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参考答案:语言与思维存在着辩证关系,这一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离的两种独立现象。

(一)语言与思维不可分离

(二)思维与语言是两种独立现象

三、论述(40分)

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任意性(约定俗成)的特点,试举例阐述。P45 参考答案:英国著名语义学家瑞恰慈的“语义三角”理论:

意(思想)

约定成俗

概括反映

言-------物(现实现象)

代表

特点与语义三角有关系。处理两种关系:言与意;语言本身。

任意性与线条性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一 任意性

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实际上这个特点应具体地,分阶段地看待:

符号在创制过程中带有任意性和强制性。

语言开头用这个声音代表这个意义时是任意的,如现代汉语的hua•代表“花”这个义,“ren”代表“人”这个义,为什么用这个符号代表这个意义,•不能不带有某种任意性或偶然性。与征候不同,如前所述。“粉笔”、“黑板”、“公路”似乎可从组合知义,但“粉”、“笔”等创制时是任意的。汉语的量词丰富,但人用“个”,“马”、“牛”用“匹”、“头”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只能是约定俗成。*留学生:“我在公路上看见一张兔子。”“一双裤子”。

当然也有些语言学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至少有一些语言符号包含着某些象征意义,似乎和某些意义有内在的联系,首先是各种语言中都有

相当数量的拟声词,如汉语中的“布谷”、“知了”、“噼啪”、“轰隆”,英语中表示“流动”意义的很多名词都包括“l”这个音。这种意见经久不衰,可见也不能随意地一笔抹煞。但总的来看,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语言的声音只不过是一种符号,符号与他所代表的东西没有任何的联系。中国古代的一些统治者就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以为语言的声音和它所代表的东西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因此,他用了一个什么声音来称呼自己,就仿佛只有他自己才配得上用这个声音。在故宫,有一个“宣武门”,被清朝的宣统皇帝改成了“神武门”。因为这个“门”的名称和宣统皇帝用了同一个“宣”字,犯了忌讳。但“喧”与“宣”音同。一个新皇帝即位,就总要有一批人得更改自己的名字。再如我国古代皇帝传位给下一代是称为“世”的,“一世”相当于“一代”,秦始皇是“一世皇帝”,胡亥即位是“二世皇帝”。但从唐代开始,这种称呼改变了,“世”为“代”所代替。因为避唐代开国皇帝李世民的讳。这种避讳的事,在封建统治下确实十分严格,更有甚者,清朝一考官出题:“维民所止”,被认为是“雍正”去头,诛九族。布什的猫“印度”。现代数字迷信。

当然任意是就单个的符号最初产生时候的情况之来说的。一旦已经约定俗成,那就不是任意的了。如花已经是“花”,任何人就不能任意改变,除非得到全社会的承认。而这在实际生活中是办不到的。如有些是国际性的,“SOS”是国际紧急呼救信号,语言中的国际术语通用于全世界。

任何人企图改变语言的发展方向,改变整个语言的基本规律,哪怕是改变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也是办不到的。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罗马皇帝狄伯里乌斯(•公元前42年-公元37年)有一天说话用错了一个字,大臣马尔凯鲁斯是语法学家,•就指出皇帝的错误,另一个语法学家加比多也在场,他拍马屁,说皇帝的拉丁语很好,即使现在大家不这么说,不久以后大家也会这么说。马尔凯鲁斯当即指出:“加比多是一个说谎的家伙,因为,陛下,您可以把罗马帝国的公民权授予任何人,却不能规定一个字眼眼。”

非语言的符号也是如此。如《东周列国志》“烽火戏诸侯”。文革也有这样的例子:红、绿灯这一对符号作为交通讯号是规定的,但文革时红卫兵企图改变,因为他们从来接受的都是“红”作为革命的象征:红旗、红领巾、红心、红太阳„„等等,而现在突然发现,在十字路口:红灯却表示要停止不前,他 7

们的幼稚而天真的大脑认为这完全是同革命开玩笑,“红”原当是所向无敌,而不充当是退却的,因此他们曾经提出改为红灯表示可以通过,绿灯表示不能通过。但这是不可能的。语言符号被非语言符号所代替,它也具有约定俗成的道理。在使用过程中带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承认,需要有稳定的成分。但稳定并不等于排除语言的发展变化,约定与变动可以说是一对辩证的统一。在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有些符号的意义或用法有了改变,这一改变又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于是又成为规范的用法。例:意义--帅呆了,酷毙了。组合--吃食堂,救火,打扫卫生,恢复疲劳。您们。出现了规范与突破的抗衡,谁胜谁负,看最后的约定俗成。

此外,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符号有时突破了约定俗成的使用规律,产生一种临时用法。如文学语言:

①等绕到丹桂商场,老李自己种在书摊面前。

老舍《离婚》

②„„只见一皮鞭抽下去,屁股上陡然暴起两道红印!国杀猪一般叫着,哭得鲜艳而热烈!

李佩甫《无边无际的早晨》

③小村没有绿色邮亭,她喜欢缘小路,去投寄羞涩。

冯静辉《邮亭》

④滚圆的月亮,滚圆的诱惑,滚圆的温馨,滚圆的欢乐,中流《滚圆的诱惑》

有人将此称为“文学的狂欢节”。

这种语言的狂欢不但表现在文学语言中,而且表现在网络语言中。有人说,网络是一个没有过滤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语言的变异表现得无以复加。如“gg哥哥”、“mm妹妹”(读上声),以隐身的面目出现在聊天室的网虫们,为自己起了一个个能吸引人上前攀谈的网络名字,如四海为家的面条,大尾巴狼等等。这种变异现象在英美早已出现。英美一些青少年在用移动电话传递讯息时用了一些稀奇古怪、去头截尾的文字,早已形成风气。如RUOK(are you OK--你还好吗?)CULE(see you later--再见)。对这些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 8

关系的变异,能指符号形式的变异,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语言污染,有损祖国语言的纯洁,是语言的危机。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方言,是语言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把这种现象看成语言的危机是神经衰弱的表现。

歌词例:

《牵手》、《很受伤》、《你王菲所以我王菲》

此外,在广告用字中也常见超常规的变异,如:咳不容缓,随心所浴,衣衣不舍,信誓蛋蛋,一触而就,一网打尽,痔者必得等等。这些用法有表达效果还是有负面作用,值得探讨。

二 线条性

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依次出现。如:你好啊。(链条性)

说话总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一个字儿说的,没法几个字儿一块说出来,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性特点,也就说,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上形成单向的一维的线性排列。既然是声音,就指语词在时间上的先后承接。我们的认识和思维活动却可以是多维的,一下子就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认识。我面前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又大又红又圆又香,我一下子就全部及时把握住了。但是我要把这种认识和思维内容告诉别人,由于语言符号的线性特点的限制,就没法一下子把我的印象全部告诉对方,而不得不通过语言符号把这种整体的认识分解成线性的结合,再传递给对方,由对方再还原为近似的认识和思维内容。有人打比方:喉咙象山洞,如“你好,你坏”一齐往外挤就挤不出。有时感觉到不知该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大概和语言的这种特点有关。

篇6:大自然的语言习题及答案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语文试题《大自然的语言习题精选》。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上一篇:当音乐响起作文下一篇:算清“七笔账”筑牢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