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教学设计

2024-04-28

《信任》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篇1:《信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公路边的告示不仅把人们引向桃林,采摘到丰富的果实,也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信任》。

2、出示告示牌(桃子—自采—三里路),问:这块告示牌有什么作用?

二、精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那么,公路边打告示牌究竟把人们引向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把它划下来。(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学生默读课文,找、划文章的中心句。

(2)汇报(指名读、齐读)。

2、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德。

(1)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并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交流汇报。

①“告示”。(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

②木桌上的留言、无人看管的钱箱。(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如:尽管、然后等,再进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③自采果实。(通过指导学习小狗带路的句子,相机学习第5自然段,问: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学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体会“我”被信任的喜悦之情。)

④体会桃园主人的狗、猫,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善解人意。

回顾整篇文章,桃园主人有没有出现过?你感受到桃园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么感受到的?(生交流,师小结,讲“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小结:同学们,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它还把人们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现在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有没有因为信任别人或者被别人信任而享受到一种特别的`喜悦或幸福呢?我们怎样做,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2、结合自己对“信任”的理解,写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信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需要监督的行为,也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只要每个人都以诚相待,我们一定会感受到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篇2:《信任》教学设计

《信任》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真诚”第二篇主体课文。

课文向我们讲述美国一对夫妇在一块路牌的指引下,到一桃园自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进入第三学段,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关键句在课文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能力,具备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习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资源利用】

1、课件。

2、与信任有关的影像资料。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幽默、跳跃欢吠、”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常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信任的可贵,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同学们,当我们随着春风的脚步走向初夏,粉红的桃花变成了一个个清香诱人的大桃子。每次在我回家的路上,总能看见公路旁边立着的一块木牌,看到这个牌子,(出示课件)桃子----自采----三里路。你从这个告示牌上获得什么信息?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读后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一段充满意境的导语,配上直观的教学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也和你们一样有很多的疑问,你们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吧!老师先把文中的生字词检查一下。

2、检查生字读音,初步理解词语。(出示课件)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

3、相机指导书写“馋、脾”字。

4、自由读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再次默读课文,看作者这次有趣的经历和我们平时购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教师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并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让我们一起走进果林,去感受一下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吧

①默读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果园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画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

②将找到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一听,再说一说你的感受。

2、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内容:、①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

②木桌上的留言,无人看管的钱箱。

③猫、狗的训练有素,热情好客。)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习,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3、作者夫妇两感受到别人的信任,此时的心情怎样?

4、师配乐读朗读:钻进果林…(课件背景:一片桃林)追问:你听出了什么?

5、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6、老师把他们采摘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带给大家(播放课件),谁能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7、配乐齐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及阅读课文的兴趣。】

8、多么特别的购物经历啊,以致于(课件出示最后一段,生齐读。)

9、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从什么地方还可以表现客人对果园主人的信任。

①学生勾画,在旁边做出批注。

②汇报、交流各自感受。

10、再次朗读最后一段。

11、我为什么走了好远以后,还要忍不住回头“久久注视”呢?(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1)我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是因为(在那儿、、、喜悦)

(2)我久久地注视着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是因为(在那儿、、、喜悦)

(3)我久久地注视着那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是因为(在那儿、、、喜悦)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文中的省略号,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四、拓展练习,走进生活

1、你有这种被信任的体验吗?无独有偶,在我国有一个无人看守的菜摊,见证了人们彼此间珍贵的信任(课件:播放新闻录像“无人看守的菜摊”)。

2、学习了课文,看了这则报道,你又想说些什么?

3、让我们把所有想说的话汇集到课文一段话中吧!(全班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影像资料,出示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抓住有效时机,引导学生从课文走进生活谈出自己对信任的理解,实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对话,让学生谈出心声,升华体验。】

总结:采摘桃子时,给我们带来了喜悦。通过采摘桃的经历我们感受到了互相尊重,信任,诚实守信,真诚待人后的喜悦,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就让我们诚实地对待信任我们的人吧。

五、作业布置

篇3:让数学教学从尊重和信任开始

一、了解孩子已有经验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 就是尊重信任孩子最直接的体现.

1. 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

任何教材的编排体系都是有前后联系的, 学习新知必有旧知做基础, 课前能够找准新旧知识联结点, 让新旧知建立起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从而帮助孩子实现认知的迁移, 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学得轻松、高效.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 根据孩子已掌握了类似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除法、分数和比之间的联系, 课前让学生大胆假设比有什么性质, 课上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孩子自己用比和除法或分数之间的关系对假设进行验证, 从而得出结论.这个教学实例验证了, 教师在了解、尊重孩子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开展教学, 提高了课堂实效.

2. 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 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数学问题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相信孩子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 绝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使用过人民币, 以此为起点, 安排孩子当小老师、同桌互相指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开展购物活动等, 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 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孩子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相信孩子无限潜能

人类的大脑内部有千亿个神经细胞, 这已是科学上不争的事实, 然而, 人脑的力量虽令人敬畏, 却也难以捉摸.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潜能, 不应该以孩子的家庭、长相、智商等因素影响我们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虽然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但只有加以积极开发和引导, 才能使潜能变成实际的能力.

1.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在很多时候, 当孩子遇到学习障碍时, 想到的是太难了, 我不行.作为教师, 此时对孩子信心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表面积与体积的比较”时, 由于思维过程繁琐、计算复杂以及两种公式比较容易混淆, 练习题的错误率非常高, 孩子们在课堂上拿到习题时眉头紧锁、一脸痛苦的表情, 我选择了一些科学家们进行科学实验是如何百折不挠、坚定信念的小故事进行启发教育.孩子们意识到, 现在学习这些知识遇到的问题, 并不算什么真正的困难, 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成功.同时还开展一些人人获奖的小型竞赛激发孩子树立了信心.

2. 教会孩子正确方法

有人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可以使人更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能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则能使孩子潜能无限、受益终生.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上的课要属复习、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 因为在这样的课中, 由于每个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同, 孩子认为老师所讲内容都是学过的知识, 不愿意再听.此时, 首先应该告诉孩子, 讲评的习题中含有大量的衍生新知, 不能仅停留在题目表面, 而要深入理解习题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会融会贯通, 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其次, 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 例如在试卷讲评课中, 人人都当小老师, 对一些简单错题的讲评让孩子来完成,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等.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整体, 处处蕴含着矛盾, 预设与生成就是众多矛盾中的一对, 课堂教学中既需要预设, 也需要生成, 二者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 生成体现对孩子的尊重, 两者具有互补性.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 因生成而精彩.当课堂上“预设”没有出现、意外“生成”时该如何应对呢?

1.“意外”生成巧妙应对

在一年级孩子入学后, 第一周上的一节新授课———“比一比”, 比较的是大小和轻重.教学设计是让孩子通过观察, 比较青椒和胡萝卜的轻重, 青椒轻胡萝卜重.然而, 课堂上却出现了“意外”:教师预设孩子回答的是“轻”和“重”, 但意外的是孩子回答的是“光滑”和“粗糙”, 并有同学追问什么是“光滑”, 什么是“粗糙”.在这组词语的误导下, 孩子对胡萝卜与青椒的比较又转向了颜色、粗细等其他方面, 最后才说出了这节课要求比较的“轻重”.这节课的意外生成, 教师采用的处理方式是肯定孩子观察的结果, 并请孩子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组词语进行解释, 然后再继续引导观察, 虽然使得教学时间超出预设, 但对孩子的尊重显而易见, 使教学超出课前的目标预设.

2.“预设”消失及时调整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对教材安排的理解以及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 预先的教学设计是在孩子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 呈现算法多样化,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虽经教师耐心启发, 但孩子没有出现多种算法, 下面设计的教学环节无法继续进行.此时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针对进位加法错误较多的现象, 呈现典型错例, 分析错因引入估算, 先根据个位相加是否满十是几十多, 再准确计算.同时也可以用先口算后估算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当“预设”没有出现时, 教师没有生硬地将多种预设一一呈现, 而是从孩子的思维实际情况出发, 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引入估算, 既尊重了孩子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4:尊重信任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为教者皆知:在教育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实现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三维目标”,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即教师必须对学生了解、尊重与信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保护好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更好的进行思想情感道德教育。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受颇深,现赘述如下: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力度

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帮助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我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现在两点。一是加强学生对自身形象的塑造,重视自己人格的教育。改善自身形象,重视自己人格的教育,以争取进一步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还会学会如何信任别人,尊重别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做人,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二是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因为学生的真实想法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在共同的道德话题和平等的对话环境中,暴露其真实的思想,在怀疑、反思、追求、探索等不确定性变化中,促进其道德认知,考验其道德水平,引导其道德实践,获得良好的道德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相信学生的智力能力,借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

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自学,是实现智力发展目标的一条根本途径。我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往往按着质疑问难——谈论分析——综合训练——课外拓展的路子来安排课堂学习环节。这不仅是“高效课堂”的外在形式的体现,也展示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

能够提高学生对自身智力能力的信心,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投身到学习当中,精力的集中更易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且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也会提高学生征服困难的信心与毅力。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既有能力,又有毅力的社会建设人才。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总以适当的方法给学生以鼓励,激励学生以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偏差与失误时,既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找到改进的措施,也帮助学生找到“虽败犹荣”的基点,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促使学生坚定对自身的信心。当然,也应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用适当的语言和方法予以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其进取心与创造激情。

三、尊重学生的奇思异想,更好展示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思维活跃,思路宽阔,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他们的每一个想法,甚至奇思异想,在今天看来可能荒诞,将来可能就是一项重大发明或发现,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对学生的观点、想法,甚至怪诞的想法,要予以理解、尊重,并加以正确引导。我在教学行为中主要表现为:一是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意见,提出问题,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参与,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二是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交流与讨论,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三是在课堂教学中,用高昂的热情,关注的目光流露出对学生的浓浓爱意,这样势必会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而学生们会因喜爱老师而自觉遵守纪律,学习主动性加强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积极保护好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

篇5:《信任》教学设计

1.认知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信任与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侧面烘托的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信任》这篇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的故事?

(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2.那么双方是怎样信任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写了“我”和丈夫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

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人信任的喜悦。)

2.学习1-2自然段。

重点体会告示牌的作用:“桃子——自采——三里路”、“醒目”、“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又出现了。”(告示牌的设置赢得去果园的客人的信任,体现了果园主人的精心设计和细心)

3、学习第3自然段。

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1)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B.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信任“我们”)

(2)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热情,有礼貌,信任客人,友好。)

(3)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4、学习第4-6自然段。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下面就请小狗为大家带路,同学们齐读第4、5、6自然段,来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1)(“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沁,渗入。本课指桃子芳香的气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你感受到了吗?)

(2)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你们能体会到了什么?(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课文通过对狗和猫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质。)

(4)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描写果实的长势的句子?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说明桃园虽无人看管,但主人护理得很好,可见付出了很多劳动,主人很勤劳)

三、品读结尾,学习第7-9自然段。

(1)当我们满带着喜悦,上了车,这时又有一辆车朝这儿驶来,你认为他们又将在这儿收获些什么呢?

(相信来到果园的人都将收获同样的喜悦——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学生齐读第9自然段。思考课后的第一个问题,公路边的告示牌把人们引向了什么地方?

四、拓展延伸,激情发散,表达感悟。

篇6:信任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号。我讲课的题目是《

》,下面开始上课。(师喊)上课!

同学们好!(鞠躬)

请坐!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并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优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板书时说:相信大家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然后转身面向大家说:大家有信心吗?

好,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找出作者认为有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师:你们都读得很认真,找到答案了吗?

预设1:我觉得“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出口旁的箱子里”这段话很有趣。因为顾客是否给钱,没人知道呀?万一摘了桃不给钱怎么办?

师:你考虑得很细致,分析得也有道理。我有同感。

师: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预设2:带路的竟然是条狗!太有趣了。而且狗似乎能听懂人话。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3:我从“看着我”“应两声”“撒腿跑”这些词语体会到的。因为一般的狗见生人是会咬的,这狗不但没叫,还友好的看着我,听了我的问话才叫两声,似乎回答“愿意”“愿意”,叫完就向桃林跑去。所以我觉得这狗挺通人性的。

师:你体会得真好!读书就应该这样,边读边想。谁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师:作者走进桃林后有什么感受呢? 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谁能说说“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 生4:是指香味很浓,沁到心里了。

师:什么香味?你是怎么想的,跟我们说说?

生5:因为成熟的桃子是会散发出香味的,联系上文,知道作者正好钻进桃林,所以,桃子的香味会迎面扑来。

师:你真会读书,知道联系上文理解句子。是的,是桃子的香味和桃园清新的空气使作者心情愉快。“沁人心脾”就是这个意思。

师:谁会用“沁人心脾”说一句话?

生6:清晨,我走进花园,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迎面扑来。

生7:放学回到家,还没走进厨房,就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饭菜的香味。

„„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沉浸”又是什么意思呢?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生8:老师,我来!(读句子)

生9:“沉浸”就是说作者完全陶醉在摘桃的欢悦中,没有去想其他的任何事。

师:你体会得真好!你给“沉浸”找了一个好朋友“陶醉”,真棒!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10:联系下文可知,作者能亲自摘桃,心里很高兴,再加上桃子又香又甜,心情更加愉悦,哪还有心思想其他的事呢?所以我认为作者完全陶醉在其中了。

师:说得太好了!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你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真好!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会用“沉浸”也说一句话?

生11:我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生12:我沉浸在亲手采摘草莓的欢悦中。„„

师:你们的理解能力真棒!谁能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

指多名学生感情朗读。

师:还有趣事吗?

预设3:更有趣的是看钱箱的竟然是只猫!猫又不会数钱,有等于没有嘛!(笑)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一段吗?

生13:能!(非常自信)

预设4:还有呢,主人竟然把修路看得比赚钱重要!还埋头修路呢!完全不理会果园的事,就像是别人的园子一样!

师:是呀,我也纳闷。大家把这些有趣的事联系在一起,读一读,想一想,果园主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评价的理由。

学生朗读句,段,同桌交流。

生14:我认为主人待人挺友好,挺热情的。比如“朋友,欢迎您!”还有“祝您愉快”!很少有人称呼陌生人为朋友的,还这么礼貌,客气。所以我这么认为。

师:你说得很好!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谁能带着作者的热情读好这段话?

指名朗读,小组比赛读。

生15:我认为主人是个善良的人。从小猫小狗的行为可以想象得到他们都是经过主人训练的。小狗友好地看着陌生人,不乱咬,还可以带路。小猫也不到处跑,很尽职。

生16:总结以上内容,我发现主人这样安排完全是出于对人的一种信任!我们都知道,猫看钱箱是不起作用的,它既不会说话,又不会数数,可主人还是这样安排了。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就在桃林的边上修路,完全不担心顾客是否会吃白食。除了是充分相信别人,还能作何解释呢?

生17:哦,我明白了,就是因为主人相信顾客,才作这样安排的。

生18:嗯,应该是这样!

生19:我也明白了„„

师:(鼓掌)你的回答真是精彩!我为你感到骄傲!(师相机板题:信任)生齐读,再读。(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主人这样相信顾客,你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生20:主人,你的行为让我敬佩!

生21:主人,我想和你做朋友!我要向你学习!

生22:„„

师:来果园的顾客值得主人信任吗?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生23:顾客值得信任。课文写我摘完桃子后掏出了钱包,说明我自觉的付了钱。证明我是值得信任的。

生24:我也认为顾客值得信任。因为我每次回家,总能看见立在路边的木牌。我想,如果顾客不值得信任,木牌是不可能长时间竖在那里的。

师:你的分析完全正确。你喜欢这种被信任的感觉吗?顾客喜欢吗?

生25:我喜欢,顾客也喜欢。因为课文里说当我要离开时,又有人兴高采烈的走进来。我走进果园是因为好奇,只有对果园情况很了解,又十分喜欢的人,才会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还那么高兴。

师:你理解得够透彻!很好!

生26:老师,还有。作者也喜欢。如果不喜欢,怎么会走了好远又禁不住回头久久注视那片果林和那间小屋呢?

师:对呀!怎么走远了又禁不住回头呢?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7:我想,是因为主人对人的充分信任的感情让作者感动,敬佩,留恋!(全班鼓掌。)

师:你的答案好经典!真是这样。

师: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你不想对进园的人说点什么吗?

生28:希望你们要做个诚实的人!生29:„„

生30:„„

1、学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1: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

预设2:我从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是件快乐的事!

预设3:我感受到只有诚实的人才会被人信任,换句话说就是被人信任的基础是诚实!(相机板书:诚实的人被人信任)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课题。

2、总结: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果园,虽然两手空空,但是心里却被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填得满满的!是啊,被人信任的感觉真好!信任,使亲情更亲密,使友情更浓厚,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融洽,社会更和谐!让我们学会信任身边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吧!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大家今天的表现令老师非常满意,和大家在一起学习老师很开心,老师都有点舍不得离开大家啦!可是下课时间快到了,下节课我们讲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最后,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课讲完了。

篇7:《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

教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六组

教学主题:诚实与信任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2.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第六单元讲的主题是“信任”,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诚实与信任》《诚实与信任》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我”不小心碰坏了别人的车,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下了联系方式,车主打电话表示感谢,并不用“我”赔偿,从而告诉我们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本课时的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了解大意,理清层次。难点是难点是理清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3.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发挥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孩子归纳总结段落大意,突破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给生字加拼音,观察发现、对比书写等形式,读准13个生字的读音,正确书写“诚、碎”等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运用关联词语连词成句等形式理解词义,积累运用。

2.通过分自然段朗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理清层次,概述文章大意。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会给生字加拼音,连词成句。

任务二:个别读、分段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任务三:小组讨论画分课文,归纳总结段意,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活动一给生字加拼音,识记10个一类字,正确书写“诚、碎”。

会正确、规范的标出拼音

活动二质疑生词,理解词义,运用关联词语连词成句。

(完成目标一)

理解词义,能用自己的话联系上下文说出词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连词成句。(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理清顺序

活动一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带读,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二的朗读任务)

活动二

小组讨论划分文章段落

(完成目标三)

可以有两种分法: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2、按照时间顺序。(评价目标三)

环节三

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活动三

同桌交流合作归纳总结文章的段落大意。(完成目标三)

学生展示交流,教师趁机总结。(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概括文章大意

活动四

1、串联段意,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2、齐读文章,感知全文

语言简洁,叙述全面。(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诚实与信任

一、(1~3) 撞车留条

二、(4~10) 表达歉意,表示感谢

篇8:《信任》教学设计

一、胜任语文教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首先应该是一名无所不知的杂家, 然后才是一名行正为范的教师。当今的中学生对教师在学识上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不会崇拜和尊重学识平平的教师。因此, 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较高的业务素质, 而且要学识渊博, 触类旁通。如分析《论语》、《孟子》时, 教师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 是没有办法把孔、孟的思想讲深讲透的。介绍名著为学生备考辅导, 也必须教师重读原著, 对小说的思想内涵有较深入的理解、对经典情节了然于胸。特别是时文评析题, 更需要语文教师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知识结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许多知识已经严重老化, 切不可有“吃老本”的思想, 要不断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此,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必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使自身具备学生崇拜的条件, 以自己杰出的工作能力处理好师生关系, 以自己高超的语言能力感化学生, 以自己成熟、优秀的心理素质征服学生。

二、帮学生解决生活学习问题

高中生尽管有了自己的生活观、生活圈子, 个性突出, 但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 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困惑、迷茫、无助的心理现象不可避免。因此, 教师要学会走近他们, 帮他们解决生活学习问题, 做学生的良师, 更应是学生的益友。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时的无助, 经济上的困难, 感情上的孤独, 性格上的叛逆等。面对这些问题, 教师要对症下药, 不能大包大揽, 要从根源上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原因, 要从方法上引导点拨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心, 时刻为学生考虑。比如, 面对追星的学生, 教师切不可草率武断盲目制止他们的追星行为, 而应因势利导, 了解班级追星族的数量, 追的是哪些明星, 分析他们身上令人喜欢或崇拜的优点, 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讨论“追星的利与弊”、“我崇拜明星的原因”等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可以用一些明星的优点, 刻苦、好学、勤奋上进的优秀品质和成功经验来鼓励学生,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和人生观等。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多宣传介绍科学界和文学界的一些名人, 在班级张贴他们的书法或画像, 把学生从狭隘的追星引到美好广阔的知识天地中, 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培养宽广胸怀。

三、学会欣赏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 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学生。首先, 欣赏学生的优点。教师不应强求每个学生都和自己所想所说的一样, 允许学生标新立异, 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设想、观点, 无论合理与否, 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讲出来的, 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需要。其次, 包容学生的缺点。由于学生的自制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各有差异, 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难免做出一些令人发笑、幼稚无知的事情, 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每一个学生的所作所为, 加以指责批评, 甚至责骂, 而应该正确、积极地引导教育他们,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从而使其进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事物, 能让语文教师发现美、感受美, 更能促进学生寻找美、探究美。学会欣赏学生, 是给教学一个宽松的空间, 是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更是语文教师赢得学生信任的最好的载体。

四、搭建沟通的桥梁

语文是一门很独特的学科, 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 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形成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这样一种关系下, 才能教学相长, 师生共同进步。首先, 需要语文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语文学习贯穿于生活的时时刻刻, 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需体现这一特色, 要注意细节, 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 它有很多好处, 直接方便, 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也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教师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不好时, 即使有学生违反纪律, 最好也别找学生沟通;学生自尊心很强, 应尽量避免人多的场合批评他们;表扬肯定学生, 尽量选择在公开场合, 因为在大家的关注下受到肯定, 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 增加成就感, 当然学生对教师会更加信服。其次, 把沟通作为一堂课。很多教师简单理解与学生沟通就是找学生谈话, 其实谈话仅是沟通的一小部分。要做好沟通工作, 教师应该把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活动当做一堂课。

篇9:组织结构设计的信任原则

心理学和社会学上信任的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信任的本质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个人特征(Rotter,1997);是在对别人的行为或意图积极期望的基础上自愿接受的意愿(Mayer 1995,Rousseau 1998);又可以理解为一方对另一方动机和意图的积极推测,微观心理的变化继而反映个体的行为。信任在心理学被定义为知觉的或态度的期望、反映意志和意图的自我意愿、一种风险行为,涉及到心理和行为之间的互动。对心理学的信任研究包括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组织的经济交易和机会主义行为,关系的动态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信任强调个人特征和正式组织安排之外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Granovette 1985);是对风险的外部条件的一种纯粹内心估价;是基于风险和行为之间的循环关系(Lumman 1978,1988)。这里强调个体行动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影响,既涉及到个体之间的人际信任,又涉及到社会群体之间的信任。对社会学的信任研究包括利用信任来减少和管理战略联盟和组织网络化过程存在的风险。

组织一般原则的缺陷

组织原则是在组织内外协调工作,收集、分散、处理信息的逻辑(Zander,Kogut1995),是个人解释信息和选择适当行为的启发方法。传统组织的等级制原则倾向于将员工放到形式化的格子中,就如同一把双刃剑,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才智,但它也给员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疏离感;组织扁平化缩短沟通链而由于人际间关系复杂并不能实现顺畅有效的沟通,个人利益和组织目标不一致导致协调活动复杂化;工作细分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一方面意味着员工需要交换信息和依赖他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授权不授责,只考虑可控制的行为而忽视不可控制行为的作用。统一指挥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加大组织管理成本。结构的设计给组织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组织中的人面临压力和无助感。将经济绩效和人的满意度、组织对人的意义结合起来成为组织的最大挑战。

信任影响组织的路径

信任不仅影响组织,反过来也受组织的影响。信任的水平不同,组织和协调活动的方式也不同。信任影响组织的两条路径:结构路径——信任发挥关系的作用来影响组织网络结构;流动路径——信任激励个人结合自有资源创造价值为组织作贡献。

一、结构路径

结构路径就是关系在组织中发展、保持和调整而形成的稳定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同时关系也创造了不同的地位、权力的社会阶层。信任的结构路径的转移性、依赖性和过滤性影响组织结构的密度性、稳定性和精简性。

1.转移性和密度性。信任转移隐含假设了信任来源问题。信任转移的一种形式是通过中介传递,两个互不了解的人通过共同信任第三方很快就建立信任,第三方是信任的代言人,双方对第三方的判断是信任的基础;信任转移的另一种形式是关系的自身繁殖(区别在于信任转移发生在同一关系链而不是在不同个人的不同关系),双方用关系链的某些方面的信任代理另一个领域的信任时关系就实现扩展。组织内信任程度越高,关系复杂性也越高,组织网络的密度高则意味着个人得到充分的交流,信任双方获得足够的信息。

2.依赖性和稳定性。信任促使双方互相依赖而导致更稳定和更持久的关系和组织网络。和社会交易过程相类似,开始交易时,双方以最高风险来评估对方,通过重复交易逐渐加深了认识后,双方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信心而逐渐扩大关系范围。在长期连续的交往过程中各方形成彼此依赖关系,依赖性越强,组织结构就越稳定,信任允许双方进行公平的博弈使组织结构更加富有弹性。

3.过滤性和精简性。组织结构中的不同角色各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常常追求自身的利益,角色间因互不了解而激发冲突。角色的利益和组织的目标不一致使他们纷纷与外界建立关系的同时导致对外关系过剩。对专门角色的信任能过滤过剩的对外关系,过滤的同时也对组织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的效率。

信任减少关系过剩与增加网络密度并不矛盾,两个效应涉及到组织结构的不同方面,前者强调组织层次和不同角色;后者强调相互关系,组织的高关系密度和与外界低关系共存能更有效的促进交流。

二、流动路径

流动路径就是信任伴随资源转移发生作用的过程,是员工使用、协调资源发挥协同作用创造新价值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信任流动路径通过公开性、认同性和整合性促进作为价值创造基础的知识共享、合作效应和协同效应。

1.公开性和知识共享。信任能提高知识的开放和减少对知识的筛选,从知识发送者的角度,对接受者的信任使发送者愿意分享敏感的和适用的知识;从知识接受者的角度,对发送者的信任是接受者无条件接受有价值的、即时运用并创造新价值的知识。知识发送者和接受者的信任互动,打破知识的隐性和个体化特征,达到在团队内共享的目的。

2.认同性和合作效应。认同孕育信任(Kramer1993),信任也促进认同(lewicki,bunker1996)。“认同型信任使双方加深了解,可能开始对对方的需要、偏好、优势产生强烈的认同,并把这些看作属于自己的东西”(Lewicki,Bunker1996)。时间滞后使先履行义务的一方的风险更大,合作双方要经历暂时的不公平过程。信任认同性能减弱价值完全平等的要求,因为双方都有在持续关系中通过一系列交换来达到平衡的期望;信任认同性也能减弱即时偿还的要求,因为双方对将来实现承诺有信心。

3.整合性和协同效应。信任能调整竞争行为保护倾向达到整合效果,信任隐含假设另一方的意图和动机是有诚意的,至少是善良的,是整合的基础。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既相互信任又相互防范,信任给予双方信心,把双方的防范心理降到最低,在面对不可预测事件出现时能发挥优势互补来解决问题并能够释放出更多的资源,整合过程本身就能创造价值。

信任的消极影响

信任不可能无条件地扩宽,也不可能无条件地限制。信任作为组织原则还要考虑度的问题,信任缺失和过度信任是现实存在的两个极端,信任度低的组织要增强控制,就必须在组织原则设计上下工夫,否则组织会陷入全面失控的窘境。确切来说等级制、统一指挥等原则符合组织的要求同时也是信任缺失的产物,过度信任的后果是过度依赖,组织刚性问题背后也是过度信任问题,过度信任把组织引入僵化的胡同,阻碍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变革。

信任是组织系统的润滑剂的同时给组织和协调提供不可靠基础,信任的束缚和盲目使经济人不能保持足够的清醒并过分受到伤害。有关学者也注意到信任本身并不保证可信任的行为比缺乏信任产生更严重的后果(Granovetter1985,Shapiro1987),这不仅起源于错误信任而且起源于信任过度。对于组织的某些阶段来说,信任可能随着情况的变化无条件地变弱,也可能无条件地加强,忽强忽弱增加解决组织问题的难度。

组织结构是占支配地位的组织原则运行的结果,以信任原则为基础的组织和其它组织有不同的结构和行为,以信任为基础的组织结构与传统的组织结构观点有很大的区别。本文只是在理论上提供信任对组织的影响的框架,信任对组织的影响还需要经过实证的研究;同时组织结构不仅依靠环境变量,而且依靠对建立关系和孕育行为起关键作用的组织原则,信任对外部环境改变的抵抗程度和结果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问题。

篇10: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

尧渡镇马田小学 杨玉娟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中的我那份诚实背后所蕴含的心路历程感受不会那么真切,因此对诚实的理解需要老师作细致深入地引导,而且对小红车主人给予我的那份宽容容易忽视,也应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语句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情感目标: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兄弟俩开了一家酒店,由于他们酿的酒物美价廉,酒店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哥哥有事外出,弟弟偷偷地在酒里掺了些水,多卖了二两银子。晚上哥哥回来,弟弟得意地将自己的“秘诀”告诉哥哥,以为会得到哥哥的夸奖。谁知哥哥一听,急得双脚直跳,说:“唉,我们最值钱的东西,叫你二两银子就卖掉了!”弟弟不理解,仍然我行我素。

从此,他们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彻底破产。弟弟悔恨地流

着泪说:“我终于明白了„„”

弟弟明白了什么呢?我们学了课文《诚实与信任》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2、同学们能用简洁的话把课文大意说清楚了,真棒。课文中也有一句简洁的话,把“诚实与信任”讲清楚了。你们能找到吗?

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齐读)

3、过渡:作者当时只留下了一张字条,可小红车的主人为什么说作者留下了诚实和信任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事发的那个夜晚。

三、质疑研读,探究“诚信”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的诚实和对车主的信任?把你读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讨论交流: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①、你为什么画出了这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什么叫环顾?谁能做个动作?

我为什么要环顾四周?(让学生讨论理解:环顾的目的是看看车主是否在场,以便及时道歉,赔偿。并非想溜之大吉。)

③、字条压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把字条压在那里?

(明确:“雨刷下”不易被风吹走,易让小红车主发现。④、在这儿老师想提出一个假设:如果“我”不想做诚实的人,当时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请同学们想一下告诉老师。

即使一走了之,也没有人看见,可是作者却没有,而且还写了字条压在雨刷下,这么一个细小的动作,看出了作者的--------诚实。

这种精神真令人敬佩,谁能读好这句话? 一起读。

⑤、“我”在完全可以逃避的情况下,主动留下了字条,如果你是他,你会在字条上写些什么内容呢?(请用你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电话,试着用留言条的形式说说看。)

评价: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和文中的“我”一样,都是诚实的人。

⑥、“小结:“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下了字条,诚实地写明了自己的姓名、电话以便和主人联系,因为他相信小红车的主人是个讲道理、通情达理的人。

我”留下了字条,你觉得我还还给小红车的主人留下了什么?

⑦、如果你是小红车的主人,看到自己的车被撞坏了会怎样想,心情如何?

当看到小字条时又会怎么想?

小结:是啊,“我”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并没有逃离现场,而是主动留下了字条,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

3、交通事故的发生必定事出有因。让我们来做一回“小交警”,用锐利的双眼去洞悉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快速浏览1-3自然段,你找到原因了吗?

出示: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能见度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能见度)

出示: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评价: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是位出色的小交警。①、谁来读这句话?要读出作者勇于承担责任的决心。②、齐读。

4、我们再来假设一下,如果你是小红车主人,看到字条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5、过渡:事隔三天,小红车的主人终于打电话来了。请同学们看4---11自然段。

四、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1、出示对话,找出哪些是我说的,哪些是车主说的。

2、同桌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思考:“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小红车主人,使他要感谢我?

5、让我们带着疑问再自己读课文对话。

6、交流。重点围绕“我”为什么坚持要付款,让学生理解“我”的真诚。从而理解小红车主人对“我”的信任。

7、你认为小红车的主人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也是一个诚实的人,换了车镜也不需要别人赔,因为他知道自己也有责任;他是个值得信任的人,并没有因为反光镜坏了而借此敲诈一笔。)

8、小结: 是的,我的诚实与信任换来了小红车主人的理解和尊重,他也同样回报了我诚实与信任。这种彼此的诚实和信任,使一场纠纷化解了。来,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小红车主人的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诚实”和“信任”!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引读最后一段。)搁下电话,我很后悔,居然()也不知道()

“我”和小红车主人素不相识,从未见过面,为什么就这么想知道他的这些情况呢?

虽然当时没来得及问他的情况,但他的话——

让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一起读。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①、齐读

②、你对这话是怎样理解的?(启发学生可联系上文或者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

谁还能创编一句关于诚实和信任的格言?

(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讲得多好啊!诚实和信任是珍贵的,愿大家也能和作者一样,拥有他们。

五、总结升华

1、学到这,谁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作题目?

2、课文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诚实的心灵、比金钱更重要、一张留言条„„)

3、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个诚信的人。

六、课后作业

收集自己身边诚实与信任的事例,下节课交流学习。

板书:

诚实与信任

上一篇:护苗网络安全课心得体会下一篇:许京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