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作文评语-信任

2024-04-24

信任作文评语-信任(通用8篇)

篇1:信任作文评语-信任

信任——读《信任》有感作文

星期天,我读了《信任》这篇文章后,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是谁让一个向善的犯人对世界产生了失望?是警察对犯人与生俱来的歧视,但更多的是不信任。然而,又是谁让这位因万念俱灰而越狱的犯人翻然悔悟?是一位姑娘对他的信任。

信任,这两个千斤重的字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人与人相处需要信任,商人与商人之间需要互相信任,更别说同学与朋友之间了。如果人们彼此间失去了信任,给自己的心灵上了一把沉重的铁锁,那么,那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社会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会是一个死气沉的世界。那时候,世间的一切都将变得陌生。

读了《信任》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衣衫褴褛的学生模样的人跪在路边,脚下是一张乞讨求学的纸,一个铁罐头里,零零落落地放着几枚一角的硬币。一个个行人走过,一辆辆汽车驶过,未曾有人向这边望一眼,有的干脆视而不见,更别说施舍了,他们的做法可以理解,自从报上登了几起类似的诈骗事件之后,人们便不再可怜这些人。可是,你们想过吗?如果别人说的是真的,那当你从那些人跟前走过,你又于心何忍。说到底缺的还是两个字--信任。

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人心的纽带,是震荡感情之波的琴弦。由许多例子可以看出,信任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它可以在任何人心中掀起喧然大波,促使他悬崖勒马。

我们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人人多一份信任,就少一分隔阂,这样,难道不好吗?无锡市南长区华晶小学张幸瑜

指导老师陈映真

篇2:信任作文评语-信任

曾经信任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谆谆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而且更可能值得推翻。

曾经信任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二十岁之前信任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信任。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塑胶线,悬挂昨晚刚洗的衣物,其中一件淡绿细直纹短袖我最喜欢。之前两天它都区别其它的短袖,单件掺着洗衣粉放在红色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信任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信任“性格决定命运”,现在信任了。曾经不信任“色即是空”,现在信任了。曾经不信任“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信任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信任,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篇3:可信赢得、信任给与和信任博弈

关键词:信任,可信赢得,信任给与,信任博弈

信任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种和谐力量。经济学家阿罗认为信任能够节省了解他人的信息成本,是社会系统的润滑剂,影响着经济变化的性质:“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信赖关系足以强烈到这样的地步,以至于即使进行欺骗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代理人也不会施行欺骗。许多作者指出,缺乏这种信任是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1](p118)一般来说,信任问题适用的语境非常广泛,有时被视为个人品格、感情、信念、意动等方面的特性,或者是通过行为、态度、选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对他人的期望、了解或约束、要求等。社会科学领域反映在不同层次互动关系上的信任类型大约有三种:第一种是基于计算的信任,它由可信得到的奖励和背信遭到的惩罚来维护,属于商业或利益关系中常见的类型,是根据合同、契约等中介形式形成的短暂联系;第二种是基于了解的信任,在行为人之间的持续互动过程中,行为人彼此增进了解,超越中介形式而信任对方品性,形成较为长久、稳定的关系;第三种是基于认同的信任,这种信任伴随对他人的了解而发展,并且与对方趋向共同的价值标准、原则或目标,比如在以信任、慷慨和意识形态为基础并且具有“优质控制”和“产品鉴别”优势的非营利企业,主动加入其中的管理者和雇员往往观念共享,他们把自己的工作看作一定价值的体现,不需要外在监督,愿意接受低水平工资,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这三种信任类型在内涵上体现出由“经济性”向“道德性”的演化。斯密认为,市场秩序是个人自发行动的合力产生的一种集体理性秩序,“经济人”利己性的物质利益目标客观上需要按照“道德人”利他性的行为方式才能实现,经济行为者需要表现出“双面性”:“经济人”的一面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道德人”的一面自发限制利己欲求,维护市场秩序。斯密把人性中这两种向来被视为冲突的力量,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和谐,使其似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市场参与者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自我矫正,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与公共利益相一致的经济社会和谐。本文试将“经济人”市场求利行为与“道德人”理性选择的矛盾互动,渗透在双向互动的信任关系中,通过被信任者的可信、信任者的相信和彼此信任关系的博弈,说明经济活动中的“道德人”品质对于实现“经济人”理性目标的不可或缺性,探讨信任问题及其深层意旨。

一、可信赢得

在互动信任关系中,“经济人”作为被信任方如何表明自己可信从而赢得对方的信任,是解释信任传递的常见问题。经济学家尼尔斯从交易成本经济学角度探究这个问题,提出遵循“道德人”准则行动是“经济人”赢得信任的重要途径。尼尔斯认为日常实践中存在三种信任形式:“情境信任”作为交易成功的一个约定条件,是“交易者认为他人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合作”,适用于静态稳定情况,常用“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来解释;“品质信任”指个体品性上的高可信度,是“基于交易者对他/她的内在可信度的感觉”,它作为衡量经济行为者“经济人”诚信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交易关系更可靠的基础。与这两种有意识选择的信任行为相对应,第三种是在人际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习俗性信任形式,三者在日常实践中相互补充。相比较而言,尼尔斯认为前两种有意识选择的信任形式更有分析价值,不过纯粹机会主义的“情境信任”可靠性非常低,因为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中,机会主义被视为利己人性固有的,信任只是约束“经济人”机会主义的一个补充因素,而这种约束力在诱惑力极大的“金色机会”面前非常脆弱,难以真正奏效。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如果人们觉得,交易者做出可信的交易行为只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而交易者的本质并不值得信赖,人们对此人的信任将非常有限。‘非工具性’的可信赖行为更有说服力。”所以,尼尔斯把品质信任纳入交易成本经济学中加以重点分析,从“经济人”机会主义的发生概率角度探析具体经济行为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用交易的特定情境来解释可信度的差异。

尼尔斯指出人天生具有“道德人”的可靠性和“经济人”的机会主义两种倾向,两种倾向在人际互动中受环境影响而有抑有扬,何者占优取决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在陌生人之间,机会主义的利益目的往往是行为重点,在亲友和熟人之间,牟利的任意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自觉约束,呈现出高信任水平。尼尔斯专门设计了一个“人性内核分裂模型”,以混合体关系为重心,讨论信任在交易关系和混合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尼尔斯指出,信任的产生机制要通过互动过程来理解,“信任的决定因素导致主观信任(即对方是否值得信赖的感觉),而后者反过来又将导致行为信任(即在没有足够保障的情况下,与对方交易的意愿)。”尼尔斯特别强调了可信品质在模型中的重要性,这里的品质指“特定个人的人性基本要素(尤指机会主义和可信度)的平衡与关联方式。”[2](p146-153)尼尔斯认为存在提高主观信任度的两种机制,一是他人可信度增加,二是他人可信度信息增加,即通过交往增进相互了解。可以看出,尼尔斯非常关注个体的可信度,把缔结信任的重点确定为促使“经济人”基于利益依赖的理性考虑而自觉遵循“道德人”行动原则,个体通过克服其“经济人”机会主义,向互动对方表明自身行为值得信赖,使信任关系得以持续下去。

品质信任需要互动双方通过自身的道德表现才能得到保证,“经济人”可信赢得的品质基础来自社会资本的内化,社会学家卢曼从社会存在角度进一步说明了“经济人”可信赢得的内在要求。卢曼认为人们证明其可信赖性的一个主要判断依据,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方式,个人显示信任的能力是其赢得信任的必要资本,“就人际信任而言,在社会中的信任基础依照自我表现的前景与条件以及包含于其中的策略性的问题与危险而得到调整。这种机制把结构化了的社会条件转变为信任的资源”。[3](p81)只有“经济人”相信自己能够对自我表现进行反省,认识到信任需要通过这种能力获得的时候,信任才能赢得。信任的表达、赢得信任、接受和互换信任等,在长期的社会关系中都作为机会与制约而存在,内化为社会资本的信任能够使人们避免承担复杂性重负,而滥用信任的人则会遭到复杂性困扰的惩罚。将信任关系转为社会控制的组成部分,就为更大范围的行为获取了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成为赢得信任的必要途径。这样,以信任责任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就会强有力地巩固社会秩序,可信赢得也成为“经济人”成功进行经济和社会交往的必然要求。经济领域诸如此类的论题很多,“管理德性”研究首席执行官、企业家和部门经理等主管人员的可信性对公司发展的价值;“营销信任”理念关注确立批发、零售、广告等各个营销领域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赢得信任,比如“协商销售”是有助于加强顾客关系的一种营销形式,推销员在推销产品的时候,基于长期利益的考虑,给出一个令顾客满意的报价,从而赢得对方的信任,不仅使该顾客再计划购买同类商品时优先选择自己,还会在该顾客周围人群中形成营销口碑优势。

二、信任给与

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秩序需要协作,协作需要信任,信任关系必须不断突破地缘限制,获得扩展,为克服人际行为中的不确定性提供保证。尤其是在现代高度分化的社会系统和宽广的世界视域中,信任已经成为正常和理性生活方式的基本前提。使信任关系成为可能的初始原因一直是信任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人们习惯上用经验积累的试错方式建立信任,由最初的不得不盲信到先迷后悟地提高相信度到以经验反省的方式证明其可信性,与这种经验习得方式同时存在的还有两种解释方式,即本能给予和自觉给予。

卢曼立足个体的生成特征,说明了信任给予首先属于一种本能需要。卢曼把信任内化为人的个体特征,用它表达人际需求对个体的存在意义,以信任系统作为把握信任的专门机制,通过系统的建立过程使行动者自主进行行为选择,把道德品质和理性策略整合为信任系统的内在整体功能,使信任系统与其他平行发展的社会机制处于互动,同时把互动信息内部化,简化生存面临的复杂性。卢曼认为信任是人们简化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内在需要,在复杂世界中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会使人产生心理疾病,受到模糊的恐惧折磨。信任系统就是克服这一问题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以内在自我调节为主,用内部信息代替外部信息构成“意志”的经验基础,将外部问题转移至内部进行消化处理,“系统有选择性地解释世界,透支它所拥有的信息,将世界的极度复杂性简化到它能够有意义地定位自己的程度,因此获得它经验和行动可能的结构”,进而“用内在的确定性代替外在的确定性,因而提升它对外部关系中不确定性的耐受性”,化约外部不确定性产生的压力,吸收不确定性、简化复杂性。[3](p42)其可靠性在于信任的缺失会影响自信,改变内在性情,因而会遭到内在抵制。同时,信任系统内在的信息处理功能为维护信任提供了支持力,它“把每个人都带到一种弥散的共识之中”,使人们将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加强了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承受力,使信任成为个体自身的必需,保证了信任的实施。

随着世界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对信任的需要也会越来越迫切。信任关系能够“把出现的条件转变成持存的条件”,其产生的剩余业绩导出规范,并且通过透支规范创造形成一种约束。但是信任关系何以出现?本能给予排除了行动双方自觉参与的意义。着眼于助益他人进行的信任回馈是“道德人”的自觉要求,也是信任关系的最终意义所在。卢曼强调信任关系中“道德人”选择的重要性,因为它涉及信任能否产生、能否成为规范。卢曼认为,信任在得到规范保证之前是一种风险赌博行为,信任行为的发出只能来自一种类似英雄式和神圣的道德动因,“要求别人的信任是不可能的,人们只能提供和接受信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信任要求不可能引发信任的关系。信任关系的开始只能通过投资,通过预先履行义务来实现”,“只有他自己最初的信任给他这种可能性,当作规范提出建议:他的信任不要被辜负,因此可能把对方吸引到自己这一边。”[3](p57-58)

信任关系确立后,通过个人的理性认知和自主选择,内化为其宽容待人的适应方式,或者向他人表明自己可信的交往润滑剂,信任的得与失会显示出影响个人行动空间的效果,这样,“道德人”给与信任就是“使信任充分地具体化,为人知悉,它作为另一种力量的来源,不会损害信任,却会强化信任,也许会使这种关系定型下来”,使施信者在一个大多数人既讲立信又讲施信的复杂社会应付自如。[4](p475)伦理学家帕菲特用包含必要付出的利他原则进一步支持了卢曼的观点,“那些值得信赖的人们即使在知道将对他们更糟的时候也遵守他们的诺言。我们能够假定,除非我们相信遵守这样的诺言是合理的,否则我们就不会具有以这种方式行动的意向。而且我们可以假定,除非我们被人们认识到具有这个信念,否则其他人不会相信我们会遵守这些诺言。”[5](p30)此即原则认同的内在约束和效力。所以,“道德人”不仅作为“经济人”可信赢得的监督者在场,“道德人”自觉给予信任从而缔结信任关系的作用更为关键。在《对策中的制胜之道》一书中,艾克斯罗德关于合作缘起的研究,契合这一论点。艾克斯罗德发现,在参加“囚徒困境”计算机竞赛的200次对局中,名列前8名的都是先行信任的善良性规则,善良规则将得分相对高和相对低的程序明显区别开,并且证明同为善良规则相遇会有更好的表现。这种不首先背叛并且主动采取合作的善良规则,就是一种“道德人”的自觉信任给予,它对于创造和谐关系具有特殊的价值。

三、结果反馈策动的信任博弈

“经济人”的信任赢得和“道德人”的信任给予是对信任关系成立条件的静态描述,现实中信任关系的动态生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对风险的态度、文化氛围、交往的时效等。已往的信任研究集中于人们彼此熟悉或重复交往情况下的信任选择,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和网络媒介的发展,与陌生人的一次性交往越来越多,人们面临着陌生人社会的信任风险。信任类似风险投资,成为陌生人社会日常风险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风险投资角度分析陌生人之间一次性博弈中的信任决策,需要附带用以平衡背信成本的风险金。风险产生的潜在损失对“道德人”的信任给予有着重要影响,假如“经济人”背信,“道德人”就要承担避免背叛风险的附加信任成本,这种心理成本会严重削弱信任关系的持续性,该风险成本的效力在动态过程中更具实质意义。尼尔斯强调形成信任关系的重要条件是重复、相互加强的互动过程的延续性;交易各方的沟通水平和投入程度所形成的互动过程的强度;互动过程的风险性等。

这些认识揭示了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信任问题的关键,我们应该立足信任博弈剖析其更深层的原因。基于计算的信任博弈以“经济人”为主要分析对象,其人际关系内彼此都面目模糊,无特定的个性要求,是就利益交换而现象态地看待信任关系,与机会主义密切相关。在方法论个人主义看来,机会主义是一种必然导致囚徒困境的人类行动准则,威廉姆森则直接地指出,宣扬理性选择的机会主义实质上是损人利己,是利用他人的有限理性,欺诈性地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机会主义至上的“经济人是一个‘没有性格的人’,一个没有个性和个人行为倾向的人——由于这个原因也永远不可‘信任’经济人,在褒义和贬义上都是如此。”[6](p165)在机会主义者眼中,信任只具有工具价值,每个人都优先选择他人信任自己,认定给与信任必遭背叛。所以在信任博弈中,利己博弈双方基于计算的信任根本无法维持,必须寻求超越利己惯性的力量,重视更为灵活的自我执行的诺言信守。如前所述,信任给与的“道德人”利他选择为信任博弈提供了发动力量,着眼于助益他人而进行的信任回馈是“道德人”给予信任的自觉要求,也是信任关系的最终意义所在,“信任的意义在于,我们理解到他人会按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和利益来安排他们的行动,从而乐意分享一个共有的世界。”动态的信任“规定着我们的关系和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在‘协调’世界。”[4](p64)

无论是信任给与还是可信赢得,人际互动中着眼于结果反馈的制约性是信任博弈的必要机制。“信任每个人与不信任任何人一样都是邪恶的”这句塞内卡名言说明,“信任包含强制因素在内。它隐含在‘信任我’这句表述中。其含意是,不信任我,你将放弃一个机会,这机会将由以信任为基础的我们的相互联系来提供。”[4(p229)]卢曼也强调信任要根据确定事实产生的结果,人们“在某种限度之内,与特定的、理性的期待成比例付出信任。当他把信任赋予某人某物时,他必须约束与控制的正是他自己。只是动机结构的固有部分,它使信任成为可能,它通过值得信任的符号,使信任的目标更可能达到而产生。”为此,用以维护信任关系继续的制裁,是信任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是信任者维护信任关系的一种责任,“如果信任者不假思索地放弃了提供制裁的权利,他可能因而丧失有利于自己的罪责归咎的可能性,并发现自己成了谴责的对象。”[3](p39-49)人们能够意识到付出信任的风险性,然后根据自身信任行为受到尊重或背叛来判断其信任他人的选择正确与否。因此,结果反馈策动的信任博弈强调维护和发展信任关系的相互制约性,以互动互惠作为直接成果和动态表达。

结果反馈策动的信任博弈与宠儿定理的功用同出一辙:在宠儿定理中,给定家长的利他主义程度和最后通谍权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边界,贝克尔指出利他家长能够诱导利己子女实施利他行为,在满足利他者“主观效用”(以利他目标为追求)的同时,也增进了客观物质效用,改善了所有成员的物质条件。从客观物质效用角度看,假设家庭由利他父母与利己子女组成,利他父母充当了家长的角色,他们主动付出,发挥了家庭福利的缘起作用,并且给予子女能够承担家庭责任的先行信任;同时利他的父母也是战略者,具有限制和引导家庭成员为家庭总体目标贡献的关键约束,比如“最后通牒权”,诸如此类的策略会使子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积极做出反应,通过提高家庭总体福利的自觉行动赢得父母的信任,使家庭成为实现长期、总体效益的成功试验田。从父母的利他“主观效用”来看,利他或利己家长对于孩子将来的个性塑造都是建立在利他预期基础上的,但偏好基点不同,培养孩子利他主义的视界也不同,利己家长把自己置于中心,希望影响孩子形成将来自愿照顾父母的利他偏好。利他家长则着眼于孩子自身的成长,将利他主义看作孩子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培育过程。由此展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发展层次。

穆勒曾经指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对人类的好处,表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方面的好处也许是最微不足道的,但即使如此,也是无限大的。”[7](p132)在由“道德人”和“经济人”构成的信任关系中,“道德人”的利他因素发挥了“经济人”利己不及的作用,用自己与他人的效用总量促动利他行为,提供了避免和改造囚徒困境的可能,成为信任发生的前提,而其注重以奖惩结果推动信任关系的利他选择在人际策略互动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把彼此的信任传递下去而实现双方交往的功利性程序理性目标;同时,“道德人”的利他高尚人性动力,又能够以行动改变偏好的方式,敞开个人的全面发展路径,使信任关系蕴涵的深层伦理实践理性追求进一步得到呈示。

参考文献

[1]肯尼斯·阿罗.信息经济学[M].何宝玉,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克罗奈维根.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M].朱舟,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尼古拉斯.卢曼.信任[M].瞿铁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尹继左,乔治·恩德勒.信任与生意:障碍与桥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德里克·帕菲特.理与人[M].王新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米歇尔·鲍曼.道德的市场[M].肖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篇4:有时信任,有时不信任

人类的生存本能告诉我们要相互信任,但传统的信任正在出现危机,不仅美国人“有时信任,有时不信任”,中国人亦如此,除了“坚定不移”地信赖父母外,配偶、子女、兄弟姐妹,谁的信任度最稳固?

我们一般不会对上门维修的管道工刨根问底,但对方可能是假扮成管道工的窃贼;我们也不会在吃饭前对饭菜进行化学分析,但可能吃进地沟油;我们更不会担心银行没收存款,却会遭遇网络诈骗……人类的生存本能告诉我们要相互信任,可是社会正变得庞大和复杂,道德、名声的作用正在减弱,传统的信任正在出现危机。

最近,世界信息安全界巨擘、顶尖的密码专家布鲁斯·施奈尔写下的一本关于信任的书在中国出版,这位美国人在题目为《我们的信任:为什么有时信任,有时不信任》的书中分析指出,社会压力是产生并维持信任的重要手段,其中的“社会压力”,则包括道德压力、名誉压力、制度压力和防护机制。

信,与不信,是一种选择。而“有时信任,有时不信任”呢?美國人是这样,中国人亦如此。

中国人信赖谁?父母第一,配偶第二

在中国,谈及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时,有人称,“被人信任是世界上第二美好的事情,第一美好的事情是你可以信任一个人。”多少国人能够拥有这样的“第一美好”?《小康》调查显示,除了极少数(3.7%)国人表示没有值得自己信任的人之外,高达96.3%的人都能体验到可以信任人的美妙感觉,其中有44.3%的国人表示自己有1至3个可信任的人,27.0%的国人表示自己有6个及以上可信任的人,25.0%的国人表示自己有4至6个可信任的人。

在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鞠春彦看来,与中国人能够信任的人数相比,“谁是最值得信赖的人”的调查结果,则更令人忧虑。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父母、配偶、兄弟姐妹、朋友、恋人、同学、亲戚、同事、同一宗教信仰的人、同一党派或团体中的人、同乡、陌生人等选项外,“2013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之“谁是最值得信赖的人”特别增加“子女”这一选项,调查显示,排在“最值得信赖的人”前五位的依次是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子女和朋友。“这样的排序说明传统的人际信用仍在起主导作用。”鞠春彦说。

在鞠春彦看来,公众对于“兄弟姐妹”的信任度排序值得关注,它应该引发人们对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反思,“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不仅仅影响到社会保障和未来的养老金问题,更会深层次地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模式。养老需要物质的保障,更需要精神的慰藉,血浓于水的亲人间情感支撑无可取代。兄弟姐妹在人际信用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独生子女们的未来会怎么样?令人忧虑。”

谁的可信地位最稳固?

年龄不同,各有所信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最信赖的人的排序,除了“父母”的首要地位不变外,其他群体则存在一些细微变化。鞠春彦认为,这与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重心,以及他所要面临的人生议题紧密关联在一起。

对于25岁以下的人来说,亲人是他们的最大“支持者”,因此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信任关系相当牢固。

对于26~35岁的人来说,子女还小,所以在他们的“信任名单”中,除了父母和配偶外,排在第三位的是兄弟姐妹,第四才是子女。

但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子女都是其最大的生活动力。这点在36~45岁和55岁以上的人身上表现尤其突出,除了父母和配偶外,他们把子女列入了“信任名单”的第三位,兄弟姐妹则“靠后站”了一步。对于36~45岁的人来说,子女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人生的重要上升期,子女虽不能给予他们现实的、可信赖的帮助,但却是为人父母者工作和生活动力来源的最主要供给者之一。而对于55岁以上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已经开始规划起退休后的养老生活,而这些人的子女们,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照顾好父母和孩子,让自己成为一家老小可以依靠信赖的“主心骨”,不仅是这些子女们应该担起的家庭重任,也是社会生活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46~55岁受访者列出的“信任名单”则最为特殊,他们依然把父母列在了第一位,但是配偶却被排在了第三的位置上,取代配偶地位的成了兄弟姐妹,子女则排在第四位。鞠春彦对此分析到,“孩子终于上大学或者工作、就要成家了,本以为能够松口气了,可是现实的就业压力、住房压力、成家压力等让为人父母者‘压力山大’,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年’让人无法轻松,而独子的现实又不能让人掉以轻心。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还会面临工作压力、父母年龄渐长带来的养老压力,以及婚姻变动等可能的生活变故,这时兄弟姐妹的社会支持显得非常重要和难能可贵,因而在‘可信赖人’中的排序上升。”

“信”与“不信”的印象能改变吗?

消灭差评,重建压力

不仅仅是个人,对于企业来说,若想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则更需要面对“如何赢得信赖”的课题。

哪些企业及其品牌深受国人信赖?在“2013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获评“中国公众最信赖的五大银行”;红旗汽车、东风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和长城汽车赢得“中国公众最信赖的五大自主汽车”品牌;京东商城、淘宝、亚马逊、当当网和苏宁易购则获取了“中国公众最信赖的五大电商”的赞誉。

与这些“诚信优等生”相比,“棱镜门”漩涡中的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这九大公司,则显得不那么光彩了,它们均被卷入其中,诚信水平令公众感到失望。《小康》调查显示,公众对于谷歌公司的诚信水平感到最为失望,排在其后的则是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谷歌目前被公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这家以“不作恶(Don't be evil)”为非正式口号的公司,如今却干了“不诚信”的事情,自然会让人“大跌眼镜”。这些企业需要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埋单,22%的受访者在参与“2013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时坦言,“对此感到非常愤怒,不再使用这些公司的产品”。而在有两千余名网友参与的《小康》联合新浪网进行的网络调查中,偏向于理性分析的男性和45岁以上受访者占比更多,网友中多达37.6%的人表示“对此感到非常愤怒,不再使用这些公司的产品”。

一群人、一个行业、一家企业、一个政府的诚信形象,都与媒体曝光率,尤其是负面曝光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去年和今年的《小康》“诚信行业榜”上,排在首位的均是医药行业,而去年排名第二的是保健行业,今年则是食品行业,这与一年来在医药和食品安全领域发生的多起负性事件不无关系。

篇5: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信任

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信任

忽然,坐在同一排的林溢抬起头来对我说:“灵铮姐姐,能不能把你的《意林》借我看看?”说着,他从书包里掏出我的那本《意林》。

林溢,一个胖乎乎的男孩,长着一双小眼睛,是我们班典型的差生。

记得有一次,班主任陈老师让我一日之内尽量写出林溢的优点。我整整观察一天,观察结果如下:作业,语文、数学、英语,三项作业他没交一项;上课,他不是滔滔不绝地发表他的论坛,就是趴在桌上沉沉入睡。至于体育,由于他体型的原因只能勉强混过关。在他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一个闪光点。

“灵铮姐姐,能不能把你的《意林》借给我?”林溢又轻声问了一遍。

怎么办?该借给他吗?万一我的书借给他就像他的作业一样石沉大海了怎么办?万一我这干净整洁的书借给他就像他的语文书一样变得皱巴巴的怎么办?我的内心翻江倒海般地翻腾,但望着林溢那双真诚的眼睛,我选择相信他。

我微微一笑,答道:“没问题。”林溢脸上露出从未有过的纯洁的笑容,轻轻地对我说了一声“谢谢!”我愣愣地望着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么有礼貌的话语能从林溢嘴里说出来。

下课了,林溢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双手捧着那本《意林》,那样认真,那样投入地看着。我望着他,第一次见他这么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第一次见他对待一件事这么认真。以往,每次下课,他可总是第一个冲出及教室„„看着看着,我甚至忘了—他,林溢,是同学心中品德差,学习差的双差生,是所有同学最排斥的一个同学。我甚至觉得他其实非常可爱。

下午第一节下课,林溢把书还给我,并又对我说了一声“谢谢”。我望着他,非常非常轻地说了声“不用谢。”

其实,林溢同学何尝没有优点呢?在运动会时,有的同学没穿班服,而被称为第一后勤小组(其实就是不参加走队列,在大本营为我们拿东西)中的一员的林溢,却毫不犹豫地与那个没穿班服的同学换班服。还有,自从老师实行班风评比,一向不交作业的林溢,竟破天荒地交了作业。

其实,林溢在不断地进步,只不过他进步得比较缓慢。

篇6:共享时代,信任与被信任作文

共享单车是最常见的了。在各个街道、巷子,甚至地铁口、公园外,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每天早上,忙碌的人们骑着共享单车来来往往,穿梭在街道上;节假日,三五好友骑着共享单车,去看电影、也有去公园、去外滩。城市的每一处都能见到五颜六色、如彩虹般的共享单车,仿佛正在弹奏生活的美妙。

共享冰箱也是共享家族中值得一提的。饭店里,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剩菜,留到第二天就不新鲜了。丢掉呢?又太可惜。于时就有了共享冰箱。饭店的工作人员会在每天营业快结束时把剩下的新鲜蔬菜放入共享冰箱,供贫穷的人们取走。既不浪费、又得帮助别人,一举两得。于是,共享冰箱就带着爱心出现在了部分社区,为人们提供方便。甚至还有许多爱心人士,将自家的菜放入共享冰箱,为贫穷者取用呢!

然而,共享设施虽然给予了人们方便,但也有弊端。

一次,妈妈送我去上课。走着走着,看到一堆共享单身停放在人行道中央。红的、黄的、蓝的……让人目不暇接。在这片“车海”中,只有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走过,才能防止共享单车接二连三倒下,给后面的行人造成更大的麻烦。好不容易,终于走出这片“迷宫”。妈妈摇了摇头,叹息到:“现在的人真是太不像话,不是自己的单车就随意乱停乱放!搞得好好的人行道到处是路障!”

不仅“乱停放”已经成为共享单车的诟病,而且针对共享设施的不道德行为与日俱增:有人给共享单车加私锁、据为己有;有人将共享单车扔进河道,破坏环境;甚至有人拿空共享冰箱里的食物,只为占点小便宜……我想对这些不道德的行为说:“共享设施本是为人们提供方便,你们这些自私行为,反倒为大家造成很多不便、引起麻烦!真是可耻!”

请记住,“共享”的意思是分享,让更多的人享有更美好生活的权利。而共享的前提,必须建立信任。当你昧着良心,共享单车上锁、将共享冰箱里的菜拿光,你的信任已经随之扫地。我想,每个人都不会想跟一个没有信任的人做朋友,为了贪图小便宜而失去周围朋友们的认可和信任,难道不是得不偿失吗?

篇7:信任作文评语-信任

一个犯人在外出劳役的时候,在路边发现了1000元钱,他毫不犹豫的把钱交给了监督警察,可监督警察却轻蔑的说:“你把自己的钱变着花样的贿赂我,想获得减刑的资本,你这样的人就是不老实。”犯人万念俱灰,他想这个世界不会有人会信任他了,他永远无法走出他犯过罪这个事实的困境。他越狱了。在火车上,由于人太多,他只有站在靠着厕所的地方。这时一个漂亮的姑娘走了进去,可她发现了门锁坏了,她走出来,红着脸跟犯人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他愣在了那里,他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相信他,他点点头,姑娘红着脸关上了厕所门,而他像一个战士一样严严的守在那里,而且他也做出了决定,于是在下一站,他下车自首去了。

走出困境靠什么?靠的`是信任。

当北非的军队兵临城下时,丘吉尔让“沙漠之鼠”蒙哥马利,重整军队;在苏联陷入重围之中,斯大林启用了朱可夫,这就是政治家对手下猛将的信任,也因此而走出了困境。

在沙漠的一处破屋子里,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把水倒入汲水器中,就会有甘泉流出。走时不要忘了把壶中打满水。这是上帝对每一个过路人的信任,这样也使这些过路人走出了困境。作文

刘备在自己最危难时,求诸葛亮出山,这也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同时也使他走出了困境。

走出困境靠信任,信任对每一个人都是弥足珍贵的,它就像鱼离不开水,植物离不开土壤,世界离不开阳光一样。作文

想走出困境就必须靠信任,如果谁都不信任,只有在原地等待,不肯走,那样就永远不会走出困境。

篇8:信任作文评语-信任

基于信任域的移动ad hoc网络信任模型的设计思想是:利用移动ad hoc网络的分级结构,将网络划分为若干自治簇,将网络中的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分为簇内的信任关系和簇间的信任关系,对于这两种不同的信任关系分别设置不同的策略,此类信任模型通常采用以下策略来实现:

1)簇内信任关系:任意节点维护两张表:直接信任表和推荐信任表。

假设A、B两节点在同一个簇内,如果A节点需要和B节点发生交易,则需要观察B节点的信任值。

2)簇间信任关系:簇间关系的计算比较复杂,为了计算的方便,为每个簇设置信任代理,根据簇的分级结构,将簇头设置为信任代理,称为簇代理,它维护两张表:簇间信任关系表和本簇节点权值表。簇间信任关系表:存储与本簇发生过直接交易的簇的整体信任值。若簇A中的节点A1需要与簇B中的节点B1发生交易,需要得到B1的信任值。

2 模型的基本设计思想

通过对现有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进行分析,针对其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1)分层的思想。在信任关系上引入分层的思想符合人类社的现实情况,相关研究表明分层思想的引入还能降低信任问题的复杂度[1,2,3]。由于各个簇都有各自不同的安全策略,簇内的信任管理相对容易,但是,各个簇之间由于安全策略不同,很难建立一种通用的安全策略。针对这个特点,本文提出在分层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信任簇的信任管理模型,在不同的簇之间建立安全信任关系。将采取相同或者相似管理策略的节点归类到同一个簇中,根据管理策略重新对簇进行划分,建立能够有效沟通的簇与簇的信任关系,从而有效的节省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使用效率。

模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负责建立簇之间的推荐信任关系,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在发生交易之前根据簇间推荐信任关系和簇内各节点的信任值确定交易是否发生;下层负责对簇内的节点进行行为的监控和评估,对每一个节点赋予信任值,并把该值向其他的簇进行声明。

簇内信任关系的管理是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对簇中的节点信任值进行管理和维护。在每个簇内将簇头设置为管理者,称为簇代理,它为簇内的节点维护一张节点信任表,表中包含每个节点的信任值。当簇内增加一个新节点时,新节点通过簇代理获取一个初始的信任值,然后根据节点在网络中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论文用fA-Ai表示簇A给出的节点Ai的信任值。如果一个节点在与其它节点发生交易的行为中失败的几率很高,它将获得较低的信任值,同时它与其他节点的协作将受到限制。同理,如果一个簇的簇代理错误的或者不能较为准确的提供簇内节点的信任值,这个簇在整个移动ad hoc网络中将获得较低的推荐系数。

在簇间信任关系的管理中,各个簇之间需要建立推荐信任关系。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各个簇,如果需要与其它簇发生交易,必须要有初始的推荐信任值。例如:簇A的节点需要与簇B的节点发生交易,簇A可以选择曾经与它发生过交易的一个或多个簇作为“推荐人”,相应的簇A也必须为其他的簇提供信任推荐服务。初始的推荐信任值通常并不能真正反映簇之间的推荐信任关系,一般是根据簇与其“推荐人”的熟悉程度,由各个簇自行设定,取值范围为[0,1],这个初始值表示簇A在多大程度上信任簇B的推荐信息[4,5]。该信任值可以根据簇A、B中节点的实际交易情况进行调整,最终可以获得能准确反映簇之间信任关系的信任值。

2)移动ad hoc网络环境中各个簇内节点之间具备自主交易的能力。例如,同一个簇内的节点A1,若A1需要获得某资源,它可以查找A1上直接信任表,得到簇内曾经与A1发生过直接交易的节点列表,并选择信任值高的节点,根据节点的ID号与节点发生交易。这个过程不需要依赖簇代理,可以在簇内部的两节点之间自主进行,从而减少簇代理的工作量,提高网络的吞吐率和工作效率。

3)簇代理作为管理者维护各个节点的信任值。由于各节点退出信任域后,节点上维护的信任表立即消失,因此,为了降低节点退出后,信任值消失,对系统的整体信任造成的巨大影响,降低节点的负担,降低网络的阻塞,在本模型中,各个节点的信任值不仅仅由自身来维护而且是簇代理中也同时对节点的信任值进行维护,因此,节点的加入和退出并不影响整个策的信任情况。

4)由于移动ad hoc网络动态性强,节点的移动对簇的影响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簇的成员将发生改变,同时将对簇的整体信任值以及簇内节点的信任值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寻找合适的衰减函数,考虑时间因素对信任值的影响。

5)节点之间发生交易后,交易的结果对信任值也是有影响的,通常交易成功次数多的节点信任值高,反之则低,因此需要考虑节点交易情况(成功或失败)对信任值的影响。

3 模型中的数据结构

1)簇内节点保存节点信任关系表,该表中存储了本簇节点之间的交往信息与本簇节点与其他簇节点的交往信息,存储在节点的数据库中,如表1所示。

具体取值如表2所示。

注:rstv:recently successful trust value,即最近成功的交易信任值的英文缩写。

其中x:两节点交易成功次数;y:两节点交易失败次数;x+y:两节点交易的总次数;t:两节点最后一次成功交易的时间;rstv(Ai-Bi):两节点最后一次成功交易产生的信任值。

2)簇代理节点保存节点信任关系表,该表中存储了本簇内所有节点的信任值和本簇对于其它簇的推荐信任值,存储在簇代理的数据库中,如表3所示。

具体取值如表4所示。

注:rtv:recommend trust value是推荐信任值的英文缩写

其中,fA-Ai表示簇A对簇内节点的Ai信任值;rtv(A-B)表示簇A对邻居簇B的推荐信任值。

3)节点之间交易的对象对应有相应的资源,例如:办公文件、程序、视频文件等,因此,簇内还需要保存各节点能提供的资源类型。在节点请求资源时,簇代理可根据簇内各个节点拥有的资源类型来选择合适的节点进行交易。此外,备注信息用来保存节点的基本情况信息。

4 簇代理的安全性保障措施

在模型中,每个簇的簇头即为簇代理,因此,簇代理的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簇代理不仅存储整个簇的节点信任值,还存储了曾经发生过交易的其它簇的推荐信任值,因此,一旦若簇被黑客攻击,信任关系表被恶意更改、销毁,那么整个簇就会瘫痪,而且将对其它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保证簇代理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两点措施对簇代理的安全性进行维护。

1)在各簇内选择合适的节点对簇代理所存储的节点信任关系表创建副本,称为副本节点。该副本可作为簇代理丢失数据或被恶意更改后的备份。该副本节点必须在簇内有较高的信誉,信誉不仅仅体现在信任值的大小,还与该副本节点成功交易的次数和比例有关,因此,本文提出使用公式1对簇内的节点进行信誉评估。

x、y:表示节点交易成功与失败的次数;rstvi:表示最后一次成功交易的信任值;m:表示与该节点发生过直接交易的节点数量。

通过计算,即可以得到信誉较高的节点,并进行副本的创建。

2)设定更新时间。由于移动ad hoc网络动态性较强,因此,需要设置更新时间,实时的对簇代理以及节点上的信任关系表进行更新和维护。副本节点也同样根据该时间对副本进行更新。

3)簇代理的更换。当簇代理出现异常情况无法正常工作时,例如:能量耗尽、受到攻击等,必须更换簇代理,新的簇代理可以从存储副本的节点上获得所需的簇内以及簇间的信任关系表,然后分别向簇内节点以及邻居的簇代理发送广播信息,告知自己的身份。

5 信任值的计算方法

5.1 簇内信任关系

簇内信任关系是指簇内节点之间的交易。

在新的信任模型中,采用的计算方法是:若A、B两节点均为簇内节点,A节点若需要与B节点发生交易关系,首先需要得到B节点对A节点的信任值(也就是A节点能多大程度的信任B节点)。A节点将首先查看A节点上的信任关系表,若两节点曾经发生过交易,则存在直接信息关系,从而得到B节点对A节点的信任值;若两节点未曾发生过交易,则将寻找与两节点发生过交易的其它节点作为推荐者,并选择信任值高的推荐者通过计算获得推荐信任值;若两节点既无直接关系也不存在间接关系,则认为它们之间的信任程度为0(即B节点对A节点的信任值为0),两节点不存在信任关系,无法进行交易。

5.2 簇间信任关系

簇间信任关系是指簇间节点之间的发生交易行为。两个簇之间的信任值的计算不同上一节中所描述的簇内信任值的计算方法,而是根据直接信任关系和其他簇的评估综合计算得出。

每个自治簇有一个簇代理,它负责维护两张表,分别是:

1)域间信任关系表:包括与该簇发生过直接交易的簇信息;

2)权值表:包括了该簇内所有节点的权值信息。

由于每个簇包含了多个节点,因此,簇间的节点之间的交易也会对簇间信任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在移动ad hoc网络环境中,每个自治簇中都包含多个节点,簇内的节点根据其行为的合法性对该簇信任值的影响是不同的。交易合法并有较高信任值的节点的行为可以增加该簇的信任值,否则将降低该簇的信任值。因此,模型中引入了权值表,该表给簇内的每个节点赋一个权值,表示不同的节点对该簇信任值的影响因子。例如:新加入的节点将获得一个较低的的权值,在该节点与其它节点发生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不诚信的行为,其权值将将会降低并对该簇的信任值产生负面影响。相反的,如果节点长期存在并行为合法,它对簇的信任值的贡献就更多,这类节点的权值就较高。

5.3 信任值的修正

在信任模型中,信任值计算的精确性是模型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影响信任值的各个因素,并加以修正,通过上一章的分析可知,对影响信任值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的衰减等因素,本模型将定义时间衰减函数,考虑时间的衰减对信任值的影响

时间衰减函数:由于移动ad hoc网络的动态变化具有瞬时性的特点,因此,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对信任值的影响,节点之间两次交易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那么上次成功交易后节点获得的信任值将会有较大的减少,仍然使用之前的信任值显然是不合理的。模型中设时间衰减函数为T(t),它的表达式为公式2:

公式中,At为节点之间两次交易的时间差,显然两次交易之间相隔的时间越长,T(t)的值越小。

5.4 信任的初始化

对于新加入簇的节点,簇代理对其赋初始的信任值,这个值必须满足两个原则:

1)不能太低。如果初始值过低,那么该节点很难与簇内的其它节点发生交易,将造成资源的浪费。

2)不能过高。如果该节点是恶意用户,那么过高的信任值将会对簇内的节点造成安全威胁。

模型中提出,初始值的赋予应根据该节点加入簇时为其提供推荐的节点的信任值来决定。

6 信任值的改变

6.1 节点信任值的改变

由于直接信任值可以反映节点之间信任的变化,如果节点之间成功进行交易,则直接信任值增加,反之,则直接信任值减少,因此,节点之间的信任值的变化可以用直接信任值来更新。

6.2 簇间信任值的改变

簇间的信任值的变化是与簇内节点之间的交易情况相关的,如果簇之间的节点交易成功,则参与推荐的簇间信任值也增加,反之,则减少。可以根据节点Ai与节点Bj交易成功的次数来计算簇间信任值的变更情况。

其中O表示变化系数,取值范围是(0,1),S表示变化前的信任值,x,y分别表示节点交易成功和失败的次数,公式O(m)=e-1/m是根据Beth模型[6],O(m)随着m的增大而增大,且其取值范围是(0,1)。显然,在变化系数恒定的情况下,成功次数x越高,信任值将迅速变大,反之,则迅速变小。一旦某个节点的总体信任值降至某一较低水平以下时,就将被当做恶意节点从簇中除名。

7 节点的加入和退出

在移动ad hoc网络环境中,节点可以动态加入或离开某个簇。当节点P加入簇A中时,簇代理为防止恶意节点的非法加入,将根据该节点的“推荐人”的信任值来赋予该节点的初始信任值。此后,将根据该节点在簇中的交易表现不断更新P的信任值。

若P节点被攻击成为恶意节点,其信任值将随着其交易情况的恶化降低,当信任值下降到零或者零以下时,该节点将被认为是恶意节点,簇代理将会把该节点从簇中删除,同时修改簇代理上的信任关系表。

参考文献

[1]王珊,高迎,程涛远,等.服务网格环境下基于行为的双层信任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25(9).

[2]马德芳.基于信任的网格动态访问控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杨艺,代春燕,青虹宏.基于主观信任和推荐的信任模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23(2).

[4]王东安,徐浩,南凯,等.基于推荐的网格计算的信任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信任作文评语-信任】相关文章:

高一作文信任04-21

信任700字作文06-21

信任的感觉作文04-21

信任作文50字04-30

小学信任的作文范文06-19

母女信任作文600字04-14

我信任你,母亲作文04-16

我值得你信任作文04-21

错怪与信任高三作文04-21

信任小学作文400字04-24

上一篇:窗花纸下一篇:二阶段创先争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