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工作品

2024-04-26

小班美工作品(共11篇)

篇1:小班美工作品

美工班作品秀解说词:

迈着优雅步伐向我们走来的正是我们美工班的孩子们,女孩子们身上穿的漂亮裙子、男孩子们戴的爵士帽和身上酷炫的铠甲都出自我们幼儿园的才女潘英子老师和陆培培老师之手,她们不但用废旧的纸箱做出了漂亮的服装,而且,将美工班孩子们的作品和服装完美地融为一体,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品。

请大家仔细欣赏,这些女孩子身上的裙子是不是很有特点?裙子上有很多幅作品,有别致的手工制作,这是孩子们美工课上用灵巧的双手制作的,孩子们很有悟性,对这些手工操作很感兴趣,美工班陆老师很擅长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这些创作对孩子今后的艺术道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些五颜六色的裙子上还有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的绘画作品,大家可以看到,他们已经习得一些绘画经验,用色很大胆,涂色非常均匀,作品也很有特色,您看,这些水果,是不是很生动?海里的美人鱼,是不是很温柔?澄澈的海底世界,是不是很让人向往?这些作品中展现出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您看,他们正自信地向我们走来,他们身上展示出的作品只是他们平时创作的一小部分,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潜藏着艺术细胞,蕴含着无限可能。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酷酷的男孩子,他们身穿铠甲,铠甲上既有孩子们平日里的绘画作品,也有师生合作,直接在铠甲上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如果您距离他们更近一些,相信您一定会为这些作品鼓掌,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具有非凡的创作才能。再看他们头上戴的爵士帽,每一顶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这是纯手工打造,为了这次展演,潘英子老师和陆培培老师花了很多心血,只为带给您一次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也让美工班的孩子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他们的未来打开艺术的大门。

看到孩子们背上背的翅膀了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在天使的翅膀上有孩子们的灵气,从涂鸦到图形到色彩,孩子们在用图画诉说自己的生活,诉说自己内心世界,在他们图画中有现实也有幻想,这种创造力的表现使我们孩子在成长,他们需要画画,他们热爱画画,让我们一起来读懂孩子们的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的认识和体验。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创意美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为在这个课程里,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动脑,作品很多,方法也很多,他们可以制作出很多他们喜欢的东西。美工班的课程里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发展。相信您也为他们的作品所感染,那就请您不要吝惜自己的掌声,可以热烈些,再热烈些。

(横幅出来时说:)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横幅上展示的也是孩子们平时创作的作品,有些作品让我们惊叹,真得不能小看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随时有可能创作奇迹,美工班的孩子们真是太棒了,让我们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篇2:小班美工作品

活动目标:

1.综合运用捆扎、画、印等技能学习制作晴天娃娃,喜欢制作玩具。2.能大胆地表现娃娃的五官和服装上的图案。3.体验综合运用材料的快乐。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印画的经验。

2.材料准备:泡沫球、毛茛、正方形白布人手一份;水粉颜料、印画工具、勾线笔等。晴天娃娃范例。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晴天娃娃,感受其特别的造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娃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这个娃娃在一些国家有着祈祷天晴的含义,常常被挂在屋檐下来象征晴天的到来,所以叫晴天娃娃。

师:请你们仔细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娃娃的造型,了解其含义,回顾以往经验进行对比并发现其特征。)小结:它有一个圆圆的脑袋和一件大大的白底衣服,可以悬挂起来,特别好玩。

二、出示晴天娃娃的范例,探索制作方法 1.出示制作材料,探索制作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晴天娃娃吧!看一看,老师准备了哪些东西呢?我这里有泡沫球、毛茛和白色方布,你们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出晴天娃娃吗?

小结:原来泡沫球就是晴天娃娃的脑袋,而正方形白布就是它的衣服,用毛茛把头部勒紧,晴天娃娃就做好了。不过,我们还要记得给它画上五官呢。

2.探索给晴天娃娃衣服印画装饰的方法。

师:你们想不想让晴天娃娃更漂亮呢?那我们怎么给它的衣服画上漂亮的图案呢?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颜料、印章,我们先将娃娃的衣服铺开,用印章轻轻地蘸一蘸颜料,在娃娃的衣服上印上图案,这样,漂亮的晴天娃娃就做好啦!

三、活动结束

篇3:小班幼儿美术作品个性化

幼儿美术是指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所从事的艺术活动,是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与体验的一种方式。幼儿美术教育一般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幼儿美术本身的浓厚趣味性和情感性,适用于幼儿的形象思维和直观体验,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对幼儿的表达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具有其他活动无法代替的意义。

二、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问题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其造型、空间和视觉的表现上,可以通过线条、色彩、形体以及构图来具体表现。幼儿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赋予作品个性化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活动目的性太强

幼儿美术活动并不是为了让幼儿成为一名画家,而是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教学中认识美术、掌握美术工具的用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以是否完成作品来要求幼儿。而且,老师示范时将自己画画的先后顺序教给幼儿,在思想上限制了幼儿的创作顺序。因为活动性目的太强,活动中提供的材料也相对有限。幼儿在此过程中没有受到激发,大多是在临摹老师的作品或者范例,造成千篇一律的美术作品。

2.活动自主性过度

有的美术教育中,教师以幼儿自主性为教学中心,过度放权,使美术活动变成没有制度规范的“放羊式”活动。老师疏于对幼儿作品的指导,不能发现幼儿作品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错过了最佳的指导机会。

3.忽略作品解读与评价

幼儿的情感体验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时教师注重作品的完成度,忽略了对幼儿作品的解读和评价,不能与幼儿产生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幼儿丧失了通过作品传递情感的热情。

4.打断幼儿创作过程

幼儿受到身心限制,难以保证在一堂课中完成全部的美术创作过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不得已打断了幼儿的创作,要求所有幼儿一同听讲。被打断创作的幼儿因在作品中的表达尚未完成,因而心情烦躁。这种负面情绪也影响了幼儿在美术作品中个性化表达的热情。

三、实现作品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实现幼儿作品个性化表达的教学策略:

1.创造融洽环境,让幼儿乐于创作

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通过美术创作让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为幼儿提供一种轻松、愉悦、融洽的创作环境。在美术教学和幼儿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老师要调控环境使融洽的气氛得以维持,如利用语言、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幼儿。教学中让幼儿意识到老师提供的成品只是其中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认识美术及其工具,比如在泥塑课时,“大家家里有什么是泥捏的啊?”在讨论中激发幼儿对工具的兴趣和认识,然后教师现场展示用手掰和用塑料小刀切开橡皮泥后的两端形状,让幼儿直观体验,并带着自己对工具的解读来投入创作。

2.提供多样条件,让幼儿急于创作

幼儿的美术活动不应受限于课堂以及有限的美术工具、素材。改变单一、有限的教学模式,让幼儿的思维保持活力,并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提供多样的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幼儿从外界环境中得到灵感,并能利用多样的美术工具积极投入到创作中去。比如,在教室外的走廊里设置一些工具格,里面除了摆放老师准备的各种美术素材外,幼儿可以把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放进去。同时,老师也要摆脱自己以往认知带来的限制,将不是美术工具的材料也放进去,比如除了油画棒、水粉外,老师还可以放进去棉签、粉笔等。当然,幼儿可能会把沙土、碎石放进去,老师受此启发,准备一些鸡蛋壳、红豆、绿豆等,以及碎布、毛线、树叶、花瓣等。在丰富素材的影响下,幼儿在纸上粘上胶水,用小手搓着沙土一点点地撒到纸上,制成了沙土版且能固定的作品。

3.引发情感共鸣,让幼儿爱上创作

为幼儿提供了美术创作环境和创作素材,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但对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并没有结束。在幼儿完成创作后,及时、有效地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交流和赞扬,也是维持幼儿美术创造热情的重要环节。“为什么画上的姑娘一条腿是红色的,一条腿是白色的呢?”幼儿回答:“因为她穿了一个白袜子,一个红袜子。”通过交流,幼儿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这样一对一的交流也给了其他幼儿继续完成自己作品的时间,尊重了每一位幼儿的创作热情。幼儿时期对老师的依赖感很强,老师与他们的情感共鸣,对幼儿个性化美术创作的热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奕菁.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4:新小班美工活动初探

一、活动的趣味性

3岁左右的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是随意和短暂的,机械的学习活动很难吸引他们。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他们活动的兴趣,在美工活动时,我经常给孩子们“变魔术”,作为活动的前奏游戏。我有一个百变魔术箱,为了吸引幼儿,在欢快的音乐陪伴下,我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挥动着神奇的魔术棒,变出一本书、一枝花、一个玩具、一块糖果;有时为活动需要,我会变出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游戏。如活动“颜色找朋友”,当魔术棒在空中环绕三圈,指向室内某一角落,孩子们的眼神追随过去后,我快速地变出装有不同颜色的两个瓶子。当孩子们好奇的目光再次集中在我身上时,我把一个瓶子的颜色倒入另一个瓶中,两种颜色混合后发生了变化,变出了不同于前两种颜色的第三种颜色。孩子们兴奋地叫起来“真好玩”。

二、活动的丰富性

新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典型的拟人化特点,即把什么都看成有生命的就像他们自己。而表现情绪的方式也简单、直接,对植物、动物都赋予一定的情感。

例如把手掌画的内容改编成游戏“手掌树”,活动以童话的形式展开,布置背景“春天的森林”。在音乐“春天的序曲”陪伴下,幼儿排成两行,由教师带领,开始“郊游”。红的花、绿的草,棵棵大树枝繁叶茂,引导幼儿发现背景图中有一棵光秃秃的树,还流着泪;提示幼儿这棵树为什么哭了?启发幼儿大树没有枝叶就像我们没有手,很多事不能做,真可怜!我们能不能帮助他长出新枝叶?让他重新有自己的手?孩子们天真善良的心性被感动。在教师的倡导下,由此展开“救助行动”:即幼儿用手掌蘸绿色颜料,在树杆的上方纷纷盖上自己的小手印。一只只小手印仿佛伸向四周的枝叶,密密地、绿绿地,大树似乎有了生机。教师在树杆上画出笑的表情,孩子们高兴地喊起来,哦!大树笑了。在这里幼儿不仅学会了手掌印画,也证明了凭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别人,同时增强了自信心,为以后在美工活动中大胆动手奠定了基础。

三、活动的生活性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只能回忆起日常的生活情况,所以活动内容要贴近于生活,取材于生活,更要符合三岁幼儿所积累的生活经验。

比如:在学习画直线时,我设计了填画:“过马路”。幼儿对过马路的概念模糊,所以活动前由家长带领幼儿过马路走人行道,作为幼儿的经验准备。在活动时,以角色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师扮演交警,指挥交通,并告诉行人,要走人行道。基于前期的经验,由幼儿扮演的行人,一个个走过游戏场景中的人行道。教师强调这些线直直的,从一端起到另一端结束,并要求幼儿跟随教师用右手食指在空中模仿画直线。重点指出笔顺为从左到右画线,随后才开始在画纸上填画。孩子们大胆动笔,画了一条又一条的线,尽管线条不直甚至非常密集,但他们在重复画线的动作和过程中,寻找到乐趣,寻找到宽松、自由的感觉。

四、活动的多变性

为了让新小班幼儿更投入地参与到美工活动中,自始至终保持着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感,我力求在内容上求新求变。例如:不同阶段的活动内容有所变化。刚人园时,以“彩色世界”为主题,感受色彩的美丽;接着进行涂鸦练习、手掌印画、瓶盖印画、印章画、棉签画等。当幼儿兴趣将尽时,转到另一个主题。如“多变的世界”主要是玩泥,培养揉、搓、团的技能,捏各种圆形或球状的物体。接下来是搓绳、团纸、撕纸、粘贴。之后为“快乐的世界”,主要是图形线条游戏、填画、简单的手工。

新颖的内容更能打动幼儿的心。如“车轮蘸色滚印”,是用玩具小汽车的车轮蘸色滚印,看哪个宝宝的车轮印最好。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会寻找自己的车轮印,并学说“这是我印的”。又如“染纸”,让幼儿尝试简单的染纸方法,培养他们大胆使用美术材料,提高操作能力,感受色彩的美丽。还有“吹画”,即用吸管把摊在纸上的颜料吹成想象中的事物。尽管新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想象力弱,不能说出吹的具体事物,但传递了勇于尝试,大胆操作,体验乐趣,自由表达的情绪。

五、活动的重复性

小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动作、语言声响多次与长时间重复而不觉厌烦。同样在美工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定期的重复,像播放一部经典影片一样,孩子们照样喜欢,乐此不疲。如团纸活动“我们的糖果”(一):用小长条皱纹纸,团成纸团,投放到实物糖果瓶中,孩子的兴致很高,要求再次团纸。于是我又设计了“我们的糖果”(二):即把团好的糖果粘贴在已绘制好的图片糖果瓶中。看着五颜六色的糖果,孩子们兴趣依然。晚上离园时,拉着家长的手寻找自己粘的糖果。之后我又安排了活动“丰收的葡萄”,满足了幼儿的需求。

六、活动的示范性和指导性

在活动指导时,首先,示范画或作品色彩鲜亮,特征明显,是幼儿熟悉的事物;范画尽量多幅,以便让幼儿积累绘画语汇和表现经验。其次,小班幼儿理解能力有限,明确、简单、直接的指令便于幼儿理解。第三,鼓励幼儿,支持创作,不限制作品像与不像,提倡自由表达。善用欣赏的语言鼓励幼儿,用“惊奇”的态度赞赏有特点的美工作品:“哎呀,看到楠楠的‘苹果’真想咬一口”,“东东画的小花被真漂亮”。第四,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美工习惯。如作品干净、整齐;学习收拾美工用具;棉签画后,不要把一种色彩的棉签放进其他色彩的盘子中;手掌印画后,注意帮幼儿清洗手脚,注意环境的整齐。

篇5:小班美工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糖果的多样性,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2、尝试包纸和拧纸,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糖果的糖纸、玩具小熊。布置环境:“小熊糖果屋”一个、泡沫块,橡皮泥丸、幸福拍手歌。活动过程:

1、带幼儿踏着《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玩具小熊,以“小熊糖果店缺货”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包糖果,帮助他人的愿望。

师:“今天,小熊有急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小熊的糖果店今天缺货了,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做一些糖果给小熊,好吗?”

2、请幼儿自选几张喜欢的糖纸,观察糖纸的色彩、形状、花纹,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3、鼓励幼儿为小熊包糖果,练习包、拧的技能。

(1)说一说:糖果是怎样包起来的?

(2)出示材料,先让幼儿自由进行包糖果,探索包糖果的方法,然后将包好的糖果放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包糖果的不足之处,并请幼儿做示范。

(3)教师结合幼儿探索情况,重点示范包、拧的操作技巧。根据包糖果过程教师可自编儿歌:“小糖纸手心放,小糖果里面藏,上包包下包包,左拧拧右拧拧,我的糖果包包好。”(4)再次鼓励幼儿包糖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

4、展示幼儿包的糖果。

让幼儿数一数自己动手包了几粒糖果??(把包好的糖果一起放置在大篮子中。)

5、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将包好的糖果送给小熊,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篇6:小班美工教案

1、通过学习手指印画,使幼儿接触更多的美术表现形式,体验其中的乐趣。

2、学习用手指印出蜗牛壳,并添画蜗牛其它部位。

活动准备:

1、调色盘人手一个、铅笔人手一支、颜料每组一份。

2、废纸若干、抹布若干。

3、音乐《春天在哪里》、绘画范例大图。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周末的时候,你们是不是经常跟别的小朋友一块玩呀?你们在一起都玩什么游戏呀?你们玩得高兴吗?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历大胆发言。

2、打开书本的第27页,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画上的情景。

提问: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呢?

教师总结:对,远处有蝴蝶,还有蜜蜂,近处有一片漂亮的草坪。

教师提示:今天,蜗牛大家族要在草丛中聚会、唱歌、做游戏,好好地玩一玩。让我们在草坪上添上一群可爱的蜗牛,好吗?

3、“大家记得学过的用手指点画蚂蚁吗?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画一群可爱的蜗牛吧?”教师在绘画大图上简单示范。

1)用手指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先在废纸上试着蘸一下,看一看蘸的颜色是多了,还是少了,印出的指印是否清楚。

2)引导幼儿在书本的草丛中开始添加蜗牛,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颜色点画蜗牛的背壳。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疏密安排,留出地方画蜗牛的身体。提示幼儿每换一种颜色,都用抹布把手擦干净。

3)教师提示第二步:添加蜗牛的身体。提示幼儿,拿出准备好的铅笔,先画蜗牛的长条状的身体,最后填上触角、眼睛。

活动延伸:

篇7:小班美工活动《制作扇子》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体验动手操作带来的愉悦。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幼儿亲手设计制作扇子的过程,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设计了《扇子摇摇》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各自的意愿和方法装饰不同的扇面。

2、体验摇动扇子时的凉快感觉。

【活动准备】

1、每人自带扇子一把。

2、各种不同形状的扇面,用来制作扇把的冰糕棍或方便筷人手一根,双面胶、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企鹅图片: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他想给生活在热带森林的动物送礼物,让他们感到凉爽,你们猜他会送什么呢?(引导幼儿想出各种降温的方法)噢,原来是扇子啊。

二、认识扇子。

(一)各种各样的扇子。

师:瞧,企鹅送来这么多扇子。(带幼儿欣赏扇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摇一摇。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看到的扇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你看到的扇子它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说说扇子的结构,介绍扇面和扇把。引导幼儿观察扇把的位置。

——你摇扇子有什么感觉?们什么时候要用到扇子?

(二)做把扇子。

教师出示自制扇子,让幼儿比较和别的扇子有何不同?

——你想做一把扇子吗?你想做一把什么样的扇子?

——根据幼儿的想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步骤,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扇把的粘贴位置(对称,找中心),引导幼儿说说想怎样装饰扇面。

——教师提供小棒,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尝试用各种方法制作扇子,并适当进行装饰。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可尝试摇动扇子,验证扇子的质量,并做局部调整。

(三)扇子摇摇。

——制作完扇子后,幼儿间相互扇一扇,说说有什么感觉?

三、教师讲评。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你喜欢哪把扇子?为什么?你做的扇子在炎热的夏天想送给谁?

四、活动结束。

们一起把这些漂亮的扇子展出去吧。

五、活动延伸。

篇8:例谈小班美术作品的有效利用

一、会说话的墙饰——幼儿美术作品在主题环境中的使用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亲亲热热一家人》的主题活动, 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发挥创造力, 用拓印、撕贴等方式装饰好相框底板后把照片贴在底板上, 制作成漂亮的全家福相框。在本次活动中, 孩子的兴趣很高, 材料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照片上是他们最熟悉的爸爸妈妈, 能够亲手制作这张相框, 别提有多高兴了。最后孩子们的作品都很漂亮, 这次活动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孩子们完成作品后, 教师要给予他们展示、欣赏的机会, 于是我将幼儿的全家福相框串起来作为吊饰挂在门口、窗户上, 节省了很多空间。有的则摆在柜子上, 有的作为背景装饰放在娃娃家里, 一幅幅相框点亮了班级的环境, 孩子们走到哪里都可以欣赏自己的作品, 向别人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家人, 自己做的相框比买的还好看。教室里到处都有全家福照片, 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成果, 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信任与了解, 可谓两全其美。

二、会行走的摆饰——幼儿美术作品在游戏活动中的使用

幼儿创作的作品不仅是静态的装饰物, 还是动态的风景线。春天到了, 孩子们很喜欢迎春花, 于是我在美术特色区开展了“多种方式表现迎春花”的探索活动, 幼儿利用吹画、棉签点彩的方式绘画, 还可以用将黄色皱纹纸撕成小碎片的方式装饰迎春花, 还可以用皱纹纸打结的方式制作立体的迎春花, 幼儿创作的作品非常有个性, 形式多样, 充分展现他们的生活情趣。于是我邀请他们把制作好的立体迎春花盆栽卖给花店, 通过与区域游戏活动的联系, 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并开展迎春花画展, 感受到当小画家的快乐。幼儿的作品被作为各种道具、背景运用到活动中, 有时候出现在娃娃家的柜子上, 有时候在某某小朋友的手中, 有时候又摆在小吃店的桌子上作为摆设, 都非常好看, 而且这些作品因为是孩子自己动手做的, 所以更懂得珍惜, 让幼儿的作品真正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的关注和爱惜之情。

三、会跳舞的服饰——幼儿美术活动在音乐活动中的使用

幼儿的作品不只是在主题环境中发挥其神奇的作用, 更大的亮点应该是通过教师的艺术创想, 让孩子的美术作品变成可以跳舞的美丽服饰。

我班小朋友很喜欢看《喜羊羊》动画片, 于是我们准备在一次家园活动上表演舞蹈《喜羊羊》, 可是在活动前期准备上, 由于经费不够, 始终没有买到合适的表演服饰,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 看到墙壁上挂着的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纸盘装饰的《喜羊羊》头像, 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用孩子们的作品作为服饰呢? 于是我们将孩子做的喜羊羊取下来, 有的做成头饰, 有的穿上丝带做成小背心, 挂在表演者的脖子上。正式演出的时候, 孩子们都很兴奋, 和自己的作品一起跳舞, 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将幼儿的作品与音乐、舞蹈相结合, 对幼儿表现美、感受美都是一种渗透, 大大增强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让孩子的美术作品参与到多种多样的活动中, 真是一举多得。

让学生的绘画置身于活动情景中, 既激发学习兴趣, 又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 教育成功与否, 与教师有很大关系。只要教师能够用心组织、开展、反思, 再创新, 就可以将简单的美术活动延伸到许多地方, 让孩子的作品派上大的用处, 既能节省教师制作墙饰、服饰、道具等东西的时间, 又能节省购买墙饰、服饰的金钱, 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幼儿的美术作品, 让它们成为宝贝, 为幼儿园的活动增添光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诗意的、童话般的美术世界, 让教师、家长共同保护好孩子的艺术童年。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育法研究 (修订版) [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3]金洁.让幼儿美术活动与环境创设有效互动[J].幼儿教学研究, 2013.

篇9:小班美工作品

一、满足幼儿需要,让我们的环境因幼儿而变,因活动而动。

《纲要》指出“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并要求我们”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众所周知,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像力大胆丰富。因此,在手工活动中,应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

1、给幼儿一个多变的美工环境;

让我们的美工环境学会变魔术,让它随着季节、活动内容、幼儿意愿的变化而变化。一改以往的一成不变,不但吸引幼儿的眼球,又能让幼儿被环境所感染。在秋天里,老师可以在美工教室(美工区)中布置大量具有秋季特色的材料及手工作品。如:蔬菜印画作品,树叶拓印,树叶剪贴,蔬菜小人,等等。在美工课前,为幼儿布置一个让幼儿可以随意畅想的环境。如手工课《制作影子》,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随处可见各种影子的环境,让孩子对影子的创作产生欲望,随意想像。相信在幼儿和影子游戏的同时创作的作品,一定是灵动的,精彩的。

2、给幼儿一个不一样的美工环境;

艺术因创造而美丽,我们不能总是强调让我们的孩子创造,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该改变自己,首先自己就要做一个创作者。时刻提醒自己要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美工环境。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一成不变的活动方式,一成不变的欣赏方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打破这局限孩子思想的“瓶子”呢?如在手工活动《粘贴房子》时,教师可以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特意把收集的许多房子的照片倒过来摆放,歪着摆放。让幼儿从另一个角度看房子,欣赏另一种美,得到另一种启发。记得画家毕加索就是利用不同角度的观察方法才使他的画面变得精彩。不一样的环境会使孩子的作品有不一样的表现,这就是环境给了孩子灵感,为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二、让我们的活动贴近生活,材料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中充满着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我们老师不要弄虚作假,要还孩子一个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活动内容。尽量让孩子能看到,摸到他们想了解的东西。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1、把美工活动的内容生活化;

以往我们的活动总是脱离生活,让孩子觉得活动和生活脱轨。而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愁美工活动的内容了,我们干脆把活动生活化,让选材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如:我的家乡是一座海滨城市,也是世界知名的泳装城。我们经常会在夏季为幼儿提供大量泳装的废旧材料供幼儿操作使用。为了让幼儿的创意更独特、更实用,我们会让幼儿自己做模特,将自己设计的泳装穿在身上尝试并展示给同伴。这样做大大的刺激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泳装设计师。

2、把美工活动的材料生活化;

大多数活动中幼儿操作用的美工材料都是彩纸、剪刀、橡皮泥、水彩笔、颜料等等。由于这些材料的常见性真的让我们的孩子乏于想象,材料往往会束缚我们的思想,当我们把生活中的所有可利用的材料都作为美工活动的材料时,孩子们的想象就就会铺天盖地的涌过来。如:在收集可利用材料时,我们偶然的机会收集到了很多废旧的磁带,棕色的磁带被孩子们从盒子里拉出来时,孩子们说好像头发散乱一地。好!我们用这些做画面中人物的头发吧,结果孩子们七手八脚的动起来,弯曲的、自然地头发就诞生了。作品展示出来时,大家出奇的兴奋,因为这是孩子们创意的产物。

三、给孩子展示的机会,让他们的展示更大胆、更出人意料。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活动结束后我们往往会展示幼儿的作品,可是有时候我们会担心那些大人们认为不好的作品会不会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可,结果往往相反。这说明孩子们眼里的美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更喜欢他们眼中的那个“世界”。当我们不再操心作品的展示,而是把权力放给孩子时,作品的展示就会变得大胆而出乎意料。他们只选自己喜欢的去展示,这让他们把展示也当做了他们美工活动的一部分,展示很自然的成为他们创作的另一个舞台。这样的展示使他们作品有了生命的延伸,他们往往没有被固定的展示作品方式所局限。如:一次绘画活动结束后他们居然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剪下来贴在了自己的照片上,居然把剪纸作品印下来,只展示了印后的作品。所以當他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后,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作品是有生命的,是有灵性的,这样的展示可以感动每一个欣赏作品的人。

篇10:小班美术亲子美工教案

玩法:孩子站在起点,爸爸或妈妈的眼睛先被布蒙上站在对面。比赛开始后,孩子跑至对面,拉着爸爸或妈妈的手,把爸爸或妈妈带到起点,速度快者为胜。

规则:爸爸或妈妈的眼睛要一直蒙上,不能偷看。

22、赶小猪

目的:培养孩子合作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

玩法:孩子抱球站在起跑线上,祖辈拿羽毛球拍站在对面终点处。比赛开始后,孩子抱球跑到对面祖辈处,将皮球交给祖辈,祖辈则用羽毛球拍将球在地上赶到起点,速度快者为胜。

规则:赶小猪(皮球)时只能在自己的跑道内,否则比赛成绩无效。

23、运球

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灵活性和自信心。

玩法:妈妈站在起点,拾球(海洋球)跑到孩子前把球交给孩子,孩子钻过山洞把球交给爸爸,爸爸将球投进筐。在规定的时间以进筐球多者为胜。

24、穿鞋

目的: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玩法:祖辈拿鞋子站在起点,父辈和小孩站在对面终点处。游戏开始后,祖辈拿鞋跑到对面,小孩拿到鞋后自己穿好,穿好鞋后由父辈抱起孩子跑回起点,先到者为胜。

规则:1、孩子必须穿好鞋后,父辈才能抱起孩子跑;2、鞋子不能穿反,必须有幼儿自己穿,大人不得帮忙,否则犯规。

25、叠叠高

目的: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细心、认真和自信心。

篇11:小班美工漂亮的帽子

G87

一、教学理论依据及教学策略

幼儿的好奇心强,对于一些糖果、饮料包装相似的药品很容易产生错觉,从而发生误服的情况,给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指南》中指:“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精心的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达到引以为戒的目的,同时也提醒成人要妥善管理好各种药品和生活用品,避免给幼儿造成伤害。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利用实物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准备消毒液、酒精、洗洁精、酱油等各种液体,请小朋友猜猜这些都是什么液体,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讲述故事,了解误食东西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知道生活中不能随便吃喝东西,吃东西前要和大人说清楚。

(三)图片演示,幼儿进行讨论。

进一步了解误食的严总后果。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说一说家里的物品哪一些可以去触碰,哪一些是不可以去拿的,教室里的物品哪一些可以去触碰,哪一些是不可以去拿的。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不能随便吃喝东西,吃东西前要和大人说清楚。(重点)2.能够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故事的理解。(难点)3.感知误服后的严重后果,树立安全饮食的意识。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帮忙寻找家长家中糖果、饮料与药品相似的包装。物质准备:PPT、各种包装精美的药品包装等。活动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几种物品(消毒液、酒精、洗洁精、酱油等物品)。毛巾盖好。请幼儿闻一闻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

2.打开毛巾,请幼儿看一看都是什么颜色的,可不可以吃。

3.引导幼儿欣赏PPT。课件中让幼儿了解一些包装好看,味道香甜的东西不一定可以吃。

二.讲述故事,了解误食东西给身体带来的伤害。1.幼儿大胆猜想:东东找到了什么? 2.东东误食的严重后果。三.教师出示图片讨论。

1.进一步了解误食的严总后果。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幼儿说一说家里的物品哪一些可以去触碰,哪一些是不可以去拿的。

3.幼儿说一说教室里的物品哪一些可以去触碰,哪一些是不可以去拿的。

活动延伸

回家把安全意识也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6)伞(诗歌)3.30(周四)

Y36

一、教学理论依据及教学策略

《指南》中指出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伞》是一首非常优美而且充满童趣的诗歌,作者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拟,描述了小动物们为了躲太阳想尽办法找伞的故事,恰如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充满了快乐和生机,同时也展现了大自然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妙的联系,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本次活动就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而设计的。

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出示课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第一部分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根据图片内容记忆诗歌内容。第二部分欣赏诗歌,理解内容,尝试有表情的朗诵诗歌。第三部分创编句式,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引导幼儿思考、交流。

(二)出示图片,在观察、互动交流中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配乐欣赏诗歌,感受诗的意境。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全诗,幼儿跟诵并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1.(三)愿意发现大自然中实物之间的关系,激发仿编的兴趣。2.在活动中,我们应创设宽松的精神氛围,幼儿愿意发现大自然中实物之间的关系,激发仿编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3.理解诗歌内容,知道哪种动物适合哪种伞。(重点)4.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能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难点)5.愿意发现大自然中实物之间的关系,激发仿编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有机会带幼儿观察雨天人们是如何遮雨的。物质准备:ppt、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花伞变变变

幼儿轻轻地、自由地站立在老师周围。老师挥动小“魔棒”,依次念咒语:“每人变成一把小花伞”、“两人变成一把小花伞”、“三人变成一把大花伞”、“大家变成一把超级大花伞”。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在音乐声中合作游戏。

二、在看看、想想、说说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

1、看图: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

2、幼儿为图中的小动物找伞,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1)为松鼠找伞(2)为小蚂蚁找伞(3)为鱼儿找伞

3、引导幼儿想一想:这几个小动物的雨伞相互交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发现动物各自的特点和本领)

三、学习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

师:小动物为了感谢你们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伞,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吧!

2、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师:会朗诵这首儿歌吗?试一试吧!

3、利用多种方式练习朗读诗歌。

4、分组朗读、角色朗读、边表演边朗读。如:师生(教师扮“雨伞”,幼儿扮各种“动物”)边表演边学念诗歌,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感受。

四、游戏:小动物找伞

1、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小动物图片及各种像伞的物品图片。

交代游戏玩法:森林里还有许多动物没有伞,请小朋友找一个最喜欢的小动物,再为它找一把合适的伞。

2、幼儿游戏:为小动物找伞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选择的动物朋友和相应雨伞粘贴在主题墙上,并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找的是什么伞,为什么?动物在伞下会做些什么呢?

(6)数气球(数学)3.26(周一)

XS137

一、教学理论依据及教学策略

近阶段我发现班级幼儿对气球很感兴趣。《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的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自幼儿自身的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数气球》这个数学活动,创设了彩色气球的情景,活动中我为避免传统数学活动的枯燥无味,就将音乐和游戏有机地整合到数活动中,让枯燥的数学“动”起来。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幼儿通过数图形,复习9以内的序数,激发幼儿兴趣。

《指南》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实物比较直观,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适合幼儿直观形象观察的特点。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激发幼儿兴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积极与同伴交流。

创设森林运动会,小动物朋友们坐上火车来运动会,幼儿通过观察各种小动物所在的车厢,复习9以内的数字。在本活动中,通过气球游戏情境,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二、活动目标

1.理解10的形成概念,知道9添上1是10。(重点)2.认读数字10,知道10的实际意义。(难点)3.体验数学操作和探索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复习9以内数的形成。

四、活动过程 1.复习9的形成。出示:蓝气球8个,提问:蓝气球有几个?怎样使他们变成9个?(添上一个气球)

请一位幼儿操作添成9个气球,天上后点数并说出总数。小结:8个气球添上一个气球是9个气球,8添上1是9.2.学习10的形成。出示:红气球9个,提问:红气球有几个?怎样使它们变成10个气球?(9添上1是10)

请一位幼儿上来添成10个气球,添上后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9个气球添上1个气球是10个气球,9添上1是10。10个气球用数字10表示。

3.认读数字10,理解10的实际意义。

出示数字10,引导幼儿说说10的意义,找一找周围那些东西数量是10个。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讲述:“10”像什么? 4.游戏“比多少”。

场地上画有2个圆圈,听音乐,音乐一停,站在圈上,比一比哪个圈里的人多?

活动延伸

到幼儿园的院子里找一找数量为10的玩具。

(6)小牙刷(歌曲)3.28(周三)

G27

一、教学理论依据及教学策略

这首歌节奏欢快,旋律流畅,尤其是间奏部分充满童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提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歌词郎朗伤口,贴近幼儿生活。通过学习、演唱歌曲,幼儿了解、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懂得从小要保护牙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通过情境导入,.回忆经验,了解歌曲内容。

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平时都是怎样刷牙的?可以请幼儿表演一下刷牙的动作,在游戏的基础上渗透歌词内容,希望幼儿较快的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二)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认真倾听,并感受歌曲前后两部分不同情绪。

与配班老师边唱边进行情境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再次倾听歌曲,体会说和唱的不同部分,感受说唱结合的音乐乐趣。

(三)幼儿完整跟唱两后以分角色的形式延长,帮助幼儿记忆、巩固。每人找到自己的好伙伴,一起表演歌曲,分角色演唱,学习接唱和齐唱,尝试即兴表演。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中只有旋律没有歌词的地方叫做间奏,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重点)

2.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表演。(难点)

3.养成爱清洁、坚持每天刷牙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刷牙的动作。物质准备:ppt、音乐、牙刷

四、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使幼儿初步感知歌词。

1、教师出示黑牙的小老师,组织幼儿谈话。

“小朋友,今年是什么年呀?”(候年)“小猴子真开心,过年的时候吃了很多的好吃的。瞧,因为它东西吃的太多,牙齿发生了变化,它的牙怎么了?(很黑,很脏,臭臭的)“小猴子的牙不仅脏、黑,而且还很疼,疼的它都不能再吃东西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它,告诉它怎么做吗?”(刷牙)“小猴子说了,我还从没刷过牙呢,小朋友能教教我吗?”

2、以问答的方式把幼儿的话用歌词概括起来。

“刷牙要用到哪些东西呢?”(牙刷、牙膏)“我们一起来做做看,小牙刷,手中拿,挤点牙膏把牙刷。”“牙膏牙刷准备好了,小朋友快来教教小老鼠怎么刷的呀?”“上面刷,下面刷”

二、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有节奏的念歌词,并引导幼儿一起跟老师说歌词。

“刚刚小朋友教了小猴子刷牙的方法,它非常开心。现在它要自己来刷牙。我们看看它刷的对不对。”

2、老师清唱歌曲,使幼儿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节奏。

“小猴子学得怎么样啊?”“它现在开心地刷着刷着唱了起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唱的?”老师一边清唱歌曲一边给小猴子刷牙。“小朋友,看看小猴子的牙被刷过以后现在变的怎么样了?”(变白了一点点)

3、出示图谱,幼儿看图谱跟跟教师一起演唱歌曲,使幼儿感受歌词与间奏的交替出现。

三、请幼儿尝试在歌曲间奏部分创编动作。

“小猴子现在很开心,谢谢小朋友们教它刷牙。刚才小朋友们看着图谱唱歌有的地方光拍手不唱歌,这是歌曲的节奏部分。请小朋友们想一想间奏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动作呢?(跺脚、拍腿等等)幼儿结合刚才创编的动作演唱歌曲。

四、出示小猴子牙齿变白的图片,请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弹琴,请幼儿结合歌词自己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间奏部分动作统一,分别为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

五、教师小结,提醒幼儿要每天刷牙,爱护自己的牙齿。

活动延伸

将正确的刷牙方法告诉父母。

(6)他们是谁(添画)3.27(周二)

F14

一、教学理论依据及教学策略

《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对于动物非常喜欢、熟悉,但对于动物的身体特征、花纹等并不熟知,本节课通过认识各种动物,熟悉动物皮毛的花纹、颜色等,加深对动物的认识。

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谈话导入,幼儿猜猜都是什么动物。

活动第一部分激趣揭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呢?大家看!(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引出课的主题—画动物。

(二)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引发幼儿动手设计的愿望。

艺术活动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本活动在引导幼儿画动物的过程中,感受画画操作的乐趣,萌发幼儿大胆创造的愿望。

(三)欣赏创作之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播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轻声音乐,引导幼儿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自由想象、大胆创造。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已有发展水平,引导幼儿欣赏,交流自己和小伙伴的作品,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1.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能正确的进行填画。(重点)2.能大胆进行搭配和想象的能力,知道侧面只需画一个眼睛。(难点)3.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体验作画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动物 物质准备:幼儿用书、PPT

四、活动过程:

一、激趣揭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呢?大家看!(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大家为什么喜欢它们?因为它们有美丽的花纹,漂亮极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漂亮的小动物哩,(出示彩照、图片、邮票上的动物)你看,它们有着各式各样的花纹,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小朋友们愿意和它做朋友吗?"大家仔细看看,这些动物的形状和花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

三、分析动物,幼儿进行填画。

1、动物外形(皮毛、颜色等)

2、动物绘画完整。

3、添画完了,再让大家比较看看,认识到这只动物也同样漂亮了。所以,添画花纹非常重要。

4、轻轻播放欢快的音乐。老师随时鼓励大家大胆地涂色、配色、创新。

四、作品赏析。把效果好的作业 张贴在展览板上,然后民主评曲最佳设计师、并奖励一朵小红花。活动延伸

上一篇:巡视整改情况的报告下一篇:百善孝为先小学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