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

2024-05-22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共8篇)

篇1: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大量流入城市已成为人口流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农民工进城,不仅促进了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牧民收入,而且也加速了城市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农民工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从调查看,农民工主要由两部分人员构成:一是外地务工人员,二是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包括“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失地农民。其中前者是农民工的主要组成部分。调查问卷情况显示,农民工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城市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16-40岁,占总数的75%。这一点与全国总工会去年3-5月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相符。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显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即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从性别上看,以男性为主,约占85%以上。

从文化构成看,总体上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教育程度偏低。从被调查的农民工情况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主体,占73%;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非常低。农民工中,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所占比例较低。建筑业从事技术工种的农民工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较高,其他行业中未接受培训的仍占大多数。

从农民工打工的行业看,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建筑业、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以及环卫等行业,其中,建筑业所占比重最大,以新城区为例,约为40%。近年来,服务业逐渐成为吸纳农民工的重要渠道,70%以上为农民工,并且绝大部分是男性,而宾馆、餐饮业、零售业的农民工多为青年女性。在制造业的部分工种如装卸、搬运、包装等体力较重、环境较差的地方仍是农民工较多。在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中,由于原来人员富余比较多,仍然以正式工人为主,农民工占比例很少,一些私营企业农民工比重比较大。从务工目的来看,存在传统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差异性。传统农民工进城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改善生活;已婚或带孩子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孩子在城里找一所理想的学校读书。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外出务工前在家读书,他们的需要层次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

(一)生活方面

1、居住条件差,需求得不到保障。工资收入水平较低、房价居高不下,使得大部分农民工的居住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大部分居住在公司搭建的工棚中;从事餐饮业、服务行业的农民工一般居住在业主提供的宿舍或统一租赁的居民房中;其他行业的农民工有租房居住的,也有自己建房或买房的。

2、子女就学依然困难。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

定居。据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报告,2009年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中,70.2%随同父母流动,只有29.8%留守农村。

3、生活满意度低,少部分农民工还在温饱线上徘徊。调查显示,农民工基本生活水平比较低。一些农民工家中,除了床铺、锅灶以外,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由于农民工整体工资水平不高,还要想法设法尽量多地把钱带回家,所以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比较低。

(二)就业方面

1、就业信息渠道窄。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通,有51.34%是靠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或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带出;自主就业和自荐到用工单位的占27.10%;通过招工广告的占10.10%;由家乡政府组织的占2.61%。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还是靠原来传统的传帮带形式,农民工对小的中介机构和招聘广告普遍采取不太敢信任的态度,怕上当受骗,有些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外出打工也缺乏相应的组织措施。

2、收入总体水平较低。农民工由于从事行业不同,收入极不平均。

3、劳动强度大。从调查的农民工从事行业看,大部分是一线工人,工作强度比较大,很大一部分人从事着城市最低层、最危险、最脏、最累的工作。从调查看,农民工每年平均工作在240天以上的占76.6%,181天-240天的占14%,平均工作时间是269天。每天平均工作10.34小时,1天最长能工作到14小时,只有12%的农民工日工作时间在8小时及其以下。

(三)社会保障和救助方面

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非常低。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工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在少量参加社保的农民工中,参保类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参加两种以上保险的只占总人数的2.6%。造成农民工参保率低的直接原因有:社保宣传力度不够,40%的农民工对社会保险一点也不了解;企业怕花冤枉钱,只为那些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员工支付保险费;养老保险等费率较高,需要农民工自己掏部分钱,且缴费满15年后才能享受到养老金,而农民工流动性强,换工作后存在养老保险转接问题,所以农民工不愿参保;有些企业虽然愿意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但是由于目前政策存在缺失,办理难度较大。

就业保障不到位。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的重视,农民工在一些企业人数的增多和相对稳定,对企业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保障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总体来看,劳动合同签订率还很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都很不到位。社会救助缺乏。由于民政救助体制的局限,城市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大多覆盖不到农民工,农民工遇到困难时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帮助。

篇2: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

工程10.220100342048 蒙清新张光闪

工程10.2201003420张光闪

工程10.2201003420张光闪

工程10.2201003420张光闪

工程10.2201003420张光闪

工程10.2201003420张光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从温饱不断向小康生活迈进。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着庞大的农民数量,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他们的生活仍旧值得我们密切的关注。尤其是进城务工的广大农民工。他们默默的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却没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条件,他们仍旧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条件及状况值得我们广泛的关注,他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帮助解决。

关键词:农民工 工资子女教育 社会保障

农民工,是指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工作的人员。"农民工”这是带有一定歧视的称谓,虽然说,劳动是光荣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同样工作在同一个城市,他们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他们的待遇却是最低的。同样是为城市的建设贡献力量,他们却得不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同样是中国公民,差距却是明显的。他们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他们就是农民工。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发展起来,各地城市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农村中耕种仅有的一点儿土地,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了。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给家庭创造更好地生活条件。他们离开农村,离开生长的家乡,甚至跨越南北,来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只为那绵薄的工资。他们来到那向往的所谓城市,然而这里并不是他们的家,他们并未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同。他们只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城市的边缘,他们始终没能真正的融入到城市中。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媒体几各界人们的不断关注,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国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农民工问题。然而,我国的农民工在两亿以上,在这么多的农民工中,还有很多农民工生活在困难中,他们生活的根本问题还没得到解决。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对此,我们展开了关爱农民工的调查活动。对调查的结果我们进行客观的分析,下面是我们了解到的一些问题和相关的建议。

一、工资

首先是农民工最关注的问题——工资。农民工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员工,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工资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得不到工资或者不能及时得到工资都可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地影响。从乡村到城市——他们在城市开始了寻梦之旅。梦总是美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就算不残酷,也是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的。来之前,城市是他们美好的向往,来之后,他们才体会到无尽的辛酸与艰难。现在的时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代,也是一个现实的时代,从小生长在农村,他们没能获得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他们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因为农村的贫穷,所以,他们离开来到城市,然而来到城市也很难摆脱贫穷。在城市里,他们不能找到好的工作岗位,甚至找不到工作岗位,打工也变得困难。我们的农民工始终是农民工,因为没有文化,更不懂法律,更不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正因为如此,农民工在城市中始终受到各种欺辱。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是淳朴的是憨厚的,他们知道勤勤恳恳的劳动,他们为城市的建设挥洒着汗水,他们为社会兢兢业业的奉献着,他们没有任何怨言,这么可爱的人,你们又怎么忍心欺辱他们呢?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工作岗位,农民工的待遇也是不同的。在工地上,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都在辛勤的劳动着,他们用常人数倍的汗水换来的知识常人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工资。在建筑工地上,他们平均每天工作都在十小时以上,这已明显的超出八小时制的工作时间。当我们问及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时,他们只能无奈地苦笑到,不满意又能怎样呢?我们还有选择吗?为了生存和家里人能过上更好地生活,他们只能工作在这里。在这里,有模板工,钢筋工,瓦工,机械工等等。不同的工种的待遇也有一定的差别,模板工的工资平均在70元左右,钢筋工的工资平均在50元左右,瓦工的工资平均在60元左右,而机械工的工资平均只有45元。这些工资只能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有时候为赶进度,他们不得不起早贪黑的加班,有时候天不见亮就要起来,经常摸黑才能回家,然而加班费却少得可怜,有时候甚至拿不到一分的加班费。最悲惨的是,有的时候几个月才能领到工资,有的甚至到年底才能拿到自己的工资。工资偏低他们并不在乎,在乎的是只要能拿到工资。因为家里面需要这笔钱,吃饭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老人看病更需要钱。当问到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他们的表情让我很担

忧。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因为他们都不识字,缺乏知识,更不懂得法律。劳动合同是保证劳动者最根本的工具,没有劳动合同就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也没有法力依据。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提高社会的关注度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根本在于农民工自身,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争强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我们还调查了内江市龙岭机械厂,地点为市中区乐贤大道。厂里的员工大多为年轻人,几乎全部为30岁以下,男女工人差不多各占一半。其中最年轻的一名男工只有16岁。通过调查发现,一个厂里的待遇有着明显的差异。工资高的可以达到两千多,然而工资低的却只有七八百左右。经常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甚至是少发工资。经常加班,却只能得到很少的报酬。农民工的工资是他们生活的唯一来源,如果不能得到自己的工资或者是不能及时得到都会给农民工的生活到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关注农民工的工资发放情况。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一)、农民工的孩子教育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我们首先看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

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反应在各方面:第一,在公立中小学借读。第二,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第三,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第 四,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第五,在家乡学校接受教育。大约有65% 的适龄儿童 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亲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处在教育的边缘地位。第六,部分 农民工子女失学或辍学。

2、就学过程不平等

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孩子多缴纳 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这是我一个亲身体会,我的二舅在外打工,由于孩子在家没有人照看学习,所以准备把他的孩子弄到 工作地点学习,但学校的要求相当的苛刻,要有高额的借读费,成绩还必须达到优等以上,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在家乡已经很优秀咯,但还是达不到学校的要求。所以只好让孩子在自己的家乡读书。由于户口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农民工子女常被公办学校的城市学生排斥;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学校常常疏于管 理;由于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甚至无机会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 各种活动,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和一些体育竞赛;还有些教师还歧视农民工 子女学

生,甚至剥夺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3.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

长期见不着父母,缺少父母的关心,导致心理发生障碍,很多是由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过于疏于管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孩子的自觉性差。这些在农村随处可以看见。

(二)、解决对策

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增大对农民工子女学习的补助,让农民工子女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2、调整现有义务教育格局,合理配置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完善社会捐赠机制,多渠道 筹措教育经费。让更多的人关心农民工子女。

3、消除法律上的歧视。让农民工子女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

三、社会保障状况调查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1、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还不完善。农民工就业的流动性很强,而且转移目标地不确定,今年在这个城市打工,明年可能转到另一个城市,也可能回到家乡;而现行城保制度规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只转个人账户资金,不转移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许多参加了城保的农民工不能肯定自己现在缴了费今后能不能领到养老金,因而在离开一个就业城市时往往选择退保,只把个人账户的钱领出来,这样的制度实际上损害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

2、农民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难。农民工工资收入普遍较低,使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经济承受能力也普遍较低;而现行城保制度规定缴费标准较高,许多农民工及使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感到难以承受,因而导致大量的农民工没有参保。

3、农民工自身缺乏保障意识。

(1)农民工普遍意识到以后养老是一个存在的问题,但认为自己现在还年轻养老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

(2)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民工为生计满足于有活干,只能放弃养老保险等权力。

(3)法律意识淡薄。对不签劳动合同,克扣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侵权行为,往往持克制,忍耐的态度,没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根据现状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快立法、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平等、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当前的城乡差异现实,使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具备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的可衔接性,在全国实行社会保险卡的“一卡通”,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2,出台一些政策,积极鼓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能参保。降低用人单位缴费工资总额比例;同时降低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这可以根据本人的收入情况合理选择和确定。过去已经参加城保的农民工及用人单位,可以按照规定调整缴费比例。这样规定,可以大大降低农民工及其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以最大限度地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3,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在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针对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加强对养老保险重要性的宣传、养老保险知识的教育。采取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增强农民工养老保险意识,督促企业为其参加养老保险,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率。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因此,若要进一步的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还得靠国家的帮助,法律条文的制定,执法者的公正无私,都急需解决。希望有一天,农民工也能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参考文献:

(1)胡建勇,陈海燕,农民工子女满非义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

(2)金磊,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解决途径探析【J】,天津教育,2005,(8)。

(3)刘淑萍,赖以柱,讲常香,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农业考古,2007,(6)

(4)从生存到发展: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问题,福建行政院学报,2009年第4期。

(5)韩俊,崔传义,金三林,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主要特点。http:///xwxx.asp

篇3: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 笔者于2009年7~8月份对在浙江省温州市服装制造业的320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温州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制造业发达, 而服装制造业作为温州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该行业汇聚了大量的农民工。因此, 调查将样本锁定为温州市服装业的农民工, 不仅保证了样本量的充足, 而且代表性强。本文结合这次调查, 介绍和分析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 并提出对策建议。

1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投放问卷320份, 回收有效问卷296份, 有效率达92.5%。调查所涉企业分布在服装行业相对集中的温州市区、以及温州市属县永嘉县瓯北镇、桥头镇、上塘镇。参与者包括普通员工、技术人员、一般行政人员与各级管理人员。在调查对象确定的基础上, 本次所调查的内容包括了工作状况、社会保障、薪酬水平、居住状况、休闲娱乐状况、健康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8个方面。

在调查的296名服装制造业农民工中, 男性129人, 女性167人, 分别占总数的43.6%和56.4%。性别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从年龄结构看, 15~19岁的农民工有25人, 20~29岁的农民工有161人, 30~39岁的农民工有86人, 40~49岁的农民工有23人, 50岁以上者仅1人, 分别占所调查样本数的8.4%、54.4%、29.1%、7.8%、和0.3%。从数据上看, 服装制造业农民工有9成以上是青壮年劳动力。

被调查对象中已婚人员有161人, 未婚者126人, 分别占55.3%、43.3%。在己婚的161人中, 有104人与配偶在一起打工, 占己婚人员总数的35.1%。

总的来看, 服装制造业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6人, 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99人, 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有56人,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人, 分别占别问卷的农民工数的5.7%、70.6%、19.9%和3.9%。文化程度偏低, 再加上缺少培训, 成为农民工从事这种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重要因素。

在被调查的服装行业农民工总数中, 普通员工 (包括裁剪、车工、小烫、包装、仓管、机修、业务员、清洁工) 有211人, 技术人员、一般行政人员及中级管理人员有44人, 分别占被调查样本的70.8%和15.3%。可见多数农民工从事技术含量低的普工。在被调查的样本中, 来自浙江省的有21人, 来自外省的有275人, 分别占被问卷农民工数的7.1%和92.9%。明显来自外省的农民工占绝大多数, 而外省的农民工主要是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 尤其是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2 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实际情况

2.1 生产、生活状况

2.1.1 劳动强度大, 劳动时间长。

在被调查的296名服装制造业农民工中, 只有31.7%的人每天工作8~10小时, 46.6%的人每天工作10~12小时, 22.5%的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当被问及“您平均每月能休息几天”时, 仅能休息1天的有144人, 2~4天的有121人, 4天以上的仅有1人, 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48.6%、40.8%和0.3%。另外34.7%的农民工感到工作很累, 30.6%的农民工觉得比较累, 32%的农民工觉得一般, 只有2.7%的农民工感到比较轻松。

2.1.2 工作待遇普遍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 296名服装行业农民工每月收入低于800元的有9人占3.2%, 800~1500元的有194人占64.2%, 1500~2000元的有57人占20%, 2000~3000元的有28人占9.8%, 3000~5000元的有6人占2.1%, 5000元以上的仅有2人占0.7%。能兑现工资的占85%, 另有45%的表示扣押第一个月工资, 提供加班补贴的占11.4%, 可以带薪休假的占17.3%, 有住房补贴的占19.9%, 有伙食补贴的占36.8%, 妇女可以带薪休产假的占被调查的女农民工的的比重为12.5%。综合考虑温州市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物价水平, 发现服装制造业农民工待遇普遍不高, 经济收入偏低。

2.1.3 居住环境不理想。

从居住环境看, 有50.3%的农民工住单位集体宿舍, 另外有48%的人在外租房, 而近几年, 温州市一般住房的月租金一路攀高, 一般住房的月租金都在500元以上, 再加上水、电、燃气费等, 导致居住成本逐年增加, 因此约一半的服装制造行业农民工多选择居住在城郊结合部的民房或仓库中, 几个人或全家人居住在20~30m2的的房子内, 狭窄拥挤, 通风条件差, 室内肮脏凌乱, 而且周边环境差。当被问到“您对目前的住宿条件感到满意么”时, 有34人选择的是“很不满意”, 有62人选择“不太满意”, 有149人选择“一般”, 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1.5%、20.9%和50.3%。

2.1.4 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 恩格尔系数偏高。

调查数据显示, 农民工每月开销中伙食支出占第一位的有231人, 占被调查总数的79%, 而有21%的农民工每月用于伙食的费用是在300元及以下, 50%的农民工每月用于伙食的费用在301~500元。除伙食开销外, 另外农民工每月用于其它的消费在300元以下者有130人, 占被调查总数的44%。经计算, 服装制造行业农民工每月个人的平均支出为475元, 用于食品费用的平均支出为365元, 用于文化娱乐的支出平均为42元。其恩格尔系数达到70%, 超过了国际公认的59%的贫困标准, 表明服装制造行业农民工的生活水平比较贫困。

2.2 社会保障状况

2.2.1 农民工购买保险比重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 农民工没有购买保险的情况居多, 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被调查样本总数的73%、68%、89%、74%, 以上四险由单位购买的比例分别为22.3%、8.7%、3%和28%, 由农民工个人自己购买的比例分别为18.4%、30%、5%和3.8%。

2.2.2 权益保障程度和自我保障意识有所改善。

在被问卷的296名农民工中, 有219人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协议, 占被问卷总数的74%, 超过半数。其中很清楚所签合同详细内容的农民工占了22%, 比较清楚合同内容的占了40%, 一般了解合同内容的占了24%, 不太清楚和完全不清楚合同内容的只占9%和3%。当被问到“假设包括您在内的多数工人权益受到损害”时, 选择忍一忍, 算自己倒霉的人有52人, 选择积极与同事们商量对策, 同进退的有107人, 选择向当地政府反映和求助的有87人, 选择寻求法律帮助的有19人, 择寻求媒体帮助的有17人, 分别占被问卷总数的18%、36.1%、29.4%、6.4%和5.7%。数据显示, 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有所觉醒, 但不太健全的制度因素, 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依然使农民工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 难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3 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 有33.9%的人是通过主动联系进入现在的工作单位, 43.6%的人是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 而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招工广告进入工作单位的只占13.2%。依托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信息网络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寻找工作困难, 农民工朋友非常希望有关机构能够为他们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并加强服务管理。

当问到“您到目前为止是否参加过职业培训”, 有136人选择“是”, 124人选择“否”, 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52.3%和47.7%, 而参加职业培训的由用人单位组织的有70人, 占被调查总数的23.6%。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观念意识有所增强, 绝大多数农民工非常渴望有机会参加技能培训。但经济困难、培训费用过高是阻碍农民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对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的愿望调查中笔者发现, 在备选的10项愿望中共有203人 (占总人数的71.5%) 提出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

2.4 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 当被问到“您的闲暇时间主要用于”干什么时, 44.3%的农民工选择睡觉, 29%的农民工选择看电视或听广播, 另外有12.5%的农民工选择网吧。当问到“影响您休闲娱乐的主要因素”时, 有18%的农民工选择没有合适的休闲场所, 35%的农民工选择没有时间休闲, 有28%的农民工选择没人陪伴, 有5%的农民工选择没有心情休闲, 另有8%的农民工选择没有休闲的想法与习惯。

样本的调查数据显示, 有31.1%的农民工感觉活得很累, 很艰难, 有48%的农民工觉得生活过的平平淡淡, 有3%的农民工觉得生活过的轻松愉快, 有17.9%的农民工觉得有希望, 会越来越好。另外, 有20%的农民工觉得自己经常食欲不振, 有22.3%的农民工失眠, 有67.9%的农民工有疲劳感, 有25.4%的农民工觉得心情郁闷, 11%的农民工有无助感, 有16%的农民工有孤独感, 有6.5%的农民工有自卑感, 有26%的农民工有迷茫、无目标感, 有24%的农民工表示对自己的人生有失败感。

3 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

3.1 工作和生活满意度评价

接近半数的服装制造业农民工对自己在城市生活工作环境感到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 农民工对目前的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有36.5%, 对工作条件表示不满意的为34.7%, 对工作收入表示不满意的为49.4%, 对工厂提供的福利状况表示不满意的为52%, 对工作中的晋升机会表示不满意的为47.5%。有七成以上的农民工对自己所处环境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收人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简单劳动学不到技术、工作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没前途。

约半数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生活条件一般。调查显示, 有20.5%的农民工对自己生活条件很满意和比较满意, 有44.7%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生活条件一般, 有34.7%的农民工对自己的生活条件感到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

3.2 健康和社会关系满意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 近七成的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感到满意。服装制造业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感到满意的有66.1%, 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有37.8%, 认为一般的有41.8%, 感到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有20.3%。

六成以上的农民工对自己的社会关系感到满意。有64.7%的农民工对自己与朋友的关系感到满意, 有38.7%的农民工对自己与上司的关系感到满意, 有70.9%的农民工对自己与同事的关系感到满意, 有84.4%的农民工对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感到满意。

3.3 休闲状况和公共服务政策满意度

大多数农民工对自己的休闲状况不太满意。数据显示, 有70.7%的农民工对休闲时间的拥有量感到不满意, 有65.7%的农民工对休闲内容感到不满意, 有64.8%的农民工对公共娱乐设施状况感到不满意。

另外, 被调查农民工对社会治安和稳定情况感到不满意的有66.1%, 对所在地的交通状况感到不满意的有58.7%, 对公共卫生感到不满意的有69.5%, 对社会公平感到不满意的有64.1%, 对有关农民工的政策感到不满意的有52.5%。

4 结论与启示

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整体偏低。实证研究发现, 就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而言, 仅有2成农民工对自身状况总体感到满意, 远远低于城市工人的平均满意水平。

一是农民工生活质量的高低由工作状况、社会保障、薪酬水平、居住状况、休闲娱乐状况、健康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8个方面反映, 并且生活质量的提升是这8个方面相互协调统一的实现过程。

二是从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构方面来看, 农民工收入水平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的贡献最大, 因此, 通过增加收入, 来提升收入水平满意度, 进而能够提升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根据重要性———满意度理论, 如果企业能改善职业发展现状, 提升职业发展满意度, 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那么, 这将成为企业的优势, 有助于企业吸引素质较高的农民工, 提高企业绩效, 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是让农民工掌握就业和职业转换所需的职业技能, 努力提高农民工素质。如果政府和用人单位联合, 加强农民工培训, 建立蓝领工人的“蓄水池”。对此, 有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城乡教育网络, 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 对农民工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技能、素质、生产质量和安全生产意识。

篇4: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

截至2009年末,怀化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88个,参社(会)农民39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407.95万的9.6%,占全市农村总劳力246.15万的15.8%,带动农户17.1万户,占农村104.94万总农户数的16.3%。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类别呈现多样性。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的联结紧密程度来划分,目前怀化市的农民专业合作大致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农民专业研究会、农民专业联合体等几种。二是创建主体呈现多元性。按组建主体划分,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农民合作创办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举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技术服务部门领办型以及其他类型。三是涉农业领域呈现广泛性。它们大多数从事的是种植业生产加工销售,约占66.7%,其他农业领域都有分布但明显較少。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属新生事物,且各自基础条件不同,因而其运作情况参差不齐。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1.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调查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提供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我市11个省级示范社年产值达139135万元,同比增加2106.04万元;分配盈余1165.74万元,同比增加380.78万元;成员户均收入2.24万元,同比增加5036元,比非成员户平均高出9382元。例如。辰溪县孝坪镇千里坪村无公害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社员1800人,占全村人口75%,按户计算,入社率达100%,该合作社以生产无公害蔬菜为主业,2005年以来年产值达1000万元,每年每户年均收入3-5万元,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带领农民进市场,提高抵御自然与市场风险的能力。当前农民组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市场信息缺乏,抵御自然与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的实现了分散经营户与大市场的连接,能及时提供技术、良种、市场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例如芷江艾头坪乡优质高效农产品推广协会于2001年,会员覆盖岩桥、安江、辰溪等地,还在广西、广州等地设有信息网点。协会通过引种推广、技术跟踪和产后销售,初步形成了以颐红水蜜桃、油桃为主,西瓜、蔬菜为辅的主导产业,目前该协会已发展颐红水蜜桃1623亩、油桃325亩、南方苹果223亩,协会不断开拓市场,将产品销往广州、广西、重庆、贵州等地,2009年销售种苗和农产品上百万元,实现利润50多万元。

3.带动大户调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由于专业合作组织所发展的是一些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通过组织内部的技术及销售服务,成员一般能获得较好的收益,组织成员的生产积极性较高,发展生产的劲头足。同时,由于这些组织成员的示范、辐射作用,可以带动周围的其他农户发展,从而可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例如,会同县昌盛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专门种植、加工、销售葡萄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于2008年6月,注册资本40万元。2009年初被确定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列入省、市为民办实事考核项目之一。通过近年来的建设,该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珍密”牌商标,建立了自己的专门网站,规模不断扩大,社员人数由建立这初的13户发展到目前的125户,带动农户100多户,而且还培养出2名农民高级技师,6名中级技师。葡萄种植面积达806亩,并辐射带动了连山、坪村、林城镇等18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的村民种植葡萄。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组织化程度不高。从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看,大多数以营销为主,基本处于对初级农产品的销售,属于简单的叠加效应。由于没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合作组织与农户生产的联系欠紧密,生产、销售欠统筹安排和协调,难以达到生产技术统一规范,产品质量难以标准一致。

2.运作欠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没有统一模式和统一规范,使得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没有成功经验借鉴,完全靠摸索前进,使得存在组织内部产权设置不清晰、经营决策不民主、利润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一些组织内部没有相关规章制度,容易出现内部矛盾纠纷多、工作开展困难大、运作不流畅等问题。

3.融资比较困难。据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和民间融资,其次为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少量的银行信贷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反映融资较为困难。例如,2008年12月底沅陵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因计划开发林木基地8000亩,由于缺乏资金,法人代表刘辉以12本林权证,共计林木基地2407.7亩(评估总值为380万元)作为抵押向沅陵县农信社申请贷款,可是仅获得贷款50万元,期限5年,与其所需资金相比仍有很大缺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融资困难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不是独立的能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经济主体,不符合《商业银行法》对贷款主体的要求,因此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贷支持一般表现为向社员个人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而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发放贷款则比较少。例如辰溪县瑞泰葛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其生产和合作的模式是公司+合作社+农户,以种植葛根20亩为一户,每户可通过农业银行发行的“惠农卡”获得3万元的贷款,由公司给农户提供担保,并由公司替农户向银行支付利息,公司从农户收购产品收入中扣除贷款款项。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效益不高、风险大、收益期长,且缺乏有效抵押物,金融机构对其提供贷款风险较高。例如2008年底,新晃县天堂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镇恰鑫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向新晃农村信用社争取贷款,被新晃农村信用社以无资产抵押为由拒之门外。溆浦县昌盛优质稻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6月3日获得农村信用贷款10万元,以原有足值的农机具作抵押,以合作社其他成员作保证,签订了两年的借款合同,但通过一段时间运行,借款人自认难以维持,主动向法院提出调解的要求,县人民法院作出转让农机具偿还贷款裁决,而农机具变现能力有限,信用社只好将这笔贷款认定不良。

四、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议

1.宣传推介,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必须坚持“自愿、民办、民营、民收益”原则,各级政府既不能参与来办而施以行政干预,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对其发展漠不关心。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态度,对办得好的的组织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并给予奖励和表彰,总结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2.优化环境,优惠扶持。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和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念,,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扶持。民政、工商部门要简化等级手续,税务部门要尽可能给予税收的减、免、缓,涉农领导部门要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和提供优质信息咨询服务,金融部门要加大融资力度。

3.完善管理,规范运作。要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管理,简章立制,使其内部管理机制、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合作方式、组织管理、从事项目、办社(会)宗旨向规范化引导,始终坚持“自愿参加、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风险共享、利润共担”的原则,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真正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成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篇5: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

——从卷铺盖回乡到再次就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摘要:去年10月,火车站、汽车站陆续出现了大批手提肩扛行李的返乡农民工。从上世纪80年代务工经济发端以来,打破候鸟般迁徙规律,农民工大规模提前返乡,这还是首次。

今年10月,火车站、汽车站也同样出现了不少拎着行李外出的农民工。不同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新学了一两门手艺,面对新的机遇信心更足了。而在广大农村,许多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就业,按时上班、回家,外出打工失去的天伦之乐得到了满足。

——中国农业全搜索推出“农民工返乡生存现状调查:我们的这一年”专题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多数人的生活都在变得更好,唯独农民工的生活、居住条件似乎从来没有改善过。

20多年前,农民工开始大批进城打工的时候,他们睡在火车站,睡在马路边,居住在脏乱差的城中村里。如今,晚上到首都北京的大街上走走,在环路边的草坪上、人行道上,在西站、南站的候车厅里,甚至在天桥上、桥洞下,依然有一些农民工打着铺盖席地而睡。都市的流光溢彩、繁华热闹,似乎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场景,看了让人不免有些心酸。

农民工返乡潮,一度成为2011年底最受社会关注的“三农”焦点。去年10月,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并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资发不出,农民工要卷铺盖打道回府;

现状一:本地务工遭遇薪资反差 农民工渴望自主创业

山东惠民县的一个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京(天津)电子公司的金经理却为招不到工人而失望。他此行要招100个电子组装女工,但报名者只有8人,其中有几个还嫌待遇低。他说:“因为不少农民工还在观望期,就业预期并没有因金融危机而降低太多。”

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黄洁表示:“鉴于危机影响和地区发展差异,返乡农民工还是应适当降低薪资的心理预期,以便更容易找到工作。”在大批返乡失业农民工寻机再就业时,也有部分农民工借返乡之机转型,寻找自主创业商机。

在宁波做建材经销的河南固始县李畈村农民工冯长发最近举家返乡。他说:“虽然在外打工15年了,但大城市有户口门槛,外出务工迟早要回乡创业,不如借生意不好时回家。”

据固始县劳动部门调查,像冯长发这样选择回家创业者占返乡农民工的4%左右。这些农民工大多务工时间长,有一定积累,有一技之长。

在安徽肥东县新安村,春节刚过,由返乡农民工王定和创办的坤达公司已经机声隆隆。王定和说,公司从事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生产,已吸纳30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该村农民工蔡庆斌在上海打工10多年,因为行情不好,他转让了汽车装饰门

店返回家乡。蔡庆斌看好现代农业前景,打算在家乡承包水塘或土地,搞规模养殖或特色种植。他说:“全国在搞新农村建设,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我想借政策东风二次创业。”

现状二:返乡农民工心怀“四盼”各方面需要多管齐下

返乡失业农民工有“四盼”,一盼得到真实有效的用工信息,二盼得到实实在在的技能培训,三盼帮助解决返乡后的生计问题,四盼为农民工自主创业大开方便之门。

安徽肥东县小包村农民工邵晓华从杭州失业返家后,最苦恼没有就业信息。四川一些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则呼吁国家加大农民工培训投入。目前一个农民工的免费培训费一般为200元,缺口太大,特别是对一些缺工的技术培训,国家应加大专项投入。

一些地方劳动干部还提出,为解决部分农民工因失业造成家庭困难,国家除了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外,还应完善农民工失业保险等政策。山东曹县劳动局长孟祥刚说:”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国家已出台不少政策,但关键还在落实。”如今的现状:让农民工安居乐业

一年过后,在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大船乘风破浪,平稳且高速行驶在自己的航道上,许多人的生活、事业轨迹因此划出了一条条精彩的航线。

我国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两亿人,他们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力量,如果农民工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永远只是城市的“临时工”和“编外人员”,这样的城市化不能算真正的城市化。

这几年,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让农民工在社保、医疗等方面加快与城镇普通市民接轨,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但在住房问题上却办法不多。居无定所,成为阻碍农民工加快融入城市的一大障碍。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安居才能真正融入城市。农民工能否在城镇长期有序稳定居住,事关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城市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对于在城市里已经生活多年,并有愿望留在城市里的农民工而言,由于他们收入较低,工作流动性较强,要在城市里有一个温暖的家,仅靠自身能力并不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从目前的实践看,正在大规模建设的公共租赁房应当是支持农民工改善住房条件的最好方式。最近,重庆、北京等地出台政策,取消了公租房的户籍门槛,提出只要在城市里有稳定工作且没有住房的外来务工人员都可以申请公租房。这就为农民工申请公租房扫除了最大障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城市的包容性,还有利于激发农民工的劳动热情和主动精神——即提高生产力,值得叫好,也值得其他城市借鉴。既然能在其他方面给予农民工普通市民的待遇,住房问题上,也应当可以。

公租房向农民工敞开大门后,申请者数量一定会增加不少,公租房的建设数量也要相应增加,管理水平也需要相应提高,甚至还要探索开发一些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公租房品种。因此,这也是对城市住房保障能力的一次考验。

同时,也不应该忘记那些仍然租住在城中村的农民工。这些城中村如果一拆了之,农民工很难再租到这么便宜的房子;如果任由其发展,又有可能变成贫民

窟。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既明显改善这些地区的居住环境和面貌,又能继续让农民工租到便宜的房子,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要帮助农民工改善住房条件,都有不小的难度。但看看我们身边的农民工们,他们拿着很低的收入,却几乎承担了城市里最脏最累最辛苦的工作,为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他们理应被当做城市的普通一员看待,理应分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让这些最辛苦的人有一个温暖的家,即便多付出一些,即便要克服更大的困难,也是应该且必须去探索的。

篇6: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人:****** 指导老师:****** 时间:2010年8月20日 地点:*******

一、调查情况介绍

民工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很关注。此次假期,正好创造了我与农民工接触的机会,在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民工的不易与艰辛。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在我县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调查的对象是:随机找到的农民工,进行个人问卷调查。

二、调查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情况以及他们的生活质量状况。包括就业保障、工资待遇状况、子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社会保障等其他方面情况。

三、调查的具体情况及分析

(一)基本调查情况

以下写一下我调查中的部分人:

1、男,30岁,未婚,户口所在地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淮宁湾镇。务工地是榆林市子洲县家园工地,学历是初中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和他,其哥哥已经成家,妹妹已经出嫁土地拥有状况为原来拥有土地,但因为建路占用已经卖出。该人的工种是工地水泥工人。谈话时,问到就业保障问题,他说,只要那个地方有建设之类的,他就有事情做,不过很幸运的是,我县这几年来一直 在建设当中,所以工作也比较忙,现在不担心找不到事情做,这样很好,并且工资待遇问题也很不错,可以照顾到父母。虽说是工地,但是安全设施和卫生条件都相当不错,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安全隐患,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保障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是替我们民工着想啊。

2、男,42岁,已婚,户口所在地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何集。职业是施工人员,学历是高中文化程度,家里有3口人。谈话时,当问到子女教育问题时,他表示特别高兴。他说,当初进城打工时,最犯愁的就是女儿的上学问题。没想到与教育局的领导讲清楚我们的情况后,他们当即表示愿意接收,并且不收借读费。现在,女儿已适应了学校的环境,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对于孩子上学问题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还好我县教育局在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这样的压力下克服种种困难,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予以合理安排。

3、女,34岁,已婚,户口所在地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裴家湾镇。务工地是榆林市子洲县某理发店女工,学历是初中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是4人(儿子读中学,女儿读小学)。谈话时,谈到子女教育问题时,她说,儿子女儿都学习不错,每次都是班里的前几名,人缘也都很好,和别的孩子玩得很好,很合得来,没有说是因为从乡下来的而受到别的孩子的歧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益的,而且儿子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呢,作为母亲有这样优秀的孩子,我感到很骄傲。

4、男,42岁,已婚,户口所在地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务工地市铁路宿舍生活区等,职业是电工,学历是高中文化程度,家庭人口为3人。谈话时,问到农村人和城里人平等的问题时,他说,不平等啊,人家就觉得你是农村来的,人家是城里的,就是有歧视的。在社会群体的构成关系中,地缘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连接方式,地域认同是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在外出流动的过程中,除了户籍身份排斥外,农民工还面临着从农村向城镇、从小地方向大城市的那种地域排斥。我们的工作条件也是不平等,用工太乱,在我们打工的那里,经常发生对于我们权利的侵犯的事情,太让人气愤了!

5、男,38岁,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1990年第一次外出打工。现在为油漆工。家庭人口数是4人。谈话时,问到权利有没有得到保障,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的时候,他说,其实什么都还好,过日子嘛,何必计较的那么真,浑浑噩噩也 2 就那样过去了,关于权利保障问题,我觉得还好,有时候得一些,有时候也就是一些,这是必然的事情,生活嘛,看开些就好了。

(二)调查分析

关于此次调查,针对我自己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我做了有关的分析与说明,如下:

1、关于子女教育问题

我们国家已逐渐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国家已经规定了两个为主的原则,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以政府为主,这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改变当前以户籍人口为准的教育管理体制。我们管理模式是以户籍为主的,要适应流动人口的现实,就要改成以常驻人口为准,把常驻人口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的范围,纳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创新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制度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就教育问题来谈教育的制度创新,因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只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正逐步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克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农民工子女比较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们的父母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

2、农民工维权的问题

虽然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但这个群体的正当权益却屡遭侵犯,由此引发的劳资冲突等社会问题,日渐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保护力度不够。农民工在城市大多从事的是那些脏、累、难、险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劳动条件差,缺乏起码的劳动保护。工伤、职业病和自然疾病对农民工的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

工资待遇低。由于我国在制度上将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分割成二元劳动力市场现状的存在,农民工和城市居民所享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受自身素质限制,农民工只能从事那些就业门槛较低、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的工作。

社会保障权利缺失。农民工作为非城市居民,城市职工普遍享受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社会保险,大多数农民工不享有,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而且当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生活遭遇风险与困难时,也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援助和保护。

合同签订率低。一些企业为减少企业成本,通常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劳动纠纷后,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当遭遇工伤时,农民工往往是“责任自负”。

所以,农民工的处境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与改革之初农民工刚刚进入城市之时相比,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对待进城农民的态度有了不小的转变。为此我们应切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同时,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也加以高度重视。第一,要做到外出农民工的有序管理。在输出地,实行外出农民工准出证制度,记载外出基本情况,包括身份、计生、遵纪守法等内容及联系方式。接受一定的法律知识教育,应成为颁发准出证的前置条件。在用人单位,实行劳务用工备案制,即持有外出务工准出证的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后,必须在当地劳动部门备案,以此作为农民工办理暂住证的依据之一,也是劳动部门开展劳动监察的内容之一。待条件成熟时,可建立劳务用工信息网络,使输出地、输入地都能准确把握劳务人员输出、输入基本情况。第二,要加大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性工作,也是维护健康的劳动关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用工方,劳 4 动、经济主管等部门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法制宣传,并将其遵纪守法等情况作为企业诚信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褒优惩劣,提高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对于农民工,按照“谁用人,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用人单位及其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对农民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承担起来,以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只要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法律意识都提高了,侵权现象就能得到有效遏制。第三,要构筑跨地区的法律服务协调机制。综观全县为农民工开展维权活动情况,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受制约因素多(如人力、财力严重不足,到外地取证难等),收效不明显。农民工出于对在输出地聘请法律服务人员所需经费过高的考虑往往也放弃维权。为加强发挥法律服务在维权方面的作用,我们应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农民工发放法律服务卡,所有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实行联动,劳务工输出地、输入地相关机构有义务配合、支持。这样一方面减轻了维权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输入地法律服务机构的积极参与将提高维权的效果。至于提供支持、配合一方所支付的必要费用,可由接受支持、配合的一方从法律服务费中进行支付。第四,要解决与农民工密切相关的工伤保险。应该建立针对农民工的以普遍性为原则的工伤保险制度。农民工的保险关系应等同于城镇正式职工。否则,农民工即使参加了工伤保险,也还会因流动性强而随时中断保险关系,亦无法随着工作区域的改变而继续这种保险关系。而且,相对于事后补偿的制度而言,更应该强调事先的宣传和预防工作。政府的劳动监督部门应加大对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及事故多发或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企业的监督力度。应采用现代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以预防为主,而不是“事后处理”型的管理和监督。第五,要逐步考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有的地方出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体现了政府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但是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难度很大,因为他们的流动性很强,而且现在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会提高农民工就业单位的人工成本,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所以,对于养老保险,有必要设计两个以上的方案供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和无稳定职业的农民工自主选择,否则,养老保险可能演变成一种不确定的强制储蓄,从而失去这项政策的意义。政府在实施此类政策之前,还可以先对农民工进行适当分类,对达到规定居住年限及有相对固定住所和单位的农民工,给予享受本地区居民权益的资格条件,并正式纳入当地的养老保险体系; 5 而对不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则另定方案加以解决,并视情形逐步纳入。第六,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援制度。为了缩小社会的不平等,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应启动农民工遭遇天灾人祸时的紧急救济、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社会救援制度。在建立这种制度时,有效的选择应当是政府和民间结合,即除政府承担相当的责任并直接主导外,还需要发挥民间慈善公益机构的作用。鉴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地区差异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社会保障制度不可能一下子从二元化而转到一元化,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多元化时期。在此期间,各地方政府应适时分层分类保障农民工的权益:经济条件好的,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一视同仁地将其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经济条件暂不允许的,应将与农民工生存状态最为迫切的项目(工伤保险、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最先出台,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险权益。第七,要下大力完善配套措施。农村政策不合理,农民不合理地流向城镇,不但增加城镇的压力,而且农民工权益保护也将是空谈。因此,对农村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减轻农民负担;控制农民生产资料价格,对农资生产部门进行扶持;鼓励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减少农业管理成本,加强农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措施只能以立法的形式通过宏观调控予以实现。着力发挥基层政府的服务功能,限制缩小其管理功能,农业才可能按市场要求合理布局,真正向现代农业方向迈进。同时,国家也要改革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各项不合理的制度,城市必须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的限制,禁止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待遇。

四、调查总结

鉴于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篇7: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

一、农民的生活状况

1、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发展很不平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对农村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广大农民生活日益美好,物质文化生活普遍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据县统计局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1076元提高到2003年的2875元,全年生活总消费人均2050元。其中食品消费1037元、衣着消费89元、居住(含电费燃料)消费224元、家用设备用品消费125元、医疗保健消费124元、交通通讯消费157元、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224元、其他消费70元。从近两年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除用于食品的消费减少了10.8个百分点外,衣着、居住、家用设备用品等其余各项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家用设备用品增长56.3%。据村规模调整前的10个村的3957户的调查,有空调的118户,占3%;有冰箱的416户,占10.5%;有机动车(含摩托车)的254户,占15.5%;装有电话的1126户,占28.5%。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村通路,户户通电,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文化生活日趋丰富。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地区之间、农户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还有两个村(原龙江乡沿河村人平896元、石梁村899元),1000至1300元的有两个村,而新堰、马家桥村人均纯收入已跨入5000至10000元行列,新堰村已达9164元。从被调查的村农户住房结构看,河边镇新塘村、广普镇马鞍村已有70%农户,八塘镇已有50%的农户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新房;而河边镇石达村、广普镇石柱村居住砖混结构房屋的仅占10%左右。农户之间的贫富更为悬殊,一些善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懂市场的农户在市场经济中,或列为专业户,或成为经商办企业的个体私营业主,家庭收入十分丰厚;而一般农户靠家庭种养业和外出务工除维持家庭正常开支外,积蓄也不多。被调查的10个村3957户中特困户占4%。八塘镇上湾村六社农户黄家正一家,老两口一个63岁、一个58岁,居住在原生产队七十年代修建的土房内,自产粮食500公斤,现只养了4只鸡,全部家档折价不到100元,生活十分困难。

2、农民的温饱已普遍解决,饮水及住房条件有所改善,但仍有少数农户困难。据调查,我县农民吃粮基本能自给,部分农户有余粮,但家庭存粮不多。一般通过家庭养殖进行转化,只要不是资金短缺,通过市场直接销售余粮的较少,还有3%左右的农户因多种原因口粮短缺。猪肉等副食品绝大多数农户能满足基本需求,生朝满日举办酒席的较为普遍。总之吃的方面虽不能说吃好,但普遍能吃饱。穿着方面,绝大多数农民虽谈不上高档时尚,但能与社会发展同步。四季有鞋,多数农民不穿补丁衣服,只有穿不爱的没有穿烂的。即使经济上困难的家庭,通过亲朋邻里的调济也能过得去。住的方面,全县已消除了无房户,居住环境大为改善。有的在场镇购房,有的自建砖混结构的楼房,未建新房的农户居住面积也较宽,并不破烂。饮水方面,90%的农户用上了机井水或自来水,但遇到天旱输水能力不足等原因,仍有部分群众饮水困难。

3、农民致富门路不多,增收的主要渠道是劳务。据县统计局提供,2003年农民全年纯收入2875元中,靠家庭经营种植业收入852元,养殖业收入464元,工资性纯收入1040元,其他收入519元。与2002年比较增幅较多的是工资性纯收入达到了12.4%,而家庭经营收入只增长了3.4%。在调查中,农民普遍认为,如果在家经营承包地,通过种植、养殖业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要想致富十分困难。尤其是一些农副产品生产周期长、市场变化快,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民难以承受,收入很难稳定。比如河边盐井河村1992年靠养蚕收入达52万元,去年才18万元。现在仍有不少农户对见效慢的发展项目顾虑重重,在家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因此,弃农经商、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普遍的要求。

4、农户电视机基本普及,但收视效果不佳,文化生活并不丰富。据三个镇的调查,农户绝大多数家庭拥有电视机,并多数为彩电。一般贫困户中都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真正没有电视看、又买不起电视机的农户仅占1-2%。但由于全县闭路电视网络覆盖率只有39.12%(其中县网络公司40598户,占25.37%,村级自办占13.75%),多数农户靠开路自行接收,收视效果极差。在农村中,农民除农事季节较忙外,其余空闲时间较多,白天打麻将、斗地主,晚上看电视,已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文化生活较为单调。

篇8:关于当前农民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

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村的发展最终要靠农民自己来驾驭。为了更好地坚持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的意愿, 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好农民, 就要及时了解当前农民的生活和精神现状, 尤其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只有解决好农民的思想问题, 新农村建设才能够获得持久的内在动力, 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此, 我们就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农民思想状况”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我们于2007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县就“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问卷的调查对象有靠种、养殖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纯农民、短期进城务工人员、打零工者、就近经营小生意者, 所选样本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代表性。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30份, 有效问卷400份, 有效率为93%。问卷共设计41个问题, 涉及范围很广, 我们从农民生活满意度、社会地位满意度、思想观念变化、信仰问题、致富问题、教育问题、精神文化生活、行为方式、建设新农村的信心等十个方面对农民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并通过座谈走访的形式, 力求对农民目前的情况做出真实而准确的把握。在被调查的农民当中, 男性占66.5%, 女性占33.5%。调查对象主要是中青年人, 36—50岁的占52.5%, 21—35岁的占28%, 51—65岁的占15.5%, 20岁以下和66岁以上的共占4%。在文化程度上, 以接受高中、职高教育的居多, 占37.5%,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4%, 中专学历的占11.5%, 大专及以上的占9%。被调查的农民中经商的占26%, 13.5%的人主要从事种植业, 13%的人主要从事养殖业, 11.5%的人以外出打零工为主要工作, 在当地乡镇企业工作的占7%, 还有29%的人从事着种养殖业、外出打零工等多种工作。二、当前农民的基本思想状况总的来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农民的主体意识正在增强, 思想比较活跃, 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 生活富裕安康愿望强烈, 收入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关于当前的短期目标和最希望的生活方式这个问题, 在6项备选项中, 51%的人选择了“身体健康”, 有40%的人选“衣食不愁, 生活安定”, 有34%的人选择“挣更多的钱”, 有31%的人选择了“实现自我价值”, 另有20.5%的人选了“为社会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选“提高名誉和地位”的占15%。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多数人表示基本满意, 不满原因中, “收入不高”占59.5%, 认为“农村生活环境差”的占32.5%, “看病问题”占28%, “外出找活不很容易”占23%, “养老问题”占20.5%, “文化精神生活条件差”占17.5%, “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占17%, “孩子上学问题”占14%。由此看来, 追求生活的富裕安康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 导致农民生活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生存条件差 (收入不高、农村生活环境差、看病问题、养老问题) 上, 而收入问题则是首要问题。 (二) 整体思想观念变化较大, 现代意识增强。有70.5%的人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观念、思想意识有变化, 其中认为“变化很大”的占25%, 认为“有一些变化”的人占45.5%。在回答有哪些变化的答案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认为“现在思想观念比原来要开明、开放”的居首位, 占52%;认为“现代文明意识 (包括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审美意识等) 比原来增强”的占38%;认为“现在要比原来勇于主动接纳周围新生事物”的占33.5%。这说明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正在增强,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弱化, 自力更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不断发扬, 封闭、古板、落后的思维和行为意识正在弱化, 勇于主动接纳新生事物的精神正在发扬。 (三) 求知欲望强烈, 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成为追求最爱。渴求科学文化知识, 希望掌握新技能是近年来农民的一大鲜明特点。因为农民想致富盼致富的愿望迫切, 加之技能水平低对找工作有较大影响, 使农民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在被访者对“您目前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的回答中, 有37%的人选了“农业科学技术培训”, 有25%的人选“就业技能教育”, 有19.5%的人选了“职业教育”, 还有19%的人选了“成人教育”。可见, 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是农民所喜爱的。 (四) 精神文化需求提高, 文体生活不可或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水涨船高。在对目前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满意程度的调查中, 有8.5%的人认为“满意”, 有24.5%的人“基本满意”, 有48.5%的人回答“不满意”, 有18.5%的人“很不满意”。说明文化生活现状距离农民的要求相差甚远。不满原因备选项有四个, 13%的人认为“活动开展少”, 36%的人选择了“基础设施差”, 还有33%的人选了“缺少人组织”, 另有18%的人选了“其他”。看来基础设施差和缺少人组织是主要问题所在, 在这样的农村文化环境下, 农民的休闲娱乐活动相对比较匮乏。 (五) 民主法制观念普遍增强, “法律维权”成为维权首选。在被访者对自己现在的社会地位是否满意的答案中, 有10.5%的人“满意”, 有47.5%的人“基本满意”, 有42%的人“不满意”, 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自己现在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不高, 同时也说明农民的主体意识、民主观念的增强。在不满原因的四个备选项中, “得不到与城市人相同的待遇”占52.5%;“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主要包括宅基地问题、承包地问题、乱收费问题等等) ”的占35.5%;“没有知情权、参与权”的占33.5%;“自身文化素质差”占32%。同时, 在与群众交谈中, 农民普遍表示希望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知识, 有51.5%的人认为合法权益受到村集体或政府的侵害时应“通过法律维权”。说明多数农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积极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六) 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建设新农村态度明朗。在被访者对今后长期愿望的回答中, 有49%的人选择了“留在农村, 建设新农村”, 有20.5%的人选择了“转移出去, 变成城市人”, 还有13%的人“拿不定主意”, 持观望态度, 有12.5%的人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 有近一半的农民对留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态度明朗、充满希望。还有一部分人向往城市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使农民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对三农的关注, 所以, 他们愿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贡献力量。三、当前农民思想状况反映出的问题随着城乡经济的融合、农民与城市接触机会的增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与深入发展, 石家庄市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道德水平、生产技能、自身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高。但是, 从农民的思想精神状况来看, 也反映出一些认识上和农村发展中的不足。 (一) 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与新农村建设及农民需要不相适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目标, 无论是对当前的农村发展还是对农民素质的提高都提出了要求。新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必须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问卷调查表明农民普遍对经济收入非常关注, 而在影响致富的主要因素的七个选项当中,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少资金”占61.5%, “缺少切实可行的项目”占38%, “缺少致富信息”占31.5%。这从一个小侧面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二) 农民自身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不相适应。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调查显示, 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与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足信心不相协调。一方面发家致富愿望强烈, 但由于文化基础差等自身原因导致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另一方面, 现在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和现有的职业教育存在覆盖面窄、流于形式等缺陷, 与农民的现实需要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 对于正在进行的“阳光培训工程”, 受访农民中回答“很了解的”占12.5%, “听说过, 但不是很了解”的占44.5%, “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是什么”的占43%。这说明“阳光培训工程”的范围还是太窄, 应该加大培训范围和培训力度, 让更多的人认识它, 了解它, 受惠于它。由此看来,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农民素质仍是一项艰巨长远的任务。 (三)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相适应。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乡风文明。调查发现, 农村休闲娱乐活动贫乏, 封建迷信在相当一部分人中还很有市场。对于人是否应该有信仰这个问题, 有63.5%的人回答肯定, 有27%的人认为“无所谓”, 有9.5%的人认为“没有也可以”。而在“你的信仰是什么?”的选项中, 29.5%的人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 有41.5%的人“相信命运”, 还有19.5%的人“相信金钱”, 9.5%的人“信仰宗教”。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正处于转轨期, 不可预知性增强, 因此许多人相信命运, 相信宗教, 还有一些人在“金钱万能”的影响下, 干脆把自己的信仰变成了金钱。看来, 只有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广大农村的风貌才能有大的改观。 (四) 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发展及农民要求不相适应。在被访者对“您认为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回答中, 有17%的人选择了“是”, 有64.5%的人认为“没有完全发挥”, 有18.5%的人认为“没有发挥”。看来,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民心目中作用发挥得并不是很理想。但是, 大家对基层党组织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在“您认为农村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发挥哪些作用”的回答中, 选项有六个, 其中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的占76%, 选“做好思想工作, 构建和睦农村社会环境”的占42.5%, 选“在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的占36.5%, 选“加强政策宣传”的占14%, 选“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占22%, 选“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的占26.5%。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那样,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四、对策建议通过本次问卷调查, 我们对当前农民的思想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 由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打牢物质基础, 同时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让农民得到实惠。这就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比如认真落实公共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等政策。 (二) 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扩大办学规模, 提高办学质量, 提高农民的择业、就业能力。三是要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民主法制知识在农村的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民主法制素质, 学习法律、运用法律, 为自己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通过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的提升, 使农民成为既有致富意识又有创新精神, 既有市场意识又有适应市场的能力, 既有求利心理又有责任、义务观念, 既有现代意识又有科学技能的新型农民。 (三)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党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二要切实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 充实农民的精神世界, 使农民形成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构建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实现, 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既要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又要抓好村委会班子建设,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党在农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也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有可靠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

上一篇:体育活动场地要求下一篇:美丽的江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