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

2024-05-10

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精选6篇)

篇1: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

小学通识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常态下,教师素质的发展遵循这样的轨迹,即由幼稚型→成熟型→专家型逐渐提升,呈 趋势。C A 螺旋上升 B 逐级上升 C 梯级上升

2.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属于学校 的规划,是对学校师资建设规划的具体落实。A 宏观层面 B 微观层面 C 主观层面B 3.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应本着“ ”的原则,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厘清专业定位,明确奋斗目标。A A点面结合、分类指导 B专家引领,个人为主 C统一规划,同步协调

4.应采取专业发展导向的,综合各种可能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建立教师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机制。C A 教师考核策略 B 教师评估策略 C教师评价策略

5.在情绪理性疗法的ABC理论中,最重要的是,即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B A A B B C C 6.在现代家庭的生育、经济和情感功能中,最重要的是。A A 情感功能 B 生育功能 C经济功能

7. 具有去行政化、去权威化的特点,宽松的氛围、自由的表达,是集体产生“金点子”的必要条件。B A 世界咖啡屋 B 头脑风暴法 C 集体思考法

8. 反映了大千世界中一切在人内心深处轻重主次的地位。C A 伦理道德 B 精神信仰 C价值取向

9.师德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折射了社会改革的深层矛盾,是 的体现,网络社会资讯手段的发达、社会对教师的高期待值更凸显了师德问题。A A 社会价值观多元化 B社会价值观单一化 C社会价值观世俗化

10.师德 是国际化的潮流,发达国家如英、美、德等都对师德有明确具体的规定。B A标准化 B 制度化 C 科学化

11.我国在2008年重新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条师德规范。C A 品德高尚 B尽职尽责 C教书育人

12.属于师德理想层面的高要求,如:志存高远、勤恳敬业、、乐于奉献。B A关爱学生 B甘为人梯 C语言规范

13.师德规范中有属于师德规则的底线要求,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B A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B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C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14.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师德表现出自觉性、、情境性、深远性的特点。B A回归性 B创造性 C不确定性

15.下列不属于校园合理辐射区域的是: C A与校园秩序和师生安全密切相关的校园周边区域; B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延伸至校外的空间;

C学校监护责任向家长监护责任转移之后的区域。

16.校园暴力的构成要素包含:空间要素、、心理要素、被害要素、行为要素。A A主体要素 B客体要素 C 区域要素

17.我国大陆地区,校园暴力具有明显的“外侵性”和“ ”特点。C A 伤害性 B阶段性 C师源性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6条规定: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B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侵权责任

1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 的原则。B A 着眼预防,定罪从严 B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C 违法必究,从重处罚

20.14周岁以上不满 周岁的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B A15 B 16 C17 21.“ ”发生的原因包括:中小学生都是弱小的未成年人、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暴力文化的泛滥、法律观念的缺乏。C A语言暴力 B校园伤害 C校园暴力

22.200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年,南通市启动“南通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行动”。C A 2003 B 2004 C2005 23.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B A 精神健康 B心理健康 C环境健康

24.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心理基础是、尊重与共情。A A 真诚 B友爱 C热情

25.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正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组织形式。B A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B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C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26.由于教师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称作。A A师源性心理障碍 B外侵性心理障碍 C校园性心理障碍

27. 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交换意见、沟通情感、消除隔阂的有效手段。C A 谈话 B对话 C 谈心

28.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依次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B A 群体需要 B安全需要 C物质需要

29.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面向全班学生,旨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教育性、发展性与A。A预防性 B针对性 C全体性

30.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 将心理学的研究视点从以往关注心理障碍与疾病的研究转移到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A A积极心理学运动 B消极心理学运动 C 圈地运动

二、判断题: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2.无论是从广义上,还是狭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两者无本质区别。()3.个人幸福与职业价值的和谐统一,既是广大教师的追求,也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原则。(√)4.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主要应凸现个人目标。()

5.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素质条件、当下基础,确定可能达到的长期发展目标,从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6.“临床”一词源于医学术语“临床治疗”,其基本含义是一对

一、面对面的医患关系,强调亲临病床、直接观察、切实诊断、对症下药。(√)

7.个人自我指导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教师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自己设计学习活动,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选择为实现目标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8.在进行自我审视时,积极评价应多于消极评价,客观评价应多于主观评价,同时,指向未来的表述也是必不可少的。()

9.管理时间就是管理生命,在时间管理的“产出与产能”中,最重要的是先处理好一些不紧迫的事情。()

10.生活追求不同,人生境界不同,劳动态度不同,但最终所带来的教书育人的质效大致相同。()

11.教育和教师的责任虽然是有限的,但精心精致、尽心尽力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却是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必然担当。(√)

12.江苏首次尝试将师德与绩效工资挂钩,湖北推出全国首个Credit SPMS学校智能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在全国引起热议。()

13.教师职业主要是“良心活”,爱和责任是师德的灵魂。(√)

14.让师德走向崇高,要求教师个人立志教育,胸怀社会,重在修为,提升境界。(√)15.校园事故与校园暴力同属于威胁校园安全的主要因素,两者在性质、恶性程度、危害、后果、责任认定、处理程序、防治对策等方面差异不大。()

16.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区域,校外人员、教师或同学故意侵犯学生人身、精神以及财产,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17.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可以公开审理。()

18.将校园暴力“事故化”的方式,客观上会回避教育部门和学校责任,掩饰校园暴力现象的严重性,有利于校园暴力防治。()

19.199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0.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21.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其对象是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22.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23.小学儿童仅有生理需要,没有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24.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心理辅导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肯定和鼓励辅导对象,不断强化其自尊自信,尽可能地帮助他实现自我成长。(√)

25.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生理因素、主观努力外,外在因素可以归纳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

26.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27.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可以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28.教师在宣泄情绪时,要遵守不损害自己、不影响他人的原则,要懂得职业需要我们有用表情掩饰情感的能力,以使学生获得更积极的教育刺激。(√)29.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30.班级心理环境的形成取决于班主任。(√)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其代号字母填在下表中.每题1分共30分)

1、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就要爱岗敬业,以下()现象不是爱岗敬业的表现 A、把教师岗位看作是个人谋生赚钱的手段 B、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 C、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2、以下()现象说明教师是依法执教的

A、有偿家教 B、学生违反纪律告知家长 C、殴打违反纪律的学生

3、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高尔基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这些都说明教师的这种职业特点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A、爱国主义精神 B、奉献精神 C、开拓创新精神

4、夸美纽斯说:“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这句话说明对教师的要求是()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5、“诚于中而形于外”,仪表风度是一个教师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师表形象,为教师职业增辉。以下哪种衣着是合适的()

A、淡妆上岗 B、穿拖鞋上课 C、佩戴手镯、手链、耳环

6、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妥的()A、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 B、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授之以渔 C、满堂灌,题海战术,熟能生巧

7、健康的概念是指()

A、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B、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C、健康知识丰富、健康行为习惯好

8、除“四害”中的“四害”是指()

A、蚊子、苍蝇、麻雀、蟑螂

B、老鼠、狗、猫、蚊子

C、蚊子、苍蝇、蟑螂、老鼠

9、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健康。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小时

A、10 9 8 B、10、9、9 C、9、8、8

10、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60%,运动心率应该是()A、160次/分 B、120次/分 C、100次/分

1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是()

A、世纪杀手 B、全身免疫系统紊乱症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2、父亲是A型血,母亲是AB型血,孩子不可能出现的血型是哪个?(C)A、B型

B、A型

C、O型

13、电脑的哪个部位辐射最强?

()A、正面

B、侧面

C、背面

14、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确定为每年3月的________。()A、第一周的星期一 B、最后一周的星期一 C、3月24日

15、教育学生当遇到灯光信号、交通标志或交通标线与交通警察的指挥不一致时,应该()A、服从指挥信号灯 B.、服从交通标志、标线 C.、服从交通警察指挥

16、火灾时脱身不正确的是()A、处于烟火中,烟太浓,卧地爬行,并用湿毛巾蒙着口鼻

B、遇山林火灾时,朝下风方向跑

C、当楼房发生火灾时,若火势不大,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去

17、发现有人触电时,在第一时间内应该()

A、设法及时关断电源 B、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 C、用手直接救人

18、运动创伤中重度擦伤不妥当处理是()A、冷敷法 B、抬高四肢法 C、热敷法

1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衡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 5 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行和行动一致的主要标志。A A.道德信念 B.爱国主义教育 C.道德习惯的养成

20、由于小学的基础没打好,致使一些学生上了初中后感觉学习很吃力,这主要是没有做到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哪个问题?()C A.教学和发展的一致性 B.教学和教育的一致性 C.各个阶段教学的衔接性

21、下面哪一项不是赏识教育所提倡的()C A.赏识孩子的个性 B.和孩子一起体验成功

C.总是指出孩子的缺点,希望通过批评来使他改正

2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般认定的“难教育学生”有三种类型,下面不属于这三种类型的是()C A.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 B.“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 C.完全不能教育的学生

23、下面哪些认识不符合苏霍姆林斯基对“减负”问题的看法()A A.只要把课业负担减下来就可以,其他不用考虑 B.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C.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4、苏霍姆林斯基鼓励教师进行研究,下面哪一项不符合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研究的观点。()A A.研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一般教师是不可能进行研究的 B.研究的课题就在老师的身边存在,研究并不是高深莫测 C.研究首先要善于观察来发现问题

25、陶行知最为著名的名言是(),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A、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B、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C、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6、陶行知先生对道德教育十分重视,他提出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A、在劳力上劳心; B、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C、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27、陶老先生原名陶文俊,后来曾改为陶知行,再后来又改为陶行知,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最终他的观点是()

A、知行合一 B、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C、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8、陶行知不止一次的提出:“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不要小看小孩子”,他首创(“ ”)制,在学校推行学生自治的民主管理,真正把儿童看作是具有自主性的个体 A、手脑并用 B、每天四问 C、小先生

29、陶行知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深远,毛泽东曾赞美他为()

A、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B、万世师表 C、伟大的教育家

30、陶行知曾说过: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这足以说明他的观点是()A、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行动和知识同等重要,同时发生

二、多项选择题(请把以下各小题备选项中符合题意选项的代号字母填在下表中, 每题2分 共10分)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31、以下哪些条文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时新增加内容()

A、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 B、保护学生安全 C、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2、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哪些?()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33、学校安全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A、积极预防 B、依法管理 C、协调治理

34、下面哪些观点符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思想?()

A.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B.教师要因材施教 C.教师应该进行研究

35、下列哪几项构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核心()A、生活即教育 B、社会即学校 C、教学做合一

三、判断题(请判断正误,对者写“√”错者写“×”,填写在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题号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3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能否胜任教学工作没有多大关系.()

37、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修养最基本的要求。()

38、沙眼是不会传染的眼病,因此可以使用患者的毛巾,手帕等。()

39、网上的不良内容不仅造成人的心理伤害,生理上也会出现伤害。()

40、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的途中发生伤害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4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42、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集体教育,但是他主张集体和个人的和谐一致,在集体中也要进行个别教育和个别对待。()

43、当前很多学校不顾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光看教学成绩的表现,这是对教学与教育相统一原则的严重扭曲,是应该进行深刻反省的。()

44、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大好佬。”这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

45、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指的是教学做不是一件事,而是三件事,“教学做”以“学”为中心。()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4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成为学习型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47、为什么冬春季节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48、公共安全教育六个模块的内容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49.小刘是一名高三(6)班的学生,一天,他走到杨老师的面前,声音很小,脸上带着一丝不安的神色说:“杨老师,请您帮我看首诗。”说完就把他写的《山鹰》递给杨老师。:“呵,你怎么不给赵老师看,他是你的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他低着头说:“赵老师看过,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我期末考试有两门不及格,还写什么诗!”说着,眼角含着的泪珠差点儿要滚落下来。“噢!”杨老师开始看诗,诗前面的题记一下就抓住了他的心——“山里的孩子最喜欢什么?山鹰!我是一个山里的孩子,也像山鹰一样,有着搏击长空的雄心与信心。”这哪里是题记,是理想之光!是童心在闪耀!看后,杨老师鼓励了小刘一 番,并指出了诗的缺点以及如何修改的意见。小刘带着希望和信心离开了。第二天,小刘把修改稿送来,杨老师给他写了一段评语,并将诗和评语寄给了《语文报》。这次,杨老师除了和小刘谈诗外,还和他谈了要学好其他学科,还告诉他,自己和赵老师讲过他的情况,赵老师说,上次批评并无恶意,是恨铁不成钢。杨老师叫小刘主动找赵老师交心。过了不久,《山鹰》在《语文报》上登出了。再后来,小刘进入了一名牌大学深造。

根据以上案例,从课程观的角度,分析两位老师对学生关注明显不同的表现方面。

50、有一次,陶行知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们还是会把知识还给老师的。但是,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

联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结合上面的故事,谈谈教育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六、论述题。(15分)

请注意:以下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只按第一个题目计分。

51、陶行知老先生主张在德育上将教育与训育合二为一,反对传统教育的“教训分家”。他指出:“知识和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版)》第四条也提出“教书育人”。(1)请谈一谈你对教书育人的理解。

(2)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规范》内容及素质教育要求谈一谈你在工作中是怎样教书育人的?或者设计一个教书育人的活动,也可以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来说明怎样教书育人的。

52、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看待学生评价的?请以他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论述自己如何进行学生评价。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试题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A

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2)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 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只要答出其中五项内容即可得满分;少于五项内容,答对几项得几分)

49.(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角度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赵老师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对于考试学科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1.5分)(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远期和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仅仅关注是否通过考试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能全面关注。(1.5分)(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刘勇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和满足。如果这种需求和应当的学习需求不同而不被认同,不仅使学生的成长受到挫伤,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1.5分)(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教师若把学生看做是统一、共性的活动,对学习指导采取一种知识灌输的方式势必会否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1.5分)(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学生的尊严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应当得到尊重。如果教师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就会降低学校教育的育人性。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关系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1.5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教育活动和成效也不同。教师关注不同、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不同、对学生发展目标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达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和动力不同,会使学生在成长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事实说明,许多教育效果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我们也可以从教师的教育关注中,看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2.5分)50、(1.)教育的原本目的是生活。教育不应使学生去适应课本,而应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规则,并努力去创制生活的新规则适应丰富而多变的新生活。(1分)(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源泉。教育要以生活为源泉,回归生活的源泉,回归生活的世界,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1分)(3)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2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1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但这种学习的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2分)教师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2分)如果教师只管教,就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1分)9

51、(1)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 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2分)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2分),遵循教育规律,实行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2分)决不能只管教不管导。一个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教书与育人是教师之根本任务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2分)(2)略。(7分)

52、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评价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学校以知识评分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学生表现的片面性和畸形发展。他对“一个学生得了好分数,他就是好学生;得了坏分数,他就毫无用处”的习惯看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样容易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感到空虚,从而使他们觉得活着也没有多大意义,生活可能就是一种痛苦。苏霍姆林斯基愤怒地指控:片面追求分数,是一种令人极端不安的病态心理。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人们要用许多种尺子衡量学生的发展,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看待学生的发展。总之一句话,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7分)第二问是主观发挥题,老师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通过举例并做分析来回答。具体答案略。(8分)

篇2: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其代号字母填在下表中.每题1分共30分)

1、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就要爱岗敬业,以下()现象不是爱岗敬业的表现 A、把教师岗位看作是个人谋生赚钱的手段 B、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 C、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2、以下()现象说明教师是依法执教的A、有偿家教 B、学生违反纪律告知家长 C、殴打违反纪律的学生

3、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高尔基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这些都说明教师的这种职业特点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

A、爱国主义精神 B、奉献精神 C、开拓创新精神

4、夸美纽斯说:“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这句话说明对教师的要求是()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5、“诚于中而形于外”,仪表风度是一个教师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师表形象,为教师职业增辉。以下哪种衣着是合适的()

A、淡妆上岗 B、穿拖鞋上课 C、佩戴手镯、手链、耳环

6、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妥的()A、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 B、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授之以渔 C、满堂灌,题海战术,熟能生巧

7、健康的概念是指()

A、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B、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C、健康知识丰富、健康行为习惯好

8、除“四害”中的“四害”是指()

A、蚊子、苍蝇、麻雀、蟑螂 B、老鼠、狗、猫、蚊子 C、蚊子、苍蝇、蟑螂、老鼠

9、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健康。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小时 A、10 9 8 B、10、9、9 C、9、8、810、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60%,运动心率应该是()A、160次/分 B、120次/分 C、100次/分

1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是()

A、世纪杀手 B、全身免疫系统紊乱症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2、父亲是A型血,母亲是AB型血,孩子不可能出现的血型是哪个?()A、B型 B、A型 C、O型

13、电脑的哪个部位辐射最强?()A、正面 B、侧面 C、背面

14、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确定为每年3月的________。()A、第一周的星期一 B、最后一周的星期一 C、3月24日

15、教育学生当遇到灯光信号、交通标志或交通标线与交通警察的指挥不一致时,应该()A、服从指挥信号灯 B.、服从交通标志、标线 C.、服从交通警察指挥

16、火灾时脱身不正确的是()A、处于烟火中,烟太浓,卧地爬行,并用湿毛巾蒙着口鼻 B、遇山林火灾时,朝下风方向跑

C、当楼房发生火灾时,若火势不大,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去

17、发现有人触电时,在第一时间内应该()

A、设法及时关断电源 B、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 C、用手直接救人

18、运动创伤中重度擦伤不妥当处理是()A、冷敷法 B、抬高四肢法 C、热敷法

1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衡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行和行动一致的主要标志。

A.道德信念 B.爱国主义教育 C.道德习惯的养成20、由于小学的基础没打好,致使一些学生上了初中后感觉学习很吃力,这主要是没有做到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哪个问题?()

A.教学和发展的一致性 B.教学和教育的一致性 C.各个阶段教学的衔接性

21、下面哪一项不是赏识教育所提倡的()A.赏识孩子的个性 B.和孩子一起体验成功 C.总是指出孩子的缺点,希望通过批评来使他改正

2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般认定的“难教育学生”有三种类型,下面不属于这三种类型的是()A.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 B.“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 C.完全不能教育的学生

23、下面哪些认识不符合苏霍姆林斯基对“减负”问题的看法()A.只要把课业负担减下来就可以,其他不用考虑 B.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C.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4、苏霍姆林斯基鼓励教师进行研究,下面哪一项不符合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研究的观点。()A.研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一般教师是不可能进行研究的 B.研究的课题就在老师的身边存在,研究并不是高深莫测 C.研究首先要善于观察来发现问题

25、陶行知最为著名的名言是(),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A、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B、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C、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6、陶行知先生对道德教育十分重视,他提出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A、在劳力上劳心; B、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C、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27、陶老先生原名陶文俊,后来曾改为陶知行,再后来又改为陶行知,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最终他的观点是()

A、知行合一 B、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C、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28、陶行知不止一次的提出:“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不要小看小孩子”,他首创(“ ”)制,在学校推行学生自治的民主管理,真正把儿童看作是具有自主性的个体

A、手脑并用 B、每天四问 C、小先生

29、陶行知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深远,毛泽东曾赞美他为()

A、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B、万世师表 C、伟大的教育家

30、陶行知曾说过: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这足以说明他的观点是()

A、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行动和知识同等重要,同时发生

二、多项选择题(请把以下各小题备选项中符合题意选项的代号字母填在下表中, 每题2分 共10分)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31、以下哪些条文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时新增加内容()

A、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 B、保护学生安全 C、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2、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哪些?()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33、学校安全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A、积极预防 B、依法管理 C、协调治理

34、下面哪些观点符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思想?()

A.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B.教师要因材施教 C.教师应该进行研究

35、下列哪几项构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核心()A、生活即教育 B、社会即学校 C、教学做合一

三、判断题(请判断正误,对者写“√”错者写“×”,填写在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题号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3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能否胜任教学工作没有多大关系.()

37、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修养最基本的要求。()

38、沙眼是不会传染的眼病,因此可以使用患者的毛巾,手帕等。()

39、网上的不良内容不仅造成人的心理伤害,生理上也会出现伤害。()

40、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的途中发生伤害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4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42、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集体教育,但是他主张集体和个人的和谐一致,在集体中也要进行个别教育和个别对待。()

43、当前很多学校不顾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光看教学成绩的表现,这是对教学与教育相统一原则的严重扭曲,是应该进行深刻反省的。()

44、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大好佬。”这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

45、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指的是教学做不是一件事,而是三件事,“教学做”以“学”为中心。()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4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成为学习型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47、为什么冬春季节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48、公共安全教育六个模块的内容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49.小刘是一名高三(6)班的学生,一天,他走到杨老师的面前,声音很小,脸上带着一丝不安的神色说:“杨老师,请您帮我看首诗。”说完就把他写的《山鹰》递给杨老师。:“呵,你怎么不给赵老师看,他是你的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他低着头说:“赵老师看过,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我期末考试有两门不及格,还写什么诗!”说着,眼角含着的泪珠差点儿要滚落下来。“噢!”杨老师开始看诗,诗前面的题记一下就抓住了他的心——“山里的孩子最喜欢什么?山鹰!我是一个山里的孩子,也像山鹰一样,有着搏击长空的雄心与信心。”这哪里是题记,是理想之光!是童心在闪耀!看后,杨老师鼓励了小刘一番,并指出了诗的缺点以及如何修改的意见。小刘带着希望和信心离开了。第二天,小刘把修改稿送来,杨老师给他写了一段评语,并将诗和评语寄给了《语文报》。这次,杨老师除了和小刘谈诗外,还和他谈了要学好其他学科,还告诉他,自己和赵老师讲过他的情况,赵老师说,上次批评并无恶意,是恨铁不成钢。杨老师叫小刘主动找赵老师交心。过了不久,《山鹰》在《语文报》上登出了。再后来,小刘进入了一名牌大学深造。

根据以上案例,从课程观的角度,分析两位老师对学生关注明显不同的表现方面。

50、有一次,陶行知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

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们还是会把知识还给老师的。但是,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

联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结合上面的故事,谈谈教育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六、论述题。(15分)

请注意:以下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只按第一个题目计分。

51、陶行知老先生主张在德育上将教育与训育合二为一,反对传统教育的“教训分家”。他指出:“知识和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版)》

第四条也提出“教书育人”。

(1)请谈一谈你对教书育人的理解。

(2)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规范》内容及素质教育要求谈一谈你在工作中是怎样教书育人的?或者设计一个教书育人的活动,也可以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来说明怎样教书育人的。

52、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看待学生评价的?请以他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论述自己如何进行学生评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试题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A

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只要答出其中五项内容即可得满分;少于五项内容,答对几项得几分)

49.(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角度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赵老师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对于考试学科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1.5分)

(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远期和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仅仅关注是否通过考试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能全面关注。(1.5分)

(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刘勇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和满足。如果这种需求和应当的学习需求不同而不被认同,不仅使学生的成长受到挫伤,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1.5分)

(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教师若把学生看做是统一、共性的活动,对学习指导采取一种知识灌输的方式势必会否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1.5分)

(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学生的尊严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应当得到尊重。如果教师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就会降低学校教育的育人性。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关系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1.5分)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教育活动和成效也不同。教师关注不同、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不同、对学生发展目标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达

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和动力不同,会使学生在成长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

事实说明,许多教育效果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我们也可以从教师的教育关注中,看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

50、(1.)教育的原本目的是生活。教育不应使学生去适应课本,而应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规则,并努力去创制生活的新规则适应丰富而多变的新生活。(1分)

(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源泉。教育要以生活为源泉,回归生活的源泉,回归生活的世界,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1分)

(3)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2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1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但这种学习的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2分)教师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2分)如果教师只管教,就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1分)

51、(1)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 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2分)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2分),遵循教育规律,实行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2分)决不能只管教不管导。一个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教书与育人是教师之根本任务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2分)

(2)略。(7分)

52、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评价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学校以知识评分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学生表现的片面性和畸形发展。他对“一个学生得了好分数,他就是好学生;得了坏分数,他就毫无用处”的习惯看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样容易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感到空虚,从而使他们觉得活着也没有多大意义,生活可能就是一种痛苦。苏霍姆林斯基愤怒地指控:片面追求分数,是一种令人极端不安的病态心理。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人们要用许多种尺子衡量学生的发展,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看待学生的发展。总之一句话,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7分)

第二问是主观发挥题,老师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通过举例并做分析来回答。具体答案略。(8分)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刘勇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和满足。如果这种需求和应当的学习需求不同而不被认同,不仅使学生的成长受到挫伤,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1.5分)

(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教师若把学生看做是统一、共性的活动,对学习指导采取一种知识灌输的方式势必会否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1.5分)

(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学生的尊严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应当得到尊重。如果教师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就会降低学校教育的育人性。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关系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1.5分)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教育活动和成效也不同。教师关注不同、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不同、对学生发展目标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达

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和动力不同,会使学生在成长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

事实说明,许多教育效果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我们也可以从教师的教育关注中,看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

50、(1.)教育的原本目的是生活。教育不应使学生去适应课本,而应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规则,并努力去创制生活的新规则适应丰富而多变的新生活。(1分)

(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源泉。教育要以生活为源泉,回归生活的源泉,回归生活的世界,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1分)

(3)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2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1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但这种学习的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2分)教师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2分)如果教师只管教,就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1分)

51、(1)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 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2分)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2分),遵循教育规律,实行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2分)决不能只管教不管导。一个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教书与育人是教师之根本任务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2分)

(2)略。(7分)

52、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评价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学校以知识评分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学生表现的片面性和畸形发展。他对“一个学生得了好分数,他就是好学生;得了坏分数,他就毫无用处”的习惯看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样容易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感到空虚,从而使他们觉得活着也没有多大意义,生活可能就是一种痛苦。苏霍姆林斯基愤怒地指控:片面追求分数,是一种令人极端不安的病态心理。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人们要用许多种尺子衡量学生的发展,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看待学生的发展。总之一句话,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7分)

篇3: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突飞猛进, 各国各行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 知识成为竞争的重要工具。这一形势要求各国的人力资源都要具有较强的知识适应力和创新力。然而,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 各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已暴露出知识结构老化、刚性且缺乏适应力和创新力的问题。2009年年初, 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时, 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学文理是否分科的大辩论以及对高校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再讨论。本文将当今管理学中的知识刚性理论引入高校本科教育模式的讨论, 拟从知识刚性的视角就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及融合问题进行再思考。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阐释

1. 通识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和不足

通识教育起源于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 自由教育是自由人 (与奴隶、工匠相对) 受的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心智, 是探求真理, 不是为了谋生而从事某种职业。亚里士多德为自由教育设计了被后人称为古希腊“七艺”的自由课程: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种自由教育思想自古希腊至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 一直是主流教育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 自由教育作为贵族精英教育的弱点逐渐显露出来, 尤其是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 由于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分工的需要, 更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于是, 一种适应工业大生产需要的教育模式即专业教育模式出现了。但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专业化, 专业教育所产生的种种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 专业教育造就了一批只懂自己专业领域的有限知识而其他方面知识相对欠缺的“单一人才”, 这些人才由于人文知识及相关素质的欠缺, 导致其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差, 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和能力, 这与越来越强调在高度分工基础上进行合作的新时代要求极不相称。此外,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专业教育模式下培育出来的人才由于仅有单一的专业知识, 极不利于其适应科技经济环境的变化, 且由于人文、科学等通识知识的欠缺, 其创新适应能力也显示出不足。于是, 专业教育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自由教育思想重又得到重视。事实上, 通识教育并不否认专业教育的合理性, 而是力求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增加通识教育的内容。19世纪初, 美国部分院校开始开设选修课程, 允许学生选课或选科, 这使不同专业学生所学的课程出现很大的不同。这时, “大学生学习是否需要一些共同的部分”便成为争论的焦点。美国博德学院是最早向学生提供通识教育的高等院校, 这是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也是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 更是为学生进行其他专业教育作准备的教育。这是通识教育最初被赋予的含义。

近代关于通识教育有两个标志性的文献:一是芝加哥大学校长Robert Hutching1936年发表的《高等教育在美国》, 该书第三章标题即为“通识教育”;一是哈佛大学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这两个文献的精神是一致的, 比较有代表性地阐述了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归纳起来讲, 通识教育就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的一种关于人生的教育, 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可持续的发展。通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整的人, 即“全人”———不仅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 而且是身心、智力和品格各方面都健全的, 具有人文修养、科学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通识教育模式的提出, 适应了建设现代知识型、创新型、和谐型社会的需要, 对建设文明、富裕的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人们对通识教育的理解还不尽相同, 尤其是在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上。

2. 专业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和不足

从上面的阐述可知, 专业教育是摈弃自由教育思想、适应工业革命下社会化大生产发展需要而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后来成为工业社会主流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专业教育重视对专门人才的培养, 是为学生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准备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

发展专业教育, 对适应工业社会高度专业化分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 由于专业教育偏重于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而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培养不够, 因此它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 人才知识构成及其刚性

管理学一般认为企业的知识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般通用知识、行业通用知识和企业特定知识。按照企业知识基础理论, 一个企业在某行业中与同行业竞争, 它获得的竞争优势不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一般通用知识和行业通用知识, 而是取决于它拥有的特定知识。企业这种特定知识对行业顾客价值创造是有价值的, 且是难以被其他竞争对手学习和模仿的, 当然也是难以流动的。

所谓企业特定知识, 对外即竞争对手, 其难以被学习和模仿且难以流动;对内即自己, 当面对外部技术、市场、竞争等环境变化时, 其难以改变、不具有适应性。这是因为, 企业在培育这些知识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及精力, 这些知识的改变不仅使这些投入付之东流, 甚至还会引起与之有关的地位、权力、利益的消失, 故而企业一般不愿改变这些知识, 从而使这些知识对于适应环境变化呈现出不愿改变的刚性特征。一般来说, 越是特定知识其刚性越大, 即阻碍企业适应环境变革的阻力越大。通常企业特定知识比行业特定知识的刚性要大, 行业特定知识比一般通用知识的刚性要大。

与企业知识相对照, 面对环境的动态变化, 一个人的知识同样存在着结构和刚性的问题。一个人的知识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般通识知识、行业或学科通识知识和个人特定专业知识。一般通识知识是一个人身处一定社会环境容易获得的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行业或学科通识知识是一个人选定某一学科大类后所学到的知识;个人特定专业知识是个人努力学习某一专业知识的结果。与企业知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特征相似, 个人知识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刚性, 即不愿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一般来说, 个人特定专业知识的刚性最强, 其次是个人行业或学科知识, 再次是个人一般通识知识。

三、大学本科教育模式的核心及当前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大学本科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

大学存在的理由和目标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取决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我们认为, 大学存在的理由和目标是培养人才, 即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人才是什么?过去, 因为经济建设急需大量的专门技术人才, 我们过多地从专业技术需要的角度去认识人才, 认为人才就是某一领域的专门技术人员。随着经济、科技环境的变化, 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各类型的专门人才, 更需要这些专门技术人才同时还具备创新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这一社会需要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对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传统专业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过于专门化, 缺乏人文知识、创新能力和其他社会工作能力, 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就需要在传统的专业教育基础上增加通识教育的内容, 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2. 当前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模式存在的基本问题

当前,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模式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专业教育过窄, 缺乏普通通识教育和学科通识教育, 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的大学本科教育模式更是如此。这些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后, 虽然能够很快适应某项专业性的技术工作, 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的快速变化, 很多人在校学习的过窄的专业技术知识很快就会陈旧过时, 并表现出对环境变化不愿改变的刚性, 在年龄偏大的职工身上这一特征更为突出。又由于在校期间缺乏普通通识教育和学科通识教育, 他们在面对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的快速变化时, 就表现出缺乏适应性和创新力。大量的实例反复告诉我们, 一个人的适应性和创新力与其专业知识无关, 而与其通识知识有关。通识知识基础越深厚, 其面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创新力就越强;而专业知识越多, 其面对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创新力就越差。

四、知识刚性视角下大学本科教育模式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置对策

基于上文对人才知识结构及其刚性特征的分析, 我们认为, 大学本科教育中通识教育内容不仅包括一般社会通识知识, 还包括学科特定通识知识。但是, 当前学术界存在一种认识误区, 认为通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一般的社会、人文、科学素质和知识的教育, 只要加大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学、外语、计算机等) 的比重, 并在此基础上多开设几门公共选修课程 (文学、哲学、逻辑、环境、音乐等) 就行了。殊不知, 这些仅是一般的人文科学通识课程知识。对大学通识教育来说, 这些是必要的, 但远远不够, 还要增加相关学科或行业通识教育。

所谓行业或学科通识教育, 是指一个大门类的所有专业都应该掌握的共同基础知识。它的特点是具有此基础的本科大学生能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作出相当宽度的适应性调整。过去我们对这一基础知识重视不够, 在一般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上直接进行专业教育, 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工作岗位上专业过窄、适应性不强。令人欣慰的是, 最近教育部颁布的对大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编制的指导意见中, 已增加了学科通识教育部分, 并将其作为各个学科通识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笔者所在学校前一时期也讨论和制订了2009级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 我们深深感到, 只有把大学本科教育的通识教育组成部分弄清楚了, 才能处理好大学本科教育模式中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我们认为:一般来说,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般通识教育应成为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计划学时安排上应占30%以上;学科通识教育应成为整个大学专业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计划学时安排上应占25%左右;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在教学计划学时安排上不能超过30%;其他的实践动手创新类课程, 在教学计划学时安排上约占10%。笔者所在学校此次修订的2009级本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基本上就是遵循的这个原则。

总之, 我们的对策是:在今后大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 除了应加大一般公共基础教育课程的分量外, 还应突出学科基础公共课程, 使其占整个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安排的25%左右, 一般公共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安排中约占30%, 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所占比例不得超过30%, 余下部分则安排给实践动手创新类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国顺等.企业理论:能力理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篇4:我学通识:了解世界的知识图景

四年前我进入复旦。还记得刚到时,我领到了一本好几百页的砖头书,辅导员告诉我们这是大学选课指南。我当时心里就吃了一惊,打开书翻了翻,发现我们中文系要修的不仅有诗词格律这样的专业课,也有五花八门的选修课程,而这些课程大部分来自“八竿子打不着边”的学院。那时候我才知道,复旦大学在2005年就开始推行通识教育了。因此我2011年来到复旦读书的时候,需要学习6个核心模块的通识课程,涵盖传统文学、哲学思辨、文明历史、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和艺术审美六大领域,此外还有人文基础、经管基础、计算机基础、任意选修等课程。

于是,在复旦你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一群抱着高数课本的理科生踏着铃声冲进能教室,和拿着《论语》书的文科生们一起听教授讲解佛教经典;也能看到同学们在大众传播课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激烈的辩论。对于我们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最为奇葩的是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计算机编程。这可是难倒了一群文艺青年,大家不得不挑灯夜读,啃云里雾里的语言,怨声载道。

学习通识课程有什么用?我刚上大学时,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与许多大学生相似,并不觉得这些课程很重要,甚至认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我们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后来,我逐渐意识到,通识教育并不是“无用之学”。大学第二年的暑假,我到一家报社实习,发现撰写新闻稿件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多读中文系的专业书就可以妙笔生花,反而更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洞察事件的新闻眼光。在实习的两三个月里,我时常在工作中猛然醒悟:这个讲述事件的方法在新闻系的大众传播课上学过,那个关于生态环境的新闻曾经在通识课程中被老师提到之前学习过的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在实习时帮助我快速地理解陌生的领域。

由于能比较好地适应工作,采编组的Leader开始让我独立“出任务”,我成了办公室里有史以来最快出师的实习生。如今我决定进入媒体行业工作,也与这个愉快的经历有莫大的联系。通识教育中,一两门课程只是让我们了解某

回首国内的通识教育,尽管这种模式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兴起,但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如何平衡,如何改变大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看法,等等。海外教育中,一门课可以对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高等数学课对本专业学生要求根据分数评级,对于外系选修的学生则只有 pass和fail,对于旁听的学生则只要求出席并做学习笔记。这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或可以为借鉴。

个领域的皮毛,但是知识可以在实际中拼接起来,构成我们的知识图景。可以说学习的领域越大,我们这片知识图景就越宽广,越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如果用一个比喻形容通识教育的学习感受,我想那大概就是“润物细无声”吧。

受益无穷的三门课程

回想起自己在复旦上过的通识课程,有三门课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每每想起仍觉得受益无穷。

第一门是哲学系的汪堂家老师开的《谈谈方法》课,属于 6个通识核心课程中的“哲学思辨”板块。在复旦六大通识核心课程素有“六魔”之称,以课程任务多、考试繁琐著称,其中最让人头疼的便是“哲学思辨”课了,哲学这样“玄乎”的学科无疑增加了同学们的畏难情绪。《谈谈方法》是哲学家笛卡尔的一本小书,对于当时没有怎么接触过西方哲学的我来说,心里实在有些打鼓,害怕老师一上来就冒出一波又一波天书一般的哲学概念。

出乎我意料的是,汪老师上课并不是一板一眼地介绍哲学,他往往先由日常現象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然后再深入浅出地联系上笛卡尔的概念。汪老师还提倡弘扬复旦的辩论传统,让大家效仿古希腊哲人,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来进行演讲与辩论。记得当时初涉哲学领域,我的观点不免稚嫩而肤浅,但是汪老师从未训斥反而时时进行鼓励。一个学期下来,这门让大家“闻风丧胆”的通识课,竟从没有出现过睡倒一大片的情况。这门课激发了我了解哲学的兴趣,虽然到现在仍是读书不求甚解,可是对哲学不再害怕,反而意识到哲学是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更重要的是,课上那种激浊扬清的辩论之风,改变了我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的怯懦心理,变得更加自信起来。

另一门值得提一提的课是历史系的吴晓群老师开设的《希罗多德<历史>》。这门课需要阅读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写的《历史》,然后分析其中记载的史料。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我一个小时只能读几页书,一方面是对古希腊的历史非常陌生,另一方面是长长一串的希腊人名让我得了“脸盲症”,经常把人物记混了。好在有过学习哲学的经验在先,我没有自暴自弃,沉下心去一边读一边记,还自己绘制人物关系图谱,过了几个星期就克服了读不进去的“危机”。

如果说这两门课算是“文史哲不分家”,那学习经济管理类的通识课程对我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大一的时候我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选了管理学院胥正川老师开的《电子商务》课。四年多前“互联网+”的概念可不像现在这样备受关注,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还限于在淘宝上买买衣服,亚马逊上买折扣书。喝过洋墨水的胥老师一上来便让我们采用国外大学的研讨模式,每节课拿几个国内外的电子商务案例让我们做case study。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互联网可以做那么多事情,几乎每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案例都有自己的核心商业模式。至今仍记得当时我和小伙伴做了“美丽说”“蘑菇街”网站的案例报告,而这样的选购网站直到两三年后才真正热门起来。这段学习经历让我开始对电子商务与新媒体着迷,后来逐渐向新媒体行业发展。

这些课单独来看似乎毫无联系,可是它们陆续组成了我的知识结构,让我在观察事情时候比原来更敏锐,思维也更加多元。老实说,学习这些陌生的通识课程,我学得相当痛苦,但是一旦冲出自己学习的“安全区域”,收获会比只学习得心应手的课程要大得多。

在海外的反思

在复旦学习的时候,我对通识课程的了解是逐步加深的,虽觉得它有益但仍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直到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求学,听了一位教授的课,我才醍醐灌顶。这位教授颇为“古怪”,他本行做的是汉语研究,却出版了很多本文学乃至社会学方面的书籍。我曾问他能涉及这么多领域的秘诀,教授说:“我每天花两个小时学习自己专业的新知识,然后另外花两个小时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作为一个地道的文科生,他在读博士的时候还曾经挑战斯坦福大学的数学课、逻辑学课、天文学课,可以说他是在进行自主的通识学习。教授认为钻研其他领域的知识,会反过来帮助增进对自己专业的见解。尽管新知识并不“友好”,一堂课可能只能听懂 5%,但坚持下来就会比别人多懂一些,“一个只钻研狭窄领域的人,出成果的可能性远不如一个拥有广泛知识量的人。”

我对此深以为然。因为仔细观察一些取得成就的学术牛人,大多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并非只耕耘自己所学的一亩三分地。现在我们的专业学习越来越细致,譬如中文专业里就分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等方向,如果不对其他方面有通识的认识,那么你在自己领域的学习也是十分狭隘的。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通识教育让我们不必“坐井观天”,帮助我们对整个世界有更深的觉解与认识。通识教育教会了我几点重要的能力:第一是保持好奇心,对不同领域的知识抱有敬畏之心,不会因为专业不同而否定他人的观点;第二是联系性地看待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是对自己的学习潜力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

篇5: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

2013年12月14、15号的通识性课程培训让我收获很多,曾经的困惑在培训中慢慢释然,找到了明确的答案。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次培训给我感受很深,教育局组织了教师来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课,从他们的课中我还是知道了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他们的自信、风采是我望尘莫及的,他们的敬业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想到这里,我不仅得要自问,他们做到的,难道我就不能吗?是的,我一定能,只是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今天我突然明白了,不要再觉得自己的工作太平凡,也不要抱怨自己的待遇有多差,只有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我们的形象、提升我们的价值。我个人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二、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三、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四、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五、刻苦钻研业务。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篇6: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

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小学教师通识培训研修日志

学习总结要求:培训结束前提交一篇针对本次培训的学习总结,字数不少于300字,记10分。

培训总结

今年参加了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小学教师通识培训,感觉受益匪浅。同时又有了许多的新的认识,新的感悟。我属于心里有数嘴上说不出的人,我一直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一直是我的追求。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曾经的那点文化储备如果不及时更新,是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通过本次学习曾晓东老师讲解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首先明确了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对照自己还有那些专业能力需要提升。

我以前对“师爱”的理解太片面了,在工作中和孩子们的相处快乐着,但是总是有一些小摩擦。当孩子们有的时候和我意见相左时,我认为是对他们好就不管不顾孩子们的感受硬要他们接受。更多的时候是靠大人的权威开展工作的。通过听了徐敏老师的《师爱的智慧》讲座。我感觉自己只是表面上的“爱”学生,没有好好的理解师爱的真正意义,更谈不上在工作中讲究智慧了。许多工作我自己感觉很累,付出很多,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上一篇:小学体育理论说课稿下一篇:武汉市房屋租赁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