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

2024-05-19

中小学教师教学(精选十篇)

中小学教师教学 篇1

一、准确把握角色,以学定教

1.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改则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1)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谐的心理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经验。(2)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疑惑时,教师的引导是一种启迪,促使学生辨明方向;学生对学习感到畏惧时,教师的引导是一种激励,鼓励其勇往直前。(3)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努力成为与学生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观察、倾听并与学生交流,致力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生生互教互学,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 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课前的教学设计只是一种预案,教师应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一种不可重复的创造性活动。从横向的角度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材编写的意图及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从纵向的角度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

3. 结合学情“多学少教”。

教师要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操作、体验的过程还给学生;在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上,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多”和“少”是一组相对的概念,需要教师辩证对待。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困惑,也没有相关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但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能全神贯注地听讲,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那么,教师教的时间就可以多一些,因为这时的教就是学生学的一种方式。反之,自己就要少教。

二、教学行为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的评价策略,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需要、学习状况,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1. 学生参与状态。

看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就参与的广度而言,要看学生是否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包括教师讲授时学生是否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倾听教师讲解是否全神贯注。就其参与的深度而言,要看学生是被动、机械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

2. 课堂师生交往状态。

交往是课堂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形式,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考察学生的课堂交往状态,首先,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其次,看生生、师生之间是否保持多向、丰富、有效的信息交流,能否做到分享彼此的见解、交流情感。

3. 学生思维状态。

学生思维活动水平的高低,一是要看学生能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二是要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否围绕学习目标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讨论,较好地解释或解决问题;三是要看学生能否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知识不仅仅作为信息而被传递,它应该也必须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

4. 学习情绪状态。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习事半功倍的重要保证。心情愉快和思维紧张是辩证的统一体,二者如果能达到最佳组合状态,学生必将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观察一节课中学生的情绪状态,首先,看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过程中是否产生了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其次,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和调节学习情绪,使学习意志得到锻炼;再次,看学习中学生是否做到了入境生情,情感表露是否自然明显。

5. 学习目标达成状态。

学习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和态度、兴趣、情感等非认知因素的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情感与探索体验,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这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三条标准。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衡量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可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就知识目标而言,学生学会了吗;就能力目标而言,学生会学了吗;就情感目标而言,学生学得有情趣吗。学会、会学、学得有情趣的学生人数多寡,决定着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和教学质量的高低。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表现为:绝大多数学生收获颇丰,体验较深;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放弃学习,参与了情感与探索体验,也有所收获。

如果教师对上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五种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考查得到的结果不够理想的话,说明自己的课堂教学成效仍不够高,教师应尽快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教学服务能力

在“教”与“学”这两个课堂教学构成要素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科专业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位学生的学习。新课改倡导教师树立“教服务学”的思想,由此可见,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服务能力。

1. 转变教学理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是否真正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关系到能否深入推进新课改的大局,决定着“教服务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成效的高低。

2. 提高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成效的高低,以及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养成。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在引导学习、评价学生、教学语言、课堂板书、教法运用、教学机智等方面下工夫,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高效率。

3. 形成教学特色。

教师要从课堂结构安排、学习情境创设、教法和媒体选用、教学语言使用等方面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力求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在教学中尊重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致力于使每一位学生个性张扬、有创意地学习。如果教师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必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服务质量,成就高效的课堂教学。

中小学教师教学 篇2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1

本月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从反馈情况看,家长普遍对我班的班风、学风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好转较为满意和认可。并在本次开放日中和家长一起讨论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制定了数学作业的完成目标。下面我谈谈教学方面:

在这月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找规律,加强计算的练习。在上后一单元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让学生说一说,并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当然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开始慢慢把握了教材,先抓住一节课的重难点,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教法,多向优秀的教师请教,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尽快提高。而在学习习惯上,这个月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我加强了学生们的作业习惯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小学老师五月份教学工作反思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习惯。

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做出指导和示范,如,课堂上在讲解例题时要先示范读题方法,强调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意思,弄清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及解题的想法等等。尤其是张韵涵、潘妍妮这两位女生更需要我经常引导她们让她们大胆地猜题目的意思,说题目的意思和解题的想法。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首先看清楚计算符号,专心对待每一步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白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榜样。在课堂上我也经常以唐岩欢为例子鼓励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首先要向学生提出做数学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

(4)培养学生专心作业的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可以向学生提出,作业尽可能的一次性做对,最好不用橡皮檫。这点我们的学生一直还是做不好,总的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计算能力还不是很自信,需要更多的培养他们自信。

虽然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相信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2

记得,我曾写过的一篇题叫《走生活之路,写生活作文》的论文。我觉得这堂课一个整的教学思路与教学预设效果与我论文中提出的想法是相吻合的。我先不说,在这堂课教学过程出现的中林林种种的得失,单提课后学生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分别发表在《宁波晚报》及《未来作家报》上的两篇学生观察日记。(一篇题为《韭菜和葱》,另一篇是,《我陪外婆去看病》)我认为已经实现备课时提出的目标。(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这堂课教学应该是成功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实践“生活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和生活亲切握手,调动学生观察、探究和练笔的积极性。现在的孩子所处的时代于我们乃至我们的前辈所处的时代是完全不相同的。他们的吃穿住行,样样俱备,有的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关注的事情,所玩的玩具、游戏也是大不相同。可不像我们小时候每天可以在外面疯玩,农忙时还要帮大人在地头干活。本说城里的孩子区分不出稻子、麦子,韭菜和葱,现在我们所处的城镇、农村的孩子,能认出来的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在第一课时,结束前,我所布置的作业里,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我们的课堂不仅仅要学习课文的知识,更要结合生活实际,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生活,投向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告诉学生,我们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因为“咱们平时的学习,总是为了实际需要”。

《不合群的小蝌蚪》这篇课文我是按照“发现疑问-探究疑问—查出原因-回答疑问”这条主线索来展开的。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重点句式,通过学生质疑、答疑、说话、朗读体验等系列训练,解决了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主要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不合群,等问题。课文浅显易懂,既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是非常熟悉的内容,却又容易被我们忽视,其中又蕴藏着我们不知晓的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具体环节的成败,都已写在旁注上,在此不再重述。在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目标,就是“要仔细观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这也是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意图,所以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我是有意设计这样的题目。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拓展学习空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一定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真的很精彩。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3

一年级小朋友课堂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光也比较短,所以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持续新鲜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学iuü资料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习拼音字母无非是要孩子多读、多记,有些特殊规则如i标上声调要去点,ü遇y要去两点,若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可能只会事倍功半。但小朋友对听故事的兴趣个性浓厚,所以我便把那些讲授起来枯燥乏味的知识结合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学生上课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得个性快。有时个别学生对知识点回忆不起来时,只要提醒他一下故事大概,他就能记起枯燥的知识点来。

iuü教学结合故事讲课还有个特点就是能够根据各项知识点的特点把故事连起来,让学生觉得有完整性而且听起来搞笑味性。根据i,y,yi的特点,我把故事表达为:小i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头上戴着蝴蝶结。当她一戴上声调帽子的时候,就把蝴蝶结遮住了,她头上的点就没有了。星期天,小i一早醒来就吵着要妈妈带她去游乐场玩。小i的妈妈是大y。大y妈妈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牵着手出门了(yi)。一路上,大家都和他们打招呼。(大y和小i在一齐,还是读做i)。游乐场的人可真多,大y妈妈怕小i妹妹走丢了,紧紧地牵着她的手,他们靠得可紧了。u,w,wu能够让学生在我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改编。学生兴趣浓厚,而且把很多难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很自然地就传达给了学生。至于ü见y要去两点,我又巧妙地这样表达:小ü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没人带小ü出去玩,怎样办呢?小ü急得大哭起来。大y妈妈看见了,就赶紧来安慰他,大y妈妈答应小ü带他去玩。小ü一听,可开心了,赶紧擦掉了眼泪,和大y妈妈一齐出去玩了。(yu)并及时提醒儿歌:小ü见大y,擦掉眼泪笑嘻嘻。

故事教学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有必须的吸引力,但也要注意故事与教学知识点的紧密结合。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4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觉得极富“活力”。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活力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进取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齐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齐说,一齐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欢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那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活力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向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我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并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异常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必须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当是很多的实践,仅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本事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并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经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向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我的情感。

比如《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经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我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我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我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我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欢乐的时光!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5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

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6

一学期匆匆而过,还来不及驻足观赏一路上的风景,学期已尽。回忆这一学期,不禁想好好的回顾:什么自己抓住了,什么自己错过了……

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学生喜欢充满快乐的课堂,欢迎亲切幽默的老师,向往实用生动的知识。所以,我在班里组织竞赛,给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自学在前面尝试完成作业,评选进步奖。并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努力做好“教学六认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我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工作繁忙,我一直没有好好静下心反思教学,许多常规工作也没有落实好。

所以,最后还是用我上学期说过的话作为结尾吧:回顾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7

转眼间开学已经近一个月了,在学校教学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的快,忙碌着心里但却非常踏实。可以面对面的教学,随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在本周,我所教的三年级英语新课已经结束新课,进入了复习阶段。

三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还是比较小,生性好动,而且又上了几个月的网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有时候教师很难控制课堂。

所以我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毕竟对于教学来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优劣,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很大。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因此,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

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争强好胜、善模仿、怕羞等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我认为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低年级英语教学就可以灵活的运用各种游戏来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比如说大转盘,用大转盘的方式来进行单词的复习。分角色上台表演来复习对话,或者是击鼓传花来复习每一单元中的重难点等等,这些方法我认为都是非常有效的,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在教学中,尤其是复习阶段,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玩,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和学生们一起玩,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小学生生性活泼、爱唱爱跳。还可以针对这一特点,每一单元的复习都可以利用或编写与学习内容符合的歌曲或歌谣(chant),并加以动作表演,使学生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复习英语知识与技能,在游戏中记住重点知识。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8

一、在课堂上过多的关注优等生,而忽视了后进生的接受能力。

在课堂教学时,每次讲解时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思考时间,有时只是短短一分钟甚至几十秒钟,以至于只有几个成绩好反应快的同学有思路,而大多数同学还在迷茫阶段,还没有反应过来而我已经将答案告知大家。长此以往,哪些反应不快,成绩不好的同学就忘记了思考,每次问题一出来,他们就坐着发呆,或者等老师同学来告诉他们答案。脑子是越用越灵活,但我却让他们丧失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课后辅导没有到位。

在课堂上之后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班内的学生不可能全部都接受,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最多接受40%,有的甚至不到40%,因为上课肯定会有开小差的学生。课堂上如果不注意听讲,课后就需要花2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学会新知识。但小学生一般都贪玩,他们课后不可能全部用来学习数学,一次两次不学,慢慢地越积越多,越来成绩越差,慢慢地自己也就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应该抓住课后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但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这也是后进生太多的原因之一!

三、作业检查

小学生自觉性差,必须要老师及时提醒。每个班都有不写作业的学生,但我却没有及时催缴,有时候一忙就忘了,而学生看到我没有催他们,慢慢就养成了不写不交作业的坏习惯,而数学如果只是课堂是绝对不行的,还需要课后多练习多巩固,没有了课后的巩固,数学是学不好的!这也是期中考试不及格人数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在这方面改进!

期中考试也许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但却能让我们老师从中发现很多不足,期中考试给我敲响了警钟。新老师不能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而要总结经验,虚心接受教训,再一一改进。也许我不是哪个最优秀的老师,但我一定会是最认真负责的老师!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9

临近期末考试,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复习可以查缺补漏,巩固提升,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

当然课堂上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一些学困生没能及时的完成任务等等,这就要求老师随机应变了,不是一定就要按照预定的复习计划,而要及时的调整。同时,二年级的学生也才七八岁的孩子,难免会开小差,所以老师就要随时注意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充分利用上课时间,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果。

总之,在近期的复习中,我在教学上有得与失,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特对这一段时间的复习作如下反思:

1、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认真及时的完成作业。

2、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讨论解决。

3、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激励他们树立学好语文、复习好语文的信心

4、加强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

最后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将问题都逐步改善。在这最后最关键的时刻,我会和学生一起,不断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10

本学期,我在四年级担任语文教师。很快,超过一半的学期就过去了。回顾过去的日子,我反思了这段时间的教学经验,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我反复学习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见解,并且通过将理论应用到课堂实践中,我收获了很多。

我试着从几个实践中学习,发现效果相当好。

1、在语文课堂上,将物理操作学习活动与语文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很容易。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我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使之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大胆运用肢体语言、形象和夸张的表现,使学生感到既生动又生动。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容易掌握。

2、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往往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打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问一些问题,如:你从学习这篇课文中获得了什么,你知道什么,你会做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力,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同时。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内省智能和交际智能。

3,“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教材,熟悉课程标准。然后我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用什么方式来学习新材料。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提出几种选择不同教学方法的方案。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广阔的自主学习世界中享受阳光,吸收所需知识,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

4、整合中文和其他学科。例如,将作文教学与各学科相结合。例如,在音乐课上,让学生记住他们是如何学习歌曲、舞蹈和当时的情绪的。在艺术课上,写下你是如何画出漂亮的画的,以及当你看到你的画时的感觉。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润物无声”的内涵。我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素质,宣传他们的个性,与他们一起成长。

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了一点收获。

一、认真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不认真的听课,不专心,常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后觉得是自我纪律没抓好。之后看了一位教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才有所感悟。这位教师在里面写到“在我们班上课,孩子想开小差都难!”这是因为她有足够的自信让孩子必须愿意听自我的课。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教师的问题。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活力,同学们就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带动;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乐于学习。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变化最大,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理解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先学会预习。语文预习简单而实用,编首打油诗,仅有二十字:读思存疑问,课前十分钟。用心能坚持,等同半天功。具体分析有:

(一)、细读。

课前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读准字音,读清字形,读明字义,读对节奏,读懂情感,读出诗文的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深思。

预习中边读边思,读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文章的层次,总结文章的资料,鉴赏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蕴含的情感。

(三)、疑问。

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课文里的问题,提前在心中存留疑问,然后在课堂上有心听讲,有的放矢,就能解决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如此这般,容易和教师互动交流,就能够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预习的好处很多:能够强化听课的针对性,以便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能够提高课堂笔记水平。当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时,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本事也将有所提高。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11

5月14日,我去XXX小学聆听了X老师的作文报告会。X老师的报告精彩纷呈,用幽默有趣的语言讲述高屋建瓴道理,指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指导教师如何上好作文课。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的作文教学过多的关注写作文的技巧,而忽视了言由心声。我们应该让学生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永远不能用大人的思想去衡量孩子的思想,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世界。一旦固定在大人的思维模式里,孩子只能迎合大人的思想,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鼓励他们多表达,把自己真实的情绪和对事物真实的看法表达出来,写自己想说的话,也许学生就不怕写作文了。

作文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与人交流。如果写了文章没有人读或欣赏,就没有写的动力。我们要把学生好的文章选出来,在课堂上范读,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写的好的地方。其他学生整体写的不好,可以范读他们写的精彩的句子,给他们写作的信心。无法在大的平台发表,我们可以借助班级这个平台,把好的作文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把做好的手抄报带回家,让家长感受学生的成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最好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升华,所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结合学生实际,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简短12

上个星期去了邹城凫山小学观摩济宁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深受启发。回来后,打算将学到的内容用到自己的课堂,进行尝试。

初步尝试,把自己的课堂录音,回家反复听。感觉问题还是很多的。这一单元也是《认识时间》,王伟老师讲的是一年级的内容,与一年级的内容联系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由特殊的时间整时到一般的几时几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建立一时,一分的时间观念,能读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在落实1时=60分时同学们掌握的较好,可是孩子在读几时几分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例如6时35分、6时40分、6时45分都能很好的读出来,可是在读5时50分,55分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出现了错误,他们认为是5时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为时针接近5,也就是在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这一块内容没有落实好,孩子没有观察出来时针的变化,最后只好说看时针走过了5,走到6了吗,没有走到6,那就是不到6时,就是6时55分。这一块的内容还有4、5个学生很难理解,与我们学校的其他老师商量,怎么办呢?采取“小老师”的方法,1对1帮扶,如果你教的学生会了,奖励小红花一枚。没想到效果还真是不错。

第二天,趁热打铁考核学生对几时几分的了解,之后换了一种讲法就是如果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才是,6时,如果分针没有走到12,那就没有到6时,那就是5时55分。

中小学教师教学模式创生研究 篇3

自新课改以来,先进教育理论深入人心,但新的教学模式创生却远未成气候。“学什么”(教材)往往容易过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仅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或要求;而“怎样让学生学”(即教学模式)则能带给学生如何渔“鱼”的能力,此尤为重要。

一、J老师教学模式的创生过程分析

J老师,女性,初中英语教师,教龄十八年,先后在Y中学和F中学任教。在教学中生成了“纵向合作、横向竞争、主动愉悦”教学模式。纵向合作是指按照学生的身高程度和适应程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是两列:一列男生一列女生。同桌两人则形成一个合作的最小单位,同桌两人推选出一个负责人;在前后位之间四个人,形成一个小的合作组,四人小组自己推选小组长,这个小组长是实施整个教学最关键的部分。每个大组是一个合作团队,设一个学习组长,学习组长的任务是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组长像老师一样下位进行辅导。横向竞争是指四个大组之间进行竞争。不是答对一个问题给一个评价,而是把问题和做答的评价方式以及学习的整个过程融到一起,形成一个横向竞争。通过纵向合作和横向竞争,整个课堂最后达到主动愉悦的目的。

1.Y中学的从教经历

J老师的父亲是教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从事教育事业。在谈到父亲的影响时,J老师说:“当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也是我喜欢的工作,没想过别的,受我父亲的影响,他一直都希望我们家三个孩子都能当老师。我从小就觉得我父亲特别优秀,总喜欢去模仿他讲课,觉得那种感觉挺好,然后就考了师范。”师范毕业后,J老师服从学校分配来到了Y中学,在这里她首先得到教研组长赵老师的帮助。

J:刚参加工作,赵老师就一步一步地引导我去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课堂。我现在还记得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教研组长(赵老师)就去听我的课,听完以后,他没评价什么,只说:“我下午有课,你去听我的课吧。”然后我就去听了。听了以后才知道,原来课是这么上的。

我:他是怎么上的?

J:他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老师,课上得有条不紊,然后我就想,课应该这样上。人家不会说我们的课有什么问题,让你自己去感受,但一看就知道你上得怎样。不过,他说了一句话:“你很有潜力,一定能把课上得很好!”其实就是他这句话给了我信心。以后就不停地思考怎么样把我的课上好。那时候关于教法的书籍非常少,最先弄透的是大学里发的那本教学法,再后来就不断买书。这样看完书,再去尝试。加上自己的勤奋,把握了每次开公开课的机会,让自己一点点成熟起来。

在回忆起这所她工作了15个春秋的学校时,J老师露出深深的感激与留恋之情。

J:我离开以后,那个学校让我最留恋的地方就是学校氛围。所以现在也经常打电话联系。

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呢?

J:就是大家都会想自己的课,看别人怎么上,想怎样把自己的课上好。学校每次有老师参加赛课,大家都很齐心。参加比赛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全组的事,大家都会帮你想怎么上,哪个环节用什么方法。所以在那个氛围里面,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感动。那时候同事之间有很多话说,我们外语组坐在一个办公室。每周二下午进行集备,一下午所有的外语老师都参加,先是大组长说说有什么事,比如说英语组要做什么,就是总结计划一下,下周有什么事,然后就开始备课。

我:那时的集备具体是怎么做的?

J:那时没有现在集备得详细。先说这个单元上几个课时,每一天都进展到什么程度,然后这里面有什么语言点,重点是哪个,有的时候还讨论这个课怎么上,用什么方式导入呀什么的。还有幸运的呢,电脑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学校那会儿就全部换电脑了。我们每个英语老师都配了电脑,然后派专门的老师挨个教。从最基本的开始做,然后电脑也开始用,课件也开始做。

2.F中学的从教经历

工作15年之后,J老师从一座小城市到了大城市,来到F中学。在新的工作环境,怀着自己对教学的热愛之情,J老师仍然有很高的自我期许,充分利用F中学的资源,不断尝试教学上的改变。正如F中学的M校长所谈到的:

M校长:我们F中学有十六字的办学理念:科研引领、优质轻负、守正出奇、自主多元。这十六个字体现在我们的办学教育方面,也体现在我们的教学教研方面,也体现在我们的学生发展方面。首先,我们非常重视教学教研,通过每个月的专家讲座,通过集备,通过教研组活动,通过常态课与展示课,关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优质轻负的目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我们的宗旨是守正出奇,也就是说,我们会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按照办学的规律,尽可能地创造一些适合我们学校特色的科研……老师们的工作都很忙,确实很辛苦,对他们既要推一推,也要拉一拉。凡是参加课题的老师学校都发放一定的科研经费,从2009年开始,我们每年通过学生反映、所在班级的教学成绩、评选小组成员平时听课,考察平时课堂与所申报教学法的符合状况、教师个人答辩、有关教学法材料的整理,评选出校级优秀教学法。像J老师的教学法被评选为优秀教学法后,学校除了一次性的奖励外,还每个月给500元奖金,这个奖金一共发放三年。J老师本人是一个对教学具有内在兴趣的人,对教研非常感兴趣。她做这种模式的初期,是凭着对教学的一种感觉,凭着想提高教学效果这样一种心情去做的,并不是在某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探索。当然她平时也很注重看一些理论书籍,包括和我探讨一些理论问题。可以说J老师这种模式基本属于一种“草根式”的生成。

J:可能是自己对教学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喜欢去研究,所以我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后,就喜欢带回家去研究它,然后再让其他老师也看一看,究竟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不断地进行学习。接下来是反思。一般情况下,上完课以后,我会让学生把这节课认为上得最精彩的地方写下来,感觉心理上不是很舒服的地方写下来。写下来以后就想要怎么去做,也就是接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一定要有所改变。再就是归纳总结。归纳总体来说,一定要有创新。这个方法用两天一定要与前一天有不一样的地方,每一节课,一定要有自己最精彩的地方。我在教学中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研究上,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不仅是在理论知识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为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我广泛征集学生们的意见和方法,以便于后期的调整和改进。

J老师在谈到F中学时,她对这里的两位校长心怀感激。

J:我非常感谢F中学的两位校长,一位是我们的W校长,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他主张让我们学校的老师有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其他中学参观学习的时候,我对“合作”的理解更清晰了一些,以前也有在课堂上用“合作”的方法,但是那个时候还不是很清晰。学习之后呢,这个“合作”更清晰了,能把它和已有的教学法融入到一起了。另外就是M校长,他深厚的理论知识给我们的教学实践做了很好的指导。自从三年前M校长来到我们学校以后,学校所有的老师都开始做教学研究,他经常去听老师们的课。听了几次我的课以后,他就找我谈话。我主要感谢他的“慧眼”,能够在F中学看出我是一个有些方法的人,最先发现我的人就是他了。M校长对我的方法给予了肯定,不断让我去总结。他告诉我,就把自己是怎么上课的写出来就好。我在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才让课型清晰化。写完他再帮我看,告诉我问题在哪里,再让我改,就这样不断地反思改进。我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总结成型的。

同时,一个教学模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学习、尝试、反思和改进。

J:一个教学法要生成,我总结了八个字:交流学习,主动反思。我在学生“竞争”方面是有十几年的研究经验了,从工作以后就开始在这方面去寻找一个方法。我觉得英语课堂本来就是非常活泼的,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我就想办法改变课堂方式。最开始就是根据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幸运52》,当时就想我们课堂中能不能也采用这种竞争方式,就是根据这个想法在课堂上不断进行尝试。

二、J老师教学模式创生过程的影响因素探讨

本文借用布迪厄的场域(field)和习性(habitus)及其之间本体论上真正的契合来表达上述的学校、教师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学模式的创生,既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主观性,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中社会结构的客观性,而是由经年累月的历史性行动产生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双向关系作用的结果。惯习和场域之间的关联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方面,这是种制约(conditioning)关系: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或一系列彼此交织的场域,它们彼此交融或歧异的程度,正是惯习的内在分离甚至是土崩瓦解的根源)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是种知识的关系,或者说是认知建构的关系。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1]。

1.学校场域的影响

学校场域是指学校层面上关于教学模式生成过程中的各种权力、制度、组织和文化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网络。包括学校对教学模式生成的期望,提供的环境等。学校场域中作用于教师教学模式创生的要素主要有:领导风格与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學生反馈、发展空间、交往社群、时间因素等。

(1)领导风格与管理制度

三年前,M校长来到F中学,他的到来对这所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同时也对老师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不管时间多紧,工作量多大,M校长都坚持每周去听老师们的课,参加各个教研组的集备活动,每年进行校级优秀教学法评选。此外,M校长还利用了经济手段来激励教师。对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法的教师或团队给予颁发证书和奖金,并作为区、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法申报的基础,作为评选各种先进和进一步培养的重要参考。最后,制度规定也是一种方式,上视频研究课、写反思就是通过这种制度化的方式产生的。很多老师上完研究课后回去看录下来的课堂视频,发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写了深刻的反思日志。M校长对教师们交上来的反思、教学论文进行认真阅读,把写得好的教学反思整理成一本书,给老师们结集出版,同时对这些老师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

(2)办学理念

F中学有一个十六字的办学理念:科研引领、优质轻负、守正出奇、自主多元。这十六个字体现在F中学的办学教育方面,也体现在教学教研、学生发展方面。办学理念对教学模式生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作用于教师的教学信念进行的。教师处在这样的学校文化氛围中,办学理念逐渐被教师认同,然后她们在实践中不断去尝试,从而有可能把意识变成行动。J老师在教学法生成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把学校的理念内化到自己的意识,进而在教学法创新时实践。

(3)发展空间与交往社群

在J老师工作过的两所学校都有较为宽松的环境。对于Y中学,J老师认为Y中学的公开课多,教研活动也多,可学习的机会很多,教师之间的非正式交流很多。不管哪位老师遇到问题,其他老师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F中学,则不仅是口头上对教师的支持,还有专业上的引导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这种宽松而又支持性的氛围对教师教学法创生的作用在于:为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教学模式创生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提供了较为安全的心理环境。此外,各学科的研究课、校园网络上的互动论坛、专家的课改或教改讲座等,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4)学生反馈

F中学倡导的办学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反馈对于教学模式创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J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反馈,把学生认可或不认可当作教学模式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每节课要有自己精彩的地方,可以得到学生认同并接受。

(5)专家引领

M校长经常给F中学的教师举办教育理论或教改等方面的讲座,培训他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指导他们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J老师的教学模式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便成形。但在此前,J老师已在教学中自主探索了十多年时间,仍未生成与当前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符的教学模式。从传统教学来看,J还是相对优秀的教师,她对教学模式的生成都是如此吃力,更不用说那些专业能力较差的教师了。因此,专家引领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师的习性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教学 篇4

一、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也是教师培训的关键所在。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有赖于亲历亲为的教学实践, 更与他们的阅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为主要教学内容, 这一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便是可以丰富学员头脑中的案例知识, 它既能为学员提供各类优秀的教学设计, 也能为学员提供反映目前中小课堂教学中典型问题的设计环节。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师选用的案例一般都具有时代性, 其中展示的矛盾或问题是当下人们所普遍关注的, 也是其他教师可能遇到的。如目前所关注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如何坚持发展性评价”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读和分析, 学员能了解新课改关注的主要问题, 当他们自己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或实践时, 案例情境会在头脑中不断再现。这些案例情境能使他们对科学的、艺术的课堂教学的理解更形象、更具体。可见, 案例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各科教学都有适合本学科的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 但具体的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不确定的。虽然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 但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对中小学教师来说, 学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决策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师培训中学员通过阅读案例不仅可以在观摩中了解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而且他们可以通过分析案例在交流中学习, 在讨论中增长智慧, 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者实施案例教学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讲清楚某一教学原理的基本观点, 而是要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解剖, 引导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围绕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 寻找解决问题或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或途径。学员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 而是活的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中小学教师学习如何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目前, 普遍认为教师不应再是教书匠, 而应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学员就一定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 好的案例一般都具有典型性, 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如发展性评价专题、自主学习专题、合作学习专题、研究性学习专题等等。案例越典型, 揭示的规律就越深刻, 蕴涵的道理就越有回味, 也就越具有研究价值。但无论多么典型的案例都要蕴涵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之中, 学员必须认真感受这一情境, 经过自主研究、小组讨论研究和全班交流等环节, 多角度地考察案例中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创造性地找出隐藏在表面情形后的更深层的教育教学问题。培训者引导学员分析案例的目的不在于得出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或最佳答案, 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 郑金洲指出:案例教学“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③

四、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随着人们对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 培养反思型教师逐步成为教师培训界的一种共识。教师不应是以往的那种教书匠, 而应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或智慧型的教师, 教师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隐藏在这种实践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深思, 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这其中的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 有学者指出, 案例讨论之所以适于促进学员的批判性反思是因为它包含有对话④。案例教学是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展开的, 通过对复杂的教学情境的分析、阐释、倾听和质疑, 中小学教师不仅可以对案例内容进行反思, 而且也可以对自己的分析、决策进行反思。“无论是在职教师, 还是未来的教师, 通过讨论案例当中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也就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 遇到类似的情境或问题该如何对待, 从哪些方面着手, 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⑤案例中常设有一个或多个问题情境, 或者是引人入胜的, 或者是发人深省的, 有时还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体现矛盾解决过程的曲折性, 也可能有作者的理性思考和反思。但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或解决方法一般都具有“两难”性, 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落花生》一文, 教师一般都会问学生“喜欢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的独特体验往往与文本的价值取向不一致, 而《课标》指出既要注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学中常常会为此陷入两难境地。案例教学能把这种“两难”状况真实地反映出来, 学员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仅会结合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反思执教者的教学行为, 还会不自觉地反思教学实践本身, 反思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 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以及教师如何引导才能使教学走出“两难”境地等。因此, 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教学过程, 形成经常对自己的缄默性教育知识进行反思的习惯, 有助于反思意识的培养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五、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当今社会合作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不会合作, 更重的是我们缺少合作的意识, 而案例教学的过程正是培训者和学员通过合作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过程。从案例教学实施的步骤来看, 一般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课堂实施阶段是案例教学的主体, 一般包括呈现案例、个人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和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小组讨论是小组成员合作的过程, 全班讨论是全班学员合作的过程, 一般将这两个环节合称为案例讨论阶段, 主要包括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和讨论如何实施三个环节, 此阶段是课堂实施的主要阶段, 也是培训者和学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阶段。可见, 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主要以合作的形式为主, 学员分析案例的过程也是他们增强合作意识, 掌握合作技能、技巧的过程。

六、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育教学有自己的规律, 但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具体唯一的, 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学情境,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解决方案。因此, 学会面对新的情形, 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可以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分析、思考案例中呈现出来的疑难问题, 通过案例讨论逐步学会如何分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遇到类似的情境该如何对待, 从哪些方面着手。但无论他们已经分析了多少个案例, 都不会遇到教学情境和背景完全相同的案例, 无论掌握了多少分析案例的技能、技巧, 都不会有现成的方案可以拿来直接用, 因为每一个案例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情境。中小学教师每一次分析案例的过程都是一次创新和挑战, 这一过程能使他们习惯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 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增强其应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

摘要:随着我国对案例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 案例教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价值也逐渐凸显。案例教学的主要价值之一就是能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能力结构。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师培训,能力结构

注释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5.14.

2邵光华.教师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5) 56.

3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29-30.

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研训 篇5

马家店镇中心小学

郭子娟

2014.8 教师只有努力提高教学技能,才能够自如的驾驭课堂,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拥有高超、精湛的教学技艺,需要我们长期的学习、实践、反思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的作用,就必须在充分尊重应用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其中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技艺水平。这不仅是现时代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当今教学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读了《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研训》一书,我受益匪浅,结合我所教的美术学科来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锤炼扎实的专业功底,涉略广泛的知识领域。这就要求:首先,我们对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必须烂熟于心,能做到信手拈来。同时,在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上,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因此,我们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

第二、坚持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备课。备课,是教师最基础的专业修养,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备好课,并不在于你有写多长、多详细的教案,而在于你对本节课的思考有多深。备课包括:备自己—设计好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案;备学生—研究学生群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备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容量及教学过程等;备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充分把握学生情况和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本节课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备课的设计方式可谓变化无穷,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多钻研,就能不被教材所束缚,不被教参所左右,从而备出有创造性的课,第三、拥有年轻的教学心态和燃烧的上课激情,营造令人愉快的课堂氛围。有位教育专家在一所中学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最想对老师说的话是什么?让人感到惊讶的是,班上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极为相似:希望老师不要板着脸孔说话,不要重复与罗嗦。两句普普通通的话,却击中了课堂教学的要害。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一直板着面孔讲授枯燥的知识点、传授空洞乏味的道理,这样阴沉、单调、沉闷的气氛,将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习,怎样使他们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引起愉快的感觉?首先是教师要对学科要有热爱的态度,这种热爱会传导给学生,教师上课时的激情,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使学生从教师那充满激情的话语中,体味出他们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浸润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就也能拥有学习的激情。我们的学生希望自己的教师不仅是一个长者,更是一个智者,有宽阔的视野,有年轻的心态,课堂上富有激情,焕发的是诱人的青春活力,师生才能和睦相处,亲密无间。

第四、灵活处理教学计划。教师上课应该根据情况时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因为学生的思路是我们事先无法完全估计到的。我们以为学生会朝着这个方向想,可是他们却想到了另一个方向。在这样的时候还按着原来的计划讲课,那就是无的放矢了。如果要引导学生思考,那就不能死搬教案。教师只能跟着在学生后面走,不断地告诉他怎么样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如果他走的道路有点偏离既定的轨道,也不要紧,只要能通过教师及时的引导达到教学目的就行了。只有让学生在思维的天地里养成了纵横奔驰的习惯,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才会得到发挥和培养。真的好课,是不拘一格不执一端的,是行云流水,任其自然。

第五、机智解决临时状况。意外事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比如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比如外界环境对课堂的干扰等等。对临时发生的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时候课堂上的一些意外事件,如果进行当堂处理,既会影响上课时间,又不一定能查得水落石出;如果不予理睬又会损害教师的威信,甚至会让事态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化解。当影响不大的意外事件发生时,教师并不要中断教学活动,而是用含蓄、简洁的方法悄悄提醒当事人,以达到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活动按计划进行。当然,教师采取宽容的态度,既不是软弱,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而宽容能促使学生自我教育,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反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与良苦用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教师科学教学总结 篇6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开始重视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能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三年级班,学生的年龄和个性不同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培养方向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每个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每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开展科学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四、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時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我积极地去外校听科学交流课,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它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批改作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

总之,在这几个月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自己的心血为孩子们铺一条宽敞的人生之路。

中小学教师教学 篇7

1 . 1 对教师教学发展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分析

就学生本身而言,过重的学习负担,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而让他们只注重于文化课的学习,与体育健身锻炼脱离,既没有达成终身体育的目标,也没有遵循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例如,中小学体育课或者大学普修课,缺少乐趣,也没有通过体育进一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了解少,对于体育课没有真正的理解和研究,有的甚至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开设体育课;还有的人认为体育很简单,根本没有必要向学生提出那么多要求,使得学生根本不重视体育课甚至轻视体育课,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课中来,给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增添了麻烦,教学效果不理想。

1 . 2 传统体育考试的影响

体育考试组织过于死板、疲倦,既没有全方位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也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期末总结性评价时,单纯用秒表计时来测定成绩,更有甚者用尺量距离草草得出分数,体育测算仪器的老化与非科学性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考虑到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从而使得学生从不同方面厌倦了体育课,甚至有的害怕上体育课,无法理解体育的真正目的,无法体会到体育的真正快乐和自己的体育兴趣所在。

2 对于教学队伍的分析

2 . 1 对教师的能力分析

从教师的自身因素方面来分析,现在的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学校的学生,有的甚至是应届毕业生,往往存在工作经验少、教学水平低等问题,这些学生只是在教学实习阶段参加过比较正规的培训,但是实习培训课时相对过少,指导教师很少给同学自主独立安排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学生只是凭借实习教师的经验和大学期间专业教师的教法来讲授课程,无法与现代的教学改革接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过于老化,思想局限,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对于教龄较高的教师来说,这些教师拥有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并且能出色的完成教学,但是这些教师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凭借以往的经验,有的教师对教学产生了厌倦,多年的教学方法不加以修改,教师找不到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失去了兴趣,有的教师甚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难以修改和创新。

2 . 2 对教师课程驾驭能力的分析

在课程改革之前,教师按照老教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获得的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法达到国家的标准。而在新课改后,给出的理论无法真正运用到实际体育课堂中去,使得老师对体育课程的驾驭达到了盲目、无从下手的境地。体育是一项有危险系数地运动,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使得体育教师无法很好驾驭体育课程,有这么一句话:评价一节好的体育课方法很多,上的好与坏也可能不会得到太多的重视,但是如在一节体育课中同学有受伤的,那么肯定不是一节好课。这就给体育课程驾驭带来了难度,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压力。

2 . 3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现状的分析

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多是注重传授课程的知识并达到自己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学生更是难以消化,教学效果良莠不齐,有的超出学生的运动负荷,有的甚至低于学生的运动负荷。而美国spark团队的授课方式让我茅塞顿开,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教学方法的老套,体育课只是教学方法的试验田,只是“为教学而教学”千篇一律地进行授课。而相反的是,美国spark团队不只是在上体育课,还能亲身体会到体育的无穷乐趣,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得枯燥的体育课富有了活力,学生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同学们在流下汗水的同时收获的是惊喜与快乐,收获的是寓教于乐的快感。这才是体育真正的魅力所在,教学不在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实验,而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教师轻松和身心畅达之中收获知识。

2 . 4 对于教师操作能力的分析

教学内容是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体育教师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下进行教学,教育培训的机会有限,无法接受外界新鲜的教学方法,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往往保留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

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往往很少考虑到地区差异的问题,对学校器材的分布、取舍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现阶段在国家倡导下对教学进行改革,体育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随着时间的地推移,改革的方法使教师对教学无从下手,只能观看理论的改革,无法将其运用的教学的实践中去,使得教师乱用职权和盲目的体育教学,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干脆进行了放羊式教学,这样教学的严重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2 . 5 对教学监控能力的分析

教学环境分为内、外环境,就课堂教学气氛来说,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劣是影响体育教学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例如对于一位运动技术、技能都非常好的老师来说,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就是他的教学本领能否得以发挥的重要制约因素,陈旧的教学设施、恶劣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空有一身本领而无用武之地。

3 对教学设备、物质保障条件的分析

物质条件匮乏是影响教学的主观因素,对于我们农村以及偏远的山区来说,物质环境很难予以保证,例如基本场地的缺失,体育设施的不完善,这些物质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长此以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对体育没有任何的概念,使得这些孩子没有任何体育的基础。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些难度而且拉大了孩子们之间的差距。例如跨栏架,使有的孩子产生害怕、自卑的心理以及厌学的情绪。教学器材按照过于统一化的方式进行取舍,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的个性特点,这无疑也给我国体育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多的麻烦,影响到体育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

4 解决问题的方案

4 . 1 减轻学生的压力

学校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教会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进行身心的放松,家长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娱乐休息时间,创造更多的娱乐活动,以劳逸结合的方式,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

4 . 2 提高教师素质

应该给予体育教师更多教师培训的机会,提倡教师之间多沟通、多互动、沟通合作,让教师与社会多接触,引进更多的新鲜、娱乐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健身的目的,培养其终身锻炼的体育的目标。

4 . 3 对教学环境地关注

教学环境应该更加适合每个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发展特征,无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的选择上,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不能让学生产生抵触感,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和原生态的环境,有助于他们在课程结束后放松心情、拥抱大自然。

4 . 4 对教学条件的改善

在一些教学条件差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合力共同参与,做一些简易的运动器材,将废旧物也充分的利用起来,发挥一切想象力作成安全、放心和将资源回收利用的简易器材。

4 . 5 合作交流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老教师带动新教师,老教师也应该向新教师咨询新的教学点子,新教师可以让老教师多听听自己的话,课后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哪方面不足或者有问题,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及时加以改正。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探讨 篇8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实施建议

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是教师提升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重要渠道, 也是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新途径。考尔德希德认为:“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 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 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1]许多教学名师的成长经历表明, 教学效能和专业素养的跃升得益于科学合理地反思。然而, 当前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有些甚至步入误区而不自知。因此, 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 有必要对反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具体分析并积极寻求对策。

一、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学反思一直很受关注, 借助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反思意识不强, 理论功底薄弱。

很多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反思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 只看到反思会增加工作量, 没有认识到反思对自身成长和教学工作的巨大促进作用, 反思意识即使存在也很薄弱, 因而在教学工作中常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排斥反思。有些教师认为教育教学理论高深难懂, 与实践关联不大, 加上工作繁忙, 因此忽略了理论学习, 造成理论功底薄弱。此外, 部分教师平时参加进修培训及学术活动的机会太少, 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更新, 导致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停滞不前, 而缺少了坚实的理论和专业功底作支撑的教学反思注定难有实质性突破[2]。

(二) 缺乏合作氛围, 交流存在障碍。

成功的教师善于营造氛围浓厚的教学反思环境, 友好、和谐的合作与交流氛围有助于开展反思, 但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 教学反思的氛围仍然十分薄弱。许多教师依然视反思为额外的工作, 仍旧习惯性地将反思排斥在常规教学工作之外, 原因在于分数至上的观念仍然在学校考评机制中占据统治地位, 教师的个人价值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教师之间的竞争很激烈, 平时在工作中相互提防, 患得患失, 尤其害怕失去竞争优势。在这种缺乏信任与合作精神的消极氛围中, 交流与反思会变得相当困难, 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

(三) 实施方式单一, 缺少方法指导。

反思目标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反思方式的多样化, 单一的反思方式是无法很好地完成所有的反思任务的。实践中, 我们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写反思日记、学习教育理论等反思方式, 但很多教师为图简单省事, 往往把教学反思等同于写反思日记, 造成反思方式的单一化, 不利于教师反思水平的提高。另外, 由于教学过程中环节很多, 内容庞杂, 信息量很大, 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寻找反思的最佳切入点, 如何恰到好处地选取有意义的反思目标, 反思的深度与广度也不知该如何把握, 这些都是反思实践中较常见的问题。此外, 当前教师的反思大多停留在教学技术层面上, 缺少对教育观念、学生问题、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深层次问题的反思[3]。

(四) 概念理解有误, 反思缺乏主动。

许多教师是参加教学观摩活动之后才对反思有所了解的, 但对反思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误将反思片面理解为“批判”, 认为是对教学成绩的全面否定, 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打击, 产生挫败感。原因在于教师平时缺乏系统化的学习培训, 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 教育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教学经验的改造和提升缺乏理论指引。另外, 部分教师缺乏主动反思意识, 没有积极主动地反思, 只是把它当做应付上级检查而被迫去完成的一项任务, 因此, 他们的教学反思大多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 泛泛而谈, 草草了事, 自然无法体现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对有效实施教学反思的合理建议。

(一) 转变观念, 提高自觉反思意识。

尽管新课改早已在全国推行多年, 但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已成教师的固定工作程序, 教学反思仍被排除在常规工作环节之外, 这是因为教师仍视教学反思为额外负担, 没有意识到反思在自身专业成长中的促进作用。叶澜教授认为,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 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4]。要唤起教师的反思意识, 就应从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入手, 通过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激发教师参与反思的热情, 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另外, 还可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培养反思的自觉性。当前的教学反思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发自内心需求的自觉反思, 另一种是源于外部压力的被迫反思。反思内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 才会产生实效[5]。因此,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将反思意识融入常规工作中, 多角度、多层次反思教学实践, 使教学行为更符合教育规律。

(二) 注重实效, 运用多种反思方式。

反思必须注重实效性, 不能流于形式, 只做表面文章。一般认为同事间讨论的反思形式实效性最强, 而撰写反思日记的实效性不够明显。其实每一种反思形式都有各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理性分析和选择。自我反思是最为常见的反思方式, 简便易行,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但囿于反思者自身的素质, 难以进行深刻而准确的反思。范梅南认为, 仅凭个人经验进行简单描述的教学反思是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因此, 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水平, 接受专家的指导与建议不失为一种好办法[6]。孔子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与同事进行现场交流互动的反思模式被认为最有实效, 但这一模式易受人际关系因素的干扰, 各方利益冲突及其他方面的原因都会影响到交流的有效性。因此, 为了取得更好的反思效果, 教师应对各种反思方式进行优化组合, 尽量扬长避短, 形成自我反思、专家指导、同事交流相结合的反思方式。

(三) 系统学习, 加强反思方法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提请教师们注意:“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是不够用的, 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7]事实上, 教育教学实践中诸多的困惑和迷茫, 主要还是与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有关, 如果自身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 那么反思能力将无法获得本质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接受高层次的进修培训等途径, 获得专业指导以加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8]。另外反思离不开科学方法的引领, 培根认为:“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 就如在黑夜中摸索行走。”有效的反思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以是对失误做法的检讨或是对错漏内容的补充, 又可以是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或是对教学困境的破解, 还可以是对反思方法的反思。唯有正确运用反思方法, 才能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提升反思水平。

(四) 创建环境, 营造合作反思氛围。

通过塑造学校教师学习文化,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建设学习型组织, 逐步创建出和谐、宽容、信任的反思环境。营造合作反思的氛围, 可以使学校形成合作反思的传统, 反过来又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反思, 最终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总体水平[9]。首先, 学校教研组应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反思活动, 让教师们自由交流沟通, 共同总结教学经验, 促进经验的理论化。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经验+反思=成长, 由此可见经验与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经过反思, 教师的实践经验得以升华, 推动他们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其次, 可以在学校层面建立反思机制, 组织引导教师以交流讨论与自我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和评课。同事在业务上最有发言权, 最了解彼此间的优劣和问题的症结所在, 通过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与同事交流互动, 可以获得真实的反馈意见, 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最终实现反思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熊文.如何在管理层面建立教学反思的有效机制[J].教育探索, 2010, (2) .

[2]肖红梅.走出教学反思的误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9, (8) .

[3]邵光华, 顾泠沅.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 2010, (2) .

[4]叶澜, 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313-320.

[5]邵光华.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2) .

[6]刘健智, 谢晖.关于教学反思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 2010, (1) .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42-143.

[8]周莉.教学反思:助力教师可持续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7) .

中小学教师教学认知偏差的调查研究 篇9

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及教学内容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复杂活动系统, 这一系统会受到来自多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教师的教学认知则是影响教师教学的最直接也是最为基本的因素, 其他各种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认知活动得以反映的。而且, 教学活动本身是以教师的认知为其主要功能的活动, 无论是对教学对象的了解还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抑或是具体的实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都需要教师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其认知功能的作用。如果教师教学认知有了问题, 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师对与教学有关影响因素的正确认识与合理利用, 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学本身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质量。因此, 教师的教学认知状况及其功能, 是影响教师教学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正是如此, 教师的认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式。目前为止, 国内外教师认知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知识、观念等教师认知结果的研究, 有关于教师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以及教师教学反思等方面的研究, 还有一些是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某些认知偏差的研究、对教师认知能力的专门研究等, 应该说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教师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正面入手, 而直接从教师认知问题入手展开研究并不多见, 特别是密切围绕教师专门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相应的要素等认知问题的研究尤为不足。由于在此方面研究不够, 本研究直面教师教学认知问题, 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可能出现的关于教学要素、教学活动等重要教学事件方面存在的认知偏差问题展开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 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研究教师的认知问题, 以便更好地澄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认知偏差, 为教师加强合理教学认知的训练与培养, 提高其教学认知水平提供科学的事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方式分别在小学、初中、高中抽取72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最后有效被试为687名, 其中男教师305人, 女教师382人;小学教师256人, 初中教师226人, 高中教师205人;普通教师561人, 教学优秀教师126人;乡村教师257人, 城镇教师430人;大专及以下学历247人, 本科学历421人, 硕士及以上学历19人;教龄在5年以内的64人, 6~10年的139人, 11~15年的142人, 16~20年146人, 20年以上196人。

2. 调查工具

该调查使用的工具为自制的“教师教学认知偏差问卷”。该问卷根据对有关教师教学认知偏差操作性解释和现代教学理论关于教学研究的框架以及结合当前教师教学实际所制定。为了保证问卷结构及内容的有效性, 该问卷经过6名专家的反复论证并征求部分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意见等程序, 最后分别由教学基本要素、教学活动过程以及教学条件三个分问卷共计10个因子107道反映教师教学认知偏差的题目所构成。其中教学基本要素分问卷包括有教师自身 (17题) 、教学对象 (18题) 、教学内容 (11题) 三个因子, 教学活动分问卷包括有教学目标 (7题) 、教学组织 (10题) 、教学方法 (8题) 、教学结果及评价 (9题) 四个因子, 教学条件分问卷包括教学关系 (10题) 、教学理论 (8题) 、教学研究 (9题) 三个因子。对每个问题的回答按“是”记1分, “否”记0分。最后统计分数越大, 即教学认知偏差越严重;分数越小, 其教学认知偏差越轻。根据施测结果, 对教师教学认知偏差总问卷内部一致性及分半信度进行计算, 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Cronbachsα) 为0.912, F test检验表明, 该问卷的重复度量效果良好F (72, 686) =8216.124, p>0.0001, 分半信度 (Split-half) 系数分别是0.872、0.849, 相关显著均达到0.01水平。由此表明, 教师教学认知偏差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及问卷的分半信度均达到较好的可接受水平, 表明问卷有良好的信度。

3. 调查程序

为了保证调查的有效性, 分别由专业人员按照统一的指示语具体实施整个调查, 整个问卷采取匿名回答方式, 利用教师例会, 组织集中施测, 当场发放问卷, 及时收回问卷, 对回收后的720份问卷进行初步的筛选, 剔去无效问卷, 最后的有效问卷为687份。采用SPSS13.0对所调查的有效数据进行处理。

三、结果

1. 中小学教师教学认知偏差的总体情况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 所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在总体教学认知偏差方面存在性别、城乡、类型及任教年限方面的显著性差异, 其中女教师在总体上的教学认知偏差 (51.91±17.95) 要显著好于男教师 (61.76±18.95) , F (1, 685) =59.49, p<0.01;城镇教师在总体上的教学认知偏差 (52.90±17.70) 要显著好于乡村教师 (62.42±19.26) , F (1, 685) =43.58, p<0.01;教学优秀教师在总体上的教学认知偏差 (50.78±17.11) 要显著好于普通教师 (57.74±19.01) , F (1, 685) =14.26, p<0.01;小学教师 (55.0±217.82) 、初中教师 (56.75±19.53) 、高中教师 (57.94±19.31) 之间在总体上的教学认知偏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 (2, 684) =1.40, p>0.05;不同教龄的教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F (4, 682) =7.79, p<0.01。经LSD处理发现, 教龄在1~5年的教师 (50.14±16.97) 、6~10年的教师 (54.53±16.87) 和11~15年的教师 (52.23±19.10) 在总体教学认知偏差上要明显好于教龄16~20年的教师 (61.26±20.41) 和20年以上的教师 (59.39±18.13) 。

2.中小学教师教学认知偏差的分测验分析

(1) 中小学教师关于教学基本要素的认知偏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 所调查的教师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教学基本要素的认知偏差上存在性别、城乡、类型及任教年限方面的非常显著性差异, 其中女教师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 (18.13±6.30) 要显著好于男教师 (21.01±6.26) , F (1, 685) =35.49, p<0.01;城镇教师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 (18.42±6.11) 要显著好于乡村教师 (21.07±6.65) , F (1, 685) =28.32, p<0.01;教学优秀教师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 (17.80±5.93) 显著好于普通教师 (19.77±6.50) , F (1, 685) =9.74, p<0.01;小学教师 (19.00±6.13) 、初中教师 (19.56±6.45) 、高中教师 (19.74±6.80) 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F (2, 684) =0.83, p>0.05;不同任教年限的教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F (4, 682) =10.21, p<0.01经过LSD处理表明, 其教龄在1~5年的教师 (17.56±6.57) 、6~10年的教师 (18.73±5.61) 和11~15年段的教师 (17.41±6.60) 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要明显好于16~20年的教师 (21.27±6.52) 和20年以上年段的教师 (20.55±6.19) 。

(2) 中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认知偏差分析

方差分析发现, 所调查的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及其评价四个反映教学活动及其过程方面的认知偏差在性别、城乡、类型及任教年限方面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其中女教师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 (17.81±6.58) 要显著好于男教师 (21.19±6.81) , F (1, 685) =43.29, p<0.01;城镇教师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 (18.01±6.54) 要显著好于乡村教师 (21.50±6.89) , F (1, 685) =43.94, p<0.01;教学优秀教师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 (17.19±6.46) 要显著好于普通教师 (19.79±6.89) F (1, 685) =14.96, p<0.01;小学教师 (19.22±6.42) 、初中教师 (19.21±7.10) 、高中教师 (19.53±7.21) 之间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F (2, 684) =0.15, p>0.05;不同教龄的教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F (4, 682) =6.51, p<0.01, 经LSD处理表明, 其中教龄在1~5年的教师 (17.25±5.73) 、6~10年的教师 (18.68±6.52) 和11~15年段的教师 (17.82±6.90) 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要明显好于16~20年的教师 (20.78±7.58) 和20年以上的教师 (20.41±6.54) 。

(3) 中小学教师关于教学条件的认知偏差分析

方差分析发现, 所调查的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研究及教学关系三个关于教学条件方面的认知偏差上存在性别、城镇、类型及任教年限方面的显著性差异, 同时也存在任教层次方面的显著性差异。其中女教师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 (15.96±6.55) 要明显好于男教师 (19.97±6.71) , F (1, 685) =62.13, p<0.01;城镇教师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 (16.47±6.57) 要明显好于乡村教师 (19.86±6.95) , F (1, 685) =40.81, p<0.01;教学优秀教师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 (15.79±6.11) 要明显好于普通教师 (18.18±7.01) , F (1, 685) =12.48, p<0.01;LSD处理发现, 小学教师 (16.80±6.78) 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明显好于高中教师 (18.66±6.76) , F (2, 684) =4.36, p<0.05;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此方面的认知偏差存在显著性差异, F (4, 682) =4.36, p<0.05其中教龄在1~5年的教师 (15.32±6.12) 明显好于15~20年的教师 (19.21±7.41) 和20年以上的教师 (18.42±6.82) , 教龄在6~10年的教师 (17.11±6.42) 和11~15年的教师 (16.99±6.91) 均明显好于16~20年的教师 (19.21±7.41) 。

四、讨论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 所调查的教师无论是在总体教学认知偏差上, 还是在具体某方面的教学认知偏差上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从总体上看, 女教师的教学认知偏差要明显好于男教师, 城镇教师要明显好于乡村教师, 教学优秀教师要明显好于普通教师, 教龄在1~5年段的教师要明显好于教龄在15~20年及20年以上的教师。而之所以存在着这些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诸多教学现象的反应比男教师较为理性与客观一些, 而男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可能要比女教师更自我一些, 其主观情绪色彩更浓一些, 因此在教学诸方面的认知偏差也就更突出一些;城镇教师由于处在信息比较发达而集中的地方, 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和更为先进的观念, 因此其教学认知偏差比处在相对落后与封闭的乡村教师要好一些;教学优秀的教师比一般普通的教师可能更善于接受一些新的事物与观念, 其思想更开放与活跃, 因此其教学认知偏差要好于一般普通教师;任教年限在1~5年的教师由于任教时间不长, 其思想开放而活跃, 在学校较易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而那些教龄较长的教师, 由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对教学的定型化与刻板性反应, 他们不太容易接受那些更为先进的教学思想, 因而, 其教学认知偏差就会显得较为突出。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1) .

[2]张学民, 林崇德, 申继亮.国外教师认知能力发展研究述评.比较教育研究, 2004 (5) .

[3]辛涛, 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9 (1) .

[4]王传金, 谢利民.教学观念研究:何去何从.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7) .

[5]Jeeker, V.D., &Meeeoby et a (l1964) , Improv Aeeuraey in In terpeting Non-Verbal Cues of Comprehension.Psyeholoy in the Sehools, 3.

[6]Stader, E., Colyar, T.&BerlinerD.C., (1990) Expert and Noviee Teaehers’Ability to Judge Student Understanding.Paper Presented at Meetings of the Ameriean Edueational Researeh Association, Bostton, Massaehusetts.

[7]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8]Fiske, S.T. (1980) .Attentionand Weight in personpereeption:TheIm Paetof Negative and Extreme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eial Psyeholoy, 38, 889~906.

[9]董香兰.教师的认知偏差对数学教学的消极影响.教学与管理, 2004 (10) .

中小学教师要做“贴地式”教学研究 篇10

一、学习理论, 转变观念

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是一个教师发展的根本。教学研究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 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 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随着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 教师要想尽快适应课改的形势并跟上课改的步伐, 就必须把学习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不仅要通过参加各类培训进行集中性学习, 还要通过自学进行系统性业务学习;不仅要通过通读专业书籍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把学习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学习过程中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学习。学习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 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切实成为一名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不断学习, 是修身的一种方法, 以修身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珍惜一切学习的机会。聆听教授、专家的讲座是学习, 参加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是学习, 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是学习, 参加培训也是学习。在教育观念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 培训也是提高教师业务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学校、老师和书本。他们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获得各种知识, 甚至在某一领域的认知都超过了老师。这意味着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只有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复合型人才, 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才可称为人师。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 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特别是学科教育学的研究, 给中小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教学论著层出不穷, 教育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 就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 这也是教学有“源头活水”的根本保证。当然, 向教学刊物学习也是教师汲取教学营养的重要途径。因为它与我们的教学实际更贴近, 对我们的教学有更具体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 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 才能为自己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才能用新思想、新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出现新气象。

二、钻研教材, 发现问题

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风格的形成, 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钻细研。要进行教学研究, 最重要的是潜心于教材的研究。一个人教了一辈子书, 若不能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 充其量只能做“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 不会有发现和创新。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环境的实际, 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组织。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发现背景、习题的处理方法, 这是一个教师一生都研究不完的问题。为什么有的老师讲课学生一听就懂, 而有些老师的课却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这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区别, 这和钻研教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才能为“居高临下”的教学奠定基础。通过教学实践的体验, 才能使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更深刻, 对教材的研究更深入。一些新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来源于对教材的潜心研究, 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诞生, 也孕育于对教材的精心组织。一个教师只有有了过硬的教材研究功底, 才能进行有效的教改实验, 才能在教学上取得大踏步的进步。只有在研中教、教中研, 才能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三、坚持不懈, 不断探索

学习教育教学理念, 刻苦钻研教材内容, 其目的就是为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学习理论不付诸实践, 是没有成效的。进行教学实践, 就意味着将“教”与“研”统一起来, 任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产生, 都要经过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校本教研怎样适应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新变化?应该说:“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上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有益的实践探索。最常规的听课、评课也是一种探索。

听课给教师提供了观摩和学习的机会。首先, 听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听课, 了解学习别人的方法;通过听课, 改善教学的不足;通过听课, 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听课过程中, 优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生动娴熟的教学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以及灵光闪现的教学智慧, 都形象地展现在听课者面前。因而, 在听课中教师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听课者在听课中的所见、所闻、所思, 必然会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优秀教师敬业爱岗的精神和高超的教学技艺, 通常会激发听课老师的进取心, 使之想方设法组织好教材和学生,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评课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对教师业务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进步、课堂效率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 评课者能深入分析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 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 快速提高教学技能, 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 课堂评价还有利于教师形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评课也是一种反思, 包括对他人的反思和自我反思。经常参与评课活动, 能逐渐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促进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教研必须立足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不盲从于名家之说, 不束缚于传统之中, 不墨守成规, 也不安于现状, 要敢想敢干、推陈出新、大胆尝试、勇于实践, 走自己的路, 创出自己的事业。

四、总结经验, 持之以恒

教研活动的完成, 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教师做教学上的有心人,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个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 不能说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更不能说没有教材教法的研究, 但很难说一定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一本教材反复地教, 一块黑板不停地写, 谁没有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发现教材教法“新大陆”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 这些别人无法领略到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未能及时总结和积累, 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终究会“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即便是来年再上这一节课, 不一定能教出当初的水平, 不见得能达到当时的境界。久而久之, 激情和灵感不再来。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勤于积累, 善于思考, 把当时的感觉及时记下来, 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提高, 从实施环节上补充修正, 就一定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持之以恒的积累, 既是提高的过程, 又是练笔的过程, 把这些心得体会及时整理出来, 不仅能提高自己撰写材料的能力, 而且能完善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个人的长处无非就是在某一点上比别人付出的努力、花费的心血多些而已。写教研方面的文章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 因为写的过程也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

上一篇:动物分子生物学下一篇:投资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