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13知识更新中小学教师思考题经典答案

2024-05-13

黑龙江2013知识更新中小学教师思考题经典答案(共5篇)

篇1:黑龙江2013知识更新中小学教师思考题经典答案

黑龙江2013知识更新中小学教师思考题经典答案

第一次作业:

1.简述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

2.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1.简述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学校联盟等措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区域内各学校办学水平。委托有关机构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供全国学校免费下载使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努力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三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四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均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实行“全覆盖”。把关爱留守学生纳入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让残疾儿童残而不废,受得特别呵护。

五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

六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时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切实防控义务教育学生辍学。规范招生办法,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切实缓解部分大城市仍然存在的“择校热”问题。

2.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一)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比较宽泛。

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状况来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占了绝大部分,对课程评价本身的研究和关注程度在下降。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比较宽泛,导致人们对课程评价研究的不足。

(二)大多为单项的课程研究活动,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开展的课程评价研究活动主要是专项课程评价活动,各种评价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协调与配合。

(三)国家层面的课程评价为主,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

从课程评价的层次上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活动非常有限。从实际的课程评价活动来看,课程评价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四)评价主体单一,过于强调行政意义上的评价。

从当前我国开展的课程评价活动来看,目前的课程评价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式的评价方式,缺乏双向或多向的沟通与对话。

篇2:黑龙江2013知识更新中小学教师思考题经典答案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简述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

2.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3.试述系列位置效应的内涵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4.请结合工作实际举例说明班级文化具有哪些功能。5.分析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6.谈谈你对课程本质的理解。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简述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学校联盟等措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区域内各学校办学水平。委托有关机构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供全国学校免费下载使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努力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三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四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均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实行“全覆盖”。把关爱留守学生纳入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让残疾儿童残而不废,受得特别呵护。

五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带答案)

六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时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切实防控义务教育学生辍学。规范招生办法,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切实缓解部分大城市仍然存在的“择校热”问题。

2.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一)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比较宽泛。

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状况来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占了绝大部分,对课程评价本身的研究和关注程度在下降。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比较宽泛,导致人们对课程评价研究的不足。

(二)大多为单项的课程研究活动,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开展的课程评价研究活动主要是专项课程评价活动,各种评价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协调与配合。

(三)国家层面的课程评价为主,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

从课程评价的层次上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活动非常有限。从实际的课程评价活动来看,课程评价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四)评价主体单一,过于强调行政意义上的评价。

从当前我国开展的课程评价活动来看,目前的课程评价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式的评价方式,缺乏双向或多向的沟通与对话。

3.试述系列位置效应的内涵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系列位置效应的内涵: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请被试按照一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由回忆,想到哪个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研究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基于此,心理学家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的应用:第一,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课堂中会发生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但是要谨记,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第二,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上课前准备好相关学习用具,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第三,背诵文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学生在背诵单词或材料时,要适当的从中间开始背,克服由系列位置效应引起的中间部分记忆率低的问题。第四,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学习时间过长,中间部分就相应增多,学习效率就会下降。第五,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同一学习材料学习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时间中,要学习不同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4.请结合工作实际举例说明班级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一)教育功能: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带答案)

(二)导向功能:班级文化以其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引导着学生将个人的学习生活与班级目标相结合,学生受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就能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行为对于整个班级组织的意义。

(三)规范功能:班级文化正式通过从众行为的作用来影响整个群体,这种不成文的规章管理功能也可以称之为舆论或者群体气氛的压力。

(四)激励功能: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往往能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使班级成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且也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凝聚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必然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形成一致的合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六)协调功能:班级文化使全体成员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和奋斗方向,在朝目标前进的过程中,班级文化促使成员之间不断对照、模仿和调整自己,从而向更高的要求迈进。

(七)美育功能:班级文化中存在大量美的因素,这些美的因素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使班级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逐渐形成美的思想、美的言行、美的情操,也必然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5.分析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1.从实践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教育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确认,进而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研究的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就不会有研究的行动,没有研究的行动就不会有问题的真正解决。

2.实践尝试行动。这是教育行动研究最为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在行动中,既尝试可能方案与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也尝试问题的解决改善教育教学的可能性。

3.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按照研究计划有策略地采取了行动后,收集行动过程的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是教育研究过程的第三个步骤。4.归纳总结。行动研究的总结应该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抽象。虽有理论上的概括,但更重要的有鲜活的、真实的、富有感情、感悟和灵性火花的描述。这是教师自己的成果,充满了教师自己的“行动”、“研究”的味道。

6.谈谈你对课程本质的理解。

(一)课程的本真面目——不息的旅程。

课程是一个旅程,是整体的生活经验,是每个人的生活的实现,社会、政治的境遇和主体形成,使人成为能决定自己生活的自觉的主体。

(二)课程的存在方式——故事的叙说。

欧用生倡导课程研究的叙事探究方法,将课程视为多种不同的“文本”,通过“复杂的多元文本对话”达到课程理解的目的,并通过说故事的方式,积极关注多元课程中不同意识型态领域的声音。

(三)课程的活力之源——生活的统整。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带答案)

藉由课程设计的统整,达成知识的统整、经验的统整和社会的统整,这才是统整课程的本质理解。

(四)课程的精神归属——美学的理解。

为了理解教育的经验,教育者必须去除现代性的盲点,以不同的万花筒的透镜重新看课程,加强现象学的、自传的、隐喻的教育动态的理解。

(五)课程的魅力所在——混沌的唱和。

后现代课程强调以不可预测的、较有创发性的观点来诠释文本,显现文本的不合理、暧昧和不均衡,以产生没有预期的结论。这是一种开放系统的课程理论,与主流的封闭系统的课程理论迥然不同。

(六)课程的永生之路——反省和批判。

篇3:黑龙江2013知识更新中小学教师思考题经典答案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未来发展态势是理解,其任务是以理解为基础,对已有的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改造和重组,即要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强调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和在理解中开展教学评价。

(一)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

评价标准在教学评价中居于核心地位,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信息的收集、评价结论的得出都与评价标准密切相关。长期以来,预定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特征,使教学评价体现出管理主义一元论特征。以理解为基础的教学评价首先应对评价标准的预定性发出质疑,要拒绝一元的、僵化的评价标准。

强调评价标准的生成性,一方面要在评价标准形成时,需要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商讨而成;另一方面,评价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在教学评价开始前,可以有个大致的标准,但不是具体的标准。具体标准的确定应根据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确定,所确定的标准不应是面面俱到的标准,而应是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特点的期待性评价标准,且评价标准的生成性并不是使教学评价标准走入相对主义,即使以理解为方向的评价标准也是存在“客观底板”的。

(二)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CIPP模式的创始人斯塔弗尔比姆就将过程评价作为四类评价中的一种提出来,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程评价。在以理解为视角的教学评价中,主要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者对师生行为的理解,师生在教学中出现某一特定的行为,不是简单地把它与既定的标准相对照,看其有无差异或差异程度如何,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外在行为背后的原因,要注重分析典型或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评价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评价对象,不只是把评价对象看作孤立实体,而是应把它放在教育这一整体中来解释,且不只看评价对象的表面,还要试图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重视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三)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

以理解为研究视角的教学评价,在开展结果评价时,强调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注重开放式地收集评价信息,全面了解教学效果。如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时,可通过多种笔试形式,如班内的课堂测试、单元结束时的阶段测验、学期末的年级考试、跨学校的统考等获得划一的信息,也可通过对学生日常作品的收集,如作文、读书报告、日记、小制作、绘画等反映学生学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信息,也可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和日常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结果。

(四)在理解中开展教学评价

以理解为基础的教学评价,理解至少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对评价对象文本的理解。评价对象文本是指教学评价中收集到的评价对象的静态资料,如教师教案、学生试卷、作业及其他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等。评价者应以开放的心态理解评价对象文本,尽量使其内在的意义得以展现。评价者从文本中体会作者的创造过程,则是对评价对象文本理解的升华。第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互理解。这种理解本质上也是一种双向建构、双向整合的过程。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者的理解,使评价的价值倾向更加符合实际,使教学评价更具针对性。被评价者通过对评价者的理解,可据此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使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更具合理性。通过二者相互理解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达到“视界融合”。第三,多元评价主体以评价对象为中介的理解,在理解中形成共识。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评价过程中的多元主体,以理解为基础的教学评价使多元评价主体显得更加合理,它使教学评价成为以评价对象为中介联结而成的多元主体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如何协调多元主体间的关系,在评价中体现多元主体的价值需要是个重要的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多极主体间建立沟通的渠道,形成规范化的交往结构,通过主体间的横向交往,形成对评价对象意义的认同,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协调一致的行动。

2、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类:教学叙事、生活叙事、研究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典型事件:包括人物、事件、情境对话和氛围的现场情境。第二,问题叙事,有关与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法与结果。第三,反思,对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以阐述某种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

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有:第一,所叙事件具有研究意义和可借鉴性。第二,反映了教师的心路历程,并提供其他教师反思自己;第三,叙述对叙述事件的认识、看法、判断、理解。写好叙事研究报告的诀窍在于重在思考、注意观察、能够提出问题、注意学习、研究过程、交流与讨论。

3、(一)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1.学业压力

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三多和三少的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课外活动少。严格的课堂纪律、高负荷的学习压力、激烈的升学压力使很多学生时刻处于应激状态。学习压力大是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的最大因素。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时刻感受到学业的压力。学业负荷越大,学生所体验到的学习倦怠就会越多。

2.人际支持的缺失

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内部等人际关系不良。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社会、情绪和学业方面的调整。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老师经常批评、讽刺、挖苦、处事不公等,导致学生对其缺乏信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当学生认为教师不喜欢他们时,他们不太可能向教师求助。另外,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很少能够获得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学习的诱因。因此,增加教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能够降低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投入。

家庭中亲子关系失调,家长对子女不理解、不尊重、冷漠、过分地严格限制,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等,使子女对家庭产生失望、厌倦、对立和无助感,从而导致厌倦学习。研究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优良组的学生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不良组的,因此,当子女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父母应多从子女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能感到父母的鼓励与安慰;面临困难时,使其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并且对于学习不良的学生,许多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多为埋怨、放弃、不管不问或严厉惩罚的态度,这样这些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易赶上,而且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同学之间关系不良,在班级中受到孤立或排挤,缺乏归属感,也往往是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

3.环境支持的缺失

一方面,校园生活环境单调,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和课外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环境简陋,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电脑迅速普及,网络文化已进入人们的生活,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不少学生经常光顾网吧,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长时间的上网,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精神萎靡等身心疾病,进而容易引发学习倦怠心理。此外,在农村,由于新的打工潮的冲击,一些学生看到不少读书不多的人也能赚大钱。而近年来随着将人才推向市场,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不配套,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问题严重,这些对正在求学的中学生影响颇大,他们的头脑中极容易产生新“读书无用论”思想,进而导致学习倦怠。

4.教育教学方法不当

在教学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是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教师,常常是一讲到底,教学手段简单,粉笔加黑板成了唯一的教学工具。单调的教学氛围,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使学

生学起来索然无味。与此同时,在升学率的驱使下,不少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和模拟战术,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重了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在教育方面,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不能用客观、发展的观点来处理学生中的问题,也是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特别是在评价“差生”时,往往带有“光环效应”,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忽略他们的优点;或带有“定势效应”,只看到学生过去的劣势,忽略学生现在的进步,一味地贬低,一味地责备。其结果是使他们积累越来越多的负性情绪,进而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5.人格因素缺损

影响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人格因素主要有:内外控信念、情绪稳定、焦虑和意志力等。如果学生形成情绪不稳定、焦虑、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等不良的人格特征,一旦学业出现波折,就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4、(一)改进教学实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和试金石。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的教学已经开始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并且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上看,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认识我们的教学,转变我们的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结果,而且要注重教学过程;不仅要强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且要强调教学方法的伦理性;不仅要关注学科,而且要关注人;不仅要衡量学生的终结性结果,而且要衡量终结性结果的合理性。唯有如此,才能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展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研活动。教研论文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取向、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等重要问题,教研论文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是常议常新的话题,空有行政指令性推动机制,缺少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机制,会使改革陷入困境。改革有其理想,更要有其手段。改革需要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学校层面在改革理念及具体行动上的默契合作。改革强调权力的下放,积极开展自下而上的改革实践,国家授权给地方,地方授权给学校,学校授权给教师,这需要教师很强的专业能力。真实的教学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不是必在的而是偶在的。所以,教师面对真实的教学,要想避免单调和重复,要想过一种有意义的教学生活,除了智慧还是智慧,教学研究是教师获得教学智慧、形成教学理论、提升教学境界、实现教学意义的重要保证。教师对教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消极认识,例如:一是无需论。认为教学研究都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二是无用论。认为理论是好的,但它对教师的实践却起不到指导的作用,因而是无用的。三是无暇论。认为科研需要大量的时间,教师除了教学,还要从事大量的无间隙的事务性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搞科研。四是无能论。认为进行教学研究需要专门的方法技能,而教师对这方面全然是一个门外汉,不是不想为,而是不能为。

篇4:黑龙江2013知识更新中小学教师思考题经典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

1、述评型论文不需要有(综)。(单选题)

2、新型课程文化和传统课程文化的差异不体现在(实践标准)。(单选题)

3、(评定档案袋)是指某一时期不同情境中产生的有关教师与学生工作信息的系统收集,它通过反思构建,通过合作得以丰富,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进步。(单选题)

4、文章要写得少而精,强调的是(简)。(单选题)

5、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英国设立了(三个)层级办学主体来推动课堂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单选题)

6、文章要写得具有实用价值,强调的是(实)。(单选题)

7、学习障碍儿童往往存在注意障碍特征,下列哪些行为符合典型的注意障碍特征(学习过程中不能专心致志;好动、不安静、容易分心;)。(单选题)

8、在标注参考文献时,标准用(S)。(单选题)

9、“教育即研究者”运动掀起于(英国)。(单选题)

10、研究者认为遗传、心理认知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是学习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还包括(神经结构及机能异常;)。(单选题)

11、新型课程文化的中心是(学生)。(单选题)

12、不属于我国现行的教科书对待非主流文化存在的不合理性的形式是(排斥)。(单选题)

13、2001年,英国政府颁布(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对1991年《教育(学校教师评价)条例》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单选题)

14、适合教师进行课程创生的条件是(教育管理者具有新课程文化意识的学校)。管理者“独断专行”、权力等级观念浓厚的学校

15、新型课程文化的内容不包括(课程中的控制文化)。(单选题)

16、引论部分的核心部分是(选题缘由)。(单选题)

17、对思维障碍儿童表现特征描述正确的是(思维的灵活性差或思维狭窄,缺乏分析综合能力,联想不流畅;)。(单选题)

18、大力倡导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在所有学校中确立多元文化课程的是(英国)。

19、校本研究的重心是(学校)。(单选题)

20、下列选项不属于儿童学习障碍基本特征的有(特殊性)。(单选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多选题(共5题)

21、2005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师德建设的中心是(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多选题)

22、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普通中小学教师)。(多选题)

23、从课程现代化关涉社会文化的多个层面深入分析课程文化的内容与结构,可以认为课程文化包括哪几个层面?(工具层面 制度层面 价值层面 主体层面)。

2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机关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多选题)

25、为体现评价主体的代表性,美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注重多方力量的参与,主要有(自评 学生评 同行评 专家委员会评)。(多选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共25题)

26、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并使其获得全面展一直是美国基础教育追求的目标。正确(判断题)

27、掌握目标强调个人能力的展现。错误(判断题)

28、学习压力大是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的最大因素。正确(判断题)

29、美国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代表性、评价过程的规范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正确(判断题)

30、文献综述属于经验型论文。正确(判断题)

31、对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业认定,《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正确(判断题)

32、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正确(判断题)

33、行动研究只是一种研究方法。错误(判断题)

34、教学日记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正确(判断题)

35、新型课程文化承认知识是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正确(判断题)

36、在教育叙事中,研究者要尽量避免使用本土概念。正确(判断题)

37、在系统脱敏过程中,治疗师一般要求来访者想象并保持刺激情境1分钟左右,然后询问来访者有多少焦虑分数。错误(判断题)

38、当前我国能够体现地方及学校特色的多元课程和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教学方式比较常见。正确(判断题)

39、2001年,英国政府颁布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对1991年《教育(学校教师评价)条例》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以学校为基础,兼顾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将教师的工作绩效、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整合。正确(判断题)

40、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错误(判断题)

41、调查报告包括题目、导言、主题、讨论建议、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正确(判断题)

42、儿童学习障碍是由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无关。错误(判断题)

43、新型课程文化强调人获取知识的出发点必须是人的生活,教学不能以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判断题)

44、英国评价学生的学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参与情况及学习成果等。正确(判断题)

45、叙事研究报告要创设出一种“现场感”。正确(判断题)

46、表现目标强调发展自己的能力。正确

47、行动研究注重反思。正确(判断题)

48、英国评价教师的教,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专业品质、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等。正确(判断题)

49、总书记强调 “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正确(判断题)

50、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中,因此,常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正确(判断题)

篇5:黑龙江2013知识更新中小学教师思考题经典答案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简述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学校联盟等措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区域内各学校办学水平。

二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努力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三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

四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均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实行“全覆盖”。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让残疾儿童残而不废,受得特别呵护。

五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

六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时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切实防控义务教育学生辍学。规范招生办法,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切实缓解部分大城市仍然存在的“择校热”问题。

2.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一)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比较宽泛。

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状况来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占了绝大部分,对课程评价本身的研究和关注程度在下降。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比较宽泛,导致人们对课程评价研究的不足。

(二)大多为单项的课程研究活动,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开展的课程评价研究活动主要是专项课程评价活动,各种评价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协调与配合。

(三)国家层面的课程评价为主,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

从课程评价的层次上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活动非常有限。从实际的课程评价活动来看,课程评价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四)评价主体单一,过于强调行政意义上的评价。

从当前我国开展的课程评价活动来看,目前的课程评价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式的评价方式,缺乏双向或多向的沟通与对话。

3.试述系列位置效应的内涵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内涵: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请被试按照一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由回忆,想到哪个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研究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基于此,心理学家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称为“系列位置效应”。应用:第一,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课堂中会发生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但是要谨记,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第二,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上课前准备好相

关学习用具,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第三,背诵文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学生在背诵单词或材料时,要适当的从中间开始背,克服由系列位置效应引起的中间部分记忆率低的问题。第四,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学习时间过长,中间部分就相应增多,学习效率就会下降。第五,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同一学习材料学习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时间中,要学习不同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4.请结合工作实际举例说明班级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1、教育功能: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导向功能:班级文化以其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引导着学生将个人的学习生活与班级目标相结合,学生受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就能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行为对于整个班级组织的意义。

3、规范功能:班级文化正式通过从众行为的作用来影响整个群体,这种不成文的规章管理功能也可以称之为舆论或者群体气氛的压力。

4、激励功能: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往往能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使班级成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5、凝聚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必然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形成一致的合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6、协调功能:班级文化使全体成员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和奋斗方向,在朝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促使成员之间不断对照、模仿和调整自己,从而向更高的要求迈进。

7、美育功能:班级文化中存在大量美的因素,该因素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逐渐形成美的思想、美的言行、美的情操,使之审美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5.分析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1.从实践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教育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确认,进而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研究的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就不会有研究的行动,没有研究的行动就不会有问题的真正解决。

2.实践尝试行动。这是教育行动研究最为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在行动中,既尝试可能方案与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也尝试问题的解决改善教育教学的可能性。

3.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按照研究计划有策略地采取了行动后,收集行动过程的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是教育研究过程的第三个步骤。

4.归纳总结。行动研究的总结应该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抽象。虽有理论上的概括,但更重要的有鲜活的、真实的、富有感情、感悟和灵性火花的描述。这是教师自己的成果,充满了教师自己的“行动”、“研究”的味道。

6.谈谈你对课程本质的理解。

(一)课程的本真面目——不息的旅程。

课程是一个旅程,是整体的生活经验,是每个人的生活的实现,社会、政治的境遇和主体形成,使人成为能决定自己生活的自觉的主体。

(二)课程的存在方式——故事的叙说。

欧用生倡导课程研究的叙事探究方法,将课程视为多种不同的“文本”,通过“复杂的多元文本对话”达到课程理解的目的,并通过说故事的方式,积极关注多元课程中不同意识型态领域的声音。

(三)课程的活力之源——生活的统整。

藉由课程设计的统整,达成知识的统整、经验的统整和社会的统整,这才是统整课程的本质理解。

(四)课程的精神归属——美学的理解。

为了理解教育的经验,教育者必须去除现代性的盲点,以不同的万花筒的透镜重新看课程,加强现象学的、自传的、隐喻的教育动态的理解。

(五)课程的魅力所在——混沌的唱和。

后现代课程强调以不可预测的、较有创发性的观点来诠释文本,显现文本的不合理、暧昧和不均衡,以产生没有预期的结论。

(六)课程的永生之路——反省和批判。

上一篇: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下一篇:四年级写人作文:我心中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