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坡小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2024-05-03

申家坡小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工作总结(精选2篇)

篇1:申家坡小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倡导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研习新课程, 我们明确了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 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基于这种理解, 我们立足课改, 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 采取多样形式, 组织丰富活动, 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健康的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 追求文明、高雅的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培养这种健康情趣, 可采取美文熏陶的方法。其次, 我们在安排各学科过程性评价栏时, 可将“课外阅读”列专项呈现每个孩子一个学期的阅读轨迹。学科不同, 班级不同, 激励孩子课外阅读的形式也必将异彩纷呈, 如“大拇指”、“皮卡丘”、“小金星”、“红苹果”……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标志, 都可成为教师激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催化剂”。另外, 我们在每个学期都组织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 让孩子们展示课外阅读的收获, 多种形式的激励, 多样活动的组织, 使孩子们深深沉醉于书香世界的曼妙之中。

二、激活阅读情趣, 探究阅读的程式

诱发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同时, 更要遵循客观基本规律, 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如何激活孩子更深层次的课外阅读情趣, 满足孩子内隐但更具实质的求知心理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遵循读写规律, 积极探究、总结课外阅读的科学程式, 是一条富有实效的举措。

开展课外阅读的初期阶段, 为有效保证阅读质量, 我们要依据孩子生理心理特点, 向孩子分类推介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一般而言, 一、二年级的孩子适读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拼音读物;四、五年级的孩子适读自然、科学、历史、名人逸事等书籍;三年级属过渡年级, 可兼而有之;六年级阅读范围则向中外名著延伸。课外读物则一般来源于三个渠道:开放学校图书室;学生自购;办书店借阅卡。为充分扩展读物的功效, 我们还安排了各班同学之间、班班之间要定期进行读物互换的活动。

三、教授阅读读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

凭借平日的课堂教学和每周的阅读课, 我们要求教师要精心教授学生一些基本而又必备的阅读方法:清新隽永、文质兼美的句段要精品细吟, 重点难点词句可画标记、作注释、写感悟, 富有内涵的警句格言、优美生动的妙词佳句可摘录, 让孩子懂得“读书切忌太慌忙, 涵咏功夫意味长”;内容浅显、篇幅较长的文章则要泛读浏览, 力争一目十行, 使孩子明白在现代社会, 还要具备快速捕捉信息、整合资料的能力;什么样的文段要选择朗读、如何朗读, 什么样的文段要选择轻声读、如何轻读, 什么样的文段要选择默读、如何默读……等等, 不一而足。在阅读过程中, 积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如此, 有“渔”在手, 孩子们在书海中自然会满载而归。

四、强化阅读要求, 明确阅读的目的

没有一定的读书任务, 缺乏明确的读书要求, 对小学生来讲, 课外阅读便会产生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收效更会参差不齐, 甚至相去甚远。因此, 每周或每日的课外阅读, 我们都要给孩子提出较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如三年级学生需每日读2000字, 摘5~10个好词, 2~3个佳句, 写1~3句感悟等等, 但这种要求对全班同学而言又不是统一的硬性指标, 还应因生而异, 具备一定的弹性, 从而给不同层次的孩子留有空间。

五、激励过程评价, 融洽师生的情感

对孩子们读书任务的完成, 为提高检查效率, 我们一般采取同桌互相简述所读内容的方式;而对读书效果, 我们则采取了人文化的督查方式:完成基本任务的, 就在学科过程性评价栏内奖“大拇指”印花一个。为激励孩子多读、读好, 规定超额完成任务的, 则奖“皮卡丘”一个, 超额并高质量完成任务的, 奖“大红花”一朵等等。除此, 还附加语言激励、爱抚、鼓掌等形式, 来亲近孩子、融洽师生情感。对偷懒完不成任务的孩子也有手段制约, 不过不是批评和惩罚, 而是安排“督查员”, 监督其“加班”补完。

六、开展成果展示, 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得于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一, 比赛。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 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 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 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 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 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 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

第二, 展评。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 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第三, 游艺。我在班级中开展了“课本剧表演”、“童话故事演讲”、“走进歇后语王国”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 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采用上述寓教于乐的方式, 学生得以展示自我, 在阅读中体验成功, 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 越来越喜欢读书, 阅读热情得以延续。

篇2:申家坡小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一、 真心对待德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德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和谐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对社会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关系。在这方面,社会、家庭、学校都重任在肩,三者还要携手合作。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德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必须正视的课题,我们别无选择,并且要义无反顾。

二、 客观看待德育

所谓客观看待,我认为就是立足学校实际,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干一些我们能干的事情。因为,创新理论、改变公民素质、优化校外教育环境,显然不是我们能力所及的事情。我们也不应该都做批评家,只会发牢骚、怨天尤人,指责家长、学生和社会,我们应该面对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拿出对策,只有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才能找到德育工作的新出路,才能紧随青少年的变化,让德育的实效性更强。

三、科学实施德育

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8月,我们积极探索了一条机构改革之路,即在保持扁平式、交叉式管理的基础上,撤销了原有的“三处一室”即德育处、教学处、总务处、教科室,成立了五个中心,即学生生活指导中心、课程管理研发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后勤服务保障中心。五个中心的具体职能定位是:课程管理研发中心——强调教学即试验、教学即研究,促使教师从教学管理者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参与者;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的不断学习、增长才干搭建平台,谋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信息网络中心——适应教育现代化,开发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师生,促进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后勤服务保障中心——强化服务保障功能;学生生活指导中心——为学生的成长领航。

四、发挥“学生生活指导中心”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作用

成立“学生生活指导中心”取代原来的“德育处”,意在改变生硬、空洞的德育说教和对学生无情的制度、纪律制约,变管理为服务和指导,做好学生成长的领航人。

该中心坚持高标准、高品位、低起点、有特色的工作原则,以育感激之情,养儒雅之气为德育主线,对学生的生活、品德、生存、心理等进行全面的指导,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强调生活德育、情景德育,力求专题化、系列化、日常化、生活化,为学生的自我实现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一, 立足主阵地,抓好课程德育,指导学生立德立行。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度过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学科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因此,课堂,是指导学生立德立行的重要载体。学生生活指导中心与教师发展中心携手,引领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德育素养,争做儒雅之师,进而指导学生做儒雅之生。

如去年11月,美国“人民对人民体育考察团”来我校参观,那节体育课,准备活动环节,有合队、并队、交叉走、对角线行进,有自编双人操,热身游戏是“小火车”;学习内容是“武步拳”。学生要听清规则、默契配合、团结一致。功夫练习,有生生互助学习、师生切磋,还有小组演练、单人展示,现代精神与民族传统达到精彩结合。老外羡慕不已,都跟着学了起来。此时民族自豪感洋溢在每个孩子和老师的脸上,更铭刻在大家的心中。

2006年,我校被评为“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奥林匹克知识明星校”、“奥林匹克教育信息优秀校”。去年5月,拉拉队表演获得区一等奖。

我校教师课程德育时效性研究成果获市、区级奖项23个,我校魏四双老师辅导学生参加“未来工程师”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很注重积极舆论氛围的创设。利用校园电视台,学校每周五课间操时间播放校园生活纪实,例如,班会实录、好人好事表扬、不文明行为曝光等,主人公是学校广大师生,用事实说话,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宣传内容还有转录《知心姐姐面对面》、《今日说法》、《法制进行时》等电视节目,对指导学生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06年“北京市数字德育建设专题研讨会”上,我校作为远郊区县的惟一代表作了《发挥校园网络优势,为德育工作插上翅膀》的专题报告;学校德育网站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德育网站”。为此,我校被命名为“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信息基地”。

学生生活指导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尤其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环境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实现育人环境艺术化方面下大力气落实。中心第一步举办培训班,提高班委板报设计的技能技巧,指导他们协助班主任落实五项校园文化建设,即每日一歌、半月一次周末文化、五月艺术节、九月校园文化展示月、十一月科学月;第二步,组织年级板报、壁报观摩评比,参加各项活动成果通报;第三步,组织班长和宣传委员为主的座谈,交流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中心着力帮助解决,以促进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践证明:优美的环境,可以愉悦身心;良好的班级文化,体现着班级的风貌,能引导积极向上的舆论。而班级文化建设者就是学生,这是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目前,各班教室都设立了图书角、学生风采展示区、运动天地、公示栏等,班内鲜花盛开,空气清新,气氛温馨和谐。一年中,中心既把握方向,宏观调控,又进行具体指导,组织有序,活动有层次。班集体凝聚力显著增强。

第三,重视过程,指导学生开展序列化、系列化的德育活动。首先,德育成序列。学生生活指导中心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抓好日常行为规范,三年贯穿始终,又各有侧重:初一强化、初二同化、初三内化;另外三年有“三抓”,即初一抓好文明礼仪教育,初二集体主义和感恩教育,初三抓感恩教育和理想教育,陪伴学生成长。例如,我们在本学年开展了“争办诚信考场”的活动。活动过程包括活动介绍、专项教育、班内讨论、学生申请、班委会申请、年级审批、公示、考场检验、试后反馈等系列工作。在大型考试中,我们成功举办了18场次的诚信考场,试后做了相关调研,师生反响很好,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普遍增强了,广大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程度普遍提高,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了。

其次,德育成系列。每学年的德育主题均有一系列活动支持,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让文明礼仪之花盛开在八中校园”主题系列活动深入人心,成果显著。

2006年,我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平安校园示范校”,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养成教育示范校”。

第四,关注细节,指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学生生活指导中心关注学生道德养成中的细枝末节。例如,“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活动,我们把它落实在每一件小事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摆放好笤帚撮子做起;培养学习习惯,从整理书包做起;回报父母,从每天做一件家务做起;服务集体,从不乱扔废弃物做起;感谢老师,从认真写字做起;感谢学校,从爱护桌椅不乱写乱画做起。细微之处显素质,关注细节、着眼习惯、着手行为是取得德育工作实效的关键。渐渐地,主动问好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为集体做贡献成为一种快乐,和谐校园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第五,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成长。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指导中心依托四地——军训基地、燕京啤酒厂、三高基地、现代汽车制造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另外,让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走出去,例如,“走进清华、北大校园”,感受高等学府的大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历史,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去年暑假,我校组织部分优秀学生到台湾参加2007两岸四地少年生活体验登峰营活动,孩子们感触很多。

总之,学生生活指导中心的成立,为学生搭建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平台,初步形成了以本中心为龙头,以年级为中心,以班级为载体,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生为主体,辐射到每一位成员的校内外全员德育服务系统和自育工作网络。□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

上一篇:小学班队教案下一篇:太激励人的短信,非同凡响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