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博士

2024-05-19

青海大学博士(通用8篇)

篇1:青海大学博士

2014年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博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

epicranial aponeurosis

椎前筋膜

iliotibial tract

奇静脉

肋膈隐窝

二、面侧深区的境界及内容

三、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及内容

四、上纵隔的层级结构

五、腹横筋膜和腹膜外筋膜的延续及临床意义

六、盆筋膜壁层和盆筋膜壁层的配布

七、肩关节及肩袖的组成八、胸部交感干的形成及节前节后纤维的走向

九、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的鉴别

十、肾筋膜的延续和临床意义

篇2:青海大学博士

(2)在国外已经修满相当于韩国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16年学历者

硕士学位:在国·内外大学取得学士学位或报考时即将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可以申请

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或报考时即将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可以申请

连读课程:同硕士,毕业时只授

予博士学位。如果中途放弃硕博连读,达到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以授予硕士学位。

招生方法:

通过审查材料,笔试,面试或其它方式来综合评价,不同专业在考核方法方面会有所不同。

(1)有的专业有面试,可以参考韩文简章,也可以咨询所报考的专业。

(2)音乐系设有专业考核,详情参照韩文简章。

(3)汉语中文学专业要先进行古文和专业考试,然后再面试。

(4)电气电子工学面试考核科目为4个:基础回路,数码论理回路,信号与系统,电磁气学

篇3:河南大学博士后工作路径探析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加

学校始终把博士后工作作为人事工作的重要一环, 切实把博士后工作摆在学校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从学科、学位点建设的高度, 统筹安排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从人才队伍整体提升的角度, 着力加强博士后人员的培养和使用。

1. 健全机构, 建章立制。

为使博士后工作顺利开展, 河南大学成立了校院两级博士后工作管理机构, 实行两级管理制度。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统筹安排、总体协调的优势, 同时能够进一步调动流动站所在学院开展博士后日常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利用学院各方面资源, 做好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培养和使用等工作。河南大学同时还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 为博士后工作提供依据和标准。学校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河南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河南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启动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河南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业务考核办法 (试行) 》《河南大学博士后住房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

2. 划拨资金, 专项建设。

为了使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够享受一个较为宽松、便捷的科研、生活环境, 学校按每个站40万元的标准设立了博士后建站专项经费, 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寓和工作用房购置家具、家电、办公设备等, 使博士后能够安心在站工作, 多出、快出优秀科研成果。

3. 广泛宣传, 扩大规模。

编印了河南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申请指南, 创建了河南大学博士后网页, 在河南大学博士后网页上建立了学校博士后工作宣传专栏, 通过网页和专栏及时传达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及各种信息。利用学校参加人才招聘会、通过报纸、网络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机会, 积极宣传河南大学博士后政策, 吸引大批优秀博士来校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二、规范管理, 做好服务, 确保博士后培养质量

在博士后的管理工作中, 一方面要严格程序, 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搞好服务, 这样才能确保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学校从以下六个方面严把博士后培养质量关。

1. 规范工作流程。

按照国家和省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管理、考核、评估、经费使用、配偶随调及其子女入学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 严把选题、进站、中期考核、出站关。

对于每位申请者, 进站前, 需提供申报人的有关材料, 然后组织相关学科考核小组对其进行面试, 在综合评议的基础上, 重点对申报人的选题进行测评, 择优录用。博士后进站工作一年左右, 由指导小组提出中期考核意见报学校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备案。博士后期满出站, 须由所在流动站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博士后在站期间的思想政治、教学科研、学术水平、业务能力等进行全面评审并给出较详细的评审意见。

3. 实行导师负责制。

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都配有1~2位博士生导师或院士任其合作导师, 指导博士后从进站到出站整个期间的研究工作。在充分利用学校学术资源的基础上, 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发挥。

4. 利用学校综合优势。

鼓励设站学院根据博士后开展的研究项目, 结合专业方向为博士后提供科研所需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 积极拓展博士后在校内各科研教学单位间的交流和培养空间, 发挥综合性大学的联合优势, 在科研信息共享、实验设备使用上综合利用, 并在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培育上下工夫, 造就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河南大学地理学学科博士后的培养由环境与规划学院与经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相联合, 物理学、化学学科博士后由物理与电子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与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相结合,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学校非常重视在站博士后这一群体的培养, 经常为他们创造条件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 并根据研究需要, 推荐其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进行学术交流, 拓宽科研视野。一方面是走出去。鼓励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到国外进行短期学术访问、交流和出席国际会议。这不但对他们在学术上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使其与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和学术成果近距离接触, 同时也促进了外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请进来。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召开报告会、专题研讨会, 举办、协办高级别学术会议, 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水平的提高提供机会。

6. 多部门配合搞好服务。

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校人事处负责, 科研项目的申请、经费管理、住房安排、医疗保健、配偶借调安排、子女入学入托等工作则得到了校科研处、总务处、校医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三、开拓思路, 广泛合作,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在理论层面上对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精心培养的同时, 注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博士后研究人员得到锻炼并发挥作用。其做法是坚持两个三结合, 即坚持“吸引、培养、使用”的结合和“产、学、研”的结合。

河南大学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80余人, 形成了一支学历高、年纪轻、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科研队伍。学校在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搭建良好科研创新平台的同时, 积极扩展在站博士后人员干事创业渠道。引导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理论研究的同时, 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 加强与企业联合, 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意识, 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同时, 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从河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中找题目, 加强横向联合, 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架起学校与企业科研合作的桥梁, 学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与企业的资金优势和项目优势相结合, 学校培养了人才, 提高了科研水平, 企业解决了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难题, 提高了效益, 实现了合作共赢。目前, 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与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义马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0年, 在河南省首批组建的25个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中, 河南大学10位专家受聘团队学科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带领本学科博士后研究人员面向博士后工作站、中小企业、基层经济实体和农村经济建设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以开展项目合作和转化科研成果为重点,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线, 以服务地方、增长才干、创造价值为目的, 为人才和企业构建合作创业平台, 实现“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有机结合, 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更好地服务科学、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振兴。

四、对学校博士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1. 进一步深化博士后工作改革和创新。

逐步健全完善统筹有力、责权明晰、分工科学、协调高效的博士后分级管理与服务系统;进一步增强合作导师在博士后使用和培养方面的主导作用;强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之间的合同制管理。

2. 进一步提高博士后整体培养质量。

加强以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科研成果为核心评价标准的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估工作;进一步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福利待遇, 完善各种社会保障, 消除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后顾之忧, 使其能够安心工作, 献身科研。

3. 进一步推进博士后工作国际化。

努力学习、借鉴国外博士后培养的经验, 加大优秀外籍博士后招收力度;吸引更多留学回国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促进博士后国际学术交流, 拓宽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国际学术视野。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人事处) ■

篇4:陈刚 青海大学博士第一人

细雨绵绵,润物无声。8月初的西宁已有凉意,青海大学副校长陈刚准备当天下午的中科院院士三江源项目咨询会,一边对第二天带团队到基层科研调研进行最后布置。忙碌之余,陈刚接受记者的采访,谈及自己,他谦虚的不愿多说;讲起学校发展变化,他却滔滔不绝。

情系母校 不改初衷

陈刚出生在东北,童年跟父母西迁到青海,从此扎下根来,成为一名“青二代”。牧草摇曳的如画风景和苍莽奔放的大漠豪情,在他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至今回想充满感怀:“记得我小时候,国家号召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支援西部建设,我父母都在地质单位工作,两人响应号召来到大西北,我也随着落户这里。”上学时,陈刚学习成绩很好,却无奈与同龄人一样,在时代大潮中上山下乡,失去宝贵的读书机会。光阴一晃许多年,终于盼来恢复高考的喜讯,陈刚考入青海畜牧兽医学院,攻读兽医学。“我很喜欢这个专业,家里人也非常支持。动物不会说话,我却能给它们把病看好,这是我的本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本科期间学习很好,毕业时各科平均达到93分,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留校。我们那一届畜牧班一共留校三名,都是各专业前三名的学生。”

带班上课、钻研业务,年轻的陈刚在三尺讲台上继续自己心爱的事业。然而,不久他就感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匮乏。“从专业发展来讲,个人知识积累不深对未来发展有很大限制,正好1985年学校组织考试,通过的人以委培形式到北京农业大学,也就是现在中国农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我经过努力,顺利考取到北京读了四年硕士研究生。”

看似平常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给陈刚日后带来的影响非同一般,他讲起导师,家畜寄生虫学家孔繁瑶先生饱含深情:“孔先生知识面非常广,对中国古书籍很有研究,上课时随手在黑板上画的家畜例图生动清晰,写的寄生虫拉丁文名称准确无误。他的学识和教学效果,在农大和兽医学界有口皆碑。不仅校内学生爱听他的课,校外也有许多相关专业的学生选修他的课。他过去的学生有的已是教授了,孔先生的课也已听过几遍,但有时间仍去听,一方面重温他的教诲,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教学的启发。我常常一边听他讲课一边琢磨,这些知识如果换成自己该怎么讲。每每有想法就在教材上做眉批。孔先生今年年届九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我很感谢他。”

1988年,陈刚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农业大学想把我留下,但我还是回来了。”1994年,陈刚再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毕业时,他又一次面临多种选择,“当时南方省份比内地开放,又缺博士,好几家企业邀请我过去,待遇优厚,我既可以南下,也能留京,但父亲是老革命,又叮嘱我说‘青海人民培养了你,你应该回来为青海做点贡献。’于是我最终选择回到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回到青海,一直到现在。”

1997年,刚博士毕业不久的陈刚正赶上全国高校结构调整,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于是陈刚随学校进入青海大学,成为当时青海大学唯一一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那时整个青海省一共有三名博士,在外人看来我们挺吃香,我们三人心里清楚肩上责任有多重。”再登讲台的陈刚发现自己的变化:“我首先努力让自己讲的内容知识点突出,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消化重点,第二要把逻辑性告诉学生,让他们懂得怎样学习。大学老师的任务不光是传授知识,还有培养人才,精心培养的人才一批批走向社会,15年、20年之后,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更大。”此后17年间,陈刚跟青海大学一起经过三次大的院校调整,经历风风雨雨,中间几次出去进修,最终都还回到这里。

培养人才 服务一方

身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畜生态学会理事、中国兽医协会理事,陈刚和同行们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青藏高原上不可或缺的人。在世人眼中湖水碧波潋滟、羊群吃草悠然的大美青海,在强调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今天,有很多工作需要陈刚他们脚踏实地去做。

“我读大学时,牧区牲畜、人口数量都不是太高,因此生态问题尚未突显。改革开放后,农牧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草场、牲畜包产到户,牲畜数量发展非常快。有的牧民会注意保护自己的草场,有的缺乏这些理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制定管理规划。”

陈刚是青海省海北州生态畜牧业建设联点单位负责人,几年来他带领课题组参与各级政府、生产企业和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政策制定和技术咨询等工作。2006年,陈刚和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分析,提出发展“有机畜牧业”,“因为牧民发展养殖,草原超载问题突出,超载对于草原而言是坏事,但是牲畜少了百姓就有意见,因此我们提出减畜不减收,在提高质量上做文章。我们在2006年提出有机畜牧业,牲畜数量下来了,但是产品质量提升,价值提升,农牧民不会减收,相当于草畜平衡,我们先后在海北、海南做了三次现场展示汇报会。课题组的教授把不同牧场和种类的动物都赶来,现场称重给牧民看,展示试点成果。下去开会有时两三天,有的只有一天。第一次在门源县开现场展示会时,时任青海省省长骆惠宁亲临现场。”在海北州召开的三次现场观摩会,让牧民们切实感受到减畜增收、科学放牧的神奇。

野外考察的艰苦,非亲历者难以想象。陈刚讲起刚刚结束的玛多调研:“下面非常艰苦,玛多是黄河源头,平均海拔4200米,高的地方4700米,每次到那里都感到头疼,走路时好像脚踩棉花一样,非常辛苦。我们从样地到住地大概七八十公里,一般早上七点半左右出发,基本天黑才能完成工作回住地。中午每人分几个馒头和一袋榨菜,外加一瓶矿泉水,就已经是非常好的午饭。晚上回来才能吃一顿热饭,不过大家工作起来非常敬业,白天采样后晚上回来还要记录数据和录入分析。我们搞生态移民、草地保护工程时,要到县里进行调研,每次都要十天多,所有县都要走到,我是总负责。我们计划明天去河南县,那里现在有我们的有机畜牧业点和鼠害防治基地,有二十多名学生和十多位老师已经在那里调研十多天了。”

艰苦中也不乏温暖,陈刚记得,有一次他们在黄河源头村庄边取样调研,县长得知后找人为他们买来冰冻的羊肉送去,有的牧民好奇地前来围观,看到他们条件艰苦就把他们叫到家里喝一杯热奶茶,“这都让我们非常感动,后来我们再上去调研时专门带水果糖、茶砖分给他们,大家就交成朋友。”

2012年5月,在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青海省委提出“三区”战略,其中一项便是在未来五年中,青海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根据2014年5月发布的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青海90%国土被列为限制及禁止开发区域。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上大学时研究寄生虫病防治,从当时和现在放牧牛羊的寄生虫病情况对比来看,总体感染比例有所降低,但虫体有所变化,而且肝吸虫病在青海这几年感染率有所上升,程度有所加深,这些年我和我们的团队也在加强对此的研究。目前我们团队中有李英博士专门研究草原蜱虫,青海要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业和服务业比重,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草原旅游,草原上蜱虫非常多,因此我们申报一个蜱虫分子生物学项目,解决蜱虫传染病的问题。康宁教授负责肝吸虫病研究。一名由奥克兰大学留学归来的李希来博士主要组织草原生态方面的研究。”

相比于陈刚博士毕业时,现在青海大学已经有110多名博士,人才数量今非昔比,但他还是觉得不够,“青海大学这几年发展与青海经济发展相结合,定位于‘做强工科、做精医科、做优农科,提升经济管理学科,积极发展新兴管理学科’,人才不只止于书斋讲堂,还要服务社会民生。”不过令陈刚欣慰的是,“现在发展加快速度了。”

“青海大学注重人才建设,这么多年来引进和自身培养人才,聘请‘昆仑学者’。2013年7月,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第四任校长王光谦院士到任,他的务实作风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我们有目共睹。新的班子承前启后,2013年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申报成功,2014年学校在积极申报大学科技园,现在部分西部高校还没有建立科技园,国家对这些院校也给予充分支持,9月24日已正式获得批准。”陈刚满怀欣喜之情。

采访中,他几次提及青海大学的校训“学竞江河,志比昆仑”,三江发源地与冰雪昆仑的气魄风采,不仅是陈刚科研路上相伴的风景,更是心中不懈追求的动力。

篇5:南京大学博士入学要求

一、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学术剽窃及其它违法违纪行为。

2、申请人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南京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身心健康。

3、申请人毕业学校或专业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本科或硕士毕业于国内985高校、211高校、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拥有本学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海外知名高校。(2)、本科或硕士所学专业为国家或省重点学科。

(3)、本科或硕士所学专业为境内外知名学科专业且为本学院学科建设急需专业。

4、申请人应具备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

5、申请人的学位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3)、凡境外取得学位的申请人,须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申请。

6、申请人的外语水平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CET-4优秀。(2)、CET-6通过。(3)、IELES≥6.0。(4)、TOEFL≥85。

(5)、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6)、其他语种水平要求另行认定。

7、在职人员录取人数不超过本院招生计划数的15%。

二、申请材料

1、南京大学博士生入学申请考核登记表一份。考生须先参加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参见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页相关通知),并交纳报名考试费。报名交费后,生成申请考核登记表。

2、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毕业证书、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各一份。复试时须提供证书原件。应届毕业硕士生须提供《应届毕业硕士生证明》原件。

3、申请人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包括:拟开展研究工作选题,研究综述,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分析,实现研究目标的技术路径,可能取得的研究结果及讨论,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本科、硕士生或博士生期间课程成绩单(成绩证明)原件一份(复印件上须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红色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红色公章)。

5、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一份。包括四六级英语考试、IELES、TOEFL、GRE成绩单。

6、本专业副教授(含副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等副高职称)以上职称两名专家推荐信。要求密封、签名。

7、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人须提供硕士、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一本。应届毕业生提交论文最新取得的研究成果。

8、申请人须明确拟攻读的博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以及指导的博士生导师。

9、其他能证明申请人研究及其个人经历的材料。包括申请人参加科学研究、出席学术会议、交换生等情况及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含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型论文、专著等)复印件一份;曾获奖项的获奖证书材料复印件一份;以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

10、申请人所在院校相关管理部门或所在工作单位的政审证明原件。备注:

(1)、请严格按照上述要求准备申请材料,在系统报名后将材料通过EMS快递寄到: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电话:025-83593020,邮编:210093。请在快递单上写明“博士‘申请-考核’制材料”字样。截止时间:每年12月15日(以寄出邮局邮戳为准)。要求:材料务必真实,材料中须签名、盖章处务必规范、完整。

(2)、本院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合格后进入考核。次年1月上旬之前在学院网站上公布考核名单和考核通知。

(3)、网上报名后,凡涉及到以下四种情况的考生,须将下列指定材料在2013年12月25日前(以寄出邮局邮戳为准)寄送到鼓楼校区研招办(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邮编:210093)。①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提交由考生所在省(市、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盖章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登记表”。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复印件。③南京大学的教职员工,提交由人力资源处或人才交流中心盖章的同意报考的证明。

(4)、如因考生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寄送上述材料而导致无法参加院系考核,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三、考核科目和方式

本院将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对申请人的学科背景、理论基础、专业水平、外语水平、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分三个环节,包括材料初评、面试、笔试。具体安排如下:

1、材料初评(满分:30分)

本院将成立材料初评小组,成员包括由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报考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3人(副教授及以上)。该小组负责评审申请人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就申请人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硕士论文水平、课程学习、学术文章、获奖情况、著作专利等进行初评,并给出得分。

2、笔试(满分:40分)(1)、考试形式:闭卷。(2)、考试内容:专业综合能力测试。

3、面试(满分:30分)

本院将成立面试小组,成员包括由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报考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3人(副教授及以上)。

(1)、申请人须准备15分钟PPT综述。综述重点是:个人教育经历、学习情况、科研工作及成果,拟进入博士阶段的研修方向和计划。(2)、面试小组口头提问,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英语能力以及就申请人PPT综述。

四、录取

1、综合考核结果,决定录取名单,上报研究生院。

2、研究生院审核通过后,网上公示拟录取名单,经体检、政审、调档等程序后,向拟录取新生发录取通知书。

五、监督机制

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申请-考核制”实施过程的监督,确保选拨的公平、公正、公开。

六、其他事项

1.研究生在读期间奖学金按照我校关于“申请-考核制”入学博士生的规定执行。

2.如发现申请者提供的材料有弄虚作假情况,将取消考生录取资格。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3年10月24日

摘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雅思考试也是越来越热门。在这考生中,不乏对雅思考试了解不多、英语基础不算好但又急于考试、拿到理想分数的同学。这些考生一般四级擦边而过,语法、词汇基础不牢,准备时间3-4个月,分数要求一般在6分左右,而且普遍没有单项要求。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群体而言,应该怎样备考雅思呢?以下给出一个框架方案供参考。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雅思考试也是越来越热门。在这考生中,不乏对雅思考试了解不多、英语基础不算好但又急于考试、拿到理想分数的同学。这些考生一般四级擦边而过,语法、词汇基础不牢,准备时间3-4个月,分数要求一般在6分左右,而且普遍没有单项要求。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群体而言,应该怎样备考雅思呢?以下给出一个框架方案供参考。

说明:本方案以压线通过四级的考生水平为基准,默认的准备时间为三个月,每周6天,每天6个小时左右。每个月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本方案只涉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而不推荐具体的书目,因为这些东西网上很多,大家参考即可。

OK,言归正传。

第一个月:

这个月的主题是——夯实基础。这一个月的目标是打好坚实的基础,将英语水平提升到足够应付雅思考试的程度。

在本月的上半个月,主要要做的事情有:

1、背单词。每天不要背太多,半个到一个WORD LIST即可。背单词的要求不是要求全部掌握单词的用法,而是看见这个单词知道意思。检验方法是头一天背完,第二天早起,盖住前一天单词的汉语意思,一个一个看。没记住的再强化记忆,到睡前再复习。每三天全部复习一遍。重复3-4次之后,基本上单词能够记牢。这个工作不仅现在要做,而且会贯穿整个备考阶段。

2、练听力。用VOA慢速英语,每天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半个小时是最低限度,低于这个时长没有刺激效果。忘掉关于泛听和精听的区别,所有的精听都是针对考试的精听,而我们锻炼的是听力本身。听的要求是,在掌握句子大意的基础上争取听懂每一个单词。雅思听力常考细节题,听清每一个单词很重要。在这一段听力时间中,要拿出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跟读,材料说一句跟着说一句,不要暂停,模仿语音语调和发音方法,纠正口音。

3、做语法。可能这个让人很不解,但是语法对于雅思考试的重要性被忽略了。雅思的阅读需要语法帮助理解,写作需要语法作为骨架,口语也需要语法才能顺畅。而对于大部分四级压线过的考生来说,语法基础都不是那么牢固。建议去买一本高三第一轮的语法书来做一做,检查自己的语法水平,尤其要注重句法,包括各种从句的使用。每天的时间不一而足,随语法书的内容而定,但是半个月必须保证所有的语法点过一遍。

4、朗读文章。文章的长度以雅思文章长度为准,开始阶段可以短一些,持续一个星期,习惯了之后,渐渐加长。但是,要选择简单一些的文章,生活化一些,生单词少一些。有很多英语教材的文章属于此类。

如果你成功地做到每天坚持以上这些,恭喜你,到了下半个月的时候你已经可以开始接触雅思考试了。在下半个月,复习的基本内容包括:

1、背单词和练听力。这两项都是常规任务,不再多说。但是,听力的时间应该逐渐增加到一个小时。

2、做语法。这一阶段做语法的重点,从全面复习语法知识转移到查漏补缺。翻开语法书,找到语法点,用看到的语法现象造一个句子。如果造句很顺畅且自己能说清句子的含义,那么这个语法点算是掌握了。反之,则需要再复习一遍。

3、开始进行雅思备考的“接触性准备”,了解雅思考试的基本题型、要求,并且自己模拟一场考试。了解雅思考试的难度和难点。可以先看看各种辅导资料关于雅思的简介,然后一周做一套模拟题。

4、每天阅读一篇长文章。文章的长度参考雅思阅读文章的长度。要大声地朗读出来。这一阶段文章的难度要有所上升,可以参考《CHINA DAILY》之类的报纸文章,有生单词要及时记录和消化。在这一阶段,注意朗读文章的速度。建议先把文章浏览一遍,找出生单词,记录完后再开始朗读。

第二个月。

这个月的主题是:转向雅思。经过一个月的基础练习,现在可以说已经大大提升了。下一步,我们就要直接面对我们的目标——雅思考试。在这个月的前半段,我们要做的有:

1、常规任务,背单词、听听力和朗读长文章。

2、有针对性的进行雅思专项训练,一天训练一个科目,包括改错、总结在内的时间在3小时左右。对于听力,听不明白的地方要反复听,争取不看听力稿件就能弄明白。对于阅读,着重训练信息定位的技巧,同时注意判断题当中NO(FALSE)与NOT GIVEN的区别。这一点需要慢慢地体会,仅仅靠几遍题是不够的,要反复揣摩。对于口语和写作,要开始有意识地积累词汇和句型。口语部分每天练2-3个话题,将自己说的话都写下来,看看怎样更精彩,并且反复强化。找一个合适的人,帮忙修改作文。在四天过后,针对自己觉得薄弱的科目,再训练一次。

3、一周进行一次套题训练,可以放在这半个月的最后一天。建议这个时候开始使用真题而非模拟题进行训练。练习时要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早上9:00开始,2个半小时结束。注意控制每一部分完成的时间。

4、注意练习时,尤其是阅读练习时积累词汇,将生单词全部记录、消化。

时间进入下半个月。这一段时间的计划跟上半个月比,基本相同,除了以下变化:

1、将每天一小时的听力材料换成BBC。这一转换会很痛苦,但是对于雅思听力的高分很重要。继续坚持模仿跟读不变。

2、将朗读材料从《CHINA DAILY》换成更本土、更原汁原味的路透社、纽约时报新闻等;也可选择《经济学人》等杂志。这些资源网络上非常易于得到。

第三个月:

这个月的主题是,最后冲刺。经过两个月暗无天日的复习,我们渐渐看到雅思考试就在前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能松懈,要继续努力,将良好的状态保持到最后。

在这一阶段,我们要转换到考前模式。具体如下:

1、停止1小时听力练习、背单词和朗读训练。

2、专项训练和套题训练相互配合,隔天进行。例如,周一阅读专项,周二套题;以此类推。需要说明的是,这一阶段的专项训练以最薄弱项为主,甚至可以全部安排为最薄弱项。套题训练仍然严格遵循考试时间。

3、在最后一周,恢复1小时听力练习。同时,对以前记忆过的、但是不能一眼认识的单词进行回顾性记忆。

4、在最后一天,停止所有训练。也不要想任何关于考试的事情。如果觉得紧张,可以拿出英文报纸看一看,或者听一听英文歌曲。

5、到最后,让我们信心满满地上考场吧!

篇6:中南大学博士招生(内幕)

——亲自见闻

——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南大学考博招考内幕

——博士入学考试

——想不到的中南大学态度

——可笑的复试安排

——没有关系最好别报

亲爱的朋友,我绝对没有诽谤,只是分享一下我的中南大学考博见闻,我是2014准备参加博士考试的硕士研究生,读博是我的梦想,因为我想博士毕业可以去大学做一名普通的老师。选择考博的时候,我选择了中南大学,这主要是由于中南大学是985,有事211,可能博士毕业就业会好点儿,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三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2013年11月中旬,我报了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这个学校也算是变态的,竟然要求现场资料审核,不能寄过去,于是乎我在12月20号吧,去了中南大学一趟,参加现场审核。中间待了一天,见见导师,聊了会儿,就回来了。

2014年3月22-23号,我去参加了中南大学的考试,中南大学考试难易程度还可以,基本都会做的,前前后后住了4天,感觉考试还可以的。

2014年4月初,中南大学公布了成绩,同时也公布了复试日期-4月25号-到27号,我也按复试日期安排着我的行程,但是内幕的事情发生了,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4月21日下午5点多给我电话了,说是4月23号复试,提前了,我勒个去,我去长沙坐火车需要24个小时,复试还要求交政审表、成绩单、按时毕业证明书什么的,这些我还没有去学校盖章了,同时我的论文抽到了盲审,必须4月22号交了,我原来计划是4月23号盖章,23号晚上走,突然23号复试,我的时间哪能忙的了?再说了他是4月21号下午5点打的电话,我们学校研究生院老师都下班了,那天也不可能盖章的,4月22号忙点儿可以,但是你必须4月22号晚上坐飞机走,飞机票钱贵是小问题,没有可以借钱,但是去了长沙,早上4点多,8点半开始复试,诸位说说,我有状态吗?

中间还有一个意外,我问给我打电话的那位老师,我说,老师,网上公布的时间怎么和复试的时间不一样啊?那个老师回答,我们自己学院安排我们自己的事情,有事吗?提前就提前了嘛。我说老师,提前了我还要交盲审资料,我只能尽力过去了,那个老师说,你能来就来,不来就不来,反正又不缺你一个。就是这句话,坚定了我不去中南大学参考博士复试了,我个人认为中南大学这个态度我实在受不了。

4月28号,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公布成绩了,一个182分的考生没有被录取,但是一个150分的他的自己的学生录取了,其它的几个学生,也多数是他们学校的,我突然感到万幸,幸亏我没有去,去了是打酱油去了,状态不好不怕,黑了我我还不难受死啊。上面就是我的复试见闻,供您参考,当然,考博嘛,您在中南大学有关系,您可以过去,像我这种没有关系的,纯粹自己的,我的建议是根据你自己的水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吧。

当然,我也有我自己的建议,那就是你们今后放弃中南大学吧,因为外校的,除非关系硬,要不不可能的,我不知道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还去中南大学参观去,我的观点就是,如果不是国家政策扶持,中南大学估计连211都不是,不过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是985,人家是211,人家最牛逼了,我们一个穷学生,还是农村里出来的穷学生,有什么资本和人家竞争呢?只能躲在这些小地方发发牢骚,给同行们点儿建议!

篇7:武汉大学外科博士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愿为医疗卫生事业及科学研究献身。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前沿动态,熟悉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并能应用到本学科的研究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临床工作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相当水平的写作能力及一定的听、说能力。能用英文独立地撰写科研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能完成所担负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泌尿外科

泌尿系肿瘤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尤其是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治疗措施,泌尿系结石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射精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男性不育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

2、胸心外科

复杂疑难食管疾病;气管肿瘤、肺癌、胸外伤(血胸、。气胸等)的发病机理、诊断与防治措施;复杂疑难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及心肌保护问题、、重症肺动脉高压的处理;大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终末期的心衰治疗及心脏移植。

3、普通外科

胃肠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腹腔镜外科、血管外科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及外科治疗、器官移植与肝胆外科的发病机制等。

4、骨外科

脊柱及脊髓损伤的机理及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分类、临床诊治措施;骨关节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及临床诊治措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治措施;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治措施;骨肿瘤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治措施等。

5、神经外科

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颅脑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颅内压增高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等。

6.整形外科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在职攻读医学科学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放宽至3-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见课程计划表

本学科博士生应修满的学分总数不少于1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8学分。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内完成。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课程填补。

五、培养过程必修环节

1.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对博士生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评估博士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学术科研能力。

学科综合考试应在博士生学习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由各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学科点具体落实负责考试方式和形式。各学科应成立综合考试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3-5名专家组成,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综合考试工作。考试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暂缓通过三种,对于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学生重新考试或退学。博士生在学期间共有两次综合考试机会,第一次考试未通过者允许参加下一次考试(两次考试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两次均未通过,按退学处理(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可转为硕士)。

培养单位应制定本单位学科综合考试实施规则,考试前一个月在网上公开博士生综合考试时间、内容与方式,通过综合考试博士生名单应上网公示。

2.学术交流

博士生应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其它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鼓励博士生参加在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发言,3.学期学术报告

博士生每学期应在一定范围内做一次学术研究进展汇报,导师组应进行考评。4.实习实践

博士研究生在本专业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临床工作并参加本专业科室的疑难病案讨论。

六、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领域最新成果、研究内容与特色、研究方法、关键技术、主要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

第二学期开始,在拟定的研究方面范围内,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在全面检索并阅读相关研究论文的基础上,首先提交本研究方向系统而全面的文献综述,综述篇幅要求1.5万字以上,涵盖近3年最新文献100(其中外文文献不低于50篇)篇以上。经导师阅读审查同意后,开始进行课题设计,设计完成后提交博研究生指导小组审查,由主导师及其指导小组成员等组成考核小组(五名及以上成员),对选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并就研究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各培养单位应将开题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报告主题等信息在网上公开。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三学期完成。

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如未通过,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应随意变动选题,因特殊原因变动者,应由博士生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与培养单位同意(需在培养单位备案),可重新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过程检查。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督促导师及指导小组开展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每隔3-5个月,博士研究生应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汇报,说明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和阶段性成果、主要困难、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导师及指导小组应对博士生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与指导。

3.预答辩。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审阅认可后,应在正式答辩前三至六个月提出预答辩申请。预答辩由学科点统一组织,需聘请3-5名专家组成预答辩小组,按照正式答辩程序进行。各培养单位应将预答辩时间、地点、预答辩人等信息进行网上公开。

预答辩小组主要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写作规范等进行严格审查,并以评议方式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决议。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专家建议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交正式答辩申请。未通过预答辩的论文不予安排正式答辩。4.答辩。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在论文修改完善基础上,经导师审核同意,应在答辩前两个月向所在培养单位提交论文评审与答辩申请,具体要求按照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5.申请学位资格论文要求

博士研究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并在指定的“中华牌”期刊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

或在SCI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1篇论文。具体要求见《武汉大学医学部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6.学位论文格式。

博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等按照《武汉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方式

1.博士生的培养应依托高水平科研项目,强化系统科研训练,实现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重点进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建立和完善有助于调动和发挥学术团队作用的培养机制,实现导师与导师指导小组相结合、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同时注重发挥本学科博士培育点乃至本校,本院各学科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博士生创新性思维、原创性科研意识培养的学术氛围。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建导师指导小组(含副教授,小组成员可跨学科跨院系),共同负责博士生培养的全程指导与质量监控。

3.博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结合个人实际,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研工作计划与进度、实习实践、学术交流、学位论文等进行明确规定。

4.加强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鼓励博士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入各类国际研究机构访学、合作研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等。

篇8:青海大学博士

一、“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创设背景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但无一例外都面临诸多棘手的问题。在美国,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批判之声从未停止过,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凯瑟琳·麦卡特尼(Kathleen Mc Cartney)对此进行了概括:“有一个普遍共识,美国学校正在走向失败。我们的经济生产力和全球竞争力受到公共教育不足的威胁。大城市高中学校中只有一半的学生毕业,美国学生成绩在国际排名中落后,种族差距在幼儿园就已经很大,并且随着教育阶段的提高,差距还在加大。”[1]面对挑战,教育界往往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予以应对。

普遍而严厉的批评引发人们对教育改革不断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之一就是发现:决策和实施教育改革的领导者普遍缺乏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他们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都存在必须提高和改进的必要。而传统的针对教育领导者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领导人才墨守成规者多,而开拓创新者少,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学校变革的需要。因此,向来以培养教育领导者为己任的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率先设置了“教育领导博士”学位,以适应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开拓性领导者的迫切需要。该学位的设立得到了哈佛大学校方及兄弟学院强有力的支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Drew Faust)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哈佛大学各专业学院的核心使命之一就是培养领袖人物,使他们能在急剧变革的环境中成功地领导各自的组织。而现在,没有什么地方比公立教育部门更需要这样的变革型领导者了。”[2]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和哈佛大学商学院将加盟这项新学位的培养过程,与教育研究生院联手共同培养“教育领导博士”学生。肯尼迪学院院长戴维·埃尔伍德(David T.Ellwood)表示:“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育下一代的能力,这一新的‘教育领导博士’学位计划将为这些未来的领导者提供学术及实践的知识,以使他们能够应对将来复杂而多样的挑战,他们将对我们的学校和学校制度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为与教育研究生院合作推动这项令人振奋的新计划感到自豪。”[3]

二、“教育领导博士”的培养方案

“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使命是为学校系统、教育行政机构、国家政策组织、基金会、非营利性组织和私营部门培养高级领导者,包括部门主管、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顾问、项目主任等。它的途径是使学生对教与学进行深刻的理解,获得必要的管理和领导技能,最终创造性地实现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对于这一新学位的定位,凯瑟琳·麦卡特尼强调,这种新的学位将是一个“推动变革的催化剂”,其目标不是培养适应现存体制的领导者,而是培养能够实现教育体制成功变革的新一代新型领导者,希望他们改变教育改革被动低效的局面,培育公立与私立机构之间强大的伙伴关系,最终恢复人们对美国学校系统的信任。[4]

资料来源:http://www.gse.harvard.edu/academics/doctorate/edld/curriculum/index.html http://gseweb.harvard.edu/academics/catalogue/courses/all_courses_by_num.shtml

“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学制3年。第1学年的4门核心课程,由高度集成的三大领域构成课程模块。核心课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如案例讨论、情境模拟、实地工作、在线学习等,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发展和实践作为系统领导人所需的开拓性思维方式和多视角分析问题的习惯。第2学年是研讨课和选修课,研讨课的目的是深化对第1学年课程的理解。此外,学生将与导师密切合作,为了满足个人的学习需要和职业抱负,制订一个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选修课是从教育研究生院、商学院和肯尼迪学院各推荐3门课程,学生从中至少要选修6门。在第3学年,“教育领导博士”学生将进入尖峰体验(capstone experience)阶段,学生在合作伙伴组织中实地领导一个改革项目。尖峰体验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投入到组织领导工作之中去,尤其要在实习组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和成效。通过1年真正意义上的挂职实习,学生将充分利用他们从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测试他们表现出来的领导才能,检验其变革理论。当然在实习期间,导师和教育研究生院将随时给学生提供专业指导需要的关系网络服务。学生也与哈佛大学保持联系,并定期返回哈佛大学参加强化工作室。

三、“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创设对我国的启示

1. 学位制度创新

“教育领导博士”学位是一个全新的博士学位,它与教育博士学位有很多相同点,性质上都属于专业博士学位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专业实践能力。二者都强调尊重和发挥博士研究生的主体性,博士研究生有权选择导师和指导委员会成员,有很大的自由来设计符合个人兴趣的高度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专业博士学位教育注意发挥学生实践经验丰富多样的优势,处处注意促进多主体间的有机合作,尤其强调学生之间分享彼此不同的经验和观念。而在我国,博士研究生的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博士研究生在选课与选导师等方面还缺乏足够的自主权,研讨课的数量和比重都很小,这既是制度设计的问题,更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教育领导博士”学位与教育博士学位又有鲜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重点、结果评价等方面。“教育领导博士”学位主要培养教育机构的领导者以及领导美国基础教育未来改革的变革型人才,而教育博士学位主要培养未来的大学教师、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学校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两个学位的不同使命决定了二者课程和培养过程的不同。“教育领导博士”学位要求,第1年学习核心课程,第2年学习研讨课和选修课,第3年在伙伴组织中实习。而教育博士学位要求完成2~3年的课程,通过严格的综合考试,提交论文申请报告,进行开题报告,然后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要求对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问题展开调查,进行原创性的研究和论文写作,并最终要通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哈佛大学的教育博士学位需要4~7年,平均为6年,而且一直有高于30%的淘汰率;而“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修业期限短,仅仅3年,而且还没有建立淘汰机制。虽然二者都把培养的重心放在实践方面,希望学生通过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来改造实践,但“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在实践方面的特性表现得更为突出,通过实地领导变革的方式结束学业。相比之下,似乎教育博士学位的难度大于“教育领导博士”学位,但由于二者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学位使命,难以简单比较,而且要求“教育领导博士”实地领导一所学校来进行创新性的教育变革,其难度和教育意义也绝不可低估。况且,教育博士学位尤其是哈佛大学的教育博士学位对学术性的过于偏重,已经引起人们对其专业学位属性的质疑。

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与教育博士学位都强调学生的集体学习,注重经验和交流,都规定学生必须是全日制、住宿制,这为学生相互交流不同的教育领导经验提供了条件。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相互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使学生从不同背景和学术旨趣的同学身上获得教益,这与学术型博士(Ph.D.)学位强调个体的学习与研究显著不同。全日制能够保证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而住宿制能使学生从同学、从大学有形的和无形的多样化资源中受益。大学文化所特有的育人环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这些是业余培训,或美其名曰集中培训或强化班所不能享受到的宝贵资源。反观我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包括学术型博士教育,虽然要求学生全日制住宿学习,但很多在职的博士研究生在课程结束后就回单位上班,这样严重影响了撰写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也缺乏从大学环境和同学中充分获得教益的机会。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建议采用在职学习的修读方式,实践中有的学校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进行集中学习,这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笔者不能不对其教育质量深表忧虑。因为兼读制的学生享受不到学校的同学伙伴、图书馆、学术环境、大学文化等宝贵资源,学生与教师对教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会打折扣,“导师不导,学生不学”的现象实在难以避免。我们认为,教育要保证质量就不能有太多的顾虑,不能对学生有过多的迁就。没有学生的高度投入,教育质量便无从谈起。无论何种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育人。博士研究生从教育中不仅仅获得学位,而且也应获得自身多方面的成长,尤其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获得德行的提升和个性的完善,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

人们一直对包括专业博士学位在内的博士教育进行反思。我们认为,博士教育不能满足于学生获得知识与技术,而要获得科学的训练,并在好的训练与好的研究之间保持平衡。专业博士培养注重研究方法,这很有必要,但还远远不够,方法毕竟仅仅是研究的工具,学习研究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方法去解决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应用性与实践性是专业博士教育的内在属性,专业博士教育的重心在实践,而不是过多追求对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原创性贡献。但我们也坚持认为,无论什么形式的博士教育,原创性研究必须作为博士学位的核心要素。但原创又有两重维度:一是发现新知识,二是对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应用。研究型博士学位侧重于前者,而专业博士学位重于后者。

1920年哈佛大学创设教育博士学位就是为了凸显该学位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与重理论性的教育学博士学位相区分,但现在教育博士学位因其特色不够鲜明,与教育学博士学位日渐趋于雷同,而遭遇合法性危机。对此,舒尔曼(Lee Shulman)等人呼吁发展一种新的完全独立的专业实践博士(Professional Practice Doctorate,P.P.D.)学位。[5]舒尔曼认为,设立了专业实践博士学位之后,教育博士学位和教育学博士学位就能够加大研究与学术的成分,因为实践性就不再是二者追求的重点目标。但问题是,如果这样,教育博士学位与教育学博士学位的雷同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有加剧的危险,而且又增加了对教育博士学位进行重新定位的新问题。

教育人才的培养决不是教育学院自己的事务,书斋式、经院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而开放式、跨学科式、合作式的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更由于教育深刻关乎国家的命运和人们的福祉,所以要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实施博士生教育。“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崭新的制度设计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国新设的教育博士的教育方式能否走出研究型博士学位的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也是对其学位定位的一种考验。

2. 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被视为社会发展与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的发动机,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重点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的中心。“顶尖级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发展新的思维和培育把新思维带到社会中去的创新型人才”。[6]世界一流大学对社会的思想引领作用是其之所以卓越的重要体现。哈佛大学一直重视与社会的联系,洞悉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态,针对市场需要适时设置一些新的学位和专业。“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创设,一定程度上就是哈佛大学主动满足社会需求的表现。我国大学的社会敏感性比较差,一定程度上与我国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相关,大学的自主性还缺乏制度的保障和内在的动力。

由于教育改革的极端复杂性,教育改革是且只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博士教育需要培养未来的教育领导者多样化的分析视角,具备在教育系统之外的政治、经济、商业等系统中穿梭自如的能力。来自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哈佛商学院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的前提下,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效驾驭教育系统乃至多个社会系统的领导人,而学生从中获得专业的、组织的和政治的知识与技巧,并实现知识和理论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有效转换。

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理念在“教育领导博士”学位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与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三大学院的优秀师资,给学生提供接触到教育研究生院、商学院、肯尼迪学院及整个哈佛大学丰富多样的专业资源的机会,培养学生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其强大品牌效应和实际效益都极具诱惑力。其二,除了取得哈佛大学校方的支持外,“教育领导博士”学位项目还获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第1年“教育领导博士”学位项目就与38个全国性的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伙伴组织为“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课程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活泼的现实案例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为第3学年“教育领导博士”学生的挂职实习提供了保障。这样就形成了强大的全社会的教育合力。其三,“教育领导博士”学位获得了华莱士基金会(The Wallace Foundation)提供的1,000万美元的资助,因此所有“教育领导博士”学生除了获得全额学费资助外,还能享受到第1年和第2年的生活津贴以及第3年的带薪实习。这样就免除了首届25名学生的就学经济负担,对教育质量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教育改革从来不是孤立的教育自身的事务,而开放办学、与社会密切合作、形成全社会的教育合力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领导博士”学位一如既往地贯彻美国的开放原则,招生范围面向全世界,只要录取,外国学生也都能享受与美国学生同样的资助政策。招收多样化学生的目的,是营造一个多元的学术社区。我国大学在办学开放性、社会参与高校办学方面与美国大学相比还不在同一个层次上,笔者所在的大学今年招收的教育博士研究生90%来自本省,学生构成的单一性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说不是一个障碍。

专业博士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研究型博士教育的不满和批判,而专业博士教育也正在招致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判,但批判往往是有益的,有助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博士教育制度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定位,发展特色,不断进行调整与优化。专业博士学位不是研究型博士学位的补充,而是一种独立的学位体系。学位制度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学位制度的持续改革和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和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必要支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心的上移,迫切要求博士学位制度不断增强创新性与前瞻性。“发展新的有广阔前途的学位对大学来说是一种战略选择,被看好的博士教育能够给结构带来声誉和利益,吸引最好的智力和更多的资助”。[7]但据笔者调研发现,我国大学对2010年首届教育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学校的招生人数远远低于国家给出的指标数。这一方面说明大学有明显的学术取向,更倾向于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说明人们对教育博士学位的认识还很不充分,在思想上和制度建设上都还很不成熟。对此,美国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创设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4]Doctor of Education Leadership(Ed.L.D.)[EB/OL].http://www.gse.harvard.edu/academics/doctorate/edld/in-dex.html.2010-09-10.

[2]Ed.L.D.Curriculum[EB/OL].http://www.gse.harvard.edu/academics/doctorate/edld/curriculum/index.html.2010-09-10.

[3]Ed.L.D.Partners[EB/OL].http://www.gse.harvard.edu/a-cademics/doctorate/edld/partners.html.2010-09-10.

[5]Shulman,L.S.,et al.Reclaiming Education’s Doctorates:A Critique and a Proposal.Educational Researcher,2006,35(3):25~32.

[6]League of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Doctoral Degreebeyond 2010:Training Talented Researchers for Society[EB/OL].http://www.leru.org/files/publications/LERU_Doctoral_degrees_beyond_2010.pdf,2010-09-10.

上一篇:和平街中心小学排名下一篇:医院专科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