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义务教育系统乱收费问题的研究报告

2024-04-24

对义务教育系统乱收费问题的研究报告(共8篇)

篇1:对义务教育系统乱收费问题的研究报告

对义务教育系统乱收费问题的研究报告

一、义务教育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二、义务教育乱收费的现状

教育乱收费指的是某些机构、部门、人员以不符合正式法律法规的名目对教育机构或教育者进行的非法敛财行为。

教育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数次“荣登”中国十大暴力行业。尽管在那之后,政府加大力度严厉打击教育乱收费的行为,也尽管国家在2006年起至今又真正实施了义务教育全免的政策,但教育乱收费的问题还远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解决。教育乱收费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不知是否愈演愈烈,至少是屡禁不止。甚至在某些地方,实施义务教育全免政策后,收费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

三、义务教育乱收费的原因

产生教育乱收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乱收费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

1、政府部门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使学校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该法只规定了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并没有对每一级政府的责任作出具体的规定,也没有对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经费投资分配作出明确规定。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责任大部

分给了地方,而地方财政又相对薄弱得多,再加上投入到教育的经费有少之又少,致使义务教育经费更是捉襟见肘。教育投入的不足滋生了一部分地区和学校的乱收费现象,这种乱收费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尽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由,但是不规范的收费引发了教育领域内部的不正之风,产生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归根结底,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造成学校乱收费的最主要原因。

2、一些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受“利益驱动”的影响,通过招收择校生,办“校中校”、补课班、乱发复习、辅导资料,各种名目与学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等,有的是为了弥补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也有的是为了给集体牟取利益。

3、一些社会有关部门向学校乱摊派、乱罚款和搭车收费,如强行订阅报刊杂志,推销保险、校服、食品和学具等。

4、一些基层政府违反规定,擅自立项、超标准收费、扩大收费范围,如通过中小学校向学生征收教育费附加或教育集资,收取建校费、危改费、捐资助学款、代课教师工资、工友费、集资修路(桥)、超计划生育罚款、社会治安费、社会抚养费等。

5、教育经费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完善,经费收支不透明,同时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机制。

6、公民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勇气和信心。

另外,教育乱收费的问题也跟现实的社会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政府制度深切相关。

四、解决方案

杜绝教育乱收费刻不容缓,杜绝教育乱收费势在必行。然而,又由于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乱收费的问题,必须伴随广泛的公众参与,由政府、专业组织、民间团体等制定不同方案,并通过旷日持久的公开讨论以形成共识,避免出错之后再严格、切实的执行。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解决我总结了一个方案,仅供参考。

1、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坚持把加大教育投入作为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的重要保障。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2、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地方财政投入为辅,共同承担所有的义务教育经费,杜绝一切对义务教育学生的再收费行为。

3、加强制度建设,教育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和收费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4、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坚持把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治本措施。

5、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优化治理工作环境。地方政府和部门应加大对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宣传工作,动员社会力量,争取社会支持,为治理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教育收费政策和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成效,及时曝光严重违纪违规收费案件,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6、将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促使地方行政机关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五、方案评估

对解决义务教育乱收费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尽管可能所处的立场和角度不同,但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以上方案,是根据教育乱收费所产生的不同原因而提出的相应对策,在其可实施性或实施难度上并没有进行深入剖析,难免有些漏洞和考虑不周的地方。另外,在某些方针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也未能提出更明晰、更具体的内容,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总体来说,笔者自认为,此方案,有很多值得借鉴和采用的地方。

篇2:对义务教育系统乱收费问题的研究报告

一、我区教育收费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阶段

我区现有幼儿园35家,其中公办幼儿园有3家;国有民办8家;社会力量办学(个体、厂办、部门)24家。民办幼儿园占总数的91.4%。由此可见,学前教育正趋向社会化、市场化。目前幼儿教育收费实行按等级收费,取消赞助费。收费项目为保育费、困难班费、代管费三项。保育费公办幼儿园甲级250元/人.月,乙级150元/人.月,丙级120元/人.月,丁级90元/人.月。民办幼儿园可比照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标准上下浮动50%。困难班费早送、晚接5元/人.月。代管费80元/人.学期。

(二)义务教育阶段

我区现有小学29所,初中8所。义务教育收费项目为杂费、借读费、代管费、住宿费等四项。杂费:小学80元/生.学期,初中110元/生.学期,实施多媒体教学或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中、小学校可加收20元/生.学期;借读费:小学300元/生.学期,初中600元/生.学期;代管费:小学150元/生.学期,初中260元/生.学期;住宿费:小学100元/生.学期,初中20元/生.学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不缴纳学费。对户口不在本地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或因其他原因并经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借读的学生,收取借读费后不再收杂费。代管费使用的范围为课本费、音像教材费、作业本费、讲义费、班会费五项,学期结束时学校应向学生家长公布代管费清单,多退少不补。住宿费只向住宿的学生收取,主要用于弥补学生宿舍日常运行费用,不得作为学生宿舍基本建设投资。

(三)民办中小学教育阶段

我区现有民办中小学6所,高中1所。目前民办学校教育收费项目为学杂费、住宿费、代管费三项。学杂费根据生均培养成本确定标准,民办初中学杂费4300元/生.学期,小学学杂费3800-3900元/生.学期;明珠实验学校学杂费小学600-2100元/生.学期,初中1000-4000元/生.学期。高中学杂费4800元/生.学期。代管费按规定项目列支,期末出具清单。

二、教育收费存在问题

经过几年对教育收费进行专项治理,我区在执行教育收费政策方面总体上做的比较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规范收费仍屡禁不止。2005年区物价局、教育局组织61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收费自查自纠工作,据统计,自查上报不规范收费金额达11.02万元。主要表现为:

1、巧立名目收费。按规定中、小学收费项目一律由省、市物价、财政、教育部门确定,各校只有按规定执行的义务,而无自立项目收费的权利,然而有的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用。如军服折旧费、车牌工本费、空调费、学籍保留费等。

2、扩大范围列支。按规定代管费列支范围为五项目,多退少不补,而有的学校扩大代管费使用范围,期末补收代管费等。

3、强制服务收费。部分学校违反规定为学生订购教育辅助材料、课外资料、报刊杂志、代购物品等存在牟利及变相牟利的现象。

4、违反规定收费。根据市物价、财政、教育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各项收费必须按学期收费,不得跨学期收取,而有的学校仍存在跨学期收取借读费行为等。

5、假捐资真收费。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提倡和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同时也明确规定捐资助学不得与学生入学及学籍挂钩。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少学校违背这一规定,群众反映较大。有的学校为应付物价部门的检查,就让学生家长在事先印好的捐资书上签名、盖章,似乎是学生自愿捐款,而实际都是学校强行收费。

三、教育乱收费的原因

形成教育乱收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大至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不足。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职人员对国家物价政策和教育收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不了解,对乱收费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从学生头上收点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为学校办点事业,又不是私人装腰包;有的学校盲目攀比,认为人家能收,我也能收,不明是非。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校都在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加强硬件建设,但政府在财力上尚不能完全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然而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不同财力造成民各校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教育师资、教育质量、教师待遇、学生来源,这几者之间的差异又形成严密的循环链条,导致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当学区之间出现教育质量不一时,有的学生就会通过择校方式转学,学校趁机向择校生收取捐助费,热门的学校待价而沽,要价甚高。

3、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改造引起居住变化,出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和外来人员子女就读等问题,没能及时适度调整,使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不平衡、不合理。有的学校认为国家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资助教,但没有明确的政策界定,就出现捐资助教款与入学挂钩的情况。

4、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由于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而家长都想望子成龙,使乱收费有机可乘。有的学校为迎合家长们的心理,则利用教育收费政策和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使择校费日趋公开化且逐年提高,有的已超过普通家庭的年收入。因此就存在着家长们一边强烈声讨教育收费,另一边千方百计托关系去交费这种现 象,致使收入的不同享受不同的教育资源。

四、加强教育收费管理的对策

1、提高认识,依法收费。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清费、治乱、减负的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宣传《价格法》充分认识教育收费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学校依法收费的自觉性,保障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良好声誉,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调整布局,合理配置。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来杭就读增多,应及时调整教育布局,合理划分学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行重点学校和普通学[1][2] 校教师轮岗制度和重点学校收费按比例上缴,支持普通学校建设的制度,以减少乱收费问题的发生。另外切实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缩小校际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建设有城区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加大经费投入,合理制定教育收费。基础教育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政府责无旁贷。及时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制定教育收费要考虑城乡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而实行成本分摊与补偿,对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教育目的需进行适当区分。对九年制义务教育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全力办好义务教育,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的政策;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收费要根据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有 关规定,按教育成本确定收费标准,进入市场参预竞争,实行收费备案制度。

4、加大宣传力度,制止教育乱收费。家长们普遍对乱收费行为敢怒不敢言。物价部门在工作中加强教育收费宣传,使家长们真正认识到哪些费该交,哪些不该交,以便于群众监督,制止各种教育乱收费。

篇3:对义务教育系统乱收费问题的研究报告

一、行政作用与经济利益引导作用的机制分析

(一)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行政推动机制与市场引导机制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存在近似同一特性。虽然国家有高校收费的指导价或区别定价政策, 但所有高校都按规定的最高限额收费, 这种行政推动机制主导下的收费制度遵循了同一性理念, 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与均等。但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收费仍停留在成本的补偿与分担, 还没有建立高等教育的价格机制, 单纯以行政力量主导的收费制度难以实现优质优价的收费原则, 使得政府的指导价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和应有的效果, 不能使教育资源的配置得到最优, 也无法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而纯粹的市场引导机制是指将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建立在对高校的绩效考评上, 以考核结果区别高校的不同级次, 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收费标准的高低, 实行对高等教育的优质优价策略。这种收费制度有效地利用了经济利益的引导作用, 使得收费的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赋予各个高校更多的自主权, 也能够更积极有效地配置资源。然而, 缺乏了行政作用的规范、将高等教育这种准公共物品完全交与市场来主导是不现实的, 这会使教育收费差距过大, 两极分化严重, 从而阻碍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认为, 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过程中, 应该适当引入经济利益的引导作用, 即将教育收费的行政推动机制与市场引导机制联合, 互相渗透, 共同作用。首先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划定不同类型高校的基本收费范围, 规定收费的上下限, 然后通过市场力量的作用, 使价格手段参与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中来, 赋予各个高校在收费标准制定上更大的自主决策权, 对不同级次的高校、学科及师生实行差别收费, 以此实现高等教育优质优价的收费制度改革, 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 高等教育收费的市场引导机制的作用分析

高等教育收费的市场引导机制将收费交由消费者、市场竞争来确定, 可以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 提升教育产品的质量, 具体地可以从其对学校、学科、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作用来体现。首先, 从学校的层面看, 不同级次、不同质量的高等教育服务成本不一, 从公平角度来讲, 其收费也应该有所差别, 这正是高等教育收费市场引导机制的体现。级次高的学校, 其教育质量普遍优于级次低的高校,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受教育者今后的收益, 通过这种优质优价的收费政策, 使高校意识到只有提高教育质量才能相应提高教育收费, 从而对高校积极性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及激励作用。其次, 从学科的层面看, 通过引入市场引导机制, 将高等教育收费上的差别体现在学科的差异上, 可以缓解学科的供需矛盾,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对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实行差别收费, 可以消除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偏离;对优势学科与一般学科实行差别收费, 可以使学科成本得到科学准确的弥补, 有利于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后, 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层面看, 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中引入经济利益的引导作用, 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而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主要推动力的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的提高, 是建立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基础, 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源泉。市场引导机制具体地表现在, 对高校教师按其专业水准的差异实行差别化的奖励政策, 而对学生则是按其个人承受能力的差异实行差别化的学费减免政策, 这样的制度安排推动科研能力的提升, 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二、改革收费制度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发展

(一) 现有收费制度分析

从我国现有的收费制度来看, 国家有高校收费的指导价或区别定价政策, 但在实际操作中, 几乎所有高校所有学科都按规定的最高限额收费, 基本上没有对优质优价的体现, 这样的收费制度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 高等教育收费的同一性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阻碍作用。高校层次的不同体现出高校投入和教育质量的不同, 一般来讲, 高层次的大学的投入和教育质量都将明显优于低层次的高校, 可以为学生带来的预期未来收益也相对较高, 根据利益获得和优质优价的原则, 高层次的高校收费应该高于低层次的高校收费。但在目前具体的实践中却并非如此, 以江苏省为例, 江苏省将高校一般专业的收费标准定为4600元, 这意味着层次较高的南京大学的一般专业的收费标准与其他同层次和低层次的学校是一样的。如此收费并不能与南京大学的投入和培养质量相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高层次高校的办学动力, 阻碍高层次高校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 (2) 现有的收费制度不利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据统计, 学生就读于不同层级的高校, 其所承担的学费差别不大, 这与各个高校的经费总投入并不成正比。层级较高的高校中教育收费在教育经费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不到10%, 而层级较低的高校中这一比例却在50%左右, 如此大的差距充分体现出目前的教育收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经济的优质优价原则, 不利于教育资源流向收益率更高的学校, 不利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长期以往将会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 不同收费机制对高校办学水平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现有收费制度下, 由政府统一规定收费指导价和区别定价政策, 但同一地区不同级次高校之间的学费差距却不大, 这样就导致级次较低的高校学生的净支付水平要高于级次较高的高校学生的净支付水平, 损害教育公平的实现, 无法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而且这种行政作用下的收费制度既不受教育成本的影响, 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也弱, 更没有促进各高校之间的竞争和表现对学生的评价, 这样的收费机制不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还会降低高层次高校的办学动力, 阻碍高层次高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行政推动机制的以上不足要求我们适当引入经济利益的引导作用, 即通过市场的力量, 将高等教育的收费与高校绩效考核的结果挂钩, 放开价格限制使学费成为反映高校质量的信号和调节供应的手段, 从而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实现高等教育的优质优价。在这种市场引导机制的作用下, 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依据一系列的绩效指标来确定, 如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供需状况、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衡量自发地形成高校之间的不同级次, 以此实行优质优价, 决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这种绩效考核和收费标准是动态变化的, 可以及时地反映高校质量的差异, 从而对高校产生激励作用, 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机制, 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和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 国外不同类别高校收费机制借鉴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 为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公平, 很多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理念从本世纪初开始向差异性转变, 根据学校级次的不同决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这一转变过程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机制的改革有着多方面的启示意义。以英国为例, 它于2004年通过了《高等教育法案》, 并于2006年开始实施, 该法案确立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打破了传统的同一性理念, 表达了一种差异性理念。该理念根据“同质同价、异质异价”的原则进行差异性收费, 它认为各个高校都具有由自身质量与声誉决定的潜在市场价值, 高校可以依据不同的市场价值来收取不同的费用。根据英国新的高等教育收费政策, 从2006年起,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高校开始根据专业要求和学校声誉, 将本科生学费从目前平均每年1000英镑上调至最高限度为3000英镑,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确定学费及其涨幅, 这就给了各个高校更多的自主权, 高校可以根据其级次、投入成本的差别确定合理的教育收费,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成本补偿的需要, 提高高层次大学的办学积极性, 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

(四) 建立以高校等级差别为基础的教育收费机制改革设想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规模不断扩张、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资金投入相对紧缺的局面, 如何开拓高校的融资渠道、在教育收费制度中引入市场引导机制、实行教育收费的差别定价是改革的关键点, 为此, 提出以下改革设想。首先, 要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这是基于制定收费制度的行政作用而言的, 以确定高校收费的基本范围。为此, 要深入研究和探讨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 明确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项目, 形成教育成本核算的统一制度, 便于同类高校之间比较, 也便于社会监督, 也将会使制定收费标准的依据更加明晰, 更加科学。在此基础上, 严格规范高校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全面遏制乱收费、乱开支的现象, 保证高校财务支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使制定收费标准的依据更加准确。其次, 在收费标准的制定过程中, 要引入市场力量, 建立对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 实现教育收费与高校绩效考核的挂钩。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和一系列绩效指标的评价, 自发形成不同的高校级次, 以此决定高校的收费, 对社会声誉和培养质量高的学校收取较高的费用;对声誉和培养质量较低的学校收取较低的费用, 正确引导和规范高校的办学行为, 调动高校办学的积极性, 将高校各方面各环节的行为取向引导到绩效上来。在这个过程中, 也要把收费标准的决策权下放给学校, 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决策权, 从而在完善高等教育投入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以优质优价为原则的差别化定价模式。最后, 要建立收费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就目前情况看来, 我国的收费标准已经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了不变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滞后性, 不能及时反映高校成本补偿的需要。高校之间的竞争导致各个高校提供的高等教育产品质量产生差异, 而这种差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市场瞬息万变, 消费者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 因而, 对收费标准的确定应该遵循动态性原则, 使高等教育收费不仅具有灵活性, 而且具有前瞻性, 使高等教育收费标准不会因为情况的变化而滞后。

三、改革收费制度推进高校学科发展

(一) 现有依据学科类别的收费制度剖析

学科有冷门学科与热门学科、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分, 热门学科能为学生带来的未来收益一般高于冷门学科, 重点学科的培养成本一般高于一般学科, 应用学科对学生的未来直接收益一般要高于基础学科带来的直接收益, 从优质优价、成本补偿的角度考虑, 对于热门学科、重点学科、应用学科的收费标准应高于冷门学科、一般学科、基础学科的收费标准。而在目前我国行政作用主导下的同一性收费标准下, 学科之间的收费差距并不明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冷门学科的学生在付出同样成本的情况下却只能获得相对热门学科较少的收益, 这不符合成本补偿的收益多分担多的原则, 影响收费的合理性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重点学科的额外投入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而导致发展缓慢;基础学科在学生专业选择时备受冷落, 招生数量不足, 学生质量不高, 从而造成基础学科长期以来缺少高水平的科研人员, 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基础学科发展及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瓶颈。我国现有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表现出来的问题对收费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二) 依据学科不同收费制度对学科水平的影响分析

在现有的收费制度中引入市场力量, 通过经济利益的引导作用将收费标准的制定与学科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是改革的主要切入点。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不是私人产品, 这就导致高等教育服务的价格不可能像商品价格一样, 完全由市场供求来调节形成, 这样会造成学费标准的设定失去控制, 学费甚至会出现高于高等教育成本的可能性。因此, 主张通过行政力量和市场规律的联合作用, 在控制收费标准基本范围的基础上, 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 根据学科考核的排名决定收费的多少。新的收费制度以对高校学科的绩效考核为依据, 自发形成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的学科差距, 根据优质优价的原则, 实行差别化的收费。这种制度以办学成本为依据, 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消耗的成本是有差别的, 那么学校应该根据培养成本的不同收取不等的学费, 这一方面满足了成本补偿的要求, 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高级次学科的积极性, 促进高校学科的良性发展。新的收费制度还体现出了市场收益的差别, 不同学科的未来市场收益不同, 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服务的期望和需求也不同。基于此不同收益的教育, 其学费水平不应该一样, 这可以在学科之间拉开距离, 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受教育者公平的实现。

(三) 国外高校不同学科收费制度借鉴

从欧美主要国家的收费政策上看, 同一性的收费模式已经逐渐被差异化的收费模式取代。根据优质优价以及利益获得原则, 对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学科收取不同费用的方式已经成为改革的主流方向。以美国为例, 其在不同学科上的收费有所区别。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别, 由于不同学科专业其培养成本和学生毕业后预期的收入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美国高校热门专业的收费一般高于其他专业的收费。如耶鲁大学200年至2005学年学费, 森林和环境学院为23850美元, 法学院为36490美元, 商学院的学费加上杂费高达64100美元。而在2008年, 其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学院学费为31500美元, 护理专业为14512.5美元, 商学院则高达7万美元。由此可见, 国外各高校充分利用经济利益的引导作用, 根据市场对不同学科的预期对其进行自发的排名, 以此决定学科收费的多少, 这样的收费制度体现了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有利于国家优势学科总体水平的发展。

(四) 建立以不同等级学科水准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学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水平的提升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因此, 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应以学科为基础, 建立以不同等级学科水准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改革的关键点, 对此, 我们提出如下改革建议。首先, 要建立系统的学科投入与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一方面, 要理清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引入绩效考核机制, 对高校学科投入的配置和效率进行测评, 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完善投入结构与比例。另一方面, 要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使得评价结果可以进行跨学科的比较, 以对学科的层次、专业的优良进行评估和比较, 合理确定内含自身质量和声誉水平的各个学科及专业潜在的市场价值, 为高等教育收费的差别化定价提供依据。其次, 要建立高校学科收费听证会制度和公开教育收费的信息发布制度。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 由于其所处地位的不同, 对收费制度的评判和考虑会有所不同, 双方的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 若只由高校单方面确定收费标准, 可能会造成利益上的倾斜, 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基于此, 主张建立由政府、高校、受教育者及社会代表所组成的高校学科收费听证会制度, 以使学费标准的制定更透明、更合理, 规范和约束高校的行为, 形成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作为补充, 在收费制度确立后, 还要建立相关的教育收费信息发布制度, 保障收费制度的公开、透明, 使市场力量在教育收费的改革中发挥最优作用。

四、发挥优秀教师与优秀学生的奖励制度

(一) 不同奖励或减免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分析

从我国现有的收费制度来看, 高校收费趋于同一性, 在收费确定后, 这种收费制度在对各个高校、学科收取差别不大的学费时, 并没有考虑对学校质量做出积极贡献的教师的奖励, 而且, 它对每个家庭和受教育者都是一视同仁的方式, 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的考虑相对不足。从相关统计数据上看,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而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 如果对所有人都实行免费或者无差别收费的政策, 就只会是以表面的均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均等, 甚至会加剧这种不平等。这种收费制度难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而这两者又是高等教育水平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长此以往会阻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 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 要在现有的收费制度下引入经济利益的引导作用, 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资基础上, 对不同水准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奖励政策, 对个人采取有差别的收费政策, 兼顾贫富不均与学生水准共存的客观事实。这方面, 英国的收费制度就值得我们借鉴。在英国, 对年收入低于15200英镑家庭的学生进行全额补助, 家庭年收入在15200-22560英镑以下的学生, 每年可免交学费1200英镑, 此类学生约占英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30%;家庭收入在22560-33533英镑之间的学生需交部分学费, 此类学生约占英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10%;家庭收入超过33533英镑的学生需交全部学费。同时, 还采用先上学后付费的模式, 并且是在毕业以后年收入达到15000英镑后才开始偿还贷款, 还款的金额为超过15000英镑部分的9%, 如果在还款期间学生的收入下降到15000英镑以下可以暂停还款。这样的收费制度将高等教育学费与个人、家庭收入水平挂钩, 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和个人采取不同的收费等级, 并辅以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 我国在收费制度的改革中, 以此为出发点, 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需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与国际教育体制接轨, 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二) 对教师和学生的奖励与减免制度的改革设想

高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其人力资源的主体, 即教师和学生, 一所高校能否产生并保持良好的社会声誉, 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并产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 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优秀的学生。如何将高等教育收费与这两个主体挂钩, 将提高师生的积极性作为教育收费的主要目标是改革的重点, 对此, 我们提出以下两点设想: (1) 从教师层面上看。要完善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制度, 作为教育成本补偿的一个方面, 在决定收费标准的时候, 要同时考虑该学科教师的水准,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 优秀教师数量越多的学科理应受到更多的投入, 这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力。可以通过对专业能力、科研成果、教学水平、社会工作、师德学风等方面的考评, 解决目前考核制度目标单一、侧重与科研成果的现状, 建立系统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并辅之以科学规范的考核流程, 运用多种考核方法的交叉结合, 以此决定对优秀教师的奖励。这种动态绩效考核可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使各方面的目标、利益一致起来, 促进高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使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 从学生层面上看。一方面, 在收费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及其家庭的支付能力, 对收入不同的阶层实行差别化的收费标准和政策, 并重点关注低收入家庭, 给予一定的照顾和优惠, 体现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资助与扶持。虽然目前我国也有相应的对贫困生的资助, 但这更多的体现在事后的补助上, 而且资助的范围相对较窄, 为此, 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资助的时效性上, 即在制定收费标准的最初状态, 就以条文规定明确对支付能力不同的学生实行差别化的收费, 对此可以参照英国高校的做法。另一方面, 在收费制度制定过程中, 还要综合考虑对优秀学生的减免制度, 这是将绩效考核引入教育收费制度的又一体现。向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学费减免及经济资助, 扩大现有资助的范围, 这可以通过学生获奖情况、学生科研成果等方面来评价, 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 体现对优秀学生的肯定, 在保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下, 维护社会公平的实现。

五、结论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何引入市场力量、通过经济利益的引导作用、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高校绩效考核相挂钩、形成行政推动机制和市场引导机制的双向作用是改革的重点。行政作用在收费制度中的作用仍是不容忽视的, 政府需要对收费标准的制定依据和制定范围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 以监督和规范高校行为。此外, 将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收费, 将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规律相结合, 通过对学校、学科、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绩效评估考核, 进行不同档次的划分, 在此基础上, 将收费标准的决策权下放给作为经营实体的高校, 使高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灵活、自主地确定和调整收费标准, 实行教育收费的优质优价, 充分调动高校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积极性, 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奠定基础, 使学费真正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摘要: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确立和变革是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对于完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实现教育公平、满足人才需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引入绩效考核这一市场力量, 建立行政作用和经济利益引导作用交互渗透下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并着重从如何调动高校、学科、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的积极性角度探讨收费制度的具体安排, 实现高等教育收费的优质优价, 以期提升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也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等教育收费,行政作用,经济利益引导作用,优质优价

参考文献

[1]朱晓刚:《成本分担, 优质优价——从“精英取向”转向“大众取向”的高校收费政策研究》, 《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第1期。

[2]杨扬、陈敬良:《公办普通高校的学费应体现优质优价原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3]姜勇、陈曦绚:《挪威“优质”教师教育改革政策述评》,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1期。

篇4:对我国物业管理收费问题的研究

物业管理消费货币化补贴

从目前我国住房体制的实际出发,实现物业管理消费补贴的货币化,一方面要立足于现有经费体制的转换和改革;另一方面,要从增加物业管理费总量入手,提高居民物业管理消费的承受能力:

1、加快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后勤体制改革基金,通过基金实现物业管理实物补贴向货币化补贴的转变。我国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计划经济是相一致的。在市场经济下,随着住房供应体制的改革,当住房基本纳入个人消费领域后,为住房管理、维修提供服务的后勤部分必须作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一方面这部分的工作应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另一方面相应的经费支出要转变为物业管理的补贴资金。后勤改革的基金来源,可以从单位住房基金中筹集,还可以通过逐步取消后勤供给体制的转化资金来筹集。通过基金的逐步建立,使物业管理在从实物支付形式向货币支付形式转变时,使职工能够从个人收入中支付物业管理费用,真正解决居民物业管理消费能力不足的矛盾。

2、逐步提高职工工资中的物业管理消费补贴含量。物业管理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和居民的经济能力相适应的。对居民物业管理消费的补贴可以通过收入补贴来实现。据从物业管理消费的角度分析表明,虽然政府实施物业管理价格补贴要比收入转移带来多一些的物业管理消费,但是,这样则会导致物业管理消费过量,从而导致物业管理价格上升。与此相反,如果政府采用收入补贴提高居民的总收入,那么就会在整体上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物业管理消费。因此,从提高居民的物业管理消费水平,以及提高居民社会福利的角度来说,政府对居民提供收入补贴要比提供物业管理价格补贴经济得多。而且,政府可以通过逐步提高职工工资中的物业管理消费货币含量来实现对居民的收入补贴。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房改售房维修基金,解决过去职工工资中物业管理费的补贴问题,也可以让企业应根据其经营现状,将对员工的物业管理消费补贴纳入企业经营成本,从而在员工的工资中增加物业管理费的补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住房消费的改革。

3、建立公有住房售后维修基金。从公有住房售房款中提留一定比例用于建立公房售后维修基金。房改出售的现住公房质量和管理状况参差不齐,特别是老小区的房屋长期失修失养,设施损坏比较严重,如不在售房前留足公共维修基金,出售给个人以后维修养护费用更难筹集。按照建设部、财政部的规定,出售公房的单位应将房价款的20%—30%资助职工建立维修基金。这应算是对职工物业管理费的一种补贴。

提高物业管理消费意识

强化业主委员会的作用

对居民进行物业消费的货币化补贴只是从客观上改善了居民物业管理的消费能力,而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有待居民物业管理消费意识提高和业主委员会作用的强化。

一方面,要提高居民委员管理消费意识。首先,是国家改变物业管理的补贴方式,从以前的“暗补”变为“明补”,让居民知道在他们得到的住房消费补贴中含有对物业管理消费的补贴,使人们的物业管理消费意识逐渐由刁;自觉转变为自觉:其次,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市场宣传和公益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自己作为物业消费者所具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增加有偿服务的意识;再次,物业管理企业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通过真诚服务,为居民提供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切实体会到物业管理服务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另一方面,强化业主委员会的作用也有助于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问题的改善。业主委员会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业主委员会的组成使得追求集体利益,实现对物业管理服务的一致支付成为可能。无论集体采取何种民主方式做出决定,这种决定对集体成员都是带有强制约束的。(2)业主委员会作为一个集体对成员提供了动力机制。最主要的就是惩罚,即制订出一套保证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相一致的规则,使得违背的人遭至惩罚。

因此,物业管理费是否能顺利、有效地收缴,物业管理公司自身的努力,业主和租户的意识固然重要,作为集团组织的业主委员会能否强化其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篇5:对义务教育系统乱收费问题的研究报告

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纠风办等部门<关于在全省开展教育收费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2] 63号),结合我省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用半年时间,重点治理2011年以来各公办学校(幼儿园)、有关部门和单位等涉及学校办学和收费行为、教育收费监管行为、教育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紧紧抓住“教育、自纠、规范、查处”四个关键环节,采取专项治理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自查自纠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督促整改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的方法,把专项治理与落实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全省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结合起来,着力解决教育收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乱收费案件,不断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维护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

二、治理范围

(一)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

(二)各公办大中专院校;

(三)各公办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民助幼儿园,下同);

三、治理重点和工作分工

(一)学校办学和收费行为方面的突出问题。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违反规定,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并收费;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并收取相关费用;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各类以选拔生源为目的培训班,并收取相关费用;违反规定跨区域招生;

2.公办学校以与民办学校联合办学或举办民办校中校等方式,按照民办学校的收费政策收费;

3.普通高中违反“三限政策”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向择校生收取“择校费”后收取学费,在“三限”外以借读生、旁听生等名义招收高收费学生;

4.中小学校违反规定组织学生集体补课并收取补课费; 5.大中专院校虚假招生宣传、违规录取考生、体制外乱招生,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外合作办学等名义违规收费;

—2— 6.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收取与入学(园)挂钩的费用,或以捐资助学等名义、通过教育基金及家长委员会等途径收取上述费用;擅自突破政策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或违反自愿和非营利原则,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违反规定组织征订教辅材料和报刊、办理学生商业保险,甚至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征订教辅材料和报刊、参加商业保险以及购买校服;巧立名目乱收费、捆绑收费、搭车收费等;

7.学校和教师在办学和收费中牟取集体和个人利益,以及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等问题。

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厅基教处、规划处(社管处)、高教处、师资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处、监察室

(二)教育收费监管行为方面的突出问题。

1.各设区市、县(区)教育局对国家现有教育收费文件落实不到位,继续执行已经废止的文件或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

2.违反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设立、核定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代收费项目和标准,增加群众负担;

3.违反教育收费政策规定,将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与教育事业性收费捆绑;

—3— 4.违反规定推荐教辅材料目录,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组织征订教辅材料和报刊,发行单位随教材搭售教辅材料;

5.违反市场原则,以行政方式或借其他名义指定为学生提供保险、校服、教辅材料等服务的单位;

6.违反规定要求将社会抚养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等费用收取与入学挂钩;

7.违反规定下达高中阶段均衡生、择校生招生计划; 8.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违规招生、违规收费;

9.对教育乱收费纠正和查处不力、向学校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

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厅财务处、基教处、监察室

(三)教育惠民政策落实方面的突出问题。

1.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不到位,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地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未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目标要求;

2.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制定不及时,学前教育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

3.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拨付不及时、不足额、不到位,使用不规范、“吃空饷”和监管缺失;

—4— 4.有关部门和学校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资金、“两免一补”资金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等教育惠民政策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

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厅财务处、督导室、监察室

四、工作步骤

按照省教育收费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专项治理工作从2012年4月份开始至10月底结束,分4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底结束)

1.召开专门会议。各地、各单位要在2012年4月30日前召开专门会议,层层动员,全面部署专项治理工作。

2.建立工作机构。各地、各单位要明确领导责任,相应建立专项治理工作机构,负责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

3.制定工作方案。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专项治理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治理范围、工作进度。工作方案于2012年5月3日前报上一级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各地、各单位要在本辖区内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并设置举报信箱。厅专项治理领导

—5— 小组办公室举报电话:0791-86765316;电子箱:jxszlb@jxedu.gov.cn。

5.开展学习教育。各地、各单位要运用多种形式,组织教育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专项治理和教育收费政策,开展法制教育、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意识,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6.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单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全面系统宣传教育收费政策和专项治理工作,引导新闻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和客观准确报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曝光违纪违规收费典型案件,为治理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1日—7月31日)

1.查摆问题。各地、各单位要对照本《方案》指出的教育收费中突出问题,结合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深入剖析、查摆各自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和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把问题找准、议透。

2.落实整改。各地、各单位要对自查和群众评议中发现的各种问题,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及时进行纠正;对自查发现的各种违规收费,要及时组织清退给学生,无法清退的要收缴国库。

—6— 3.组织填报。各地、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填报《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由省教育厅治理教育乱收费办公室统一制发),确保数据真实,并按规定逐级上报;各地、各单位汇总统计后,要认真分析,形成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连同汇总统计表于7月31日前报送省教育厅治理教育乱收费办公室(附电子版)。

(三)督促检查阶段(8月1日—9月30日)

1.明察暗访。省教育厅将组织对各地各校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

2.全面检查。在自查自纠基础上,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省里负责组织对省属高校全面检查,同时抽查部分市、县(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市、县(区)比照此办法组织检查。

3.督促整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并严肃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

(四)总结提高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

1.分析总结。各地、各单位要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总结,梳理教育收费中突出问题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分析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找到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有效途径。各设区市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报告于10月31日前报省教育厅治理教育乱收费办公室。

—7— 2.完善提高。各地、各单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深化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铲除教育乱收费问题滋生蔓延的土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扎实推进全省教育收费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省教育厅成立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任组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程样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纪工委书记傅鹏鹏,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汤赛南任副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职人员承担日常工作。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逐级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分别设立综合协调组、民主评议组、监督检查组等办事机构。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地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实际,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综合协调组要加强对本地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督促和指导所属大中专院校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民主评议组要结合专项治理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教育行风活动,以评促纠,以评促建;监督检查组要强化案件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为专项治理有效开展提供纪律保证。各地教育局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

—8— 纠风、财政、物价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信息互通、联合检查、联合查处、结果通报的教育乱收费治理机制。

(三)把握原则界限。在专项治理工作中,要立足自查自纠,重在问题整改,坚持宽严相济、惩防结合。专项治理期间,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整改到位的,可依法依规从轻从宽处理;对被查发现的问题,一律从严从重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对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压案不查、对抗检查、拒不纠正、销毁证据、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或在专项治理期间及专项治理结束后仍顶风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在对有关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如遇国家教育收费政策和规定调整,对在新的政策和规定实施前发生的行为,按“从旧兼从轻”原则处理。

篇6:关于对开学收费问题的自查报告

塔城市第五小学

二00六年三月

塔城市第五小学关于对开学收费问题的自 查 报 告

2006年3月1日,塔城市第五小学根据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市纪检委、市财政局的要求,组织纠纷领导小组成员,对本校“一费制”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春节收费自查自验领导小组

组长:袁芳

成员:张玲、胡秋菊、吴霏、柴栋梁、程敏霞

二、关于收费情况:

2006年2月24日我校正式开学,会上对全体教师将本学期的收费标准公布于众。3月1日我校检查组成员深入到各班调查了解本期收费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通过调查了解,我校28个班中六年级有四个班出现了不合理收费现象,征对此情况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召开会议,召集有关人员予以纠正。处理情况如下:

1、3月1日领导小组在自查中发现六年级四个班的38名学生出现了违规收费现象,为了严肃国家“一费制”收费标准3月3日对于出现违规收费的老师予以严厉批评教育并写出书面检讨。

2、对违规收费的款项限时清退给家长并由家长打收条反馈给学校。

三、出现违规收费的原因

该年级班主任在寒假期间,给学生布置拾拾捡捡劳动任务并要求以最大能力去完成任务,所以在开学时一些完成了拾拾捡捡劳动任务的学生就主动交上了。因此就出现了上述违规收费的现象,对此现象学校领导引起了高度重视,为了消除不力影响,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对违规收费的老师从重处理是理所应当的。

四、今后打算

我校将以此为戒,教育广大教职工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予以收费,任合人不得以任合理由为借口收取任合不合理的费用,让学生和家长明明白白交费,学校明明白白收费。

塔城市第五小学

篇7:学校规范教育收费问题自查报告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使规范教育收费的有关精神能够深入人心,工作要求能落到实处,每学期开学第一次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以及教职工大会,学校都组织全体教职工对文件进行认真的学习,并就文件的有关要求进行细化落实。每学期除了按规定对收费项目的内容、要求、依据等进行公示以外,学校还在网站上开辟了政务公开专栏、公布了监督电话、校长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并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反馈学校行风建设的情况,听取社会对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特别是收费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广开言路、查找问题

为了开展好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确保学校的收费工作能够完全符

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取信于民,我们围绕办学行为、学校收费、师德师风、收费管理等热点问题,通过不同形式,广泛征求大家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收集到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主要归为:师德师风、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征订使用教辅资料等三大类。通过反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校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热点和可能产生违规收费情况的隐患。

三、突出重点、认真执行

1、我校没有收取任何学费、住宿费、搭伙费等费用,教育经费由国家全额拨付。

2、没有自立收费项目,没有收取学生的补课费、择班费等。

3、本期学生进餐实行自愿刷卡消费,没有一次性收取一个学期的伙食费行为。

4、教辅资料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做到先预约后征订,严格执行上级一科一辅的规定。

5、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没有同商家一起强制学生饮用学生奶,定制学生服,更没有加价从中牟取利益的行为。

6、我校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用制度规范人,用监督约束人。学校制定了《钱场镇初级中学规范收费具体措施》、《钱场镇初级中学师德规范细则》和《钱场镇初级中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日臻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学校和教师的办学、教学行为,自觉接受老师、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通过历年来加强规范教育收费自查和整改工作,我校校风、教

风、学风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的肯定。我们将继续抓好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为治理教育领域“三乱”工作作出贡献,竭尽全力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真正实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承诺。

钱场镇初级中学

篇8:对义务教育系统乱收费问题的研究报告

一、基本情况

在收费标准执行上 (如表1) , 有4家银行办理汇兑未按款项用途的不同收费;有2家银行办理委托收款 (托收承付) 业务未收费;有4家银行办理行间转账业务未收费;有6家银行办理查询业务未收费;各家银行办理定期借记业务均比照同城特约委托收款业务按2元/笔收费;部分银行办理定期贷记业务按中间业务代理协议1元/笔收费, 部分银行不收费;各家银行办理退汇业务均不收费。

二、存在的问题

(一) 收费定价机制不畅通

一是有关定价主体规定存在矛盾。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规定, 政府指导价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调整。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的制定上, 人民银行已不再是定价主体。而现行的计价格[2001]791号, 是由原国家计委和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发布的, 与《办法》中所规定的定价主体存在矛盾。

二是市场化定价机制难形成。《办法》仅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结算业务范围作了一个原则性的规定, 没有确定具体的收费项目和价格, 给市场定价和业务范围的界定带来困难。

(二) 收费标准的适用性差

随着支付系统在全国的推广运行, 历时14年的电子联行系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由支付系统取而代之。定价对象和业务范围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 计价格[2001]791号滞后于业务发展的矛盾日显突出, 困挠了银行对客户收费标准的执行。一方面表现在小额支付系统运行后, “异地汇划业务”概念已发生了变化, 在同一CCPC内 (省内) 汇划业务为同城业务, 跨CCPC的汇划业务则为异地业务, 计价格[2001]791号是否适用于省内 (同城) 异地汇划业务不明确。另一方面表现在支付系统运行后, 业务范围扩大, 除可办理跨地区的汇划业务, 还可办理同一地区的转账业务, 计价格[2001]791号是否适用于同一地区转账业务不明确。

(三) 直接定价的适应性差

计价格[2001]791号采用的是直接定价模式, 这种定价模式对规范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维护消费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仍存在弊端。一是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表现在银行向客户收取的大额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汇划费按同一标准收取, 无法体现出大额与小额支付系统在基准价格上的差异, 对客户来说, 并未因通过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办理业务而降低其业务成本。另一方面表现在银行向客户收取的小额支付系统业务汇划费按同一标准收取, 无法体现出小额支付系统不同业务种类、业务处理时间段的基准价格差异。二是直接定价难以随市而定。通过对10家企业的调查, 企业普遍反映汇划费最高限过高, 高达200元/笔, 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成本;职工普遍反映工资、退休金、养老金按2元/笔收取汇划费不合理。在现行直接定价模式下, 银行难以随市而调整收费标准。

(四) 收费行为监管不力

从调查情况看, 各商业银行电子汇划费收费标准执行不统一, 对应收费的项目不收费, 明确不能收费的项目进行收费。《办法》仅对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的监管部门即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职责作了一个原则性规定, 由于缺乏具体的处罚细则, 监管部门感到执行难度较大, 对商业银行支付系统业务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处于“真空”。

三、相关建议

(一) 建立畅通的定价机制

一是确立人民银行在收费定价上的地位。人民银行作为支付、清算系统正常运行的维护者, 能够及时掌握商业银行各项结算业务的具体情况, 同时, 也是支付系统的基准价格的制定者。因此, 根据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分工, 应由人民银行制定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支付结算业务收费标准。二是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人民银行负责确定收费项目及其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 其中浮动幅度的制定和调整, 应发挥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作用, 通过采取听证会的方式, 广泛征求意见。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应从监管的角度, 更多地侧重于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发改委更多地侧重于对商业银行收费项目的审批, 最终确定收费标准。

(二) 确定合理收费标准

一是建议对支付系统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支付系统业务收费标准作为传导银行业支付结算服务收费价格的重要基准, 对个人、企事业的影响程度较大, 建议对支付系统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二是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改变目前采取的直接定价模式, 实行价格浮动制, 即在基准价格的基础上, 确定浮动幅度, 引导商业银行在浮动区间内自主定价。支付系统业务定价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的基准价格, 确定银行向客户收取汇划费的基准价格, 实现支付系统资源的有效配置;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 在合理清算商业银行办理支付系统业务成本费用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到个人、企事业单位的接受能力, 确定电子汇划费的浮动区间。

(三) 加强收费监督管理

上一篇:计算机四级考试须知下一篇: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