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健康检查

2024-05-03

税收健康检查(通用9篇)

篇1:税收健康检查

2013年税收专项检查之出口货运代理公司税收检查要点

在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中,“承接出口货物的货代公司”(以下简称出口货代公司)被列为指导性检查项目。出口在我国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带来出口代理行业蓬勃发展。

货物运输代理服务是“营改增”的主要行业之一。“营改增”之前,出口货代公司在地税缴纳营业税,“营改增”之后,出口货代公司在国税缴纳增值税,2013年试点地区的税收专项检查应由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即国税局来实行,但显而易见的是,十几年来,出口货代公司一直由地税局管理,国税局管理尚不到一年,企业的经营特点、财务核算、涉税风险并不熟悉。一些出口货代公司正好利用这段时间,从事税收违法活动,偷逃国家税款,因此应当受到税务机关的检查。2013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重点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后的征管风险防范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出口货代公司,笔者对其相关情况及税收风险予以介绍。

一、行业基本情况

出口货代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发货人(货主)与承运人提供居间服务,从中赚取差价或佣金。货物运输根据距离远近一般分为国内货物运输和国际货物运输,根据运输工具不同可以分为海运、空运、联运等。本文重点介绍国际货物运输代理。

(一)业务流程

1、国际海运代理

海运代理公司一般需要有稳定的客户(货主),有长期合作关系,能够提供相对充足的业务量;而承运人(船东)方面是一个信息比较公开的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寻找合适的承运人是比较容易的。业务流程为发货人提出运输需求,海运代理公司根据已掌握的承运人信息向发货人报价,双方均同意后签订合同,海运代理再与船东签订合同。发货人于约定时间将货物送至指定港口,交由海运代理公司办理装船等一系列手续,直到货物到达目的地,此项代理业务完成。海运代理公司也会承接零散客户的海运业务。

2、国际空运代理

与海运代理不同,空运代理公司一般需要有稳定的承运人(航空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能够提供相对充足的舱位;需要航运的发货人或二级代理人寻找具有一类货运资质的空运代理公司。业务流程为空运代理公司与航空公司签订合同,租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舱位,发货人或二级代理人找到空运代理公司,签订航运合同。发货人于约定时间将货物送至指定机场,交由货运代理公司办理装机等一系列手续,直到货物到达目的地,此项代理业务完成。空运代理公司也会临时租赁其他航空公司的航位,但价格较高。

(二)盈利模式

出口货代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为赚取差价。

赚取差价是指发货人与承运人并不直接接触,由出口货代公司分别与其签订代理合同和运输合同,代理合同价格高于运输合同价格的差额为代理收入。由于此种模式下出口货代公司成为了运输合同的当事人,因此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除赚取差价外,货运代理业还有佣金收入和咨询收入。

二、财务核算情况

出口货代公司虽然使用的运输工具不同,但财务核算大致相同。下面就货运代理业“营改增”前后会计处理的差异加以说明。

例:某货运代理公司,分别与发货人和承运人签订合同,完成代理业务,收取发货人120万元,支付承运人100万元,取得代理业务收入20万元。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一)“营改增”之前

1、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 120

贷:应付账款 100

主营业务收入 2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其中应收账款120万元核算的是收取发货人的全部价款,应付账款100万元核算的是支付给承运人、港口、海关等所有费用,差额20万元就是货运代理公司赚取的代理业务收入。

2、营业税处理

根据营业税有关规定,货运代理业实行差额征税,全部营业额中可以扣减支付给承运人、港口、检验检疫、海关等所有费用,差额为应税营业额,营业税税率为5%。

3、发票处理

出口货代公司向境内发货人开具营业税发票,向境外发货人开具形式发票;向境内承运人收取营业税发票,向境外承运人收取形式发票。

4、企业所得税处理

出口货代公司将20万元代理业务收填入年度申报表第1行“营业收入”,1万元营业税填入第3行“营业税金及附加”(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第2行“营业成本”为零。

(二)“营改增”之后(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1、会计处理

(1)取得收入

借:应收账款 1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13.2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79

(2)支付运费(假设100万元中有80万元取得试点地区运输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0万元取得非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主营业务成本 72.0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9贷:应付账款 8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8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1.13

贷:应付账款 20

其中113.21万元是出口货代公司的代理业务收入,90.94(72.07+18.87)万元,是出口货代公司的代理业务成本,差额22.27万元就是出口货代公司赚取的代理业务利润。

2、增值税处理

根据“营改增”有关规定,“营改增”之后货运代理业仍实行差额征税,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部分在进项税额中抵扣,取得非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部分抵减销售额。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6%,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3%。

3、发票处理

出口货代公司向境内试点地区发货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境内非试点地区发货人开具非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境外发货人开具形式发票;向境内试点地区承运人收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境内非试点地区承运人收取非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境外承运人收取形式发票。

4、企业所得税处理

出口货代公司将113.21万元代理业务收填入年度申报表第1行“营业收入”,94.37万代理业务成本填入第2行“营业成本”,第3行“营业税金及附加”为零(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三、出口货代公司“营改增”后的税收风险

(一)应税扣除项目多

出口货代公司在营业税中实行差额征税,“营改增”之后继续实行差额征税,即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的价款可以在销售额中扣除。这部分没有专用发票控制,企业为了降低税负,可能会扩大应税扣除项目金额,而什么项目能扣除,什么项目不能扣除,国税人员并不熟悉。

1、扣除项目范围

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航空运输企业包机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39号)规定,对航空运输企业从事包机业务向包机公司收取的包机费,按“交通运输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对包机公司向旅客或货主收取的运营收入,应按“服务业——代理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其营业额为向旅客或货主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除支付给航空运输企业的包机费后的余额。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无船承运业务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1312号)第二条规定,纳税人从事无船承运业务,以其向委托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的海运费以及报关、港杂、装卸费用后的余额为计税营业额申报缴纳营业税。

国税人员在对一些海运出口货代公司检查时发现,其申报的扣除项目中还包括了检验检疫费、保险费等不在国税函〔2006〕1312号文件列举之内的费用,而国税函〔2006〕1312号文件的列举并没有“等”。企业解释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做的,地税局是允许的,导致国税人员难以判断其是否超范围扣除。

另外,支付给试点纳税人价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得从销售额中扣除,但有的出口货代公司对政策不熟悉,将专用发票与其他发票一并在销售额中扣除。

2、支付境外费用真实性

由于出口货代公司的很多运输费用是支付给外国运输企业,其申报的扣除项目中包括大量境外企业开具的形式发票,难以判断真伪。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代理业营业税计税依据确定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908号)规定,支付给境外的,该减除项目支付款项凭证必须是外汇付汇凭证、外方公司的签收单据或出具的公证证明。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

出口货代公司有大量非英文合同、发票,税务人员识别困难,形式发票是否真实、境外业务是否真实、支付境外的费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转移利润的行为也难以查证。因此如何判断支付境外费用的真实性是税收检查的难点。建议税务机关可对可疑的大额支付进行情报交换。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虚开)是重大税收违法问题,随着“营改增”范围扩大至全国,出口货代公司虚开的可能性也在加大。以前增值税企业都是货物企业,传统应对虚开的手段是票、款、物三结合,而货物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货物的流转很可能就涉及虚开,但现在出口货代公司恰恰没有货物,导致链条断裂,查找虚开行为困难。而且目前各地政府对“营改增”后税负上升的企业实施财政补贴,这便增加了企业虚开的“动力”。目前各地税务机关都在积极探索“营改增”后应对虚开的方法,因此笔者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尽快总结劳务企业虚开的应对方法,以加强税收检查力度。

“营改增”后,出口货代公司适用6%税率,运输企业适用11%税率,因此可以说出口货代公司销项小进项大,税负大幅下降。但由于全国尚未全面实行“营改增”,大量运输企业处于非试点地区,因此“找票”抵扣就成为出口货代公司降低税负的重要手段,税务机关应对大额的抵扣发票进行核查,防止出口货代公司与运输企业勾结,切断其利益链。

篇2:税收健康检查

摘要:税收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税收领域的一项顽症,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税收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本文对税收流失的概念、形式、现状和产生税收流失的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税收流失的初步措施。

关键词:税收流失;税收政策;财政收入

前 言

所谓税收流失,是指各类税收行为主体,以违反现行税法或违背现行税法的立法精神的手段,导致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的各种行为和现象。这里所说的各类税收行为主体,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作为征税人的税务部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流失主要表现为以下种种现象和行为:

1.偷税。2.逃税。3.漏税。4.骗税。5.抗税。6.欠税。7.避税。8.非法的、任意的税收优惠和减免。9.征税人违规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一、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新的税收制度的贯彻实施,税收已广泛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2571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18.1%,税收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改善综合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轨期,国家法制尚不健全,人们的税收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诚信纳税的意识还远没有得到树立,各种偷逃税现象还大量存在,税收流失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2004年,全国税务机关共检查纳税人124万余户,查补总收入为369亿元,若按50%的查补率乐观估计,税收流失也在300亿元以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测算,我国地下经济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左右,按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18%匡算,2004年,我国地下经济的税收流失约为3696亿元。据国情专家胡鞍钢的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的税收流失约在3850-4450亿之间。从各种渠道的信息来看,目前我国税收流失情况已十分严重。所以,加强对税收流失的研究,对税收流失进行有效的治理,最大可能的减少税收流失,增加税收收入,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我国引起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目前的税收流失是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混合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 1

我国税收流失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多种面: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利益关系是引起税收流失的动因。

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都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而现阶段,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主要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来进行的,税收直接参与社会剩余产品的再分配,这种分配形式的主要特征是无偿性。因此,税款的多征与少征,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者的收益。使得一些生产经营者在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时,为了使自身收益最大化,便会采取各种手段偷逃国家税款,造成税收流失。

(二)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不规范,税收执法力度不够是税收流失的政策原因。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进一步改进,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建设仍不够完善,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1.法律体系内部存在重大缺陷。现行税法形式体系不完善,没有一部税收基本法,也没有相配套的税务违章处罚法、税务行政诉讼法等。2.现行税法立法档次太低,许多税种都是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暂行条例开征,税收立法呈现立法行政化趋势,税法的权威性和透明度不够。3.现行税法存在不合理之处,操作性较差。如增值税的视同销售的规定、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的规定等在实际的税收征管中操作难度都相当大。同时,税务机关的执法独立性较差,《征管法》虽然有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的规定,但由于需要工商、银行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这些规定往往得不到落实,使偷逃税现象不能得到有效制止,造成税收流失。

(三)税收征管体制不完善,税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是产生税收流失的体制因素。

1.税收征管体制不完善,征管质量不高。1997年以来,虽然逐步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新模式,但从几年来的运行情况看,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出现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税务机关内部岗位职责不清,管理任务不明,淡化了税收征管的一些基础性工作,而重点稽查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税收征管的质量,造成了税收流失。

2.税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当前,知识经济的浪潮扑面而来,拥有现代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近年来,为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税务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但纵观税务干部队伍的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一是专业型人才不足。二是复合型人才缺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复杂的税收工作需要,造

2成了税收流失。

3.税收征管手段仍显落后,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亟待加快。近年来,税务系统大力加强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由于资金、技术、人员、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全国的发展不协调,没有在全国形成网络。同时,由于没有与工商、银行、海关等相关部门联网,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使计算机管理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地下经济规模巨大,是税收流失的重要因素。

各种数据和信息表明,目前我国地下经济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由于地下经济活动几乎完全脱离了税务机关的监控和管理,税收基本处于完全流失的状态。

三、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

(一)提高立法层次,加大税收立法执法透明度。

1.制定颁布《税收基本法》,对税法的定义、原则、税务机关的组织机构和权力义务、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税务争议、税务中介和代理等进行明确的界定,使其真正起到税收领域的“母法”的作用。

2.提高现有税法的法律级次,增强税法的法律效力。(1)对于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经过修改后较为成熟的就按照法律程序尽快提请国家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使之升格为正式的法律。(2)修订现行税法,以达到税法体系的内外统一。

3.强化税收执法,确立“严管重罚”的治税思想。在严格遵守《征管法》规定的处罚幅度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对各类税收流失行为的处罚力度,并按税法规定严格加收滞纳金,增加偷逃税者的风险预期和机会成本,减少税收流失。

4.强化税务机关的独立执法权。应考虑建立包括税务警察和税务法庭在内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使税务机关可以进行独立执法,不受其他部门干扰,增强对各种税收流失行为的威慑和抑制作用。

(二)改革完善现行税制。

1、改革完善增值税,充分发挥增值税优势。

尽快实施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加速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将其扩展至建筑安装业、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业等等。

2.完善个人所得税。

(1)随着征管环境的改善和征管手段的现代化,逐步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并最终向综合所得税制过渡。(2)降低名义税率,减少税率档次,简化税制,加强征管。(3)建立

3科学的费用扣除标准。

(三)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建立税收征管新秩序。

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依法纳税的遵从意识,强化公民对税法熟悉程度和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其次,坚决堵塞会计信息失真的漏洞。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严惩虚假错误信息的披露者。再次,要加大税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征收管理水平。最后,要继续完善和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改革落后的征管手段,提高税收效率。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击地下经济。国家应尽快建立打击地下经济活动的有关制度,增强对走私、造假、盗版等破坏性、危害性较大的地下经济的打击力度,从制度上不断压缩地下经济的生存空间,减少税收流失。

参考文献:

篇3:税收健康检查

沈阳市地方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将税收专项检查作为稽查工作的重点,上半年,开展了省局重点税源企业专项检查、“营改增”相关行业专项检查以及对部分税收自查企业进行的专项检查。检查期间,该局定期组织召开由综合科、审理科和稽查科共同参加的稽查工作调度会,局领导对各科室的稽查案件检查进展情况、税收自查工作开展情况、陈欠入库情况进行逐户调度,现场解决检查中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调度会后,由综合科对稽查案件进展情况逐件进行督查督办,及时下达督办通知单,定期通报督办事项办理情况,并将督办工作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截止到7月1日,该局对27例稽查案件进行督查督办,大大提高了稽查效能,提升了工作动力。

篇4:健康险:仅有税收优惠还不够

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是指由保监会研发并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适合大众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

为确保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实施,三部门选择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为试点,此外,各省、自治区分别选择一个人口规模较大且具有较高综合管理能力的试点城市。

业内声音:

商业健康险有望成为企业刚需

有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超过1500亿元,但商业健康险只占整个市场的一成左右,远低于美国40%的水平。在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外企服务分公司工作的张颖,是员工健康服务中心补充医疗险产品负责人。张颖认为,这次出台的个税优惠政策是对商业健康险市场的一大利好,随着相关实施细则的落地,将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和投保健康保险。

这次出台的《通知》要求各省级财政、税务和保监部门应及时研究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分别上报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于今年6月30日前联合上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保监会审核备案。据预测,今年7月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正式目录有望公布,政策也将得以落实。

张颖介绍,随着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保险意识的逐步增强,目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企业“标配”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员工期待企业能够提供更进一步的医疗和健康保障,并将此作为企业人才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之一。

张颖说,对于企业而言,购买商业健康险等补充医疗保险已经成为员工福利的首选。企业为员工购买补充医疗保险产品,除了能够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之外,也是对企业用工风险的一个重要防范措施。今后,补充医疗保险甚至有望渐成企业的刚需。

据预计,今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考虑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替代传统的礼品卡、购物卡等员工福利。

企业倾向于选择套餐类产品

与基本医疗保障的大众化属性不同,商业健康险等补充医疗保险更多面向中高收入人群。无论是对于员工个人还是企业来说,能否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与优质、专业的理赔服务成为筛选补充医疗服务产品或机构的首要条件。

张颖告诉记者,企业在选购补充医疗产品时,倾向于选择套餐类组合产品。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职级进行自由配置。对于一些外籍人士或者企业高管,企业更愿意为他们选购不同档次的高端补充医疗产品。

在理赔体验方面,企业和员工希望保险机构或代理机构能够提供更高理赔额度,更有效率的理赔服务。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上的多数产品在免赔额和赔付比例上限制较多,这方面保险公司随着新政的落实,应该加以完善。

专家观点:

个税优惠或可减少财政对职工医保补贴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教授表示,购健康险个税优惠出台或将起到类似调降证券交易印花税利好股市的作用,通过“四两拨千斤”的做法,以税收杠杆进一步平衡甚至减少财政资金对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补贴。

这次出台的《通知》规定,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额扣除为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减除费用标准之外的扣除。换言之,按照现行个税起征点3500元计算,以月收入5000元的个人为例,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45元,而在每月购买200元商业健康险后,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700)×3%=39元。因此其每月个税减负6元,全年可少缴纳个税72元。

刘剑文表示,2011年曾有数据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约为2400万人,估计目前这一规模也不超过3000万人。按此粗略估算,即使全体个税纳税人均享受到这一优惠,每年优惠额度也就只有一二十亿元规模。

对此,刘剑文分析,有关部门出台这一优惠政策的重要意义,除了意味着官方直接让利于民,还隐含着希望通过类似证券交易印花税影响股市的方法,借个税优惠达到政府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目的。

财政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显示,今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29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6%;而支出734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刘剑文认为,在这种职工医保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情况下,如果通过个税优惠能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使得广大职工能够在基本医保之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二次报销医疗费用,进而降低职工的医疗费用支出。这样财政就有望减少对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贴,最终达到降低财政支出压力的目标。

商业健康险设计应扩大病种保障范围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王晶教授表示,今后,保险公司在设计商业健康保险时应采取降低价格和扩大病种保障范围的举措,力争抓住这一契机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同时她也提醒,在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提高参保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完善职工医保制度,提高报销上限,减少因病致贫等问题的发生。

王晶认为,目前国内商业健康保险具体产品仍以保大病为主,如癌症、白血病等。对于报销普通疾病,尤其是门诊医疗费用的险种仍相对较少,且理赔限制条件较多。由于不少参保者很难获得报销,因此一些人对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敬而远之。曾有业内人士透露,商业健康险保费在国内市场份额只有一成左右,与寿险、财险等业务有较大差距。借助新政推出的机遇,王晶建议商业保险公司应及时调整市场定位发挥潜力,扩大产品保障范围,开发出更多“接地气“的保险产品,实现差异化营销。最终既使商业健康保险借势翻身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也使企业职工获得更多的医疗保障。

王晶透露,人社部2015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超过6.5亿人。商业健康保险作为一种补充类型的医疗保险,无论其如何发展,也远远达不到强制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规模,因此商业健康保险只能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她分析,要解决当前还存在的诸如因病致贫等问题,有关部门的长远目标应是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适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报销上限额度,合理地将更多药品和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并辅以降低虚高药价和减少过度医疗等举措。

来源:京华时报

篇5:税收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一、检查情况

检查组主要抽阅了第一税务所和管理检查科各5户个体和企业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执法文书不规范。表现在送达回证未做到一事一回证

;填写不完整,存在漏填项目;欠税的催缴无程序纪录。

2、征管资料不完整。停业、请假无纳税人请假报告,税收管理员也无调查核实资料,调查核实资料存在马虎了草,随便写二句了事行为。

3、处罚不到位。对未申报或延期申报行为有的只加收滞纳金,而未处罚。

4、纳税人上报资料审核不严。如某企业纳税人到地税办理涉税事项,盖国税发票专用章而税收管理也认可了。

5、未按期办理涉税事项。税收管理员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涉税事项,或收到纳税人的有关资料,未注明收到日期。

二、整改要求

税收执法行为规范是税收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征收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为迎接省局的交叉检查,区局要求:

1、各征收单位在8月22日前对2007所有征收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查,对发现的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全面做到征管资料的完整,准确。

2、实行税收管理员资料交叉检查,各片税收管理员22日前提供5户资料交区局,由区局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按每户罚款10元对税收管理员进行处罚。

3、实行责任究制。凡今后被省、市局查出有问题的征管资料,除对税收管理员进行经济处罚外,还要对其分管的所领导一并处罚。

篇6:中国银行税收检查方案

2中国银行税收检查方案

根据总局关于检查汇总缴纳企业的统一部署、结合以往部分地区对金融行业进行税收专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特制定此检查方案。本方案仅就金融行业易出现税收问题列举了一些重点检查项目。各地在检查中,不能仅仅检查本方案所列重点内容,而应对应缴纳的所有税种、所有应税项目核算、税款缴纳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要根据已掌握的检查对象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及分户检查实施方案中进一步细化检察重点。

中国银行目前拥有遍步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网络,其中境内机构共计11,000余个,境外机构共计600余个。1994年和1995年,该行业先后成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发钞银行。鉴于中国银行各地分支机构及业务产品类型繁多特点,各级税务机关应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预提所得税、增值税和其他税种所涉及的科目进行重点检查。

一、营业税

(一)利息收入:主要检查短期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进出口押汇、各项转贷、银行贷款收入及其他收入;

(二)金融商品转让收入:主要检查债券转让、外汇转让、非货物期货转让;

(三)金融经纪业务:主要检查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咨询业务收入等;

(四)融资租贷收入、经营性租贷收入;

(五)转让抵押物收入。

检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收取凭证工本费、邮电费直接冲减管理费后计入“手续费收入”,少计收入,少纳营业税。

2、对“委托贷款”业务影响借贷方收取的利息收入全额作为营业额代扣代缴营业税,不得以利息收入全额减除受托方所的手续费后的余额为计税营业额。

3、当期实际收到的结算罚款、罚息、加息等收入应并入营业额中缴纳营业税。

4、透支利息收入应并入营业额中缴纳营业税。

5、代理业务的计税营业额是指全部手续费性质的收入,包括价外收取的代垫、代收代付费用(如邮电费、工本费)加价等,也不得扣除支付给下一环节的手续费指出。

6、其它应交营业税的收入。

二、企业所得税

(一)银行业务收入总额范围的检查:

1、生产营业收入:包括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中

间业务收入、证券发行、自营差价收入、汇总损益、各种手续费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转让抵债资产、转让无形资产、转让其他资产;融资租贷和经营性租贷收入;特许权使用费用收入;股息收入;长、短期投资收益;其他收入等。

(二)不得税前扣除项目的检查:

1、资本性支出;罚款、罚金、滞纳金;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有赔偿的部分;赞助支出;预提费用;返还手续费。

2、税法规定的其他项目:包括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超出扣除标准、范围的公益、救济性捐赠、贿赂等非法支出。

3、税法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各种准备金之外的各种准备金、担保人承担归还的与自身应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本息、内应计未计的扣除项目、已出售或出租住房的折旧费和维修费及物业管理费停车费等、进行股改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超过规定比例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指支出、投资人或工作人员投保的商业保险、不能提供证明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等等。

三、个人所得税

重点检查给职工或发放的超过标准的住房补助;超标准列支单位负担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交通补助;应由个人负担的物业管

理费;在“管理费用”科目下以各种发放给个人的费用及其它属于个人收入部分,是否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四、预提所得税

根据国际税收通行的源泉扣缴原则,对与利息收入、股息、特许权使用费、分红等形式向国外支付的款项均要按10%的税率缴纳预提所得税。

五、增值税

由于该行是2008年奥运会的特许赞助商,其业务范围也开拓为销售奥运金条银条、特许商品、实物黄金白银等,所以应对其商品销售收入、进项税抵扣、增值税发票开具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

篇7:税收专项检查实施方案

2011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构建公平和谐的税收环境,保障税收收入稳步增长。根据《***县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古政发„2011‟176号)和《武威市地方税务局2011年建筑安装、房地产及规模以上餐饮、娱乐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武地税发„2011‟262号)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专项检查范围:

所有应缴纳地方各税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事餐饮、住宿、娱乐行业且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业户。

二、专项检查期限:

原则上为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遇有特殊情况可以追溯至以前,凡经市、县稽查局稽查的不再进行检查。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8月6日至8月31日):为宣传动员、安排自查阶段。由综合业务科发布通告,进行宣传。由管理分局、土门征收管理分局按照自查的范围和要求,安排专人指导、督促所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进行自查,填写自查表,并将纳税人自查 1的情况,汇总后于8月25日前报县局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9月1日至11月30日):为重点检查阶段。县局专项检查领导小组根据自查情况,确定重点检查对象名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9月5日前将确定的重点检查对象名单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要对久亏不倒、长期零申报收入或明显有问题的企业进行立案稽查;对建筑安装、房地产及规模以上的餐饮住宿、娱乐业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由稽查分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抽调人员,成立三个检查组,分别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12月1日至12月10日):为汇总、总结阶段。县局税收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专项检查工作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并撰写报告材料,向县、市局领导小组汇报。

四、检查依据和处理原则:

这次检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及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对查出的各种违纪违法问题,要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实事求是,宽严适度”的原则进行处理,对在自查过程中能够主动申报、自觉补缴税款的,只加收滞纳金,不作罚款处理;对在自查阶段隐匿不报,经过重点检查发现问题的,除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外,还要依法从重从严处罚,问题严重的要追溯至以前,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部门立案查处,对典型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曝光。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这次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局成立由副局长杨前锋任组长,副局长王多荣、纪检组长许国瑞、副局长安殿斌任副组长,稽查、综合、计财、人教、发票、社保、征收、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稽查分局。

(二)加强部门配合。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共同协作,研究解决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税源管理合力。牢固树立“信息管税”理念,借助社会综合治税平台,全面、准确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税源变化规律,为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坚持依法行政。要把依法行政放在首位,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文书使用规范合法,数据采集全面准确,对所查的问题要做到证据充分、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程序合法。

(四)强化责任意识。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要与各检查组签订《责任书》,建立主查责任制和终身负责制,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度。参与检查的人员要树立大局意识,服从指挥,廉洁自律,文明执法。要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查前宣传、查中约谈、查后反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取得纳税人的理解与支持,积极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五)加大责任追究。对在这次专项检查中,因工作落实力度不够,不能按时限、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两制”责任书中的临时性工作,纳入日常考核,进行责任追究。对违纪违法人员,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查处。

篇8:引导殡葬业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

新中国的殡葬业, 是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殡葬业废墟中发展起来的,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拥有上万多名职工的新兴特殊服务行业。然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加入WTO后, WTO的原则使传统的中国殡葬服务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殡葬业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表现越来越突出, 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 殡葬服务机构因违规违纪和服务事故被媒体曝光的越来越多, 特别是殡葬行业的暴利, 使得百姓不堪一死, 岂不让人苦笑、悲哀!因此, 研究殡葬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探索改革的道路。当然, 殡葬业的改革是需要各级政府及全体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因此, 笔者尝试利用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 从税收的角度来规范殡葬行业的管理, 弱化其暴利程度, 使其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二、理论依据

(一) 和谐社会理论。

所谓和谐社会, 其本质内涵是文明、公平、公正、共富、共享、安定、有序和团结, 核心是公正, 而公正是一种“均衡”或“应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得到与其行为相应的待遇。显然, 只有每个人都得到了他应得的东西, 或者这个社会达到了某种均衡的状态, 和谐才是可以期待的。而当前殡葬业的暴利现象, 使得百姓“怕死”———当前的丧葬费用高的远远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这种现象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 因此弱化殡葬业的暴利非常必要。

(二) 税收产权理论。

税收从表面上看, 其课税对象为所得、商品和财产, 但税收真正的目的物是产权。因此, 公共部门可以依据产权是否存在确定税收边界。在产权明晰存在的地方, 税收或税收权力应当介入, 否则, 会导致税收真空;在产权不存在或不明晰存在的地方, 税收或税收权力就不应当介入, 否则就导致税收或税收权力滥用。因此, 针对殡葬业这个特殊行业, 应以税收产权理论为依据, 调整殡葬行业税收政策, 以规范当前混乱的殡葬市场, 实现殡葬行业的自我发展。

三、制定殡葬业合理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路

(一) 殡葬业税收政策调整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原则。

调整殡葬行业税收政策必须根据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既不能被某些条条框框所束缚, 也不能盲目抄袭别国的税收政策模式, 在此基础上, 丰富殡葬方面的税收理论, 完善殡葬行业税收政策体系,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公平公正原则。

调整殡葬业税收政策一定要体现公平原则。所谓公平, 就是要丧主、殡葬服务机构、殡葬监察机构合理承担各自责任原则。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调整殡葬业税收政策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方面保证国家殡葬业税收政策能够贯彻执行, 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服务收费方面体现公益性;另一方面服务价值又通过市场经营来体现, 通过建立完善的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 实现殡葬行业的自我发展。

(二) 制定殡葬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路

1、实现殡葬管理部门政企分开, 淡化管理部门作为殡葬业的经营主体, 提高殡葬服务行业的效率。殡葬管理部门的职能同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能是一致的, 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如规范殡葬市场秩序、保护殡葬消费者的权益, 进行调查研究、协调指导, 对相关殡葬的税负、价格、赔偿、执业资格、准入审批等的政策进行协调等行政职能服务;殡仪服务公司负责直接与丧属洽谈, 根据丧属的合理需求提供系列化服务, 也就是“量体裁衣”, 而不像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由丧属在现有服务项目中选择的方式;然后, 殡仪服务公司再同殡仪馆联系, 可以提供接运遗体、整容、化妆、防腐、悼念等服务, 殡仪馆可设置在城区内, 方便丧属进行治丧活动;最后, 再到近郊的火葬场火化遗体, 继而选择公墓安葬或是采用其他方式处理骨灰。丧属只需同殡仪服务公司洽谈好, 其他环节由殡仪公司进行联系。

2、根据殡葬业主体服务单位的性质, 调整并制定税收政策, 达到公平殡葬。殡葬业一般包括殡仪馆 (服务中心) 、火葬场、骨灰公墓。火葬场是公益性事业单位, 殡仪服务的过程就是政府部门履行殡葬管理职责的过程, 其性质就具有政治性、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 建议继续对具有公益性质的殡葬服务机构给予免征营业税、所得税的特别待遇。殡葬服务产业市场化以后, 对以盈利为目的的殡葬服务机构要有别于公益性质的殡葬服务机构。国家的税负政策应该注意到这种区别, 可以考虑征收火葬税。对火化以外的殡仪服务部分应待条件成熟后, 逐步调整现有的税收政策, 根据殡仪服务的特点, 制定税收政策, 确定税种、税率, 使殡仪服务规范化。骨灰公墓可分两类:一类是经营型的;一类是公益型的。对经营性的公墓应征税, 但应考虑墓地所在地区的各种有关土地方面的税, 以这些为依据实行有差别的公墓税, 使贫者能够正常安葬, 富者得以厚葬。公益性公墓应免税。对殡葬设备、丧葬用品制定行业标准, 以行业标准进行征税, 对比较敏感的骨灰盒市场销售可考虑建立丧葬用品超市, 进行整体市场管理, 保证殡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3、制定墓葬方面的税收政策, 引导其合理发展。全国各地公墓迅速发展, 每年消耗的土地数量非常可观, 因此国家通过制定法规限定墓穴面积、限定墓穴的使用周期, 在必要时应该征收限制消费的墓地税金;同时, 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开发利用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安置方法, 海葬、树葬、塔葬、壁葬和室内葬;鼓励各地殡仪馆自觉限制木制棺木的使用, 转向采用再生和速生材料的替代材料制作棺材。随着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作用的正常发挥, 资源在殡葬活动中的消耗才会自觉地维持在适当的水平上。

4、出台网络殡葬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开办网上虚拟墓地。网上虚拟墓地是人们利用互联网建立的一个可供追忆故人的虚拟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可将已故亲人的生平资料制作成信息, 通过各种网络手段, 向故人祭拜和悼念。相比传统的墓地祭拜, 网上祭奠内容更丰富, 也更加个性化。整个祭扫过程中有清幽淡雅的背景音乐, 充分表达对故人缅怀之情。肃穆又朴质的环境, 深沉又清雅的格调, 使网上公墓成为一个追忆故人的温情荡漾的地方。因此, 出台这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有利于引导殡葬行业朝着现代的文明理念方向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5、对无主尸骸、城市低保以及五保户应考虑免费, 农民优惠火化等, 以体现出殡葬改革的公益性质。这一部分支出可以由财政直接资助或者间接资助, 即制定殡葬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殡葬企业对城市低保以及五保户和农民的殡葬问题实行特殊的殡葬价格政策, 实现公平殡葬。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特别是加入WTO后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渗透, 使得殡葬业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表现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殡葬行业的暴利, 使得百姓不堪一死, 岂不让人苦笑、悲哀。因此, 笔者尝试利用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 从税收的角度来规范殡葬行业的管理, 弱化其暴利程度, 使其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殡葬业,税收政策,思考

参考文献

[1]程寿.我国殡葬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J].探索, 2005.5.

篇9:税收健康检查

关键词 婴幼儿 定期健康检查 健康状况

儿童时期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了解本地区3岁以内的婴幼儿定期健康检查与不定期健康检查状况,为确定今后儿保工作重点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将2006年3岁以内的婴幼儿定期健康检查与不定期保健的健康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提取我院儿保门诊2006年系统保健档案1800名,临时体检(年均1~2次)档案2600名进行分析。

方法:系统保健定期检查的1800名3岁以内的婴幼儿,从0岁开始建档,录入四川成都金石软件公司的儿童保健软件管理系统,做到了6月内每月健康检查1次,6月以上每2月健康检查1次,1岁以上每3月健康检查1次,2岁以上每半年检查1次。在儿保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了科学育儿,做到了4~6月内能母乳喂养,4~6月后添加辅食,人工喂养,选择优质牛奶及各种营养素,发现疾病得到了早纠正,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真正做到了健康聪明从0岁开始,发放成都金石软件公司的儿保宣传资料。

标准:采用1995年中国九大城市儿童体格生长数据为参照人群值,评价为三等划分法。>X+2SD为上等,X±2SD为中等,<X[TX-]-2SD为下等,使家长及时了解生长发育状况。

结果

定期健康检查与不定期健康检查的体格发育与疾病患病率比较。见表1、2。

讨论

从上面两组情况对照说明,婴幼儿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较快,定期间隔检查时间不宜太长,应按照各年龄期保健需要,定期到固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街道医院、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检查。通过连续的纵向观察可获得个体儿童体格生长和社会心理发育趋势,以早期发现问题,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定期检查的频度,应6个月以内婴儿每月1次,7~12个月婴儿则2~3月检查1次,体弱儿应宜适当增加检查次数。定期检查的内容包括:①体格测量及评价。②询问个人史及即往史、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疾病情况,家庭环境与教育等。③全身各系统体格检查,④常见病的定期实验室检查,如缺铁性贫血、寄生虫病、佝偻病、微量元素缺乏症、发育迟缓等疾病应作相应的进一步检查。系统保健定期体验的婴幼儿得到了及时的喂养指导,做到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身心没有受到伤害,所以生长发育比不定期检查者要好。疾病发生率低,不定期保健的婴幼儿都是发现问题才看医生,受到了营养不良及疾病较大影响,所以生长发育低、疾病发生率高,这样对全人口素质的影响严重。目前特别是农村还有很多经济文化落后,根本没有定期儿童保健防病意识,仍在走治病的路。要搞好儿童保健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必须发展经济是国策,发展农村经济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韩桥中学创建区级青年文明号计划下一篇:藐视的近义词有哪些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