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2024-05-20

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通用16篇)

篇1: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制度

一、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未取得前述有效证件的人员不得上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否则,不得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要求调离其工作岗位。

四、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五、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对德、能、勤、纪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篇2: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用人单位名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于XXXX年XX月XX日对你单位n名从事噪声作业的人员进行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现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检查项目]

1.检查科目:内科常规检查,耳鼻喉科检查

2.其他检查项目:纯音测听、心电图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

XXXX年XX月XX日,由XX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稳态噪声为70dB(A)—105dB(A)(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

[检查结果报告表]

参考附录1

[检查结果总结表]

参考附录2、3

[结果评价]

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可引起进行性感音性听力损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耳鸣、听力减退;纯音测听检查提示早期高频段听力损失,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延长,逐渐出现语频段听力损失,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

接触噪声职业禁忌证:(1)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1000和20001-I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2)Ⅱ期高血压和器质性心脏病;(3)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4)噪声易感者(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一年,双耳3000、4000、6000Hz中任意频率听力损失>65dBHL)。

本次体检在岗噪声作业人员n人,检查结果提示:

1.目标疾病可疑职业病:1人纯音测听检查语频段+高频段听力损失大于正常范围,结合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噪声可能对部分作业人员的健康产生了影响,应近期复查。

2.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人血压为160/100mmHg1人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一年,双耳3000、4000、6000Hz听力损失>65dBHL。

3.非目标疾病:对于本次体检中发现的心电图改变等异常者,应及时安排到医院有关科室诊治观察

(见检查结果总结表)。

根据本次检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用人单位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加强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2.你单位所提供本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为70dB(A)—105dB(A),部分检测点噪声强度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对于体检中发现的目标疾病可疑职业病应两周内复查,复查仍然不正常者,建议到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确定是否为职业性噪声聋;对于体检中发现的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人员,建议两周内复查,复查仍然不正常者,建议不能从事噪声作业。

4.对体检中发现有其它异常指标(非目标疾病)的员工,应及时安排复查与诊治

评价人:审核人:签发人:签发日期:

篇3: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查对象为全县2976例接触粉尘的在岗工作人员, 年龄22~58岁, 平均40岁, 其中煤炭企业接触粉尘工作人员2024例, 水泥企业接触粉尘工作人员563例, 冶金化工企业接触粉尘工作人员389例;工龄5年以下的1236例, 5年以上10年以下的613例, 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765例, 20年以上的362例;男2840例, 女136例。

1.2 检查项目

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 的要求, 包括职业史, 既往史, 急慢性职业病史, 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 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使用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 , 内科常规检查 (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 心电图, 血常规, 尿常规, 肝功能, 胸部高千伏X线后前位摄片, 肺功能测定。职业禁忌证判定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 , 疑似尘肺病判定依据《尘肺病诊断标准》 (GBZ70-2009) 。

2 结果

2.1 异常检出项目情况

共体检2976例, 体检结果异常329例, 未检出疑似职业病, 总检出率11.05%。其中:检出职业性禁忌证37例, 检出率1.24%, 分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 慢性肺间质性疾病11例, 肺结核7例;非职业性异常292例, 检出率9.81%, 见表1。

2.2 粉尘作业人员年龄与检查结果异常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高, 检查结果异常率也随之增加, 见表2。

2.3 粉尘作业人员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与工龄的关系

本次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作业人员2976例, 共检出职业禁忌证37例, 其中工龄5年以下的未检出职业禁忌证, 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检出职业禁忌证6例, 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检出职业禁忌证13例, 20年以上的检出职业禁忌证18例。

3讨论

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充分说明, 粉尘作业人员接尘工龄越长、年龄越大, 体检项目异常率越高, 接尘工龄越长, 职业禁忌证的检出率越高。因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了解粉尘作业人员健康状况, 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 防止出现严重职业病, 保护职业人群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粉尘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与接尘工龄、作业环境、防护措施及个体因素等有直接关系[1]。对于已罹患职业禁忌证的人员, 要尽快调换工作岗位, 定期随访观察, 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以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 人们对职业病的危害认识不断增强。作为粉尘作业人员, 增强防护意识, 做好个人防护是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关键[2,3]。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业主, 应认真履行职责, 切实加强管理,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管理, 不断完善粉尘作业场所的防护设施, 规范和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做好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真正维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4,5]。

摘要:目的:了解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 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 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采取调查询问、内科常规检查、胸部高千伏X线摄片、实验室检查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对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体检异常329例, 异常率11.05%, 50岁以上检查结果异常率最高, 为4.77%。职业禁忌证检出37例, 检出率1.24%, 工龄20年以上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 为18例。结论: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 保护职业人群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1]吕惠中.深圳宝安区1150名粉尘作业工人职业病危害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 (3) :762-7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GBZ188-2007.

[3]梁友信.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83.

[4]李丽.比较两种不同职业健康人的血脂、转氨酶的水平和脂肪肝发病情况[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1) :123-125.

篇4: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为了规范公司员工健康检查工作,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主要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管理等内容。

一、公司须每年组织从事食品加工及相关工作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公司不得支配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二、公司应当组织接触食品生产及相关工作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或者由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员工,应及时原工作岗位。

三、公司须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保证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四、公司须按规定妥善保存员工健康档案,由专人进行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

五、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流通经营活动,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六、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化脓性或溢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七、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个人的衣服、药品、化妆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经营区内。

八、公司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一般为一年。

九、公司应当及时将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

北京紫嘉如一商贸有限公司

篇5: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杜绝各类传染性疾病在经营场所传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山东省食品“四制”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从业人员要定期参加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学习、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

二、食品从业人员上岗时要佩戴有效的健康证明,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食品经营。

三、食品从业人员患病或由疾病先兆时要向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烫伤、手外伤、咽喉痛等病症的,要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治疗康复后,方可重新上岗。

四、食品从业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衣着整洁、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准在经营场所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工作前及大、小便后要洗手。

五、食品从业人员经营直接食用的散装食品要穿戴工作衣帽,佩戴口罩,要使用无毒、清洁的销售工具,严禁直接手抓,食品包装材料要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六、建立、健全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档案,食品从业人员的姓名、年龄、住所、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记录在案。健康状况以胸牌或公示牌的形式对外公示,自觉接受消费者监督。

篇6: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要求:

1、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到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1次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单位应逐项填写《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新进人员必须在参加工作前进行健康检查。

2、工作人员体检合格后,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统一印制的《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证明书》,持证上岗。

3、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的保教人、炊事员,未治愈前,不得从事保教工作、炊事员工作。

4、发现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必须离职治疗。疑似肝炎病例未确诊前应暂时调离。肝炎者取得医院痊愈证明后,须观察半年,其间每隔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连续3次正常方可恢复工作。

菌痢患者症状消失,停药后3天,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次,方可恢复工作。

5、工作人员因病离岗1个月以上,应再次经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检查,获得身体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篇7: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关键词:采油作业人员,健康检查

石油公司是我国大型的国有企业, 主要由多个采油厂组成。采油作业人员是采油厂的主要工作人群。 他们的健康状况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及企业的发展。采油作业人员常年倒班, 野外作业, 精神紧张, 并且存在吸烟、饮食不当、生活无规律等不良行为。为了解该人群的健康状况, 为进一步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加强石油企业 ( HSE) 管理提供指导, 我们对某石油企业1 143名采油作业人员进行了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对某石油企业采油厂作业人员整群抽样, 共1 143名。根据文献[1-4], 按P = 15% , 计算样本含量545人, 实际样本量为1 143人。

1. 2检测方法组织作业人员到某职业病防治所进行健康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 内科、神经系统、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血糖、肝功能、腹部B超、胸部X射线、听力等。

1. 3统计方法采用SPSS 16. 0统计软件, 率的分析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基本情况本次共1 143人参加调查, 其中男性587人, 占51. 4% ; 女性556人占48. 6% 。男性平均年龄 ( 43.87 ±6.95) 岁, 女性平均年龄 ( 41.07 ±4. 77) 岁。

2.2健康检查概况调查人群中检查项目异常801人, 异常率为70.08%。其中男性异常460人, 异常率为78.36%;女性异常341人, 异常率为61.33%。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511, P<0.01) 。检查项目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B超、血压、血脂、血糖、尿常规、听力、心电图、血常规。

2.3 B超检查异常情况B超检查肝、胆、脾、肾, 主要患病前3位是脂肪肝 (21.19%) 、肾结石 (6.76%) 、胆息肉 (2.89%) 。男性脂肪肝、肾结石、胆息肉患病率为30.16%、9.17%、2.29%, 女性脂肪肝、肾结石、胆息肉患病率为11.81%、4.24%、3.51%。男性脂肪肝、肾结石患病率高于女性, 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胆息肉患病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不同年龄组的男女脂肪肝、肾结石、胆息肉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不同年龄组的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男性高于女性, 见表2。

2. 4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病情况男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分别为49. 60% 、22. 66% 、 8. 35% , 女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分别为14. 49% 、8. 81% 、2. 52% 。不同性别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血压、 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均高于女性。见表3。

男性中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 患病率增加, ≥50岁组患病率为45. 83% , 不同年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不同年龄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4。不同年龄女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5。男女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男性各年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男女不同年龄组的高血脂患病率、高血糖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6。 女性30岁以下年龄组高血脂患病率、高血糖患病率高于男性, 其他年龄组女性高血脂患病率、高血糖患病率均低于男性。

2. 5同时患多种疾病情况在血脂、血糖、血压、脂肪肝检查项目中, 随着年龄的增加, 男性同时患多种疾病比例随之增加。不同年龄, 男性患多种疾病的比例高于女性。见表7。

注: ( ) 内数字为占同性别的比例 ( % ) 。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 采油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是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男性各年龄段的健康问题较女性更为严重。近年来, 由于采油作业环境的改善, 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的听力异常、胸片异常已不是主要健康问题, 国内外报道脂肪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而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糖代谢紊乱、血脂异常都是增加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5-6]。而且脂肪肝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密切, 脂肪肝是影响早期动脉脂质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7]。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脂肪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避免病情继续发展, 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8-9]。建议在采油作业人员中及时开展健康教育, 尤其要针对男性员工, 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员工健康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环节, 企业应加强在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 坚持每年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参考文献

[1]王荣莲.北京密云地区高温作业工人血压、血糖与血脂异常的检出状况[J].职业与健康, 2012, 28 (10) :1197-1198.

[2]宛悦, 王若涛, 孔灵芝.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防治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 2000, 16 (07) :640-642.

[3]陶明锐, 李承隆, 兰天翔, 等.济南市铁路企业女职工健康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2, 28 (16) :1930-1933.

[4]何长春, 鲜莉, 杨俊, 等.某汽车制造企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0) :67-67.

[5]曹男, 林连捷, 郑长青, 等.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10) :1115-1119.

[6]张蔚 (韦华) , 杜兵, 罗克文, 等.健康体检中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 2008, 28 (05) :15-16.

[7]范建高, 徐铭益.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 10 (02) :150-151.

[8]李静庆.健康宣教对脂肪肝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09) :148-148.

篇8: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厨师参加基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持健康证方可上岗,健康证时效为一年。

2.厨师办理健康证须统一组织在指定地点进行体检。3.厨师健康证办理须本人进行,严禁代检、代查;严格遵守体检注意事项。

4.健康证到期再行体检的厨师,检查未合格的应立即停职,禁止进入加工间、禁止与原材料接触,并进行复查,复查仍不合格的将予以解聘,复查合格者则恢复原岗位工作;待聘人员体检不合格的,不予聘用。

5.厨师在岗期间,健康证原件交个人保管,其复印件交领导小组统一存档管理,以备查阅。

6.健康证到期而未办理的厨师,应立即组织办理,直至领取新的健康证后方能上岗工作。

7.单位卫生监督人员、各环节负责人须经常对厨师个人健康、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篇9: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须参加基础卫生培训、持有效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健康证时效为一年。食堂工作人员在青羊区疾控中心进行体检。

三、凡患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毒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者,应及时停止操作食品工作,进行治疗,经医生证明确已治愈无传染性后,才能恢复工作。

四、在工作中发现患急慢性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以及患有其他有碍儿童身体健康疾病的工作人员,要隔离和调离工作岗位。病愈后进医院或防疫部门检查证明无传染性,方可恢复工作。

五、医务室医生每天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分餐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要求其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六、员工在岗期间,健康证原件交医务室保管,其复印件交食堂管理,以备查阅。

七、新员工须经岗前纪律、安全、卫生培训后方可上岗;如因特殊事由未能参加岗前培训的,单位应另行安排时间为其进行“补课”。

八、每年对员工进行两次以上系统的卫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有一次由卫生监督部门指导的培训。

九、单位结合季节特点,每年组织开展突发性传染病、肠道疾病及其他季节性多发疾病专题知识培训。

篇10: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一、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在人事部报到后,开始工作前(包括临时工)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工作。

四、餐饮部负责人或卫生管理人员要及时对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五、对凡发现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人事部必须立即通知所在部门予以调离,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规定进行治疗。

六、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八、单位卫生管理人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篇11: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1—10月到怀柔诊疗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噪声作业人员体检表。其中工龄在1~20年的噪声作业人员1 630人,平均工龄5.6 a。其中男性1 230人,女性400人;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3.4岁。

1.2 方法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的要求对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内科常规检查、心电图、纯音听阈测试项目的健康检查。

2 结果

2.1 怀柔区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高血压情况

随着工龄的增加,高血压检出率也明显增加,结果见表1。

2.2 怀柔区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听级心电图异常情况

随着工龄的增加,高频听力损失和语频听力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次心电图异常多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各类传导阻滞、左心室高电压、T波改变等。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和工龄的长短之间没有差异。见表2。

3 讨论

本文发现,噪声作业人员高血压检出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在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中,噪声与血压的关系较为肯定,虽然调查结果不一致,但多数研究认为噪声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增高。这是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质植物神经中枢,久而久之,就会引起人体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导致接触者血压增高。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从而导致心跳加剧、心律不齐、血压增高等。

职业性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特点是噪声暴露与听力损失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噪声对听力的损伤与接触时间、噪声的性质及其强度有密切关系。听力损失早期主要在高频,继而才是语频[2]。随着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明显升高,与大多数调查研究一致。

目前噪声性听力损伤的治疗尚没有特效的方法,预防其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效仿发达国家的“噪声暴露与听力损失预防规划,采取综合性措施来预防噪声的危害”[3]。

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噪声危害的认识,让工人知道职业性噪声聋是不可逆的永久性听力损伤,只能预防,无法治愈,所以预防是关键。企业要为噪声作业人员提供质量可靠、舒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且教会工人正确的佩戴。另外,要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还要实行倒班制度,以减少工人接触噪声的时间。再有,对接触噪声作业工人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发现听力异常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以保护工人的健康权益。

参考文献

[1]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2]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

篇12: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为了保证公司员工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同时控制员工的个人卫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污染食品,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全体生产和销售一线的员工(包括临时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指定医疗单位的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2、卫质部负责建立和保管全体员工的健康档案,并负责每年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3、凡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肠伤寒及其带菌者、细菌性痢疾及其带菌者、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患者、手外伤未愈合者等,不得参加直接接触食品加工,痊愈后应经体检合格方可重新上岗。

4、生产人员进入加工车间必须穿戴干净的工作服、鞋和帽,不允许化妆、戴首饰、手表等,每天更换清洗工作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生产车间负责对本车间员工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凡发现或报告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必须调离与食品接触的岗位。

篇13: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一、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

三、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四、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做到: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中食品之前应冼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负责人签字(盖章):

篇14: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二、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临时性健康检查,应持有效的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

三、食堂从业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遵守本岗位卫生制度。

四、认真执行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卫生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五、食堂从业人员一旦患上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等,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

篇15: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钢铁厂在岗的放射作业人员共119名, 其年龄最大46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35.5岁;放射工龄最长21 a, 最短1 a, 平均工龄12.5 a;全部为男性。工种为连铸工、仪表工、酸轧机旁操作工。

1.2 方法

1.2.1 资料采集

由具有放射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生负责收集记录检查人员信息, 包括个人基本资料、非放射工作职业史、放射工作职业史、既往患病史、婚姻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自觉症状等, 建立个人监护档案。

1.2.2 检查项目

常规内外科、血压、腹部B超 (肝、胆、脾) 、心电图、眼科裂隙灯、眼底镜、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淋巴细胞微核。

1.2.3 分析评价

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得出体检结论并提出放射工作的适应性意见: (1) 可继续原放射工作; (2) 或暂时脱离放射工作; (3) 或不宜再做放射工作而调整做其他非放射工作。对于存在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腹部B超及眼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等任何一项异常结果者, 均列为检验结果的异常。

1.2.4 统计方法

个人监护档案录入汇总, 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异常检出结果和异常情况

受检者119名中, 检出异常者100例, 检出率84.0%。见表1。

2.2 异常结果的年龄和工龄分布

随着年龄的增加, 异常检出率增加, 各年龄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随着工龄的增加, 异常检出率增加, 各年龄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不同年龄异常率比较, χ2=45.07, v=2, P<0.01;不同工龄异常率比较, χ2=35.38, v=2, P<0.01。

2.3 眼科检查

119名放射作业人员, 检出晶状体浑浊2人, 1人为35岁, 工龄为15 a;1人23岁, 工龄为5 a, 晶状体改变在前皮质处, 程度为轻度, 形态以混浊为主, 其他表现为玻璃体浑浊、结膜滤泡、充血、或合并视乳头水肿、结膜结石、视乳头周边渗出、色盲、色弱及视力下降。

2.4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

119名放射作业人员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均≤5‰, 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最高值为2‰。最低值为零。

2.5 外周血象

119名检出的血象异常35人, 异常率29.4%, 其中白细胞减少4人, 血红蛋白减少6人, 应持续复查3个月, 追踪这10人复查结果, 以最后一次的复查结果为准。

3 讨论

放射性是钢铁厂有害因素之一, 放射作业人员如果长期接触小剂量放射线, 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超剂量当量限制的放射线, 其健康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次体检结果发现, 此次放射作业人员异常检出率为84.0%, 比既往报道的稍高[2], 这是因为把存在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腹部B超及眼科、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等任何一项异常结果者, 均列为异常所致。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增加, 这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3]。由异常检出率可以看出放射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机体的多个脏器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人体淋巴细胞对辐射具有高度的敏感性[4], 电离辐射可诱导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增高, 119名放射作业人员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均≤5‰, 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然而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作业人员遗传物质有影响是肯定的, 应继续引起关注。

裂隙灯下眼晶状体检查也是评价电离辐射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晶状体的特殊组织结构能吸收大量辐射能量, 被认为是电离辐射最易损伤的生物靶子。电离辐射通过电离作用致上皮细胞凋亡, 从而使晶状体纤维化, 凋亡细胞常向晶状体后极后囊下皮质游动, 堆积在视轴区呈点状、网状、条索状、蜂窝状和空泡出现[5], 与年龄无关。本次检查的119人中, 检出晶状体浑浊2人, 其中1人为35岁, 工龄为15 a;1人23岁, 工龄为5 a。晶状体改变在皮质部轻度浑浊, 未见空泡状浑浊, 也未见后囊线浑浊, 结合近年对放射作业人员和人剂量监测结果达标, 未检出放射性白内障疑似病例, 更倾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 提示放射作业人员在做好放射防护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饮食。

外周血象异常也是评价电离辐射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本次体检119人中有25人, 异常率达29.4%。其中白细胞减少4人, 血红蛋白减少6人, 需暂时脱离放射工作一段时间后进一步诊断复查, 复查时间3个月, 复查后仍异常的, 则不宜从事放射作业。

对本次放射作业人员的体检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某钢铁厂放射作业人员未发现与接触放射损害相关异常疾病, 但出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员较多, 且年龄前移, 并随年龄和工龄增长而增加。建议在继续做好放射防护的同时, 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方面改善健康状况, 提高身体素质。

本次检查结果中, 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未检出异常, 眼晶状体浑浊检出率也低于其他地区及行业放射工作人员[7], 说明了近年来随着各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放射作业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及严格执行, 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 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 放射性对作业者造成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少。但我们依然不能放松对放射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以便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职业病等, 继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令第55号, 放射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Z].

[2]岳瑶.北京市2 287名放射体检人员信息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09, 36 (2) :177-178.

[3]陆有荣, 邱毅, 林树旺.南宁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9, 24 (3) :184-185.

[4]郑则光, 柯毓霓, 张惠玲.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与分析[J].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 2010, 26 (4) :381-382.

[5]朱林华, 葛宪民, 梁梅.医疗放射工作者晶状体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 (2) :252-253.

[6]莫亚, 曾庆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7, 17 (3) :180-181.

篇16: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我司人员必须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培训如: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除采取必要措施外,必须立即报告国检卫生检疫机构、入境的交通工具和人员,必须在最先到达的国境口岸的指定地点接受检疫,交通工具,应当实施消毒、除鼠、除虫或者其他卫生处理等,还需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如:

(一)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

(三)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和条件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

(四)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

(五)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

(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七)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

(八)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等培训,取得培训后方可上岗,之后每半年还要接受一次复训,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岗位卫生要求,并自觉执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以后每年定期体检一次,发现伤寒、病毒性肝炎、痢疾,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如人员发生变动要及时通报国检部门,从业员向船方供应畜肉,禽肉等肉类产品时,需向兽医部门索要合格证。

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已受到我司的高度重视,它对保证食品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上一篇:教师招聘考试《秧歌舞》教学设计下一篇:王维诗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