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单元教学论文

2024-05-08

语文单元教学论文(共10篇)

篇1:语文单元教学论文

由于整个四年级的音乐课都是我教,所以班级之间有横向的比较。有的班级能把歌曲唱的非常流畅,基本无太大节奏问题,而且声音也不错,但是会有一点内容来不及完成;而有的班级虽然全部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歌曲却唱的并不理想。于是这就陷入了两难。根据现在常州的音乐教学精神,是要求完满地达到歌曲演唱要求,而且要求有优美的声音。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这个班级的学生要具备比较良好的音乐素质和功底,其次课堂纪律一定要好,人人都乐于参与,再一个,老师也要具备比较好的教授能力,要善于运用对比法、听唱法来让学生圆满完成任务。根据我前几个班级上完之后的情况,我发现鱼和熊掌无法兼得,除非课堂上孩子们的纪律相当好,才有可能做到歌曲唱的很棒,别的律动或者创编等环节也能顺利完成。

所以这就给我带来了难题,如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如何做到效率高又质量好的课堂?我想这就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摸索,去反思了。

篇2:语文单元教学论文

本人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程序上将四个知识点作了梳理。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知、自主发现。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提供探索的条件,拓展学生思路,展开自由讨论,引出结论,展开争论,尝试活动的兴趣。如“我的发现”在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汉字的结构特点的同时并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感。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给人一种方正、匀称、平稳的美感。汉字结构形式不同,我在教学中着手让学生自述自己的发现,旁作总述。(这一知识点,学生很感兴趣,并有好几个学生能找出像这样结构的字。如“圭、赫、淼、磊”等字,学生很聪明的他们在字典中找的)。

“日积月累”这部分三项内容“读读认认、读读记记、读读背背”在“读读认认”里有九个汉字,都是熟字减偏旁组成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我在这个知识点上,让学生在复习识字的方法基础上自主发现识字特点,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熟字跟生字读音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巩固对生字的理解,可以多组词。(这里,本人在训练中落到实处)。“读读背背”这六个词语让学生反复朗读后将发现的构词特点作以简单的叙述。教材在安排这一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注意积累,广泛积累词语。针对低年级学生,积累字词是重点,也是难点。本人在教学中力求落到实处,不放一难。

在识词环节中,本人参阅了斯霞老师的教学风格“分散识字”“分散识字”又称“随文识字”。就是把生字或词放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刺时间,天空乌云翻滚,雷声大作,不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又过了一会儿,天放晴了,阳光灿烂,微风吹拂着杨柳,枝条随风舞动。经历了暴风雨的玫瑰花。芬芳扑鼻,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猫也跑出来凑热闹。)

“读读背背”这四个句子都是谚语,其中包含的思想体现了本单元的主题: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因为这样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在教学中,本人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领读、齐读、轮读、空式读、组词搭配读”。(就这个程序下来,全班学生几乎能背诵,能熟练地和老师轮读。)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理解句意。(本人在这环节进行了超越性的拓展。如,我准备了文本,让学生选填谚语。“孩子们,常言道‘————,————’我不知道最近你们是怎么啦,我又是怎么啦!每天早晨身批晨雾的我,第一个来到教室,为你们整理好桌椅,总是想怎么能真正的走进你们的心灵!我在教室门口等着你们一个个地到来。摸摸你们的头,那是我真诚地在乎孩子们的表示;一声孩子们好,是我真诚地问候;一个浅浅的笑容,是我真诚的呵护;为什么我的疼爱与呵护,还有我的小心翼翼怎么就不能感动你们呢?做点家庭作业就那么难吗?……)我将上述内容打印成文本,每个孩子一份,让孩子们大声朗读,然后填空。(效果很好,有30个孩子填“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8个学生填“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这项训练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同时也无形地引导孩子们怎样尊重别人的劳动,怎样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语文老师是双重的责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学做人。

“口语交际”之前我让学生去积累一些关于“爱”的词语或句子。(比喻句、排比句等)。结合生活实际,放录音《爱的奉献》然后出示课题“伸出我们的双手”。反馈“读读背背”中的谚语的句意,贴近学生身边的小事(借笔、小刀、橡皮等帮助同学的一些小事。)。再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到写一写。(由于邻班的老师要借我班学生上公开课,也是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所以只好推迟完成。

篇3:语文单元教学案例

(一) 教学重点

1. 锻炼开阔严密的思路;2.安排合理清晰的结构。

(二) 教学方法

1. 指导阅读;2.自主参与;3.合作讨论;4.自由写作。

(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特点

自主 合作 轻松 愉悦

(五) 教学效果

1. 使学生明白“思路”与“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2. 锻炼并提高学生形成开阔严密思路的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安排合理清晰的结构的方法, 培养自觉形成结构的写作习惯;

4. 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5. 努力体现新课标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过程

导语

同学们, 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活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有经验人士就总结有“狼有狼道, 蛇有蛇踪”的经验性结论;在棋类的对弈中, 人们也按照一定的规矩布阵, 例如象棋, 就有“车走直, 马走斜, 象飞田, 炮打隔……”的行动规律。作为学生, 我们写作, 也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 才有可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为此, 我们今天就来一块研究 (高中语文第六册写作) 第二单元的“思路与结构”。

(一) “思路”与“结构”。

1. 概念的理解

什么是思路?什么是结构?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写作指导”中的第一和第六自然段的内容为这两个概念定义。

明确: (多媒体)

①思路是在写作过程中, 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从表现形式上看, 就是文章的结构。

②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 是思路的归宿, 是文章的骨架。

③思路在前, 结构在后;思路是思维活动, 结构是表现形式;思路体现轨迹, 结构显示归宿;思路是内在的结构, 结构是外在的骨架。

2. 实例的认识

①学生举例

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认识, 你能根据你已经学过的文章, 举个例子具体说明哪是思路哪是结构吗?

学生回答可能涉及到不同文体不同篇目, 也可能出现思路和结构混乱的情况, 教师都要注意启发, 正面引导, 多作肯定, 也要恰当地指出其不妥当的地方。

②教师举例 (多媒体)

例1:《项链》的作者莫泊桑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起初, 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 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 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 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舞服和首饰的解决, 使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上大出风头, 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 丢失了项链, 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

(思路)

借项链, 失项链, 赔项链, 还债务, 发现项链是赝品。

(结构)

例2:《药》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主人公华老栓愚昧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 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 而且对革命者冷酷无情, 对刽子手康大叔反而毕恭毕敬。茶馆里的一伙人对革命者宣传革命“感到气愤”;对革命者挨牢头的打而幸灾乐祸;对革命者叹息牢头不觉悟, 纷纷胡说“疯了”。革命者被杀害, 人们“潮水一般”跑去看热闹。

(思路)

例3: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于1919年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 作者想起了冬天炉子里的火, 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 想到了无数红色的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岩壁的侧坡。

看到斑点好象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 就想到了挂在钉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贵妇人的小肖像画, 想到了这所房子的房主, 想到了铁路旁郊外的别墅。

……

(思路)

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 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盛开的鲜花。 (可以请学生画出这朵鲜花)

(结构)

阅读上面三个例子, 你能总结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例1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去展开思路进而形成结构的;例2是按照地点的变化去展开思路进而形成结构的, 另外, 它还是双线结构;例3是按照意识的流动去展开思路进而形成结构的, 可以称为“意识流”结构。

3. 范文赏析

第一篇

阅读下面文章, 分析其思路, 概括其结构。 (多媒体滚动, 配音朗诵)

《寓言·人生》 (选自《作文报》2001年11月27日第7版, 作者, 刘遵文。原文从略)

①学生发言 (教师注意适当提示)

②教师明确:思路——听奶奶讲寓言, 自己讲寓言。结构——对比。

第二篇

《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2年第9期第40页, 作者, 广东考生。原文从略)

①学生发言 (教师注意适当提示)

②教师明确:

思路——关注, 从小处着眼, 关注一滴水;从小处着眼, 关注小狗的生命;从小处着眼, 关注妈妈的泪滴。依照“关注点滴”这一逻辑形成思路。

结构——总, 分, 总。

小结:思路, 有的按时间, 有的按空间, 有的按别的逻辑顺序;结构, 有的单线, 有的双线;有的对比, 有的总分总。

第三篇

《科学是美丽的》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1年第3期第14页, 作者, 江鸣。原文从略)

①学生发言 (教师注意适当提示)

②教师明确:

议论性的文章, 也有一定的结构形式。此文也是总——分——总式。

第四篇

《一日三餐》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8期第05页, 作者, 江苏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学校冷念劬。原文从略)

①学生发言 (教师注意适当提示)

②教师明确:此文的思路是把民工的一日三餐与老板的猫的一日三餐作对比;其结构可为

民工的一日三餐老板的猫的一日三餐

早餐 昨天晚饭剩下的半拉馒头黄油面包、牛排、牛奶

午餐 一大把青菜、咸菜冬瓜汤铁板鸡排、冰淇淋

晚餐 两碗大肉面、一瓶啤酒鸡汤鱼翅、燕窝炖木瓜

同学们, 以上我们讨论了思路和结构, 现在, 我想请大家用形象的比喻把它们描述出来, 看谁说得好听, 说得形象。

下面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

(二) 怎样使思路开阔严密呢?

①学生看“写作指导”第四自然段。

为了强化认识, 我们不妨介绍一种展开思路的方法, 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请大家思考下面的例子。

②教师举例

以作文题“故乡”为例, 运用发散思维的四个维度——相关联想、相似 (类比) 联想、相对 (对比) 联想和因果联想进行审题练习。

怎样思维呢?请看:

相关联想——故乡的山川风貌, 故乡的风俗民情, 故乡的特色物产, 故乡的亲朋故旧。

相似 (类比) 联想——老师和同学各自的故乡, 鲁迅的故乡, 罗中立画中的故乡风情, 古人诗歌中的乡思乡愁。

相对 (对比) 联想——故乡当年的山川风貌, 故乡人生活的今昔变化, 故乡环境的今昔对比, 故乡的风俗民情之变化。

因果联想——我的成长离不开故乡的哺育, 家乡的变化离不开党的政策, 故乡儿女正在为故乡效力。

③请学生根据以上的提示, 画出这种发散思维的图示。 (教师指点)

④教师展示 (多媒体)

⑤按照这种思维方法, 你可以列出简单的结构提纲。只要在这些范围之内, 你的文章一定不会写跑题。

(三) 写作实践

1. 按照以上思维方法, 在下面四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 列出结构提纲。

梦 路 (或桥) 英雄 孝

教师巡回检查, 指导学生完善, 发现较好的, 准备展示。

展示学生的提纲。

第一, 要用不同的方式, 如黑板、多媒体平台、口头发言等形式。

第二, 要注意尽可能展示多个题目的提纲。

第三, 展示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给予肯定、指点, 恰当地指出不足的地方, 指导学生迅速修改, 以求完美。

2. 整篇作文。 (任选一篇)

①按照你刚才的提纲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路明确, 结构清晰, 立意自定, 不少于800字。

篇4:语文单元教学五步法

【关键词】定向;认知;点拨;研读;归纳

单元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中以课为单位的零碎教学,而是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进行设计。变单线型、直线型为辐射型网络式教学结构,在单元教学中,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学不再是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目的,视学生为单纯接受知识和记忆储存的容器,而是充分重视学生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单元教学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完成:定向—认知—点拨—研读—归纳。

第一步,定向

“定向”即制定单元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单元学习有无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如何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呢?

1.研读《大纲》。《语文教学大纲》从教学目的、性质、功能、原理、课堂结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基础知识、课文、评估以及考试等内容上作出一些明确的规定,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大纲精神,用教学目标统帅教学活动,又让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把大纲精神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做到大纲精神、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三者的高度统一,从而减少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研读教材。老师首先要深入研读课文,吃透教材,弄清知识结构。要紧扣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和训练重点,因为这些“要求”和“重点”直接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明确规定了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在整个教材中,它们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渐进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将这些“要求”和“重点”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同时还应当具有统筹的眼光,明确每一学段甚至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布情况,明确该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制定出科学的目标。

3.生成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最好是师生共同制定完成,可以先制定每课目标,再制定单元目标,也可以先确定单元目标,再把总目标分解到具体每一课中。目标要求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以致影响操作达标。

第二步,认知

“认知”指预习认知。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要通读单元课文。预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了解。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头掌握的材料,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代表作等。②字词掌握。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根据自己情况,查找并掌握字词(包括字音、词形、词意等)。③课文初读。学生在反复阅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占有的材料,对教材进行初步理解。④圈点批注。学习方法很多,这里只强调一点,要动笔墨,学会圈点批注,勾画出重点词,写出自己的理解感受。⑤生成问题。学生要根据单元目标,结合具体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第三步,点拨

“点拨”指课堂学生交流和老师点拨。在初步认知阶段后,老师应组织学生在课堂

习情况、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疑辅导。可分三步走。

1.交流研讨。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五至八人为宜,推选出一位组长负责,学生把预习的情况拿到小组交流,同时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学生共同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登记,由全班同学或老师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

2.教师教读。教师的课堂点拨可以说是单元教学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它充分体现老师对教材的研究程度和掌控程度,体现老师的教学观念和聪明才智。老师要做好这个环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要确定好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源于学生交流后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单元知识点,它必须受控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能体现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最需解决的东西,单元内容的设计要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进行大胆取舍。②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单元教学要实践一个教学理念: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凭借,老师是用教材来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这就决定了老师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③重视方法总结。教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揭示认知的规律,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研读指导。根据预习、交流、点拨等阶段后,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课后深入研读时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减少盲目性,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单元预定的目标。

第四步,研读

经过老师点拨之后,学生转入自学阶段。深入研读包括两方面。①静态目标学习。学生对照单元目标,查找差距,积极自主完成单元目标在课文中的具体分解;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或学一反三,推理印证,加深理解。②动态目标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要自定学习目标,通过自觉学习,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目标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对词的咀嚼、句的理解、段的赏析、文章章法的认识、作者情感的把握等,也可以选择一些语文学科的边沿知识作为研究的对象,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理解文本,提高鉴赏能力。

深入研读非常强调个性化阅读。单元教学正好能体现这一要求,而学生自我研读又是个性化研读的集中体现。在自主探究中,老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不是单纯学习知识,而是运用知识、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举一反三,做到知识迁移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创造精神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五步,归纳

单元教学完毕,需要归纳整理并进行拓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整理归纳。①知识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规律性的东西予以归纳,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②学习方法整理交流。不同学生学习方法不同,不同文体学习方法也不同,进行整理交流,便于学生共同提高。整理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2.训练检测。通过训练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促成语文能力的形成;通过达标检测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进行及时补缺补漏,并有利于单元教学这种方法的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篇5:语文单元教学总结

总领是单元教学的第一阶段,它起着导入的作用。其任务有三条:1、确定教学目标;2、粗读全单元内容;3、扫清文字障碍。

确立教学目标是发挥单元教学高效率的首要原则,它在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控制信息输出和接受的范围,决定了教和学的具体内容。

作为教师,必须明确远期目标(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要求)、中期目标(学段要求)、近期目标(年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单元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去恰当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在确定目标这个环节中,要注意紧扣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和训练重点,因为这些要求和重点直接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明确规定了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在整个教材中,它们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渐进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将这些要求和重点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单元教学目标应当在单元教学起步时就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攻方向。为强化学生的印象,许多教师常把它板书出来。

预习全单元,让学生粗知单元内容,对单元的整体脉络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是总领阶段另一重要任务。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由学生通读,有时也可由教师概述。有必要布置通读要求,可适当提出思考问题。

扫清文字障碍,往往与通读全单元同步进行。

二、教读

教读是单元教学的第二阶段,属典型引路阶段。基本任务是通过教师解剖一两篇课文,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到阅读同类体裁文章的方法。

教读必然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仅一般地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把重点放在揭示认知的规律上,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般是把讲读课文拿来作例文进行教学的,也有人根据实际需要将个别自读课文改为讲读课文。

在这个阶段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由教师精讲课文为学生阅读分析文章作示范,也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阅读分析。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研讨,实现揭示规律的目的。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教读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必须受教学目标的控制。任何一篇课文,无论其内容或形式,可供学习的地方都较多,若都拿来分析讲解,势必游离教学目标,占用教学时间,加重学生负担。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取舍。

加外还要注意,在教读阶段,必须让学生经历读的尝试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切实领会阅读同类文章的决窍,才可能形成依靠自己力量排难解疑的心理素质,才可能为自读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自读

单元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自读。这里主要指学生在有教师陪伴和指导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课内自读。

让学生运用在教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仿照教读课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自学阅读,独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适移和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阶段的目的。

自读的内容是单元中的课内自读课文。

如果说在教读阶段学生主要是接受知识,那么在自读阶段则主要是在运用知识;如果说教读是举一,自读则是反三;如果说教读是解剖典型,自读则是融会贯通。由教读到自读,形成了两个层次体现了由教向不需要教迈进的过程。

自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有意强化学生独立认知活动的作用,并努力扩大这种活动的范围。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扶着学生走,切忌越俎代庖。

学生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读提示,仿照教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去阅读课文,解答思考练习题。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作为自读提纲,以引导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过程中,应帮助他们解决疑难。这时的教学形式不宜统统采用全班授课制,当以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为主。每个学生的自读方式也不必整齐划一,可因人而异。

四、总结

单元教学的第四阶段是总结。在此阶段,主要任务有三:

1、系统整理

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异同点,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尤其要注意对带规律性的东西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掌握得更为牢固。

教学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师生讨论归纳,可由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结论,也可由学生自己进行梳理。

2、综合训练

通过训练来巩固本单元所学之知识,促成语文能力的形成是这个环节的目的。重点是进行作文训练和听说训练。

在教读和自读中,中心任务是阅读教学,虽然间或也有听和说的训练,但表达方面的训练,尤其是书面表达的训练是比较薄弱的,因此有必要在这个方面加以强化。

在单元几篇课文后面,有的安排了作文训练或作文片断训练的内容,有的安排了应用文练习或听说训练,我们可以按教材内容进行训练。

3、达标检测

检测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基本形式是书面测试。检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去确定,一般只检测本单元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两大块,至于听说和写作能力情况的反馈,则在自习和作文训练中进行。如果通过检测发现问题,则要及时采取措施矫正补救。

无论系统整理、综合训练或达标检测,活动的主体都在学生,活动的实质则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练,强化和巩固单元学习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就时间分配来看,总领阶段用12课时,教读阶段用24课时,自读阶段用23课时,总结阶段用23课时,每个单元大体用1012课时即可学完。

总领教读自读总结是我们进行语文单元教学的基本程式。这个基本程式反映了单元教学的科学程序:确定目标整体感知典型示范触类旁通知识归类以读带写检测反馈课外延伸。它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的系统性、训练的连续性,也反映了教学进程的动态性,做到了教读与自读、阅读与写作、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教法与学法、学习与检测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事物的规律,符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概括出来的基本原理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反馈原理,也得到了体现。

单元教学是求得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教学组织结构形式,它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博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诸如讲读法、教读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比较法、朗诵法、自学法、暗示法、发现法、评点法、图表法等等,无一不可为之所用。

至于课型,根据四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大致有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讨论课、写作课、训练课、测试课、总结课等。

篇6:语文单元教学培训心得

张丽玲 临朐中学附属小学

有幸参加我县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的培训,单元模块教学就是把语文课本单元教学内容、主题丛书与其他资源整合为一个主题单元,再把单元内容分为整合阅读、语文实践、随笔写作三大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课型组成,课型之间紧密关联,随着学习内容逐步推进,学生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从而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备课方式与教学操作范式。开展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我们把整个单元的各项目标加以整合,再分别把教学目标分配到各课时中,逐一落实,各个突破,就能达到“每课有得,所得不同”的目的。一个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呈现、识记或操练,它应该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并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

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2.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对语文教师而言,显然单元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设计更具有挑战性,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宏观范畴,能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3.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7: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1.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以及如何做好新闻采访。

2.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3.通过新闻采访,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弘扬正气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采访,掌握提问的角度和技巧。

教法学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刚才的视频内容由几部分组成?你能看出它们的关系吗?(引出新闻采访)

二、理解新闻采访及注意事项

1.请说说你对“新闻采访”的理解。

2.结合新闻特写《飞天凌空》的相关语段,引导学生理解新闻采访的手段(观、听、问、记、阅、录)。

3.教师出示课件: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4.学生自读教材第13面的`内容,了解新闻采访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教师同步板书)教师引导概括:

采访前:

(1)确定采访主题。通过研究分析,找准热点、关键点,确定采访主题。主题应有价值、有深度、有新意。

(2)选择、联系采访对象。确定主题后,从专业背景、个人经历、身份性格等方面慎选择采访对象。确定后,与之联络,说明采访主题、目标等,发出邀请。约定采访时间、地点等。

(3)收集相关资料,拟出采访提纲。围绕采访主题和对象,收集与之相关资料,分析、研究。拟出采访提纲,保证采访效果。(采访提纲见书P13)

采访中

(1)守时赴约,注意仪表。

(2)彬彬有礼,机智倾听。

(3)有效提问,讲究技巧。

①提问应紧扣采访主题,多个角度与层面设问;

②要有逻辑性,可由浅入深或由主到次;

③问题要分门别类,一一提出;

④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精练;

⑤问题要主旨清晰,范围适中,要求明确。

(4)过程流畅,轻松自由。

(5)做好记录,重视笔录。

采访后:

(1)整理材料,去粗存精。对相关材料去粗存精,选择重点。不仅要疏通文字,还要补充核实材料。

(2)成果确认,保持联系。相关新闻作品发表前,采访者应将作品交采访对象确认,这样不仅可避免误解、曲解对方的言论,也能补充、调整自己言论的机会。

启发:哪些环节是你没考虑到的?大家认为这些环节中最难的一环是什么?

三、拟采访提纲模拟采访

1.观看视频《大学生地边谈——食品安全问题》,并对此进行评价或提出建议(可从采访对象的身份、人数、所提问题、礼貌用语等方面进行评价)。

2.拟采访提纲。(二选一)

出示热点素材:

(1)最近,我班举办了“让自己更美,让班级更优”的演讲比赛,意在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增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如果就此活动进行一次采访,你打算采访谁?请列出采访提纲。

(2)最近,我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随手拍”活动,意在宣传文明,倡导文明,践行文明。大家既是宣传者,也是实践者。如果就此活动进行一次采访,你打算采访谁?请列出采访提纲。

3.小组展示,其他组评价或提出建议。

4.归纳应注意事项

(1)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

(2)提问由浅入深,逻辑清晰连贯。

(3)切忌涉及隐私,不能强人所难。

四、模拟采访,发现问题。

选择一组进行模拟采访,其他组评价或提出建议。

五、布置作业

篇8:语文单元教学的科学重组

一、基于语文能力的单元教材解读

三年级上册共8个单元。由丰富的生活、名人的故事、美丽的秋天、传统的文化、多彩的祖国等相关主题构成。每个单元的导语都是一段话, 提示的都是主题内容, 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却语焉不详。如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仔细观察”, 由四篇科学小品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这些课文虽然内容各异, 但主题相同, 均聚焦于“留心观察”“发现秘密”上。单元导语的提示是:“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你是否注意过蜜蜂的飞行?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 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 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要留心观察, 看谁有更多的发现。”显然, 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本组课文学习, “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配套教师用书语)

再看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口语交际是“交流观察中的发现”。习作是写一则观察日记, 要求是“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 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好后读给同学听, 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宽带网也为此列举了鲁班、牛顿、瓦特等人观察事物发明创造的故事。

最后看四篇课文后面的习题, 因为习题设计往往反映了教材编写的意图。四篇课文的课后作业中只有《花钟》的一道题含有一定的语言训练含量:“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 我们来填一填, 再体会体会。“由此可见, 这个单元的教学导向大都指向了“观察、发现”, 但怎样将观察发现的事物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却基本没有内容。为此, 笔者仔细解读了四篇课文的言语形式, 概括出两个鲜明的表达特色:

1. 语言精准生动。

如《花钟》一文同样是写花儿开放, 用词精练却各有特色:牵牛花是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蔷薇是绽开笑脸;睡莲是梦中醒来;万寿菊是欣然怒放;昙花是含笑一现……作者用词与花儿的特点均十分吻合。描述时间则用上“左右”“大致”“陆续”“长期以来”等词, 使表述更为精准。《蜜蜂》一课中对在实验过程中蜜蜂的数量、所走路程、所花时间的表述准确无误;用上“证实”“推测”“确确实实”等词, 同样体现了科普小品文的表述特点。后两篇文章也具有同样特点。

2. 表达形式多样。

有描述式的, 如《花钟》;有自述式的, 如《蜜蜂》;有故事式的, 如《玩出了名堂》;还有故事中采用谈话式的, 如《找骆驼》。后三篇课文中既有采用第一人称的, 也有采用第二人称的。构段方式也很多样, 如《花钟》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的;第二自然段是先概括后具体的, 而且自问自答的构段方式充满趣味。后三篇课文主体部分基本以事情经过为顺序, 所不同的是《蜜蜂》夹带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 《找骆驼》以对话为主体构成。丰富的表达形式表现了科普小品文的生动性。

二、单元与单课教学目标的系统梳理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 语文教学目标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和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前者是一个单元的终极目标, 主要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来确定, 对各课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单课教学目标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指向单元终极目标的单项技能训练, 一类是根据本课特点设置的常规性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目标。这样, 单元教学的目标就形成了有机的内在联系, 有助于提高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上述思路, 结合本单元的语言表达特色, 确定本单元的终极目标为:能有顺序地将观察的事物说清楚, 写一则观察日记, 并努力做到表达精准生动。该终极目标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表达有顺序;二是表达精准生动。

确定单元终极目标之后, 单课目标的设定也就有了方向。《花钟》一文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找出文中表达精准的字词;学会用不同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能按顺序说出段落中的总分方式以及语段间的连接句。”《蜜蜂》一文的教学目标是:“能以试验过程为序复述故事;能找出作者真实感受的语句。”《玩出了名堂》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按经过讲述列文虎克发现和发明的故事;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讲得有趣易懂。”《找骆驼》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复述找骆驼的故事;能说出对话的表达方式以发现与前三篇课文表达上的不同。”以上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但始终紧扣单元的终极目标, 为单元科学重组指明了语文能力的培养方向。

至于每篇课文的常规性目标, 如“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等, 都渗透在具体的单篇课文教学过程中。这样就凸现了单元的终极目标, 做到“一元一得”, 与语文高级技能习得的规律十分吻合。

三、单元教学策略的优化组合

目标一明, 提领而顿。纲举目张, 百毛皆顺。在理清单元目标和单课目标之后, 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和重新组合, 教学策略的设计实施就会不断优化。第四单元终极目标内含有序表达和精准生动两个内容。根据本单元文本特点, 有序表达又分为总分构段和按事情先后顺序构段两类。但对于如何有序表达, 教材没作任何说明, 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开发教材, 重组内容, 有目的地拓展训练。

如《花钟》是训练学生学会总分构段和精准生动表达的好材料。教学重点聚焦在第一自然段。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以及分述部分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所花时间不多, 但这是实现有序表达必须教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品读发现各种花开放状态的精准生动的表达特点。这仅是立足于文本表达的第一步教学。第二步于文本中拓展创设表达情境,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表达形式来描写课文中提到的“午时花”和“夜来香”, 还有未曾写到的其他时段开放的花朵, 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能够迁移的表达技能。

技能的习得并非如此容易达成, 还需要创设新的情境反复练习, 但本单元没有同类课文供学生再次实践。这就需要教师拓展课外资源, 选用具有同类表达特点的文本, 设计相应练习题以训练学生总分构段和表达精准生动的语文技能。

上述教学策略环环相扣, 但在具体实施中应该考虑文本阅读的整体性和学情的反馈。如表达精准的特点全文都有体现, 应该在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后,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课文中精准的用词;学生在表达环节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反馈纠正。

后三篇课文的教学同样围绕单元终极目标展开, 所不同的是有序表达的形式不再是总分构段, 而是事情的先后顺序。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如何表述清楚观察的顺序。教学《蜜蜂》, 引导学生复述试验的经过, 并在复述过程中讲清试验步骤, 说准试验要点, 说出作者感受。在复述过程中发现课文是按事情先后顺序写的, 并且由作者做的、看到的、想到的三部分内容构成。教学《玩出了名堂》, 同样在整体感知之后, 引导学生讲述列文虎克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发现文本中“小人国”“居民”等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同时联系前文发现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就是故事过程中都写到作者的感受。学习以上两篇基本同类的课文之后, 引导学生发现本册第二课《金色的草地》第三段也是按同类顺序来进行有序表达的, 以此印证学习的效果。单元的科学重组优势就在于立足主题单元, 又能够跳出单元进行重组。学习总分构段表达时进行课外拓展, 而此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本身内容进行重组。《找骆驼》是篇略读课文, 学生继续学习讲述科学生活小故事, 感受对话形式的表达效果和严密的因果逻辑形式。这样的设计步步推进, 不断修正强化, 使学生习得精练生动有序表达的技能, 为观察日记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9: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各个阶段的奠基课程,从小学到大学,小学语文的知识始终贯穿学生生涯,是学生成长的奠基石。经济全国化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每个国家的文化相互影响,文字语言能力是每个公民必须要提高的。为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课程是传承文化的需要,掌握最先进的语文教学方法同样也是教师终身奋斗的目标,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碎片化的理论知识有机组合在一起,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大胆的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学生刚刚步入学校,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把单元整体教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教师以往传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端正学习态度,单元整体教学,故名思议,就是从单元整体进行语文教学,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活动中,都是教师从每课带领学生学习,而在累积几门课之后统一进行复习活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一个单元的课程汇总在一起,组织在一起,不是教师一课一课的讲,而是一组一组的学。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预先组织教材,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洞察每一单元的学情,给学生整体的感知。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大范围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让小学语文的课程不再是一节课一节课的磨,这些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依靠不同的教学单元,发挥自己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解决教学内容繁杂的毛病,而对于学生来说,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总结能力,解决每一个单元共同遇到的难题,语文是一个整体,不是分开的单部分,也不是一节节课简简单单的叠加,加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把支离破碎的语文知识融合在一起,保持语文学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科学性。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案例策略

著名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窦桂梅在“为生命奠基”的演讲中曾多次提到带领学生们阅读大量课外书籍的经验,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优秀经验,在学生们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补充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书目进行阅读交流,以此拓展学习视野,掌握阅读方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读一本书这一内容时,所选择的书目要与学习的本单元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在主题、体裁或内容方面能找到一定的结合点,以此作为书目选择的依据。山东德州跃华学校的于現老师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的读书交流活动时,选取了《森林报·春》这本书,这本书以新闻的形式和诗歌的语言描绘森林中动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显现出大千世界的生态,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蕴含着诗情画意和童心童趣。与第六组课文所要表达的热爱田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主题息息相关。对于这本书的阅读交流,于老师主要采用了解课外书结构、感受特色栏目、欣赏精彩片段,领悟读书方法、交流读书计划等几个步骤来进行。了解书的结构主要是教学生读一本书,从封面、作者开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以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及内容,并为下一步具体感知奠定了基础。感受特色栏目的意图是抓住特色栏目进行了解,促进学生对《森林报》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向往。欣赏精彩片段,领悟读书方法主要是从书中描绘的多彩画面和奇妙声音入手,使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中动物的魅力。并且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流读书计划这一环节旨在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勤于动脑、勤于交流、勤于整理的好习惯。通过读书交流这一活动,不仅可以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感受,而且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阅读的方法和规律,并且它们迁移运用到以后的阅读和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资源,寻找课文中的精彩之处和写作亮点作为习作教学的训练点。这个训练点可以是出彩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优美的片段、精练的开头、有悬念的结尾、内容丰富的插图、常用的修辞手法等。

开展好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教师要时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只有让教师朋友从根本上更新观念,才能提高教学的技能和素质,教师只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教学技能,从以往的教学角色中抽离出来,转变为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改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叶,牟文娟.科学设定目标,为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导航[J].小学语文教学,2012

[2]魏蔽.对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1

篇10: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积累的或者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学生在课后没有进行复习和反思,只是依托自己在课堂上的所得。而且,还发现大家的坏习惯依然存在,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喜欢记在书上,而没有整理到单独的笔记本上,供以后总复习使用。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随意,认为语文不用学,照样可以拿到高分,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没有一定的积累,怎么会有质的飞跃呢?

本节课,个人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第一、对本文的第二、第三段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从学生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一模块的设置,很新奇,也有很多学生想要尝试着表演。我也把机会留给要表演的学生,这样做,级可以发现学生们的优点,又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待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师采用必要的手段,还是很有作用的。

第二、知识点的归纳更加详细了。在讲解第一篇的时候,采取的是学生为主体,老师为绿叶。由学生找出自己不懂得地方,老师讲解的方式,事后有的学生和我反映,说找不到重点,不知道哪里应该掌握?所以本节课调整了战略,由老师提出重点,再让学生来分析,这样的话,学生知道了重点,也会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寻找重点,这对于初学文言文的高一新生来说,很重要。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

第一、在激发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方面有待加强。

上一篇:作文网小学300字下一篇:招标比选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