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指导制度

2024-04-25

行政指导制度(精选6篇)

篇1:行政指导制度

。。工商所行政指导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进行政指导工作,促使我所行政指导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实现行政指导工作日常化、业务化、规范化、长效化,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实行所长负责制,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我所的行政指导工作。明确内部分工和工作职责。

第三条根据我所的工作实际选定行政指导项目制定工作掼工作方案及计划,开展行政指导工作。

第四条坚持一般项目行政指导和即时行政指导相结合原则,提高日常工作中的即时行政指导水平。

第五条 在办理工商业务和辖区巡查中发现可以进行即时行政指导或应行政相对人的要求需要进行即时行政指导工作的,开展即时行政指导工作。

第六条 选择重大项目进行指导之前,各责任单位应无开展项目情况调查,分析该项目的现状和行政指导所能够达到的效果,以及开展行政指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做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六条:建立并落实以下行政指导工作制度,确保行政指导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长效化:

1、片区监管行政指导工作制度。基层片(段)长在日常巡查中,广泛接触经营者、消费者和人民群众,善于发现问题,把行政指导这种柔性行政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商标广告、食品安全等日常业务中,贯彻落实登记事务教导

制、规范经营劝导制、查处违法疏导制、维权兴企引导制,适时开展各项行政指导。

2、登记事务行政指导工作制度。在开展日常登记注册服务工作过程中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准备开展经营的经济主体进行行政指导。对前来办理证照的经济主体提供有关办照规程的咨询及服务,并提供辖区内相关的行业经营信息供其参考;对已办理证照的经济户口主动加强回访指导,通过开展有关前置、承诺事项提醒、健全完善联络员制度、创建企业之家、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等工作,指导企业规范经营、规避风险、提高经营质量。

3、案中案后行政指导工作制度。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要向行政相对人充分解释说明违法行为的性质及其社会危害性,耐心教育,促其自醒,主动减轻或消除危害;案件办理后,避免一罚了之,教育行政相对人掌握改正方法,增强自律意识,杜绝再犯。在案件办理后,主动开展案后回访,了解曾受处罚、警示、告诫的行政相对人的经营现况;开展案后约见,听取行政相对人意见;开展案后帮扶,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召开恳谈会、座谈会,消除及防范行业性、历史性违法行为。杜绝“只罚不纠”的倾向,做到有违必纠,确保违法行为得以及时纠正。

4、行政指导工作责任制度。明确登记注册、执法办案、片区巡查等各业务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行政指导工作职责。

第十条根据行政指导相对人的申请,选择2个以上的对象开展具体案例的指导。

。。工商所

2012-3

篇2:行政指导制度

行政处罚案例指导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管理全省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专利部门”)行政处罚行为,加强对行政处罚工作的指导,促进行政处罚公平、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 57 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全省专利部门办理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专利行政处罚案件,参考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性案例。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专利行政处罚案例指导,是指省知识产权局对本系统办结的典型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收集、分类,对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进行整理、总结,形成指导性案例,作为本系统今后一定时间对同类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参考。参考指导性案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在处罚的种类、幅度以及程序等方面与指导性案例一致或基本一致,体现同案同罚。

第四条各省辖市知识产权局的执法机构,应当及时向省知识产权局提交下列典型案例的电子文件:

(一)予以告诫,登记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的案例;

(二)减轻、从轻、从重行政处罚的案例;

(三)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案例;

(四)新型的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

(五)当事人违法行为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例;

(六)涉外或者在本地区影响较大的案例;

(七)与当事人争议较大的案例;

(八)案情复杂难以区分的案例;

(九)经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案例。

(十)其他情形的案例。

提交的典型行政处罚案例,应当确保其真实性。

第五条省知识产权局对提交的案例,应当组织专业人员从实体和程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初选、审核,必要时可以对原案例作必要的技术性修正,防止案例出现错误。

第六条省知识产权局对于经过初选、审核的案例,可以在征询政府法制机构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进行审定。

第七条指导性案例包括标题、案情介绍、处理结果(必要时可以阐述不同意见)、案例评析等内容。

案例评析应当具有合法性和适当性。

第八条省知识产权局对于经审定后的指导性案例,应当通过部门网站公布等形式供各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和省知识产权局的执法机构参考。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可能有其他影响的,不得公开。

第九条省知识产权局建立指导性案例电子库,加强管理,保证案例库所存指导性案例的可用性,提高指导性案例的使用价值。

第十条省知识产权局应当对指导性案例进行清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废止:

(一)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的;

(二)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公布,原指导性案例与之抵触的。

(三)后指导性案例优于前指导性案例的;

(四)监督机关依法撤销、纠正的;

(五)其他法定事由应当废止的。

第十一条各省辖市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局的执法机构实施专利行政处罚,应当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案件,可以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性案例,但是不宜在行政处罚文书中直接引用。

第十二条 各省辖市知识产权局每年应当开展案卷评查,进行讲评,以案说法,纠正违法和不适当的行政处罚行为,但是不宜编纂行政处罚指导性案例。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省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

篇3:工商行政指导制度探析

关键词:工商行政指导,制度,管理

我国的行政指导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转变行政管理模式的必然产物。近几年, 行政指导制度已经逐渐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领域内推行, 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水平, 建立和维护公平、和谐、诚信的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的行政方式, 其引入工商监管与执法领域的时间还不是很长, 工商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功能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等一系列问题还需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促进该制度进一步完善。

1 工商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

1.1 工商行政指导的概念

工商行政指导是由多种行政行为组成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的总称。它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 立足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在行政管理相对人自愿的前提下, 运用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建议、行政调解、行政奖励、行政信息发布、行政合同等多种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柔性行政行为,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这种行为是非强制性的, 具有示范引导性、柔软灵活性、方法多样性、选择接受性、沟通协调性等特点。与行政执法的强制性相辅相成, 在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工商行政指导的特征

第一, 工商行政指导的主体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实施的一种积极的行政行为。第二, 工商行政指导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 立足于工商部门职能的一种行政行为。第三, 工商行政指导是一种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柔性行政行为, 接受与否凭行政相对人自主抉择。第四, 工商行政指导是由一系列具体指导行为组成的一种新型行政行为方式的总称。

2 工商行政指导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工商行政指导实践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工商行政指导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 突出问题主要有:

第一, 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行政指导。行政指导的功能和意义已被具体实践印证, 但很多人至今仍抱持否定、排斥或忽视的态度, 在行政实务中不愿或不敢采用行政指导措施, 这严重制约着行政指导制度的发展。

第二, 行政指导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偏低。法律对行政指导程序和实体的明确规定还很匮乏。

第三, 对行政指导的监督约束和纠错救济机制亟待完善。可见, 由于行政指导本身的灵活性, 并不需要法律的明确授权, 在是否采用行政指导措施上有很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这就可能出现不受法律约束的行政活动。

将行政指导纳入法治化轨道, 建立起有效的监督、责任与救济机制, 已经成为行政指导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紧要课题。我国立法界对此课题非常重视。即将出台的《行政程序法》将行政指导列为第六章, 对行政指导的定义、适用范围、指导方式、启动程序、调查程序、公开程序、救济途径等作了具体规定。应该看到, 我国行政诉讼法确定的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范围不是封闭、不可改变的, 而是开放式的。因此, 条件成熟时, 我们还可以通过完善行政诉讼的立法逐步对行政指导行为加以规范。

3 工商行政指导的完善方向

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中推行行政指导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正确理解行政指导的内涵和特点, 准确领会推行行政指导的战略意义, 在具体实践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要正确处理好行政指导与行政执法的关系。在推行行政指导的过程中, 不能片面夸大行政指导的作用, 忽视、减弱甚至放弃必要的行政处罚等强制性行政执法手段, 否则就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行政不作为, 使违法违规问题得不到及时制止, 依法行政得不到有效实施。作为行政执法机关, 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责仍然是依法行政, 依照法律、法规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刚性管理, 这一点不容置疑。只有把行政指导与刚性的行政执法手段结合起来, 统一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之中, 做到刚柔相济、相辅相成, 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行政目的。

第二, 要避免行政指导的泛化。工商行政指导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 不能以行政指导取代法定职责, 否则, 就是越权, 就是错位, 就是滥用行政指导。要注意在推行行政指导中坚持依法行政, 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运用行政指导。要把行政指导纳入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之中, 保证工商行政指导的合法性。

第三, 要注重实效, 不能流于形式。工商行政指导既要有形式上的示范, 又要有实质的内容。不能把过去已经做的, 或者已经做得很好的工作, 戴上行政指导的帽子再端上来。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行政指导方式, 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确保行政指导工作取得实效。

工商行政指导制度不仅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 也有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科学地运用行政指导制度, 对规范提高工商系统的服务职能, 提升工商部门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必将起到促进作用。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推行行政指导已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监管与发展相统一、监管与服务相统一、监管与维权相统一、监管与执法相统一的重要手段, 应当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张树义.论行政指导[J].工商行政管理, 2003, (20) :67-68.

[2]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 1998:288.

[3]王纪平.工商行政管理走进网络经济[M].北京:工商出版社, 2000:38-39.

篇4:行政指导制度

判例,即有约束力的司法先例,是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由具有权威性的审判机关作出的可以影响或在事实上拘束今后审理同类案件的权威性司法判决。而所谓判例法是一种创制、借鉴以及遵循判例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或法律体系。判例法之根本是将先前的判例视为一种规范,在之后的类似情况下的必须适用。我国所实施的案例指导制度不同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该制度同判例法不同的是,它不是对判例的直接适用,而只是有目的的寻找类似或大致相同的判例为当前正在审理的案件提供一个或若干个参照,其目的主要是指导,而不是要求以判例作为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文本中,一直未正式使用“判例”一词,因此,在使用判例之处,一直名为“案例”。就案例指导制度而言,是指选择以往的典型案例作为判例,以提示法官对当前审理的案件作出更为恰当的适用。具体到行政案例指导制度,笔者认为主要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对典型行政案例的收集、研讨、编纂和公布而确定的,为以后类似案件提供法律依据的、具有一定拘束力的行政判决、裁定。

二、我国建立行政案例指导制度之现实分析

(一)我国建立行政判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行政判例指导制度有利于弥补我国行政立法缺陷

我国主要以成文法以主要法源,而成文法的内敛性和封闭性使其内容一直滞后于社会现实,实行行政案例指导制度,可以弥补立法滞后的缺陷,也可以防止由于法的经常修改而丧失法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同时,行政案例指导制度可以弥补立法笼统、模糊等缺陷。还有利于弥补法律的空白,达到补充法律的作用。

2.建立行政判例指导制度,有利于推进司法的公正和统一

目前,我国有必要制定行政案例指导制度,要求法官在审判时参考先例,对相同或类似的案件形成大致相同的裁判,从而使裁判充分体现出法律的严肃性,有利于弥补制定法的缺陷,回应权利需要和保障司法统一。

(二)我国建立行政判例指导制度的可行性

在我国实行行政法上的案例指导制度,无论是从历史渊源还是司法实践来看,都具备一定的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刊载的相关案例发挥着类似判例的作用。自1985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就在其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每期刊载一些典型案例,以供各级法院在审理同类案件时参考。到2001年止,共刊载发布了366個判例,另以“法公布”的形式发表了130个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这些案件都是各级人民法院经验的总结,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公证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并且,这些案件叙事清晰,分析精辟,说理充分,运用法律准确,因此,在实际审判工作中,得到了下级法院的普遍遵循,对地方法院审判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的判例渊源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依据《裁判文书管理办法》以法公布形式,在《人民法院报》或《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案例,以法院公报形式公布;另一种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后经上报或推荐,由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编辑成案例材料,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发表于法院公报的判例。

三、我国建立行政案例指导制度之具体构想

在行政案例指导模式的选择上,中国不应实行英美法系典型的行政判例制度,即不将行政判例作为主要法源,而应立足历史和现实,实行以制定法为主、判例为指导的模式,这种构想更能暗合中国法制以成文法为主的理性主义传统。

(一)行政判例的创制

不论是实行典型还是不典型的行政判例制度国家,行政判例的创制主体多是该国最高级别的法院。在英美法系中,判例不仅可以在最高法院产生,也可以在基层法院产生,只要所确定的判例没有被后来的判决明确推翻,这些判例就具有先例价值而被以后的判决遵循。我国借鉴英美法系的判例制度而确定的行政案例指导制度,必须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相吻合。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行政判例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创制。这是因为:一方面,从法官的素质上讲,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素质较高,而且它指导着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对我国的行政审判发展情况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理解法律问题的决议》规定:“凡关于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解释。”据此,行政审判工作中的判例创制权应当归属于最高人民法院行使。这样,既保证了行政司法的统一性,又防止了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判例相互矛盾的现象。

(二)行政判例的公布

历经整理程序的成案,由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判例公告》或《人民法院报》上开辟行政法专栏予以公告;或在专门的《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判例汇编》等专门性刊物上公布,并可采取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体向社会公布。另外,还可创建行政判例数据库供法官、律师、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查询,实现信息公开。

(三)行政判例的实施

行政判例应遵循法的一般生效原则,即以公开发布的日期为生效时间,并且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已颁布行政判例随着原有法律的修改、废止或新法律的颁布,或相同或类似新行政判例的产生,也须相应地予以变更或废止,只有这样行政判例制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7判例在颁布的新的法律或原法律修改、废止,或者制定了新的相冲突的判例之后,不再具有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定期对无效的行政判例进行清理。同时,在行政判例已不适应社会发展,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或下级人民法院认为判例不适当时,应由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对其进行修改,从而保持行政判例的可持续性和指导性。

综上所述,在我国实行行政判例指导制度,一方面能够提高我国的行政司法裁判质量和裁判效率,促进我国的行政司法统一和司法公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和世界法律的接轨,促使我国法律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但是,行政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仍是一项新制度,不能一蹴而就,具体的适用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随着我国法治环境的改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判例制度一定会愈加成熟。

作者简介:

篇5:行政指导制度

无锡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国家工商局“四个统一”和省工商局打造“三型”工商的要求,从积极履行工商职能,构建科学的监管体系出发,本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性手段,促使其自愿纠正或消除轻微违法行为,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监管环境。近年来,无锡工商局在全系统广泛推行了行政指导工作。实践表明,推行行政指导工作是对行政执法行为的一个重要补充,此举进一步完善了监管手段,强化了企业自律的意识,同时又提高了工商部门行政执法的效能,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为在全社会构建和谐监管气氛和环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推行行政指导工作中,无锡工商局的具体做法是:

一、确立行政指导工作的原则和制度

无锡工商局在推行行政指导工作中确立的原则是“工商所能,企业所愿,政府所想,法律所依”,与此同时把握好的基本要求是“立足职能,全面导入,因事制宜,和谐监管”。简言之,即工商部门必须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职责和管辖范围内,针对适宜施行行政指导的事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最佳方式进行行政指导,以促进工商职能的进一步到位。

确立的四项制度是: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建议和信息披露。具体地说,行政提示适用于对市场主体涉及的工商管理事项,如营业期限、入资期限、许可期限等应履行的相关责任义务的不到位;行政告诫适用于对市场主体违反市场秩序但法无明确规定或轻微违法但无相应罚则的行为;行政建议适用于对违法主体进行处理的同时,应向该主体或其上级部门发出建议书,促使其合法经营;信息披露适用于对市场主体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网络或者新闻媒体向社会披露公示,以引导帮助社会公众增强防范意识的行为。行政指导工作四项原则的确立,有助于工商执法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时,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行为、不同性质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行政指导工作。

二、实施行政指导与日常业务的有机结合

无锡工商局在开展注册登记、户外广告许可、市场管理、商标发展、企业年检、查处违法违章行为等日常业务过程中,注重发挥行政指导的积极作用,将行政指导作为日常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努力建立行政指导与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传统管理模式并行的工作机制,从而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全面发挥。锡山工商局东亭分局在开展注册登记时,认真做好企业注册前后两个阶段的行政指导工作,即注册前的“申办导示”和注册后的“法律告知”。在“申办导示”中,指导申办人正确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经济类型和组织形式,明确公示办理登记时所需提供的有关材料和登记程序,指导申办人到有关部门办理市场准入的前置许可证明文件。在对企业注册登记后的“法律告知”中,告知企业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企业每年的年检起止期和违反有关条例法规所应该承担的后果等,为企业上好了法律法规教育的第一课。

三、实施行政指导与专项整治的有机结合

在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专项检查、专项整治的过程中,无锡工商局将行政指导与依法处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结合起来,把推行行政指导作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以人为本,重在规范,努力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的事前引导和指导,以降低管理成本,健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监督管理长效目标。宜兴工商局周铁分局针对本地区化工生产企业较为密集但规模较小的企业又占多数的这一特点,他们结合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和太湖周边地区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帮助企业分析利弊关系,指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协助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化工的关、停、并、转工作,这样既为企业指出了发展方向,又减少了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从而实现了双赢的局面。从实施行政指导工作以来,该分局前后共向化工企业发出“行政提示书”56份,并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管理台帐。崇安工商局中山路工商所结合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实施“红盾进商场”、“红盾进社区”,一方面督促指导经营者建立完善并落实企业自律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又通过在每个社区设立“红盾维权站”,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商品质量真伪鉴别的指导,披露了一些不法商家为欺骗消费者所设置的种种伎俩和陷井,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实现行政指导与回访检查的有机结合

无锡工商局在实施行政指导工作中,要求对已实施行政指导措施的市场主体,工商巡查责任人要加强回访复查,督促其整改解决,并记入监督检查资料簿。对于不能及时改正违法行为或者拒不改正的,要综合运用社会监督、舆论谴责、行政处罚等多种手段,使问题得到解决。而对于法律法规规定须先行责令改正再处罚情形的,应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规定期限督促其尽快改正,并将《责令改正通知书》存档备查。综上所述,工商部门实施行政指导后的效果如何,企业整改的情况如何,都有赖于对企业的后续回访检查。换言之,工商部门只有在实施回访检查后,才能视检查后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依法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手段和措施,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江阴工商局澄南分局对辖区内新设立的企业一个不漏地进行了回访检查,宜兴工商局在企业年检时对所有分公司实行了备案制度。

五、实施行政指导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就要把服务经济建设,引导企业发展作为工商行政管理义不容辞的职责,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职能从权力本位为主向责任本位的转变,工作特征从管理型为主向服务型工商的转变,工作方式从刚性监管为主向刚柔相济、相辅相成的转变和工作重心从事后监管为主向事前指导、从静态管理向动态服务的转变。唯其如此,工商部门才能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进入新型科学监管、依法监管、和谐监管的轨道,才能真正担当起为企业保驾护航、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重任。根据无锡市城市建设行动纲要,运河西路延伸段工程被列为市2008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但在该路段有7户有照经营户租用沿河滩基从事建筑材料的经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无锡工商局南长分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立即派员到现场介入沿河经营户的动迁工作。他们向沿河经营户说明其原经营场所已被政府征用,应当依法办理注销手续或经营场所的变更手续,并当场向经营户送达了《行政许可书》。由于工商人员言词恳切,工作细致,又陈明了利害关系和法规要求,上述经营户均在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全部撤出了施工路段,保证了重点工程的顺利施工。

篇6:行政指导谈话记录

太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行政指导谈话记录

时间:地点:约谈人:记录人:被约谈人:约谈事项:谈话记录:约谈人(签名或盖章)年月日 被约谈人(签名或盖章)年月日

上一篇:湖南省益阳沅江市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方案下一篇:歌咏比赛开场白主持词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