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南极风光》教学反思

2024-05-04

执教《南极风光》教学反思(精选3篇)

篇1:执教《南极风光》教学反思

课文《南极风光》是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2课。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南极风光奇异而神秘的特点,激励学生为开发这块宝地而作好准备。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笔优美,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看看、找找、品品、议议”,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一、能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我总是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我更给予鼓励,让学生积极思考,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来优化课堂教学,但相互结合还不够完美。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设计本篇课文时,我精心挑选了几组南极冰雪、动物和南极光的图片,并巧妙的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当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不由的啧啧称赞时,我倍感欣慰,学生的学习欲望已空前高涨。可这里也有一个不足,那就是原本设计了一个语句的仿写训练,出示的时机不对,时间也太短,最主要的是草草了事,没有反复的强化训练。学生掌握的程度肯定不够。

“常思不足而利于行”。每一堂课都会有成功和不足之处,于是课后的反思至关重要。把通过评课所指出的一些问题用文字记录下来,那对于以后的教学肯定会大有裨益。

篇2:执教《南极风光》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内容生动,文笔优美的散文性说明文。课文分为“南极风光”和“南极开发”两部分,重点是“南极风光”的介绍,依次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南极冰雪、南极动物和南极光。文章开始,用“没有„„没有„„更没有”的句式从反面写出了南极是冰雪的世界,接着写狂风堆成的“雪浪”和“各种各样形状”的“雪堆”。写南极动物,用了“望而生畏”、“仅有”等词语,说明在那里动物难以生存。对南极光的描绘,用了一个长长的带比喻的句子,形象地展示了南极光的绚丽和奇特;紧接着用一个双重否定句(“没有„„不„„”),强调南极光是奇景,“十分罕见”。“南极开发”部分,介绍南极是一块“宝地”,许多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科学考察站,我国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

学生分析:南极,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已经养成预习习惯的学生是很乐意去收集有关南极的知识材料的。教师平时在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上要加强,更要激发他们的热情。同时,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预习工作,要让他们体会到预习带来的成效,所以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让他们把收集到的资料通过不同的途径展现出来。比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文中的句式介绍南极的冰雪和南极光;以南极归来者的身份介绍南极风光;布置交流园地等。要让学生查找的资料发挥价值,也让这种价值的体现激励学生做好每一课的资料收集工作。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但是由于语言习惯和方言影响的原因,对个别字如“绚”的发音很难把握,容易出错。在字词教学时,虽不必字字俱教,但也要抓住难读字、难写字进行重点的指导。在词语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理解词义,如“晶莹剔透”的理解则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悟;“望而生畏”一词,则通过查字典的方法并结合文章内容,结合说话训练达到对词义的真正理解。文中描绘南极冰雪和南极光的两句比喻句,写得十分形象、生动、优美。积累这样的句子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一大收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词语的理解、句子的品味中体会美感,从而激发主动积累的愿望。同时,从这两句句子的表达形式看,是很好的“总分”结构的小段落的训练机会。可以尝试让学生结合内容的拓展进行课文内容的延伸和表达方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表达训练机会,如运用比喻句介绍南极冰雪的形状、南极光以及综合介绍南极风光等。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这种能力迁移方式,产生一种能把南极风光介绍给大家的自豪感,让学生的情感在表白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潺、庄、糙、隧、剔、瘠、绚、焰、曳、旗。理解并积累“晶莹剔透、绚丽夺目、望而生畏、惊叹不已、摇曳”等词语。

2、朗读并积累描绘南极冰雪和南极光的两句比喻句,并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尝试运用比喻句练习说话。

3、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南极风光奇异而神秘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盼望南极更美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并感受南极奇异而美丽的特点。

2、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并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尝试运用比喻句练习说话。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冰天雪地图片)知道这是哪儿吗?(板书:南极)

2、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知道的南极吗?

出示填空:()的南极

(预设:冰天雪地、白茫茫、神秘、美丽)

3、(出示南极地图)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人类最晚到达的大陆,也称为第七大陆,那里是一个白茫茫的世界,读读这段话。

出示:地球上的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没有奔腾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没有茂盛的树木和青葱的小草,更没有长满各种庄稼的田野。(1)个别读。

(2)同学们看出来了吗,这是一句?(排比句)

(3)(三个“没有”显示红色字体)在这里作者连用了三个“没有”,强调了南极是一个看不到绿色生命的冰雪世界。

(4)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引读。

4、那里究竟有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补充课题:24 南极风光)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2-6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完成填空。

2、检查反馈。

(1)出示词语:潺潺 粗糙 隧道 晶莹剔透 绚丽夺目

摇曳 贫瘠 惊叹不已 一掠而过

正音:糙、隧

辨形:瘠、隧

(2)出示填空:在南极,有,有,有,还有。

(交流板书:冰雪、动物、南极光、地下宝藏)

(3)能不能学学第一节的表达方式,加上形容词,使句子表达更形象。

出示填空:在南极,有 的,有 的,有 的,还有 的。

(预设:晶莹剔透的冰雪;稀少的动物;绚丽夺目的南极光;丰富的地下宝藏。)

三、研读品味,深入理解。

过渡:在这些风光里,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交流学习:

(一)南极光

1、你为什么对南极光这样感兴趣?

出示句子:南极有一种十分罕见的景象,那就是南极光。几百年来,凡是见过南极光的人,没有一个不为这奇景惊叹不已的。

2、指名读句。

3、理解“惊叹不已”。(因惊讶而不停地赞叹。)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见过南极光的人都感到十分震惊,并连连赞叹。)

4、指导朗读:作者运用(凡是„„没有„„不„„变红)这样的句式来强调了南极光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奇景,加重了语气。能把句子读好吗?(个别读、齐读)

5、过渡:究竟是什么样的奇景让那么多的人惊叹不已呢?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极夜中,突然,漆黑的天幕上闪现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有时像空中垂下的帘幕,有时像不断蹿动的火焰,有时像强大的探照灯光动荡摇曳,有时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过。(1)女生读。点评。

(2)在南极,大约有半年的时间都看不到太阳,那就叫做极夜,在这漫长的黑夜中,就出现了南极光。想不想亲眼目睹它的风采。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看仔细哦!(媒体出示)

(3)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交流板书:绚丽夺目)理解“绚丽夺目”。(形容东西光彩

照人)作者连用了四个“有时像„„”,既写出了南极光的美,又写出了南极光的变化之快。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个别读)

(5)引背:南极光是那么的不可思议,那么的让人着迷。让我们一起边看图边试着在脑海中记一记。

(二)冰雪

1、过渡:其实,不仅南极光是神奇、美丽的,南极冰雪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喜欢南极冰雪的同学请读读第2节,用书上的词语说说南极冰雪的特点。(板书:晶莹剔透、造型奇异)

理解“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结构细巧。)

2、(出示图片)看,南极的冰雪像水晶、钻石、玛瑙那样光亮而透明,它们造型各异,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3、想象说话:(出示图片)再瞧,风还把雪堆成了其它各种形状„„

出示句式:风还把雪堆成了其它各种形状,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

4、小结:风能把雪玩出那么多把戏来,真了不起,难怪人们称它为——大自然的雕塑家。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来赞一赞这位大自然的雕塑家吧!(配乐齐读)

(三)动物

1、过渡:南极的极度严寒和冰雪对于动物而言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第3节,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板书:望而生畏)理解“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2、哪些动物成了这儿仅有的居民?(企鹅、海豹、鲸、一些海鸟)

3、这些生长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的居民有些什么特点呢?(交流有关南极动物的资料)

(四)地下宝藏

1、过渡:虽然南极的严寒、狂风、冰雪是极为不利的自然条件,但是它却是一块“宝地”。这里有十分丰富的地下宝藏。

2、简介宝藏资料。(南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煤田,还有大量的稀有金属,比如:铀、钼,这些都是国家发展重要的资源。还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海洋资源。)

3、简介南极考察队: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和中山两个考察站,那些为了祖国来到南极考察的人们,与严寒和孤寂相伴,是什么支撑他们告别祖国和亲人奔赴南极,在冰天雪地,暴风肆虐的南极洲,把庄严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南极上空?这便是极其可贵的南极精神。他们不畏艰险,对南极进行了多次考察,可那里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正如文中所说——南极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

4、指导朗读:让我们用自豪的语气读读课文最后两节。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目睹了那令人惊叹不已的南极光,欣赏那晶莹剔透、造型各异的冰雪雕塑,还拜访了那里的永久居民——企鹅、海豹等。南极的风光真是神奇而又美丽。

2、作业:老师知道同学们还想对南极做进一步的了解,如:我国的南极科考实验取得了哪些进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找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七、练习设计:

1、比一比,组词

造()惕()隧()脊()糙()剔()随()瘠()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光滑—()酷热—()肥沃—()短暂—()

2、照样子用划线的词语写一段话(二选一)

(1)有的地方,风还把雪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悬崖,有的像宫殿,晶莹剔透,造型奇异。

(2)在漫长的极夜中,突然,漆黑的天幕上闪现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有时像空中垂下的帘幕,有时像不断蹿动的火焰,有时像强大的探照灯光动荡摇曳,有时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过。

4、实践活动

寻找描绘南极风光的图片,收集、摘录描绘南极风光的语句,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

八、板书设计 南极风光 冰雪 晶莹剔透 造型奇异 动物 望而生畏 南极光 绚丽夺目 神秘 奇异 明天更好

九、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质优美的说明性的散文。如果教学的重点落实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上,是可以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的目的的。但欠缺了情感因素的教学会显得呆板和单薄。所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自始至终用自己的身心去阅读,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当然,情感也不是一触即发的,也不可能始终保持高调,只有合理地安排,才能让学生在对文章的学习中,真正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激发他们亲近自然、盼望南极

更美好的情感。

(一)初步感知,有所触动

对于三下的学生来说,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在预习的时候已经产生了。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网上查询,了解、收集有关南极的各种地理资料以及科考人员在南极考察的资料,这样丰富了学生对南极神秘之地的感性认识,也鼓励他们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在课文的初读中,以“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南极的哪些风光?”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帮助学生把握课文脉络,做到整体感知。也让学生在对这些内容的初步感知中,激发进一步了解南极的愿望。

(二)细细研读,深入理解

研读课文中,紧紧抓住文中两句比喻句的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既展示各种真实景观,又引导展开想象,联系课文理解内容。在教学南极冰雪这一部分时,设计“有的地方,风还把雪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晶莹剔透,造型奇异。”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和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总结:不管什么形状,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即——晶莹剔透,造型奇异。

南极光的神秘、奇异、美丽更是学生难以理解感受之点,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自选观赏南极光的各种奇观,引导学生从南极光的色彩、速度、形态等方面感受并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感受南极光的绚丽夺目和罕见。然后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即运用比喻句介绍自己眼中的南极光。

在对这两句比喻句的学习中,学生必然在对文字的美的体会中感受了南极的神奇,对南极的向往会更强烈。

(三)迁移运用,情感升华

篇3:《南极风光》说课稿

《南极风光》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课文分“南极风光”和“人类开发南极”两部分,重点是“南极风光”。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南极冰雪、南极动物和南极光。最后介绍南极是一块“宝地”,正等着人们去探索、开发。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积累“晶莹剔透、绚丽夺目、望而生畏、惊叹不已、摇曳”等词语。

2、理解并积累描绘南极冰雪和南极光的两个长句,背诵有关段落。

3、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体会南极风光奇异而神秘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

4、了解南极风光,知道人类正在开发南极,南极的明天很美好。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能积累文中的一些词句。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南极风光奇异而神秘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南极光绚丽夺目、变幻无穷的特点。

三、说过程

(1)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通过初读课文,帮助学生把握课文脉络,抓住课文的要点,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南极的兴趣。

(2)细细研读,深入理解

在对南极冰雪和南极光这两部分的学习中,我紧紧抓住比喻句的表达形式,结合关键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在朗读、体会、欣赏中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尤其是课文第4节是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南极光没有直观的感受,难以理解。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观赏南极光视频,使学生在听觉、视觉上受到冲击,体会它绚丽夺目、变幻无穷的特点。并在欣赏的同时,适时地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南极光的魅力,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进行语言积累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自然过渡,引出5、6小节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南极这块宝地等待人们去探索、去开发,使情感升华。

四、说教法

1、在预习课文中自主识字。

“强化自主识字,坚持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是二期课改识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识记本课的生字。对一些易错字,课上点拨引导。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词句。我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找近义词、拆词素法、联系上下文等。我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如用换词法理解“罕见”;联系上下文、拆词素法理解“惊叹不已”;结合图片,理解“晶莹剔透”“绚丽夺目”等词语。

3、在朗读感悟中加强积累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上的,而朗读则是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中,我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句子的表达作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积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执教《南极风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执教3A教学反思04-16

执教《粽子》课后反思04-23

《泥娃娃》跨班执教反思04-10

执教水平05-04

如何依法执教05-21

中班游戏:南极冰块05-22

南极的知识科普04-07

南极电商论文题目05-05

出征南极阅读答案04-26

新华视点南极公开课08-30

上一篇:高三学习计划主题班会下一篇:课后习题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