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2024-05-24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精选6篇)

篇1: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办学体制在改革完善。可目前农村的学前教育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我在岗地区的现状对学前教育的办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认识,分析了存在的办园不规范、幼师队伍弱、教学内容针对性不明确等问题。并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倡导全社会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并寻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社会的最佳配合。以追求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对策

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思想也要跟着时代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很大一方面都要靠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在我国,这么多年来,虽然教育质量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有哪些原因导致这样的局面,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以我在岗的地区为例,并通过广泛的阅读和长久的观察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同时给予合理的建议,期望能够得到大众的关注,从而改善我区学前教育的不良状况,让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危害

我之前在重庆奉节县的乡镇小学上班,相对城市的幼儿园没有独立的学前教育场所,和小中大班分班,一律为学前班。这种混龄教学能够很好的增加组内异质的成分,以此来充分利用学生在经验、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但同时长期的混龄教育又不能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未必有好处;其次,在农村的部分地区的幼儿从小跟这老一辈的爷爷奶奶,甚至更多的是留守儿童,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道德观的错误引导;同时,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大多是从小学抽调的,学校给幼儿教师的培训机会也相对很少,偶尔也只是纸上谈兵;奉节县的县城多为私立幼儿园,在农村偏远的地方没有私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的设施都已陈旧且单调,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较少等。下面详细的进行归纳:

(一)由于场地和生源以及师资有限,幼儿直接进入小学,没有经过学前启蒙教育,能够上幼儿园的幼儿只能进行长期的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不具有针对性。在农村,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幼儿园的分布少,甚至十几公里只有一个幼儿园,如此幼儿的从小上学受到限制,大多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寄读生涯,这也要求幼儿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因此幼儿的上幼儿园的年龄基本在五岁之后,更多的是在五六七岁的时候直接进入小学,没有上过幼儿园,在此之前,幼儿在家闲置,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直接进入小学的幼儿无法立即适应学习生活,跟不上学习进度,间接导致农村的初等教育输在了起跑线上。同时,在乡镇欠发达的人口集中地区,多实行村中园和校中园,幼儿园规模小,各个年龄的幼儿军容纳到一个教室,进行混龄教学,一直到了进入小学的年龄,无论大小都学习着小学的知识,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且室内活动空间狭小,除了容纳桌椅之外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活动室内设备简陋,玩教具很少;同时,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场地狭小,大型活动器材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顺利进行,由于缺乏办园资金,幼儿园办园硬件条件普遍较差,硬件设施极度缺乏,幼儿园无法给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游戏学习环境。

(二)家长育儿水平不高,家园联系不深以及没有联系。

农村家长大部分不重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将幼儿单纯的寄养在幼儿园后就不闻不问,置之不理,觉得幼儿在幼儿园完全是在玩耍,从而对幼儿的道德观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度不够,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小学科目的学习成绩单上,他们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80%的父母不在幼儿身边,而是由爷爷奶奶带着,在农村留守儿童居多,老一辈的教育思想很陈旧,在教育方面没有科学的方法,大多还停留在“棍棒下出好人”或者当成“金宝贝”,太过溺爱,更多的是显得有些随意,随着自己的心情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助长幼儿错误的行为,没有给予幼儿以正确的引导,甚至是做出错误的榜样。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刺激的学习环境,无法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育能力有限,不能完成真正的启蒙教育。

尽管今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关注,有更多的人走入了学前教育的行列,但是农村地区依然还处于“饥荒”的状态,幼师毕业生志不在农村,几乎没有毕业生前往偏僻的山区,因此,本地区近几年没有新鲜的师资力量注入,也没有新鲜的教育理念走近。该区乡镇的幼儿教师大多还是小学抽调的,有的是学校自主招聘的代课教师,正规幼师毕业生和高学历的教师所用无几,学校为了降低成本,尽可能的雇佣一些低学历、低素质的教师,更谈不上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很多教师身兼多职,同时上几个班的课,没有多余的经历对幼儿的个别关注和辅导,只要不出安全问题,教师让幼儿处于放任的状态。教师无法担任真正的启蒙作用。同时,家长认为幼儿只需要能考一百分就是一名好幼儿,因此幼儿园也一味的迎合家长的这种局限心态,只注重对孩子的认知教育,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

(四)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对幼儿园的投入较少,特别是财政方面。

主管部门几乎没有针对农村幼儿园的检查、监督、指导和培训等,全县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在农村地区属于被忽略的状态,幼儿上学难、上学晚,有好几个村没有幼儿园,几个村共分享一个校中园,幼儿必须在学会自理能力之后,才能“千里迢迢”的到小学里面去寄读学前班,更远的只能直接上一年级,(五)幼儿教育管理小学化

在农村的幼儿园,主要办园方式是由镇、村举办的校中园,当然也有少数的个体私人举办,都只是小学的附属机构,这些幼儿班实质上都是小学化的管理和教育方式,教师的的调配比较随意,有的是小学教师却调配到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或者“保姆式”的教育,由于缺乏专门的保育员和幼儿教师,幼儿基本按章小学的做法,不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老套的方式,同时幼儿上课的节奏也是一律按照小学的形式,每节课45分钟,每天六节,切每节课偏重于死记硬背的陈旧教育方式。有的教师仅仅只是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而忽略对幼儿的实质性的基本常规和正确世界观的引导。

“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是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收适宜教育的幼儿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幼儿。诸多事实也表明,学前期是幼儿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前教育,教育从娃娃抓起,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如何健全学前教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丰富刺激的环境,我仅站在我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行小学幼儿园的分化,每村设园,并逐年增加幼儿园的数量。

农村学校不可能沿用从小班到学前班的教育模式,不仅生源不够,师资力量也是问题。因此可以采取把农村学前教育一分为二,将五岁及以上不能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分设学前班,其余五岁以下的儿童分设幼儿班,对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减轻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让幼儿能够尽量的在幼儿园和小学中间有个过渡期。同时要逐渐增加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以供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尽早入学,及早获得教育的机会。

(二)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聘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并对老教师进行实质性的培训。

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核心在教师。因此,建议教职员工依据国家编制标准配备,并依法适时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农村幼儿园新进教师应当从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校的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争取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丁香培养专项计划,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当然,就目前来看也可以工中小学富余教师中挑选学历合格人员,通过转岗培训,去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以后,充实到幼儿园任教,其性质和待遇不变。此外,要积极鼓励幼儿园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等途径进行自我提高,对已在农村幼儿园教师任教,但学历及素质不达标的,应限期达标。限期内不能达标的,可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来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时,也应注重幼儿园的保健人员、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的相关岗位资质。

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行列,并建立健全园长、教师以及其他人员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并建立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逐渐绣花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中心幼儿园,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教师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任职,成为乡村教师互相学习、观摩、交流经验的培训基地。从而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优化学前教育环境,幼儿不仅会模仿教师的言行和态度,更重要的是从同伴身上获取社会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建议教师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以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进而形成并巩固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二)加大对学前教育教育理念的宣传,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教养方法和超前的教育意识,这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阻碍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学校、社会有必要对农村家长给予培训和指导,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宣传,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带动农村家长参与幼儿的教育中来。比如设立家长学校,可邀请经过专门培训的拥有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来免费传授家长们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力求是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方法、目的,来让家长更好的和教师合作,支持幼教工作,共同来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帮助家长在家里也得很好的引导幼儿,实现农村的家园联系。

(三)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完善幼儿园的设备,提供丰富的材料。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的政策规定和支持;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和设施设备等。

(五)加强对幼儿园的检查、监督,严禁把幼儿园当做谋取福利的场所。

政府要推进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民办幼儿园必须符合当地幼儿园建设规划,达到基本办园条件(要完善幼儿园的食宿等基本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按规定程序审批;在农村各乡镇,教育部门应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这些幼儿园在农村的示范指导作用,面向本社区内的幼儿园,做好科研、教师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以带动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相关教育教学督导部门要切实做好督导工作,保证正常的业务教学开展等。另外,全面推行优质幼儿园在农村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在乡村幼儿园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为散居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倡导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也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可行之路。

另外,切实加强对幼儿园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幼儿教师用书推荐制度,定期对幼儿教师用书进行审查是规范农村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另外,鼓励幼儿教师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发地方和园本课程,将制作教、玩具及活动器械与农村生活资源相联系,协同幼儿及家庭参与教育活动,突出地方特色,为农村幼儿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是我们目前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农村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和教育现状,大力提高幼儿教育的入园率,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则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相信在以政府为主体的基础上,注入外部力量的支持,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一定能发展起来,并且能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学前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罗仁福,赵启然,何敏,刘承芳,张林秀. 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 【3】 张兰兰.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J]. 大众科学(科学教育),2009 倪健.新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篇2: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 童成长的重要保证。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 展, 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目前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农村教育已有了相 当的规模, 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 广大家长 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 也开始重视家庭教育, 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质 量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必要保证。但是, 广大家长由于地处偏僻, 信息 渠 道不多,受传统观念束缚,加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因素,而导致缺乏 科学的教育子女的 观念,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今天, 广大农村小学生家长教 育现状如何 ? 哪些观念亟待更 新 ? 学校教育应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来指导家庭教育 ? 这些问题引 起了我 们的注意。鉴此我们开展了本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现状,查找存在的 问题,采取有 针对性的对策,提高农村家长素质,提高农村家庭教育 水平,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家 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促 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概念的界定 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 本的细胞, 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其他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 的 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教育所特有的文化素养、品格气质、伦理观念、价 值倾向,这一切的 综合就形成这个家庭所特有的家庭教育。按照现代

观念,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学 生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小学生, 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反 作 用于家长的双向互动过程。家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合力之一,与学校教 育、社会教育紧密 联系又有独自特点。因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小 学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家庭教育 的质量,对于小学生的健康 和谐发展、消除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一个战略措施。

三、研究内容 通过 对三个问题:一是搞清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二是家庭教育存在的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对家庭教育的认知等的调查分析, 目 的拟解决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 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努力有 效地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于 2008 年 12 月 16 日对我校一年级、三

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共 8 个 班的 120 名学 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 120 份, 收到有效问 卷 109 份,统计数据由人工统计。其 间召开座谈会 8 次, 出席座谈 会和接受个别访问的家长计 31 人。

五、研究结论

1、家庭关系抽样 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120 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 109 份, 其中被调查母亲 44 人, 父亲 65 人, 被调查母亲与被调查父亲的文 化程度都是以初中及以下 居多, 74.3%, 占 其中母亲占 75%, 父 亲占 73.4%;家庭年人均收入在 5000 元及以上占 12.8%, 在 4000— 3000 元的占 53.2%,在 3000— 1000 元 27.5%,在 1000 元以 下的占 0.64%;认为家 庭人际关系情况是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的占 80%,其中母亲是 75%,父亲是 80%,有 20%的 父亲认为家庭成员互 相关心不够, 有 11.4%的母亲认为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不够;在业余爱好

上,父亲读书看报的比例是 50.7%,母亲只是 43%,所有调查的母亲 都不关注时事政治,关 注家庭教育的母亲占 34.1%,父亲占 30.7%;父亲与母亲所了解的涉及保护未成年法律相差 无几,了解 1 部的占 54%, 1 部也不了解除的父亲占 27.6%,母亲占 18.8%。通过以上调 查数据分析,现在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但关注家庭教育的只占到 32.1%, 普遍存在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 多数父母只了解和听 说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 但对其内容了解的甚少, , 《对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知之 甚少,有 33%的父母不知国家有保护未成人权利的法律。

2、对孩子 的教育情况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让孩子与同学一起克服 5.5%;对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就满足,不合理就不满足占 50%,与孩子分 析要求的合理性、再 决定是否满足的占 55%, 无条件满足的只占 1%;当孩子与伙伴闹矛盾,有 95%的家长与孩 子分析原因,找自身不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的占 87.1%,注重结果管理 的占 9.1%,出现问题后再管教的占 2.8%;在孩子的培养、教育方面花费精 力较多的事情依 次是孩子良好的个性培养、孩子的日常起居、孩子的 学习与智力开发、孩子的身体健康、孩 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在关心孩子成长方面, 有 97.2%的父母认为要以身作则;有 60.5%的的 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基本了解,安排小学英语家教、小学数学家 教 有 23.9%;家长对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了解的有 35%;15.6%的家 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太 了解。家长了

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主要是 通过家长会、老师家访,只有 16.5%的家长主动与 教师联系了解孩子

在学校的情况;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在乎的占 88.1%, 认为孩子已经尽 力 了,任其自然的有 10.1%;有 88%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 子成才, 只有 12%的家 长认为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人。由此 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在认识教育孩子问题上还存 在较大的功利主义, 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 这样在教育孩子上可能会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 绩, 忽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培训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 或缺乏创造性;在家长与孩 子关于教育问题的面对面沟通上,每周时 间在 1 小时的占 36.7%, 2 小时的占 29.6%, 3 小 时的占 9.2%, 4 小 时的占 7.3%, 有 5.5%的父母没有和孩子进行教育沟通, 这就可以看出 我 们的农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依赖学校的过多,有很大一部 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 , 特 别是学习只是学校的事;在对孩子习惯的培养 上,我们的家长还是比较理智的, 99%的家长 都认为应从小事抓起, 注意细节教育, 在孩子面前, 意见一致达到 94.5%, 当孩子遇到困难 时, 鼓励孩子自己克服的占 94.5%, 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 与孩子分析 原因并制定措施 的已占到 57.8%,训斥、打骂孩子的只有 4.6%,看来 我们的家长已比较理智;通过调查, 我们的家长在素质教育方面知之 甚少,有 18.3%的家长不知道素质教育,有 47.8%的家长听 说过素质 教育,但对素质教育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自己认为了解素质教育的只占 到 13.9%, 看来我们还应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 只有让家长了 解了素质教育, 才有可能推广素质 教育,让孩子享受素质教育;在经 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 98.1%的家长,愿意在家庭教育 上有更多的 投入,有 99.1%的家长愿意在孩子兴趣、特长培养上有更多的投入;在

孩子自立 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从小是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占 50.5%,在做完作业的基础上, 让其做一点力所能力的家务活的有 46.8%。由上可以看出,我们农村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 上已较成熟, 但还应该不断学习,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使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 教育。

3、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方面 通过调查,认为是教孩子怎样取得 好成绩的 11%,在现 在的家庭教育问题上, 45.9%的家长认为现在的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有 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 有 26.6%的家长认为 父母和孩子之间

缺少共同语言, 缺乏沟通, 有 22.9%的家长认为孩子不 听话,越来越不好管,有 11.9%的家长认为孩子自私,什么事都以自我 为中心,不关心他人, 有 2.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大的问题;认为家庭教育以集体方式好的有 51.3%, 有 59.6%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 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类进行指导为主;在家庭教育中,有 60.5%的 家长希望得到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知识 , 有 92.7%的家长认为进行家 庭教育指导

是一项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活动, 认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学生, 认为 学校与家庭在全面培养 的基础上各有侧重的占 56.9%,认为以学校教 育为主, 家庭协助的有 37.6%, 有 5.5%的家长 认为主要由学校来完成 或学校负责教育, 家庭负责养育, 这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还需要改进;认为家庭教育有很多学问,需要学习培训的有 76.4%,有 5.5%的家长 对家庭教育存在困惑;被调查家长参加过家庭教育培训的只占 30.3%, 主要是通过电视光碟、专题讲座和家长会接 受的教育,认为培训效果 非常好的有 57.6%,也有 6%的家长认为培训效果不好;认为家庭 教

育的重点是教孩子怎样做人的有 89%, , 有 55%的家长希望得到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有 56%的家长希望得到与孩子沟通方面的指导,有 21.1%的家长希望得到对孩子心理指导方面 的指导,有 3.7%的家长希 望得到缓解两代人关系方面的指导;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希望 通过 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并通过发放 报纸、刊物、电 视节目、举办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 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理念。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不难 看出, 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的理念 上已经比较科学, 对 家庭教育的认识也已基本到位, 但存在家长整体素质不高, 不注重学习, 对身边出现的新鲜事物不留心, 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了解不够, 在 孩子的教育上还较多的依赖 学校;存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 出孩子自身的能力, 容易出现现实与期望落差大 的问题;存在家长与 孩子在教育上沟通不够,使得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欠妥当的问题。所 以我们还得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

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建议(一 问题

1、问题之一:家庭教育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 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 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 下几种 类型:

一、“ 期望过高 ” 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是典型的中 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 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 把

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 “ 遗憾 ” ,用最美好的 “ 希望 ” 寄托在自己 的孩 子身上,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 得到补偿,想让 他们 “ 出人头地 ”。因而对孩子 “ 成才 ” 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1、分数第一。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 心、最敏感的话题。“ 学 ” 而优则 “ 奖 ” , 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 “ 学习至上,成绩至上 ” 是 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让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我们的多数家长不 让孩子干家务活,为的是让出更多的时间来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时间。于 是,家长包办代替了 孩子的家务劳动, 一是心疼孩子, 不肯过早地 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 “ 杂 活 ” ,怕影响孩子的 学习。据了解,有好多家长要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当孩子考出好 成绩时,就高兴,家里便是 “ 阳光灿烂的日子 ”;当孩子考不好时,家 长会把孩子狠狠的教 训一顿,几天都没有笑容。

2、舍得投资。不少 家长为子女请过家庭教师,经济条件较宽裕的想方设法让孩子学到 更 多的东西,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有很多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 进特长班,心甘情愿 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 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课余时 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 …… 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 “ 责任 ”。

二、“ 过度溺爱 ” 型。调查 显示, 有大多数的家长在培育孩子上不惜代价, 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每月给孩 子的零花钱数目也有所增加, 有的家长到饭店为孩子举行 “ 生 日宴会 ”。为了让孩子吃好穿 好,不让他们参加任何家庭的劳动,多 数学生不会洗衣,不会做饭,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能

“ 讲卫生 ” 代孩子洗这洗那,这种爱是对孩子的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做 法。特别是小学教育 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越俎代庖, 不仅造就 了任性,懒惰,自我中心 的性格,而且会耽误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形成奢侈浪费的作风。

三、“ 顺其自然 ” 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 同而采取 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 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 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

为:

1、“ 心有余而力不足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 “ 希望 ” 和教 育 “ 方法 ” 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 “ 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 ”。在现实 生活中, 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 不能说服家里 的一个 “ 宝贝 ” 而找老师 “ 告状 ”、“ 述苦 ” 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 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 “ 无从下手 ”“ 伤脑筋 ”、。

2、“ 代理家长 ” 的现 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重任让位于爷爷、奶奶等隔代 人。于是, 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 “ 重心 ”“ 中心 ”“ 轴心 ”“ 吃什么 ”“ 穿什 么 ”、、。、、“ 用什么 ” 时时刻刻牵动着老人们的心。长辈们那 “ 特 别的爱 ” ,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 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 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 辈们无微 不至的 “ 关爱 ” 中滋生。问题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 孩子, 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 种种令人担忧的 “ 怪圈 ”。

一、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 谓已用 “ 喂 ” 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 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 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 是自 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 少互爱精神,对 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 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 心中只有 “ 我 ” 的利益。

二、崇 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 生的口袋 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 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 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 作业、做清洁 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 “ 下暴 ” 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 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 “ 崇拜金钱 ” 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 潮高档,用的要 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 刚 …… 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 , 戴的是 精巧的发卡 , 看的是精美的卡通 书 …… 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 钱雇佣 “ 棒 棒 ” 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 的是 “ 饭 来张口,衣来伸手 ” 的生活。

四、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 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1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2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3测验考试成绩 “ 达标 ” 后 的 “ 奖金 ”;(4替家长

买东西时剩余的 “ 零钞碎票 ”;(5 个体 经营者的孩子还有 “ 帮工钱 ” …… 在学生眼里, 这一切全是 “ 得来全不 费功夫 ” , 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 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 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 “ 冷宫 ”。学校 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在校园内 拾到的各种衣 物及其他物品, 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在小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 真 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 污染着学生的

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 成长, 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二建议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家庭教育, 可以净化社会风气, 促进学生的 健 康成长。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创建良好的家教环 境,形成学校和家 庭教育的合力,切实改变这种家庭教育的现状,必 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学校可以 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积极举办家长学校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 和发展程度。因此, 家长应该积极参加 家教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 探索, 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 树立正确的教育 观、人才观、儿童观、亲子观、评价观等科学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 素质,与孩子建 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与孩子共同成长, 科学、系统教育好孩子。学校可以通过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实现此目的。家长学校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性联系, 及时 对家长进行科学家教主题培 训活动,引导家长正视孩子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 子健 康成长。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 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 子的思想、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家庭形 成良好的教育环境。针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究其成因,均涉及到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观 念、态度和方法 问题。尤其是家长的观念、态度是家庭德育成败的关 键。因此,家长学校具体在安排培训内 容时,可根据 “ 启蒙 — 入门 — 提 高 ” 三阶段工作目标逐步展开。(1启蒙,转变观念 首先与家长们探

讨 “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 ,就 “ 影响独生子女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 ” 举 办专门讲座,要求、家长淡化 “ 独生 ” 概念,改变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 地位,变支配地位为受教育

地位;在生活 中要以身作则,是非分明, 在行为、态度上要保持一致;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鼓励他们参 加集 体活动,密切与同伴交往、游戏,对孩子的期望做到实事求是,切实转 变家教的观念和 态度。(2入门,掌握方法 可安排 “ 如何培养学生 良好的意志品质 ”“ 孩子耐性能力的培养 ”“ 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培 养 ”“ 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的几个问题 ”“ 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 等讲座,深入、、浅出地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传授 给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和效果。(3提高,形成合力 为了使学校 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形成合力,不妨举办一些诸如 “ 家长如何与 学校 沟通 ”“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 家长也能当个好老师 ” 等 讲座,教育家长克服、、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全面了解学校对孩 子的要求,正确对待教师的家访,平时主动与学校 取得联系,及时对 学校教育进行调整与平衡(即调整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调整正确与错 误 的关系;调整各科知识间的关系;调整德、智、体、美、劳的关系 以及孩子之间的关系等 , 使两教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 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对于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 代表性困惑和难题,我们要给予充分而恰当的 解答,并提出一些具体 建议。在对象选择上, 紧抓两头不放松, 开设一年级新生家长与毕业 班 学生家长学习班,既抓启蒙、入门和提高,又抓补充、发展和衔接,环

环紧扣,全面而定 向地传输家教知识。

2、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 制度 大量实践证明, 单靠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是无法产生良好教育效 果的, 必须要实现家校

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彼此沟通,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 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卡、家访、电话等途径加强与学校沟通交 流。同时,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网络技 术,积极探索家校双向交 流与互动方式, 使双方交流合作的形式更加生动多样, 如面上合作 —— 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发宣传材料等侧重系统宣传教育观 念,方法等;线上合作 —— 家教指导热线,家教指导网站(侧重于释疑 解难;点上合作 —— 家访、家校联 系卡、社区指导座谈会(侧重于跟踪 指导 等,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

3、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首 先, 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 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 使孩子有一 个学习的小天地。其次,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 建议家长订一两份报刊杂志,作 为家长

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再次, 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 业。这样,浓厚 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形成后,能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 长对 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努力创设和谐的家 庭氛围 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动机与教育内容,更主 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认为,作为家长要顺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认真 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 师,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 自身素质,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

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 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 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 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 耐挫力。(一、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 目前上小学这代 孩子的父母, 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 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 儿 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 理学方面的书, 72% 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 他们不了解如 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充分利 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 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只有当学 校教 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指 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 家长,都 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 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 选择。孩子的 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 是培养教 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 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 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 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 长认识的基础 上, 采取同一的内容, 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 家庭 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 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 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 „ 教育靠学校包 打天下 „ 的被动局面。

3、指导家长 “ 做好孩子的表率 ”。在被调查的家 长中,通过与他们的谈话反映出有一部 分家长在素质方面欠缺。无论 是自身的文化素质,还是修养都需要进一步的增强。比如,有 一部分

家长不能完成对子女的教学上的辅导, 甚至一部分家长不能对自己的 子女在思想上进 行正确的引导,在 “ 助人为乐,拾金不昧 ” 等方面进行 了错误的导向,使得这些未成年人在 进行世界观形成时受到错误的影 响, 有时家长本人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学习的范例, 可能影响到子女的一生。孩子们最易从模仿的角度来把握事物,这是家 长们一定要 记住的。如果家长们都亲自做到关心人、热爱,那么这种 爱一定会通过蕴含其中的行动渗透 进孩子的心中, 培养起孩子爱国家、爱朋友、助人为乐的感情。中国一句老话:身教重于言 教,用在孩子 的情感教育上是十分贴切的。

(二、注意塑造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一生的无形财 产, 而幼年时期产生的道德品质将影响人的终生, 它的 持久性是人 生其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我们所要求 的道德品质 的核心是集体主义,这里面包含关心集体的品质、遵守纪 律的品质、团结友爱的品质、勤劳 节俭的品质。第一,培养孩子关心 集体的品质,首先要从孩子关心父母、家人、朋友开始。让孩子们 懂 得家庭的价值,懂得尊敬长辈,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 从 这些自己身边的小 事做起,孩子日后就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集体。对 于孩子的纪律教育,一是培养孩子自我控 制的意志力。二是培养他们 尊重人的习惯。三是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文明礼貌知识的教育, 让 他们懂得遵守公共秩序,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家长们对孩子的纪 律教育要耐心,同 时也不能纵容。第二,团结友爱品质的培养,我们 认为关键是孩子性情的培养。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养成 热情开朗的性格, 同时要学会谦逊忍让。家长们应积极开发孩子们的活泼、开朗的性格, 防 止由于独生子女渐多而易产生的性情孤僻和不合群的趋向。同时要 教育孩子们学会宽容他 人,这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融洽的根本,这样 才会广交朋友,易于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立足、生存。第三, 勤劳节 俭的品质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做起,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懂得通过自己 的努 力获得的劳动果实才是最甜蜜的。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生活的艰辛, 财物的来之不易,从而珍 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三、营造良 好的家庭人际关系。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 长 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 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让 孩

篇3: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1.农村地区幼儿入学率低

在农村,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守旧的观念, 认为学前教育学不到什么实际的知识本领, 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家长总是认为幼儿的成长目标就是吃好、穿好、玩好, 并没有期待通过学前教育促进孩子今后的成长。除此之外, 农村的居住地都较为偏僻, 幼儿园无法独立成班, 这也使得幼儿的就近入园和家长的接送十分不便。许多以个体形式举办的幼儿园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往往会在选址的时候考虑到生源、管理、成本等一系列因素。这也使得一些优势区域幼儿园分布密集, 数量较多, 而那些弱势区域完全一片空白。

2. 办园设施、条件建设有待扶持与管理

一般情况下, 公办幼儿园在农村是很少的, 大多数都是民办幼儿园。而且幼儿园的规模都比较小, 大多只有2~3个班, 教师人数也多为3~5人。大部分幼儿园的业主都是采用自建房、租用房或店面等作为园舍。许多幼儿园没有幼儿寝室、食堂。幼儿的休息、就餐等存在诸多不便。有些幼儿园甚至连户外活动场地都没有, 只能在室内进行小范围的活动, 光线和通风条件等都非常的差。这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许多幼儿园仅是在活动室摆放十几张桌椅, 前面挂上一块小小的木质黑板, 几盒粉笔, 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教学课堂。连VCD、彩色电视、录音机、投影仪都没有, 硬件设备极为缺乏。这些都是需要得到迫切解决的问题, 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应当要引起重视, 加强管理和扶持。

3.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农村家长的主要职业都是务农, 由于大多数家长一年四季都在忙于农活, 孩子基本都是自己入班学习。离班的时候虽然有教师组织护送, 但是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机会极少。即使能够见面, 交流的时间也是微乎其微。教师对于幼儿的家庭情况并没有进行详细了解, 亦没有和家长主动沟通联系。将幼儿的在校情况向家长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说明。与此同时, 家长也并未积极与校方交流沟通, 配合幼儿班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教育认识不到位, 存在严重偏差。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后, 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应该是幼儿园全权负责, 与自己毫无关系。这样一来, 校方与家长就形成了完全没有交流的局面, 对于幼儿的教育二者并没有采取一种相互积极配合的态度, 也就无法共同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树立正确的农村幼儿教育观

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首先, 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要形成一种关心幼儿、支持幼儿教育事业的新风尚。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 为幼儿园的兴建出资出力。其次, 要想方设法转变家长观念, 在社会上寻找更多支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充分地发挥好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辐射作用, 采用多途径、多形式的家庭指导动员工作。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2.提升乡村幼儿教育的办学质量

虽然农村幼儿园在各方面存在不足, 但是不可否认, 近几年来农村幼儿教育一直是在不断发展的。特别是乡村幼儿园的出现标志着乡村幼儿教育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由于农村幼儿教育的起点比较低, 要想让其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则需要更为科学的指导。农村幼儿教育作为农村的新期望和美好未来, 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担负着培养好新一代的伟大历史责任。因此, 社会以及各地方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农村幼儿教育, 推动其不断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 各地方政府要重视农村幼儿教育问题, 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支持和监管力度。实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 对农村幼儿园老师定期实行检查培训, 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帮助其树立起新的适合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教育观念。对于那些存在质量不合格、设施不达标、硬件不齐全的幼儿园, 应该进行相应的整改。情况特别严重的要予以取缔。定期对各幼儿园进行检查评估, 不断加强和完善各园的管理。相关部门要以幼儿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宗旨, 在资金政策宣传等方面都要对幼儿园进行鼓励扶持。另一方面, 幼儿园的负责人也要负起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学习各种先进的办学理念, 努力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所聘任的教师要严格把关, 力求以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 学习生活提供前提和保障,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创新家长教育形式, 构建家庭和幼儿园联手发展幼教的良好局面

幼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合作, 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和教育。利用各种开放日活动、家长联系卡、宣传栏等向家长宣传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早期幼教的方法及意义。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让家长了解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让他们明白早期的幼儿教育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能的神童天才, 而是要让他们了解一些日常的知识, 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让孩子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各方面能力, 树立起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 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纪律等, 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幼儿教育。

三、结束语

作为终身教育的启蒙点,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农村教育也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 虽在不断发展, 却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缺陷。只有社会各界引起重视, 做好各种扶持引导工作, 为农村幼儿教育出一份力, 方能推动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培养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农村幼儿教育的流弊及发展研究切.江西教育科研, 1995, (2) .

[2]杨丽丽.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思考[M].安徽文学, 2010, (11) .

篇4: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1 令人担忧的农村幼儿“应试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幼儿教育问题受到重视,家长们普遍希望儿女早日成才。

现今,为满足家长的需求,农村幼儿教育多以“应试教育”为主,轻视素质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文化知识教育,认识多少字,会做多少道题,并以此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聪明的主要标志。有的家长只顾推行自己的主观愿望,忽视子女的兴趣、能力,过早采取填鸭式的定向培养教学,影响了幼儿智力的提高。而农村有些幼儿园的教育也正是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其前景令人担忧,发人深思。

2 由现象引发的思考

应试教育是为了适应高一级学校的选拔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是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学什么,容易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以学科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应试教育是学生被动学习,片面追求高分的教育。如果从幼儿开始就以“应试教育”的模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将严重摧残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扼杀幼儿的天性。应试教育导致的后果是:作业负担过重,幼儿身心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各类考试给幼儿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用分数来区分幼儿智力的优劣,将扼杀幼儿的个性与特长。对幼儿来说,应试教育弊大于利,不可取,改变现状刻不容缓。

什么是素质教育·有些家长还不甚了解,甚至困惑不解,严重影响了家长与学校、教师认识的一致性。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开发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显而易见,应试教育的内涵要偏窄得多,它仅对社会素质中的部分智力素质予以重视,即对学科考试中所要求的智力素质予以重视,将导致幼儿整体素质残缺。目前,我国幼儿园实行素质教育的困难不少,尤其是农村的幼儿教育。例如,忽视幼儿穿衣、系鞋带、洗手帕等教育,他们到上小学后还不会做这些事,将影响幼儿能力的发展。这也反映出对幼儿贯彻的主动教育不够,对训练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不足。相反,在农村幼儿园推行素质教育的做法可以是这样的: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让幼儿到大自然中走走看看,带领幼儿对园内种植的花草树木按时浇水、锄草,虽然是一小桶水,一小铲土,也是他们自己动手做的。当看到幼苗长高时,幼儿自然会产生爱护之情。在此基础上,教育他们爱惜粮食等,就容易接受。再如,培养幼儿对饲养小动物的兴趣,让他们亲眼观察小动物抢食,一天天长大,就会自然产生对小生灵的感情。又如,在活动中训练幼儿对生活的主动性,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懂礼貌、谦让、互助、尊长,等等。这一切,都是让幼儿在学会健身、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3 小结

“应试教育”极少问津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素质不健全的人是无法在现代社会过上健康幸福生活的。心理素质涉及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幸福。而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大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如进取意识、自主精神、社会适应能力、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善于学习、合作精神、多样化的个性特长和专长等。一个人如果具备以上全面素质,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成就自己,成为有用之才。幼儿时期的素质教育,有助于他们长大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自立生存。素质教育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推行农村幼儿素质教育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宝铝.本色语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 张祥明.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篇5: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 农村音乐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保证。目前农村中小学中专职音乐教师寥寥无几,大多音乐课都由语文、数学或其它学科老师兼代,大大降低了音乐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求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而农村非专职音乐教师本身就不具备以上素养,于是,音乐课说变成了流行歌曲的殿堂,教室里、操场上到处是流行歌曲。乍看起来,好像提高了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二

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认识不到位

客观的讲农村中小学教育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广大的农村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得到转变。人们还是把学生文化课的好坏作为评判学生成绩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除了学习文化课还是学习文化课。这样就使音乐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国家教育部早就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地方各级政府对素质教育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政府部门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考评的时候,也是把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这就迫使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音乐教育放在了教育的最底层,而不被农村教育机构所重视。音乐课教学在学校工作中不能被公平的对待、音乐教师的地位在学校里较其它教师在着待遇上的极大差异。在农村的中小学中无论音乐教师干得怎样出色,但在奖金以及评优评先上和文化课教师相比都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音乐教师只能中途改行去上文化课,这使得原本就紧缺的音乐师资更是雪上加霜。诸如以上的种种现象表明在教育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对音乐课教学重视不够、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时对音乐课教师不够公平的事实,从而严重伤害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质量。

另外,很多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徙有虚名。由于中考、会考中没有对音乐学科的考查,导致了从领导到教师以至学生对音乐课的轻视。音乐课改上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等课的现象在农村中小学中屡见不鲜。这使得学生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几乎与音乐断绝了关系,这对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少年儿童来上不能不说是种悲哀。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尤其是在我们西部地区的农村更是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赛课等时候用一下,其它时间也就像博物馆用来展览的文物一样。《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就提到: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重视音乐实践;要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等。但是没有音乐的教学设施要想达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基本的理念,要想达到高质量的开展音乐活动岂不就成了一纸空谈了。

我国的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对音乐教育要有新的认识;各级领导应该多关心基础教育,建立一套综合的评价体系。“我们的宇宙航行将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归根结底取决于音乐在我们的学校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这是一位从事宇航研究的俄罗斯学者曾说过的一句话。当代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曾引用它说明音乐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中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则又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关于美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早有先见:孔子的“六艺”“乐”居第二位;法国大文豪雨果认为开启人类心灵的三把钥匙,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措施:

(一)扩大专业教师队伍

扩大师范类院校中音乐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通过降低学费、增加义教项目、减免农村贫困专业考生的学费、书费等措施,提高农村专业音乐考生的入学率,经过专业院校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业务精,素质高的骨干音乐教师并补充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之中。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教师继续教育、学历培训等热潮。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举办专业学习班、辅导班,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评,使之逐步转化为专业教师,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转变观念,重视音乐课教学。

新课程改革正在大踏步前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要改变以往的音乐是副科、是调味品的观念。在对音乐课教学和音乐教师进行评价时,也要改变以往的模式:要结合本校实际,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要结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态度、业务素质、教学办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要给音乐教师一个充分发挥的舞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加大基础设备投资,努力改善音乐课教学条件。

面对这种状况,学校应该首先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简单的音响设备和音响资料;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在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面对农村专业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农村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就在于师资,只要有掌握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并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音乐教师,加上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就能完成《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达到美育的目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现有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可动员教师及学生提供自己的音乐器材,如手风琴、电子琴等常用乐器、教学挂图、教学光盘等教学用具。与学生一起动手自制一些道具、教学挂图等,填补音乐课教具的不足并对其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任课教师感受到对其工作的认可和信任。看到学校的办学前景。增强教师积极性,提高办学条件。

篇6:浅谈农村教育的现状

摘要:农村教师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关键词:工作 压力 课改 艰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可见,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较低,农村教师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一、农村教师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1、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长。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周课时达20节以上,如担任毕业班课程的教师和班主任教师,每天的工作量甚至超过了12小时。

2、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重。

一是农村中小学班级学生人数偏多,往往超负荷运转,教学任务偏重:教师要上多个班的课(或上多个学科),还要有学习记录、工作记录、辅导记录、会议记录等;还要有学习心得、工作心得、教后心得、会议心得等;还要有教学论文、课改理论等;二是农村教师除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得抽出大量时间去作流失学生的家访工作,教师的脑力、体力严重透支,导致教师心理的失衡;三是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教师家居农村,除了上课外,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特别是一些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在工资待遇低甚至工资还兑现不了的情况下,还要为家庭经济生活而奔波忙碌;四是教师本职工作还未做完,又忙着去参加学历培训:一方面要赶做前次函授课程的作业、复习考试,另一方面又要上新课,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要在短时间内立刻很好解决,势必产生“容易烦恼和激动”,甚至“感到苦闷”等心理问题。

3、农村留守学生加重教师的负担,教师承受多重角色带来心理冲突。

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教师承担着设计者、传授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管理者、反思者、研究者、心理治疗者、人际交往者„„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带来心理冲突。

4、农村教师心理安全感不足。

一是资格证书制度和新的竞争上岗制度日趋激烈,使不少处于弱势的教师不适应;二是很多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生率”等来考核教师,并决定教师的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三是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造成教师严重的心理压力,心理安全感不足。

5、教师多元化需要长期被忽视。

社会赞美教师是蜡烛、春蚕、铺路石、人梯„„,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却缺少良好的成长环境,缺少了关爱,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

6、农村教师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而学校只管工作、索求教学质量、缺乏心理疏导,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甚至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的不良后果。

其次,教师评职艰难,使教师心理失衡:各校教师评职时,都是由上级分配名额,而符合条件的教师较多,为了争夺名额,产生了不太融洽的竞争,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

二、农村学校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1、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分配不合理。

在农村中小学中,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我调查了几所农村学校,学校45岁以上的教师占57%以上,40岁以上的教师占75%以上,民转公的教师还占38%以上,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大多数教师教育方式落后: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记、背、做、考”的五阶段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师生负担,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农村教师观念落后,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对课改不适应。

农村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特别是新课改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用“教无定法”为自己辩解,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农村教师培训未到位。

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首先,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有的学校连教师出差的基本费用都不能兑现;其次,教师担任教学任务重,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无法派教师外出学习;三是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农村教师校本教研落后。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校本教研,不断“充电”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网络瘫痪,无法使用,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研修苦于没有资料可学,没有资料可查,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其次,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5、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难以实行。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6、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目前,农村一些村级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小学生年龄小,上学不方便。这样,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

总之,当前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而农村中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存在的弊端,如果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公平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只有采取措施改变现状,让农村教育走出困境,才能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需要“阳光”!

参考文献:

连秀云

《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上一篇:关于层次分析法论文下一篇:长郡中学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