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

2024-04-07

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精选7篇)

篇1: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

货代公司现有的生存环境

十多年来,国内货代行业由于行业进入门槛很低,以及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太多的货代陆续出现,使货代市场逐渐成为一片“红海”,货代行业的无序化竞争开始出现,价格战、夸大化虚假宣传等营销手段派上了用场,甚至开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由金融危机引发的航运危机,使大量中小货代企业面临生死大考,其中不乏破产者,直接导致从业者信心受挫。而几十年中,货代行业还没有出现在全球市场中具备影响力并能推动行业的本土货代品牌,这一系列现象现象的发生,不得不引发从业者和专业人士对货代企业现有生存环境的思考。目前货代行业整体的生存环境可以概括成“十二大大表现”,也正是这十二大大表现,制约了中小货代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大中型货代企业的全球竞争。

(1)区域性强,网络布点落后:只有5强的企业在国外设有分支机构;在国内网络的建设上,只有不到3%的企业在国内设有5家以上分公司,1/5的企业在国内设有5家以上的办事处。

(2)信息系统落后:不到1/3的国际货代企业开发了物流业务所需要的信息系统,与通过英特网开展业务或进行数据交换。

(3)直接客户获取能力较差:许多内资的国际货代企业,一半以上的客户不是直接货主,有些企业甚至完全依赖挂靠的二代货源。

(4)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注册资金超过5000万元的只占8%,而近40的企业注册资金小于500万元;由于货代企业有较高的流动资金需求,许多小货代企业的运营风险很高,且融资能力差。(5)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在质量管理上,超过六成的企业没有通过ISO系列认证;资产管理水平也较低,平均应收账款回收天数接近60天。

(6)延伸服务和客户增值服务缺乏:绝大部分企业的服务内容还是订舱、报关、退税、短途运输等依托政府资源和现场操作经验的传统的货代服务,而且缺乏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意识和有效措施。

(7)业务开发和营销手段陈旧、落后,成本优势和利润优势不明显:正因为如此,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市场领先者往往或具有强大背景,或具有成本优势。由于竞争者众多,大部分货代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取客户,市场不规范,行业平均毛利润率已经从十年前的40-50%下降到目前不超过10%,甚至更低。

(8)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市场缺乏绝对的领先者: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缺乏垄断者或者占绝对领先优势者。以上海为例:海运进出口市场,前十位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不超过45%,海运市场老大中远国际货运的市场份额不过10%左右;空运市场,前十名的运量差距都仅仅以千分之来衡量。

(9)客户需求复杂化多样化:客户对服务的品种上的要求更加复杂,除了需要传统货代的订舱、报关等服务外,对门对门、增值服务、货物查询等方面也提出服务要求;同时,客户对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报关的速度、订舱的稳定性、货物的破损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10)客户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敏感度提高:我国进出口商品货物主要是服装、纺织品等附加价值较低的产品,其行业本身的竞争加剧会影响货代的赢利水平;而且目前货代业务以出口为主,而国际市场的波动以及贸易壁垒太高又会增加客户对成本控制的要求。

(11)国内端控制的货源少:由于货代的主动权有限,目前进出口业务中,只有1/3不到的货源由国内端掌握。出口时,外方指定其全球合作伙伴作为代理,进口时,中方的负责人为了避免承担风险,也常常放弃贸易控制权。

此外,国际货代对客户的服务承诺还受到承运商的寡头垄断的制约。承运商自身的行业利润越来越薄,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部门发展直接客户,给货代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综合来看,国外的货代在全球客户和承运商网络、信息系统、资金实力、物流设计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国内的货代企业目前在政府资源、国内网络、中国市场操作经验上具有一定优势。但随着国内政策开放度的加大和外资货代对中国市场的熟悉,内资货代的相对优势逐渐减弱,未来五年形势严峻。

1国际货代未来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货运代理是一个中介行业,介于船主和货主之间,从事的业务范围仅限于订舱、报关、转运等环节的单一性运输劳务服务。在国际商品流通发展过程中,国际货代作为国际贸易服务运输的一个环节和子系统,成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业应运而生,实力雄厚的跨国货代公司引领着国际物流大潮。国际货代业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由于世界上各行业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浪潮和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的货物流动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前进。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一些大型货代公司跨越国境,展开大规模购并、联合或重组,组成新的跨国公司或物流联合企业,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调动其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绝对优势战胜竞争对手。最具代表性的成功例子是“德国邮政”。该企业从1990年之前的传统邮政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改制上市、专业经营等一系列举措,一跃成为年销售额达29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货代企业和上市物流企业,其业务覆盖信函、快递、物流、金融等四大板块。

(二)向高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物流业发展。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现代国际货代的发展趋势是向高技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企业技术装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广泛采用无线互联网、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eIs)和射频标识技术(RF)、条形码条码管理系统,以及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交通与运输系统(Ⅱs),甚至是自动引导小车(AGv)技术和搬运机器人(Robotsyst。m)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于一体。

(三)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拓展。第三方物流(3PL)是指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来完成物流服务的一种运作方式。比起顾客自我服务的“自给自足”型的第一方物流和由供应商提供服务的第二方物流形式,第三方物流是一种高效率,也是高效益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

它不仅能够提供一般国际货运代理所提供的仓储、报价、报关、运输、分拨等初级服务,而且提供信息通讯、包装、人员培训、物品配送等更高层次的服务。

而向前三方提供供应链管理、物流咨询等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被称之为“第四方物流”(4PL),它通常包括由第三方物流直接孵生的物流公司。比起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服务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运作的效率更高。不光有供应链管理功能,即管理从货主,托运人到用户,顾客的供应全过程;还有运输一体化功能,即负责管理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更有供应链再造功能,即根据货主,托运人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产品能够“更快、更好、更廉”地送到需求者手中。

篇2: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

基金名称

基金范例

创立日期

420009.OF

天弘安康养老

ピ有

-11-28

519050.OF

海富通养老收益

ピ有

-05-29

000121.OF

中原永福养老理财

ピ有

2013-08-13

000507.OF

泰达宏利养老

ピ有

2014-03-05

000367.OF

国泰安康养老按期付出

ピ有

2014-04-30

000639.OF

宝盈吉祥养老

ピ有

2014-05-21

000684.OF

长盛养老康健财富机动设置

ピ有

000854.OF

鹏华养老财富

股票型

资料来历:众禄基金研究中心

注:数据制止2014.11.24

在以通过严控投资风险实现资产不变增值养老主题基金方面,这类基金的共性是,预设股票仓位很是低,投资中以债券等牢靠收益类资产为主,其虽为ピ有突金,但却具有明显的偏债性子。如天弘安康养老、中原永福养老理财、泰达宏利养老、国泰安控养老按期付出的股票资产比例设定为0%-30%,宝盈吉祥养老的股票资产比重为0%-40%。节制股票仓位是基金节制投资风险的最常用且行之有用的要领,这类产物的特性每每示意为预期收益中等偏低、预期风险程度也中等偏低。在现有的这几只产物里,提议可以存眷红利手段相对更强一些的宝盈吉祥养老、中原永福养老、天弘安康养老。

在以养老财富企业为首要投资标的的养老主题基金方面,长盛养老康健财富为ピ有突金,股票资产比例0%-95%,业绩较量基准为5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相对来说,长盛养老康健财富的股票仓位会较量机动、对风险的管控空间较大也越发追求妥当。该基金的养老康健财富观念,首要涵盖养老财富链的养老地产、晚年医疗照顾护士、养老凵ァ⒀老金融等四大方面以及康健财富链的度假地产、行为健身、康健食物、医疗保健、康健金融等五大方面。鹏华养老财富则是股票型基金,股票资产比重为80%-95%,较高预期风险的特性较前者越发明显。该基金界定的养老财富包罗与养老相干的医疗保健、食物、房地产、处事等行业的上市公司。这两只基金因为还没有投入运作,因此也较量难精确地说存眷哪一只较量好。但从其产物计划来看,长盛养老康健财富仓位机动、在风控上也许会做得更好,投资风险偏好不是很高的投资者也可以存眷,鹏华养老财富则仓位上会相对起劲一些,预期风险程度更高一点,相对更得当较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在以高机动股票仓位为基本,在投资中追求妥当收益的机动设置ピ有偷难老主题基金方面,因为这类基金的养老特色并不突出,因此不再赘述。

篇3:浅谈如何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 有上万家的企业发生了破产, 在这些破产的企业中, 国有企业占比例60%, 民营公司和股份公司以及合资公司占比例40%。从时间上来看,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 虽然从保证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也制定了《破产法》,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 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破产制度, 企业在破产的时候自身利益和债权方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破产法覆盖范围狭窄, 不能实现国内所有企业的完全适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鼓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政策的影响, 国内的企业形式逐渐增多, 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目前国内的企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国有企业; (2) 集体企业; (3) 外商独资企业; (4) 民营企业; (5) 中外合资企业。对于种类如此繁多的企业形式, 依靠现有的破产法是很难做到全面覆盖的。并且现在实行的破产法属于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破产法, 在制定的时候, 我国的企业形式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 种类也没有这么多, 当时主要是以国有企业为主, 所以现行的破产法在对国有企业的破产程序是全覆盖的。

按照正常的经济发展速度, 企业形式增加了, 破产法应该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和债权方的利益。但是在这一方面, 我国的破产法没有做到随着企业形式的变化而做完善和修订, 而是依然沿用原来的老标准, 所以在处理企业破产的时候, 除了国有企业之外的集体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 都感到了无所适从, 没有法律依据可以执行。因此, 破产法覆盖范围狭窄的问题急需解决。

(二) 破产法的具体条款不能解决破产中实际出现的问题

由于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在制定之初, 是针对国有企业制定的, 所以破产法的相应条款在解决国有企业破产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解决非国有企业的问题时, 明显感觉到了困难。最具体的例子也是在破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即:在破产中, 许多企业都涉及职工安置问题, 在现行的《破产法》中, 对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是这样规定的, 《破产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妥善安排破产企业职工重新就业, 并保障他们重新就业前的生活需要。这种规定从理论上讲体现了国家对于破产企业职工的关心和爱护, 以及对职工生存权益的保障。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 却给破产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首先, 企业申请破产就已经失去了保护职工权益的实力, 即使政策硬性规定了具体条款, 但是在实际中也很难实现。

(三) 破产法在企业法人的职权划定中存在缺陷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很深, 在实行市场经济以来, 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有些方面还保留有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实行市场经济以来, 对于企业的管理架构逐渐清晰起来, 所有的企业都实行了企业法人的管理模式。企业法人的概念来源于《公司法》中, 这也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在企业管理架构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在我国实体企业中, 企业法人并不都是独立的, 而是组合式法人结构, 这就导致了企业法人的职权划定存在不明确的可能。同样道理, 在企业申请破产的时候, 如果是独立法人的, 破产申请由独立法人提出, 如果是非独立法人的, 企业本身不能提出破产申请, 必须要由上级部门同意之后才行。这就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破产申请的进程。虽然随着我国制定并实行了《公司法》, 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破产运行中, 破产法在企业法人的职权划定中存在的缺陷却没有得到及时消除和改变,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企业破产的一大难题。

二、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了解了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存在的问题, 以及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的迫切程度。所以, 我们必须根据企业运行情况以及破产法的相应问题, 制定具体措施, 尽快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我们在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的时候,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 完善和修改破产法的时候, 要正确面对国有企业占有数量多的问题

目前来讲, 虽然我国的企业形式丰富种类众多, 但是占有比例最大的, 数量最多的还要算是国有企业, 所以在完善和修改《破产法》的时候, 一定要正确面对国有企业占有数量多的问题, 在《破产法》的具体条款修改时, 既要满足国有企业的利益也要满足其他企业的利益。

(二) 完善和修改破产法的时候, 要注意对破产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在企业破产的时候, 受影响最大的除了国有资产, 就要算是破产企业职工了。企业破产之后, 企业职工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收入来源, 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失, 如不及时给予保障, 很容易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 在完善和修改破产法的时候, 要注意对破产职工的合法权益予以最大程度的保护。

(三) 完善和修改破产法的时候, 要考虑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成熟的现状

完善和修改破产法, 最终的目的是改变企业的资产结构, 实现资源的合理和优化配置, 改善企业职工的生存状态, 为企业职工找到新的就业出路。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成熟, 对于破产企业职工缺乏有效的保障, 所以, 完善和修改破产法的时候, 需要考虑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成熟的现状。

三、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提高我国市场经济运行质量, 以及企业运营发展的需要, 我们继续对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进行完善。企业要想实现良性发展和有序经营, 破产法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保证。所以, 对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进行完善刻不容缓, 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拓宽破产法的覆盖面, 使破产法涵盖目前所有的企业类型

目前我国现行的破产法主要是对国有企业实现了全覆盖, 而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诸如集体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涉及的却很少, 对于这一局面, 我们必须要设法改变。具体措施是, 对现行的公司破产法进行修订, 增加破产法涵盖的对象, 使破产法真正成为一部涵盖所有企业类型的法律, 提高破产法的利用率, 使破产法成为企业破产程序中的重要依靠, 使破产法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所以, 我们必须根据现有的企业类型, 拓宽破产法的覆盖面, 使破产法涵盖目前所有的企业类型, 真正实现破产法的作用, 使破产法为企业服务。

(二) 修改破产法的具体条款, 使破产法能够很好解决破产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 破产法中的具体条款在处理破产中出现的问题, 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有时候甚至出现与实际情况相冲突的状况。因为现行的破产法在制定的时候, 主要依据当时的国家政策情况而制定的。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 以及政策情况的变化, 以前制定的保护职工权益的条款, 在今天已经没有实施的条件和土壤, 因此, 对于这种由于形势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具体条款,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保证破产法能够因时而立、与时俱进。

(三) 完善企业的法人职权划定制度, 明确企业法人在企业破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的法人制度已经建立完毕, 但是在法人职权的划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法人职权不但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属性问题, 更关系到一旦企业破产将采取怎样的破产程序来对企业实现最大程度的权益保护。所以, 在针对企业法人的职权划定中, 我们要完善企业法人的职权划定, 明确企业法人享受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企业法人在企业破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破产法中增加对企业法人职权划定的相关规定, 保证企业在进入破产程序之后, 不至于因为企业法人职权划定的原因影响企业的正常破产程序。所以, 我们必须要完善企业的法人职权划定制度, 进一步明确企业法人在企业破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在破产法中修订并增加对破产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条款, 保障职工利益

在企业破产中, 核心问题包括两个, 一个是企业的资产和债权债务问题, 一个就是企业的职工问题。目前我国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 那么在企业的破产中, 就应该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合理安置职工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而要想做到这两点, 就要在破产法中修订并增加对破产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条款, 保障职工的利益。因此, 我们必须对破产职工的合法权益做最大程度的保护, 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在破产法修订中增加对破产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条款, 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五) 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的同时, 要做好与其他政策的衔接

我国现有的破产制度, 并不是作为破产法而独立存在的, 在制定的过程中也是经过其他政策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制定而成的。破产制度的建立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而是所有与企业破产相关联的制度和政策的一个整体调整。所以, 对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进行完善的同时, 一定要做好与其他政策的衔接,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破产制度具有实施的可能性, 才能保证破产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 做好与其他政策的衔接是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的有效办法。

四、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对我国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我国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已经对现有的公司企业形成较大的制约, 因此, 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刻不容缓。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的意义在于, 我国企业的种类不断增多, 企业的破产重组成为了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业务, 因此, 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必须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政策保证和法律支持, 有效维护企业利益, 保证企业在破产的过程中利益不受损失。从这个角度来讲, 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除此之外, 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是极其必要的。这主要是因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的公司企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企业服好务, 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成为了政府的重要责任。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 对推动企业兼并充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 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 是极其必要的。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公司作为主要的经济形式, 在制度建设上已经逐步得到完善。由于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破产, 就需要有完善的破产制度作为执行的依据。但是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 现有公司破产制度还不够完善, 还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 基于目前的形势, 应尽快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 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文章主要分析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存在的问题, 探讨完善现有的公司破产制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司,破产制度

参考文献

[1]刘丽英.简述我国公司破产程序探讨[J].当代法学.2010, (09) .

[2]韩文海, 李静.论建立和完善公司破产制度的必要性[J].法学论坛.2011, (03) .

篇4:改造和发展现有的政治资源

王军:民主和法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是共识。但是不论是学界还是执政者,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民主程序研究上,对乡村民主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缺少切实关注和有效应对,忽视了中国乡村本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雁塔区虽然不能代表中国乡村的整体面貌,但在乡村自治的民主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现在主流的声音是借鉴西方社会的思想资源——小政府大社会。我认为,这可以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但就目前而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仅仅依靠社会自身的能力是无法解决的。目前的农村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也不是规范的民主自治已经建立起来的农村,而是两种体制都起作用的双轨并行的时期。雁塔的实践就是在具体问题上为民主在乡村社会贯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自1 998年到2005年,我在雁塔当区长和书记,所推行的一套办法均来自于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观察。

《文化纵横》:那么您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是什么?

王军:简单地讲,农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权威性的彻底丧失。在乡村秩序上有多处空白无人过问,呈现出一种散乱的状态。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在自治的条件下应当提倡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矛盾和化解纠纷,但就中国农村的实际而言,法律解决问题成本比较高,同时熟人社会具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特质,这些都决定了大部分农民很少对簿公堂。而在传统社会中不少问题的解决,依靠的是本地自我组织系统比如长者、乡绅等等。在土地集体所有大队公社的历史中,党组织和大队也深入到农村社会中形成固定的管理机制。但现在这些机制却都不复存在。村民有事情找政府,但政府可以什么都不管,直接建议去法院。

其次,农村直选打破了原先村与乡两级行政系统之间的血肉关系。为什么说是血肉关系?在有农业税的阶段,为了解决及时征税问题,乡级政府对村级生产极为重视。灌溉、用电、用水等等公共事务的支持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的生产情况和税收成果。现在农业税全面取消,经济上的脐带关系完全断裂。

此外,政府系统内部一直使用层层选拔的精英式人才选拔方式,做好小队长可以做大队长,然后晋升乡里,政绩是进入上层机关的重要指标。现在的村主任由村民自行选举产生,与乡以上的干部晋升机制完全不同,这也决定了村主任从某种意义上并不用买乡里的账,而乡一级对村长的管理更为松散。依靠选民自行罢免和任命的民主式治理方式存在较大缺陷。究竟会选一个什么样的人上来,完全取决于选票,没有任何监督和平衡机制。这样村长是否能为全村办事,是否有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无法控制。最后导致村长带领村民积极上访,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结果就是官民对立。再次,中国文化中一直有崇拜权威的传统,尤其是在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广大农村,政府组织的权威感显得极为重要。这种权威性表现在广大农村一直是以精英政治为核心的。但伴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也在发生变化,传统价值体系崩坍,新的以资本为导向的利己主义的价值观独大,如何保持农村有序发展?此刻,对具有权威性的组织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

以上三点是我长期在工作一线的切身感受,农村在进行自治的同时,对组织资源的需求非常强烈,也可以说农村面临着一种普遍性的组织性危机,这并非耸人听闻。

《文化纵横》:雁塔最早开辟了基层党校,吸收农民入党。您是怎么想到利用基层党校的方式来重新组织农民的?

王军:《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农村的选举是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的,但是要充分尊重选民的选票所产生的结果。这就意味着政府神经的未梢已经从村退到乡一级行政机构,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为行政主体。农村党支部的产生基础来自于党员,在产生的合法性上与村委会并不重合,没有得到村民的认可,其在农村中的原有权力大部分转移给村委会,权力极度萎缩。

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为当代农村寻找组织资源的最佳途径。

《文化纵横》:党组织的进入,会不会重新对乡村社会进行全面覆盖,从而延缓或者中断乡村民主自治的进程?

王军:党组织再次进入农村并非是强化党权,而是要遏制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强化党的积极作用,是对现有的政治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而不是一味的被动削弱。我在与各界精英对话时这样想,不能倒掉洗澡水同时把孩子也倒掉。为什么一定要打碎现有的格局试图重新建设?目前中国农村宗教势力强大,宗族大姓甚至黑恶势力在乡村民主自治中也有很大的排他性,在这种情况下,能发挥作用与其抗衡的组织资源只有党组织。如果要寻找新的力量,那么出路在哪里?在我看来,发挥共产党一贯的组织、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方法更为有效。当然,与此同时,共产党自身也的确需要进行重大的改造。

《文化纵横》:改造从哪里开始?

王军: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当下面临着执政方式的改革,要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而在农村,党组织在村民中逐渐边缘化自不待说,党组织本身也逐渐自我封闭起来,表现为“老、少、边、穷”,不适应现在的需求。“老”就是说农村党员多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入党的,同时出现了党支部家族化的倾向,在很多地方支部书记为了巩固自己在村里的位置,就在自己的亲属中发展党员,甚至形成了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并不代表大多数村民的意志。所谓“少”,是指党员在村民中的比例非常之小,直选后当选村委会特别是村主任的党员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甚至在民政部的相关文件中也限制党组织为竞选组织。所谓“边”,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不到有效保证,没有财权、行政权,离农村权力中心越来越远,执政能力弱化。“穷”则不言而喻了,岁数大的老人在经济上相对弱势,党支部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就更谈不上为村里服务了。

针对这种情况,改变首先从换血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发展党员的办法和方式都不适用于现在的需求。改革开放已经30年,党的改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进口”问题,就是积极吸收农村中有政治热情的先进青年、有潜力的积极分子入党,改变原有的家族化发展党员的趋势。事实上,农村青年中孕育着很高的政治热情。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农村青年文化程度较高,民主意识竞争意识较强,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更为强烈。现在农村年轻人,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

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村务和公共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也很高。但在农村现实的条件中,他们没有途径进入主流政治系统。我们建立的基层党校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给这些人以路径。必须承认,党作为政治力量最为强大的团体,对优秀青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通过考试和选拔,农村党校学员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有与农村发展紧密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实用性的课程,比如农村财会等等。学员还有实习课程,主要是到街道的各个部门熟悉各项业务。结束党校学习以后,学员成为正式党员,回到村里进入党支部和村委会,成为信息灵通人士。在平时,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基层政府了解下情、宣传政策、联系村民和村组的纽带。在村里,他们可以利用党校学习期间对政府情况了解的优势,为乡里乡亲进行政策咨询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村民中有很高的认可度。

《文化纵横》:可是,党组织进入农村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应当如何界定?

王军:强化党组织在农村的积极作用,并非是阻断民主自治的进程,而是在“道”的层面上理顺农村现有的秩序,以社会建设为出发点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理,这种治理方式符合中国政治文化中一贯沿袭的精英政治传统。

以上所说是“道”的层面,具体落实在操作上有一条原则:该管的一定要多管,不该管的就少管。首先要给党支部以权力,作为一种监督与领导的力量与村委会并行存在,监督和制约村委会可能发生的权力乱用和不公。比如财务报销“双签制”,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此外,提出了“指导员、工作队、办实事、多开会”的十二字工作方针,这都是具体“术”的层面。那么什么是不该管的呢?我们曾经搞了村规民约评委会,就是让老百姓自己评评理,这就是对于法律和行政干预都难以解决的领域,依靠文化治理的方式去补充。

《文化纵横》:但是这些制度和措施同样也可能流于形式。因为它们大部分是自上而下的,缺少从内部自发形成的机制。这种积极性依靠什么坚持下来?

篇5:如何热爱你现有的工作?

工作不代表你整个人; 但你如何面对工作,却会决定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很多地方都论及态度的问题,而任何工作都可以用怜悯及关爱的心来做好它。人们会注意到你工作所持的态度以及你对待他们的方式 (甚至是你的心情)。总有一些时候事情会超出我们能够掌控的范围之外, 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的是该如何应对。

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金钱上。

金钱是永远赚不够的, 因此不要再用金钱来当作借口。不论我们在月中或月尾拿多少钱回家, 我们总觉得钱不够用的。试着把一星期中所有的支出都记录下来, 并找出花费的去向以调整你真正想要用钱的方向。领薪饷只是工作的一部份,你在工作上获得的满足感应该超越金钱上的报酬。

找出你在工作上的重要价值。

这一项也许你需要长远地思考, 但还是可以达到目标的,

用心好好地想一想:你在做什么? 你是否提供必需的服务? 你是否看到完成的产品? 你是否是位发号施令者? 然后再问你自己:「因著我的投入,这份工作是否不一样?」正确的价值观在个人成就感及福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请记住一点:当初你为何会接下这份工作?如果这只是一份临时的工作, 你是否认真考虑将来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事?

敢于问自己「我做这份工作值得吗?」

如果在工作中找不到你喜爱的部份,或发现你成为自己不想变成的人,你可以考虑是否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也许你并不真需要一份新工作,只不过是要找一个新方向。还有你是否喜欢工作中的自己?若答案为否,你能够做一些改变吗?或者问题是出在工作本身? 你是否要换到另一部门工作?是否有其他的责任使你无法完成该做的工作?所以也许你只需要重新调整好焦距。审慎地选择你该花费的时间, 学习说:「不!」不要因他人的期待而出席不必要的场合。

检讨自己为何做现有的工作并不代表你不满意它, 只是做一些自省工夫。这样的省察会使自我意识带出良性的工作成就感、加深自我实现的意志、以及知道自己真正在做什么。而不是无奈的「随波逐流」。对一些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新的转机。若是果真如此,就不要害怕有所改变!改变不尽然都是坏的,只不过是跟目前不一样罢了。对我们或其他人而言,四处观看才会发现更佳的视野。(柯丽文)

篇6: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

工作系统:CentOS

1.复制原LiveCD的内容:

[root@localhost Downloads]# mkdir /mnt/livecd[root@localhost Downloads]# mkdir /mnt/img[root@localhost Downloads]# mount -t iso9660 -o loop install-amd64-minimal-20130711.iso /mnt/livecd/mount: /dev/loop0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root@localhost“ img=”img<“ livecd=”livecd“ mnt=”mnt“ name=”code“ pre=”pre“ r=”-r“>

2.切换到/mnt/img, 查看一下/mnt/img下面的内容,

基于现有的LinuxLiveCD加入自己的内核和ramfs

[root@localhost img]# lsgentoo.efimg image.squashfs livecd README.txtgentoo.efimg.mountPoint isolinux

3.把自己的内核和ramfs放入到isolinux文件夹里,

这里内核是bzImage, ramfs是ramfs.tar.gz

[root@localhost img]# ls isolinux/boot.cat elilo.efi F4.msg F7.msgisolinux.bin memtest86boot.msg F2.msg F5.msg gentooisolinux.cfg ramfs.tar.gzbzImage F3.msg F6.msg gentoo.igz kernels.msg System.map-gentoo

4.修改isolinux.cfg, 加入一项启动(其中append那一项,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增减参数):

label hello-test kernel bzImage append root=/dev/ram init=/linuxrc initrd=ramfs.tar.gz

5.回到img,制作自己的iso文件

mkisofs -R -b isolinux/isolinux.bin -c isolinux/boot.cat -o /tmp/test.iso -V ”test Linux" -no-emul-boot -boot-load-size 4 -boot-info-table .

篇7: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当前发生的内需不足

按照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 资本循环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厂商把手中的货币资本G来购买生产资料W进行生产, 然后生产出来商品W′, 再把商品卖出得到货币资本G′, 重新投入生产过程。这就是完整的资本循环过程。

在资本的整个循环过程中, 资本只有不停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循环才能够顺利进行, 厂商的全部资本按比例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个部分, 这三部分资本顺利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 即:货币资本要不断地转化为生产资本, 生产资本要不断地转化为商品资本, 商品资本要不断地再转化为货币资本。如果资本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生阻碍, 资本的三种形式的并存就不能实现, 整个资本的循环就要发生阻碍。

我国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W′——G′的过程受阻, 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我国在08年下半年发生了商品积压, 卖不出去, 价值不能得到实现的问题, 厂商垫付的资本不能通过商品的交换以货币的形式回到自己手中, 资本循环在这一阶段就停滞了, 导致了失业增加, 投资收缩, 企业停产、半停产的经济问题。如果消费率持续走低, 将会形成消费不足——库存增加——资金回收障碍———扩大再生产困难——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消费不足的恶性循环。

在次贷危机之前, 中国的很多产品都是依靠出口需求来满足 (如2007年, 中国出口总额为93455.6亿元人民币, 占当年GDP的37.45%) , 国外的需求可以消化掉国内的一些生产能力, 所以在一段时期内, 这种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经济结构的矛盾并不显现。

二、现有收入分配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收入分配中倾向于国家和企业, 导致了投资消费失衡

1、现阶段收入分配倾向于国家和企业。

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 主要是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其中劳动者报酬就是个人的收入, 报酬的高低决定了个人收入的多少, 生产税净额以税收的形式上交给国家, 形成国家财政收入。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形成企业收入。因此财富分配的流向, 按照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三个, 分别是政府部门的收入、企业部门的收入和个人的收入。在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中, 国家和企业的收入份额远远高于工资部分的份额。如表1所示:

由表1中可以看到, 1995年到2007年, 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加总与个人收入之比每年都在攀升, 从1997年开始, 前者的收入开始超过后者, 到2004年两者收入比已经达到2倍之多, 到2007年, 达到2.66倍。在整个国民财富分配中, 个人越来越出于分配中的弱势地位, 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

2、造成的影响:

投资消费失衡, 消费减少。国家获得财政收入后的支出形式主要有: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体、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商业金融等食物, 其他支出形式存在, 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形成内需, 这一部分是通过对困难群众的转移支付形成。绝大部分是通过政府的投资来形成投资需求。企业取得利润一般是再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 这也形成一部分投资需求。政府和企业的收益形成了投资, 另一方面个人收入的一部分才形成消费, 另一部分形成储蓄, 存到银行由企业贷出, 形成投资。一国最终消费主要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很大, 一般占73%左右, 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对内需意义重大。我国的消费和投资是严重失衡的, 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很低, 从2003年到2007年一直在35%左右徘徊。

(二) 在个人的收入分配中, 倾向于资本要素所有者, 导致消费需求减少

1、在个人收入分配中, 倾向于资本要素所有者收入差距大

第一, 劳动者与资本要素所有者收入差距拉大。在收入分配的流向中, 对个人这个主体再进行划分, 可以分为资本要素所有者和劳动力要素所有者。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 是倾向于资本要素所有者的, 资本要素所有者因为掌握了除了劳动力以外的稀缺资源, 在财富分配过程中能够凭借其所有权获得远远高于劳动力要素所有者的分配份额,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化的发展, 提高了资金运行效率, 提高了资金的报酬率, 从而更加速了资本要素所有者与劳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我国因为劳动力人口众多, 劳动力供给大大高于需求, 直接导致劳动力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过低。中国目前的社会财富人口构成是金字塔形的, 高收入者人数少, 积聚了占社会财富比重很大的经济资源, 与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拉大。如:胡润2009年百富排行榜, 前50名富豪的财富为10790亿元, 超过北京市2007年的地区生产总值9353.32亿元, 是2007年宁夏、青海、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的5.36倍。

注:数据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年鉴》各卷

第二, 劳动者工资上涨幅度远远小于物价上涨幅度, 实际收入过低。从上表中, 可以看到工资占GDP的比重自98年以来, 一直都在低位徘徊, 平均在11.3%左右。对于工资的小幅度增长或者不增长来看, 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在最近几年却不断处于上升态势。2000到2007年 (除了2002年) ,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食品类、医疗、居住和教育文化的价格都保持稳定增长。

2007年, 食品类消费价格上涨指数为112.3, 为历年之最, 其中粮食比上年上涨了6.3%;油脂上涨26.7%;肉类为31.7%, 蛋类21.8%, 水产品5.1%, 菜7.9%, 在外用膳食品7.3%。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房地产价格更是一路飙升, 2009年北京四环路内商品住宅期房均价每平米已经达到2万元, 比2000年的平均3500元的价格翻了5倍之多。

2、这种分配模式直接导致了内需不足。

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到:一方面占人口80%之多的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 收入少;另一方面, 消费品的价格却逐年攀升, 导致其实际收入过低;最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只够维持基本的生活之需, 这样的分配模式直接导致了内需不足。

三、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模式来扩大内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两个提高, 是针对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 也是扩大的内需的得力之举。针对上文提出的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适当减少国家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

国家获得财政收入除了支付一部分政府正常运行所必须的费用外, 绝大部分用于投资支出。我国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13395.23亿元到2007年的51321.78亿元, 7年时间增长了283%, 在蛋糕的切分中, 政府份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政府所获份额过大, 挤占居民收入, 致使其消费减少, 最后导致经济缺乏增长的后劲。要改变目前的这种形式, 就要改革现有收入分配中政府分配份额过大的状况。

(二) 政府应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社会保障对扩大内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个体预期收入来影响本期消费。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使人们对未来形成良好的预期, 从而减少储蓄, 形成当期消费。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比较好的欧洲国家, 不管利率多高, 消费者仍能保持较高的消费率, 正是因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了居民对未来的信心。所以, 国家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来促进居民消费信心的提升。

(三) 加大国民收入分配中, 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份额。

在市场需求中, 只有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 才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 才是经济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目前的收入分配体制, 导致劳动者的收入缓慢增长, 消费需求减少。从1997到2007年, 中国的消费率从59%下降至48.8% (与之对应的是中国的储蓄率上升至51.2%) , 贡献几乎全部来自于居民消费率的下降, 居民消费率从45.3%下降至36.7%。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率的正常水平 (70%左右) , 甚至低于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近几年投资上升很快, 但是他们的居民消费率还高达55%) 。

消费需求的减少来自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居民收入的低水平, 因此加大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的收入成了扩大内需的着眼点。

摘要:2008年下半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使国外需求大大缩减, 如何扩大内需再次成为经济热点。本文从我国现有的收入分配模式入手, 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现阶段收入分配倾向于国家和企业, 导致消费、投资失衡;二是在个人的收入分配中, 倾向于资本要素所有者, 导致普通居民的消费需求减少。二者的共同作用致使现在的内需不足, 因此只有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本文的最后提出建议: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关键词:收入分配,内需

参考文献

[1]齐红倩, 刘力.城市化: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J].管理世界, 2000, (2) .

[2]陈秀梅.刍议市场化进程中权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J].经济问题, 2009, (2) .

上一篇:小班幼师工作计划下一篇:寄递物流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