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诉讼法共有的原则

2023-02-16

第一篇:三大诉讼法共有的原则

人生三大原则:待人原则、交往原则、看人原则

人生三大原则:待人原则、交往原则、看人原则(2013-04-21 21:36:02)

转载▼

标签:分类: 自我管理

转载

原文地址:人生三大原则:待人原则、交往原则、看人原则作者:艳无色

作者:波涛万顷

待人原则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

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

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

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

看望朋友是一种习惯!

欺骗我的人增长了我的见识;

绊倒我的人强化了我的能力;

中伤我的人砥砺了我的人格;

藐视我的人觉醒了我的自尊;

斥责我的人助长了我的智慧;

遗弃我的人教导了我的独立;

伤害我的人磨练了我的心志。

交往原则

人之相敬,敬于德;

人之相交,交于情;

人之相随,随于义;

人之相信,信于诚;

人之相处,处于心;

虚伪网络,真实你我;

自尊自爱,莫论人非;

达官显贵不嫌,三教九流不拒;

文人墨客不轻,老少爷们不弃;

网逢知己千位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看人原则

看一个人的气血,只需看他的头发就知道;

看一个人的心术,只需看他的眼神就知道;

看一个人的身价,只需看他的对手就知道;

看一个男人的品味,只需看他的袜子就知道;

看一个女人是否尊优,只需看她的手就知道;

看一个人的底牌.只需看他身边的好友就知道;

看一个人的性格,只需看他的字写得怎样就知道;

看一个人是否快乐,只需看清晨梦醒时的一刹那表情就知道; 看一个人的胸襟,只需看他如何面对失败及被人出卖就知道; 看两个人的关系,只需要看发生意外时,另一方的紧张程度就知道。

第二篇:三大诉讼法的区别

(一)、关于调解:

1、行政诉讼中: ,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可以适用调解。

2、民事诉讼中:

(1)调解是一项基本原则,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只要案件性质适合调解,人民法院均可以进行调解; (2)对离婚案件,人民法院必须首先进行调解。

3、刑事诉讼中:

(1)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可以进行调解;

(2)对《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前两项规定的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刑事诉讼法》第170条(1)告诉 才受理的案件(2)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对公诉案件和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三项规定的自诉案件,不适用调解。《刑事诉讼法》第170条(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1、行政诉讼中:第98页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下列情况属于此类案件①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层人民法院不宜受理的案件②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③重大涉外诉讼或涉及港、澳、台的案件④其他重大、复杂案件。

2、民事诉讼中:第261页(最高院管全国重大影响及其认为应由自己审判的案件

高院管辖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如专利纠纷案件等。

3、刑事诉讼中:第327页

(1)管辖除最高院和高院管辖以外的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三)地域管辖的确定原则

1、行政诉讼中:第98页分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

(1)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为一般原则; (2)经复议而由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①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②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所使用的规范依据切对定性产生影响的③撤消部分撤消或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

特殊地域管辖

(1)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提起的诉讼,也可以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2)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2、民事诉讼中:第261页地域管辖可以分为普通管辖、特别管辖、协议管辖、专属管辖、共同管辖 (1)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为一般原则,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为例外规定; (2)民事诉讼中有大量的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普通管辖:原告就被告,例外对被监禁的人提起诉讼时以原告住所法院管辖。被告住所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则以经常居住地为管辖

特别管辖:是指以诉讼标第的所在地争议的法律事实发生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

1 协议管辖: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当事人用书面协议的方式选择管辖法院。国内民事案件只只限于合同和法律有管辖权的法院选择。涉外民事案件包括涉外合同和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选择中国或外国法院如选择中国法院则不能违背级别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专属管辖:因不动产纠由不动产所在地、因港口作业发生纠纷由港口所在地、因继承遗产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

共同管辖:原告可以想其中任何一个法院提起,如原告同时向两个以上法院提起,则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

3、刑事诉讼中:第327页

(1)犯罪地法院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辖为辅; (2)最初受理地法院审判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审判为辅;

(四)管辖权的转

1、 行政诉讼中:第100页

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由下级送给上级或由上级移交下级。上级有权审下级第一审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下级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以及需要由上级审判的案件,可以报请上级法院决定

2、 民事诉讼中:第262页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①法院受理后发现无管辖权而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移送的法院认为移送的案件本院确无管辖权是,不得再移送,只能报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②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由下级送给上级或由上级移交下级

3、 刑事诉讼中:第327页

基层法院对案情重大复杂或可能判处无期死刑的第一审案件应当经合议庭报院长决定后,请求移送中院 中院对基层报请移送的案件经审查后认为不够判无期死刑的决定不同意移送,对认为可能判处无期死刑的同意移送只要一人罪需要由上级管辖的,全案由上级管辖

(五)审判组织的人数

1、 行政诉讼中:第114页

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是三人以上的单数即可,没有更具体的人数要求。由审判员或审判员及陪审员组成。

2、民事诉讼中:第258页

独任制只适用于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基层及派出法庭按简易程序审理的简单民事案件此外所有民事案件均采用合议制)。一审合议庭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组成。第二审合议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

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是三人以上的单数即可,没有更具体的人数要求。

3、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除了须是单数外,还要求:对于第一审案件,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由合议庭审判时应由三人组成,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由合议庭审判时应由三至七人组成;对于第二审案件,合议庭应由三至五人组成。

(六) 避申请的决定权 1行政诉讼中:第115页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对审判长回避由院长决定,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 勘验人等其他人员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回避被驳回申请人可向法院复议一次,法院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2民事诉讼中:第259页

审判长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回避由院长决定,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非审判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3刑事诉讼中:第321页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的回避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由同级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非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

(七)公开审理的情形

1、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注意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在不同的诉讼中,是应当不公开还是可以不公开。

2、民事诉讼中:第259页

(1)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2)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

3、刑事诉讼中:第315页

(1)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以及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2)当事人提出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3)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

(八)申请恢复诉讼期间的时间

1、 行政诉讼中:第113页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这种延长应是顺延,而非重新计算;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此外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2、 民事诉讼中: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

3、 刑事诉讼中:

当事人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5日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前完成的诉讼活动。

(九)近亲属的范围

1、行政诉讼中: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2、民事法律中: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3、刑事诉讼中: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十)立案以及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的期间

1、行政诉讼中:第114页

(1)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后,应当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者不予受理的裁定;原告对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10日内向上一级法院上诉,上一级法院的裁定为终局裁定。

(2)在7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上述期限从法院收到起诉状之日起或从受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

(3)受诉法院7日内既不立案,又不裁定不予受理的,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者起诉;上一级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应当受理。受理后可以移交或指定下级法院审理,也可以自行审理。

2、民事诉讼中:第页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人。

3、刑事诉讼中:第334页

(1)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

(2)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第2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但法律及有关文件没有规定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的时间。

(十一)是否准许撤诉

1、行政诉讼中:第116页

在宣判前,原告撤回自己诉讼请求的分申请撤诉和视为申请撤诉。原告起诉后法院判决或裁定前撤回起诉请求,如果没有规避法律,损害国家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法院应当准予撤诉。 视为申请撤诉原告没履行法定诉讼义务原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原告在法定期限内未交纳诉讼费用且又未提出暂不交纳诉讼费用申请的。 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准许,也可以裁定不予准许;不准许原

3 告撤诉的,可以在原告拒不到庭时作出缺席判决。

2、民事诉讼中:第273页 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

申请撤诉①必须是原告提出申请②向受诉法院提出③必须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后宣判裁定作出前④申请撤诉是否准许由法院裁定。必须在宣判前,原告自愿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也可以裁定不予准许;不准许原告撤诉的,可以在原告拒不到庭时作出缺席判决。

按撤诉处理:①原告应预交而未预交法院通知预交,仍不预交或申请减缓免未获法院批准而仍不预交受理费的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②无行为能力的法定代理人当理合法传唤无正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③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原告经当理合法传唤无正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诉处理。

3、刑事诉讼中:

(1)公诉案件:在宣判前,人民检察院要求撤回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准许,也可以裁定不予准许; (2)自诉案件:在宣判前,自诉人出于自愿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十二)撤诉或按撤诉处理后能否再次起诉

1、行政诉讼中:

(1)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原告未按规定的期限预交案件受理费,又不提出缓交、减交、免交申请,或者提出申请未获批准的,按自动撤诉处理。在按撤诉处理后,原告在法定期限内再次起诉,并依法解决诉讼费预交问题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2、民事诉讼中:

(1)当事人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6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3、刑事诉讼中:

(1)公诉案件:人民法院裁定准许人民检察院撤诉的公诉案件,没有新的事实、证据,人民检察院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十三)第一审程序的审理期限及批准延长

1、行政诉讼中:第115页

(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应当直接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同时报中级人民法院备案。

2、民事诉讼中:第273页

(1)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第274页

3、刑事诉讼中:第336页

(1)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能超过一个半月。(2)下列案件经省级高院批准或决定,可在延长一个月①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②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③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④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和被告人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审理期限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有法定情形之一的,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1个月;

(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未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审理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3)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十四)送达判决书的时间

1、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宣判后10日内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

2、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5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十五)上诉的期限和对上诉的限制

1、行政诉讼中:第118页

(1)对第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5日; (2)对第一审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0日。

2、民事诉讼中:第275页

(1)对第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5日; (2)对第一审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0日;

(3)法律规定当事人只能对“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驳回起诉”三种特定的裁定提起上诉,对其他民事裁定不准上诉。

提起上诉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必须由有权提起上诉的当事人提起②必须就法律规定允许上诉的判决或裁定提起③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第一审判决上诉期为15日裁定的上诉期为10日④必须提交上诉状

3、刑事诉讼中:第337页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为10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为5日。从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二日起计算。

地方各级检察院认为本级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有错误时应当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书,的自收到判决书的5日以内,有权请求检察院提起抗诉。检察院自收到请求5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1)对第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抗诉的期限为10日; (2)对第一审裁定不服提起上诉、抗诉的期限为5日; (3)法律没有限制可以提起上诉、抗诉的刑事裁定的种类。 (十六)二审的审理范围

1、行政诉讼中:第118页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

2、民事诉讼中:第274页

(1)第二审的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不予审查;

(2)第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第二审的审理范围可以不受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

3、刑事诉讼中:第336页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十七)二审的审理期限及批准延长

1、行政诉讼中:第118页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民事诉讼中:第274页

(1)对判决上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2)对裁定上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没有可以延长的规定。

3、刑事诉讼中:第336页

(1)审理对判决上诉、抗诉和对裁定上诉、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都应当在1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有法定情形之一的,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1个月。

(2)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抗诉案件,其延期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十八)二审维持原判的形式

1、行政诉讼中:第115页

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应当用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民事诉讼中:第

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应当用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4、 刑事诉讼中:

5、 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用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决。

(十九)申请再审的期限

1、行政诉讼中:第119页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2、民事诉讼中:第276页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3、刑事诉讼中:第338页

法律对申诉和提起再审没有期限的规定。 (二十)决定再审的案件是否停止原裁判的执行

1、行政诉讼中:第119页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2、民事诉讼中:第276页

(1)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2)人民法院认为当事人的再审申请符合应当再审的情形的,应当在立案后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3、刑事诉讼中:第338页

人民法院决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再审期间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二十一)拘传的适用条件

1、行政诉讼中:无规定。

2、民事诉讼中:

(1)拘传属于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2)适用对象:只能是必须到庭的被告人;或者是必须到庭的,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3)必须经过两次传票传唤而被传唤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才可以适用; (4)法律没有规定拘传可以持续的最长时间。

3、刑事诉讼中;

(1)拘传属于刑事强制措施;

(2)公检法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在必要时决定适用拘传,不以经过传唤为条件; (3)拘传持续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2个小时。

第三篇:我国三大诉讼法定证据的种类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法定证据有: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的法定证据有:

1、物证;

2、书证;

3、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6、鉴定意见;

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1条规定的法定证据有: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第四篇:管理人员通用三大原则

第一:标准化:把每一件事情的每一个人细节都制定相应的尺度去衡量。它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是衡量每一个人工作细节质量的尺度,否则,就谈不上管理,更谈不上质量。通用标准:行业准则需要不断完善,定量考核(合格率、投诉率的定制)

第二:程序化:把日常工作的每一件工作按先后顺序排列,并作为制度执行,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程序设计以简单有效、以快捷为准则。以有绪为主题。

第三:制度化:是保证标准化和程序化得以实施的必需。制定的约束和激励为基调;执行务须严格反馈;修正艺术化成分。

管理人员八大职能

第一:计划和实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的目的让每一个员工都清楚每一个步骤及如何开展各项工作,按步就班实现计划目标。 令民于上同意也。。。。。。怎样做计划:1明确未来工作重点2次重点3次次重点4确定计划目标5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施的各个步骤,每个步骤均须列出时间范围。6把目标分配给适合个体详细讲解计划实施的要点、要求。7管理人员落实执行的情况,发现偏差及时更正,保证计划正常进行不致偏轨或不落实。8要随机应变,遇到突发情况迫使计划改变,只能改变实施的方法、时间、要有坚定的意志。 第二:督导:监督目的是使员工的工作按管理人员的计划去做,最终实现计划目标。指导:员工的经验不足,对不足或偏轨的地方进行指导跟进。总结:看下所有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要走动管理)

第三:沟通,目的;了解相互的思想,进而相互理解对方需做什么东西,对某些事情达到一致。使目标达到最佳效果。上行:汇报情况。下行:传达指令与下属相互了解。平行: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酒店对顾客,了解顾客对酒店的看法。汇报:说明情况,预测结果,具体实施。沟通应注意:第一,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阐述清楚,要有对问题的处理方案,不可以只提问题。第二:重在倾听,多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

第四:协调,彼此协助,相互调配资源,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的支配。管理人员需要了解酒店的资源情况,对各个环节所需要的资源情况清楚,能有效的分配这些资源。

第五:培训:目的是使员工更全面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不断提高服务和管理的质量。1方法:培训,考核同时2培训以实战为主3计划要详尽4将培训的方式多样化,结合按例讲解,加深印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演练。

第六: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因各种条件不同,对症下药(前提了解)1心理层面的激励;(多鼓励、多表扬、批评在先、表扬鼓励在后)2物质层面的激励;

第七:评估:当一件事情进行到某个阶段,或定成后,对其所做的总结,评价,预测,目的,保证计划进展,按正确的计划走,不至于出偏差,同时,对于工作成效方面的评估,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进行工作评估时,应讲究先批评后表扬的技巧,最后就事论事)员工需要正确的评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多好,哪些需要改进,所以每

季月应该有做一次工作绩效沟通。第八:控制:1以综合数据分化到各点各环节;2成本3计划(必须跟进)4场景不断完善三化、加强各点衔接、现场走动、预见性(把事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第五篇:三大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企业十年发展靠运气,三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企业文化可视为一个企业的DNA,是企业这一有机体基本存在性状的决定要素之一。建立怎样的企业文化,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志于实现基业长青的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处于转型升级期的企业,并结合A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三大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一、体现本企业的“精气神”

企业的“精气神”犹如一个人的气质,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和稳定性,但其形成却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的过程。气质是人的性格、阅历、心胸、气度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产物,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受到未来的影响并影响着未来,企业文化亦是如此。所以,总结提炼企业的“精气神”时,必须综合考察多种因素,并在多种影响因素中抽丝剥茧,找出隐藏在各种表象下的企业的基本特质。企业文化建设原则下,文化提炼形成必须“立足于过去,着眼于当下,放眼于未来”,在此过程中借助访谈、座谈、问卷等多种方式,对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员工进行调研。比如A集团,通过“纵横结合”式的全面访谈,以期把握其现状及存在问题。“纵”指的是被访谈者的层级,“横”指的是被访谈者工作负责的领域和范围。

纵向上,企业文化建设原则将访谈对象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三个层级,访谈内容根据访谈对象所属不同层级而各有侧重。高层管理者的访谈,侧重于战略层面,访谈内容关注公司整体发展,主要涉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的思考,公司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设计,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路径、步骤,对公司发展现状、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的认识等;中层管理者的访谈,侧重于策略层面,访谈内容关注某一部门或领域发展,主要涉及部门或所负责领域发展现状、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对问题改进的思路和理念等;基层管理者的访谈,侧重于具体工作层面,访谈内容关注个人负责的工作领域,主要涉及对公司文化、流程制度的了解和执行状况,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及公司资源保障等。

横向上,企业文化建设原则将访谈对象分为企业文化、研发、生产、营销及服务支持五个方面,访谈内容根据访谈对象所属职能模块而各有侧重。其中,企业文化领域的访谈,侧重于了解被访谈人员对公司文化理念的认知、理解、认同和执行程度,内容涉及对公司发展历史经验的认识和总结,对核心文化理念如经营哲学、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研发、生产及营销领域的访谈,侧重于其各自的发展理念模式、组织流程、信息化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服务支持领域的访谈,侧重于了解被访谈人员的服务理念,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对人力资源部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访谈完成后,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同时召开内部主题研讨会,就访谈过程中得出的认识和结论进行沟通研讨,并梳理出集团发展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此外,通过“接地气”的员工座谈来了解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层员工是否知道公司发展方向,能否与公司发展要求保持一致;二是基层员工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借以了解基层员工的精神风貌和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状况。通过基层员工座谈,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公司文化理念及政策制度等在基层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把握,还可以借助问卷调研的方式。调研问卷的设计要兼顾两方面因素,一是参与问卷调研的员工,他们的类别、层级、年龄状况、学历状况等;二是调研问卷本身,问题本身的角度、数量、重点内容等。借助问卷的广覆盖性,在更大范围内对企业员工的企业文化素养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了解企业文化建设在多数员工中的基本掌握状况。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原则将多角度、多层级调研访谈结果放在一起进行综合系统分析,从其发展基本脉络及对关键事件的处理等方面,分析提炼出一个企业的文化基因。因这一文化基因来自于公司自身的成长发展,来自于公司全体员工的认知和理解,这种接地气的产生模式决定了其与企业“精气神”的内在贯通性。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二、物化、政策化、制度化

企业的“精气神”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固然能在无形中对身处其中及周围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若没有具体的展现形式,磁场也会变成一个迷宫,让人们身处其中却不知所措。所以必须借助物化、政策化、制度化等方式,使企业文化成为能指引员工前行的明确“路标”。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的物化,是指借助文字、图标等载体,将虚化的企业文化以具体可视、可感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人们具体直接地感触企业文化。商标、司徽、墙上标语甚至工作服等都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的数字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将企业文化内容以文字、图表、课件、声音等多种方式和多种载体记录保存下来,并推动企业文化在公司各个层面的共享和交流。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的政策化、制度化,是指将企业文化以政策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落实到企业实际运作中。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将企业文化内容本身界定为一种政策制度,比如A集团将贯彻执行其“诚信、创新、勤奋、爱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写入发展纲要中,以企业立法的形式赋予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以政策法律意义。企业文化政策制度化的第二种方式是以企业文化为根基和依据,结合具体工作,将其分解细化为具体的政策制度。仍以A集团“爱人”的核心价值观为例。在文化理念层面,将“爱人”界定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资源和机会,推动企业与人的双赢。以此文化理念为指导,企业内部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员工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比如人力资源部门明确规定,为公司员工提供在本地区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生产部门将确保员工生命健康安全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将安全事故界定为企业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些都是将企业文化理念以政策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借助政策制度的强制力保证企业文化的贯彻落实,避免企业文化与公司实际运营“两张皮”。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三、以员工为主体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要求必须以员工为主体,以获得员工广泛而深入的认可,促进员工与企业共赢。而遵循人们通常由浅入深地认识和接受事物这一规律,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设置不同的主题或目标。

1.初级阶段:企业“要我学”,员工为接受主体常国辉 (常常想着让祖国更加辉煌)

世界脑力锦标赛华中区总冠军 “世界记忆大师”证书获得者

这一阶段应以调动员工的兴趣为切入点,以趣味性和原则性相结合为原则,借助多种方式和载体,确保企业文化为广大员工所认知和了解。鉴于现实中,员工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企业文化的构成及意义等问题,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之初需要召开启动会,并由公司重要领导主持会议,在会议上阐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作用,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安排,明确不同部门在企业文化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类似仪式的启动会,使员工认真对待并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这一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原则中,实施方和接受方之间基本是一种单向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企业借助多种方式和途径,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比如企业借助多媒体,将文化内容以文字、图形、声音或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借助艺术团,以文化娱乐或体育竞赛等形式,让员工了解自身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企业还可以组织内部讲师团,由讲师对员工进行分批次的解说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组织阶段性考试,确保员工首先对公司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比如,A集团的文化讲师团便是很好的文化播种机,并逐渐成为集团文化宣传的主力军。文化讲师团以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对集团的认知和认同为主要任务,以提升集团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集团竞争力为使命,是一个灵活高效的组织,其人员构成及人员数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根据企业文化宣传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以保证文化宣传任务的高效完成为要旨。

2.中级阶段:企业“要我学”与员工“我要学”相结合,员工是兼有理解和传播企业文化作用的主体

这一阶段,企业可以借助布置任务并对任务进行绩效考核的方式,在企业推动和员工主动相结合的方式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借助任务制和绩效考核,促使员工将对文化的理解和自身实际工作相结合。比如可以结合企业文化理念,结合部门现状,拟定需要制定、完善和改进的政策制度清单,并将这一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部门甚至员工身上,最后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部门和员工进行考核。借助这一方式,既考验并深化员工对文化理念的认知和理解,又促使其将企业文化与其实际工作相联系,同时在凝结员工智慧的基础上完善企业的政策制度,可谓一举三得。另外,企业借助编订并完善员工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对员工进行考核,使企业文化落实到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中。

二是借助专题研究,促使员工将对文化的理解与公司或部门未来发展相结合。比如A集团将“创新”定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要求在未来发展中一以贯之。那么,企业可以以“创新”为主题,鼓励员工从自身关注点或工作实际出发,成立专题研讨小组,自行选择小组成员,自行选择具体的研讨课题,自行选择课题研究的方式、途径和工具,最终提交一份在“创新”主题下的,关于公司改进和发展的研究报告。借助这一方式,促使员工将企业文化、自身工作实际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思考结合起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员工的学习、思考及交流沟通能力。

三是在承诺对等的基础上,签订企业与员工的承诺书。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设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以及与之对应的权利;员工从自身意愿和自身评定出发,自愿与公司签订承诺书。一旦签订承诺书,员工必须无条件遵守承诺书的要求,并承担违约责任;企业同样要无条件履行承诺书的承诺,并承担违约责任。通过双方约定,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个人之间的事业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关系,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A集团以员工的忠诚度、工作态度和价值贡献度三大维度为依据,将员工分为ABC三类人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三类人才的承诺书。三类人才承诺书设定了“态度”、“思维”、“能力培养”、“权责利的处理”、“个人形象及修养”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再根据每类员工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具体条款。

3.高级阶段:以员工“我要学”为主体,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这一阶段,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原则中退居到提供服务、支持及监督的职能上去,员工能自觉执行企业文化要求,并主动承担起企业文化完善、改进甚至创造的职责。

上一篇:师德模范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师德师风管理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