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

2024-04-28

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精选12篇)

篇1: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格式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分析:在多年的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职高生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他们几乎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讲解,不会自学,不敢提问题,也不知如何提问题。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中又明确指出职业高中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倡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材分析: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联系、运动、变化;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意识。

3、设计思路: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我们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为此我根据“情境-问题”的教学模式,沿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应用”的主线做如下设计:创设一个现实问题情境——转化抽象为数学问题——引导探索解决问题——反思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并推广应用。

二、教学过程:师:生:【学情预设】【设计意图】

1、设置情境: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提出问题:归纳探索,形成概念。(数学建模)

(1)借助模型,直观感知 〖设计意图〗从模型直观感知直线的斜率,完成直线的斜率的感性认识。

(2)通过探究,形成概念〖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通过实际问题如何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概念的数学过程。

3、解决问题:掌握概念,适当延展。〖设计意图〗把对直线的斜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完成对概念的更深层次的认识。(1)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2)分别通过代数和几何角度研究直线的斜率〖设计意图〗初步掌握代数和几何角度求直线的斜率的方法和步骤。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反思应用:

三、教学反思:

1、教师在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时,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内涵,还要注意问题的诱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不仅要通过教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还要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第一个班级上课,由于时间控制得不好,讲到例2③(法二:利用斜率的几何意义)时,缩短了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他们的一些想法,怕时间不够,我自己给学生做了详尽的分 析和解答,该强调的也都强调了。但作业一反馈过来,比这个班差好多!可以说,这给了我一次震撼:我多讲是没有用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只是我的一相情愿,学生并不会因为我讲得有多而掌握的好。我深深感到,教学非以学生为主体不可。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得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状态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建构新知识,获得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

探究活动比较费时间,我有时一发现个别学生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就让其回答,并结束这个探究过程。或者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我的提问时,我怕时间不够,就自己讲出答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探究过程与时间限定的矛盾呢?这个也是我从本案例课堂教学引发的另一个思考。

职高“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践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背景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职高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尤其是公式推导课。(不利方面)

(2)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了解了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尚能回顾起小学求1+2+3+4„„+100的简单计算方法(“首位配对求和法”或“高斯求和法”)问题提出:“倒序相加法”是等差数列求和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依据。但是“首位配对法”与“倒序相加法”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位配对求和法”引出“倒序相加求和法”之间是学生学习的障碍,扫清这个障碍,学生就会取得成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对新知识进行建构,那么我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构这个新知识呢? 问题解决:带着这个问题,我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新课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数学情境: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阿哥。传说陵室中又一个三角形图案,以大小相同的圆珠宝镶饰而成,共有100曾。你知道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吗?

学生结合所有的知识很快给出解答:1+2+3+4+„„+100=(1+100)+(2+99)+„„+(50+51)=5050。充分肯定之后,告诉学生现在他们已经求出等差数列1,2,3,„„,n,„„的前100项的和,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可以形象的称之为“首位配对法”。

为了让学生发现“首位配对法”对求和的不足之处,引出倒序相加法,我接着创设了下面这个问题情境:(1)在上述图案中,从第1层到第35共有多少颗宝石?这个问题,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程度,我给出的数比较小,学生思考之后,能够在2分钟之内给出正确的解答,但会觉得不如“1+2+3+„„+100”那样顺利。问题解决后,我层层递进又给出问题(2):求图案中从第1层到第n层共有多少颗宝石? 由于n的奇偶性不确定,难度加大了。大部分学生立刻感到一头雾水,被难倒了。但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会提出自己的设想:“老师,是不是要分奇偶性进行讨论?”我对此进行了肯定并赞扬其想法之后,让他们课后尝试去完成。然后告诉学生:“我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不需要讨论n的奇偶性就可以解决这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我展示多媒体课件:在原来的 三角形图案旁边倒放一个与之相等的三角形,这样原来的三角形就补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1+2+3+„„+100”的另一种求解法—倒序相加法,会发现这种求和方法比“首位配对求和法”更合理,大家迅速接受了这种方法,并很快利用这种方法求出n(n1)“1+2+3+„„+n=

2”。从而突破了障碍。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公式,我把完整的求解过程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思考: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倒序后,这个数列是怎样排列的?公差为多少? 为问题(3)的解决做好铺垫。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问题(3):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中,定义前n项和为Sn如何求Sn?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相信学生能够自己完成解答。果然,问题一给出,学生就急不可待的举手了,于是我择一学生板演,然后巡回指导其他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解答过程。学生板演如下,我给予充分的肯定之后,在引导学生结合通项公式得出公式二。公式推导出来了,同学们的兴致很高,我带领学生及时总结,并进入公式记忆和应用环

a1a2an,节。

课后我与同学们交流,他们都反映这节课的感觉是数学一下子便、变容易了,希望以后多上这样“简单”的数学课。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的 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食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伤害了他们的上进心,所以职业学校的老师在授课中更应立于学生的 实际,通过设计一些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问题情境,层层铺垫,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慢慢的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数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以一定的知识点为依托,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思想丰富的掌握;

2、数学情境的创设要一定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相适应;

3、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4、数学情境的创设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本身,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就是好情境;

5、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疑问一为核心,以问导学。

篇2: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上述精神表达了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种理念下,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可是,却有很多学生对数学不大感兴趣,觉得数学很难学,很枯燥。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尤显重要。下面,我结合直线的斜率的内容就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谈一些个人体会。

根据指定的一节教学内容,撰写一篇教学案例,要求体现大纲要求,体现对教材处理的新意,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二、案例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骑自行车上坡时很吃力,这与坡的什么有关? 课件:生:与坡的平缓和陡有关。

师:我们分析一下坡的平缓和陡问题。先请同学们来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课件:

如图是两张不同的楼梯图。问题1:其中的楼梯有什么不同? 生:楼梯的平缓和陡程度不同。

问题2:用什么量来刻画楼梯的平缓和陡呢?(提示:观察楼梯下面两个三角形)生:用高度和宽度的比值来反映。师:一般地:高度和宽度的比值就叫坡度。

所以楼梯的倾斜程度是由坡度来刻画的,坡度越大,楼梯越陡。

(二)、归纳探索,形成概念

1、借助模型,直观感知 课件:给出一个楼梯模型

楼梯上面有一条直线,直线就反映坡度。

〖设计意图〗从模型直观感知直线的斜率,完成直线的斜率的感性认识。

问题3:楼梯的倾斜程度用坡度来刻画,那么直线的倾斜程度用什么量来刻画呢?

(对第三个问题,学生议论纷纷,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准确回答)

2、通过探究,形成概念

师:研究直线的倾斜程度可以借助直角坐标系。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直线的斜率严格的定义,板书定义。引导学生 3 找出定义中的关键)的斜率。(常用字母K表示),这个比值就叫直线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通过实际问题如何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概念的数学过程。

(三)、掌握概念,适当延展

问题4:如何用点的坐标形式来表示斜率呢?

〖设计意图〗把对直线的斜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完成对概念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问题5:直线斜率会因为点取的不同而改变吗? 生:另取两点说明问题(不会改变)

问题6:是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

(一些学生说是的,一些学生说不是的。叫了一个说不是的学生发表一下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生:垂直于x轴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1、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课件:

1、如图直线l1,l2,l3,l4都经过点P(2,3),又l1,l2,l3,l4分别经过点Q1(-2,1),Q2(4,1),Q3(5,3),Q4(2,5),讨论l1,l2,l3,l4斜率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求出直线的斜率。

(学生板演,然后由学生评价。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几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全班讨论、分析,达成共识)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注意点。然后引导学生小结: 已知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任意两点就可以求出斜率。

2、分别通过代数和几何角度研究直线的斜率 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4,4),因此通过点(3,2),(4,4)画直线即得。

④将点(3,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6,0),过(3,2)和(6,0)画直线即为所求。

〖设计意图〗初步掌握代数和几何角度求直线的斜率的方法和步骤。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教师小结:

(1)直线的斜率:定义、斜率公式、几何意义、求法。

(2)斜率是反映直线的倾斜程度,在同一条直线上任何不同的两点所确定的斜率相等。

(3)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应用,体现了平面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由于时间不够,也没能由学生做课堂小结)

三、案例分析

(一)本节课的设计分析

1、教学难点的确定

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及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掌握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及倾斜角的范围。

(2)过程与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对直线的斜率概念的研究,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测、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行结合的美感与严谨治学的生活态度。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是直线的斜率第一节课,采用教师设问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师生交流,最终形成概念,获得方法。本节课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4、教学过程的设计

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课题引入阶段: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图形的直观感觉,给学生直线的斜率的感性认识,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2)定义探究阶段: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围绕四个问题,对定义进行探究,层层深入,发动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形成概念。(3)概念应用阶段:直线的斜率定义应用设计例1,这一过程由学生来完成,使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独立探究问题,充分暴露思维中的缺点,最后由学生总结出问题。

(二)本案例课堂教学的特点

1、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新知。重视概念形成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重视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本案例课堂教学引发的思考

这是一节市级范围内的公开课。市教研员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上完课我的感觉很好,在这个班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学生的作业完成得也很好。但在第一个班级上课,由于时间控制得不好,讲到例2③(法二:利用斜率的几何意义)时,缩短了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他们的一些想法,怕时间不够,我自己给学生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解答,该强调的也都强调了。但作业一反馈过来,比这个班差好多!可以说,这给了我一次震撼:我多讲是没有用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只是我的一相情愿,学生并不会因为我讲得有多而掌握的好。我深深感到,教学非以学生为主体不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得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 状态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建构新知识,获得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

探究活动比较费时间,我有时一发现个别学生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就让其回答,并结束这个探究过程。或者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我的提问时,我怕时间不够,就自己讲出答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探究过程与时间限定的矛盾呢?这个也是我从本案例课堂教学引发的另一个思考。等差数列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设计思想:教法学法

四、教学目标:建模、迁移、探索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学情预设

七、教学反思 :

职高“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践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背景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职高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尤其是公式推导课。(不利方面)

(2)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了解 了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尚能回顾起小学求1+2+3+4„„+100的简单计算方法(“首位配对求和法”或“高斯求和法”)

问题提出:“倒序相加法”是等差数列求和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依据。但是“首位配对法”与“倒序相加法”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位配对求和法”引出“倒序相加求和法”之间是学生学习的障碍,扫清这个障碍,学生就会取得成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对新知识进行建构,那么我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构这个新知识呢? 问题解决:带着这个问题,我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新课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数学情境: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阿哥。传说陵室中又一个三角形图案,以大小相同的圆珠宝镶饰而成,共有100曾。你知道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吗?

学生结合所有的知识很快给出解答:1+2+3+4+„„+100=(1+100)+(2+99)+„„+(50+51)=5050。充分肯定之后,告诉学生现在他们已经求出等差数列1,2,3,„„,n,„„的前100项的和,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可以形象的称之为“首位配对法”。

为了让学生发现“首位配对法”对求和的不足之处,引出倒序相加法,我接着创设了下面这个问题情境:(1)在上述图案中,从第1层到第35共有多少颗宝石?这个问题,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程度,我给出的数比较小,学生思考之后,能够在2分钟之内给出正确的解答,但会 觉得不如“1+2+3+„„+100”那样顺利。问题解决后,我层层递进又给出问题(2):求图案中从第1层到第n层共有多少颗宝石? 由于n的奇偶性不确定,难度加大了。大部分学生立刻感到一头雾水,被难倒了。但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会提出自己的设想:“老师,是不是要分奇偶性进行讨论?”我对此进行了肯定并赞扬其想法之后,让他们课后尝试去完成。然后告诉学生:“我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不需要讨论n的奇偶性就可以解决这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我展示多媒体课件:在原来的 三角形图案旁边倒放一个与之相等的三角形,这样原来的三角形就补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1+2+3+„„+100”的另一种求解法—倒序相加法,会发现这种求和方法比“首位配对求和法”更合理,大家迅速接受了这种方法,并很快利用这种方法求出n(n1)“1+2+3+„„+n=

2”。从而突破了障碍。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公式,我把完整的求解过程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思考: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倒序后,这个数列是怎样排列的?公差为多少? 为问题(3)的解决做好铺垫。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问题(3):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中,定义前n项和为Sn如何求Sn?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相信学生能够自己完成解答。果然,问题一给出,学生就急不可待的举手了,于是我择一学生板演,然后巡回指导其他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解答过程。学生板演如下,我给予充分

a1a2an,的肯定之后,在引导学生结合通项公式得出公式二。公式推导出来了,同学们的兴致很高,我带领学生及时总结,并进入公式记忆和应用环节。

课后我与同学们交流,他们都反映这节课的感觉是数学一下子便、变容易了,希望以后多上这样“简单”的数学课。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的 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食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伤害了他们的上进心,所以职业学校的老师在授课中更应立于学生的 实际,通过设计一些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问题情境,层层铺垫,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慢慢的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数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以一定的知识点为依托,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思想丰富的掌握;

2、数学情境的创设要一定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相适应;

3、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4、数学情境的创设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本身,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就是好情境;

5、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疑问一为核心,以问导学。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格式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分析:在多年的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职高生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他们几乎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讲解,不会自学,不敢提问题,也不知如何提问题。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中又明确指出职业高中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倡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材分析: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联系、运动、变化;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意识。

3、设计思路: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我们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为此我根据“情境-问题”的教学模式,沿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应用”的主线做如下设计:创设一个现实问题情境——转化抽象为数学问题——引导探索解决问题——反思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并推广应用。

二、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2、提出问题:数学建模。

3、解决问题:师:生:【学情预设】【设计意图】

4、反思应用:

三、教学反思:

篇3: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

一、我省开展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宣传推介力度小、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不高

部分学校存在开展学生技能大赛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问题, 不是积极准备, 而是消极应付。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技能大赛是一种教学水平检验手段和教学成果演示, 反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思想, 为此学校一味片面追求技能大赛的成绩, 技能大赛变成少数人参加的“锦标竞赛”、“精英竞赛”。这两种认识误区, 导致中职学校不注重对外宣传本校学生技能大赛和推广技能大赛。

2. 企业没有参与或参与度不够, 不能发挥技能大赛的平台作用

目前安徽省举办的各级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 企业没有参与进来, 或者说企业参与度远远不够, 仅仅是教育部门单独进行的教育教学竞赛活动。这种方式进行的技能大赛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定位不完全吻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的定位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参与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工作相结合, 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企业没有参与进来或参与度不够, 就不能发挥出技能大赛应有的为企业和学生提供一个相互接触、了解和洽谈的平台作用。

二、如何充分发挥出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的作用

1. 充分重视、挖掘校内学生技能大赛作用

中职学生的精力和激情是充沛的, 学生也是有好胜心的, 只要组织得好, 让学生充分参与, 大部分学生是愿意参加的。笔者今年在校内选拔学生参加市级技能大赛时, 因名额有限, 根据综合指标筛选学生时, 部分被淘汰的学生有抵触情绪, 说明中职学校学生也是有自尊心和进取心的, 只是以前被忽视了。学生愿意积极参加校内的技能大赛, 平时就会主动学习、自觉学习, 这样学生技能大赛就能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好结合起来, 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一种引领作用。

2. 邀请学生家长到校, 现场观看学生的竞赛

一些家长对子女到中职学校就读, 基本上就已经对孩子上学的事情失去了信心, 但还是关心孩子在校学习技能和将来就业情况的。如果校内学生技能大赛能够成为职校一年一度“高考”的话, 家长现场看到自己孩子参与竞赛, 学习到本领, 有就业机会和前途, 肯定很高兴, 长此以往也会很支持和关注这项赛事的。这样可以改善中职学校目前发展困难的现状。学校还可以现场录制成像, 制成光碟, 发放给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家长, 留作纪念, 扩大及增加校内学生技能大赛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3. 邀请相关用人企业到校, 现场观摩学生的竞赛, 现场与参赛选手签订用工合同

企业现场观摩学生的竞赛活动, 可以让学生展现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价值。企业可以招到想要的技术工人, 学生也可以充分接触和了解企业, 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可以将本校历年校内技能大赛的影像资料进行整理, 展示给企业观看, 让企业了解学校, 了解学生技能学习、掌握情况, 向企业推介学生, 这应该也是一种校企对接模式。

4. 邀请企业到省市学生技能大赛现场观摩并签订用工合同

学生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产品”, 企业是这些“产品”的需求者。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企业未来所需的人才, 就必须思考:企业在想什么?企业在做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们能为它做什么?一个学校接触能力有限, 不能全面了解企业需求和需要, 提供给企业、学生相互交流了解的机会有限, 这就需要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来完成这项任务。

5. 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担任评委参与技能大赛

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摆脱教育部门单独举办学生技能大赛的现状:为了竞赛而竞赛的模式。可以邀请部分龙头或知名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大赛评委, 如邀请金融企业或制造企业专业人员分别担会计技能、焊工、车床等项目的比赛评委。这样企业可以了解学生技能学习和掌握的情况, 还可以请他们进行点评, 传达出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 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技能大赛活动作参考。

篇4: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

一是投资开发了考试专用系统,首次采用闭卷机考。赛前,青岛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投入7.8万元研究开发了考试专用系统,在理论考试时首次采用闭卷机考,由计算机在1000多道题库中随机组题。在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的同时,增加仿真操作环节,根据生产实际进行模拟操作,确保考核全面。

二是各工种参赛冷热不均,人员结构各异,女学生偏爱化学检验工。本次学生专场整体报名形势较好,但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冷热不均。与此同时,参赛人员组成结构也呈现出较大差别,在128名参赛的女生中,有83名来自化学检验工。而热力司炉工、化工检修钳工参赛选手则为清一色的男子汉。

篇5: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

《噪声监测工》比赛细则

一、命题的依据

依据《噪声监测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和《噪声监测工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规范》中高级工要求,确定理论和实作试题(涵盖低级别的要求),满分各为100分,60分为及格。理论和实作分别按30%和70%合并计算总成绩。

二、理论考核要求

1、考试的时间及方式:10月25日14:00-16:00进行,闭卷

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的组成:试卷中各部分知识的权重为:基本知识占

20%,专业知识占70%,相关知识占10%,3、考核范围

1)基本知识:与声有关的基本概念、定义,噪声的分类和

危害,噪声监测的基本任务,噪声监测质量保证措施,防止噪声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2)专业知识:声级计的校准、使用、保养及维修,噪声标

准的具体内容及运用,噪声频谱分析相关知识,噪声叠加、相减及各个参数的计算,噪声监测布点、方案制定及报告编写,对噪声污染的具体处理,声环境影响预测

及评价相关知识。

4、主要参考资料:

1)《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中国环境监测

总站编写组李国刚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贺启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6)《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2)

三、实际操作考核的要求

1、技能操作的时间:噪声监测工种操作技能竞赛10月29

日全天进行,根据理论考试成绩排名确定进入操作技能竞赛的选手名单。

2、比赛的项目及内容:

环境噪声(GB3096-2008)

3、比赛的具体要求及选手应准备的工作:

1)标准方法、声级计、声校准器、风向风速仪、三脚架、计算器、原始记录表等均由参赛选手自行准备。

2)实际操作竞赛单人单项竞赛时间为120分钟。

3)选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项目监测内容,填写

完整的原始记录并报出结果。

4)选手在竞赛结束后,应将所用监测仪器及相关物件整理

归位后方可离开考场。

四、比赛其他规定

1、选手须知

1)参赛人员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并佩戴大赛组委会签发的参赛证参加比赛。

2)参赛人员必须服从赛场指挥,遵守赛场规则,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接受考评员的监督和警示。

3)参赛人员必须按比赛时间,提前30分钟检录进入赛场。

并按照指定的编号位参加比赛。迟到15分钟者不得参加比赛。离开赛场后不得在赛场周围高声谈论、逗留。

4)参赛人员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不得将相关技术资料和

工具书带入赛场。所有的通讯工具和摄像工具不得带入比赛现场。

5)参赛人员在比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参赛人员在比赛过程中,如遇问题需举手向考评人员提问,选手之间互相询问按作弊处理。参赛人员应服从考评员的考评结果,如有异议须向赛区组委会提出,不得无理取闹,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6)当听到大赛结束命令时,参赛选手应立即停止操作或答

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比赛时间。离开比赛场地时,不得将草稿纸等与比赛有关的物品带离现场。

2、赛场规则

1)各类赛务人员必须统一佩戴由大赛组委会签发的相

关证件,着装整齐。

2)各赛场除现场评委、督导员、安全巡视和赛场配备的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赛场。

3)新闻媒体等进入赛场必须经过组委会允许,并且听从

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管理,不得影响比赛进行。

4)各参赛选手的陪同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赛场。

篇6:数学教学技能大赛总结

“教学技能竞赛”于2012年11月8号下午在一号教学楼304教室进行,经过紧张而又激情的比赛,比赛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最后将得奖选手汇报给院系并上交选手的教学内容资料。开办本次竞赛主要是为了提高我班学生的数学教学水平,以“重在参与,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为理念,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一)选手的表现

竞赛中参赛者都能认真对待,积极参加,热情饱满,每个选手准备的都很充分,虽然只有短短15分钟的比赛时间,但是我看到了他们对这次竞赛的重视,也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选手用现在最流行话题—穿越引出,回到以前,回顾以前的知识,这样能引起评委的兴趣;有的选手在讲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用两个圆来为同学演示,形象深刻,让评委很快记住他;每个选手都各显神通,他们语言流畅,讲解细致,板书整洁。在比赛中,他们都能够把握时间,重点突出,正因为在他们的精心准备和认真对待下,我们的竞赛才能圆满结束。

(二)竞赛评比坚持公平、公正。

评比活动中绝对的公平是很难做到,更何况表达很难做到量化。任何评比中都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象。本次大赛为避免出现明显重要评比原则。

⒈主要看选手是否能够放得开,能够大声的将自己的情感用歌声表达出来。

⒉选手所表演的歌曲是否积极向上,能够使大家获得收获 评委基于以上原则,赛前公布评分标准,选手按标准进行演练,现场为每个院系的选手打分,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比赛原则。

3.本次竞赛为了做到公平期间我们规范了评分标准,并在评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三)体会

这次竞赛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同学们的讲课经验有很大提高,以前同学讲课时有点紧张,重点不突出,讲解的不细致,板书也不好,这次竞赛我看到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同学们有这么好的表现跟这次的实习有很大的关系,这次的教学技能鉴证了同学们的实习成果。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保持着认真的学习态度,有着激情饱满的教学心态,我们的提高会更快。

总之,此次竞赛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机会,同时,也为我班学生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篇7:瓮慢小学数学技能大赛(共)

关于开展“小学数学教师技能大赛初赛的

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我区(碧江区)关于开展小学数学教师技能大赛活动,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小学数学教师技能大赛能力竞赛系列活动,来促进我校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一支思想与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整体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黄红 副组长: 杨超

成 员: 杨飞 杨光喜 陈喜 杨超 石兴亮

三、小学数学现场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评分办法、设奖及评委

(一)比赛项目(各项比赛具体要求见评分标准)。

1、现场评课比赛(由我校数学组提供一堂数学学科观摩课,用30分钟的时间现场准备评课稿,立即参加评课比赛,限定时间为3-5分钟);

2、现场说课比赛(由数学组当天确定内容由参赛选手用90分钟的时间现场准备说课稿和板书设计,要求一个课时的详案,一个课时的略案。数学组只一课时的详案)现场参加说课比赛,限定时间为8-12分钟)。

4、现场板书设计比赛(说课课文为板书设计比赛课文,参赛选手准备后上交板书设计,参加该项比赛)。

(二)评分办法:

1、数学评课为40分,说课为40分,板书设计为20分,以每位选手的三项比赛的总分为最终得分进行评比。

2、评委评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取余下分数的平均分作为参赛对象的最终得分。

(三)推选成绩突出的教师参加我区小学数学技能大赛决赛

(四)相关工作安排:

1、数学:杨光喜、全体数学组教师

2、统分:杨飞(数学)。

3、计时:组长。黄红负责总计时

4、杨超组织数学科竟赛。

四、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参赛对象

(一)参赛对象: 全体在职数学教师、组织领导除外。

五、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形式及时间安排

比赛地点:数学:六年级教室 比赛时间:2014年5月12日

六、相关事宜

每项参赛时间不达规定时间或超过规定时间的,从参赛对象该项比赛最后得分中直接扣减2分作为此项成绩。

瓮慢中心小学

篇8: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

为认真落实仁怀市教科局“关于举办仁怀市小学数学教师技能大赛的文件”精神。我片区联盟学校以中枢二小牵头,在第四片区成员学校大力协助下,仁怀市教科局教研室周红梅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在各个相关教师的积极参与下,首先是各校认真组织了数学教师的技能大赛的初赛,片区联盟再集中举办复赛。通过近一个月的活动历程,这次大赛已圆满结束。现在将此次大赛的各项内容进行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大赛的准备阶段

2013年11月初,我片区各校开始策划、准备本次大赛。在这一阶段中,针对片区实际情况,特将本次大赛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初赛,数学教师人人参与,片区联盟集中复赛的形式进行。内容为教学设计,说课,观课,评课。大赛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参赛选手中选拔优胜者参加复赛。

二、大赛的竞赛阶段

第一阶段:各校初赛

11月4日——11月14日,各校组织初赛,推出优胜者参加区域联盟的复赛。各校初赛选出的优胜教师分别是火石小学的罗锐、吴元科;三合小学的杨远秀、李登望;五马小学的杨佳凤,李玲;中枢二小的冯国彩、陈芳、彭叶。

第二阶段:区域联盟复赛

11月25日至26日,我区域联盟的数学教师技能大赛复赛在中枢二小五楼会议室举行,各参赛选手通过临时现场抽取备课题目,在没有提供任何教学辅助资料的情况下90分钟内独立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再用30分钟时间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写出评课稿并抽签按顺序进行说课。26日上午组织参赛选手观一堂课后,用30分钟写好评课稿抽顺序进行现场评课。五位评委全程参与,给各参赛选手的各个比赛项目公正评价打分,通过两天紧张的角逐。来自火石小学的吴元科,五马小学的杨佳凤获一等奖;中枢二小的陈芳、冯国彩获二等奖;杨远秀、罗锐、李玲 彭叶 李登望获三等奖。吴元科,杨佳凤两位老师将代表我片区联盟参加市级12月4日的决赛。

三、大赛的总结阶段

11月26日上午比赛结束后,组织了评委,参赛选手,学校领导召开总结表彰会,会上,周红梅老师代表评委组作了精彩的点评和指导,并对提高数学教师的技能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罗馨副校长宣读获奖名单并为获奖教师颁奖,李志堂校长对此项活动作总结。

总体来说,本次技能大赛认真组织,按计划圆满完成了预定赛程,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篇9: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数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经中心学校研究决定,将于本学期开展新蒲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一、活动时间:2014年5月23日下午14:00。

二、活动地点:新蒲小学多功能教室。

三、主持人:姚永芬

四、参赛对象:新蒲镇小学数学教师。

五、比赛内容及要求

比赛的内容包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三项。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均在5月23日之前自行完成,5月23日下午2:00进行说课,并展示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

1、教学设计:课题自选,但必须是本学期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上的内容。

2、课件制作:根据自己所撰写的教学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

3、说课:说课(包含课件展示)每人限定10分钟,对超时者酌情扣分。

4、参赛教师在说课之前交纸质教案7份,活动结束时交有关的电子文档(含教案、课件、说课)。

六、评比办法

1、各片区推选优秀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新中片区2名,中桥片区2名,新蒲片区4名)。

2、于5月21日之前以片区为单位报参赛教师名单到中心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姚永芬处(注明教师姓名、学校、参赛课题)。

3、参赛教师于5月23日中午1:30在新蒲小学多功能教室抽签确定比赛顺序。

4、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三项,分别按30分、30分、40分计分,按各项得分计入总成绩。

七、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申创新

副组长:何祥伦 梁先忠

成员: 何 琪 毛永东 李 彬 摄影及多媒体管理:谢 云 后勤保障:何祥宜 吴媛媛 证书书写:刘 弘 王章强

八、奖项设置及奖金

设置奖项:本次大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奖金发放:一等奖200元、二等奖150元、三等奖100元。

九、评委

每个片区2名(各片区于5月16日前报评委名单到数学教研组姚永芬老师处)。

十、其它事项

为了便于学习、交流,没有参赛教师的学校至少派1名数学教师参加听课。

篇10: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

暨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中心实验小学

何元庆

2013年9月16日——9月18日在兰州铁路一小有幸参加了甘肃省第一届中小学教师(小学数学)技能大赛暨观摩活动,活动由省教科所主办,有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20名教师参赛,比赛分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现场问答三部分。赛课时间为两天半,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至六年级上册内容,涉及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分别是《四边形》《直线、射线、角》《倒数的认识形》《用字母表示数形》《分数除法的意义》《平行四边形》《观察物体》《角的度量》《一个数除以分数》《数字与编码》《角的分类》。听完这次竞赛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一是:每节课是朴实的、真实的。本次赛课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选手们准备时间为一天。往常的大型公开课很多为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脱离生活原型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真为是返璞归真,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是感受到他们对课标、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了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领略了他们对教材的灵活应用与处理,体会了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听临洮第一实验小学王耀东老师的《直线、射线、角》一课,课题顺序为直线、射线、角,但王老师处理为先讲射线、后讲直线,我们知道直线在生活里很难找到生活原型,学生们难以理解到直线向两边无限的延伸这一特点,他用已有知识线段引入新课后,再在他抑扬顿挫的语言的引导下,让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再让同学们的想象跟着他的语言(“同学们,射线这条线向一端无限的延伸,现在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这条线穿过我们美丽的校园、穿过兰州市、穿过广袤的原野、再穿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引导,体会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难以理解这一特点,后再让同学们认识直线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降低了难度。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的冯老师的一节《数字与编码》,教参建议《邮政编码》一课时、《身份证号、编学号》一课时,而冯老师将两课时合为一课时上完,并讲邮政编码知识时只花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而将大量时间和同学们探究其他的内容。在下课后的评委提问答辩环节时,冯老师对课标可谓是到背如流,对教参的课时建议提出质疑,她说“我们现用教材是2001年修订的,与现在整整相隔十二年,请问今天还有多少人在写信,所以我对邮政编码知识讲解时进行了弱化。”评委点评时没有给出肯定与否的评价,但一位四十几岁教师能对教材进行这样的处理,使之我震撼,我想评委对冯老师的回答最后没有给肯定与否的评价是有原因的,同时他在我们的心里也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思索„„

三是重基础,回归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教学”,这就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在这二十节优质课中,很多教师都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老师在讲《角的度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很多老师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重实效,几乎每一节课老师们都准备有小组学习的学习材料袋。

四是重应用,联系生活实际,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在赛课的课例中,不管是长方体的纸箱、车牌号、手电、各类灯光光线,还是各种的情景问题,都是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感受这是生活中的数学。

评委们提出的留给我们的建议及思考的问题归纳:

一是进一步研读课标、研读教材设计理念意图,并很好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对课标、教材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才能创新。

二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灵活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变化的矛盾,善于扑捉课堂意外,多关注学生的反应。

三是努力做到三个读懂,一是读懂课堂、二是读懂教材、三是读懂学生,这三个读懂是我们每一节课需要思考和钻研的。

四是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合理的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不要忙于放课件,让课件束缚的我们的手脚。

篇11:新:青岛市技能大赛数学案例分析

8月28日,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广东省本科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安排的通知》(粤教高函[2012]8号)精神,由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第一届广东省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暨数学说题大赛在我校数学科学学院顺利举行,我院11级3名参赛同学全部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本次大赛由我校数学科学学院主办,全省共14个高校学生参加。

数学“说题”是教师基于数学教育理论和解题理论,面向同行、专家或教研人员,以口头表达为主,以其他教具为辅,表述某个数学问题解决的综合情况,包括选题的意义、解析题意、思维方法、探寻思路、归纳比较、拓展推广、达成目标、解题的教育价值等,并与听者共同研讨问题的适用性、问题的解法、对学生理解数学的作用以及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等。

本次大赛分笔试和答辩两个环节。“笔试”环节是学生进行解题,题目均属于高中中等难度的试题,强调数学概念、定理的应用。答辩的内容主要包括:说题目,说思路,说思想(方法),说推广,说价值等。

本次大赛参赛队伍有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韶关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惠州学院、嘉应学院、五邑大学、肇庆学院,共14个队伍,每个队伍3名参赛队员,共42人。

最终,大赛评选出7名一等奖,14名二等奖及21名三等奖;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

江灼豪(华南师范大学),罗小露(华南师范大学),黄泳瑜(华南师范大学)

陈嘉瑜(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但从鑫(五邑大学),侯晓航(广州大学)

周婷婷(肇庆学院)

二等奖:

郭鸿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李溪源(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江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刘国云(韶关学院),陈佳楠(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林晓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郭莹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李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刘仁(广州大

学),吴佳佳(韩山师范学院),曾宝玲(嘉应学院),唐艳(五邑大学),田淑琴(湛江师范学院),邱明香(惠州学院)

三等奖:

篇12:辅导员技能大赛案例分析题库

案例1:10级学生蒋某,8月27日未按时返校,但他主动给辅导员张老师打电话称“已与父母商量好准备退学,9月上旬来校办理手续”。辅导员立刻电话联系家长,核实有关情况,但无法联系上,遂电话敦促该生尽快来校。9月7日,该生家长来电称该生暑假向父母说自己成绩优秀将转院、换专业,并已于8月26日离家回校。该生得知老师和家长查问后,发短信给同学要求帮忙不把自己不想上学的真实情况告知其父母,并宣称“过几天一切都解决了”。

如果你是辅导员张老师,你该如何做?

案例2:某天上午,辅导员王老师突然接到某班班长电话,说班上一女生李某没有来上课,随即,王老师开始联系该同学,并让班上同学开始寻找,中午李某同寝室同学在宿舍桌子上发现了李某留下的一封信:“亲爱的室友们,当你们知道我离开时,也许你们会很伤心,但我真的不希望这样,我希望你们笑,希望你们开心,忘了我吧!我会记住你们甜甜的笑容〃〃〃〃〃〃”据了解,该同学平时乖巧内向,以前曾有过一个男朋友,后来分手。

遇到如此情况,如果你是辅导员王老师接下来该如何做? 案例3:吴某高考志愿填报的是该校某工科专业,但被调剂志愿录入经管类专业,吴某经过两年学习,越来越不喜欢该专业,学习成绩中游。从第三学年开始经常不上课,主要时间都呆在图书馆自习或到商学院旁听经济类课程。辅导员刘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他每次态度都很诚恳,也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对,但一到上课,他就心不在焉。面对索然无味的专业课,他坚持不了多久就不去上课了。经调查了解,吴某旷课时间确实就在图书馆自习,学习十分勤奋努力。

如果你是吴某的辅导员,你该怎么办?

案例4:马同学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下滑,上课无精打采,时常请假甚至缺课。经辅导员了解,该生二年级时因母亲生病住院,急需大笔费用,已超出马某家庭承受力,马某便与几个老乡注册了一家科技公司,开始了边创业边读书的生涯。但创业的艰难花费了马某大量的精力,但收效一般。马某认为他必须坚持下去,一是要赚钱给母亲治病,二是创业都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坚持就是胜利。由此创业与学业发生碰撞,马某很苦恼。

如果你是马某的辅导员,你该如何做?

案例5:某宿舍四名女生,其中三人来自城市富裕家庭,王某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由于家庭和性格的原因,王某与其他三女生关系紧张。王某认为三女生看不起农村人,经常在她面前炫富,表现优越感,而三女生认为王某小气,极爱计较。某天,校保卫处和派出所民警找到辅导员刘老师,说王某寝室三女生的手提电脑、银行卡等重要物件不翼而飞,价值近1.5万元,王某的一只箱子也被盗。王某有盗窃嫌疑。在询问王某时,王某立即承认是其所为,目的是为了报复三女生,本打算让她们着急几天后再将东西还回来。王某老乡张某也证实,王某将箱子寄存她那里时说过,箱子里有同学的东西,过几天要还回去的,请她保管好。

如果你是辅导员刘老师,如何处理该事件?

案例6:在一次随堂测验的课堂上,一名大一的女生拿到试卷后,忽然当众将试卷扔在桌上,摔门而去。辅导员老师马上打电话给该同学,她接到电话后一开始还逻辑正常,语言连贯,而后情绪激动,说话没有逻辑,并表示有人要害她,继而不接电话,也不回复短信,不愿意正面与父母和老师正面接触。

如果你是该学生的辅导员,你该如何处理?

案例7:大二女学生李同学,父母年老多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1个残疾哥哥和1个上高中的妹妹,家庭十分困难,消费支出主要不是靠家庭供给,而是靠亲戚朋友资助和勤工俭学等,深受师生的同情。其入校近两年来,曾获得国家助学金和校级困难补助。但有一天,一名同学向辅导员刘老师报告说李同学变了,近期买了名牌手机,出现了与她的家庭情况完全不符的不合理的消费,同学很是不理解。

如果你是刘老师,你会怎么做?

案例8:大一女生张某,来到陌生的城市,每日学习很紧张,还要料理自己的生活,感到不适应,非常想家。有时睡不着,常常梦到父母,一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的内容就哭。在街上、校园里听到的都是当地的口音,自己作为外乡人,内心很孤独。上课经常走神,学习效率不高。无心参加班上组织的活动,因生活琐事与宿舍室友关系紧张,找到辅导员刘老师提出想换宿舍。刘老师了解到该生为独生女,在家很受宠爱,自幼没有单独离开过家,上大学前很多生活琐事都由父母料理,连自己的衣服鞋袜都没洗过。

如果你是刘老师,你会怎么做?

案例9:一天下午,某学院一名西藏籍藏族学生在篮球场观看比赛时,与一名社会青年发生口角导致冲突,双方在推搡过程中社会青年从球场边沿摔下,头部着地。受伤社会青年因颅内损伤、淤血,医院下发两次病危通知书。虽经后续治疗伤情好转,但经法医鉴定为轻伤,该名藏族学生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事件处臵前,伤者家属情绪激动,扬言如处理不公将组织亲戚好友讨要“说法”。西藏学生家长赶到学校后,多次提出“民族歧视” 的问题,并担心“处理不公”,表示要“上省委、上北京”反映情况。

如果你是该名藏族学生的辅导员,你该如何处理?

案例10:“积累社会经验、挣点零花钱、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打发无聊的假期生活。”大学生利用假期做兼职大多是出于这些目的,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他们涉世不深、不计酬劳、不知如何维权等事实,使得大学生在兼职时上当受骗的事情频频发生。某大学2008级学生小张在期中考试后就开始联系寒假兼职了,可是直到期末考试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从10月1日开始,我先后去了三四家中介公司,都让我先交押金,然后等消息。”小张说,几经考虑之后,11月12日,刚参加完期中考试的她就和同学一起来到了一家中介公司,每人交了120元的“信息费”。当时工作人员表示,她们一年内都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招聘信息,可两个星期过去了,中介公司并没有主动给她们提供信息,她打电话咨询时,中介找了几个公司让她们去面试,而面试后,她们才发现这些公司都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并没有委托中介来招聘。据小张介绍,像她这样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的同学太多了,由于她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中介交涉,拖了一段时间后就只好放弃了。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学生兼职的看法?作为辅导员,你认为针对以上情况应该怎样做?

案例11:湖北省黄石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王某在2001年8月,以“花花公主”的网名先后侵入“中国大冶”、“科技之光”、“黄石热线”等网站,涂改网站主页,导致这4家网站无法正常运转。而校方提供给司法部门的材料却称:“王某同学入校两年,学习刻苦,专业能力强,为人忠厚诚实,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无违纪记录。”

材料二:某大三的李姓学生入学成绩在班上排前两位,大一下半年迷恋上网络游戏《帝国时代》,开始阶段经常通宵达旦上网,后来发展到一周甚至半月不回寝室,吃住在网吧,经校方多次劝说不改,后来其父得知情况,来学校劝其改过,谈及贫寒的家境,和跨出农门的不易,父子一阵唏嘘,小李当面保证以后决不再玩网络游戏。但其父前脚刚走,他后脚又进了网吧大门。最终导致多门成绩挂红灯,不得不自动退学。有一段时间,小李也曾想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可是由于他在网络游戏中确实占有霸主的地位,只要一有什么大的网络游戏比赛,以前的网友总是千方百计找到他,因为他不出征,他们所组的战队就无法获胜。无奈,小李躲不过就得继续出征,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在现实中小李已经找不到成功的感觉,但是在网络游戏中他绝对是“大哥大”,受人追随、受人尊敬。就这样,小李最终走向了网络的深渊。

如果你是王某或者小李同学的辅导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案例12:某日上午9点,辅导员接到某班班长的电话,反映班上一位同学生病。经询问,早上约8点40左右,班长接到王同学从自习教室打来的电话,自述头疼,很不舒服,脖子有抽搐的感觉。接到电话后,班长立即赶到教室,与另一名男生一起将王同学送往本学校职工医院检查,医生建议打120,送达医院救治。

上一篇:滦南县徐耀东现状下一篇:示爱节是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