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上数学新课堂

2024-04-19

青岛版三上数学新课堂(共9篇)

篇1:青岛版三上数学新课堂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试卷分析

一、整体统计和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原因分析

1、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理想。

从卷面看,基础知识中的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题学生答得较好。由于本学期自开学起从未放松过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注重平时的训练、巩固与积累。这样既扎实了基础又缓解了期中的负担。这种方式将在下学期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局限性,缺少拓展,不能活学活用。

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判断出现失误。例如绕操场跑一圈是旋转。学生以为操场是个圆弧,就是旋转。说明学生对旋转和平移没有完全掌握。

3、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同时却忽略了常识性的东西。

今年数学试卷中第一题中24×13先算(3)×(24)再算(10)×(24)最后算(72)+(240)因为我们平时强调不够,很多学生写成了(1)×(24)。这是我们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4、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审题不认真,爱凭感觉做。

粗心大意、审题不清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经常让学生与完美擦肩而过。计算马虎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例如:

(1).应用题中的列式有晁错书的现象把92抄成93,计算把24抄成20。(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至少()位数,有学生想都不想就写。(3).计算题中,还有人忘写横式结果.(4).学生对老师讲过的内容记不住,说明课堂溜号严重。

5、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有些同学遇到应用题时不认真,一旦出现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会出现只做一步的现象。这些给我们老师提出了警示,是今后的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6、学生应用题分析能力差,稍复杂点的应用题就显得吃力无从下手,如最后一道应用题,学生不知道先求什么?

三、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

2、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适时转换和优化知识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3、力求让知识“活”起来。多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实战的舞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基础的题型入手,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6、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有充足的知识、能力储备。

篇2:青岛版三上数学新课堂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测量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3、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感官更准确、更有效。教学重点: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哪杯水多。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烧杯、锥形瓶、量筒、量杯等。

2、学生准备:纸杯、茶杯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老师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昨天,我在一家超市想买一瓶矿泉水,商店的服务人员向我推荐了两种品牌的矿泉水,一种是崂山牌矿泉水,一种是雀巢牌矿泉水,价格都是1.5元。我该买哪一种呢?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老师边说边把两种矿泉水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研究。

生1:我认为应该买崂山牌的,因为崂山牌的矿泉水是没有受到污染。生2:我也认为应该买崂山牌的。我去过崂山,崂山上的水是很清的。生3:我不知道雀巢矿泉水的水质怎么样,如果和崂山矿泉水的水质一样,买哪一种品牌的都可以。

生4:如果两者水质一样,我建议老师买水量比较多的一种。

师:谁来猜一猜哪瓶水多呢? 生:我想雀巢牌矿泉水多。

生:我们小组认为崂山牌矿泉水多。

师:还有哪些可能性?

生:也有可能两瓶水一样多。

师:想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生:掂一掂。

生:看看商标上的数字。

生:也可以通过观察瓶子的形状,确定哪瓶水多。

二、教学新课 1.比较哪杯水多? ⑴观察猜测

①谈话: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四瓶水。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为什么? ②学生观察。③交流汇报。

④教师归纳:瓶子相同,水位高的多。——板书 水位相同,瓶子大的多。——板书

⑤谈话:3号瓶和4号瓶,瓶子不同,水位不同,哪一个水多呢?请把你的推测写在记录纸上。瓶子不同,水位不同,哪个多? ⑥汇报统计

⑦老师来也猜一猜,你们欢迎吗?这3号和4号还真难猜啊!让我仔细看看,我认为4号瓶最多,加上我1票。(指板书),现在就不用猜了,认为4号瓶水多的人数最多,少数服从多数肯定是4号瓶中的水最多。好不好? ⑵小组讨论,探寻科学方法

谈话:科学不是盲从,科学也不能迷信权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在把你们的方法告诉大家。⑶交流质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⑷交待注意事项

谈话:大家想一下,在使用这些方法进行研究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到水时不要洒出、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分工)⑸各取所需,选择材料

⑹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⑺汇报结果

谈话:各组已经有结果了,请告诉大家你们使用的是那一种方案?你们的实验结果怎样?

2.怎样才能准确的测量

⑴量筒的使用方法。(轻拿轻放、视线与液面水平、单位)⑵分别测量二个瓶子中的水,记录在表格中。⑶汇报结果

⑷谈话: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好多同学都出现了错误,很多同学又拿不定注意,这说明了什么呢?用眼睛看为什么看不准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活动:

1、认识量筒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种实验方法判断水的多少。你认为 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最科学、最简便、最准确呢?为什么?

生:用量筒。

师:刚才有几个组是用量筒来比较的水的多少,谁来说一说你们 是怎样使用量筒的?

生:把水到进去测量,观察水面的高度。

师:你们发现量筒上有什么?

生:刻度、ML

师:量筒是测定液体体积常用工具,液体体积用毫升作单位,每 一小格是1毫升,用字母“ML”表示,测量液体的体积的仪器还有量杯、带有刻度的烧杯、锥形瓶等(教师出示这三种仪器)。

2、探究量筒的使用方法

师:现在各组都用量筒来测一下1号杯中有多少毫升水。

(学生尝试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结果。

生:50毫升。

生:47毫升。

生:52毫升。

„„

师:老师给同学们倒入的是同样多的水,为什么会读出不同的结 果呢?

生:可能洒了些。

生:可能使用量筒的方法不正确。

师:你是怎样观察的?到底怎样观察才正确呢?

教师指三名学生同时上台演示使用的方法,其他同学讨论其观察的科学性,纠正台上同学的错误。

生:向量筒倒水时,不能把水洒在桌面上。

生:量筒要放在光滑的桌面上。生:不能让量筒倾斜。

生:观察时不能用手拿着量筒。

生:使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部相平,使用量筒也要采用这样的方法。

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法。

四、课堂总结。

如果生活中再遇到比较水的多少的问题,大家能不能想出办法来解决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比较物体的多少,有的我们可以直接进行比较,有的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了。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8 哪杯水多

水位相同,瓶子大的多 轻拿轻放

篇3:青岛版三上数学新课堂

1 以章头图为载体,彰显数学文化

青岛版数学教科书一改过去教科书抽象的味道,在每一章均配有“大器十足”的章头图,这些章头图和“情境导航”像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把教材点缀得格外柔美,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使人们感悟到画面蕴涵着数学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七年级上册“第8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章头图根据我国明代数学家吴敬算诗的画境,借助了杭州西湖及雷峰塔的夜景.配合章头图的“情境导航”提供了吴敬所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首诗“巍巍宝塔高七层,点点红灯倍加增.灯共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这是一个需要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问题,让学生感悟到问题中蕴含的方程思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案例2 八年级上册“第1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章头图有两部分组成,下方是我国六个民族的标志图案,背景是一幅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风景区桂林山水(漓江)图画.该章头图与“情境导航”体现出该章的主要内容——轴对称与镜面对称.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不仅能从中感悟到轴对称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以及镜面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能得到数学美的享受,这正是本章章头图数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案例3 八年级上册“第5章实数”的章头图选自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作为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会议而载入史册.这次大会的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勾股圆方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教学中结合章头图,向学生介绍有关“勾股圆方图”的史料以及我国数学家的成就,使学生领略到了数学的美妙和神奇,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以数学史为素材,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其知识本身,还存在于它的历史之中.青岛版教科书中的数学史料非常丰富,内容涉及数学家的生平及其成就、数学事件和成果、重要数学方法的起源、经典的历史名题、数学家的轶闻趣事等,力求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过程.

2.1 本套教科书把数学的发展置于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之下,对于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毕得哥拉斯、希伯索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丢番图以及近代西方数学家韦达、牛顿、伽利略、笛卡尔、欧拉、莱布尼兹、拉普拉斯等重要人物作了介绍.本套教科书涉及到的中国数学家有刘徽、祖冲之、赵爽、贾宪、程大位、吴敬等,使学生不仅能学到数学家们的治学严谨、思考慎密的思维品质,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

2.2 本套教科书注意结合相关知识向学生介绍历史上数学进展中的曲折历程,展现古代数学及其理念、思想、方法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教科书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内容的呈现,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传统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以运用于自己的数学学习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使命感.

现将本套教科书阅读材料中的数学史料列表如下:

3 以用数学为触角,体现数学文化

以数学应用为触角的数学文化渗透,将数学问题赋予生活内涵,一方面深化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和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感到数学离生活很近,生活中包含着数学,数学深入到生活的每个细微之处.学生通过对这些源自生活实际问题的研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与欣赏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实现多元文化下的数学教育目标.

3.1 本套教科书正文中所选择的素材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并且能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如,七年级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的统计图”中,土地荒漠化问题、游行方队的人数问题以及电视机屏幕尺寸的公制和英制的换算等问题,它们不但反映出一定的数学价值,而且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选取这些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来源、数学的应用、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发展,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2 本套教科书还十分注重结合课程内容配备数学应用的阅读材料.如,七年级下册第161页“广角镜”中的“美丽的图案设计”;八年级上册第21页“小资料”中“指纹”,八年级上册第90页“小资料”中“全国土地使用情况”;九年级下册第28页“广角镜”中“漫谈抛物线”,九年级下册第101页“智趣园”中“葛藤有多长”等阅读资料的素材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学生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存在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探索世界的奥秘!这也正是数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4 以智力活动为契机,激活数学文化

做数学游戏、解数学趣题是一种大众化的智力活动,体现了一种数学文化.青岛版数学教科书中引进了一些游戏素材,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智力活动,可以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数学文化的难得魅力,并逐步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分析的习惯,学会用数学文化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4 七年级上册第62页“智趣园”中的设计了“翻硬币的游戏”,游戏的解决方案是借助-1的乘方,道理也很简单“-1的偶次幂等于1,而-1的奇次幂都等于-1”.游戏的奇妙在于使学生感到数学的神奇,这也正是数学文化的魅力所在!

案例5 九年级上册第31页“广角镜”介绍了“七巧板”,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一种智力游戏,对于充实人们的数学文化底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利用七巧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也可以拼出一些中、英文字母.利用七巧板还可以阐明许多重要的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案例6 九年级下册第101页“智趣园”中给出了一道我国古代趣题“葛藤有多长”.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枯木看作是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并排而放的7个矩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葛藤的长度.问题的解决既体现了数学建模思想,也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这正是数学文化所潜在的教育功能.

5 以数学美为视角,体验数学文化

数学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通过数学美的教育挖掘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感受丰富的数学文化,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享受美的数学,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青岛版数学教科书提供了许多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素材,这也是该套教书的亮点之一.

案例7 七年级上册第15页“智趣园”中的“以直‘绣’曲”,文中给出的“梅花盛开”、“群鱼争食”等图案,竟然是由一条条线段绣成的,这种美妙的感觉往往来自“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事物.在欣赏美丽图案的同时,使学生感悟到“直”与“曲”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直”可以转化为“曲”;从局部看,“曲”也可以用“直”来代替.由此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中的对立统一观点.

案例8 八年级上册第23页“智趣园”中的“奇妙的对称”,源自于著名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的故事,文中给出的等式是镜面对称下成立的等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及其性质的理解,同时体验到数学对象以形式上的对称、和谐、简洁,给人的感官带来美丽、漂亮的感受.

案例9 九年级上册第85页“广角镜”中介绍了“奇妙的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2000多年前毕达哥拉斯学派在研究比例时发现的.人们发现“黄金分割”有许多奇妙的特点.如长方形的宽和长的比值是黄金数0.618时,从外形上看最具美感.我国国旗的长方形就选择了“黄金矩形”,国旗上的五角星中也藏有黄金分割.数学总是做到至善至美、完美无缺,这也是数学的最高“品质”与最高的精神“境界”——完美.在整个世界中,无处不闪耀着0.618那黄金一样熠熠的光辉!人们时时刻刻在有意无意创造着一个个的黄金分割.只要稍微留心一下便可发现它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数学离我们很近,我们无时不刻地在应用着它!当数学文化真正渗入教材、进入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教学就会变得生机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我们的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

爱数学,与数学成为好朋友!

篇4:青岛版三上数学新课堂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开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活动过程设计:

〔一〕铺垫孕伏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答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请代表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2、初步认识太阳钟

3、探究日晷原理

a.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b.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c.探究原理

〔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

〔2〕学生答复。〔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8〕学生讨论

〔9〕学生汇报.〔三〕认识手掌日晷

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

2.学生答复

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着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

6.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

7.学生答复。

篇5:青岛版三上数学新课堂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第一次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高兴吗?你想不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给老师们看一看?想,那你还记得我们上课应该怎样做吗? 生1:认真听讲

生2:遵守纪律

生3: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欢迎,唱一首《数鸭子》歌给老师们听一听,好吗?

同学们唱得真好,唱的也很投入。下面我们开始上课,上课。

二、做游戏 认识左右

1、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喜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游戏。(板书:有趣的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指鼻子、眼”,你会玩吗?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注意听,准备: 鼻子,鼻子,耳朵

师:大家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指耳朵 鼻子头发眼睛

师: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那么快。

2、师:我就不信难不倒你,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听: 鼻子,鼻子,左眼

(你指的是左眼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眼睛。)

鼻子,鼻子,右眼

(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师:我发现同学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

生:多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位些认真听讲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认识一下左右)谁能说说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生1:游戏

生2:学习左右(说得这么好,把掌声送给他)

3、师:大家举一下你的右手。

(真聪明,都举对了,放下)

师: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那右手最常干些什么呢?

生1:写字

生2:画画(师:是拿笔画画)

生3:吃饭时拿筷子

生4:拿东西„„

(真是些爱动脑筋、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师;右手的作用可真大!我们的另一只手是左手,左手最常干些什么呢? 生1:钓鱼时拿紧鱼

生2:吃饭时拿馒头帮右手

生3:„„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总是在需要时无私帮助。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4、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在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象左右手一左一右这样的好朋友?

生1:脚

师:伸出你的左脚

伸出你的右脚

生2:胳膊

师:抬一下你的左胳膊,再抬一下你的右胳膊。

生3:左眼右眼,左鼻孔右鼻孔,左牙齿右牙齿

师:找一找你自己的左眼右眼,左鼻孔右鼻孔,左牙齿右牙齿

生4:„„

5、师:同学们真棒,这么短时间就能分清左右了,下面请你听老师的口令再做一遍好吗?咱看一下谁反应最快

左手摸左耳

(不要放下手,想一想指的对不对,错的自己改正过来)

右手摸右耳

(同学们真聪明,做的都很好)

左手指左肩右手指右肩

(不错,都指对了,真棒)

下面我们又要增加难度了,注意听:

左手拍右肩右手拍指左肩

(同学们真棒,做得不错。)

同学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下面同桌之间玩“指鼻子眼睛”的游戏吧。

6、师:刚才我们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用到左右的地方,谁能说一说都是在哪些地方?

生1:走路靠右走

(对,我们平时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生2:体育课上向左转向右转

生3:„„

师:同学们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学了这么多,大家累了吧,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

三、师: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

(放音乐师生一起做)

同学们,大家跟我一起做:

拍拍右肩膀拍拍左肩膀

右脚跺一跺左脚跺一跺

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

右手摆一摆左手摆一摆

(请坐。)

四、1、师:同学们真棒,反映那么快。想一想,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生1:前、后

生2:还有上下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

同桌互相指一下前 后 上 下(板书:前 后 上 下)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前后位都是谁吗?

生1:„„

生2:„„

师:谁能把你的前后、左右坐的是谁都说出来?

生1:„„

师:说的真好,把“你真棒”送给他

2、下面同学们猜个谜吧:

我在咱班有个好朋友,他在郭浩鑫的后面,在赵永郝的前面,他可能是谁呢?(指名回答)

我在告诉你,他在郭宇航的右边,在李想的右边,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3、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

(先指名,再同桌互述)。

挑一个你喜欢的同学,把他的位置说给同桌听吧。

4、下面,我们听老师的口令摆学习用品。

在桌上放一本书;

在书的左边摆一只彩笔

在书的上面摆一个铅笔盒,下面放一本练习本

在彩笔的右边,书的左边摆一把尺子

(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摆的对吗)

下面,你来当一次老师,让同桌来摆,摆的时候要注意检查他摆的对错。(左边的同学先当老师)

同学们摆的真好,下面,大家跟我一起活动活动头吧:

向上三下,向下三下

向左三下,向右三下

向前三下,向后三下

5、下面我们做个游戏,看谁反应快。

先看清你的同桌在哪边,闭上眼睛,向后转,眼睛不要睁开,用手摸一下你的同桌,睁开眼睛看看你做对了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找对了。

谁能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郭浩鑫。回答的很好,“你真棒”送给他。

这说明什么问题?(你回过头去,左右也跟着„„)

前面我们讲过上楼梯要走哪边?

这就是楼梯,谁来表演一下上下楼梯?

同学们看一下他们走的对吗?为什么都是右边却没在一边走?(这是因为你转过身去,你的左右也就„„)

6、举手游戏:

师:老师说口令,你来举手(集体订正后放下手)

左手,右手,右手,右手,左手

五、拓展活动

1、下面我们做一个军人,听老师口令做动作

师:敬礼。你用的是哪只手。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看齐,向前看,向右转,向左转,向右转

2、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认识了这么多方位,你能帮聪聪解决一个问题吗?

聪聪想去数学王国游玩,却不知道开大门的密码。只见门上有以下几个数字: 2,7, 6 ,4,9,1,5,3。智慧老人提示他:密码是从左边数第六个数和从右边数第七个数,你知道密码是多少吗?

3、最后能帮大叔爷爷解决这个问题。(出示课件)

看大屏幕:美丽的大草原上有一棵大树,它看到大家都和好朋友在一起做游戏,就想让咱们帮它找到它的好朋友:它想在上边有4只小鸟,下边有6个蘑菇,左面有5只小鹿,右边有3只小兔。

师:下面同桌把准备好的小动物,贴到正确的位置,比比谁合作得好,设计得又对又快又漂亮。

4、师:请各小组把作品拿到前面来。

同学们观察一下哪副作品有错误,错在哪里?

(快把自己的作品修正一下吧)

六、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表现非常好。我们在这节课中做了许多有趣的游戏,你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生1:做游戏

生2:上、下、左、右、前、后。

生3:知道了那是左右

生3:我们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师:同学们有这么收获,老师非常高兴,也很满意,你们自己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生:满意。

篇6:青岛版三上数学新课堂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次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凤凰村,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他们的饮料加工厂,好吗?[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演的可真形象啊!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

活动三:

师:我们接着再来看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是怎样运动的,好吗?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演的可真不错啊!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再给它们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交流]

篇7:青岛版三上数学新课堂

一、基础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都给出三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写在括号内,共10分)

二、探索部分(26分)

1.想一想,画一画。(4分)

(1)先将○向右平移3个格,再将○向上平移3个格。

(2)先将△向上平移4个格,再将△向左平移4个小格。

2.量出所需要数据(保留整厘米数),算出右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4分)

3.拼一拼,想一想,再填一填。(5分)

有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4.找一找,填一填。(4分)

(1)狮子家在骆驼家的()面,金鱼家在大象家的()。

(2)狮子家的东南面是(),东北面是()。

5.分一分,想一想,涂一涂。(3分)

三、拓展应用部分(21分)

1.为迎接元旦邮票展,王乐和魏明在整理邮票,共有186张,每页可以放6张,一共可以放多少页?(5分)

2.元旦期间,希望小学组织中年级学生到奥运馆参观,三年级去了246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一半。希望小学共去多少人参观?(5分)

3.希望小学三年级五班为庆元旦买了一些彩纸装饰教室,刘燕小组负责做花朵,刘晓辉小组负责做五角星,魏春玲小组负责做彩旗,她们计划所用材料情况如下:

刘燕:我们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2/7。

刘晓辉:我们小组计划比刘燕小组多用这些彩纸的1/7。

魏春玲:我们小组计划用的彩纸比刘燕和刘晓辉小组共用的少1/7。

(1)刘晓辉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2)魏春玲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3)这些彩纸够用吗?请解答并说明理由。(3分)

4.希望小学举行迎元旦学科竞赛,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5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2人,两科都没参加的有20人。语文、数学两科竞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2分)

篇8:2014人教版三上数学教学计划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情况简析

(一)教材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二),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

(二)教材分析:

1、数与计算方面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空间与图形方面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3、量的计量方面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4、数学广角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集合和数字编码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五个班。经过二年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然而学会耐心思考是新课标中对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学期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 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 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 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 的学习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 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10、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 进的进行。

五、课时安排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1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时、分、秒(4课时)

1.秒的认识„„„„„„„„„„„„„„„„„„„„„„„„„1课时 2.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习„„„„„„„„„„„„„„„„„„„„„„„„„„„„1课时 复习„„„„„„„„„„„„„„„„„„„„„„„„„„„„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3.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4.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测量(7课时)

1.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 2.千米的认识„„„„„„„„„„„„„„„„„„„„„„„2课时 3.吨的认识„„„„„„„„„„„„„„„„„„„„„„„„2课时 复习„„„„„„„„„„„„„„„„„„„„„„„„„„„1课时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4课时)

1.倍的认识„„„„„„„„„„„„„„„„„„„„„„„„1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复习„„„„„„„„„„„„„„„„„„„„„„„„„„„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4课时)

1.四边形„„„„„„„„„„„„„„„„„„„„„„„„„1课时 2.周长„„„„„„„„„„„„„„„„„„„„„„„„„„1课时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复习„„„„„„„„„„„„„„„„„„„„„„„„„„„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复习„„„„„„„„„„„„„„„„„„„„„„„„„„„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1 2 3 测量(2课时)5 6 7 倍的认识(2课时)倍的认识(2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1课时)测量(4课时)测量(1课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4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2课时)主要工作安排 时、分、秒(4课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3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2课时)9 10 11 12 13 多位数乘一位数(3课时)期中复习及测评

篇9:人教版数学三上第四单元教案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教学难点: 1.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课时安排: 加法 3课时 减法 3课时 解决问题 1课时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练习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单元测试 1课时

第一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第36--37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听算: 20+33= 35+12= 24+37= 51+43= 16+25= 36+60= 43+20= 30+25= 2.笔算

56+28= 47+39= 66+25=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师:笔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板书: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2.教学例1(1)出示课件,图中画了哪些动物? 师:狐狸、麋鹿属于哺乳动物,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动物。(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中国特有动物中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几种?(3)列竖式计算。

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讲评: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一行独立完成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要注意什么。(2)补充: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吃苹果。

324 36 + 561 +475 + 360------------------------板书设计: 万以内进位加法 271+122= 271 + 122--------

第二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教学内容:第37页例2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2.笔算。

758+207= 302+439= 286+423= 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课

教学例2。

昨天我们了解了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的种类,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已知动物的种类。(出示统计表)你能算出爬行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吗? 1.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笔算:271+31=

271 从哪位算起? + 31 十位上得几?----为什么要向百位进1?

3.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个位1+1=2,个位上写2,十位7+3=10,满10向前一位进1,在百位右下方靠近横线处写一个小“1”,十位上写0,百位上2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3,百位写3.想一想: 271+903=,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第二行学生笔算,集体订正。

2.练习八的第一题。3.补充:看谁算得快。

259+670 789+250 533+364 187+453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271 从哪位算起? + 31 十位上得几?----为什么要向百位进1? 第三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和简单的验算

教学内容:第38页例3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竖式计算。

208+344 475+68 297+612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课件出示: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师:针对已知种类提出数学问题,并列竖式计算。

(1)学生提出问题。(2)指导列式。(3)列竖式计算。根据学生回答: 方法一: 445 + 298----个位5+8=13,向十位进1,个位写3.十位4+9=13,加进来的1,得14,向百位进1,十位写4.百位4+2=6,加进上来的1,得7,百位上写7。方法二:口算

观察加数中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2来口算。445+298=445+300-2 =745-2 =743 师:那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验算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通常检验加法的方法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师:那445+298该怎样验算? 板书: 298 + 445----2.做一做。38页 学生独立完成。

讲评。

3.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学生笔算练习八的第4题后,集体订正。2.补充:看谁算得快。

259+673 789+254 536+364 187+493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445+298=743 4 4 5 + 21 9 18------------7 4 3

验算: 298 + 445------------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八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2.能掌握简单的验算方法。3.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听算

34+20= 52+37= 70+25= 33+16= 63+24= 60+80= 54+30= 31+47= 53+16=

二、笔算并验算。

312+486 558+219 694+343

三、练习八第3题做书上。

四、数学小诊所,(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4 6 5 6 6 1 3 2 8 + 2 4 9 + 4 7 +6 5 3 6 0 4 11 3 1 1 0 7 1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七、想一想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五课时:万以内数退位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第41页例

1、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会解答有关的生活中问题。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2.竖式计算。(学生板演)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出示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

师:从表上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要求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应该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式?板书:435-322= 师:435-322是三位数减三位数,通常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 4 3 5-3 2 2----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名学生到黑板演示。

小结:列竖式计算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2.教学例题2。

出示问题: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理解题意,指名列式435-86= 师生一起探讨竖式计算435-86的过程。

个位: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加上5再减,15-6=9.十位:3退1后剩2,2减8不够减,应先从百位退1当10再减,算12-8=4.百位:4退1后剩3,在百位上写3。教师板书: 4 3 5 8 6-------1 1 3 3 4 9

第六课时: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第42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正确地笔算连续退位减法。

2.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和减法验算方法。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竖式计算

472-194 735-48 293-118 482-205 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地方。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要求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应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403-158= 师生一起探讨竖式计算403-158=的过程。

①先从个位减起,个位上3减8不够,应先从十位退1,十位是0,所以应先从百位退1,再退给个位,即13-8=5.②再算十位,十位从百位退1当10,由于又退给了个位1,所以十位上还剩10-1=9,9-5=4.③最后算百位,百位上退1剩3,3-1=2.教师板书

0 3 1 5 8-2 4 5 + 1 5 8------------------------2 4 5 1 5 8 4 0 3

第七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第43页例4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能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妈妈带100元钱准备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钱够吗? 足球 42元 篮球 54元

二、新授 教学例3 出示例题

师:从表上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师:收银员应收多少钱?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怎样列式?板书558+225+166=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教师板书:5 5 8 2 2 5 +1 6 6------9 4 9 师: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才够,不用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学生把估算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教师板书

560+230+170 =560+400 =960(元)小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三、练习

解放小学捡废品,一年级捡了249个,二年级捡了347个,三年级捡了362个。(1)三个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2)二年级再捡多少个就和三年级的同样多?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58+225+166=949(元)5 5 8 2 2 5 +1 6 6----9 4 9

第八课时:加减法的计算和验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九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加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通过加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45页第8题。先计算再验算。指名板演。

2.完成45页第9题。先计算再连线。

3.完成45页第10题。4.完成45页第11题。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填的方法。

二、提高练习

1.啄木鸟捉害虫(小黑板出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6 4 1 4 7 7 8 02 8-5 1---------------1 4 1 6 2 9 7 3 9 2.完成46页第12题。

学生先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反馈。3.完成46页第14题。

学生先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三、总结

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白板、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

①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②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① 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师:以上几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 ② 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① 出示: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② 出示: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上一篇:实习总结--第二周下一篇:外源钙对杏果实裂果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