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全面发展

2024-04-19

以研促教全面发展(共8篇)

篇1:以研促教全面发展

以研促教推动发展

座落在县城东北角上的**县****学校,是集教师教育、电大函授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一年来,崇尚卓越,追求一流,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利用“专业引领、同伴交流、自我反思”的方式,边研究、边实验、边提高,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办学水平

。2005年,该校相继获得县教育系统“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县“最佳文明单位”、“人民满意学校”等殊荣,学校跻身于全国首批50个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行列,成为全省唯一的县级电大“全国高等教育公共课统一考点”,提前两年实现了“二次创业”规划目标。

一、领导重视,形成共识

加强教科研领导是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前提,形成全体教师的共识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基础。学校把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师”之路,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及奖励标准,明确了教师教科研工作在教师评价体中占有的分值比重;按期对教师教科研成果按获奖级别进行奖励,学校先后选派40余人次干部、教学骨干到北京、武汉、宜昌、等地考察学习和参加各级成果交流,让教师亲身感受教育科研给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开阔教师视野;学校邀请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由外出学习的干部、教师讲授学习收获和感受。学校筹资六万余元添置了一批教科研用书和教学软件,给各办公室配备了高档次微机,为积极实践教育科研活动,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查阅资料等提供方便,调动了广大师生自觉地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实施教科研“一把手工程”。校长***主动听评课、担任课题组长和撰写论文在他的带动下,所有校级干部积极参与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指导课题实验的探究、把关、定向;积极参与、组织教科研活动,坚持每周听、评一节课、每学期讲一节优质课、选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有一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不少于一篇论文。2005年学校立项市级职教、继教课题各1个。编辑出版了学校《教科研论文集》和《师德启示录论文集》,全校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教科研论文,有36人65篇论文在《现代教育报》、《大众科技报》、《十堰教育》、《竹溪教育》、《今日竹溪》上发表或获奖;学生在《作文周刊》、《散文集》《高中生》上发表或获奖文章3篇。20名学生参加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希望月刊举办的“希望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写作大赛获奖项26个。在全校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导教的教学、教研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模式,保证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一是加强常规管理。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奖惩制度》、《高三教学质量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把手抓教学,分管校长研究教学,教务处下重手管理教学的局面。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龙头,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开本学科的校本教研。在开学之初,各教研组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并上报教导处,进行审核。各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教研活动。包括本学科的听课安排、组内研讨、外出学习,同时负责对本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指导。各学科教师针对本学科的情况,具体的提出本学科本学期的目标和措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如:语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英语,强化基础;数学,解决后进生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中专,面对学生实践,提高操作水平,探索如何向45分钟要效率等问题。一年来,学校将“教学反思”作为广大教师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重点引导反思自己的科研行为与科研目标、理念的差距;反思自己的科研行为是否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让老师们在不断的反思中,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个人的素质得到了加强,各教研组或课题组按计划组织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和对新教材的研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并进”,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局面。学校定期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检查、反馈、总结,进行量化考核。

二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逐步使教师着眼小问题,上好每节课,在教学方法、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逐步适合教改要求,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学校加大检查力读,除校领导每周一节随机听课外,教研组也定期组织评教评学。教研组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研讨具有本校特色的优质课,使每学期每个教师的一节优质课上的越来越精彩。不少教师主动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竞赛,在全校形成了重视过程管理,严把教学基本环节,努力提高高考质量的风气。对教师教育培训授课教师做到了“三坚持”,即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教案审查制度、学员评课制度。每期培训前,召开集体备课会,确定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要求;所有专兼职教师的教案或讲义必须提前一周交教案评审组审查,修改完善合格后方可授课;培训期间,在全体参训学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对授课教师量化打分,并将其结果与考核和评优晋级挂钩。

三是加强教科研常规管理。学校在对教师进行“五个一”(每学期讲一节优质课、在一学期内,选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有一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不少于一篇论文)的考核中发挥校内外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倡导教师从专业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改教研思想或经验,培育具有我校特色的经

验和模式,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为有效确保课题研究正常有序进行,加大规范过程管理的力度,在课题主研人员中开展“四个一”活动:期初制订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每月填写一份“课题研究情况表”,及时记录好实验中的成败得失;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期末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经验论文及案例,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三、开展活动,促进教科研。

学校每个学期都按计划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全校性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一是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意识为目的,全员参加,人人登台竟技,个个台下评议,切磋课堂教学技艺,提升业务素质。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倾听,彼此分享教学经验;激发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参与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二是活动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师生共同参与意识的提高,在各班推选学生当评委,参入评课,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成积极参入,教学相长。三是活动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使用多媒体、电子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发展出发,优化自身教学行为。活动激起了全体教师和参入优质课擂台赛的学生的积极性,深受教、学双方的一致赞赏。

学校随时收集发表或获奖教育教学论文资料,总结、筛选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向上级举荐,并予以奖励、宣传、交流、推广;定期汇编学校教育教学论文集,精心组织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等各类科研活动。学校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开展人人参加,个个评说的书法、典型教案、普通话朗诵、论文交流、教师基本功、优质课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活跃了节假日气氛,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积极凸现研究成果,激发科研热情。通过活动促使学习、研究、提高,浓化了我校教研的氛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校教育科研是一项永无止尽的事业,是学校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我们将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努力使我校教育科研再上新台阶。

篇2:以研促教全面发展

以研促教推动发展2007-12-09 20:18:2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以研促教推动发展以研促教推动发展(2)以研促教推动发展

座落在县城东北角上的**县****学校,是集教师教育、电大函授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一年来,崇尚卓越,追求一流,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利用“专业引领、同伴交流、自我反思”的方式,边研究、边实验、边提高,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办学水平。2005年,该校相继获得县教育系统“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县“最佳文明单位”、“人民满意学校”等殊荣,学校跻身于全国首批50个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省级重点中等

职业学校行列,成为全省唯一的县级电大“全国高等教育公共课统一考点”,提前两年实现了“二次创业”规划目标。

一、领导重视,形成共识

加强教科研领导是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前提,形成全体教师的共识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基础。学校把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师”之路,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及奖励标准,明确了教师教科研工作在教师评价体中占有的分值比重;按期对教师教科研成果按获奖级别进行奖励,学校先后选派40余人次干部、教学骨干到北京、武汉、宜昌、等地考察学习和参加各级成果交流,让教师亲身感受教育科研给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开阔教师视野;学校邀请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由外出学习的干部、教师讲授学习收获和感受。学校筹资六万余元添置了一批教科研用书和教学软件,给各办公室配备了高档次微机,为

积极实践教育科研活动,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查阅资料等提供方便,调动了广大师生自觉地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实施教科研“一把手工程”。校长***主动听评课、担任课题组长和撰写论文在他的带动下,所有校级干部积极参与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指导课题实验的探究、把关、定向;积极参与、组织教科研活动,坚持每周听、评一节课、每学期讲一节优质课、选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有一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不少于一篇论文。2005年学校立项市级职教、继教课题各1个。编辑出版了学校《教科研论文集》和《师德启示录论文集》,全校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教科研论文,有36人65篇论文在《现代教育报》、《大众科技报》、《十堰教育》、《竹溪教育》、《今日竹溪》上发表或获奖;学生在《作文周刊》、《散文集》《高中生》上发表或获奖文章3篇。20名学生参加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希望月刊举办的“希望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写作大赛获

奖项26个。在全校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导教的教学、教研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模式,保证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一是加强常规管理。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奖惩制度》、《高三教学质量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把手抓教学,分管校长研究教学,教务处下重手管理教学的局面。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龙头,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开本学科的校本教研。在开学之初,各教研组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并上报教导处,进行审核。各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教研活动。包括本学科的听课安排、组内研讨、外出学习,同时负责对本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指导。各学科教师针对本学科的情况,具体的提出本学科本学期的目标和措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如:语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英语,强化基础;数学,解决后进生问

题,面向全体学生;中专,面对学生实践,提高操作水平,探索如何向45分钟要效率等问题。一年来,学校将“教学反思”作为广大教师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重点引导反思自己的科研行为与科研目标、理念的差距;反思自己的科研行为是否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让老师们在不断的反思中,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个人的素质得到了加强,各教研组或课题组按计划组织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和对新教材的研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并进”,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局面。学校定期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检查、反馈、总结,进行量化考核。

二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逐步使教师着眼小问题,上好每节课,在教学方法、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逐步适合教改要求,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学校加大检查力读,除校领导每周一节随机听课外,教研组也定期组织评教评学。教研组发挥了集体备课的

优势,研讨具有本校特色的优质课,使每学期每个教师的一节优质课上的越来越精彩。不少教师主动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竞赛,在全校形成了重视过程管理,严把教学基本环节,努力提高高考质量的风气。对教师教育培训授课教师做到了“三坚持”,即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教案审查制度、学员评课制度。每期培训前,召开集体备课会,确定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要求;所有专兼职教师的教案或讲义必须提前一周交教案评审组审查,修改完善合格后方可授课;培训期间,在全体参训学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对授课教师量化打

篇3:以研促教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研促教,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的主流话语, 也是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 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 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随着社会对幼教师资学历水平、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及国内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扩展和壮大, 教师教育阶段的师资培养是否能从源头抓起, 以及如何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目标, 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和专业品位, 成为现今人们较关注的问题, 也必将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的趋势, 而这一问题让我们最终追溯思考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以下简称四川幼专) , 学校升格初期, 对该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出,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一般性要求方面整体水平较好:如在专业教师的学历达标也就是教师职业准入方面普遍较好, 新教师来自国内各大师范高校, 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注重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续学习, 也具有合格的教师教育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等。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特殊性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如:除部分教师在学前教育领域有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更多的教师是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专业扩展而新加入该专业的新鲜血液, 普遍缺乏对学前教育领域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了解, 而学前专业教师队伍庞大、涉及学科种类复杂、教师自身专业领域差异大、教学任务相对繁重, 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和深入幼教实践的机会, 尤其是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幼儿教育研究成果、国内外幼儿教育现状以及幼儿早期教育的市场化、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感到无所适从, 无法深入学习体会。归结起来其核心问题是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教育规律及当前学前教育社会现状的认知不组、研究不深等造成, 而这恰好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应有的特殊化要求。

二、“过渡期”教学与科研的重心转移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高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 又要进行科研, 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虽然在实践中一个人身上很难达到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完美境界, 但不管作为目的还是作为手段, 两者都是“共生互补”的关系。作为“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过程中升格的高专来说, 虽然有多年幼儿师范和大专教育实践的办学基础和优良传统, 但毕竟存在“转型”期的繁重任务。总体来说, 过去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不够、教育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 更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 重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 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幼教一线搞教育科研, 对于那些旨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再教育与培训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特殊性发展。为了顺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大力推进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以实现教师工作发展的中心从教学渐渐向科研转移, 形成“以研促教”的浓厚氛围和研究局面, 培养科研意识, 提高教育质量。

三、四川幼专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1.以发展科研为契机, 构建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办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在经费紧张的前提下, 优先考虑教育科研的投入, 除直接将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课题的奖励、教师培训等常规项目, 更加强了计算机的配备、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软件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 学校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 积极构建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 校园内免费向教师开放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 加强校园网站建设, 各系部都建有学前教育学科教研专栏, 通过网站专栏宣传学前教育相关信息和理论、课程改革, 学科教研活动, 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 利用网络视频系统, 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 提升教育艺术, 既培养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更开阔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视野, 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以打造研究中心为平台, 鼓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幼儿教育研究

学校相继成立了四川省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中心等, 在省幼儿发展与研究中心下设置学前教育、儿童心理与发展、幼儿园管理、早期教育研究等若干研究室, 挂靠各部系, 集中优质资源, 群策群力, 收集和整理文献信息、购买资料、举行小型学术活动、外出调研和工作交流、课题预研、指导学生科研兴趣小组, 营造科研氛围, 协助教师个体的课题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工作, 形成学校内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局面, 引导教师密切关注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发展心理学、婴幼儿发展、早期教育以及幼儿园管理等学科发展动态, 鼓励教师结合学前教育热点问题做蒙氏教学、幼儿园游戏、幼儿早期阅读的潜能、奥尔夫音乐等在幼儿园应用的研究, 重视探索与建设具有自身地域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 并尽可能与国内普遍特点和国际惯例接轨, 从而让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在广阔的学术背景之上。

3.建立精细的科研奖励制度, 促使教师加强学前教育理论学习, 在研究中学会研究

学校相继出台了《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与《学校科研项目奖励细则》, 一方面通过研究中心组织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 一方面通过校内学术委员会组织校级课题申报的资格审查与评审, 学校每年向各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下达不同的要求,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必须参研1~2项省级或国家级课题申报,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必须主持并参与市或校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 鼓励新教师申报青年课题, 纳入工作岗位职责, 也纳入年终教师工作的评估, 在今年在研省级以上课题中与幼儿教育研究有关的占三分之二, 而在学校立项的27个校级课题中, 95%以上都是各专业教师结合把自身专业与幼儿教育结合而成的课题项目, 以制度形式出台的科研奖励细则, 详细规定个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和论文发表的奖励措施, 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 既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又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4.开展主题型的的教育研讨活动, 大力倡导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 它包括不断认识思考“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也包括实践操作层面的反思, 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可靠的途径, 是所有专家型教师必备的品质。学校定期以学科教研室为单位, 以主题研究为中心, 采用札记、案例分析、档案评鉴、行动研究等方式, 灵活确定主题, 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法等问题, 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通过反思,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 建立了一个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体系, 精心打造了“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学前教育专业的精品课程。教师渐渐向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目标靠近。

5.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 积极推进“校本培训”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 除常规的新入校教职工培训, 学历培训、课程培训、出国进修培训等, 近两年“校本培训”中的重要内容是以教务处和科研处牵头, 由各部门和系组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理论与实践培训, 以提高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研究和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 把专业知识培训与幼儿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教师师德、教师职业情感、现代教育理论、新纲要解读等。培训方式多样化, 包括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以老带新、幼儿园现场情境观摩、外出访问考察、与兄弟校联谊等, 这些培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直接结合,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周边幼教机构的教育资源, 既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培训方式, 也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6.充分发挥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深入幼儿教育一线开展实践研究

为了弥补学前专业教师对社会需求和幼教实践的了解不足, 促进他们深入幼儿园、服务幼儿教育, 提高他们在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求从事该专业各学科教师必须深入所有校内外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指导和实践研究工作, 校内基地包括规划中的附属幼儿园, 已经建成的学前教育研究室、心理实验室等, 校外基地包括所在地区和周边市区40多所幼儿园和幼教机构, 还有两年来和各地市州建立的继续教育基地。教师通过承担学前专业学生的常规见实习、综合训练、实践锻炼、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和校外继续教育基地等的外出授课、实践指导等工作, 大大增强了和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学前教育管理部门、儿童发展与教育咨询机构等的了解和交流, 达成多项教学研究长期合作协议, 实现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提高, 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相信,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下, 四川幼专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所作出的探索是积极而有价值的, 也期望能为高职高专教师师资培养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顾明远等.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柳海民等.试论教师专业化及其专业化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 (哲社版) , 2003, (5) .

篇4:立足园本、以研促教、内涵发展

关键词:园本;以研促教;内涵发展

G6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和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实现教师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提高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她们成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研究者,真正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园本教研正是实现这一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立足园本,充分利用教研活动这个凝结教师集体智慧、促进经验交流、激发思想碰撞的平台,能有效解决我园在保教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办园质量的提升,实现幼儿园内涵式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问题聚焦,确立园本教研的主要方向

确立园本教研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园本教研的起点,也是提高园本教研针对性的关键。我们通过下班听课、分发问卷、与教师座谈等形式了解到老师们在工作中的主要困惑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尊重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可见区域和游戏活动开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保教质量与水平。通过了解到的各班教师开展区域和游戏活动的状况,老师们对怎样合理划分区域活动的动静区域?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是不是越多越好?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何创设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之互动的环境?如何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并适时的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提出了很多困惑的问题;同时,由于本园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每年都有新教师的补充加入,那么新教师如何做好常规工作?如何组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等等的这些来源园教师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就成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本园自身的资源与条件,我们制定出园本教研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并把园本教研的内容聚焦到 “创造性游戏开展”及“怎样为幼儿提供低结构的区域游戏材料” 、“如何开展有效性的领域教学活动” “如何为孩子搭建适宜的支架支持孩子的学习及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什么良好的品质基础”等内容,作为园本教研的主题,利用集体研讨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研讨活动。希望以解决问题为为突破口,带动全园教师有效解决在保教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二)理清思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确立研讨内容后,我们成立了以园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骨干教师为组长的教研组,把全园教师按班次、及自己感兴趣的研讨内容与课题进行分组,参与观摩研讨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不断的在反思、研讨、相互碰撞中学习提升,牢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到“真正把游戏还给孩子,使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目标,使游戏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学习真正成为求知的游戏。

我们针对本园新教师多的特点,提出了上好基本课的要求,如:新教师对如何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如何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展开研讨;又如,课改以来,教师对于语言领域中古诗欣赏、听说游戏集中教育活动的指导;还有,如何充分发挥艺术的美育功能等,这些是她们常常讨论的和困惑的问题。针对这些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就以年段为单位,开展“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等研讨活动,突出针对新教师以小组研讨形式开展五大领域内容的研讨活动,旨在通过研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具体做法是:以省编教材为主要内容,按照教师能力不同组成三人研讨小组,通过观摩――反思――调整策略――再次观摩的循环过程,利用集体研讨的力量,达成对某一领域核心价值的实现;各领域的内容如何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教师与幼儿教与学的方式;信息技术的运用等策略的共识,并推广应用。

另外,教师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班次参加音乐戏剧、生命教育等课程的集备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保教工作特点开展年段教研活动。而当我们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出现:教师们对一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发生争执时,园本教研停留在某个争执阶段;使研讨无法推进和提升时,我们就请来专家,为我们现场解惑。总之,我们积极探讨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教研的内容选择贴近教师的需要,针对性强,在研讨的时间与地点上教师可以灵活地把握,能有效地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对转变新教师教育观念、全面改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以研促教,实现幼儿园内涵式的发展

立足以园为本,以本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园本教研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是实现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了解和尊重教师的需要,激发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园本教研实效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使园本教研真正服务于教师的发展、孩子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发展,使教学和研究实现真正的融合,让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研究的过程,从而使每一位老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一直是我们在园本教研中颇感困惑的问题。因此,我们开展了《如何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认识到,只有扎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立足园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聚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园本教研的研究课题,才能切实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但是许多教师都认为做研究是学者们的事情,与幼儿园工作离得很远,因此也有畏难情绪,觉得自己不会做研究,不敢做研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应该是自我行动的反思者与研究者。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将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作为园本教研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幼儿园创造一种全园参与研讨的氛围与理念,让教师懂得园本教研不是少数课题组成员的事情,每一位教师都是研究的主体,为了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将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问题作为园本教研的主题;其次,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制定园本教研计划。第三,通过研究团队的力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教师加以指导。在研讨活动中,专家、园领导和老师们之间的平等对话、同伴间的思想碰撞、经验提升、行为跟进等,都能唤起教师的专业主体意识,丰富教与研相长的园本文化,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性,同时也让教师体验到研讨的乐趣,实现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园本教研是每个老师获得知识、得到提高的有利途径,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学会了如何关注孩子,学会了从关注孩子的学中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组织管理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更加了解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领悟到园本教研的规律,不断引领教师团队走向研究型、学习型团队。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让我们从“园本教研”出发,不断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幼儿园内涵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篇5:以研促教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随着社会对幼教师资学历水平、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源头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以四川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为例,以研促教,通过构建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打造研究中心、建立科研奖励制度、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倡导教学反思、深入幼教一线开展实践研究等措施,切实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及教学水平,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以研促教 高职高专 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的主流话语,也是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随着社会对幼教师资学历水平、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国内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扩展和壮大,教师教育阶段的师资培养是否能从源头抓起,以及如何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目标,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和专业品位,成为现今人们较关注的问题,也必将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的趋势,而这一问题让我们最终追溯思考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以下简称四川幼专),学校升格初期,对该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一般性要求方面整体水平较好:如在专业教师的学历达标也就是教师职业准入方面普遍较好,新教师来自国内各大师范高校,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续学习,也具有合格的教师教育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等。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特殊性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如:除部分教师在学前教育领域有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更多的教师是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专业扩展而新加入该专业的新鲜血液,普遍缺乏对学前教育领域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了解,而学前专业教师队伍庞大、涉及学科种类复杂、教师自身专业领域差异大、教学任务相对繁重,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和深入幼教实践的机会,尤其是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幼儿教育研究成果、国内外幼儿教育现状以及幼儿早期教育的市场化、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深入学习体会。归结起来其核心问题是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教育规律及当前学前教育社会现状的认知不组、研究不深等造成,而这恰好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应有的特殊化要求。

二、“过渡期”教学与科研的重心转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高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进行科研,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虽然在实践中一个人身上很难达到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完美境界,但不管作为目的还是作为手段,两者都是“共生互补”的关系。作为“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过程中升格的高专来说,虽然有多年幼儿师范和大专教育实践的办学基础和优良传统,但毕竟存在“转型”期的繁重任务。总体来说,过去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不够、教育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更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重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幼教一线搞教育科研,对于那些旨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再教育与培训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特殊性发展。为了顺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进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几年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以实现教师工作发展的中心从教学渐渐向科研转移,形成“以研促教”的浓厚氛围和研究局面,培养科研意识,提高教育质量。三、四川幼专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1.以发展科研为契机,构建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办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在经费紧张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教育科研的投入,除直接将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课题的奖励、教师培训等常规项目,更加强了计算机的配备、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软件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学校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积极构建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校园内免费向教师开放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各系部都建有学前教育学科教研专栏,通过网站专栏宣传学前教育相关信息和理论、课程改革,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利用网络视频系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育艺术,既培养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更开阔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视野,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以打造研究中心为平台,鼓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幼儿教育研究

学校相继成立了四川省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中心等,在省幼儿发展与研究中心下设置学前教育、儿童心理与发展、幼儿园管理、早期教育研究等若干研究室,挂靠各部系,集中优质资源,群策群力,收集和整理文献信息、购买资料、举行小型学术活动、外出调研和工作交流、课题预研、指导学生科研兴趣小组,营造科研氛围,协助教师个体的课题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工作,形成学校内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局面,引导教师密切关注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发展心理学、婴幼儿发展、早期教育以及幼儿园管理等学科发展动态,鼓励教师结合学前教育热点问题做蒙氏教学、幼儿园游戏、幼儿早期阅读的潜能、奥尔夫音乐等在幼儿园应用的研究,重视探索与建设具有自身地域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并尽可能与国内普遍特点和国际惯例接轨,从而让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在广阔的学术背景之上。

3.建立精细的科研奖励制度,促使教师加强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

学校相继出台了《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与《学校科研项目奖励细则》,一方面通过研究中心组织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一方面通过校内学术委员会组织校级课题申报的资格审查与评审,学校每年向各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下达不同的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必须参研1~2项省级或国家级课题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必须主持并参与市或校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鼓励新教师申报青年课题,纳入工作岗位职责,也纳入年终教师工作的评估,在今年在研省级以上课题中与幼儿教育研究有关的占三分之二,而在学校立项的27个校级课题中,95%以上都是各专业教师结合把自身专业与幼儿教育结合而成的课题项目,以制度形式出台的科研奖励细则,详细规定个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和论文发表的奖励措施,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既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又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4.开展主题型的的教育研讨活动,大力倡导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它包括不断认识思考“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也包括实践操作层面的反思,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可靠的途径,是所有专家型教师必备的品质。学校定期以学科教研室为单位,以主题研究为中心,采用札记、案例分析、档案评鉴、行动研究等方式,灵活确定主题,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法等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通过反思,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建立了一个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体系,精心打造了“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学前教育专业的精品课程。教师渐渐向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目标靠近。

5.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积极推进“校本培训”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除常规的新入校教职工培训,学历培训、课程培训、出国进修培训等,近两年“校本培训”中的重要内容是以教务处和科研处牵头,由各部门和系组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理论与实践培训,以提高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研究和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专业知识培训与幼儿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教师师德、教师职业情感、现代教育理论、新纲要解读等。培训方式多样化,包括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以老带新、幼儿园现场情境观摩、外出访问考察、与兄弟校联谊等,这些培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直接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周边幼教机构的教育资源,既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培训方式,也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6.充分发挥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深入幼儿教育一线开展实践研究

为了弥补学前专业教师对社会需求和幼教实践的了解不足,促进他们深入幼儿园、服务幼儿教育,提高他们在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求从事该专业各学科教师必须深入所有校内外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指导和实践研究工作,校内基地包括规划中的附属幼儿园,已经建成的学前教育研究室、心理实验室等,校外基地包括所在地区和周边市区40多所幼儿园和幼教机构,还有两年来和各地市州建立的继续教育基地。教师通过承担学前专业学生的常规见实习、综合训练、实践锻炼、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校外继续教育基地等的外出授课、实践指导等工作,大大增强了和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学前教育管理部门、儿童发展与教育咨询机构等的了解和交流,达成多项教学研究长期合作协议,实现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相信,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下,四川幼专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所作出的探索是积极而有价值的,也期望能为高职高专教师师资培养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篇6:学案引领以研促教(简报)

2014年3月19日,我校教务处组织开展了“XX职校2014年春季学期教研活动——国培学习汇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全程深入活动过程。本次教研活动有我校副校长JIU及全体教师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授课教师虚心反思,为今后的教学实践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教训,找到了捷径。

开展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全体教师来共同分享JIA世民老师、赵子龙老师在全国骨干教师培训中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他俩系统的介绍与讲授,使全体教师得到了共同学习相互提高的机会,特别是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全面提升本校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JIA世民、赵子龙老师做培训学习汇报时两位老师把整个培训学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一的诠释在全体教师的面前,还重点讲授了专业教师的发展要素,给我们专业教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篇7:以研促教全面发展

——我的成长历程

保定市育德中学:苏颖哲

我的家是在保定市西郊的一个村子——富昌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我的启蒙教育是自己搬着小板凳在村子里的育红班(今天的幼儿园)完成的,当我6岁半时该上一年级了,村里人多,只招收7周岁的孩子,无奈之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去爸爸单位的厂办校——铸机子弟学校上学,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初中九年的课程,也是在那里遇到了对我影响很深的宋淑英、李亚斋、郝改弟老师,他(她)们对我的关心、教育和耐心的指导,使我逐渐萌发了长大要当一名老师的想法。记得中考填志愿时,我跟一个要好的同学闹着玩似的约好填报了十四中,李老师看到我的志愿表,急忙跟我父亲联系,最后爸爸问我:“还想上学吗?”我说“想”。一句话,最终我报考了保定一中。毕业时我以512分的成绩顺利升入保定一中(分数线是507分)。所以我特别的感谢当年曾经帮我改志愿的班主任李亚斋老师,是他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使我一直努力在实现我的理想。1994年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习,在当时不知引来了村子里多少人的羡慕的目光,成为村里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学习,我倍加珍惜,在师专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的方法,1996年毕业后,满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憧憬、热情和对孩子们的热爱,我信心十足地踏上了工作岗位。

一、融入学校,勤恳踏实,虚心求教

1996年8月我被分配到保定市育德中学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刚参加工作,我虚心学习,诚心求教,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尽快的熟悉教材和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历史课讲解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那时的信心,热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当时我家离学校骑自行车要30分钟的路程,冬天村里道路不好走,经常摔跤,即便如此,我也是经常早早的来到学校,打水、擦桌、打扫卫生给老师们倒好水等等。诚恳朴实、热爱劳动,不怕吃苦,父母具备的这些优秀品质我都很好的得以继承,所以我能很快的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斗转星移,转眼间,闵淑珍老师退休了,张艳红老师也离开了学校。在严文革、侯民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也接连带了几届初三毕业班,很快将新教材熟悉了,理顺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跟严老师、侯老师听课,后来还拜严老师为我的辅导教师,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会主动请教,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特别感谢学校,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过程中所搭建的各种各样的舞台,包括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活动,青年教师的拜师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同课异构活动等等,在不断的听课、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我不仅从其他教师的身上学会了更好的教育教学的策略、方法、手段等,而且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以适应中考和社会发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不断学习“充电”,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参加工作以后,我利用每一个假期,不间断的参加各种学习,1997年——1999年,我报名学习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当时参加学习的老师们,对于编程、C语言等科目,感觉脑子不够用,转不过弯来,听不懂,感觉很难学会。学习文科的我也深有同感,于是有的老师中途退学了。我始终没有放弃,而是反复的问老师、问同学,经过多次反复讲解,逐渐找到规律,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坚持完成了全部课程,最终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在2000年——2003年参加历史教育专业本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拿到本科毕业证书。2002年我带初三毕业班,每周加上晚自习、培优课达到二十一课时的工作量,在怀孕后期学校特殊照顾允许我宽松坐班,我一直坚持工作,本该7月8号的预产期,结果在6月12日提前破了羊水,几位老师匆匆忙忙的将我从学校送到了医院,提前20多天生下了儿子。我当时心里还在想,初三的复习任务基本完成,剩下的主要是学生自己复习,也算没有过多的耽误教学。但事后回想当时的情景,无论是家人还是领导都很后怕。六年的寒暑假我没有歇过一个完整的假期,都是在充实而忙碌中渡过,不是假期给学生补课,就是函授进修,虽然累点、辛苦点,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这为我日后的教学工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还参加了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指导方面的课

程,提高了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学校,我又选修

photoshop、flash软件的应用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与学科进行整合。在2010年6月参加了保定市骨干教师的培训,2010年12月,我还参加了“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通过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在研讨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高和丰富了自己历史专业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弥补了自己专业知识的一些缺失,使自己有了很大的收获!

三、潜心教学,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多年来,我连续担任了多届初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始终坚持认真钻研教材,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在教法上进行一些改革探索。研究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也逐渐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支持。每年初三都要组织复习研讨课,可能会有老师觉得麻烦,耽误时间,而我则利用把握这个机会,当成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为此,我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结合每年的中考热点,研究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那时,为了上好课,经常修改到深夜。通过几次试讲,充分吸取本组老师的研讨意见,自己融会贯通,每上完一次课,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在反复修改中,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操控也得到提升。我先后参与讲授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新旧中国的外交》三次初三的复习研讨课,受到北市区教研员和其他学校教师的好评。自己也经受了一次次的锻炼和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三节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在2008年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上获保定市一等奖。《美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新旧中国的外交》两课的课件分别在2010年5月和2011年4月在人教网成功发表,得到了更多的历史老师们的好评和认可。总结反思多年来初三历史复习方法,在2011年保定市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研讨会中,所做《学案教学打造高效历史复习课堂》的复习经验交流的讲座,受到教研所专家和初三教师的广泛好评。在这里,我想对年轻的教师说,每一次经历都会促使自己的不断成长,只有经历了阵痛的折磨,才会有收获的喜悦。

四、发现问题、研究实践、精益求精,以研促教。

积极组织教研活动。教学中没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问题,要善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唯有如此,才会不断进步。针对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我们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商讨制订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活动内容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活动目标清晰,提前做好准备,所以每次活动,老师们积极发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最终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加以提炼,在教研组活动时我们有意识的进行思考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抓住机遇,2007年3月我们申请并承担起保定市青年专项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对历史教材的重组与设计创新研究》。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我们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学习学校的教海探航、教育教学理论等书籍,利用网络搜集进行课题研究的有效模式和做法、不断摸索学习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结合本组教学实践,大胆改革、推陈出新,同时写出自己学习体会、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等。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在课题中期汇报之前,我要将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如实的反映我们的课题研究情况,书写中期报告。为此,我好几个晚上加班熬夜整理,老公看我那么辛苦,不断的埋怨我,有时我们还要吵上几句,弄的我心情很不好。第二天我会找到侯老师或是朱立娜老师,叨叨几句,发发牢骚,她们总会给我鼓励,支持我,帮助我,不论任何时候遇到困难,我们全组老师都会伸出援手给以支持。我们心中树立了目标:看准了的事,再累再难,也要坚持做完。面对困难,组内老师们团结一致,共同商量解决,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利用网络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我们组不解的坚持和努力下,这一课题在2009年4月顺利结题,并在2010年保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我因此获得了保定市 “科研型教研组长”的荣誉称号。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培养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历史组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这三年都更快的成长起来,多人、多次在省、市、区各种比赛活动中积极参与,获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在侯民老师的指导和全组教师的帮助下,我不仅成功讲授了2008年的中考研讨课,而且2010年8月,保定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学标兵评选中,被市教育局授予“保定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标兵”称号。可以说,这些荣誉的取得,是与学校的支持,文综组教师的教学研究分不开的。课题研究的参与不仅使教师个人获得了荣誉,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可见,课题研究是可以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的。如果没有平时教师们认真的工作、学习、反思总结,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不会有历史组辉煌的今天!在这里,借此机会,我代表历史组教师,感谢校领导对我们组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谢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舞台充分展示自我,使自己更快成长为优秀教师!

五、尊敬父母,孝敬公婆;团结协作,热心助人;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氛围。

在家里,尊敬父母,孝敬公婆,与公婆和谐相处,我深知公公婆婆帮我带孩子、接送孩子的辛苦,所以我在家里尽力做好家务,经常与公婆聊聊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时也会请他们当“参谋”。和谐的家庭关系使我在工作中能够踏踏实实、一心一意。

在学校,作为党员教师,党小组长我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我牢固树立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识大体,顾大局,讲协作;平时注意和同学科、同头教师的合作与交流。生活中,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工作之余也会一起聊聊天,打打球,做做运动,学校就像一个欢乐的大家庭,心情愉快就会工作顺心!

篇8:以研促教以修导学

一、搭建“反思与感悟”的平台

为了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校设计了“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建立随堂课听课记录制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表”。每次随堂听课后,我校教学处都会及时把反馈意见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以此丰富教师反思内容。

每次我校学科教学研讨周后,我们都会举行校级层面的“教师课堂教学得失反思会”,找寻课堂教学的亮点与不足。每学期,我校还会进行教学反思案例评选,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后记、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日志等。教师通过对反思后的实践进行深度思考,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是比较有效的研修过程。

二、确定“伙伴与合作”的要求

教研活动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我校细化教研活动的“四个一”要求,即每次教研活动在做到定时、定点、定主讲人的基础上,确定教研内容:①说、评一节课,②进行一次专题交流,③研讨课题的一个方面,④确立后续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非常关注听课、评课环节,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分析一节课的框架结构,研讨亮点与缺失,寻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途径,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最后达成团体互助、伙伴合作的校本研修目标。

三、安排“课例与研究”的活动

我校将校本研修设计在整体课程框架中,每学期安排2~3次校级课例研究课。在学科视导听课基础上,我校确定研讨主题,选择中学、小学各一节教学公开课,展开研讨。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为教师课前磨课、说课,教师上课,教师听课,教研组点评,全体教师网上评课,教学反思后的再上课。有时,我们选择市级教学资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资源,进行网上观课、评课活动。磨课、观课、评课,考量的是教师专业技能,同时也能起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功效。

四、引导“问题即课题”的实践

我校近年来确立的教育科研主题都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展开,形成了“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堂问题的诊断与矫治、生成性问题的案例研究,到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即时反馈策略研究,我校以课题引领实践,又以实践成果深化课题研究。

我校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活动,活动内容从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反思(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两方面展开。我们用校级课题带动组级与个人的课题申报与研究,使教师们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教师能运用教育科研中的成果,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我校也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教师投身到课题研究中去,成为校本研修的中坚力量。

五、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与培训

上一篇:“灿烂阳光”作文下一篇:一新生家长会班主任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