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面试术语

2024-05-08

通知面试术语(共15篇)

篇1:通知面试术语

电话面试技巧

电话邀约面试最主要的一定要形成标准化的语言,同时也可以体现公司人本管理的理念,重要的是把信息简明扼要的传达给你的应聘者,但打电话的时候也不能千篇一律的台词,因为不同性格的应聘者对同一句话会有着不同的回应和想法。准确的传达公司的邀请的同时也要让应聘的人感到公司最大的诚意和公司存在的实力。

1、初面(自动投递简历)您好,请问您是**吗?

这里是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近期我们收到您应聘**职位的简历 请问您现在是离职状态吗?/请问您现在是否已找到合适岗位?

很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我们邀请您参加面试,时间定在**月**日上/下午**点,您方便吗? 稍后我把具体的面试通知发送到您的邮箱,请你注意查收。如果您临时有特殊情况无法准时到达公司,还请尽量提前联系我们。我叫**,到时您可以直接联系我,联系方式也会在邮件中注明。

备注:如果对方问及薪资问题,尽量避免直接回答,可委婉地告诉对方: A在面试之后,我公司将根据您的综合能力,设定岗位等级与薪资 B或简要告诉一系列福利情况(工作时间、住宿、工作餐等)

2、猎聘

“××× 经理或×××先生/女士”,你好,我是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的,近期我公司在招聘***岗位,我们在**网上搜索到您的简历,想跟你沟通一下。请问您现在方便听电话吗?6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岗位的情况和公司的发展情况,然后了解对方现在的工作状况 想约你×××时间到我们公司我们再详细交流,这个时间方便吗?

稍后我把面试通知发送到你邮箱,请你注意查收,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给我电话的,我的联系方式也会附在邮件上。

(不确定意向:我稍后把公司的信息发送到您邮箱,请你查收下,若了解后有意向,请与我联系,我们再确定具体面试时间。谢谢!

3、复试通知

某某先生/小姐/女士,您好!这里是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感谢您在*月*日参加我公司**职位的面试,我们认为您比较符合职位要求。请您来我公司与(***总监等)再做一轮面谈,您**月**日上/下午**点方便吗?

电话面试技巧

一、致电前的准备 ①读准应聘者的姓名

②选择合适的时间拨打电话:早上10点—11点间,下午在2点—5点之间打电话。尽量不要占用应聘者的私人时间,如用餐、午休、周六日时间等。

③熟悉公司周边及当地交通

④准备其他类型通知方式

⑤做好回到应聘者各类疑问的解答准备:

公司性质、行业、产品等公司大致情况、个人工作内容、个人发展前景、培训机会、薪酬福利等,注意的把握相关原则,从政策的高度回答面试者,绝对不能在为授权的情况下轻易做出承诺。

二、打电话中的细节

①打电话时,让对方聆听到你的微笑

拨打电话之前,深呼吸,坐直,把所要通知的内容在脑海里浏览一遍。切忌在拨打电话时吃东西。通话过程中始终保持轻松平和的心态,让对方“聆听”到你的微笑,多多使用礼貌用语。

②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一句你现在方便接听电话吗?”是对对方最起码的尊重。③切忌以我为主,要协商面试时间 ④通话时间不宜过长

其实在电话通知面试中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看似简单的电话通知做起来并不简单,很多东西需要去细细把握,用心去诠释公司公司以人为本的理念。常遇到的问题:

1,充分表达你公司的诚意,尽量客气和温和些,体现对人才的渴求;2,充分体谅对方.如果说,对方第一话就问“你们公司在哪儿?”那么表明他很在乎工作地点,我们就可以说“虽然我们公司不在市区,但我们是国家极开发区,并且有班车,还是比较方便”.3,先在电话里就你关心的问题先沟通一下,让应聘者觉得你是了解他的,他来面试成功的希望很大.4,如果公司很有实力,不防在电话里预测他能在这里有发挥空间,让他觉得很期待,对未来很有希望.

篇2:通知面试术语

下面以电信专业为例,看看如何使用专业术语。

工作实习经历:

2004.11-2005.1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实习

2005.3-5单片机系统实习

2005.5-6广州市电信局基站(BS)控制系统实习

2005.6-7北京中信公司手机(MS)工作原理实习

2005.9-现在北京中信公司工作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悉通信系统控制原理,如:GSM系统构成,熟悉GSM空间接口以及频带分配,熟悉构成系统的移动交换中心(MSC),基站系统(BS)和移动台(MS)的基本原理与控制。对手机的变革比较了解,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熟悉SIM卡基本原理及手机与系统建立连接的呼叫过程。

2.精通手机的工作原理与电路分析,如:射频电路(RF)的三种接收机(RX)、三种发射机(TX)及各种频率合成器(SYN);逻辑电路(LOG)中的中央处理器(CpU)、版本(EpROM)、码片(EEpROM)及暂存(RAM)的硬件、软件工作原理。如:MOTOROLA公司手机测试程序HTBasic和它的程序编写。

3.熟悉手机的各种集成芯片(IC)如:电源、射频(RF)、功率放大器(pA)、合弦音等新型产品。

4.有一定实际动手能力,如:分割、拼装、绘画电路原理图和pCB板工艺图、各种测试仪器的使用及BGA焊接。

5.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编译能力。常用软件为pROTEL199.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VHDL和MATLAB软件、熟练掌握51单片机系列、pROTEL99实验与设计。

篇3:你会通知竞争对手来面试吗

记得是一个星期六的清晨,我从深圳回来,在宿舍里面倒头便睡,10点左右,突然被人摇醒,室友小丽激动地跑来对我说:“快起来,有一家北京的单位来我们学校招人了,地点就在行政大楼,看起来待遇还行。”

我懒洋洋地起床,简单地准备了一下就去了。负责招聘的李总在收简历的时候,突然问了我一句:“你们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我告诉他一般中午12点半左右午休,下午2点左右开始学习。“我知道了。”李总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一上午,李总只是简单地收集了资料,并告知大家12点左右通知面试结果。下午1点半面试。

于是一脸倦容的我赶紧去食堂吃饭,吃完又接着睡。

睡梦中,我再次被摇醒。还是小丽:“快,快去,你进入面试名单了。”“你们呢?”“就你一个人上了,别问了,快去。”后来我才得知,小丽还有我们班的几位男生都没有睡午觉,他们一直守候在行政大楼门口,眼巴巴等着面试名单出来,最后看到只有我一个人的名字才各自散去。

等我赶到面试的办公室,发现里面已经坐了十来个人。墙角放着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面试名单。为稳妥起见,我偷偷瞟了一眼墙角那个小黑板,却发现小芳和班上另外两个男生也在名单上,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时间已经是13点25分了。而我从睡梦中赶过来,手机又忘在宿舍了。真是糟糕!如果我去叫同学参加面试,可能会错过了面试时间。如果不叫,我对不起他们,他们可都是我的同学啊……只想了几秒钟,我就决定回去喊他们。

正在这时,李总说了面试开始。我鼓起勇气站起来:“李总,对不起,我需要回去一趟,我的同学也在名单上面,我必须赶回去把他们叫来。”没等李总回答,我已经冲出了办公室,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宿舍,把小芳从床上拖了下来,同时,给男生宿舍也打了电话。

当我大口喘着气拉着一群睡眼惺忪的同学赶到办公室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快面试完了。李总让我们先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写一篇作文,再轮流做个自我介绍。最后,李总把大家一个个叫到办公室里面的一个小间问问题。

大家从办公室出来,互相打听问题的内容,居然题目一模一样。都是——你是怎么知道自己通过了初试的?你是如何来面试的?

我的答案是:“同学告诉我的。”我们班其他同学的答案全都是“清芳通知我的”。

清芳就是我。

结果,最后面试的二十多个人中,只录取了我们班的五个同学。

后来李总告诉我:“我收简历时,特意在同一个班最少收两份简历,其中你们班的专业最对口,所以收得多一点。而你是我一开始就相中的,所以我故意把你的名字第一个写出来了,就放在我的部门。不过,你的同学看完你的名字就都以为自己没希望了。你能牺牲自己的机会去通知自己的同学,相信你会适合做人力资源工作的。真正做人力资源工作的人,从踏上这个岗位开始,就意味着付出和责任。除了你们班,其他所有班级的人,包括其他高校的学生,我都是一个个写出来的。同班同学之间,我故意间隔十来分钟,写的时候都已经快到面试时间了,名单上先写到的人都是直接走进办公室等待面试,决不会走出去叫别人,都是自己看自己的,除了你们班,其他班都有入选后没被通知到的人。他们班这些人都是手里拿着手机的!通过他们,我看不到团队合作精神,所以我都放弃了他们……”

我很庆幸当时的决定,更加知道了,团结,是我们初入职场的每个人需要学会的第一课。

篇4:通知面试术语

——面试通知

一、面试时间:XXXX年XX月XX日 XXX时

二、面试地点: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三、面试考官:XXXX主任、XXXX主任、XXXX主任

四、面试内容:

(一)性格测试

1、性格没有好与坏,测试的目的是反映最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别人所期待的你。事实上,我们面临特定情况时都有一定的自然倾向性,选择您面临那些情况时您最不由自主、最自然、最不假思索的倾向。问卷的任何选项都没有好与坏之分,也没有“正确”答案。根据国际专业心理量表评测和施测标准化要求,测试量表有部分题目实际上并非为其所测维度变量,而是测试你前后态度是否一致,请大家诚实答题即可。

2、该测试需要约30分钟,具体测试流程由面试当天行政人员指导。

(二)模拟法庭测试

1、模拟法庭是浩晟律所在诉讼精品化、专业化过程中的形成和保持的重要制度,本次模拟法庭主要是向各位展示浩晟律所向诉讼精品化、专业化和团队化努力的决心。

2、因时间和专业特长等方面的原因,模拟法庭判决结果不会是浩晟律所对各位评定的标准,我们关注的是各位在庭审中的敬业精神、庭审素养和庭审技术。

3、本次模拟法庭合议庭成员为三名,为了表示我们对此次模拟法庭的重视程度,我们会尽力邀请现任法官或有法官经验的从业律师担任主审。

4、因为时间原因,各位的相关诉讼权利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甚至灵活掌握。

5、我们不介意各位在模拟法庭中使用诉讼可视化、思维导图等庭审技术,而且会全力配合。

6、本次模拟法庭不限制各位的诉讼权利,但申请回避、延期审理、撤回起诉等不利于模拟法庭继续的权利除外。

7、各位拿到的文件材料是一致的,《基本案情》只做参考,但对文件材料签字的真实性各位不得否认。

8、本次模拟法庭原告、被告代理律师将在面试当天抽签决定。《基本案情》及《证据》详见“附件”。

(三)谈话环节

由面试考官####主任、####主任、####主任对参加此次面试的人员进行面谈。

附:模拟法庭《基本案情》及《证据》

篇5:HR面试话术、面试通知

XX您好,感谢您应征我公司的XX职位,由于您的学经理符合我司招聘要求,因此邀请您来进行面试。

面试安排如下:

 面试者:

 应征职位:

 面试时间:

 地点:

 面试官:

请您务必准时来参加面试,并请携带您最新的简历过来。

期待您的到来。

谢谢。

公司名

篇6:收到面试通知啦!

ps:忽然想起来件事情,下午曾预约过另外一家公司,还是自己主动提出的,时间冲突,没辙了!

[收到面试通知啦!]

篇7:面向术语识别的术语界定研究

面向术语识别的术语界定研究

张 榕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北京 100083)

术语的界定问题一直都是术语学界研究的课题。术语与普通词语之间的交融渗透关系使得术语的界定复杂。如何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术语界定标准来指导术语识别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术语识别的术语界定方法,对于术语词典的编纂与更新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术语界定,术语识别,定义性描述

一 问题的提出

术语尤其是新术语的识别一直都是术语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施水才[1]、刘豹[2]、何琳[3]等都使用各种语言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术语的识别发现。然而究竟哪些词语是术语需要被识别出来,学界在该问题上的处理始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各家各派从不同的角度对术语界定问题都进行过阐述,遗憾的是这些术语界定,在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目标背景下,可操作程度较低。术语的界定原则与术语识别的最终结果,以及术语词典编纂的收词原则紧密相关。如何给出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术语界定方法以服务于术语识别、术语词典编纂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 术语与普通词语之间的交融渗透

一个词语在一个上下文中可以是术语,在另一个上下文中可能是普通词语。术语本身是一个词语,和普通词语之间互相渗透表现为术语也可泛化为普通词语;普通词语可以抽象为术语。

1.术语的泛化现象

术语的泛化指特定领域的术语,在通用领域被广泛使用,成为日常用语的过程。术语的泛化改变了术语的单义性和专业性的特性。单义性指在一个特定领域内,一个术语只表述一个概念,同一个概念只用同一个术语来指称,术语与概念之间一一对应[4]。术语的泛化使得术语含有一个以上的概念,但由于这些概念分属不同的领域,所以并不会造成理解上的混淆。举例如下。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软件”指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一般来讲软件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在普通词汇中指服务水平、管理模式、人员素质、企业氛围等内容。

在遗传学中,“克隆”有两个含义:(1)又称“无性[繁殖]系”,遗传组成完全相同的分子、细胞或个体及其组成的一个群体。(2)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某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插入载体分子的操作过程。而现在也指复制与原件完全一样的副本的过程。

有些术语已经成为日常用语,经过泛化后的术语具有了多义性和普遍性。例如“盲点”:

“这件事情你没弄明白,是你理解上的盲点吧。”

2.普通词语的专业化现象

与术语的泛化相对应的是普通词语的专业化现象。某些普通词语在特定领域与语境下,可以专业化为术语。但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不同的领域中,这些词语的概念内涵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完全不同。普通词语成为术语,概念上可能保持一致,也可能指代不同的概念内涵。

(1)普通词语可成为具有相同概念的术语。例如“失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夜间睡不着或醒后不能再入睡。”而在医学科技词典中的释义为:“由于精神活动长期过度紧张,致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精神活动能力因而受到影响而造成的不充分的睡眠或不完全的睡眠,临床特点是失眠、多梦,常伴有头痛、头昏、胸闷、心悸、腹胀、注意力不集中,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

普通人对“失眠”一词的理解与专科大夫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区别。可见日常生活中一个很普通的词语,在某个特定领域,对该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个专业术语。

(2)普通词语可以成为具有不同概念的术语。例如“指针”“协议”“地址”三个词语可以被认为是普通词语,也可被认为是专门术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就是它们作为普通术语的解释,在计算机词典中的义项就是它们作为术语的解释。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分别如下:

指针:(义项1)钟表的面上指示时间的针,分为时针,分针,秒针;仪表指示度数的针。 (义项2)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

协议:(义项1)协商 (义项2)国家,政党或团体间经过谈判,协商后取得的一致意见。

地址:人、团体居住或通信的地点。

计算机词典中的释义分别如下:

指针:保存对象地址的变量。

协议:一种成文的公约集,管辖两台相互通信的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格式化和相对定时。

地址:(义项1)数据源出地和目的地的代码。 (义项2)确定传输目的地和来源的数字位或字符序列。 (义项3)文件的位置。可以使用地址查找Internet 和计算机中的文件。Internet 地址也称为URL。

可见一个词语是否为术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领域以及不同的使用对象紧密相关的。术语的泛化以及普通词语的专业化两个过程是联动的。

三 术语的界定

术语的界定始终是术语学界和语言学界争议的问题。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辞书、词典都曾经给术语下过定义,一些专门从事术语研究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中包括:“术语指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文字指称”[5]“术语是指称专业概念的词或词组”[6]“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约定性符号”[4]“术语是经常在专业领域中出现,而很少在其他领域中出现的词语”[7]等多达几十种的界定方法。上述的术语界定在术语识别的任务前提下,都不能或不完全能准确提供一个可操作性标准,给术语识别以及术语词典的收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该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可操作的术语界定方法,来提高术语识别、术语词典编纂的客观性,这是前人的工作尚未涉及的。

上述对术语的各种界定,例如,什么是“专业领域”“专业概念”,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理解。对某个领域的专家来说属于专门领域、专业概念的词语对普通人群可能就是一个普通词语。这些概念和术语一样也是需要界定的。人都难以界定的概念,对于进行中文信息处理的计算机而言,更难具有实际的操作性。

例如“门”这个概念,一般对普通人来讲就是“指房屋等的出入口”。但是在建筑学里,“门”的概念是指在出入通道处所设可开关或转动的装置。在生物学里,“门”的概念是指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界和纲之间。在电子学中“门”是一种逻辑电路。若按照上述的术语界定方式去判断,“门”很大概率是一个普通词语,它可能出现在多个领域中,不具有领域特异性,如果按照通常的术语识别方法,例如tf-idf的方法(一种用于资讯检索与资讯探勘的常用加权技术),则抽取出该词语的概率很低。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前人的术语的界定方式。该方法建立在国家标准《术语工作 计算机应用 数据类目》(terminology work computer applications data categories)的基础之上。其中关于术语的界定为:专门语言中表达已定义概念的词语的指称。

以术语识别为目的驱动,本文将术语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有定义性描述的词或词组。该界定方法将术语与被定义项的关系结合起来。某种程度上可以认定:术语是某一特定领域的被定义项。一个词语是否为术语,它所在的上下文即句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以下两个句子:

(1)门是指在出入通道处所设可开关或转动的装置。

(2)客厅的门通向卧室和厨房。

依据本文的界定标准,句1中的“门”就可以被认作是术语。句2中“门”只是个普通词语。因为句子1中的“门”存在于定义性描述的语句中,以一个被定义项的语言形式存在。

依照这一界定标准可提高术语识别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理据如下:

首先概念清晰。该界定排除了人名、地名、机构名等命名实体类专用名词。因为这些专名指称现实中的唯一个体,不可能有定义。排除了各种修饰性的语言成分如形容词、副词、成语、俗语等。能被抽出来的一定在某专业领域有定义性描述,符合前面所列的所有关于术语的定义。

其次可操作性强。因为定义性描述是由语言形式表现的,根据这些形式特点可建立起形式系统,设计算法,让计算机自动操作。

再者能与专业领域直接建立联系。纵观前面引用的各种有关术语的界定,核心都是要同专业领域相关。定义的语言内容本身及定义的上下文语境会明确地指示该术语所述的专业领域。该界定解决了同一个词形用在不同领域充当术语的身份辨认问题。

同时预测到对该界定方法可能有如下缺陷。第一,认为大量的术语在文本中的出现都是使用性出现,并非定义性出现,按照这种方法无法抽取出来;第二,这种方法能抽取新术语,抽不出老术语。比如,能从网上抽出“蓝牙”“WiFi”这类较新术语,因为这类术语能找到定义;但是“电灯”“电话”这类老术语因为找不到定义,也就抽不出来了,但只要认真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种批评是不正确的。

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术语研究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1)以构建术语表为目的,抽取术语的词形,识别其所属的领域;

(2)事先已有术语表,在上下文语境中识别术语的各种词例,目的是研究术语出现的频率、用法等动态性质。

术语的识别就是抓住术语出现的源头,将所有定义性描述的词语给找出来。第一种缺陷中指出的没有定义性描述的术语可能在一篇文本中无法被识别,但只要它是术语,就一定会作为被定义项在句子中出现,基于大规模的真实语料,这是完全能被识别发现的;同时可通过术语聚类方法,识别出该术语所在的领域,进行领域分类后放进术语词典的收词表中。当然,具体操作中要看能否把术语出现的源头都找到。诚如第二种缺陷所指出的,用这种方法识别出的术语多数是新术语。因为几十年前、几百年前出现的术语,其定义所在的文本许多尚未数字化,更不会进入网络,计算机暂时还没法抽取到,但那些老术语早已收进各种术语词典中。对于它们来说,第一种类型的术语识别工作根本没必要重复去做。

四 结 语

依据已有的术语界定标准进行的术语识别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抽取出来的词语若果真是术语,绝大多数都是各种术语表中已经收录的,从构造术语表的角度看并无很大意义。第二,抽取出来的词语中包含着一定数量的非术语,仍需花费大量人力去鉴别。比如使用tf-idf的方法,识别出来的只是领域特异词,即在某个领域经常出现而在其他领域很少出现的词语,但这些词语中有可能是人名、地名、常用语、俗语。使用互信息的统计方法抽取出来的也会有一些非术语的固定词语搭配。第三,把所有的词语都作为初选的对象,极为低效。依据本文的术语界定方式可抽取出新术语,连同术语词典中的老术语,就可以构造出完整的术语表,并不断补充发展。利用这样的术语表,就可采用一般的分词和词义排歧的方法,在大规模文本的各种上下文语境中抽取术语的词例,完成第二种类型的工作,而上述两项工作的结合,正是术语词典编纂的主要任务。本文的术语界定研究对于术语识别、术语词典的编纂与更新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1] 施水才,王楷,吕学强.基于条件随机场的领域术语识别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10):147-149.

[2] 刘豹,张桂平,蔡东风.基于统计和规则相结合的科技术语自动抽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23):147-150.

[3] 何琳.基于多策略的领域本体术语抽取研究[J].情报学报, 2012(8):45-47.

[4]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5] ISO/TC 37. Terminology work-Vocabulary-Part 1:Theory and application[S].

[6] 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 GB/T 10112—1999 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S].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7] 王强军.信息技术领域新术语提取的初步研究[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1):32-35.

动 态

电气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纪要

2014年7月19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北京铁道大厦召开了电气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全体),与会的领导及专家共50多人。会议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电气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顾国彪院士主持。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讲话,感谢各位专家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会议并积极完成名词定义阶段的工作。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室主任邬江,根据目前上报的词条定义撰写中的问题,向与会专家讲解了撰写名词定义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也参加了本次会议,他在讲话中指出,此次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审定电气工程名词的工作非常重要和及时,该名词是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如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史金鹏)

Research on Term Definition Based on Term Identification

ZHANG Rong

s: Term definition is one of hot topics for terminology researchers. The interrelate relations between terms and common words make term definition more complicate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kind of definition which provides a workable criterion for term identification. The research is helpful for the compilation and updating of term dictionaries.

term definition, term identification, definitional description

2014-02-19

张榕(1975—),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通信方式:lostballoon@sina.com。

H083;N04

A

篇8:公司面试通知

一、欢迎您应聘本公司xxx职位,您的学识、经历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为了彼此进一步的了解,请您x月x日x点前来本公司参加正式面试。

二、携带个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学历证书及复印件、职称证书及复印件,个人一寸免冠彩色照片x张。

三、如您时间上不方便,请事先以电话与xx女士联系,电话:xxxxx。公司地址:xxxx。

XXX

篇9:面试通知短信

你好!你已通过_______有限公司面试前的初步审核,现正式通知你到公司参与面试,请带好个人证件。 面试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地址:____市____区____科技园(____路与____路交叉口,____对面)交通:网上搜寻(____)____路,____路,____路,____路,____站下,往前走,到十字路口左转过路,始终往里走到____即可。

邀请人:

篇10:面试通知

关于第三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境外专题培训班(德国班)候选学员面试的通知

各位学员:

第三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境外专题培训班(德国班)经过企业申报、县(市)区推荐等程序,现已进入面试阶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面试时间

2014年5月17日(星期六)下午1:30。

二、面试地点

济宁高新区产学研基地D三楼人才联盟413会议室。

三、面试形式

1、集中座谈;

2、个人面试。

三、面试要求

1、请候选学员按照要求按时到达会场报到。本人不能参加或逾期不到者视为自行放弃,责任自负。

2、集中座谈和个人面试时间均为每人5分钟。可自备材料。联系人:张婷婷电话:2967446手机:***

篇11:从术语的价值看术语工作(二)

术语工作的方法主要有:

1.规定性的(prescriptive)的术语工作:它规定概念、定义、术语及对等的术语,并且把术语分类为首选术语、许用术语和拒用术语等。它是术语标准化机构和公司、标准化人员、定名专家、语言和术语规划者以及政府管理人员普遍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术语工作的主要方法。用标准化术语的形式预先拟定好术语的含义,可以确保标准化人员在就技术说明达成一致时,能够相互理解并保证标准的顺利完成。

2.描述性的(descriptive)术语工作:描述现有术语、概念及其定义用法,记录指称概念的所有的术语。其目的不是要规范用法,而是如实记录已有的或者是已提出的用于指称某个概念的所有术语。它是翻译人员和科技作者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当今术语工作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领域。

3.面向文本的(text-oriented)术语工作:是针对特定文本的术语研究工作,力求在翻译前解决所有的术语问题。

4.面向专业的(subject-oriented)术语工作:针对特定的或者确定的专业领域内所有概念的术语研究工作,用概念表示一个专业的术语汇编。

5.专门的(或者翻译为“临时的” specially)术语工作:主要解决当下的术语问题,它研究未知的术语、术语的对等和同义的术语等。

6.比较(comparative)术语工作:它涉及在不同的语言中考察所使用的术语和概念,目标是为术语的资源或者标准而推荐使用所谓的“对等的或等值的”术语。

术语的比较工作主要是概念的比较或者是术语的多语种对应关系的比较。同一概念的术语在不同语种中的对应关系有以下三种类型:1)完全对应:概念体系是在两个语种中分别建立起来的,术语表达概念的定义以及概念在概念体系中的位置在两个语种中完全相同;2)不完全对应: 当概念在两个语种中不能完全对应,但其差别能用两个概念的若干术语相互翻译时,则应将这些术语并列在该词条下,并加注解指出差别和相似性;3)完全无对应:当一个概念在另一语种中无对应时,可以翻译定名或空缺,但应在术语库中特别标记。比较术语工作是翻译工作的基础,又时常是单语术语工作的继续或者说是建立在单语术语工作的基础之上。

7.合作式(collaborative)的术语工作:合作式的术语工作是指术语工作者、语言学家和专业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工作委员会一道工作。因此

这种工作方法最容易获得最佳的成果,特别是在术语标准化的领域和术语规划与语言规划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七类术语工作或术语管理的方法或者模式,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用途,相互合作与渗透,并且可以与术语学派联系。

中国的一些术语工作者认为,描述性的术语工作和规定性的术语工作互不搭界、没有联系,规定性的术语工作会排斥描述性的术语工作,反之也如此。这是对两种工作类型的误解,描述性的术语工作和规定性的术语工作都可以用来研究术语的演变过程。描述性的方法是观察和分析所出现的术语,而规定性方法则是使用者要对采纳一个在特定语境中可选的术语取得共识,达成一致,它涉及术语的统一规范、标准化与术语的协调工作。

在具体的术语管理中,第一阶段工作一般会涉及在不同的文化、语言、学科和职业领域中记录术语的不同或者多样性,此时一般会采用描述性的工作模式。第二阶段工作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通过术语的标准化过程和术语的协调机制来减少术语的复杂性与差异性,这个阶段以规定性的术语工作模式为主。同样,术语管理也可以由比较术语工作和合作式的术语工作这两种方法组成。比较术语工作涉及在不同的语言中考察所使用的术语和概念,目标是为术语的资源或者标准而推荐使用所谓的“对等的”术语。从术语管理的角度来看,术语学的跨学科属性和术语实践自然会让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采用合作的模式。

以开展术语项目(terminology project)工作为例,来具体说明术语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术语项目的计划与评估;涉及学科领域(包括与专家和文献文本打交道);限定专业的领域与专业领域的构建;文本资料的获取与分析;现有术语资源的查询与利用;术语汇编、建立单语的术语表、概念的界定、描述与记录;更新术语信息汇编(包括其他语言的术语、定义、语境、示例等);文本资料的处理与术语分析;术语概念系统和概念关系的建立;质量控制和术语数据的查验工作;最后是让用户或者用户群可以便捷地使用术语、术语集和术语库等资源。

五 结 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术语工作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已经与传统的术语工作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术语工作方法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透过术语的价值来认识术语工作和术语工作的方法,其目的就是让术语工作者能够更深入地挖掘术语的价值,认识术语工作的属性,掌握术语工作的方法,把术语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传播知识和转化技术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12:没收到面试通知

星期一投了几间佛山的公司,现在都星期六了,都还没面试通知,我是不是已经被刷下来了呢?没戏了吗?

[没收到面试通知]

篇13:公司面试通知短信

___,您好!

__________有限公司通知邀请您来面试_____的职位。面试时间:20__年__月__日上午9点,面试地点:______________。来时请携带您本人简历,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学历证明(和其他你们公司需要的材料)。咨询电话:______(前台或人事部坐机就行)

篇14:面试成功通知短信

短信写面试通知没有大致的格式,只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就好:

1.面试时间,面试地点,面试需要准备的材料

2.如果更贴心的,可以提供前往公司的公交搭乘

篇15:认知术语学视域下的中医术语

引言

根据术语学的观点,一个学科术语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一门科学越“科学”,术语就越完善。而中医药学因其悠久的历史,术语具有一些特性。比如形式独特且不简短,有时是字,有时又是短句,如“神”“木克土”“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而术语的意义往往较为广泛,一词多义的情况较多,如“气”;有些概念相对模糊,如“阴”“阳”,且没有明确界限;还有一些同义词,如“内风”也称“肝风内动”或“虚风内动”等。根据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传统术语学理论来看,中医术语显然不符合术语学对理想术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如单义性、准确性、简短性、系统性、不能有同义词等,这甚至也成为各界质疑中医科学性的论据之一。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近一二十年认知术语学的产生对传统术语学的观点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从认知角度来看,中医术语因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哲学、传统文化以及古汉语特点,具有很高的认知研究价值,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现象的特有的认知方式和体会。

一 认知术语学理论源起与发展

术语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20 世纪30年代的萌芽阶段;70年代的确立阶段;90年代的发展阶段。也许不同术语研究者对于术语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会存在不同观点,但绝大多数术语学家都承认,今天的术语学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认知术语学阶段。

20 世纪90年代末,认知术语学(когнитивное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首先产生于具有雄厚术语学研究基础的俄罗斯,是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在术语学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1993年俄罗斯术语学家格里尼奥夫(С.В.Гринев)在《术语学引论》一书中使用“认识论术语学”(гносеологическое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这一术语,研究专业词汇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并指出术语在科学认知中具有记录知识、发现新知和传播知识的功能。该著作可以看作是认知术语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998年著名学者阿列克谢耶娃(Л.М.Алексеева)在《术语和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认知术语学”这一术语。同一时期,西方学者也开始把“社会认知术语学”作为与传统术语学相对的概念提出来。此后,“认知术语学”这一术语开始被术语研究者积极使用。

2006年,俄罗斯术语学家塔塔里诺夫(В.А.Татаринов)在百科词典中收录了“认知术语学”,并指出[1]:

在认知术语学框架下,术语被看作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是人类对知识进行加工和结构化的产物。术语能够记录人类获取的信息,成为认知的工具,因为它能够总结科学事实、积累知识并传播给下一代年轻学者。它的研究基础是范畴化、概念化、概念模式、隐喻化和世界图景等问题。

认知术语学从认知科学中引入隐喻、隐喻化、概念化、概念空间、范畴化、世界图景等一系列概念,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范畴机制、研究方法、理论问题和发展趋向。它不仅是术语学的一个分支方向,它还是全新的观点体系,是对传统术语观的颠覆和重构,它对很多传统术语学的基本问题给予重新认识。

首先,认知术语学突破传统术语学的语言学界限,把术语看作是表达专业思想和思维的客体,是专业信息的载体和存储形式,它不仅承载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结果,而且是未来认知活动的手段,是专业领域认知和交际的单位。

其次,术语隐喻现象在传统术语学框架内被看作是术语构成的个例,是术语构成的手段之一;在认知术语学研究中则被看作是概念生成及系统构建的基本思维方式。

再次,传统术语学把术语多义现象看成是一个需要根除的“缺陷”,而从认知术语学角度来看,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延伸,是人类范畴化、概念化及隐喻思维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科学概念及相应术语发展的普遍现象。

综上所述,认知术语学对很多传统术语学中的基本问题给予重新阐释,它将为中医术语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空间。

二 中医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

论据一:俄罗斯著名术语学家列依奇克(В.М.Лейчик)指出[2]:

术语系统并不仅是与概念系统相联系,而且是与其背后的科学理论相联系。客观现实的多元性和不可穷尽性以及每个理论体系的有限性,导致同一个知识领域内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理论体系,每个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一套术语系统,能够覆盖它所描述的客观知识领域。

例如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都是不同的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一套术语,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中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对于生命现象这个研究对象完全建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人体和病理有自己的一套解释系统,医学实践中有很多中西医结合的例子。实践证明,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论据二:“一门科学理论的术语首先是以某一自然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该语言群体对世界的认识的体现形式。”[3]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由汉语建构的世界,其语言特质与汉语的文化特质相关,反映了汉民族生活现象的世界。它与西方现代生物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模式、认知方式都不同,术语系统的构建模式也因此不同。中医基础理论建立于阴阳、五行等基本概念之上,气血、经络等基本概念都是中医特有的,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关于生命现象的世界图景。

论据三: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尤其是抽象思维的工具。从认知角度看:“科学隐喻不仅有助于快速掌握研究对象,是描述科学理论的语言手段,还有助于人们探求知识、记录知识,是概念化的重要手段。”[4]从科学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几乎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是基于纯粹的逻辑建构。从生物学中分子的双螺旋体结构,到核物理学中的夸克,我们很难想象没有隐喻的“科学语言”。而综观中医术语的内涵,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同时,相对于其他对象科学的拟人观(即以人的身体结构、功能、形象、性格等特征比拟非人类事物),中医学对人类机体的隐喻思维则是拟物观,即在中医学上,人的躯体就是缩小的世界,人与宇宙是同构的,从人体推及自然,人与万物的构成和运动规律是一致的,自然、情绪、社会生活、动物、植物、气象、兵法和等级制度等都被用于中医的认知原型。可以说,准确把握中医术语的隐喻特质是理解中医理论的重要一环。

综合以上术语学分析,中医是一门历史性和人文性高度融合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其术语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

三 中医术语的特点

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弗洛连斯基(П.А.Флоренский)曾指出:“任何一门科学的实质就是该科学的术语系统,术语的发展史恰恰反映了这门科学的发展史。”[5]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术语因此也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术语的特点,朱建平教授曾撰文将中医术语的特点概括为“历史性、人文性、定性描述、用具体名词表达抽象概念”[6]。

1.历史性

中医术语多为古代汉语,中医术语可以是字、词、短语,还要考虑到古今词义的演变等,如“内风”在古代指因房劳汗出,风邪乘袭的病证,今指肝风内动,即由脏腑机能失调而引起具有动摇、震颤特点之各种症状的病理变化,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

2.人文性

中医术语大多包涵了较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术语“三子养亲汤”中,“三子”是指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三种药材,主治老年人中气虚弱,运化不健。因其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咳之疾,因此寓其“子以养亲”之意,蕴含了汉语言主体的民族传统文化。

3.定性描述

中医术语包含大量的自然语言和生活语言,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态来表述或比喻人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原理等。多为定性描述,很少定量描述,如气虚、火旺等都是一个定性的描述,无法用确定的数值来衡量。

4.浓厚鲜明的古汉语特色

中医术语多为古代汉语,由于汉文字的特殊性,中医术语中的词法、句法非常灵活,极富弹性。有很多概念的术语表达不完全符合形式逻辑及现代术语学的要求。此外,中医术语往往意义广泛,一字多义。如“气”是中医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一个术语,“有人将《黄帝内经》中的‘气’分为270多种,其概念内容很难清晰界定”[7]。

5.独特的抽象思维方式

汉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与中医学科体现的抽象思维方式是互为影响的,尤其体现在隐喻思维模式上。如五行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因此医学上所说的五行并非指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四 中医术语的外译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十二五”规划,意味着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已被列为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方面。在强调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导向下,中医术语的外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推动中医走向世界以及平衡“文化逆差”的必经之路。

术语翻译不单单是完成两种语言表达手段之间的转换,还要实现学科领域内的科学概念之间的对应,不同语言相应学科领域的概念之所以能对应,其理论前提是科学的国际性和科学认识的普遍性。此外,在传递概念基础上,还应该保证所翻译的术语相互联系成一个整体,也就是保持原有的概念体系。从概念出发、从概念系统出发是术语学的一条基本原则。[8]

也就是说,不同语言间术语表达手段的转换具有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突出特点,因为术语同时属于语言系统和专业知识系统。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语言和非语言的综合因素。

然而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中医所具有的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其独特的理论概念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对应词,中医术语的外译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中医学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的很多理论的科学性已逐渐被证实,因此在很多中医术语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双方语言特点,还应考虑中医理论体系的继承性,不要单个解决术语翻译问题,而要注意保持术语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制定统一可行的外译处理原则和方法。对基于这些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名词的译介应保持中医固有特色,不能以西代中,也无法取代,如气血、经络、三焦等中医独有术语在西方现代医学中缺乏对应词。另外,基于不同理论体系的中、西医术语,还存在名同实异的情况,如中医的心、肝、脾、肺等概念的内涵与西方现代医学中概念有很大不同,这种情况尤其需要注意。

其次,中医术语的规范工作需要语言学家和中医学者的共同努力,进而,其外译也不应仅局限于汉语言使用者,还需要目标语国家的汉学家和中医工作者的合作。对于一些翻译原则和方法不宜过于教条,除了考虑保持我国文化传统、思维习惯和语言特色之外,目标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认知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同一个术语外译,中国人的翻译和外国人的翻译肯定会有不同的地方,尤其对于中医这样一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学科。因此做好与目标语国家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在不破坏中医理论精髓的前提下选择更为恰当和合适的表达手段,对于中医的传播和交流更有好处。

[1]Татаринов В.А.Общее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В.А.Татаринов/ Российское терми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Терм[М].Московский Лицей,2006:82.

[2]Лейчик В.М.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предмет,метод,структура[М].Белосток: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Белосток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07:100-101.

[3]Романова Н.П.Язык науки как результат и источник познания[С]//Татаринов 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я(ТОМ3).Москва:Московский Лицей,2003:218.

[4]Алексеева Л.М.Метафоры,которые мы выбираем (опыт описания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й концептосферы)/Л.М.Алексеева[C]// любовью к языку:сб.науч.трудов.-М.Воронеж:ИЯ РАН,Воронеж.гос.ун-т,2002:293.

[5]Алексеева Л.М.Философия термина в русской традиции[C]//Терминология и знание.МатериалыⅡ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симпозиума.Москва,2010:18.

[6]朱建平.中医术语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国际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7.

[7]邱鸿钟.中医的科学思维与认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3.

上一篇:炼油厂顶岗实习报告下一篇:台阶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