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

2024-04-26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精选6篇)

篇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专业】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招生网站-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分数线

5、录取规则:(1)艺术类专业录取:在文化课成绩进入当地最低录取控制线的考生中,按照考生所在省份艺术类统考成绩并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从高分到低分录取。(2)专业安排:根据考生志愿

顺序、考试成绩和相关科目成绩要求择优录取。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重点专业: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全景地图: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历年分数线: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报考指南: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招生计划: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篇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省教改项目”)管理,确保立项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4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建设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教改项目立项是指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并批准立项的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教改项目主要面向全省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择优立项,旨在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第三条 省教改项目的组织实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开展研究与改革,力求实效。

第四条 省教改项目立项的主要范围与分类

省教改项目立项的主要范围是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特色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研究的内容,省教改项目一般可分为七个类别。

1.综合性研究:是指对黑龙江省乃至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相对宏观的问题进行的战略性、全局性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区域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布局、高校发展战略、院校比较研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地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重大战略决策和重点工作推进措施等方面的探索。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某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项目,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理念、大类人才培养、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创新。

3.课程与教材建设:面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等方面的改革项目。

4.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建设、创新性实验计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5.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是指促进高校科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实践等。

6.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等。

7.其他项目。

第五条 省教改项目按选题价值和成果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指导项目三个级别,其分配比例大致为1:3:4。

1.重点项目(含委托项目)是指对解决我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重大作用,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可望取得重大成果,并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或由省教育厅根据工作需要授权委托研究的项目。

2.一般项目是指对解决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中重点问题、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较大作用,能取得较好研究成果,并有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

3.指导项目是指立足高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有一定受益面的研究与改革项目。

第六条 一般项目和指导项目完成时间一般1~2年内,重点项目完成时间一般2~3年内。

第七条 省教育厅聘任有关专家成立专家组,由高等教育处具体协调指导,负责省教改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评审、验收、推广等工作。

第二章 申报

第八条 黑龙江省教育厅每年发布省教改项目立项通知和项目指南,公布各校申报限额,各高校据此组织本校项目遴选和推荐申报工作。

第九条 省教育厅鼓励院校联合申报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鼓励并接受相关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并赞助省教改项目,不受理个人申报项目。

第十条 项目主持人组织填写《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由学校教改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确定申报类别,经学校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统一报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同时将《项目申请书》电子文档上传到“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系统”。

第十一条 省教改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制。项目组人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部分委托项目和院校联合申报的重点项目根据任务需要可适当增加研究人员。项目主持人组织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每次限报一个项目,所申报的项目没有重复立项嫌疑。项目主持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属黑龙江省高校在编教育工作者,近三年无教学事故或其他不良记录。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学一线的讲师、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学辅助单位的助理研究员),具有组织项目研究与实施的能力。

3.此前承担的省教改项目已按规定结题,凡在“管理系统”中有“撤销”记录的项目主持人,三年内禁止申报新项目。

4.重点项目主持人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承担过相关课题研究。

第三章 评审与立项

第十二条 省教改项目立项实行专家评审制,采取网上评审与会议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择优确定立项项目。项目评审专家由省教育厅组织聘用。被聘专家原则上回避所在学校申报项目的评审。

第十三条 省教改项目评审立项的依据和标准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第十四条 省教改项目评审程序为:

1.专家网评,每个项目须由5-7名专家量化评分。

2.专家会议评审,根据专家组评分和推荐意见,确定拟立项项目。

3.省教育厅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审核、汇总、编号,发放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审批单,校准备案并行文发布。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立项后,由所在学校通知项目主持人按计划实施。项目所属学校要在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对项目研究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为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必要条件。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有关立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抽查或实地考察指导。

第十七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项目主持人在项目结题前至少一年以上时间内月提出申请并填写《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调整申请单》,经学校签署意见后报省教育厅审批备案:

1.变更项目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2.改变项目研究内容或主要成果形式。3.由于特殊原因申请延期结题或中止项目研究

第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教育厅将撤销项目立项,中止项目研究,并视具体情况减少项目所属学校下一轮次申报项目的数额。

1.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2.未经申请批准,擅自做出重大变更或无故中止的项目。3.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第五章 经费

第十九条 省教育厅每年设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资助省教改

项目中的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实施以及项目的综合管理与成果奖励。重点项目资助额度为5千-2万元,一般项目资助额度为2-5千元。

第二十条 省教改项目资助经费来源于省财政厅,由省教育厅划拨到承担项目的院校,由院校财务部门设立专门帐户并由院校主管教改项目的部门统一管理,各院校必须保证1:1的经费配套。项目所在学校要保证省教改项目资助经费专款专用。项目资助经费实行后期资助制,经费发放时间为项目验收合格并由专家确定级别后。

第二十一条 指导项目的资助经费由项目所在学校资助或由项目组筹集。第二十二条 教改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

1.资料费和印装费,含与项目研究相关的材料打印、复印、装订费,图书、教学软件等文献资料的购置费和邮寄费;

2.项目研究所需的调研差旅费、会议费; 3.与项目相关的论文、著作出版费; 4.项目结题验收或成果鉴定费用。

第二十三条 院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审核。

第二十四条 部委院校、高职院校所立项目由其主管部门提供经费支持。

第六章 结题验收与成果鉴定

第二十五条 已完成的省教改项目由学校于每年的5月份统一组织申报,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并确定项目级别。所有项目的结题验收参照《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评定指标体系》。

第二十六条 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主持人根据教育厅或学校通知要求,下载并填写《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书》(以下简称《结题验收书》)。

第二十七条 结题验收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结题验收书》一式三份,项目研究报告,项目成果原件一份(包括成果被采用、转载及获奖等情况的证明及其他可以说明研究成果的有关材料,如论文、教材、著作、课件、培养方案、获奖证书等)。结题验收材料的提交和报送根据有关通知的具体要求,并通过“管理系统”提交相应电子文档。

第二十八条 对有关项目所提交成果材料的要求:

1.研究报告:1万字以上,内容包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具体措施,研究成果,取得的成效及推广应用价值。

2.论文:重点项目需围绕研究内容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教研论文,一般项目需围绕研究内容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以上教研论文。

3.教材:要突出教学改革和创新内容,须正式出版并被应用。

4.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软件:须正式出版或被采用,说明其先进性、实用性、创新

性和实效性。

5.著作: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成果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6.项目主持人必须有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项目参加人必须有相关成果。第二十九条 申请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 1.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2.未按计划完成研究或改革内容; 3.必要的佐证材料不完整或数据虚假; 4.研究成果质量低劣,无实用价值; 5.剽窃他人成果或有其他侵权嫌疑;

6.违犯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条例或有不良政治倾向。

第三十条 项目结题验收中发现下列情况,将视具体情况给予限制项目主持人申报立项、减少项目所在学校下一轮次申报立项数额等处分。

1.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2.研究内容有较大政治问题或不良影响; 3.未经批准,无故放弃项目研究; 4.项目所在学校把关不严,管理松懈。

第三十一条 项目结题时间以省教育厅通过验收的日期为准。

第三十二条 初次结题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可暂缓结题,项目主持人须提出延期结题(最多不超过1年)的书面申请,经学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同意后报省教育厅备案。待项目组根据专家组的结题评审意见完善相应材料、补充相应成果后,再次申请结题验收。

第三十三条 需要进行成果鉴定的项目,可由学校或项目主持人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并提供必要的结题鉴定材料(立项申请书、研究报告、研究成果主件)。成果鉴定采取会议评议或其他评议方式进行,与实践现场联系紧密的,一般采取现场会议评议方式,由项目主持人进行陈述和答辩。

第三十四条 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项目所在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2人。项目组成员回避所承担项目成果的鉴定。鉴定专家组应对项目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结果。鉴定结果由项目所在学校或项目主持人存档保管。

第七章 成果推广应用

第三十五条 省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著作、论文、软件、课件、专利等)公开发表或出版时,应在醒目位置标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项目编号。省教改项目研究成果归属黑龙江省教育厅和项目完成学校。

第三十六条 省教育厅鼓励高校采取积极措施和手段加强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

第三十七条 对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的项目成果,项目所在学校应及时宣传、推广,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高职院校、成人(继续)高等教育院校省级教改项目管理参考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其解释权和修改权归黑龙江省教育厅。

篇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面加强职业教育战线作风建设

1.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省职业教育战线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活动。按照教育部职成司关于筹备全国2013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 做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宣传贯彻工作。召开2013年全省职成教育年度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职业教育工作要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人才, 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为主题,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形成适应需求、外部对接、内部衔接、多元立交, 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民生奠定基础。加强职业教育重大政策和先进典型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2. 在全省职业教育战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组织德育教师、班主任加大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力度,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 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指导纲要》,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纳入中职学校课堂、党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按照厅党组要求部署, 制定工作方案。深入做好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工作。重点加强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试验区项目实施等监督检查。

二、加快推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

5. 全面推进试验区建设项目。系统启动并科学指导全省试验区建设成员单位积极进行农村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试验区试点县、职教集团、省级中职示范校等5个项目。为启动试验区建设其它项目做好准备。

6. 强化试验区建设组织领导。协调相关部门, 共同制定出台《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成立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例会, 听取试验区工作汇报, 研究试验区建设重大问题, 部署试验区建设工作。

7. 促进职业教育省级制度建设。配合做好《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 加快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保障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开展职业教育重大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研究, 增强科研工作服务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年内制订全省加快发展现代农村职业教育的意见;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等省级制度。

8.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 加强农业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建设, 探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服务农业产业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积极组织参与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市、区) 创建活动, 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本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提供人才支持。开展针对齐齐哈尔、绥化两市连片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程, 推动片区职教中心发展。

9. 筹备试验区成果展示工作推进会。及时总结推广、宣传试验区建设阶段性成果, 推进试验区健康发展, 在试验区建设一周年之际, 筹办试验区建设成果展示会。

三、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重大改革项目工作

1 0. 在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改革创新。评估总结本省承担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总结提炼和借鉴吸收基层实践经验。

1 1. 切实组织全省教育“十二五”规划各项目牵头单位,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课题研究进度。确保2013年底前, 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人才保障综合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四个项目结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项目中期问效。省项目办和课题办按阶段检查验收项目、课题进展情况。

四、加快推进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12.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3—2020年) , 全面推进全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整体谋划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布局, 推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步走”战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文件, 着力打通、拓宽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 出台全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升学政策、全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 探索涉农类应用型本科 (高职本科) 、专业研究生培养渠道,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 3. 按照国家出台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三年行动计划, 研究制订本省实施意见。以课程衔接为重点, 统筹研究设计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按照国家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 研究本省推进职业教育学制改革, 完善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 建立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制度。研究制订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多种形式招生, 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机会。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

五、深化校企合作, 着力提高质量, 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1 4.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贯彻国家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调研, 出台本省中职德育工作相关文件。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主任”、“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 继续开展评选活动。组织全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文明风采竞赛和学生作品展洽会、少数民族作品展演等活动。

1 5. 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精神, 推进职业教育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研究贯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省级优秀教学成果评审标准与办法, 开展省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工作。推荐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制定、下发省级精品课程评定标准与办法, 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和精品课。加强专业规范化建设。完成汽车等10个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工作, 按要求完成国家专业规范化建设试点任务。加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监控, 总结经验, 推广典型, 保证建设质量。定期开展常规教学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职业教育综合考评、学校立项、专项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 积极协调各行业协会, 成立8-10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规范中职学校教材管理, 开展国规教材征订和使用情况检查, 指导召开教材发行工作年会。

16.贯彻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 (2013-2015年) , 制订本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完善大赛管理和奖励办法。组织全省职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完成中职学生专业对口升学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17.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创新。贯彻落实国家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本省关于加强职教集团建设的意见。建立集团化办学定期统计和季报制度, 编写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 建立集团化办学案例库。组织召开职教集团经验交流会, 推动职教集团内涵建设。

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18.规范指导基础能力项目建设。结合试验区项目建设, 与发改委共同确定2013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二期) 。做好项目跟踪检查工作。联合省发改委检查指导2011、2012年基础能力项目建设情况, 确保项目发挥作用。适时开展“十二五”后两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二期) 规划调整。

19.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加大力度支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利用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区域性实训基地及依托第三批重点专业支持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开展2011、2012年已支持建设专业 (综合性、专业性) 实训基地的检查评估。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促进实训设备技术水平与企业同步提高。

20.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调研起草加快推进本省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 应用驱动, 统筹兼顾, 率先部署, 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组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重点开展省级职成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启动市级职成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试点;以国家级中职示范校作为首批试点, 启动全省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全省“双师型”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启动使用全国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系统。

七、切实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21.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和管理。落实试验区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围绕培养、培训、管理三大核心要素, 统筹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构架 (制度建设、人才规划、项目实施工作机制) 。构建职业教育教师、校长人才成长梯次结构, 即职业教育专家、名师 (技能大师)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 起草相应评选和管理办法。召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推进会议, 紧扣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 在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起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出台全省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 开展全省首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加强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的专题培训, 形成培训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国家“十二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成国培300人、境外培训13人, 省培1300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80人、校长高级研修100人及兼职教师聘用等年度培养培训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制度建设。配合制定适合职业学校特点的教师资格、职务和编制标准, 起草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争创国家级建设项目。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关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改革试点重点任务, 依托高校和大中型企业, 共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制度。

22.加强特聘教师管理。对2011年和2012年支持的特聘教师经费项目检查验收, 核实特聘教师专业、名称、考核记录、工作情况, 并将特聘教师纳入黑龙江省专业特聘教师资源库进行动态管理。

八、加强管理,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23.切实加强中职示范校建设。制定下发《黑龙江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意见》、《黑龙江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学校检查验收通知》和《黑龙江省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意见》, 强化国家示范校建设, 做好省级验收和国家验收工作。开展省级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加强中职示范学校校长联席会工作, 开展好学术交流、政策咨询、信息传递工作, 促进全省示范学校高效、有序、健康发展。

24.提高中职学校管理水平。贯彻执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及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 推动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广一批学校管理典型案例。继续做好中职学校办学资质清查工作, 复查限期整改学校, 仍未达到标准的, 终止其招生。公布全省合格学校名单。调研起草全省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调整意见。

25.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加大力度巩固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 按照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和生源总体情况, 确定各市 (行署) 中职指导性招生计划, 全面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开展多种形式招生宣传活动;制定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招生政策。制定下发《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细则》。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新系统。完善学籍管理和毕业证发放程序;制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协调有关部门发布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报告, 加强就业服务。

26.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配合省政府督导室, 开展以督政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专项督导。重点督查县级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职教专项投入等方面履行职责情况。

九、加强成人教育工作

27.提升社区教育工作水平。启动黑龙江社区教育网站, 发挥资源效用。制定社区教育省级示范区标准、省级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评选省级示范区, 督查省级实验区, 启动省级社区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推荐一批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

28.依托职业学校建立社区教育学院 (校) 。在社区教育基础较好的市 (地) 、县 (市) 、区, 依托当地职业学校, 建立社区教育学院 (校) , 做到资源共享, 发挥优势。

29.积极组织相关地市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继续做好职业教育统计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学习型城市遴选、推荐工作。

十、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

篇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

黑龙江省农村村级组织负责人高等学历教育项目日前正式启动,首期1 813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两委成员和后备干部将通过远程教育方式接受高等教育。

根据黑龙江省委意见,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教育厅、农委经过调研,将利用5年时间对全省45岁以下、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村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普及大专学历教育。黑龙江省电大作为教学承办单位,将以远程网络教学为基本模式,依托省电大在各市(地)、县(市)、乡(镇)的电大分校和教学点,通过视频互动教学、观看教学课件、在线讨论答疑、网络测评考试等方式开展教学。实行“宽进严出”的弹性学分制,教学日程和内容安排服从生产季节。有关部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广大农村的村级组织负责人在不论本职岗位的情况下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扎根农村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据了解,黑龙江省农村村级组织负责人高等学历教育项目2012年共开设两类班,一是学制2年半的大专学历教育班,招收具有中专或高中学历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备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二是学制5年的中专大专连读班,招收具有初中学历的村党组织书记。

黑龙江省高校校徽、校旗、校训、校歌展演总决赛举行

日前,黑龙江省首次高校校徽、校旗、校训及校歌展演活动总决赛举行。

本次活动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等部门主办,共有70余所高校参加了校徽、校旗、校训的征集、展示活动,40余所高校组织参加了传唱校歌主题文化活动和校歌大赛展演初评。最终15所高校入围校歌大赛总决赛。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的如此大规模、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尚属首次。

据悉,校徽、校旗、校训、校歌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自2012年3月展演活动启动以来,各高校反响热烈、积极参与,深入凝练学校文化精神,树立了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是反映师生风貌的有效载体,营造了激励学生成长、沟通师生情感的文化氛围。

教育部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座谈会在黑龙江召开

日前,教育部在黑龙江省召开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近年来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巩固和拓展阳光治校工作成果,推进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健全高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深入实施,进一步推动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教育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出席会议并讲话,黑龙江省副省长程幼东在会上致辞。

据悉,近年来教育系统按照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更加注重治本、更加重视预防、更加重视制度建设”的要求,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廉政风险防控有效途径。特别是,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把“健全高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列入试点任务并在黑龙江省实施、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的印发、阳光治校的大力实施,把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目前,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均已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推进高校科学管理,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鸡西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

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会议

日前,鸡西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会议召开。会上,鸡西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就当前抓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做了深刻的阐述。他要求,在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同时,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始终要把公平和质量作为两项核心任务,把改革和开放作为两大发展动力,把稳定和廉洁作为两条根本底线。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师德修养,用科学理论引导学生、用廉洁理念教育学生、用先进文化熏陶学生,帮助学生牢牢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会上,全体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师生廉政作品展和鸡西师范附小廉政文化建设现场展示。鸡西市“廉洁从教”先进个人和校长代表做了典型发言并向全市教师发出了廉洁从教倡议。市教育局与县(市)、区教育局和直属学校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

(特约通讯员 王洪涛 尹桂芹)

全省首家“八一”希望小学援建工程全面启动

日前,在黑龙江省教育厅隆重举行驻省军警部队官兵援建同江市“八一”希望小学捐赠仪式。随着军警部队现场捐赠305.42万元,军地领导签订《援建协议书》,至此标志着驻省军警部队援建希望小学工程将全面启动。

篇5:黑龙江省高等教育

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

上午(09:00--11:30)旅游人力资源管理(06126)下午(14:30--17:00)旅游政策与法规(03959)2014年4月20日(星期日)

上午(09:00--11:30)旅游规划(06943)

篇6:黑龙江省教育厅

按照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调研工作 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方面

1.发展学前教育中的主要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对策和具体建议。

(一)发展学期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费保障问题。县级财政支持教育发展的能力十分脆弱,出现幼儿园建设资金缺口。另外,新建幼儿园特别是村级园入园儿童数量较少,收费标准很低,所收取的保教费难以维持幼儿园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民办园办学条件较差。一些民办幼儿园存在着缺少户外活动场地、教学设备陈旧、食堂简陋等问题,接送车辆超载超员现象普遍。

二是编制问题较难解决。实施林甸县学前教育三年计划以来,我们共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教师95人。2014年3月,县政府已为第一批招录的26名幼儿教师解决了编制问题,但第二、三批招聘的69名幼儿教师至今还未落实编制,造成这部分教师思想不稳定,出现部分教师外流现象。

三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近三年我们共招聘幼儿专业教师95人,而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26所,师资力量仍有不足。在师资培训方面,因走出去进行师资培训的名额有限,加之各园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师资紧张,一旦外出培训班级便无人看管,多数专任教师没有进一步培训的机会。另外,近三年集中招聘的幼儿教师年龄相仿,参加工作后即面临结婚和生产问题,在同年进入孕期及休产假的幼师较多,使原本紧张的师资问题更为严重。

四是部分民办园办园行为欠规范。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争夺生源,夸大宣传,搞不当竞争。办园者低薪聘用非专业、不合格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保教质量很难保障。有些民办幼儿园偷偷开设所谓特色班,还收取较高的学费。

五是改扩建的村级幼儿园显出生源不足。部分改扩建的村级幼儿园因为附近村屯适龄儿童较少,没有校车接送幼儿上下学,造成辐射半径变小,生源不断减少,甚至导致停办,如东兴乡原种场幼儿园。

二、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对策和具体建议。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保障改扩建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使村级公办幼儿园内部设施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鼓励社会扶持幼儿教育事业。

二是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增加幼儿教师编制,进一步解决新园开园的师资需求,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加大合作交流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幼教师资综合素质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园长和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做到每人至少参加一次省市级培训。充分利用资源,每年对现有小学富余公办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后转岗到幼儿园,进一步解决部分公办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是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民办幼儿园作为我县学前教育的有力补充部分,他们的保教效果至关重要。教育局依据学前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常规管理,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控制班额。幼儿园班级人数控制在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四是建立评价考核机制,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根据我县学前管理实际,建立学前教育考评机制,以规范管理、资金投入、提高保教质量为重点,对乡镇中心小学对所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打分,综合测评成绩将作为评优选先、分类定级的主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乡镇中心小学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促进村级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五是优化学前教育发展结构,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通过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政府购买民办学前教育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普惠性资源的比重。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出台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实施办法,支持社会组织、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增强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的能力。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改造薄弱学校、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校长教师交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对策和具体建议。

3.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入学的主要问题,破解“择校”、“大班额”、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提出意义重大,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很多,亟待加强研究。我县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部分学校学科教学力量薄弱、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办学条件改善和教学质量力度有待加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破解“择校”、“大班额”方面,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政策投入方面,针对在基本保证就近入学政策正常执行的情况下,要在政策觉悟不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薄弱学校改造不力政策执行信息渠道单

一、反馈信息不完善及政策控制不力等方面下功夫。(2)切实解决“择校”矛盾突出,群众看法不同,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3)使人人有权接受教育,解决教育机会均等在量上的规定,同时保证人人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因此,要从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扩大优质教育供给;第二,完善就近入学内容及流程;第三,健全就近入学监督机制;第四,注重就近入学相关政策的宣传。

在完善优质高中招生配额到初中方面,要加大配额招生的力度,在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下,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做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4.实施省属重点高校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其生源范围如何科学合理确定(目前贫困县农村户藉)。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方面

1.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艺术教育,配齐音体美教师的对策和具体建议。

1.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按照国家教育部“优质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工作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树立全面发展和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才,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入手,严格标准化学校的准入制度,开发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反映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指标。配齐音、体、美教师,加强对现有音、体、美教师的培训,开齐开全学科。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身心素质尽可能得到提升和发展。

2.实施科学保教,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对策和具体建议。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尽管近两年全县公民办幼儿园统一征订了省编教材,但仍有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意愿,变相使用其它教材,甚至搬用小学教材,开设拼音、写字等课程,中班、大班完成书面作业,每学期末还要进行书面考试,很多孩子过早拿笔写字,而稚嫩的手指不足以控制铅笔,造成书写姿势不正确,以后很难纠正。这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吞噬着孩子快乐的童年,严重地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超越了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是典型的拔苗助长,是对幼儿学习兴趣致命的摧毁,过早地背上包袱,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

(二)对策和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管理,端正办园思想。全面贯彻学前教育法律法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探寻科学合理、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体系。针对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教育局依据学前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常规管理力度,规范课程开设。坚决纠正民办园为迎合家长而教授幼儿小学知识。

二是加大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力度。继续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主题为“让科学育儿知识进入千家万户”的宣传活动,积极争取省市专家到我县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讲座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多数家长树立了科学施教的理念。

三是严令禁止小学各种名义的入学考试。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出现不只是家长和社会造成的,与小学的办学行为有很大关系。有的小学在招生时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源质量而进行入学考试,导致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知识,致使幼儿园小学倾向化屡禁不止。所以要加强教学督导,严令禁止小学各种名义的入学考试。

二是通过各类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积极参国培活动,利用国培机会,努力提升全县幼师全员业务素质;利用省、市组织的学前教育专项培训活动,对园长、骨干教师进行业务素质及教育理念的提升培训;积极组织县内的学前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幼师专业素质培训、《3-6岁儿童学习指南》讲座等活动,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三是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园和一类园,引领全县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我县城内的三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共有700人,这三所幼儿园的以科学施教理念和优秀的保教质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目前,三所幼儿园已提出省级示范园和省级一类园申请,他们已在全县树立起不断追求优质学前教育的旗臶,将引领全县的幼儿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让更多的家长树立科学施教的理念,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未来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

3.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两依据、一参考”奠定基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1)学业水平考试的公信度。

(2)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评价过程中操作的主观性)。

(3)具体评价指标难以测量。(4)等级评价过程繁复。

建议:(1)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过程的公开透明。

(2)简化等级评价过程,在可操作性方面下功夫。

(3)加大学业水平考试的监控力度,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可信。

4.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中高职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政府引导和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经费支持是企业持续参与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要促进校企合作局面的根本改观,政府应主动介入, 统筹经费等资源和信息,为校企合作建立制度和桥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制定实习生报酬管理办法,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鼓励性政策。对于长期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提供稳定的实训基地、师资、设备、技术支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促进校企合作办学。

2.学校应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邀请企业优秀人员到学校讲学及兼职教师,并积极拓展在科研开发、共建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根据实际,合理确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三者的比例关系,建立适应岗位的课程体系。教学主管部门要以“教学紧盯企业”的方针作为指导,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选用教材,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构建培养学生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达到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标。

3.企业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起为自身及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义务。给予职业学校仪器、设备和技术等支持,在学校建设集生产、实习、实训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习车间,在生产产品的同时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积极选派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主动向院校投资,积极建立“教学—科研一开发”三位一体的利益共享关系。尽自己的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实践环境,加强对学生技能方面的指导,在实习学生管理方面,根据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探索制定适合实习生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二、普职招生

目前,由于受传统成才观念、就业体系不完善、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影响,中职学校招生举步维艰。勉强招来的学生多数基础条件差,自觉学习和服从管理的意识差,对职业学校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几年来,我县普通高中招生存在随意性,招生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招生规模持续高位运行、低质发展,普职比例严重失衡,是中职学校在校生数量减少的一个直接原因。

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科学合理调控职普比例,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截止2014年5月,我县职教中心学校有教职工106人(含外聘教师18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专任教师中,文化课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的43.5%;专业课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的56.5%;“双师型”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的43.5%.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议:

1.择优引进双师人才。应及时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引进具备双师素质的优秀人才。

2.实施校企双向兼职。所谓校企双向兼职活动是指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分别到对方行业从事兼职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如汽修专业教师到4S店(或汽修厂)顶岗学习,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对汽车结构及维修流程,还有相关专业知识,有了更深了解和把握,也了解了汽车专业的最新技术、最新设备、最新工艺,提高了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并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及时用于教学实践。

二是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可从合作企业引进兼职教师,把企业最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工艺应用于教学实践。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织教学过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3.高校应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定向培养专业教师。

四、中高职对接

一是需要加强宏观调控,重新定位中高职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构建和完善职业学校学生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扩大高职自主招生、实行注册入学、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等多种形式实现中高职“衔接”。

2、全力推进职教改革,进一步扩大高职学生升入本科院校比例。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学制或高职与普通本科“3+2”或“5+2”分段培养,使职校学生能够获得本科教育学历。

3、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开放、灵活的教育功能,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有开考模式的基础上,开考与中职相衔接的高职类专业,为学有余力的中职历届毕业生提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

4、实行学分制,解决好高、中等职业教育在生源、教育教学内容、专业设臵、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衔接。共享优质学校的职业教育资源,避免中高职专业设臵、课程安排等重复建设,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实现有效对接。

5、针对升入高校本科的优秀职校学生实行硕士人才定向培养,打通中职—高职—本科一硕士人才培养通道,实现由终结性教育走向终身性教育。

(三)改革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方面 1.推动各级政府简政放权,对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级政府相关部门下放权力或转移审批事项的意见和具体建议。

目前,省政府仍然将幼儿园登记注册作为保留的教育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农村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登记注册,并报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因此,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实施主体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这一制度是简化了的行政许可行为,目前,幼儿园登记注册应属于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第二款“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第二十七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 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黑龙江省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及审批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是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和审批机关,负责审查辖区内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园资质、颁发办园许可证。因此,无论是公办幼儿园的登记注册,还是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实施主体均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已失去实际意义,建议取消以其为依据的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

2.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探索营利性非营利性学校分类管理的对策和具体建议。1.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政策。建议尽快由国家层面修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否则,“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2.制定民办学校教师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办法。确保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确保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3.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建议尽快依法制定并出台民办学校的风险防范制度,以维护民办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降低民办学校的办学风险,确保学校、社会的更加稳定与和谐。

4.完善财政对民办学校支持的政策。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建议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民办学校平等享受支持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等纳入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民办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属性、学校权利、教师权益、会计制度、营利与非营利、税收政策、合理回报、优惠政策、市场监管、政府服务、培训机构管理等关键性的政策。

3.当前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高中、学前、中高职生均标准的对策和具体建议。

4.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对策和具体建议。

事实上,依法治校就是要推进教育治理工作中的管办评分离,就是政府层面的教育管理要从靠行政化管理转向依法治理,学校层面的教育管理要从行政化管理旧体制中脱胎向依法办学转换,社会层面的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教育评价要独立为专业化评价机构,只有这样,管办评才会有法可依,才会依法治理。这也意味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迈进深水区——国家要对教育泛行政化管理动真格,促使教育改革将管办评变现。说到底,管办评分离的改革核心就是依法治理教育,就是要促使教育走向全面的依法治校时代,建立起制度体系、决策程序体系、信息公开体系、监督体系、自主办学体系和社会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子体系。

因此,不管怎么说,要搞好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工作,依法治校始终是第一个抓手,因为依法治校能够明确法定主体,明确法定主体就是为了做到明晰教育管理、自主办学、专业化评价三者之间的责权利法律关系。有了明晰的责权利法律关系,管办评分离也就有了核心要素。

因此,再往具体里说,管办评分离其实就是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要做到明晰教育管理、自主办学、社会评价的责权利关系。

一.要明确管办评分离改革所涉及的主体

笔者认为,虽然实施管办评分离的教育体制改革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和推进,但是就改革对象而言,其主体一定是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专业评价机构。其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监管主体,学校是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组织主体,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评价机构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主体。因此,管办评分离涉及的主体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评价机构,也因此,所谓管办评分离也就是要依法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评价机构这三大主体的基本权益,明确其应尽义务,就是要让这三大主体依法活动,让他们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和不该干什么、干了不该干的事情会受到什么处罚。

明确了管办评分离涉及的三大法定主体,也就明确了法定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基本法律关系。这样,几大主体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也就明晰了。这是我们在具体制定现代学校制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要突出监管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管办评分离改革的要点就是突出法定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的法定属性。一定要明确,所谓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不是剥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权力和弱化其应尽义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仍然是政府派出的专司教育管理的部门,而是旨在让他们的行政管理权力和义务都回归法治轨道,进而依法保障其行政管理行为合法有效,从而有效杜绝其滥用行政权力现象的发生,提升治理教育的能力。可以说,要落实管办评分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性质不会改变,不同的是其行政管理职能是依法监管而非行政指令。这样,教育管理就会回归依法治校的长效机制中,进而依法规范自身,依法管理学校,最终实现管办评分离,依法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办学自主权,释放教育活力。

这就要求,教育部要清理于法治原则相抵触的政策和文件,要逐渐拧干行政化管理教育的水分,明确教育监管的责任和义务。在现阶段,一定要在教育管理层面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好法治教育和依法监管理念的教育,要破除落实推进管办评分离各项工作措施的各种阻力。

明确了教育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明确了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即依法监管的重要性质。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教育管理监管职能的进一步明确,行政化或泛行政化这种陈旧的大一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将会被逐步解构,与此同时,一种新的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管理方式也就会随之建构起来,我国教育管理的新时代也就自然会到来。三.要突出自主办学的责任和义务

管办评分离改革,就是突出法定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的法定属性,这一属性适用于一个法定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而绝不能有例外。因此,还要明确,我们要实施的管办评分离改革,也不是让办学自主权走向绝对化,而是说,要让学校在法定监管范围内根据法律赋予的办学权力和义务合法地从事教育组织实施活动和教育改革活动。例如,学校依法落实办学责任和义务,依法组织实施国家课程、依法管理学术研究活动、依法聘用和管理教师、依法规范学生在校行为等等,学校如果做出了有违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事情,教育管理部门则要依法进行问责,追究其责任,并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罚。

在要突突出自主办学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要强调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管办评分离改革最后要具体落实到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的实施者,否则就会轮空。课程实施者是教师,因此,教师承担的依法治校的责任和义务是最具体的。在聘用制度的法治环境里,教师从事教学的资格、岗位、所应具有的师德、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都应该明晰化,都应该反映在聘用合同之中,从而有效避免学校人事管理的人为因素,有效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不受行政侵犯,让教师在法治环境里依法发展和进步,感受法治环境里的人生职业价值和尊严。因此,在实施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要对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化。

在要突突出自主办学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的学习责任和义务。我们知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学校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学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虽然学习主体的年龄具有阶段性,学生的成长具有发展性,但是,从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时候起,学习主体的在校学习活动就已经为义务教育法所规定,因此,他们的学习行为在本质上讲并非个人和家庭的绝对自由选择,而是具有法定属性的,因此,我们也要从承担学习责任和义务角度来依法管理学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也就一定要从法治原则出发,重新考虑如何依法管理学生的问题。在过去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下,有的学校对学生违纪问题不敢大胆管理,有的则管理过度甚至论管理,结果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按照依法治校的法治原则管理,积极清理和建设学生管理办法,突出学生学习的责任和义务,何愁不能出一代又一代具有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合格公民呢?

四.要突出教育评价的责任和义务

从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客观需要看,在理顺教育监管、自主办学和社会评价三大主体责权利关系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把教育监管水平和自主办学的水平评价职能从政府和学校手中分离出来,必须改变政府一边监管一边自己评价自己和学校的陈旧方式,而要把评价权交给社会教育教学专业机构,不能自己监管又自己评价自己,不能自己办学自己评价自己;也不能由监管者直接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因为监管者和自主办学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是要自己主动申报或者自觉接受专业教育教学评价机构的评价。

(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整改任务方面 1.列入整改台账的“四风”问题有多少、行风问题有多少。

“四风”问题13个;“行风”问题4个。

二、对照台帐整改落实的有多少?正在落实的有多少? 17个问题全部整改落实。

三、教育行风建设情况?主要是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不规范办学行为的治理情况。

(一)教育“三乱”问题

教育局党委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相结合,以解决教育“三乱”和校务公开不透明等突出问题作为整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问题的自查自纠、真查真纠、整章建制,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落实落靠,切实取得了成效。

1.把治理“三乱”现象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的主要内容。教育“三乱”现象一直是教育局倾力整改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社会关注度高,反映强烈。教育局党委把治理“三乱”现象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的主要内容,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为契机,在教育“三乱”现象治理上有了一个根本性地好转。

2.在全系统开展“三乱”治理自查自纠活动

教育局认真研究制定了《“三乱”整治自查自纠实施方案》,一是各校开展自查自纠。二是层层签订责任状,学校校长与教育局党委签订杜绝“三乱”行为责任状;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学校、学生、家长签订杜绝“三乱”行为保证书;没有任课的其他教师与学校签订杜绝“三乱”行为承诺书。三是针对问题,逐一落实解决措施,确定责任人、解决办法、解决时限和达到的效果,局党委跟踪督办问效。四是充分利用优化发展环境这一契机,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和“三乱”整治结合起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激发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根据自查、征求意见梳理出的问题,教育局党委从有效规范办学和从教行为入手,加大规范和违纪惩处力度。针对学校存在的私自延长教学时间,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违规订购教辅资料、违规招生等问题,教育局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校长岗位《“三不评”、“两承担”、“两诫勉”、“一撤职”》管理规定。

4.设臵高压线,严格教师从教行为

针对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乱订资料、违规招食宿生等行为,教育局从教育引导、制度约束、强化惩戒入手,不仅设臵了高压线,而且将高压线通上了电。通过修订完善《教师先优模“六不评”、职称“七不晋”、岗位“八不聘”》管理规定以及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先进强修养,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格了教师的从教行为。5.畅通社会监督举报渠道,加大查处力度。教育局设立了举报电话0459--3322459和举报邮箱ldjyjdwb@163.com,接受社会监督,随时受理查处举报案件和来信来访事宜。同时,教育局还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加大对教师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了有举必查、查实必处、处分必严,对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县教育局在全系统深入开展“立德树人”、“学规范、强素质、树形象”等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强化正面引导和正面教育,通过民主评议、选树典型等形式,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制订学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领会并逐条贯彻落实好大庆市教育局《关于学习贯彻总书记教师节录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杜绝师德偏颇和底线失守现象发生。

7.加大暑假期间检查力度。暑假期间,教育局成立假期治理“三乱”督查组,深入到居民小区、民办学校,采取走访调查,蹲点守侯等方式开展了假期“三乱”现象专项整治工作,8月5日,市教育局督查组到我县检查假期“三乱”治理工作,走访了多所民办教育机构,并与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询问了学生假期学习性况等,没有发现“三乱”现象,市督查组对我县“三乱”治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8.加大教师节期间检查力度。在今年教师前夕,我县教育局转发了《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庆祝2014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号召全县教师过一个简朴务实、文明节约的教师节。坚持“两个禁止”,即:严格禁止借庆祝教师节之机用公款大吃大喝;严格禁止教师借教师节之机索要、收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财物。如发现教师有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将严肃处理。

9.警钟长鸣,保持对“三乱”治理的高压态势。在新闻媒体报道了依兰县发生的某教师利用教师节索礼谩骂学生这一事件后,教育局立即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园长会议,下发反面教材,对广大教师进行警示教育,制定并下发了《林甸县教育局集中整治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工作方案》,要求各校认真开展教师违反规定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办班补课、乱订资料等行为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举一反三,并要求教师做出承诺,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坚决纠正侵害学生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同时,为深入开展“三乱”治理工作,教育局于2014年9月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1550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征求到的“三乱”现象加大了查处力度。

10.对违规教师处理情况。虽然教育局加大了对“三乱”现象的治理力度,也收到了较好效果。但仍有个别教师受利益趋使,顶风违纪。目前,教育局先后对3名违反教育局《教师先优模“六不评”、职称“七不晋”、岗位“八不聘”》管理规定的教师做出了相应处理,并在教育系统进行了通报批评,起到了震慑的效果。

(二)工作作风方面

上一篇:新职工入职心得感想下一篇:开补习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