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生物进化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必修二生物进化范文

必修二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

第七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教材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⑵ 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⑶ 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⑷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⑸ 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⑵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五、教学方法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 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 4个录像片段并结合长颈鹿的进化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自学并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和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图片交替和录像展现使学生头脑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生物进化过程。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通过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是进化的,而不是女娲造人,也不是上帝造物。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讨论生物进化的一些学说。

(点评:利用课件,展示由单细胞生物到人的生物进化过程的录像,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在录像中提到“地球上已经发现的动、植物有200多万种,这么多个不相同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进化论提供了最科学的解释。”这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而这个问题就是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以情激情,创设情境)

(实录: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很多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的表情。课堂气氛活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 屏幕展示拉马克的人物及介绍,并看书思考以下问题: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评:绝大数学生通过看书可以总结出答案: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生物进化原因:一是“用进废退”二是“获得性遗传”;但是对于“获得性遗传”这个名词理解不透澈,所以教师要单独讲解)

2. 举例说明此观点:课件展示长颈鹿,设置问题: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实录: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正确的解释: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树叶,当然颈长的有优势,它们想要长颈,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其他的学生也是表示赞同。教师进一步规范指正。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

3.相关练习

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B ) A. 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 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 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D. 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链接】拉马克的进化论提出以后,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就连达尔文在开始他著名的5年航海旅程时,也还认为物种是不变,而且都是神创造的。后来他又通过大量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屏幕展示达尔文的图像,航海途径以及有关达尔文相关内容。

1.播放四段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录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并提出相关的问题:①每一段录像各说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什么内容?②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条件?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手段、动力?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内因?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结果?③生存斗争中包括几方面?哪种最为剧烈?

(点评:通过录像形象而直接的阐述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渡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渡繁殖是生物生存的条件,生存斗争是生物生存的手段、动力,遗传变异为基础,适者生存为生物生存的结果。四则内容环环相扣,学生易懂而又深刻。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把理性知识通过感性认识来潜移默化。)

(实录:学生很少见到带有录像的课件,所以个个精神抖擞,兴致盎然,从明亮的眼睛中看到了对知识获取的渴望。每一段录像都诱导他们相互讨论,相互争执,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的回答大多数也是正确的,教师加以指点订正。)

2. 课件再次展示远古长颈鹿和现代长颈鹿的对比照片。设置问题: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点评: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说给予不同的解释,相互比较。为下文拉马克与达尔文两者观点的比较作下铺垫)

(实录:学生纷纷响应,踊跃参与,各抒己见。一部分同学还是以拉马克的观点解释,但后来听到其他同学正确的解释,才恍然大悟。其中以一位女同学幽默而又洪亮的回答(“长颈鹿,对开始它们不叫长颈鹿,叫鹿。它们过渡繁殖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树叶不够吃,势必加剧种内之间的斗争这叫生存斗争;而对于现在的鹿有脖子短的有脖子长的这叫遗传变异;对于脖子长的鹿有优势,而脖子短的因为够不着树叶而最终饿死淘汰,这叫适者生存。”)结束了这次讨论。教师最后通过课件给予正确的答案: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气氛达到高潮。)

教师最后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现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并通过对课本中图示的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生物现象。使课本的知识得以迁移运用

3.再次设置思考讨论题: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否否定了拉马克的观念呢?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贡献和局限性)引导学生看书并分组讨论的出答案

(点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学会从课本提炼知识,归纳知识,懂得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不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

(实录:经过学生的讨论,并争执后最终得出答案

(1)①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承认变异是可以遗传的;②他改变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生物内在的自我改进的力量”的观点,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时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

(2)肯定:①较好的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②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局限:①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③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骤变不可能形成新物种。教师再次通过课件展示上述答案) 【链接】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已经过去100多年,在这100多年期间,生物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么现在生物进化理论又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那些修改呢?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本知识点内容很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看书,相互讨论的出答案。问题:现在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那些修改呢? (实录:学生通过1分钟左右的时间看书直接而又准确的得出答案:

①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摈弃;

③ 研究的对象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教师加以点拨,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好铺垫。)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通过课件的形式,将这节课的基本框架展现到屏幕上,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出本节的思路框架,尤其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达尔文——物竞天择等概括性语言不可缺少。然后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回顾。最终达到当堂的知识当堂巩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下一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我们需要掌握进化的基本单位、原材料的来源、方向的决定、实质;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的概念;物种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历程。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的原因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十、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四个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营造了一种“教学情意场”, 学生是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科学领域没有终极真理,存在质疑和争论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能促进科学的进步。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能力。这样处理,比通常由教师简单地讲述,灌输知识要强得多,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深更牢固。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活跃了课堂气氛。将一些本来不太好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主动学习的学生比例也进一步增大。这节研究课让我深深感到:开展诱导探究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最根本是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地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实现,能够在教师的诱导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那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篇:高中生物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案(第1课时)

小榄中学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案

编制:赵蓉

审核: 曹美玲

使用:2014年 5月16 日

班别:

姓名:

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案(第1课时)

【旧知检测】

1、最早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

)。 A.达尔文

B.拉马克

C.施旺

D.孟德尔

2、.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新类型的出现是因为(

)。

A.获得性遗传 B.用进废退 C.环境引起生物发生突变

D.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考点呈现】

①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②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尝试练】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生活在____________的______生物的__________叫做种群。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特点

(1)种群的个体之间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别,并不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 (2)种群是生物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个 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3. 基本概念

(1)一个种群中___________所含有的_________,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 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_______________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3)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个体在某种群中出现的频率,叫做__________。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 基因突变产生_____________,这就可能使种群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

2. 达尔文曾经明确指出,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 ______________。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统称为突变。

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_________的、________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_______ _____,导致生物________________不断进化。 【巩固练】

3.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全部的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块棉田中全部的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4. 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第 1 页 (共 2 页) 小榄中学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案

编制:赵蓉

审核: 曹美玲

使用:2014年 5月16 日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 【拓展练】

5.某植物种群中基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

(1)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____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 ___。

(2)这个种群自交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占_____%,基因A的频率______;aa的基因型个体占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

(3)这一种群如果连续自交多代,它的进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从基因频率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而从基因型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6.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 36%、64% B. 57%、43% C. 24%、22% D.60%、40% 7. 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X:XX :XX:XY:XY = 44%:5%:1%:43%:7%,则X的基因频率为( )

A. 13.2% B. 5% C. 14% D. 9.3% 【课后练习】

8. 曾经有一种治疗感冒的新药问世时,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缓慢的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抗药性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D、后来药量用少了,所以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9. 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p+q) = p+2pq+q= 1,在一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中,有AA个体400只,Aa个体500只,aa个体100只,则三年后,该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和aa基因型个体各占( )

A. 40%和10% B. 65%和35% C. 42.25%和12.25% D. 40%和60% 10.如果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稳定的 B.群体中所有成员都是该性状的纯合子 C.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 D.该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大的适应性

2

2

2 b

BB

Bb

bb

B

b

第 2 页 (共 2 页)

第三篇:高中生物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林林总总,其中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综合进化理论,它较为深入地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拉马克学说。 2.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学习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学习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自主学习

活动1 自主阅读课本P110,说出拉马克学说的内容。

自学检测

1.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观点的是( ) A.后天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B. 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 C. 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

D. 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

2.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拉马克

D.摩尔根

3.仔细分析下列现象,除哪项外,都符合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 A. 啄木鸟的长舌是因为捕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 B. 在黑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C. 蛇的四肢因长期不用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 D. 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学习任务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主学习

活动1 分析“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并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来分析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活动2 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意义及局限性

自学检测

4.用解释模型来分析长颈鹿的进化原因

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 ;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

合作交流

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害虫抗药性的形成的原因。

自学检测

4.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能发育为成体。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自然选择 5.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

A.适者生存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学说 6.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7. 按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甜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兔子和狼在长期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学习任务三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自主学习

活动1 阅读教材P113最后一段,了解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总结提升】构建本节课知识网络。

【巩固达标】

1.在农田中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其药效会下降。这是因为( ) A.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定向变异

B.杀虫剂诱发害虫突变产生出抗药性个体 C.杀虫剂选择并保留了害虫中的抗药性个体 D.杀虫剂超过了有效期

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正确理解是( ) A.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B.选择是不定向的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D.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3.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变异不定向 B.a→b的变化是生存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 4.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 (填“相同”或“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 ;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填“适者生存”或“不适者被淘汰”)。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 实现的。 (3)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 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第四篇:生物必修二目录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五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2.3 伴性遗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 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 情感目标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过程] 一记忆改变学习活动复习2.2记忆节节清内容 二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1、 学生活动情景剧《道尔顿的礼物》

2、填写色觉基因型女性 男性 基因型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色 盲 正 常 色 盲

3、填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P36(1) 红绿色盲基因的特点 ①色盲基因是只位于______(X、Y)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显、隐)性基因②男性只要在______(X、Y)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表现为患病。 (2)总结红绿色盲症遗传的规律: 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①色盲患者中_____(男、女)性多于_____(男、女)性女性只有_________才表现为色盲XBXb不表现色盲是____________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_____基因就表现为色盲; ②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一般是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_________。当然也有可能是女性携带者或女性患者通过她的儿子传给孙女。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女性色盲患者其父肯定________(患、不患)色盲其儿子肯定________(患、不患)色盲。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 患者基因型患病女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病男性__________。 遗传特点①______(X、Y)染色体上______(显、隐)性致病基因②女性的发病率________(高于、低于)男性③具有世代连续性④男性患者的_________(父亲、母亲)和___________(儿子、女儿)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性别决定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在家禽饲养时根据伴性遗传规律多养母鸡多产蛋提高经济收入。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 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______→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______→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______→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______→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哪两种物质组成呢和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思考与讨论 科学家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一般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比较合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1. 实验材料

肺炎双球菌小鼠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 有无毒性 S型细菌R型细菌2.

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

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思考

1、对比分析第

一、二组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

比分析第

二、三组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组小鼠体内能分离

出S型活细菌它是开始注射进去的还是混合后重新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分析第

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先进行第

一、二组与第

三、四组相比起________作用。

8、该实验能否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 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荚膜

多糖等物质你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证明哪一种成分是转化因子。

①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现象的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分析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1. T2噬菌体的介绍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

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DNA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

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2. 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过程 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呢

 因为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

实验结论表示怀疑。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一部分噬菌体 ②被标记的

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 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

试。 思考与讨论 ①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哪一种组分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果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

由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的作用下完成的。思考是

不是所有生物都含有DNA 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例说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3.2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历程 能力目标

1、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空间思维能力

2、对科学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假说——演绎和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

1、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下一篇:榜样观后感十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