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记录

2024-05-09

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记录(精选13篇)

篇1: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记录

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1995年4月27日卫生部令第39号发布)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救援,系指因灾害事故发生人群伤亡时的抢救治疗工作。

第三条 对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常备不懈,及时有效。

第四条 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

第二章组 织

第五条 卫生部成立“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由卫生部部长任组长,主管副部长、医政司司长任副组长,办公厅、疾病控制司、计财司、药政局、爱委会、监督司、外事司等有关领导为成员。

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与“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相应的组织。

灾害事故多发地区的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立相应的领导协调组织。

第七条 各级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要及时了解掌握全国或当地灾害事故的特征、规律、医疗救护资源、地理交通状况等信息,1组织、协调、部署与灾害事故医疗救护有关的工作。

第八条 要组织好灾害事故的现场医疗救护,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到达事故现场的当地最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即为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负责现场医疗救援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急救中心、急救站、医院急诊科(室)为主体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其急救反应能力。

第十条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医疗救援预案;要建立数支救灾医疗队,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医疗药械,由医疗队所在单位保管,定期更换。

第三章 灾情报告

第十一条 灾害事故发生地的医疗卫生单位或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及时将灾情报告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凡事故发生地丧失报告能力的,由相邻地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或医疗卫生人员履行报告程序。

第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灾情报告或救援指令后,应当立即通知有关单位,组织现场抢救,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三条 医疗救援情况按以下规定报告:

(一)伤亡20人以下的,6小时内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伤亡20一50人的,12小时内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伤亡50人以上的,24小时内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地震、水灾、风灾、火灾、和其他重大灾害事故,虽一时不明伤亡情况的,应尽快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报告内容:

(一)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

(二)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

(三)急需解决的卫生问题;

(四)卫生系统受损情况。

第十五条 疫情的报告和公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施。

第四章 现场医疗救护

第十六条 灾害事故发生后,凡就近的医护人员都要主动及时到达现场,并组织起来参加医疗救护。

第十七条 参加医疗救援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到达现场后应当立即向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现场指挥部报到,并接受其统一指挥和调遣。第十八条 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现场指挥部的任务为:

(一)视伤亡情况设置伤病员分检处;

(二)对现场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评估;

(三)指挥、调遣现场及辖区内各医疗救护力量;

(四)向当地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第十九条 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伤

病卡以5x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第二十条 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要将经治的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见附件2),并置于伤员衣袋内。第二十一条 根据现场伤员情况设手术,急救处置室(部)。

第五章 伤病员后送

第二十二条 凡伤员需要后送,由当地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视实际需要决定设伤员后送指挥部,负责伤员后送的指挥协调工作。

第二十三条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省、市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分流,原则如下:

(一)当地医疗机构有能力收治全部伤员的,由急救中心(站)或后送指挥部指定有关单位后送到就近的医院;

(二)伤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汇总,并向接纳后送伤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三)后送途中需要监护的伤员,由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护指挥部派医护人员护送;

(四)灾害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推倭后送的伤员。

第六章 部门协调

第二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

计划;负责组织派遣医疗队,救治伤病员;负责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的对外宣传口径;承接上级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分配的任务。

第二十五条 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视情况提请地方政府协调铁路、邮电、交通、民航、航运、军队、武警、国家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协助解决医疗救援有关的交通,伤病员的转送、药械调拨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红十字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要协同卫生行政部门,参与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

第七章 培 训

第二十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订和落实灾害事故医疗救护人员的培训计划。重点掌握检伤分类、徒手复苏、骨折固定、止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清创、缝合、饮用水消毒等基本技能,并定期举行摸拟演习,达到实战要求。

第二十八条 要利用报刊、广播、影视、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灾害事故医疗救护、自救和互救的知识及基本技术。

第八章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篇2: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记录

2006年丹棱县人民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按照卫生局和应急办的工作要求,结合丹棱县人民医院急救工作的特点,明确丹棱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的功能定位,坚持加强政府大型活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能力建设的工作思路,加强应急工作管理,整体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2006年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1、加强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意识教育

丹棱县人民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作为丹棱县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丹棱县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主要力量。今年,在各级政府和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丹棱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单位的工作职能得到进一步的明确。由单纯的日常救治逐步向多方位的政府大型活动保障、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的制定、市民急救技能的培训等职能转变。并坚持加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引导,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舆论环境,使广大职工在思想上有明确的认识。

2、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理论的普及 2006年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经过认真分析和丹棱县多方调研,结合丹棱县的整体情况,制定出《丹棱县人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通过预案研究和制定,职工对预案规范化的培训,提高了全员对突发事件类型、级别的判定、响应、信息上报流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处理能力,提高了应对的准确性、及时性。

3、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和应急小分队的能力建设、应急演练工作

2006年丹棱县人民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着重在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实战演练等方面进行培训。主要在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规范救治行为标准。同时针对专业技能举办专题讲座和讨论,逐步提升专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同时,在应急办的指导下组织辖区救援小分队进行针对性的演练,从协调部门关系、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开展联合救援实战演练等诸多方面建设朝阳区医疗救援体系。

4、加强物资储备和车辆改造

按照区卫生局和应急办关于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的工作要求,丹棱县人民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坚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对数量短缺的物资进行清点和统计,及时补充应急救援物品.二、存在的问题

1、人员不足,影响丹棱县急救事的进一步发展

2、车辆不足、车况差影响救援质量

3、应急演练和培训资金补足,影响救援队伍能力的提高

篇3: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记录

我国人口众多,地质构造、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分布广、发生频繁,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还会进一步导致生产网络和社会结构破坏,引发民众的心理创伤,衍生出各种间接损失[2]。应急医疗救援队是所有救援队伍当中一支重要队伍。大规模灾害过后,灾区环境复杂恶劣,因此配备良好的卫生装备对于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除了总后勤部配发的特种车辆,如X线车、手术车等,大部分还是采用民用装备为主,比如血球计数仪、监护仪等,普遍存在体积大、质量重、环境适应性差等缺点,遇到高湿、高温、电力保障不到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有工作性能下降不符合使用要求甚至不工作的情况发生。

2 目前使用装备现状分析

结合数次应急救援演习与救援工作实施,救援队所携卫生装备有以下特点:

(1)个人携运卫生装备。灾害救援人员执行任务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先期保障困难[3]。救援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救援人员必须实现自我保障,除了食物类、衣物类物品外,还须携带简易帐篷等必需品以及便携式急救装备与药品、卫生耗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个人装备不系统,缺乏明确的标准可以参考,具体实施工作中容易发生遗漏或缺失的情况,且满足工作要求的装备不多。

(2)仪器类装备。经过数次军地应急救援演习与实地救援,笔者深刻感到目前使用普通装备之不便。首先,普通装备一般着眼于医院使用,平时无须搬动,且使用环境合适,温度、湿度、水平度、外接电源、外界电磁场等环境因素无需考虑,这类装备一般体积大、质量重、环境要求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去搬运、装载以及展开;野外工作时,由于温度、湿度甚至外接电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装备内部过热、机械部分磨损、管路结晶等问题,最后导致装备工作不稳定,直至故障。其次部分配套使用的试剂有较高的存储要求,长期处于非正常环境,试剂易失效。目前经常使用到的该类装备比如说血球计数仪,无论三分类还是五分类的,无论进口品牌或者国产品牌都存在这个问题;又如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该装备体积小、质量轻,试剂片也易携带,但是试剂片的存储要求高,必须放入冷藏箱内,在长距离转运或者存储条件无法满足时,无法正常使用。

3 对装备研发的探讨

3.1 个人携带装备必须标准、有效且配置合理

衣物、帐篷类物品应具备防潮、防水且保暖效果好的特性;所用的头盔等保护装备应具备抗冲击性能,具有基本的照明功能和对眼部的防护功能。救援工作装备应携带小型夹板、消毒药品以及便携式急救装备,这一类应该是目前各个救援队伍中最为缺少的。随身携带各类装备需要携行具来实现,首先它应方便救援人员携带、本身的质量轻、携带负担小,由于救援人员一般以几人或数十人为一个单位,携带的器材方面可以相互配合,采用模块化组合设计。

3.2 研制方便携带、体积小、质量轻、对环境要求低的仪器类装备

这类装备应该是应急救援卫生装备配备的方向,目前我院已使用的该类装备中,只有便携式彩超比较能满足工作需要,该装备架构于便携式计算机,另配探头及数据处理盒,只要1个便携式计算机包即可完成携运,且内置电源可满足其工作1 h以上,此类虚拟现实装备应该是今后大力发展的方向。

3.3 大力发展车载特种装备

总部配发的X线车与手术车确实将应急救援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X线车使用前需携带便携式X线机、洗片机、显影水、定影水等大量物资与装备,这些物品质量、体积都比较大,携运难度高,展开也会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应急救援工作展开X线检查时,只能在卫生帐篷内实施,无X线防护措施,对外界环境影响大,曝光瞬间电源要求高;3名同志在30 min内完全可以将X线车展开或者撤收完毕,且劳动强度不大,展开工作时,检查室四壁及顶部均有良好的防护能力,避免X线对外界环境及操作室的工作人员产生影响,由于其内部有空调装置、车体有调整水平能力,在外挂发电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几乎无需考虑外界环境的影响。手术车的使用也类似,救援人员摆脱了大量装备的携运、装载、展开等烦琐工作,且摆脱了帐篷内开展手术的感染风险,手术车自带的发电机可以确保手术车内各种装备的正常使用,由于车内有空调装置与紫外线消毒装置,可以完成全天候工作。然而,此类装备还是偏少,在许多卫生装备还无法在质量、体积、环境适应性上有大的突破前,发展车载装备确实可以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与环境适应性。除去X线与手术工作的开展,检验车的研制与应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医疗救援中,检验医学专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实验诊断作用[4]。首先检验类装备种类多,涵盖了3大常规、生化等多个项目,而医疗队中的检验技师往往只有1~2名,即使有队员配合,也会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其次装备为实验室装备,除却体积大、质量重带来的携运展开负担外,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很难保证其长时间正常工作或处于等待状态;再次装备配备的试剂也是种类繁多,存储要求高,因此,如装备检验车,则可以将这些装备内置于车体内,方便携运且工作环境也有保障。

3.4 研制开发新的装备,使救援工作更有成效

如前所述,在目前应急救援装备中,还没有专门的装备诞生,大部分仍然是民用装备为主,或者组合成为车载。

结合数次演习或者实地救援,笔者以为应研发新的装备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目前对伤员的监护仍然采用监护仪,这种监护方式下,如果能将伤员统一集中、统一管理且所携带的仪器数量足够,是非常有效的;如果无法做到,比如伤员被异物压迫,无法搬动,监护仪数量不够等情况下,就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此时,就需要研发新的监护系统来满足工作需求,设想是每个监护单元必须做到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大量携带,可以不具备显示功能,将这些监护单元组成无线监护系统,系统的监视屏幕上将显示每套监护单元采集的生命体征信息。然而做到这一步还不够,那些暂时无法统一集中的伤病员如果是分散的,那么一旦体征异常触发系统报警,救援人员并不能确定他们所处的地理信息,因此如果每套监护单元还具备定位功能,则是比较理想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实际情况下,在民用装备仍然占据救援医疗队大部分装备的现实条件下,可以采取合理配置、加强车载的方式加以优化,同时研制并应用新的装备以使救援工作更为有效,可以在救援地域挽救更多的伤员。

参考文献

[1]盛海洋.我国自然灾害特征及其减灾策略[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269-271.

[2]李阳,吴耀民,田文华.大规模灾害救援应急防疫队装备配备初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1):29.

[3]王庆春,任鹏飞,张旭东.救援人员自我保障装备系统浅析[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8(3):31.

篇4:亲历震后医疗救援

当天早晨8点刚过,在位于成都市区的酒店里,王仲刚准备下楼,房间突然间晃得厉害,经验告诉他发生地震了。稍稍平定之后,他立即发了一条微博:“地震了!!!”

王仲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医院副院长,此番是与来自国内外的一百多位专家一起探讨地震中如何有效进行医疗救援。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竟然会亲历又一场强烈地震。

我们与四川人民有缘

“4·20”芦山地震发生的时候,“5·12汶川地震医学论坛”骨科分论坛刚刚开始。华西医院骨科主任裴福兴立即扶着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同时组织大家疏散。

过后,裴福兴心里一阵后怕。“全国的骨科精英都在这里,出了问题可怎么办?”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华西医院是这个分论坛的主办方。

他随即安排科室的5名骨科专家向医院集结。“根据经验预估地震不会超过7级,成都的房子一般是抗7级、防8级的。”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田文也在论坛现场,他意识到可能马上要展开震后救援,便立即向积水潭医院和中华医学会领导请示适当时候提供增援。

5年前,田文等医学专家在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后立下誓言:“只要四川人民需要,我们就做坚强后盾。”

5年后他们又一次在现场。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巧合。

“我们与四川人民有缘。”对本刊记者说这句话时,田文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

地震发生时,华西医院ICU副主任金晓东刚查完房,正在回家的路上。“最初地震台网说震级是5. 9级,但我经历过汶川地震,直觉告诉我这一次震级不会这么低。”他预料到自己会被派去救援,当即返回医院。

震后不久,华西医院迅速启动了应急机制。

8时37分,这家医院接收了第一名地震受伤人员;9时左右,华西医院第一支医疗队已经紧急出发;之后伤员接踵而至,有地震中跳楼的,也有从阳台上震落的,其中有些是危重病人。

11时,金晓东押着物资和设备,随第三批医疗队开赴灾区。

“4月20日上午来的病人主要是成都及周边的,之后的伤病员大多来自震中地区。第一个24小时,我们收治了170名伤病员。4月21日晚上8点31分,重灾区宝兴县的第一名伤病员被送了过来。”华西医院统战宣传部部长廖志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随后,参加学术会议的100余名专家大部分参与到救援之中。

当王仲迅速赶到华西医院急诊科时,那里已经充满紧张的气氛,所有的人走路说话都快了好几拍。

“遇到抢救,冲在最前面的就是急诊科。”王仲说。

驰援雅安

芦山地震后,武警总医院医疗科科长、国家灾害救援队队员王蕃很快接到命令:回院展开灾情收集和评估。

“根据我们建立的灾害模型,测算死亡人数为300人。”王蕃对本刊表示。

4月21日凌晨2:30,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率第二批救援队从南苑机场乘坐伊尔76前往四川,王蕃是医疗组一员。

卫生部派出的医疗救援队在4月20日到达成都。中午约12时,田文等在成都的北京医疗专家与卫生部救援队在成都机场会合后赶赴雅安。

起初路况很好,渐渐地救援车辆大量聚集。“我们的救援队被堵在路上近一个小时,最后雅安市派出救护车从一条偏僻的老路将我们接到灾区。”田文告诉本刊记者。

4月21日凌晨5点,这支来自全国的医疗专家队伍到达雅安开始施救。

地震发生时,汶川县人民医院的三台配置先进的移动医疗车正在各乡镇为老百姓体检,之后其中两台迅速返回医院。4月20日中午11点,汶川县人民医院移动诊疗中心主任曹刚带领救援队正式出发。但他事后仍有些遗憾,认为这样的反应速度还是太慢。

“应该再快点往前线冲。”曹刚说,亲历过主震8. 0级、余震高达7. 2级的汶川人,在面对芦山地震时难免有所低估。

4月20日早上8点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到国家减灾委的信息通报,随后立即联系四川省、成都市及芦山等地的红十字会,但是由于通信故障,获得的灾情信息较为模糊。

震后一小时,四川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丁地禄带队从成都赶往灾区。

中午1点左右,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终于拨通了丁地禄的电话:“我就问你一件事,前方的灾情跟汶川比怎么样?”

此时,丁地禄已经到达雅安。他立即汇报了现场情况。

“我们有了初步判断,雅安的地震灾情虽然严重,但比汶川要轻,这是为了接下来更科学有效地救灾。”王海京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没过多久,中国红十字会的救灾帐篷出现在灾害现场。

“第一批200顶帐篷是汶川地震后遗留在当地的,就近调过去了。所以说救灾首先要备灾。”王海京说。

同一时间,四川本地及周边多地政府、社会救援力量也迅速向雅安集结。

救治伤员没有出现混乱

4月22日晚,田文在电话中欣慰地告诉本刊记者:“这次抗震救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乱’,真的很有序。我们还没出发,就看到楼下马路上的生命通道畅通。”

本刊采访的十多位亲临灾区的医疗专家也有同感。

4月20日上午,王仲从学术论坛会场赶到华西医院,该院急诊科主任曹钰正在与急诊科医生、护士探讨如何应对大规模伤病员的到来。这对医院来说非常棘手。

nlc202309051114

汶川地震时,很多医务人员由于长期在院内救治,不适应院外救治模式,并且面对大规模伤病员聚集显得手足无措,效率大打折扣。

“在这种非常特殊的治疗模式下,无法遵循常态下的医疗原则。如果单纯地按照平时的操作方式,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甚至起反作用。”田文告诉本刊记者。他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总结、摸索更完备的医疗救援规则,并进行常规的教育、培训。

在王仲看来,华西医院的救援非常有序,每个人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每一道程序都井井有条,快而不乱。

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对本刊记者表示:“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磨练,这次我们在救援经验、救援队构架、救治流程模式等方面都有改进。”

震后,华西医院紧急动员了200张床位预留给地震伤病员。

李为民说,这次医院的应对速度有了明显提升:8时27分启动预案,9时第一批救援队就出发了。相比之下,汶川地震时,华西医院拿出了较为完备的流程预案是在3天之后。

据田文观察,即便是雅安附近规模较小的县乡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援,也非常及时有序。

“汶川地震几天之后还显得混乱,伤病员分流成问题,有一些被耽搁。这次他们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并分流了伤病员,没有出现混乱。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次伤病员少。”

曹钰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组织和施救策略。“他们每年都有培训、调研和交流,有明文预案,比以前更清楚该做什么,而且凝聚力有很大提升。”

但是,薄弱环节仍存在,比如灾情情报收集及传递工作还不到位。

由于只能从新闻里有限地了解到前方的伤病员情况,无法准确判断伤病员规模,因此导致华西医院在人员布置上稍显盲目。第一天几乎所有急诊科人员都从上午站到夜里,等候病人的到来,消耗了不必要的体力。

“如果医院能更快地获知后送、转运伤病员规模,就能更从容地施救。”王仲说。

“集中救治”的策略是正确的

汶川地震后,中央及地方的卫生部门官员都呼吁建立国家级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而在这次地震救援中,许多专家认为华西医院发挥了这个中心的作用。

这和王仲提出的“同心圆”救援模式相契合。王仲认为,面对地震等灾害时,灾区周边区域的医疗力量应该首先确保到达施救,然后再由更远的医疗力量补充。“这种合作会更快更有效,如果全国各地力量都同时往雅安挤,就是一种浪费。”

汶川地震后,很多专家提出中国缺乏专业空中医疗救援力量,通用航空也不发达。依靠军队空中力量肩负后送任务时,由于缺乏专业医护资源配置,一些伤病员因中途救治不及时而致死致残。

医疗救援策略、人员结构、物资配备等问题,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已经在学术圈被广泛讨论,灾害医学的发展也在逐步兴起。

一些救援专家对本刊表示,这次芦山地震后伤病员具体伤情与汶川不一样,震后疾病谱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这会影响救治策略、救援物资配备。

裴福兴总结认为,这次芦山地震的伤情和汶川地震相比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即脊柱骨折多、颅脑损伤多、跟骨骨折多;开放暴露骨折少、挤压综合征少、截肢少。

“汶川地震时,出现大量挤压伤并导致肾损伤等挤压综合征,复合外伤也比较多,而且大量手术需要现场进行。这一次芦山地震更多是四肢骨折,复合外伤也比较少。所以前两天政府作出‘集中救治’的策略是正确的。”有多次地震救援经验的田文对本刊表示。

在“集中救治”决策下,金晓东等当初被派往前方的一些医疗专家,于4月22日左右陆续返回医院展开伤病员救治。与此同时,卫生行政部门的专家组对各院伤病员进行筛查。

尽管在这次地震救援中得到肯定,但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仍然觉得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在派医疗队的时候,专业结构方面可以更优化,有些专家资源安排在医院里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对重症病人要更加注重在第一时间加强评估。”

曹钰曾亲历过日本地震救援,她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首要的是让公众学会避险,其次才是救援。”

一些医疗专家曾指出,汶川地震救援时,更多的是依靠国家各部门的临时政策,虽然这些年已逐步形成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对避险、救灾知识的研究推广还需国家层面统筹。

篇5: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记录

大地震初期紧急医疗救援要点:绵竹现场抢救工作经验

5.12汶川地震后,唐山红十字医疗救护队急赴四川绵竹地震灾区进行救援工作.从灾区现场工作中总结出以下经验:地震灾区医疗救援队的组成人员应以外科、骨科医师和护士为主,应选择年龄相对较轻、体质较好的人员;伤情分类、分级制度必须坚持;就地取材,应用硬塑料板、硬纸板等进行伤肢固定时要注意消毒;注意彻底清创;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避免应用可能损害肾功能的药物,镇痛药物主要选用非甾体类药物,如布洛芬;必要的心理干预在地震初期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 者:张蕴霞 吴寿岭 屈顺喜 王国胜 闫秀纵 刘业强 翁军 陈瑞珊 伊俊辉 陈伟  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妇产科,唐山,063000 刊 名: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 年,卷(期): 3(7)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地震   救援   灾害医学   外伤  

篇6:应急火灾救援演练记录

演练项目:施工现场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演练目的:检验救援组织反应速度、救援能力、协同配合、演练救援技能。演练时间:2012年8月27日 演练地点:XXX项目部

参演人员: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全体人员

演练记录:

上午9时30项目部接到5#楼起火、工人受伤报告,指挥员立即启动安全应急救援预案,9时35分安排3名救援队员携带器材进入失火现场,由工地栋号负责人简要介绍事故情况,经现场查看,属于较小火灾,用灭火器对其根部灭火,同时救出伤员,伤员属于起火时逃生扭伤脚踝,抬时注意避免脚踝移位,上午9时50分,由模拟120急救车载伤者开出演练工地,去医院救治。

现场救援讲评:

1、这次演练报告快,统一指挥,救援快,用较短的时间,争取较快救治。

2、通过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

3、在救援装备上要投入,对各类事故发生应急的作用。整个演练过程10时结束。

演练讲评:

1、救援速度迅速,救助伤员及时。

2、演练统一指挥,协作配合一致。

3、救援队员应急能力有待提高,应变能力反映欠缺。

篇7:基层卫生巡诊工作记录.

活动时间:2017年 9月 4 日 活动地点:xxxx敬老院

活动主题: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及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讲 接受健康教育人数:37人 活动内容:

1、健康扶贫政策宣传

2、健康教育宣讲、咨询,随访干预 活动总结评价:

篇8: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记录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 确保医疗保险个人权益信息采集的完整准确。在录入个人权益信息业务时, 做到手续完善, 与书面资料一致。重视各种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使用, 做到有据可查, 有据可依。二是严格执行业务办理流程, 确保数据质量。不断加强完善医保工作内控制度, 详细制定了单位、职工参保登记、灵活个人参保办理、基金征缴等工作经办流程, 实行个人权益记录采集初审、审核、复审、审批制度, 从源头上保证了数据质量。三是搞好廉政建设, 确保个权益信息的安全与真实。加强操作权限管理, 责权挂钩, 谁操作谁负责, 并签订医疗保险个人权益记录重点岗位保密承诺书。加强对职工的廉政教育, 防止违纪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维护医疗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的安全与真实。 (安阳市人社局)

篇9: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评价报告记录

年月日

应急预案名称: XXXX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及潜在的紧急状态:

1、验证 XX 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合理性、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

2、检验全体员工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应急队伍的协同反

应水平和实践能力;

3、提高员工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事故的警惕性;

4、取得经验以改进所制定的应急预案。

演练时间:2006.4.26

演练地点:XXXX有限公司

应急指挥人员:XXXX

参加演习人员: 应急救援小组及救援人员

评价人员:XXXXXXX

演练过程记录:

存在的不符合项:

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践能力稍差。

访谈演练参演人员情况记录:

对演练效果、及应急预案充分性、适宜性的评价结果:

通过演习证实公司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可行的、适宜的,增强了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信心,对每个成员的技术和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同时也体现出欠缺部份。

预案改进完善的建议:

1、厂区内通讯,所有主操作的电话号码统计。范围包括到每一个岗位。

2、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时路线及安全点所用的临时标识少。

记录人(评价人员):XXXX审核:

篇10: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

编制单位:四川九圆建设工程劳务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0年08月20日 触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一、目的: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的同时,通过演练使人员掌握应急救援。运行程序和方法,提高项目应急小组的协调作战的能力。

二、时间:2010年 08 月 20日

三、演练地点:绵阳市吴家镇施工现场

四、参加观摩练习有关部门:1、2、3、1、公司安全科领导 公司各职能部门

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及各作业班组 项目部全体工人

五、参加演练人员

六、组织机构: 总指挥:李新起 副总指挥:査志明 抢险组:杨俊 救护组:唐琼华 警戒:谭军 消防组:黄淇洋 通讯员:叶盛

七、演练前准备工作

1、项目在开工前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并向全体人员传达,并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救护组成员已经过培训掌握了急救基本知识。

2、根据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准备了抢救物资:车一辆、担架一副、医药箱一只及急救药品、器材若干、警戒隔离带、袖套(治安、救护、指挥)、扩音喇叭两个。并对器材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所有参加人员做好个人劳动保护,如安全帽。市人民医院电话:120、市报警电话:

110、是建设局事故报警电话

3、确定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指挥演练:通讯组负责各个时段的通讯联络畅通,警戒组防止现场参加演练的人员无意中误进危险区域发生意外,救护组负责事发后的模拟救急及医院的对接,抢险组负责事发的急救以及相关设备的及实施。

4、由治安处人员组成资料组拍摄图片、进行摄像,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照相机、摄像机)

5、演练前召开2次各组负责人碰头会,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内容,参演人员注意事项,演练程序及具体内容。

八、演练简介:一员工由于施工中操作失误,发生触电事故,项目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触电者积极实施抢救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传达,预案小组成员如何履行职责,最后完满达到练习目的。

九、演练

1、工作安排

假设2010年08月20日三名工人在浇筑三层窗台板,瓦工班长安排工人张军、李兵两工人操作振捣棒(两人均持证上岗),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交底,同时说明,不能乱接电源,接电必须找电工。电工按工长安排接好振捣棒的电源,一切落实好后,对张军、李兵作业人员示范并说:开关只要扳动按钮就行了,其它不要动。交待完后,就到别处巡视。

2、事故发生

1-○5轴这部分窗台板、构造柱砼后(约14:40)民工张军对民工建筑完○李兵说:“关了电,到下一部位振捣。”民工李兵说:“线短了,要从这边的配电箱接出来。”民工张军说:“那就把线拔了,重新接。”于是民工李兵未通知电工,擅自拔线时触电,倒在电箱边,四肢抽搐。张军不知所措,问:你怎么了呀。正在相距约五米的工人吴勇见状,说是触电了,快拉闸。同时大声喊:有人触电了。张军恍若梦醒,赶快拉下了漏电保护器的按钮。

3、接警

(时间14:45)正在另一边安排施工的黄效启,听到惊叫声,一看,立即反应出事了,立即对乙及其他人员大声喊道:谁也不准靠近。同时边跑向出事地点边用电话向项目经理报告:李兵在振捣砼作业时,发生了触电事故,一个人倒在电箱旁,情况不明,已要求其他人员不要靠近。现在可能会有人

围观造成更大的伤害。

项目经理李新起(总指挥)接到电话,决定启动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向公司报告。

通讯员立即电话拨打了120求救。同时用电话通知:

抢险组长杨俊。李兵在施工现场发生触电事故,立即按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带领人员,赶到事故地点,进行检查,到配电房拉闸断电,对现场所有用电进行检查,同时将落实情况随时报告。

消防组组长黄淇洋。“李兵在施工现场发生触电事故,立即按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带领人员,赶到事故地点,进行检查有无起火现象,同时将落实情况随时报告。

救护组长唐琼华。李兵在施工现场发生触电事故,立即按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带领救护组成员赶往事故地点,对触电人员进行简单检查,进行现场救护,同时将落实情况随时报告。

警戒、疏散组长。李兵在施工现场发生触电事故,立即按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带领警戒组人员,赶往出事地点,禁止闲杂人员出入。现场拉警戒带进行隔离,并指挥进入的救护车停放在安全地点,随时准备将伤员送往医院,禁止其他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同时将落实情况随时报告。

4、抢救

项目经理李新起已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概况。(14:50)项目应急各小组在现场总指挥报告:

抢险组组长杨俊报告:本组人员全部到达现场,已采取控制措施,现场所有用电都已停止,下一步对全现场用电进行检查。总指挥指示:立即对现场正在用的施工用电进行检查,检查完后,报告情况。

救护组组长唐琼华报告:救护人员全部携带器械到达事故现场,触电者已抬至边上平坦地上,经查伤员呼吸、心跳均无,需要就地抢救,立即实施。总指挥指示:立即就地抢救不能停止。通知各班组长,管好自己的人,不要到现场围观,用电作业全部停止,待抢险组检查后,再作决定。

警戒组长谭军报告:现场已警戒,禁止闲杂人员出入。现场拉警戒带进行隔离,并指挥进入的救护车并停放在安全地点,将伤员送往医院,禁止其他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总指挥指示:加强警戒,对外来探询的人员,不要做任何回答。由救护组长指挥,根据触电者呼吸微弱、心跳停止的情况,由医护人员对触电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准备担架,配合在不停顿抢救的情

况下,将伤员放上担架。

救护者跪在触电者一侧和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伤者心窝上方、胸骨下,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一每分钟60次的速度进行。

15:00假设120急救车赶到现场,与救护组一起将事故人员搬上担架抬上救护车,送人民医院。

5、善后

(15:02)总指挥继续布置下一步工作

a、保护现场;b、成立事故调查组;c、搞好善后处理;d、责任单位和医院配合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6、对演练效果进行讲评宣布演练结束

(16:40)参加演习人员到办公室门前空旷处集合,对演戏讲评。最后请,公司安全科科长对此次演练活动进行讲评:在此次演练中各部门、职工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演练。各专业队都能够熟练使用相关器材和顺利完成相关救援任务。各级人员、专业队伍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服从命令,听指挥。各班组负责人认真做好班组的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事故,整个演练过程达到预期效果。

篇11:公共卫生工作督导记录

被督导单位: 负责人: 督导内容:

1.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 2.慢性病摸底与访视表填写情况 3.0—7岁儿童建档情况 4.健康教育宣传、发放资料情况 5.孕产妇健康管理情况 6.预防接种情况 7.传染病管理情况 8.老年人健康管理情况 9.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情况 10.参与例会及其他临时性工作情况 督导意见:

被督导单位: 督导单位: 负责人签名:

督导人员:

电话:

篇12:灾区卫生救援实践与思考

1 基本情况

5月20日, 浙江省卫生厅组建的抗震救灾消杀防疫第一小分队抵达四川广元市青川县。这是青川县第一支消杀防疫专业队伍, 其中绍兴16名队员按上级指令分别驻入青川县马鹿、七佛乡二个乡开展工作。抵驻地后他们在第一时间与乡政府、卫生院取得了联系。当地灾情十分严重, 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 水、电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环境卫生令人担忧。

驻马鹿和七佛乡的全体队员, 在了解灾情、摸清现状的基础上, 采取“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工作策略, 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帮助卫生院建立和恢复了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对灾区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实施消毒杀虫;利用广播、标语、资料等方式进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进村入户展开环境和饮用水消毒;加强食品、饮水卫生监督监测;指导协助当地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帮助开展儿童应急免疫接种;及时对灾民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和病人诊治。救灾期间, 注重技术指导和长效管理。目前已在马鹿、七佛二个乡初步建立了防保、消杀及保洁队伍,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近三周的抗震救灾中所取得的工作业绩, 得到了卫生部和省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换防时当地政府及群众纷纷以锦旗相送, 称绍兴队“抗震防疫, 战绩辉煌”“灾区生命线, 防疫似利剑”。

2 存在问题

2.1 公共卫生设施相对滞后

据了解, 马鹿乡在整个青川还属于经济较好乡镇, 但2007年全乡生产总值仅为2 865万元, 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 428万元, 农民纯收入为2 200元/人。乡财政收入全年仅12万元, 乡政府工作人员有17人, 仅用于政府日常开支。基本公共卫生设施十分简陋, 这次地震后损失严重, 更是雪上加霜。

2.2 医疗防治能力相对薄弱

该乡唯一的中心卫生院, 仅有5名医务人员, 其中1名兼职卫生防疫工作。现有200平方米业务用房已成断垣残壁。目前, 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开展门接诊, 日常用药主要来自各地捐赠。医院没有一台医疗仪器, 现在的传染病报告靠电话报告, 同时, 卫生事业经费匮缺, 投入有限, 该乡地域较广, 灾民散居跨度大, 一旦疾病发生, 凭现有的设施条件, 还存在着医治及疾病防控的风险。

2.3 环境清扫保洁队伍不全

乡所在地在震前虽临时聘用若干名保洁员, 月工资仅限100元, 人少报酬低难以承担起日常清扫保洁任务。特别在地震后由于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 生活垃圾、瓦砾等废弃物多, 清理任务十分艰巨。

2.4 马鹿乡又临时迁入了3 000余名灾民

由于灾民本身属于防疫能力差的群体, 还可造成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扩散流行的趋势依然存在, 更应该重视灾后公共卫生的建设与管理。

3 建议

3.1 灾区消杀工作

灾区现场蝇蚊密度很高, 特别在生活垃圾孳生点, 一个视野不计其数。在现场开展消毒杀虫工作中, 关键是注重科学规范操作, 合理施药。切忌盲目投药、盲目喷洒。开展消杀前后技术的评估, 突出消杀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月28号由刘起勇研究员负责起草的《汶川地震灾期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1], 是灾区卫生救援最早的一个技术指导文本, 对消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场缺少具有持效性长、污染少的消杀药械, 如:捕蝇笼、粘蝇纸、苍蝇拍、粘蟑屋、捕鼠笼、灭蚊灯等物理消杀的药械。

3.2 加强乡卫生院软硬件建设

乡卫生院是全乡医疗预防保健中心。根据目前灾后医疗防病工作任务, 在现有的基础上, 应加强对乡卫生院等各级医疗机构的建设, 加大经费和人员的投入, 确保有足够的临床医生。专职卫生防疫人员, 至少要按国家卫生部规定1人/万配足[2], 在人口少、面积大的山区宜再适当提高。重点是建立健全乡-行政村-合作社三级报病防疫网络, 确保疾病报告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高效、及时。另外, 免疫规划和传染病监测工作亟待强化。建议各省对口支援中重点落实乡镇医疗卫生的对口技术培训和硬件设备支援。

3.3 供水问题

马鹿乡现有供水方式大体上有三类, 即:山涧 (泉) 水, 浅表水 (井水) 、地面水, 由于地震后地质结构的改变, 原用泉水断层了, 上游污染导致江河水水质恶化。鉴于此, 建议加快对农村改水的规划与建设。结合几十年的农村改水经验, 确定具体措施为: (1) 对水量充足且周围无污染源的山泉水, 通过水质检测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经适当改建可加大受益覆盖率。 (2) 建造相对集中式供水设施, 工艺流程为:利用溪涧水源经沙滤沉淀→井水 (泵站) →高位蓄水池 (加氯消毒) →用户。 (3) 加强水源防护管理。现场调研发现, 污染源多取地表水或地面水, 规模较大的水厂缺少水源保护措施。在进入驻地后及时处理恢复通水, 并落实了水源上下游保护警示牌、每天定期测余氯等措施。对山涧 (泉) 水供应点应设置隔离栏等防护设施。 (4) 有条件的尽快支援、配置集中供水点, 各添一台水质快速检测仪。

3.4 改厕问题

乡所在地应按照城乡建设部有关标准要求增设公厕数量, 并改建为水冲式。鉴于各村有用粪作农作物肥料习惯, 建议: (1) 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水冲式无害化三格化粪池; (2) 由于原先建的260多个沼气池, 地震后基本损坏不能使用, 可引进应用“生物沼气池”, 财政予以一定补助。

3.5 环境保洁问题

建议积极动员群众开展垃圾废物清理工作, 在程序上以生活垃圾、牲畜栏、粪坑厕所、尚遗留的动物尸体为先, 以达到“治本清源、标本兼治”, 减少蚊蝇孳生地的目的。及时清理地震后垃圾、瓦砾等建筑废弃物。适当提高报酬待遇, 明确责职, 做好日常清扫保洁工作, 并落实好长效监管机制。上级有关部门应制订灾区垃圾等废弃物清理、评估技术指导方案。

3.6 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

作为乡镇所在地, 无论震前还是震后, 建设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都是必须的。建议:乡所在地可在附近山岙建立垃圾填埋场, 统一收集作填埋处理;其他自然村村民分散, 可以挖坑填埋作高温发酵处理, 提倡垃圾袋装化, 做到日产日清, 减少传染源。

3.7 活动板房的建设问题

余震尚未平息, 当前正在建设活动板房作为过渡安居, 国家与当地政府也及时出台了相关规定或标准。建设移动板房除设有“三通一平”及相关附助设施外, 要考虑当地村民的习俗, 不宜过于集中, 最好小于30户, 并有利于村民耕作自救;特别要注重肠道、呼吸传染病、皮肤病及病媒生物疾病防范的硬件设施。另外, 要从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合理布局, 如:平板房中的夫妻间的设置等, 使用时限上要考虑的长一点, 以便于今后具备条件时, 着手新农村建设。

3.8 长效管理问题

当前灾区安置生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及早合理“衔接”卫生防疫救援队撤离后的工作的运作机制, 确定一建 (建移动板房) 、二改 (改水、改厕) 、三重 (重卫生队伍的加强、重物质救援中对公共卫生的倾斜、重公共卫生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化和运行) 的工作方针,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另外, 各乡镇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环境整治, 严格落实各项卫生防病措施, 确保灾民饮食、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起勇.汶川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5.28.

篇13:学校卫生工作会议记录

会议由基教科副科长王为民-主持,现将会议主要内容汇报如下:

1、由基教科副科长王为民通报了3月份的食品安全检查并提出今后对该项工作的要求。我校在会上被通报批评。

2、由常州市眼镜协会副会长就预防近视有关知识做了简要的讲座,提出把预防近视工作和学校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眼保健操的正确演练、卫生保健课、相关游戏等)。

3、由武进区卫生监督所姚书记就预防食物中毒工作强调了10点: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是实施,比《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更严格,罚则更严厉;②禁止外购熟食等高危食品;③尽量不要购买现成糕点;④不的购买现成的肉泥、面筋塞肉等半成品,不主张用茶叶蛋;⑤不的购买小青菜(农药含量高),刀豆(含生物碱)。四季豆烹饪前要先煮10分钟;⑥禁止使用亚硝酸盐和腌制食品;⑦不得收购和使用农民家中的粮食;⑧尽量不要使用海鱼等海产品(含有较多的组氨酸*);⑨注意食品的贮存条件;⑩严格掌握食品的再加热(要单独加热),范文《学校卫生工作会议记录》。

4、由武进区疾控中心防疫科周科长做了关于传染病基础知识和学校夏季常见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的简要讲座。

5、表彰2005~2007年常州市“两条一规”先进集体(共14所学校)。

6、教育局张世善副局长讲话。主要内容:①明确目标,确保学生健康不受伤害。要求各校制度更科学、人员更尽职、环节更细化、评价更有效。②落实规定,不断提升卫生工作的实战水平。要求各校健全机构有规划、全程督查堵漏洞、文本解读明要求、自觉执行上品位。

最后强调一个重要通知:关于学生外出规定的重申。

*注:

有些鱼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常见于海产鱼中的青皮红鱼类,如竹夹鱼、金枪鱼、秋刀鱼、沙丁鱼、朝鲜方鱼、鱼时鱼、扁鱼、鲐鱼等;河产鱼主要见于鲤鱼。当鱼不新鲜或发生腐-败时,细菌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可使组氨酸脱去羧基变成组胺。据化验证实,不新鲜或腐-败的鱼类每克鱼肉含组胺1.6~3.2毫克,当每100克鱼肉含组胺200毫克时,人食用后就会发生中毒。人的中毒量为每公斤体重1.5毫克,一般在食用后0.5~1小时就可出现中毒症状,最快的5分钟,最慢的4小时。夏季天气炎热,鲜鱼如果存放不当极易腐-败变质。

上一篇:学校2013年德育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出生证明申请表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