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援

2024-05-07

医疗救援(精选十篇)

医疗救援 篇1

河北省医疗防疫救援队在我院成立后,先后经过了装备论证、物资补充、人装训练,但是没有进行实际演练。通过参加抚宁地区山火扑火救灾保障任务,在此对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建设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为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的建设提供经验。

1 基本情况

2011年4月12日秦皇岛抚宁地区山火发生后,我院被紧急抽组河北省医疗防疫救援队执行扑火救灾部队保障任务。2011年4月14日0点50分接到抽组命令,共抽组27人,其中指挥2人,医生8人(骨科2人,烧伤2人,麻醉2人,急救2人),护士10人(急救2人,烧伤2人,麻醉2人,骨科2人,内科2人),保障7人,其中女队员10人。动用车辆5台,其中指挥车1台,救护车2台,运输车1台,依维柯人员乘坐车1台。6时以摩托化机动方式向任务地域机动,11时30分到达指定地域展开医疗救治,13时完成展开,医疗防疫救援队共展开3顶帐篷,其中1顶为外科处置室,1顶为伤病员留观室,1顶为会议室。2011年4月16日6时返程归建[1]。

2 省级医疗救援队扑火救灾保障任务存在的问题

2.1 人员抽组方面

人员通联不畅,影响医疗防疫救援队紧急出动。为执行此次任务,医院共抽组27人(试行标准20人),医生由医务处通知,护士由护理部通知,战士由院务处通知。因为正值周六凌晨,大多数人都在家休息,并且有的队员的家不在市区,所以费了许多周折才把人员全部联系上,影响了医疗防疫救援队紧急抽组出动。

2.2 个人物品准备方面

个人物品携带不全,影响医疗救治。医疗防疫救援队队员携行物资平时统一放在战备库内,但是只存放背囊和携行包,其他物品由队员自己准备。在执行抚宁扑火救灾时,除2名队员携带大衣外,其他队员均没有携带大衣。因为执行任务地域气温变化大、天气变化无常,多数队员不同程度的受凉,影响了医疗救治工作的展开。后来紧急协调,后方医院送来大衣,才保证任务的顺利执行。

2.3 装备物资方面

在执行此次任务过程中,部分装备因保养不及时,影响了防疫救援队救援工作的开展。医疗防疫救援队共携带7部对讲机,但是其中3部因为存放在战备库内没有及时充电而不能使用。在受领任务和巡诊过程中,由于山区信号不好,手机使用受限,联络不畅,影响了救治任务的整体协调。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除部分指挥装备(无法购置)、个人救生装备(上级未配)和部分医疗卫生配备不全外基本配齐,但是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所携带的药品不能满足日常巡诊和保健的需要。按照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物资装备配备标准(试行),携带部分装备物资不全,本次任务搭设3顶班用帐篷,除留守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住在地方宾馆,如果依靠自我保障,至少还需搭2顶班用帐篷和展开20张行军床。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等医疗设备没有专门的箱子盛放,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坏。由于医疗防疫救援队医疗卫生装备平时由科室使用,执行任务时,心电图机直接从科室装车,这样就造成所携带的心电图机与库房的心电图纸不匹配,影响了医疗救治功能的展开。卫生被服采用整包装携带,导致执行完任务归建时包装不能重复使用,不便于撤收工作的进行。

2.4 预案制定方面

医疗防疫救援队在执行扑火救灾前根据各种任务需要制定了相应的预案,经过此次任务,暴露出预案中向上级汇报情况、组织指挥方面存在缺陷。预案内只有相应医院内容的方案,没有向上级汇报方案,导致情况汇报不及时,协调友邻部队、上级机关和地方政府不到位。医疗防疫救援队标准中,没有派出先遣组和带炊事挂车的方案。根据此次保障任务,须制定派出先遣组的方案,明确人员、车辆,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判断保障地点、范围以及行军路线,并须增加炊事挂车抽组方案。

2.5 定人定位方面

虽然医疗防疫救援队人员少,但是在展开救治过程中各项工作并不少,并且要求时间急,在执行任务时,装备的装卸载、帐篷的搭设、人员的乘坐和物品的摆放,没有落实定人定位,导致人员装卸载和展开没有相应的流程,人员忙乱,工作无序,影响了医疗防疫救援队的快速展开。车队在组织小休息或大休息后行进前,各车带车干部没有及时通过对讲机向指挥车报告人员登车情况,从而造成人员上错车,增加麻烦。

2.6 车辆使用、保养方面

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标准(试行)配备车辆3台,包括1台救护车、1台人员乘坐车和1台运输车。依据本次任务,使用1辆运输车不能满足物资保障的需要。由于运输车长时间存放在库房内,保养不及时,导致车辆在长途行军中出现故障维修时间长,影响摩托化快速机动。

3 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扑火救灾对策探讨

3.1 人员抽组需合理,强化人员多技能培养

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的展开时间要求短,救治时间要求紧。而目前,医疗防疫救援队主要是使用野战医疗所的卫生装备,其中多数体积较大,质量较重,不便于快速装载及展开。医院在抽组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执行任务中,应适当调整男女比例,减少女队员数量,从而实现医疗防疫救援队物资装备的快速装卸载和救治任务的迅速展开。执行抚宁扑火救灾,到达现地后,完全展开医疗防疫救援队历时90 min,如果到达现场后,紧急救治与医疗防疫救援队的展开同时进行,必然会影响任务完成。另外,医疗防疫救援队抽组没有医技电保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用电依靠地方政府,如果依靠自我保障,电力保障是个关键问题,需要对医院医技人员加强电工知识的培训,执行任务时增加医技人员。建立2支医疗防疫救援队,每组有相应的替换人员,并且每组相应人员不能同时都是市区以外的,救援队队员留有多种联系方式,确保联系畅通,抽组迅速[2]。

3.2 物资装备携带须齐全,确保医疗防疫救援队持续开展工作

医疗防疫救援队在执行任务时,时间不确定,地点不确定,而医疗防疫救援队的个人物品必须准备齐全。队员的个人洗漱用品、换洗衣服、作训服及作战靴平时全部放在战备库内,遇有任务,可以随时到战备库内换装,达到一有任务、一经通知、随时出发的要求。对于心电图机、监护仪和除颤等设备,可专门制作相应的包装箱,确保运输安全;对于卫生被服,使用携行包盛放携带,每个携行包可以盛放1套卫生被服。器械修理箱不在医疗防疫救援队标准之内,但是在野外,各种维修工具缺一不可,需要准备一套维修工具。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治疗盘的数量不足,缺少一次性垃圾袋和办公用品,医疗救援队需根据需要增加上述物品和一次性换药包、清创缝合包、治疗盘和一次性中单。

3.3 物资装备功能须加强,确保装备使用效能

增加对讲机中继台和对讲机数量,平时对讲机放在保安处,由保安使用并保养,执行任务时,所有对讲机均能正常使用。增加医疗防疫救援队自身保障类和保健类药品和器材。医院的心电图机的型号多,心电图纸要求不一样,库房所准备的心电图纸与科室携带的心电图纸不匹配,执行任务时,须根据心电图机的型号,抽取相应型号的心电图机。如只依托自我保障,用电和油料保障时,须携带油料,至少携带柴油50 L。上级配发的发电机组与地方供电系统不配套,需携带可以更换的插头。建议购置自带电池的声控灯作为帐篷灯。装载医疗防疫救援队物资的运输车,每周须怠速运转,确保功能正常[3]。

4 结语

通过对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参加抚宁扑火救灾保障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加以改正,使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再次执行任务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满足了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执行任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樊晓斌,王军,刘树新,等.军队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保障灭火救灾部队的主要做法和体会[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1,13(5):275.

[2]李捞摸,张庆勇,李振彪,等.卫生装备应急维修保障特点与改进措施[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96.

应急救援协议(医疗救护) 篇2

(医疗救护)

委托方: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方:元宝山区人民医院

签约地点: 签约日期: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赤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协议双方在平等友善的原则下,双方就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服务,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协议内容:

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元宝山区人民医院就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服务。

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服务主要内容有:

1、生产安全事故抢救。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市元宝山区建材水泥产品生产企业。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煤气中毒、火灾、爆炸、灼伤、烧烫伤、触电、机械伤害、压力容器爆炸等突发事故;当出现上述突发事故时,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电话通知元宝山区人民医院,同时告知事故原因、情况、人员等相关信息,元宝山区人民医院根据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话通知情况,立即组织医疗救护车和专业医生,并配备较完善的专业急救设备至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现场进行急救,在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现场急救后,根据当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入院治疗。

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设立专线电话,元宝山区人民医院在急救室设立专线电话。

元宝山区人民医院应建立针对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应应急救援制度和应急救援方案。

2.、应急救援培训。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每年邀请元宝山区人民医院对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主要为针对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实际存在的中毒、触电、烧烫伤、扭伤、职业卫生、流行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等等,具体培训内容由双方每次培训前协商确定。

3、帮助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元宝山区人民医院通过自身的专业职能来协助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完善有关方面的应急救援预案。

4、指导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前,邀请元宝山区人民医院进行现场指导,并请元宝山区人民医院根据应急救援演练的实际情况,提供意见,强化细节。

5、每年组织1-2次服务性检查。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邀请元宝山区人民医院1-2次/年对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全方位的现场、管理、应急的服务性检查工作。

二、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

元宝山区人民医院提供所生产的服务费用由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支付。

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元宝山区人民医院所提供的服务方式不同,以下面几种方式支付费用:

1、抢救费用根据实际医疗费用结算。

2、培训费用以专家费形式由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支付元宝山区人民医院。专家费用具体数额由双方根据培训内容、方式协商确定。

3、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指导应急救援演练、服务性检查以服务费 形式支付,具体费用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支付方式: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支票形式支付,由元宝山区人民医院开具正式发票。

三、本协议一式四份,赤峰华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元宝山区人民医院各持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有效期为三年。

四、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委托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委托代理人(签字):

联系电话: 联

址:元宝山区美丽河镇四家村

服务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委托代理人(签字):

联系电话:

出境游:注重医疗和救援 篇3

出境游与在境内旅游有很大的不同,一旦出现意外,需要动用国际救援力量,因此,购买境外救援保险是有效地保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手段,出国人员买一份高额保险,尤其是包括境外救援服务的保险十分必要。专家提醒,选择境外旅游保险,应注意医疗保障和援助。

所谓紧急救援旅行保险,就是保险公司与国际救援中心(sos)联手推出的旅游救助保险险种,将原先的旅游人身意外保险的服务扩大,将传统保险公司的一般事后理赔向前延伸,变为事故发生时提供及时的有效救助。

作为收费性质的商业性机构,国际救援机构会向国内的保险公司收取一定的费用后(而保险公司则通过保费的形式向单个客户收费),都会向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救护服务,包括紧急状况发生时,他们可以雇用军用飞机把病人火速运出事故发生地,也会将医护人员派往世界各地看护治疗患者,同时会与遍布世界各地的报警中心,医疗服务机构联手,向用户提供包括电话医疗咨询、行李遗失协同找寻意外突发事件,酒店预订、安排住院、紧急医疗转送,住院费用垫付等在内的全球范围旅行援助服务。

目前国内已有20多家保险公司与国际sOs救援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投保人在购买保险产品的同时,就可以享受到国际救援服务。除国际sOs外,安盛救援、优普环球援助两家国际救援集团也进入了国内市场。

境外救援保险金额可根据保费的高低从45万元到100万元不等。虽然境外救援保险的保费要比一些旅游意外保险的保费高出两倍左右,但其保障水平更高,可以让消费者更踏实,更放心地出境旅游。

选择要点:

保险专家表示,选择境外旅游险,要注意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医疗险的保额要求。如果出游选择的是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和瑞典这些申根国家,则必须投保包含医疗险的旅游险,同时,保额必须在30万元以上,保险期限不得少于1个月,且具有24小时旅行救援服务保障。

如果市民出境游的是泰国、马来西亚、美国或非洲等国家或地区,旅游医疗保险并不成为签证的必须条件。

目前除少数保险公司要求客户对在境外发生的医疗费用“先自付后理赔”外,中国人寿、平安、中德安联等公司,改由保险公司先通过救援合作机构支付所需费用,待旅客回国后,再由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结账。

除了医疗保障外,紧急援助是境外旅游保险很重要的一项服务。无论是游客在外遗失钱包,还是丢失护照,或者是大人出险后小孩的看护等,都可以致电救援热线。紧急援助能否及时,关键在于救援机构的救援能力。因此,投保时要选择有专业医疗救援背景的保险公司。

另外,在选择境外旅行保险医疗保险时,不要只选择便宜的买,不同公司的产品保障水平不一。比如在境外出险,被送往当地医院急救手术,一样的意外医疗保障,有些公司并不承担当地所有的医疗费用,而是要折算成国内相当手术的费用进行理赔,这样的“折算”会让被保险人损失不小。

tips:

城市震后医疗应急救援体系分析 篇4

1 震后医疗应急救援现状

为了满足城市救援服务需求及有效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其主要由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两部分构成,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进行信息联系和调度指挥,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院前急救现已发展形成6种主要模式,如表1所示。

2 震后救援体系分析

2.1 地震医疗应急救援区划体系

地震发生后,城市中短时间内受伤人数会急剧增加,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医疗资源,及时收集震后人员伤亡数据,以合理调度救援力量高效救治伤员,合理制订划分城市地震医疗应急救援区划体系非常必要。

2.1.1 城市地震医疗应急救援区划单元

城市地震医疗应急救援区划单元是指某一城市范围内进行医疗搜救的最小单位;日常医疗急救中,区划单元的半径为3 km~8 km[3],考虑到地震对道路通行性能的影响,城市震后救援区划单元可取为7 km2~10 km2;每个区划单元内,应该设置一个急救中心(站)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震后伤员的分类、临时诊治、转运。区划单元通常以城市中的主、次干道作为划分界线。

2.1.2 城市医疗应急救援区划组团

城市医疗应急救援区划组团是由若干个应急救援区划单元组成的区域;每个组团面积约是城市中的一个行政区,区划组团内至少有一家二级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负责震后伤员的救治、转运,与区划单元内医疗机构共同组成医疗救援网络;因此,城市区划组团具有相对独立的震后救援、灾后恢复能力。区划组团通常以城市中的绿化隔离带、城市主干道作为划分的界线。

2.1.3 地震医疗应急救援区划划分原则

地震医疗应急救援区划是为震后有效搜救伤员而进行的一种地理区域划分,影响划分因素有很多,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城市用地功能。

2)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3)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及地质环境因素。

4)社会政治、经济、人口因素。

2.2 医疗机构(组织)体系

地震时,人员伤亡以机械性损伤为主,轻伤人员需要在医院包扎治疗,重伤人员需要住院治疗,短时间内医院病人数量将急剧增加,医院满员,可能无法正常治疗病人,因此对重伤、轻伤病人的组织管理成为震时有效救援的关键问题;医疗机构(组织)体系的构建在这种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2.2.1 震后医疗机构分析

地震发生后,城市中的所有医疗机构都可以参与到震后医疗救援行动中,根据国内学者相关研究及我国在地震救援方面的经验,将我国地震医疗救援机构(组织)概括为两级医疗救护网络体系。

一级医疗救护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内的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一级医疗救护机构主要功能是负责震区重伤员的医疗诊治及震后灾区的医疗机构体系的恢复重建。

二级医疗救护体系,主要由分布于各区划单元的一级及一级以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急救站、医疗救援队组成,主要负责单元内轻伤人员救治,伤员分类及转运。

城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在日常非震情况下,负责指挥调度城市院前救护力量,完成城市日常急救任务;震灾发生时,该中心一般由政府部门领导统一指挥调度城市的应急救援力量,是震后医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2.2.2 不同震级情况下地震救援体系分析

不同震级情况下,震后城市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不同。在小震、中震情况下,城市建筑大部分轻微或中等破坏,重要生命线系统(交通、供水、供暖、电力、医疗等系统)不至于完全瘫痪,城市应急救援应该实现自救;大震情况下,城市破坏比较严重,城市中的医疗系统可能受损严重,不能满足城市地震应急救援需求,此时,震后医疗救援应该依赖于灾区周边地区及国家的救助。

3 城市地震应急救援区划示例

某市市域规划面积约为624 km2,据总体发展规划,考虑到行政范围,将市域划分为6个区划组团,45个区划单元;各组团功能不同,医院分布、数量也不同;区划单元据城市用地情况划分,各组团功能、医院数量统计情况见表2。

4 结语

1)城市震后医疗应急区划体系及医疗机构(组织)体系使灾区的救援工作单元化、细致化,有利于震后有序、高效地搜寻、救治伤员,便于管理震后救援工作,调度救援力量;在震后城市医疗系统恢复阶段,可以根据各单元破坏程度、医疗需求情况,分清震后恢复的主次先后次序,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2)城市震后医疗应急区划体系可为城市消防系统、城市避震疏散系统等其他抗震救援系统的合理规划建设提供依据。如我国消防系统的消防责任分区划分可以依据城市地震医疗应急分区作为参考;消防系统和医疗系统在震后搜救过程中可以相互配合,提高救援效率。

3)本文中提到的医疗应急区划及医疗机构(组织)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区划划分还不够详细,区划单元的相关指标(如单元面积)还不够明确,有待于细化研究论证;医疗机构体系比较简单,各医疗机构在震前医疗准备、震后救援及震后医疗系统恢复3个阶段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摘要:指出震后如何迅速高效地搜救、诊治伤员,以减少人员伤亡是地震医疗应急救援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分析国内医疗应急救援现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震后医疗应急救援区划体系和医疗组织(机构)体系的层次、组成等问题,旨在提高震后救援效率。

关键词:地震,医疗应急救援区划,医疗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郑静晨,樊毫军,侯世科.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外地震救援实战论灾害医疗救援模式[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1(1):23-25.

[2]王明晓.对我国煤矿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2007,11(11):32-33.

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篇5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往往需要预先编制好应急预案。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1

1、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2、任何人发现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的`现象,可直接报后勤保障部或院总值班室,接报人应立即向分管院领导汇报。

3、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现场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和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在48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县环保局报告。

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消毒工作从感染性废物污染最轻的区域向污染最重的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消毒。

6、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7、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8、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在1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若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

9、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损伤后的处理方法:

(a)可用肥皂水、清水、无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重力挤压。

(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d)保留物品,以便辨认其传染性。

(e)向保健科汇报。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直接参与人及其相关的情况。

(f)根据具体情况尽快采取医疗措施,医学观察。

10、对破碎体温计、血压计泄漏的水银收集方法:

①收集人需佩带口罩、手套,用硬纸片做成小套,收集散落的水银珠;

②将套内收集的水银珠放进有盖的小药瓶中,药瓶中须放有一定量的水;

③将小药瓶送医院设备科仪器维修部保管。

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2

为进一步做好汛期灾害防御和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在灾情发生后,医院急救和应急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制定我院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一、医院高度重视防汛安全工作,完善抗洪救灾组织机构:

(一)成立灾害事故应急小组:

总指挥:杨成虎

组长:胥敏

副组长:贺建军、蒋久富、冯峰、蒲昭谦、羊明

成员:杨淦、文陆林、林春华、任春洪、杨绪、杨烈、杨柳、余燕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与卫生局、所属各相关部门及医院内各科间的关系,负责组织医疗救援工作所需的人员、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负责指挥抗洪救灾医疗工作。

(二)成立医疗救护队:

一队:队长:蒋久富

队员:宁小洪、谭永、李启、喻双文、祝仁兵、林玉萍、陈峰

二队:队长:冯峰

队员:许海彬、杜华、胥智勇、岳鹏程、吕明波、李莉

医疗救援工作队负责为需要救援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保障医疗救援绿色通道的畅通。

(三)成立防灾抢险队:

队长:胥敏

队员:杨淦、杨柳、杨烈、杨绪、任春洪、余燕

防灾抢险队成员负责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的保障。

医疗及抢险队成员须服从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服从医务科、医院总值班的紧急调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二、医院各科提高防灾救灾的警惕,做到防灾救灾救护队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做到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人员相对固定,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

三、总务科、财务科、设备科、药剂科、供应室、手术室等有关科室作好物资、资金、设备、药品、器械、车辆、通讯等准备工作,确保抗灾抢险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四、根据抢险工作情况,随时组队变更出发队员,各科室负责人和抽调人员必须按指令派出人员,并安排候补人员接替其院内工作。

五、凡参加抢险人员,均须将联络电话,统一登记交医务科备查。院总值班、救护车班,总机班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保证通讯畅通。紧急情况立即报告院领导。

六、应急物资

1、配备急救车2辆。

2、急救包:存放于急诊科。

3、急救药品:存放于门诊药房。

4、抢险人员装备包(包括:电筒、电池、雨衣、毛巾、被子、雨靴、蚊帐、水壶)。存放地点:物资库房。

七、应急通讯

1、应急人员应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2、急救车辆配备“120”电台及GPS卫星定位系统。

3、车班值班人员配备电话1台。

4、院内程控交换机配备应急电源,可保证30分钟院内通话。

一旦发生洪涝灾情、险情,立即启动预案,全力做好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社会保险健康安全运行,努力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险风险,维护稳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工作原则

(一)客观性。

在进行社会保险风险状况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时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情况,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事物全貌和事件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不得主观臆断和猜测。

(二)真实性。

要实事求是地进行风险状况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如出现涉及社会保险风险的情况不得瞒报、欺报,也不得夸大事实或虚报事实。

(三)及时性。

如突发重大事项,要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处理措施并上报。

(四)准确性。

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上报应先简要说明情况,随后补报详细情况,准确说明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事态发展的程度及当前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下一步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建议采取的应对方案。

(五)保密性。

要严格按照《保密守则》的要求,在处臵风险、报送风险信息时特别注意各类信息情况的保密,未经组织批准不得向外界透露风险的相关信息。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成立社会保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第四条职责

由社会保险风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区社会保险风险的处臵工作,切实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充分认识维护社会保险稳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对辖区社会保险风险的监测预警,及时报告突发风险情况,维护辖区稳定。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接收、整理、上报有关信息资料,向领导小组汇报风险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

2、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组织召集相关会议;

3、向有关部门通报风险突发事件信息;

4、对风险突发事件的处理提出具体的处理建议;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工作制度

第五条领导小组例会制度

领导小组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辖内当期社会保险形势,研究风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责任,制定下一步促进辖区社会保险工作的措施。

第六条突发事项报告制度

出现可能影响社会保险风险的重大事项,应及时(不超过2小时)向领导小组长报告,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名称、地点、时间;

(二)突发事件的原因、性质、等级、危害程度、影响范围;

(三)事态的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损失、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四)需其他单位配合行动的工作。

第七条日常工作协调制度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有关社会保险风险信息,报送有关报告,及时掌握社会保险风险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建议领导小组不定期地组织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四章风险分类

第八条风险级别分类

1、黄色:属一般性风险,对公众信心影响不大,采取应急措施后可以立即控制和化解。

2、橙色:风险较大,对行业和公众信心已造成一定影响,并有可能波及有关单位,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应急措施。

3、红色:风险极大,严重削弱公众信心,波及整个行业,并已涉及有关单位,领导小组应做好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持的准备。

第九条预警

辖区内发生社会保险风险突发事件后,应及时正确判断事件的风险级别,于2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风险状况报告后,对风险紧急程度和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视情况建议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同时,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书面报告。

第五章风险处臵

第十条处臵程序

(一)组织。

领导小组视情况组织召开成员会议,对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处臵预案,明确责任,形成最终决策。

(二)实施。

制定针对辖区内不同类别风险的处臵措施,建立应对不同情况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应及时提出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具体建议,在已有处臵预案的基础上针对个体事件进行调整和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严密持续地监督,并向领导小组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与改进措施。

(三)善后。

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彻底调查,查清事件的原因,统计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明确相关人的责任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与上报。

在风险处臵完毕后应总结整个事件始末、经验教训和处理结果,并向领导小组提交书面报告,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议,并视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第十一条工作要求

及时有效。各成员应对可能危害社会保险风险的事件保持高度警觉。出现问题要及时发现、尽早报告,同时全面掌握情况,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采取周全得当的处臵措施、尽量控制影响区域,逐步消除负面效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处臵。

(二)协作配合。

各成员应尽最大努力配合落实处臵方案,提供人员、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不得借故推诿。

(三)完善基础制度。

应建立健全辖区内养老保险风险防范与处臵预案机制。

(四)奖惩有别。

风险处臵结束后,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贡献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因工作懈怠或疏忽导致的泄密和风险报告不及时、扩大或恶化等不良后果,对其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第六章应急保障

第十二条通讯保障

(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值班电话和主要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应保持24小时畅通。

(二)所有通讯应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三条文电运转保障应确保文电运转的高效、迅速、准确,不得延误。

第十四条技术保障

(一)确保本系统的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有足够的软硬件技术支持保证,有关信息有计算机备份。

(二)对要害岗位的人员,至少有两名人员备用、替换,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人员的缺岗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安全保障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确保有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七章附则

医疗救援 篇6

灾难的发生,牵动了世界。

中国在向巴基斯坦提供价值数亿美元援助的同时,先后派出了两批国际救援队116人前往南部洪水重灾区。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执行海外洪灾救援任务。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张利岩是首批救援队的副领队,也是中国在海外救援中首次派出的女首席医疗官。

准备出征:“这是大事,要去要去”

8月23日,对张利岩来说是终身难忘,她受命出任此次海外救援首席医疗官。作为武警总医院的资深医务工作者,张利岩见证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发展历程。“从2001年4月,由中国地震局、武警总医院和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奉命组建中国国际救援队组,迄今近10年,执行了10余次国内外大型救援任务。”

因为她长期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曾经负责过印度洋海啸、海地地震、汶川地震等大型国内外救援工作,像选拔救援队员、培训、考核等也都在她的主持下完成;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张利岩还组织人员亲上一线,积累了宝贵的防疫工作经验。

“平时我们的救援队员是分布在各个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一旦有指示,可以立刻行动起来。”张利岩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拔了36名医护人员分属19个专业,其中年龄最大的已逾五旬,都是临床一线的医疗骨干;并组织了价值800万元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此次的洪灾救援中,还考虑到巴基斯坦因为穆斯林习俗要求男女分开,所以增加了女队员数量。第一批派出14名女性医护人员,第二批派出了24名,是中国海外救援中派出女性医务工作者最多的一次。”

当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张利岩抽空看望了正在患重病住院的婆婆,并将这一消息告诉她时,身为老革命军人的婆婆非常理解并支持地对她说:“这是大事,要去要去。”

艱难征途:“人比物资重要”

8月26日,经过近7个小时飞行,张利岩和其他54名队员抵达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她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要迅速确定救援地点。

“这次巴基斯坦的洪水是从北向南逐渐蔓延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时,洪峰刚经过南部信德省,那里的灾情最严重。在和总领队以及中国大使馆协商后,我们选定了重灾区特达市。”张利岩说。

到达卡拉奇机场后,张利岩和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和吃饭,直接乘车赶往特达市。汽车在路上颠簸了3个半小时后,大片被水淹过的土地逐渐进入救援队员的视野。行至特达市郊,只见一个又一个灾民聚集点密密麻麻地分散在地势较高处,小小的窝棚内外都搭着简易的竹床,很多孩子和妇女守着仅存的包裹,茫然地望着驶过的汽车。看到救援队的车停靠在路边,一群人慢慢围拢过来,一位年逾5旬的长者指着救援队员身上大红色的救援服,问道:“你们来自中国吗?是从遥远的北京来吗?”队员们亲切地告诉他:“我们来自北京,是来帮助你们的。”老者带头鼓起掌来,对中国队员表示欢迎。

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黑。留下一部分人装卸救援物资后,张利岩便带领队员手持电筒,来到附近的灾民聚集点展开救灾摸底工作。“多了解一些灾民的身体状况,这样开展工作时心里就有底了。”

出于安全考虑,中国流动医院和队员营地设在了特达警察局大院里。“他们成群结队地来求诊,每天门诊量都有七八百人,相当于国内三甲医院的日门诊量,何况我们仅有30多名医护人员。很多人都是走了几个小时的路来这里,甚至有的是骑摩托车从卡拉奇赶过来,就是因为信任‘中国医生’。”

9月1日,炎炎烈日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流动医院接诊了700余位患者。下午5时,汗流浃背的医护人员们送走聚集的患者,刚刚松了口气,天色突然变暗,一阵狂风携裹着漫漫沙尘从天边席卷而来。六顶医疗帐篷和两顶换药帐篷顷刻被沙尘暴淹没,能见度不到50米。指挥帐篷也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医疗队员们迅速分组封闭医疗帐篷入口,顶风挖掘排水沟渠。20年难得一遇的暴雨,瞬间瓢泼而下。

“我必须要去!输液帐篷里有病人!”就在大家纷纷撤入屋内时,张利岩抓着一件救援服往大雨里冲。

在风雨中飘摇的输液留观帐篷里还有5位患者正在输液,张利岩拿着塑料布一个个裹住瑟瑟发抖的患者。医护人员分头行动,一组人重新加固帐篷四周的固定桩,一组人重新打开距离最近的医疗帐篷。

“我们刚刚封住帐篷”,一位志愿者在帐篷里抓着封闭带。

“一切为了病人!人比物资重要!”张利岩火冒三丈,一把拉开封闭带,再次冲入大雨中。张利岩和另一名护士扶起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裹紧塑料布,向医疗帐篷里转移。一位,两位……五位患者顺利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医护人员从头到脚淋得透心凉。他们打开应急灯,一位位重新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开始正常治疗”,浑身湿淋淋的张利岩捋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叮嘱医护人员开始工作。

凯旋而归:“使命庄严,也很神圣”

作为首席医疗官,张利岩既是“发言人”又是“管家”。对外,要和当地医疗卫生部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沟通,发布医疗信息。对内,要统领全局安排医疗工作;这要求首席医疗官既要有专业医疗知识,又要有统领全局的领导能力。“对于首次参加国际救援的我来说,要多思考,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刚到伊初,一名4岁的小女孩因为腹泻,跟随母亲求诊。救援队员汪茜是名执行了4次国内外救援的老队员,经验丰富,立即考虑到她可能不是简单的腹泻。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远远超出了正常指标,加之腹痛等其他症状,流动医院立即确诊了首例痢疾病例。紧接着又发现其他两例,这预示着灾区已出现传染病。张利岩马上积极联系世界卫生组织,将对这些痢疾患者进行追踪,对该传染性疾病进行监控和流行病学调查。

巴基斯坦南部的安全局势紧张,时常有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巴方特意派来一支海军陆战队,为中国队员提供全天的安保服务。“在即将结束任务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正在屋内开会,忽然从不同方向听到几声枪响,考虑到队员人身安全,还是当机立断关闭了房间所有的灯。我要保证每一位队员的生命安全。”张利岩说。

经历近三周艰辛难忘的灾后救援工作,首批赴巴基斯坦洪灾灾区救援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带着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中国救援队的难舍之情回到祖国。

回国近两个月,面前的张利岩,一身戎装,十分干练。“回来后还有很多工作等着做,繁忙依旧;但通过这次海外救援,作为首席医疗官,代表国家,传递中巴情谊;使命庄严,也很神圣。”

责任编辑 张小华

应急医疗救援与临床医学工程 篇7

近年来, 全球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及频率呈大幅上升趋势。国内应急医学学科的建立源起2003 年SARS事件, 2008 年汶川大地震救援促使从政府、医疗机构到普通民众对应急医疗救援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 从而推动了较完备救援体系的建设。

如何提高医疗救援的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救援的效率与质量, 是值得救援体系建设者思考的课题, 仅凭增加医疗救援人员数量和提高人员素质难以解决问题。医学工程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多次自然灾害救援过程中的应用逐渐显现出它在医疗救援体系中的重要价值。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在多次医疗救援实践中, 进行了诸多临床医学工程的应用尝试, 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应急医疗救援概念和保障范围

1.1 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医疗救援概念

紧急医学救援[1]是指在当地政府领导下, 建立科学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指挥系统和紧急救援网络, 动员一切卫生资源, 实施紧急医疗救治、疾病预防与卫生保障, 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备、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3 个阶段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其内容包括应急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救援2 个部分。而应急医疗救援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是当一次突发事件导致多人伤病发生, 由政府卫生部门从多个医院紧急抽调、组织一批医护人员和物资前往现场开展紧急处置的过程。

1.2 应急医疗救援保障范围

应急医疗救援保障涵盖了平时自然灾害、非自然灾害 (人为事故灾害、恐怖袭击) 等医疗救援, 在战时的应急医疗救援还包含各种武器所致的战创伤。比较常见的有以下4 种情况。

1.2.1 自然灾害

天文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地质灾害包含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1.2.2 事故灾害

火灾、放射事故、化学危险品、生化灾害、交通事故、矿难等。

1.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1.2.4 恐怖袭击事件

如2013 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接连发生2 起爆炸袭击事件, 因赛事设有紧急医疗服务部门, 爆炸发生后即刻进行了医疗救援。

2 医学工程在医疗救援中的应用方法

虽然医疗救援的主体是医务人员, 但医学工程人员和医学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在医疗救援中不可或缺, 而要做好医疗救援的保障必须要有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强力支撑。

2.1 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特点

临床 (医学) 工程 (clinical engineering, CE) 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医院中与医疗、护理、药学并列为4 大支柱, 是医疗质量安全与效率的必要技术保障。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是医学装备的管理以及与临床共同开展医学工程科研2 个方面[2], 其特点是工程技术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 管理与科研工作的中心是临床需求。医学装备管理包含物流供应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维修保障等工作, 医学工程科研方面主要有医学装备管理、物理作用的生物效应、医学装备改进与研制3 个方向。

2.2 临床医学工程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

实际救援中派往前线的医疗人力资源往往受限, 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应该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发挥救援医疗资源的作用, 提高医疗救援效能并保证医疗质量。而医学工程技术是医务人员最可信赖的助手, 理应成为医疗救援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应急医疗救援需要4 个条件: (1) 高效的组织指挥:需要对现场信息进行收集与研判、救援力量的组织和编配以及制订合理的救援实施方案; (2) 实施正确的医疗救治技术:这是医疗救援的基础和软件; (3) 适用、齐备的装备药品器材:这是医疗救援的硬件条件; (4) 自身保障设备设施和条件。

根据临床医学工程的自身特点与上述医疗救援保障的关键点, 若要在医疗救援中使用医学工程技术, 应从救援装备的管理和科研2 个领域入手。从应急医疗救援全程来看, 医学工程的作用可体现于日常备战、应急响应、展开部署、医疗实施、总结分析5 个阶段。

3 国外医疗救援中医学工程的应用

3.1 医疗救援装备物资管理

高效的医疗物资调配是应急医疗救援的重要保障, 也是临床医学工程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外学者对灾害救援时医疗物资供应链进行了研究[3,4], 例如研究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模型[5]。

3.2 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利用

由于医工工程师熟知医疗设备构造, 一方面能在救援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也能在物资匮乏的灾区将手中设备“变废为宝”[6]。如图1 所示, 利用手机进行显微成像。通过人手一部的手机和简单的光学组件, 再加上LED发光二极管, 就能十分有效地对疟疾和肺结核进行检验, 这种设备较常规光学显微镜而言不仅方便携带, 并且更容易获取。

3.3 应急医疗救援装备器材

(1) 机动医疗单元:美军在此领域的新理念是前沿支持医院 (combat support hospital, CSH) , 即通过帐篷医院、民船改装的医院船等, 实现应急医疗力量前移。按美军的救治阶梯分类方法, CSH属于第三级救治阶梯 (Echelon III) , 包含CT仪、手术室、实验室、8 张ICU监护床/20 张普通病床, 可扩充到258张床, 开展从外科、内科、眼科、康复科到心理治疗的系列医疗服务。美军最新成果还有“空降手术队”, 装备1 顶帐篷、1 台5 k W发电机、各种医疗箱组、携带30 单位 (每单位400 m L) 血液、2 辆“悍马”改装的医疗车辆, 能治疗10 名手术伤员。

(2) 生命探测仪器:现已有雷达、超声、光学等诸多方法的生命探测仪。

(3) 急救器材体系和理念:注重现场急救和早期救治, 将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用于现场伤员救治, 注重急救器材和装备的系列化、模块化和标准化。据内部资料报道:美军研制和装备的野战卫生装备及药材, 有高级复苏液、高强度聚焦超声止血装备、伤口酶清创系统、眼激光伤野战治疗包、可运输的高级生命支持系统、语言翻译机等21 种。

(4) 急救器材和装备的特点:1小型便携:尺寸15 cm×15 cm的心电监护仪, 尺寸21 cm×8.8 cm×7 cm的便携呼吸机, 质量仅0.8 kg、火柴盒大小的除颤仪;2高效快速:研制的速效止血敷料能在1 min内实现止血;3功能集成:监测、复苏功能担架和多功能固定器材等具有诸多固定功能;4高技术化和环境适应性:国外研制的运载工具的担架适应多种环境, 如真空担架、舰艇专用担架、航空担架、海上漂浮式担架、救护车担架;5一体化:国外急救器材和装备研制呈现出向监护、诊断、治疗、远程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4 我院医学工程在医疗救援中的应用实践

我院组建有国家级医疗救援队和应急医疗分队两级医疗救援队, 开展临床医学工程研究的有野战外科研究所 (以下简称外研所) 和医学工程科 (以下简称医工科) 。外研所包含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交通医学全军重点实验室。由于2 个部门的各自特点, 在将医学工程方法应用于应急医疗救援实践中时, 外研所主要方向在多发伤救治技术[7]、交通事故生物效应的研究和急救装备器材的研制上, 医学工程科则侧重于救援装备器材物资的管理工作。历经多年努力, 探索出如下成果。

4.1 日常备战阶段

4.1.1 依据灾害种类制订救援装备配置预案

我院国家级医疗救援队设有战备物资仓库, 物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装备配置可参考2008 年卫生部制定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 (试行) 》, 它是应急医学装备配置的参考标准, 包括救治装备和常用药品、传染病控制类装备、中毒处置类装备、核与放射处置类装备、队伍保障类装备等。

4.1.2 依据灾害种类制订救援物资供应预案

我院医工科也依据灾害种类制订救援物资供应预案, 例如《医工科重大地震预案》, 并与若干供应商签订应急供应协议, 使急救设备、器材的应急供应更及时高效。我院医工科依据灾害种类制定的耗材库房应急供应清单见表1。

4.1.3 合理管理专用和通用急救设备, 确保设备的待用状态

专属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急救设备有时可能长期闲置于仓库中, 但医工人员依然要坚持按计划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 确保设备的待用状态。同时医院其他急救设备也是医疗救援装备的后备, 这些平时运行在临床一线的急救设备需要医工人员与临床使用人员协同维护保养, 保证设备随时可以进入救援一线。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 未来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实时监控急救设备的工作状态。

4.1.4 救援装备的安装使用培训

通常救援装备器材是为救援现场量身打造的, 与院内急救设备有差异, 需加强对救援队的培训。我院医疗救援队定期卫勤演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是按实战要求进行救援装备器材的安装使用培训与演练, 确保在救援现场能迅速安装救援设备、熟练使用救援器材, 保证救援质量。

4.2 应急响应阶段

(1) 运用医学工程技术手段收集获取信息, 缩短响应时间, 帮助研究判定情况, 为救援组织指挥提供依据。我院外研所2013 年研制出交通事故现场信息采集系统收集新技术, 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建模, 使用无人飞行器与机器视觉探测技术, 实现交通事故现场信息的远程采集, 能在救援队出发前获知现场情况, 有助于准确配置救援人员与装备, 提高救援的成功率和效率, 开创了一种医疗救援的新模式。

(2) 通过制订预案, 高效完成了救援队的物资供应。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 我院迅速启动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第一时间组成芦山抗震救灾医疗队, 1 h内完成人员、物资准备, 成为进驻灾区的第一支省外医疗队。医疗队共携带价值200 万元的先进手术器械、医疗设备和价值20 万元的药品, 展开后即是一个功能齐备的野战医院, 可完成各类急救手术。

4.3 展开部署阶段

4.3.1 通过机动医疗单元展开, 将医院移至现场

通过学习国外经验, 我国建设了“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民船改装医院船、海域救生浮台等海上医疗单元。在陆上, 我军各卫勤单位已掌握利用方舱医院、帐篷医院、野战手术车作为机动医疗单元。方舱医院具有模块化易连接扩展的优点, 在2010 年玉树地震救援中得以充分展现。在芦山抗震救灾期间, 我院医疗队的野战手术车在老百姓家门口实施了现场手术。

我院外研所研制的野战救护车、两栖装甲救护车, 其他单位研制的卫生列车均是各具特点的新型机动医疗单元。两栖装甲救护车是在水陆坦克基础上改装而成的, 配备有可伸展式双层担架床及先进的医疗设备, 设计时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因素, 救护舱室做隔音降噪处理, 舱室温度可调, 为实施救治与运送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

4.3.2 现场医疗平台的搭建

应急救援中需要医工、医护人员一起在灾害现场搭建帐篷、医疗平台, 安装手术床、医疗设备, 安装供电、空调、供氧设备, 以及安装调试通信设备。经过日常备战阶段的培训演练, 快速搭建医疗平台, 为挽救生命赢得时间。

4.3.3 远程医疗系统的搭建与维护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 可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 是高效利用医疗专家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救援现场运用远程医疗系统, 同样需要医工人员进行安装与维护。

4.4 医疗实施阶段

4.4.1 生命搜救

除配备生命探测仪器之外, 我院外研所还研制了现场伤员搜救与信息系统, 能对伤员进行GPS定位, 并管理伤员信息。

4.4.2 医学装备使用的技术支持

救援现场配备急救设备、手术器械、检验设备、X线机等众多高精尖医学装备, 医工人员的现场操作协助、维护等技术支持是急救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4.4.3 救援现场医学装备的维修保障

特点: (1) 时间紧, 任务重。在救援现场装备损坏率高、补给困难、维修时间紧、任务重, 需要娴熟的维修技术。 (2) 注重质量, 讲求效益。现场维修需要确保性能可靠, 并用尽可能少的维修资源消耗实现保障。

4.4.4 救援现场医学装备的管理

除上述管理内容外, 医学装备的账目管理, 定期巡查设备、器材使用情况, 及时联系物资补给, 实现救援队与医院后方联网信息系统管理, 均是临床医学工程的重要工作。

4.5 总结分析阶段

(1) 其他专业人员可以与医工人员一起总结分析, 优化救援路径、流程, 帮助建立快速高效的医疗救援体系。

(2) 灾害人体效应的医学工程研究:我院外研所开展交通事故的生物效应研究[8,9], 仿真分析了交通事故导致各种伤害的原因, 对于医疗救援与设计交通事故防范系统都具有实际价值。

(3) 研究如何将医学工程技术方法用于应急医疗救援, 解决救援中遇到的难题。

4.6 医疗救援装备的研发

应急医疗救援与院内救治环境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对救援装备的要求有着巨大的差异, 不同的灾害现场如陆地与海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在救护车里适用的装备到舰船上不一定能承受住震动, 平原上的装备也可能无法在高原运转。这就需要医学工程人员为不同的灾害救援现场改造或重新设计适用于该环境的救援装备, 这是临床医学工程在应急医疗救援中应用的一个主要领域。

我院外研所重视急救器材研制的系列化、成套化, 如针对不同的使用对象, 研制了卫生员包、卫生员背囊、军医背囊、综合急救箱 (如图2 所示) 4 种急救包。另根据长期对创伤的研究, 研制了从包扎、止血、通气到搬运工具的全系列医疗救援装备, 包括超声清创仪 (如图3 所示) 、抗休克裤等设备, 为应急医疗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保障。

5 结语

近年来, 全球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与频率呈大幅上升趋势, 人们已意识到应急医疗救援与建设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医疗救援的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救援的效率与质量, 是救援体系建设者面临的一大课题。我院在医疗救援实践中, 认识到临床医学工程是应对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从医疗救援装备器材的管理到装备器材的研发, 从日常备战阶段到救援结束后的总结阶段, 临床医学工程都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作为临床医学工程师, 应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责任,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积极参与临床医疗实践和学习救治常用方法和流程, 对提高医疗救援水平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目的:探索应急医疗救援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以提高应急医疗救援的保障水平、效率与质量。方法:分析应急医疗救援成功的条件与临床医学工程的学科特点, 提出临床医学工程应用于医疗救援的方法。结果:将临床医学工程相关理论、技术和保障措施应用于某院参加的历次抗震救灾、其他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医疗救援实践, 均高质高效地完成了保障任务。结论:临床医学工程是医疗救援的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持, 在医疗救援的各个阶段, 医学工程科的积极参与有助于高质高效地保障救援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应急医疗救援,医学救援,临床医学工程,医学工程科

参考文献

[1]梁万年, 王声湧, 田军章.应急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彭明辰.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之我见[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4 (1) :1-2, 116.

[3]Guojun Ji, Caihong Zhu.A study on emergency supply chain and risk based on urgent relief service in disasters[J].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dia, 2012, 5:313-325.

[4]Abbas Afshar, Ali Haghani.Modeling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n real-time large-scale disaster relief operations[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2012, 46:327-338.

[5]Andrea F, Muhammad H Z.The rol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n disaster management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2, 90:631-632.

[6]Breslauer D N, Breslauer D N, Maamari R N, et al.Mobile phone based clinical microscopy for global health applications[J].PLoS ONE, 2009 (7) :6 320-6 322.

[7]程晓斌, 赵先柱, 张连阳, 等.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规范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 2010, 12 (1) :4-7.

[8]郭晓丽, 王正国, 朱佩芳, 等.汽车侧面碰撞交通伤的伤情特点实验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 2005, 7 (4) :251-254.

医疗救援 篇8

满足不同规模的医疗救援队伍对不同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要求,建立成系统、成规模、模块化的野战卫生装备救治体系是非常必要的[1]。随着我军卫勤装备系统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野战方舱医院等一批先进的卫勤装备相继问世,为保存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及批量伤病员的救治、疑难病的快速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武警方舱医院是专门用于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医疗救援重型装备,主要类型分为搜索营救、现场急救、专科救治、制氧供电、信息通信、后勤保障六大类,总数达到××××件(套),总值达4 500万元,具有装备体系配套、技术性能先进、模块化使用、数字化操控、平战结合兼备等特点。加强武警方舱医院装备平时的科学、有效管理是完成战时任务的基本保障。我院自2012年配发武警方舱医院后,经过2 a来的探索总结,在平时装备管理方法及效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1 主要做法

1.1 健全装备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分工

为克服野战医疗装备管理和使用人员难以保留、更换过快的问题[2],我院专门成立了方舱医院装备管理小组,由机关卫勤救援办公室主任担任专职组长,以抽组医学工程、临床医学、救援医学、救援护理学、消毒供应学、检验医学、药学、驾驶专业队员为主,成立了9人组成的装备管理小组。组长主要负责监督指导装备管理、筹措、使用计划以及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将装备管理工作纳入卫勤救援办公室周工作计划,并将每周五下午设为装备维护日,形成经常性、日常性工作;医学工程人员主要负责装备的维护、保养、维修、充电、补充、检测与计量;临床医学与救援医学、救援护理学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组合配置、性能监测,提出检修保修意见、配合做好医学计量工作;消毒供应人员、检验技师、药师分别负责耗材、试剂、药品近效期的检查、请领与更换;驾驶员负责协助装备装卸载、搬运,并兼任安全员。装备管理小组队员坚持分工不分家,同唱一台“戏”[3],实现了专人管、专人问、专人查、专人测的管理组织。在应急情况下,小组还共同负责库房开启、清点检查、物资筹措以及装载工作,大大提升了医疗救援队出队效率,解决了野战医疗装备存在的建设与管理脱节、人员技术与维修保养脱节等问题[4]。

1.2 完善装备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

制订出台了武警部队首个《武警方舱医院装备管理规定》以及《医疗救援装备管理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规范武警方舱医院装备平时管理职责、内容、措施以及出入库方法、经费使用、保密措施、奖惩制度、绩效考评等内容;建立装备档案,建立健全《武警方舱医院装备总账》《武警方舱医院装备分户账》和主要医疗救援装备、一般医疗救援装备档案,并建立《武警方舱医院装备使用管理登记本》,形成了系统化的配套文件。创新了5种管理方法:(1)引进装备管理软件。将装备相关全部信息录入信息数据库,并根据处置突发事件性质不同,形成装备组合套餐,在出发前,对照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即可核查携行装备的种类数量等明细。(2)建立专用维修室。在库房内设置方舱医院装备维修检测室,配齐了维修检测相关器材,能够满足日常装备维护保养需要,解决了新配置的野战医疗装备市场缺少零配件,当装备出现普通故障都需要求助公司、厂家工程技术人员,维修周期过长的问题[4]。(3)研发预警系统。自主研发了近效期药品及耗材预警系统、低库存药品及耗材预警系统,并对所有装备实施条码化管理,实现了近效期、低库存的实时预警,提高了装备管理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4)改进存储环境。在方舱医院装备库房安装指纹门禁系统、红外线视频报警系统以及捕鼠器、冷暖空调、除湿机、恒温恒湿报警器,高标准达到“六防”(防潮、防霉、防火、防盗、防虫蛀、防鼠咬)和“四无”(无霉变、无丢失、无失效期、无锈蚀)要求。(5)纳入质控体系。将方舱医院医疗装备纳入医疗装备质控管理,定期对心电图机、除颤仪、电刀、输液泵、心电监护等装备进行计量质控,定期组织医疗装备在高原、寒带、热带等气候条件下的技术指标测试和调校,确保装备技术指标可靠。

1.3 强化平战结合使用,增强用装意识

为改变战备装备长期存放、备用导致的装备使用率不高、装备失能以及浪费现象,我们采取的方法为:(1)纳入日常医疗使用,将方舱医院装备在平时借与临床科室使用,如:将重症监护方舱的连续性血液净化仪、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微量泵借与呼吸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将外科手术方舱的CUSA电刀、自体血回收机借与手术室和麻醉科,将特诊检验方舱的掌式超声机、便携式彩超、便携式血气分析仪借与特诊科、检验科等。制订下发了《武警方舱医院卫生装备临床科室使用管理规范》,规定临床科室借用方舱医院医疗装备不计入科室成本,医疗收益归科室,科室为装备借用期间管理、维护、保养第一责任人,方舱医院使用时1 h内无条件归还。通过这种方法确保了方舱医院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最大程度发挥方舱医院高端医疗装备的作用,既能保证临床科室参加方舱医院训练及实战的积极性,又节省了医院医疗装备购置的成本支出,实现了人装结合训练与日常诊疗工作的有机结合。(2)积极参加日常保障任务,模块化抽组方舱医院执行日常医疗巡诊和保障任务,如:抽组X线方舱、CT检查方舱、特诊检验方舱执行体系部队医疗巡诊任务、藏区维稳保障任务、地方重大活动保障任务等,体现了良好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3)培养爱装护装意识,引导官兵牢固树立“爱装就是爱生命,保装就是保胜利”的观念。将方舱医院装备管理与科室绩效管理、个人绩效管理相挂钩。在绩效管理评分中,专门设置了方舱医院装备使用加分和减分项目,做到奖惩分明。

2 主要成果

通过采取以上方法,对比武警方舱医院配发以来各年度医疗救援装备平时管理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可以得出:方舱医院医疗救援装备在平时的平均完好率、使用率、计量检测率方面逐年提高;在应急出库时间、平均故障率、故障维修周期、失准率方面逐年下降,有效提高了方舱医院医疗救援装备平时的管理水平。

注:2012 年度方舱医院新配发,故该年度平均完好率与故障率未统计;2014 年度数据截止到 9 月 30 日

3 讨论

3.1 逐步建立方舱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准入制度

据考察,在发达国家医院中,工程技术人员与医护人员的比例往往大于5%,而我国目前平均不到1%[5]。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中只有医生、护士、药师实行了执业资质认定,但从事医学工程的技术人员并没有相应的资格认定要求,没有统一的培训、考核要求,业务管理无章可循[6]。武警方舱医院医疗装备管理主要依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无法认定或要求医学工程人员技术资质,技术水平提高主要从日常工作积累以及厂家培训等方面获得,培养成本高、周期长,因此应建立方舱医院医疗工程技术人员准入制度,明确相关政策和待遇,以符合应急救援建设需要。

3.2 加强医学计量检测与监测,开展专业训练

优良的医疗装备必将产生优良的救治效果,正确的操作和可靠的数据是提高医疗救援质量的必要条件。目前,方舱医院尚未纳入武警部队医疗计量体系,方舱医院医疗装备借与科室使用后,由于医疗计量工作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属于设备质控指标,加之医护人员对医学计量工作重视程度欠缺,加大了方舱医院装备在平时计量管理中的风险。应加强医疗计量专业队伍建设,将方舱医院纳入武警部队医疗计量体系,并建立《武警方舱医院医疗装备质控管理指南》,将计量检测纳入日常训练计划,研究人装结合训练的要素及组成模式,进一步提高救援装备内涵管理质量。

3.3 完善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后勤训练

医疗救援 篇9

为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救灾防病和反恐工作,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 由原国家卫生部主导, 按照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布局规划, 自2004年开始, 通过统筹规划、分批建设, 在全国已建成覆盖华中、华南、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7大区域的22支涵盖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相关的卫生应急力量, 逐步形成分区、分类应对和高效处置的卫生应急处置局面。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支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 武警后勤医院附属医院医疗救援队自组建以来, 先后参与了汶川地震、大兴安岭火灾、天津蓟县山体滑坡、奥运安保、世博安保、滨保高速重大交通事故以及雅安地震等急、难、险、重任务的救援工作, 已成为一支全天候、全要素的医疗救援尖兵。本文现就医疗救援队的救援装备建设情况做一重点探讨。

1 基本情况

医疗救援队平均年龄32岁, 男队员61人、女队员39人;队员学历层次相对较高, 其中博士13人、硕士33人、本科24人;从专业分布来看, 救援医学专业占46%, 急救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占42%, 其他专业占12%。作为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 目前主要承担国内医疗救援任务, 编设有指挥组、抢救分类组、抗休克组、手术组、医技保障组、留观后送组等7个组室, 平时队员分布在医院各科室, 一旦有任务便迅即收拢, 组队出动。

2 抽组模式

根据所承担任务的性质、特点以及能展开的救治范围, 救援队主要采取3种模式进行人员抽组。

2.1 小规模抽组

10~20人, 可在20 min内完成抽组并出队, 不展开野战医院, 救治任务以现场急救为主。

2.2 中等规模抽组

30~50人, 可在40 min内完成抽组并出队, 主要以车载救援医院的形式展开, 救治任务以综合救治为主。

2.3 大规模抽组

100人, 可在24 h内完成抽组并出队, 主要以方舱医院的形式展开, 救治范围大幅扩展, 可开展早期治疗、专科治疗以及多学科联合救治。

3 装备建设

卫生装备是国内外任何一支医疗救援队完成卫生急救任务的基础保证。面对复杂、多变、频发的应急保障需求, 卫生装备保障工作应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预见性, 能够整体、灵活、精确、优质、高效地实施供给保障和运行支持。搞好应急医疗卫生装备的研发、配置、管理与维护, 是落实卫生应急工作的一项经常性任务, 其目的在于保证应急装备经常处于品齐、量足、质优、高效的良好状态, 以便随时应对突发任务。

在组建及救灾过程中, 救援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探索, 通过上级配发、自主研发、合作改装、自行购买等多种方式, 构建了以便携式装备、箱组化装备、野战帐篷医院、车载救援医院和武警方舱医院为主的装备体系。

3.1 便携式装备

按照2002年制订的野战医疗器材储备标准执行, 主要由急救、清创、诊疗、检水检毒、检验、防疫和电动喷雾器7大类背囊组成。

3.2 箱组化装备

主要由手术装备、急救装备、辅诊装备、野战医疗器材等13大类装备组成。箱体采用高强度纤维材质, 具有抗震、防水、轻便、可夜视等特点。

3.3 野战帐篷医院

由军用网架式帐篷、充气式帐篷、班用帐篷、炊事帐篷组成, 可单独在野外环境下展开临时救护所, 也可与车载医院对接联合使用, 组成集检伤分类、抗休克、手术检验、医技保障和留观病房为一体的综合野战医院。

3.4 车载救援医院

由手术检验车、医疗设备装载车、运兵宿营车、卫勤宿营指挥车、医技保障车、高原增压增氧医疗保障车等6辆车组成。

3.4.1 手术检验车

采用双扩式舱体, 展开后形成手术和检验2个舱, 可同时开展1台外科手术和生化、血液、尿液等检验分析, 实现了野外环境下手术与检验的一体化。

3.4.2 医疗设备装载车

主要用于在遂行任务中装载、运输医疗设备、器材、病床、防疫设备、医疗背囊、药品耗材、网架式卫生帐篷等, 以车代库, 随时出动, 物资装卸时间大大缩短, 从而在整体上为救援队的及时出动赢取了时间。

3.4.3 卫勤宿营指挥车

采取双扩式舱体, 可一次性运送19名救援队员及携行背囊、充气床垫, 展开后可供19人宿营。车内配备有信息化通信平台, 可实现卫星通信与GPS定位, 且与武警部队三级网络互联互通, 可将现场图像、音视频资料传输至后方医院, 实现远程会诊。

3.4.4 运兵宿营车

采取双扩式舱体, 可一次性运送33名救援队员及携行背囊、充气床垫, 展开后可供33人宿营, 大大改善了救援队员的宿营条件, 有效保障了部队战斗力。

3.4.5 医技保障车

采用双扩式舱体, 配备有数字化X线机、心电图机和超声机, 可开展影像、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该车平时可作为体检车单独执行任务。

3.4.6 高原增压增氧医疗保障车

作为国内第一台高原增压增氧车, 该车可在3~5 min内使舱内压力增加26 k Pa, 相当于使舱内海拔高度较实际高度下降2 500~3 500 m, 可使舱内人员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7%, 从而有效解决高原官兵缺氧问题, 为部队战斗力的保障和维持提供了坚实的生理基础。

3.5 武警方舱医院

由核心医疗舱体 (包括手术、重症救治、特诊检验、病房方舱等8个模块, 可对危重伤病员进行手术、抗休克、心肺复苏、检验检查等处置) 、充气式帐篷 (包括门急诊单元和病房救治单元, 可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轻伤处置以及留观处置等) 和独立保障车辆 (由卫勤指挥车、供氧供电车、运水净水车、野营淋浴车等9辆车组成, 可自身独立保障6个月) 组成。

4 应急救援装备的维护保养

加强与完善战备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确保其完好率, 是确保突发状况下圆满完成各项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条件[1]。本套应急救援装备的维护保养由专业维修和经常性保养2部分工作组成。

4.1 专业维修

在使用过程中, 一旦装备出现异常或故障, 均立即停止作业, 并通知设计制造厂商, 由其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并排除故障后再行使用。装备运抵后, 随行的专业维护人员会对设备进行初始保养, 并对使用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 使其能够进行日常维护并能识别简单故障;装备的首次展开与撤收、市电和油电的切换与使用、氧路和油路的维护与监测等均由专业人员示范;装备使用者的首次操作在其严格指导、监督下独立完成, 以防事故的发生。

4.2 经常性保养

装备的经常性保养由救援队人员完成, 包括日常保养、封存保养、换季保养、日常清洁、润滑、检查、紧定调整等。在封存过程中, 使用者按规定时间、内容和要求对装备进行检查保养和补封, 以保证封存装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5 结语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地震、台风、泥石流等突发灾害频发, 世界各国在加紧突发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同时, 也十分重视应急救援装备的建设。作为开展应急救援的物质基础之一, 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水平的高低、功能的强弱以及是否具有通用性, 对现场急救效果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纵观世界, 发达国家在突发灾害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方面已基本实现模块化配置, 其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功能稳定、性能可靠、机动灵活等方面[2,3,4]。从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来看, 在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方面 (特别是卫生装备) 还存在灵活性差、机动性弱、适应性不强、故障率高以及信息化水平滞后等缺点[5,6]。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支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 武警后勤医院附属医院医疗救援队根据所承担任务和医院实际, 在参与灾害救援实践过程中, 拓宽思路、积极探索、主动作为, 采取请领、自研、改装、自购等多种方式, 不断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 为遂行多样化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装备建设的经验与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彦, 周焱, 刘小冬.军队医院战备医疗仪器的管理与维护[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5) :92-93.

[2]金菊.美日两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做法与经验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0) :203-204.

[3]高永利, 李明风, 邹利群.灾害急救体系现状[J].华西医学, 2009, 24 (2) :481-482.

[4]刘永成, 王达林, 何跃忠.日本灾害医学救援体系考察报告[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 (3) :158-160.

[5]Wilson J, Oyola-Yemaiel A.The evolu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the advancement towards a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lorida[J].Safety Science, 2001, 39:117-131.

医疗救援 篇10

关键词:应急医疗救援,定位,生命体征,监控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地震烈度Ⅵ以上区域, 50%的国土位于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地区[1]。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到来后, 一支支领受不同任务的救援队伍便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救援工作, 在这之中, 医疗救援队无疑是比较重要的一支。目前, 除了总后勤部配发的特种车辆 (如X线车、手术车等) , 大部分还是采用民用装备为主[2]。面对救援地域复杂的地理条件和多变的自然环境 (气象条件、温度、湿度等) 、无法有效保障的电源需求, 面对大批量伤员需同时救护、许多伤员需要生命体征监护、部分伤员暂时不宜搬动 (如外物压迫或伤情不允许搬动) 的现实需求, 我院自行研发了无人值守伤员监护定位系统, 以满足救援现场对伤员进行监护定位的需要。

1 系统架构

系统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 伤员、救援人员移动信息终端, 监控服务器组成, 如图1所示。

1.1 伤员移动信息终端

伤员移动信息终端包含体征参数监测、伤员主动呼叫与终端区域定位3个单元。

1.1.1 生命体征参数采集单元

生命体征参数采集单元主要由低功耗指套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臂式无创血压测试仪组成。低功耗指套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以光电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作为基础,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交替红光 (660 nm) 、红外光 (940 nm) 透射过手指的微弱光线进行光电转换后, 进行I-V转换、滤波、放大, 再送往A/D转换经微处理器处理[3]。微处理芯片自带模数转换电路对获取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读取、分析、计算, 得到血氧饱和度、脉率、脉动波形、末梢血流灌注指数等生命体征参数, 并对这些参数进行判断, 若超出域值范围, 则发出报警声与报警信号。使用指套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目的在于:伤员由于异物压迫, 很有可能无法连接胸部导联, 而指端相对来说便于连接, 且指套式血氧饱和度探头不易脱落。

臂式无创血压测试仪以标准的臂式无创血压测试仪作为基础, 其工作原理也称振荡法, 通过袖带的导气管将气压传导到压力传感器, 在增加或减少静压的过程中, 提取、放大动脉搏动引起的袖带内的气压波动并描绘其包络线, 然后对包络线的几何形态加以分析。包络线最高点对应的静压为平均压, 由平均压通过比值法或拐点法估算收缩压和舒张压[4]。由于标准的臂式无创血压测试仪工作需要人为触发 (即需要手工按“开始”键) , 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本系统采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与继电器组合构成自动定时开关电路来达到实际需求, 血压测试结果也通过蓝牙端口与伤员移动信息终端进行数据交换。采用臂式无创血压测试仪的目的在于测量准确, 受外界干扰小。

1.1.2 伤员主动呼叫单元 (通过按动按钮呼叫救援人员)

病房呼叫系统是患者请求医生或者护士进行诊断护理的紧急呼叫工具, 当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帮助时, 可以通过病房呼叫系统发出呼叫请求[5]。本文将此概念引入系统研发中, 如需救援人员帮助, 可按动信息终端上的组合键, 如同手机解锁, 输入正确则自动发出呼叫信息, 引发信息终端与监控端报警。

1.1.3 终端软件程序

采用Java语言编程, 使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前者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 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 (personal computer, PC) 、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 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后者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

1.2 救援人员移动信息终端

救援人员移动信息终端包含终端区域定位与接收监控端发送的位置信息与报警信息2个单元。

1.3 中央监控端

监控服务器屏幕显示每一名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与位置信息 (分屏显示) , 如有伤员有主动呼叫或者生命体征参数超出域值, 该伤员的位置高亮显示。数据通信服务基于C/S模式, 主要功能是负责监控终端与服务器的数据交换。

服务器信息管理程序采用异步Socket编程, 有效地解决了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多连接问题[6]。信息浏览程序通过框架异步刷新HTML文件, 实现了生命体征参数与定位地图的动态更新。服务器信息管理程序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 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集成开发环境, 是面向单个开发人员的用于构建高性能、多层的Microsoft Windows、Web或移动解决方案的环境[7]。

2 系统在自然灾害救援中的应用

自然灾害发生后, 救援人员携带一定数量的伤员终端与救援人员终端以及组建网络必需的组件 (如果救援地域无移动网络信号, 则需携带) , 这些终端与组件固定存放于一普通行李箱内。这些携带物品体积小、质量轻, 可以比较方便地随时携带。由于终端传感器以及网络组件都基于低功耗设计, 只需配置5号电池即可。

抵达展开地域后, 如果无第三方公司数据传输链路 (比如移动、联通公司的3G网络) 信号, 则自行展开Wi-Fi网络, 构建无线局域网;如有信号, 则直接利用。

将伤员移动信息终端放置于伤员身边, 同时接好血氧饱和度指套, 遇到有可能大出血或者其他有使用需求的伤员, 也可戴上血压监测模块;终端把各个伤员的多种信息实时传输给中央监控服务器, 以便指挥人员掌握。

如某伤员的血氧饱和度降至90%以下, 超出域值范围, 生命体征参数采集单元的微处理器除了收到体征参数外, 还判断有异常产生, 促发声光报警;报警信息与体征参数一起封装后, 通过被动式蓝牙传输发送至伤员终端;伤员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信息 (体征参数信息、报警信息、位置信息) 至中央监控服务器;服务器获悉报警信息后, 激活并放大此伤员的信息内容 (包括体征参数与位置) , 同时产生声光报警;值守人员根据就近原则将相关信息发送至救援人员;救援人员根据救援终端上的地图信息找到该名伤员。

3 结语

由于终端及其包含的各类传感器、信息终端体积小、质量轻, 所用的监控服务器可以使用便携式计算机, 数据传输网络可以直接使用第三方公司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所以, 系统具有携运负担小、适用目标多的优点。

本系统成为应急救援活动的一种利器, 可以让每个伤病员 (特别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移动的伤员, 比如被异物压迫) 获得有效的生命体征监护并拥有主动呼叫救援人员的权利;可以让救援人员实时了解每名伤员的信息, 包括他们所处的位置, 拥有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找到患者的机会。本系统的问世必将大大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挽救更多本已脆弱的生命。

在完善系统的基础上, 可以借助现有的系统平台, 进一步扩展使用范围, 对救援队伍、救援物资、救援车辆、伤员信息等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 以达到灾害救援工作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提高灾害救援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卫建, 尚红, 司洪波, 等.我国应对大震巨灾应急救援装备的技术需求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5) :844-850.

[2]费军, 潘晓东.应急救援工作的卫生装备与技术需求[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9) :102, 104.

[3]杨东明, 万频, 张伯威, 等.血氧仪核心硬件电路设计及Multismi仿真[J].电子科技, 2011, 24 (2) :60-61.

[4]刘欣.监护仪无创血压有效准确测量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11) :82-84.

[5]丑灿, 许建明.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系统设计[J].电子制作, 2013 (3) :57.

[6]徐祗祥.深入.NET平台和C#编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变自主权控制下一篇:保护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