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全面改薄汇报材料

2024-04-17

学校全面改薄汇报材料(共8篇)

篇1:学校全面改薄汇报材料

区县全面改薄学校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一、“全面改薄”五年原始规划情况。

x县x-x年“全面改薄”原始规划学校X所,规划项目X个,规划资金X.X亿元,其中,设施设备购置类X万元,校园建设X.X亿元。校园规划面积X.X万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积为X.X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X.X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总指挥、分管领导同志任副总指挥,教育、审计、财政、规划、国土、住建、发改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县学校建设工程指挥部,统筹领导和全面协调“全面改薄”学校建设工作,建立了指挥部责任分工、集中办公、督导考核等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责任人。

制定工作推进实施方案,从组织领导、财政投入、技术支持、协调配合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面改薄”学校建设工程推进工作。指挥部成立以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听取相关部门对学校建设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协调解决项目涉及的规划、土地、融资、建设等问题,有效推动了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是严格落实责任。

领导小组科学制定了学校建设工程“路线图”、时间表,细化工程实施目标、任务和重点,县政府与开发区、生态城、各乡镇(街道)、城投公司分别签定了学校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领导、责任人和时间点上。同时,根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要求各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强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做到真抓实干,确保了学校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规划先行,规范施工。

一是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化”。县委、县政府组织专家调研,科学制定了全县学校布局规划,明确了全面改薄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本着“安全、实用、美观”的原则,委托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对每所学校、每栋单体建筑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景观设计,为学校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是做到“四个优先”,降低工程成本。

县委、县政府为工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要求各有关部门做到项目审批、资金调配、手续办理、建设服务“四个优先”,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减免经营服务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最大程度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有效提高了工程效率,把工程成本降到了最低。

三是做到工程实施“规范化”。

坚持质量第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把设计关、施工关和验收关,对新建工程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通过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和高标准验收,确保了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阳光工程、放心工程。

四是加强账户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全面改薄”学校建设工程资金设立专门账户,严格执行跟踪审计并按进度拨款、工程预决算、工程资金专项审计、工程专项资金责任追究等四项制度,确保了资金安全和投资效益。

(三)细化举措,强化管理。

一是强化过程管理。县教育、财政、审计、监察、住建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实体性班子,全程盯靠在施工现场,项目报批手续等相关工作做到环环紧扣、节节相连、穿插进行,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一个节点一个进度,一个段落一个形象。坚持“两周一检查,一月一通报”,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期交付使用。

二是完善督查机制。

坚持集中督查与平时督查、重点督查与跟踪督查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对学校建设工作进行实地督查,督查的重点主要是领导责任落实、机构人员到位、资金筹措及使用、工程进度及质量、档案资料管理等情况。对工作进度缓慢、影响全县形象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是坚持阳光操作。

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将技术标准、实施方案、工程进展和实施结果等及时向社会公布,所有项目公开招投标,项目建设和验收接受审计、财政、监察、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确保把每一项工程建成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民心工程。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全面改薄”组织实施情况。一是组织管理。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现场调研等积极推进“全面改薄”工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教育、财政、国土、规划、住建、审计、安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改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负责人,落实工作人员,相关部门集中办公,职责明确;完善落实定期通报、定向调度、公开公示、监督举报、定期检查、突发应急、责任追究、第三方评价八项工作机制。

二是项目管理。

对于校园校舍建设,严格履行基本建设手续,校园校舍建设项目管理规范,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质量和安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交付使用并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对于设施设备购置,符合政府采购程序,设施设备质量达标,符合教育教学需求,设施设备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入账建卡手续。

(二)“全面改薄”资金保障情况。

一是资金投入。x县财政局、教育局在收到x市指标文件X天内及时、足额将中央或省级资金分配至学校并落实到项目;积极落实县投入责任,“全面改薄”资金列入预算并落实到位。

二是规费减免。

行政性收费全部免除,经营性收费核定成本,按照三分之一减收。加快“全面改薄”工程预算执行和资金支出进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五年中央和省、县级专项资金实际支出比例均达到X%。

三是管理使用。

认真落实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中央和省、市、县级资金,按照省改薄平台备案项目和资金用途使用,县财政局对“全面改薄”资金做到分账核算,资金支出专款专用,不存在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虚列、套取中央和省、市级专项资金现象。

(三)“全面改薄”工作进展成效。

一是工作进展。截止目前,全面改薄五年原始规划已完成校园校舍建设总面积为X.X平方米,包括X个项目,涉及X所学校,X所学校已完成购置设备总价值为X.X万元;全面改薄项目完成总投资X.X亿元。

二是X条“底线要求”全部达标。

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完成学校均已达到“全面改薄”X条底线要求。三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全面改薄”工作的综合满意度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上级专项资金占比较少。

(二)完善学校建设手续周期太长。(三)教育用地指标紧张。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每周召开专题会议,做好“全面改薄”的项目实施,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县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于极个别未开工的建设项目,加快办理教育用地的审批工作,尽快完善“四证一书”、招投标等相关手续,及早开工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

对于“全面改薄”项目资金,设立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过程审计,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分期拨付,切实保障资金有效利用。

(三)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

明确工作要求,强化过程管理,建立项目实施周结月报和绩效考评制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对工作不力、进度慢的地方及时进行通报。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严把施工关和验收关,对学校建设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篇2:学校全面改薄汇报材料

面改薄工作启动以来,在中央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我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召开全省会议部署,组织各市(州)、县(市、区)对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行摸底排查,以县为单位编制全面改薄规划。在汇总各地数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湖北省全面改薄规划,制定了全面改薄实施方案,目前,全省已实现“数据进库、文本进柜”,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之中。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改薄前一阶段工作情况

1.各级领导重视,构建工作机制。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我省全面改薄工作,省长王国生在会议上强调,义务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副省长郭生练多次听取全面改薄工作汇报,省教育厅厅长办公会、党组会多次专题研究全面改薄工作。根据国家三部委要求,成立了省、厅两个全面改薄领导小组。省全面改薄领导小组组长由副省长郭生练担任,副组长由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担任,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教育厅全面改薄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厅长张金元担任,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按照“专人、专班、专场地、专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开展工作。

2.印发指导文件,制定改薄标准。根据国家三部委关于全面改薄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先后印发了3个指导文件,明确了我省“全面改薄”的原则、范围、目标、内容、规划编制有关要求等内容。在充分听取市、县教育部门负责人、基层学校校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北省“全面改薄”基本办学标准和经费测算依据》(以下简称《标准》),共包括校舍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后勤设施设备、安保设备、信息化等11大类42小项,作为本次“全面改薄”摸底排查的基本依据和编制规划的参考依据。

3.开展业务培训,进行逐县指导。5月22日、26日,先后分两批召开了“全面改薄”业务培训会,对市、县教育局分管局长、计财科长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各市、县也纷纷举行了相关业务培训,领会精神、吃透政策。随后,组织2个小组,奔赴各地、实地调研,分市(州)召开座谈会,逐一听取了各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讨论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全面改薄”摸底排查、编制规划的具体要求。

4.开展摸底排查,编制改薄规划。组织各县(市、区)以校为单位,全面清查了教学用房、学生生活用房、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情况,基本摸清了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现状;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析确定了每所学校办学条件缺口,按“一校一策”的要求制订了专门的改薄方案,并编制了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5.组织专家评审,逐县审核规划。在市、州会审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评审。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了评审细则,评审细则共包括5个方面63个要点。7月23日至8月1日,分5个小组对各县(市、区)“全面改薄”规划逐一进行了评审。评审采用当面沟通交流、当场书面反馈意见的形式进行,主要审核了规划文本、资金规模、项目内容、绩效目标、表格关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修改内容和要求。8月4日起,又指导各地对规划进行复审,确保各县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一致、工作安排一致、数据逻辑关系把握一致,确保规划编制的质量。

6.汇总全省数据,编制《实施方案》。8月20日,各县(市、区)将全面改薄规划按程序分别报送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对各地规划数据进行了审核汇总,梳理了全省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基本情况,分析了全省办学条件的主要薄弱环节,编制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全面改薄”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总体任务、年度实施计划等。

7.完善管理制度,统筹资金投入。全省全面改薄规划编制完成后,为指导、督促各地规范实施,先后起草了《湖北省全面改薄项目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全面改薄资金管理办法》两个管理办法,目前正与省发改、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中央资金14个亿、省级统筹资金4.1亿元的分配方案完成了与省发改、财政部门的协调沟通,已报省政府审定。同时,我省提前对项目实施进行了安排部署,督促县(市、区)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职责,不被动等待资金下达,相关建设工作提前布置、提前启动。

在我省编制全面改薄规划的过程中,教育部领导多次指导我省全面改薄规划编制的工作,在任务测算、资金筹措和实施范围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们加大对市(州)、县(市、区)工作情况的督办指导力度,先后整理了“全面改薄”规划编制答疑系列共3批60问、“全面改薄”规划修改要点6大方面16条共42个要点,具体指导全省各地编制改薄规划。

二、我省全面改薄规划的基本情况

根据“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确保底线、体现优先”的原则,未来五年,我省共规划238.58亿元的建设任务。从县级层面看,除武汉市8个中心城区办学条件较好,没有改薄任务外,其他105个县(市、区)均纳入改薄范围,实行全面改薄,其中中央资金支持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一类革命老区、参西地区共48个县(市),省级资金支持其他57个县(市、区);从学校层面看,全省义务教育学校7759所,纳入全面改薄规划5597所,占72.13%。具体建设任务是:拟安排资金149.72亿元,改造校舍1211.36万平方米;拟安排资金12.08亿元,购置生活设备118.5万台(套、件);拟安排资金2.26亿元,购置安保设备1.88万套;拟安排资金5.60亿元,购置课桌椅98.95万套,图书2201.64万册;拟安排资金13.69亿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1237.77万台(套、件);拟安排资金18.64亿元,建设网络多媒体教室4.33万间,购置计算机22.75万台,为5132所学校接入宽带;拟安排资金27.85亿元,建设运动场1463.16万平方米;拟安排资金8.72亿元,建设学校附属设施。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1.缺少全国性的指导意见。本次全面改薄,中央对省实行目标管理,同时要求省级加大统筹力度,对地方实行项目管理。绩效目标、项目、资金如何管理,需要省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政策和管理办法。由于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的指导意见,在顶层设计时,相关政策和办法的尺度不易把握;在与省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时,由于缺少充分的上位依据,导致协调沟通存在一定困难,造成被动等待国家政策的局面。

2.资金统筹难以操作。中央文件明确要求,省级要统筹使用新机制、初中工程等各类资金。但一方面,新机制和初中工程资金各自有独立的使用范围和管理规定,另一方面,中央在制定全面改薄政策时,又对资金使用范围进行了很多限定,导致省级统筹只是资金额度的简单相加,无法形成合力,有些突出问题和矛盾缺乏资金支持。如解决县镇大班额问题,从湖北的实际来看,需要新建一批学校。而中央明确规定,“凡纳入全面改薄规划的学校必须是经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中长期保留的学校”。依据此规定,新建学校显然不能纳入全面改薄范畴,地方财力又不足以支撑,势必影响全面改薄绩效目标的实现;如D级危房改造,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下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央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央专项资金不得用于D级危房改造,必要的D级危房改造,纳入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支持内容。而长效机制资金维持非D级危房的日常维修尚且不够,基本没有余额用于必要的D级危房改造,C级危房的加固任务更是无法完成。

3、改薄资金缺口较大。本次全面改薄涵盖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全部内容,范围广、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从湖北的情况来看,根据各县(市、区)对照全面改薄标准摸底排查的结果测算,全省未来5年要完成全面改薄共需求资金460.43亿元。尽管从省到县均加大了统筹资金的力度,但根据省级和地方政府的资金筹措能力,只规划资金238.58亿元。与全省实际需求相比,缺口仍然较大。

四、关于全面改薄的两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省级资金正在下达,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正在实施,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亟需跟进。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全面改薄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若国家只实行目标管理,由省级统筹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则应尽快明确,以便各省同步推进各项配套工作。

篇3:教育局全面改薄年度工作汇报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

成立中江县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中江县教育局局长担任,成员分别由县级有关部门和县教育局相关股室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省和市上要求,统一领导和部署全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教育局基建办主任兼任,成员分别由县级有关部门和县教育局相关股室同志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落实县领导小组指示,拟定具体工作目标,组织指导全县各学校编制工作规划、推进项目实施工作,检查督导实施进度,推广先进经验,推动信息公开公示等。

(二)规划编制

编制了20xx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计划投资1.4072亿元。

1.规划资金

中江县20xx—20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共需资金1407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3915万元,县级资金157万元。校舍建筑面积10927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84561平方米,生活用房24713平方米;购置计算机721台,购置食堂设备250台件套,购置价值2717万的教学仪器设备。

2.年度安排

(1)20xx年投入资金284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783万,县级资金57万。建设校舍19828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6180平方米,生活用房3648平方米)。

(2)20xx年投入资金328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186万,县级资金100万。建设校舍20446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2939平方米,生活用房7507平方米);购置计算机187台,购置食堂设备250台件套,购置价值946万的教学仪器设备。

(3)20xx年投入资金2715万元,资金来源为省级资金。建设校舍15169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1771平方米,生活用房3398平方米);购置计算机135台,购置价值594万的教学仪器设备。

(4)投入资金2679万元,资金来源为省级资金。建设校舍19922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5120平方米,生活用房4802平方米);购置计算机207台,购置价值592万的教学仪器设备。

(5)年投入资金2552万元,资金来源为省级资金。建设校舍33909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8551平方米,生活用房5358平方米);购置计算机192台,购置价值585万的教学仪器设备。

(三)资金筹措及资金管理

1.资金筹措情况

20xx年,中江县“全面改薄”项目资金投入3589万元,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227万元,生活用房1123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00万元;目前实际到位资金2379万元,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715万元,生活用房664万元。

2.资金管理

确保“全面改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实行专账核算,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四)项目管理

依法依规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确保采购质量。

(五)监督检查

县教育局组织指导全县各学校编制工作规划、推进项目实施工作,检查督促实施进度,推广先进经验,推动信息公开公示。

二、20xx年工作成效

(一)实施进度

1.中江县20xx年“全面改薄”校舍建设类项目共计33个,规划面积30287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8347平方米,生活用房6940平方米,室外运动场5000平方米。目前石泉乡中心小学教学楼、太安镇中心小学教学楼等19个“全面改薄”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开工面积共计18049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5137平方米,生活用房2912平方米,占规划面积的比例为59.6%。

2.中江县20xx年“全面改薄”第三批项目共计14个,计划投资121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11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00万元,面积12238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3210平方米,生活用房4028平方米,室外运动场5000平方米)。上述项目为中江县20xx年“全面改薄”第三批项目,待上级批复资金文件后实施,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二)成效及体会

通过实施“全面改薄”计划,全面改善中江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化解“大班额”,全面消除D级危房,全面完成旱厕改水厕任务,建设标准化食堂,按照学校规模和教学要求配齐必要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器材,满足教学需要。经过3-5年的努力,使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三、20xx年工作计划

篇4:学校全面改薄汇报材料

1、请各单位使用《***学校建设用地、校舍、后勤、安防、食堂、洗浴设备标准》和《***学校仪器、器材、设备标准一览表》两个表,对学校各种办学条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为填写附件5作准备。

2、请各校在填上述两表时注意:首先确定学生数和住宿、就餐人数。学生数确定规模、生均占地面积、教学及教辅用房面积、饮水设备;住宿学生数、就餐学生数确定宿舍、食堂面积和设备等。

⑴所需学生床数=寄宿生数/2-现有数;

⑵宿舍储物柜=宿舍洗漱用具摆放架=学生宿舍间数;

⑶餐厅餐桌椅数=就餐学生数/2=(寄宿生数+临时就餐学生数)/2;

⑷安保设备设施只在镇中或镇小或学生数多的学校配备,其他学校选配其中的1--4件,如灭火器、强光电筒、警棍、钢叉等;

⑸有自来水的学校配饮水设备,无自来水的学校规划其他饮水方式;

⑹功能室已配的视为达标;需配的各功能室需求面积为使用面积,折算成建筑面积,资金=建筑面积*1500元。

⑺仪器装备据实填报。

3、请各单位下载使用附件4和附件5汇总表,只要在本表内填好各校表(黄色块内为小计公式不要修改),汇总表就自动生成。共有27所学校,各乡镇或县直没有那么多的就删除掉后面的学校表,两个附表内s1---s27代表的学校名称要一致。

4、各乡镇上报电子档时,统一存放文件夹名称:***乡镇(县直为学校)全面改薄资料,内含:①领导小组文档,②工作专班文档,③各校(乡镇总)实施方案,④附件4及汇总表,⑤附件5汇总表,⑥校舍及设备表,⑦仪器装备表等共7个文件,文件名都带上单位名称(如:***学校附件4:全面改薄学校工作任务和资金需求表、***学校校舍及设备、***学校仪器装备)。

篇5:学校全面改薄汇报材料

1、城南新区学校建设问题

2017年我县规划在城南新区新建5所学校,其中4所学校教学楼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由红旗渠建设集团承建,目前主体已完工。综合楼被列入省政府民生项目,由于工期要求较紧,在未招标情况下由红旗渠公司先行代建,但工程未列入扶贫攻坚百日会战项目库,无法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办理先施工、后结算手续,除以上项目外,后期还需建设办公楼、综合楼以及体育场地、管网、道路、绿化等附属项目,工期要求极为紧张,且资金缺口约7000万元,根据以上情况,为确保工期,初步商议后期办公楼、综合楼及附属项目仍有由红旗渠集团承建,同时项目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纳入扶贫攻坚百日会战项目,采取先行施工,后期结算的方式进行,资金不足部分由红旗渠集团垫资施工,目前已与红旗渠集团达成初步意见,垫付资金年利率0.6%。2、2016年未建设项目的问题

篇6:学校全面改薄汇报材料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会议精神以及隆回县教育局的指示精神,为全面提升我镇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我镇学校标准化建设,镇中心学校将在2014年至2018年间全面实施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的开展,根据我镇教育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最终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薄弱学校改造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以改善我镇的办学条件为重点,以狠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强化学校管理为根本,改变学校薄弱面貌,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办学吸引力,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规划建设年限 2014-2018年 三、七江镇及中小学校基本情况 七江镇位处湖南邵阳市城北面,距县城47公里,是通往魏源湖高洲温泉,小沙口花瑶等北面旅游景点的中心地段。2013年11月5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七江乡设立七江镇,以原七江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七江镇的行政区域。行政区域调整后,七江镇辖35个建制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82.2平方公里,总人口5.74万人。镇人民政府驻石背(原七江乡人民政府驻地)。2014年春季学期有中小学校16所,在校学生 5185人,在岗教职工215人,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根据近年学生人数增长比率测算,到2018年我镇在校生将稳定在6500人左右。

三、全镇中小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基本情况。

1、大部分学校课桌凳破损严重,学生架子床破旧。

2、大部分学校生活用房不足,锅炉房、浴室等没有场地.3、中小学教室数量欠缺,并且硬件条件差。音乐、美术、体育器材等部室无场地,各种器材均不达标。图书数量少,不能达到标准。科学、数学等所有部室无设施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室无任何教学设备。

4、学校食堂设备简陋,取暖、照明设备不足,无电风扇、空调和安防设备.5、大部分小学运动场地无设备而且是土操场。

6、大部分学校大门破旧,围墙倒塌,道路没有硬化,学校绿化面积小。

7、大部分学校教学楼环境差、门床破旧、电路老化、地面破损等.五、目标和进度安排

1、上级资金投入安排 根据我镇学校建设规划目标任务,自2014年至2018年我镇规划投资总体需求大约为 11749 万元(具体以实际投入为准)。 金额 2350(万元)

2、资金及项目进度安排 投入资金 项目 食堂设备及学生宿舍 2014 安保设施设备 22 台件套(万元)808 备注 2550 2132 2267 2450 11749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总计 图书仪器 运动场建设 音乐、体育和美术器材 教学楼 网络多媒体教室 厕所及其他 围墙和大门 合 计 137 140 168 170 220 426 259 2350 723 178 210 359 1080 2550 1123 756 152 101 2132 1162 512 教学楼建设,学生宿舍 音乐、体育和美术器材 网络多媒体教室 2015 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监控、运动场 食堂、综合楼、其他 合 计 教学楼、食堂宿舍楼 食堂、宿舍设备 2016 图书及课桌椅 锅炉房、浴室及其他 合 计 教学楼及场地硬化 2017 运动场地及校园绿化 实验室建设及其他 合 计 593 2267 2450 2018全部完成 教学楼,食堂、综合楼、实验室、图书及2018 其余建设安排 合计

六、保障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完善组织机构,精心规划,加强领导,实行中心学校校长阳仁亿任组长,各校校长全程负责制,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二)精心组织,中心学校安排教学副校长、负责后勤与基建的领导及抽调人员具体负责规划工作,各校领导积极配合,确保设施建设项目按时完成。

(三)加强管理,注重应用,一定确保项目建设及设施设备发挥最大效益。

篇7:学校全面改薄汇报材料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太谷县阳邑乡阳邑小学

阳邑小学是一所“双轨”制农村小学,服务区阳邑村人口有40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约13669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多平方米,是1999年投资200万元在原址上新建的,包括教学楼、幼儿楼、生活楼各一座和寄宿院一所,有标准教室12个,办公室7个,以及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活动室、音乐活动室、舞蹈室、综合活动室各一个。全校共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470多名,学生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了100%。有教职员工25名,其中专任教师22名,全部达到大专以上的学历,所有教师的计算机模块、普通话等都达到了相应的等级。

近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乡中心校精心指导下,学校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与时具进,改革创新,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学校在全面评估中连续五年被评为“红旗学校”,2002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2003年被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现将学校一年来的发展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确定目标,明确方向

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深入地了解、慎重的思虑,结合学校的实际,学校确定了“为学生的明天思考,为学生的将来设计,为学生的终身负责”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甘为人梯的服务精神、无私有为的奉献精神、克难求进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超越的攀高精神”为内涵的阳小精神,按照“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办学思路,创“规范+特色”的学校、建“敬业+专长”的师资、育“合格+特长”的人才。力争三年内,把学校办成一所“环境优美、管理规范、质量提升、整体高效、师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学校。

二、强化管理,提高成效

学校工作的成败,管理是关键;管理质量高低,制度是保障。为了使学校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实施了“科学+感情”的管理方式。经过多次的论证,大胆的探索,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考核评估和奖惩制度。这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不仅有效地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硬性管理上力求科学公正,在软性管理上增强感情投资。

三、队伍建设,常抓不懈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协作精神决定着学校的荣辱兴衰。为此,学校加强了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以公立身,以公兴校,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使领导班子成为团结进取、勇于创新、乐于为大家服务的集体。强化班子成员的学习和研究意识,有效地指导教学和教研。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坚持以法治校、以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科学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形成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勤奋高效的领导集体。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学校开展了“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的师德和师能工程。

(1)师德工程:

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大力弘扬阳邑小学精神,以考核评比为驱动机制,结合师德师风整顿,大力推动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道德素质,建立了一支“爱生、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的教师队伍。

在今年开展的师德师风整顿中,学校按照学习提高、深刻反思、公开承诺、认真总结的程序,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学文件、谈体会、找问题、严剖析、立承诺等活动,确立了“树师表形象,做文明教师”的理念。

(2)师能工程: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学校强化了教师基本功训练,深入开展了基本功训练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教师全部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够熟练地上网查阅、下载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今年十一月顺利完成了县教育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布置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任务。在教导主任王建国老师的指导下,全校专任教师全部在太谷教育信息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教师博客。

针对学校新教师多的特点,学校建立了《年轻教师长期培养计划》,对新教师提出了“一年合格、两年胜任、三年成为学校骨干”的要求。为了加快年轻教师的发展,学校为年轻教师:引路子(聘请名师指导,定期开展研究),搭台子(按学科分类,开展系列技能比赛),压担子(担任公开课,安排研究课题),提供机遇。以“走出去学习、请进来辅导”为指导思想,优先选派年轻教师外出学习,邀请县城名校名师来我校做课,指导年轻教师上好过关课、大赛课、观摩课、示范课。

四、德育为首,铸造校魂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位工作,是落实教育方针,培养一代新人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提出了“六年学业满,成人又成才”、“阳小生活满六年,辐射人生六十年”的德育培养目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采用一切正确、有效的措施,全方位、系列化、规范化地开展德育工作。

1、健全德育机制,形成德育网络。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校—教导处—班主任”三级管理、“学校—大队部—少先队员”三线合一的德育网络,建立了社区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形成了“人人管德育、家家会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机制。

2、构建校园文化,打造育人环境。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学校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经过全校师生讨论,确立了以“甘为人梯的服务精神、无私有为的奉献精神、克难求进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超越的攀高精神”为内涵的阳小精神,确定了代表阳邑小学人“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团结和谐”的校徽、校旗、校歌。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整齐地悬挂于走廊四壁,时刻提醒着孩子们求真知,做真人;一扇扇橱窗在各班级学生的布置下,每周有新意,每期有主题,成了同学们学习交流的窗口;校园内绿树成茵,与醒目的雕塑和美丽的喷泉交相辉映,把四季的校园装扮得格外美丽。创设了一个教书育人的好场所、一方探知求学的芳草地。

在给校园增添一份美的同时,学校还开通了校园广播系统,成立了广播小组,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音。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起到了对学生教育的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德育氛围。我校定期组织德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安全知识讲座,定期到德育基地接受教育,成功举办了“六一”文艺汇演、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国庆演讲比赛、中华魂征文演讲比赛、校园读书节、以“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阳光体育”启动仪式和校园集体舞比赛等活动。

在校园读书节活动中,学校以“生命因读书而精彩”为主题,构建书香校园,在全校师生中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品万种人”的理念,开展了“订一份读书计划、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画一幅画、写一篇体会、做一次演讲、推荐一本好书、影响一个家长”的八个一读书系列活动,掀起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热潮,许多同学和老师的读书成果在全乡展览,受到全乡教师和家长的好评。这一活动成为学校构建校园文化、推动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在学生中开展了“学守则、遵规范、自查自纠”的系列活动,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举止,形成了“宏志、崇德、博学、健体、尚美”的校风,“爱生、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的教风和“好学、乐学、勤学、善学、博学”的学风。同时,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牵头,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组织高年级学生按时收看了专题讲座,交流了心得体会。年内,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被晋中市教育局授予“红旗大队”的称号,有两名同志被晋中市教育局分别授予“优秀德育管理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五、深化课改,提高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而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革。

1、校本研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今年我校一直积极参加乡中心校组织的周六研训活动。另一方面坚持开展我校的校本研训工作,鼓励教师进行自我研训,认真研读有关教育理论书籍,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中心校的安排,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叙事研究,认真梳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从而不断积累经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研训工作,利用周二、周四下午的一个小时,进行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观看优秀课例、公开课研讨等活动。为教师录制了公开课录像,利用下午研训时间进行回放、评析。教师们看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年来教师的许多教学论文,在省、市、县教研活动中获奖。

每位教师都定期在自己的博客上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管理心得、课改专题、成长历程、优秀评语等,通过自己的博客,与本校教师或外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交流体会。阳邑小学教师博客深受教育同行的青睐,点击率非常高。这一形式让教师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也推动了学校教研教改的深入开展。教师博客的建立和使用,成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一个亮点、一种特色、一大法宝。

2、学校以师资建设为根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改革为契机,主抓教学,狠抓教研。通过组织教师到杜郎口中学实地学习和参观,深入学习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围绕县教研室“二十四字”模式,教导处、学科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计划,并组织教师按照计划逐步开展研究。

六、其它工作,稳步推进

1、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我校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还学生更多的自由。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把学生从繁重的家庭作业中解放出来。严格控制各种教辅资料的征订,坚决取消了补课。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经费的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格开支审批制度,实行了校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

2、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改建了校园围墙。为了改善住校生的住宿条件,解决拥挤脏乱的问题,把长短不齐的通铺更换为高低床。在教学设施设备方面,更换了二十多台电脑主机,配备了十一台教师备课机,增添了1300多册图书,购置了电贝司、电吉它、两用吉它和体育器材。还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使教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继续加强了学校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各种安全应急预案,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校舍、宿舍、食堂、锅炉、体育器材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认真填写《学校安全日志》,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排除。学生放学实行路队管理,与教职工、家长签订了安全教育责任书,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创建了和谐平安校园。

4、认真完成了“科教兴县”现场会的工作,成功地完成了接待省、市科教兴县工程验收小组的工作。

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不足。

2、取暖锅炉急需更换,住校生宿舍房顶漏水急需改造,学生餐厅需要新建。

总之,一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努力,使阳邑小学的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8:学校全面改薄汇报材料

小学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维南区第三实验小学现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现有教学楼6座,综合办公楼1座,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教学班43个,在校学生1950多名,教职员工139名,学历达标率100℅。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美教室等各种功能室配备齐全,功能完善,教学仪器、资料及音、体、美器材等内部设施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齐。学校以“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办学宗旨,确立了“追求卓越,超常发展”和“继承、借鉴、创新、发展”的学校精神及“高质量,有特色,塑名校,创品牌”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素质教育办学思想,秉承“让每位教师发展,让每位学生成长”的教育理念,立足长远,面向全体,实施“一二三”工程,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立足一个转变——转变教干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制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抓教师观念、知识、方法等的更新,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把学习作为更新、提高的有效途径。一是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为学习重点,扎扎实实抓好教干教师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通过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标的学习,教干教师们能够把教学实践很好的与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进行对照,找出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高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二是坚持周集体理论学习制度。每周二下午办公时间组织教师集体理论学习1小时,主讲人由业务教干、骨干教师轮流担任,主讲人事先有目的的捕捉新的教改信息,并结合教学实践形成书面材料,交学校审批。实现经验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以课堂作为学习的阵地,要求教师做到“六勤”:勤学课;勤听课;勤研课;勤评课;勤跟课;勤反思。为此,组织了大量的“听课—说课—评课—反思”实践学习活动,让教师们在这些活动中不断钻研,努力探索,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抓好教师的读书,开展了“读专著、学报刊”活动。每学期都要编印以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等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集,及时传递教改信息,努力让全体教师始终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最前沿。以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山东教育》为主,开展 “读报刊、学报刊”读书论坛活动,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二、搭建两个平台——常态问题教研和名师联盟教研 1.搭建“常规、问题教研”平台,强化教师问题意识(1)以“问题教研”为抓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遵循“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活动流程深入开展问题教研。排查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制订计划——根据教研主题,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行动实践——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修改方案——结合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组反思,修改原来的行动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再次实践——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再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并注意反思实践过程是否和修订之后的方案相吻合。若差距比较大,还需进一步修订方案,并进行第三轮的实践。总结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这次校本教所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经验及时传递,使教研深入教学一线,直接服务于教学,帮助教师排忧解难,分析原因,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

(2)夯实常态教研,于日常管理要成效

抓实集体备课。积极推行教学通案,按照“检测—先导课—主讲—研讨—个体修改”的活动流程,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在活动中,加大教师教材研究情况的检测频率,检测成绩记入教师业务量化积分,督促教师加强对教材和通案的研究,搞好初备,引导教师自觉培养独立钻研、把握、解读教材及设计教学的能力。实行级部主任先周备课签字制度,对教师备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在常态课中,加强对通案使用情况的监控,把备课的质量高低与课堂教学效率紧密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备课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实现“备以致用”。发挥教干、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教干包靠“教研组”,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给以指导;教干定期、不定期听课、听推门课,取得第一手资料,及时准确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握主体方向。教干积极开展“下水课”和“当一天学生”的活动,开研究课,做学术讲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搭建网络教研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研。一是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学习、研究的阵地作用,在学校网站开设了“高效课堂论坛”、“优秀课例”、“教

育博客”等栏目,为全体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二是充分利用新浪网“UC视频直播互动平台”开展网上互动教研,实现了“不花钱”“不出门”就能聆听到专家报告、观摩到名家课堂,并在网上开展互动研讨、交流活动。

开展以“磨课”为主题的课例活动,大兴课堂研究之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我们青年教师更加需要“磨”。为此,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大量的好课多“磨”活动。基本程序:确定主题——集体备课——一次教学——重构教案——二次教学——反思研讨——提升总结。“磨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每个主题确定一名教师进行两次或多次执教,这种磨课方式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另一种是备课组选一主题,两名或多名教师依次执教,最大化的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强化了课堂研究的力度。同时,每学期坚持开展好“同讲一课”活动,坚持青年教师的过关课、汇报课,学科教研组的研究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的达标课、优质课的课例制度。开展多层次、多课型课堂达标活动,达标活动以推门听课为主。加强课堂的刚性管理,对老样子、且效率低的课,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2.搭建名师联盟教研平台,充分发挥团队智慧

为团结名师,增强凝聚力,整合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名师队伍在校本教研中的中坚力量作用,学校成立了15人的“名师联合会”,设立工作室,制定了联合会章程。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一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成立攻关小组,针对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体攻关,及时反映教师在思想、教学、生活上的动态情况,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学术交流。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向教师们展示研究成果,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三是举办主题论坛。每两月举行一次主题论坛,每届论坛提出一个主题,特邀一位嘉宾(教育专家)主持、引导,大家共同探讨,形成共识。通过论坛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们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四是带徒弟。每位联合会成员都带2-3名徒弟,带他们“登堂入室”。五是读书沙龙活动。定期举行读书沙龙,交流、汇报读书心得、收获,提高名师队伍的文化品位。

名师联合会的成立,为名师之间搭建起通畅交流的平台、发展的平台,推动和促进名师在思想、业务等方面不断提高,为尽快锻造一支数量可观的名师团队,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实现三个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自能高效课堂、学生综合素养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1)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几年来,学校立足于带好每一位教师。遵循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的理念,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努力做到把成长的道路铺到每个教师的脚下。一是全程全员培训——搭建学习的平台。成立“教师学校”,进行全员培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管理、教育心理等方方面面,开展“洗脑运动”,通过大运动量的学习讲座,使全体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二是学习、实践、反思——搭建工作平台。把“理论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开展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技能等系列研修学习,让老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小结,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丰厚文化底蕴,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发展模式,打造学习型团队。充分发挥名师、名家“专业引领”作用,聘请专家成立“导师团”,到校集中指导,导师们主要学科教师集中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课、点评,备课、指导。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组成“专家军团”,开展“师徒”结对。大力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将“同伴之间的教学观摩”作为重点来抓,积极倡导好朋友间相互听课,使大家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三是创造各种机会——搭建展示平台。学校积极为教师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教学技能大赛等;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争取市区教研部门的支持,让老师们尽量在一些教研活动中露脸,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各种锻炼的机会。四是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搭建支持的平台。学校从财力、物力及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年安排的教师培训费用近20万元。

(2)以六项基本功训练为抓手,抓好校本培训 ①练掌握新课标的基本功。要求教师“四弄清”:弄清教学目的和任务;弄清培养能力的要求;弄清规定的知识体系及各册教材、各单元、各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采取的方法是:学、考、评。②练使用教材的基本功。要求做到是“三准一活”:即对知识点的认识要准,对重点把握要准,对训练项目的掌握要准;组织教材和选择教法要活。采取的办法是:一是请老教师传帮带;二是大力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以年级观摩课为龙头,开展切合实际的帮教活动;三是要求写好教学反思。四是以集体备课为主阵地,把使用教材作为集体活动的主要内容。③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加快,有计划的抓好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使全体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④练通用基本功。开展以练习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

为主的通用基本功训练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能达到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钢笔字,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的目标。加强日常练功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展示活动,促使教师教学基本功再上新台阶。⑤练教学技能基本功。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说课评课的能力、反思的能力等。⑥练教育科研基本功。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加强教师训练情况的考核,提高教师练功的积极性。把教师平时的学习、培训等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3)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多年来,我校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本着“确定目标,拜师求教,骨干引领,整体提高”的原则,多措并举,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依据“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结构层次,突出阶段重点和目标,搞好个人发展规划。同时,建立起了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跟踪落实,促进教师自身提高。第二,重视各级教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通过开讲座、上示范课、带教研组等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登堂入室。对有潜质、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压担子,定任务,大力扶植,重点培养,尽快培养成为各级骨干教师。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建立健全成长记录袋,把帮扶情况详细记入档案。要求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到“四个三”。一是过好“三关”:基本功关、业务关、科研关;二是学会“三课”:听课、评课、上公开课;三是练好“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四是读好“三书”:教科书、专业理论书、教育理论书;对“四个三”计划的落实,学期末进行评估,对青年教师和导师写出定性的总结和评语,指出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师徒、同伴之间定期互相听课、评课,探讨教学中的有关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教师群体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第三,建立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机制,推动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开展“教坛新秀”“学科首席教师”“教学能手”等评比活动,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并颁发奖牌。

几年来,先后培养了省级教学能手1名,沂蒙名师2名,市级教学能手12名,区级骨干教师28名,初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可观的骨干教师队伍。

2.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是转变观念,排查问题,明确高效课堂的标准。几年来,我们把高效课堂理念的学习作为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开展了大面积的“高效课堂”专题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实现理念引领。组织全体教干深入

课堂,开展“查摆”问题活动,逐科排查制约课堂高效的因素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课堂教师大家谈”活动,明确各科努力目标,确立了鲜明学科核心任务,努力形成各科特色,提升学科品位,制定了各科高效课堂的标准。

二是吸收、移植先进教改经验,搭建课改高平台。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300余人次,分别到苏南、北京、青岛、潍坊、莱芜等先进地市参观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避免在课改上“走弯路”。目前,我们主要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有潍坊、泰安、莱芜等地课改经验。除了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亲赴先进地区学习之外,我们还坚持利用网络与他们联络,开展校际间的网络教研,与他们一起探讨、交流课改,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聘请各级专家、区教研室领导等到校指导,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支招”,提升课改水平。

三是确立课改理念,明确课改方向。我们在充分学习、摆查问题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确立了“尝试、自主、建构”为我校总的课改理念。在此引领下,我们确立了语、数、英各科课堂教学改革基本策略。即:语文“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策略;数学“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策略;英语“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策略。

四是成立课改组织,集体攻坚,典型引路。一是整合教师资源,打造名师团队。组建了校级名师联合会,并设立名师工作室。二是在名师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课改小组。课改小组成立后,各小组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进行了课改实验工作,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即:小学语文构建了“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构建了“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英语构建了“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小组坚持每周学习制度,由业务校长主持,每周召开课改调度会,课改教师汇报课改得与失,就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究,集体攻坚,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

五是整体推进。为推广学校高效课堂模式,我们开展了“树标---学标---达标”活动,从领导班子带头做起,然后是骨干教师,再然后是全体教师,先示范、后观摩、再达标。同时,设立课改贡献奖,评选“课改之星”活动,充分调动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个体到群体,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2)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建立教研、教科研、督导、培训等处室合力推进工作的联动机制。在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①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组织、督促检查、调研、工作推动、经验交流和推广和对常态课堂教学过程督查等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不断推进实践研究活动深入开展。②教研室以教材和课堂研究、指导为重点,推进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优化的深度研究,为全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提供高质量专业服务。③教科室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为科研重点,组织好课题立项、研究、指导、服务和成果推广工作并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为学校提供具体的研究策略和学术支持。④督导室加强对“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的专项督导,以此促进学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课堂。⑤名师联合会发挥资源优势,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为学校学习实践有效教学及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鲜活案例,努力创建高效教学资源库,构建教师对话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功能。

3.着力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1)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①循序渐进,分类制定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分学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不同的要求,制定《学生学习习惯目标要求》,如低年级侧重于基本的读、写、听等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侧重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使用学习工具等学习习惯,高年级侧重于自主探究、学习反思、灵活运用、熟读精思。这样各学段均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深化。实施时,各班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近阶段的总体要求,分解成若干板块,若干细目,逐条落实,要求讲究实效,不走过场。②以知促行,激发兴趣。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逐步导行。在认知环节,避免以往死记硬背的方法,从“需要”和“兴趣”出发:在主题班会上引导学生根据学校《目标要求》中的内容,分项逐条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学习常规,并让学生以歌谣、快板等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③强化训练,落实养成。把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形成良好的学风结合起来,重点放在“主动”、“认真”两个方面,以班主任为主,其他任课教师为辅,对学生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形成了各科教师的有效合力。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采用“家校联系卡”、电话等形式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了家校合力,有效地巩固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④注重检评,完善激励。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检评,并把其作为教师量化积分中的一部分,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

养成教育进行检评、反馈,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些小型的适度的竞赛活动,诸如“一周无错题”,“谁的作业最认真”,等活动,并在班级内开设异彩纷呈的“收获台”,比比谁收获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多。这些方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3)抓好读书学习和特长培养

以《维南区中小学“建设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实施方案》为纲领,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真正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建设好班级图书交换站,成立读书小组,读书课每周一个主题,上好读书课,举办好读书节,广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写作竞赛等活动。重视读书兴趣的培养和读书方法的指导,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才智,使每位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让书香充满校园。广泛开展特长教育,增加特长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努力做到每位教师都带一个特长队,为学生搭建更多的成长平台。学校先后组建了“蓓蕾艺术团”、“七彩虹美术社”、“雏鹰文学社”、“童稚书法社”和“金星运动队”五大艺术团体,长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并实行一班两牌制,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爱好,班班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全面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

(3)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格调高雅、寓意深远”为主旨,设计建设校园整体人文环境,先后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用于学生活动的星河广场、北大广场、大唐广场、清华广场、南开广场、九龙广场、生肖园广场等七个文化娱乐场所,建起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长城微缩景观”、“孝藕荷花池”、“大唐芙蓉池”、“中华世纪圣坛”及“大漠驼铃”、“荒漠树桩”、“唐风古韵”、“龙泉”、“石林”等十多处大型富有教育意义的景点,仅“中华世纪圣坛”景区,在高近20米的雄伟的华表周围,依次错落有致地围绕着“三皇五帝”、“中国历代帝王”、“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二十四孝”、“三十六计”、“五十六个民族”、“三字经”、“百家姓”、“四大发明”、“四大名著”、“二十四节气”等图文并茂的精美石雕,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既是师生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也是师生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最好课堂。这些景点的设置,再配上精美的知识牌、简介牌、古诗名言牌等,使整个校园移步易景,景景相连,起到了校园无闲地、处处皆育人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以校园环境为依托,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上一篇:向东小学班会课教案下一篇: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