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

2024-04-28

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通用10篇)

篇1: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

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

提要:本文阐述了世界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及其制度的历史发展,讨论了我国实现教师“专业化”面临的挑战与课题。

一、国际教育界的教师“专业化”探索

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件:“硬件、软件、人件”。所谓“人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

(一)从历史发展看,教师教育体现了从“专业化”走向“反专业化”再到“专业化”的趋势。可以淤,教育学的科学化与师资培育的“专业化” 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与19世纪科学发展的产物。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的确立和国民学校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努力,成为尔后美、法等国师法之典范。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化运动席卷全球,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主义主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教育研究的主流。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因而转向“技术化”。行为目标、能力本位、系统管理的课程设计与评估,教学技术的训练成为教师教育的核心焦点。“工具理性”主导了欧美各国的教师教育。20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过去现代化理性主义的科层管理转型为“小即巧”、“小即美”的后福特主义管理模式;过去专业主义所赖以发展的“基础主义”面临挑战。传统的课程受到“小班小校”、“微型课程”等等的冲击,基础学科衰落,注重现场经验。要求教师角色冲破学校与学科的.框架,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与能力。教师教育从“技术化”迈向彻底的“反专业化”。面对提升教师素质的社会压力和“反专业化”的挑战,世纪之交欧美各国都在寻求教师专业理念与制度的重建。“全美教学与美国未来委员会”相继发表的两份报告书――《什么最重要:为美国未来而教》和《做什么最重要:投资于优质教学》就是一个信号。这些报告书勾画了美国21世纪新型的“卓越教师”的形象,强调“重新设计教师的专业发展”,“重建学校使之成为学生和教师的真正的学习型组织。”①可以说,这些教师教育政策也许意味着在更高的层面上寻求更高程度的“专业化”。

(二)国际教育界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探索交织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撞,或者说,交织着这两种活语体系的解读。我国教育界更多关注的是现代主义(技术主义)范畴的“教师形象”,但后现代主义的“教师形象”也需要关注。

一般说来,教师“专业化”探索的主要方式是,从理论上界定什么是“专业”,给出衡量“专业”的标准,然后对于教师职业所具备的专业条件的情况作出理论性、实证性的探讨。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专业化”的发展成为时代“充满希望的信号”②,教师“专业化”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绝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受到整个社会职业的“专业化”浪潮的推动。据说,弗莱克斯纳(a. flexner)是最早设定衡量专业程度指标的学者之一。③在国际教育界广泛运用的,是利伯曼(m. lieberman)定义的“专业”概念。他指出了所谓“专业”,应当满足如下的基本条件:(1)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2)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3)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4)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5)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6)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7)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8)拥有应甩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④可以说,这是一种结构一功能主义的界定,这个界定明示了作为“专业”的理想模型。

不过,围绕教师的专业属性问题的讨论,亦即教师职业究竟是“专业”还是“半专业”,主要有下列论点。第一个论点,构成教师专业属性的核心是教育的科学

[1] [2]

篇2: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课题主持人:

课题承担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自己要成为学习者。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上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和前进,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一次宝贵的学习、发展机遇。新课程的实施,本身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自觉的研究与创新、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关注具体教育教学情境,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2、改变过去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主要为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要使他们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知道如何去拓展这种能力。所以说,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改变学生以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特别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以往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主动地转变过去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以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篇3:课题引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工作中, 我们发现课题研究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引领教师专业阅读

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中指出, 当今世界谁学习最快, 谁将是这一个领域的领跑者。1999年世界管理大会首次提出的树根理论, 把一个组织、一个人比作一棵大树, 学习力就是大树的根, 是组织、人的生命之根。学习力强, 汲取的营养就多, 树就茁壮成长。美国布莱克曼曾说:“不论时代如何演变, 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受赞助的, 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因此教师必须提升学习力, 做个有效的学习者, 思想有多远, 决定我们能够走多远。在学校课题的引领下,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改变了教师专业学习的无目的性、无计划性的弊端。学校在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的研究过程中, 教师们通过书籍、网络等多渠道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进行了专业的学习;在参加“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课题中, 教师们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谛听教育的春天》, 并从网络上搜集了相关文章和案例。在课题引领下, 教师的专业阅读从不自觉走向自觉, 从要我读走向我要读, 是推动教师专业学习的有力助推器。

二课题引动教师课堂实践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实践研究来提升、来促进发展的实现。在课题引导下教师进行课堂实践, 让教师的实践更有目的、更科学, 更能看到实践的效果。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先后进行了五个指向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 分别是市级课题“探究生活数学课堂模式,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区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全国课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改革的研究”、全国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和省级课题“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在课题的引路下, 我们进行了“三上三反思”观摩课、同年段教师的“同课异构”、老教师的观摩课、实验教师的研讨课观摩、青年教师的实验课研讨等课堂教学实践。在指向课堂实践教学中, 老师们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在不断的研课、讨论中对课堂中的问题不断反思, 不断提出解决的办法与思路, 不断地尝试实践, 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科学、更有目的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升了专业发展水平,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课题引导教师团队互助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团队的合作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团队的合作, 开展团队建设, 促进教师团队互通有无, 共同发展的目标的实现。学校几年来的课题研究都是以学校集体课题研究为主, 这样的课题需要团队的共同协作, 集体作战磨炼了团队的互助能力。我校参加省级“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时, 在学校团队建设中, 我们成立了实验组、指导组、专家组、管理组、保障组进行团体协作。学校把富有教学经验, 又有实验能力和热情的教师安排进实验组开展课题实验;把富有教学思想、有经验的老教师组织起来成立指导组进行课堂观察与指导;外聘资深教研员或专业人员作为专家组定期到校来进行指导;由学校分管教育教学的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成立管理组, 以保障适合课题的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实现学校由传统管理向研究状态下的新的管理文化的转型;由学校后勤以及计算机教师成立保障组, 为课题实验提供软硬件的支持。团队的协作不仅促进了学校团队的高效运行, 而且促进了各部门、各学科、各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课题引发教师自主反思

林崇德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反思, 反思性教学已成为现代重要的教学范式。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不断地去改进、不断地去完善, 因此教师自主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显得尤其重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通过理论学习引导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反思;通过课例研究, 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通过撰写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学案例, 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自拍课堂实录, 教师对课堂实践进行反思……有了课题的带领, 引发了教师的自主反思,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课题引来教师专业引领

俗话说:“萝卜煮萝卜, 还是萝卜。”随着对课题的深入研究, 一些教育教学领域的难点、焦点问题便呈现出来了。破解这些难点问题, 通过同伴的互助也是一时难以解决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通常会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前来进行指导, 帮助课题研究更科学、更有效地实施。我校在参加“网络环境下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时, 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指导;在参加“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时, 余文森教授亲临学校指导;在参加“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课题时, 选派老师到青岛、上海等实验基地学习;同时学校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请我市区两级教研员到校进行课堂指导和带教, 开专题讲座, 帮助教师破解难题。做到急教师专业发展之所需,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只有处于研究状态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有意义的和快乐的。因此, 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方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走出职业倦怠, 走向自主发展, 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一把金钥匙。让每一位为师者能够乘上课题研究这一艘小船走向成功的彼岸, 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摘要:本文从课题引领教师专业阅读、课题引发教师课堂实践、课题引导教师团队互助、课题引发教师自主反思、课题引来教师专业引领五个方面来探讨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

关键词:课题,教师,专业发展,引领

参考文献

[1]王思毅.教师研修三部曲:“想”“问”“做”[J].现代教学, 2012 (Z1)

[2]高祥虎.让师德修养助推教师专业发展[J].班主任, 2012 (2)

[3]赵惠勤、王云芝.以课例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J].现代教学, 2012 (Z1)

篇4: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

幼儿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呢?我们首先分析了幼儿园教师的特点。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研究经验和能力。因此,我们决定,以课题合作研究小组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研究,以期让全园教师形成一个学习与研究共同体,让大家群策群力、共享智慧。

那么,合作研究小组该如何建立呢?经过认真考虑,我们决定从课题研究的需要和教师的兴趣、需求两方面出发来建立合作研究小组。我们是这样思考的,一方面,课题研究往往要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水平,因此需要不同年龄班教师的参与。另一方面,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年龄班教师构成的研究小组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有利于避免同一年龄班教师的思维局限,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水平。

课题研究任务一旦明确,我们便通过教科室向全体教师公布,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愿报名,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研究小组。为了让更多教师能够参与到合作研究中来,我们既有上级部门正式立项的课题,也有园级课题。园级课题更多基于教师的兴趣和需求,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园级课题研究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之后,我们就会寻求机会向上级部门申报相关的正式立项课题。例如,关于图画书阅读教学的课题开始是一个园级课题,在进行了两年左右的研究之后,我们向上级部门申报立项,最后被确定为区级“十二五”重点课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更高了。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对合作研究活动提出了要求。例如,申请开展正式立项课题研究的合作研究小组要向教科室提交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申请开展园级课题的合作研究小组也需提交研究计划。同时,各合作研究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积累研究资料,如会议记录、教师论文、研讨总结、图片资料等,以利于教师增强对研究过程的认识,及时总结和提升相关经验。每个合作研究小组要有明确的主持人。主持人是合作研究小组活动的组织者,通常要做好相关研究话题的开启和总结工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或在某方面有一定研究经验的教师来担当。主持人是可以更换的,在研究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其他教师成长起来了,那么也可以换为其他更合适的教师来担任主持人。每个合作研究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任务分工,针对不同的研究阶段和研究任务可以有不同的分工方式。例如,在撰写研究计划的时候,小组成员可承担不同的任务,有的查阅资料,有的负责资料的汇总、梳理,有的负责撰写,等等。在研究过程中,有些任务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例如,“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合作研究小组在观察和分析大班幼儿合作游戏时,把小组成员分成四个小小组,分别观察四组幼儿。每个小小组内部还做了更细致的分工,每位教师负责观察记录一名幼儿的行为和语言,然后大家将记录结果汇总起来,以共同分析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在提出要求的同时,我们也给各个研究小组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幼儿园会根据各个研究小组的研究内容为他们提供外出观摩和培训的机会,也会给研究小组一些必要的经费支持,鼓励他们购买相应的书籍和学习资料,并且作为园所的图书资料留存,以便为大家所共享。

“课题日”就是合作研究小组根据事先安排,选择一天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其主要内容为根据研究目的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观摩活动并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观摩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并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可以是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是某个活动区的活动,还可以是某个过渡环节、某个区角环境的设计,甚至可以是对某个教育理论问题的探讨……例如,图画书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的合作研究小组曾经开展过“班级图书区环境创设的研究”活动,他们选择了两个班级的图书区环境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要求小组成员共同观察图书区的墙饰设计、材料投放、书籍分类、阅读规则等方面内容,并且围绕这些内容开展研讨活动。

多次观摩提升了教师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探索愿望。如观摩了相关活动之后,有教师就想:“我觉得我们班也适合开展这种形式的活动,下次我也试试。”“我觉得这个活动内容安排在小班做不太适合,放在我们中班更适宜一些。”这表明,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有了密切的联系,研究成果得到了即时的尝试或验证,而实践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形成的新经验又反过来引发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得课题研究能更深入而有效地进行下去。

在“课题日”活动中,有教师认为在观摩活动之前应当安排一次集体备课,以凝聚集体的智慧,给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教师一定的帮助。于是我们设立了“集体备课日”,并且放在“课题日”之前。即利用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合作研究小组的教师围绕观摩活动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帮助设计和组织活动的教师出主意、想办法。例如,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小组在围绕主题活动“妈妈”开展集体备课时提出了“在三个小班只用口头讲述的方法讲‘孟母三迁’这个传统故事是否合适”的问题,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小班开展这个活动要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建议三个小班分别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呈现这个故事内容,其中一个班用表演的形式,一个班用幻灯片的形式,一个班用“围裙手偶故事”的形式。这样,设计和组织活动的教师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也对活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预期,提升了观摩活动的质量和后续的研讨质量。

时至今日,我们的“课题日”和“集体备课日”已经坚持了三年多时间,教师们的合作研究一直在正常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如何及时总结课题合作研究活动?如何持续提高课题合作研究活动的质量?我们一方面邀请相关专家全程参与“课题日”活动,另一方面从制度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把握关键思路,引领研究方向”的要求。

1.以困惑和问题为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让教师在实践和分享中解除疑惑、提升能力

合作研究可以教师的困惑和问题为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引领教师围绕这些困惑和问题开展实践和讨论,让教师在实践和分享中解除疑惑、提升能力。而困惑和问题可以有两个来源,一是预设的问题。例如,社会领域教育研究小组在研究之初就设定了有关节日、幼儿熟悉的人、幼儿熟悉的社会环境、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关的个体心理品质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二是生成的问题。例如,在图画书阅读教学研究中,大家产生了诸如初次阅读活动究竟是重在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还是让幼儿开展自主阅读经验的分享等困惑。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应当视图画书的特点、幼儿的特点以及教育目标来确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2.以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为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让教师在学习和研讨中提升研究能力

合作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提升研究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帮助教师破除对研究的神秘感、距离感和恐惧感,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研究就在我们的日常保教工作之中。一方面我们注意引导教师掌握严谨和规范的研究方法。例如,我们在开展“通过主题活动开展社会性教育”的课题研究活动中,事先为教师提供了主题活动方案制定要求和基本思路,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模板,以便于教师能规范主题活动方案。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开展图画书阅读教学研究活动时,小组成员都感受到了“提问”对于图画书阅读活动的重要。因此,“提问”自然成了研究的一个重点。大家把设计图画书阅读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性提问作为重点研究的问题,在制定活动方案和组织活动时充分考虑“如何提问幼儿才能够理解”的问题。这种自觉的研究意识确实发挥了作用,图画书阅读教学研究小组的教师的提问设计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还由此关注到了图画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影响情节发展的关键性页面,进而根据这些关键性页面设计关键性问题的研究。

3.以对话和质疑为课题研究的核心方法。让教师在反思与合作中得到专业发展

合作研究最独特和最有成效之处就在于成员之间通过对话和质疑得到专业发展,小组成员就是在不断的互动和交流之中提高和成长的。所以,每次研究活动,我们首先为教师提供“听”或“看”的机会,让教师“有话可说”“有疑可质”。其次是“思考”,再次是“研讨和交流”,最后是“质疑、解疑或存疑”。通常,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教师都会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大胆质疑。教师并不觉得把自己的疑惑暴露在大家面前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很愿意展示,很愿意让大家了解自己的疑惑,并且向大家征求好的意见和建议。在研讨过程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没关系,咱们这是在研究,就是要呈现问题让大家来研究的,千万不要怕犯错!”教师们不但掌握了对话和质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对待研究的正确态度,形成了一个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真诚合作的氛围。

4.以快乐和收获为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让教师在启迪与思考中感悟教育与人生

我们认为,如果研究得法,那么研究不但不是一件苦事,还是一件乐事、趣事,更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而且,研究过程不仅仅是专业成长的过程,更是小组成员在思想、人生经验、情绪情感等方面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在研究小组活动过程中,我们非常努力地使研究本身成为教师乐于参加的活动,至少在观摩和研讨活动中让教师感到很轻松、很愉悦,感受到“真情互动、直抒胸臆、辩论交流”的乐趣。指导合作研究的专家也会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专业感悟和教师交流,展开关于生命的意义的对话,让教师获得参加研究之外的人生经验或感悟。我们的社会领域教育研究活动很能体现这一点。在研究有关“亲情”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我和我的爸爸”等活动和研讨现场,每每让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发挥作用了,不但教育了幼儿,还感动了教师,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个角落,使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乐趣,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研究、热爱本职工作,推动他们不断成长和发展。

篇5: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

内容提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经常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地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对突发事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妥当地处理,这要求教师必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是指教师会使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指教师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对教师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键词:信息素养

教师成长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也关键在于教师。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界都非常关注教师成长问题,教师成长也成为现在理论研究的焦点。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有很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良好的信息素养对教师成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台江区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从2000年起加大资金的投入,各校陆续建成专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和校园网系统。2001年建成台江教育办公网,区教育局、进修校和部分学校以10M光纤接入,其它学校以不同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全区实现了“校校通”,全区中小学100%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几年的努力,台江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在这基础上,我们通过对台江教育现状调研分析后提出申报《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这个课题。本人在课题中承担《良好信息素养对教师成长的影响》这个项目的研究,本项目研究目标是:

(1)良好信息素养对教师成长影响有多大;(2)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课题实施两年多以来,围绕着《良好信息素养对教师成长的影响》这个项目,本人查阅了大量资料,通过下校听课、调研,和广大师生交流互动,逐步形成了对本项目研究的思路,并与课题实验校配合,组织开展了相关活动。两年多来,本项目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有:

(1)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通过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对信息和教师信息素养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普及,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良好信息素养对教师成长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校调研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我区有四所课题实验校,围绕本课题,各校每学期期初上报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汇总后制定本学期区级课题活动计划,开展课题联片研究,采用同课异构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提炼,深化和总结项目成果。理论能指引前进的方向,但只有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知行合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就比较容易理解信息素养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总结出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如果把教师成长分为适应阶段、熟练阶段和成熟阶段,那么,良好的信息素养将伴随着教师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两年多来,课题组每学期有计划地在课题实验校开展的课题研究观摩课,老师们为大家奉献了许多精彩的研讨课。

案例

(一)瀛江小学张伟老师《百分数的认识》研讨课。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张伟老师在新课导入部分用的是视频2001年7月13日这一天申办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投票的场景,中国在全部105张选票中获得56票,占总票数的53.3%,以过半数的优势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教师由此引出百分数。原先想学生看到申奥这个场景会感到兴奋,但是课堂上学生的反映不是很强烈。只有几个学生在小声议论,这与教师事先设想形成较大的反差,利用这段视频导入新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不理想。在课后研讨中,张伟老师反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①环境陌生不适应,比较拘束②有老师听课不敢轻易举手③视频效果差④教师的语言不够激昂。

案例

(二)瀛江小学潘平伟老师《卖火柴的小女孩》研讨课。潘平伟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在第五自然段教学中有一个学生抓住三个感叹号谈了自己的体会,对于这一课堂上生成的信息,潘平伟老师当时只是肯定了她的感受,没能及时地捕捉这个信息加以深入挖掘。在课后研讨中,潘平伟老师对这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反思:要知道学生学习的灵感就像天上的流星,稍纵即逝。如果当时我能抓住这一课堂上生成的信息,告诉孩子们文章的每一个标点,每一个符号也能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既能重视孩子在知识上的掌握情况,又关注了孩子在课堂上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是指教师会使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指教师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一般来说,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

(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和拒绝信息的技能。(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

(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虽然信息素养在不同层次的人们身上体现的侧重面不一样,但概括起来,它主要具有五大特征: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它引导着教师从适应阶段向熟练阶段和成熟阶段迅速成长。两年多来,我区四所课题实验校的老师通过一次次课题组活动,自身的信息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稳步上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探索出一套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有效途径和方法:

(1)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意识。每学期课题组通过各实验校上报的课题学期活动计划,有选择地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校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这两年来,教师们逐渐从被动接收外界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信息,通过对课题的探究和研讨,培养提高了教师获取信息的意识,使他们更有效地从大量信息中甄别有用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应用。

(2)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获取信息和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我区教师2005年底95%以上已完成NIT培训,电脑操作技能已基本达到要求,但部分教师要想从互联网上获取有用的信息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讲座和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们掌握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

(3)通过教学反思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瀛江小学的张伟老师在《百分数的认识》研讨课中用申办2008奥运主办权投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实践中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教学反思,张伟老师认识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还与教学时的环境和学生学情等因素有关。另外,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可能预知课堂上会生成什么信息,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信息是否是有探究价值需要教师马上作出判断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把握机会就消失了。由此我们认识到:教师认真的教学反思对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起着多么重要作用。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们感受到课题有效的实施对我们区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四所课题实验校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高,学校教学成绩稳步增长,教师们参加课题活动从原来的被动勉强到现在积极主动。各校每学期初都会主动按时上传本学期课题活动计划到我区课题网站,每次课题活动后都能认真总结并上传活动过程材料,这使得我区课题管理规范有序。但从项目研究中我们也认识到课题实施中存在的不足:(1)参加课题实验的四所学校只占我区学校总数的13.3%,学校数偏少;(2)课题实验校的老师平时工作忙,很难完全静下心来进行课题研究。以上这些因素制约了课题的深入研究。今后我们计划:(1)深入课题研究,尽量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平常教学工作结合,减轻老师们负担;(2)计划外聘专家进行课题技术指导和骨干教师培训;(3)引导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2、《解读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

苗逢春

3、《信息素养》——新时代对人类的新要求

许世红

4、《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张伟

5、《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篇6: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总结

一、营造“敢问”的环境。

开学初,我先指导小朋友进行课前常规性预习,如:读课文、圈生字、标拼音、画新词、标段落等。我告诉小朋友,本学期要加入探究质疑性的预习,即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提出自身的疑难。(每课至少提2个问题)刚开始,小朋友们的疑问大概都是字词的意思或课文内容的疑惑,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浅显,难以涉和到重难点,我没有责怪他们,即使同学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我都先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一旦同学提出一个有研讨价值的问题时,我便大张旗鼓地褒扬。一段时间后,同学怕提问、怕师生讪笑的心理负担基本消除了,大局部同学不论是课前,还是课堂,都能大胆地提问。

二、教给方法,使同学“善问”。

怎样引导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告诉小朋友可以从六处着手提问:

1、抓住文章的题目质疑。

课文的题目即题眼,它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闪现。对课题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抓住了课题,往往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如《奇怪的大石头》,同学就提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围绕着这个问题,同学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研讨,明白了石头“怪”在“孤零零”,体积庞大,把“身影遮得严严实实”,“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假如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么重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发生了疑问。接着,小朋友在了解李四光在研讨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怎样考虑和怎样解决自身的疑问,从中感受李四光勤于考虑、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2、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质疑。

假如抓住了关键的语句,就会层层推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使同学具体形象地理解重点词语和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这些词句引发联想和想象。教学《给予树》一课,在同学充沛体会到圣诞节的热烈气氛和一家人兴高采烈之后,小朋友抓住“缄默不语”问:“大家都兴高采烈,金吉娅为什么‘缄默不语’?”我先引导小朋友理解“缄默不语”的词义,再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同学设身体验金吉娅此时所想。在同学表达体验、想象时,体会到了金吉娅“担心、愧疚、难过”等复杂内心。为下面体会金吉娅那金子般的童心做了铺垫。

3、从文中矛盾处质疑。

矛盾是问题发生的根源,赞可夫说:“只有当同学发觉自身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才会发生问题”;当同学现有的认知无法理解文本中的矛盾之处时,就是我们应当引导同学展开质疑的地方。像这样的问题,小朋友提的很多。如,“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灰雀》)“高尔基为什么不见杂志社记者,却要见小男孩?(《小摄影师》)”“骆驼是商人自身的,他应该更熟悉,可是为什么他还要老人来帮他指点呢?”(《找骆驼》)。

4、抓住特殊标点质疑。

标点符号不只是作者写作内容的停顿,还渗透着作者的情感,领悟了这些标点符号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也就可以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灰雀》时,许多小朋友不知道灰雀哪里去了。也无法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循循善诱。我引导小朋友注意文中的标点符号,看看能不能从标点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有的眼尖的小朋友找到了男孩说的那句话“没……我没看见。”问为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会飞回来的”这一句为什么一会儿用句号,一会儿用感叹号,一会儿用问号?

5、从词句的表达精妙处质疑。

语文的“根”即是在学习语言,感受语言。学习一篇课文就应该不只知道文章写什么,表达了什么,还应该知道怎么写的,怎么表达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同学运用。所以,我告诉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要多注意文中的好词好句,多想想为什么用这个词,为什么这样写,换别的词好不好。老师这么一点,小朋友平时学习课文时,就会去注意一些词句的用法。当我们教到《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从“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引导他们和“长出”比较,体会春天枝叶长得快,欣欣向荣的景象。小朋友是聪明的,他们举一反三,从文中找出了“浸、封”等词,为什么用“浸”为什么用“封”,为什么说阳光“像利剑一样”?一个个问题从小朋友的脑子里蹦出,闪耀着小朋友们思维的火花。在小朋友们质疑解疑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还可以从课文的空白处、插图、文章的谋篇布局等引导小朋友质疑,当然,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必需以文本为依据。

三、梳理同学的问题,有偏重点地释疑。

自主学习的针对性要求教师要针对同学在超前阅读和考虑中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小朋友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或偏离课文的重点。假如一味地解答小朋友的问题,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朗读能力的训练,就容易肢解文本,丢失语文的“根”。后来,我想到了将小朋友预习中的问题提前收上来,教师根据小朋友的问题进行梳理。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从问题的难易程度了解学情;对于一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为节省教学时间,可在课前帮他解决。另一方面,教师根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围绕质疑问难中的问题组织教学。课堂上,我还让小组合作,在合作探究中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包括那些不在要害关键处,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最后同学归纳提炼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再组织全班重点研讨。在研讨中要紧紧围绕文本,重视朗读品悟。千万不要脱离文本,丢弃字词句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训练,使语文成了“无土栽培”。

篇7: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

一、目前课题研究现状及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重要性。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存在选题大、内容空、教师难操作、成果无实效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开展合乎教师现状、贴近教育教学的应用型小课题研究,以教师正在做的工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和完善工作为目的。研究过程分为四部曲:一是营造氛围,创造研究条件;二是遵循原则,精心选择课题;三是举行论证,探寻研究策略;四是成果评价,提取研究经验。小课题研究以理论为基,以实践为本,切口小、方向明、周期短、见效快,能使教师在研究和交流中成长、在成长中变化提高。可以说,应用型小课题研究是学校培养教师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管理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本身的需要。

• 首先,教师难以操作。• 其次,过程难以把握。• 第三,成果难以推广。

二、针对现状、合理定位,开展应用型小课题研究:

1、何谓应用型小课题研究?

应用型小课题研究即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是以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为研究对象,以养成教师科学的思维习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为根本目的,把工作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把研究的过程作为工作的过程。可以三两个人或者十来个人组织开展,需要一定的但却不是高深的理论作指导,切口小、方向明、易操作、周期短、见效快。

2、怎样给小课题研究定位?教师小课题研究必须定位在实践性研究上。

3、应用型小课题研究的特征?“应用型小课题研究”是介于教育科研课题和“教学案例”、“教学后记”之间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人人能参与的课题研究形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小;二是实。注意:遵循原则,精心选择课题 • 一是注重实用价值原则。• 二是遵循能力原则。• 三是追随兴趣原则。

三、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一)选题:从实践中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1.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困境中寻找问题 2.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捕捉问题 3.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发现问题 4.从学生的课后生活中寻觅问题  筛选小课题

 当前要研究的小课题的标准可概括为六个字:想做,可做,能做。

 以学校小课题的确立为例:

 深入文本,走个来回,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 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 加强诵读训练,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 激发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  有效预习后的化学互动课堂

 营造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政治课堂的情境教学  有效利用视听资源,凸显历史主题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 预习导学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优化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 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成为问题生成和解决的主体 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呈现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 选题参考:下列课题可供大家选择和参考: 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积累的实践与研究  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策略研究  小学体育课堂安防体系构建之研究  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实践与研究  小学高段写作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 推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听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 小学科学后20%学生助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研究 还有如:某一个后进生的转化、一个心理问题的解决、一个优秀学生成长路径、亲子交流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创新型班委设置(调解委员)、班级养花(或者养鱼等)实验、一次创新的活动(给母亲洗脚、集体打工等)、城乡学生角色互换实验、班报班刊研究、班级运动队建设、网页制作比赛、网站管理新方法、新型“家访”、“校访”实验、班级开放日活动、班级××节、学生周记的管理与作用、网上“日记”探索、网上“家校联系薄”、小手拉大手活动、作业革命、他为什么不发言、个性化“预习”、提高记忆力的策略、让注意力集中方法

(二)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2)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获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3)整理归纳分析材料,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初步研究结论。

(4)充实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5)论文或报告答辩。

(三)以实验学校小课题反复修改的材料目录的确立为例:  研究理念:以研兴教 以教促研

 研究认识: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教研 成长即成果  研究行为控制:做在平时 重在实践 边做边理  研究达成目标:过程资料翔实 研究实践真实 研究成果丰实

四、课 题 研 究 材 料 目 录

1、课题研究基本材料(1)课题立项申请书(2)课题立项批准书(3)变更申请(4)结题申请表(5)结题方案表(6)课题管理记录卡(7)课题研究评价表(8)工作报告(9)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1)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开题论证

(3)围绕课题的学习材料、学习体会(4)围绕课题的研究课教学案(5)围绕课题的研究课活动记录(6)围绕课题研究的教学实录(7)围绕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8)围绕课题研究的教学评价(9)围绕课题的研究论文(10)围绕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计划(11)围绕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3、课题研究成果性材料(1)参与交流汇报的材料(2)师生获奖(3)工作报告(4)结题报告 第一,发现问题。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第四,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

五、课题管理 :  小 课 题 结 题 指 南

一、关于结题的申报

二、关于工作报告

三、关于结题报告

四、关于结题的议程

“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如何表达?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结构可以是“报告式”或是“叙事式”。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引言。说明研究的起因;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几项指标

1、优秀“小课题”应该有“个人博客” 

2、研究成果和研究体会有展示平台 

3、论文答辩

4、鼓励教师连续做“小课题”

篇8: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梯

196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教师职业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需求逐渐上升到对教师“质”的需求, 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社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要求高质量的教师能够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而教师应顺应全球化教育时代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寻找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 习得教育技能, 实施专业自主, 体现专业道德, 逐步提高从教素质, 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刘捷, 2002]在专业成长过程中, 教师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技能、培养专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实现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二、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这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寻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主要不是在研究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不是创造理论, 而是要获得实践能力, 是不断解决问题、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在科研中通过自己主持或参与课题, 自觉学习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 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选题到申报, 从实践到总结, 无不对教师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研究与教师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要想发展提升, 就必须要进行研究, 以科研带教研, 以教研促教改。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活动, 能增强科研意识、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是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手段。学校的教育科研, 是以教育教学为载体的, 只有围绕课题研究开展活动, 才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只有植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实际, 才能焕发其生命力与价值。

(一) 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主动学习

申报课题时, 教师可以多方面选题, 如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从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从选题的思考开始, 教师会主动的去发现问题, 这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课题需要经过课题组成员共同的实践, 这样的经验无论对个人还是其他成员都具有借鉴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问题一般产生于实践, 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需要理论指导。因此开展课题研究会促使教师去进行理论学习, 用理论来丰富自己, 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用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 进行课题研究就必须深入学习理论。申报课题之处, 需要教师查阅资料, 查找与课题研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文献资料, 利用网络、图书、报刊等各种途径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总结归纳, 提炼理论精髓, 找准与所申报课题的对接点, 这个过程, 是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理论的起点。在课题实践中为了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 更需要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一方面, 因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在课题研究中会存在一些分歧, 通过课题研究可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 为了解决这些分歧, 教师便会进行理论学习。另一方面, 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实践问题, 往往因不同的具体情况而难以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因此必须通过理论学习, 借鉴先进理论指导, 借鉴他人经验来解决, 这也会有效促进教师学习。

(二) 课题研究使教师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课题的实践离不开课堂教学研究、离不开教育的行动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解决教育问题知识和能力。在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 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尝试, 实践和认识过程的不断循环递进, 从而形成普遍规律, 使科研意识得到提升、科研能力得到加强。因此,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不仅能促进广大教师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而且极大地调动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师根据他们的课题规划边观察、边思考、边实验, 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修改、归纳。这些过程不仅为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也促进了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 教师会带着科研的意识进行备课, 进行思考, 甚至在课堂的教学中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而追求更理想的效果。

(三) 以研促思、以研促教

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思考总结自己的教学, 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有效提高教师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 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深入课堂,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形成积极心态。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 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可对教育教学现象、案例中归纳出理性的观点, 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改进。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逐步在理论和实践上走向成熟, 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质的飞跃。课题研究教师多采用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中反思的作用不可忽视。如课题组在开展学生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时, 为探索学生学习的相关策略, 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后指导的最优化;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教师集体备课, 并针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课堂的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撰写有质量的课题研究随笔等等, 这些都可有效促进教师反思, 提升思维水平。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将普通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 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改进和提高。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外语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行动研究, 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和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既能体现教师的专业自主性, 同时也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许莎莎, 2010)

(四) 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进行合作学习

课题研究是以集体形式为单位进行研究的, 在研究的每个阶段中, 课题组人员明确责任, 分工合作。教师们需要根据责任分工相互配合和协调, 只有依靠了大家的配合和协调才能实现共同目标。课题研究时可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教师在研究小组中共同研究、成长, 使教师个体教学行为成为共同的教学行动, 如在集体备课中, 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之间可进行教学前的合作设计、合作备课和课后的合作评课等活动, 彼此将自己教学实际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与同事共同研究, 将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实践理论表述出来同其他教师共享, 这样, 加强了教师合作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促进了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学习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永恒动力, 素质得到提升, 科研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课题研究, 实现了教师从最初的被动参与到积极主动的参与、从最初不参与课题研究到参与课题研究的转变。教师应既是教育者, 又是研究者, 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 不断积累总结经验, 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开展课题研究应该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方式, 是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仅仅成为“教书匠”, 还应是一位“科研型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新课程的要求, 而开展课题研究, 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为我们搭建专业成长的一架梯子。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

篇9:在课题研究中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1.园领导带头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幼儿园领导十分重视课题工作,带头进行课题的研究,对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努力实现“通过教育科研的实践,使幼儿园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形成自己的园本课程;促进并有效地提高教师基本素质”。教师做课题研究既能活跃思维,提升原有的教学经验,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幼儿园将研究工作摆在了主要位置,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课题研究活动期间,园长带头和教师们一起听课、研讨、制定修改计划,营造了园所良好的研究学习氛围。

2.多样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为进一步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幼儿园采用“走出去”的方法,组织教师外出理论培训30余人次。如选派骨干教师王新辉、王丹等参加全国京、沪名幼儿园观摩与特级(骨干)教师精品课赏析的研修培训。外出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与科研技能,教师回来后对如何组织幼儿语言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有了很大的转变。

利用姐妹园展示交流的有利契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选派教师到金汉、幸福、仁和、马坡等11所幼儿园参观学习。出去学习的教师将收获与大家分享交流,其他教师也通过学习研讨,收集和储备了相关教育内容,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3.抓住活动契机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幼儿园的“支持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策略的研究”课题已在北京市规划办立项,并于2015年10月23日顺利开题。正值顺义区开展第十届科研月活动,幼儿园以活动为契机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开展了“我研究,我成长”的主题活动。

人人参与,增强科研意识。在科研月活动期间,幼儿园开展了阶梯式语言活动观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模仿课、经验教师上改进课。每位教师围绕课题上一节语言活动课,活动的形式不限。活动中,教师运用了“生活即课程”的教育理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运用谈话、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活动后,进行集体评课,先是上课教师进行自评,阐述活动中的亮点、不足与困惑,然后参与听课的教师对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对执教教师活动中的精彩和不足之处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智慧碰撞,提升科研水平。科研月活动展示期间,为了做好展示活动,幼儿园召开了研讨会,依据《指南》中提出的“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这一理念,教师们从组织形式到活动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是一次教师智慧的碰撞,也是一次教师教育理念的冲击。2015年12月23日展示的活动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幼儿与成人、环境的互动,培养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爱说。例如,“接龙游戏闯迷宫”教育活动全部经幼儿讨论后自主设计,真正凸显了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幼儿用自己的活动解说了“整合与渗透”教育理念。

4.利用活动反思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篇10: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应对国内外复杂局势,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水平,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师范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母机,保证高质量的师范教育是塑造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随着师范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实习对于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素质影响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抓好教育实习阶段对于提高师范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发展的动力,为教育事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教师是当前师范教育紧迫又重要的任务。教师专业理念作为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位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较高层次,统摄着教师专业素质的其他结构,影响着整个教师专业素质的建立和提高。教育实习有助于帮助师范生建立清晰、正确、现代的教师专业理念,进而提升师范生专业结构的其他方面和就业竞争力,以便可以缩短成长为一名正式优秀教师的时间,为自身专业发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同时,为改善教育实习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师范教育实习的人才培养水平,进而提升整个师范教育的教育质量。...【英文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people are placing more importance on the push effect of education.Facing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both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our national strength ,we chinese proposed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building up the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with talented people, devoted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education, developed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level of high quality personnel....【关键词】教师专业理念 教育实习师范生

【英文关键词】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al education practic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Q2:139938848

【目录】教育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理念影响的实证研究4-610-11

Abstract6-7

绪论10-15

摘要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10

(二)研究意义10-11

11-13

(一)研究

(三)研究目的11内容1111-13

二、研究设计

(二)研究过程1

1三、相关概念的界定13-15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一)教师专业理

念的概念界定13-14第一章 文献综述15-2515-21

(二)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14-15

一、教师专业理念的有关论述

(二)教

(一)教师专业理念的定义论述15-16

师专业理念基本结构有关论述16-18用的有关论述18-20论述20-21

(三)教师专业理念作

(四)教师专业理念的影响因素的有关

(一)教

二、教育实习的有关论述21-25

育实习内涵的有关论述21-22述22-2323-25分析25-38

(二)教育实习作用的有关论

(三)教育实习对教师专业理念影响的有关论述第二章 教育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理念影响的调查结果与

一、研究结果25-27

(一)教育实习与师

范生专业理念描述分析25-26念t 检验分析26分析2626-27

(二)实习前后师范生专业理

(三)教育实习与师范生专业理念的相关

(四)教育实习与师范生专业理念的回归分析

二、结果分析27-38

27-29

(一)师范生专业理念实

习前后基本情况分析29-31

(二)教育实习基本情况分析

(四)教育第三章 改善

一、对师范院校的38

(三)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31-32

实习各因素对师范生专业理念的影响分析32-38教育实习质量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理念建议38-39

38-43

(一)注重对师范生专业理念的培养

(二)组织本校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对实习生进行理论指导38-39

二、对实习学校的建议

39-40

(一)高度重视

(二)强化实习

(三)实习学校

(四)实习工作,为实习生安排适量的教学任务39管理工作,实行指导教师“捆绑制”

39-40

校长加强自身专业发展,建立明确、先进的教育理念40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习交流活动

三、对实习生自身的建议40-43

(一)转变自身传统的实习目标观40-41

(三)参考文后记

(二)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41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技能41-43献44-4651

附录一46-50

结语43-44

上一篇:美术二年级上册全教案下一篇:秋幼儿园中班班级教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