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护理干预

2024-04-09

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护理干预(精选8篇)

篇1: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护理干预

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全程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在预防接种的各个环节中实施相应心理护理方法,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结果: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起到重要作用,本院预防接种门诊未发生接种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结论:儿童预防接种前、中、后所进行的护理干预,对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家长配合程度及满意程度, 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干预;

为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以及保障受种儿童个体健康,预防接种是目前最广泛、最有效、最安全也是最经济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是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1]。可以保证儿童健康地成长。我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来门诊预防接种的3 370例儿童进行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全程护理干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国家级标准。总结如下:.一般资料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计免科共接种3 370例适龄儿童,男 1 655例,女 1 715 例,年龄1个月~7岁。.护理方法

2.1接种前:对我院辖区内新出生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与计划免疫,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并做好安全接种指导。针对家长对疫苗的各种顾虑,做好各阶段的相应知识宣教和解释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在预防接种中进行健康教育是必然的趋势,不但可以起到提高接种率和接种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医疗纠纷,对保障和加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计划免疫工作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和提高。提高家长重视儿童计划免疫的自觉性。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是接种顺利进行的关键。预防接种人员着装整洁,天蓝色工作服打破了家长们一致认为的“白大衣—-看见就哭”的僵局。接种前必须向家长讲解本次预防接种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使每位家长更加了解各种疫苗的用途及其安全和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的重要性,使家长能积极主动地为儿童接种疫苗,以取得家长的密切合作。仔细交代家长下次接种时间,必要时打电话提醒,设咨询电话解答家长的问题。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接种环境,接种门诊应保证各诊室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温馨舒适,墙壁四周应涂成粉红

色或天蓝色,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报、色彩鲜艳的标语,定期紫外线照射消毒,接种前,接种人员应摘掉口罩,用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消除或减少陌生感与恐惧感,以取得儿童对接种人员的信任。2.2.1 接种中:严格接种查对制度,设立专门的接种室,被喊到姓名的儿童才允许由家长陪同进入,减少走动污染的机会,严格无菌操作。作好疫苗安全检查(药物的有效期、是否变质、安瓿有无裂痕等),再次仔细询问儿童近期的身体状况,有药物过敏史、癫痫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者均不能接种疫苗,空腹饥饿也不宜接种,并向家长解释疫苗品种不同其禁忌证及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姓名、性别、疫苗种类、针次等)的核对措施,只有严格按照合理程序实施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才能使儿童获得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 才能促进顺利有效地进行疫苗接种,确保儿童安全。

2.2.2计免人员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①婴幼儿,从接触开始就以微笑、抚摸、闲聊、哄逗等表情语言或给予喜爱的玩具分散其注意力,当注意力转移后给予接种,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接种。②学龄前儿童,以鼓励、激励如:“你真勇敢、真棒”的语言给予加油打气,使之愉快的配合。③学龄儿童: 在信任的基础上并给讲解相关易懂的免疫知识、预防接种的好处等,让他们明白预防接种目的,尽可能使儿童主动配合。一般不采用威吓或强制手段,对不合作儿童,必要时在家长的配合下适当给予强硬措施,注射后还要鼓励,不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接种疫苗后针头拔出时,以防药液渗出,应马上用无菌棉签稍压一下,不能反复按摩注射部位。个别孩子注射时由于饥饿、过于紧张等可能出现虚脱症状,接种人员要严密观察,让其仰卧,头部放低,给予口服适量糖水,短时间即可恢复。

2.3 接种后:易哭闹的儿童避免影响其他等候接种儿童的心理恐惧感,注射完毕后让家长陪护儿童到观察室休息,室内备有儿童喜欢的玩具及图书,影碟机观看动画片或接种常识短片等,使儿童观察期间有在家的感觉。做好接种后的观察反应,观察30 min出现反应及时处理,无异常方可离去,告诫家长,短时间内让孩子适当休息,不做剧烈运动;保持皮肤、衣物的清洁、干燥,24h内针眼处保持干燥,不能沾水。注射部位瘙痒时,禁止孩子用手抓以免诱发感染。多数儿童注射疫苗后反应较轻微(红肿热痛)等,一般不用做特殊处理。多给孩子喂

水,加强生活护理和观察,若体温过高并伴其他急性反应,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叮嘱哺乳期母亲接种后的近期也少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3.讨论

有许多流动儿童家长知识淡薄、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不足。随着预防接种知识的推广,并通过对儿童预防接种前、中、后进行不同的阶段护理干预,我院辖区内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疫苗有了正确认识,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带儿童参与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儿童接种配合性及家长满意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家庭负有主动让孩子获得免疫接种的责任,号召全社会关注和参与预防接种工作,广泛宣传接种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心理护理,使预防接种工作在轻松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对预防接种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筛选有疫苗禁忌证和需经临床安全性评估后接种的儿童,极大地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减少和杜绝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篇2: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月~6月来我院防保科预防接种的儿童1 250例,其中男680例,女570例。

1.2 方法

1.2.1 建立儿童档案:为每位来我科的新出生的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儿童预防接种本、新生儿出生及预防接种登记簿、儿童体检表等。每周查对儿童免疫接种卡片,对未按时接种的儿童,马上通知其家长,讯问为何未能按时接种疫苗,对于生病的和暂时不在本地的儿童,将其卡片抽出,并在备注栏中填写未接种原因,以便日后再另行通知,健康儿童告诉其家长按预约疫苗的日期准时带孩子来接种疫苗。

1.2.2 接种疫苗前的宣教工作:家长先到预防接种登记室做好登记,并预约好下次来接种的时间,在此防保人员为来的家长发放儿童保健宣传册,及预防接种手册,同时向家长详细讯问儿童的身体状况,有药物过敏史、癫痫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者均不能接种疫苗,空腹饥饿也不宜接种,并向家长解释疫苗品种不同其禁忌物及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使每位家长更加了解各类疫苗的用途及其安全和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的重要性,使家长能积极主动地为儿童接种疫苗,杜绝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1.2.3 接种环境:环境要温度适宜,需配有候诊室和接种室,接种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定时空气消毒,候诊室有软的休息椅,墙上贴有彩色宣传画,屋顶挂各种样式的彩色气球,最好配置有儿童玩耍的小型“淘气堡”,接种人员穿浅粉色或果绿色工作服,有了这样的环境,儿童进来后就不会感到陌生,对接种疫苗就不会感到太过恐惧,接种人员面带微笑地先给勇敢的孩子接种,并与其进行交流,对于小婴儿应目光相对予以抚摸,以减轻孩子的恐惧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

1.2.4 接种安全性:为确保接种安全,更要做好接种前的查对工作,核对儿童姓名、性别、年龄,看疫苗标签名称、有效期、颜色、是否有摇不散凝块,安部有无裂纹、破裂,注射器及棉签的.有效期,并双手挤压塑料袋是否漏气,最后检查小儿接种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是否光滑无破损,身体健康无禁忌和就可接种疫苗,注射完毕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眼部位片刻,这样可避免疫苗的渗出,以达到接种疫苗有足够菌苗数,保证疫苗成功接种,接种后再次核对无误后,去候诊室留观。

1.2.5 接种后的指导:疫苗接种完毕后应在候诊室留观30 min,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如有反应,如大龄童出现面苍、头晕、胸憋症状,立即让其平卧休息,应给低流量吸氧,拔氧后并喂少量红糖水。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留观30 min的儿童并无反应者,要告知家长回家后仔细观察注射局部是否红肿、局部发烫、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并按压皮肤有无硬结。如发生硬结,儿童应在接种疫苗24 h后用干净浅色纯棉毛巾热敷注射局部,原理是通过热传导,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加快药物的吸收,以助消肿,减轻病痛[2]。热敷以3~4次/d,10~15 min/次为宜,连续3~4 d即可消肿,民间也有的用仙人掌去刺切片,敷于患部,效果也不错,硬结较为严重的用50%硫酸镁热敷,方法同上,出现全身反应的,如体温≤38.5℃可给予物理降温,用75%乙醇擦浴,或温水擦浴,在腘窝、肘窝部可多擦,擦后要注意保暖,多饮开水,一般发生接种后的正常反应通过以上适当的护理,大多数在24 h内消失,如T>38.5℃,物理降温后高热持续不退的,并伴有其他症状的如咳嗽、呕吐等,极个别的儿童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如局部无菌性化脓、过敏性紫癜、精神性反应等,应尽快到医院诊治。接种疫苗后2~3 d内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注射部位皮肤的干燥,避免搔抓注射局部。通过对发生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15例儿童的护理干预,结果是13例儿童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均在72 h内消退,只有2例儿童其中1例因注射第2针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而发生硬结,硬结直径≥3 cm,通过护理干预,给予指导,硬结在2周内完全吸收,另1例5岁男孩在补种乙肝疫苗第2针时,左上臂三角肌部位出现约4 cm红肿、发烫,通过护理指导在5 d内也完全消肿。

2 结果

儿童预防接种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我辖区接种率达到98%,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流行,使每位儿童都能健康成长,使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

3 讨论

3.1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是传染病免疫预防的具体实施,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于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行政行为,是落实免疫规划,保护人民健康,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策略,所以儿童预防接种至关重要[3]。

3.2 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成功率:通过接种前、中、后的护理干预,使家长更加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安全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带儿童来预防接种场所配合接种,极大地提高了我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率,避免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4 参考文献

[1]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4.

[2] 李晓红,吕 杰,冯 波.百白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3(1):22.

篇3: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至10月份在我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1~6岁儿童400例,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例, 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两组儿童均由同一名护士进行预防接种, 对照组严格按预防接种要求进行接种,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 对两组儿童在预防接种中出现的恐惧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分析, 以P<0.05为具有统计意义。

2 干预内容

2.1 建立干预基础:

对辖区内的每一个接种对象都要建立完整的免疫规划档案, 做到基本情况清楚, 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和接种情况。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知识宣教, 让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主动接受各种疫苗的接种。

2.2 环境干预:

接种门诊配有候诊室和接种室, 环境设置要宽阔明亮, 通风保暖。接种门诊墙壁要涂有儿童感觉柔和、亲近的颜色, 贴有儿童感兴趣的宣传画, 挂有儿童喜欢的气球等, 以分散儿童对疫苗注射的注意力, 缓解其紧张的情绪。接种人员应与儿童建立“小伙伴”式的友好关系, 用和蔼可亲的态度, 面带微笑予以迎接, 并轻轻地抚摸一下儿童的头和手, 亲切地称呼儿童的名字, 使儿童产生亲切感和良好的印象, 取得其高度信任, 使其在预防接种时能主动合作。

2.3认知干预:

给儿童家长介绍相关的预防接种知识及政策, 强调疫苗接种的好处和必要性, 详细讲解Ⅰ类疫苗和Ⅱ类疫苗的区别, 尊重家长自主选择接种Ⅱ类疫苗的权利,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向家长说明本次接种疫苗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及接种后注意事项, 耐心回答儿童家长提出的问题, 以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使家长以稳定、轻松的情绪与儿童交谈, 感染儿童的情绪, 以淡化儿童的恐惧、怕疼心理。

2.4 心理干预:

做好接种前的常规检查, 合理安排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减少相互影响。儿童在陌生的环境里往往缺乏自制能力, 容易受环境影响, 大多数儿童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而拒绝接种。对一些特别不配合的儿童将其尽量安排在小诊室, 因其哭闹不安, 夸张的尖叫容易给其他儿童造成恶性刺激, 加重恐惧感, 利用身边配合较好的小朋友为儿童树立榜样, 讲述自己的切身体会, 往往更有说服力。对一些极其害怕“打针”、哭闹强烈的儿童, 要求家长耐心对儿童进行交谈, 避免打骂等过激行为, 可以先在候诊室玩一会儿玩具, 缓解一下恐惧感, 待情绪平稳后再给予接种。接种中, 接种人员应与家长配合, 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接种时, 家长可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 减轻对接种针具的恐惧心理;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 可一边接种一边谈论其生活、学习情况, 有意识地转移其注意力, 以利于缓解接种时的疼痛感觉。接种后, 应立刻给予鼓励, 赞扬其在预防接种时密切配合, 以满足儿童的虚荣心, 有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2.5恐惧程度的判定标准:

①无恐惧感或有轻度恐惧, 但不回避为1级;②有恐惧感并试图回避为2级;③有强烈恐惧感并尽力回避, 需要强行按制后接种的为3级。

3 结果

3.1在预防接种时, 两组儿童出现的恐惧程度比较, 实验组恐惧发生率低, 其程度较轻,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2在预防接种后2周内进行电话随访, 了解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儿童在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4 讨论

国家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 是法律赋予每名儿童的权利。本研究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法, 从接种环境、接种前和接种过程中对儿童应用抚摸、呼唤、交谈、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加强对儿童身心关注, 让儿童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怀、预防接种时能主动合作。通过健康教育履行家长告知义务, 让家长充分认识到了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并能积极主动地带儿童来预防接种场所配合接种, 有效地促进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2]。

系统护理干预为孩子营造了温馨的预防接种环境, 能较好地解决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减少和杜绝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方法 选取400例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 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例。对照组按预防接种要求进行接种, 实验组介入系统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恐惧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较好地解决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减少和杜绝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许俊风.心理干预对幼儿预防接种注射时疼痛行为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16) :69-70.

篇4: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护理干预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小儿;预防接种;临床效果观察

小儿计划免疫是法律赋予儿童的权利,为预防疾病、保证小儿健康的效果好、投资少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接种率、增强接种效果、减少医疗纠纷,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对护理质量有更高要求。制定干预方案,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本次选取小儿预防接种病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与全程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0例预防接种儿童,男123例,女77例,年龄1个月至6岁,平均(2.9±1.7)岁。疫苗种类: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家长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的小儿病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随机划分,组间接种疫苗种类、儿童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取病例应用常规方案在预防接种中开展护理工作,包括密切观察、健康指导、对症支持等。观察组加强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预防接种前干预 掌握所管辖区儿童情况,重视计划免疫档案的建立,就接种的必要性、意义向家长告知。嘱家长接种前做好小儿饮食管理,避免食用刺激性强、易过敏食物。向家长问询近期小儿机体状况,行全面体检,并了解有无疫苗过敏史及禁忌证。营造等候室温馨、安静的氛围,接种前由家长陪伴小儿,缓解恐惧、紧张心理。

1.2.2 接种中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对疫苗的批号、有效期认真核对,注射器及疫苗质量需合格。与小儿在注射前亲切交流,消除其陌生感,提高配合依從性。对注射部位进行检查,排除炎症、硬结、瘢痕,注射器依据注射部位及小儿年龄合理选用,保障安全。拔针后,注射部位用无菌棉签压迫片刻,为防感染、药物流出及出血,禁反复按揉。

1.2.3 接种后护理干预 预防接种工作完成后,密切观察患儿10~30min,待无任何不适后准许离开。向家长完善相关指导工作,包括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小儿注射部位清洁、干燥,休息睡眠需充足,避免剧烈活动等。若注射部位有瘙痒感,为防感染,禁用水浸泡或用手挠抓。接种疫苗后,少数小儿有程度不等的异常反应出现,如皮肤局部硬结疼痛、发热、呕吐、腹泻、恶心等,需依据具体情况个体化、对症对理,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立即到院就诊,防范恶性事件发生。疫苗需多次接种时,需就间隔时间向家长强调,以按时接种,保障预防免疫效果[2]。

1.3 指标观察 ①家长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量表,对家长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总分为100分,≥80分及格。②不良反应:记录硬结、发热、呕吐、恶心、腹泻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经统计示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恶心呕吐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发热、硬结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是主要易感传染病人群之一,对疾病缺乏较强低抗力,有计划性、按规定预防接种,是有效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的手段。部分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对疫苗知识认知不足,对疫苗接种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过度恐惧,小儿接种依从性不高[3-4]。护理人员针对上述情况,需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定期举办讲座,加强公众健康教育,使家长知晓接种率的提高、计划免疫的有效实施,是防控疾病发生的关键。此外,虽经多年临床观察,疫苗接种具较高安全性,但对小儿而言,仍为外来物质,受个体敏感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有程度不等的硬结、恶心呕吐、腹泻、发热情况发生[5]。加强接种前、接种中和接种后的全程护理干预,做好安全防范,是降低不良事件率的关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硬结、发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加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全程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确保预防接种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翠敏,陈晓燕,张悦.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7):1244-1245.

[2] 张应旭,曾茹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婴儿预防接种成效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0,24(8):2021-2022.

[3]黄晓宇.全程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343-344.

[4]Walter EB,Allred N,Rowe West B,et al.Cocooning infants:Tdap immunization for new parents in the pediatric office[J].Academic Pediatrics,2009,9(5):344-347.

篇5:儿童预防接种小结

日”咨询活动小结

4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接种疫苗,家庭有责”。今天,社区服务站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活动,为前来的群众讲解国家免疫规划政策,让群众明白接种疫苗对保障儿童健康、维护家庭幸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单、宣传册、悬挂宣传横幅、1块宣传展牌等。活动当天发放宣传单50张、宣传册20份,开展现场咨询45人次,受益群众达万余次。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接种疫苗使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不断深入,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等曾经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传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中国免费为儿童接种的疫苗由有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百白破、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用于预防结核、乙肝、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脑、乙脑和甲型肝炎等疾病。

篇6:儿童预防接种的看图作文

没想到,5月4日那天中午,我正悠闲地靠在课椅上看书,数学老师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冒了出来,她有些幸灾乐祸地说:“赶快到外面去排队,每人准备挨一针。”许多胆小的女生开始尖叫起来,还有的`女同胞抱成一团,我却不慌不忙地去排队,心想:我是不会挨那一针!就算小时侯打过的仍要打,但以我打疫苗的经验,感冒了,是不可以打疫苗的。哈哈,我眼下正有这个“杀手锏”——感冒咳嗽。

到了风雨操场,我拨开人群,兴冲冲地跑到医生面前:“医生婆婆,我感冒了,是不是不能打疫苗?”医生抬头看了我一眼,说:“没问题,可以打。”听了这话,我的情绪直下三千尺,我灰溜溜地退回到原位。

该我打了,我像一只待宰的小羊羔,我害怕地闭上眼睛,对医生说:“慢点给我打吧!”“不行。”医生严肃地说:“打慢了,疼痛会更持久的。”说完,她拿起装有粉红色液体的针管向我的胳膊扎了下去,我的胳膊像被蚂蚁咬了一下 ,“好了,打完了。”医生对我说,我睁开眼,看着胳膊上的小红点,这么快,一点也不疼。我开始向那些胆小的女生说:“去吧,一点也不疼。”

篇7:儿童预防接种小常识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08-9-8 10:59:00文字大小:【大 中 小】

9月1日开始,我市正式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为使儿童家长及时了解并享受到

该项政策,现就有关知识宣传如下:

1、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有哪些?

答:扩大后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炭

疽疫苗、钩体疫苗等13种疫苗。

以上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炭疽、钩体等13

种疾病,其中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只对疾病流行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免费接种。

2、哪些儿童属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接种对象?

答: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费接种对象为:从实施时间起,全市0-6岁达到

免疫规划程序规定各剂次起始月(年)龄的儿童。

3、2008年9月1日以前某孩子到了接种时间,如果推迟到免费接种实施后再接种,可以免费吗?

答: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时间为2008年9月1日,如果孩子在9月1日前已达到接种起始月(年)龄,不属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对象,如果推迟到免费接种实

施后再去接种,仍应收取相关费用。

4、为什么要办理接种证和免疫信息卡?

篇8: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对麻疹强化免疫无接种禁忌的230例学生 (中小学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儿童) 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在5~15岁之间, 其中男110例, 女120例。

1.2 方法

根据230例新出生儿童及学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和计划免疫档案, 定期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 充分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情况。家长对使用某种疫苗的必要性, 是否有副作用以及是否会产生危险等问题都十分关注。针对家长的这一心态, 在工作中要极其仔细和小心, 要做好各接种阶段的知识宣传和解释工作, 提高家长的自觉性, 使他们更加重视小儿计划免疫。在疫苗接种操作过程中, 要严格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接种要求, 在开启疫苗瓶和注射时, 千万不要让消毒剂接触疫苗[1]。疫苗瓶开启后要立即使用, 如果30 min内没有将疫苗使用完毕, 应废弃。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不可以提前将疫苗溶解成液体等待接种。接种后, 不可立即离开, 要留观15~30 min, 观察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留观室内的物品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准备, 例如:图书、玩具及电视等, 以此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减少紧张的情绪, 避免他们相互讨论接种时的情况及相互影响、相互暗示。与此同时, 老师和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接种后的儿童要禁食刺激性食物, 要多饮水多休息。 (2) 不要让儿童剧烈运动, 防止着凉。 (3)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洁, 避免用手搔抓, 以免诱发感染。 (4) 要随时观察接种后的反应, 如果出现发热和皮疹的状况或其他异常反应, 要及时报告接种单位或送往医院进行救治[2]。

2 结果

本组麻疹强化免疫接种230例, 整体结果良好, 对照组中共出现3例发热反应, 体温在37.6~38.8℃之间, 发热反应属于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 除此之外, 对照组中的接种儿童, 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无发热现象和不良反应。护理干预在儿童接种前后护理中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3 讨论

许多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预防的错误认识和理解的想法都有所改善, 在护理干预之前, 家长认为预防接种可能会造成儿童自身抵抗力下降, 长大后缺乏对疾病的免疫力。通过本院对辖区内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疫苗的干预, 家长们都有了正确的认识, 并积极主动地带孩子参加预防接种, 保障了儿童安全权利, 使流行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计划免疫接种的目的就是要控制和最终消灭传染病, 提高人群免疫水平[3]。对儿童进行接种时, 接种人员要面带微笑, 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 以此来消除儿童的陌生感。对低月龄儿童, 接种人员要用手轻轻地抚摸其头部, 以取得儿童对自己的信任, 保证预防接种注射的顺利安全, 另外, 要求注射人员技术娴熟, 减少儿童的痛苦。除此之外, 对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 注射环境一定要温馨和谐, 房间内还应该悬挂儿童喜爱的卡通画报以及色彩鲜艳的气球、玩具等。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使得预防接种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儿童在接种后, 出现轻微反应, 一般情况下, 在接种含吸附剂疫苗时, 部分接种者都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 从而刺激结缔组织增生, 而形成硬结。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进行任何处理, 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 每次10 min或15 min均可, 每日不限次数, 可反复进行。即使进行适当的指导护理后无异常变化, 也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以免影响接种效果。如果出现体温过高以及其他急性反应, 家长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朱莲.河东区婴幼儿营养健康教育效果分析.社区医学杂志, 2012, 8 (5) :23-24.

[2]姜文国.预防接种规范与相关疾病免疫预防.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1 (6) :68-69.

上一篇:弱电智能化设计和施工资质申请条件下一篇:盖网四大诚信体系迎接跨境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