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

2024-04-15

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通用14篇)

篇1: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

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增强人群抵抗力、构筑免疫屏障,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区的预防接种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维持了无脊髓灰质炎工作目标,继续保持高水平疫苗接种覆盖率,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中儿童(以下简称流动儿童)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免疫接种,已经成为我区预防接种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消除麻疹的战略目标,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做好全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吉林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吉卫发《2011》220号)文件等有关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

掌握全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保障流动儿童及时获得预防接种服务,提高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对象与目标

(一)对象

本实施方案中的流动儿童指户籍不在居住地或无户口的外省和本省外县(市、区),在现居住地居住满3个月的0~6周岁儿童。

(二)工作指标

1、连续居住3个月及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建卡(证)率≧98%。

2、按免疫程序规定,免疫规划规定的疫苗,即①卡介苗、②乙肝疫苗、③脊髓灰质炎疫苗、④百白破疫苗、⑤麻风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麻疹疫苗)、⑥流行性乙脑疫苗、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⑧甲肝疫苗、白破疫苗单苗接种率≧95%。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接种单位由一把领导主抓,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与支持,明确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责任,将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纳入绩效考核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增加经费投入,以保证包括常规免疫运转、冷链设备建设、人员培训、社会宣传动员等工作经费和接种人员补助经费的落实,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作

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乡(镇、社区)要加强与公安、教育、妇联、计生、街道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定期交换流动人口的信息,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共同抓好流动人口中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级计划免疫协调小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开展主动搜索,及时掌握目标人群

1、接种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流动儿童登记工作,建立流动儿童免疫接种专册,项目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原籍(省、县)、流入日期、是否持有接种证、既往接种记录、现详细住址和现居住房主姓名及通讯方式等,每月向区疾控中心报告流动儿童人数及接种情况。

2、各接种单位要加强与居(村)民委员会的沟通、协调,指定专人作为联络员,随时对新发现的适龄流动儿童开展宣传教育,动员其到接种单位登记和接种,每月将所辖范围内的儿童流动情况报接种单位。

3、建立例会制度,接种单位负责按月召开例会,召集接种单位分片负责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联络员、社区医生,了解、核实本区域流动儿童资料。

4、接种单位每月定期到辖区内的外来人口办公室、公安、计生等部门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收集流动人口资料;每年至少2次到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出租房等进行入户调查,及时掌握流动儿童变动情况。

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儿童及时建立接种卡(证)并及时查漏补种。

(四)严格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流动儿童迁(流)入当地居住3个月及3个月以上应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册)。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要落实流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要建立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情况通报机制,发现缺、漏种儿童或未办理接种证的,及时到预防接种单位补证、补种。

(五)提高免疫服务质量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要按照现居住地管理原则,由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负责接种工作,使流动儿童充分享受到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各项政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为流动儿童提供免疫服务。接种单位要根据当地流动儿童分布的不同情况,合理制定服务计划,方便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提高免疫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要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由各常规接种门诊承担,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必要时设立临时接种点,延长接种时间。实施安全接种,保证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质量预防接种服务。

(六)加强社会宣传动员和信息传播

加强社会宣传动员与信息传播,针对性地采取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向流

动人群传播免疫预防相关知识。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医院产科、儿科医生培训,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提供儿童免疫接种有关知识,提高母亲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在接种门诊、社区及医院产科、儿科门诊和流动儿童集聚地处张贴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在集贸市场和建筑工地散发宣传单,在交通出入口设立告示牌,以及利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方式,通知免疫接种的政策、对象、地点和时间等,提高流动儿童监护人认知水平,自觉配合开展接种工作。

(七)加强流动儿童接种信息的管理

各接种单位对寄居在本辖区范围内的流动儿童要建立准确、详实的接种记录,按要求及时上卡、上证并上报相关报表,及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管理系统,上传儿童预防接种个案资料。对首次到接种单位接种的儿童要主动向其监护人索取该儿童既往的接种信息。对本地流出的儿童要填写转卡单,并在接种卡上注明儿童流出时间。

(八)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实行制度化管理。

各接种单位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地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实施方案。制定流动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定期组织对辖区内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辖区内流动儿童数,制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计划逐级上报,保证辖区内疫苗供应。

四、督导和检查评估

洮北区卫生局和洮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加大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的检查和督导。每年开展流动儿童接种情况专项调查及免疫接种率评估。把执行本方案情况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上级汇报。重点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各级接种单位的考核内容,确保此项工作的落实。联合教育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落实情况。

附件: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实施建议

洮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一二年一月二十三日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施建议

一、预防接种服务形式

1、采取常年接种门诊与临时接种网点相结合。坚持实行常年门诊接种制度,同时定期在集贸市场、城乡

结合部、市郊等流动儿童聚集地增设一些临时接种网点,使流动儿童有更多的预防接种机会。

2、实行“切块”管理,推行社区保健医生责任制。将当地行政区域切割为若干块,然后推行社区保健卫生责任制,由地段保健医生每月与派出所、街道、居委会联系,核查流动儿童的流动情况,并把接种史反馈给街道、居委会,以便继续督促管理。

二、对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卡

1、掌握受种对象。通过居委会,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集贸市场管理办公室等各种途径和走访外来人口,发现流动儿童。同时,发挥常住户的哨兵监测作用,在接受房客时主动向卫生部门申报。

2、对流动儿童,不论居住时间长短,一律登记入册,发给预防接种证。一是由社区保健医生通过派出所、街道、居委会等定期了解辖区内流动人口情况,上门询查接种对象,并在第1次接种时发放接种证;二是实行新生儿报告卡制度,即新生儿由所在产院填写报告卡,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再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发至各地段保健医生,最后由地段保健医生接种和发证;三是由产院直接为流动人口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并发证,持证到所在地段接种单位完成其余疫苗的预防接种。当流动儿童迁移时,凭卡在迁入地的接种单位登记。

三、实行对受种对象告知制度。

对新迁入的寄居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告知接种单位的地点、联系电话,对漏卡、漏种者应查明原因,通知并督促其及时补卡、补证,告知应补种的疫苗、时间,同时向儿童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知识。

四、预防接种实施

1、常规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规范》的要求,享受与当地户籍儿童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

2、定期进行查漏补种:组织接种工作人员定期对辖区内的流动儿童进行查漏补种。补种原则按“使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的规定”的要求执行。

五、建立个案接种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儿童个案接种资料的异地交换功能。

六、制定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网络

针对当地流动儿童的现状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网络组织,保证流动儿童去向信息通畅。

七、制定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网络

针对当地流动儿童的现状和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网络组织,保证流动儿童去向信息通畅。

表8-6 年 月流动儿童摸底调查登记表(乡、村级使用)省 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编号 登记日期 家长姓名 儿童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原籍 流入日期 现住址 迁出日期 联系电话 接种证(有/无)备注 说明:村级于每月5日之前报乡镇级预防接种单位。

篇2: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流动儿童免疫预防工作的落实,提高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条例》)和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对象

本方案中的流动儿童指户籍在外乡、在居住地连续居住满3个月的0-6周儿童;

二.目标

建立起我乡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机制,使流动儿童享有同本地儿童同样的权利,提高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暴发。

三.工作指标

(一)流动儿童建卡(证)率达到≥90%以上。

(二)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即: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新生儿乙肝疫苗单苗接种率达到85%以上。

四.措施

(一)加强领导、增加经费投入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是我区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关系到我区实施免疫规划,控制针对传染病,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流

动将进一步增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所规定的各项政策,明确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增加经费投入,以保证包括疫苗、常规免疫运转、冷链设备建设、人员培训、社会宣传动员等工作经费和接种人员补助经费的落实,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开展主动搜索,及时掌握目标人群

接种单位每月定期到辖区内的外来人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资料;每年至少2次到流动人口集居地、出租房等进行入户调查,及时掌握流动儿童变动情况。

(三)实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全区实行统一的预防接种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区卫生厅、教育局《关于印发嘉陵区幼儿、学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卫疾发【2010】215号)文件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流动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对无接种证和未按要求接种的流动儿童,及时进行补种和补证。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宣传教育

各地每年要在“4.25” 预防接种宣传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宣传日等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采取发放宣传画(单)、在 乡结合部、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集聚地向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传播免疫预防相关知识,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划免疫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目的。

(五)加强流动儿童接种信息的管理

各接种单位对寄居在本辖区范围的流动儿童要建立专门的接种卡,准确、如实地记录接种情况,并按时上报相

关报表。对首次到接种单位接种的儿童要主动向其监护人索取该儿童既往的接种信息。对本地流出的儿童要填写转卡单,并在接种卡上注明儿童流出时间。

新场乡卫生院

篇3: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策略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是我国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向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大量流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1]。相应地由于人口流动产生了大量的流动儿童,且部分流动儿童的监护人文化素质、防病意识和卫生状况都较差,给居住地辖区的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对本辖区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出生的,且在本地居住超过3个月的户籍为外地的儿童及其家长。

1.2 调查方法

从本辖区选3个外来人口集中村居随机各抽取20名流动儿童,以及20名本地儿童。询问家长儿童接种史,查阅儿童接种证和接种手册,调查流动儿童建证、建卡情况以及五苗(卡介苗、乙肝、脊灰、百白破、麻疹)的接种情况,并与接种单位保存的卡册核实接种记录。调查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知水平。调查辖区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同时调查未接种疫苗的流动儿童家庭情况,分析其家长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

2、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知水平与本地儿童家长认知水平有明显差别,调查问卷所涉及到的问题,经统计有明显差异(p<0.05),流动人口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高于本地常住人口。流动儿童的建证、建卡率和五苗全程接种率虽低于本地儿童的平均指标水平(以全市疫苗接种信息平台数据为准),但是流动儿童建证、建卡率和五苗全程接种率正逐年上升。经过分析发现,家长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流动儿童的五苗全程接种率明显高于家长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流动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5000元的流动儿童的建证、建卡率和五苗全程接种率,明显高于家庭年人均收入<5000元的流动儿童。

3、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手段,提高免疫覆盖率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的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而随着经济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到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大量流动儿童的免疫预防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如何加强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是目前流动人口较多的经济发达地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3.1 加强政策支持,为预防接种创造好的环境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性工作。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统一管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包括公安机关、劳动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和卫生部门,从外来人口登记到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各部门要相互合作,加强流动儿童信息的相互沟通,保证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预防接种的正面宣传

由于很大一部分流动儿童的家长对于接种疫苗了解和认识不到位,所以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正面宣传,包括电视、社区广播、报纸、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等。还可以在流动人口聚集区建立宣传牌、发放资料,或是联合街道居委会、妇联、计生组织人员深入到流动人口较集中的街区,以举行宣传活动、建立咨询点、开办讲座等形式,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意识和参与意识。

3.3 加强免疫接种服务质量的改善

采用门诊接种和临时网点接种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接种门诊开放的时间和频次。完善基层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将预防接种工作落实到基层。可以在街道、村等设置卫生联络员,专门负责调查和通知适龄流动儿童家长及时带其到接种单位进行疫苗接种。如有仍未进行接种的流动儿童,接种单位再反馈给联络员,由联络员再次去通知和督促接种。另外开展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流动儿童进行接种服务。[下转第94页][上接第93页]

3.4 开展查漏补种活动

有统计表明,近年来流动人口随着居住时间的增加,已经渐渐有稳定居所并融入当地生活。卫生部门可以先对当地流动儿童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调查,利用各种时机进行宣传和查漏补种工作。如可以在市场周边、学校附近进行调查并督促未接种的儿童家长尽快带其去接种。对已经建证的儿童要及时与其家长联系,提醒家长按时带孩子接种。

综上所述,加强政策支持,为预防接种创造好的环境,加大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宣传力度,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利用多种时机开展查漏补种活动,都是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施雪芬.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6):239-239.

篇4:关于社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接种率;改善措施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许多孩子随父母来到城市成为流动儿童,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场所不固定,随意性大,对接种疫苗的认识程度不高、信息不畅、对接种疫苗不了解等原因,导致这部分流动儿童不能按时接种疫苗,漏种、误种、不接种的现象常常发生[1-2]。预防接种就是常说的打“防疫针”,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从而提高机体对传染病的防御能力[3]。儿童及婴幼儿最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因此,定期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是儿童保健的主要环节。人工免疫方法可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4]。目前,我国儿童接种的疫苗以白喉、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为主。城市接种主要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为了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保护流动儿童身心健康,要做到每个流动儿童都能及时预防接种。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加强对流动儿童接种的管理。

1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现状

1.1 流动儿童的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认识不足,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多数平时都忙于打工、挣钱,受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对孩子的计划免疫接种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中的大部分只知道有病看病,而不知道无病早防、计划免疫接种是预防孩子得传染病的重要途径,致使这部分儿童不能按时接种疫苗,漏种、误种、不接种的现象时常发生。

1.2 社区卫生防疫宣传工作不到位、宣传方法欠妥。因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居无定所,居住条件环境差,大多早出晚归,远离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传资料和计划免疫接种提示一般都张贴在卫生服务站以及辖区的小区周围,因此这部分人员平时无法看到、更不去留意,政府通过地方电视和地方广播公布的阶段性计划免疫信息他们平时也无法获得,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盲区、不到位。

1.3 超生人员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有顾虑,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一般都是为了躲避当地政府计生部门的追查带老婆来到城市的,在城市里东躲西藏,居无定所,待孩子出生后,刻意去隐瞒,生怕别人知道,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致使这部分孩子不能接受计划免疫接种。

1.4 预防接种责任意识较弱。有些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一部分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和免疫接种,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歧视,认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2 对策

2.1 领导重视从行政上、业务上狠抓落实,促使社区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搜索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儿童信息,减少免疫空白点。

2.2 执行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凭计划免疫接种证入托、入学制度,依法加强辖区内管理[5]。

2.3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与工商、公安、计划生育、乡镇、居委会、接收进城务工人员的单位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进城务工人员人口流动管理部门职责,尽可能使进城务工人员到相应理部门注册登记,摸清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状况。

2.4 社区常年开设计划免疫接种。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常年开设计划免疫接种,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建立一条绿色通道,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做到随到随建卡、随接种。

2.5 建立横向网络。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要建立计划免疫横向网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一旦发现,应及时建卡和转卡、补种,各社区服务站之间要协调统一、互通信息、及时联系,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尽量能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计划免疫接种[6]。

2.6 广泛宣传。根据进城务工人员流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普及免疫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地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7],尤其是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租住地较为集中的地方,让家长带领儿童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造册、免疫接种,由现在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免疫服务。

参考文献

[1]鲍文娴.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58-59.

[2]王小燕.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状况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57-158.

[3]马旭峰.建立以社区为基础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848-1849.

[4]曹熊燕,方杭燕.城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2):77-78,83.

[5]苑波.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3,(34):388.

[6]李红.影响社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5):397-398.

篇5: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

通过开展免疫预防知识宣教工作,宣传普及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疫苗种类、免疫接种程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提高适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关注和认知程度,加强儿童家长与接种医生的沟通与配合,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尽可能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效率。

宝宝一出生,娇弱的身体就面临几十种疾病的威胁。这些疾病诸如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甲肝、乙肝、麻疹、风疹、腮腺炎、肺炎、脑膜炎等等,每一个都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大隐患。

接种疫苗就是根据传染病病后免疫的道理,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灭活、减毒,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或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成疫苗,给人体接种,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抗体,人们一旦再感染这种病原微生物时,就不会患病了。

通过接种相应疫苗,小家伙就像穿了一层厚厚的铠甲,对相应病原微生物有了抵抗力。几十年的实践证明,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之一。

疫苗按照国家政策,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计划免疫疫苗,国家规定孩子必须要接种,并且政府已经替你付过费了,所以可以免费接种: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

二类疫苗需要家长在知情的情况下自费自愿接种:如IPV、HIB等。

二类疫苗对于一类疫苗是一个很有效的补充。比如有肛周脓肿情况的孩子,常见的长鹅口疮的孩子,一吃奶粉就起湿疹的孩子,可能对牛奶过敏的孩子,都不能服用含有牛奶成分的糖丸,而要选用脊灰灭活疫苗或者五联疫苗。

现在小家伙出生以后要接种的疫苗很多,宝宝打针在半岁以内尤为密集,这是因为宝宝6-8个月时,从妈妈那里得来的抗体基本上消失殆尽,所以半岁以前要把该打的疫苗、能打的疫苗尽量打上。这样半岁以后,母传抗体没有了,疫苗产生的抗体就开始发挥作用。那么接种前要注意哪些情况,做哪些准备呢? 第一,准备好预防接种证。

第二,在接种前一两天给宝宝洗澡,保证接种部位清洁。第三,换上干净宽松的衣服,便于露出接种部位。建议穿上下分身的衣服。

第四,如果是给孩子吃糖丸或轮状疫苗,切忌提前30分钟给孩子吃奶或热的东西,以免影响疫苗的效果,但是也要避免饥饿状况。

第五,千万避免在宝宝睡眠状态中接种,因为你无法判断宝宝是睡眠状态还是昏迷状态

另外,在接种疫苗前,一定要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任何健康上的疑问一定要跟医生说,由医生帮你判断是否应延迟接种。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留院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

服完糖丸、轮状疫苗30分钟后再喂奶、喂水或其他热的食物; 离开时请给宝宝穿好衣服,谨防吹风着凉; 接种当天避免羊肉、鱼虾、海参等饮食;

24小时内洗澡时不要搓洗接种部位、避免弄湿,以防感染; 接种当天尽量多喂水,2-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常见的预防接种后反应

常见的预防接种后反应绝大部分是一过性的。局部反应是在打针的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一般2-3天就会消退。常见全身反应包括在接种疫苗当天有点发热,但是没有其它异常情况。还有些孩子打完针后烦燥、睡觉不踏实,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不用过分担心,多给宝宝一些安慰,比如多抱抱,绝大部分孩子的全身反应就消失了。还有个别孩子打完针,特别是用了口服疫苗后食欲减退、腹泻、呕吐,还有些孩子会有皮疹或嗜睡的状况,这些全身反应一般也无需过分担心。

另外,偶合反应是指接种疫苗时孩子正处于一种疾病发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刚好发病,纯属巧合,与接种疫苗无关。

一般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

不管是疫苗引起的反应还是偶合反应,需要对症处理: 如果孩子发烧没有超过38.5度,只是有点烦燥、哭闹,就多休息、多饮水、一两天这些反应就会自动消失。

有个小方法,孩子发烧的时候,后脑勺或脖子温度往往比较高,家长可在热水袋内放一些冷水,然后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冷藏一会儿,给孩子枕着,效果非常好。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度,通过物理降温不行,可以吃些退烧药。一般1-2天就自然消退了

如果孩子精神状况不好,还伴有腹泻、呕吐等,要上医院,看看是不是有其它偶合疾病。

对于局部红肿硬结,可热敷,但要干敷避免湿敷,因为如果毛巾不干净,可能会感染伤口。干热敷每天三次每次15分钟左右。

篇6:8.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1、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或无户口,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的儿童。

2、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

3、要及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接种单位要积极争取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的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流动儿童的分布和流向信息;至少每季度要进行一次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到流动人口集居地、出租房等地,掌握流动儿童情况。

4、为流动儿童提供接种便利。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可设立预防接种点,增加预防接种门诊开诊频率和服务时间等,提供便利的预防接种服务。

5、要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本省和外省在暂住地居住≥3个月的流动儿童,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负责预防接种,并在客户端建立预防接种个案,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或补办预防接种证。在暂住地居住<3个月的外省流动儿童,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提供预防接种,将接种信息记录到预防接种证上,并在客户端建立临时接种登记。

篇7: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

省疾控中心关于下发《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

建设考核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疾控发〔2006〕512号)文件精神,全省2007年全面启动了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省卫生厅专门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全省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全省已完成市、县、乡(镇)客户端系统的100%覆盖,2005年以来出生儿童个案录入率己达98%以上,湖北省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也于2010年6月开通并试运行。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提高预防接种信息采集率和覆盖率,省卫生厅又下发了《关于将医疗机构的产科接种点纳入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通知》(鄂卫函〔2010〕841号),要求全省 1

医疗机构的产科接种点从2011年1月1日起,全面纳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根据省卫生厅要求,为及时评估各地对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情况,全面提升全省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中心制定了《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方案》(试行),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方案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免疫规划

信息化建设

考核评估

通知 抄送:省卫生厅,卫生部疾控局免疫规划处,中国疾控中心 2

免疫规划中心,各市、州、县卫生局。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2011年3月26日印发

共印10份

附件: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方案

一、目的

运用量化指标对全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以了解各地使用情况,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工作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建设。

二、对象

全省各市、州、县疾控机构、产科接种点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单位。

三、内容和指标

(一)组织领导:各市、县是否成立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是否制定了实施方案,是否召开了启动会议,是否组织了督导、自评,是否投入相关经费和设备。

(二)培训:市、县两级是否按省级方案的要求及时开 3

展了培训工作,市、县、乡镇、接种单位各级培训人员不少于2人;市、县、乡镇、接种单位培训覆盖率达100%。

(三)软硬件条件:计算机CPU2.8G以上、内存1G或以上、硬盘20G或以上、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或以上;配备存折式打印机;上网设备为ADSL或宽带局域网或专线;操作系统为windowsxp或以上;浏览器为IE6.0或以上;安装有能自动升级的杀毒软件;专用的数据备份设备:移动U盘或者移动硬盘。市、县级免疫规划科(所)是否有专用的笔记本电脑和无线上网卡。

(四)人员管理:市级和县级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负责本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和预防接种信息个案的查重及审核;所有的免疫规划人员使用本系统的情况。

(五)经费配备:市级和县级对系统软硬件进行维护的配套资金情况。

(六)信息系统使用情况

1、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

(1)新生儿接种:以县为单位,产科单位覆盖率100%;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个案覆盖率达98%以上;新生儿个案及时录入率98%以上,建档新生儿预防接种证机打率100%,建档儿童信息完整率90%以上,县级5日内及时审核率100%。

(2)基本信息:人口数据录入准确,本级人员资料录入准确齐全,接种单位档案录入准确,学校和托幼机构录入完全,冷链设备管理资料录入完整齐全。

(3)常规接种:乡镇级无重卡,以县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个案重复率小于0.1%;接种单位5日内及时上传率100%、当日上传率95%以上、儿童个案上传成功率98%以上;客户端5日内数据备份率100%,当日数据备份率95%以上;接种信息完整率均达到98%以上。各单苗单剂次接种率达到95%,各单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0%,各单苗合格接种率达到85%以上。

2、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

(1)OA系统管理员考核指标:人员管理模块,该部门人员添加是否完整;是否分配部门及进行权限设定;是否可以修改机构信息;是否可以操作文档的上传和下载。

(2)普通用户考核指标:能否登录成功;个人信息是否填写完整(电话号码);是否可以成功查找到某一用户的信息;是否可以操作发表工作动态。

3、GIS地理信息系统。

(1)系统管理人员能根据标注点,修改及完善相关信息。(2)普通用户能成功登录系统,熟练使用系统,定位指定的接种机构。

具体考核指标详见附表(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表

1、表2和表3)。

四、方法

1、平台信息反馈及通报:省级定期通过信息系统分析统计结果,直接对各市和县以及接种机构进行信息反馈,必要时将结果进行通报。

2、现场考核评估:

(1)县级自查。以市州为单位,市州级参与,以县级为主,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所有产科接种点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考核评估,掌握各接种单位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运转使用情况,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级自查结束后,写出专题报告上报市州疾控中心。市州汇总辖区结果报省疾控中心免疫预防部(电子邮箱:hbnip@yahoo.com.cn)。

(2)省级随机抽查。市州必查。每个市(州)再随机抽查2个县,每县(市、区)抽取2个全年新生儿出生较多的产科接种点、1个社区接种机构,随机抽取2个乡镇级接种单位共5个单位开展评估。5个接种单位由省级统一抽取,交由评估组带到当地拆封并进行考核。

具体考核方法详见附表(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表表

1、表2和表3)。

五、时间安排 1、2011年3月,省级制定下发考核评估方案(试行)。2、2011年4月,县级完成自查,上报自查报告。3、2011年5月10日前,各市(州)汇总各县(市、区)考核评估报告并上报省疾控中心。4、2011年5月15日后,省级组织相关专家开始对各市(州、直管市)进行抽查评估(另行通知)。5、2011年5-12月,对尚未达标的单位进行整改,各级按照方案对系统数据进一歩完善,上级加强督导评估,直到达标。

六、等级及奖励

(一)评估等级(以各地考核总分标化为百分制)

1、优秀:总评分≥95分;

2、达标:总评分90-94分;

3、未达标:总评分90分以下。

(二)评估结果的利用

1、考核评估为优秀的市级和县级单位,颁发优秀证书并通报表扬。

2、考核评估为达标的市级和县级单位颁发合格证书。(注:如果总分达标,但新生儿接种管理和常规接种管理中任何指标没有达到标准的应限期整改,达标后再颁发合格证书。)

3、考核评估为未达标的单位,全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到位。

4、全省将适时组织开展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的评先表彰活动。

七、其他相关要求

(一)关键指标未到达要求的限期整改。

关键指标包括新生儿接种指标和常规接种指标二部分。

(二)取消手工使用接种登记(薄)册的条件 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考核评估已经达标的单位。

2、连续6个月以上使用客户端自动生成的扩大国家免疫报表报告常规监测数据。

3、对每名需建档的儿童,必须有机打的接种证,接种单位有机打接种卡存档,客户端数据做到每天及时备份。

1、附表1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表(产科接种点用)

2、附表2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表(接种门诊/点用)

篇8: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探讨

1 流动人口、流动儿童的定义

1.1 流动人口

目前, 在我国主要是指人们在未改变原居住地户籍的情况下, 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方从事务工、经商等各种经济活动的人员。

1.2 流动儿童

户籍不在本地, 但在本地居住大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

2 现阶段流动人口和流动儿童的特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流动人口和流动儿童的特征有地域性分布特点: (1) 农村流出人口较多, 流入人口较少;城市流入人口较多, 并且流动较频繁。 (2) 文化程度较低, 以初中为主。 (3) 职业特点:主要从事的职业以商业、建筑等为主。 (4) 以青壮年为主, 学龄前儿童占有一定比例。 (5) 节假日农忙季节流动频繁。

由于我国地域广泛, 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同, 儿童流动的情况也各异。对于学龄前流动儿童来看总体有如下特点:居无定所;居住生活、学习的环境相对较集中;家庭收入较低;家长对疾病预防知识知之甚少。

造成儿童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因父母到外地务工、经商, 儿童跟随到外地;父母不在家, 儿童托付其他人照管。

3 流动人口是目前传染病的多发高危人群

免疫规划针对的传染病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2009年葫芦岛地区麻疹发病157例, 其中流动的病例116例, 占73.88%, 百日咳报告1例病例, 也是流动人口。据有关文献报道, 深圳市对流动和常驻人口传染病谱进行了对比分析, 疟疾和霍乱两种疾病在外来人口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常驻人口[1]。

4 流动儿童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影响

4.1 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比常驻儿童低

流动儿童由于自身的流动特点, 受多种因素制约, 使其接种率明显低于常驻儿童, 影响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根据葫芦岛市2008年0~7岁儿童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 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仅51.05%, 而本地常驻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8.12%, 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明显低于常驻儿童。疫苗接种率流动儿童分别为乙肝67.86%、卡介苗62.51%, 脊灰疫苗57.14%、麻疹疫苗48.21%, 明显低于本市常驻儿童。

4.2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较高

根据2004~2009年葫芦岛市流动人口与常驻人口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流动人口年均发病率为4.52/10万, 常驻人口为1.05/10万。其中流动人口中麻疹、百日咳、甲肝、流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常驻人口。

4.3 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

影响流动儿童接种率低下的原因: (1) 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 特别是农民工; (2) 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获得较少; (3) 预防接种单位对流动儿童管理意识、便民服务形式影响了预防接种率; (4) 相关部门如居委会 (村委会) 、公安、计划生育、工商等部门工作配合不到位。以上诸多因素影响了预防接种工作在流动儿童中的开展, 造成儿童疫苗预防接种率低下。

5 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公众的关注。由于各地流动儿童特点各不相同, 根据本地流动儿童的特点, 制定符合本地区流动儿童的管理办法和对策是当前工作的迫切需要。

5.1 摸清本地区流动儿童的特点

掌握儿童流动的规律, 针对居住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的流动性, 在流动儿童集中的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小区、码头等地定期开展对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在农村利用农忙季节、节假日大批农民工返乡的时候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5.2 加强宣传教育

儿童家长是影响儿童预防接种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对流动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 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自觉参与到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来。通过电视台、社区宣传板、报纸、广播等多种形式, 提高广大公众的卫生知识水平。

5.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加强与居委会 (村委会) 、公安、计划生育、工商等部门的密切合作, 开展流动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 这也是一项非常见效的措施。

5.4 完善免疫管理

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流动人口卫生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体系, 负责对流动儿童管理;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制度, 将其纳入到常规管理;建立流动儿童接种卡转移、接收制度, 防止重复接种或漏种;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提高接种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业务知识;定期开展上门接种查漏补种, 为流动儿童增加接种机会。

摘要:目前, 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较低, 免疫规划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已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流动儿童的现状及儿童流动的原因和特点, 发现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有: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方面;接种单位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意识方面;各部门间互相配合方面。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是:加强宣传教育;各部门相互配合, 通力协作;制定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方案。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篇9: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及实施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41-01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儿童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儿童预防保健科,做好预防接种安全管理,有利于普及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提供疫苗接种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1 预防接种安全教育

预防接种安全教育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关键,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宣教对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基本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她们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能有效弥补家长保健知识的不足,建立对接种者的信任,使家长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及安全感,能顺利完成接种治疗,提高接种率。我们在儿童出生满月建证时,向家长及时宣传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知道传染病给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危害,要想避免传染病的侵袭,使传染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进行预防接种,但同时告知家长接种疫苗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预防接种的疫苗是安全的,但疫苗的接种目的是要让人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反应,许多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的知识,对门诊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教授的知识未能理解,又忽视了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很多儿童出现的一般副反应加重,即对儿童造成身心痛苦,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又对接种人员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加强预防接种全程的健康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

2 加强人员及业务培训

培养专业的高素质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接种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我院从2008年起分批安排人员参加CDC组织的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回院后经护士长、预防保健组长,质控组技术评估后方可进行预防接种操作,并不定期检查指导,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安全接种意识,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技术性操作标准,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使人体免受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侵袭,保障人体健康。

3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只有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才是安全有效接种的重要保障。计划免疫工作在开展之前,必须制定工作目标,这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前提。

3.1落实接种对象 掌握接种对象的变动情况,发现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对象及时建立接种卡,根据儿童接种卡,找出本次的接种对象、疫苗种类和针次,以减少漏种儿童。

3.2领取疫苗 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根据接种对象的多少领取疫苗,并做好冷链运输和存放,做好疫苗的领发登记,如疫苗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实效期、批签发合格证号等。

3.3消毒接种器材 做好安全注射管理,在接种前对所有接种器材进行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的原则。

3.4接种现场 接种室应保持清洁、明亮、空气流畅,每天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分钟,并认真做好消毒登记。在接种疫苗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制度,接种疫苗前实行双人核对制度,专人接种。

3.5候诊观察室 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观察候诊室,室内清洁,温度适宜,墙壁四周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并且张贴有关预防接种的宣传资料,让家长在候种时了解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使儿童候诊时有家的感觉。

4预防接种前注意事项

4.1有以下情况者暂缓进行预防接种,情况缓解或痊愈后再进行接种:

4.1.1发热>37.5℃者(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可能发生偶合事件)。

4.1.2每天排便次数超过4次者,暂缓服用脊灰疫苗(腹泻会使疫苗很快排泄,失去作用;腹泻还可能为病毒所致,可能发生偶合事件)。

4.2有以下情况者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4.2.1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结核病者(体质较差,患病器官不堪重负);

4.2.2神经系统疾病者,如癫痫病、脑发育不全;

4.2.3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4.2.4 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可能对疫苗的某些成分过敏);

4.2.5患各种疫苗说明书中规定的禁忌症者。

5接种工作

5.1预检登记 认真做好预检登记工作,详细询问家长儿童的身体状况,是否有过敏史,有无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如接种麻疹时询问是否对鸡蛋过敏),必要时进行健康查体,防范预防接种后偶合并发症,并如实告知儿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价格、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尊重家长自主选择受种疫苗的权利,建立良好的医需信任关系。让家长了解一定的接种反应,对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立良好医需关系的重要保障。

5.2消除儿童的陌生感 接种前,接种人员要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对低月龄儿童要用手轻轻的抚摩其头部,以取得儿童对接种人员的信任,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5.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专人接种,接种人员操作前要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仔细核对儿童姓名和年龄;检查安瓿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发霉、异物、凝块、变色或冻结等;按照规定方法稀释、溶解、摇匀后使用,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需用无菌干纱布覆盖安瓿口,灭活疫苗打开1小时弃用,活疫苗半小时弃用,严格掌握各类疫苗的应用剂量、注射部位及方法,避开接种部位的疤痕,确定接种部位后,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

5.4注意事项 接种后指导儿童家长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应留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并告知家长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30分钟,儿童不能吃奶及一切有一定温度的食物和水等,儿童反应后方可离开现场。

6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6.1 预防接种后应多休息,多饮用开水,并注意注射局部的清洁,以防局部感染。

6.2 接种后如果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反应,应及时告知接种单位医师做好对症处理。

6.3 极个别人可能会出现高热(>38.6) 或持续发热数日或出现其他异常的反应,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并及时告知接种单位医师做好相关记录。

7做好免疫接种后随访工作

除在接种过程中交代家长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外,尤其对容易出现异常反应的疫苗和儿童,在48h内通过电话或到儿童家里随访,了解情况,出现情况及时处理,向家长讲解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婴儿喂养知识,计划免疫知识等,让家长了解认识计划免疫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我们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8小结

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因重视安全接种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通过有效持续的健康教育,家长能够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仔细观察接种后儿童的各种反应,做到了出现异常情况能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有效减少了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彼此建立了互信,使更多的兒童家长愿意到我们地段管辖区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我们在认真做好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上,使我辖区的儿童得到了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P].2006,11,2.

篇10: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方案

4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是“信任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 为广泛宣传接种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增强群众广泛参与预防接种的意识,推动全社会对预防接种工作支持力度。我委决定在全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请各单位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搞好“4.25”宣传工作,现将有关要求如下:

一、积极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宣传活动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预防接种日宣传工作,紧密围绕宣传主题开展活动,以疫苗接种为重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要加强与媒体、教育等部门的协作,共同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工作。要动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和教育工作,营造有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社会氛围。

二、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

各单位要科学制定宣传方案,统筹安排各项宣传活动。要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取得的成就,向群众积极宣传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宣传预防接种对每个家庭的重要性。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广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预防保健能力。

三、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宣传

各单位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组织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走乡入户,深入到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区等预防接种工作相对薄弱的地方进行宣传,加强对村(社区)干部、村医、学校(幼儿园)教师、儿童家长、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知识知晓率。各单位于“4.25”宣传日当天,要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公共场所或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现场咨询和宣传活动。

四、做好总结工作

各单位要在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经验,推广好的方法,并及时将宣传活动总结及影像资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于204月30日前报送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股。

联系人:胡xx 邮箱:cc

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篇11: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方案

一、宣传主题

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消除疟疾、共享健康;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接种疫苗,保障健康。

二、宣传活动时间

xxx年4月25日-30日。

三、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和群众参与的工作原则,将常规宣传和集中宣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积极扩展新媒体应用,有计划有重点地统筹开展“全国疟疾日”和“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工作。

四、宣传内容

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围绕宣传主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宣传活动。可采用发放宣传单,电视广播、健康咨询等形式开展。针对性地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疟疾防治知识,尤其要加强对出国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增强群众及时就诊、配合治疗的意识,提高重点人群的自我防护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全国疟疾日”和“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围绕主题和宣传内容,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努力提高“全国疟疾日”和“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覆盖面和宣传效果,使宣传活动深入学校、幼儿园、社区、建设工地和乡村等地。在普及和传播免疫规划和疟疾防治知识的同时,提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配合免疫规划工作的自觉性。

(二)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及县维吾尔医医院分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于4月26日(北京时间11点)在农贸市场(托乎拉转盘)通过咨询、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板报、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系列宣传。

(三)各乡(镇)场卫生院利用巴扎天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通过咨询、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板报、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全国疟疾日”和“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

(三)各单位要及时收集整理宣传活动资料,总结经验,提高卫生宣传和社会动员能力。

活动结束后,请各单位务必于xxx年5月5日前,将活动总结报县疾控中心疾控科。

联 系 人:吐xx

篇12: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

一、设置:

1)左侧结构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用户权限(使用本系统默认设置,请勿

变动)

2)用户管理→密码修改→新密码→确认新密码→确定。

二、常规操作:

1)疫苗登记:左侧结构框→日常接种→导航栏→疫苗登记→新增→运转日期→温度→疫苗名称(下拉选项)→批号→厂家(下拉选项)→人份数→使用量(录入第二行时用Enter回车键)→保存→关闭。

2)建卡:导航栏→接种登记→建卡(在本辖区建卡,县一院出生的首针乙肝、卡介苗不建卡)→填写完成→确定(儿童编码自动产生)

3)数据备份:工具栏→数据维护→系统数据备份→欲备份文件路径(默认在D盘请勿变动)→确定→查找→我的电脑→D盘→cybermax→jhmy→backup→(查找到备份当前日期文件包)。

4)数据恢复:工具栏→数据维护→系统数据恢复→输入密码→确定→询问→是→(选中所需恢复文件,最近的备份文件)→选中→确定→恢复完毕。

三、日常操作:

1)已建卡儿童录入:导航栏→接种登记→查询→查询儿童姓名)→B返回→手工→手工录入方式→手工录入儿童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地点→标记→批号→生产企业→医师→部位(同一时间不能在一个部位接种两次)→确定。

2)修改:接种登记→切换儿童资料→修改→保存→数据上传→上传(再次上传将替换掉前次上传的文件)。

3)文件上传国家数据库:导航栏→数据上传→上传(配置内容不可变动)。

4)查询:导航栏→接种登记→查询→重复条件设置→确定→查询。

篇13: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14年1~12月本地区319名0~8岁流动儿童开展预防接种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凡是不具有当地户籍、在本地区居住满3个月并且属于连续居住的儿童均视为流动儿童,为调查对象。根据年龄分为0~2岁组101例,3~5岁组108例,6~8岁组110例。

1.2 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现况的方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调查前需要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社会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技巧等。提前将问卷调查表设计好,将标准进行统一,进入到调查地区逐户进行询问调查。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问题有:(1)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2)预防接种的情况(包括:是否建卡建证、计划免疫接种全程覆盖率);(3)如果未接种,原因是什么;(4)儿童家长是否有接种的意识以及对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

1.3 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包括:(1)合格接种:家长按时带孩子到相关部门进行接种,免疫接种起始月龄正确,在12个月龄之内已经完成基础免疫,且两次接种间隔正确时间;(2)不合格接种:家长未按时带孩子到相关部门进行接种,免疫接种起始月龄不正确,或者没有在12个月龄之内完成基础免疫,两次接种间隔时间不正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包括0~8岁流动儿童319人,其中本省户籍儿童占到72.8%,外省户籍儿童占到27.2%。

2.2 预防接种情况被调查儿童平均建卡建证率为67.4%,基础免疫的6种疫苗的接种情况如下:卡介苗接种率为79.6%,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接种率为75.3%,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率为72.8%,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为73.2%,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5.9%,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率为76.6%,6种疫苗的全覆盖率为66.3%,且6种疫苗的全覆盖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时0~2岁儿童的疫苗全覆盖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70.7%的家长知道需要接种疫苗,有65.8%的家长知道需要接种哪六种疫苗,有89.0%的家长同意接种疫苗是十分必要的。见表1。

2.3传染病发生率0~2岁传染病发生率为0,而3~5岁为1.85%,6~8岁组为5.45%,可以看出,0~2岁组传染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两个组(P<0.05),这也与其预防接种情况做的好有直接关系。见表2。

注: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流动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是一件值得社会广泛关注的工作,一旦做的不好,不仅会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儿童的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带来巨大不良影响,给相应的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挑战。而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该地区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从根源上断绝传染病的发生,而且与得病后治疗相比成本低[3,4]。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地儿童的建证率明显高于外来儿童,6种疫苗的全覆盖率为66.3%,且6种疫苗的全覆盖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时0~2岁儿童的疫苗全覆盖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大部分家长对接种疫苗的重要性还是有所认识的,并且0~2岁组传染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两个组(P<0.05),这也与其预防接种情况做的好有直接关系。虽然情况良好,但必须看到,仍然有10%左右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疫苗不了解,因而并没有给孩子正确的进行疫苗的接种,这样的行为给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很大的问题[5]。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该做到:(1)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知识的普及,通过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等方式宣传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相关知识;(2)调动社会成员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预防接种工作不只是卫生部门的责任,还需要财政、文化等协调作战,打赢这场攻坚战;(3)对于卫生部门,应主动到人口密集流动地区建卡建证,使儿童家长了解预防接种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要求给孩子接种疫苗;(4)提高医生素质,加强医生专业素养,规范其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注:与其他两组比较,aP<0.05

摘要: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意义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地区319名08岁流动儿童开展预防接种的情况,根据年龄分为02岁组101例,35岁组108例,68岁组110例。了解其一般情况、预防接种情况以及传染病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被调查儿童平均建卡建证率为67.4%,基础免疫的6种疫苗的全覆盖率为66.3%,且6种疫苗的全覆盖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时02岁儿童的疫苗全覆盖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有70.7%的家长知道需要接种疫苗,有65.8%的家长知道需要接种哪6种疫苗,有89.0%的家长同意接种疫苗是十分必要的。02岁组传染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个组(P<0.05),这也与其预防接种情况做得好有直接关系。结论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传染病

参考文献

[1]陈跃燕.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意义.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2039-2040.

[2]万春,吴菊芳.上海市南汇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探讨.上海预防医学,2007,19(5):239.

[3]周苏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江苏预防医学,2008,19(1):24-25.

[4]张爱平,刘福益.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某街道传染病的应用价值.中国医药指南,2012,8(23):26-27.

篇14:洮北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68

实行新生儿出生即在产科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工作已经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目的;相继实行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并实现全省资源共享以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如果在产科推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实行儿童出生即在产科建立首次预防接种信息将更能使此项工作得到全面实质性进展,建议如下。

背 景

现今大量儿童存在迁移、流动、就近接种,各级管理单位对其辖区儿童状态不能及时掌握,重卡、漏卡现象时常发生,掌握辖区真实的免疫接种情况还存在管理漏洞,未种通知查漏补种等工作存在重复通知或者遗漏等现象。

目 的

依托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建立健全市、镇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和规范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提高全省儿童预防接种办证率、预防接种信息采集率、覆盖率和及时录入率,全面掌握新生儿预防接种底数。

意 义

产科接种点纳入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可解决预防接种数据重复录入问题,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实现与预防接种门诊的无缝连接,实现儿童的全程跟踪,掌握儿童流向。

范 围

所有具有产科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

方 法

准备:有关单位完成为产科接种点的信息化建设装备必要的符合要求的计算机、存折式打印机和接入公网的ADSL或宽带等设备。市卫生局组织开展全市医疗机构产科接种点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培训班。市疾控中心将新式儿童预防接种证下发至医疗机构产科接种点。

实施:条件具备后规定具体起始时间,从实施日开始凡在医疗机构产科接种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新生儿,产科接种点医务人员必须当即为该新生儿办理机打预防接种证,同时将儿童的相关信息完整到录入山东省免疫信息管理中。

监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各医疗机构产科接种点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及时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系统建设健康有序进行。并定期对全市开展医疗机构产科接种点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检查、评估。

总之,建议在产科推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实行儿童出生即在产科建立首次预防接种信息并及时联网录入,能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提高儿童预防接种信息采集率、覆盖率、及时率,能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管理工作取得全面突破性进展,并可从根本上改变我市预防接种工作的现状,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24章圆的说课稿下一篇:老奸巨猾的人和他的仆人经典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