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一剪的教学设计

2024-04-21

剪一剪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剪一剪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结合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剪纸,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小人、半个小人的错误画法;整副的2个、4个、8个小人;一张彩纸;《某班剪纸欣赏》。

学具:剪刀;每人一张小纸;信封里:每人三张大纸;两人一张示范图案。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漂亮的剪纸作品。你以前剪过吗?剪过的请举手。谁来说说看,你剪了什么?(问3个学生)

二、探究新知

A.单一对称小人的剪法。

师:这里有个小人,你会剪吗?该怎么剪?

师:刚才小朋友都认为先对折(演示:纸对折),把纸分成了这样的……两块(慢,让学生跟说),在其中一块上像这样(演示:画半个小人)画上半个小人,剪下来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小人。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师:拿好桌上的纸,做好准备。(有些人还没准备好哦,听老师的口令。)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剪,教师边巡视边选择几个学生作品,再一次性投影出作品进行讲评。)

讲评:这是几个小朋友刚才剪的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有的剪的很成功,有的有些缺点。但是,他们都剪出了完整的小人。

为什么只画半个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呢?你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原来,是对称的原因啊。是不是只画半个,就一定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小人呢?为什么?

师:这里也只画了半个,老师把它剪下来,你们看。(边说边演示教具:错误画法导致剪出不完整的小人)

师:怎么这样了?(让一个学生对师演示的发表看法)

师:(切换到媒体上的半个小人),在画半个小人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这一边(鼠标指一指)相当于这个轴对称小人的什么?(生说出对称轴则不问。)

师小结:(教具出示半个小人)看来,我们都认为先对折(演示纸对折),把纸折成了这样的两块,再其中一块上找准对称轴,沿着对称轴的这边(手指)画上半个小人。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小人。

1.尝试讨论:

师:老师这里也只画了半个,你知道剪出什么了吗?看,老师剪出了2个、4个、8个,甚至更多的一串串手拉手的小人。(黑板整副出示教具:2个、4个、8个的小人)

师:你会吗?有什么方法?

师:多折几下,真能剪出这样一串串手拉手的小人吗?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请四人小组长发一张纸给你的组员。准备好了吗?(有几个小朋友还没准备好哦,赶紧了。)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2.展示探究:

师: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剪出手拉手的小人请举举手。还有这样的。(媒体逐个出示错误剪法)

师:怎么会剪成这样?我们来帮他们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剪出正确的手拉手的小人?(手指黑板上的几串小人,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会。)

师:你们组有什么好办法?这里有张纸,你们可以边说边示范。

师拿纸演示并小结:看来,我们还是要找准小人的对称轴,沿着对称轴这边画上半个小人,手不仅要画到边,还要剪到边。这样,才能剪出一串串手拉手的小人

1.学生操作:

师:接下来,让我们再用正确的方法来剪一剪,好吗?小组长再发一张彩纸给你的组员。开始动手吧!(生剪,师巡视。)

2.反馈:

师:剪成功的举举手。你剪了几个?你呢?

师:为什么小人的个数会不一样?小人个数和什么有关呢

和折的次数有关。

师:折的次数越多,纸被分成的块数也就越多。看来,小人个数和折成的块数有关。

(师投影一串小人)

(1)师演示数:我们看看这串小人,它被折成了几块?剪出了几个小人?

(和生一起数)

(2)学生数:你会数了嘛?把你剪的所有小人摊在桌上,数一数,折成了几块?有几个小人?

3.揭示规律:

师:看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师:要剪出4个小人,就要把纸折成几块?

师:把纸折成16块,就能剪出几个小人?

师小结:我们都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剪出的小人个数总是折成块数的一半。

三、总结

师: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从剪纸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说,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根据图形的对称,把纸多折几下,只要找准小人的对称轴,沿着对称轴的一边画上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串手拉手的小人。

四、运用拓展

1.师激趣:我们知道了怎么剪,还发现了其中的规律。除了剪小人,老师相信小朋友一定还能剪出更多更漂亮的图案。让我们像电脑一样,做个《剪纸欣赏》,好不好?我要把你们一串串漂亮的作品贴在这张纸上。

师:你们想剪什么?

师: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几个漂亮的示范图案(媒体逐个出示示范图案),小组长的信封里也有,同桌两人拼一张。动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先想好剪什么?剪几个?要剪这样的几个图案要把纸折成几块呢?想好了吗?开始动手吧。

2.学生动手剪多个并排排列的图案,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

师逐个把学生的优秀作品粘贴到铅画纸上。

2014.3.10

篇2:剪一剪的教学设计

《剪一剪》这节实践活动课即以“剪纸”为中心,围绕“剪纸”贯穿整个课堂。这节课通过剪纸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加深学生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这节课堂实践中,我主要将教学重点定为探索剪纸的规律。在课的一开始,我利用畅言电子课本中的资源给学生播放我国的剪纸艺术,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美,产生强烈的想要自己动手去剪的愿望。接着,呈现课本上四个手拉手小人的图片,问学生,能不能剪出这个样子?引导学生发现要先剪出四个手拉手的小人,可以先剪出一个。于是,我和学生共同回顾第一节课中,剪轴对称图形(松树、爱心和葫芦)的方法:折—画—剪。由于考虑到学生安全,没有要求学生带简单到校,所以,这个过程,是由我自己通过演示来完成的。顺利剪出一个小人之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刚才我对折了几次?剪出了几个小人?”学生回答:“对折了1次,剪出了1个小人。”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及时板书如下:

对折次数 剪出个数 1次 1个

接着,我提出质疑,“如果连续对折两次,能剪出几个手拉手的小人呢?”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2个。”于是,我再次演示,这次,我问学生:“连续对折后应该在哪里画半个小人?”这样发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要将图画在闭合处,剪出的图形才会连在一起。两个手拉手的小人完成后,学生都开始“哇塞”起来。我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第二次板书:

对折次数 剪出个数 1次 1个 2次 2个

接下来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要想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应该对折几次?“学生仍然像刚才那样,想都不想地回答说:“4次。”“到底是不是4次呢?我们一起来看。”于是,按照学生的猜想,我将长方形纸对折4次后剪好再展开时,学生的眼神都集中到我的手上。我感觉自己像个魔术师一样,我展开剪纸的时候,学生跟着说:“1个,2个,4个,8个。啊?原来有8个小人!”当学生亲眼看到的时候,无需再用语言去强调了。我继续板书,空出一行。

对折次数 剪出个数 1次 1个 2次 2个

4次 8个

这时,我在黑板上写上“3次”,问学生:“连续对折3次,能剪几个呢?”学生有的猜3个,有的说4个。看样子已经有学生发现一点规律了。最后,在学生的期待中,我将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剪出了4个手拉手的小人。

尘埃落定。我将板书完善。

对折次数 剪出个数 1次 1个 2次 2个

3次 4个

4次 8个

对于对折次数和剪出个数之间的规律,尽管不是本节课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但是我仍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初步感知其中规律,也算是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拓宽了一步。

对于“剪一剪”的活动,如果用不同方式对折的话,剪出的图形是不一样的。所以,这节课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去剪。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尝试失败,找到正确的方法,发现剪纸的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整堂课是在学生边操作边思考中学习,总结方法、发现规律。然而在课堂反馈来看,我未能很好的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的规范性。比如,学生找出规律,提出每次都多一半时,教师应引导总结规律,每一次都多一倍,使规律具有规范性。

篇3:电镀锡线SNIP剪的设计

某公司镀锡线是从韩国引进的集镀锡和横剪于一体的连续生产线。多年来产品品种单一,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该公司于2006年对其进行改造,将横剪线从镀锡线上分离,使原生产线成为电镀锡和横剪两条独立的生产线。由于受厂房限制,镀锡线不能增加后活套,所以增加SNIP剪和一台卷取机。SNIP剪能够在线快速更换上下剪切的工位,配合双收卷机机组,实现不停机换卷。

1 SNIP剪的主要结构

连续精整机组中,一般都设有铡刀剪,用来剪切带钢的头尾,便于焊接拼接;或按一定重量剪断带钢,便于分卷。为了降低剪切力,多采用斜刀刃剪切机,其上刀或下刀刃倾斜固定,另一固定刀刃平行,并通过向下或上运动而实现剪切。SNIP剪同时具备上切式或下切式斜刀刃剪机的功能,结构上是通过固定在机架上的上下两个气缸快速带动移动刀架上下交替移动,倾斜安装在刀架上的上下刀片与固定刀片在两个工位上分别完成剪切任务,从而也实现机组的不停机换卷。SNIP剪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机架、上下气缸、移动刀架及上下刀片、送料辊、上下导料台、固定刀片及调整斜铁等组成。

如图2所示,当上下气缸同时运动,移动刀架上移时,下刀片与固定刀片完成上刀位的钢板瞬时剪切,同时刀架带动导料台上抬,完成一次换卷;当移动刀架下移时,上刀片与固定刀片完成下刀位的钢板瞬时剪切,同时刀架带动导料台下降,完成另一次换卷。这个瞬间,在线快速更换剪刃,不仅仅是保证换卷的完成,还必须使钢板不能堆积太多,不致于影响钢板质量。

本设计中,上下刀片与固定刀片的夹角是1°,刀片材料均采用Cr12MoV。固定刀片的上下调整斜铁可以调节固定刀片与移动刀片的间隙。

2 SNIP剪的关键设计计算

2.1 SNIP剪的设计参数

适应带钢厚度:0.15mm~0.5mm

适应带钢宽度:700mm~1000mm

最高线速度:120 m/min

2.2 采用富姆公式进行剪切力的计算

剪切力是剪切机的基本参数,它是设计剪切机的主要参数,表示剪切机的剪切能力。目前国内设计多采用富姆公式,从计算结果比较来看,该公式较能符合实际情况。现计算如下:

式中

其中:c——两刀片侧向间隙(毫米),c=0.05h=0.05×0.5=0.025mm

R——刀刃斜度,R=tgα=tg1o=0.0175,α为刀片倾斜角,α=1o;

σb——被剪切钢板的强度极限(公斤/毫米),σb=80kg/mm2;

h——被剪切钢板的厚度,h=0.5mm;

2.3 SNIP剪气缸的缸径计算

SNIP剪是由气缸带动剪机刀刃进行剪切,此时的气缸的有效直径d按所需要的剪切力来决定,按剪切力P=500kg计算。

,取气缸的缸径为D=228mm

2.4 气路换向阀的流量

剪的剪切速度,即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速度:

当气源压力为0.5MPa(相对)时:

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流量为:

选用日本TACO先导式换向阀,Cv=19,此阀的特点是流量大,动作灵敏迅速,能完全满足瞬间流量大的特点,此时计算该阀的标准额定流量,QNn=984×Cv=18969/min,大于16488l/min,压力范围为0.15-1.0MPa,完全适合使用条件。

由于SNIP剪瞬间需要大流量的压缩空气,所以该设备需要单独配备气源,以满足生产需要。

3 结论

该SNIP剪结构简单,刚性大,能在线快速更换剪刃工位和调整剪刃侧隙,剪切时间短,仅为0.122-0.203秒。改造后,生产线工艺速度由110 m/min提高到150 m/min,实现了不停机换卷,大大提高了生产率。这些性能的提高给厂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受到厂方的好评。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镀锡线中关键设备SNIP剪的主要结构及设计计算。SNIP剪能够在线快速更换刀位,配合双收卷机组,实现不停机换卷。

关键词:SNIP剪,在线快速更换刀位,剪切力计算,主阀流量计算,不停机换卷

参考文献

篇4:“剪一剪”教学纪实与评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剪纸图案,了解对折次数和剪出图形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在剪纸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及合作意识。

能力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剪出并排排列的图案和围成一圈的图案。

情感目标:欣赏有规律的剪纸图案,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剪并排排列的图案过程中,明确每增加一次对折的次数,剪出的图形个数是前一次的2倍。

教学难点:利用图形的旋转剪出围成一圈的图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纸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白纸。老师把它对折后,又剪了几刀(边说边剪出并排排列的蝴蝶图案)。你们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剪出了一串美丽的蝴蝶,真漂亮!

(二)课件激趣

师:这就是剪纸艺术。你们看,这些都是我们收集的民间剪纸作品。(课件出示各种剪纸作品。)老师也剪了几幅图案。(贴在黑板上,分别是2个纸人、4只兔子、8棵松树。)仔细观察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剪的图案是手拉着手,连续不断的。

生:它们大小形状完全一样。

生:这些图案的个数不同,分别是2个、4个、8个……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剪出连续不断而且个数不同的图案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剪纸王国,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亲自动手操作,剪出漂亮的图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欣赏精美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引导他们观察教师剪纸作品,激发了探究欲望,为发现和寻找数学规律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新知

(一)剪并排排列的图案

1.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下,注意纸的两边要对齐。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教师边说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折纸方法和小人的画法。)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这半个纸人剪下来打开,会看到什么呢?

生:会是一个完整的小人。(教师和学生一起把小人剪下来,在实物投影仪上慢慢打开进行验证。)

师:为什么只画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纸人呢?

生:把纸对折以后,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

生:因为它是对称图形。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发现了隐藏在这里的第一个数学奥秘——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只要我们把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就能剪出1个小纸人。(师边说边板书:对折次数:1次 剪出个数:1个。)

【评析:通过让学生猜一猜,有效地唤起了他们对对称图形的回忆。教师演示的过程,是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折法与画法的过程,为探究新知做好了铺垫。】

2.说一说。

师:现在老师想剪两个纸人,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先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然后再告诉我。(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生纷纷举手。)

生:朝一个方向连续对折两次,画半个小人。

生:把纸朝里连续折3次,画半个小人。

……

师:请同学们观察,不管哪种折法,把纸打开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知道?

生:不管怎么折都是把纸平均分成了4份。

师:知道为什么剪两个纸人,要平均分成4份吗?(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

生:因为剪一个纸人的时候,是把纸平均分成了两份。

生:两份剪出一个,那4份就能剪出两个来。

师:对,不管怎么折,只要遵循两份能剪出一个纸人的原则,我们就能想剪几个纸人就剪出几个。现在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剪出两个连续的纸人吧!(生自由剪纸。板书:对折2次,剪出2个纸人。)

【评析: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发现了连续对折、手风琴叠法等多种折纸方法。在“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讨论交流——总结规律”的探究过程中,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及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有益发展。】

3.剪一剪。

(学生自由剪多个纸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全班交流:说清楚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折纸的,剪出几个纸人。教师板书对折次数和相应的纸人的个数。)

4.找一找。

师:请同学们边看板书边观察,对折次数和纸人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对折的次数一次比一次多1。

生:每次剪出的纸人的个数,是前一次的2倍。

生:对折次数每增加一次,纸人的个数就是前一次的2倍。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发现的第二个数学奥秘!对折次数和纸人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现在你们能解答老师在课前提出的问题了吧?我在剪2个纸人时,折了几次?剪4只兔子时,折了几次?剪8棵松树时,又折了几次?(指名回答,其他学生判断。)

【评析: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明确剪并排排列的图案的折法与画法。最后让他们在思考、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中,发现数学规律。】

(二)剪围成一圈的图案

师:你们看,这和我们刚才剪的一样吗?(出示围成一圈的纸人)你们会剪吗?(生答不会。)大家想一想,遇到不会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生:问老师或爸爸、妈妈。

生:小组讨论讨论。(学生讨论研究剪围成一圈纸人的剪法,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看书、请教别人、小组合作的方法学会了剪围成一圈的纸人。今后,大家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评析: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尝试、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走过场,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准确地把握了教与放的尺度。】

(三) 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师:刚才我们用只画半个小人的方法,剪出了并排排列和围成一圈的纸人。可是,为什么画法相同而剪出的图案却不同?

生:折法不同。剪并排排列的小人要沿一条直线把纸平均分成几份,而剪围成一圈的小人时,要围绕交叉对折的中心点折纸。

生:纸的形状不同。剪并排排列的要用长方形的纸,剪围成一圈的要用正方形的纸。

师:其实,在剪这两种图案时,还运用了一个数学知识。你们看,(指图案)并排排列的纸人,是在不断地……(生:平移。)而围成一圈的纸人是在围绕中间一点不断地……(生:旋转。)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发现的第三个数学奥秘!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我们还可以剪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你们想试试吗?现在就展开你们想像的翅膀,设计并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吧!剪完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评析:课堂上教师的剪纸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渴望展示自己创造潜能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趣味的同时,体会创造成功的快乐。】

三、情感激励,促进后续学习

师:今天,同学们不但学会了剪纸,还发现了蕴涵其中的数学奥秘。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要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动手,还应该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你的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成为一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总评

本着“学习是为了发现,思考是为了创造”的思想,本节课从始至终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实践课堂。以“活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努力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生生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猜、说、议、剪、找等多种形式辅助探究,达到“教”与“学”、“扶”与“放”的和谐统一。

篇5:二年级数学《剪一剪》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剪一剪》教学反思

《剪一剪》是学生在学习了对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堂数学活动课。既然是数学课就要和一般的剪纸课有区别,即要有它的数学味,这也是我上这节课所力求达到的。本节课我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我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来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之后让学生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四个小人,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当出现剪出的小人和老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在失败中找到真理。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数学实践过程,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此外我这堂课是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整堂不是简单的手工课,是有浓浓数学味的数学活动课

篇6:剪一剪的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剪一剪这一数学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剪并列连续小人和剪环形连续小人两个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及逻辑思维能力。最初,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想:剪一剪这样的实践活动课,剪是一定要剪的,但是要怎样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数学味呢?而且本节课的知识点不仅用到了“平移”和“旋转”,还有轴对称图形、以及在折纸过程中感受对折的次数和与图形个数的变化之间的规律。

在这堂课中,我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我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兴趣很高,马上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之后让学生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四个小人,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当出现剪出的小人和老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寒假新疆游记下一篇:从小事学会感恩演讲稿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