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管理办法(试行)

2024-05-03

红线管理办法(试行)(共6篇)

篇1:红线管理办法(试行)

义煤公司安全管理红线、安全管理重点

(试行)第一部分 安全管理红线

一、采煤专业:

1、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过地质构造带、过老巷、末采回撤未编制专项措施或不按措施执行的;

2、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未按规定架设的;

3、采煤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老塘悬顶面积超过10m2不采取强制放顶措施的;

4、采煤工作面老塘侧采用爆破法强制放顶的;

5、采煤工作面无措施采用混合支护的;

6、采煤工作面倾角大于25°未分段打设护身档的,大倾角工作面切眼溜子道未设置防滚矸设施的;

7、悬移支架工作面托梁不按作业规程规定连接的(遇特殊情况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或移架、移整体托梁前未检查周边环境安全情况的;

8、工作面承载单体支柱未按规定采取防倒措施的;

9、拆装液压抬棚和门式支架时未制定防止翻倒、倾斜、移动伤人专项措施或未按措施执行的;

10、迈步支架移动时未采取防倒措施的;

11、采掘作业前未安排专人敲帮问顶的,作业时未明确经验丰富的 1 人员监护顶板的;

二、掘进专业:

12、掘进工作面开口、贯通、过地质构造带、遇老巷未制定专项措施或不按措施施工的;

13、掘进工作面违反作业规程、措施规定超控顶距作业的;人为加大作业循环进度的;遇地质构造围岩发生变化未及时修改作业规程的;

14、掘进(巷修)工作面空顶作业的;前探梁未紧顶煤、岩壁或特殊情况下未制定专项措施的;

15、掘进(巷修)工作面正头及两帮未采取防片帮、防落煤(矸)设施防止落煤矸伤人的;

16、巷修作业前未按措施规定对附近巷道采取加固措施的;

17、井下作业违规截短锚杆、锚索的;

18、非安全区域内有人而启动采煤机、掘进机、耙岩机、侧装机、小绞车等采掘机械的:①采煤机滚筒前后5m;②掘进机司机操作台以里;③耙岩机司机操作位置以里;④侧装机卸载点后5m以里;⑤小绞车绳道影响范围内;⑥转载机未封闭区域两侧;

19、溜子、皮带、转载机运行时司机正对机头煤流方向开机的; 20、煤仓上口未装设防护栏或未安装300mm×300mm标准篦子的;

21、处理煤仓堵塞时人员从观察孔进入或伸入放煤口的;

22、巷道贯通存在以下行为的:①未按规定下发贯通通知书及制定贯通安全技术措施②未及时停止被贯通头作业,并撤出人员、设置栅 栏及警标的③未对停掘面正头进行可靠加固④未按规定及时调整通风系统造成风流紊乱;

三、防冲专业:

23、防冲专项设计未经专家论证和批复,或防冲专项措施未审批进行施工的;

24、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擅自修改防冲专项设计的;

25、冲击地压危险采掘工作面未按要求实施钻屑量检测或钻屑量超标仍继续生产的,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解除冲击危险仍组织生产的;

26、冲击地压采煤工作面采(放)煤与巷修平行作业的(经评价为无冲击危险的沿空送巷或小煤柱巷道除外);

27、冲击地压危险掘进工作面掘进与巷修平行作业或两头(包括两头)以上同时巷修的;

28、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人数超规定的;

29、防冲工程或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或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假报、瞒报的;

30、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躲炮距离、躲炮时间、躲炮地点安全状况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四、运输专业:

31、乘人装置不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检测检验不合格或检查存在安全隐患未整改仍使用的;

32、有扒、蹬、跳车及乘坐矿车和皮带等严重违章行为的;

33、轨道运输巷顶车作业的;

34、人员和物料同罐提升的;

35、大巷和集中上下山走道心的;

36、轨道运输巷施工地点前后100m未设置阻车装置、警示标志的;

37、矿车摘挂钩地点未设阻车装置和警示标志,经常摘挂钩区间未设置警示标志或警示牌的;

38、车辆未停稳摘挂钩或安全距离不够的;

39、斜坡装卸物料未放保险档,车辆及物料未采取防滑措施或下方有人的;

40、违反“四超”车辆管理规定、长材车辆连接最突出端距离少于500mm的;

41、斜巷运输违反“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规定的;

42、轨道运输有下列行为的:①变坡点松绳推车②斜巷放飞车③未挂钩就打开防跑车装置④无人监护单人推车⑤绞车运行时司机离开岗位协助或监护推车⑥斜巷运输没有配够“三固定”人员⑦司机无证上岗⑧使用不合格链环或连接销⑨斜巷超挂车辆⑩斜巷运输未使用保险绳;

43、处理矿车掉道有下列危险行为的:①斜巷摘钩处理②处理时下方有人③不设置可靠的挡车装置④用绞车、机车硬拉⑤用电机车顶车;

44、井下使用溜子运送材料的;

45、设备(扒岩机、绞车、皮带等)采用“自拉自”移动的;

46、列车前无照明后无红灯的;

五、机电专业:

47、井下电气设备失爆的;

48、大型固定设备“带病”运转的;

49、带电的电气设备及设备的转动部分无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不可靠的;

50、电气设备保护失效或甩掉不用的;

51、主要提升机保护不齐全的;

52、运转设备启动前未得到信号确认,或使用喊话、摆灯等非正规手段传递信号的;

53、设备运转期间操作人员离开操作岗位或不停机进行检修的;

54、皮带运转时进行调偏、维修、清煤及相关作业的;

55、采煤机、掘进机、耙岩机、侧装机停机或检修时,未将滚筒、截割头、耙斗、铲斗落地的,未停电、闭锁、打开离合的;

56、掐接溜子链条时未使用掐(紧)链器的,采用打倒转处理的;

57、无计划停电停风的;

58、不执行停送电制度的:①没有停电、验电、放电、挂牌、闭锁、打接地线②高压工作时未做到“一人操作,一人监护”③ 高压没有按规定填写停送电操作票④没有挂牌确认;

59、违反规定进行电气焊作业,电气焊结束后未安排专人负责监视作业地点2个小时的;

60、重物起吊作业下方及影响范围内有人的; 61、水泵入水口、直径100mm以上排水管口、有落差的自流管子入水口未加装可靠防护篦子的;

62、矿用安全用品没有“MA”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工艺的; 63、同杆架设多条低压供电线路,检修线路时未全部停电的; 64、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操作平台打设不牢固未做好防护措施的;

六、通风专业:

65、采掘工作面存在无风、微风、循环风及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风或停风不按规定撤人的;

66、擅自甩掉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风机自动倒台等安全控制保护功能的;

67、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实施区域防突措施或综合防突措施效果不达标进行采掘作业的;防突钻孔未按设计施工或达不到设计要求未重新补打出现抽采空白带的;68、不按防突措施、区域校检(区域验证)超前距控制超采超掘的;69、瓦斯抽采钻孔工程量、防突效果检验、抽采达标评判弄虚作假 的;

70、发生突出预兆不及时撤人、汇报,继续生产作业的; 71、瓦斯超限不撤人仍继续作业的;

72、排放瓦斯无措施或者不执行限量原则“一风吹”的; 73、瓦斯检查工空班、漏检、假检的;

74、单人进入老巷(或对密闭)检查的,两人以上进入老巷巡查未按规定携带O2、CH4、CO等检查仪器的; 75、在打钻过程中出现有毒有害气体或着火预兆不及时汇报、处理,仍继续生产作业的;

76、采掘工作面监测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继续进行作业的; 77、擅自修改监测监控系统数据或故意堵塞瓦斯传感器不能反映真实数据的;

78、在处理井下高温点或火灾事故时没有专职救护队员现场监护的,未对影响区域及时进行专人把口、设置警戒的;

七、爆破专业:

79、电雷管未逐个做全电阻检查,发放不合格电雷管的;

80、爆破前未对(或采用发爆器对)爆破网络进行导通和全电阻测定检查的,采用发爆器打火放电方法检测放炮母线或导通情况的; 81、爆破工未亲自装配起爆药卷或采用一次装药分次放炮、放明炮、放糊炮的,爆破工将发爆器或钥匙擅自交给他人的,非爆破工进行爆破作业的;

82、不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的;

83、处理瞎炮作业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没有分管爆破的科、队长及以上领导现场监督的;

84、放炮安全距离不够、或人员无全部撤至安全距离进行爆破作业的;

85、放炮前爆破工没有最后离开爆破地点的; 86、放出班炮的;

87、不执行爆炸材料领退制度私自藏匿爆炸材料的;

八、地测防治水:

88、未按规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或在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的;

89、开采水淹区域下的废弃防隔水煤(岩)柱时未疏放上部积水解除水害威胁,而顶水作业的;

90、延深采区开拓到设计水平后未按设计建成防、排水系统而向有突水危险区域进行开、掘活动的;

91、采掘工作面进入水害威胁区域未采取有效措施仍然进行采掘活动的;

92、受水害威胁区域采掘工程开工前未按要求采取探查措施并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未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而强行施工或报告弄虚作假的;

93、探放水工程未按规定编制设计、规程(措施)及审批的,探放水设计未经地测处批复组织施工的;

9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探放水工程未按“三专”要求进行施工的(专业人员、专职队伍、专用钻机);

95、探放水工程未按设计要求下管、固管、试压、安装孔口闸阀而继续进行钻探作业的;

96、无跟班队干或分管防治水工作副科级以上人员现场跟班进行探放老空水作业的;

97、巷道施工进入探水线未进行探放水的;

98、发现有透水征兆没有立即停产撤人的;

九、安全管理:

99、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100、酒后上岗或值(带)班空岗、脱岗、值班饮酒的; 101、无规程、措施施工的;

102、跟班队干或班组长没有最后离开作业现场的; 103、现场无跟班队干或班组长进行作业的;

104、布置现场具体工作时只安排生产任务,不提出针对性安全措施的;

105、矿井“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系统不健全或不能正常使用的;

106、未及时报告重大隐患及重要安全信息的; 107、隐瞒生产地区违规组织生产的; 108、故意破坏安全设施的;

109、因工作原因谩骂、威胁、报复安全检查人员的;

第二部分 安全管理重点

一、采煤专业:

1、矿井必须建立顶板管理巡查制度,发现巷道失修出现安全隐患必须采取加固措施或禁止行人从危险区通过;

2、采煤工作面老塘冒落高度未达到梁头(或柱子2/3高),或悬顶面积超过10m2必须采取有效加固或强制放顶措施;

3、悬移支架工作面严禁超高使用、严禁空顶,保证支架足够的初撑 9 力;初次来压之前,要有支架防后倒、下倒措施,且要有防止采空区矸石冲击支架立柱措施;

4、采煤工作面支架操作手把必须加装防误操作装置,操作完毕必须及时复到零位,严禁在“有压”的状态下更换油管或阀组液压件;

5、悬移支架移架时应邻架操作,悬移支架操作前后5m必须进行安全确认;

6、使用单体柱顶移液压支架(悬移支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严禁采用单体柱拉拔支架棚腿;

7、悬移支架工作面接近煤壁作业时必须采取护帮措施;

8、采煤工作面使用两部以上溜子时,溜子机头支护必须采取特殊支护,保证畅通;

9、抬棚打设时严禁不接顶、不迎山、不采取防倒措施;

10、在采煤机滚筒及摇臂工作机构进行日常维护时,应选择顶板煤壁完好区域,并对煤壁做好防护措施,并切断采煤机电源,打开离合器,悬挂停电牌,安排专人监护,将工作面运输机进行闭锁;

11、采煤机割煤期间,滚筒前后5m范围内,前立柱与煤壁之间不准有人(采煤机司机按规定站位);

12、采煤工作面割煤机滚筒和溜子出现锚杆等杂物缠绕时必须立即停机处理;

13、人员不得进入(伸入)采空区观察或作业;

14、大倾角采煤工作面下巷溜子停运,工作面严禁采(放)煤,严禁端头进行扩修作业;

15、工作面主要作业工序没有完成不能停工,确需停工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6、加强工作面支架架间间隙的检查,发现间隙超过规定,必须采取措施;

二、掘进专业:

17、巷道设计施工必须充分考虑后期机电装备安装使用,车场设计必须考虑曲率半径、牵引角、高低道,严禁直角等不合理设计;

18、开掘工作面严禁留设伞檐、倒台阶施工作业;

19、掘进巷道应采取锚网索主动支护为主,支架为辅; 20、巷道开口应选择在顶板完好的地点;

21、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或围岩条件不好的地段巷道掘进必须短掘短支,支护紧跟窝面;

22、掘进迎头支架必须按规定连锁或打设撑木、背紧背实;

23、采掘工作面对破碎地点必须采取防片帮、冒顶措施,巷道掘进及巷修时严禁任何人员进入空顶区作业;

24、“三软”煤层敲帮问顶时应注意“聋矸”;

25、倾角大于25°煤巷严禁上山掘进,岩巷上山掘进要制定专项措施;

26、上山掘进坡度大于12°,迎头必须采取挂网等防片冒措施;

27、巷道施工留设托根(象鼻子)时,两侧必须留出不低于1m宽的通道,做到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28、煤巷锚杆支护巷道内,严禁使用支护锚杆(索)起吊物件;

29、掘进机托梁器操作时上方棚梁必须进行固定; 30、巷道替棚、压架、拆除原支架前,必须逐棚进行替换,采取临时支护,棚梁连锁、背实、背牢;严禁“不接顶、不连锁、不迎山”;

31、架棚巷道十字头、丁字口施工时必须对周围支架进行加固;

32、替棚时严禁先撤后支,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先加固,后回撤;

33、掘进、巷修等作业前,应确保退路畅通;

34、修护冒顶区时,必须从一侧修护,严禁两侧同时进行;

35、扩棚时,严禁人员进入棚腿和巷帮之间作业;

36、扩巷时,茬口接头处必须采取护顶措施;

37、修护巷道必须加强对管线的保护;

38、处理顶板网兜、活矸时必须使用长柄工具;

39、清挖落底前,对上面的附属物或设备(减速机、开关、溜子机头等大件)应进行清理或固定,防止倾斜、坠滑伤人; 40、处理带压管路堵塞时严禁管口正对人员,防止喷出伤人;

41、扩修巷道应注意钢梁(道轨)咬合造成弹性能突然释放伤人;

42、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水、大碴块等杂物进入煤仓、溜煤眼;

43、井下行人斜坡超过12°时,必须设置方便行人的台阶,超过25°时必须加装扶手;

44、放炮后,由跟班组长,安检员,检查棚子完好状况,且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地方观察顶板;处理活矸时,要先检查退路,确保退路畅通;

45、清理煤仓、溜煤眼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清理过程中必须使用双保险绳并保持绷紧状态,严禁从下向上清理;

三、防冲专业:

46、防冲专项设计因开采地质、技术条件发生变化需要修改,必须经业务处室批准、批复,防冲专项措施现场必须落实到位,严禁弄虚作假;

47、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必须加强巷道支护状况巡查,发现巷道支护失效出现安全隐患,必须采取停产加固措施或设置警戒、禁止人员通行;

48、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煤工作面“见方”时必须重点关注、制定专项措施;

49、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煤工作面生产期间危险区域(下巷)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

50、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煤工作面推进度严禁超过规定要求;

51、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必须穿戴防冲服(帽)进行个体防护;

5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必须执行物料捆绑制度;

53、冲击地压或高应力区巷道锚杆(索)托盘必须采取固定措施,支架卡缆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四、运输专业:

54、主副井筒温度不得低于2°C;

55、立井或斜巷检修时上、下段严禁同时作业;

56、严禁使用不合格钢丝绳提升;

57、立井尾绳必须坚持日检查,防止尾绳浸在水(煤)中发生摆动;

58、提升装置维修期间必须实行停电闭锁、挂牌确认管理制度;

59、副井底过放距离内积水深度不得超过1.5m;

60、罐笼运行前必须关闭安全门;罐门或罐帘下部边缘至罐底的距离不得超过250mm,罐帘横杆的间距不得大于200mm;罐笼门不得朝外开,门轴必须防脱;

61、罐笼提升矿车必须使用底档或腰挡、轨面凸台; 62、矿用车辆必须有可靠的闭锁装置;

63、电机车严禁超速运行,接近巷道口、硐室口、弯道、道岔、坡度较大、噪声大等地段,以及前面有人员和车辆或视线有障碍时,必须减速、鸣笛;

64、架线电机车跟车工乘坐位置必须有可靠的护棚,机车运行时司乘人员身体及随身物品严禁外露;

65、轨道大巷运输期间沿线人员必须躲入安全地点;

66、电机车司机离开座位时必须切断电源、取下控制手把、扳紧车闸;

67、严禁氧气瓶与乙炔瓶同车储存、运输; 68、运送大件时严禁安排人员跟车; 69、严禁轨枕悬空时车辆通行; 70、轨道运输严禁翻车腾道;

71、装煤点车辆运行时严禁清煤作业,车场放煤点放煤时必须逐车检查是否有人;

72、大巷、绞车坡硐室出入口必须设置栏杆,防止人员急忙跑出造成意外; 73、一次只准推一辆矿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禁止转弯处人工横向推拉车辆;

74、车辆经过风门时必须先停止,打开风门后再缓慢通过; 75、大巷运输必须安装机车泄露通讯系统,同一水平大巷运行5台及以上机车时应安装信集闭系统; 76、轨道大巷不得单岗作业;

77、巷道落底期间悬空轨道枕木上必须铺设木板,方便行人; 78、必须坚持轨道巡检制度;

79、斜坡装卸或移动大件设备,严禁人力操作,必须采用机械方式操作;

80、在倾斜轨道上提升绞车钢丝绳连挂有车辆,必须将车辆固定牢固后,处理绞车故障;

81、回柱绞车运行时严禁换档、严禁使用工作闸制动; 82、绞车必须设护身板;

83、绞车提升前信号工必须亲自逐项检查,最终确认正常,方可传递信号;

84、严禁使用绞车起吊重物(井口、井底下长材必须制定专项措施); 85、平巷停车地点必须使用掩车器;

86、斜巷轨道(尤其是片盘、弯道、道岔处)质量必须达标,车辆运行时人员远离片盘、弯道等危险区域;

87、严禁人员在装卸点进入底卸式、侧卸式矿车两侧或车内进行清理; 88、绞车坡保险梯应采用气动(电动)控制; 89、绞车运行过程中严禁用手拉或其它物料撬绳; 90、绞车坡严禁站在道心摘取连接装置;

91、处理斜坡掉道必须制定专项措施,安排队干现场指挥; 92、严禁使用调度绞车倒拉牛;

93、绞车、皮带、溜子操作、信号按钮按钮必须安设在司机方便就近操作和安全可靠位置;

94、猴车必须安装防脱绳装置,乘坐大倾角猴车必须系保险带; 95、载人时猴车下行侧脚撑距底板垂距不大于500mm,不小于300mm;上行侧脚撑距底板垂距不大于500mm,不小于150mm; 96、大倾角绞车(猴车)道,必须分段设置防止物料滚落的防护设施;

97、严禁携带长度大于1.5m、重量超过15kg的物料乘坐猴(缆)车;

98、工字钢、长材、管路装运车辆两端必须有堵头,斜巷装卸时下方不能有人;

五、机电专业:

99、严禁皮带运送工字钢、U型钢、管线等材料(专用皮带除外); 100、严禁超过300mm以上的矸石上溜子和皮带(不含带破碎 机的转载机),否则必须停机处理;

101、跨溜子、皮带作业必须加装牢固平台; 102、溜子、皮带启动时必须点动操作; 103、溜子两侧必须加装护板(回采工作面切眼除外),严禁在溜子上站立和行走;

104、严禁溜子漂链、掉链带病运行;

105、工作面切眼溜子沿线每隔15m需加急停按钮; 106、溜子机头、机尾摘挂柱时必须停机作业;

107、溜子机头机尾必须按规定打设压柱,严禁用单体柱代替; 108、运转设备附近不能摆放大型材料或工具,如确需摆放必须捆绑牢靠;

109、严禁带压拆卸和检查设备、管路;

110、操作或接触旋转设备(部件)的岗位人员严禁戴手套,必须穿戴整齐、扎紧袖口、防护到位,按章操作,设备旋转部位必须安装护罩;

111、严禁用万用表对高压设备在没停电、验电、放电情况下进行测检;

112、特种设备必须定期检测检验,高温、高压设备安全阀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运转、运行、高温、高压等设备启动前必须进行安全提示和确认,并用标准色警示;

113、检修、更换排水管路必须停泵、停电打闭锁、挂牌,关闭阀门; 114、起吊重物时必须使用主副倒链;

115、侧装机驾驶位上方必须安装顶棚防护,侧装机控制电缆必须加装30m长的可伸缩的钢管拉线;

116、严禁用铁丝吊挂电缆、管线,禁止人员坐在管线上、下休息; 117、严禁架空线下装卸长材,如需必须停电;

118、电气检修必须在上一级开关停电打闭锁;挂“正在检修,禁止送电”的警示牌;

119、按巡检周期对通讯、网络、线路、供电、防雷等设施进行巡检、巡视、测量,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120、通讯、网络等信息系统后备电源的供电时间不得小于2小时,通讯;网络等信息系统设备存在严重隐患必须按规定立即处理;

六、通风专业:

121、高瓦斯、突出矿井采掘工作面不得共用回风;消除采区回风巷与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的锐角通风、折返通风等高阻力通风现象;

122、需要串联通风必须符合一次串联条件,并提前编制串联通风措施报送公司审批;

123、突出矿井(有冲击地压危害的矿井防冲区域)所有风门均要按照防突风门标准构筑;

124、通车风门前必须加装阻车装置,严禁同时打开两道风门造成风流短路;

125、井下杜绝以风帘、风障、荆巴网片等不可靠材料代替通风设施调节、控制风流;

126、风筒吊挂平直,无褶皱,逢环必挂,不准拐死弯;风筒连接必须采用双反压边;

127、掘进工作面更换风筒、检修风机时,严禁工作面其他一切作业; 128、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停工区内有害气体超过《规程》规定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

129、在盲巷等危险区域入口必须打设栅栏,并设置“禁止入内”警示牌板,严禁人员进入悬挂有“禁止入内”安全警示牌的区域; 130、矿井每月必须制定瓦斯测点设置计划,报矿总工程师审批; 131、矿井必须配足专职瓦斯检查员,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高突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检查员必须盯岗检查;

132、加强地面煤楼、井上下煤仓、井底车场、装煤站、皮带机头硐室、水仓(窝)、避难硐室、钻场等边远地带的管理,防止煤尘堆积和局部瓦斯聚集;在井下烧焊、气割、录像等特殊作业的,必须首先除尘,并由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

133、高突矿井瓦斯抽采钻孔施工地点必须按规定安装视频监钻系统;

134、操作大型钻机施工本煤层深孔、穿层钻孔或底板探查钻孔时,严禁违规带电拆卸或安装钻杆;

135、打钻过程中严禁从钻杆下穿行,取掉钻具前必须首先泄压; 136、干式打钻作业必须实现风水联动,在工作面回风流中悬挂CO、CH4传感器,在每一打钻地点必须悬挂CO、CH4便携仪;打钻钻孔出现CO、烟雾等着火预兆,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打开风水三通阀门,向钻孔注水,同时使用灭火器材积极灭火,不得盲目撤离造成火势扩大,酿成打钻着火事故; 137、矿井停、运瓦斯抽放泵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138、高突矿井瓦斯抽采系统必须坚持自动计量和人工计量比对制度;

139、易自然发火矿井必须确保注浆系统、注氮系统、束管监测系统正常使用;

140、矿井安排火区侦察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由救护队员进行; 141、矿井应建立防灭火巡查制度,井下高温点必须挂牌管理; 142、井下在用、停用和废弃的煤仓、溜煤眼要制定措施,定期检查,防止自然发火等事故发生;

143、自然发火矿井必须坚持每班检查瓦斯抽放管道内CO气体浓度; 144、矿井必须加强矸石山日常检查管理,防止自燃事故发生; 145、矿井必须保证防尘供水系统及设施完善可靠;

146、矿井应建立煤层注水制度,注水地点制定有注水技术措施,编制月度注水计划,严格监督考核;

147、矿井必须完善防尘系统和防尘设施,坚持综合防尘齐抓共管,巷道定期冲尘,杜绝粉尘超标和煤尘堆积;

148、定期对监测监控系统网络上传主备服务器进行倒机测试; 149、矿井监测监控系统故障中断时要实现矿井监控机房语音报警功能;

七、爆破专业:

150、必须按规定储存、运输爆炸材料;爆炸材料必须专人、专车运输; 151、井上下爆炸材料库不得超量储存爆炸材料;

152、严格按规定对炮眼封孔,坚持使用水炮泥或专用封孔材料; 153、井下放炮作业前必须由现场跟班队干向矿调度室汇报具体地点、数量、“三人连锁”、“一炮三检”等情况,矿调度室要做好专项记录;

154、严格设岗警戒,必须在通往爆破地点的所有通路设岗警戒,并拉警戒绳、挂警戒牌,撤人站岗警戒执行“去2人回1人”确认制度;

155、爆破结束必须经爆破工、班组长检查拒爆、残爆后,方可组织人员进行作业;

八、地测防治水:

156、矿井应定期检查防水闸门、闸墙等防水设施,并建立管理台账;

157、井下水文观测孔安全煤柱内不得有采矿活动;

158、加强注浆系统的检查与维护,井下注浆管要上托架或固定上墙,主要行人大巷内软硬管接头处要用附件连接,防止漏浆伤人; 159、水仓口必须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志,正常情况下水仓空仓率保持在50%以上;

160、探放水工程应对下管、固管、试压等隐蔽工程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验收把关;

161、定期收集、调查矿井范围内及周边废弃老窑的情况,及时将老窑开采范围、积水情况上图;

162、探水作业地点排水系统完善后方可进行探放水作业; 163、加强巷道密闭墙管理,避免造成泄水口堵塞;

164、矿井应建立健全测量控制系统,地面和井下基本测量控制系统损坏的,应及时恢复;

165、两井贯通和一井内3000m以上贯通测量工程,应编制贯通设计书并按规定审批;

166、矿井测量工作应坚持复测复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九、安全管理:

167、单位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并严格按要求进行演练;

168、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帽带)携带矿灯、自救器、定位卡及防护用品,严禁携带烟草、穿化纤衣服等不规范行为;

169、工作地区发生变化必须安排人员到现场熟悉环境,否则不得进行作业;

170、两人及两人以上作业必须明确现场安全负责人;

171、矿井必须建立人员入井管理制度,确保入井人员统计准确; 172、单位应建立师带徒和职工互保联保制度;

173、严禁基层不尊重现场条件,盲目制定违背客观实际的生产目标任务;

174、必须加强交接班前后1小时对工作区域的安全巡查和确认;

175、严禁用铁丝代替U型卡,严禁U型卡打不到位;

176、井下单岗作业人员每班必须按时向单位值班室进行三次汇报; 177、采、掘、修、老巷检查、机电维修、钻机操作严禁单岗作业; 178、严禁井下睡觉,临时休息必须确认周围安全; 179、现场施工工具应安全有序放置,防止尖锐器具伤人; 180、现场撬动大件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进行安全确认; 181、截取钢丝绳头等易弹起物料时必须采取固定措施;

182、物料必须进行分类码放,设置管理牌板并采取防滑(倒)措施; 183、水枪、液枪及活动管路停用时要立即关闭,规范吊挂,严禁随地乱放;

184、巷道内外露超出规定的锚杆、锚索等物料要及时处理,防止伤人;

185、职工操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使用工具的完好情况; 186、应建立职工健康体检制度,岗位禁忌人员要及时调整; 187、井下消防器材必须按规定配备齐全、确保有效; 188、单位劳务输出(入)或承包工程必须单独签订安全协议; 189、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90、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严禁上岗作业;

191、日常战备中,矿山救护中队必须保证每天有值班待机小队,每个小队的人数不能少于6人;

篇2:红线管理办法(试行)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9月10日

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和管理负责。

省人民政府负责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发布、保护和管理。

各市(州)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区实施保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勘界、日常监管、公布生态保护红线信息,并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四条 省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调整和管理工作,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承担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指导和协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调整。

(二)拟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指导、协调生态保护红线区监督管理。

(三)指导、协调生态保护红线的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工作。

(四)研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项。

根据工作需要,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可以成立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专家组,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分工,行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职责。

(一)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相关部门制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规范,建立监管平台,开展遥感监测,负责监控、评估和信息发布,承担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日常工作。

(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组织制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产业和人口发展政策,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三)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国土资源使用制度,并将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对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和监督管理。

(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和城市绿地等相关区域进行保护、监督和管理,并将其纳入城乡规划。

(五)省水利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制度、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内 的水资源、水域岸线、水土流失、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等进行监测、保护和监督管理。

(六)省农业厅组织协调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渔业水域、重要养殖水域、宜农(渔)滩涂、宜农(渔)湿地、农用地、水生野生动植物、农业生物物种资源及外来入侵生物的地面监测、保护和监督管理。

(七)省林业厅负责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林地、森林、湿地、物种的保护和建设,以及监测、评估、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

(八)其他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并公开有关生态保护红线的重大信息。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监督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 对在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给予奖励。

第八条 按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要求,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覆盖山、水、林、田、湖等不同的生态要素。在以下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一)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当包括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确定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洪水调蓄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各类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区、省级(含)以上风景名胜区、省级(含)以上森林公园、省级(含)以上湿地公园、省级(含)以上地质公园、蓄滞洪区等禁止开发区域。

(二)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应当包括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确定的水土流失敏感区、石漠化敏感区等各类敏感区和脆弱区。

(三)其他未列入上述范围、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Ⅰ级保护林地、国家一级生态公益林、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点)和重要水域保护地等,也应当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第九条 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按以下程序划定:

(一)省环境保护委员会依据国家要求结合湖北实际,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遵守《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并可结合实际划定本辖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应报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备案。

除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情形外,各地划定本辖区生态保护红线,可以扩大保护范围,但不得调减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不得将省生态保护红线一类管控区调整为二类管控区。

第十条 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可随生产力提高、生态保护能力增强逐步优化调整。存在下列情形的,可以进行调整:

(一)建设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大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工程的,但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情形除外。

(二)各类法定保护地已经按程序批准调整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调整的情形。

第十一条 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按以下程序进行:

各市(州)人民政府向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提交调整报告,调整报告应当说明调整理由、调整方案;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审议通过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调整。

对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现有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调整程序的,应当遵照执行。

地方各级生态保护红线调整程序应当参照前款执行。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改善和提高主要生态功能,不得改变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性质,不得降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不得减少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面积。

第十三条 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分为一类管控区和二类管控区。

一类管控区范围应当包括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省级(含)以上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省级(含)以上地质公园的一级保护区、省级(含)以上森林公园的保育区、省级(含)以上湿地公园的保育区、国家一级生态公益林、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点)的核心区等。

未纳入一类管控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区为二类管控区。

第十四条 一类管控区内,按照各类区域要求,除必要的科学实验、教学研究以及现有法律法规允许的民生工程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不得发放排污许可证。

二类管控区内,实行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区主导生态功能维护需求,制定禁止性和限制性开发建设活动清单。

对于水源涵养重要区、土壤保持重要区、水土流失敏感区、石漠化敏感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区、省级(含)以上地质公园(包括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省级(含)以上风景名胜区、重要水域保护地、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点)、省级(含)以上森林公园、省级(含)以上湿地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小区、Ⅰ级保护林地、国家一级生态公益林等生态保护红线各类型要素区域,应当遵守现有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和管理。

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将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生态补偿纳入全省生态补偿机制。

省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实施方案,指导、协调、监督生态补偿资金使用,多渠道筹措生态补偿资金。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对各市(州)生态保护红线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以五年为周期开展绩效评估。考核、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并与生态补偿资金分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

考核、评估细则由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省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综合监管。省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承担相应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职责。

地方各级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区日常巡查制度、现场核查制度、分析报告制度,履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职责。

第十八条 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不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要求的现有开发建设活动,应当逐步退出,不得以任何理由无限期拖延(依法通过审批的已建重大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工程除外)。

退出方案由各市(州)人民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报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九条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内容。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环境污染或者破坏时,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减轻或者避免生态功能损失。

第二十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环境安全受到威胁,生态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员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导致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应当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湖北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则〉》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篇3:对生态红线管理的哲学思考

1 为什么要划定生态红线———划定生态红线的哲学依据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局部在改善、整体在恶化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二次人大二次会议一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在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生态安全不仅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 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划定生态红线体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 根本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生态红线的提出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原理并有所创新, 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为什么要划定生态红线?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其主要依据有:

第一, 充分尊重“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是划定生态红线最为重要的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始终强调外部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优先地位,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外部自然界。马克思认为,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双向的,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界, 与此同时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 但人类归根到底是隶属于自然界的存在物。换言之, 自然界是人类的无机身体, 人类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 也不能肆意破坏自然界内部的生态平衡。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5]。划定生态红线保护生态环境正是体现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 从征服和利用自然界逐渐走向尊重与保护自然界。但是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 使得目前我国的生态系统面临失衡的严峻威胁。而生态安全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划定生态红线, 即在发展的过程中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只有严格限制和合理规范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利用, 才能有效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第二, 坚持适度的哲学原则是人类对待生态环境的应有之义。质量互变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 其方法论要求就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划定生态红线就是要求人类活动应当坚持适度原则, 将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可以承载的范围之内。一般而言,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两种, 一是由地球自身运动 (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 引起的原生态环境问题;二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次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是指各类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次生态环境问题最近几年越来越突出, 说明我国生态环境的承载几乎已达极限, 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就势必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绘制生态红线, 设立不可逾越的生态安全底线, 在于明确无误地警示和告诫各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把各类生产活动控制在一定度的范围之内, 从而避免“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 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6]的出现, 保证我们的社会生产能够可持续发展。

第三, 划定生态红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整个物质世界的永恒范畴, 人类社会作为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拥有利用自然谋求自身发展的权利。况且人类活动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寻求发展的过程。然而谋求发展与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一对相生相克的矛盾。客观事实是我国环保事业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 欠账太多, 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划定生态红线不是要停止发展, 而是为了更科学、更为持久的发展。2010年底国务院颁布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划》, 将我国国土空间按照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其目的就是要“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合理的布局, 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 以实现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如何划定生态红线———划定生态红线的哲学方法论

生态红线的划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家战略。由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生态问题牵涉到各地区各部门的利益, 划定生态红线必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于生态红线如何划定、由谁划定、划定多大范围势必要引起诸多争议。本文认为科学合理的划定生态红线应当遵循下列哲学要求:

第一, 生态红线的划定要遵循我国具体国情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划定生态红线, 要充分考虑到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不能不分差异全国“一刀切”。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与强调的“橘逾淮而北为枳, 鹤鹆不逾济, 貉逾汶则死”等现象, 说明同一事物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而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提醒我们要关注各地区的自然特点和影响因素, 重视生态红线划定的复杂性,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在目前的体制下, 生态红线的划分要采取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方式, 并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如同多数专家所言, 在操作层面, 划定生态红线不仅要考虑到各地生态环境的总体特征的不同, 即便在同一地理环境下, 划定生态红线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 对于目前尚未遭到破坏而且生态系统运行良好区, 对于已经受到人为活动破坏但能够实现自然恢复的生态敏感区, 对于遭到严重破坏而一时又难以实现自然恢复的生态脆弱区, 都应当逐一分类和纳入到划定生态红线的考虑范围, 并制定不同的标准和进行归类管理。

第二, 划定生态红线要处理好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保形势不容乐观, “加快划定生态红线”业已成为当下环保工作的共识。“大干快上”, 形势逼人, 甚至规定2014年就要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但从哲学的角度观察问题, 赶速度和讲质量之间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矛盾。就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而言, 为尽快遏制生态用地被侵占的势头, 划定生态红线的确必须加快步伐。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立马划线显得“过于仓促”。首先, 关于如何划定生态红线的“路线之争”很激烈, 究竟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来划线各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单从我国的行政层级来看, 国家和省级层面的红线划定工作相对容易, 但到市县以及乡镇层级的划线工作会越来越具体, 技术上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红线真正落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其次, 我国国土广袤、地域类型和自然环境非常复杂、生态系统层次多样, 如果没有经过充分调研就为“划定红线而划定红线”, 盲目追求尽快完成划线任务, 那就与国家顶层设计的良好意图背道而驰了。因此在划定生态红线的过程中“与其追求速度, 不如保证质量”[7], 方能防止建国以来为尽快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多次出现和泛滥的马虎对待、敷衍了事或盲目激进、强调速度忽视质量等不良现象的重复发生, 否则欲速则不达, 反而容易造成更大的破坏或浪费。

第三, 划定生态红线要遵循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生态系统也是这样。首先, 整个生态系统不是一个个相互割裂的区域, 每种类型的生态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一地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不仅对本地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且对周边地区也会产生辐射效应。所以, 划定生态红线要遵循普遍联系的观点, 注意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就全国而言, 针对不同的地区在划定生态红线时不仅要考虑陆地生态系统, 还要考虑到诸如海洋生态系统、气候条件、地质灾害、人类活动等相关因素对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 寻求当地生产生活与划定生态红线之间的最优解。其次,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外溢性, 涉及众多部门和各类利益主体。所以, 划定生态红线要尽量保证相关部门和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 既要考虑全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性, 也要兼顾各地区各利益主体的局部利益, 以实现国家生态效益与地方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3 如何守住生态红线———严守生态红线的哲学思考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国家环境保护部肩负划定生态红线的重任, 负责“在全国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并“力争在2014年完成全国生态红线划定技术工作, 出台国家生态红线管控的政策措施和生态红线管理法规”[8]。但本文要强调的是划定生态红线本身并不是目的, 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严格坚守生态红线更为关键更为重要, 而严守生态红线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 不断深化对生态红线重要性的认识, 并以制度保障严守生态红线。人类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和深化的过程, 划定生态红线的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认识和探索社会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不断深化。严守生态红线首先必须强化对生态红线重要性的认识, 从中央到地方都要贯彻落实生态红线“非划定不可、非严守不行”的思想, 全国各级政府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都要充分意识到生态红线是“生态安全的底线, 是环境保护的铁线, 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是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线”。一句话, 生态红线是不可逾越的雷池。严守生态红线从中央到地方都责无旁贷、刻不容缓。其次, 各地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 并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行为, 用红线来警示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范生态红线的落实与管理, 生态红线即使划定了也只能是一纸空谈。

第二, 严守生态红线要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具体要求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长远目标, 树立科学政绩观、生态政绩观。不可否认保护生态环境与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关系,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可能认为划定生态红线必然会限制经济发展, 影响自己的政绩, 从而心存顾虑。因此严守生态红线特别要注意提高各地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帮助他们深化生态红线观念, 意识到生态安全对于本地区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性。事实上, 划定生态红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严守生态红线, 坚决遏制不合理的开发行为, 进一步提升环境承载力, 将会更好地延续“绿色红利”, 为长远发展预留出更多空间[9]。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 严守生态红线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而且对发展后劲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 严守生态红线要求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在于人类具有意识, 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但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因此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也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从哲学角度来讲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主动性 (目的性) 和受动性 (规律性) 的统一, 主动性体现为人作为主体为了特定目的达到的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改造;受动性体现为客观环境对人类主体性活动的限制和制约。在生态环境领域, 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要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目前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社会的不当活动造成的,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无视人的受动性而对能动性滥加发挥酿成的苦果”[10]。严守生态红线, 严格要求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 方能防止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无节制的干扰和破坏, 方能终结或终止生态苦果的酿造与复制。

第四, 实践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唯一途径, 也是严守生态红线的唯一途径。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问题, 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 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只有实践, 因为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又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所以只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严守生态红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是划定生态红线的目的, 严守生态红线的举措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也就是说, 严守生态红线不是一句空话, 更不是束之高阁的高谈阔论, 是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贯彻并落到实处、掷地有声的具体实在行动。

“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生存家园, 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值得格外地珍惜呵护”。划定生态红线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突破, “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向系统保护、从事后治理到事前预防的战略性转变过程”[11]。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也彰显了国家以强制性手段保障生态建设的决心,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可操作办法。从哲学角度来看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还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 在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凸显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优先地位, 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长期坚持的重大举措。我们相信,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与奋斗, 缓解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持续发展, 是完全可能的。

摘要:为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党和政府提出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划定生态红线。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出发, 对生态红线的提出以及如何划定、怎样严守进行哲学思考, 发掘其中的哲学内涵, 对深化认识和贯彻落实生态红线这一重大举措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态红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 2013-05-25 (01) .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 2013-11-13 (01) .

[3]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 2014-03-15 (02) .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131.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83.

[6]黄世贤.为什么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N].人民日报, 2013-07-12 (07) .

[7]王珊.生态红线划定在争议中前行[N].中国科学报, 2013-11-28 (01) .

[8]孙秀艳.全国生态红线明年划定, 已在四个省份试点[N].人民日报, 2013-9-17 (02) .

[9]黄兴国.人民日报声音:生态红线是“高压线”[N].人民日报, 2014-02-17 (05) .

[10]张学军, 吴爱民.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野下的环境与发展的关系[J].前沿, 2010 (17) :152-154.

篇4:湿地红线的划定与管理探讨

关键词 湿地红线;划定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生态红线区,一般是指能够保障区域生态内的安全,需要给予着重的管理以及维护的区域,主要由具有重要以及特殊生态服务价值和对生态健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的区域组合而成。现在,在我国对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保护[1]。其中,红线制度是比较严格的,在保护生态健康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实施范围很广,包括耕地、水资源保护等多个领域。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对天然林禁止一切商品性的采伐的措施,是红线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红线制度的作用就是它给资源在存量上设置了一个底线,这个底线是不可超越的,这就可以很好地来遏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不合理的使用。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红线制度应用在湿地的保护方面,可以给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空间资源的管理带来一个政策上的帮助,对降低因为过度开发带来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湿地的功能以及地位

湿地在一个国家生态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它在国家的生态安全体系中是占据着核心地位的,可以说所有和生命有关的生态系统中都是离不开湿地的[2]。同时,湿地之中的水又是生命的以及文化的源泉。

湿地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服务性的功能,因为水在社会经济的大部分的产业中是不可替代的。目前,水就是所有产业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中的最为重要的限制以及竞争的一个要素,为保障经济的顺利发展,建立湿地资源以及湿地功能保护的一个底线是十分紧迫的,它是确保国家的生态安全以及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的重要一环。

2 湿地红线划定的基本理论以及湿地红线的分类

2.1 湿地红线划定的理论

一般而言,对湿地红线的划定要从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社会文化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等3个大的方面来确定,有一些可以参考的理论以及需要注意的因素:第一,地方层次上的小尺度的生态系统的安全;第二,区域层次上的中尺度生态系统的安全;第三,国家层次上的大尺度生态系统的安全;第四,全球层次上的特大尺度的生态系统的安全.第五,是社会以及文化方面的内容;第六,经济方面,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以及生产的需求。

2.2 湿地红线的分类

2.2.1 空间红线

空间红线,一般是指一些应该受到保护的区域,这些区域的确定和划分要严格的依据国家湿地资源提供的空间数据库以及湿地维护的政策。笔者认为,空间红线和湿地保护区域的划分还要根据国家的一些生态政策的变化而发生一些及时的相应的改变。例如,在我国的国家公园制推行时候,国家公园里的湿地,就一定要成为重要的保护目标。

2.2.2 数值红线

针对我国湿地数值红线,笔者认为,应把现在全部的湿地包括在里面,不管是自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在这个范围内。一般人们所说的湿地数值红线,就是存在于国家湿地空间红线范围内的全部的湿地面积的一个底线,同时也是湿地空间红线在数值上的最为明确的表现。通常在一定的区域内,把湿地空间红线的范围确定下来,但是经常由于国家在建设上的需要,使湿地面积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为了更好地来保障湿地系统的完整,要依据确定的数值红线来运用及时的措施进行湿地面积的补偿和扩张,一定保障整个区域里的湿地面积符合湿地数值红线的要求[3]。

3 湿地红线管理措施

3.1 湿地管理上的法律和法规

眼下,许多的世界湿地大国,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颁布了一些专门的湿地法规以及湿地保护政策。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个,美国联邦政府在1993年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国家湿地保护文件;加拿大联邦政府在1991年发布了加拿大联邦政府湿地保护政策;澳大利亚政府在1997年颁布了相关的湿地保护政策。这些政策的颁布以及实施都对湿地的保护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湿地红线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就要体现相关的一些法律和法规;其次,在一些具体的行政管理的操作上也要体现出能操作以及可评估的性质,并且做好奖惩工作,对于操作合理对湿地保护良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否则给予严厉的惩罚。

3.2 湿地红线的管理方式

湿地红线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的工作核心就是进行限额管理,简单的说就是要确定好湿地的数值红线,以此来对湿地红线的数值以及空间红线进行划分和管理。一旦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扭曲,就要使用法律和技术手段来及时的矫正,另外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湿地红线进行划定的阶段,一定要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协调好。一般而言,中央划定的国家生态红线就是底线,地方上可以对自己辖区里的生态系统进行一个再评估,在对湿地红线进行控制之前,需要把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先做好,把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生态功能区划的关系充分的协调好。同时,再建立起来一个完善健全并且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考核体系,这个体系要有利于推进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为了更好地把湿地保护工作做好,必须完善湿地保护机制。要鼓励社会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湿地保护的工作中来,首先,政府要加强对湿地保护市场化以及多元化的引导,为有利于湿地保护的行为提供一个充足的空间,如要对湿地内部以及周边的农业养殖部门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态补偿,这样就可以去除它的外部性,加强内部的性能;其次,可以以设定门槛或者制定相关标准的方式,把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或者组织以及社区的湿地保护行为吸收到政府保护的湿地的范围内,让他们也可以享受湿地补偿的优惠政策,保证多种主体参到湿地的保护中来。

4 结语

湿地红线在实质上来说就是第生态系统的一种管理,包括在湿地的空间和结构以及功序等几个方面,它的存在能够有效保障湿地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这样来保障湿地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湿地红线的实施不仅要有十分可靠的技术方法以及创新性的管理制度还要有一套比较健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此来保障湿地整个系统的正常的生产活动,切实维护整个生态的安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友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2012(4):34-45.

[2]张书函.划定生态红线,创新生态系统管理[J].环境经济,2013(1):43-45.

[3]王卓甫.城市生态红线规划方法研究[J].生态建设,2013(5):34-56.

篇5:●安全红线管理办法

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 澄 合 矿 务 局

关于印发安全红线管理及重大隐患和严重三违辨识规定执行细则的通知

公司(局)属各生产矿井、矿建项目单位:

为了进一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各级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现场安全检查及隐患处置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存在问题,营造现场“零隐患”安全环境,制定了澄合矿业公司(局)《安全红线管理及重大隐患和严重三违辨识规定执行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

切换装置或发生循环风的。

4、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超过34℃)时未停止作业的。

5、井下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和电缆,开关闭锁装置失效、未执行停送电制度或停电检修无措施、未挂警示牌的;

6、擅自甩掉开关三大保护及各类(照明、煤电钻、皮带)综合保护装置及水泵电机接地极的。

7、矿井提升装置各种保护装置不全或失灵、小绞车固定不牢靠或声光信号不完善、斜巷防跑车安全设施不齐全或不起作用、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及传动部位防护设施不齐全或不完好的。

8、防排水系统设施、设备缺失或不可靠、排水能力不符合规定,水文地质极复杂矿井排水泵无独立供电线路、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无双回路电源的。

9、采掘工作面临时支护不到位、空顶作业或平行交叉作业、支护强度或迎山角度不符合要求、上下顺槽安全出口不畅通的。

10、锚网巷道大断面或交岔口无双重支护的。

11、矿井、采掘工作面发现透(突)水征兆、自燃发火征兆、冒顶征兆的。

12、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及时排除继续作业的。第四条 各部门管理人员在矿井现场检查中,凡发现有下列重大隐患之一的,应现场责令立即停工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的,严格按照“五落实”要求落实限期整改,并挂牌督办。

(一)“一通三防”管理

1、采区通风系统不合理或采掘工作面存在自然通风、角联通风、老塘通风和违反《规程》规定的扩散通风、串联通风的。

2、矿井反风系统及设施不可靠,风门、风桥、密闭等设施损坏、构筑不合格或设置不能满足通风安全需要的。

3、井下火药库、充电硐室、采区变电所无独立回风系统的。

4、擅自停开局部通风机或同时打开两道风门造成工作场所无风或风流短路的。

5、防尘系统设施不健全或煤尘堆积、超限的。

6、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完善、安设不到位或各类传感器设置不够、未定期进行检验、标校或报警、断电失效的。

7、未编制井巷揭煤安全措施或措施落不实、管控不到位的。

(二)防治水管理

8、奥灰水承压开采矿井采煤工作面未编制实施“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或工作面钻探验证、注浆加固作业规程、未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贸然进行采掘工作的。

(三)机电运输管理

9、矿井及采区变电所未形成双电源供电系统的。

10、安装局部通风机未提出申请,风量、风压、供电系统未经相关部门审查合格,擅自安装使用的。

11、井下电气设备存在失爆、供电设施三大保护不全、失效-458、检修刮板输送机、皮带运输机等转动机械时未停电闭锁、挂牌的。

9、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或电缆,未执行停送电制度的。

10、采煤机停机、检修、更换截齿时不切断电源、不断开隔离开关和离合器、不闭锁工作面输送机的。

11、在绳道内有人或人员未撤离到安全地点、未设置警戒时用回柱绞车回撤作业的。

12、带压拆装液压管路的。

13、井下配电工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未戴绝缘手套、未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的。

14、在斜巷行走不遵守“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的。

15、斜巷运输时未设警戒、未正确使用保险绳或超挂车辆的。

16、“扒、蹬、跳”各类运输车辆、运输机、输送机或搭乘人车以外的各类车辆的。

17、下料运输时未将超长、超宽、超高、超重物料捆绑牢固或造成车辆失稳的。

18、驾驶机车超速行驶、闯红灯、行近巷道口、硐室口、弯道、道岔或遇到行人时未鸣笛减速慢行,或在大巷顶车行驶的。

19、无安全操作证人员或非专职人员擅自操作机电设备的。20、局扇停风后未立即撤出作业人员,恢复局扇通风前未检查瓦斯或“一风吹”排放瓦斯的。

21、瓦斯检查出现空班漏检、检一填

二、假检的。

22、未使用专用车辆运送火工品、爆破人员携带火工品乘坐人车或其它车辆、火药箱存放在电气机械设备附近或破碎顶板下以及乱扔乱放雷管炸药的。

23、不按规定装配引药或用煤沫、药纸充填炮眼,在通风不良等环境下爆破作业的。

24、处理瞎炮不按规程规定爆破作业,发爆器钥匙未随身携带或放炮时安全警戒距离不够的。

25、井下火药库无“双人双岗双锁双责”时发放火工品的。

26、穿化纤衣服入井或未佩用个体防护用品的。

27、在井下睡觉或脱岗的。

28、特殊工种人员未持有效安全操作证上岗作业的。

29、进入工作场所未进行安全确认擅自进入危险区作业的。30、存在其它违章行为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第六条 各部门管理人员凡检查发现有上述(经确认该单位已查出登记在案并落实整改的除外)违规行为之一的,应现场责令立即整改,并向安监部门提供处置意见,由安监部门核实确认,按照公司(局)《各业务保安部门现场安全检查工作管理规定》和《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处罚规定》进行追究处理。

篇6:党员管理十大红线

针对当前少数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特别是有的党员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甚至不讲社会公德,参加封建迷信活动,明里暗里阻挠中心工作推进的情况,江北街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借鉴省内外经验,以党员先锋指数管理为抓手,结合温州实施的“红色细胞工程”,划出“十条红线”,严管党员队伍,有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1)理想信念动摇,抵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不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编造或传播政治谣言及有其他歪曲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行,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

(2)“三不党员”,即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的;

(3)在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袖手旁观或临阵脱逃,或因工作失职,给国家、集体或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的;(4)被公安、检察等机关立案查处,或醉酒驾驶被查处的;(5)思想作风不正派,长期搞不团结的;

(6)组织煽动群众集体上访闹事,参与无理上访,或为无理上访提供资金、交通便利的;

(7)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群众,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或恶意拖欠国家、集体、民间资金的;

(8)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待遇,产生恶劣影响的;

(9)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或为封建迷信组织等提供信息、资金、场所,经教育不改的;

(10)道德败坏,不赡养父母,不抚养子女,虐待家庭成员,参与“黄赌毒”,党员形象不佳的和其它不符合党员标准的行为。

上一篇:均陶下一篇:校产管理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