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2024-04-19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共9篇)

篇1: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用人单位应当在1月31日前申报。

篇2: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林业劳动安全 英文刊名:FORESTRY LABOUR SAFETY 年,卷(期): 23(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某焦化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某焦化甲醇一体化项目的炼焦及煤气净化部分。主要包括焦化生产的备煤、炼熄焦、筛储焦、煤气净化,煤气净化又包括冷鼓电捕、硫铵、洗脱苯、脱硫及硫回收等工段。

1.2 评价内容

重点对该建设项目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防护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对该项目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应急救援、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评价。

1.3 评价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要求,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法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

1.4 评价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评价[1,2,3,4]。

2结果

2.1 基本概况

该评价项目建有年产干全焦90万t的焦化装置,于2009年焦炉及煤气净化工段投产运行。该项目主要生产原料为炼焦用洗精煤,辅助原料为煤气净化使用的硫酸、氢氧化钠、洗油、碳酸钠,主要产品为焦炭、煤气,副产品为苯、硫磺、硫胺等。

2.2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见图1。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见表1。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焦炉逸散物、苯、甲苯等18种有害物质以及粉尘、噪声、高温进行现场检测。

2.4.1 粉尘

对28个接尘工种进行了长时间采样,检测了粉尘浓度,7个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合格率为75.0%,超标工种为备煤车间输煤巡检工、配煤工,炼熄焦车间机侧炉前工,筛储焦车间运焦巡检工、放焦工等工种。

定点检测了66个粉尘作业点,短时间接触浓度范围为1.3~38.3 mg/m3;其中16个作业点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作业场所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短时间接触浓度合格率为75.8%。超标点为备煤车间的破碎机、粉碎机、皮带头尾,炼熄焦车间捣固工巡检位、机侧炉门旁,筛储焦车间单层振动筛、运焦皮带头尾。分析原因为:煤及焦炭输送皮带头尾落差较大,封闭不够严密,粉碎机、破碎机、振动筛振动产尘,且作业人员现场作业时间长。结果见表2。

2.4.2 有毒物质

共检测了18种有毒物质,设置了395个检测点,其中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萘、苯酚、二硫化碳、NO、NO2、SO2、NH3、硫酸、碳酸钠、氢氧化钠、硫化氢、氰化氢16种有毒物质工作地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氢氧化钠、硫化氢和氰化氢为最高容许浓度)。部分工作地点的焦炉逸散物和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和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毒物质检测结果见表3。

注:a.为最大检测浓度。

焦炉逸散物共检测13个工作地点,短时间接触浓度范围为0.2~1.04 mg/m3,其中有9个工作地点超标,超标率69.2%,浓度最高的是焦侧炉门旁,浓度为1.04 mg/m3。共检测11个工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范围为0.075~0.78 mg/m3,其中有7个工种时间加权浓度超标,超标率63.6%,浓度最高的是焦侧炉门工,为0.78 mg/m3。焦炉逸散物是炼熄焦车间重要的有毒物质,该项目焦炉装煤采用消烟除尘车控制烟尘的逸散,但效果较差;设计采用地面除尘站净化拦焦烟尘,但检测时尚未投入使用,因此炼熄焦车间开启炉门产生的烟尘无组织放散,造成炼熄焦车间焦炉逸散物超标。

一氧化碳共检测34个工作地点,有1个工作地点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超标地点为焦炉地下室,布置有煤气管道。焦炉地下室主要布置煤气管道,设置有大功率风机,但只在巡检前开启通风。

2.4.3 噪声

共检测109个工作地点的噪声强度,范围为58.0~100.8 dB(A),其中有13个工作地点超标,超标率11.9%,强度最高的是捣固机操作位、3#运焦皮带尾。噪声超标分析:备煤车间皮带头尾,落差较大,细碎机、粉碎机、捣固机、鼓风机、氨水泵设备运转产生噪声强度较高、振动较大,导致作业点噪声超标。检测结果见表4。

2.4.4 高温

高温作业岗位主要存在炼熄焦工段。对12个作业点进行了高温测试,煤气净化工段各作业均为非高温作业,炼熄焦车间检测了8个作业点,检测结果见表5。本次高温检测未进行踝部高度的高温测试,所以炉顶作业工种炉顶工、测温工高温危害应高于Ⅱ级。

2.5 职业病危害防护

2.5.1 防尘

该项目在工艺设计上尽量减少物料转运点和落差,减少不必要的输送环节,使用密封性能好的输送设备和给料设备,设置除尘装置,对配煤加湿,运焦皮带设喷淋降尘。

2.5.2 防毒

在工艺上控制尘毒排放源;生产装置设计密闭的排液及排气系统,设备防腐处理;设备、管道、法兰进行有效密封;设备管道大多露天布置,封闭厂房设置良好的通风设备;现场设置可燃爆炸性气体浓度监测仪、配备便携式有害气体检测设备;罐区设防护围堰、泄险沟;硫铵工段设冲洗设施。

2.5.3 防噪减振

选用低噪声、振动小的设备。振动较大的设备设置单独基础,底座减震,破碎机振动筛设置隔声罩,鼓风机房、泵房布置在独立的房间;鼓风机设置消声装置。焦炉各大机车司机室、鼓风机控制室设置隔声值班室。

2.5.4 防高温

焦炉选用隔热保温材料及炉体密封结构;焦炉地下室设轴流风机全面排风;各机车操作室安装空调、防高温玻璃。

2.6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制定了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各工种按照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配备了防尘、防毒、防噪等防护用品,作业人员佩戴情况良好,但缺少防毒用品。

2.7 应急救援

制订了符合实际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了指挥机构,规定了处理程序,配备了防护设备和设施。

2.8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成立了领导机构,形成了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负其责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订立了详细安全操作规程。设立了警示标识、公告栏,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建立、健全了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要求。

2.9 职业健康监护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规范》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当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定期对劳动者进行了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2011年检查未发现尘肺新增病例,未发现听力异常病例,1名苯作业人员发现血常规异常。

3讨论

3.1 评价

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基本能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积极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所采取的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上是可行、有效的。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高温和焦炉逸散物等18种有毒物质。经检测分析,该项目粉尘危害得到一定控制,但该项目产尘工艺复杂,输送皮带流程长,工人作业时间长,虽采取了防尘、抑尘措施,粉尘危害仍然存在,需要积极加强管理和整改防尘设施。该项目产生毒物的环节多,毒物种类多,但大部分毒物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内,工作场所检测焦炉逸散物、一氧化碳2种有害物质部分作业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焦炉逸散物合格率较低,与相似企业检测结果类似[5]。焦炉产生的焦炉逸散物和焦炉地下室产生的一氧化碳是该项目毒物防治的重点。该项目产生高强度噪声的设备较多,造成作业点噪声超标,需要针对产生噪声的不同原因采取噪声控制综合措施,但设备一经投入使用,降噪设施改造实施有一定困难,切实可行的措施是调整劳动作业制度,减少巡检时间,监督劳动者佩戴符合要求的防噪用品等管理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更加有效可行。该项目部分制度落实不到位,应依据现行相关法律、标准、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并落实到位。

3.2 建议

(1)职业病危害各项防护措施能否落实,能否到位,关键的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引起领导的重视,制定相应考评细则,建立责任事故和差错事故追究制度,提到与生产、安全同等的地位,防止跑冒滴漏等泄露发生,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2)加强破碎机、粉碎机、振动筛的密闭性,提高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皮带输送机在物料转运处或下料口采用全封闭罩或局部密闭罩,可加湿的物料采用喷淋降尘。(3)改造消烟除尘车,启用炼熄焦工段地面除尘站,使焦炉逸散烟尘有组织排放。经常检查及时维修地下煤气管道,保证其密闭性,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巡检。(4)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对所有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存入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5)根据各工种(包括临时工)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补充足够种类、足够数量的个人防护用品。提高工人个体防护意识,并对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6)补充完善现场应急处理设施。(7)调整劳动作业制度,减少现场作业时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篇4: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关键词:休闲食品 职业病 预评价

中图分类号: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93-01

1 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内容:根据休闲食品建设单位部门提供的两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项目选址安全性。总体布局合理性。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合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分析。职业病危害保护设施情况。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数量、职业卫生管理等。

评价方法: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1]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面比如:类比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预测作业场地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及其职业病危害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工艺简介

拟建项目主要生产休闲食品,生产过程包括搅拌、醒发、烘烤及包装(本次评价不包括依托老厂的水、电、气等辅助工程)。拟建项目采用的工作方法主要还是机械化操作,人工短时投料,流水线作业。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搅拌工序投料过程产生粉尘危害,烘烤工序会产生高温危害,醒发工序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危害,各工序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危害。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拟建项目为该休闲食品厂扩建工程项目,因此此次选用的是该企业已有相同生产线2013年相关资料,选择作业场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和健康监护的有效资料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

2.3.1 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1)类比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搅拌工序接触其他粉尘检测结果TWA为8.3mg/m3(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国家标准PC-TWA为8.0mg/m3),不合格原因为人工倒袋过程引起扬尘;醒发工序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检测结果TWA为1620mg/m3(国家标准PC-TWA为9000mg/m3),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类比项目物理因素检测结果:搅拌、醒发、烘烤及包装工序噪声8h等效声级检测结果均小于85dB(A)(国家标准8h等效声级小于85dB(A)。

因类比检测时段不在高温季节,故未进行高温检测。

2.3.2 职业健康检查

类比项目选取的相关人员参加了2013年度职业健康检查并且受检率100%,体检结果中显示:未发现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人。

2.4 职业病危害评价

该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原厂生产区内,项目周边即无重要公共设施,也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没有历史文化保护地、涉外领事馆等,该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脆弱区,选址地点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的要求。拟建项目所在地点经了解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为ENE,最小频率风向为WSW。拟建项目位于最小频率风向上风向,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拟建项目位于生产区北部,生产区办公楼等非生产性辅助设施位于拟建项目的南部,不属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本项目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下,使人流物流分开,实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注意风向朝向的影响,注重工厂的绿化及美化。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该休闲食品企业拟建项目生产工艺已达到成熟、稳定,并且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密闭化;产品质量可靠,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工艺的要求。有毒与无毒生产场地分开,拟建项目将产生有毒有害的工作场所与无毒无害的生产工序分开设计,避免生产过程中附带产生毒物的交叉污染;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设计安排在了单层厂房的底层,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设备的布置要求。拟建项目建筑物设计时,其结构拟采用轻钢结构。整个生产车间采用自然通风,并在重要局部设排风吸尘装置。照明电源电压采用交流220V,一般检修照明及环境恶劣场所电压为36V。防尘设施:企业拟在投料口布置多台布袋除尘装置。防毒设施:企业拟将搅拌、醒发、烘烤和包装岗位分区域设置,减少交叉污染,拟建项目采用机械化自动操作,流水线作业。防噪设施:拟建项目拟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采用隔声、减振等措施。

拟建项目辅助用室依托老厂,可满足需求。项目拟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配置防尘口罩和工作服等,可满足要求。企业建有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较完善。

3 结语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本项目划分归属于食品加工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类项目。拟建项目自动化程度较高,除搅拌岗位投料过程采用人工倒袋外,其余基本采用机械化控制。拟建项目只要将职业卫生工程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并在投料口侧上方设引风罩,引致布袋除尘器(设计罩口风速满足要求),则在正常生产运转条件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能够控制在较低水平。

4 建议

(1)落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本次评价中补充措施:开展教育培訓,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管理;(2)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法律、法规要求对员工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不得使用有职业禁忌证的作业工人从事其职业禁忌的作业。

参考文献

[1]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8年2月1日实施.

[2]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10年8月1日实施.

篇5: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办法

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监测工作,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确保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监察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安全生产部联系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评价。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一次。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第四条 安全监察部应有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管理工作,监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

第五条安全监察部应根据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确定的职业危害检测点,绘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第六条对于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检测地点或岗位,应该适当增加检测次数。

第七条 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至少每三年

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第八条 当作业场所、生产过程、设备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开展辨识评估。

第九条 安全监察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自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场所及时整改。

第十条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噪声、热辐射、电离辐射、六氟化硫等危害因素。

第十一条 安全监察部应及时将监测、检测与评价的结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

第十二条 安全监察部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提出的问题组织整改工作,各项问题都要落实责任人。对跑、冒、滴、漏引起的现场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必须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并及时消除,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十三条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达标的作业场所,应立即停止作业,在治理达标后方能开始作业。安全生产部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达标的问题,应专题报告公司立项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对检修期间的密闭空间、受限空间、粉尘、焊接等作业场所要进行重点监督管理,提前对作业点进行检测。

第十五条安全监察部应将检测结果整理后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并对检测结果数据及时分析,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参照。

第十六条 安全监察部应制定检测、评价计划和经费预算,检测、评价费用列入职业病防治经费开支。

第十七条本管理办法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第一条 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卫生部《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目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三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山西新能源公司各生产部门(风电场)。

第四条 公司各生产部门(风电场)要安排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检测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定期向公司安全生产部报告和向劳动者公布,第五条 具体内容:

1.配备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设备,对配电室、密闭空间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做好详细记录。

2.监测人员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超标现象立即查明原因,编制相应处理措施进行预防。

3.每月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并上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和生产副总经理签字后,建档备案。

4.生产部门(风电场)检测人员对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填写至现场管理牌板上,并汇报生产部门(风电场)安全主管做相关记录。

5.每月由生产部门(风电场)安全主管组织人员对风机作业点进行一次噪声检测,并做好相关及记录。

第六条 对检测发现的存在超标现象的地点必须编制防治措施进行治理。

第七条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表必须经过生产部门主管领导签字审核后报公司安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备案。

篇6: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总则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为了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因素,接受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特制订本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处室、工段。

职责

生产技术处负责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公司各处室、工段负责本部门职业危害的管理。

管理内容及要求

1、生产技术处对本单位存在法定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如实进行申报,申报的结果在公司备案。

2、公司生产技术处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后,每年及时、如实将职业危害因素向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接受其监督检查。

3、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申报内容包括:

3.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3.2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3.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3.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3.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3.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的管理人员情况。

3.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

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向原申报机关申请变更:

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

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单位名称、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本办法解释权归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委员会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江西吉安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篇7: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1.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1.3本规定适用于内蒙古庆华集团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焦油加氢项目。2、申报

2.1安全管理部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变更;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变更;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变更。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2.2生产技术部和安全管理部每年各申报提交一项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逐级上级主管部门。

2.3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报送唐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2.4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唐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2.5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报送唐山唐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2.6安全管理部每年向唐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每三年申报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每年在公告栏中向职工公布,存档。

2.7各单位每月书面向人力资源部上报所属单位女职工孕期、哺乳期的健康状况,便于监督检查。

2.8各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察觉有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泄漏时,第一时间必须上报主管领导,书面申请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后,方可继续生产。

公司规章制度

一、体现公司形象

1、员工必须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管理结构,并能向客户及外界正确地介绍公司情况。

2、在接待公司内外人员的垂询、要求等任何场合,应注视对方,微笑应答,切不可冒犯对方。

3、在公共场合应用语规范,语气温和,音量适中,严禁大声喧哗。

4、遇有客人进入工作场地应礼貌问好,上班时间(包括午餐时间)办公室内应保证有人接待。

5、接听电话应及时,一般铃响不应超过三声,如受话人不能接听,离之最近的职员应主动接听,重要电话作好接听记录,严禁占用公司电话时间太长。

6、员工在接听电话、洽谈业务、发送电子邮件及招待来宾时,必须时刻注重公司形象,按照具体规定使用公司统一的名片、公司标识及落款。

7、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8、员工要注重个人仪态仪表,工作时间的着装及修饰须大方得体。

9:、二、生活作息

1、员工应严格按照公司统一的工作作息时间规定上下班。

2、作息时间规定

1)、夏季作息时间表(4月——9月)

上班时间 早8:30

午休 12:00——14:00

下班时间 晚 18:00

2)、冬季作息时间表(10月——3月)

上班时间 早 9:00

午休 12:00——13:30

下班时间 晚 17:30

3、员工上下班施行,上下班均须本人亲自签到,不得托、替他人签到。

4、员工上下班考勤记录将作为公司奖金、福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5、员工如因事需在工作时间内外出,要向主管经理请示签退后方可离开公司。

6、员工遇突发疾病须当天向主管经理请假,事后补交相关证明。

7、事假需提前向主管经理提出申请,并填写【请假申请单】,经批准后方可休息。

8、员工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休息的权利,公司不提倡员工加班,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时间内做好本职工作。如公司要求员工加班,计发加班工资及补贴;员工因工作需要自行要求加班,需向上级负责人请示。

1)加班费标准

公司规定加班费标准为10元/小时;

2)、加班费领取

加班费领取时间为每月15日(工资发放日)。

三、卫生规范

1、员工须每天清洁个人工作区内的卫生,确保地面、桌面及设备的整洁。

2、员工须自觉保持公共区域的卫生,发现不清洁的情况,应及时清理。

3、员工在公司内接待来访客人,事后需立即清理会客区。

4、办公区域内严禁吸烟。

5、正确使用公司内的水、电、空调等设施,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应关闭空调、电灯和一切公司内应该关闭的设施。

6、要爱护办公区域的花木。

四、工作要求

1、工作时间内不应无故离岗、串岗,不得闲聊、吃零食、大声喧哗

2、新入职员工的试用期为三个月,在试用期期间如做出对公司形象有损或者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经调查核实予以辞退。员工带薪培训,如试用期不满15天则不发相应工资。

3、员工在上班时间严禁在办公区域讨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讨论工作不可大声喧哗,影响其他员工正常工作

4、加强学习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培训将施行签到制,出席记录和培训考核也将作为公司奖金、福利考核的部分)。如培训期间,员工有特殊原因需要提前离席的,需向上级领导汇报,经允许后方可离开。

5、经常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并参与部门的业务讨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6、不得无故缺席部门的工作例会及公司的重要会议。

7、员工在工作时间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保持高效率地工作。

8、员工在任何时间均不可利用公司的场所、设备及其他资源从事私人活动。一经发现,给予警告,情节严重者,公司将予以辞退。

9、员工须保管好个人的文件资料及办公用品,未经同意不可挪用他人的资料和办公用品。

10、员工要保管好个人电脑,按公司规定进行文档存储、杀毒及日常维护,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综合管理部,由公司安排修理。

五、保密规定

1、员工须严守公司商业机密,妥善保存重要的商业客户资料、数据等信息。

2、管理人员须做好公司重要文件的备份及存档工作,并妥善记录网络密码及口令。并向总经理提交完整的网络口令清单。

3、任何时间,员工均不可擅自邀请亲朋好友在公司聚会。

4、员工及管理人员均不可向外泄露公司发展计划、策略、客户资料及其他重要的方案,如一发现,除接受罚款、辞退等内部处理外,情节严重的,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人员管理

1、员工必须服从公司的整体管理,包括职务的分配及工作内容的安排。

2、员工须尊重上司,按照上司的指导进行工作并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情况。

3、员工有关业务方面的问题须及时向部门主管或经理反映,听取意见。

4、涉及超出员工权限的决定必须报经部门主管或经理同意。

5、员工不服从上级指挥,目无领导,顶撞上级,而影响公司指导系统的正常运作,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6、管理人员应团结互助,努力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鼓励并带领好员工队伍,时刻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确保公司整体策划顺利进行。

7、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员工应团结互助,为公司发展做出努力。

七、物品管理

1、办公用品的日常管理由综合管理部专门人员负责定期购买;

2、每月10日之前,个人将所需要的办公用品填写在公司【购物申请单】上,由管理部专门负责人提交主管经理,审批同意后,由专门负责人将办公用品购回,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发放。

3、若急需某类办公用品,也应先填写【购物申请单】后,交由专门负责人,经主管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购置。

4、新进人员到职时由综合管理部门统一配发各种办公物品。

八、网络管理

1、工作时间内禁止浏览与自己工作岗位或业务无关的网站。

2、工作时间内不允许在网络上从事与工作无关的行为(如:上网聊天),也决不允许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信息出现在网络上。

3、严禁在公司网络上玩任何形式的网络游戏、浏览图片、倾听音乐等各种与工作无关的内容。

4、禁止利用公司网络下载各种游戏及大型软件

5、公司网络结构由网络工程师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网络结构,个人电脑及服务器设备等所用IP地址必须按网络工程师指定的方式设置,不可擅自更改。

6、严禁任何人以任何手段,蓄意破坏公司网络的正常运行。

十、奖惩办法:

1、员工奖励分为口头表扬及物质奖励;

2、员工惩罚分为口头警告、罚款及除名;

3、有下列事迹的员工,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经经理办公会研究,给予相应的奖励:

A、积极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其建议被公司所采纳者;

B、维护公司利益和荣誉,保护公共资产,防止事故发生与挽回经济损失有功者。

4、下列事由的员工,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经经理办公会研究,给予相应的惩罚: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B、泄露公司经营管理秘密的;

C、私自把公司客户介绍他人的。

5、公司将设立年终全勤奖(未有迟到、早退现象及病事假),奖金为1000元,于年终考评后一次性发放(以每个月的考勤统计为依据)。

6、公司在职员工满半年以上,每月多加500元的基本工资。

7、在公司服务满三年(不含三年)的员工将给予300元/月的住房补贴,发放办法从第四合同期开始,本合同期满时一次性发放;无论何种情况,未履行满从第四开始签定的本合同期的员工将不享受此项福利补贴。

十一、经费管理

1、员工报销已发生费用,首先需找主管会计领取并填写公司【支出凭证】或【支出报销单】(由主管会计负责提供、审核);填写完整后需向部门经理提交签字,经理审核签字之后方可去财务那边凭借报销单报销费用。

2、公司员工因公外出办事,交通工具以公交车为主,特殊情况需要乘坐出租车时须向主管经理请示同意后方可执行,否则费用不予报销。

3、公司薪金发放日定为每月15日。

十二、培训管理

1、新员工培训内容及管理

1)、培训内容

a、公司文化(概况、成立历史、公司理念、团队品格、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

b、公司规章制度

c、新员工自我介绍;

d、办公设备的使用;

e、指引工作地点区域设施。

f:员工所应聘职务的相关技能与业务知识。

2)、培训注意事项

a、新员工到岗时,公司全体员工应表现出热情、礼貌的态度,营造欢迎的气氛;

b、培训由综合管理部负责执行,涉及到各部门业务时,部门负责人要有所准备,予以配合。、在职员工培训内容及管理

1)、培训形式

a、公司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包括座谈、讲座等;

b、员工业余时间自学。

2)、培训考核

a、培训活动由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采用签到的形式记录考勤。(出席记录将列入到公司的奖金、福利考核范围)

b、培训考评由培训讲师负责考评,其成绩列入公司奖金、福利考核范围。

十四、名片管理办法

1、总则

为使公司名片统一规范化,强化对外公关形象的塑造,特制定本办法。

2、名片格式

公司名片格式统一化,由公司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企业形象设计。

三.名片印制程序

1、根据工作需要,需要印制名片的员工需首先向主管副总经理提出申请;

2、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会通知综合管理部门;

3、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对外印制名片的印刷业务,印制完毕后发给当事人

四.名片使用

1、名片使用须恰到好处,不可像撒传单般滥用,掌握使用范围。

2、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印刷或使用未经公司批准的名片。

篇8:某国外引进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评价资料

本项目的评价内容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

1.2 评价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2],结合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分析法对本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2.1 类比法

选择与本项目生产设备选型、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相似的企业,运用类比法分析评价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危害程度。

1.2.2 检查表分析法

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采用检查表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2009年2月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6月完成预评价。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根据工程分析,结合岗位设置,本评价分为3个单元:热熔胶生产车间、密封剂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设施。热熔胶生产车间在原料运输、存贮、投料、反应过程及包装环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聚酯多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邻苯二甲酸丁苄酯(清洗剂)、4,4'-(氧化二-2,1-乙亚基)双吗啉(催化剂)、热熔胶和氮气、其他粉尘、高温热辐射、噪声、振动;密封剂生产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聚异丁烯、炭黑粉尘、石灰石粉尘、其他粉尘、高温热辐射、噪声、振动;辅助生产设施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天然气、高温热辐射、二甲苯基醚、噪声和振动、工频电场、四氟乙烷、低温。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设施分析

2.3.1 防尘毒

密封剂生产车间的挤炼机投料口、吸料口、挤出口设置排风装置。炭黑在密闭专用房间,采用拆包器拆包,管链输送到料斗,由料斗送入混合机,同时在炭黑输送风机尾设置排风。真空泵吸料口设置排风装置。

2.3.2 防噪声、振动

建筑上采取隔音吸声设计并设置吸声隔音间,泵类设备设置缓冲器,空压机进出口设消声器,在管道上设置橡胶减振补偿器等措施。

2.3.3 防高温热辐射

生产车间内设置有工艺性空调,同时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2.4 生产工艺

2.4.1 常规热熔胶

MDI预热,送入反应釜,向反应釜中添加液态多元醇,进行反应,生成液态预聚物。通过加料孔向反应釜中添加辅料,搅拌后进行包装。树脂进入预熔釜,完全熔化后,与预聚物混合一定时间。当产品改变时,需对反应釜进行清洗,清洗溶剂从料桶用真空抽入反应釜中,当清洗完成后,清洗溶剂被冷却后外排至桶内,循环使用。清洗剂过滤后的废渣,人工转移到废渣桶中。

2.4.2 树脂热熔胶

树脂进入预熔釜,完全熔化后,进入反应釜与液态预聚物混合一定时间,通过加料孔向反应釜中添加辅料,搅拌后进行包装。

2.4.3 密封剂

聚异丁烯通过真空泵打入反应釜,碳酸钙采用机械管链输送,投到料斗,由料斗自动送入混合机。炭黑采用拆包器拆包,然后自动投料,其他辅料人工拆包,通过加料口采用真空泵打入挤炼机,最后由挤炼机挤出,形成成品进行包装。

2.5 类比分析

类比项目检测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项目为MDI和粉尘,检测结果见表1,均符合国家限值[3]。类比项目检测了搅拌器的物理因素噪声,结果见表2,也符合国家标准[4]。健康监护资料显示,有1例为直接接触化学物质引发的过敏性皮炎,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无法排除不是职业病。

注: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2.6 评价

2.6.1 选址

项目拟建在化学工业园区,化工园所在地为非自然疫源地,远离集中居民区、学校和社会敏感区域,项目选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2.6.2 总平面布置

综合生产车间位于东侧,变电室位于厂区西北侧,综合办公室设置在厂区西侧。项目所在地风向玫瑰图显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西风,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西北,因此,本设置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2.6.3 竖向布置

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原料仓库为单层建筑,导热油炉、空压机房位于一层,实验室及其办公室,PLC控制室和MCC控制室位于二层;变电室为单层建筑。上述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6.4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本项目没有配备防尘、防高温、防低温及防噪声个人用品,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2.6.5 应急救援

本项目在平面布局上留有消防救援通道和安全防护距离,配备有相应的现场防护用品。生产车间内设置洗眼器,导热油炉和天然气调压站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使用MDI处设置毒气泄露检测报警系统。以上设计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规定。但没有提及应急救援机构、应急救援预案、风向标以及应急照明等的设置,洗眼器的位置和服务半径没有描述。

2.6.6 辅助用室

基于对本项目工艺和毒物分析,因存在严重污染全身或对皮肤有刺激的粉尘(炭黑),同时有高温作业,故车间卫生特征为2级[5]。设置有更衣室、休息室、盥洗室、浴室、厕所,员工就餐采用外送,上述设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6.7 职业卫生管理

采用检查表分析法,评价职业卫生管理,符合的1项,基本符合3项,不符合的7项。

3 建议

3.1 总体布局

综合办公楼不宜向生产区开门开窗。如因工艺需要开门,应设置缓冲间。在厂区西侧,考虑开启2个大门,以便人流物流能分开。

3.2 建筑卫生学要求

车间屋面、墙面应光滑,不吸附毒物和粉尘,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建筑物采光、照明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除正常照明外,还应在各出入口、通道、走廊、楼梯间等处设置应急照明系统;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且生产单元气流组织应合理。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

3.3 卫生工程防护措施

(1)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如生产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2)完善产生毒物和粉尘的作业点排尘毒设施。(3)应制定《实验室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有毒有害试剂,应保存在24 h通风柜,实验操作应尽可能在通风柜中进行。

3.4 应急救援

(1)在储存液体仓库(临时存放点)和热熔胶生产车间,应根据规范设置围堤、围堰。储存MDI的仓库,使用MDI的热熔胶生产车间,设置事故通风,通风次数应大于12次/h。(2)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配制符合要求和满足急救需要的现场急救用品和急救设施。生产车间、仓库、导热油炉间和实验室等储存和使用场所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应设置不锈钢冲淋洗眼器,采用不间断清洁供水,服务半径为无障碍15 m。(3)在氮气可能泄漏的场所,建议设置氧分压报警仪。(4)建立外部联系,设立应急救援医院。(5)按要求标记现场安全通道、应急撤离通道和疏散标志,在生产区醒目位置处设置风向标。

3.5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执行。

4 结论

本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聚酯多元醇、MDI、热熔胶、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天然气(甲烷)、氮气、炭黑粉尘、石灰石粉尘、其他粉尘、高温热辐射、低温、噪声、振动和工频电场等。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等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本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

本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方面基本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的相关要求。职业卫生管理如能按照补充建议完善,能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

该项目投产后主要可能产生化学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热辐射、低温和工频电场,该生产工艺为半机械化、半自动化、密闭化作业,拟采取的安全生产和卫生防护措施基本合理。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2002-05-01.

[2]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

[3]6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4]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

篇9: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方法

评价内容。包括厂内总体布局、主要生产工艺、新增设备及利旧部分的辅助设施、个人使用防护用品、卫生管理措施等,对技术改造项目主要设备仪器在常态运行下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对作业场所空气、噪声、物理及化学等危害因素进行测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等法律、法规及规范为评价依据。通过现场调查、职业健康检查等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检测结果做出评价。

结果

危害因素分布。啤酒生产首先需对原料及辅料进行预处理,包括麦芽、啤酒花、二氧化碳、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玻璃瓶、瓶箱等。改造项目生产工艺流程以糖化、发酵和包装为主,其中在糖化环节,投料和糖化产生的危害因素有谷物粉尘、噪声、高温等;在发酵环节,清洗、脱氧水制备和滤酒产生的危害因素有氢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氮、硅藻土粉尘、噪声、高温等;在包装环节,洗瓶、灌装、压盖、贴标、装箱等产生的危害因素主要是噪声和高温。此外,在动力工段,涉及制冷、空压、污水处理等工序,产生的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噪声等。

检测结果分析。在正常生产状态下,采用现场检测、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作业场所中粉尘和化学毒物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以每周40h等效等级LEX,W为参照对作业场所中噪声进行检测,在接噪时间均为12h/d情况下,糖化岗位的LEX,W为77.0dB(A)、锅炉岗位的LEX,W为80.0dB(A)、制冷岗位的LEX,W为81.5dB(A)、二氧化碳和空压机管理岗位的LEX,W为76.00dB(A)、洗瓶的LEX,W为96.0dB(A)、灌装的LEX,W为88.5dB(A)、压盖和装箱的LEX,W为90.0dB(A)、贴标的LEX,W为92.2dB(A)、成型箱机的LEX,W为84.2dB(A);进入高温季节后,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其中糖化、包装和锅炉的白天气温均在30℃左右,体力劳动强度均为1级,其中糖化岗位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为26.2℃,接触时间率和职业接触限值分别为44%、32℃;包装岗位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为26.5℃,接触时间率和职业接触限值分别为6%、33℃;锅炉岗位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为25.8℃,接触时间率和职业接触限值分别为25%、33℃。

讨论

某啤酒厂项目采用当前行内先进技术,并加强各项防护设施建设,包括防尘、防毒、防高温、防噪声以及个人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上达到可控范围内,经多种方法联合检测显示,投料岗位中淀粉操作位谷物粉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规定限值,分析认为,与淀粉粉尘粒径小于麦芽等投料,且重量较轻,倒出时需多次抖动包装袋,容易逸散;包装岗位中洗瓶、灌装等工序的噪声强度也超过规定限值,这已成为该项目噪声的关键控制点。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建议对淀粉投料岗位和包装各工序防护设施进行持续改造,使所有技术参数均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从而更好地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作者单位:梅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科)

上一篇:听微商课程自我总结下一篇:营房建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