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2024-04-21

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通用11篇)

篇1: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评价单位名称: XXXXXXXXX

法 人 代 表: XXX

项目负责人: XXXXXXX资格证号:XXX号 签字:

报告编写人: XXXXXXX资格证号:XXX号 签字:

报告审核人:XXXXXXX资格证号:XXX号 签字:

报告签发人:

篇2: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摘要]目的确定该整改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和经验法,以及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通过对类比现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现场测定、体检结果分析和现场调查情况预测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岗位是液氨球罐及充装站。结论

该整改项目将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应急措施落实到位,拟建工程项目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是基本可行的。

20世纪60年代某化工股份公司硝区生产装置,因适应不同时期生产建设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建设规模,使各种管道和线路的铺设存在管线自身铺设较分散、杂乱,加上滑坡、塌方、埋压、水泡等威胁,形成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也为本地区的公共安全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原液氨充装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员工的人身安全,在市政府组织的消防安全专项检查中,被列入限期整改的安全隐患项目之一。为解决安全隐患,将原来的液氨充装站搬迁远离人口密集区,在硝区建设一套液氨充装站,并规范地铺设管道和线路。由于该整改项目属化工行业,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采用了目前很少使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来确定工艺外管廊及液氨充装站整改项目建成后存在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岗位和关键控制点,从而做出科学、公正、客观的职业病危害评价。1材料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2]等是评价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5]

等是主要的技术评价标准。

作者单位:1 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泸州

646000)2 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简介:朱红心,女,主管医师,职业卫生 通讯作者:游光富,男,主管医师,职业卫生

1.2 评价范围及内容

主要对某硝区工艺外管廊及液氨充装站安全隐患整改项目硝区工艺外管廊,液氨球罐、液氨充装站装置,以及供配电、给排水等配套公用工程设施建成投产后在运行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进行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为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的可行性、辅助用室基本要求、应急救援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1.3 评价方法及工作质量控制程序

根据该项目特点,在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和经验法的同时,还运用了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根据硝区工艺外管廊及液氨充装站安全隐患整改项目与某化工企业合成一车间液氨球罐和液氨充装站工序相似,选择其为该项目的类比调查现场,运用类比企业的现场检测资料和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预测建成后该项目相关作业场所和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

评价工作质量控制程序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规范及标准,遵循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应用预防医学理论、卫生工程和检测检验技术,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评价单位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评价。2 结果

2.1 液氨球罐及充装站主要生产工艺

主要生产工艺如下。

2.1.1 液氨运输与储存

公司氨车间送来的液氨(压力:0.45~0.65 MPa,温度:0~15℃)进入氨球罐V1001(正常情况下通过联通管线液氨直接送到硝区的硝酸和销铵锌装置)储存。2.1.2 液氨充装安全装置

液氨充装泵P1001A/B出口设一液相回流管线,用于保护氨泵。压力高时,事故冰机启动,V1001顶部气氨经压缩冷凝成液氨返回氨球罐。压力低时,事故冰机停止运行。V1001的保护装置是为防止系统超压,在事故状态下,通过一带手轮的调节阀PV1001控制压力,当压力在特殊情况下上涨过快时,安全阀PSV1001A/B起跳,应急放空。

2.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环节及途径

在硝区工艺外管廊及液氨充装站安全隐患整改项目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途径及接触方式见表1。

2.3 可能存在与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以及生产过程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进行调查,该项目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为氨,物理因素为高温和噪声。在生产过程中还将接触氮气、氧气、天然气等危险因素,但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氨。

2.4 类比调查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选择某化工企业合成一车间液氨球罐和液氨充装站生产工序与硝区工艺外管廊及液氨充装站安全隐患整改项目生产工序相似的企业,作为该项目的类比调查现场,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4.1 毒物测定结果

对该类比合成一车间的k601压缩岗位和液氨充装岗位进行了氨的检测,检测点6个,检验样品36个,各检测点的短时间平均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均未超过GBZ2.1-200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6]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2。

依据《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7]的规定,对作业场所毒物危害程度进行分级,按照分级方法计算的B值均小于0,表明该有毒作业场所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其危害程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要求。

2.4.2 噪声测定结果

该类比有噪声作业岗位2个,检测点10个,根据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8]规定的噪声测量规范的要求,同时按不同工作岗位接触噪声的时间进行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本次共对10个检测点进行了噪声测量,噪声属于稳态噪声。正常生产情况下,各岗位工人进行现场操作和巡检时,接触的噪声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卫生限值。通过对岗位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结果显示,各岗位等效连续A声级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表3)。

依据《噪声作业分级》[9]的规定,对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程度进行分级,按照分级方法计算的I值均小于0,表明该噪声作业场所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其危害程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要求,其危害程度分级为0级,属于安全作业。

2.5 风险评估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现场调查,该项目存在的主要事故风险为液氨的泄漏。液氨球罐在突发意外情况下发生破裂,在泄漏初期,空气中形成易爆炸性气体,从而发生蒸气爆炸。液氨爆炸后不燃烧,会在事故现场形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其毒气气团密集在泄漏源周围;由于氨对粘膜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窒息,因此毒害区域内人员的应急防护不当,是可能造成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次评估中,作者根据有毒气体泄漏半球扩散模型和物质毒性大小等,估算该项目的液氨球罐及充装站突发液氨泄漏可能致人死亡、中毒的范围。对该项目在建成投产后可能发生的突发氨中毒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做出了定量的风险评价,拟提示设计单位在项目选址定位设计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2.5.1 理论依据

根据《工业装置安全卫生预评价方法》(第二版)相关内容:

设液氨气体质量为W(kg),球罐破裂前罐内温度为t(℃),液体介质比热容为c〔kJ/(kg*℃)〕。当球罐破裂时,球罐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化气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此时全部液体所放出的热量为:

当液氨发生泄漏时,由于浓度高,在空气中瞬间扩散,在扩散过程中,部分区域工人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若液氨在空气中的浓度(体积分数)达到0.5%时,人吸入5-10分钟即致死。根据公式(4)可知,液氨在泄漏处于静风状态时,易造成污染的区域半径为:

2.6 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该整改项目在设计中采取了国内先进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针对生产过程中产品液氨的输送、储存设备的安全性能、特殊生产工艺需要控压和控温的特点,在提高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控制室内进行生产操作,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和大大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

2.6.1 防毒

该整改项目选用液氨充装泵P1001A/B在出口设一液相回流管线,起到保护氨泵,控制压力增高作用,安装事故冰机降低温度,运用V1001顶部气氨经压缩冷凝成液氨返回氨球罐;压力过低时,事故冰机又能自动停止。V1001的保护装置是防止系统超压,在事故状态下,通过带手轮的调节阀PV1001控制压力,当压力在特殊情况下上涨过快时,安全阀PSV1001A/B起跳,紧急放空,使整改后的硝区工艺外管廊及液氨充装站的安全隐患控制工程措施设计完全达到最佳职业危害控制状态。

2.6.2 防噪

该项目采用在设计工艺设备选型上,选择噪声技术参数较低的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设备的布局、安装、减振等情况,采用DCS系统集中式控制室操作,将控制室与产噪设备的工作场所隔离,用隔声门和隔声道将其隔开,将产生噪声的设备设计布置在远离作业人员的地方,各种生产设备的生产工序的控制以计算机集中控制为主,现场巡视为辅,减少人与噪声的直接接触,最大限度的降低噪声的强度。3 讨论

该整改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有氨、高温、噪声,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三条和第十条规定,结合该项目的生产特点和类比调查资料分析,虽然该项目存在高毒物质,但是类比现场的调查和检测资料均未超职业接触限值,按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接触人数、频度、时间分析,判定该拟建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根据对该整改项目的类比调查对象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现场测定和体检结果分析,以及结合风险评价综合分析,预测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10]是液氨压缩离心泵区巡视位和液氨充装充车点位,液氨压缩和液氨充装岗位,从风险评估的角度分析,确定整改项目在初步设计中应当将液氨在泄漏时扩散的半径作为选址的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11]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加强对液氨压缩和液氨充装岗位的应急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篇3: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内容

包括选址、总体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

1.2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职业性接触危害程度分级》[1,2]。

1.3 评价方法

采用类比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 结果

2.1 工程概况

该项目建筑分为醚化生产装置、酯化生产装置、原料和成品罐区、包装站、循环水站、丙类仓库、变配电房等。维修、化验室等辅助生产设施以及给水、排水、供热、采暖等公用工程均利旧或所在工业园提供,无需另建设施。该项目劳动定员56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生产操作人员52人。根据化工生产连续性强的特点,各生产人员拟采用四班三运转制,每班工作8 h,全年生产作业时间为8 000 h,管理及维修人员拟为一班制。外操工每小时对装置区进行一次检查,每次约20 min。主要检查设备、管线、阀门和法兰是否有泄漏,反应器、塔类、容器、储罐内的液面高度、温度及压力的变化情况。内操员在控制室通过全程DCS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监控生产装置的运行。

2.2 生产工艺

该项目采用连续管式反应生产工艺。以环氧乙烷和丁醇为原料,在催化剂(丁醇钠)作用下反应生成PM,PM、醋酸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二醇丁醚醋酸酯(PMA),苯作为水的共沸物用于产品的除水。其工艺流程见图1、图2。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根据对生产工艺流程和原料组分的综合分析,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环氧乙烷、丁醇、醋酸、苯、噪声、工频电场、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三乙二醇丁醚、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酯化催化剂因涉及商业秘密,且正常生产情况下,操作人员无接触,在企业提交的防护承诺书,未对其具体组分进行识别,由企业按照MSDS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

2.4 类比检测

经过综合分析,选择与该公司同在一个厂区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装置作为类比对象,该装置在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岗位设置、原料运输、产品灌装、操作方式、管理水平等方面与本项目基本一致。原料环氧丙烷、甲醇与本项目的环氧乙烷、丁醇的理化性质、个人防护、操作及贮存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急救措施等方面均很相似,对类比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

2.4.1 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类比检测结果见表1。

2.4.2 噪声

各主要噪声暴露地点及主要接噪工种的声级测量结果见表2。

2.5 选址与总体布局

该项目拟建于某工业园,所处位置为非自然疫源地,周围均为化工生产企业。项目位于该公司厂区东部,主装置东侧是厂界,南侧为中间罐区,西侧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装置,北侧为变配电房,控制室位于整个厂区的中间,丙二醇甲醚醋酸酯装置的西南侧,非生产区位于整个厂区的北侧偏西。该项目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场地,布置基本合理、有序,生产区和非生产区分开布置,其间用辅助生产区隔开。

2.6 建筑物卫生学

该项目的主生产装置为四层敞开式框架布置,采取自然通风,以自然采光为主,辅以人工照明,地面、露面采用不发火细石砼。对变配电房、仓库、实验室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房间设置机械排风和事故通风。存在爆炸危险的装置区、罐区等场所的灯具选用隔爆型。值班室、更衣室等采暖计算温度为18 ℃。

2.7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该项目为连续管式生产,密闭化、自动化程度高,现场操作工人以巡检作业为主,主要检查各装置关键控制点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及设备、管道的温度、压力等变化情况,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机会少,且时间短。该项目主生产装置、原料贮罐、中间罐等均采用露天布置,原料的卸车亦露天进行,产品灌装半露天进行。主装置中的生产设备根据生产工艺分区域布置,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布置在装置底层,反应器、中间槽、热交换器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设备布置在装置的二到四层。

注:标准限值为85 dB(A)。

2.8 职业病防护设施

该项目装置设计基本做到密闭化管道式生产,生产装置露天布置,物料的装卸均露天进行,自然通风情况良好,易于毒物扩散。该项目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产生噪声较强的各类泵采取减振、防振措施,并布置在装置的底层。本项目中使用的环氧乙烷明确属于人类致癌物,直接列为极度危害,其危害程度高于类比项目中的环氧丙烷,应加强针对环氧乙烷危害的防护设施[3]。

2.9 职业病防护用品及辅助用室

该项目拟为工人发放防静电工作服、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该项目的卫生特征为3级,拟设置的辅助用室有办公室、更衣室、卫生间、休息室、浴室[4]。

2.10 应急救援

该项目在总图上设置了应急通道,拟在装置区内设洗眼器和应急冲洗设施,在可能产生可燃气体的场所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仪。在生产装置区显著位置设置风向标,在中央控制室设置了防毒器具存放柜,内存过滤式防毒面具、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和化学防护服等现场急救用品和相关急救药品。

2.11 职业卫生管理及专项经费

该项目将按公司原有制度进行职业卫生管理,该公司已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化学品装、卸料管理规定》等。其中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职业病防护用品,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等内容均有相应规定。该项目未对职业卫生专项经费进行明确,而是对职业安全卫生经费进行了概算。

3 讨论

3.1 评价

根据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情况,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类比检测结果显示,工人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于该项目中使用的环氧乙烷为致癌物,其危害程度要高于类比项目中的环氧丙烷,在加强相应防护设施情况下,综合考虑接触环氧乙烷的岗位少,且为巡检作业,不直接接触,接触时间短,笔者认为正常生产情况下该项目中环氧乙烷的危害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该项目在选址、总体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国家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3.2 建议

①对于类比项目中检测结果偏高的动力泵区,尤其是环氧乙烷泵,应选购密闭性更好的型号;②卸车环节较多是无组织排放,也易发生物料大量泄露,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习;③应在可能泄露有毒气体的场所设置报警仪,并将警报值设为该毒物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超限倍数值[5];④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摘要:目的 识别、分析某化工公司增资建设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及管理措施。方法 通过类比现场的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收集数据和资料、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 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环氧乙烷、丁醇、醋酸、苯以及噪声,类比检测的甲醇、醋酸、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分别为1.9~39.3、<0.1~0.2、<0.1~8.7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1.4~8.0、<0.1、0.3~3.2mg/m3,环氧丙烷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1~0.6 mg/m3,个人噪声检测结果为60.5~85.9 dB(A),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预防的,该项目在职业卫生角度上分析是可行的。

关键词:乙二醇丁醚醋酸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参考文献

[1]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

[2]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S〕.

[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4]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篇4: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关键词:休闲食品 职业病 预评价

中图分类号: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93-01

1 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内容:根据休闲食品建设单位部门提供的两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项目选址安全性。总体布局合理性。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合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分析。职业病危害保护设施情况。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数量、职业卫生管理等。

评价方法: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1]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面比如:类比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预测作业场地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及其职业病危害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工艺简介

拟建项目主要生产休闲食品,生产过程包括搅拌、醒发、烘烤及包装(本次评价不包括依托老厂的水、电、气等辅助工程)。拟建项目采用的工作方法主要还是机械化操作,人工短时投料,流水线作业。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搅拌工序投料过程产生粉尘危害,烘烤工序会产生高温危害,醒发工序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危害,各工序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危害。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拟建项目为该休闲食品厂扩建工程项目,因此此次选用的是该企业已有相同生产线2013年相关资料,选择作业场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和健康监护的有效资料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

2.3.1 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1)类比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搅拌工序接触其他粉尘检测结果TWA为8.3mg/m3(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国家标准PC-TWA为8.0mg/m3),不合格原因为人工倒袋过程引起扬尘;醒发工序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检测结果TWA为1620mg/m3(国家标准PC-TWA为9000mg/m3),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类比项目物理因素检测结果:搅拌、醒发、烘烤及包装工序噪声8h等效声级检测结果均小于85dB(A)(国家标准8h等效声级小于85dB(A)。

因类比检测时段不在高温季节,故未进行高温检测。

2.3.2 职业健康检查

类比项目选取的相关人员参加了2013年度职业健康检查并且受检率100%,体检结果中显示:未发现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人。

2.4 职业病危害评价

该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原厂生产区内,项目周边即无重要公共设施,也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没有历史文化保护地、涉外领事馆等,该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脆弱区,选址地点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的要求。拟建项目所在地点经了解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为ENE,最小频率风向为WSW。拟建项目位于最小频率风向上风向,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拟建项目位于生产区北部,生产区办公楼等非生产性辅助设施位于拟建项目的南部,不属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本项目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下,使人流物流分开,实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注意风向朝向的影响,注重工厂的绿化及美化。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该休闲食品企业拟建项目生产工艺已达到成熟、稳定,并且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密闭化;产品质量可靠,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工艺的要求。有毒与无毒生产场地分开,拟建项目将产生有毒有害的工作场所与无毒无害的生产工序分开设计,避免生产过程中附带产生毒物的交叉污染;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设计安排在了单层厂房的底层,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设备的布置要求。拟建项目建筑物设计时,其结构拟采用轻钢结构。整个生产车间采用自然通风,并在重要局部设排风吸尘装置。照明电源电压采用交流220V,一般检修照明及环境恶劣场所电压为36V。防尘设施:企业拟在投料口布置多台布袋除尘装置。防毒设施:企业拟将搅拌、醒发、烘烤和包装岗位分区域设置,减少交叉污染,拟建项目采用机械化自动操作,流水线作业。防噪设施:拟建项目拟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采用隔声、减振等措施。

拟建项目辅助用室依托老厂,可满足需求。项目拟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配置防尘口罩和工作服等,可满足要求。企业建有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较完善。

3 结语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本项目划分归属于食品加工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类项目。拟建项目自动化程度较高,除搅拌岗位投料过程采用人工倒袋外,其余基本采用机械化控制。拟建项目只要将职业卫生工程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并在投料口侧上方设引风罩,引致布袋除尘器(设计罩口风速满足要求),则在正常生产运转条件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能够控制在较低水平。

4 建议

(1)落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本次评价中补充措施:开展教育培訓,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管理;(2)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法律、法规要求对员工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不得使用有职业禁忌证的作业工人从事其职业禁忌的作业。

参考文献

[1]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8年2月1日实施.

[2]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10年8月1日实施.

篇5: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职项目审字〔 〕 号

(单位名称):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你单位提出的《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申请受理后,经组织专家对你单位提交的申请文件、资料内容等审查,我局同意你单位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请你单位严格按照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措施组织落实,并将《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作为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依据之一。并在项目建成试运行180日内向我局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年 月 日

(本文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建设单位,一份实施机关留存)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意见书

()职项目审字〔 〕 号

(单位名称):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你单位提出的《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申请受理后,经组织专家对你单位提交的申请文件、资料内容等审查,我局同意你单位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请你单位严格按照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措施组织落实,将《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作为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依据之一,并向我局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未经审查批准,不得开工建设。

年 月 日

篇6: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发布日期】2005-06-10 【生效日期】2005-06-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新疆玛纳斯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批复

你公司《关于申请对<新疆玛纳斯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审查的请示》(新天电基[2005]39号)收悉。经审核,我部同意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关于新疆玛纳斯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内容和结论,准予你公司该项目立项建设。

对于该项目在职业病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你公司应按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加以整改。

该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其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设计报我部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此复。

二OO五年六月十日

篇7: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探讨

摘要:目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只能反映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方面与现行法规、标准的.符合程度,并不能对项目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估,也无法评价职业危害事故风险.通过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中相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长期作用的影响、危害分级、事故风险等方面的优势,探讨其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笔者提出,合理借鉴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方法,可拓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在拟建项目职业病防治、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分级管理和职业危害事故防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作 者:赵阳 樊晶光 ZHAO Yang FAN Jing-guang 作者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期 刊: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PKU Journal: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年,卷(期):2006,16(11)分类号:X961关键词: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评价方法 分析

篇8: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1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1,2,3,4]。

1.2 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

1.3 评价方法

主要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分析法进行评价。

2结果

2.1 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可分为氯化脱酸工艺、中和脱碱接枝反应工序、干燥工序,其中氯化脱酸包括原料准备、氯化、脱酸、尾气处理操作单元,干燥工序包括离心脱水、干燥、包装操作单元。主要的反应流程为:聚乙烯和化学助剂→氯化釜→脱酸釜→中和釜→脱碱釜→过滤釜→待料槽→离心机→干燥床→ACM成品。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过程基本在密闭的系统中进行,控制系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能在少量作业人员的操作和巡检配合下,在中控室内对生产装置的启动、监控等进行操作。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少,时间短,劳动强度低。

2.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将本项目分为生产、仓储和辅助用室3个评价单元。生产单元包括氯化脱酸工序、中和脱碱接枝反应工序、干燥工序、混料和包装工序,危害因素主要为:氯、氯化氢、氢氧化钠、粉尘、噪声。仓储单元包括原料储罐和成品仓库等,危害因素主要为:氯、氢氧化钠、粉尘。辅助用室单元主要包括空压站等,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

2.3 类比企业的选择

本项目选择某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工艺类似,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同,可比性强。选用该企业2012年的现场检测结果作为类比资料。

2.4 类比检测结果

依据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对类比企业的粉尘、化学物质(氯和氯化氢)、噪声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表3。

2.4.1 粉尘

生产性粉尘主要存在于仓库、氯化、中和、离心、干燥以及包装岗位。对各岗位进行检测,得到粉尘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超限倍数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

2.4.2 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氯和氯化氢)主要存在于氯化岗位及储罐巡检岗位。检测结果超出国家卫生标准的岗位为储罐巡检位,原因为储罐出现泄漏。其余各检测岗位的化学物质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另外,类比企业未使用氢氧化钠,本建设项目氢氧化钠存在于中和岗位及储罐区,装置密闭良好,氢氧化钠风险程度较低。

2.4.3 噪声

对各类泵机及搅拌装置等作业点进行检测,除辅助用室评价单元内的循环水泵噪声超标外,其余检测点的噪声强度均未超过国家卫生限值的要求。建设项目应做好对辅助用室中泵房、空压机房中高噪声设备的噪声控制工作,避免高噪声对员工的影响。

2.5 选址和总体布局

该企业坐落在化工工业园内,附近无居民区、医院、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域,无名胜古迹、旅游景点。该地区为非自然疫源地,整个厂区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交通、消防、安全、卫生防护隔离距离,其选址和平面布置符合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2.6 拟采取的防护措施

该企业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主要包括:①反应釜设计为负压状态,减少投料过程中的化学物质挥发和粉料的扬尘;②加料时开设局部通风除尘装置,最大程度减少投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③生产运转严格实行密闭,加强设备、管道气密性检查,减少泄漏发生的可能性,防止有害气体外溢;④按规范设置有毒气体浓度检测报警系统,在控制室报警;⑤车间内设洗眼器;⑥噪声源装置独立设置,对振动较大的设备设减震基础;⑦对于高温设备、管道、阀门等采用保温材料。

2.7 应急救援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该企业在有毒物质产生、使用和储存的场所及工人接触毒物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警示说明和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在生产车间内设置冲洗设备;按规范设置有毒气体浓度检测报警系统;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该企业制定有较为严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工作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第189号)的规定发放。

2.8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该企业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了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公司建立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按照规定委托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性健康监护;按照规定组织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讨论

3.1 评价

该企业投产后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氯、氯化氢、氢氧化钠、粉尘、噪声。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综合分析判定,本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本项目生产工艺为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式作业,工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时间较短,根据本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对类比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的分析,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应能符合或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出现的职业病危害也能控制在较低限度。拟建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的设计、生产、生活辅助用室的设计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3.2 建议

①生产中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尽可能采取自动化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②对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③定期更换个体防护用品,并对员工佩戴情况进行检测;④拟建项目的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应依照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篇9: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关键词】 水性涂料;建设项目;预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87-03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该公司生产的汽车涂料依靠现有装置的生产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新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保持世界领先技术水平,公司决定扩建一套年产万吨水性涂料车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规定,某公司委托笔者单位于2012年3月对本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1-4]

1.2 评价内容 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并预测其浓度(或强度)及其对职业人群身体健康的影响、对项目选址及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职业病控制防护设施与措施、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情况等是否符合职业卫生要求进行评价。

1.3 评价方法 主要采用类比法、经验法、风险评估法、检查表法等相结合的原则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措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

2 结果

2.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扩建项目,项目完成后计划年产水性涂料1万吨。包括:水性面漆:3000吨/年、水性中涂:7000吨/年。预计总投资约RMB6500万元。总建筑面积17088.14m2年操作日为240天,生产班数为3班。水性车间投入使用后前期工人为25人,达到10000的产量时工人为50人,其中技术及管理人员10人,生产工人40人。

2.2 生产工艺 外购进的树脂、助溶剂和颜填料分入原料库,生产时用叉车送至水性涂料车间,经车间内货梯提运至各楼层。

把树脂和纯水投入前练槽,在搅拌条件下分别加入部分溶剂、颜料、填料。电子秤计量。搅拌至无明显粉状物后送至砂磨机砂磨,研磨至细度合格(≤20μm)送至调和槽,其余的着色颜料分别与部分树脂经色浆砂磨机研磨至细度合格(≤20μm),送调和槽调色。调色后的物料经一次粘调、熟化、二次粘调、检验合格经过滤后包装。再经叉车送入库。整个生产工艺流程自动化、管道密闭化程度较高。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类比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该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甲苯、二甲苯、丁酮、乙醇、醋酸、噪声等。分布状况,见表1。

综上所述,该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滑石粉、炭黑、钛白粉尘、其他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丙二醇甲醚、硫酸钡、乙二醇、异丙醇、乙酸、二氧化锡、二异丙基酮、二辛基氧化锡、丙二醇甲醚、二乙醇胺、正丁醇、乙二醇丁醚、噪声、职业紧张等问题。经工程分析与类比调查评估后,认为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添加及成品罐装时挥发的有害气體、噪声等。

2.4 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2.4.1 类比企业检测及有害作业分级 对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详细结果,见表2-表4。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有害因素检测项目除了1楼面漆小桶灌装清洗时甲苯、二甲苯超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外,其他地点的其他尘、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乙醚、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各检测值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粉尘、噪声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2.4.2 类比企业健康检查 类比企业水性涂料班现有12名工人,2009至2011年在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院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均为“苯作业检查未见异常”,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未发现职业性听力损伤,未发现职业禁忌证调离者。

2.5 本项目拟采取的防护措施

2.5.1 防毒物 涂料工场在调和槽、罐装等处设置局部排风装置,通过防爆斜流风机将废气排出室外;涂料工场、原料成品库均设置了事故通风装置,强制排除可燃性气体,排风量设计为12次/小时。

2.5.2 防噪声 选用低噪声的先进设备,如冷却塔、水泵等都选用低噪声型,设备安装采用隔震垫等措施进行减震处理,泵采用柔性接头。

2.5.3 防粉尘 在前练槽等产尘点设置除尘罩,收集粉尘后通过管道送入设于机房脉冲袋式除尘器进行集中处理后,由风机排出室外。

2.6 本项目拟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 该公司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发放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有:工作鞋、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帽、防护口罩、防护眼镜、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二套、过滤式防毒面具每人一具、急救箱每班组一个等,基本能满足作业工人的劳保需求。

3 讨论

综上所述,该公司年产10000吨水性涂料扩建工程选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在职业卫生方面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等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规定的要求,就职业卫生方面而言是可行的。

该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异丙基酮、正丁醇、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丙二醇甲醚、乙二醇、二辛基氧化锡、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乙酸、滑石粉、炭黑、钛白粉尘、其他尘、噪声、噪声、职业紧张等问题。

本项目经类比分析与预测,尘毒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在水性涂料车间的前练加料和产品包装灌装岗位。

建议:①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②项目竣工投产试运行6个月后应由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③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应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与评价。④应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应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其被检人员应包括正式工和临时工。⑤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要求,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应在前练加料、产品灌装、仓库等醒目地点设置警示标识,并有中文警识说明,并设置有毒物品的职业危害信息[5]。⑥应急救援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防护工程设施、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维护与保养,确保长期正常运行与使用。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应制订管道或桶装物料破损时大量有毒物品泄露造成急性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定期组织演练1-2次。

参考文献

[1] 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产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88-200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99-2010.工作产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篇10: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摘要:目的探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针对目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职业卫生基础理论、有关法律法规提出解决对策。结果与评价报告在引用依据、评价方法、工程分析与危害辨识、评价结论及建议等方面均有待改进。结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还需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质量。

论文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自20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及部分配套法规颁布以来,职业病防治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内容,同时也对职业卫生工作的方法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进行源头控制的最佳途径,在职业病防治管理中占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各地开展情况不平衡,目前职业病危害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阐述并探索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工作中,如何完全准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正确选用评价方法、客观科学的作出评价结论,其目的在于为建设单位做好职业病一级预防,为新的评价技术规范修订提供实践依据,并促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质量。

1 认真熟悉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依据我国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的。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有的预评价报告缺少有关的行业法规、规章和标准,以致对某些内容没有评价到位;有的引用过期或已经作废和与职业卫生法规不一致的法规标准、行业内的法规标准等[2]。

由于国家的法规标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修订,建议评价人员需要认真学习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全面了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正确理解法规标准,切忌将原则性的法规、标准直接引用作为建议;对于不同建设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都有差别,不能遗漏,做到引用信息的完整准确;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对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及时更新,对于那些在评价中涉及不到的标准及法规,则不需再报告中,避免冗长。因此,只有认真贯彻执行相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才能使我们的评价工作符合客观、公正、科学、真实的原则。

2 评价范围要全面

按规定对于新建工程评价范围就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设计资料中被列出的工程组成部分,但是,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原有的辅助设施、原有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会被忽略。因此,只对设计资料中列出的工程组成部分作为评价范围,显然是不完整的[5]。对于技改、扩建和技术引进项目往往会涉及到部分旧设备的利用问题,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对建设项目有关的的旧设备利用内容的评价易被评价人员忽视,甚至缺少改扩建项目和旧设备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内容,把改扩建项目按照独立存在的新建项目进行评价,使评价结论不完整[3]。

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要按照《评价规范》和《技术导则》规定的范围进行全面调查。在全面调查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将建设项目的辅助设施、旧设备的利用问题纳入评价范围作评价[4]。

3 选择恰当的类比方法

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运用自身开展评价的资料累积和尽可能调查收集类比对象的相关资料、以及对多个类比对象的调查结果加以综合进行类比的办法,进行全面或者局部的比较评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找不到各方面均相似的类比企业,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建设项目中不断被采用,很多建设项目在国内很难找到与之相同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符合类比原则的企业作为类比,不仅要比较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职业病发病情况,还要比较选址、总平面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布置、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5],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对于类比企业的选择要注重可比性,当确实找不到可比性较好的企业时,我们需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各工序分别寻找类比企业,逐一进行类比,或者可以多选几个尽可能相似的企业,通过认真比较其间的差异,以确定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人员应尽可能深入类比企业进行卫生学调查,了解职业卫生和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状况、存在问题、可取的经验与做法。注意比较生产规模、工艺、设备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劳动者操作方式、接触时间等的异同。对于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收集以前运行期间的危害监测、评价资料。

4 全面地进行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准确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目前我国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评价人员多是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主,缺乏工程卫生知识,对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中的工程项目没有进行分析,只是把设计书的工艺流程说明、工艺流程图、设备详细列表的电子版本原样照搬[2];对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中的工程分析包括技术路线、简要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其自动化密闭程度、原辅材料、中间品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要求、各项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等工程卫生学方面多数情况下只是确认有或无,基本没有按有关设计卫生标准详细进行工程技术分析,对工程卫生学评价方面只做表面文章,形成走过场,严重影响评价的质量。

建议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数据要求准确无误。重点是要识别到底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哪些部位,尤其是急性职业中毒好发部位,还有哪些部位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没有到位;并且提出存在的问题,思考可能的建议方案。

5 合理地判定职业病危害程度

卫生部以第49号部长令的形式颁布了新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该令规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但是如何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只是做了定性的规定而无量化标准;同时也没有确定危害程度等级的定量分级法。由于目前所用的粉尘和毒物卫生标准,即粉尘和毒物职业接触限值和过去的分级标准已不能再用,而目前又无新的分级标准,所以无法对粉尘和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的分级和评价[3]。建议新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为基础加以完善后作为职业病危害程度判定的依据,是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判定更为合理、更接近实际[6]。

6 准确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辨识应重点分析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岗位或工种、接触人数或接触机会多、危险性大、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的岗位。识别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深入全面,否则,往往防护措施不到位,预评价结论也会出现偏差。将一些危害性不大的岗位忽略或简单分析即可。除要准确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外,还要准确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的评价报告对健康影响分析完全照抄书本,与所评价项目中的接触机会和作用方式所导致的健康损伤问题有较大差异,缺少针对性[5]。

认真、细致地研究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对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部位、种类、存在的形式以及生产过程的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拟采取的防护与应急救援措施[7],甚至废弃物以及生产设备等的名称、用量等都应充分了解,针对可能造成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个不能漏下,一一提出。

7 制定全面、科学、客观的预评价结论

由于缺乏定性的依据或规范,建设项目存在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所列物质,即使极其微量也被确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有的建设项目的化学物质的用量和消耗量了解不够,对建设项目作业人员接触机会、作用时间、作业方式、投料方式等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实际操作中劳动者不可能接触到或造成危害的概率很小,被列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类[8];有的项目化学物质毒性不高,但用量大,接触机会多,极易造成职业伤害事故的却被列为一般项目,这样就极易干扰了预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预评价结论应简明扼要,包括定性(是否使用高毒物品的建设项目,是否可产生急性中毒事故建设项目等)和定量(危害程度第几级,综合指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符合率,检查表得分等)结论。最后,指出该建设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可提交卫生行政部门[9]。为避免预评价结论的扩大化,建议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进行区域划分,实行区域管理[10]。卫生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性质,分清一般职业危害与严重职业危害。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在对建设项目下结论时,常采用评价组和专家组会议的方式,结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评价结论更加准确。

8 综合建议

进一步修订完善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研究、制定更多的量化评价指标,同时不断公布有关标准修订的信息,使评价工作更趋科学。评价人员应掌握职业卫生、卫生工程、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支持,加强与相关专业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评价类比资料库[5]以及将各行业典型工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整理,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数据库,评价机构之间实现资源共享。随着职业卫生标准的不断完善,这项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10.27.

[2] 邹立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4):314-315.

[3] 李奎荣,余善法.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3):225-226.

[4] 徐翔.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若干问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1(11):1758-1759.

[5] 沈月华,杜洪凤,徐涛,杜秋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23(3):161-163.

[6] 林嗣豪,王治明,唐文娟等.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2):769-771.

[7] 王志勇,王心韬,罗颖,魏木水,吴安生,林文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实践与认识[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11(6):64-66.

[8] 沈革,孙德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3):208-209.

[9] 毛国传,冷朋波,陆蓓蓓.浅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程序[J].职业与健康,2005,21(5):741-742.

[10] 张传会,徐秦儿,张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实践和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24(4):193-194.

[11] 武文方,刘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6,33(6):489-490.

[12] 杨乐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问题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11(6):1264-1265.

篇11: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识别、分析某新建年产3万吨有机硅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经现场调查、检测、分析,该项目除个别监测点噪声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范围内。结论 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但应该加强个别工作场所噪声的控制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受企业委托,对该企业有机硅工程项目投产后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监测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评价对象与方法

1.1评价对象

本次控制效果评价选择某市化工园区有机硅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4.3亿元,产量有机硅3万吨/年。

1.2评价范围

3万吨/年有机硅项目生产装置及配套的辅助生产装置。生产装置主要有硅粉加工、氯甲烷合成、甲基单体合成、分离、水解,裂解装置,盐酸吸收及脱吸;配套辅助生产装置有水处理、变电站、污水处理、维修等。1.3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等[1-9]。

1.4评价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0] 2 结果

2.1工程概况

该项目为新建项目,年产3万吨有机硅,在某市化工园区建设。本项目采用铜催化剂体系、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工艺。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氯甲烷合成、单体合成、单体分离、硅粉加工、二甲水解和裂解及环体蒸馏等工序,主要原材料为甲醇、硅块、硫酸、氢氧化钠、盐酸。现有生产工人241人,生产车间工作制度为四班三运转,每班工作 8 h。2.2职业病危害因素

经调查,各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高温、有机硅 2.3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结果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的规定,对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氯化氢、硫酸、甲醇、氯甲烷、SiO2粉尘、噪声进行布点检测。检测在各生产设备、防护设施正常运转,生产装置满负荷生产状态下进行的。该项目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的短时间检测浓度值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其相应的岗位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值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超限倍数均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本项目噪声主要为非稳态噪声。频谱分析其噪声频率主要分布在2KHz~8kHz之间。在对19个作业岗位工种接触噪声的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中,硅粉加工的破碎工、磨机工、班长;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的空分空压及冷冻工,4个岗位工种接触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详见表2~表4。其余岗位工种接触噪声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

2.4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4.1选址及总体布局

该新建项目建设用地为新征土地,项目所处区域为非自然疫源地、非地方病区,周围无居民生活区及公共服务区域。生产区、辅助区按照工艺流程、交通运输等要求合理布局。厂区道路设置为环形道路,并设置有一定的绿化带。厂生活区远离生产区。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2.4.2生产工艺与设备布置

该项目生产过程采用DCS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设备基本为密闭化设备。产生毒物的生产场所主要为露天布置或敞开式建筑,其装置根据其不同的物料设置为分隔的单独建筑,通过管道和控制管线连接。产生粉尘的硅粉加工装置为单独建筑;产生噪声与振动较大的压缩机、空分空压装置、冷冻装置、硅粉破碎磨粉装置均设置在单层厂房内,且设置有隔振措施。成品灌装区各个灌装口均设置有抽风集气装置,罐区设置有相应的围堰防止物质的泄漏,项目中控室设置在办公大楼内,远离生产现场。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4.3建筑卫生学

该项目生产现场以自然通风为主,在硅粉加工现场设置有10台机械通风装置,在中控室设置分体式空调。车间、操作室、办公室、道路等处照明灯具的选择符合照明要求。综上所述,该项目的采暖、通风、空调、采光、照明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4.4主要职业病防护措施评价

2.4.4.1防尘毒措施

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和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基本实现全过程的密闭化生产。接触毒物和粉尘生产装置采用DCS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并对某些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参数采用自动调节,自动报警。项目生产装置在满足生产工艺条件情况下尽量露天布置,其中除硅粉加工、空分空压冷冻、变电站评价单元为室内布置外,其他评价单元基本为露天敞开式布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工作场所的聚积。对项目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设置相应的机械抽排风设置,加强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在控制休息室设置空调。罐区设置相应的冷水喷淋系统,其中:成品罐区甲基单体罐7套,原料罐区甲醇罐1套,氯甲烷罐区2套。在盐酸脱吸、报警检测系统,并设置有相应的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氯甲烷合成、二甲单体合成装置以及相应的罐区设置有针对氯化氢、氯甲烷、甲醇的毒物。在生产现场配置有一定数量的喷淋洗眼器、空气呼吸器器等应急救援设施。对作业人员还发放有相应的防毒防尘口罩、防酸碱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4.3防噪声措施

对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采用DCS控制系统,现场作业人员尽量巡视作业,减少接触噪声的时间。对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设施采取隔声、减振、消音等多种措施减少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具体表现为:对项目中各个评价单元使用的泵、空压机、冷冻机、磨粉机、风机等产生噪声设备均采取减振措施;对硅粉加工的颚式破碎机、园盘给料机、磨粉机、筛分设备等均设置在隔声房间内;空分空压冷冻单元的空压机、冷冻机设置在隔声房间内,同时对空压空分机设置有消音器;甲基单体合成单元的冷冻机设置在隔声房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较大的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配备有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2.5应急救援措施

公司成立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组,下设应急处理办公室和六个专业应急救援小组。公司总经理担任指挥领导组组长。公司消防急救和医疗急救由总公司保安消防大队和总公司医院承担;公司编制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总体预案》。预案中规定了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明确了相应的应急救援响应程序,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及演练和培训相关内容。同时还编制有重大危险源《一氯甲烷应急救援预案》和《甲醇紧急救援预案》;但未编制针对盐酸、浓硫酸、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专项预案。本项目在氯甲烷合成装置区、盐酸脱吸装置区设置有氯化氢报警探头6个,氯甲烷报警探头7个。在整条生产线上设置工业电视摄像装置11套,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远程电视监控(DCS);生产现场配置有喷淋洗眼装置15套、空气呼吸器12台、长管呼吸器4台、防化服3套、防爆对讲机4部等应急救援设施。

2.6职业病防护用品

公司按GB 11651-2008 《个人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的要求为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发放了劳动防护用品。并制定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发放标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细则》、《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穿(佩)戴规定》制度,这些制度对防护用品的配备、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及穿(佩)戴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规定。2.7辅助卫生用室

根据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考虑设立了卫生间、更衣室、休息室。其他辅助卫生用室如食堂、浴池等由总厂统一安排。该项目的辅助卫生用室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2.8 职业卫生管理

该公司在环安部设有专人负责全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及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管理工作。该项目在试生产期间,由取得职业性健康体检资质的医院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了职业性健康体检,本次体检无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征患者。本项目的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投入包括除尘设备、报警及联锁设备、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卫生培训等几个方面。本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基本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3讨论

3.1评价结论

本项目选址、总体布局、建筑物卫生学、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卫生工程技术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方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国家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要求。该项目在生产建设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11],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的运行效果基本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沉淀SiO2(白炭黑)、氯化氢、氯甲烷、甲醇、二甲基二氯硅烷、高温、噪声、工频电场。结合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潜在危险、接触时间考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12]规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一般。

3.2建议

上一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安全下一篇: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