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申报指南

2024-05-20

职业危害申报指南(通用8篇)

篇1:职业危害申报指南

职业危害申报指南

一、申报流程

登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网站主页http:///,进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进行申报。

具体申报工作流程为: 1.申报单位登陆申报系统注册;

2.申报单位在线填写《申报表》并上传提交; 3.安全监管部门网上审查;

4.通过安全监管部门网上审查后,申报单位打印纸质《申报表》,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相应的安全监管部门;

5.安全监管部门收到申报单位上报的纸质《申报表》后,当场开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并将《申报表》归入职业健康管理档案。

二、变更申报说明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原则上每年申报一次,一般于每年1月底前完成相关申报。

发生下列情况的,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申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申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三、注册说明

◆申报主体

1.有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其中: 作业场所较长时期由其它固定单位(队伍)进行作业的,此类作业场所统一由作业场所所属单位进行申报。

独立成建制的专业维护、安装、检修、施工等单位,为其它不特定单位提供短期内服务的,由单位本身(非作业场所所属单位)作为申报主体。

除上述情况外,有外协合同约定的,按职业安全健康责任条款进行。如外协输入单位、外协输出单位均未进行申报的,由外协输入单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市直接监察单位如有多个作业场所且跨区(县)的,或者有多个作业场所在同一区(县)不同位置的,以单个申报主体合并申报。

3.非市直接监察单位有多个作业场所且跨区(县)的,以多个申报主体分区(县)申报;多个作业场所在同一区(县)不同位置的,以单个申报主体合并申报。

4.注册在外省市、固定作业场所在本区的申报单位,按照固定作业场所向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申报。

5.注册在高新区、固定作业场所在外省市、外区县的申报单位,原则上向当地安全监管部门申报。

6.保密单位可不予网上申报,但须将保密资格单位证书复印件寄送至高新区安全监管局备案。◆【企业编号】

使用组织机构编码,包括下划线“_”共10位字符,今后作为用户名进行登陆。◆【企业名称】

严格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的名称填写。

企业名称中有括号“()”或“· ”时候,应使用全角符。

四、表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填写说明

◆地址填写 【单位注册地址】

严格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的地址填写。【作业场所地址】

如与注册地址不一致,按实际作业的地址填写,须注明区县、乡镇或街道、门牌号或作业场所地点;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应先填写所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名称,再填写单位的详细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申报主体不是法人的,填写单位(部门)负责人。◆企业性质 【行业分类】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填报,从行业、大类、中类下拉框依次选取。只有中类选取完才算完成。

【上属公司(或主管单位)】

从下拉式菜单中对应选取:国资委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其它。本市市属企业请对应选择“省属企业”,区(县)属企业请对应选择“市属企业”。

【注册类型】

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企业注册类型。从下拉式菜单中对应选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卫生负责人】 职工总数在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填写。◆人员统计范围

需要填写人员数字的栏目,数据统计范围均为上一年度。

【在岗职工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岗前、岗中、离岗体检人数】【参加职业危害培训总人数】

均包括申报单位在册人员、与申报单位存在事实劳务关系的从业人员、及申报单位外协人员。

【农民工人数】

指与申报单位存在事实劳务关系、及外协人员中的本地籍与外地籍农业户口人员(不包括属于企业在册从业人员的农业户口人员)。

【参加职业危害培训总人数】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和企业自己培训的人数。◆填报人联系电话

同时填写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

五、表二(申报单位生产基本情况)填写说明

如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做过检测评价的,可按照出具的相关评价报告(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和检测评价报告)内容进行填报。未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做过检测评价的,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填报。

◆【主要原、辅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性毒物。◆【主要中间产品】

指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不对外销售,且作为下道生产工序原料的物质。连续化、密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单独储存的中间产品,可不填写。(外购的主要中间产品需填写)

◆【副产品】

包括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等。◆【年用量、年产量单位】

主要为千克/年(kg/y)、吨/年(t/y)或立方米/年(m/y)。

3六、表三(申报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填写说明 ◆【作业场所名称】

主要指生产作业人员直接从事操作或者经常停留、且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一般具体到车间或工段。该作业场所名称将被表四和表五调用。

市直接监察单位有多个作业场所且跨区(县)的,或者有多个作业场所在同一区(县)且不同位置的,或者非市直接监察单位有多个作业场所在同一区(县)且不同位置的,在以单个申报主体合并申报时,各作业场所需注明具体位置。

如:**车间(A事业部);**装置(B事业部)。◆【本场所的工艺描述】

简要描述该作业场所工作过程中采用的工艺和方法,以能跟踪(追踪)相应职业危害产生源或发生源。

向安全监管部门提交纸质《申报表》备案时,后附工艺流程图。

七、表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填写说明

如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做过检测评价的,可按照出具的相关评价报告(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和检测评价报告)内容进行填报。未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做过检测评价的,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填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

1.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查找选择。涉及115种之外的危害因素,直接填写并报送纸质《申报表》。

2.单位的研发中心需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

单位的产品质量检验等实验室一般无需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3.混合物按其实际成分分别选择填写。◆【危害来源】

主要填写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艺或装置。◆【设备状态】

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的密闭情况,分为全密闭、半密闭、敞开式。◆【操作方式】

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工序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等情况,分别选取“自动化”、“机械化”、“手工操作”。

机械化兼手工操作的,就低选择“手工操作”。◆【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

指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数,包括在册人员、存在事实劳务关系的从业人员及外协人员。

◆【现场浓(强)度】

填写近1年内的最新检测结果。

现场浓(强)度的指标与计量单位按照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填写。“指标(数值)” TWA和STEL中,如有超标的应填写超标值。◆【工程防护设施】

指用于控制和消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或装备。名称按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净化装置、吸声、隔声、屏蔽等填写。没有工程防护设施的,填写“无”。

◆【个体防护用品】

指针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给劳动者配备防护用品的情况。名称按普通防护服(鞋、帽、眼镜、手套);防酸碱防护服、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防噪耳塞、耳罩、防声帽;防尘口罩、防尘防护服;防辐射服、防辐射围裙等填写。没有配备个体防护用品的,填写“无”。

八、表五(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管理情况汇总)填写说明

表五填写的时间范围均为上年度。

统计人员范围均包括单位在册人员、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人员、及外协人员。◆【职业病人数】

指该作业场所上年度确诊为职业病的从业人员数。◆【调离岗位人数】

指该作业场所上年度在职业病健康体检中发现异常或职业病禁忌症,调离本作业场所的从业人员数。

◆培训、体检日期

填写近1年内的最近培训、体检日期。

九、其它

(一)审查备案说明

◆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表如未能通过安全监管部门网上审查的,安全监管部门将在审查意见中简述原因。申报单位应在申报表退回之日起传。

◆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表如通过安全监管部门网上审查的,申报单位应在申报表通过审查之日起15日内将纸质《申报表》后附工艺流程图报送相应的安全监管部门。

日内将修改后的电子申报表再次上

篇2:职业危害申报指南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本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一、技术科和安监科每年各申报提交一项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新项目立项前,项目负责主管科室申报建设项目的同时,申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说明“三同时”过程中的详细清单。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进行职业危害评价。

三、职业危害监督员每年职业危害管理部门申报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每三年申报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申请报告。每年在公告栏中向职工公布,存档。并经职业危害管理部门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四、车间、科室每月书面上报职业危害管理部门所属单位女职工孕期、哺乳期的健康状况,便于监督检查。

篇3:职业危害申报指南

1 概述

1.1 化学品职业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

了解企业储存和使用的所有化学品的特性/性质;了解经常使用的化学品的数量;计算生产中实际使用的化学品的数量;评估被污染、损失、浪费和/或过期而不能使用的化学品的数量;确认存在或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调查使用其他危害性较小的替代物质或方法;采取更有效和更安全措施管理化学品,连续监测改善化学品管理的效果,并采取持续改进措施;评估改善化学品管理取得的效果。

1.2 开展化学品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步骤

(1)第一步确定“关键点危险区域”

确定“关键点危险区”化学品管理的开始,目的是:通过更有效贮存、处理、使用和处置化学品以节约成本;确定化学品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或具有特殊危险的地方;确定减少化学品潜在职业危害的方法;实施、监督和评估化学品管理已取得的成果。

(2)第二步编制一份全面的化学品的目录

编制一份全面的目录要达到以下目的:系统识别贮存和使用的所有化学品;通过编制一份化学品清单建立一个结构式信息库,并可用于持续改进。

(3)第三步持续改进

2 “关键点危险区域”的确定

2.1 “关键点危险区域”

“关键点危险区域”是指能观察到的不能有效贮存、处理、使用和处置化学品的地方。化学品贮存或使用的地方是特别危险的地方,通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或预防潜在危害。为了确定“关键点危险区域”,不仅关注产品,还要对化学品的贮存、处理和使用等全过程进行详细观察,以便确定化学品不能有效使用、浪费、损失和危害产生的环节。对产品中化学品的含量和废物的处理也要认真考虑。

2.1.1 巡检并观察记录

为了确定“关键点危险区域”,建议按照采购、运输、贮存、处理、加工和处置等流程,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巡检。

在工作单上记录所观察结果(见表1),并标注发生的工作场所。着重观察化学物质的浪费、损失、污染和不能有效使用情况,化学品在贮存、混合、运输和使用中所产生的潜在危害。

在工作场所巡检时应着重发现以下问题:化学品溅到地板上的地方;搬运或称重时扬尘的地方;盖子没有盖紧,内容物暴露于空气和潮湿的环境中;化学容器部分或完全敞开,烟气可能逸出;化学品容器凹下、受损或有缺陷;由于泄漏、损坏、地板有水和潮湿等,化学品包装不断损坏;容器没有标签或标签受损;化学品容器用作他用,如盛水、存放或运输其他物质;工人自制和临时使用替代的个人防护用品(如用毛巾包裹脸部);工人抱怨有健康影响的地方;过去一年中曾经发生火灾、爆炸或事故的地方。

2.2 效果评估

记录在化学品贮存和使用的所有地方发现不能有效使用、浪费、损失和危害后,对现行操作规程进行评估,包括化学品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产品质量低下,工人主观能动性差、生产效率低和所造成的伤害。

2.2.1 成本计算表

使用观察记录的工作单,确定损失并评估可能节约的成本和所减少的风险(见表2)。

仔细检查每项观察记录,提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产过程中某种化学品的实际需要量是多少?

从该化学品的供应商那里得到了任何配方、说明书或指南了吗?

(2)该化学品实际使用的数量是多少?

有准确接收和提货记录吗?能观察运输和操作过程并准确测量化学品的使用量吗?如果不能观察和准确测量化学品的使用量,可以推测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实际使用的数量吗?化学品实际使用量比配方或说明书中要求的多吗?

(3)化学品为什么浪费或丢失?

能确定化学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损失的原因吗?能观察到在处理和称重化学品过程中导致损失的操作或活动吗?能确保只预先混合所必需量的化学品吗?能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化学品的使用量和混合是适当的吗?知道所有现存的化学品的失效期吗?首先使用最早购买的物质吗(早进-早出)

(4)多少原料(=成本)因为事故而损失了?

为了知道这些事故的发生频率,记录了工伤/事故吗?由于标识不清或意外混合而损失掉多少原料?

(5)可通过避免原料不纯或在作业场所受到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吗?

(6)物质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吗?通过改变物质的类型或使用毒性小的替代物质,完全预防或将损害减到最小吗?

2.3 确定化学品职业危害管理的改进方法

根据对以上观察结果的分析,如果发现化学品损失、浪费、污染、过期、不能有效使用,及其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的问题,就应考虑采取行动,以减少损失,降低潜在危害。

通过询问以下在巡检中观察的问题,以制订正确措施:能改变操作规程或生产工艺吗?能修理地板、屋顶等来避免污染、事故和损失吗?能改善贮存条件吗?能建立仓储控制系统来严格监督和记录化学品的进货和提货吗?能在生产车间只保存每天需要量的化学品吗?能提供更合适的工具以利于运输化学品,避免损失吗?能保证运输容器专门用于处理某一种物质而避免污染吗?能提供充足的通风,以减少空气中雾、蒸气、气体和粉尘的浓度吗?

2.4 从以下“良好操作规范”着手改善化学品职业卫生管理

修理所有破损的密封盖,避免蒸气逸出。确保原料的包装在运输和贮存中没有受损。将包装不良或变质的原料退货给供应商。定期检查和保持储藏区清洁,避免任何物质的污染。将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储藏在收集坑中防止意外溢出。将化学品容器桶放置高架上,插入金属或塑料管,将原料安全转移到较小容器中。立即清除溢出物,防止意外混合导致的燃烧或爆炸。提供充足的通风,保持湿度、温度,使烟雾和蒸气浓度控制在低水平。确保化学储藏间地板使用防渗透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防止化学品溢出时污染土壤和地面水。限制和控制人员接近贮存区域,以监测化学品进出货。确保盖紧所有储存化学品的容器。按化学品相容性分组存放,避免蒸气相遇发生反应,导致火灾或爆炸。确保易燃物质(如有机溶剂)不直接暴露于阳光下,避免自燃。将化学品存放在指定地区,与有引火源(如发电机、变压器和设备)的生产区和车间分开。给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指导他们正确使用、保存和维护。指导工人在测量和转移原料时,避免使用同一工具(如杯子、铲子、桶),避免污染贮存的化学品。在密闭系统运送化学品,避免气体扩散、溢出和事故。提供手推车、轨道车及其它等简易运输工具来转移原料,避免手工搬运时发生事故和溢出。在处理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张贴警示标识,阐明预防措施。

2.5 制定化学品管理行动计划

为确保改进措施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收益,制订一些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十分重要。

因此,应当制定化学品管理行动计划。要求将在巡检中发现的记录文件化,将节约成本和减少危险的分析结果转化为具体行动,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采取必要的行动或修订程序。

2.5.1 制定化学品管理行动计划应包含的要素

明确所要观察的区域:是指所观察的工厂中的区域;进行观察并记录:描述所识别的“关键点”,查阅在巡检中所做的记录;确定应当达到的目标:是指优化使用化学品,减少对工人健康危害,减少环境损害,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预期的改进和收益;提出将建议的行动:列出为达到预期的改进和收益所采取的行动;明确职责:明确履行行动和监测改善管理效果责任人;明确行动完成期限:是指应完成行动的时间期限;提出预期的产出:是指最终要达到的收益,如节约成本、降低危险度、提高竞争力等。

2.5.2 使行动计划更有效的方法

化学品管理行动计划是实施管理措施、改进管理和评估取得成果的基础,以下方法可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更有效果。

应向直接从事化学品处理的劳动者咨询拟采取的行动是否可行;研究如何避免或减少拟采取的行动中任何可能产生的非预期后果;设定积极可行的目标;检查拟采取的行动,是否充分满足预定目标;确证拟采取的行动是否被执行者正确理解;拟采取的行动职责落实到人,否则计划将会成为一纸空文;确保责任人具备实施行动的专业技能和权威性;制定一张可行的时间表,规定每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应完成的任务;确保将新程序告知所有相关工人,并按新程序对其培训;对于减少化学品浪费的劳动者都予以激励;在设定的期限内检查取得的进步;评估预期成果:节约的成本;减少对工人的伤害,提高工人的安全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确定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改进措施。

3 化学品全面的清单的编制方法

化学品管理的第二步包括:系统识别工厂中所有贮存和使用的化学品,编制一份结构式信息数据库,可用于辨识化学品,并持续改进[9]。如果能精确而完整地识别化学品,那么可通过全程贯彻减少化学品使用及危险的目标管理措施来提高和改善整个工艺及产品。

3.1 编制化学品清单的目的

识别多余的产品(即于同一使用目的的化学品);为了同一目的而使用化学品时,要少同时开启多瓶化学品,以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损失;识别未知物质,使其能在过期前使用,或适当处理;减少由于贮存物过期造成的损失;通过调查其化学品的特性,了解其固有的杂质和作业场所的污染等,以改进产品的质量;通过了解国际市场的消费者不接受的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品,提高竞争力;避免由于产品不能满足某些购买者的要求而遭拒绝(常指其消费者要求产品中不能使用某些化学品);与供应商讨论提供物质危害较小的形态的可能性(如颗粒状比细粉状的危害小);与供应商讨论提供较高沸点的化学品或制剂的可能性(高沸点物质较低沸点物质挥发少;但应注意对那些挥发性虽然小,危害级别却较高的替代物);与化学品供应商研究特别有害物质的替代品;考虑如何改变操作规程,以减少对化学品处理过程对劳动者产生的潜在危害;避免因不相容的物质存放在一起或不当混合而发生事故、火灾和爆炸;支持贯彻标准工作,如ISO14000等。

一旦完成一份全面的化学品清单,就可以以这份清单为基准,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改进。

3.2 标记企业化学品

为编制化学品详细清单,首先要调查企业在化学品方面已经掌握的信息(如购买记录、存货控制卡等)。这些信息提示所使用的化学品类型和数量。如果信息没有更新或不足以给出所有贮存和使用化学品的准确情况,建议按如下方法画图,按部门系统地查清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

3.2.1 主要步骤

绘出企业简单的平面图,也可用企业已有的建筑平面图;标出化学品贮存或使用的场所;在一份清单中详细说明化学品。

3.2.2 了解所用化学品的主要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作为原料加入;在处理中间品、半成品或产品的过程中以气体释放;单个物质或混合物(准备);在工作中产生(如粉尘、焊接烟雾);作为辅助剂(如油脂、酒精、染料、油漆、粘合剂);用于其他目的,清洁工作地点和保养机器(如清洁剂、消毒剂、溶剂和油脂);在成品中发现的化学品(如皮革、纺织品、建筑板材和砖等)。

3.2.3 如何绘出平面图

绘一张企业的简单平面图,标注主要分区和部门。

3.2.4 标出化学品贮存和使用的场所

标出化学品频繁出现的地方,用不同的颜色标出不同的工艺过程:储存、运输和处理、生产过程、产出(产品和废弃物)。

3.2.5 详细说明化学品在标记区间出现的地方

3.2.6 在清单中记录化学品

在清单中列出确定的化学品。从一个部门开始,然后分步骤进行,直到完成整个生产操作过程的清单。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如2周)。清单表应包括以下信息:商品名字、化学名、物理形态;现存的实际数量;生产中使用的规模(如每周、月);从化学品供应商提供的容器标签或物质安全数据清单(MSDS)上获得的关于危险度或危害的信息;有关处理、使用、储存条件的说明。

3.2.7 如何处置未知物质?

对于不能立即识别的物质,在清单中指定一个名称(如未知化学品1、未知化学品2),并说明它们在工厂中的自然方位。在标签上记下指定的名称,并张贴到该厂的化学容器上,以便在后期追踪。依靠工厂的建筑平面图,绘出了整个工厂中贮存的化学品的位置。清点现存化学品数量,连同搜集的危险度或危害水平和适当储存、处理和使用等推荐条件信息(如标签、物质安全数据清单)列在清单中。

3.3 系统地提高化学品管理水平

3.3.1 分析并解决化学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精确而完整地列出现存的化学品清单后,就要考虑如何改善整个操作工序和生产过程。为了评估节约成本和减少危险的可能性,要分析清单中的每种化学品在贮存、使用过程中的情况,并回答如下问题:生产过程中必需的物质数量是多少?该物质实际使用量是多少?为什么有些被浪费或丢失了?该物质的储存量是否能更少些?能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减少泄露和浪费吗?能使用替代物质吗(这种化学品是多余的吗) 按照任何生态标准或国家、国际法规,这种物质是否禁止或限制使用吗?能否使用这种物质的另一种危害较小的形态吗(如颗粒状或液体替代细粉) 使用危险度评估工具[8]确定使用某种化学品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产生)不可接受的危险。使用分类控制技术,减少潜在危害[9]。

3.3.2 制定行动计划

将分析结果和建议放进行动计划中。在行动计划中,要做到:责任到人;明确谁该做什么,如何做;建立切合实际的时间表,明确什么时候、谁应该做什么;在规定期限内检查取得的进步,根据需要采取更正措施;评估取得的结果。

3.3.3 张贴适当的标签

(1)标签的作用。标签的作用是告知处理这些化学品的任何操作者有关化学品的危害和适宜的防护措施。(2)标签的要求。标签包含化学名、危险度术语、安全术语,应张贴在所有贮存的化学品的包装或容器上,无论是临时张贴或固定的位置都应醒目,以防意外混淆。标签要使用中文。

4 持续改进

通过采取成功的行动,企业将从化学品管理中获益。对拟采取的行动必需有常规的监控,识别和消除实施中的障碍。化学品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10]。一旦初始目标达到了,就要设立新的目标并向新目标努力。为了评估已取得的收益,需要系统评估结果,在预期收益还没有完全达到的地方,需要采取补救行动[11]。为了创造一个持续改进的体系,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评估采取的行动,确定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目标;交流和奖励取得的成果;监测结果,保证改进能保持;为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要确立行动的新目标和领域。

摘要: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控制预防控制化学品职业危害,本文详细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所推行的中小企业化学品职业危害控制指南,包括化学职业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步骤,关键点危险区的确定方法,改进化学品职业危害管理、实施化学品管理的良好规范、制定化学品管理行动计划和编制全面的化学品清单等方法,以达到系统提高化学品管理水平和持续改进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中小企业,职业危害,化学品,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NIOSH.NIOSH Safety and Health Topic:Control Ban-ding.http://www.cdc.gov/niosh/topics/ctrlbanding/

[2]ACGIH[2004].2nd International Control Banding Work-shop:Valid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Banding.Cincinnati,Ohio,March1-2,2004.

[3]Association of the British Pharmaceutical Industry[1995].Guidance on setting in-house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airborne therapeutic substances and their intermediates.London,England:ABPI.

[4]张敏,李涛,陈曙?,等.我国硫化氢中毒的特点与控制对策.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1):12~14.

[5]张敏,李涛,王焕强,等.1989至2003年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征.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2):707~711.

[6]李涛,张敏,缪剑影主编.化学品职业危害分类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7]HSE(United Kingdom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2005].COSHHessentials.

[8]ILO(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2005a].ILO chemical control toolkit:draft guidelines.

[9]ILO(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2005b].Safe-work:chemical control banding.

[10]Jones RM,Nicas M[2006].Evaluation of COSHHEs-sentials for vapor degreasing and bag filling operations.Annals of Occupational Hygiene50:137-147.

篇4:职业危害申报指南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25-02

1前言

不同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也不一样,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多样性,会随着工作环境、工作工程、工艺生产等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前,应采用文献进行检索,并充分掌握工作单位相关资料,对该工作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采用类比调查或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性识别,然后再进行危害筛选,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和程序主要取决于识别目的,以建设项目为例子,这类工作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重点在于类比调查、工程分析以及资料调研,而职业健康检查、控评监测以及日常监测的识别重点在于现场调查。另外,传统卫生职业可采用检查表法和经验法进行识别,但应考虑其工艺条件变化情况,以免工艺条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影响。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依据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时,应根据以下规定进行筛选。

2.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如国家职业采样检测标准及接触限制标准等。

2.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险性、强度以及浓度等。

2.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2.4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人群特性。

2.5多因素评估、相关要求、水平对比以及专家评估等结果。

3如何识别特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些特殊环境,如职业病诊断、项目建设、设备检查和维护、紧急状态、异常状态以及密闭空間等。其中,设备维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较难察觉,如锅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时不接触保温材料及耐火材料,但在锅炉检修过程中,接触保温材料及有害物质粉尘。密闭空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急性职业中毒和缺氧性窒息,其识别重点包括有毒气体产生原因、通风换气问题、以及低洼处是否存在高密度有毒气体。异常及紧急状态识别重点包括设备故障、异常开车或停车以及生产等,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较低,或不接触危害因素,但在异常紧急情况下,不仅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且接触水平较高。异常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具有潜在性,容易造成遗漏和忽略,因此,应高度重视异常紧急状态,充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存在的问题

4.1没有全面的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杂质中含有的成分没有全面重视。因为用人单位通常只是将反应资料全面提供,对于副作用没有给予关注,导致出现常常忽略杂质成分的情况。②对于存放废渣、辅料等问题没有重视,例如砷、磷等杂质含在硅铁中,一旦硅铁遇到水或者潮湿的环境时则会出现砷化氢或者磷化氢等物质。③对于地方特色没有重视的态度,因为地球化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导致地壳中不同方面的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在进行炼铁高炉工作中有着相对严重的铅危害。④现今,大部分企业的化学物质经常以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等口号生产,因为基于配方保护的前提下,生产产期对于化学品安全生产所使用的物料清单并不提供,造成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无法做到全面[1]。⑤对于密闭空间内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充分重视。⑥对于紧急情况或者异常情况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充分的重视。造成无法全面识别的因素具体是:一方面是企业在构建技术能力方面,由于没有合理的配备专业机构人员,导致在学科参与方面相对缺乏,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在自身的整体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责任以及法律方面有着较弱的意识。同时,卫生监督方面也是造成无法全面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的主要原因。

4.2过度的识别职业危害因素过度识别职业危害因素具体在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工作中体现,主要是因为负责人对法律责任的承担有一定的惧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构建“剂量的接触是决定毒物毒性大小的相关原因”等主要意识。②对于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者“使用”的相关参数与概念没有明确标明。③对于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监测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主要重点没有明确区别,例如,只是在检修或者维修过程中偶尔接触部分毒物,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检查时并没有做特定的识别,一旦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评价监测等工作中则以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5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的相关对策

5.1深入健全相关法规政策现今,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义为:在职业活动中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危险原因[2]。根据这样的说法,危险因素应该包含环境、劳动以及工艺等方面的原因。由于现今列入职业病的名单中没有与生产环境、劳动过程相关的原因,因此,没有统一的职业病危险因素筛选方法。例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文件中,根据不同类型,分别以3大类型划分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则是根据直接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分别以10大类型进行划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则是根据直接造成职业伤害与伤亡事故等方面的原因,分别以6大类型进行划分。

5.2将体格检查资料与监测资料综合应用通常情况下,对职业健康进行检查时发现职业病因素,但是监测的资料均出现不超标的提示;而监测资料中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显示超标的情况时,检查职业健康并没有出现职业病的情况。一旦检查资料出现上述情况时,则可能是无法全面识别职业病中的危害因素,或者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相同的侧重点,应该将检查健康资料与监测资料综合应用,对全面识别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常全新,杨霞,程亚琪,马玉华.某钢帘线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1,12(05):196-197.

篇5:三、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1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本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2 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1.3 本规定适用企业所属车间、部门、班组。申报

2.1 企业各车间、部室每年均可申报提交一项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上报企业领导。

2.2 各车间、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察觉有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泄漏时,第一时间必须上报主管领导,书面申请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后,方可继续生产。

2.3 公司安环部应当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档案。职业危害管理档案应当包括公司生产区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人数、防护设施的配备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内容。

2.4 安环部每年向公司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申报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申报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申请。并将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有关资料。

2.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发生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篇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须知

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二、申报对象:存在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明的十大类10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

三、申报材料(所提供材料以A4纸制作,且每页必须加盖公章并注明日期):l、《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2份;(网上申报后打印)

2、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2份;(提供人签名、日期)

3、《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各2份;

4、生产工艺流程图:2份;

5、生产场所平面布局图:2份;

6、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2份;

7、法人授权委托相关人员处理职业卫生事宜的授权委托书:2份;

8、使用化学品的,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每种化学品各2份;

9、其它材料。

备注:上述材料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1份上交卫生行政部门、1份企业留存。

四、申报程序:

1、流程:网上申报→电话联系卫生部门审查→网上通过备案→打印出申报表,并准备好申报材料→提交材料→出具申报回执

2、网上申报网址: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

入口1: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点击左侧 “职业卫生专栏”→点击上侧“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

备注:注册时“企业编码”(即登陆时的“用户名”)请用组织机构代码证号(在最后一位数字前加下划线),例如:某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为:123456789,对应的用户名为:12345678_9

五、办理期限: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完整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申报回执。

六、申报地点:平湖市卫生监督所

地址:平湖市当湖西路500号(老年公寓西侧)

咨询电话:张根明(科长)、杨慎涛(医师):85267826

刘翠翠(副科长)85267829QQ群:136225491

另注:申报不收取任何费用

篇7: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林业劳动安全 英文刊名:FORESTRY LABOUR SAFETY 年,卷(期): 23(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8:职业危害申报指南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截止到2012年7月,光明新区已经申报的企业,包括企业的基本资料和职业病危害方面的资料。

1.2 方法

将网上申报资料进行各方面的汇总,并将汇总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一些项目的χ2检验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行业分布

申报企业328家,其中制造业299家,占申报企业的91.2%。制造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家具制造、塑胶、金属制品、皮革工艺品等行业,电子行业最多(73家),占全部制造业总数的24.4%;化工业最少,有6家。见表1。

2.2 企业类型分布

光明新区企业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私营、港澳台投资、外商投资等类型的企业,共273家,占总数的83.2%;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较少。见表2。

2.3 各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特点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类、化学性、物理性和放射性,其中粉尘、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接触人数为14 262人,占全部接危人数(14 447人)的98.7%,从制造业几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分布来看,差别较大,化学性危害因素接触人数最多,超过其他几种危害因素。少量企业存在放射性危害因素,接触人数为149人;其他各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见表3。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及超标情况

粉尘接触者3 189人,其中接触矽尘174人。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接触者为5 888人,主要为噪声接触者,为5 700人;其余为高温、高湿等环境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接触者7 001人,其中苯系物接触者5 223人,正己烷接触者1 007人,三氯乙烯接触者46人,铅及其他化学物接触者115人,酸雾及酸酐接触者176人,二氯乙烷接触者67人,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碱类、树脂、矿物油、锰、镉、有机锡等其他化学物接触者较少。

几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情况,见表4。其中粉尘超标率24.6%,噪声超标率30.3%,苯系物超标率4.1%,正己烷超标率2.6%。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超标点都比较少。

3 讨论

职业危害申报反映了企业对自身危害的认知,同时也是法定的职责和义务,它可以提供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情况、生产工艺、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场所检测、劳动者健康监护等一些基础资料[1]。

通过对328家企业职业危害申报情况分析来看,光明新区企业注册类型以外资和私营为主,相当大一部分企业是从“三来一补”(来料、来样、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转型过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较少,小型企业普遍,大型企业少。光明新区地处深圳西北部,没有煤、金属矿藏资源,行业类型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从企业申报情况来看,主要是电子、五金、塑胶、家具、印刷等行业,化工、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等危害大的企业很少。不同行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不尽相同,光明新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是粉尘和有机溶剂,粉尘多为一些混合型粉尘,危害极大的矽尘较少;有机溶剂多为混合物,用于清洗、去污、稀释等[2],光明新区电子、五金等行业需要用有机溶剂去污,而印刷行业则需要大量的稀释剂,因此有机溶剂的使用量较大,使用较多的是含苯系物、正己烷等物质的混合溶剂。光明新区一些金属制造企业的冲压、车床等噪声危害也不容忽视,原因是噪声很难从源头控制,很多时候不可能改变生产工艺,危害一直存在,有研究报道对2 400名长期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做听力检查发现,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3.9%[3]。尘肺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最严重的职业病,在很多地区新发病例中,尘肺占据绝大多数[4],光明新区2012年粉尘超标率为24.6%,超标率较高,主要原因可能与除尘设施较少有关,特别是一些家具制造企业,作业时产生大量的粉尘,除尘设施较少或者没有,很容易导致超标,隐患较大。根据笔者掌握的情况,光明新区近两年各种尘肺病患者达到5例,未来不排除尘肺病仍会有散发的可能。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各种急性职业中毒应该会慢慢减少,但是各种化学物导致的慢性中毒现象却会越来越多, 光明

新区由于电子、五金、印刷等企业众多,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从检测资料来看,苯系物虽然超标率不高,但是因为使用较多,超标点有31个,这与一些印刷车间或丝印车间普遍通风不理想有关(有时也是生产工艺需要)。另外,正己烷有5个点超标,也是不小的隐患,一些电子企业使用正己烷去污时,为了防尘,普遍使用空调作业环境,这会导致多人同时发病或群体性正己烷中毒[5]。

通过对申报资料的分析,也可以看到有些企业的申报资料不齐全,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准确,主要原因可能是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知识匮乏。职业危害申报的过程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学习职业卫生知识的过程,监管部门可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并对具体负责申报人员进行培训,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本身存在危害因素,在申报表上反映出更真实的情况,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监督。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光明新区已申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方法 将网上申报的328家企业的资料进行汇总,并用SPSS 17.0对一些项目进行χ2检验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已申报的328家企业行业类型主要是制造业299家,占申报企业的91.2%,制造行业企业粉尘、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接触人数为14 262人,占全部接危人数(15 478人)的98.7%。4种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苯系物和正己烷超标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46,P<0.01)。结论 根据企业职业危害分布情况,应有针对性地监管和采取职业病防治控制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并对申报资料不全的企业进行督促,完善申报工作,进一步夯实职业健康监管基础。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Z].2012.

[2]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

[3]于军,曲荣梅,宇雅苹,等.某电子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61-162,166.

[4]王琳.2007-2010年成都市职业病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26(5):261-264.

上一篇:短篇校园故事:不值得的付出,让你的时间廉价下一篇:我眼中的世界作文500字:五彩缤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