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教学设计 教案

2024-04-17

2 *《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教学设计 教案(共2篇)

篇1:2 *《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欣赏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语句,体会红军的艰难和钢铁意志。

2、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难点:

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指名学生上台介绍“红军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三整体感知

(一)学习第一首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1、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歌词蕴含的感情。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小组合作探究:

1、正音。

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领会文章深意:

(1)本首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它在文中的作用? 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赞美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才能。(2)开头四句话写了什么内容?“天如火,水似银”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开头四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天如火,水似银”,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再现了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了红军行军的艰辛。

(3)分析“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在文中的作用?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出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爱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4)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 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3、小结:

(二)学生自己鉴赏分析第二首诗:

1、思考题:

(1)“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这开头四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开头四句话意在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这两句话进行赏析。

作者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高的雪山踩在脚下,而是用“雪山低头迎远客”的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毯”“毡”用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阅读方法解密: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两步法。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是中考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想回答好这种问题需要分两步:第一,全面了解修辞的作用,如比喻、拟人的主要作用是生动形象;排比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势,加重感情;设问的主要作用是引起注意和思考等;第二,判定句子用到的修辞,并结合语境来分析。不要孤立、笼统地去说作用,要把修辞放到句子中具体地来分析。此处运用的修辞是拟人和比喻,结合其作用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即可。(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两句中“更”和“越”有何表达效果?

句中用“更”和“越”两个副词,准确地表现了红军在穿着单衣、粮袋中米粒皆无的情况下“不怕难”的精神。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品析字词效果一般考查的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些词语从语法功能上讲各有特点,一般来说,动词主要考查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容词主要考查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副词则考查词语的准确性、周密性、逻辑性。做此类题时首先确定词语属于哪种词性,然后根据词性特点分析表达效果。答题模式是:“某某”这些动词(形容词、副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事物、人)的„„特征。如果涉及作者感情的表达,还要对作者的感情进行分析。本题考的是副词,主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4)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体会其含义。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两句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2、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小结。

四、课堂总结语言精练、气势逼人、层次分明,多种修辞手法并用。

篇2:2 *《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教学设计 教案

地)导学案2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

一、学习目标

⒈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⒊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 ⒋品味、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三、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学法设计: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教学过程 :

一、情境再现:

长征的路线:瑞金→乌江→赤水→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岷山→陕北(1935.10)

二、介绍《组歌》的创作背景

第 1 页 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正音、正字、释意 ⒈正音

皑()黔()毡()草毯()扎()2释意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四.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五、释疑:

㈠《四渡赤水出奇兵》 齐读

⒈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⒉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⒊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

第 2 页 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

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⒋读了本文后,你们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六、比较本课与《七律 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若时间不够可视为课后作业)

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律 长征》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提示:

⒈ 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⒉ 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第 3 页 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

一、情境过渡: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靠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二、授新课

⒈读《过雪山草地》,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

⒉问:怎样克服的?靠什么?

提示:千锤百炼的红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⒊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总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比较阅读

第 4 页 ⒈比较一下两首歌词的异同

同:两首歌词都歌颂了红军战胜严寒酷暑、克服险恶环境与生活险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态度。异:中心不同。

第一首表现了军民鱼水情和毛泽东神奇的用兵之道; 第二首表现了红军部队上下团结、同甘共苦的追求理想、战天斗地的崇高精神。

⒉两首歌词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异同?这样的比较有什么好处?

同:都描绘了部队所处的险恶环境;

异:第一首:⑴横断山阻挡路途,道路难行,部队条件艰苦,天气炎热无比;

⑵敌人围追堵截,重兵把守,意欲消灭红军部队,部队面临生死攸关的生死关头;

第二首:⑴雪山挡道,草地茫茫,荒无人烟,高原奇寒,风雨交加;

⑵部队断粮断炊,忍饥挨饿,以野菜充饥,共度难关。⒊两首歌词在句式上有什么特色?

⑴以七言为主。结合组歌来分析,总结: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战士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⑵三言句为辅。结合课文,这些句子都描绘了红军部队所

第 5 页 处的险恶环境(酷暑如火、雪域厅寒、道路艰难、敌兵围堵、断粮断炊),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庄严残酷的气氛,对塑造红军战士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⒋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又有哪些特征?语言精炼形象(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

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诵比赛,再次领略歌词的气势与节奏,体会红军那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四. 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动目的:更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活动形式:朗诵比赛

活动准备:先听录音,再自由朗读,选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作为裁判。

活动过程 :

⒈主持人报幕 2.按小组顺序,依次朗诵 3.裁判简评 4.评出等地

六. 布置作业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看法。(整理成文)教学后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2 *《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教学设计 教案】相关文章:

长征组歌赏析论文题目05-07

组歌节选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26

组歌教案12课时05-03

《组歌》的优秀教学设计04-08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04-26

组歌说课设计节选05-01

八年级语文组歌(节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04-12

纪伯伦组歌范文05-20

组歌纪伯伦范文05-22

组歌其余三首范文06-05

上一篇:国内外进展情况、研究目的及意义下一篇:边境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