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及办事流程

2024-04-20

计划生育政策及办事流程(精选9篇)

篇1:计划生育政策及办事流程

计划生育政策及办事流程

办理生育服务证(夫妻双方均是北京市户口)程序及提供材料

办理程序:申办人到女方单位或女方存档处领取一孩《生育服务证》后,填写夫妻双方基本情况,并经夫妻双方单位或存档处签字盖章后,再到云岗街道计生办审核办证;

提供材料:

*男女双方《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首页、本人页);

*男女双方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正反面);

*《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双方单位(人事档案所在单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人事、劳资部门审核盖章的《生育服务证》2-3页复印件;

*如女方户口为集体户口,须出具单位人事或保卫部门的同意子女随母入户证明;属于再婚的须出具历次《离婚证书》和《离婚协议书》或离婚判决书原件及复印件(离婚协议书需要到民政局复印并加章);

*丧偶的要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注销证明。

办理独生子女申请书(夫妻双方均是本市居民户口)程序和提供材料

办理程序:北京市(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请书一式3份; 男、女双方单位盖章处:集体存档必须是有存档资质的单位计生办盖章,个人存档必须是存档处签字盖章;

提供材料:

*结婚证、户口本(双方)、身份证(双方)、生育服务证的原件;

*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申领独生子女费的条件、领取时间和领取证件

申请条件:南二社区管辖内居民,人事档案在云岗街道社保所持有求职证的,或档案在人才的持个人存档卡,可申领;

领取独生子女费的时间及证件:于每年1月中旬至2月底到南二社区领取独生子女费,携带领取人的户口本、独生子女证、结婚证、个人存档卡或求职证,代领人需携带本人身份证。

办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卡的人员范围

南二社区管辖内居民或流动人口,携带户口本及结婚证到社区办理。

出具婚育证明的所提供的材料

本社区居民携带户口本、结婚证,并向居民居住地信息员核实其婚育状况后如实填写。

申请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领取条件、领取办法和所需材料

领取条件:户口在新村地区的无业人员或与原单位脱离关系属个人存档(自己缴纳保险)的人员、农转居人员;必须是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55周岁,男方年满60周岁时方可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离婚后又复婚的,只有原来的一个子女的;再婚的双方只有一个子女(含不在身边的子女),已经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的;

领取办法: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携带所需材料到户口所

在社区居委会登记办理;注:独生子女证丢失的提供独生子女申请表、两者都没有的必须提供当年发放独生子女费的证明。

领取所需材料: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原件、复印件;

*独生子女父母双方《结婚证》原件、复印件,如有婚姻变化的还需要提供历次离婚证明(离婚证及盖章的离婚协议、判决书、丧偶需提供丧偶证明);

*独生子女父母《户口本》原件、复印件(首页、本人页); *夫妻双方单位开具的独生子女证明(无单位一方由户口所在社区居委会出具证明);

*退休证的原件及复印件(退休证上的单位必须是职介、人才或社保所才符合发放要求),单位破产的要有破产证明;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夫妻双方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条件

(非农业户口)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婚后五年以上不育,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从边疆调入本市工作的少数民族职工,调入前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允许生育第二子女的。

办理婚育证明的对象是

《条例》规定的办证对象是流动成年育龄妇女(成年育龄妇女是指18周岁~49周岁的妇女)。

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需要提供

已婚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需提供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未婚育龄妇女只需提供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主要内容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主要内容包括:持证人姓名、年龄、公民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配偶信息、生育状况、避孕节育情况等基本信息。

负责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机构有

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流动育龄夫妻在外出之前应履行以下义务

成年育龄妇女应办理婚育证明;主动告知流向、流出时间、联络方式等信息;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关规定。

篇2:计划生育政策及办事流程

办事流程 一:资格认定

1、参保对象在生育前认真填写《九江市职工生育保险待遇认定申报表》一份,在相应栏目中加盖公章后,交予九江市医保局服务大厅登记备案。

2、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加填一份《男职工配偶未就业情况认定表》。

3、交医保局登记备案时,请携带以下证件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1)结婚证,(2)生育服务证,(3)身份证,(4)B超或妊娠诊断证明。

4、银行信息为参保单位收入对公帐号信息,非参保对象个人银行信息。二:待遇申领

1、认定后,本地生育对象产前门诊及生育医疗费用在定点生育医院即时结算;非本地生育对象将产前门诊发票、生育住院发票、住院费用清单、出院记录交予单位医保经办人统一到九江市医保局服务大厅办理待遇申领。

2、生育津贴申报及领取回单统一由单位经办人办理。部分政策宣传

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支付最高限额标准

(1)产前门诊600元;

(2)分娩:①经阴道正常分娩2000元,②经阴道助产分娩2500元,③剖宫产3500元。多胎妊娠的,每多生育1名婴儿,增加其基本费用的10%;

(3)流产、引产:①怀孕10周以内门诊流产300元,②怀孕10周(含10周)以上、12周以内住院流产600元,③怀孕12周(含12周)以上、28周以内住院引产1100元,④怀孕28周(含28周)以上住院引产1500元;

(4)宫外孕手术1500元;

(5)避孕、节育:①常规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60元(处于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伴有嵌顿、断裂、变形、异位的120元),②皮下埋植避孕术 60元,③输卵管绝育术800元,④输精管绝育术500元,⑤输精(卵)管复通术3000元。

九江市医保局服务大厅地址:龙山小学对面(行署大院旁)咨询电话:8586309

篇3:计划生育政策及办事流程

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解读

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2月发布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国税发[2008]116号) 文件规定, 对于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从事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规定项目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 可按当年实际发生额在所得税前扣除, 并可按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该政策自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加计扣除政策以来, 其内容发生较大变化, 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第一, 扣除主体限制逐渐放宽, 受惠范围扩大。主要体现在主体性质的变化 (政策享受主体从最初的“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到现在的“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 和主体限制条件的改变 (即2006年取消了“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的要求。

第二, 研发活动范围界定明确。新政策明确研发活动为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 (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新知识,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 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 (服务) 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并且规定研究开发活动仅限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07年度) 》所规定的项目。从而使得研发活动的范围确定操作性增强。

第三, 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支出逐步规范与细化, 研发费用可向后结转抵扣, 政策激励性增强。新政策对研发费用强调直接相关性, 将“技术开发费”改称为“研发费用”, 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研发费用分为八大类。另外, 2008年开始, 政策规定研发费用无论当年是否亏损, 都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前直接全额扣除。这对初创企业或一次性大规模投入企业意义重大。向后结转抵扣采用“5年”的时间段, 比较好地反映了一项研发活动从投入期到收获期的主要过程, 其费用选择摊销在这个时间周期也是比较适当的。

二、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应对流程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于2008年实施后, 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无形资产研发支出、摊销、转让与投资的涉税处理和税收优惠规定进行了统一, 为各类企业进行无形资产的研发与管理活动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因此, 对企业来说, 财务人员必须合理区分无形资产研究支出、开发费用和一般经营支出的界限, 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无形资产研发活动的风险和成本。

(一) 设立专门研发机构

为了准确核算研发费用, 用足用好加计扣除, 避免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企业应尽量成立研发机构。如果不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 一些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很难分清的项目, 则可能失去加计扣除的机会。有企业技术中心并且经外部行文认定过的, 可通过公司管理层决议的形式在年初明确由企业技术中心承担。如果没有企业技术中心的, 则由公司董事会以决议形式确定内部研发机构的设立及组成人员。

(二) 确定研究开发项目

年初, 由研发机构编制研究开发项目立项任务书, 经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审议通过, 报相关部门批复后执行。属外部立项的项目, 应提供国家有关部门的立项文件或备案证书, 以及单位与有关部门签订的项目任务书或合同;无外部立项的, 应提供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企业的研发活动, 仅限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07年度) 》规定的项目。

(三) 编制研究开发项目财务预算

通常, 应针对研究开发项目制定明确的财务预算, 以便在后续环节中准确、及时归集研究开发项目的费用和成本。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项目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在研究开发过程的具体操作中就缺乏依据, 也存在虚报研究开发项目骗取国家税收政策优惠的嫌疑。研发项目财务预算包括经费预算总额、具体支出结构、项目开发期、各研究开发年度计划投入额、项目研发人员构成等内容, 皆为项目预算的重要内容。

(四) 研发活动的组织实施

由于部分研发项目与生产活动紧密相关, 因此, 在研发活动过程中, 应严格区分研发支出与正常生产经营支出, 避免随意扩大或虚列研发成本费用现象的出现。为此, 在研发活动中, 应建立有效措施, 以保证研发活动的正常实施和为税前加计扣除提供证明文件或依据:第一, 加强研发人员的日常考核管理, 包括考勤、科技活动、参与项目时间等情况的每月考核。此项日常工作, 可由项目组专人结合有关考核用表格进行。第二, 加强研发项目专用设备、仪器管理和维护。最好是实施专人管理;实务中, 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活动是基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线上进行的, 而税前加计扣除办法中只有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才可以享受加计扣除, 因此, 对于在生产线上实施的研发活动, 应由研发机构与生产部门共同协商解决研发活动时间安排, 并作出相应记录。第三, 加强研发活动耗用材料的管理, 完善相关手续。研发材料的领用应由研发机构 (或研发小组) 专人领用, 并注明是何研发项目使用。研发项目活动耗用材料应与研发项目相关。

(五) 研发项目的成本费用归集

企业应严格按照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及财企[2007]194号《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进行会计核算, 所以项目管理的相应部门要配合财务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工作。核算时一般直接将有关费用计入相应研发项目, 对于共耗费用要按合理的办法进行分摊。一般来说, 设计部门要区分设计研发费支出, 材料部门要区分用于研发的材料与动力费支出, 人力资源部门要区分研发人员的工资与附加费支出, 资产管理部门要区分用于研发设备的折旧费或研发设备租赁费支出等, 交由财务部门及时入账, 正确归集。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企业的研发支出不仅包括可以税前加计扣除的费用支出, 而且还包括不能加计扣除的费用项目, 因此, 在进行项目核算时, 不仅要按项目进行划分, 而且还要按不同项目的不同费用类别进行划分。

(六) 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企业应在年度终了的限期内, 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并报送相关资料。年度终了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及时将资料准备齐全, 与可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归集表一并报税局审查, 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三、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 完善研究开发费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对可以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强调了与研发项目的直接相关性和关联性, 且采取了列举的方式进行, 不在列举的8个费用范围内的支出不得作为加计扣除项目计算。为此, 企业必须加强研发项目管理, 完善财务核算制度。如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 准确归集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 并设置明细项目, 做到账目清晰、核算有据, 以切实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其次, 建立研发各相关部门协调与合作机制。企业研发项目的立项、研发费用的归集涉及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加强沟通与协调, 按管理制度、工时管理及流程办事, 确保日常工作能按税收法规的各项规定、科技局的相关要求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归集和核算研发成本和费用, 维护企业利益, 共同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和申报工作。

第三, 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及税务部门进行沟通。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 要向税务师事务所和税务部门据实沟通企业研发情况, 以便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在和外部各中介机构及税务部门沟通过程中, 企业应积极主动地阐明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的目的以及做法, 以求其理解并认可。

第四, 亏损企业也应积极申请加计扣除。部分企业由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等活动投入较大产生亏损, 并未积极申请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原因是其认为亏损状态下申请加计扣除没有必要。其实, 这些企业只关注正常经营亏损后转弥补的利益, 却忽视了加计扣除可以加大亏损, 带来更大的抵减效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98号) 规定加计扣除部分所形成的亏损可以用以后五年的所得弥补。加计扣除属于税法与会计核算不一致所产生的一项可抵减永久性差异。因此, 企业即使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亏损, 也应积极申请加计扣除, 这样可以抵减以后年度更多的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减轻以后年度的所得税负担。

第五, 加计扣除优惠可与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叠加使用。企业所得税法中除了明确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外, 还设置了诸如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优惠、加速折旧、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等其他扶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且, 为了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调节作用, 税法还规定对于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叠加时, 企业无需选择最优惠的政策, 可以同时申请享受各类优惠政策。

篇4:计划生育政策及办事流程

2009年7月我国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中央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各环节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规定和解释。随着各项制度安排和操作规程的逐步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迅速上升,除试点银行、企业数量以及境外涉及区域不断扩大外,业务种类也由以贸易结算为主扩大到其他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类业务。本文将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基础,对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各环节有关的注意事项以及政策规定进行解读。

一、企业出口申请结算试点资格与银行开户的规定

(一)申请资格

有意向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应该首先获得试点企业的资格,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向人民银行等主管机构推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候选,待人民银行等机构核准后,取得资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当地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选择国际结算业务经验丰富、遵守财税、商务、海关和外汇管理各项规定,资信良好的企业参加试点。

从具体操作来看,由于业务种类不同,涉及的环节不同,目前试点企业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出口货物贸易,即办理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必须取得试点资格,但不涉及退税的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采用人民币结算。对于进口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结算,所有企业均可直接采用人民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从事出口货物贸易被评审为试点的企业,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且未发生欠税的;(2)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2年以上,且日常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正常、规范,能按税务机关要求保管出口退税档案资料;(3)近二年未发现企业从事“四自三不见”等不规范业务;(4)近二年未发生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抗税、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行为;(5)近二年未发现虚开发票(含农产品收购发票)和使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申报出口退税等问题;(6)评审期间未涉及有关税务违法案件检查。

(二)选定银行

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需要开立专门的人民币账户,也没有额度限制,企业按规定开立多个人民币账户,也可在不同的银行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因此在获得试点资格之后,企业可以从已开立人民币账户的银行中选择其中一家作为信息主报告银行。所谓主报告银行,就是指负责提示企业履行相关信息报送和备案义务的境内结算银行。原则上为试点企业首次办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境内结算银行。

试点企业在首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应向其主报告银行提供的材料包括:《企业信息情况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进出口企业提供);《税务登记证》;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有效身份证明。主报告银行将会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或其他有效方式,对试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受益人等自然人的身份进行核查,并填制《企业信息情况表》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

二、企业先进出口报关后结算的办理规定

(一)企业报关时需要提供的资料

企业按合同规定及货物装船到(发)货的情况以人民币向海关报关,报关时需要向海关递交的资料包括:(1)发票;(2)装箱单;(3)报关预录单;(4)报关委托书。根据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出口报关环节中,无需出示出口核销单。

(二)企业收、付款的相关规定

企业到银行办理付款或收款入账。收款时向银行递交的资料包括:(1)合同;(2)发票;(3)进(出)口报关单;(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口付款说明”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收款说明”。

有关真实性审核,试点企业应当向其境内结算银行提供进出口报关时间,如实填写并提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款说明》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付款说明》,提交证明其贸易真实性背景的单证(合同、发票),配合境内结算银行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人民币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银行将相关的收、付款信息及报关信息一一对应,通过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 IS)报送给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事后进行监督检查。收款环节货款不通过待核查账户直接进企业人民币账户。境外银行和境外企业已在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账户中所存储的人民币资金也可用于跨境贸易支付。试点企业应当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台账,准确记录进出口报关信息和人民币资金收付信息。

有关国际收支申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虽然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但仍需要进行网上国际收支申报。收到跨境人民币款项时,企业应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并于5个工作日内办理申报;对外支付人民币款项时,企业应在提交《境外汇款申请书》或《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的同时办理申报。

此外,至货物出口后210天时,试点企业仍未将人民币货款收回境内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其境内结算银行向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报送该笔货物的未收回货款的金额及对应的出口报关单号,并向其境内结算银行提供相关资料。试点企业可以将出口人民币收入存放境外,但应当通过其主报告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提交包括存放境外的人民币资金金额、开户单位名称、开户银行、账号、用途及对应的出口报关单号等信息的书面情况说明。

(三)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相关规定

企业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出口免抵退税的申报,申报出口退税时向税务部门提供的资料包括:(1)发票;(2)出口报关单退税联;(3)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企业申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必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但应单独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如与其他出口货物一并申报的,应在申报表中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货物报关单进行标注,如“KJMY”(跨境贸易缩写),如果税务机关有明确的规定,则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在备注栏设定标志。

外贸企业申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可单独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也可与其他出口货物一并申报。目前外贸企业退(免)税申报系统只能按照“美元离岸价”录入,试点企业在申报时,可直接输入人民币离岸价,核销单号不需录入,但是必须在备注栏标注“KJ”字样,否则系统审核无法通过。生产企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应与其他出口货物一并申报。申报时在系统的“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模块中,“原币代码”栏目必须填写“RMB”;“原币币别”栏目必须填写“人民币元”;“原币离岸价”栏目按照人民币离岸价的金额填写;“原币汇率”栏目填写“100”;“美元汇率”栏目按实际汇率填写;核销单号不需录入;“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模块中的“备注”栏目必须标注“KJ”字样,申报时单证不齐标志不能出现“H”。

三、企业先结算后进出口报关的办理规定

对于先结算后进(出)口报关的情况,企业首先要向银行提供合同、发票、进(出)口收(付)款说明以及预计报关时间,在银行办理付款或收款入账 (进口预付或出口预收);其次按合同规定及货物装船到(发)货的情况,企业向海关报关,企业实际报关时间与预计报关时间不一致时,应通知银行,由银行向管理系统报送相关更新信息;第三,凭出口发票、增值税发票和出口报关单退税联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出口免抵退税的申报。

试点企业预收、预付人民币资金实行比例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制定。试点企业预收、预付人民币资金超过合同金额25%的,应当向其境内结算银行提供贸易合同,境内结算银行应当将该合同的基本要素报送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在国际收支中,预收款作为一般贸易项下预收申报,编号为101010。同时,试点企业还要明确用人民币结算与外币结算在政策规定上的差别。如表1:

四、企业进出口中的其他特殊情况的规定

第一,针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涉及进出口报关与结算币种不一致的情况,目前不同地区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如山东省规定以外币报关以人民币结算的情况下,在银行办理收(付)款时应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收款说明》或《跨境人民币结算付款说明》中注明“外币报关人民币结算”字样和相应的外币报关单号。再如广东省出台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进出口报关与结算币种不一致问题处理操作指引》中对出口项下的规定总结如表2:

表1 人民币结算与外币结算对比

表2

第二、境内结算银行可以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融资金额以试点企业与境外企业之间的贸易合同金额为限。

第三、试点企业可以在其他试点地区的境内结算银行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也可以跨地区以人民币申报出口货物。

第四、试点企业来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收取人民币资金超过合同金额30%的,试点企业应当自收到境外人民币货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其境内结算银行补交下列资料及凭证:企业超比例情况说明;出口报关单(境内结算银行审核原件后留存复印件);试点企业加工贸易合同或所在地商务部门出具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境内结算银行审核原件后留存复印件)。

第五、跨境贸易项下涉及的居民对非居民的人民币负债,暂按外债统计监测的有关规定,由境内结算银行、境内代理银行和试点企业登录现有系统办理登记,但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

篇5:亲属移民香港政策及流程

(一)、申请定居的条件:

根据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或者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定居条件是:

(1)夫妻一方定居香港、澳门,分居多年的;

(2)定居香港、澳门的父母年老体弱,必须由内地子女前往照料的;

(3)内地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儿童,须投靠在香港、澳门的直系亲属和近亲属的;

(4)定居香港、澳门直系亲属的产业无人继承,必须由内地子女去定居才能继承的;

(5)有其他特殊情况必须定居的。

(二)、申请赴香港、澳门定居的证明材料:

1、夫妻一方定居香港、澳门,分居多年的,可以申请去香港、澳门定居,使夫妻团聚。分居多年的具体年限,由于各地情况不同,规定的分居年限也不一样。

申请者是男性的配偶,容易获准。申请去香港的分居年限与去澳门的分居年限也不相同。广西现公布的分居年限,去香港的须分居满4年以上,去澳门的须分居满8年以上。

申请人应向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递交下列证明材料,由受理机关验证,并留下复印件:

(1)申请人与在香港、澳门的配偶的合法婚姻证明。港澳同胞与内地公民结婚的,递交内地公民户口所在地县以上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结婚证。在香港登记结婚的,递交香港婚姻注册处出具的结婚证书以及内地涉外公证机关出具的夫妻关系公证书。

(2)配偶在香港、澳门有永久居住资格的证明。如注明持证人在香港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澳门身份证复印件。

(3)香港或澳门配偶的近期来信。

2、定居香港、澳门的父母年老体弱,必须由内地子女前往照料的。

一般来说,在香港、澳门的父母分别达到60和55岁为“年老”;身体有病、健康不佳为“体弱”;在香港、澳门没有子女的属“必须由内地子女前往照料”,其内地一个子女才可申请去香港、澳门定居,以照顾父母。

对于在香港、澳门的父母身边原有的子女,因移民或经商等原因离开了香港、澳门去其他国家,造成父母身边无子女,内地子女又申请去港、澳定居照顾父母,由于受名额限制,目前尚无法满足要求。

申请人须向受理机关递交下列证明材料:

(1)与香港、澳门亲属的关系证明。如公证机关出具的亲属关系公证书以及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2)香港、澳门亲属有永久居住资格的证明;

(3)定居香港、澳门的父母身边无子女的有关证明;

(4)香港、澳门父母健康状况证明,如医院的证明等(对体弱者而言);

(5)香港、澳门亲属近期来信。

3、内地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儿童须投靠在香港、澳门曲直系亲属和近亲属的,可以申请去香港、澳门定居。该项条件中的“儿童”应指12周岁以下者;“直系亲属”是指父母、子女、祖父母、孙子女;“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申请人应向受理机关递交下列证明材料:

(1)与香港、澳门亲属关系的公证

(2)香港、澳门亲属有永久居住资格的证明;

(3)在香港、澳门的亲属同意照料(抚养)的证明材料;

(4)香港、澳门亲属近期来信。

4、定居香港、澳门直系亲属的产业无人继承,必须由内地的子女去定居才能继承的,内地一个子女可以申请去香港、澳门定居,继承产业。定居香港、澳门直系亲属在香港、澳门有产业,并且在香港、澳门无子女的,才属产业无人继承。

该项条件中“定居”应是在香港居留7年以上,有永久居留资格的;“

产业”是指定居香港、澳门父母、祖父母等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不含华侨、台湾同胞、外籍华人的一般投股,动产的临时转移以及房屋。“继承”是对遗产而言,不含承领在世人的财产,如承领在世人的财产,应用第二个条件去衡量。“必须”指在港、澳无份额可由港、澳继承人代管,内地继承人不前往港、澳定居,不影响所有权。

申请人应向受理机关递交下列证明材料:

(1)香港、澳门直系亲属产业状况的证明。如律师的有关公证、商业注册证明材料、税单、产权证明材料、银行存款证明材料等;

(2)内地子女有合法继承权的证明;

(3)该产业主人属于直系亲属并在港、澳定居(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在港澳无子女继承的证明材料等。

5、有其他特殊情况必须去港、澳定居的也可以申请去港、澳定居。

第五个条件中的“特殊情况”;是指法规中没有列到,但条件更充足的,如老年夫妻虽不足分居年限,但有特殊理由的。

(三)去香港、澳门定居的申请程序:

1、提出申请

内地公民符合上述申请去香港、澳门定居或短期停留条件的,本人可到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2、履行申请手续

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后,并履行下列申请手续:

(1)交验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者其他户籍证明和工作证。如公安部门要求提交复印件,应予复印提交。

(2)填写《中国公民出境申请表》,应用毛笔或钢笔如实详细填写。“出生地”一栏应写明省、自治区名称和市、县名称。

(3)递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前往香港、澳门的书面意见。这个书面意见应明确表示是否同意申请人去香港、澳门定居或短期停留。无工作单位的,可递交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或者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

(4)递交与申请事由相应的证明,即符合上述第二、第三条各款所述的应递交的相应证明材料。

(5)交申请人近期免冠正面二寸照片5张。

3、受理申请

申请人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回答了有关询问和履行申请手续后,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即可受理其申请。如手续不完善、证明材料不齐全,应补充完善齐全后才予受理。

4、领取去香港、澳门的证件申请人接到批准通知后,由于名额的限制,相当部分的申请人都要等候发证。因为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对获得批准的申请人,还要做发证的安排。安排的次序,一般先安排分居时间长的,属短期去港、澳的,先安排会见台湾亲属或直系亲属、先申请的以及情况特殊的。

入境管理部门签发证件后,即通知申请人,申请人须携带领证凭证,前往领取,并交工

篇6:意大利移民政策及流程

政策解读

1、五年期旅游签证:允许五年内任意出入意大利。但该签证允许每6个月在意大利居住最多90天,每五年更新一次。

申请流程:选择心仪房产→赴意大利查看相应房产→支付订金→支付其余房款→核对相关材料→申请相应签证→获得签证。

2、非户籍选择居留许可:允许在意大利停留居住任意时长,要求每年入境意大利至少一次。申请条件:31000欧元/年的收入证明,该证明可以是租金收入、股份收入、年金或养老金收入以及其他各类收入,但固定工资收入不可作为该申请的资金证明。

申请流程:选择心仪房产→来意大利查看相应房产→支付房产订金(如果最终没有取得签证,全额返还)→核对相关申请材料→申请非户籍选择签证→获得签证→到意大利后使用签证换取选择居留许可→支付其余房款。

根据规定,一个拥有自由收入的非欧盟国家籍的公民,如果在意大利购买房产,可以向意大利驻当地大使馆申请“选择居住”类的签证,前往意大利生活和居住,这类 签证也适用于此人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持有这类签证每年可在意大利居住6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但不允许打工。购买房产后经常到意大利短期居住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申根条约国国家的长期旅游签证,最长5年。这类签证适用于在意大利置业并经常往来居住的人士,持有申根条约国的签证还可以前往其他欧洲的申根国旅行。关于申请此类签证的信息和所需材料,可以登录意大利驻华大使馆签证处的网站查询。而申请“欧盟永久居留”则必须参加语言能力的考试,五年期的“长期居 留”在更换“欧盟永久居留”时也必须按规定参加意大利语考试。

符合申根国协议政策延续性强

篇7:深圳社会保险政策及办理流程

为企业代缴社会保险企业需提供资料:

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1份(盖公章)

公司组织机构代码(副本)复印个1份(盖公章)公司国税/地税(副本)复印件1份(盖公章)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1份

员工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1份(已办社保卡复印件1份)

需办深圳市劳动保障卡(需提供深圳市劳动保障卡数码回执单及工本20元)

一. 社保缴费基数及缴费比例(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

深圳户口参保基数是(最低1940—最高9699),非深圳户口缴费基数是(最低1000—最高9699)

二.社保申报流程

三.社保转移办理流程

1.员工离职后社保市内转移:员工提供在本市的社保电脑号由新单位根据标准直接申报。2.员工离职后养老转移到户口所在地个人帐户流程:

3.办理社保转移所需资料

● 员工户口所在地(转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同意转入的证明;

或称《社会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

● 员工的身份证复印件、深圳社保卡和户口所在地的个人社保资料

● 离职证明

四.退保办理流程

(1)流程

(2)办理退保所需资料

●《退保证明》无社保卡需一寸彩照一张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 员工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核对原件(必须本人办理不得代办);

● 退保员提供本人在深圳的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任一家开立的电子借记卡或活期存折。

● 填写退保申请单。

注:非深圳户籍外地员工,已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可办理退保手续,只退个人帐户金额。

社保五险一金的待遇及申报流程

一、养老保险的待遇

1、养老保险关系可以转移的,按规定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终结在本市养老保险关系;

2、养老保险关系无法转移的,经本人申请,可以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积累额,终结在本市养老保险关

系;

3、本市户籍的员工在1992年7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有本市户籍的员工

在1992年8 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非本市户籍的员工实际缴费年限累计满1

5年。符合以下条件和标准按月领取退休金:

A 男性退休年龄在60岁;

B女性干部退休年龄在55岁、工人退休年龄在50岁;

C连续工作的特殊工种可提前5年退休;

D国有破产企业职工离本人正常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

E因疾病而需要提前退休,男性为50岁,女性为45岁;

二、医疗保险的待遇和报销流程

(一)待遇

1、参保人自办理参保手续、足额缴交医疗保险费后次月的1日起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

参保单位、参保人未足额缴交或中断缴交医疗保险费的,自未足额缴交或中断缴交的次月1日起,参保

人停止享受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但可继续使用其个人账户余额。深圳连续参加本市

基本医疗保险1年以上的参保人,因工作变动,在1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中断参保不超过3个月的,重新缴费后其中断前后的连续参保年限可合并计算。在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中断参保超过3个月的重新

计算参保年限。

2、用人单位和参保人未按规定缴交医疗保险费的,不予补交。

3、综合医疗参保人每月进入个人帐户金额:45岁以下是缴费基数的5%,45岁以上是缴费基数的5.6%。

4、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参保人床位费最高不超过50元/日,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床位费

最高不超过35元/日。

5、按照医院不同级别设立不同的住院起付线,市内一级及以下医院为100元,市内二级医院为200

元,市内三级医院为300元,非本市医院为400元。参保人转诊转院到不同医院住院治疗的,分别计算

住院起付线。

6、每医疗保险年度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与参保人连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年限挂

钩,连续参保时间不满半年的、满半年不满1年的、满1年不满2年的、满2年不满3年的、满3年以

上的,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0.5倍、1倍、2倍、3倍、4倍。

7、每医疗保险年度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与参保人连续参加地方补充医疗保险的时

间挂钩,连续参保时间满半年不满1年的、满1年不满2年的、满2年不满3年的、满3年不满6年的,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5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连续参保6年以上的不设最高支付限额。

8、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参保人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诊治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转往

市外医疗机构就诊:

●所患病种属于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转诊疾病种类;

●经本市三级医院或市级专科医院检查会诊仍未能确诊的疑难病症;

●属于本市三级医院或市级专科医院目前无设备或技术诊治的危重病人。

9、符合市外转诊条件的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参保人,申请转往市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应当

按以下程序办理转诊(院)手续:

●由本市收诊的三级医院或市级专科医院的主诊医生提供病历摘要,提出转诊理由;

●由主诊医生填写一式两联的《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市外转诊审核申请表》;

●由转出医院科主任签署意见,交医务办或医保办审核并加盖医院公章后,属于定点医疗机构自行核

准的疾病,可以转往市外医疗机构诊治;属于市社保机构核准的疾病,经核准后可转往市外医疗机构诊

治。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应当是转出医疗机构同级或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10、参保人因工出差、探亲,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期间急诊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经本人申请,由市社会保险机构对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审核,按不高于本市医疗收费标准及市级医院偿付标准予

以报销。

11、参保人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到市社会保险机构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符合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可申请报销,但报销比例按本办法规定降低20个百分点;参保人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到国内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符合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可申请报销,但报销比例按本办法规定降低40个百分点。

(二)报销资料和程序

1、参保人应在医疗费用发生之日(住院从出院日)起12个月内提交以下资料办理报销手续:

2、转出医院转诊证明、盖有就诊医院印章的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复印件、疾病诊断证明(门诊)、出院诊断证明书或出院小结(住院)、费用明细清单、原始收费收据、用人单位证明和社会保障卡等资料。

3、参保人存折(深圳开户的中行、工行、建行、农行活期存折,验原件交复印件);

4、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申请材料不齐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在上述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材料;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补正材料通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补正,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但申请人可按规定重新提出申请;

5、材料齐全的或材料补正齐全的,自材料齐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决定受理并发放《受理通知书》;

6、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报销,对报销情况复杂或特殊情况下,可延期10个工作日作出审核报销,并在作出审核报销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送达。

参保人申请报销的医疗费用,属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审核之后其费用直接支付给本人;属个人账户支付的,从个人账户中扣除后其费用支付给本人。

三、工伤申报办理流程:

注意:工伤治疗中应知会事故人不要用自费药(以深圳市规定的药类为准),如发生自费药费用,则不予报销。如有特殊原因,必须用自费药,须写申请交社保局工伤处审批,审批通过后,可用此药,费用由社保局承担。

1、流程:

2、工伤认定申报所需资料

1).一般资料

●工伤认定申请表: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受伤时目击证人的证明描述及其身份证复印件;

●受伤员工身份证复印件及小一寸彩照4张;

●送院救治的首诊病历及诊断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死亡证和火化证明或火葬收费发票和户口注销复印件、殓葬证;

2).特殊资料(视不同情况而定)

●公安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书》、《赔偿调解书》;

●上下班路线图(标明:住所地址、单位地址、出事地点、勘查人、绘图人以及日期);

●住所地户口簿、居(租)住地证明或居住证;

●驾驶证、行驶证;

●属意外事故的:提供遭受自然灾害、高空坠物、遭受抢劫报警证明。如有目击证人:要有目击证人的书面证明,及其身份证复印件和可联系的地址或电话;

●职业病:提供省、市职业病防治院作出的职业病诊断证明。

四.失 业 保 险 待 遇

1、深户员 工 因 下 列 情 形 失 去 工 作 后 的 一 个 月 内,应 携 带 有 关 材 料,到 失 业 保 险 机 构 办 理 失 业 登 记 手 续 :

2、失 业 员 工 领 取 失 业 救 济 金 的计算标 准,按 其 连 续 工 作 年 限 每 满 六 个 月 计 发 一 个月 的 失 业 救 济 金,但 最 高 不 超 过 二 十 四 个 月。失 业 员 工 重 新 就 业 满 一 年 后 再 次 失 业 的,享 受 失 业 保 险 待 遇 的 期 间 按 照 其 重 新 就 业 后 的 工 作 时 间 计 算。

3、失 业 救 济 金 的 月 发 放 标 准 为 上 年 市 政 府 公 布 的 最 低 月 工 资 的 百 分 之 八 十。

五.生育保险规定

生育医疗保险参保人,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其进行围产期产前检查、分娩住院、后访视、计划生育手术(不含婴儿费用)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报销:

(一)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出具本人社会保障卡、本人身份证、病历本、结婚证和计划生育服务证(计划生育证明);

(二)在国内其他城市进行围产期产前检查、分娩住院、产后访视和计划生育手术(不含婴儿费用)的,按《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现金报销管理办法》执行。

(三)生育医疗保险参保人同时提供结婚证、户口本、计生证或计生证明,报销分娩费用还应提供婴儿出生证,报销计划生育手术费用还应提供节育手术证。

1、参保人应在医疗费用发生之日(住院从出院日)起12个月内提交以下资料办理报销手续:

2、转出医院转诊证明、盖有就诊医院印章的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复印件、疾病诊断证明(门诊)、出院诊断证明书或出院小结(住院)、费用明细清单、原始收费收据、用人单位证明和社会保障卡等资料。

3、参保人存折(深圳开户的中行、工行、建行、农行活期存折,验原件交复印件);

4、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申请材料不齐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在上述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材料;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补正材料通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补正,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但申请人可按规定重新提出申请;

5、材料齐全的或材料补正齐全的,自材料齐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决定受理并发放《受理通知书》;

6、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报销,对报销情况复杂或特殊情况下,可延期10个工作日作出审核报销,并在作出审核报销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送达。

离深回家乡分娩顺产不超过3300的额度,难产不超过4500额度

六、住房公积金的申领

1、提供填写完整的《深圳市企业员工结算住房公积金申请表》或深圳工作单位出具的证明(《申请表》或深圳单位证明均须加盖单位公章或人事专用章)。

2、失业人员或在社保个人窗口缴费的人员办理结算住房公积金业务,无须提供《申请表》或单位证明。但失业人员须出示失业证原件并提交复印件一份;个人窗口缴费的人员须提供一份书面申请(申请书上必须有本人的签名和指模)。

3、员工购房证明的复印件(验原件),即房产证或个人住房借款合同或个人住房抵押按揭合同,凭复印件或其他购房资料一律不予受理。如果购房资料原件显示业主姓名为员工配偶的,员工还须提供结婚证复印件(验原件)。

4、出示个人身份证原件并提交复印件1份(如是第二代公民身份证,还须双面复印)。

5、提交《深圳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或《深圳市劳动保障卡》或《社会保障卡》。

6、提供员工本人在深圳的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任一家开立的电子借记卡或活期存折。

三、办理程序

1、员工凭身份证和《申请表》取号排队。

2、听到叫号后到指定窗口录入银行帐号并打印结算单据。

3、员工本人核对无误后在三联单上签名并按指模。

4、领取个人保留单据。

备注:⒈本人亲自办理。

⒉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份、购房证明原件、《深圳市劳动保障卡》或《深圳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或《社会保障卡》。

3.提供员工本人在深圳的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任一家开立的电子借记卡或存折。

篇8:计划生育政策及办事流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人多力量大”等口号的鼓舞下, 我国人口增长率一路飘红, 8年内增长一个亿, 70年代的人口出生率甚至达到了5.83%, 迫于巨大的人口压力, 中央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1980年, 中央发布了“9.25”公开信, 正式提出“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 由此确立了刚性的人口生育政策,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严格的生育政策显示出了巨大的成效, 有统计称, “1971-2005年间,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 全国少生了约4亿人, 出生率下降到1.8%, 为家庭以及国家节省了74000亿元抚养费。”

二、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问题

就象我们当初抱着良好的愿望实行计划经济一样, 计划生育实现了人口数量下降的目标, 但却带来更多更大的社会问题。

(一)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总人口的负担系数呈现一个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 而谷底就在今后的10年左右。如果中国继续维持现行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 至多到2040年, 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40%, 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其实, 现在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常驻人口中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初露端倪, 有的家庭已经不堪重负。届时, 我们国家何谈竞争和发展?

(二) 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有资料统计, 我国近几年新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达到了117:100, 国际公认的正常比例为不超过107:100。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意味着在2020年, 我国将会有4000万男性找不到配偶, 成为“光棍”。而男性比例过高, 除了会造成婚姻压力外, 还会加剧性犯罪、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现象的出现并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 新生人口素质不高的问题。

当然, 现在的人口素质与二三十年前比还是提高了很多, 但目前农村的人口出生率明显高于城镇, 而城镇的教育水平要优于农村, 客观上阻碍了新生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另外, 假如没有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理应当比现在还高, 因为家庭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竞争意识更为强烈, 心智成熟更为顺畅。

(四) 损害女婴、弃婴合法权益的问题。

由于多生孩子面临着巨额罚款, 在农村交不出罚款, 牵牛扒房是常见现象, 导致少数家庭在分娩之后如果发现出生的婴儿的性别并不如愿, 便会选择弃婴, 而被抛弃的一般都是女婴。而有些家庭希望领养孤儿弃婴, 但是难度很大, 条件苛刻, 原因竟是民政部门担心有的家庭为了逃避计划生育而将亲生的子女谎称为弃婴或孤儿, 这些限制给那些真正的弃婴孤儿带来了生存困难。

三、我国人口的战略走势

当然, 如果仅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 是无法帮助我国走出现有困境的。人口生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人生出来, 就不能回去, 所以政策的修改, 要慎之又慎。但可以确定的是, 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方式是一定要改革的。援引计生委任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的构想, 将计生工作分为四个阶段:以处罚为主;奖罚并重;以奖励为主不奖不罚。最终的目标是将人口问题变成个人行为, 政府不干涉, 就像现在的发达国家一样。

四、人口问题的对策

人口控制的基本矛盾, 用一句话来说, 就是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因为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对人口数量的增长要求不一致, 于是才制定生育政策限制群众的生育意愿, 从而形成了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扭转失误, 使今后的人口控制走上科学的道路。

(一) 提高育龄群众素质, 降低人口风险。

素质教育, 从娃娃抓起。“多子多福, 子多势重”的思想积疾难医, 仅靠一代人、二代人难以转变, 所以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 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 耳闻目染计划生育对自身和社会的作用。从而逐步实现群众对自身生活行为的自觉控制。同时, 我们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降低人口生育风险和非生育风险。如随着“生命周期”的展开, 我国最早一批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新生代”已步入成家立业的阶段, 同时他们的父母也开始步入老年。独生子女家庭, 双女家庭的风险问题及后顾之忧以及其他计生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如不解决好这些问题, 那么实行计划生育的先行群体就可能成为农村中一个不断扩大的困难群体和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 抓好队伍建设, 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

首先要抓好三项落实。一是要抓好计生网络的落实;二是要抓好日常计生工作的落实, 重点抓好宣传教育, 知情选择和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三是要抓好工资报酬的落实, 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三) 发挥部门作用, 实现资源共享。

计生、卫生、民政、劳动等部门各司其职又互有关联, 如能实现五者联网, 互通信息, 整合人口资源, 共同建立统一的, 各部门共享的全市人口资源信息库, 那么就能及时发现育龄人群的流动情况, 婚育信息, 及时识破个别无诚信人员的瞒骗, 避免结婚、出生的漏报, 从而更好地为育龄群众服务。

我国人口众多, 对社会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是今天人们的共识。而中国人口的巨大增长, 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世纪, 当我们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 回顾历史, 总结经验, 要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事业的深入开展, 就必须立足实际, 正视现状, 找准症结, 综合治理。

摘要: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但在新时期, 却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扭转失误, 使今后的人口控制走上科学的道路。

篇9:计划生育政策及办事流程

关键词: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3)01—0107—06

江苏是全国计划生育的先进地区,也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随着老年型社会的加速来临,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问题日益被提上重要日程。如何给众多为计划生育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人制定完善的政策,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养老服务,最大限度地解除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养老的后顾之忧,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在全社会养老中的重要性

1.计划生育家庭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贡献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江苏城乡尤其是城市绝大多数家庭响应国家号召,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为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省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0%o和3%0以内,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只生一个孩子的妇女占已婚育龄妇女的74%,独生子女达到1200万人。全省人口出生率从1996年的12/11‰下降到2010年的9.73‰,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6年的5.53‰下降到2010年的2.85‰。根据胡平等人关于中国劳动妇女与计划生育的研究报告,如果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女性结婚平均年龄为23岁,生育年龄为24岁,那么到2011年,当年在计划生育政策下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妇年龄已达到或超过60岁,正步入老龄阶段,面临养老的现实问题。重视这批牺牲了传统养老资源并为经济增长作出直接贡献的计生家庭,使其在养老阶段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江苏省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2.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在全社会养老中的比重大

作为全国计划生育的先进地区,江苏计划生育率高,老龄化的程度也高。据江苏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民政厅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完成的一份关于江苏省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报告,江苏省进入老年型社会比全国提前了13年,已进入老龄化加速发展的阶段。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仅高于全国0.64个百分点,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高出1.22个百分点,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高出1.88个百分点,2009年则高出3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扩大。与全国相比,江苏计划生育程度高,计划生育家庭占全社会家庭的比重较大,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在全社会家庭养老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做好了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工作,就基本上解决了全社会的家庭养老难题。据预测,上海市2013年新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口中80%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考虑到江苏城乡人口各半的特点,新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口中应该有60%-70%左右为独生子女父母。目前,苏州已面临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高龄化、高龄人口空巢化的严峻形势,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有131.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0.7%,其中独生子女家庭占老龄人口家庭的比重达84%。这也说明只要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全社会养老中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比非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难度大

家庭小型化、微型化的趋势,加大了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难度。根据全国老龄办调查,1982年中国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4.4人,1995年为3.7人,2005年为3.13人,23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1.27人,下降幅度约29%。我们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特别是新的家庭结构——“四二一”模式(四个老人,两个夫妻,一个孩子)的形成,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四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更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相比之下,非独生、多子女家庭养老面临的困难要明显少于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多的家庭,有利于增加对老人的生活供给,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2010年8月,笔者一行对江苏盐城、南通的农村养老情况做了部分问卷调查,结果是中老年人普遍对将来的养老问题比较忧虑,但计划生育家庭对于养老的担心程度明显高于非计划生育家庭。其中,表示“养老生活来源难以保障”的计划生育家庭比例为79.5%,非计划生育家庭则为61.5%;“担心老来没钱治病”的计划生育家庭比例为85%,非计划生育家庭则为44%;“害怕老来无人照料”的计划生育家庭比例为75.6%,非计划生育家庭则为45.1%;“担心老来孤单”的计划生育家庭比例为66.5%,非计划生育家庭则为25.7%。根据有关部门2009年的统计,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人均收入绝对数基本上在2000~5000元之间,其中2000~3500元占52.4%,3500~5000元占23.8%,两者之和占总数的76,2%;而非计划生育家庭的人均收入绝对数处在2000~3500元的比例占42.1%,处于3500~5000元的比例占47.4%,两者之和为84.3%。这说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非计划生育家庭。

二、江苏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面临的突出矛盾

在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时,许多人口学家就提出关注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及相关的老年保障问题。30年过去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早已成为江苏社会普遍的现实,政策之初所指的“将来”也越来越近,当初所提出的问题也一一变成现实,在所有与养老相关的问题中,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更显突出。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第一难”将逐步转化为“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第一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计划生育家庭属于“未富先老”类型,养老缺少坚实的经济基础

从国际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分析,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收入一般都在10000美元左右,而中国只有1000多美元,江苏也就在2000—3000美元,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江苏的计划生育家庭绝对属于“未富先老”类型,这在世界上尚没有先例。截至2009年底,江苏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321元,2010年初又上调了10%,江苏人均每月至少要增加132元,另外,加上向退休早、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对偏低人员的政策倾斜以及向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增发,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468元。许多老人坦言,退休金的上涨幅度赶不上物价,并且害怕物价继续上涨,在养老方面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增加了不少养老的烦恼。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老龄化来得太猛,许多计划生育家庭对养老既无充分的思想准备,更无充分的物质储备。这些年,虽然经济增长很快,但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也无足够的准备,养老金筹措不足、发放不到位等,也反映了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面临的实际困难。

2.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城乡不平衡,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尤其复杂

江苏省60岁以上人口城乡在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上存在明显差异。以笔者2010年对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为例,城市老年人在每个收入水平上的人数百分比都和农村老年人存在差异,月均收入水平在500元以下的城市老年人人数百分比要比农村老年人少34.1%。经计算,城市老年人人均月收入水平为1003元,而农村老年人平均收入水平为607元,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高396元。城市老年人目前的经济状况要好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中入不敷出的人口比例比农村老年人少14.1%,略有积余和有较多积余的分别多8.59%和5.51%。在收入来源构成上,江苏城市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于退休金,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则主要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供养。

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构成差异明显,直接导致城乡老年人选择不同的养老模式和居住方式。在养老模式上,城市老年人倾向于依靠退休金养老,农村老年人依靠子女养老。从精神层面来看,近年来农村外流劳动者不断增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外出务工经商的行列。这一方面使得作为家庭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子女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保证家庭养老资源的正常供给,留在农村的老年人形成“空巢”家庭,完全无法实现家庭养老,甚至老无所养;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对传统价值观和传统道德意识的冲击,年轻一代的价值观、道德水平、对父母的情感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这对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冲击极大,虐老、弃老等现象的层出不穷就是例证。

3.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养老方式相对单一

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各地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资金筹措方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养老缺少认真细分,养老模式比较笼统。比如,独生子女在父母身边的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独生子女不在父母身边的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老年父母身体比较健康的宜采用什么样的养老模式,身体差的如何养老?不同文化差异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有何特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养老有什么具体要求?是不是所有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对象都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能否做到?不同收入水平的计划生育家庭如何养老,出现丧偶或丧子情况的计划生育家庭如何养老?等等。现在各级政府办集中养老的敬老院比较多,投入也比较大,但真正选择集中养老的计划生育家庭甚少。同时,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民间资本介入少,全社会重视程度低。

4.社会从福利和慈善层面考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多,从制度保障层面考虑的少

近些年来,江苏虽然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越来越高,但福利性、慈善性安排还不少。有的是给计划生育家庭一些救济或补贴,基本上不具有制度性保障,不解决长远问题。如,江苏省推行的计划四年(2009—2012年)实现农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其缴费比例是上一年农民纯收入的15%,其中个人缴纳12%,县级财政补贴3%。对农村计生家庭夫妇参保,政策则可调整为个人只需缴纳5%,政府负担10%。此项补贴旨在给农村计生家庭夫妇以眼前的实惠。江苏从2004年开始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超过60周岁以上夫妇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养老金,使他们“老有所养”,到2009年,江苏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从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720元,这样一对计划生育家庭夫妇每年可以领取1440元补助,但相对于上涨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区区1440元对于原本务农且收入不高的60岁以上农村老年夫妇来说是杯水车薪,与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与日前提出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体面”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5.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金的缴纳不够合理,影响到养老的公平性

多年来,在养老金的筹措方面,江苏基本上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全国也是如此),即个人交一点、企业筹一点、财政贴一点的办法。具体的做法,就是个人交得多,财政就贴得多。如果个人不交,财政就一分钱不贴。这在养老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筹集养老金,多方面调动参加养老的积极性是有利的。但是这对全社会所有计划生育家庭,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问题,也并不能解决全社会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那些收入水平高的人群交的养老金多,获得的财政补贴就多,养老享受的条件就好;相反,收入低的,无收入的,交不起养老金的,就较少获得甚至得不到财政补贴。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不同人群中,有些人养老金收入几乎与在职人员收入相当,其养老金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养老需要,还可以养活家庭其他成员。这样,既存在着对计划生育家庭养老财政资金的浪费,还存在着应该享受养老补贴的家庭失去养老权利的问题。

6.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养老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使得这部分家庭处境艰难

据笔者调查,近几年来,随着当初执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进入养老行列,一些特殊困难家庭养老陷于窘境。具体有这样几种情形:①现有的民政部门的救济、补贴不足以满足计划生育家庭最基本的养老需求,据笔者保守估计,现在南京一个养老对象,最起码的生活消费,每月至少在400元以上,如果光靠微薄的救济或补贴,将难以维持;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对象处于老弱病残状态,由于没有养老保障或者医疗保险,连感冒都难以承受,加之不断上升的物价,这样此类家庭必然处于无力养老的困境;③子女无可靠收入来源,或者丧子的孤寡老人,养老十分困难。还有其他情形,比如老人生活难以自理的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住房紧张居无定所的家庭等,“老无所养”的矛盾非常突出。可惜,对于特殊计划生育家庭遇到的困难,社会各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三、江苏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也处于关键的矛盾凸显期。这个时期,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面临的矛盾会十分突出,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政府必须将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放在非常突出的重要位置。一方面,弥补过去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准备的不足,另一方面,集中多方面养老资源,迎接形势严峻的老龄化社会加速来临的挑战和考验,尤其是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难题。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总目标,将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融入社会大养老之中,并置于重要战略地位,构建多层次、多种类、多方式的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服务模式,回报计划生育家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满足不同收入、不同阶层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需求,努力推动养老事业与经济社会、人口计生工作协调发展。江苏在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方面宜遵循如下几条主要思路。

一是工作重点战略转移思路。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战略重点的转移,将人口计划生育转到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上来。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强调的是生育的计划性。随着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控制人口的难度将让位于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难度,过去控制生育水平是“天下第一难”,现在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将成为“天下第一难”。因此,各级政府、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应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将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置于头等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是特惠制养老思路。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江苏是“未富先老”的地区。一方面,政府没有足够的养老准备,难以对所有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都提供充足的保障;另一方面,尽管过去多年里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快,但大多数计划生育家庭缺少养老的充分储备。这就决定了江苏省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的养老保障只能是低水平的,可以面向所有计划生育家庭,但并不保证所有家庭。该项养老保障政策是特惠制,而不是普惠制,即主要针对相对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而非所有的计划生育家庭。

三是多渠道筹集养老资金思路。在本质上,养老资金的价值来源属于剩余价值范畴。它可以是过去剩余劳动的积累,也可以是现在剩余劳动产生剩余收入的分配。一个人在劳动年龄阶段,他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不仅为了现行消费,还包括为养老所做的积累。从社会角度分析,全社会总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中,既有劳动者处于劳动阶段的消费,也包括劳动前阶段(即成为劳动力之前的阶段)不具有劳动能力者的消费,还包括过了劳动阶段丧失劳动能力者的和老年丧失劳动能力阶段的消费。问题在于,现实生活中,每个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收入有不同的来源,处在不同的水平上。有些养老人群有过去的积累;有些人群本身有较多的收入来源,比如子女的收入较高,养老能力较强;有些人群既无积累,现在收入也较低,自身养老比较困难。而政府既缺少为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所做的收入储备,现有社会总收人中也无法全部满足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收入需求,甚至需要通过寅吃卯粮透支未来。面对这样一种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现状,必须采取多渠道筹措养老资金的思路:一是计划生育家庭本身的养老收入,二是政府为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专项支出,三是发动社会民间资本、慈善机构投入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等等。当然,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对象就不能对政府有太多的依赖,政府不应该也做不到将所有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全部兜底包下来、保起来。

四是多模式养老思路。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家庭状况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养老需求,决定了需要采取不同的养老模式。这一方面可缓解政府养老的困难,另一方面可满足所有计划生育家庭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这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模式,比如家庭养老、集中养老、亲友集中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满足。

四、江苏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政策建议

针对江苏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据新时期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基本思路,在具体工作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供参考。

第一,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领导机构。对现有的计划生育机构和养老机构进行调整,成立由省分管领导负责,主要由省人口和计生委、社保厅、财政厅、发改委、卫生厅、民政厅等参加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领导小组。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关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做到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衔接配合,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运行机制,确保计生家庭养老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设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专项基金。在“计划生育关怀基金”的基础上,设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对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死亡家庭的养老帮扶行动。

第三,将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重点放在特殊困难群体。针对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面临“未富先老”的实际,在政府层面上,除了加强全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外,应该突出弱势群体,将特殊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作为政府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重点,制定倾斜性政策措施,确保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能有基本的保障。迄今为止,“个人出一点、企业交一点、财政拿一点”的养老保障政策主要照顾了富有家庭养老的利益,满足于养老资金筹措,财政的养老保障支出主要用在了富有家庭身上,越是困难群体,却越得不到必要的养老保障,被排除在社会养老保障大门之外,这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应该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建议对年龄在65周岁以上和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生活不能自理且无经济来源的农村和城镇计划生育家庭老人,由政府财政设立的养老基金出资养老;对独居、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并且经济比较困难的老人,由其子女提供一定服务费用,通过政府给予部分补贴,个人购买服务的形式,向这部分老年人提供低偿服务,实行居家养老;积极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在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成立计生家庭居家养老服务站,利用社区娱乐棋牌室、图书阅览室、法律咨询中心、志愿服务室、家政服务部、健身活动场地等服务设施,为计生家庭老年人提供读书看报、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服务。

第四,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平台。具体来讲,是组建三支队伍:一是综合服务队,具体承担辖区计生家庭养老服务工作和服务人员管理,协调政策落实等工作;二是志愿者服务队,发动共青团员、党员和助老义工组成志愿者,免费为计生家庭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三是专业服务队,为计生家庭老人提供免费送水换气、缝纫修补、家电维修、医疗保健、法律咨询等服务。

第五,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进入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领域。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有偿服务”的养老模式,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条件优越、服务功能健全的并非以盈利为目的养老机构,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吸纳养老人员,满足特殊困难群体以外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服务需求。比如,发展“老年人爱心餐桌”、“送餐上门”、“日间照料室”等服务项目。

第六,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对目前已经存在的老年服务进行产业化、职业化的改造和创新,在老年人得到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的同时,在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基础上,发展新型的养老产业,即“夕阳”产业。主要经营项目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养老服务和护理,范围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照料服务、卫生保健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在目前,这类服务应该成为江苏老年产业发展的重点。第二类是养老机构和设施,范围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住宅等房地产和相关设施的开发。第三类是老年产品和用品,这是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而研制和生产的,包括老年日常生活用品、老年医疗保健产品、老年金融保险产品、老年旅游健身产品等,从长远来看,这类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第四类是为老年人提供的培训和咨询,范围主要是“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内容,以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还有老年护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项目。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和医疗护理等基本需求方面,今后随着养老条件的逐步改善,健康保健和旅游娱乐等也会成为养老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江苏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远远赶不上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老年服务产品的供给也较为有限。今后,建议江苏将养老产业列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政府应当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包括给予政策扶持,如优先审批建设用地、享受减免税政策、优惠贷款、优惠用水用电等。

上一篇:以丑小鸭也有春天为题的作文下一篇:云冈石窟旅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