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

2024-05-22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共9篇)

篇1: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

一.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及意义

何为大学生素质拓展?从相对关系来说就死有别于传统的室内教育。把同学们组织起来一起到户外,进行各种户外游戏活动或者运动项目。从政治方面及学校方面工作来说: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为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而联合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她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的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为:素质拓展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是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条件和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水上、野外、场地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受训练者在掌握一定的遇险生存技能的同时,开发其心智、培养其团队精神的一种体育活动方式。

拓展训练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它能有效地提高人在体能、毅力、智慧、沟通、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可以把其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它能够培养参与者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挑战自我极限的勇气和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拓展训练活动更有利于参与者个人潜能的挖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拓展训练活动的目标更注重于参与者的心理素质提升, 拓展训练活动所采用的活动方式更有计划性。

当今大学生,由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及应用,以及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以致使我们日益沉迷在网络的世界中,相比于在户外大汗淋漓晒着大太阳气喘吁吁,在室内吹着空调上着网,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具有吸引了。然而长期的室内生活,导致我们长期不见太阳,感受不到室外新鲜的空气,并且长期的不运动也导致了身体机能的下降和衰退,是人们更容易生病。长期的不运动,也会导致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下降,精力不充沛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上述因素考虑,我们开展了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一项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计划,是在强调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发挥“第二课堂”培养人才作用的又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一项优化当代大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计划,对于进一步整合工作内容和资源,实现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具有积极的意义。“素质拓展活动”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一项具有长期规划、长远目标、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因此我希望我们院校制定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这一计划,并继续实施下去。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结合多年来我们学院团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经验积累,是学院团组织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学院团组织参与素质教育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学院共青团工作成为党政所需、社会所需、青年所需的结合点与着力点所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关系到当代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青年运动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进步持久不衰的动力和源泉。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要探索出一套帮助、引导青年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有效载体和机制,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学院共青团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学分制的全面推广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造成了班级功能的弱化,大学生的流动性和选择性不断增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当代大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抓住了青年学生对成长成才、实现自身价值、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需求和愿望,必将进一步拓宽学院共青团工作的空间。

我个人认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提高自信心,勇于超越自我。建立相互接纳,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团体气氛。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开放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开发自身潜能,肯定自我价值,提高自信心。

2、激发潜能,完善人格。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潜在能力和极限,克服恐惧心理和思想障碍,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自信心和自我管束能力,完善人格。培养大学生上进心理,增强抗挫折和突破能力,使个性变得坚强而富有韧性。

3、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引导大学生发现在团体生活中合作的价值和团体中个人的责任。帮助大学生明白团队的巨大力量,领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克服排他情绪和性格孤僻心理,培养与人沟通融合能力,感受分享带来无穷乐趣。

4、学会沟通,融洽人际关系。针对一些大学生心理脆弱、性格孤僻等缺陷,实施拓展训练,帮助大学生了解生活,学会沟通、学会感恩、学习建立人际关系技巧。

因此综合来说,素质拓展训练是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生活能力及生存能力为目的。现在一些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团结奋斗精神,具有心理脆弱、性格孤僻等缺陷。素质培训拓展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生活体验人生的机会,在事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变为现实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现人生的价值,培养出团结协作的精神,与人为善及开朗活泼的性格。素质教育培训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拓展小游戏激发学员主动思考、团结互助、锻炼胆魄并彼此分享感受。在专业拓展培训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完成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为方式。同时利用各种丰富有趣的游戏体验、社会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行为方式,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容易接受并效果持久。

二. 对拓展活动项目的认识与心得

(一)齐心协力

齐心协力就是一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出力步调一致共同完成同一件事情。这个项目,单凭一个人,两三个人的力量根本都是无法完成的,他需要的是整个团队的力量,需要的是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彼此信任,相互配合,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我们这一代人,在家中几乎都是独立子女,个性张扬,从小被宠大,以自我为中心,个人意识太强。在中学以前,迫于考试的压力,很少接受过团队合作的训练,然而,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各种领域工作日渐复杂,现在很少又热能凭一己之力完成某个项目,这是一个到处需要合作的时代,而这恰恰是我们这一带青年中所欠缺的,所以这个项目让我们锻炼了自己,我们一定会更加的强大!(二)盲人矩阵

“盲人矩阵”,这个项目顾名思义就是所有队员蒙住双眼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绳子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项目也是个团队合作项目,主要是考验一个团队在接到一个从前从未接触到的任务时的应变能力。

整个团队队员在被蒙住双眼的前提下将1-2条打绳子摆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型,团队成员均匀分布在正方形的周围。充分体现团队队员之间的默契,学会用心沟通,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这个项目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强有力的领导、合理计划、严密组织、团结协作、严格执行对我们完成集体任务是多么的重要。在完成项目时暴露了我们很多弱点:刚开始时盲动、草率,忽略了集体的力量,理论上还没有确定下完全可行的具体方案,就开始盲目行动,使得原本可以更加轻松合理完成的任务事倍功半,空做无用功;当我们冷静下来认识到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又忽略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大家的不同意见没有通过正当有效的渠道传达给团队领导者,使得具体方案迟迟决定不下来,最终造成走了不少弯路或完成不了任务最后。因此团队领导者的果断合理地规划及团队队员对领导者的服从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我们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项目组成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考虑问题点和难点,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同时每个成员一定要服从组织的领导,严格执行集体下达的任务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集体任务的顺利完成;对困难估计不够,准备不足以及思维定式的束缚也是导致我们项目失败的原因。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看似简单的问题,以惯有的思维去准备,当现实情况与想象中不同时,我们由于准备不足,容易造成混乱,极其被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全面思考、认真准备,在碰到意外出现时才能从容应对。同时,在出现混乱、被动的情况下,大家一定要冷静,团结,要相互鼓励,积极探索,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海盗分钱

1.一艘海船上有五个海盗(A、B、C、D、E),他们抢到了100个金币,但是一直无法合理分配。于是他们达成一致协议:由A先提出一个分配方案,其余的人投赞成或反对票,若同意人数大于或等于反对人数,就按A的提议方案分;否则,将A推向大海喂鲨鱼。再由B提出分配方案,其余的人投赞成或反对票,若同意人数大于或等于反对人数,就按B的提议方案分;否则,将B推向大海喂鲨鱼。……如此进行下去……

2.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每个人也都是绝顶聪明的。3.问:如何分配这100个金币?(要求:站在A的角度考虑)这是一个包含哲理的小游戏,既要考虑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又要使自己站到最后,在任何一种动态的、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关系(无论是社会关系或者系统关系)里,每一个举动、每一种思想、每一种行为或习惯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一系列的连带影响。这就像蝴蝶效应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必须一次考虑周全,不留下任何漏洞,这种连带影响不知会怎样、无形的影响着我们的明天。当然我们可以简单的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思考行事,但其结果往往就不是产生之后所能控制的了,无法控制就会失去平衡,要么选择彻底推出宣布游戏结束,要么就得努力来重新获取另一种平衡,当然就意味着得去付出。这时,就会存在着另外一种选择,养成良好的换位思考习惯,以”博弈“的思想去做抉择与判断,以产生最有利于自己同时又能得到大家赞同的最优策略。因此,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短时间内高速运转,以最短的时间想出应对当前状况的最佳办法,让自己的利益可以得到最大化,使学生考虑问题更全面。

(四)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这个游戏主要是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牛鞭效应现象的 理解,辅助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关于库存管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老师传达一个信息时,另外的一个人要接着去传达给另一个人,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直到重新传达给老师如果是完全一样说明大家做的是非常的好,如果中间有人传达信息有错误那么,现实当中就有可能会给公司的生产效益带来损失。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可以将处于上游的供应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间环节在整个项目活动中的的重要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的物流这一环节,促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

三.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总结

通过这次素质拓展活动,我主要收获有以下两点:

1.团结信任。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需要一个英明的领导者,更需要有一群为着同一理想目标不断奋斗的优秀团员。每个成员都非常的重要,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错,那结果就是满盘皆输。这让我不由联想到工作中去,只有和周围的同事领导处好关系,才能使大家在工作中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单靠自己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完全信任这个集体,才能放手去做事情,才能做好事情。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变得很脆弱,大家都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彼此,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不敢伸出援助之手。在工作中不敢信任自己的伙伴,在生活中不信任自己的朋友,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那就让我们大胆地去相信一次对方吧,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2、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遇事多换角度思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我坚信通过这次拓展训练使我们中心每个人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今后工作学习生活中,把每一项工作都当作是拓展训练中的一次挑战,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去圆满的完成。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鼓励他人,学会欣赏他人。譬如我们在完成盲人组图形时。虽然我们不知道那几个队友心里怎么想,但站在他们的位臵去想,我们会感同身受: 是责任、是关爱、是宽容、是理解……所以,在有些失败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不是去指责领导层及其决策,而是要总结其中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强有力核心领导的重要性,以供我们今后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好的学习和借鉴。大家感慨要完成一项任务,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不可缺少的,还要有沟通和交流,要有为集体利益不怕个人牺牲的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一项任务保质保量地成功完成。

真的非常感谢学校组织的这项活动,无论从身体还是思想上都收获颇多,希望学校以后能多多组织这种活动,对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机会。也会让我们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对我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2: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

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目标强调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最永恒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识字教学的评价建议就明确指出:“要着眼于学生的识字方法,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目标从双基到综合的转变,识字教学过程从只重结果到全过程的关注,促进了识字教学评价的改变。识字教学评价,不能只追求识字的数量和结果,我们更要关注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本课题对培养小学生识字能力有实际意义,本课题符合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要抓住儿童已有的在学前教育打下的语言基础,利用多种形式,开发多种资源,构建儿童识字的多功能基本模式。本课题研究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领会识字方法,并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其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行动研究法,探索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相关策略,及时总结记录。最后,在大量的实践中,摸索出自主识字的教学模式。力求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能力;利用编排多样化的识字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力求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语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精彩的识字方法,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至于该如何具体实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课内识字要扎扎实实。从“三维’’目标方面设计,我们的教学,更好地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识字教学要步步落实,读正确,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在文中复现读准确、读连贯,狠 抓落实,打好基础。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识字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抓好写字训练,巩固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笔即是练字时。首先,要教师以身作则在板书是要工整、规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有效规范学生书写习惯,着实加强写字训练。教给学生写字方法,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规律,使所写字美观匀称。第二,巩固拓展,阅读识字。我们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反之,通过阅读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因此,识字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但是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把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然后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这样既能有效地巩固识字,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得到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第三,日积月累,在生活中识字。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增识字词。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有关提示,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课后,学生有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和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认真广泛积累识字材料,做一个在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广泛利用书报、影视媒体、商标、招牌、广告、网络等资源,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定期开展识字交流活动,让学生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分享收获的喜悦。在课外识字积累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收集到的识字材料编成《识字集》,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命名,编汇而成的手册还可在图书角中展示,增强识字的覆盖面。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低年级识字量多、难度大,为了让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生字学习的主动权。

篇3: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行是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相配套的一项改革举措推出的, 因此人们往往只看重它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其实,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现在高中教育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在我们把高中定位于培养15~18岁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基本素养教育, 而不仅仅是“大学预备”教育之后, 综合素质评价既是对高中学校办学方向和质量的检验手段, 也是对高中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手段。

首先, 综合素质评价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从教育部的文件中规定的评价的内容来看。它已经包括了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诸方面, 它与单一以考试成绩的评价学生有着根本的区别, 实施综合评价是有可能逐步扭转过去偏重认知, 过多倚重学科知识, 忽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身心素质观察和价值认定, 从而使高中教育价值被异化的现象的。

其次, 综合素质评价是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 教育部的文件突出强调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 强调“关注成长过程”, “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 强调参加各种活动的“持续时间”, 强调“对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观察、记录、分析”。这些要求与偏重结果、偏重定量的评价方法不同, 增加了评价的过程性, 吸取了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关注过程的评价更加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更加贴近学生的成长需要, 对于学生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也会更加有效。一般而言, 过程与结果的相互结合有三种表现, 更加以结果为主的评价也需要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过程的评价也要更加注重学习品质形成的结果, 而有些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结果, 但凡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其所获得的发展和成长无需任何结果加以呈现, 这样就使得综合素质评价更加丰富、真实和富有价值。

由此可见,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不能如有人说的那样被看做是“高考改革变了花样带来的麻烦事”, 而恰恰是高中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高考改革的目的并不仅在于高校, 而是以高考改革为龙头, 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 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高中实现本身所具有的独立价值, 对于高中学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评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教学系统, 既是非常具有挑战性, 也是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的文件在阐述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意义的时候指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我们通常实施的单一学科考试成绩的评价, 一是过于偏重结果, 过于关注结果的区分, 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学习领域方面和各个学习过程阶段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容易造成以结果的排序为追求目标而遮蔽教育过程中之于人的发展有丰富而重要价值的东西;二是偏重常模参照, 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 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显然, 如果这一状况不加改变, “发现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的目的是难以达到的,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学校常常会在单一学科考试分数的追求中迷失了方向和追求, 学生则始终在单一学科考试的分数线性排序的拷问之下丧失了自我和个性。而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实施过程中, 无论是以学科内容为指向的评价, 还是以学生学习特征为指向的评价, 还是以学习行为为指向的评价 (其实这种不同指向的评价本身也体现素质的全面性和评价的综合性) 都应该关注的是“人”, 关注人的个性和差异, 发现有差异的学生各自的价值。以学科内容为指向的评价, 是以解读每个人学习知识掌握水平为目的的学科测试。不管是常模参照还是水平参照, 都需要组卷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学习水平去贴近学生的水平, 找到学生真实处在的位置, 不光全是为了筛选。而以学习特质为指向的评价,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 让老师了解其个人的风格。建立评价框架, 设施各种工具, 开发各种技术, 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需求, 让他们参与到有差异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策略中, 在与他们风格最接近的学习环境和最匹配的教师互动中获得最大收获。以学习行为为指向的评价, 与以上两种阶段性评价不一样, 具有过程性的特征, 它是从学生学习的轨迹中, 从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中, 客观地记录、分析, 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 这种了解应该是最真实的, 最个性化的, 当然也是具有最强应用价值的。

诚然, 我们从传统的以学科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德性中解放出来, 让广大学校与老师、广大家长和社会全面认识和理解新的评价理念, 学校和老师学会多角度、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有一个艰苦工作的过程, 需要我们认准目标而努力前行。如果我们仍然沿袭以分数线性排序来褒贬学生的思路, 试图把综合评价的结果折合成分值, 通过评价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 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只会冠以虚名, 而无法达到真正发现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目的。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是要让课程成为发现和发挥每一个学生专长和潜能的机会

高中课程的基础性要求以及学业水平考试保障所有的学生有必备的学科素养, 在此之上要设计和提供发现、发挥学生专长和潜能的机会, 逐步形成既符合教育价值追求, 又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丰富而又可供选择的多样化课程结构体系。我国的高中课程方案中已经为课程的丰富多样性提供了时空, 这次教育部的文件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研究性学习、艺术活动、社会调查”等都纳入了评价内容, 同时也把“优势学科学习情况”“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在各种艺术活动中表现的兴趣特长”纳入其中。根据这一轮高考改革所发出的信号, 结合高中课程方案的深度贯彻和高中课改的不断深化, 我们高中既需要提供更多维度的内容课程以供学生根据自己多方向需要进行选择, 也需要提供多层次水平的课程以供学生按自己的实际进行定位。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中, 个人的表现信息不断呈现, 而搜集和分析这些信息, 不断地给予发展支持、引导和校正,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目的, 这就是综合评价的过程和作用。

课程是一个重要平台, 更是成为发现和发挥每一个学生专长和潜能的机会。课程内容中的知识都是学生精神与德性发展与升华的智力基础;学习组织形式对学生形成合作与互助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过程所营造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 对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对真理正义不懈追求的品行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以及教师在学校生活中体现的人生准则和处事规范可以成为学生师范和榜样。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重要作用, 我们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 就不仅仅关注理论性框架和技术性指标, 或者一味借鉴国外的现成经验, 而是要围绕培养目标, 确立课程目标, 进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动态看待学生的发展, 并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方案和工具, 从而丰富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

我们还要把学生必须的学习经历设计好, 并且有实施保障。比如, 哪些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 哪些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作品制作, 哪些是学生必须参与的项目活动, 哪些又是学生必须经历的场馆学习, 还有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完善是要让建设成为多方相互协调创造智慧实践的常态

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在科学性、专业性、真实性等方面都具有极高挑战。即便是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评价也要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维度, 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 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本身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和研究, 掌握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才能达到目的, 为此, 我们要加强“综合多元评价”的研究, 完善以各个领域学习结果及其表现为重点的多元记录、评价方法;要加强“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在以真实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形式的过程性评价开展中取得突破;要加强“评价工具和分析解释”研究, 形成评价框架制定、技术开发、分析解释的能力。

篇4: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 根本目的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13-02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素质教育便是教育界的主流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落实,推动了基础教育快速改革,使众多教师主动投身到教育改革工作中。可素质教育目的与内涵是什么?为什么素质教育无法落实?应该应用何种方式进行素质教育?等问题的存在,都要求教育界要进一步探究,对此,笔者做了以下介绍。

一、根本目的

针对学理意蕴而言,素质可谓是必要的基础内容。“素”实质上就是本色,也就是事业的组成成分和元素;“质”就是实物质量、本质及性质。对于人而言,素质就是人具有的生活、做事、做人及交往的知识、品质与能力。这些成分是人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基础,不但会影响人完成任务的质量,还会影响人的发展水平。

新课改后,人们在探究改革理由方面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的认为想要试试素质教育;有部分人坚持“以人为本”这种教育理念;还有部分人认为要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1]。可是笔者却认为上述问题并不是实质内体。假如国内目前的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那么就不用对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此状况下,应该改变的是办学理念、考试制度及教学方式,而根本没有涉及课程标准。可实际却不是如此,针对目前及以后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目前教育并没有将国家要求及意志体现出来,因此,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现在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一直人们都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部门、生产部门及高等教育应该担负的责任,其实这个认识是错误的。一个人只有在机遇、能力、意识等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才能够实现创新,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

二、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将“双基”变成“四基”

将“双基”变成“四基”,并不是随意进行叠加,其实“四基”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能够互相约束,还能够互相促进。只有完美的“四基”,学生才能够提升实践能力;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时,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以防止出现知识堆积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基本思想属于贯穿所有内容的一条主线,同时基本活动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其中基本思想是一门学科的教学主线,对于教师而言,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技能与知识虽然非常重要,但在将这些内容都传达给学生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框架、知识间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知识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方式[2]。基本活动经验就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而言,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智慧。而知识可以从书本中获得,智慧则需要从经验、经历中提升,譬如:教师可以给为学生营造探究、思考、预测、反思等过程,进而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升智慧,解决问题。

(二)把“双能”变成“四能”

传统教学较为重视分析和解决问题,课改后教学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中小学的学生而言,发现问题通常就是说挖掘一些教师没有教授过的新途径、新观点和新方法。此种发现在教师眼中可能是小事,可是针对学生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是学生超越自我,获得成功的过程。学生从中能够领悟到诸多的东西,积累众多创造以及创新经验。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建立起充足的自信,增加学习的兴趣[3]。所以,当学生发现问题时,一定要给予相应的回应,以使学生在鼓励中得以健康成长。而提出问题通常是建立在发现问题基础上的,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复杂事物当中找出问题的核心所在,进而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件事情并不简单,同时学生在这种思维方式下,还能够提高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解决问题这种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四基”和“四能”是学生基本素养的体现。笔者通过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及本质就是对学生学科基本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的学科素养的作用下可以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启生.成功心理素质教育可实施路径的探索——以天津大学素质教育精品课程成功心理学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4(1):120-124.

篇5:拓展训练的目的是有效

如果说拓展是针对团队的训练,那么个人有些不一样的感受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还是应该给予尊重?

我想还是先说说军训,部队进行军训也会发生各种意外,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军训的价值。拓展训练也会发生意外,因此也不能否定拓展的价值。体操训练也会发生意外,竞技体育也会发生意外,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体操训练和竞技体育的价值。

拓展不需要谁去否定它的存在价值。

拓展有两个精髓,一是体验式学习,二是情景模拟。我们总是强调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其实这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前者没有后者,拓展的价值会打三折。我一直认为情景模拟才是拓展的核心价值。也是拓展的前途与发展之所在。

既然拓展的目的是有效,拓展的核心是情景模拟,那么凡是帮助我们达到有效之情景模拟是不是都可以设置呢?要不要考虑道德的底线?要不要考虑学员的接受度?

如果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在大家约定的情况下,我想我们可以尝试很多种方法。如果环境并不封闭,大家也并无约定,有些方法是不可以采用的。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拓展?是希望我们以较小的代价(训练费)通过情景模拟来进行体验式学习,让每个参训者明白自己的行为与心态是否符合现实环境(与情景模拟相对应的)的要求。从而强化我们的实战能力,建立我们的竞争优势。

如果现实对我们有某种要求,我们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去训练它,但可能与正常的道德不相适应,如为了训练销售人员的抗压能力而让学员去钻裤裆,是否是合适的呢?

我想这不能简单地评价。我只是想应该有另一种策略,为了达到同样的训练目的,我们可不可以找到一种大家都接受的方式?譬如说我们不去钻有人的裤裆,而是只以裤裆(无人)的形式去训练?可能震撼度小了许多,但争议也少了许多。

但我还是支持拓展是个大杂烩的观点。

篇6:四个拓展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首先是刚下车的放松活动的意义

大家刚下车不免有点累活动一下会放松许多,但其主要的意义是促进了大家的沟通与了解,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打破了相互之间的隔阂。

还有就是队伍的建立,培训师让大家20分钟选出队长、秘书、安全员,接着就是由队长带领大家创建一个队名、队标、队雕、口号、队歌。在这20分钟内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更进一步的增进了大家的沟通,进一步的使大家互相了解,互相认识,在队伍的创立之时大家的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也随之而起。所以队伍的建立意义也很大。

接着是四个项目的目的与意义:

1、急速60秒,我自认为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锻炼每个人的观察意识,增进队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增进大家的交流。意义就是,让大家认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认真观察是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要有时间观念,在这些条件下团队合作必不可少。

2超音速,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大家做事要有规律有计划地去做,其次就是锻炼大家的沟通与表达。

意义就是,让大家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做事要下意识的去制定计划,接下来就是在计划之中懂得配合,配合的前提就是你的表达能促进与同事的沟通。

3驿站传书,目的就是锻炼大家(以中层道为要)如何去更好的传达一个信息,增进合作意识,培养大家有规则去沟通。意义就是,对于领导下达的工作如何以一个更好的沟通方式传达个员工,团队合作,必要的条件就是大家有一个共同认可熟知的规则。

4蛟龙出海,目的就是培养大家的专注性,对队友的信任,还有就是锻炼大家的协作能力。

意义就是大家以后在工作中要细心专注,大家统一步伐,协调作战方可进步。

再就是拓展师在介绍与布置任务时主要就是以一个大家能够接受并且喜欢的沟通方式去传达,在介绍中留一丝的悬念感让大家非常的期待这个项目,还有就是不向大家除介绍规则之外任何与项目有关的信息让大家在训练中去体会,自己体会到的更有意义。

篇7: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

拓展培训起源于欧洲的生存训练,是目前社会上众多企事业单位进行团队建设的一个主要课题。拓展培训是一种户外体验式的学习,以自然为舞台,以项目为道具,以参与人员为中心,以亲身体验特定的情景模拟方式提升团队及个人情商,采用计划、实践、反思、应用的学习过程,将个人与团队在意志、充分沟通、心态、团结合作、执行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参与者将得到的启示和体会带到生活和工作中,从而达到熔炼团队、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

拓展训练给您提供的不是一次简单的户外旅行培训及员工聚会活动计划,我们给您呈现的是一个专业的团队建设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包含前期培训诊断调研、培训课程制定及实施、培训后期跟踪反馈等一些列完善的拓展培训流程。

拓展项目(部分)简介

1、信任背摔:信任是沟通的基础,是理解的桥梁;

2、电 网:摆正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理解统筹与协调的关系;

3、空中单杠:机会就在眼前,但它是流动着的,把握还是放弃;

4、断 桥:前进与后退仅只一步之遥,挑战并重新认识自我,方知潜能无限;

5、毕业墙: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度自我奉献是赢得团队新生的前提和保障;

6、孤岛求生:团队各组成部门在互动过程中,上层、中层、基层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7、盲人方阵:信息高保真的传递是决策得以贯彻的手段与基础;

8、齐 眉 棍:靠心灵的默契达成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9、穿越沼泽:困难中的互助,团结与协作是消除隔阂、建立友谊共同成功的良好途径;

10、突破雷 阵:突破思维定式,积累前人经验才能一举成功;

11、有轨电车:齐心协力才能步调一致;

篇8:关于化学课堂拓展目的性的思考

关键词:课堂拓展,目的性,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路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总是习惯在学完课本后,开展一些相关的拓展活动,或用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或发展学生的某种能力,或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这本是教学开放性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但是,在某些观摩课上,教师为了“出彩”,进行了无度的拓展,拓展成了课堂的主角儿,喧宾夺主。这是本末倒置,严重违背了拓展为文本服务的原则。在此,笔者对化学课堂拓展的目的进行粗浅的探究,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巩固所学知识,丰富学生表达手段

学生对课堂所学新知识往往是浅层理解,即接受了所学概念、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现象等,却难以将这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更不可能达到灵活运用和随意整合的程度。因此,教师在拓展环节,可以设置一种与课本形式不同的表现手段,来巩固所学知识,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表达方式。比如,在学完“勒夏特列原理”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画出减少反应物的速率时间图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画出了“增大反应物”、“减少反应物”、“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四幅图像,学生对勒夏特列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根据图像分析是哪种条件的改变影响了平衡的移动,并总结出规律。

这种围绕课堂学习内容的拓展,是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提升,目的性明确,是有效拓展。

二、拓展学生思路,实现知识成功迁移

知识迁移是学习的提升阶段,也是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课堂拓展也可以从某一现象出发,深挖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长久坚持这种深度拓展,就是探究性学习的持续和发展。这种研究性学习能拓展学生思路,成功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为这种拓展的难度比较大,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师可以将这种拓展作为课外活动,来扩展学生化学学习空间。比如,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平衡”后,向学生展示另一种与之相似的平衡———溶解平衡。以“固体物质的溶解平衡”和“气体物质的溶解平衡”为例,促使学生理解溶解平衡同样具有“动、等、定、变”等特征。

如此利用已知原理来解释某类客观现象,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原理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学习视野。

篇9: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知道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和知道自己,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每一个的学习中教师也要让学生目标明确,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会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祖国语文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重点字词,把握文中内容、理清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让学生学会揣摩人物心理,体会到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明确的学习目标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体会到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从而实现语文知识学习对学生熏陶感染的作用,促进了学生深刻认识的形成。

二、教师授之以渔,促进学生掌握方法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输,避免传统的“满堂灌”和“一言堂”,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地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样学生面对任何文章的时候都能够进行自主思考,从而掌握文中的主旨和要义。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于参考书的查询和探究来掌握文中的含义。对于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以及通假字要尤为关注。比如古今异义词“鲜美”,古:鲜艳美丽;今:味道新鲜。“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事业……这些词义都是学生需要关注的。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知道了该如何去探究文中,从而有效地理解了文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供兴趣材料,增加学生自主意识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兴趣材料,帮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趣味性的文章来调节,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收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报刊、杂志、书籍等来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发现语文知识领域的新大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新课改倡导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和思考来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观点,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上一篇:科研项目项目成果总结下一篇:儿保智力筛查等各项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