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

2024-04-28

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精选9篇)

篇1: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

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以及省市有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精神,依照我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日照市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1、以学校规划的十个方面的德育教育内容为具体途径,开展以“十个方向”为主旋律的教育实践活动。

2、促进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

3、以“实践”为教育内涵,使学生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种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4、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体验,学会创造。

三、工作理念

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锻炼中充实思想。

四、教育主题

热爱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教育。

以德育基地为体验实践平台,组织和引导青少年投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角色扮演活动中实践、操作、体会、感悟,让青少年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养成热爱生活、勤奋学习、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尊师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德育基地为体验实践平台,帮助青少年学习换位思考,注重情感培养,努力促进个体内化,唤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了解自然,了解社会。

五、活动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体验,学会创造。

六、成立德育基地领导小组

为能更好开展德育教育基地学习活动,研究决定成立德育基地管理领导小

组,成员具体如下:

组长:高月波

副组长:闫纪华陈常俊

成员:丁兆森左加顺周维纯孟光尹玉

张建峰陈常春张永胜

七、基地建设管理

1、德育基地:

(1)市教育局教师村;(送温暖、劳动实践基地)

(2)东港区教育局家属院;(送温暖、劳动实践基地)

(5)日照市关工委;(民族精神教育基地)

2、基地管理

(1)学校成立基地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2)日常管理具体由各基地有关人员负责。

(3)学校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先期准备工作。

(4)制定基地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建设。

3、基地建设

(1)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开展基地教育组织活动。

(2)设立基地奖励制度,期末进行总结,讨论基地教育活动的收获,评出

表现突出的学生,并进行适当的奖励。

4、基地使用

依据学校学期的工作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集中在适当时间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进行实践活动。

篇2: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

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参与,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教育。本学期将进一步做好升国旗工作,开展一系列讲座、主题班会、组织集中观看教育视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实验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习惯。

3、增强安全、法制教育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多方配合,责任落实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落实“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各项工作要求,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积极开展反邪教和拒绝毒品教育活动,加强网络管理,崇尚科学,严防邪教和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对校园的渗透。

4、积极推进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与性健康、青少年儿童的行为养成与人格塑造、亲子关系与家庭文化建设。

5、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水平。重点抓好班主任、学生会德育队伍建设,确保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起得实效。

6、推进《构建系列化德育体系》改革工作,改革健全德育工作评价体系,使班级量化考核科学、合理,学生评价全面、准确。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班主任育人素质。

1、建立健全班主任例会制。班主任例会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级管理,畅通德育工作渠道的基本保障。通过班主任例会,总结阶段性的班级管理

经验,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应对策略,分析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布置阶段性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期一次学校总结及表彰大会。

2、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推荐优秀班主任参加各级班主任工作培训,加强班主任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力度。深入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研讨、交流活动。加大新课程实施下的班级管理知识培训,通过例会对班主任进行理论培训,以会代培,对班级管理方法、经验的学习和教育习惯的反思,提升班主任的思想、业务素质。

3、进一步活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渠道的整合。密切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派出所),落实好防火安全、交通安全、毒品安全、法制宣传等各项工作,以及学校帮扶救困与扶贫工作,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活动,营造学校全员育人的氛围,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环境氛围。

(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1、健全学生会、团委会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2、每月进行学生会干部培训,规范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实行学生会干部参与学校值日。

(三)加强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

1、坚持“日查、周清、月结”管理模式,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月一评比,对“文明班级”、先进典型进行表彰。

2、细化空挡时间管理。教育处协调值日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等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并对空挡时间作出细化管理。

3、坚持对德育较差,有重大违纪的学生进行个别重点教育,严肃校纪校规。

4、加强学生出校管理。学生请假出校时,应由班主任和家长电话通报情况,学生请假批准后须向班主任说明情况。学生超过请假时间未归的,班主任应及时询问,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学校汇报。科任教师上课,凡发现班上有学生不在教室上课,均应该向班主任询问情况。

5、加强午休时间管理。午休时间由值日教师及学生会值日生检查记录,并及时反馈记载情况。

(四)开展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

1、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养。

2、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课、思品课弘扬德育教育的主旋律,积极打造校园文化。

3、开展体育运动会、五四文艺汇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发扬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4、举行读书演讲比赛,倡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引领“以读书促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氛围。

5、聘请法制副校长、相关专家学者,进校园进行专题演讲。重点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德育工作计划;

2、开展入学教育;

3、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

4、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召开学生干部会议;

6、二月份月结工作; 三月份

1、协助团委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2、学生仪容仪表、发型发式的教育检查;

3、组织清洁卫生大扫除;

4、第一期黑板报检查评比;

5、启动传统文化经典预诵读;

6、教育处召开德育工作总结,三月份月结工作; 四月份

1、举办“发扬传统、缅怀先烈”黑板报;

2、举行一次安全法制讲座;

3、检查班主任常规工作。

5、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教育活动,各班召开专题班会。

7、教育处召开德育工作总结,四月份月结工作;

五月份

1、举办“青春万岁,活力无限”的黑板报;

2、协助团委组织好庆“五一”和“五四”庆祝活动。

3、召开班长会议,了解班级情况;

4、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教育活动,各班召开专题班会

5、教育处召开德育工作总结,五月份月结工作; 六月份

1、召开“前途理想教育”主题班会;

2、开展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工作;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班召开专题班会;

4、教育处召开德育工作总结,六月份月结工作; 七月份

1、进行德育常规工作检查。;

2、评选优秀德育论文;

3、做好假期安全教育工作;

4、教育处完成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罗田县实验中学

篇3: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

一、立足校本,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德育是育心的工作, 它需要适合的课程为载体, 在“润物无声”中, 熏陶学生, 帮助他们生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开设好特色校本德育课程, 杏林中学首先组织编写了自己的《杏林国学读本》, 把它作为校本教材。然后, 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课程管理, 每周安排一课, 由专职教师执教, 期末进行考试检测、反馈总结。力图通过校本德育课程, 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杏林国学读本》以“修身”为开篇内容, 教育学生从如何知行、如何做人开始, 让学生懂得做人最基本的道理。懂得人生一切事业功绩, 都从做人开始;最终所能取得的成就, 就是做人的必然结果。接着是“交友篇”“立志篇”两部分内容。“修身篇”“交友篇”“立志篇”三篇构成了一个整体。

《杏林国学读本》校本教材在树立学生“从小立人、长大立国”的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起了重要教育作用, 全校学生共作课后读书笔记1000多页、写出2000余篇读后感、编辑撰写3000多条箴言。其中多篇优秀习作被校刊《杏林人》刊用。学校探索出一条“读经典——促内化——重实践”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效之路。学校也成为渝中区使用校本教材进入正式系列学习的典校之一。重庆晚报以《渝中区杏林中学首开国学考试:讲述孝道》为题报道学校该项教育成果。

新时期的新形势赋予德育新内容, 在广泛开展“读经典, 学国学”活动背景下, 学校德育又重点以“经典阅读”为载体, 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二、建立德育教育体系, 引领学校德育教育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把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变成现实, 就必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德育体系。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是一个德育体系本体各要素之间层次分明、比例协调, 与外部社会各系统之间内外呼应, 和谐发展, 并追求持久德育效应的动态发展体系。

为达成这一目标, 杏林中学精心打造了“读经典, 学国学”德育活动体系, 简称“153活动”。

1——指一个主题:“在经典诵读中实施养成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有德少年”

5——指抓好五个结合: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经典诵读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学科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 学校建孔子像, 建“杏林校记”竹简文化墙、教室、处室根据不同功能选配儒家名言警句、箴言牌匾, 烘托儒家特色文化育人氛围。

(2) 学年初举行“国家经典诵读”启动仪式以来, 开办了6期杏林讲坛, 既有文科教师, 也有理科教师, 向全校教职工讲、论国学经典, 倡导读书学习风气。

(3) 举行了以“儒家经典润杏林, 唱读讲传诵祖国”为主题的节目汇演。本周五区委宣传部在我校开现场会后, 一些经典优秀节目将进行汇报演出, 如歌舞吟唱《长歌行》, 快板《新编弟子规》、经典诵读剧《劝学》等十余个节目。其中初二.2班杜洋同学的故事《经典伴我成长》曾获市二等奖。

(4) 学校精选《论语》、《曾广贤文》等20余册国学读本, 利用读报、班会课, 语文课等指导学生朗诵品读。在此基础上, 举行了全校“春之韵”经典诵读比赛。除语文课外, 历史、政治、美术、音乐等学科也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讲经典故事、学唱《新学堂歌》、国学专题板报, 手抄报、国学经典书画作品展等, 并以文化长廊形式展出优秀作品。

(5) 传统文化教育, 经典诵读活动在与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方面, 体现为深化学校以前《进城务工子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联合国子课题的教育成果。如:培养学生81个好习惯、给学生父母17条建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6原则等等。并将其提升到新的高度。目前, 新课题是《城市初中传承儒家传统文化校本策略研究》。

(与家庭教育结合成果还体现在家长委员会集中反馈信息显示, 孩子在家言行的变化如:上放学和家长打招呼, 解释学校学到的“出必告, 返必面“的道理等等。学生“孝敬之星”的评选更多依据家长反馈。)

3——指实现了三成效:学生个性、校园文化得到发展 (社团活动开展) 。行为习惯、学业成绩有所提高 (星级工程常规德育) 。学校办学水平广受好评 (街道社区评价家长问卷调查统计媒体报道等) 。

篇4:拓宽德育渠道 加强中学德育建设

关键词:德育实践 德育渠道 德育建设

教师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引导者,在学校德育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所认同和体现的德育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具有重要影响。德育的存在不仅在于帮助个体协调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在于使人类的自由本性得以发扬,使个人的独立人格得以确认,人们自主、自觉、自尊等自我肯定的人格属性得以涌现,在这基础上才能构成人与人之间的最佳结合,也才能满足人诸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需要。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拓宽德育渠道,在德育实践中加强中学德育建设。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德育建设

德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教育的作用和使命,以更加崭新的视角,更加辨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尤其要与转变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德育观和人才观。德育工作者应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德育规律,切实提高德育理论水平和德育研究能力。研究德育新方法,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本校实际,努力使德育方式、德育过程、德育内容贴近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践,创造性地运用并形成“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方式,为提高德育实效,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新合并的学校,学生成长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同,造成学生心理的一定差异,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让他们能尽快融入新集体中,促进学生德育的进一步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学校组织班主任到德育工作较好的学校进行学习,吸取他们德育工作中的经验;邀请德育工作先进培训班成员来学校畅谈经验;不定期邀请专家来学校组织讲座,借以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暑期,学校借助市进修学校的专家组织了班主任培训班,以提高全校教师的德育能力。我们知道,教师的劳动在学生心中始终具有表率性,他的道德情操、作风仪表和劳动态度对学生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经常看一些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波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后进生更要“厚爱”,以鼓励教育为主。对学生严字当头,爱在心头,要善于宽容学生。适当的宽容有时能收到惊人的教育效果。以情动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实施爱心(或博爱)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比如,有的学校年年搞活动,年年老样子,没有新意、没有创造,或是热衷于轰轰烈烈的宣传效应,也就没有了吸引力;春游、秋游应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但是,活动前没有进行严密的设计,没有进行深层开发,只是玩玩而己,而且,附近的景点就那么多,从小学到中学,已经无处可玩。更重要的是,现在搞什么活动都是有偿的(不排除有盈利的趋向),学生从内心就有一种排斥倾向,认为学校借口搞活动,实质是为了挣钱。由此,德育活动非但没有起到德育的教育功能,反而起到负面作用。

我们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感染。有时,学生在一场足球赛或联欢会中获得的集体主义情感体验,是教师任何美妙而空洞的说教难以达到的。集体活动,就内容而言,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就规模而言,可以是学校活动,可以是年级活动,可以是班级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就形式而言,可以是学习交流、思辨讨论,可以是游艺娱乐、文艺表演,可以是体育竞争、劳动比赛,可以是社会调查、远足郊游等等。同时开展的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让学生感受到不是仅仅在社会上才能领会流行时尚,在校园中照样可以,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学生不会感觉到校园生活的枯燥;又如:普通话演讲比赛,不仅让学生明白会说普通话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积极性;再如:英语演讲比赛,使学生明白作为现代社会学生,学好母语固然重要,但学习多种语言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另外组织师生一起观看纪录片《洞穴之光》,师生同流泪,一起感受我们要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感受洞穴之中孩子的淳朴和苦中有乐的精神;为遭受病痛之苦的同学捐款,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平时节约下来的零花钱,一点也不犹豫;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清明节扫墓,拔河比赛,各班行为规范达标评比,民主评比学校团支部……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学校及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

三、充分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很多学校德育工作没有真正确立学生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没有也没能认真了解学生基于自身成长经历、生活阅历和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真正需要与感受,缺少对学生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之上的对话,很难实现与学生的精神交融,使学生顺利接受学校的教育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不足,片面强调说教、规训与灌输,德育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才可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真正去体会学生特殊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意向,体会学生的独特个性以及自由、创造和选择,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不把学生看作是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不再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权威。

在这方面,我在平时和学生的交往中,充分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多方关注各个学生的信息,直接或间接了解学生的家庭、心理、交友等情况,了解社会信息。这样,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和他们谈学习,也会和他们谈社会流行时尚,谈他们年龄阶段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正常性;不仅谈他们的家庭,也会谈自己的家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让学生缩短和我的距离,也让他们能和我真正谈心,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融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批评教育,因为在与我的交流中他们能深刻领会一些原来不甚明白的道理。上学期,有个叫裘琨的学生,从小学的成绩看,基础还不错,但到了初中,就出现了厌学情绪,经常惹是生非,一天下课后,我把他叫到无人的地方开始和他交流,从他父母小的时候谈起(我们是同一个地方的),到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叫他读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期末考中他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四、适时合理的运用德育中的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是通过外部的各种条件作用于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达到对情意和行为的感染、调节和控制,从而达到形成良好品德行为的目的目标。隐性教育对学生品德的成型和发展具有陶冶、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加强隐性教育,是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这种隐蔽的、间接的德育教育满足了青少年的个性要求,会使他们感觉到他们是受到尊重的并主动地接受外部的影响。

隐性教育可以通过校园的环境建设、学校文化氛围的塑造、教师形象的塑造、新型的课堂人际关系的确立等几个方面实施: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生活空间,学生道德认知的获得、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磨炼、道德行为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校风、班风对个体的教育要求不是明确的,而是隐蔽、渗透在学生经常接触、经常参与的各种环境要素及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这种要求,并按照这种要求去行动;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职责;要在课堂上倡导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往;要形成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协作、竞争的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学生自我个体融入到具有内聚力的群体之中,给学生以道德情绪的感染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和道德需要。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说是花了很多心血。从校园的一草一木到宣传窗的设置,从校训的确定到特定时间的宣传标语,无一不是发挥集体的力量,最后落实到位。让每位初来乍到的家长和学生在第一时间能认同它,喜欢它,信任它。班级内从名人字画到丰富多彩的黑板报,从干净整洁的地面到张贴规范的布告栏,无一不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各教师在校园内行走时,都面带微笑,如:有一位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初三女生对教学副校长说:“看到裘老师对我微微一笑,使我瞬间扫除忧郁,全身轻松。”听到这样的话,我何尝也不全身轻松呢。应该说,从最初的有些家长对学校合并的反对,到现在的认同,我想,这应该就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肯定,也说明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五、建立完整、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

所谓道德评价,就是生活于现实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学校道德评价对学生道德行为进行全面考察并作出裁决,分析判断哪些行为是善的,哪些行为是恶的;对善的行为给以赞扬、褒奖,对恶的行为加以批评、谴责,进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承担的道德责任。

学校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优化道德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的确立,不但使德育目标、德育任务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确立之后,可以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缺点,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出相应对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使得德育理论更加系统;教育过程有了参照物,教育活动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应该以德育目标为标准,根据现实目标确立动态的评价体系,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二是要注意被评价者,即学生的可接受性,道德评价活动应该是主体性活动,评价的双方都要主动参与,评价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可接受性与自我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但是德育评价也不能使学生进入误区,如某中学规定,学生做好事可计入思想品德分。其中就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扶老人过街值几分?”在有些地方,思想品德便被简单地抽象为“扶老人过街”“为灾区捐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带着个人的功利目的,做好事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便变了味。因为,带着功利目的的人行动之前权衡的也许是:做这件事能值几分?一个思想品德得了高分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有善心和爱心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为了得分而扶老人过街的人,也许连父母都不愿孝顺。为了得分而向灾区捐款的人,也许自私吝啬。因为,他们在做这件事时是出于功利目的而不是其他。

由于新课程改革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德育的新课程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新课程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应如何构建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积极探讨新的方式、方法,拓宽德育渠道,在德育实践中加强中学德育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润梅.对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J].2008(13)

2.李启平.中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教育革新[J].2008(9)

篇5: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

学校将把“四别”、“四带”、“五有”“五无”、“六不”、“六会” 德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通过“445566”的教育,走出一条我校颇具特色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之路。

四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谎言告别、向自私告别;

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他人;五有: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人人有进步;

五无:地面无痰迹、校园室内外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六不: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不讲吃讲穿互相攀比、不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损害公物、不迟到早退旷课、进网吧游戏厅;

篇6:涿州实验中学德育创新修改稿

——河北省涿州市实验中学德育创新工作侧记

●榜样的光茫闪耀在校园的每一处

“我愿用慈爱呵护纯真,用平等孕育成长,用双手默默耕耘,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永远做书香少年的点灯人!” 上面这段话出自河北省涿州市实验中学刚刚评选出的十大师德楷模之一的李海莲老师之口。在李老师的办公室采访时,她小心地拿出了一个一直珍藏着匣子。打开后,里面装着一叠厚厚相片和写满字的作业本。李老师说,这些都是她与她的学生的珍贵留念。在工作的闲暇时间,这些相片和作业本经常让她回忆起许多温馨的往事。

说起评选学校十大师德楷模的初衷。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王国辉这样说:“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评选学校的十大师德楷模,达到一种引领教风的良好效果。”

实际上,当我们走进涿州市实验中学校园的时候,就时时地感受着学校所精心营造的“榜样文化”。

和“实验中学十大师德楷”宣传橱窗相对应的,是“感动实验中学十大学子”文化长廊。2009年,学校德育处和校团委联合组织,历时将近三个月,评选出了这十名感动校园的优秀学子。这十名学生中,有全面发展,敢于负责的学生会干部;有多才多艺,活泼开朗的阳光少年;有自强不息,勇敢自立的留守儿童;有身残志坚,刻苦攻读的残障学生……学校为此专门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颁奖仪式上,由学校领导宣读颁奖辞,校长亲自把金灿灿的奖杯颁发给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在现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除此之处,学校每年还要评选的有“阳光女孩”“责任男生”“优秀班集体”“优秀宿舍”等,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要评选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优秀课代表”“优秀小组长”等。

在校园内采访,我们不时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胸前挂着不同的“胸牌”。这些都是各班自己的特色。如代立然老师所带的八年级217班的“胸牌”有以下几种:班长、团支书、课代表、217之星、课堂之星、进步之星等。每天217都有大致二十几名学生“挂牌”上学,红红的胸牌挂在胸前,既是一种加之于本人的荣誉,更是一种加之于他人的“榜样激励”。

●榜样的推出基于一种系统性的思考

孔子在《论语》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较早地指出了“榜 1

样”(贤人)在人的精神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也已经证明: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

那么,什么是榜样呢?简言之榜样就是一个人道德和行为的范例。在涿州实验中学校长王国辉的眼中,榜样是一个系统的有机体。

首先校长应在“知与行”方面做全校师生的榜样。走近王国辉校长,你会发现,他是一位激情澎湃痴迷于教育育的追梦者;他是一位善于钻研,潜心研究的思考者;他是一位脚踏实地,务实求真的实干者。王校长为我们展示了一张他为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早晨六点到校与学生一起晨练;七点转班查看学习早自习情况;每天坚持听两节课,晚上晚自习后坚持到学生宿舍去转一转;每晚九点半以后,住宿生已经入睡,这时回到办公室思考与谋划明天的工作。每天晚步行回到位于学校的家属区时,已是繁星满天。说起王校长,学校的师生都很熟悉他的工作作风。稳健务实,身先士卒。在学校的校会上,他慷慨激昂地发出倡议:做高品味的实验中学人;在学校的操场,他俯身捡起地上的一枚石子投入垃圾箱;在学校的走廊里,他热情地回应着同学们的问候。

班子成员要在“奉献与贡献”方面做全体老师的榜样。“觉悟高于他人,工作勤于他人,奉献多于他人,业绩优于他人。”这是学校领导班子的自律公约。班子不只是背后指挥的角色,更是扛旗领头冲锋的战士。班子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度。会上每名成员要讲上周的工作情况,做好本周的工作安排,要谈学习工作的体会,要汇报常规工作,要发现老师中的优秀的典型。学校要求班子成员要积极兼课,参与年级组和教研组的管理。每位班子成员每天要听一节课。用王国辉校长的话来点评学校的领导班子,那就是“每位班子成员都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旗帜”。

在老师中间树立“敬业爱生、务实创新”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很多人在成长之后,总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出当年自己所崇拜的老师的影子。这就深刻地点明了教师对学生示范与引领作用。同时,优秀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方法对其它老师的带动作用也是相当明显的。学校的王国明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省级优秀班主任,王老师工作讲创新,勤于总结与积累。在王老师的带动之下,学校一大批骨干班主任涌现出来。张素娟老师的班务工作从打造学生的阳光心态入手,用女性的细腻与爱心营建和谐班级;代立然老师富于激情,善于钻研,他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生有思想,有理想。

在学生中间树立“勤学善思、追求进步”的榜样。最好的榜样无过于同龄人的示范与带动。因此学校特别注重学生榜样的树立与推广。除常规的“三好学生”

“优秀班干部”“优秀课代表”等,学校积极倡导各班适时根椐班级实际推出各个层面的优秀学子做为本层面学生的“榜样”,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如康伟老师的班级推出了班级“黑马奖”,以表彰那些取得重大进步的同学,借以引领全班的学风;郭建立老师的班级适时推出“入围奖”,以激励学困同学尽快努力,进入优秀的行列。

●榜样的评选注重过程的透明

教师也选秀!十大师德楷模的评选可谓花样迭出,感人心魄。

2010年寒假开学,在老师自写师德总结的基础上,全体老师分组述职,以教研组为单位,先进行师德楷模的推荐工作。然后经教代会表决,评选出20人的师德楷模的候选人。第三步是网上公示阶段,学校将20名师德楷模候选人的事迹材料均发布在学校的网站上,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与评判,把教师事迹材料的点击量和网上评论做为师德楷模评比的一个参考。最后是现场演讲阶段,学校请来市政协、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和部分家长委员会代表等做为评委为候选人现场打分,评出“实验中学十大师德楷模”。

只有过程的透明和公正,才能保证榜样的公信度,才能切实地发挥出榜样的带动与引领作用。

一是榜样评选的参与度要广。例如学校要求每班的班长必须要通过学生民主投票产生。在投票之前,要组织学生进行竞职演说。这个过程必须要注意一个参与度的问题,两个人参选班长与二十人参选的引领与带动作用是截然不同的。较高的参选率是选举成功的重要前提,是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长竞职之前要广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确保有较多的人员参选。

二是要注意多元评判体系的建立。保证每个层面的“选民”都能真实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学校优秀教师的评定,不仅要有教学成绩的评价,还要加入学校校委会、家长、学生的评分权重等。多元评价的实质是评价的真实性。在这一点上,学校认为选票就是信任,而信任才是内心真正的佩服。

●榜样的力量提升着学校的整体品味

如何才能提高一个人的品味?是喋喋不休地说教,声嘶力竭地呼吁,还是提供具体的榜样进行引领和激励?在这一点上,实验中学近几年的榜样教育的具体实践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身边的具体可感的榜样激着学校每名师生的进步欲望。

在学校推出“十大师德楷模”之后,学校又将这十名优秀老师的事迹精编做成展版张贴在每个教师办公室。面对同事的事迹,很多老师都很震憾,原来我们

学生的榜样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年轻老师都表示:自己一定要勤修师德,争取明年能够参加下一届师德楷模的评比。

学生也是如此,很多班级的班长参选度是逐年提高的。往往初一的时候班长有十几个人争,到了初三就会达到班内半数以上的同学参加竞选。每次组织为灾区捐款,同学们都非常涌跃。2008年为汶川地震灾区募捐时,一天时间全校师生为灾区捐款达13万余元;今年为玉树灾区捐款时,仅升旗时的20多分钟,学校师生为灾区募集善款达8万余元。

特别提一下学校的“阳光女孩”教育与评选活动。女孩子教育似乎成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难点。基于此,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阳光女孩”的主题教育,请心理学专家、法律界人士、成功女性给女同学专门讲解女生进行青春期的生理和心变化以及“阳光女孩”的标准等。接下来是全校性的教育与评选阶段,最后组织“阳光女孩”事迹报告会。通过这项活动,撼动女同学的心,激发女生的自爱自强意识。

同时,榜样本身在荣誉的光环之下也会不断增强自我驱动力和约束力。学校很多优秀的老师正在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迅速转型。如学校的数学教师宋振东老师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教学严谨。很快地被评为“市十佳教师”,荣誉本身就是巨大的鞭策力。宋老师在荣誉面前,在领导与学生的期待面前,为断创新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很快地成为了学校教学与管理的骨干。

学生同样如此。“感动实验中学十大学子”之一的178班的陈昕同学获奖后说:“我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老师、同学、父母,这些人都是我最亲最爱的人,他们信任的目光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学校的整体品味在榜样的带动下不断提升。

榜样是迎着寒风最先绽放的那朵鲜花,它所带来的必将是群芳争艳的整个春天。榜样带动的力量迎来了学校的大发展。学校先后荣获42项国家、省、市级荣誉,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连续10年全市第一。《中国教育报》以“真功夫用在育人上”为题,《光明日报》以“涿州实验中学:师德榜样感染学生”为题,对学校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金锣号》栏目“全国百所校园文化展播”中,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

今年初,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路,正式向全体老师和同学提出了“打造高品味的实验中学人”的倡议。相信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之下,涿州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走上更高的台阶,学校的办学品味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篇7: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

为了加强安全德育例会的管理,使安全德育例会更加秩序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特制定本制度。

开会时间:每周一早读时间,即从下早操至下早读,时长原则不超过40分钟。

与会人员:全体班主任和相关行政人员(年级蹲点领导每次必须与会,其他行政人员如果有工作需要,也可以按时参加会议)。

会议形式:集中和分散(即分年级组)相结合,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准。一般集中在报告厅召开,以分管安全德育同志为主讲,双周分年级召开,以蹲点领导和年级主任为主讲。

会议内容:原则上以总结上周安全德育工作和布置本周安全德育工作;通报年级领导、行政领导值日;年级主任执行力情况;班主任到岗情况,班级自主管理情况、主题班会落实情况;通报卫生区检查情况,早操、课间操落实情况,学生就餐管理情况;学生纪律情况等为主,以培训班主任管理能力为辅。

实验中学政教处

篇8: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

一、改造彰显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硬环境

何谓硬环境呢?所谓的硬环境主要 是指在中 学校园内一些静态的物和景, 还包括一些优美、和谐、整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样的硬环境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陶冶情操功效, 规范其言行。长期身处于这样的校园环境当中, 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都是巨大的, 效果也比教师单纯地对其进行德育灌输要好很多。因此, 学校应该加强对静态校园文化的建设, 科学合理地发挥其德育功能。首先, 可以在校园内比较醒目的地方建立一个文化长廊。在这个文化长廊内主要展示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场景以及课余文化艺术活动场景、课外实践活动场景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激情, 让学生放飞理想、张扬个性。其次, 还可以在教师办公楼前开设一个教师风采栏, 把每一个教师的详细情况都写入其中,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一位教师。除此之外,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 我们必须要坚决做到时刻以学生的道德发展为根本, 放手让全体中学生自主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 促使学生的道德可以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比如, 教室布置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 要体现班级的学风和凝聚力;寝室也要让学生自主进行装饰, 体现他们各自的个性和理想追求。这些都可以充分体现不同班集体与学生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形成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最后, 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要坚持高品位原则, 还要体现出艺术性特征。中学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当中, 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体现出美的感受。例如, 校园内的 操场、教学楼、道路等方面要布局合理, 让学生身处其中不会觉得心情浮躁;花坛、草坪、风景树等要保持四 季常青, 让学生始终处于绿色的包围之中;在绿化带周围还应该赋予一句句“芳草 青青, 足下留情”“美 丽花朵, 爱不伸手”等富有人文色彩的启示语。

二、营造突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氛围的软环境

1.注意将静态的校园文化变为动态的校园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周一的全校师生升国旗仪式、校园广播台等平台, 把静态的中学校园文化转化为动态的校园文化。在周一早晨的升国旗仪式上, 教师可以派几名学生代表谈谈自己对一些名人名言的感想, 谈谈自己看了这期墙报之后的想法。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共青团活动, 为学生营造一些德育情境, 让中学生在德育情境中受到道德的感染和熏陶。也可以组织一些登山、越野等活动,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思想品质。这样, 我们就可以做到从课上到课下, 从室内到 室外, 逐步把静态的校园文化转化为动态的校园文化。

2.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首先, 要建立融洽的 师生关系。其 次, 要建立和 谐的同学关系。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 学校可以经常在广播台播放一些关于师生和同学和谐关系的话题, 让学生了解建立和谐师生和同学关系的好处。除此之外, 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改善师生和同学关系的演讲比赛或者是辩论赛, 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掌握建立和谐师生和同学关系的方法。在一个和谐的师生和同学关系内,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便会减少, 思想道德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3.发挥榜样模范作用

这里所说的榜样模范作用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 生中选取。首先, 要注重教师的榜样模范作用。教师作为学校育人的主体, 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正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道德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如果教师的言行有违道德, 那么学生很可能会认为教师那样 做是对的, 甚至进行 错误的模 仿。因此, 学校要经常加强对中学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 即师德教育。让中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进而把这些道德典范传递给学生, 给予中学生以道德的熏陶。其次, 可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和模范典型, 对于一些好人好事要大力进行宣传, 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表扬。其他学生受到这样的榜样刺激之后, 无形中也会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结语

篇9: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建设; 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23-01

一、德育的基本内涵

德育概念的出现,从教育史上看,始于中国近现代教育,并作为道德教育的简称。在中外教育史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决策、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概念均曾单独或并列使用过。1957年毛泽东正式将德育同智育、体育概念并列起来。

20世纪80年代,德育内容不断的丰富,出现了广义的德育概念,并逐渐在政府文件和教育工作中使用且推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我国《若干中学德育工作规程》中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以上学术界对德育概念的界定,结合我国德育工作的实际状况,笔者认为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帮助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我国的中学德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法制、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二、网络传播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性

互联网已经根深蒂固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无论我们是否认识到网络的快速传播功能,网络传播对中学德育建设的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探究网络对学校德育建设的影响也成了众多学者关注的内容。

针对网络传播对中学德育的影响,既有积极面的,也有消极面的。本文主要从网络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来探索出对策,如:因网络成瘾而荒废学业,因网恋而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因网络游戏而传播暴力血腥等负面能量。当然,父母、教师对于网络问题所持得一种戒备态度,也使得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德育教育陷入尴尬境地。当前,很多偏远乡村中学禁止学生使用网络,或城市中学的教师、家长不引导青少年的网上行为,这些做法都不利于青少年认识和了解网络,也导致学校和家长针对学生上网的行为一味地采取防、堵的方法来应对,但最终不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学生的上网欲望增强,甚至使老师、家长、学生三者关系出现裂痕。由此可见,网络传播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十分重要,全面认识网络传播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也应该成为当前开展中学德育的重点。

三、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建设对策

(一)积极应对挑战,创新中学德育工作机制。

中学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网络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型重要媒体之一,已经成为我们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新方向。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创办有“红色网站”的学校早在2001年就多达250多所。学校可以在网络上开设形式、内容都很丰富的栏目,把教学管理、班级工作、思想教育、团队活动、科技创新等放到网上公开;组织相关的课程教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网络活动;邀请专家、教授、名师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都是很好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传统的中学德育工作者难以适应,需要通过教师培训,使那些不适应的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做到电脑操作得心应手、熟悉网络技术和各类软件的应用,树立依靠科学技术增强中学德育工作生命力的观念,自觉地把网络技术应用于德育建设工作的实践中,从而加强德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树立正确的网络德育观念。

网络环境下开展中学德育建设,是以中学生为主要对象,以网络环境为依托,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符合社会需要的道德观、思想和行为方式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行为品德的一种活动。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因此,中学的德育工作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网络德育观,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加融入时代、贴近学校、贴合学生实际。

(四)改进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方法。

1.开展网络心理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网络的隐蔽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学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辅导提供了便利,可以在学校网站主页开设“心理课堂”,就中学阶段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运用专业应用软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逐步建立起学生心理档案。

2.引导中学生在多元文化中自主选择,提高中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当前德育仍然是教师在发挥主要作用,这很难充分调动中学生的自主性,也难以实现学生道德自律能力的提高。通过指导学生自我设计或参与设计各类德育活动,鼓励学生在对多元信息资料进行整合、筛选时融入自己的想法,将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增强德育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在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

3.增强中学网络德育建设凝聚力。

中学生的德育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力量,构建出协调一致的中学德育网络系统。如: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网络德育观的科学引导,以提高家校互动的效益和水平;建立家校联系电子邮箱、家校交流QQ 群,学生和教师可进行网上交流,家庭和学校可以互通相关情况,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由学校出面来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顿,查封违规经营的不良网吧,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开展中学德育工作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中学德育工作者应该对德育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理性的认识。育才先育人,德育是首位。在今后的中学德育工作中,需要深入研究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功能,克服不利因素和条件,大胆探索和实践,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为德育工作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简介:李俊蓉(1987.10-),女,汉族,四川省阆中市人,在读研究生,教育硕士,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上一篇:毕业30年同学聚会倡议书下一篇:九部外国职场励志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