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2024-05-23

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共9篇)

篇1: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坚持与时俱进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订“十一五”规划的建设中明确提出:在技术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要发挥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和氛围。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动力源在于企业文化的创新,世界上技术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根植于其创新企业文化之中。企业竞争已经从人才竞争、管理竞争转向文化的竞争。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深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文化力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工厂实际,粗谈企业文化创新力的几点看法。

一、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在企业文化诸要素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企业价值观,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企业内部绝大多数人对客观事物意义共同的总体评价和总看法。企业价值观的基础,是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只有当企业绝大多数职工的价值观相统一时,才能形成企业价值观。比如:某企业多数职工认为,集体主义对企业来说有价值,我们可以说某企业具有集体主义价值观;某企业多数职工认为,创新对企业来说有价值,我们可以说这个企业具有创新价值观念。任何一个企业,总是把它认为对它来说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它努力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宗旨。在价值观上我们拿美国人和日本人作比较:在美国人看来,金钱高于一切,只要能赚到钱就行,它追求的是眼前利益和近期目标;而日本人则更注重企业的声誉,认为有了知名度,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则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这反映了日本人追求远大目标的雄心壮志。在对待人的问题上美国人只是把职工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日本人则强调尊重人的地位,把职工当作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认为有了稳定的队伍,企业的长远发展才有可靠的保障。不管怎样,价值观的不同不仅反映了民族和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性,也反映了企业之间价值观的差异。

二、树立企业价值文化的创新观念。

企业价值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价值观念,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企业文化通过实施文化管理的方式,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使广大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亲近感,从心理上更加信任领导和同事,从感情上更加热爱企业,从行动上积极努力为企业发展作贡献。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及各项管理活动联系密切,体现了企业经营者管理意志和管理思想,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具体化。比如:我们工厂用了8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三次创业,为工厂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为“创新创效、企业再造,实现永续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工厂的企业文化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从企业标语、内涵、厂旗、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理论、格言到文明服务的规范都为工厂的企业文化建设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形成工厂的无形资产,使之成为每一个职工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

三、树立企业精神文化的激励创新观念。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挑战极限,勇创一流”是青藏铁路广大建设者们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新时期铁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必将激励和促进铁路企业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成就伟业的创新精神。

一是激励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精神风貌是企业和职工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在企业发展中,精神激励具有凝聚和乘积效应,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可以使企业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增强企业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用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用企业目标激励人心,用经营业绩鼓舞人心,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开拓创新精神,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竞争和压力,企业需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全体职工都要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完成前人未完成之事。

二是激励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一个节俭的企业,一个会精打细算的企业,它会懂得如何积累财富和创造财富。拿工厂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柳厂人高举“自强不息、开拓创业”的大旗,不失时机地抓住历史机遇,上客车、修内燃、抢货车、干多经,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辛勤创业,工厂已经踏上了健康发展之路。当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更加要激励全厂职工齐努力,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创业精神,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拿出苦干、实干、拼命干,敢打硬仗,敢于争一流的一股劲头,以前所未有的工作节奏和推进力度,打开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激励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企业的发展进程,不是靠一阵

激情,它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基础上的,既要自主更要创新,既要引进还要吸收,既要学习又要消化,既要合作更要优化。比如:中国名牌企业海尔集团十几年来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理论。海尔人生动形象地把企业创新叫做斜坡球体论,既企业发展如爬坡,越做越大,更需要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滑下来,这是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下推上拉力,让球向上滚,不断攀升,这就是创新能力。靠着这种务实求真,求新的斜坡球体创新理论,海尔已经在世界各地建立起30家海外工厂、56个贸易中心、产品销售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迪。

四、树立企业质量文化追求创新的观念。创新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追求质量,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先进的质量文化必须建立和健全产品新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新的过硬的质量水平,对社会作出可靠、可信的质量承诺,从而创造出自己的质量品牌。再拿海尔集团来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家电市场鱼龙混杂,当时的厂长张瑞敏从一位顾客在几十台冰箱中勉强挑了一台凑合的冰箱中发现了产品质量问题的严重性,他在仓库存放的400多台冰箱中找出76台有缺陷的冰箱,摆到空地上示众,并拿出一把大锤,下令谁干的由谁来砸掉。四年之后的1988年1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块金牌,七年之后,海尔冰箱又被评为“全国十大驰名商标”。质量是海尔的品牌,更是金牌,它带来的是可观的收益。一提升质量品牌。品牌作为企业的“名片”是一个企业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特殊标志,而支持这一标志的背后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行为和一种价值观。比如:工厂客车修车质量在这些年来得到了用户的好评,样板车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很多路局愿意拿车给我们修,因为他们觉得:‘柳厂修车的质量是过硬的,可以放心’。这从中反映出工厂修车的质量和水平,因而修车分额稳中有增。但前不久工厂的修车质量严重下滑,甚至一些关系较好的老客户都在抱怨:“我们以后不来柳厂修车了!”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的品牌意识还不强,我们的质量文化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品牌是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渗透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载体是品牌,成功的品牌无疑是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优势的体现。因此,提升工厂质量品牌的竞争力,必须着力于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通过企业的经营理念、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融进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质量品牌文化,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职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二要提升职工素质。任何品牌都要靠全体员工来实现,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人品决定产品,品牌决定企业命运,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品牌的基础,因此,提升工厂品牌价值必须首先提升人的价值,要把以人为本、打造学习型组织、强化素质培养,作为我们品牌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要引导全厂广大职工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构筑全员学习的平台,激发职工学习热情,发掘创新潜能,逐步体现产品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相统一,使企业始终充满着活力。

五、树立企业和谐文化创新的观念。企业和谐文化是企业文化环境和氛围的重要表现。和谐的企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发展的和谐。就是要做到企业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协调,使企业在为社会多出产品的同时多出人才,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二是企业环境和谐。它又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要做到,企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条件也绝不能以浪费资源为代价;人才环境则要营造出诚信、包容、开放、文明、创新的良好企业氛围,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三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国的儒家思想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讲究以和为贵,体现在企业中就表现为企业凝聚力强,干群团结一心,员工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各方面的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缩小,企业内外部的不平衡、不稳定、不安定的因素,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疏导和解决。和谐的主题是人。建设工厂的企业和谐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穿到创新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创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企业文化环境,关键在于尊重创新者、尊重创新劳动、尊重创新成果。使工厂和职工之间诚信友爱、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尊重创新者首先要建立和谐关系。使全厂上下、管理者和工人,个人与组织,劳动者与劳动环境的关系都要和谐融洽,使干部职工能够心情舒畅、快乐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动力。其次,尊重创新成果。要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各层领导者和管理者要精心构筑有利于人力资源创新的平台,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进人才、激励人才,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荣誉对人才的双重激励作用,激励更多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第三,尊重创新劳动要弘扬正气,弘扬时代精神。创新者是企业的财富,理应得到理解支持、尊重和奖励。只有尊重创新者和创新成果,企业创新活动才能充满生机,才能可持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总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从实践中来,从企业中来,也必须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去,融入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

篇2: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推动创业创新 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区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按照党章“六句话”要求,坚持两个“两手抓”(一手抓组织覆盖,一手抓工作覆盖;一手抓组建率的提高,一手抓作用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不断健全,党组织的作用不断得到发挥。目前,我区共有非公有制企业党员

名,党组织

家,家规模上企业和有

名以上党员的企业都已全部单独建立了党组织。

一、不断壮大党的力量,进一步夯实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

1、扩大规模,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发展工作,引导企业把发展重点放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科技骨干和一线优秀职工上。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外聘、内选、组织选派、公开招聘等方式,选派

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企业帮助指导工作。此外,我们还采用联合组建、行业统建、编组共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1—

2、教育引导,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主抓党建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2个区“216”工程企业,做好对企业主的政治引导。在安排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人选时,对支持党建工作的企业适当给予倾斜。区里每年都组织召开非公有制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举办企业党务干部培训班,邀请党员企业主和党建工作较好的企业主现身说法,提高企业主对抓党建工作的认识。

3、强化宣传,营造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良好氛围。大力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发挥抓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指导和帮助

家省、市、区非公有制党建示范企业总结提炼党建工作经验,编印了有关党建工作书籍,制作了相关专题宣传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

二、按照党章“六句话”要求,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1、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导作用。通过实施党内“主题教育”活动,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融入企业的创业创新过程中。如

集团党委开展了“三个代表在”、“学习十七大精神,实现

新跨越”等

—2— 主题教育,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2、深入开展“民主恳谈”活动,发挥党组织的监督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通报会、党政联席会,促使经营管理者定期不定期与党组织、党员职工进行恳谈交流。同时,各企业党组织领导工会等组织,督促企业经营者严格遵守《劳动法》、《工会法》等政策法规,积极参与职工工伤事故调解,解决职工医疗、养老保险等实际问题。三年来,通过“民主恳谈”方式,各企业党员职工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多条。企业党组织参与劳资纠纷调解达

件,受到企业主和职工的普遍认同。

3、扎实推进“凝聚力工程”,发挥党组织的团结凝聚作用。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从关爱党员、员工入手,从帮助解决党员、员工生产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深入实施“凝聚力工程”。如

党委牵头建立生活救助制度,每年专门拨出经费补助困难党员和职工。近三年来,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共募集爱心基金

万元,先后帮助 多名党员和职工解决了生活困难。

4、不断深化“党员人才工程”,发挥党组织的推动促进作用。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人才工程”,认真实施“三培养两推荐”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

—3— 活动,努力构建集聚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工作机制。同时,各企业还建立了党员科技攻关小组,创立党员示范车间,设立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先锋岗。近年来,全区共培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多人次。企业党组织共向企业输送培养技术骨干、管理人才 多人。

三、全面落实保障措施,不断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活力

1、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延伸到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了区、镇(街道)两级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和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同时,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2、选好配强党务干部,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队伍保障。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任职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建立了一支由 名企业党务干部组成的人才库。开展党务干部素质工程建设,每年对党务干部集中培训两次以上。完善了党务干部例会、谈心谈话、评选表彰和职业保障等制度,规定企业解聘党组织负责人,需征求当地党

—4— 委部门意见。三年来,区、街道两级共培训党务干部 人次。目前,我区企业党务干部大专以上学历的达 %。

3、抓好硬件建设,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物质保障。试行党组织活动经费提留制,在推行“上级拨点、企业筹点、支部创点”办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基数加上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提取,列入企业管理费用税前列支,实行专款专用。同时,区委组织部每年返还党费不少于 万元,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制定下发了《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阵地建设的意见》,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党建活动中心。同时,推行企业党建工作时间“AB”制,保障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篇3: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几年来, 集团科技工作形成了设计、研发、实施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1124”体系, 即一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个省建筑技术发展中心;两个设计院;四个基地。该体系在集团的统领下融合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民营科技等综合社会资源, 集聚了一大批科技研发和实践型人才, 形成了集团科技研发人才梯队, 构成了集团从科技研发到新技术应用与实践的科技工作框架体系。集团完成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79项, 编制国家级技术规程1项, 省级地方标准15项, 荣获“鲁班奖”6项, 国家优质工程4项, 全国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金牌1项, 银牌1项, 省级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金、银牌20项, 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自主创新能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综合服务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引领集团由单一建筑施工市场向核心技术市场转变, 为集团“提档升级、高效服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 自主创新显成效, 技术进步获突破

集团在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中, 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途径。由集团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温节能墙板及其配套技术, 在新农村住宅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现已完成全部试点工作和技术规程编制, 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集团率先在省内引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 填补了省内空白, 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工作, 研发了中掘引孔等技术, 达到了北方高寒地区全年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均可施工的水平。对建筑物基础工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项技术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为解决城市建设施工场地狭小、钢筋损耗过大、噪音扰民等问题, 集团公司率先在省内倡导钢筋工厂化加工配送技术, 建立了配送中心, 研发了大直径钢筋连续焊接、连续冷拉技术, 为这项有利环保、节能减耗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

2 服务理念进一步确立, 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集团在不断研发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效益的同时, 还与综合管理工作相结合, 提出了富有集团特色的创新观点和服务理念。总结归纳为这样一句话:即“管理源于服务, 效益从科技入手。”

管理源于服务是指:集团把自己定位在完全市场化服务行业, 在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为业主提供全方位服务意识。这里首先是一个思想定位问题, 在这个定位的原则下, 一切管理工作才有了基本准则。

效益从科技入手:讲的是服务能力问题, 这个能力要充分体现在施工过程技术和科技创新水平的先进性上。通过低成本投入、高品质产出来体现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实力。

3 全面实施“三个三分之一”战略

未来三年, 集团公司将全面进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面临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产业优化的重大课题, 肩负打造百亿集团, 全面实现“三个三分之一”战略目标, 创建黑龙江建工科技板块的重大历史责任。在这个大背景下, 集团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科技工作全局;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与市场紧密接合;通过原始创新、继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手段, 形成企业核心技术;坚持从施工过程技术入手, 研发前沿施工专项技术, 提高综合施工能力, 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整合科技资源, 创建黑龙江建设科技板块, 支持企业全面进步, 为集团上市作准备。

3.1 建筑节能工作

建筑节能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 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 是涉及国计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集团公司始终密切关注这项工作, 并作为集团科技工作的核心工作来进行安排。经过几年的努力, 完成了技术储备、产品储备和施工能力的储备。研发完成了以“匠中匠”牌新型保温墙板及其配套工艺为核心的建筑节能体系。相继完成了新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 (双城、兰西、勃利、嫩江建北农场职工住宅) , 既有建筑“平改坡”试点工作 (农大四栋学生宿舍、市综合整治办食堂、尚志大街办公楼、中央大街江洪宾馆等) , 工业厂房、高层建筑保温外围护结构试点工作 (和平集团钢材配送中心厂房, 松北农电高层住宅) 。编制完成的技术规程、企业标准、配套图集, 通过省建设厅专家认证和节能产品核准, 编入《黑龙江省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子项目, 通过欧盟标准CE认证, 已完全具备了市场化运作条件。今后3年, 企业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3.1.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以哈尔滨市为例, 非节能住宅在6000万平方米以上, 这些建筑远没有达到使用年限要求, 又不具备整体改造条件, 形成了城市特殊住宅群体。集团用自主研发的节能产品及其配套技术, 按节能50%标准进行达标改造, 具体做法是“穿衣、戴帽、加电梯”。“穿衣”是对建筑物外墙及立面、门窗进行统一改造;“戴帽”是在合理情况下进行加层和平改坡;“加电梯”是解决竖向交通满足建筑物分类规范要求, 提升建筑等级。通过上述手段配合分户计量改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实现旧楼改造整体达标、升级、升值, 旧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整体改造资金, 力求通过新增面积销售自求平衡。

3.1.2 新农村住房建设。

黑龙江省农村住房标准偏低, 800多万农民居住条件简陋。省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分阶段改造完成,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同时也是一块广阔的市场, 集团要积极介入这项工作, 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集团将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研究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 拿出适应不同标准的建设方案, 因地制宜地与市场对接, 通过集中建设、指导建设、农民自主建设等方式开展这项工作。

3.2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目前, 集团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只是初具雏形, 工作单一化、表面化、短期行为化, 还没有形成选材-培养-孵化-成才-输送-出成果、出效益这样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从集团快速发展, 实现百亿目标, 大范围进入高端市场, 与大企业集团进行战略合作, 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趋势看, 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支撑。

一是选材, 以在校大学生为源头, 集团要主动与相关院校建立紧密联系, 宣传集团科技政策、介绍集团发展远景, 鼓励毕业生、在校研究生到集团工作, 形成稳定的选材渠道;二是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技术发展中心为工作平台, 形成人才孵化器, 以集团专家及高校教授为导师, 带着课题对人才进行培养, 以2~3年为一个孵化周期, 完成培养工作, 输送人才到新岗位工作;三是科研成果利益共享。凡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都要惠及到为研发工作做出贡献的每个人;四是鼓励带着项目创市场, 鼓励那些有市场行为能力的人才, 带着集团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专利产品闯市场;五是打造企业亲和力, 企业要主动为人才服务, 创造成才的环境与条件, 在住房、薪酬、深造等待遇方面予以倾斜, 满足他们在各个阶段所需要的硬件条件和软环境。并把这些工作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使人才培养工作有章可循。

通过上述工作, 实现从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过程科学运作,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保证。

摘要: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是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自集团组建以来, 就如何开展自主创新、科技进步, 做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篇4: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一、创新观念,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企业文化建设能否扎实推进、蓬勃开展,首先取决于观念创新。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全市企业干部职工在观念上实现了“六破六立”:破除企业文化纯属政治问题的旧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新观念;破除企业文化是软任务、抓不抓一个样的旧观念,树立抓企业文化就是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观念;破除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的旧观念,树立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新观念;破除企业文化只有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该去做的旧观念,树立通过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做强做大的新观念;破除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和企业政工人员专职工作的旧观念,树立企业员工人人参与、人人是企业文化主体的新观念;破除企业文化大同小异、人家怎么搞我们就怎么搞的旧观念,树立企业文化只有是自己的才是科学的新观念。认识上的一致,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二、创新载体,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是以开展学习活动为带动。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企业中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制定下发了《A、AA级学习型企业标准》,把创建的各项指标加以量化,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并通过组织职工读书竞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活动的开展。浓厚的学习氛围成为全市企业提升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根基。二是以举办企业文化节为带动。企业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成为拉动和影响全市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开展的引线。企业文化建设在全市全面铺开,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三是以开展和评选文化品牌活动为带动。2006年,我们组织了潍坊市知名文化品牌评选活动,评选出潍坊市十大文化品牌、十大行业文化品牌、十大企业文化品牌、十大文化建设杰出人物和十大企业文化建设杰出人物。活动历时半年,在全市各级各类媒体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宣传,拉长了活动的效果和影响。

三、创新模式,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企业千差万别,文化模式也应各有千秋。

一是“诚信文化”模式。强调诚信为本,一切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的发展理念。二是“责任文化”模式。强调企业社会责任、自觉履行社会义务,体现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职责和神圣使命。三是“包容文化”模式。特殊的城市身份和地理位置造就了潍坊人的包容意识和情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成为潍坊文化的特有风格。四是“创新文化”模式。强调创新为本、争创一流,鼓励冒险、宽容失败。

四、创新机制,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性

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了调研机制。坚持每年召开多次企业文化建设交流座谈会,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工作,及时摸清企业发展现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求,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建立了领导机制。全市各企业都有明确的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形成了企业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三是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制定下发了《潍坊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畅运行。

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面提升了企业文化内涵,提高了全市城市品位,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

第一,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市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2007年,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纺织行业唯一获国家科技进步的项目。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连续8年保持了50%以上的发展速度,2005、2006年相继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Ⅲ、欧Ⅳ蓝擎系列柴油发动机,其中欧Ⅲ柴油机是我国第一台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高速发动机,标志着该项技术开始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第二,有效打造了潍坊品牌。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培育、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品牌成为了潍坊的名片,提高了潍坊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潍坊柴油机、得利斯食品、孚日巾被等18个品牌获中国名牌称号,141个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居全省第3位。有10个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144个获山东省著名商标,在中国最具价值商标500强中,潍坊占5席,有34个国家免检产品。

篇5: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会“建家”

龙东煤矿工会陶春

进入新世纪后,工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经济关系、劳动复杂化,对工会履行维护职责提出更高要求;职工队伍发展壮大,工会工作的对象、范围发生变化„„

所有这些,无不呼唤着工会工作的创新。这也对工会“建家”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时期工会工作。

当前工会工作的中心和着眼点要创新工会工作,服务大局,为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发挥应有作用。要贴近职工群众的生活实际,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委分忧解难,要能够善于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决策、指导实践,更加自觉地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要紧紧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体现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并作为衡量工会领导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要紧紧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以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在工作实践中创新,努力开拓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1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主要的是把工会与职工、工会与党为两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使之联结得更紧密。一是抓好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建设。二是抓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劳动合同、职代会公开制度的落实。三是加大源头参与的工作力度,对涉及职工的群众切身利益的法规政策的起草规定,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想法,为有效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四是要继续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坚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困难和疾苦,了解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坚持民主管理,切实履行工会维护职责。

1988年10月,中国工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工会原有的作用重 新进行界定,将其定位在四项职能上,即维护职能、参与职能、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首次将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及企业事业管理作为工会的两项新的职能。2001年,10月27日修改后的《工会法》第6条进一步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当前,工会维护的侧重点应放在职工的劳动权利上。

在工会的各项职能中,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能,但是其切入点在哪里?我们应如何看待维护职能与参与职能的关系?在维护与参与的工作顺序上,笔者认为参与在先,维护在后。

首先,从我国劳动关系的性质上看,我国劳动关系从总体上说是非对抗性的,工会适合走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来实现其维护职能。尽管我国的劳动关系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劳动关系主体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对抗,其利益基础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工会主要是以参与管理的形式而不是以斗争的形式来履行其维护职能的。

其次,从我国工会存在的方式上看,工会适合走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来实现其维护职能。在对抗性的劳动关系下,工会与雇主水火不容,工会只能是雇主的对立面。而在非对抗性的劳动关系下,工会与用人单位结成伙伴关系,成为用人单位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从我国工会的制度安排上看,工会适合走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来实现其维护职能。我国工会工作运行的主要经济基础是企业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这是一种把工会与企业明显捆绑在一起的制度安排。此外,我国工会的主要工作人员通常是企业管理的骨干,特别是国有企业工会主席一般享受同级党政副职级别待遇,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加之企业工会干部的工资由行政支付,这就使工会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使参与民主管理成为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最主要途径。

四、坚持在行政推动的基础上,强化法制规范管理。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通过行政手段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是我国管理工作的一个特色。如近年来推动的厂务公开、业务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等项工作,就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又上了一个台阶。但是,这些行政措施也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和浓厚的人为色彩,上级抓得紧,勤于检查监督,民主管理工作就开展得好一些,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就企业内部来说,民主管理的质量也与管理者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此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大量非公有制企业涌现,也使得行政推动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针对我国目前民主管理工作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行政推动的基础上强化法制规范,把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到发展的轨道上来。首先,要抓好民主管理的立法工作。当前要着手解决的一是尽快修改《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法律地位,将矿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等,通过一定的程序,吸收到相关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中去,使之成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一种必经程序。三是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不履行法定义务,侵害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从而保证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其次,要抓好民主管理的普法工作。我国的《劳动法》、《企业法》、《工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对民主管理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这是当前我们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我们要采取有效的形式对经营者和劳动者进行宣传,在管理观念上不断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再次,要抓好民主监督工作,在职工群众监督的渠道、监督的依据和监督的权力是做好文章,把民主监督的舆论约束与人大、政府等权力机构的权力制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篇6: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促进邮政多种经营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刻回答了关系学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一个反映全党意志、体现人民心愿的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个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其主题,以十六大精神来统领我们的思想,以十六大精神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实践。

笔者以为,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关键在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使十六大精神融会贯通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去,成为引领我们工作的指南针和航标灯。

联系到当前邮政多种经营工作发展的实际,我认为,关键在于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维,务实求新,开拓进取,以促进我局多经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时俱进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规律。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懈奋进,才能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勇于和善于进行创新。主张创新,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商汤时期,我们的先人就提出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思想,就是说要一天与一天不一样,一天比一天有新东西、新气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坚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指导邮政多经发展工作,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创新发展思路,对今后一个阶段我局多经发展将起到积极和深远的作用。

邮电分营以来,邮政多经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几年来,邮政多经依托主业,努力发挥行业优势和自身特色,在不断加强内部自身管理、不断深化内部各项改革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场、扩大业务范围,壮大自身规模,全局多种经营企业已初具规模,经营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多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

不容置疑,这几年多经的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对主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一些辅助性、服务性业务,如物资供应、后勤服务等从主业中分离出

来,使主业能集中能力抓核心业务的发展。多经还吸收了相当数量从主业分离出来的人员,提高了主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经发展所取得的收益,提高了职工的收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但是,我们也要同时看到当前多经发展工作中存在模糊认识;二是发展还不平衡,少数多经企业还存在亏损现象;三是业务外拓还比较薄弱,就目前我局多经而言,较多和较大的比例还是依附主业发展,自营性业务和外向型业务比较薄弱,导致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四是多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多经发展是邮政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邮政多经发展,是实施邮政发展改革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邮政多经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十六大报告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以求真求实的工作态度,努力促进我局多经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7: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 同煤集团煤炭运销总公司大同有限公司 王福彪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长期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形态表现,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总体反映,是企业凝聚人心、提升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宝贵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工作。

一、创新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影响企业发展与否的重要因素,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必须遵循企业文化发展的规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正确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变革,体制的转换,外来文化的冲撞,必然会引起利益的调整、财富的积聚和道德伦理观念的转变,使得社会文化领域的情况错综复杂。作为亚文化形态的企业文化,也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今天,许多外来文化一起涌入国内,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有积极的治企格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警示,但也有阴暗、消极的,甚至是没落腐朽的文化也再悄悄的散发着臭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绝不能孤立的、片面的站在本企业狭隘的一面,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以金钱来衡量一切,信奉拜金主义。在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企业文化也应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创新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党组织应引导好企业的文化创新建设。

二、创新企业文化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基础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要想把企业办好,推进现化企业制度的建设,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就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基础,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凝人心,这是党组织和行政领导搞好企业的职责。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使职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促进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为己任。一要促进企业的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感情投资”,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党组织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要促进企业的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方式主要是企业职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自己”。它可以把个人意志与企业的意志统一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做奉献。党组织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宣传教育全体职工以企业繁荣为己任,以企业为家,企兴我荣,企衰我耻,同时组织好各种活动,依据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自主制订实施与上级目标紧密联系的个人工作目标计划,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三要促进企业的人才管理。人才管理是指企业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管理方式。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受过教育,又有技能,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企业成长的人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人才管理的规律,建立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使人才的培养、使用、储存、流动等工作科学化,努力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党组织应努力抓好职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受过高等教育,在管理岗位能为企业贡献的是人才,在一线默默无闻愿为企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也是人才,只要务实、勤奋、进取、拼博,立志促进企业发展的人都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都是人才。

三、创新企业文化必须有超前意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社会以迅猛之势给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带来一场极大的革命。企业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促进自己特色的、传统的、民族经济的发展都是必须积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相应地,特色的、传统的、民族的企业文化如何去应对西方的渗透,如何去不断占领文化领域的阵地而不被西方文化所淹没,都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企业文化建设也应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是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继承民族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特性文化和整体企业文化相统一,注重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联系,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二是要宣传和弘扬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要有超前意识,始终走在企业发展的前列,不断引导、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前进,要针对全球化经济的迅猛进程现状,站在世界潮流的顶端审视企业,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的知识丰富自已,运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努力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三是要宣传和弘扬知难而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基层党组织要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教育全体企业员工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引导教育企业员工发扬知难而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一种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创新企业文化必须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开拓渠道。企业文化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其最大目的在于突破企业现有经营管理实际中脱节的僵化文化理念、体制及工作作风等的束缚,实现企业价值观创新、制度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等全部创新过程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文化创新有可能是对原有企业文化全盘否定,重新引入新的企业文化,有可能是在继承积极因素基础上对企业文化核心的再造,也有可能是对企业文化载体及手段方式等的创新。所有的创新只有对企业经营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推动作用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算企业文化创新。在实际企业文化创新中应把握四个方面:①检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适航性,把握企业文化创新是关键,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中之重。检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条件,针对企业价值观,要检验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符合企业现有的发展承受力,是否符合企业地域性、企业行业特性、员工习惯性等。从培养和塑造具有独特风格的企业精神入手,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着力于企业追求和群体意识方面的创新,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②防范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层成两张皮,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企业文化创新脱离了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违背了企业经营管理规律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加强管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创新,让企业文化从企业管理中创新出来才具有强盛生命力。③致力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坚持不断增强企业全体职工不懈地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企业文化创新才有源头保障。④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一个企业环境的创新。抓住企业环境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向上、共同分享的政治环境,文明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让员工在如此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参与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篇8: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一、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 市场环境的变化

当前, 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且情况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千方百计地抢夺有限的市场份额, 有时不得不压缩利润空间。2012年上半年, 公司新中标的工程项目同比2011年明显减少,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 管理风险的变化

在施工规模扩大、施工地域拓宽的情况下, 公司必然会出现施工生产任务繁重、新类型项目数量增多、项目管理跨度增大的局面, 这对公司各项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 进一步加大了公司的管理风险。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影响公司的效益、信誉、形象和市场份额。

(三) 队伍结构的变化

为了满足公司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公司大量招聘引进相关人员。经过几年的人员调整, 公司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队伍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管理类型的转变。

二、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分析

(一) 员工的思想状态

在公司知识型员工不断增多和现代传媒、互联网广泛传播影响的情况下, 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对企业和组织的依附性明显减弱, 员工思想变得非常活跃和多样化。

(二) 对合作队伍的管理

在公司施工生产任务不断增加的过程中, 使用合作队伍的数量日益增多。大量的农民工、外来劳务工人员已成为项目施工生产一线的主力军, 这些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文化层次较低、整体素质不高, 容易发生情绪化的现象, 传统的只针对职工抓党建的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 企地关系的把握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处理企地关系时, 涉及面更加广泛, 不仅要处理好与建设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正常关系, 还要处理好与当地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企地关系处理也将成为需要进一步认真对待的问题。

三、坚持与时俱进,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建设

1. 施工项目是生产的第一线, 也是党

建工作的最基层, 更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决定了党建工作的中心在各个项目上, 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围绕项目展开。

2. 健全组织, 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要坚持“三个有利于”:一是要坚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二是要坚持有利于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三是要坚持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原则。

3. 提升素质, 增强政工队伍能力。

政工领导在企业党建整体工作中是一个特殊的角色, 既是带头人, 又是决策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实干者;既是协调者, 又是监督者。这样的多重角色, 要求政工领导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加强党的理论和企业管理、技术知识的学习, 不断丰富自己, 努力提高做好新时期党务工作的本领和水平。

4. 发挥作用, 确保各项指标实现。

抓好项目党建工作, 必须始终把确保工期、安全、质量、效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检验项目部党组织建设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应紧紧抓住施工管理和生产经营中的难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质量、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的教育, 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质量、效益、市场、信誉意识;坚持“三贴近”原则,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 深入开展“创岗建区”、“创优争先”等活动, 充分发挥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确保项目部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 结合形势变化, 开展思想教育

1. 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

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 要及时把公司在目前建筑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形势传达到每位员工, 才能消除员工担心没有工作岗位的焦虑心理。对于员工因公司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地域, 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问题而产生了一些矛盾的思想, 要加强疏通引导, 帮助员工解疑释惑, 端正心态, 加强学习, 攻克难关。对于知识型员工, 由于其智力开发程度较高, 知识较广泛, 独立思考能力较强, 他们不喜欢盲目被动地接受外来观念和理论。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在于给知识型员工创造“输出”的条件, 架起沟通的桥梁, 敞开心扉, 亮出心里话, 坚持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正面灌输时, 理论说服力要强或采用典型生动的事例进行说明, 使道理入耳入心, 入情入理, 这样容易产生共鸣的效应。

2. 关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点。

一是在内容上创新。要积极采用科学发展的成果, 学会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等现代科学知识, 分析了解和掌握员工的认知规律和接受心理, 按照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同时, 努力从员工的工作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 反映员工的切身感受, 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深入人心。二是在方式上创新。要根据员工的需求, 把积极的思想引导与寓教于乐结合起来, 把严肃的说教内容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 积极运用网络教育、电化教育等现代化手段, 建立企业与员工互动的平台,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三是在方法上创新。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应从员工的思想实际出发, 多理解、多启发、多引导, 实现工作方法的不断转变。转变的主要类型有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由单纯“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由单一“教育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面对合作队伍中数量众多、成分复

杂的农民工和外来劳务工人员, 要结合其思想特点、文化素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是先导, 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合作队伍人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他们在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决定了思想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对合作队伍人员的教育, 可采取集中办班、以会代训、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 内容的选择上应做到通俗易通、多使用事例案例, 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开展工作中, 要注意尊重、维护外来劳务人员的权益, 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 了解他们的情绪, 关注他们的困难, 用真诚的态度,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使他们在解决自身利益的过程中, 感受到项目部的关怀和温暖, 增强对项目部的认同感, 自觉执行项目部的管理要求, 积极完成施工生产任务。

(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引领作用

1. 近几年来, 在集团公司的统一规划

下, 逐渐形成了十六局集团兼有二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过程, 做到三个注重、三个结合。“三个注重”, 即:一是注重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和舆论工具, 大力宣传企业的理念, 做到入心入耳入脑。二是注重典型启迪, 通过典型人物事迹, 发挥文化的感召力。三是注重情感激励, 通过人性化的管理, 凝聚人心。“三个结合”, 即:一是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 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与各项管理活动相结合, 使企业文化外化于行, 使员工行为与企业要求高度统一。三是与制度流程建设相结合, 使企业文化固化于制, 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

2. 企业文化建设的延伸。

当前, 合作队伍已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服务和价值取向关系到公司的品牌形象。不同的合作队伍有着不同的文化、行为习惯, 在参与项目施工生产中风格形象各异。但对业主来说, 他们只承认十六局这一施工单位, 于是将企业文化向合作队伍延伸势在必行。企业文化向合作队伍延伸, 充分发挥公司文化的辐射和凝聚功能, 有利于与合作队伍统一思想认识, 建立互信共赢关系, 共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集团文化建设, 打造集团二公司文化品牌。

(四) 重视企地管理, 展示企业形象

1. 组织到位, 积极联系。

在当前的施工环境下, 公司高度重视在建项目的企地关系管理, 处理好企地关系, 取得当地政府和村民群众的支持, 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利用当地政府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 调整其他外部关系。在施工准备阶段和队伍进场初期, 项目部企地关系处理人员应及时走访各级地方政府, 熟悉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和业务范围, 了解办事程序和习惯做法, 掌握当地政府的政策规定, 建立联系方式, 为工程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征地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项目部应结合施工生产计划编排好用地拆迁计划及要求, 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联系, 经常征求地方政府的意见, 以便取得当地政府的配合和支持, 为征地拆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 多办实事, 展示形象。

项目部员工在工程所在地工作生活中, 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做到入乡随俗, 主动搞好与地方村民群众的关系, 增进团结。只有真诚地尊重当地的村民群众, 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共建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在进行项目策划时, 要充分考虑到施工扰民问题, 从源头上减少施工扰民。在施工生产过程中, 要把减少施工扰民作为项目部参建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自觉遵守严格执行, 努力树立企业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对于涉及当地村民群众合法利益的事情, 项目部能办到的尽量办;对于办不到的事情或无法满足的要求要主动说明情况, 并通过当地政府与村民群众沟通解释, 争取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与当地村民群众和睦共处, 形成良好的企地关系。

篇9: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

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代变革、发展和需要保持同步;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要与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一致;就是要求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在思想观念上要转变;就是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上要多样;就是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上要改进。而创新是企业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确保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与时俱进。

1.在内容上不断创新,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自觉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创新,拓宽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群众的领域渠道,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

围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要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提出的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的要求,在深入人心、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引导广大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认识。要通过理论研讨、调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反映干部职工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干好本职工作、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建设的精神面貌,不断把学习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围绕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政治宣传内容更加务实,更贴近职工的生活。职工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职工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抓好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等传统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反映时代精神、适应形势要求的新理念和新知识的学习教育,把政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职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选准突破口,从关心职工利益出发,关心职工的热点、难点问题。政工人员要深入基层、班组,切实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以良好的氛围宣传鼓舞人、凝聚人。

2.在观念上不断创新,实现与时俱进

企业政工人员更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角度思考、筹划、部署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正确看待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长期以来,有的政工人员习惯于把自己作为主体,把职工群众视为客体,其结果往往是我动他不动,我主动他被动。在思想方法上,多从“单相思”出发,首先考虑对职工群众进行什么教育,很少考虑职工群众有什么需求,往往造成工作缺乏针对性,事与愿违,收效甚微,甚至使职工产生逆反心理。强调政治宣传工作的观念创新,就是要转变过去形成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模式,努力做到心里装着职工,眼睛向下,了解实情,多体察职工的需求,多听取职工的意见反映,多为职工办实事。

正确看待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关系。以前,我们国家在左的思想支配下,只能讲理想,不能讲现实;只能讲精神,不能讲物质;只能讲政治,不能讲金钱。结果使思想政治工作几乎成了“假、大、空”的同义词,破坏了名声,“出尽了丑”。事实上精神的追求与物质的需求总是息息相关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是强调要永远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一个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者也应该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实践者和维护者。思想政治工作要讲利益的同一性,要讲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我们共同努力奋斗,企业发展了,经济效益提高了,我们的福利才会得到改善。当前,企业员工的收入有了差距,这正是对贡献不同劳动者的公平的体现,是社会的进步。否则,企业倒闭了,员工的工作都丢了,个人的利益又怎么体现得出来呢。我们讲利益同一、成果共享,主要是强调我们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团队。

3.在方法上不断创新,探索政治宣传工作的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工作水平的高低与对工作规律的掌握程度是一致的。应认真研究变化了的社会条件、工作环境、工作对象以及职工群众的接受方式等新情况、新特点,并注意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逐步认识和正确把握规律,在实践中实现创新,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选准和用好多种多样的载体,解决好“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应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中心工作的需要和广大职工的需求,积极开展工作。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竞赛以及其他经营活动为载体,寻求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善于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运用典型的经验抓好示范引导,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应认真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大力进行宣传,以激发职工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爱岗的热情。企业评选的先进、模范典型,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广泛性,可亲、可信、可学。他们给人以敬佩感的同时,给人以亲近感。在树立推广典型时,不能把典型经验模式化,应注意结合实际学习典型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始终把“人”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关心人本身就是政治宣传工作,而且这样做影响大、效果好。企业政治宣传工作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职工群众,做工作时,必须注意区分不同对象,考虑特殊的因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工作中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做工作,必须有尊重人、关心人、启迪人、转变人的工作艺术和本领。要通过细心地研究“人”,系统地掌握政治思想理论知识,更有效地运用工作方法和艺术,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新途径。人是有理性、有情感的。感情决定思考方式,理性决定思考结果。因此,必须用心做到以情感人,从以情感人入手,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要以平等的态度,就工作对象关心的问题展开民主对话,形成一种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尤其在不易求得一致意见时,既不能“扣帽子”简单批评,也不能做“和事老”无原则迁就,既说积极有利的因素,也说消极不利的因素,要诚恳耐心地讲明情况和政策,把理说透,从多方面启发疏导。只有把人的工作做细、做深、做实,才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和谐的氛围。

上一篇:压力管道换证详细任务下一篇:愉快的假日小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