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换证详细任务

2024-05-23

压力管道换证详细任务(通用2篇)

篇1:压力管道换证详细任务

压力管道设计许可换证流程

一、下载、登陆客户端

1、登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http://se.gov.cn/Home/IndexCn/,下载并安装客户端

4、使用已注册的账号、密码登陆填报信息。

 用户名:cppe  密码:cppecppe

二、填报信息

1、根据系统要求逐条填报《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申请书》,word版《申请书》及填写说明详见附件

2、附件3。

2、部分表格需要加盖公司公章并上传系统,需要盖章的表格为:

 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申请书封面盖章扫描

 申请许可类别盖章扫描(2014年申请许可类别填写详见附件4) 质量保证体系目录  工商登记执照扫描  组织机构代码证扫描

3、操作系统提供离线保存功能,可以将未完成的报表保存在电脑中,防止丢失,确认无误后在线提交,隔一段时间登陆查看状态,如果国家质检总局对填报有意见会文字提出,修改后再提交即可,直到对方受理。

4、受理后国家质检总局会快递《受理决定书》给填报的联系人。如遇问题可拨打许可办电话咨询(010-82261763)。

三、鉴定评审

1、确定鉴定评审机构

在客户端中确认申请通过后,会提供若干家可供选择的鉴定评审机构,确认一家并提交,同时联络对方,并按对方要求提交文件,2014年提交鉴定评审机构的文件为:

 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自查报告(2014年自查报告详见附件5) 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统计表

 有效期内典型压力管道设计产品(注意要包含客户端填写清单,只能多不能少)

 国家质检总局挂号信寄来的《受理决定书》复印件  其他鉴定评审机构要求的文件

2、准备鉴定评审文件

每个申请类别准备一至两份装订好的成品文件,包括设计文件、计算书、校审记录、存档记录等,备查

3、答辩、考试

答辩人主要为被查文件的设计人、校对人、审核人等。

考试人员为具备压力管道设计资格但没有取得“压力管道设计审核人”证书的人员,应试人员不少于该资格人员的80%,试卷由鉴定评审组提供。

四、问题整改

1、根据专家意见,提交整改报告,2014年整改报告详见附件6。

2、整改报告提交后由鉴定评审机构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五、新证及刻章

1、新证在国家质检总局审批后10个工作日内挂号信寄出,也可上门取货。

2、取得新证后需要刻章,并将印模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备案文件寄以下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特种设备许可办公室 邮编:100088 联系电话010-82261763。

质量安全环保部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七日

篇2:压力管道换证详细任务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周长和

在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评审工作中,发 现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企业在取换证的申请准备过 程、体系运行过程和质量保正手册编制过程中,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一、申请准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及时收集和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许可 证管理的法规标准,也没有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布 置许可证取换证有关工作,造成准备工作不充 分。

2、申请换证提前时间不够六个月,造成老 证到期后,新证还没批下来。更有甚者,老证到 期后申请还没受理,造成换证变成新取证,以前 做的型式试验作废,需要重行进行型式试验。、许可证申请书中所填申请项目品种 不全。容易漏填“ B 级锻制管件(限机械加 工)”;无缝管件后面漏填“(包括工厂预制弯 管、有缝管坯制管件)”;有的对代表产品的范 围的填报缺少规格、压力、材料等内容;分不清 耐热钢和高合金钢的材料品种。

4、试制产品不能覆盖所有申请范围,造成 现场检查时无受检产品。

5、试制产品未能按有关标准要求,做全相 应的检测项目。如产品热处理后同炉材料试棒的 力学性能测试,产品无损检测项目不全等。

6、型式试验产品过多或过少。申请的是A 级产品项目,型式试验的产品中有许多是B级产 品。有的只做了弯头产品的型式试验,缺少了三 通产品。

7、现场鉴定评审前没有组织认真详细的自 查,受检文件资料、证书、台账、记录报告和产

品档案以及设备仪器准备不全。

二、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职责

1.1 质量目标分解没有有效的质量文件,有 的质量目标分解文件缺少编审签字,部门的质量 目标分解没有覆盖公司总的质量目标,或部门的 质量目标分解指标低于公司的总质量目标。

1.2 缺少质量目标考核周期和统计计算办 法,没有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统计考核,或质量 目标统计考核项目不全,数据不具体。虽有月度 统计考核数据,但缺少全年的综合考核统计数 据。

1.3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缺少顾客代表签字和 单位公章,满意程度档次太少,不能准确量化统 计。

1.4有的单位质量保证工程师不是单位管理 层成员,有的单位质量保证工程师身兼多职,难 以履行质量保证工程师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还有 的质量保证工程师是临时聘来的,只挂虚职,没 有实质性地履行职责。

1.5个别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人员、专业技术 人员和作业人员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未给缴 纳社会保险。个别质量保证体系人员、专业技术 人员和作业人员只挂名,很少上班。

1.6管理评审的输入报告内容不符合质保手 册的评审输入规定,类似部门工作总结。输入报 告缺少有关人员签字。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2.1 质量保证手册各章的标题及顺序与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

化工装备

6.6 材料质量证明书复印件少供材单位公章 和经办人的印章。

6.7 材料发放的领料单缺少材料炉批号和产

产业论坛

8.2.3 有的单位在焊材一级库内没有划分待 验区、合格区及不合格区或相应标识牌。

8.2.4 有的单位焊材库内的焊材混批码放; 有的单位焊材库内堆放的焊材没有标识卡;有的 单位对烘烤箱、保温箱内的焊条未进行标识控 制,焊材追溯性差;有的货架上存放赤裸的焊 材;也有的焊材存在实际数量与台帐、帐面不符 的情况。

8.2.5 有的单位一、二级库不分,将焊条烘 干箱放在一库中,烘干现场缺少焊材烘干工艺。

8.2.6 有的单位焊材库中的焊材摆放不符合 规定要求,有的靠墙摆放,有的离墙离地距离不 足300mm,有的堆放码垛太高。

8.2.7 个别单位对焊材发放和回收的控制未 能认真执行管理规定,具体表现为焊材发放记录 和台帐中未记录产品批号和焊材入厂编号,追踪 性差;发放时只有领料人签字,无发放人签字。甚至个别企业缺少焊材发放领料单;发放时也不 用保温筒;焊材、焊条头无回收记录;焊接现场 到处有焊条头,甚至有成包的焊条。

8.3 焊接工艺、施焊管理及焊缝返修

8.3.1 有的单位编制的焊接工艺内容不全,缺少必要的参数、焊接工艺评定号,或焊接工艺 参数与焊接工艺评定的参数不对应。

8.3.2 有的单位对焊接接头返修没有编制焊 接接头返修工艺。有的焊接接头返修没有记录,有的记录不全、不准确。

8.3.3 有的单位的施焊记录不全,缺少产品 批号、焊材入厂检验编号等内容;有的施焊记录 直接抄录焊接工艺中的焊接参数。

8.4 焊接工艺评定

8.4.1 有的单位缺少焊接工艺评定目录。有 的单位焊接工艺评定缺项,不能覆盖产品。有的 对需要热处理的产品缺少热处理的焊接工艺评定 项目。

品批号,余料不回收,造成材料失控。

6.8 个别单位采用GB/T 8162的无缝钢管制造 无缝管件,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工艺控制

7.1有的单位编制的工艺文件、通用工艺规 程不齐全,内容不准确不完整,文件编审签字不 全。

7.2 工艺过程流转卡缺少产品标准、产品批 号、材料炉批号,有的缺少各工序工艺要求、锻 件力学性能和产品无损检测工序,流转卡缺少编 审签字。

7.3 管件工艺文件中缺少弯头、三通下料 表,有的下料表少编审签字,少长度尺寸公差。

7.4 工艺纪律检查表缺少检查内容和检查情 况记录,或者查不出问题,走过场。

7.5 有些企业的产品批号编制缺少唯一性,不同的产品使用相同的产品批号。

7.6工装、模具芯棒和样板的台账、标识不 全,台账数量与实际数量不一致。焊接控制 8.1 焊工管理

8.1.1 焊工档案不齐全,缺少原始记录,缺少 焊工业绩资料。

8.1.2 有的单位焊工项目不齐全,尤其是阀 门企业的焊工缺少堆焊项目。

8.1.3 有的单位聘用焊工没有在焊工证书上 填写聘用单位、项目、日期和负责人签章。

8.2 焊材管理

8.2.1 有的单位未按要求进行焊材验收,或 验收项目不全。

8.2.2 有的单位的焊材库密封条件较差;有 的库房温湿度记录不全,有的记录无签字。

化工装备

室中,易造成仪器腐蚀并可能产生人身伤害。

11.3 对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材料化学成分进 行检验的部分单位,对试样的要求、试剂的配

产业论坛

收集、归档、保管的等做出规定,致使关键的原 始记录存放由个人保管。

12.5 有的单位试验现场缺少压力试验工艺文 件。

12.6有的单位由于管件检验平台缺少检验立 板,造成管件的位置尺寸偏差Q、P值检测不准 确。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

13.1 有的单位在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 包括采购、验收、操作、维护、使用环境、检定 校准、检修、报废等方面所能提供的实施见证资 料不齐全。

13.2 有的单位的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台帐 和档案,包括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档案资料不齐全。尤 其是模具的台账不全,与实物数量不符。

13.3 有的单位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状态标 识不齐全,尤其是推制芯棒、模具标识不全。

13.4 有的单位的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在使 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制、标样管理缺少有关规定,以致酸、碱滴定管 未经检定就投入使用;自制或外购蒸馏水未经检 测就投入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后标识内 容不全。

11.4 有相当部分单位缺少力学性能试样的取 样、加工、检验管理规定,缺少试样加工、检验 记录。

11.5 有的单位缺少完善的试样加工图纸,尺 寸公差和签字不全。

11.6 有的单位的原材料化学成分取样袋缺少 材料炉批号标识。

11.7 有的单位的理化委托单少验收标准,委 托检验项目不具体。

11.8 有的理化室缺少常用的材料标准和方法 标准,或有的标准已被代替,也无相应标识。

11.9 有的单位理化原始记录不规范、无签 字。有的电脑中的理化原始数据未及时备份保 存。检验与试验控制

12.1 有的单位的产品检验与试验规范没有对 各种产品的检验项目、抽样比例、检验方法、检 验仪器和技术指标做出明确的规定。

12.2 有的单位对检验与试验场地、环境、温 度、介质、设备(装置)工装、试验载荷、安全 防护达不到控制规定要求,压力试验用盲板、法 兰等工装未注压力等级、规格、材料牌号标识,也没有建立台帐,现场管理不严,码放较乱。有 的单位管件试压时在产品顶部仅设置一只压力 表,其精度等级和量程范围不符合要求。

12.3 有的单位对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 不全。

12.4 有的单位未对检验试验记录、报告等的

13.4.1 机器设备的皮带轮、齿轮缺少安全保 护罩;

13.4.2 气瓶存放没有固定放置位置,标识不 全;

13.4.3 起重设备未及时进行周期检定; 13.4.4 使用后的电磁吸盘吊具的起吊重量标

识不清楚;

13.4.5 磨刀砂轮机操作现场缺少安全使用操

作规程;

13.4.6 消防灭火气瓶压力不足;

13.4.7 用电设备缺少漏电接地保护。14 不合格品(项)控制

14.1 有的单位的不合格品(项)评审处置的

批准人与规定不一致。

14.2 有的单位虽对不合格品(项)进行原因

化工装备

企业在编制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保证手册过程 中还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有的单位用ISO 9000标准的手册代替压

产业论坛

后再评审等规定不明确。

15、有的质保手册删掉了设计控制。设计控 制是必备要求,包括设计文件的输入、输出、设 计修改规定、设计文件的签字人、外来设计文件 的审核等规定。

16、供方评价内容缺少行政许可资质要求,供方评价负责、参与部门及批准人、采购文件内 容及审批、材料验收、标识、发放、代用等规定 不明确。缺少采购合同要求。

17、缺少工艺纪律检查规定。如负责组织 人、参与人员、周期、内容和记录及发现问题的 处理规定。缺少工装模具有关规定。

18、焊接人员的资格不明确。少焊工资质档 案及业绩统计要求。缺少焊接工艺评定批准人规 定。质保手册中引用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 试规则》应为《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 则》。

19、缺少热处理设备能力要求,热处理炉应 配置自动曲线记录装置。应明确温度时间自动曲 线记录和热处理报告经热处理责任人审核签字,力学性能试样同炉热处理和热处理后标识移植等 要求。

20、无损检测人员的发证部门不明确,应增 加执业注册要求。缺少无损检测责任人审核无损 检测报告有关要求,以及曝光室、暗室、工艺、标识和不合格后的程序等规定。无损检测责任人 必须取得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产品有对 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责任人必须取得RT或 UTⅡ级或Ⅱ以上资格证书。相应无损检测项目 Ⅱ级人员至少各2人项。射线曝光室须取得环保 部门《辐射安全许可证》。

21、无损检测如外协分包,未明确外协单位 资质要求和评审、协议及委托单、无损检测责任 人审核无损检测报告等要求。

22、理化检验缺少委托单、取样、样品保管

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保证手册。

2、有的单位质量保证手册规定不具体,用 引用程序文件代替质保手册的规定。

3、有的质保手册规定的太细,将程序文件 与质保手册合二为一。

4、有的手册封面缺少编审批人本人签字、文件发放号、受控状态。手册封面发布实施日期 与批准令中的日期不一致。

5、有的单位虽然按TSG Z0004-2007《特种 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要 求》编制了质保手册,但各章的标题及顺序与 TSG Z0004-2007的规定不完全一致。

6、手册目录缺少每一章所在页码。

7、公司简介中企业、人员情况与实际情况 不一致。

8、缺少手册质保体系适用范围规定,或适 用范围中的产品不具体。

9、在质保手册的各章有关要求中,没有体 现出有关质量责任人员的职责权限。

10、质量目标中缺少质量目标的分解和考核 统计要求。缺少产品一次合格率质量目标。

11、总经理职责权限中缺少任命技术负责 人、质量保证工程师和质量体系责任人员,缺少 负责主持管理评审。缺少技术负责人、设计责任 人、成型责任人和锻造责任人的职责权限规定。

12、管理评审中缺少管理评审输入、输出有 关规定。

13、各级文件的审批人、发放回收部门和文 件的发放批准人不明确。外来文件中法规标准的 负责收集、确认的部门或人员不明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压力管道换证详细任务】相关文章: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操作04-30

并联管道压力05-02

在用压力管道06-16

压力管道工程论文04-17

压力管道报检范文06-03

压力管道巡检试题07-24

压力管道报检资料07-24

压力管道安装表格07-24

压力管道管理试题04-27

压力管道管理标准05-19

上一篇: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下一篇: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