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而落后的中国汽车工业如何面对创新

2024-05-02

庞大而落后的中国汽车工业如何面对创新(精选3篇)

篇1:庞大而落后的中国汽车工业如何面对创新

【编者按: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也被公认为是全球最大且是最后一个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然而,我国汽车工业的实力与繁荣的市场并不相得益彰,自主品牌被埋没在百花齐放的跨国品牌中,发展相当艰难。自主创新难在哪里?国家应该怎样支持自主品牌汽车?作为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主要成员、长期关注汽车产业发展的前国家部委官员,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先生以他长期的观察思考和实际经验,与作家、记者欧阳敏先生合作完成了本系列文章。】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已达1800多万辆,其中乘用车累计生产1389.71万辆,销售1375.78万辆。但剥开世界第一产销大国的外衣,我们能拿出手的品牌有几个呢?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真实面目又是什么呢?

北京是中国城市乘用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来到街头,看一看满大街的滚滚车流,你就会发现,在这些颜色各异,造型别致的车流中,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乘用车占到80%甚至更多,奇瑞、吉利、长安、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却难得一见,更让人难堪的是,这些自主品牌汽车几乎全部集中在10万元左右的中低档车型,被人称为“低档次、低水平、低价位”的“三低”产品。客观地看,中国汽车产业处于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自主开发能力和零部件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市场为跨国公司主导;汽车产业集中度低导致规模效应低下;汽车专业人才缺乏;汽车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恶劣,诸侯经济与外资集团共同影响国内汽车产业布局,人为分割汽车流通市场。这些都是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一道道难题。

汽车产业是国家重要支柱产业,提高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立自己的知名品牌,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汽车产业体自主创新的提法时间不短了,奇瑞、比亚迪等企业也在努力开拓创新,但从全局看,中国车企自主创新效果甚微。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为什么这么难呢?

回首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来的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艰涩而又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即中国的汽车工业体系是在洋人的支持与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几十年来,仅仅以能造汽车为满足,政府和企业强调的都是产量,并未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从汽车企业的组织机构、人员结构、资金使用分配比例均可说明此问题。没有投入,何来产出?创新也需要社会氛围,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成功后,纽约万人空巷去迎接,美国政府立即从财政和政策上支持其投入生产,说明社会对创新者的认可程度。英国工业革命、美国上世纪初期崛起,其根本动力就是科技创新。

创新不能凭空而来,需要有广泛而坚实的国民经济体系和政府相关政策作支撑,反观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实,可以认为,创新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氛围尚未完全建立。

汽车产业是建立在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各种现代基础工业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些基础工业体系,发展现代化的汽车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旧中国,中国没有自己的现代基础工业。上世纪之初,“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了造船、冶铁、机械加工等工业项目,但那都是在洋人的设计、指挥、管理下进行的,中国人只是充当了出资和苦力的角色。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前,中国国民经济曾经有一个短暂的发展阶段,但那也只是在“洋人”的帮助下,建立几个工业项目,更谈不上体系建设。而夹缝中的民营经济,也仅仅只有技术含量极低的纺织、面粉、火柴、肥皂等轻工业项目,而且本小利薄,弱不禁风。

解放之初,毛泽东曾感叹:我们除了能磨面粉,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火柴肥皂外,还能造什么呢?

解放后,也是在洋人(苏联)的帮助下,我们开始建立自己的基础工业体系,156个工业项目的建设,使得我们终于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重化工工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经过艰苦努力,通过学习借鉴洋人的技术,我们制造出了解放牌、东风牌卡车、红旗牌轿车和北京吉普,但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这些产品都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技术水平大大落后于国际水平。改革开放几十年,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在中国都有合作伙伴,通过合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汽车产销量已经跃入世界第一,但我们仍然只是充当了代工者。并未掌握设计创新的核心技术。

据统计,在我国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中高端车所需的自动变速器78%为进口产品。汽车电控产品的核心技术几乎全部被跨国公司垄断,其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汽车电控产品多由外方原配套厂商提供,2010年日本对华零部件出口,电控产品占出口零部件总份额的66%,这次日本地震造成中国很多车企产业供应链中断而停产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1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发展成就的集大成者,一辆汽车的身上集中了几乎所有的现代工业发展成就,汽车产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的高度,就是建立在不断的发明和创新的基础上的。比如,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汽车的诞生;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汽车大规模生产,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电子技术的发明,使得汽车更为快捷安全、更为节能环保,更为智能化,更符合人性特点,材料科学的的发展,使得制造汽车的材料越来越轻,强度越来越高。眼下的新能源潮流,势必将汽车发展引领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这些都生动地说明,创新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如果将汽车形象地比喻为100这个整数,那么所有的这些创新都是一个个单独的“1”,只有这些“1”的相加,才能有完整的“100”。如钢材,一辆汽车所需钢材为其自身重量的80%,所用部位不同,对钢材的厚度、强度、材质的要求就不同。这就需要相应的生产、研发体系来满足汽车发展对材料不断更新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上装备的现代科技产

品越来越多,所需要的科技创新也就越来越多,如电子技术推进了防侧滑、防抱死、导航、高级音响、视频、空调、测速、燃料优化等等。发动机的创新带来了高压共轨、涡轮增压、顶置可变气门等。所有这些“1”的研发、创新都需要专门的研发人员,都需要专门的理论知识体系,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都需要千百次的试验,并不断发展。

除了汽车自身创新技术落后外,我国基础材料工业的研究创新也有很大的空缺。中国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但汽车、飞机、舰艇所需的特种钢材,相当部分自己不能生产,也缺乏研制新型特殊材料的创新机制。比如,冲压轿车车身所需的双面镀锌薄板,对钢板的延展性、镀锌层的厚度,钢板的幅宽、钢板在恶劣环境下的抗腐蚀能力等都有极高的技术要求,而中方的钢铁工业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落后,轧制不出如此高条件的薄板,结果不得不长期进口。以后武钢、宝钢下大力气花高价进口先进轧制设备,才算部分解决问题,但产品在各项技术指标上,与国外先进产品仍存在差距。由于材质的落后,一台同样马力的发动机,我们自制的重量要大大超过外方,自重大又导致发动机油耗增加。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在中国的“100”中,有很多的“1”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是创新基础的差距。

基础理论创新的差距就更大了,基础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是解决“所以然”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发动机生产、研制瓶颈一直未能突破,飞机、舰艇、汽车一直患有“心脏病”,中国的特种材料研究总是卡壳,原因皆在于此。反观日本,现在在特殊材料的研究上已经达到材料寿命阶段,即这辆汽车上所用的各种材料均为20年左右寿命,寿命期内各种检测指标完全合格,但一到了设计寿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材料指标急速衰减,这辆汽车必须报废。这样就保证用户必须买新汽车。创新既节约了原材料,又保证了它的商业利益持续不断。

技术创新最大的特点是原创与继承。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随着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循序渐进。比如,汽车刚发明时,仅仅是在车架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人们在感受快捷时,对发动机爆炸般的噪音难以容忍,于是又发明了消声排气管;车轮与车身是刚性连接,行驶时震动大,乘坐极为不舒服,于是人们又发明了减震器和充气的橡胶轮胎;晚上行驶看不见,于是增添了车灯;发动机油耗高,于是发明了各种化油器和节油装置。发动机、底盘、传动、转向、车架、车身的配合如何做到最安全、最科学、效率最高,都是在一次次的观察、思考、总结、试验以及一次次失败的基础上,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汽车。将一辆汽车分解开,拿起一个个形状各异,设计精巧复杂的零部件,第一个要问的就是,它怎么长得这个样?它为什么长成这个样?答案很简单,这就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这就是认识深化的结果。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断绝了对中方的所有技术援助,不得已,我们只能对人家的产品进行仿制。仿制就是依样画葫芦,你是圆的,我就画圆的,你是方的,我就画方的。你这儿有个洞,我就按照原尺寸在这儿打个洞。在测绘仿制飞机机身框架时,工程技术人员发现有一个洞是空着的,没有用处。没有用处,为什么要打这个洞呢?不明白这个洞是干什么的,但又不知道能不能省掉。基层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敢擅自做主,于是层层汇报,消息一层层反映,一些高级工程技术人

员也来分析,他们根据自己的科学常识,有的认为是“配重”,即保证飞机平衡而减轻某一处的重量;有的认为是预留安装孔,讨论了很久没有定论。飞机是要上天的,安全为第一要素。仿制飞机时也一定要遵循这个要素。在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不允许做任何改动。于是决定,依照原样,也在这里打个孔。中方的图纸上,这里也有一个相同尺寸的孔。多少年来,这个孔一直延续下来。多少年后,中苏关系解冻。一次,苏方原飞机设计者来华访问,双方闲谈时,中方技术人员提起此事,这位设计者回答:“这个洞是个废洞,没有任何作用,是当时机械操作人员错误操作造成的。”

听了他的话,中方的人员顿时无语。这个故事可以悟出很多道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发明创新一定需要从头到尾的全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从中间接过人家的产品,不了解其所以然,创新也就失去了基础。中国有一位知名汽车企业的负责人曾有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轿车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个发动机,四个轮子上放上两个沙发吗。”如果是酒后豪言当然无所谓,如果是内心的真实想法,那真是令人无言了。现在媒体上不断地有汽车企业购买某国知名品牌为自己所用的“新闻”。从消费者角度而言,这意味着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品质更高的产品。但从制造者而言,你能够购买知名品牌,但能够购买来人家的核心技术吗?能够购买来人家工程技术人员创新的思维吗?能够知道这个品牌优势的“所以然”并加以改进吗?如果我们买一个品牌,人家再创造一个品牌,我们再买,人家再创造,我们能永远跟在后面买吗?这如同给人家奉献再创造的资金,这种引进又有何意义呢?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花巨资从国外买来磁带录音机技术,等到我们耗巨资建设生产企业,产品刚刚投放市场时,外方又推出新一代“VCD”光盘播放机。于是我们放弃磁带录音机转而进口“VCD”生产设备及技术,等到我们的“VCD”产品开始铺天盖地占领国内市场时,外方又推出改进的“DVD”。于是我们再跟进,引进“DVD”技术专利和设备,耗费巨资的“DVD”技术消化和生产布局完成后,市场上“DVD”取代“VCD”风靡一时。就在很多人对“DVD”的操作尚未完全掌握时,外方电子技术从模拟升级到数字技术,推出数字电子技术产品如“3G”手机、“3D”动画、“苹果ipad”等等新一代的电子技术产品又成为引领市场的先锋。我们怎么办?再买吗?轿车也是如此,由于缺乏原始创新又缺乏技术储备,我们始终无法掌握产品升级换代的核心技术,只能购买享用人家的产品,成为人家创新技术的资金提供者和产品推销地,不断购买,不断落后,这种现状发人深思。正是在此意义上说,自主创新任重道远,需要从头做起,有的甚至要从基础研究做起,对引进技术一定要消化吃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资金短缺是创新的一大拦路虎。任何一件产品从设计到试验到改进定型到批量生产,研发过程需要大量的投资。一辆汽车有车身、发动机、变速箱三大核心部件,有近百个关键总成,有上万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仅从模具而言,便需要极为高昂的资金投入。上海桑塔纳

[综述 图片 论坛]投产后,车门把手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从李鹏总理到普通用户均对此提出疑问。上汽下决心进行改进。改进成功后,上汽董事长陆吉安称,仅仅对门把手的模具以及相关模具的改进,便耗资一个多亿。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模具与黄金等重,模具开发离不开数控三坐标测量仪、数控三坐标高精度铣、镗等精密设备和仪器,这些都意味着天价的投资。要解决车身、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汽车电子等三大核心部件,仅靠各个企业自身投资远远不够。

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没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一切创新都是镜花水月,看一看我们的教育和人力资源体系,离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多大的差距呢?

中国的“两弹一星”和军用航空工业都是在国外的严密封锁下发展起来的,航空和航天人在没有技术可卖的情况下,自主创新,硬是拿出了可以与美、俄相匹敌的高技术产品,将日本、欧洲这样的技术强国抛在后面,今天,国家的尊严和安全就靠他们的产品。对照航空航天人自主创新的精神,我们汽车人有何想法呢?

汽车产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支柱产业,要建立自己的不受制于人的汽车产业,我们可以借鉴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依靠自主创新。面对重重困难,可以借鉴当年国家研发“两弹一星”的经验,发挥国家体制上的优势,依靠国家力量,组建国家控股企业参股的模具、发动机、变速箱开发中心,实现国家主导,共同投资的创新体系,最终实现谁投资谁受益,谁参股谁受益。

自主创新需要有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科研创新机构体系,需要大量的团结协作、不畏艰苦、富有创意的创新人才队伍,需要有异想天开的创新思维,需要巨额创新资金投入,需要默默无闻的研究,需要经受得起失败的打击,需要有坚忍不拔的创新意志,需要建立完整的国民创新体系,需要国家的创新政策支持,需要社会对创新的理解与宽容。急功近利,巧取豪夺,投机钻营,唯书唯上都是创新的天敌。

自主创新是人类进步的起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提高中国经济和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最高精神境界。

自主创新是一个艰苦卓绝、艰难探索的过程,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创新也是如此。(徐秉金 欧阳敏)

篇2:庞大而落后的中国汽车工业如何面对创新

汽车工业的“拿来主义”

据资料统计,在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我国汽车行业与国际上各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建立了600多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积累资本200多亿美元,占全国汽车工业资本总额的40%以上;同时,我国已经从国外引进了1000多项汽车技术,这些技术大多与国外处于同等水平。由于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生产、产品开发技术,还带动了汽车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世界一些著名的整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均加大了合资企业的科研开发投入和人才培训工作,并已将在华的合资企业发展纳入全球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走的什么路?其实我们走的不是创新路,我们走的是学习引进技术,这条路不需要贬低它,中国找到这条路很幸运,我们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利用我们安定的社会环境,利用我们广大的市场和良好的工业基础,我们用全世界不到一半科技投入达到了世界两倍的发展速度。

从“拿来主义”到创新发展

曾经依靠模仿起家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近年来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2005年10月,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自主品牌在奇瑞ACTECO诞生,让我国轿车发动机水平与世界差距缩短了30年;2006年8月,吉利研发的JL4G18VVT发动机投产;2006年2月,华晨与德国FEV公司联合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华晨1.8T汽油发动机正式批量投产。而且这些发动机不逊色于同级别的国外品牌,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获得了在竞争中的主动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主品牌汽车发动机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上市,成为了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2009年9月4日,长城汽车4款车型先后获得欧盟WVTA整车型认证,创造了自主品牌汽车一次性认证车型数量之最,这也是我国汽车首次获得在欧盟国家的无限制自由销售权。

篇3:探究中国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也跃居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创新,汽车产业创新能力低下,导致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瓶颈,事实证明,只有不断的促进我国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才能又快又好的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接着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创新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现代汽车 工业技术 现状 创新

1.中国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现状

中国的汽车行业自建国后逐渐的发展起来,近年来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走过的路程令世界为之瞩目,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但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我国成为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

据资料表明,我国在2009年便以其汽车产销的高数量跃居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家,产量逐年增加,其增长的速度和销售的数量均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有望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近几年来,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又快又稳的增长速度,我国也成为了世界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

1.2国产汽车知名品牌较少,且价格不高

虽说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就其现状而言,汽车产业的发展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居民的汽车消费品牌大多数都是以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生产的奔驰、宝马、丰田等汽车品牌居多,只有为数不多的人选择了我国自主生产的汽车,此外,由于我国生产的汽车性能较其他国家的汽车较差,汽车的外型和结构等均弱于其他国家生产的汽车品牌,并且我国自主生产的汽车品牌只有寥寥的几个,因而,知名度都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并且在价格上也很低,一直保持在几万元左右的价格也令很多人不愿购买我国自主生产的汽车品牌。

1.3我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差

我国目前的汽车生产量虽然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前列,但仔细分析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很多汽车生产公司都是由于生产全球化的因素,承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零件生产工作,自主研发的零件和其他构件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在为发达国家生产汽车零部件,最核心的技术却没能掌握,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因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扮演跨国公司的零件生产和加工者,最终只能从中获取很低的经济利润。

1.4汽车生产的市场环境较差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很多的汽车生产基地,但是总的来看,我国的汽车生产场地集中度不高,分布较为零散,因此彼此不能很好的展开合作,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因此也较低,不能大规模的产生经济效益,此外,很多汽车产业都是中外合资企业,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因此,发展势头和程度远远高于国内的汽车自主生产产业,总体来说,我国的汽车生产产业市场环境较差。

1.5我国现代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人才缺乏

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而言,人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汽车产业也是如此,如若没有善于创新和研发的汽车工业技术人员,便很难设计出具有创意和新意的汽车,因此,汽车产业的创新急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思维的技术人员,但是影响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很难出现极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很难找到具有创新思维的技术人员,汽车产业的创新技术也因此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2.我国现代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以上简要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虽然我国的汽车行业目前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创新人才、自主研发的能力较差,因此,发展面临着很大的瓶颈,为了更好的发展,汽车工业应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2.1大力寻求汽车技术创新和研发人员

汽车企业应该努力的寻求汽车技术研发和创新人员,从而更好地保障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掌握更多的汽车核心技术,因此,汽车产业可以跟各大知名高校展开合作,实行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得到更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人员,必要时,还应该对高校毕业生展开专门的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能够很好将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

2.2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研发新能源汽车

目前由于世界的能源较为短缺,特别是石油,因此汽车燃料也急需转变类型,这就为我国的汽车工业的转型以及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契机,未来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必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潮流,因此我国的汽车行业应该积极推进车能源的创新和改革,此外,还可以借助政府对此事的大力支持建立专门的研发中心,促进汽车使用能源的电力化、柴油化。

2.3建立汽车产业基地,互相合作,共同研发

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大多是各自分散开来,没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基地,这样的格局不利于汽车行业的集中化,规模化效益和共同的研发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汽车行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由政府出资建立专门的汽车产业基地,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各个汽车产业前来,从而结合各个企业的力量,共同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降低对国外汽车产业技术的依赖程度,产生规模效应,提高汽车行业的创新技术。

2.4改进国内汽车自主品牌,提高声誉度

汽车行业工业技术创新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应该不断的吸引技术创新人才,不断的提高国产汽车的技术水平,不断的改进国产汽车的外型、实现汽车零件的生产自主化,提高国产汽车的质量,不再单纯的只依赖国外公司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国产汽车的声誉度。

3.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现代汽车工业技术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寻求更多的技术人才,致力于汽车的技术研发和生产,提高我国汽车的技术含量,使其更好地立足于世界汽车行业,具有更高的声誉度。

参考文献:

【1】王娟.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营销战略浅析[J].上海汽车.2007年07期.

【2】蒋东华.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其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3】张丽莉.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分析与启示——以通用、福特、大众、丰田为例[J].价值工程.2006年03期.

上一篇:黄茶茶艺解说词下一篇: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