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森林公园建设调研报告

2024-05-16

加快森林公园建设调研报告(共8篇)

篇1:加快森林公园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森林公园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森林公园建设调研报告 发挥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对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是我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促进经济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市旅游局和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就如何加快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建设地质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总体思路、目标定位、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供参阅。

一、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保护开发现状

据历史记载,我市境内的黄河故道为秦汉时期黄河河道,现经8个乡镇办事处,长约70公里,面积约13万亩。其中,先锋路街道办事处辖内的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是目前原始风貌保存最完好的黄河故道,占地面积近亩,公园内沙丘起伏,蔚为壮观,明清时期栽植的10000余株古椹树,郁郁葱葱,多种灌木类野生植物杂生其间,黄河故道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河道,明清椹果园”,是春季踏青、夏季采摘避暑、秋季登高、冬季寻古访幽的良好去处,具备开发为生态休闲旅游精品景区的基础条件。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初步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启动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旅游精品景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管理体制上看。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

林公园土地为郭堤村集体所有,土地和椹树由村民承包经营。通过招商引资,由台商进行投资开发,后因台商资金不足等原因,开发未能继续。古黄河开发公司接管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该公司系民营企业,为了便于统一开发,从开始着手土地、椹树承包经营权的接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但客观上讲,“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市场化体制还未真正建立,存在产权、经营权多头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从产权上看,园内土地、椹树产权属村集体,而基础设施产权却一部分属先锋路办事处,一部分属古黄河公司;从经营权上看,公园经营权属古黄河开发公司,但园内土地、椹树的承包经营权却属村民。这种多头所有、多头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园的发展。从规划编制上看。规划是建设的基础,今年4月初,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陈国忠院长对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

公园进行了资源考察,拟委托编制《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规划编制是今后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重要保障,这项工作进展较慢,规划编制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始,必须集中精力,抓紧抓实,加快推进。从基础建设上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浓厚氛围。先锋路办事处和古黄河开发公司投资近300万元进行了初步开发建设,开展了古树保护、水渠开挖、沙地保护等工作。前段时间,先锋办事处会同交通、建设、水利等部门开展了园外旅游公路、园内水渠引水工程、停车场、园内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园内滑沙、戏沙、亲水等娱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经过积极努力,前期必要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立,但这种建设是最基础的,是低层次的,与打造休闲旅游精品景区的建设标准还相差甚远。

从市场营销上看。包装推出了郭堤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旅游招商项目,通过参加深圳文博会、烟台旅游北交会等旅游投资洽谈会、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开展了项目推介。先后邀请了国家科技部创意研究院文丰院长等专家、港中旅等旅游投资机构以及数十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前来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为尽快启动该旅游项目,近期举办了“首届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椹果文化采摘节”,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合作,联合举办了“采摘节”开幕式和文艺演出,采摘节期间约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4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通过宣传推介,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明显提高。但这种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广泛深远,抓好市场宣传营销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二、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是当

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临清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是建设经济文化旅游强市的重点工程和重要突破口。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整合相关资源,理顺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景区建设管理运营的新突破,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目标定位。力争到,将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占地面积3000亩,集休闲度假、田园采摘、温泉养生、沙地健身、特色竞赛、农家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西等区域内“老百姓的度假天堂”、“自驾游的快乐营地”,年接待游客实现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万元。

三、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保障措施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旅游管理

体制创新。针对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制约发展的现状,成立专门的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在市旅游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地质、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设的管理,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以便于推进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和全市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二是景区开发机制创新。以公园旅游资产或经营权出租费用为资本设立旅游开发公司,以公司为融资、合作平台,采取合资、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开发机制。三是景区运营机制创新。积极引进专业旅游管理机构,以联营、出租、托管等多种形式进行景区的管理、营销,走政府与企业协作,智本与资源结合,企业管理与市场开发一体的路子。

坚持多元化的建设投入。旅游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近几年,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坚持分期投入、逐步推进的方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建设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有强烈吸引

力的精品景区,还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加大投资力度。一是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资。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主要用于规划的编制、项目手续的申办和交通、水、电、环境治理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手续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会极大的增加项目对投资商的吸引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像抓工业项目招商一样抓好旅游项目招商,想方设法大力引进有实力的旅游投资商,进行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景区功能,提升景区档次。三是认真研究国家有关政策,抢抓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向上级争取无偿资金和长期低息优惠贷款。四是鼓励引导本地企业、社会资金投向公园开发项目,动员各界人士尝试采用“认领古树”等办法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坚持突出自身特色。特色是旅游景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应突出“四个特色”,打响“四个品牌”。一是突出“沙漠”特色,打响“秦

汉沙漠古河道”品牌。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与周边的黄河故道相比,最大的特色是完整保存了起伏的沙丘,连绵起伏的沙丘使人仿佛置身“沙漠”之中,面积之大,保存之好为周边数百公里所罕见。因此,无论是在编制《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景区规划》时,还是在项目建设中,都要突出这一特色,从而实现与同类旅游产品的差异化。项目建设要体现“亲近自然、放飞心灵”的主题,开设沙漠观光、沙地排球、沙地足疗、滑沙、嬉沙等项目。二是突出“休闲养生”特色,打响“明清颐寿椹果园”品牌。当前,旅游业已由原来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发展到以休闲养生为主的旅游。因此,项目开发要大打休闲牌、养生牌。开展“椹树祈寿”活动,大力宣传“百年椹果”的养生作用,使“要养生、食椹果”的观念深入人心。在项目建设内容上,也要突出休闲、养生特色。如温泉开发、度假区建设等。以不破坏景区内生态环境为前提,在现在的公园边缘区域建设与

公园风貌和谐、特色明显的度假区和室内温泉洗浴设施,同时也可在适当地段开发露天温泉,营造一种在软软沙土地、郁郁椹林中享受温泉养生的环境。三是突出“群众”特色,打响“咱老百姓洗得起的温泉”品牌。温泉和度假区建设既要有高端产品,同时,更要走平民化道路,以“让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温泉”为市场定位来实施项目开发建设。四是突出“文化”特色,打响“名人”品牌。在挖掘文化附加值上下功夫,提升景区内涵,这也是投入少、回报高的有效手段。临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明代文学家谢榛,抗日名将张自忠,国学大师季羡林等。临清还是著名的京剧之乡、书画之乡、山东快书的发源地,与临清有渊源的名人甚多。要充分挖掘、利用名人效应,把名人文化与百年椹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丰富旅游的内涵,起到以文化促旅游的作用,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坚持做好市场营销。目前临清黄河故道

地质森林公园的知名度还不高,今后在景区建设的同时,要加大促销力度,加强区域合作。一是继续举办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活动,如“椹果文化采摘节”、“山东沙地足球年赛”等等,邀请专家、领导、媒体、演艺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提高知名度,聚集人气。二是坚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设计景区宣传口号,树立旅游品牌。三是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客源市场。目前聊城、冠县、高唐、夏津都在做黄河故道、温泉旅游项目,特别是冠县、夏津的景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各地的资源尽管类似,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要与这些市、县加强合作,形成同类资源的多元产品,形成合力,努力打造国内著名的鲁西黄河故道旅游线、鲁西温泉旅游线。

做好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旅游产业关联度非常高,要发挥景区的带动作用,转移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为老百姓带来实惠。一是开发农家乐旅游,黄河

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村落间,借助景区的人气,促进农家餐馆、农家旅店等建设。二是做好椹果、农副产品等的深度加工,生产特色旅游商品。三是在节庆活动期间或在固定位置,组织农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拓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优化产业结构。

篇2:加快森林公园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党校的部署和安排,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率先崛起,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建设森林城市,提出一些思考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建设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

1.1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建设森林城市是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林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市的森林和绿地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匀,已成为建设沿海经济强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建设森林城市,对于迅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使城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1.2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建设森林城市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建设森林城市,既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又能推动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延伸,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林业 1 产业链条长、分布广、用工多,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和林地经济,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在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3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建设森林城市是实施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步骤,推进经济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把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为实施加快工业新型化、服务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沿海区域农村城市化步伐战略,推进城市沿海经济强市建设,实现率先崛起,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准确把握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2.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国家“十二五”应对气候变暖加速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优化森林资源配置,提高造林质量,放大资源总量,提升林业产业水平,实施多元化投入,努力建设森林城市、园林县区、花园乡镇、绿色家园,实现我市造林增速、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发展目标。

2.2全市森林和绿地资源数量、质量及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建立起以森林、绿 地和湿地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绿色生态系统,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3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实现三大效益新突破;坚持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的原则,实现思维理念新突破;坚持覆盖城乡,不留死角的原则,实现造林总量新突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投入多元的原则,实现机制措施新突破;坚持精品示范、打造样板的原则,实现质量效果新突破。

三、突出工作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3.1建设好十大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3.1.1退耕还林及巩固成果工程。切实恢复荒山荒地林草植被,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培育以人工森林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绿化体系。

3.1.2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大力提高和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调整林种结构,增加防护林比重;泥质海岸平原区结合海堤、河渠、道路等基建工程,建设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加快沿海基干林带合拢。

3.1.3公益林建设工程。以东部地区为重点工程区,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执行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政策,对公益林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利用。提高天然林保护补偿标准,建立健全有关保护的法规和标准。

3.1.4残次蚕场改造项目。以蚕场集中地区为重点工程区,实行封、造、改、补相结合方式。对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沙化、坡度较大、植被稀疏的三类蚕场、沙化蚕场进行封育,实行退蚕还林;对立地条件好、土层较厚,但植被稀疏、目的树种稀少的二、三类蚕场,进行改造,提高林分质量。

3.1.5重点城乡村绿化示范工程。积极开展景观美化型村屯、生态防护型村屯、经济增效型村屯建设。逐步达到村、路、水、林、田一体化。

3.1.6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重点解决野生动植物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护管理,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资源科研监测体系、管理体系和宣教体系,强化保护区的规范性管理。

3.1.7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完成城市近海及海岸湿地监测点建设。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改善生态状况和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3.1.8工程封山项目。全部采取机械围栏的方式,搞好封山。3.1.9森林保险项目。强化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增强森林经营主体抵御灾害能力,促进全市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3.1.10“三小”治理工程。治理小开荒、小坑塘、小石场。3.2建设好七大产业体系建设工程

3.2.1名优经济林重点建设项目。积极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实行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发展战略,提高果品质量和规模效益。建设榛子、核桃、大枣、仁用杏等名优经济林高标准示范基 地。

3.2.2森林中药材重点建设项目。结合天然林禁伐,充分利用地方中药材资源及林地空间,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种植业,改变分散、无序的传统生产模式,向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建设林下参、地龙骨、知母草等全省特色森林中药材示范基地。

3.2.3优质山野菜重点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名优特色产品,形成基地规模优势,发展精深加工,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建设刺龙芽、大叶芹等山野菜林地栽培示范基地。

3.2.4野生动物驯养项目。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鼓励野生动物驯养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向利用驯养繁育为主的战略转变。建设鹿、野猪、珍贵皮毛动物和飞禽等养殖示范基地。

3.2.5林下食用菌种植项目。充分利用以高速公路两侧林地空间,大力发展名优产品,提高林分综合效益,实现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以大球盖菇、栗蘑等优良品种种植基地,3.2.6森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湿地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城市森林旅游品牌线路,搞好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

3.2.7发展名优产品工程。加强商品品牌包装,提高科技附加值,在全市八大主导产业范围内进行产品包装,积极创建品牌和注册商标。3.3建设好六大基础设施工程 3.3.1林木种苗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3.3.2森林防火重点工程。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预警预报系统,完善(市、县、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设施,实现防火工作信息化。

3.3.3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重点林区森林公安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森林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

3.3.4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防治、防御、应急防控等综合治理的8个子项目,全面提升我市森林病虫害科学防治和管理水平。

3.3.5林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市级中心机房应用服务器和内外网核心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网络平台;更新改造各县区网络交换机、防火墙、UPS电源等网络设备;包括发布信息、互动交流、在线办事、林业产业等功能模块的发布;林业种苗花卉、林场苗圃、森林公园及市县乡子网的建设。

3.3.6结构优化林相改造项目。加大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力度。提高林分水平。

四、需要采取的工作措施

4.1科学谋划,抓好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抓紧编制建设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体系工程专 项规划,并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搞好衔接。建立森林城市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准确反映全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按照生态规律组织城市的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生态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把山体、森林、水脉建设好、保护好,打造城市绿地和田园风光相结合、富有生命韵律变化的生态景观。

4.2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完善森林防火体系。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预测预警、防火指挥和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健全监测、检疫、防治社会化服务网路。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外来有害生物的监测、普查和防治力度,提高防治效果。加大生物天敌繁育推广力度,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良性循环。加强绿地管制,严格绿地保护,禁止各类建设活动违法侵占绿地。

4.3加快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增强现代林业发展活力。主体改革要回头看,配套改革要抓完善。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实现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4.4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构建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多样 化的需求。积极开展林木良种、名优经济树种、珍稀花卉品种和乡土树种的选育推广工作,在木材培育与加工、果品生产与加工、林下中草药生产与加工、种苗花卉及花卉市场、森林旅游等方面,培育10大林业龙头企业和10大科技示范基地,带动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协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各类协会作用,加强引导,积极培育,规范发展。

4.5加快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生态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新办法。挖掘森林、湿地的文化内涵,以森林公园、现代林业示范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积极开展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建设,为市民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创造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产品需求。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创新植树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造林绿化格局。

4.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建设森林城市的政策环境。建立支持森林城市建设的公共财政制度。市和各市(县)区要将建设森林城市纳入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生态建设、保护的投入力度。市(县)区财政要创造条件,予以配套。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森林城市建设,尽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

篇3:加快森林公园建设调研报告

崇左市位于中越边境, 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辖7个县 (市、区) , 总面积1.73万km2, 总人口245万, 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4%, 是全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崇左市林业用地面积100.59万hm2, 占国土面积的57.99%;森林面积94.04万hm2, 占林业用地93.5%, 森林覆盖率54.22%;森林活立木蓄积量3339.27万m3。城区面积7626hm2, 绿化覆盖率33.18%,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47m2。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仅存的937只白头叶猴就生活在崇左, 是“中国白头叶猴之乡”。崇左市区位得天独厚、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 旅游资源、林业资源非常丰富, 建立森林公园有基础、有潜力、有前景。

1 崇左市森林公园现状

目前, 崇左市有3处森林公园, 其中自治区级森林公园2处、市级森林公园1处, 总面积1103.51hm2。广西龙峡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位于崇左市中心城北区和城南新区的交接地带, 于2006年12月由广西区林业局批复成立, 调整后规划总面积522.03hm2;广西天等县丽川自治区级森林公园位于天等县天等镇, 于2009年10月由广西区林业局批复成立, 调整后规划面积为441.98hm2;广西狮子头市级森林公园位于崇左市区、宁明县城、上思县城的三角地带, 于2013年12月由崇左市林业局批准成立, 公园规划面积139.5hm2。由于3处森林公园尚处前期规划建设阶段, 未开展旅游接待工作。崇左市只有崇左市生态公园开展森林旅游接待工作。

2 崇左市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森林旅游的举措

2.1 充分认识加快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 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已成为新时期林业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 林业建设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大力发展森林公园,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兼顾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的最佳模式, 对推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繁荣生态文化、壮大绿色产业、实现兴林富民具有重要意义。

2.2 开展崇左市风景资源调查工作

为全面掌握崇左市森林风景家底, 为进一步科学构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开发体系, 提高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和森林旅游发展规划与开发建设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 崇左市于2013年11月5日起在崇左市范围启动森林风景资源普查工作。目前, 设计单位正在开展外业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

2.3 编制《崇左市森林公园集群建设发展规划》, 推进森林公园集群建设

认真编制《崇左市森林公园集群建设发展规划》, 确定森林公园建设任务,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 崇左市有10处森林公园, 其中国家级1处、自治区级4处、市级3处、县级2处。其中“十二五”期间崇左市力争新建8处森林公园, 即新建3处自治区级、3处市级和2处县级森林公园;广西龙峡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和天等丽川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广西狮子头市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完善并开展旅游接待工作。当前, 崇左市已启动广西龙峡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申报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工作, 初部形成《广西龙峡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扩展部分初步调查报告》及范围图。下一步将委托国家林业局林产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编制。

2.4 规范森林公园审批管理

实行森林公园设立国家、自治区、市、县4级分级审批制度。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森林公园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上报审批;市、县级森林公园按照规定分别由市、县 (市、区) 林业局审批。

2.5 落实森林公园设置补助经费

为加快森林公园集群步伐, 崇左市对崇左市森林公园设立予以补助, 作为各县 (市、区) 林业局森林公园建设经费。补助标准:成功设立1处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补助10万元;成功设立1处市级森林公园, 补助8万元;成功设立1处县级森林公园, 补助5万元。

2.6 草拟新规, 规范崇左市森林公园管理行为

为强化管理, 保护崇左市森林旅游资源, 崇左市草拟并准备出台《崇左市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崇左市森林公园设立、经营、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森林公园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2.7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直以来, 虽然国家、自治区在一些文件中谈到建设和发展森林公园, 但森林公园建设都未能纳入中央和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缺乏投资政策的有力扶持和引导, 导致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针对这情况, 崇左市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013年成功引进了广西宁明县东方生态农业园对广西狮子头市级森林公园进行开发建设。

3 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公园建设投资渠道单一

崇左市2处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均是以财政投资为主的公益性公园, 由于崇左市财政十分困难,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开发建设, 但公园预期经济效益不明显。

3.2 没有知名度大、示范性强的公园

虽然崇左市森林公园资源丰富, 但因为基础薄弱、建设滞后, 没有1个影响力大的森林公园, 缺少品牌示范带动作用。

3.3 人才缺乏, 经营管理水平低

目前, 崇左市从事森林公园管理的人员, 大多数是从事林业生产管理的人员, 对新行业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跟不上旅游产业发展要求, 对森林旅游市场培育、开发、宣传促销的意识不强,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致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4 对加快森林公园建设与推进森林旅游发展的建议

4.1 加快出台新规, 规范森林公园管理

尽快出台《崇左市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规范森林公园管理, 切实维护森林公园权益, 做到依法建设、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 为森林公园的健康发展提供1个良好的环境。

4.2 加强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尽可能地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森林公园各类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以缓解崇左市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

4.3 加强森林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与产品的开发

重点培养品牌森林公园, 借鉴全区其他市成功经验, 树立品牌战略, 大力开展特色旅游, 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森林旅游产品, 进一步发挥森林旅游的多种带动作用。

4.4 打造“森林人家”旅游品牌

结合崇左市实际, 选择旅游发展基础好、森林旅游特色明显的森林公园、小型森林景区和林区“农家乐”, 向自治区林业厅和旅游局申报“森林人家”品牌, 力争2015年崇左市申报成功“森林人家”5处。

4.5 加大宣传力度, 塑造森林公园良好形象

充分利用好网站、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介加大森林公园对外宣传力度, 使市民更多关心和热爱、支持森林公园发展。

4.6 抓好森林公园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力度

加大对公园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在竞岗敬业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更好完成本职工作, 尤其要抓好专业森林旅游的培训。

目前, 崇左市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还在处于探索中, 将借鉴区内像大瑶山、姑婆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先进经验, 打造出崇左特色优秀生态品牌。

参考文献

[1]谭振军, 牛剑峰, 金杰, 刘晓芳, 刘丽, 等.加快森林公园建设与促进森林旅游发展的思考[J].辽宁林业科技, (2004) 02-0033-02.

篇4:加快森林生态保护制度建设的思考

由于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和重要的地理区位,张家界市全境被划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体现和发挥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功能,大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禁止和限制开发范围。自1991年以来,张家界市和湖南省林业厅共同举办了17届“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并将其成功打造成国内外唯一以森林保护为主旨的公益性节会品牌,全面提升了人们保护森林、保护自然的意识。

张家界虽然在森林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有的是成长中的“烦恼”,有的是发展中的“阵痛”。主要表现在:

化解“发展与保护”、“吃饭与生态”矛盾的机制缺失。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社会相对欠发达的张家界市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必然限制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不可能像其他地区一样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建设上施展更多更大的“手脚”,而旅游经济带动工业、农业和社会事务发展无疑要以开发建设作为支撑,否则旅游的带动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成为一句口号。再者,作为“老少边欠”地区,张家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如何解决绿色掩盖下的贫困问题?如何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而又不毁绿水青山是张家界长期存在的困惑。

生态补偿、赔偿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向重点地区的倾斜政策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国家和省里对生态公益林每年每公顷有105~255元的统一标准补助,但对于像张家界这样生态保护功能十分重要的地区,担负着保护大片森林生态资源、调节环境气候、保护流域源头、贡献巨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欠发达地区,没有享受到差异化、特殊化的生态补偿政策,有悖于经济社会发展公平与效率原则和区域统筹平衡发展原则。

没有明确森林生态资源的守底“红线”和消耗的“上限”。张家界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十分注重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但还是没有明确具体到区块到经营单位的森林资源保有的底线,同样也没有明确森林资源消耗的“上限”。如具体到一个国有林场、一个乡镇,到底应设定多少林地保有面积、森林蓄积量、木材年度采伐限额,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测算,在森林经营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

森林生态保护绩效评估考核的机制不健全。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缺乏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全面而刚性的考核体系。目前,仅仅对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森林防火这三个指标考核,而前两个指标考核的真实度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一套紧密关联、相互印证、反映全面的科学评估指标体系。如对林地的征占管理、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乱砍滥伐案件的查处、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等方面就缺乏考核指标。再加之森林生态保护的周期性长,见效慢,也需要建立动态管理台帐,以作为责任倒查的重要依据。

森林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缺乏扶持政策。森林生态资源保护不能就保护而保护,应当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挖掘森林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潜力,通过其经济效益的产出来达到增加保护投入的目标,实现保护和利用的良性循环,近几年来,张家界率先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也起了步,如以大鲵产业和森林旅游为代表的林下经济发展也初见成效,但市本级财力有限,而上级财政支持和产业引导投入不够,所以,产业延伸和扩容还大有潜力可挖。

加快森林生态保护工作有许多措施,笔者认为制度建设是关键、是保证,并从森林生态保护制度建设这一角度提出如下对策:

建立森林生态“红线”和“上限”管理制度。要科学划定森林采伐消耗量、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用于可开发的宜林地面积等指标限额,作为森林生态资源消耗的“上限”,作为衡量森林生态资源消耗不得超越的“天花板”。建立森林生态资源“红线”、“上限”的动态管理台帐,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及时微调,不搞机械式、僵化式的管理,最大可能地体现森林生态资源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健全森林生态资源补偿和赔偿机制。要按“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赔偿”和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森林生态资源补偿和赔偿政策。要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补助资金标准,如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可由现在的每公顷105~255元统一提高到450~750元,以提高林农和经营单位爱林护林的积极性,基本解决其管护成本的需求。要向张家界市这些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区重点倾斜,加大生态补偿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而体现这些生态功能区的重要性,和其在森林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体现了统筹地区平衡战略的具体操作实现。要建立对破坏森林生态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要用重典、出重拳、下猛药,除了严厉查处打击以外,还应采用惩罚性的赔偿手段,让违法者知道其行为的成本代价之大,也起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教育全社会的目的。

通过市场机制全面盘活森林生态资源资产。森林是资源也是资产,在一定条件下,同样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则,发挥其作为特殊资产的商品属性。如果市场机制引导很好,完全可以盘“死”资产为“活”商品。要建立健全林权的有序流转机制。如对非生态公益林等林业资产,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四权”分离的前提下,只要符合权属明晰、不改变用途、林农自愿的条件,就可以依法流转进入市场。要探索碳排放交易试点“试水”。在界定碳排放单位的排放指标限额和评估单位面积森林碳吸收量的基础上,可以和国际接轨,探索二者之间的碳排放指标交易办法,这样既可以实现森林生态资源的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又可以真正调动森林生态保护工作做得好的地区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建立森林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要把林下经济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林下经济大有可为,它既保护了森林生态资源,又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如仅森林旅游就为张家界每年带来160亿元的产值,又如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已让农民尝到甜头的例子比比皆是。桑植县康华实业公司带动该县1000多农民种植和采集棕叶,为他们带来3000万元的直接收入。要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思路大力扶持发展经济林。如我省的油茶产业已形成规模,见到了良好效益,张家界市的“三木”药材达到1.33万公顷,蓝莓达到400公顷,该市永定区的茅岩莓种植基地达到200公顷,这些名优特经济林基地的建成为林农带来了实惠,增加了收入。要制定出台森林生态保护产业的财政扶持政策。

健全森林生态保护绩效评估考核制度。要构建以“红线”“上限”指标、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保有量、查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工作力度等组成的评估考核体系,全面科学地衡量各级党政领导在森林生态保护工作上的政绩。要建立责任追究倒查制度。森林生态保护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要以工作动态台帐为基础,建立责任追究倒查制度,即使在领导干部的任期内没有显现其在森林生态保护工作上的失职、失误甚至违法结果,在其离职离任后一样可以追究其责任。这样才能减消其短期行为冲动,不做生态欠账的事,少留一些生态历史欠帐。重点生态功能区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指标与其他地区区别开来,分类考核,不搞一刀切,区别对待,加大其森林生态保护工作的分值权重。(作者系张家界市林业局局长)

篇5:加快森林公园建设调研报告

大力加快森林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进程

随着全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创建森林城市已经成为改善全国生态状况,推进全国国土绿化的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和新途径,它必将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

作 者:杨继平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中央纪委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刊 名:经济英文刊名:ECONOMIC MONTHLY年,卷(期):2008“”(12)分类号:关键词:

篇6:加快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物质文明是其他文明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需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而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如何加快我县农村物质文明,促进我县农村“生产发展”,从而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笔者认为当前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促进我县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宽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物质条件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是制约我县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瓶颈。因此,要坚持对农村基础设施优先发展政策的倾斜,在项目建设和预算安排上优先考虑农村,为农村进步提供政策扶持;不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强田洋改造,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加快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畅通工程建设,为农民致富提供快速干道;加强水利建设,优化沟渠灌溉状态,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用水困难等实际问题;抓好农村通车、通电、通信和通有线电视等民心工程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2、抓好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进一步完善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全县形成沿海、北部、中部和南部各具特色的四大经济区域,加快北部沿海渔业、北部沿路特色水果、中部沿江粮菜、西部丘陵生态农业等四大功能区建设;强化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大力扶持发展我县“一镇一品”特色农业。努力打造一批“叫响又叫座”的农副产品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地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3、增强发展“大农业”意识,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业。鼓励、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农副产品产销形式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初级农产品向优质加工业转变,延长产业链,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利用海南(永发)冬季优质农资产品展销会的平台,加快福山、美亭等果菜批发市场建设步伐(据笔者在美亭黄竹村调研了解到,该村在果菜生产高锋期,批发至内地的果菜日均可达到300万元);充分发挥县果菜运销协会的桥梁作用,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积极改进农副产品包装,努力打造澄迈特色品牌(如白莲醉鹅,瑞溪牛肉干、福山乳猪、加乐猪苗等),不断增强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让农民“多条腿走路”,加快致富步伐。

4、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把对农民进行科技辅导和就业技能的培训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形成制度化,切实使这一制度从形式上到实质上都能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增加农产品的科学含量,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另外,为了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品种养业和加工业的同时,要引导农民转变发展与就业观念,努力在广大农村响唱“打工经济”,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劳务输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另外,还要切实解决好农村土地矛盾纠纷等一系列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坚实保障。

二、加快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我县农村“乡风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基础,“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切实把乡风文明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乡风文明作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任务。

(1)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落实责任,保证乡风文明有人来抓。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出村委会、党支部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建议分别成立县镇两级乡风文明工作办公室,制定农村文明新风工作目标,明确具体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保证乡风文明有人来抓。

篇7:加快智能制造建设的调研报告

智能制造是一种高度网络连接、知识驱动的新型制造模式,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绿色低碳、高智能、高经济效益发展。《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在新一轮制造业革命浪潮中,基础良好的湖南应如何以建设智能制造强省为重点乘势而上?《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建言献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明确了先进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湖南作为制造业大省,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加快制造业与信息化的全面深度融合,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型。

湖南建设智能制造强省势在必行

一是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湖南推进制造业发展,必须贯彻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智能制造强省,提供更多更好的智能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价值追求。

二是适应新时代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不断渗透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方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深入变革,促进制造业产品研发、制造、运输、销售的智能化转型,催生了大量新业态,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维护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常态。湖南制造业要想在全球竞争市场中抢占制高点,必须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工程。

三是适应新时代建设美丽湖南的有效举措。作为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的制造业大省,湖南选择了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可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生态损耗,是顺应新时代低碳、环保、节能、高效要求,建设美丽湖南的有效举措。

湖南建设智能制造强省有基础机遇好

一是具有较好基础。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业发展,长株潭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后,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领域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设形成了一批智能化工厂、智能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及智能化运营新模式。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和工业控制系统为代表的智能核心装置,以智能化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机械、智能化电力设备等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得到快速发展;机械、船舶、汽车等行业基础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步伐加快;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加快普及先进的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关键工艺流程数字化率不断提高。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湖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综合指数为82.22,位居全国第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54。2016年湖南这一指数高达98。

二是面临难得的机遇。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要求,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湖南智能制造强省建设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湖南据此积极组建“对接《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协调推进小组”,编制《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争取国家试点示范政策平台,发布实施12个重点产业、7大专项行动、4大标志性工程的配套政策,以及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行动计划,成为了全国少数“1+X”政策配套体系基本成型的省份。在新一轮制造强国战略中,湖南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更有机遇。

切实推进,加快智能制造强省建设

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现代化智能制造业建设。既把智能制造作为新形势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更要重视智能制造业建设中人的就业和现代化发展,最终落脚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度不断提高。

全面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系统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为手段,以加快新一代技术与制造业更深更广融合为目标,以制造业、“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为重点,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要广泛开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制造业与互联网试点示范,推广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新模式,深化智能化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不断提高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水平。

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近年来,湖南积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应进一步立足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提升智能装备和产品水平,推动智能服务创新;加快智能制造推广平台建设,支持湖南智能装备龙头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实现全省智能制造重点突破、面上提升。

篇8:加快森林公园建设调研报告

1启动森林垦区创建活动,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垦区林业在总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在垦区上下共同努力下着重在生态建设大巩固、造林质量大提升、森林和湿地资源大保护、林业产业大发展、做好国家退耕地还林验收、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等六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并积极向省和国家申报项目, 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 成效显著, 并获总局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造林绿化三年决战惟一的标兵单位。

1.1造林绿化任务超额完成, “森林垦区”创建活动开局良好

总局始终将造林绿化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年初, 总局党委明确要求“加强以绿化为主的环境建设, 努力打造园林式城镇。通过绿化弥补前期规划建设上的不足, 通过绿化提升规划建设的品味, 通过绿化增加城区建设新亮点, 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为完成总局党委提出的造林绿化目标, 贯彻落实全省三年会战造林绿化总结表彰暨2011年造林绿化动员大会精神, 进一步提高绿化档次, 扩大林业产业规模, 提升综合效益, 总局林业局紧紧围绕总局党委提出的构建“三大绿色体系”, 制定了《绿在我身边、共创森林垦区实施方案》, 启动了“绿在我身边、共创森林垦区”活动, 向全垦区发布了《黑龙江农垦总局春季植树造林动员令》, 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亲自签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创建森林垦区活动、掀起春季造林绿化高潮的紧急通知》, 并与九个管理局局长签订了《黑龙江垦区植树造林、创建森林垦区工作目标 (2011~2015) 责任状》, 确定了“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和2011年工作任务。全面实施林业生态护农、林业产业富民、城镇森林靓化三大工程, 垦区各级齐动, 从4月9日起从南至北, 全面展开了2011年春季植树造林攻坚战。各管理局在造林期间, 主要领导亲自抓, 靠前指挥, 并派出督导推进组检查各场的造林绿化情况。全垦区完成造林绿化1.33余万hm2, 完成省林业厅计划任务的133%, 其中纯造林1万hm2, 绿化营区300个, 绿化面积2227hm2, 义务植树410万株, 绿化公路1285.7km, 公路绿化面积达2133hm2, 补植补造2867hm2, 城镇暨管理区绿化覆盖率达37%, 区域森林覆盖率18.3%, 实现了森林垦区创建活动的良好开端。

1.2实施严格执法, 垦区森林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为规范执法, 严力打击以各种名义进行的毁林、毁湿等违法行为, 总局在4月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垦区林地和湿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10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垦区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在全垦区开展了林地和湿地保护大检查。向国家争得了重点火险区建设项目, 继续完善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建设, 总局6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通知》, 加大投入武装三级森防物质贮备库, 加强扑火应急分队建设, 完善应急预案, 垦区在2011年春防中未发生大的森林草原火灾, 过火率控制在0.5‰以内,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4.3‰, 林政案件结案率达98%以上。7月5日, 全省边境防火隔离带检查验收工作会议在垦区牡丹江管理局八五一○农场当壁镇召开, 与会领导和嘉宾对垦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尤其是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开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 向国家争得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项目和湿地保护区建设项目, 并依托阳光培训建成覆盖全垦区的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技术推广三大体系, 为保障垦区森林和湿地资源安全奠定了基础。

1.3实施项目带动, 林业产业提质增效迈向规模化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 总局林业局积极探索发展林业产业, 做强产业, 做优品牌, 全力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拉长林业产业链条,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通过租赁, 股份合作等形式开辟林业发展新途径, 吸引了一批民营企业家来投资林业, 创办基地。涌现出了一批公顷效益达1.5万元的林业经济样板, 家庭林场达1.7万个, 民营苗圃达100个, 经济林达8000hm2, 食用菌年产量达1.5万t, 林业经济综合产值达9亿元以上, 林业增加值3.3亿元。使林业产业继续保持30%的增速, 林业富民工程有效推进。同时, 积极落实《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项目, 结合认真对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协调配合水利部门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 采取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 做好林业重点工程立项审批和资金争取, 到目前已到位国家和省林业建设资金2.3亿元, 使垦区林业在多方投入, 全面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尤其是2010年秋编报了总投资超亿元的食用菌、经济林、中草药、特禽养殖、林业育苗等项目, 现国投资金已到位5181万元。4月省委领导同志到逊克农场调研, 对垦区发展以蓝莓种植为主的浆果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关注, 为落实省委领导同志“在逊克打造10万亩蓝莓生产种植基地”的指示精神, 林业局积极配合发改委等部门加强对逊克农场蓝莓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 为满足进一步扩大蓝莓种植规模的苗木需求, 积极落实专项资金用以发展蓝莓组培育苗室。同时总局还积极向省林业厅、发改委呈报了《农垦哈尔滨管理局树莓产业精深加工及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总体发展规划》。

为鼓舞干劲、谋划好垦区明年林业产业这篇文章, 8月2~6日, 总局召开垦区林业半年工作会, 组织各管理局林业处长采取边听边看、边学边议的形式, 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大庆铁人纪念馆、大庆湿地公园、逊克农场蓝莓生产基地、大兴安岭超越野生蓝莓加工企业、大兴安岭资源馆以及大兴安岭林业经济发展情况和查哈阳农场城镇建设情况。

1.4坚持开放战略, 垦区林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按照“明晰所有权, 搞活使用权, 放开经营权, 保护受益权”的原则, 进一步稳定政策, 深化改革, 有序推进以人工用材林为主的流转试点工作, 山市种奶牛场、绿色草原牧场、八五五、红光农场、北兴农场等一批流转林地试点场的有序流转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发展林业, 探索林业产业民营化发展模式。全面推进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 将22.67万hm2天然林全部纳入管护范围, 盘活了森林资源, 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发展民营林业, 建成一批食用菌、中草药、经济林、特禽等种、养、加示范基地;红兴隆, 北安等管理局充分利用森林、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 多元化发展高效特色作物, 不仅安置了大批就业, 实现了职工增收, 而且促进了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1.5迎检工作扎实细致, 垦区2003年度退耕地还林工程转段验收工作全面达标

垦区2003年度的退耕地共涉及3.41万hm2, 占垦区全部退耕地还林的60%。为做好迎接国家林业局转段验收工作, 总局林业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深入、扎实、细致的安排部署, 并进行了前期自查整改。6月15日至7月15日, 国家林业局验收组对垦区2003年度退耕地还林工程转段验收。按照核查办法和抽查比例, 共抽查了垦区9个管理局的45个农场, 现场核实2567个地块, 涉及面积近1.73万hm2, 面积保存率, 株数保存率和档案管理均达到国家标准, 98%以上已郁闭成林, 受到国家林业局核查组的高度赞誉:垦区退耕地还林工作细, 标准高, 面积实, 档案全,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堪称一流。

1.6积极落实《垦区条例》, 林业新增职能得到有效贯彻

在《垦区条例》实施后林业系统又增加的农场林权证颁发由过去的县级人民政府调整为由农垦林业部门协助省林业厅进行现地勘界认定、材料组织、审查上报后, 由省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垦区有41个农场纳入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 增加了垦区林业对这41个农场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指导和林业项目管理等职能, 林业局立即与省林业厅对接, 使相关职能尽快落到实处, 惠及农场。

2加快森林垦区建设, 促进生态经济型林业全面发展

根据总局党委扩大会议要求, 2012年继续推进森林垦区建设, 在普遍造林的同时, 努力提高绿化档次, 规模化推进林业产业, 切时保护好森林湿地资源。全年新增造林绿化6667hm2, 使小城镇暨管理区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 区域森林覆盖率18.4%;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实施人工用材林权属多元化, 在稳定以营林为主的家庭林场的同时, 创建一批规模化林业产业示范区, 林业经济继续保持30%增速;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 森林、草原过火面积控制在0.5‰以下,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4‰以下, 在争取国家林业投入和林业执法上继续有新进展。

2.1继续高标准造林, 使林业生态护农和城镇森林靓化工程全面推进, 实现垦区绿化水平的提档升级

重点建设园林化城镇, 内部绿化提档升级, 环城林、护路林在加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 乔、灌、草、花、品结合, 多树种打造北大荒欧洲园林;对垦区内旱田、水田科学设计防护林, 完善防护林体系, 优化树种结构, 加快平原区防护林网建设, 重点突出三江平原水田防护林和新划入农场防护林建设, 要严格执行国家防护林网建设标准, 严禁私制滥占林地, 确保防护林网的完整性, 为现代化大农业提供生态保障。

2.2继续加快推进林业经济, 使林业产业富民工程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实现垦区林业经济向产业化转型

依托林业资源, 加快推进林业经济示范场建设, 整合食用菌、经济林、中草药、特禽养殖、林业育苗, 创建一批公顷效益达1.5万元以上和高效的蓝莓产业、木耳产业、北药产业和特禽养殖产业, 树立一批林业经济样板, 尤其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以蓝莓为主的浆果业, 提质增效创市场, 保持林业经济30%的增速, 使林业产业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产业支撑。

2.3继续严格执法, 确保垦区森林湿地资源安全, 实现垦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培训, 规范执法, 严力打击以各种名义进行的毁林、毁湿和乱占林地湿地等违法行为, 使林政案件查处率达98%;要继续完善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建设, 加大投入武装好三级森防物质贮备库, 加强扑火应急分队建设, 完善应急预案, 力争不发生大的森林草原火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体系建设, 保证病防设施设备和药剂投入, 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病虫害。加快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依托阳光培训尽快建成覆盖全垦区的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技术推广三大体系, 为保障垦区森林安全奠定基础。

2.4继续实施开放战略, 深化林业改革, 增加林业投入, 实现垦区林业多元化发展

要继续推进人工商品林流转, 促进人工林更新;加快推进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 盘活森林资源, 提高林地生产力;大力兴办家庭林场、民营苗圃, 发展民营林业;充分利用森林、湿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积极落实《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项目, 大力度争取国家、省林业资金和政策, 使垦区林业在多方投入, 全面发展上实现突破。

3多措并举, 为森林垦区建设提供保障

3.1必须稳定林业管理机构, 充实加强林业专业队伍

垦区三级林业部门承担着全垦区林业建设和林业执法职能, 各级必须保证农场林业科、管理局林业局机构的稳定, 并充实加强林业扑火队、护林队, 建立林业技术推广体系, 尤其要引进大学生和技术人才充实到一线, 要将林业工作经费纳入各级预算, 保证人员开支和管护经费, 确保垦区森林和湿地资源安全。

3.2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林业政策, 保证林业投入

国家和省、以及总局为了保证林业建设顺利进行, 出台了一系列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 必须认真遵守并抓好落实, 尤其总局提出的森林效益补偿基金和造林绿化基金必须提足用好, 对国家和省投入的防火、造林、湿地保护和林业产业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并足额配套, 要进一步加强林业基础建设, 尤其要建好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测预报和防治体系, 促进垦区林业全面发展。

3.3必须明确各级林业建设责任, 保证林业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各级要认真落实造林绿化、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沙治沙和林业执法责任制, 明确各级党政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 林业部门是技术责任人, 全面推进林业工作双责制, 严禁扩大林网、侵占林地, 以免风灾和沙化再起, 要严格检查, 定期考核, 及时兑现奖惩, 确保林业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

3.4必须深化林业改革, 转变工作作风, 全面推进林业工作

上一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现状下一篇:财务与审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