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024-04-12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精选6篇)

篇1: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毕生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于高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不管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是在发育与不断发展的,随着他们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所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至关重要。针对于对自己母校的了解,我将制定一下方案来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制定心理档案:

在第二学期开始(为了让学生老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分别向家长,学生,老师,发放一个关于学生包括智力、能力倾向、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职业倾向、心理健康水平等的一个表,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存档归类,这样是为了在以后的工作的进程中有所对照,对于个别学生还可以“默默关注”。

开设心理辅导室:

开设心理辅导室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先做充分:首先,选位置很重要,要隐蔽,不能靠近权威等;再次辅导老师一定要有心理学方面的专业背景,不得兼职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记得在我们学校原来有一个心理老师总看到她在做一些后勤方面的工作,我们就感到一种业余的味道而且对她产生怀疑;最后,是学生方面,他们一般都是被动的,即使有困难也很难做出去做咨询的那一步,所以这方面学校上心理课的老师让学生避免对心理健康的错误观念。

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

前不久的“虐童事件”及“扇巴掌”视频在网上抄的沸沸扬扬,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智能的符合,还要提高心育方面的素养。在寒暑假期间可以给老师们提供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这样做是为了在教学中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如何对待一些问题学生,以及如何处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心困惑等。

对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起心理健康的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简单的心理保健常识

团体辅导:

在学了团体心理学之后,我深深地感觉到团体咨询的效果在学校是值得开展的。它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团队精神,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理解别人增加友谊,产生动力等等,所以班级可以分成小组。在学习方面,可以形成竞争增加学习动力,知识领悟也能全面点,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可以避免被孤立的现象。

心理剧:

这个想法是由于我看了《心理访谈》之后想到的,因为学校每一学期就会有一些活动安排,基于以往都是一些演讲,舞蹈,唱歌等,为什么不能把心理剧也纳入其中,这个工作主要由心理辅导老师来安排,因为不同年级会有所不同,(据我了解到我们同学一年级一般都是适应性问题,二年级是学习方法或者学习逃避,选科等问题,三年级是高考压力早恋等问题)所以针对不同的主题排演心理剧,让同学们自己感受。

以上方案对一般学生基本适应但会存在个别学生,所以对于他们需要注意:

首先要找到这些学生,有些事张扬的,很容易发现,而有些学生却难以发现,这就需要老师的工作做到位,家长的配合及同学的反应。

发现之后,学校不能“惊慌” 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相当敏感所以要在不给他们造成自身压力和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对他进行心理辅导。

篇2: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知道不同的表情可以代表人不同的心情。

2、积极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知道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3、体验帮助他人,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三名大班的幼儿扮演“笑宝宝”、“生气宝宝”、“哭宝宝”

2、组织幼儿坐成半圆。

3、音乐歌曲《表情歌》。

4、用纸盒做一个表情骰子,在六个面分别贴上笑、哭、烦恼、生气、惊讶、平静的表情脸谱。

5、“笑、哭、烦恼、生气、惊讶、平静”等表情图片各一张。

6、记录表一张

7、“笑”头饰3个,“生气、哭”头饰各一。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逐一介绍三位小客人“笑宝宝”、“生气宝宝”、“哭宝宝”。

①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三位小客人是谁呀?

● 老师和孩子一起问DD笑宝宝你为什么笑?生气宝宝为什么生气?哭宝宝你为什么哭?(小客人回答)

● 告诉幼儿“笑、生气、哭”叫做表情,它能代表人不同的心情。

● 老师问幼儿DD你什么时候会笑?你什么时候会生气?你什么时候会哭?(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情绪经验,让幼儿对这三种情绪产生共鸣。)

②体验活动:

●引导孩子一起学习,并做出“笑”、“生气”、“哭”时的表情。

2、情绪调节,引导幼儿想出帮助生气宝宝和哭宝宝变成笑宝宝的方法。

①师:你们喜欢“笑宝宝”、“ 哭宝宝”还是“生气宝宝”呢?为什么?(喜欢笑宝宝,因为笑会让人看起来很美丽。)

②师:请小朋友想些办法来让生气宝宝和哭宝宝变成笑宝宝。(引导幼儿思考,并大胆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讲出来。)

③幼儿自由想出各种帮助生气宝宝和哭宝宝的方法,老师把这些方法用绘图的方式统计在记录表上。

④老师小结记录表上的内容,和孩子们一起对着“生气宝宝”和“哭宝宝”念道:表情变DD变DD变!(生气宝宝和哭宝宝马上变成了“笑宝宝”,并开开心心地和小朋友道别。)

3、游戏:“表情变变变”。

①师:我们人的表情除了笑、哭、生气外,还有很多种,如(出示图片)烦恼、惊讶、平静等,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好吗?游戏的名称叫“表情变变变”。(老师向幼儿交待游戏的玩法)

②老师扔表情骰子,让幼儿按照骰子正上方面的表情脸谱做出相应的表情。

4、结束部分: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唱《表情歌》,并且边唱边做表情、动作。

活动延伸:

1、老师利用教室的墙面布置“我的心情”表,让幼儿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选择相应的表情小卡片粘贴在自己的照片旁边。

篇3: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 当前特困生的心理透视

1.1 焦虑从而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差。

焦虑是人类自身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心理学认为:焦虑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认知评价, 预料到内外模糊的危险刺激对自我自尊产生威胁而又自感没有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它常常和忧虑, 紧张, 失望, 不安, 恐惧, 焦虑, 羞愧等感觉交织在一起。贫困大学生精神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其一, 他们为生活费, 学费焦虑。不知家中何时才能寄来钱, 怎样才能解决不足的费用。其二, 为家庭焦虑。特困生总是担心家中的欠款是否增多, 父母身体不好, 害怕家再发生意外的不幸。其三, 养育之恩无法报答的焦虑。由于特困生的父母都是辛苦劳作, 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 有的家庭不得不让其他子女辍学去工作以减轻负担。对此, 他们感到不安焦虑。特困生大都来自偏远的农村, 多数能吃苦, 但由于他们的学习方法技巧性不高, 在加上从小见闻较少, 知识面窄, 所以并非人人都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过度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体验会损伤他们的心理活动, 使人变得退缩, 过度顺从或过度恐惧, 从而导致心理疾病, 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1.2 自卑心理导致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

人际关系不仅维系着个体的日常学习, 生活, 工作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着个人的身心健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而自卑心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 鄙视等否定的感想, 是对个体的得失, 荣辱看中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家庭条件差, 常常使特困生有种强烈的自卑感, 这种感觉一方面源于特困生“没钱”的困窘较为强烈的现实, 将金钱等物质条件看得过重, 不能正确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大学里的“拜金主义”“攀比风”等不良风气也常困扰着特困生。大学校园丰富多彩,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青春活力。但是许多特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内向, 不愿与老师进行交流, 不喜欢参加文娱体育等活动。由于自卑, 缺乏信心, 心理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往往采取冷漠, 回避的态度, 当前社会上激烈的竞争, 繁重的学业反差巨大的生活方式, 陌生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冲击, 使特困生变得自卑, 敏感, 多疑, 自我封闭, 不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 所以常常会给人难以接近, 不和群的感觉。

1.3 孤僻, 偏激在集体活动上表现出盲目从众或漠不关心, 自私封闭的心理。

贫困大学生无力分摊同学聚会或集体活动的费用, 又怕别人嘲笑, 于是在心灵深处设了一道防线, 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 不融入其中他们在心理上逃避, 退缩, 在人际交往中封闭, 孤僻, 不和群, 缺乏主动性, 他们自尊心极强而心理又十分脆弱, 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思维比较狭窄, 固执己见, 容易受到伤害, 遇事不理智, 行事偏激, 在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他们往往力不从心, 贫困生从小生长在贫困地区, 他们从小受条件的限制, 大多缺乏一定的特长与其他学生从小受良好教育形成了明显的差别。因此, 一部分贫困地区大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现实, 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培养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兴趣, 而另一部分则更多偏向个人方面, 对学校举办的活动漠不关心, 不愿参加, 凡事全凭个人兴趣, 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2 不良心理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

2.1 成绩滑坡, 影响学业。

由于贫困学生经常要为各种费用操心, 无法专心学习, 同时勤工助学也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 大部分贫困大学生虽然想搞好学习, 但是焦虑的情绪使其无法集中精力, 学习效率低下, 同时, 自卑心理使其不愿意向同学老师请教, 没有坚定的信心, 从而在学习上处于劣势。

2.2 心理脆弱, 导致人格缺陷。

贫困生由于心理和精神上都承受了巨大压力, 生活使他们形成了过分自尊和封闭的心理定势, 精神经常高度紧张, 防范意识强, 心胸狭窄, 对他人的言行举止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 而且极容易受到伤害, 其中一部分人只能接受成功却不能接受失败, 他们不仅经济贫困, 而且“心理贫困”, 人际交往自我封闭, 言谈举止小心翼翼, 造成了人格的缺陷, 给人一种猥琐, 消沉, 懦弱的感觉。

2.3 影响心理健康, 诱发心理疾病。

由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没有得到疏导, 消极情绪长期压抑, 心理冲突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诱发焦虑和压抑等心理疾病, 很多贫困生盲目地追求物质生活, 理解幸福就是绝对利欲观和享受观, 当得不到满足时, 便会心理失衡, 诱发心理疾病。

3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案

3.1 物质上。

国家教育部规定各办公普通高等学校都应建立“绿色通道”制度, 即对被录取入学, 经济困难的新生, 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 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 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高校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 健全“奖, 贷, 助, 补, 减, 免”制度, 避免形式主义, 切实做到“不让一位大学生因经济贫困而辍学”, 在物质上资助他们, 为他们分忧。高校也应在校内, 外为贫困生开辟助学岗位, 多渠道地为贫困生争取改善经济条件的机会, 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个人素质, 增长阅历与经验。

3.2 思想上。

“扶贫先扶志”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远大理想。让他们认识到贫困并不可怕, 而精神上的困境才是真正的“山穷水尽”。要让他们鼓励勇气, 坦然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劣势, 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提高自己的素质, 增强与人的交往能力, 学会在群体中寻找归属感, 培养自尊自强的精神。

3.3 心理上。

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贫困生的心理矛盾, 危机和负荷需要有人来温暖, 理解和抚慰, 心理咨询可以给这些贫困大学生以帮助, 启发和引导, 以矫正他们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另外, 还可以开设一些心理课程, 定期进行心理调查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让他们掌握一些心理调试技巧。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设立心理咨询室, 由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来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让贫困生学会接受不完美, 正视困难建立信心。

总之, 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 国家和高等学校要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 学校和社会应更多地关心和引导他们, 使他们健康成长,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贵成, 高校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中州学刊, 2006 (2) .

[2]李晓莉,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及矫正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 2006 (1) .

篇4: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应三方面入手,一是面向全院学生的教育与指导,二是面向心理问题学生的咨询与服务,三是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建立三级网络体系全方位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即“班级心理联络员—各系学工办—学生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同时有效利用学生自发组织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即创建“心理志愿者—心理协会—学生服务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工作模式。

一、面向全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大学生是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参与者。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在校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等。

面对全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首先对于新入校的学生进行心理普查(UPI问卷),筛选出可能有问题的学生,分类建档并主动进行约谈咨询,将问题学生纳入特别关爱学生名单,由所在系持续关注并定期上报学生近况。

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丰富心理健康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加入实践、体验环节,多种形式评价课程成绩等。同时举办针对师生的心理健康讲座的数量,增强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

3、利用心理健康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每年5月25日为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月,利用节日时机在4至5月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与此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新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心理志愿者、心理協会成员等多种资源,将心理知识的传播日益常态化,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全方位的关爱。

二、面向心理问题学生的咨询与服务。对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咨询采取网络咨询和面对面咨询两种方式。

1、对新生心理普查结果进行分类建档,对一类学生进行逐个约谈咨询,同时完成《新生约谈情况通知单》下发各系,做好重点关注学生的预防、教育工作。

2、咨询室由专兼职老师轮流值班,每日保证半天的值班时间。学生可通过网络、电话的方式进行预约。

3、对于咨询学生做好咨询记录,及时建立档案,必要时联系学生家长,联合家长的力量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同时做到及时反馈,必要时转介。

三、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心理危机指个体遭遇身心成长变化、环境适应不良、紧急事件或危机情境时,惯用的问题解决方式运用失败,出现的心理混乱、沮丧、极度痛苦、绝望等心理失衡状态。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容易诱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进而发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1、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及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实施小组,落实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

2、完善特别关爱学生工作机制,确定重点关注对象。由各系学工办落实特别关爱学生的筛查工作,对于普查高危学生、学业(就业)困难学生、心理困扰学生、经济困难学生、行为突发改变学生、家庭存在问题学生最为重点关注对象,纳入特别关爱学生名单,同时定期跟踪教育,达到心理危机的预防效果。

3、对于心理危机现象的及时报告制度。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心理联络员,每个宿舍设立一名心理志愿者,随时掌握班级或宿舍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有明显心理异常情况者,及时向所在系辅导员汇报。

4、系学生工作负责人每周至少一次向辅导员了解本系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情况迅速以书面形式报学生服务中心。

四、三级网络体系中各级工作职责

(一)院学生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工作职责

1、全院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与实施;

2、开展全院师生的心理咨询服务,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或存在重大心理问题时,填写《学生咨询情况通知单》,告知所在系;

3、以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为活动平台,以学生服务中心网站为宣传阵地,开展全院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活动,营造和谐融洽、互助友爱的人际氛围。每学年1次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每学期3次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每学期1次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每学期1次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多次心理志愿者沙龙;

4、组织新生实施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联系约谈,排查后对需要日常性重点关注的学生向其辅导员反馈《新生约谈情况通知单》;

5、每年5月组织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6、心理教育办公室专职老师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志愿者联盟开展日常活动。

(二)各系学工办心理健康工作职责

1、系学工主管组织各系开展特别关爱学生工作,辅导员做到多渠道掌握学生资料,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处理个别学生的心理冲突,包括特别关爱学生的谈心谈话、宿舍走访及与学生家长联络沟通,同时每月25日前上报本月特别关爱学生工作情况报告,学生服务中心存档;

2、实施系学工办报告制度,系学生工作负责人每周至少向辅导员了解一次本系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根据学生服务中心反馈的《学生咨询情况通知单》与《新生约谈情况通知单》,做好重点关注学生的预防、干预与跟踪教育工作,每月填报《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月报表》,报学生服务中心;

3、对突发心理问题、严重心理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学生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并按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流程进行处理;

4、结合本系学生的整体心理特点与表现,组织开展各系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每学年面对全系学生至少组织1次心理健康主题讲座,每学期每行政班至少1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5、指导班级心理联络员开展日常工作;

6、配合学生服务中心做好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等。

(三)班级心理联络员工作职责

1、实施学生心理联络员报告制度,关心、关注班级同学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每两周填写《班级心理状况周报表》,报系学工办;

2、对出现心理困惑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朋辈心理帮助;

3、对同学中出现的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现象,及时向辅导员、系学工办汇报,帮助其尽快得到心理干预;

4、帮助有心理困难的同学及时前往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负责向心理咨询老师提供同学的表现,并对相关信息做到对外保密;

篇5:2017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区德育科的要求,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我校将积极参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成立领导小组,提高思想觉悟

学校将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特成立以校长亲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求全员参与。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提高教师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一)、龙树镇初级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构架图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长:雷顺童

副组长:

薛万强

朱 敏

成员:

古秋霞

班主任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

2.指导学校心理咨询室对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能。

3.指导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等。

4.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5.掌握学校阶段性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为学校管理提供学生心理、思想动态情况。

6.协调学校、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心理培训学习,提高活动质量

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在教

育教学中树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和看教学录相,安排教师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我们要定期进行研究讨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认真开展咨询活动课,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资料,认真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得体会、个案分析、总结论文等并进行交流推广。努力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业务能力。

开设“心育”课

我们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上齐、上好心理活动课,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淡化理论,强化行为指导和行为训练,进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开展心理咨询辅导

心理咨询辅导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学校准备利用“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以及电话专线、“心育知识专栏

”、校广播对学生和家长开放,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和典型案例做好跟踪记录,帮助学生接触心理烦恼、困惑、焦虑。

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家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表率作用。学校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关工委、校外辅导员队伍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搞好学校配合,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体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家庭心理辅导的指导,及时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校内外德育基地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篇6: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以教育部颁发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教育,推进全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促进《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二、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和心理品质,提高全体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增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教育任务

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性教育为主导,以心理辅导和咨询为辅助,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培养适应广东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四、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提倡“以生为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保护隐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预防与矫治相结合,教师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为主,以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咨询为辅,全员参与、全过程进行,建立起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

(三)把握心理健康的教育特点,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

1.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尤其是需要班主任教师的参与,全体教师分工负责,做到班级管理渗透、学科教学渗透、专业教学渗透、教育活动渗透和家庭教育渗透,做到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跟进。

2.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为主,辅之主题班会课、心理教育活动课、学科教学渗透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游戏辅导、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

3.采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主,个别心理危机干预为辅”的教育方式,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失衡出现过激行为。

五、工作措施

(一)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培训

组织全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师资培训,2009年重点组织《心理健康》课任课教师全员培训。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分为“A证”、“B证”两级培训。

1.“A证”师资培训

(1)“A证”师资培训课程(授课12天,连作业共120课时)

人的问题——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目标

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与技术

中职学生行为与情绪障碍的识别与干预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家庭治疗

团体治疗的组织与实施

心理实验设计

中职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诊断

教师心理问题及对策

精神分析术

投射技术原理与应用

行为主义疗法与矫正技术

(2)“A证”培训教师学历资格条件

A.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

B.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年以上。

C.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科任教师

D.以上人员,必须持有“B证”培训证书。

2.“B证”师资培训

(1)“B证”师资培训课程(授课12天,连作业共120课时)

心理学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心理咨询基本原理与方法

中职学生心理特点与行为反应模式

中职学生学习心理与辅导

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

中职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术

团体训练与团体疗法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

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建立

校园暴力与不良诱惑的应对策略

(2)“B证”培训教师学历资格条件

A.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科任教师

B.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

C.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3年以上。

D.中职学校班主任

3.培训要求

(1)20014年所有《心理健康》课科任教师参加B证培训;计划3-5年内,全校中职学校60%班主任教师参加“B证”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全体班主任和专业课程教师参加“B证”培训。

(2)计划3-5年内全校所有中职学校每所有“A证”教师3-5人。

(二)强化《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健康》是中职学校德育选修课程,该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其中教学时间为30学时,综合评价2学时,机动2学时。中职学校要按照《心理健康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落实课时、教材和师资。

1.必须配备《心理健康》课程专任老师

《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强,教师必须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具备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心理测评方法和心理分析技能等能力。《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不仅要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失衡出现过激或不良行为,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而课程教学的难度大要求高,教学过程不但要求有一般的教学能力,而且要求有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育健康心灵的本事。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配备具有相应学科学历(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学历资格)或通过专门培训的专职心理教师。对《心理健康》专任教师必须进行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2.《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安排建议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可分三个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主要讲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重点指引和帮助学生排除自卑,树立自信,正确认知自我,悦纳自我。约12学时。

第二阶段主要讲授:和谐关系,快乐生活;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学会学习,有效学习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约12学时。

第三阶段主要讲授:提升职业心理素质;社会适应,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约10学时。

3.针对中职学生的心态特点,把握好《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主干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重点把握好《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以下主干内容:

1)强化“排除自卑,树立自信”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感。

2)重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3)着重“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方法技能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评价,正确对待情绪压力。

4)强化“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归因。

5)注重“适应社会,职业心理”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和人生选择。

(三)实行心理健康常规教育

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为主课堂,带动和引领学校心理健康常规教育;学校应利用班会课、团组织活动课积极开展全校性的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日常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减少学生心理压力,预防学生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的发生;要防止以某学期的课程教学代替全校性的日常教育,防止专职心理教师的教育工作代替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育工作。

(四)建设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心理辅导室是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中职学校应设置心理辅导室。

1.基本条件

1)面积与功能室:心理辅导室的面积不少于50平米,分3个功能室:个别咨询室、小团体辅导室和工作室。

有条件的可增建:团体辅导室、宣泄室、资料阅览室和活动室。

2)设备和资料

基本设备:咨询桌凳、咨询电话、电脑、收录音机、辅导室器材、办公桌椅、心理信箱。图书资料:心理图书,各类心理量表软件。

有条件的可增添:宣泄放松器材、训练设备、音响设备、摄影设备、空调设备。

3)良好环境:室内布局合理、环境美观、安静优雅、布置规范。

2.辅导人员

心理辅导室要有专兼职的心理教师4-6人。

专职心理教师必须受过系统的严格的专业培训,持有《A证》证书,能胜任心理辅导工作。

3.工作与管理

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要有专兼职心理教师值班。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训练、有咨询记录、有个案材料、工作计划和总结等。

建立心理辅导规程、心理教师守则、保密制度、值班记录等。

(五)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上一篇:班组亮点下一篇:技术部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