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规律

2024-04-17

组织工作规律(精选6篇)

篇1:组织工作规律

不断把握组织工作规律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陈高英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是组织工作的职责所系、价值所在。为使组织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和人才保障,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不断探索和把握组织工作规律,包括干部工作规律、党建工作规律、人才工作规律,即把握组织工作内在本质必然联系的东西,并按此做好组织工作。把握了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组织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有特色有亮点,也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一、增强大局意识,做到主动作为

组织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工作的好坏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是关系大局、影响大局的事。做组织工作要增强大局意识,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大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谋划、来推动、来创新,并在中心工作中不断检验组织工作成效。围绕科学发展的大局做工作,看问题的站位就比较高,做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比较强;围绕科学发展大局做工作,才能在实现科学发展中体现组织工作的作为,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才有强大的生命力。首先,要想到科学发展的大局。制定组织工作或具体的干部工作、党建工作、人才工作的规划、计划、思路时都要想到科学发展的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如何为科学发展,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每项组织工作也要紧贴科学发展的大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寻找工作的载体和平台,尤其是党 1

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这第一要务开展行之有效的党建活动,以党建工作促进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中体现党建工作的作为。其次,要融入科学发展的大局。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主动作为,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干部队伍的科学设置。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实现工作模式从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做到深入基层服务、热情服务、主动服务,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使组织工作的职能发挥到最大化。同时根据中心工作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再次,要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局。从党委、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对干部人才需求各不相同的实际出发,精心抽调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锻炼,同时经常组织组工干部到基层一线走访,一方面加强对调配干部的考核,不断完善在中心工作中锤炼选拔干部的机制;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各部门之间、各部门领导班子之间是否存在不和谐的声音,加强协调,并帮助解决问题,不断形成推动中心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经常深入基层,做到心中有数

组织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事情比较繁杂,如果只坐在办公室里,光是看看文件、听听汇报,就不可能掌握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不能有效开展好工作,也很难有创新、有亮点。这就要求我们组工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党建、干部、人才工作的真实情况,了解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做到心中有数。多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经常到街道、社区、非公企业、学校、机关走访调研,采取实地参观、召开座谈会、个人访谈、发放意见建议表等多种形式摸清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症结,同时在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依据、制度文件、具体举措、工作要求。多接触干部群众。定期接待干部群众,经常到基层找干部群众谈心,听取他们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听取他们的利益诉求,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了解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看法,了解群众对干部品行、能力的反映,为更好地配班子、选干部提供重要的依据。多关心人才。经常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技术产业所需的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经常找人才谈心,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安心工作,为留住人才及发挥作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多帮助解决问题。主动帮助基层单位解决遇到的困难,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帮助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体现组织工作的作为,取得基层单位和党员干部对组织工作的支持,形成推动组织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明确工作思路,做到忙而不乱

组织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如何在有限的精力、有限的人手情况下把各项工作做好,这就要求明确思路,有步骤、有次序地开展工作,做到忙而不乱。一要制定计划,做好安排。每年都要制定组织工作和具体的干部工作、党建工作、人才工作的计划和思路,制定的计划和思路既要有高度又要结合实际,既要有具体的内容又要留有余地。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做好具体的工作安排,科学地安排工作的开展。二要抓住重点,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工作都是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不同时期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为了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资源,一定要以辩证思维来开展工作,学会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抓住能够牵动全局的大事、要事,重点突破,强力推进,才能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抓出特色、现出亮点。三要扎实开展,件件落实。无论是做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还是开展党建工作,都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工作的根本途径,要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不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同时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计划,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组织工作开展起来既有条不紊又与时俱进。四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理顺组织部门内部机构间的工作关系,形成科学分工、相互配合、合理制约、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干部、党建、人才工作,使之协调运转,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注重加强与相

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托相关部门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组织工作。

四、敢于坚持原则,做到公道正派

组织部门是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都是重要的工作任务,组织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一要重规范建机制。要严格按照规范办事,在实践中养成重规矩、守纪律的严谨作风,在选拔干部、发展党员、推荐人才等各项工作中都要坚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及时把工作经验总结提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理事,用制度规范组织工作。二要讲诚信重承诺。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因此做组织工作要说实话、重实情、办实事。对干部群众绝不能搞空洞许诺、开空头支票,凡是承诺干部群众的事,就要认真实践诺言。对创造条件能办理落实的要帮助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办理;对确实因政策原因不能办到的,要耐心地给予解释,不能漠然置之。在对干部的考核上,要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准确、客观地反映干部的优缺点,实事求是地兑现对干部的奖惩,形成诚实守信的组织工作作风。三要讲公正树正气。公平公正是组织工作的重要原则,做组织工作要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决不能因个人私利而动摇科学决断,特别是干部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秉持公心、恪守公道,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用公平公正、客观准确的机制考察干部,用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机制评价干部,用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机制使用干部,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四要抓细节求实效。组织工作是一个讲究严谨细微、政策性强的工作,不管是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是工资审批、军转干部安置、来信来访处理、大型会议组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对全局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要时时处处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日常行为上严格要求,养成讲原则、重小节的良好习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对每一个工作程

序、步骤等都要认真对待,慎之又慎,确保每一项工作不出差错,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五、勇于开拓创新,做到亮点频现

组织工作是一项严肃、艰巨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与创造锐气的工作,需要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更需要创新的勇气,只有创新才有活力,才能不断取得成效。一是观念理念创新。无论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还是干部人才工作都要时时刻刻想到是否有创新,是否能创新。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流动党员管理、非公企业党建等一直是我们探索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制约组织工作上水平。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在这些问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些热点、难点就会转化成组织工作最大的亮点。二是思维方式创新。多学习,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多实践,丰富工作经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切实改变固守摊子、被动适应的习惯,对每项工作、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超前谋划、超前准备、超前拿出对策和预案,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工作起来才会游刃有余。三是工作方法创新。组织工作要在贯彻执行上级和领导指示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抓落实,找准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同时不断拓展已取得的成果,对组织工作中经过实践检验,并取得成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始终坚持,在巩固深化中进一步创新。四是工作机制创新。对组织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反复查找原因,对好的经验成果要加以总结推广,对实践证明成功的创新成果要坚持不懈抓下去,建立长效机制,同时不断强化制度的针对性、完善制度的科学性、细化制度的操作性,努力将党建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所有操作环节和技术层面都制度化,真正把靠制度管人理事落到实处,做到用好的机制来规范工作,用好的机制来推动工作。

六、加强理论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组织部门面临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工作性质越来越复杂,工作头绪越来越多,如果不具备理论思维能力或是理论

思维能力不强,就很难对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就会制约组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指导工作;要认真学习党建、干部和人才工作的基本理论,成为精通组织工作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行家里手”;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善于运用理论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运用党建理论、人才和干部的理论来思考当前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要运用理论来推动工作创新,不断有亮点,有特色,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开展;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看组织工作,做组织工作,把组织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不断取得新实效。三要不断将组织工作的经验加以理论总结,不断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要坚持多动笔,动笔能够帮助理清思路、梳理工作,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出时间积累工作经验并加以总结。要多深入基层调研,从繁忙的工作中摆脱出来,真正沉下去、蹲下来,尽可能多的接触干部群众,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深入基层、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要多开展党建和干部工作经验总结和理论研讨会,在听取他人的工作总结和理论探讨中吸取长处、拓宽眼界,使组织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和广阔。

(作者系中共台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篇2:组织工作规律

秘书工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有着特定的客观环境、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对象和相关因素,有着工作运行中本质的、稳定的、固有的联系和关系,有着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正确认识秘书工作的规律性,准确把握其一般规律、专项职能规律及对立统一规律,有利于提高秘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秘书与其主要服务对象——领导者的配合默契,进而促进领导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

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是指秘书工作的共同规律。在中国秘书工作与外国秘书工作、政党秘书工作与行政秘书工作、企业秘书工作与事业秘书工作及军队、司法、公安等一切秘书工作领域中,在古今秘书办文、办会、办事,参谋,协调以及处理信息的一切秘书业务活动中,什么是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和关系,这是揭示秘书工作一般规律的关键。

(一)秘书工作一般规律的表述

秘书工作一般规律,即秘书在主辅配合中,近身综合辅助与领导对秘书公务服务需要相适应的规律,揭示了领导对秘书公务服务需要。

1.领导对秘书公务服务的需要,与秘书在主辅配合中,事务服务和参谋辅助的投入必须相适应,才能取得领导对秘书工作的满意,才能保持和谐的工作关系。为领导公务近身综合服务是对秘书工作的根本要求。

2.主辅配合的有效程度对秘书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配合有效程度高,秘书的事务服务和参谋辅助发挥的职能作用就大,否则作用就小。在主辅配合中,领导是主导方面,秘书是从属与辅助方面,只有两者相匹配,其主辅配合的有效程度才能提高。

3.领导对秘书公务服务的需要,对秘书工作的职能范围、职能作用、职能地位等是决定性的。领导对秘书公务服务的需要,既有时代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客观需要,如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实践环境下,领导者对秘书公务辅助有着不同的需要,又有领导个人价值取向、综合素质、工作作风等决定的主观需要,如不同阶级、不同价值观、不同行业、不同个人特质的领导人对秘书辅助有着特殊要求。而且,这种主观需要,对领导与秘书主辅配合方式和有效程度有着关键性影响。领导的客观需要和主观需要,共同对秘书工作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

4.秘书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在满足领导需要、适应环境条件变化、与领导主辅配合的前提下,通过事务服务初参谋辅助体现出来的。在事务服务和参谋辅助两个方面投入的智力、体力、精力、时间越多,其发挥的功能作用越大。但秘书的投入,受主辅配合有效程度的制约,秘书的职能作用不得超越辅助地位。

(二)秘书工作一般规律的运用

探求客观规律的目的是为了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促进发展和提高工作绩效。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适用于秘书工作的一切领域,对领导如何发挥秘书的职能作用也具有指导意义。

1.把握目标,坚持主辅配合的正确方向

秘书与领导的主辅配合的有效程度,首先决定于其配合的总体目标是否正确,秘书与领导各自的工作目标是否一致。从总体来看,我国各级领导者及其秘书,其工作的宗旨和事业目标都是为人民服务;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事业公利出发,保持工作方向的高度一致性,秘书和领导的主辅配合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不断地提高其有效性。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事业公利为方向并非一经确认就永恒不变的。在工作实践中,还要接受种种考验。在金钱、物欲、个人名利等诱惑下,要具有自我抗御能力和健全的监控机制,才能在实践中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使秘书与领导的主辅配合在事业公利的基础上和谐一致,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总体方向的把握上,领导是主导者,领导不仅要自己带头,事事从事业公利出发,而且要严格要求自己的秘书做到对事业忠诚、正派、无私;秘书是辅助者,秘书要自觉遵纪守法,无私奉献,同时还要发挥近身参谋作用,协助领导者把握正确的方向。当主辅配合在正向上保持高度一致性时,工作效果最佳;反之,在负向上保持高度一致时,其危害性最大;在总体方向不一致时,主辅配合失调。这是古往今来被无数事实所反复证明了的,它反映了秘书工作一般规律在导向机制上的本质特征。

除了要准确把握正确的导向机制外,还要保持在具体工作目标上秘书与领导主辅配合的和谐一致性。作为领导者,其具体工作目标就是组织管理目标。领导的决策、指挥等一切领导行为,都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同时要以这一目标,引导和 2 指导秘书有效地开展辅助和服务工作;作为秘书人员,要尽职尽责地通过事务服务和参谋辅助,促进领导实现工作目标。特别在发现实践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趋势时,秘书应该及时地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并将综合分析的结果和研究的对策建议提供给领导,以辅助领导进行有效调整、协调和控制。当发现领导在某个时期、某个局部、某个阶段、某项具体事务上,与总体工作目标有所偏离时,秘书应及时发挥参谋作用,辅助领导把握方向,以减少或避免失误;当群众对领导正确的工作目标不够理解时,秘书应通过上情下达的职能活动,帮助群众理解;当发现领导工作意图与群众的正确意见和要求出现局部不一致时,秘书应通过下情上达的职能活动,帮助领导将工作意图与群众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可有效地维护组织整体目标的一致性,秘书与领导的主辅配合也就更为和谐一致。

领导与秘书的主辅配合,还反映在阶段性目标上。秘书人员应把领导工作的各阶段的目标,作为安排具体业务活动的依据。秘书只有将工作安排围绕领导各阶段的工作目标、重点展开,才能做到主辅配合,有效地发挥近身综合辅助的作用。若两者相脱节,就会造成领导在某些工作阶段因得不到必要的工作服务和辅助而影响工作效率,秘书工作则由于主辅配合脱节而难以充分发挥辅助作用,甚至会做无用功。

秘书与领导的主辅配合,还落实在具体工作事务的目标上。秘书开展各项具体的服务和辅助活动要以领导各项具体工作目的为出发点。领导者作出决定、召开会议、举行会谈、发布文件,处理各项具体事务,都有着确定的、具体的目的,遵循与领导主辅配合近身综合辅助规律,秘书必须对领导各项具体工作目的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为领导圆满地实现工作目的提供有效的服务和辅助。明确了领导工作的具体目的,秘书才能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何时去做,怎样做好。只有这样,秘书的近身综合辅助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2.加深主辅理解,提高综合辅助的有效性

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揭示了秘书与领导在工作上是密不可分的,在工作绩效上是一体化的。领导工作绩效中,包含着秘书近身综合辅助有效发挥作用的绩效,而领导与秘书彼此加深理解,是提高主辅配合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也能有效地提高秘书综合辅助和服务的效率,进而促进领导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实践中,领导与秘书相互理解和配合的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种状况:

3(1)和谐共振型。这是领导与秘书主辅配合的最佳状况。领导理解秘书工作,把培养和正确使用秘书作为优化领导效能加以重视;秘书也善于理解领导工作和领会领导意图,主动提高为领导工作服务的有效性,自觉地把辅助领导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这样就从主辅两方面实现最佳配合,从而能取得最佳实际效果。在这种状态下,领导工作能得到有效的、充分的秘书综合辅助和服务,秘书工作也能得到领导的有效指导和支持,两者相得益彰。

(2)领导牵引型。这种状况是领导理解秘书工作的重要性,自身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经验,善于培养和使用秘书;秘书守职、勤奋,但对领导工作缺乏全面理解,不善于领会领导工作意图,能力和经验不足,缺乏主动性,只能在领导的明确指示或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其主辅配合的有效程度和工作绩效虽比不上“和谐共振型”,但在领导者的“牵引”下,也能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从发展看,在领导的培养和秘书的不断努力下,秘书就能迅速地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全面地理解领导工作,把握秘书工作一般规律,主辅配合关系也就会由“领导牵引型”逐渐发展为“和谐共振型”。

(3)秘书促动型。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般是领导者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但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动机,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而配备的秘书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正确地理解领导工作的客观需要,并能竭尽全力地辅助领导,充当领导的近身“智囊”和助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领导者胸襟开阔,不妒贤嫉能,秘书能甘当配角,不侵权、不越权、不搞“秘书专政”,诚心诚意地辅助领导工作,其主辅配合也能取得一定的工作绩效。随着领导才能、经验的增长,也可能会发展为“和谐共振型”。但若领导人无容人之量,或者秘书怀有个人目的,这种主辅配合就会失调,也就很难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4)配合失调型。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者是由于领导与秘书的事业公利目标不一致,或者是素质、性格不相匹配,或者感情上存在隔阂,或者其他方面存在不和谐因素,致使彼此思想上缺乏沟通,工作上难以配合。领导工作意图难以被秘书理解,秘书工作的作用也不被领导重视,在这种状况下领导工作难以得到秘书有效的近身综合辅助,秘书工作也难以得到领导的有效指导和支持。这种配合失调型的状况在管理实践中是不允许也不可能长期存在的,需要彼此加强沟通、加强理解。特别是处于辅助地位的秘书应该主动地去理解领导,适应领导者的工作风格和工作 4习惯。领导则应关心秘书,理解秘书工作,加强主辅配合的有效性,使之向“和谐共振型”发展。或者采取组织措施,构建新的和谐的主辅配合。

领导与秘书的相互理解与和谐配合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只有领导与秘书都共同遵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践中遵循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加强沟通,才能逐渐形成和谐共振的主辅配合,秘书的近身综合辅助作用也就能不断加强。

3.协调主辅配合,提高综合辅助的效率

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要求秘书在工作思维、工作节奏、工作进程上,都要和领导保持和谐一致性。当领导正在思考某个问题时,秘书应进行辅助性思考,为领导提供信息、调研和事务性服务;当领导已经形成某项工作意向时,秘书应围绕领导工作意向展开、伸延、做好铺垫和准备;当领导开展某项工作时,秘书应根据领导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开展办文、办会、办事和处理信息等业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的主辅配合中提高近身综合辅助的效率。

现代领导工作总体上是快节奏运行的,在具体工作中也是有张有弛、有急有缓的。秘书工作节奏必须适应领导工作节奏的变化,才能有效地主辅配合,发挥近身综合辅助作用。一般来说,当组织内外环境条件发生急骤变化时,领导必须及时做出应变决策和进行有效的调整,其工作节奏必然加快,秘书的事务服务和参谋辅助的节奏只有相应加快,才能不拖领导工作的后腿。当组织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组织保持正常运转时,领导往往要思考长远发展问题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全面、周密、深入地思考,工作节奏相对平缓。秘书应全面、充分地准备各方面的信息资料,经过科学加工和深思熟虑后,向领导提供情况准确明晰、分析透彻深入、对策科学可行有参考价值的高层次管理信息,供领导参考。当领导处理突发事件、开展中心工作时,工作节奏很快,秘书必须快节奏地提供各项服务和辅助。当领导处理常规事务时,一般按正常程序进行,秘书也应按正常程序做好辅助性工作。

为了维护组织的有序运转,领导一般要按客观实际的需要安排工作的进程,秘书工作进程的安排应从属于和服务于领导工作进程。从时序上讲,年初、年中、年末领导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秘书综合辅助的重点必须与领导工作重点相契合。从工作环节上讲,决策前、决策中、决策执行中、决策效果的总结评估等,领导工作有不同的环节,秘书综合辅助必须跟踪不同的环节进展,抓住不同环节的重点。

秘书工作一般规律,要求秘书动态地把握和满足领导工作的需要,在主辅和谐 5 配合中,提高近身综合辅助的有效程度,促进领导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4.增强主辅素质,提高综合辅助的效能

综合素质是一切工作人员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的内在基础,良好的素质基础也是领导与秘书主辅配合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领导者是经过实践考验晋升上领导岗位的,应该有良好的素质基础,秘书也是经过严格选拔的,也应该有较好的素质基础。但是,人的综合素质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并以实践发展的需要作为评价素质的标准。有的人本来就具有良好的素质,担任领导或秘书职务后得到了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并自觉加强了理论与实际方面的学习,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都得到迅速提高;有的人本来素质也不错,但担任领导或秘书后,或忙于工作事务,或滋生了自满情绪,放松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习,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领导与秘书的综合素质都不高的情况下,秘书与领导的主辅配合的效果一定较差,当两者综合素质不相匹配时,主辅配合也会出现不相匹配。由此,两方面都不断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是优化主辅配合的重要途径。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不断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也能为秘书作出榜样,促进秘书素质的提高;秘书不断提高素质,能有效增强工作能力,也能优化对领导的近身综合辅助。两方面的素质都能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就能有效地增强主辅配合的效能,而秘书近身综合辅助效能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秘书发挥近身综合辅助的职能作用,是在与领导主辅配合的特定职能环境中运作的。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就是揭示双方相互作用下的规律。离开了主辅配合的相互作用,就脱离了秘书工作的本质关系和联系,也就不成其为秘书工作了。

二、秘书专项职能活动规律

秘书专项职能活动规律,是秘书工作一般规律在各项职能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在各项秘书职能活动的特定领域内起作用。

(一)经常性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规律

在纷繁的秘书工作事务中,比例最大的是反复出现的、经常性的工作,如文件处理、会务工作、信访工作、接待工作、机要工作、督促检查工作等。虽然在不同的行业系统、机关,秘书工作中的常规性工作有某些差异,但在同一行业系统和同一机关内,这些反复出现的、经常性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

经常性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规律,揭示了在秘书处理经常性工作的 实践中,随着经验的积累,深入了对各经常性工作的有关要素之间联系和关系的科学认识,为了提高效率和加强管理,必然要制订有关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和科学可行的工作要求,并尽可能纳入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办公网络控制系统,使这些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这一规律在发达国家的秘书工作中已经得到了体现,在我国不少条件较好单位的秘书工作中也有所体现,而且它揭示了秘书经常性工作发展的方向。秘书经常性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条件。只有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工作过程,才能纳入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秘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增强规范性和准确性,有利于使秘书工作与管理科学化相匹配。

但是,客观环境和条件是发展变化的,经常性工作也会有所发展和变化,而且会出现一些新的经常性工作。因此,当某项经常性工作出现某种变化时,其相应的制度、规范、程序和要求必须作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客观实践。当出现新的经常性工作时,应经过一段实践的考察和分析之后,使之逐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经常性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水平,体现了秘书机构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秘书知识、能力、素质与其职能要求相适应的规律

秘书的知识、能力、素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秘书职业对秘书知识、能力、素质有着共性要求,不同行业系统,不同层次领导机关的秘书工作,对秘书知识能力又有着各自特殊的要求。在秘书工作实践中,秘书的知识、能力、素质,有着与其具体的职能要求相适应的规律。

秘书知识、能力、素质与其具体的职能要求相适应的规律,揭示了秘书知识、能力、素质,必须与所在组织的行业性质、领导者的职责分工、职权范围、管理层次,以及秘书业务知识和涉及各方面的职能要求相适应,呈现出既有一定广度,又有一定深度的知识能力素质。

符合具体职能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是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中逐渐形成的。专业学习和秘书职业培训,能为秘书的知识、能力、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要全面符合具体秘书工作岗位的职能要求,必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和锻炼。

客观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秘书具体的职能要求也是动态发展的。秘书应在工作实践中,遵循秘书知识、能力、素质与具体职能要求相适应的规律,根据所在组织的发展租领导工作辅助与服务的需要,不断增强和扩展其知识、能力、素质,使之动态地保持与客观要求相符的知识能力的广度和深度。

在实践中,有的秘书原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并不高,但为了符合工作需要,勤于学习、刻苦磨炼,逐渐成长为优秀的秘书;有的秘书长期埋头事务,不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后来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有的秘书原有良好的素质基础,但长期放松学习,不在实践中钻研,而逐渐落伍,这就是是否遵循这一客观规律的不同结果。

(三)领导立意与秘书忠实、完整、准确表达相一致的写作规律

草拟公文为领导和组织起草文稿,是秘书的重要任务,也是体现秘书业务能力的重要方面。秘书草拟文稿的内容广泛,文稿的阅读对象不同,文种的体式不同,要求也各有不同,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公务写作任务,除了要准确掌握有关材料、公务写作知识、具备较强的公务写作能力以外,还必须遵循领导立意与秘书忠实、完整、准确表达相一致的写作规律。

这一规律揭示了秘书公务写作所表达的是组织意图,即领导意图,所写作的各类文稿的立意应由代表组织意图的领导人提出。这就确定了写作的目的、中心、主题、观点、关键提法、重要内容、观点等要素的规定性。只有不违背领导的立意,秘书草拟文稿的写作才能具有符合要求的基础。所谓“忠实、完整、准确表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全面理解领导的立意,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意图,全面理解领导立意的前提、环境、要达到的目的、对象及其相关要素,这样才能忠实地表达和体现领导立意;(2)要完整地把握领导的思路、全面地掌握有关材料,主次分明地针对有关问题,抓住本质和关键,实事求是地进行表达,这样才能使文稿符合“完整”的要求;(3)要在准确理解领导立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要表达内容中各要素的关系和联系,准确有序地安排文稿的结构,准确规范地表达相关观点和提法,准确地选择相应的文种和遵从文种的写作规范,准确把握有关数据、材料,准确清晰地使用行文语言等,这就需要秘书具备良好的公务写作才能。

这一写作规律,揭示了秘书公务写作必须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将忠实于领导立意的原则性,与完整、准确表达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忠实于领导立意并非照搬领导口述的所有语言,而是要把握领导授意的主旨和关键,并将领导一贯 8 的思想、组织目标、上级精神、有关政策法规有机地统一起来。“完整准确表达”,需要将领导立意按其思路全面展开,层层分析,既需要规范地表达领导的原意,不加“水分”,不渗入个人意图,又要富有新意地构建,在有机联系的结构和忠实原意基础上清晰、晓畅、具体、生动、明快、简洁、庄重地表达。在撰拟领导讲话稿时,还要符合领导人的个性特征。这就是秘书草拟公务文稿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关键、难点和价值之所在。

遵循领导立意与秘书忠实、完整、准确表达相一致的写作规律,就要求秘书在公务写作中,既不能像个人学术论文和文学创作那样围绕自己观点或感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用逻辑推理或艺术手法自由发挥,也不能像录音机和记录那样照搬、照录全部原话。忠实表达领导立意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组织目标、领导意图、有关政策法规和针对的具体问题加深理解的过程,是对组织要表达的观点、内容之具体、明确的表达并使之系统化并具有逻辑性的过程。秘书必须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表达水平的基础上,遵循这一写作规律,才能符合客观实践的要求。

三、对立统一规律在秘书工作中的运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核心。它揭示了事物与事物间普遍联系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源泉。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有利于深入地认识秘书工作各要素的联系和关系,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遵循对立统一规律,正确处理秘书工作中各要素、各相关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在主辅配合、近身综合辅助的工作实务中就能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

(一)事务与政务

秘书的职能活动既要参与政务,又要处理事务。事务工作是经常的、大量的参与政务是辅助性的、随机进行的,两者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秘书若仅能做一些事务性工作,就难以充分发挥其“参谋助手”的职能作用。若忽视事务工作,一则失去了参与政务的依据(办文、办会、办事过程中能够收集组织内外的大量信息),二则失去了通过为领导服务向其提出参谋建议的机会,也就难以参与政务。由于秘书特殊的职能地位,其参与政务和掌管事务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从工作内容看,事务与政务是不同的职能,统一到秘书的职能活动中,就能全面地发挥其参谋助手的职能作用,也只有这样,两方面统一起来,才能算得上优秀的秘书人才。

秘书通过辅助决策,提出参谋建议参与政务,一般是随机性的。在实际工作中,秘书与领导在一起工作,对领导的工作意图、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和能力等都十分了解,同时也了解问题发生、发展的始末,这就有利于秘书随时发现问题,相机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解决问题也就比较迅速,这就避免了搁置或拖拉而使矛盾问题扩大化的现象。

秘书的这种随机参与效应,是由于其从掌管事务中获取大量信息,不仅了解领导的意图,而且了解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这样,参与政务提出的建议和看法,就比较容易切合实际,比较容易被采纳实施。秘书的事务工作越做得有成效,越能取得领导的信任,同时也越能取得有价值的信息,参与政务,提出的参谋建议也就越有效。也就是说,秘书只有把参与政务与掌管事务统一联系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随机参与效益。

(二)被动与主动

从秘书服务于领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地位看,其工作是被动的。秘书必须根据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提供公务服务。但在具体的工作中,秘书必须根据组织运转发展的趋势,主动提供给领导各方面的公务服务,因此,这就有一个在被动中求主动的问题。

要处理好秘书活动中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务实求真、准确地了解现状,又要注意分析各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把握住未来发展的态势,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也就是说,要立足现状,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既能搞好眼前的工作,又能顺应发展的趋势,这就是“超前一务实”效应。在这里,务实是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超前”只是毫无根据的猜想;超前是先导,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趋势后,做现实工作就更有方向性,更为主动。秘书有效地运用“超前一务实”效应,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促进组织取得长远的工作效果。

(三)综合性与专业性

在各职能系统之间,秘书部门是综合部门,秘书工作是综合性工作。但是,就秘书的专项实务方面,大量的日常工作中需要秘书具有专门的技能。也就是说,秘书不仅要熟悉组织运转各方面的运转机制,而且要精通本职专项实务所必备的工作技能,如机敏的办事技能,熟练的公共关系技能,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述技能,规范的办公操作及信息沟通技能,灵活的协调技能等等。这些都体现出秘书的专业性。

优秀的秘书应当具备“T”型能量,也就是既要有比较广泛的综合知识能量,又要有颇为深厚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能量。运用广泛的知识功底,综合各方面情况;运用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完成工作任务。这种“T”型能量效应,不仅能使秘书成为综合处理各项事务的杂家,而且使其成为能出色完成秘书工作任务的专家。

(四)维持与适应

在实际工作中,秘书要通过沟通协调,督促检查,办文、办事、办会等职能活动,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同时,又要通过对内对外的公务交往,广泛地收集信息,密切把握环境条件的变化,并通过参谋建议,辅助决策等职能活动,协助领导者,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采取必要的应变措施。秘书在维持组织本质特征和适应环境变化中发挥职能作用,才能全面地促进组织管理效益。

秘书工作中,既要维持组织的本质属性和固有的特点,又要促进组织适应外界环境。维持组织正常运转,与秘书的参与政务和掌管事务有着紧密联系,组织只有既能维持整体运转,又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才能具有生机与活力。秘书职能活动的维持一适变效应,是构成组织生机与活力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秘书职能活动中,能够处理好维持与适变的关系,不仅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而且对整个组织运转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起到消极影响。

(五)听命与劝谏

在秘书的职能活动中,既要听命办事,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事务,又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提出参谋建议,对领导的某些失误与疏漏,给予提醒和规劝,而这种提醒和规劝,仅供领导参考,视需要采纳。在实际工作中,秘书既能听命办事,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又能对领导提出规劝和建议,才能全面地辅助领导完成工作任务。

秘书必须为领导工作提供公务服务,既要听命于领导,充当助手;又要随时提出劝谏,发挥参谋作用。这就需要秘书的职能活动及其思维活动,既要与领导同步,又要与领导异步。秘书与领导思维和行为同步,才能够配合默契,领导所想的、需要的,正是秘书想到的,正在做的,这样的秘书才是领导得心应手的助手。秘书与领导思维和行为异步,是秘书根据工作发展的态势,进行预测,提出对未来对策有价值的参谋建议方案;秘书对领导已作出的决策,和已采取的措施,根据实践的效果,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补充修正性意见和建议,才能起到劝谏性参谋作用。11 秘书职能活动及其思维活动与领导“同步一异步”效应,有利于强化秘书参谋助手作用。

(六)宣传与保密

秘书既要把上级的有关政策、领导的决策意图,向群众做宣传,让群众充分地理解;又要对某些问题,保守机密。对必要的宣传事项,错误地列为保密内容,就会脱离群众,影响宣传效果,从而也就会影响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对必须保密的事项,有意无意地泄露出去,或者错误地作为宣传的内容,就会因失密而使工作受到重大的损失。秘书必须将宣传与保密的界限严格地区分开,同时,还要注意其中的联系,有分寸地妥善处理。

秘书职能活动,既要把领导的决策指令透彻地传递给各组织成员,又要保守机密,既要当对外联络的窗口与门户,又要保存机密材料,做到守口如瓶。秘书在组织信息沟通中,起着“阀门”作用。对需要宣传的,“阀门”开启,尽量传播到组织的各个相关方面;需要保密的,“阀门”紧闭,滴水不漏,严守机密。秘书的“阀门”效应,实际上在组织管理中,起到了有效的信息控制作用。它不仅能有效地控制信息的流向,而且能调节信息的流量,使组织管理系统内外的信息,按照组织的利益和运转需要流动。秘书的信息“阀门”效应,如果失调或失控,就可能出现信息沟通不畅或者泄密失密,就会给组织带来消极影响。

(七)谋划与执行

秘书职能活动中,要经常为领导出谋献策,参与对决策、计划、措施的谋划。或者提出参谋建议方案,供领导选择;或者对领导的意图和想法进行展开和具体化;或者参与对各种可行方案的论证和分析;或者对初定方案的补充、修正和优化;或者将已作出的决策方案条理化并表述为规范的文件等等。秘书如果缺乏这种谋划能力,就很难完成其职能任务。然而,秘书活动中的谋划,又不同于领导者和专职参谋咨询人员。它既不具有领导者将谋划结果付诸实施的职权,又不具有专职智囊人物出谋献策的专业性。秘书的谋划与谋略和奉命执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秘书的职能活动中,执行各类任务是日常工作的主体。既有奉命执行,又有主动执行;既要系统地执行某项任务,又要执行随机出现的工作任务;既要执行自身的职能任务,又要协助领导或其他职能部门执行综合性职能任务等等。不能及时、准确、高效地执行各项工作任务的秘书,不能算称职的秘书。

秘书职能活动中,必须善于将谋划与执行结合起来,将二者辩证地统一于职能范围之内。在执行各项职能任务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动向与规律,进行谋划,为领导出谋献策;同时,在参与组织管理的谋划中,联系实际情况,分析各种管理谋略的客观可行性和实际可受性。秘书将谋划与执行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在决策层和执行之间,起到桥梁和协调作用。

秘书职能活动中,既参与决策方案的谋划,又协助领导决断时的论证,还要参与决策计划的执行实施。这就通过秘书的职能活动,把管理系统中的“谋划一决策一执行”连接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决策的制定、贯彻与实施,而且有利于执行状况的反馈、决策的修正和优化,执行的控制和调整,使组织的决策与执行系统联系更为紧密,使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更为灵便,使行政指挥系统更为有效。秘书职能活动的“谋略一决策一执行”连接效应,能够强化组织活力。

(八)全面与重点

秘书的职能范围相当广泛,对组织运转的全面情况都必须关注,对各位领导人,各职能部门,乃至各组织成员,均要提供全面的工作服务,对各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都要全面了解和把握。总之,秘书工作必须全面,否则就会发生疏漏或失误。同时,就具体秘书人员而言,必须把握住工作重点;就服务对象而言,要重点为主要领导或对口领导服务;对组织运转各环节而言,要善于抓重点环节和关键;对方针政策法规制度而言,要重点理解并重视理解和运用引导组织运转的主要法规制度和方针政策,以免在重大问题上出现偏差,从而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

秘书只有将重点为领导工作服务和全面为组织管理统一起来,才能切实体现其综合服务职能。只有重点把握中心任务和关键环节的情况,才能体现出其信息职能。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各方面方针政策法规的同时,重点协助领导贯彻落实大政方针政策和组织管理的重大决策,才能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总之,秘书活动中只有处理好全面工作与重点工作的统一,才能全面地对组织管理提供公务服务,对组织运转中各环节的重点任务,中心工作或关键问题,进行突击。这样,不仅能加强组织运转的整体性,而且能使组织迅速、及时地解决关键性问题和重点工作及中心任务,使整体工作更有机动性和节奏感。秘书活动的整体机动效应,能使组织运转功能更为健全。

(九)规范性与随机性

秘书办文、办会、办事都有着自身的规律性。把握住工作中的规律,不仅有利于保证工作的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益。同时,秘书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大量随机发生的问题,只有及时、准确地完成随机发生的工作任务,才能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秘书职能活动既有规范性,又有随机性。秘书有规范的职能活动,维系着机关办公事务的有序运转,为领导工作提供有序的服务。秘书职能活动的随机性,能够应付突发事故或随机事件,使组织运转和领导工作不受干扰,以确保组织的动态稳定。秘书只有将工作中的规范性和随机性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其工作主动有序的进行,灵活机动地完成任务。

(十)间接性与直接性

秘书无论出谋献策还是办文理事,都必须通过领导和各执行部门才能发挥作用,其发挥效益,有一定的间接性;同时,秘书的各项工作对组织管理,都能产生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组织管理效益。秘书在工作实践中,既要注意其工作的间接效益性,从决策和执行中,分析自己工作的间接效果,进而不断地改进工作,提高效益,又要认真分析各项具体工作对组织管理各方面的具体的、直接的影响,加强工作的责任感,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秘书职能活动的效益,间接地体现在领导和各子系统的效益中。秘书的职能影响,渗透到组织各个方面,直接联系着组织的上下左右,联系着组织的内外。因此,秘书在组织运转中,能够充分地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使组织各子系统之间,领导与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通过秘书的信息沟通和各种职能活动,配合更加和谐,组织运转更能具有整体效益。

篇3:遵循汉语规律组织教学

第一, 语音方面。汉语的语音是单音节的, 除儿化音之外都是一个字一个音节。元音占重要地位, 发音响亮, 因为元音是乐音, 所以, 汉语语音中的乐音成分比例大, 易于朗读。另外, 汉语没有复辅音, 也就是在一个音节内部, 没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辅音相连的现象, 音节界限分明。汉语的每个音节还都有一个声调, 使音节与音节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 并且有了高低升降的变化, 汉语音节的音乐性得到加强。

第二, 文字方面。汉字是表意文字, 同表音文字有质的区别。表意文字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来表示或区别不同语素和词的意义的文字, 汉字就是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 从而代表了语素的意思。

第三, 在词的构成和词义系统等方面。汉语语素组合成词表现得相当明显。汉语中的词在主体上是复合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 双音化方向明显。特别是现代汉语, 如“虎”经常说成“老虎”, “桌”说成“桌子”。词的双音合成过程将词义重新整合, 或引申, 或联想, 或比喻, 不是词义的简单相加, 而是产生了另外的意义, 如“骨肉”一词, 由骨与肉的关系产生“血缘、至亲”等含义, “方圆”不是简单的几何上的方与圆了, 而是指土地面积。

第四, 语法方面。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汉语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如“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 但词的外部形态没有任何变化。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狼追小羊”、“小羊追狼”因词序不同而两句话的意义截然相反。“父亲的母亲”、“父亲和母亲”因虚词的差异而意义不同。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 名词常常作主语和宾语, 但也可以作谓语, 如“今天星期天”。动词、形容词的用法也不是单一的。汉语词的兼类也是重要的语法现象, “在”既是介词, 又是动词, 也是副词, 词类还可以活用。汉语组织句子的意含性很强, 虚词常有省略的现象。

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 必须充分把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首先要帮助学生打好识字这个基础。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公布的35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 被明确规定为中小学汉字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新课程标准中, 学生的总学习量在减少, 但对识字的教学要求提前了, 要求在小学低年级学完2500个常用字, 这就向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打好识字教学的基础?我认为需要考虑几点:第一, 应当根据形音义统一的原则进行辨形析义与辨音析义。第二, 可以借鉴古代的传授教学方法。古代童蒙识字课本很多,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书, 书中渗透着历史知识、伦理道德和经学哲学等内容, “整合、押韵、念起来顺口, 听起来悦耳, 既合乎儿童的兴趣, 又容易记忆。”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这就充分利用了汉字的有利条件, 避免了它单、散的不利因素。第三, 从现代信息论的角度, 注意教学中信息呈现的方式和信息的编码系统, 以心理学为指导, 促进记忆的兴奋点最大限度的被激活。知识信息的获得要求教学中突出重难点, 条理清楚明白, 前后能够呼应, 便于学生记忆, 而且具有类推效果,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写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部分, 和识字一样, 写字也是汉语教学的基础目标, 二者不可分割。汉字是方块字, 它的基本单位是笔画, 组成独体字和合体字, 写字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字的间架结构, 放好字的骨架, 写好偏旁部首, 把握合体字各部分的大致比例, 掌握字的重心等等。重在揭示规律, 学生触类旁通,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要求提高学生选择词语正确表情达意的能力, 指导学生广泛的阅读名篇佳作是一条捷径。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名篇佳作提倡反复读, 甚至可以作为模仿的素材。因为典范的文章不仅表情达意方面准确精炼, 词汇丰富, 具有美感, 而且也代表了一定的语法规范, 汉语在构词与短语、句子的组成规则方面具有类似性, 多接触合乎规范的东西, 隐含着遵循语文学习的正确规律这个基本方向。虚词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受重视, 从语法角度来说, 词序的把握主要靠语感, 而虚词的使用更多的依赖于理性的选择, 词与词组的连接关系, 句与句的连接关系, 反映着事物的逻辑性。逻辑关系把握不准, 语句就会显得思路不清, 缺少层次。所以, 虚词的使用与思维的发展关系密切。汉语的意合性较强, 许多句子内涵的理解及句子间的结构关系是通过意会的方法领悟的, 没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 语法关系有隐性特征。意合性又一次向汉语教学提出了培养语感的要求, 但教学仅停留在“感”的层面上, 就提高不了效率。只有教者加以指导, 重视语法规范, 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 才能使语言的学习与使用更具理性。说到汉语教学, 我们还必须把握汉语丰富的文化特征, 通过文言文教学挖掘文白之间的有机联系。中华近三千年的文学创作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美文经典, 文言和白话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不能也无法把它们割裂开来。词汇上, 推古及今, 如“城”古代有“墙”的意思, 这就好理解“长城”一词了;“救火”的“救”是“止”的意思, 现代“救火”才能说得通。表达上, 经典的文言文的句段篇章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文化上的陶冶、美育功能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价值取向。文言文的学习也是知识的积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 各种知识都是如此, 语言也不例外。

提高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就是提高表达能力, 学以致用, 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一个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相并立的独立的板块提出要求, 可见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有一定的说服力, 能引起听者的共鸣, 围绕中心不说废话。写作要求学生能运用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 准确生动地表达主题思想, 有想象力, 语言优美, 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我们可以在名篇佳作的阅读中模仿, 再超越模仿, 形成自我。

篇4: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关键词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组织教学

注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经过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能增加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初中一,二级的学生,嬉闹,爱动,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优势。要把这些具有这些性格特征的孩子组织起来,用心听讲,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同时吸引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

注意是客观刺激物反映到人们脑中的一种心理活动,学生在课前接受的刺激物是多方面的。如上节课有些问题没弄清,这些都会影响本节课的注意,这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学以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如字词听写,背诵课文有趣的解题,优美的课件等。使之注意转移本节课上来,如在讲《渔夫的故事》一文之前,教师首先讲了《一千零一夜》书名的由来:古代东方革国的国王鲁亚尔生性嫉妒残暴。他每天要娶一个王后,第二天早上杀掉另娶,许多女子惨遭杀害。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挽救其他女子,自愿嫁给国王,他很会讲故事,国王听的入了迷。每当故事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天就亮了,国王急于上朝,只好留下她把故事讲完。这样夜复一夜,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化了,与山鲁佐德作了长久夫妻。学生感觉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自然的就把注意的对象转移到本节课上来,教师进而提示学生《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既富有传奇色彩,也不乏生活气息,今天学习《渔夫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于要了解本文的内容,这样就把全部精力贯注到这节课的内容上。这就是无意注意在语文教学中的收益。

在教学中仅仅运用无意注意组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以新颖生动的教学内容唤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认真钻研教材,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和诵读,再现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画面,引人入胜。如讲朱自清的《春》一课时,可以抓住春花竟放的特点在学生面前描绘渲染蜂飞蝶舞的画面。把学生引入那万紫千红、芬芳四溢的百花丛,再由花的甜香联想到果实累累的景象,以虚衬实。这样学生完全陶醉在优美的环境之中,自觉的诵读课文,提高了学生学习自觉性。

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千篇一律的,多次单调重复的公式化的形式,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擅于启发趣味性提问,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做到既动脑、动口又动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皇帝、大臣、骗子的对话,教师提出问题“皇帝、大臣明明一无所见,为什么还要交口称赞布料好极了!”这样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可以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效果。

教师的教学态度热情亲切,语言优美,也能引起学生注意,心理学表明青少年对有感情的人和事容易引起注意。善于用语言的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注意。因为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介。讲课时没有感情、语言贫乏,没有手势配合, 不但引不起正面的刺激,反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有用清晰准确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蔼可亲的教态,才会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愉悦之感,不会改变注意的指向。有时在一定情况下,教师的语言突然加重,以示讲课的注意;突然停止,以示教室的安静,或用提示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使注意力集中。可见教师的语言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正确的教育思想要通过美好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对你产生敬重感,上课时注意力就集中。反之,教学态度冷淡生硬,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起学生注意力。

篇5:教育工作应遵循育人规律

教育有很多科学的规律,需要充分认识和遵循。实践证明,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工作会事半功倍;违背育人规律,教育工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一、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阶段,要打好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基础,为孩子终身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多高的房子多深的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得就是打好基础,才能落地生根,持续发展,健康茁壮成长。

二、遵循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律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突出生本意识,在教学中强调“以学定教”,因材施教,避免生硬灌输,甚至拔苗助长。中国儒教教育清晰地讲明了人受教育的成长经历: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青年养德,成年立业。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要学坏三十开外”“三十而立”“成年立业”“四十不惑”等,讲得就是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和成长的规律是不同的,要遵循规律,科学育人,满足人生不同阶段的教育和成长需求。

三、遵循人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规律

篇6:秘书工作基本规律的具体表现

要过程的规律;秘书工作的具体规律,是作用于秘书工作某一阶段或某个方面的规律,例如,秘书写作的规律,秘书参谋的规律,秘书协调的规律,等等。秘书工作具体规律是秘书工作基本规律的具体表现,秘书工作基本规律包含、支配和制约着秘书工作的具体规律。由于秘书工作综合性较强,涉及面很广,这里仅就几种具体工作规律作些论述。

一、办公室公文写作规律

协助领导者撰写公文是秘书工作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秘书工作者要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认识和掌握公文写作的规律。办公室公文写作规律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相同一的涵义。

(一)起草者的思想与领导意图相同一

公文是各级机关在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是领导者行使领导职能的重要手段。公文写作任务一股由机关秘书人员承担,只要公文写作任务一下达,秘书人员必须按照领导要求努力完成。公文写作不同于其它文章的写作,是受命写作,而不是自由创作,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公文内容必须体现领导机关的工作意图,不允许掺杂作者个人的意见。作者思想与领导意图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公文的质量,获得领导者的认可。这就告诉我们,秘书人员在公文写作中一定要首先领会领导意图,弄清发文的目的、对象、内容、要求、时间等要素,然后再写作。领导意图还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秘书人员也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领导机关制发文件的工作意图。

(二)写作内容与客观实际相同一

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用于处理公务的文书,并具有法定的效力,因而,公文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所提措施是可行的,不允许有半点虚构和夸张。公文起草者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人命关天,有是非曲直,有毁誉忠奸。因此,写请示和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否则,就是欺骗上级组织;写决定和指示,必须符合执行单位的实际,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无法落实。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在动笔起草公文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并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的任务措施和要求必须从受文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切实可行。行文应简短,文风要朴实,做到实在、管用。

(三)行文格式与发文用途相同一

公文是具有规范体式的文书,公文写作是一种规范写作。国家规定的公文格式,是为了充分体现公文的法定权威性和约束力,以便更好地实现发文目的。每种行文格式各不相同,都与发文用途密切相联。发文用途规定了行文格式,行文格式反映发文目的,为发文用途服务。例如,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就要选用“命令(令)”的文种和体式;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就要选用“指示”的文种和体式;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就要选用“报告”的文种和体式。每个文种的选用是不同的,选用什么文种主要是由行文用途所决定的。遵循这一原则,就能正确选择公文的文种和体式,明确表达发文用途,实现公文的效用;违背这一原则,就可能选错文种,用错体式,不能有效地发挥公文的作用,甚至给工作造成损失。这就要求我们,秘书写作必须熟悉党、国家和军队机关公文处理有关条例和办法,严格按照法定的格式撰写公文,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根据发文用途和行文关系正确选择文种,采用恰当的表达体式,学会模式制作,使所写的公文既规范,又适用。

(四)公文语言与行文关系相同一

公文是以书面语言为表达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工具,因此,它的语言既区别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明白、平实、简洁、规范等特点,又是要符合行文双方的隶属关系,根据行文关系选择公文用语。例如,“报告”、“请示”是上行文,在公文用语上必须体现出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尊重、请教、礼貌,多用陈述语气;“决定”、“指示”等是下行文,在公文用语上必须体现出坚定、果断、要求,多用祈使语气;“函”是平行文,在公文用语上必须体现出尊重、平和、谦恭,多用商量的语气。这种特定的语句、语气和语词,都是由行文双方的隶属关系决定的。遵循这一规律,就能实现公文表达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实现行文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秘书在撰写公文时,一定要根据行文双方的关系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语气表达形式;否则,就有失体统,不合规范。

(五)拟制速度与公文时效相同一

上一篇:小学部校本教材二年级下一篇:老师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