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

2024-05-02

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精选6篇)

篇1: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2-01-04 【生效日期】1982-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1982年1月4日陕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森林保护

第三章 森林管理

第四章 造林育林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爱林护林,植树造林,是全省人民的光荣义务和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人民群众进行爱林护林的宣传教育,动员全省人民保护森林,发展林业。

第三条 第三条 森林资源包括林木、竹子、林地以及林区范围内的野生植物、动物。

森林按不同效益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四条 第四条 森林属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社员在房前屋后、自留山和生产队划定的地方种植的树木,永远归社员所有,允许继承。

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在自己用地和当地政府划定的地方种植的林木,归种植单位所有。

国家、集体、个人以及其他部门、单位的林木,经过清理登记,明确权属,由县或者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保障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不准将国有林划给集体和非林业单位,不准将集体林划给个人,不准侵占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林木。

第五条 第五条 林业建设必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强森林保护,大力植树造林,积极抚育改造,合理采伐利用。

第二章 森林保护

第六条 第六条 根据森林状况,划定林区县和林区社、队,作为重点保护地区。

林区县由省人民政府划定;林区社由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划定;林区队由县人民政府划定。

林区县和林区社、队实行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安排林区县和林区社、队的粮食购销任务。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林业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的林业建设事业。充实健全林业工作站,根据需要建立林业工作分站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省、地区(市)和森林面积较大的县,应当建立有林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护林防火指挥机构;建立健全林业公安、检察、法院机构。

行政区交界的林区,建立护林联防组织。通往林区的山口要道,由县人民政府设立护林检查站。

人民公社根据需要配备林业专职干部。

第八条 第八条 国营林业局、林场和林区社、队,应当建立群众性的基层护林组织,订立护林制度和护林公约;划定护林责任区,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人员。

护林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护林政策;

(二)进行巡山检查;

(三)制止一切可能引起破坏森林的行为。

第九条 第九条 严禁毁林开荒,禁止陡坡开荒。已经垦种的,必须限期停耕还林。

第十条 第十条 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树木。

林权有争议的,在纠纷解决之前,任何一方都不准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军事禁区和秦岭、巴山、关山、乔山、黄龙山五大山系主梁两侧各一公里范围内的森林,禁止采伐。

五大山系主梁两侧一公里以外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名胜古迹林、环境保护林、科学试验林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和渠道两侧的护路、护岸、护渠林木,只许抚育采伐、卫生采伐和更新采伐,不得皆伐。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林业管理单位要在林区修建护林防火设施,做好森林火灾预测预报,防止森林火灾,保障森林安全。

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五月底,为森林防火期。防火期内,必须加强火源管理,严格控制用火。

在林区进行生产需要用火的,必须经林业管理单位批准。

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必须立即组织力量,全力扑救。驻军和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大力支援。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级林业行政部门和国营林业局、林场,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以及林木种苗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的病虫害传播和蔓延。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在珍贵、稀有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地区,由省人民政府划定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管理。未经管理单位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自然保护区从事生产和狩猎活动。

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必须严加管护,不得任意猎捕。不得在禁猎区、禁猎期狩猎,不得使用危害人畜安全和破坏动物资源的狩猎工具和方法。

严禁砍挖古老、珍贵、稀有的树木、植物。

第三章 森林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国有林按山脉、水系和森林分布情况,设立国营林业局、林场,实行分级管理,建立严格的森林管护和生产责任制。国营林业局、林场的建立、撤销、合并和改变其经营区界,按规定报批。

未建立国营林场的国有林,由县林业行政部门设立管护站。零星小片的国有林,可委托社、队管护,签订合同,林权不变,收益分成。

国营林业局、林场根据需要,组织林区社、队参加各项林业生产活动,付给合理报酬。居住在国有林区而没有集体林的社、队,国营林场要在生产、生活用材方面予以照顾。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集体所有的林木,建立社队林场、专业队或包到户、包到劳,负责经营管理,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耕地上的零星树木,可以包给社员经营。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以国营林业局或林场、林区公社为单位计算,用材林的年采伐量,不得超过年生长量。全省木材生产计划,由省人民政府下达,各级不得层层加码,不准计划外采伐。

国有林的采伐,由国营林业局、林场根据国家计划,制定采伐作业设计,分别报省、地区(市)林业行政部门审批。社队集体和部门、单位采伐自有林木,要提出计划,报县(市、区)林业行政部门审批,发给采伐证。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林区木材及半成品由林业部门统一经营管理,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进入林区采伐、收购和加工。

供销、轻工、外贸、社队企业等部门需要的柴、炭、木柄、木棍、沙柳、扫帚、竹子及大宗木竹制品、半成品,均应纳入计划,由林业部门负责组织生产,提供货源。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严禁盗伐和非法贩运木材,严禁投机倒把活动。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运输木材、竹子和木竹制品、半成品出县的,必须有县林业行政部门发给的运输证明;出省的,必须有省林业行政部门发给的运输证明。国家计划调拨的木材,凭批准的调拨计划、运输计划、供货合同运输出境。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进入林区狩猎或从事林副业生产,由当地林业管理单位批准。进入林区的人员,必须遵守护林制度,不得毁坏林木,不得破坏资源。

国有林区的林副业生产,由林业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木材、竹子和林产品征收育林费,征收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林副产品按实际消耗量征收,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局、省林业局共同制定。

第四章 造林育林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包栽包活,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它绿化任务。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和实施计划,限期绿化所属地区的宜林地和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实现《 森林法(试行)》要求的森林覆盖面积和绿化任务。

铁路、交通、水利、农垦等部门,要营造护路、护岸、护田林。煤炭、造纸和其他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要建立原料林基地。烧柴困难的地方,要发展薪炭林。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城市、集镇,应当把植树绿化作为市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动群众种树、种草、种花,美化环境。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要带头绿化环境。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国营林业局、林场和社、队,在林木采伐后,应当以人工更新为主,于采伐当年或次年内及时更新。积极开展封山育林,进行次生林抚育改造和人工林抚育间伐,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扩大森林资源。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集体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林业行政部门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连续三年以上无森林火灾,无乱砍滥伐,无毁林开荒的;

(二)在护林中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扑救森林火灾,制止乱砍滥伐,事迹突出的;

(三)育苗造林,封山育林,抚育林木成绩显著的;

(四)在林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中做出优异成绩的。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暂行办法的单位和个人,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毁坏“四旁”树木一棵要栽活三棵,或处以罚款。

(二)盗伐、滥伐、乱砍林木的,除追回木材外,并处以罚款;数量大,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烧毁森林、毁林开荒、毁林搞副业的,应分别情节,责令限期还林,赔偿损失,处以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乱捕滥猎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破坏珍禽珍兽和其他野生动物资源的,砍挖古老、珍贵、稀有的植物的,根据情节,处以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无证运输木材,拒绝检查,殴打护林人员、木材检查人员的,根据情节,除扣留木材外,分别给予罚款,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六)非法贩运木材,投机倒把,情节较轻的,没收木材,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非法进入林区收购、加工木竹及林副产品的,根据情节,没收木竹及产品,处以罚款。

(八)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使森林遭受破坏的,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的,由林业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处理,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授权省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暂行办法和实际需要,可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保护和发展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7‟7号)规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包括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省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以下简称“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中央补偿基金主要用于重点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省级补偿基金主要用于地方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各市(区)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也要逐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公益林是指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和《陕西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实施方案》区划界定,并经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林地;地方公益林是指各县级实施单位按照《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和《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 1 设计调查实施办法》区划界定,并经省林业厅和财政厅核查认定的公益林林地。

第二章 补偿标准及范围

第四条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平均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4.75元用于国有和集体林业单位及个人的管护等开支;0.25元由省级财政部门列支,用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公益林管护检查验收等开支。

第五条 补偿基金的补偿对象为公益林的所有者或经营者。

第六条 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个人的,补偿基金支付给个人的,由个人按照合同规定承担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等管护责任。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林场、苗圃、自然保护区等国有林业单位或村集体、集体林场的,补偿基金的支出范围为:对公益林管护人员购买劳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第七条 根据重点公益林林权主体和经营主体的不同,补偿性支出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国有单位经营管理的公益林

(1)林地、林木所有权属于国有的,补偿性支出全部用于国有单位公益林的管护;(2)林地所有权属集体经济组织的、林木所有权属国有的,国有单位应将不低于30%的补偿性支出支付给林地所有者,作为林地所有者的补偿费,其余不高于70%部分用于国有单位的公益林管护支出;

(3)林地所有权属集体经济组织的、林木所有权属国有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共有的,国有单位应将不低于60%的补偿性支出支付给林地所有者,其余不高于40%部分用于国有单位的公益林管护支出;

(4)林地、林木所有权属集体经济组织的,国有单位应将不低于70%的补偿性支出支付给该集体经济组织,其余不高于30%部分用于国有单位管护公益林的支出;

(5)林地所有权属国有,林木所有权属双方共有或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补偿性支出的支付比例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国有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同的,按照原合同约定核定补偿性支出的支付比例。

(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的公益林

林地所有权、林木所有权属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偿性支出分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补偿费、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监管费和直接管护费。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补偿费不低于补偿性支出的50%;集体经济组织监管费,不高于全部补偿性支出的15%,用于公益林管护的宣传、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监 3 管及抚育等支出;直接管护费不高于全部补偿性支出的35%,主要用于护林员工资。

(三)个人经营管理的公益林

(1)林地所有权属集体经济组织,个人通过家庭承包的,补偿性支出全部支付给个人,用于公益林的管护支出;

(2)林地所有权属集体经济组织,个人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其他方式承包的,补偿性支出不低于30%支付给林地所有者,作为林地所有者的补偿费,其余不高于70%部分支付给个人,用于公益林管护支出。

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签订合同的,按照原合同约定核定补偿性支出的支付比例。

第八条 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的公共管护支出,主要用于公益林管护检查验收等开支,由省、市、县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按照项目管理统筹安排。

以上开支范围外的其他管理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另行安排,不得在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中列支。

第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国有、集体经营公益林的管护,并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益林不同林种、林龄管护的难易程度,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收入水平等实际,合理确定公益林护林员、监管员的人数和补助标准,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第三章 资金拨付与管理

第十条 各市(区)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省直属单位应于每年2月20日之前,联合向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报送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上年度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使用管理情况;上年度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管护情况(包括管护人员构成和护林情况,以及森林经营、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区道路维护等情况,下同),本年度公益林管护计划;本年度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申请;上年度批准的征占用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林地情况等。

由省林业厅负责对各市(区)及省直属单位上报的中央补偿基金申请进行汇总审核。依据省林业厅的审核结果,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厅于每年3月31日之前,联合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申请报告。

第十一条 按照财政部中央补偿基金预算拨付文件精神,结合各市县及省直属单位的申报情况,由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提出中央补偿基金分配方案,由省财政厅依据补偿方案将中央补偿基金拨付各市(区)。各市(区)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中央补偿基金拨付到位。

按照《陕西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实施方案》区划界定,由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研究提出省级补偿资金分配方案,由省财政厅依据分配方案拨付省级补偿资金。第十二条 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拨付。各级财政部门应对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拨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办理;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由财政部门采取报账制等方式拨付,确保补偿基金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分别建立健全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档案。

涉及林农个人的补偿资金实行“一折(卡)通”管理,不得层层转拨,代签代领。

国有和集体林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对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实行分账核算。

第十三条 对公益林护林员和监管员的聘用、考核、解聘等,应按照公益林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管理。

第十四条 林业主管部门应与承担管护任务的国有和集体林业单位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与监管员签订监管合同;国有和集体林业单位应与管护人员及个人签订管护合同。林业主管部门与国有和集体林业单位签订的管护合同,与监管员签订的监管合同,以及国有和集体林业单位与管护人员及个人签订的管护合同,使用统一格式(见附件

1、附件

2、附件3)。

第十五条 国有和集体林业单位、护林员、监管员及个人都应按照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承担管护责任,根据管护合同履行情况领取中央补偿基金和省补偿基金。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脱离管护任务随意调整资金,也不得搞平均分配。

第十七条 省林业厅对公益林地征占用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省财政厅可根据各市县公益林占用面积,调减有关市(区)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

第四章

检查与监督

第十八条 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财政厅将在下年度一次性调减有关市(区)1%的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

(一)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公益林管护违反有关规定,出现严重问题的;

(二)征用占用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林地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逾期1个月不报送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材料或报送的材料内容不符合规定的。

第十九条 调减的资金用于管理水平好的市(区)级检查验收等经费性奖励。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补偿基金的监督管理,对截留、挤占、挪用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等违反本办法的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及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第二十一条 凡违反公益林管理规定,或因管护不善造成公益林破坏及生态功能持续下降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各市(区)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抄报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执行。

附件:

(一)林业主管部门与国有或集体林业单位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管护合同

(二)国有或集体林业单位与护林员(或个人)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管护合同

(三)林业主管部门(乡镇林业站)与监管人员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监管合同

附件1:

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管护合同

编号:

甲方:林业主管部门(林业厅、市林业局、县林业局)乙方:管护单位(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乡镇林业站等,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林场等)为切实加强公益林管护,甲乙双方根据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印发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省财政厅和林业厅制定的《陕西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文件精神,经协商一致,就管护达成下列协议:

一、管护区域与面积

甲方将

亩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委托(承包)给乙方管护。四至界分别为东至:

;南至:

;西至:

;北至:。

管护区域包括: 村或组(经营单位 林班、小班),分别是: 村或组(林班、小班,...,林班、小班...,...。)

亩,...,具体情况见附图。

二、甲方权利与义务

1.向乙方指明管护区域、面积、四至界限,明确管护要求。

2.及时向乙方支付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标准为

元每年每亩,全年总额

元。

3.对乙方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

4.对乙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管护义务的,甲方有权责令乙方整改;对乙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甲方有权不予支付或扣减乙方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对乱砍滥伐、滥捕乱猎、侵占林地情况严重的,甲方可中止合同,并按有关规定追究乙方相应责任。

三、乙方责任与权利

1.依法组织人员对管护区域内的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进行管护,加强对管护人员上山巡查管护的监督。

2.建立健全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盗砍滥伐、乱捕滥猎和侵占林地的防范机制,有效预防、发现、扑救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管护区域内火灾,并及时报告;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现后及时上报和治理,保证管护区域内的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林地不受破坏,无滥捕滥猎现象。

3.严格执行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印发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省财政厅和林业厅制定的《陕西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4.接受、服从甲方等上级有关部门对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管护,以及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使用管理的指导、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定期向甲方等上级有关部门汇报。5.履行了本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的,有获得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的权利。

四、其他

1.本合同有效期为一年,从二零零 年

日起至二零零

****年**月**日止。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本合同未尽事宜,以及在履行合同中发生的争议问题,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方:(公章)乙

方:(公章)

负责人:(签名)负责人:(签名)

二OO 年 月

管护区域图:

附件2:

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管护合同

编号:

甲方: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乡镇林业站等,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林场等 乙方:护林员(含个人管护责任人)

为切实加强公益林管护,甲、乙双方根据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印发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省财政厅和林业厅制定的《陕西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文件精神,经协商一致,就管护达成下列条款:

一、管护区域与面积

甲方将

亩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委托给乙方管护。四至界分别为为东至:

;南至: ;西至: ;北至:。

管护区域: 村或村民小组(营林区或工区)

亩,.....,总计

个林班 个小班

亩,具体情况详见附图。

林班小班号:

林班()小班,林班()小班。

二、甲方权利与义务

1.向乙方指明管护区域、面积、四至界限,明确管护要求。2.按要求和标准及时向乙方支付管护费,标准为每年每亩

元,全年总额 元。

3.对乙方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4.对乙方未能按合同规定履行管护责任的,甲方有权责令乙方整改;对乙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甲方有权建议有关部门不支付或扣减乙方管护费直至经有关部门同意后终止此合同;对违规经营、乱砍滥伐、滥捕乱猎、侵占林地情况严重的,甲方可经有关部门同意后终止此合同。合同终止后甲方重新聘任管护人员,并建议有关部门按规定追究乙方相应责任。

三、乙方责任与权利

1.依规对管护区域内公益林进行管护,做好经常性的宣传、巡查管护工作。

2.有效预防、发现、扑救管护区内公益林森林火灾,并及时报告;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现后及时上报和治理;有效制止樵采、放牧、开垦、采石、采砂、挖土等破坏公益林资源违法行为,及时依规处臵盗伐、滥伐林木事件,保证管护区域内公益林资源不受破坏或少受破坏。

3.按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保护等级进行管理,协助有关人员做好森林案件的查处,依照技术要求认真做好公益林的造林、抚育和封育等经营工作。

4.接受服从甲方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公益林管护及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使用管理的指导、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定期向甲方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5.履行了本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的,有获得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的权利。

四、其他

1.本合同有效期限为一年,从二零零

****年**月**日起至二零零

****年**月**日止。

2.在管护期限内,乙方因行使正常工作职责而出现伤亡事故,交由司法部门裁定,有关方面各负其责。乙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由自己承担。

3.在管护期限内,如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政策发生变化,主管部门有权依据政策变化情况调整本合同条款或终止本合同。

4.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县、乡(镇)、公益林管理机构各执一份。

5.其它未尽事宜,以及在履行合同中发生的争议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甲 方:

(盖章)乙 方:

(盖章)

负责人:

(签名)责任人:

(签名)

二OO 年 月

管护区域图:附件3:

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监管合同 编号:

甲方: 林业局(乡镇林业站)乙方: 监管员

为切实加强公益林监管力度,甲、乙双方根据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印发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省财政厅和林业厅制定的《陕西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文件精神,经协商一致,就监管达成下列条款:

一、监管区域与面积

甲方将

亩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委托给乙方监管。四至界限为东至:

,南至:,西至:

,北至:。

管护区域:

村或村民小组(营林区或工区)

亩、村(营林区或工区)

亩、村(营林区或工区)

亩......,总计

个林班

个小班

亩(具体情况详见附图)。

林班小班号:

林班()小班,林班()小班。

二、甲方权利与义务

1.向乙方指明监管区域、面积、四至界限,明确监管要求。

2.按要求和标准及时向乙方支付管护支出,标准为每年每亩 元,全年总额 元。

3.对乙方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

4.对乙方未能按合同规定履行监管责任的,甲方有权责令乙方整改;对乙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甲方有权建议有关部门不支付或扣减乙方监管劳务费直至经有关部门同意后终止此合同;对违规经营、乱砍滥伐、滥捕乱猎、侵占林地情况严重的,甲方可经有关部门同意后终止此合同。合同终止后甲方重新聘任监管人员,并建议有关部门按规定追究乙方相应责任。

三、乙方责任与权利

1.依规对监管区域内的公益林管护情况进行监管,负责对所监管的护林员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做好巡查记录。

2.向社会和林农宣传公益林管理的有关政策,并对所监管的护林员出现的问题负有连带责任。

3.接受、服从各级主管部门对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定期向甲方汇报工作。

4.履行了本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的,有获得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的权利。

四、其他

1.本合同有效期限为一年,从二零零

****年**月**日起至二零零

****年**月**日止。2.在管护期限内,乙方因行使正常工作职责而出现伤亡事故,交由司法部门裁定,有关方面各负其责。乙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由自己承担。

3.在监管期限内,如中央补偿基金和省级补偿基金政策发生变化,主管部门有权依据政策变化情况调整本合同条款或终止本合同。

4.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县、乡(镇)、公益林管理机构各执一份。

5.其它未尽事宜,以及在履行合同中发生的争议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甲 方:

(盖章)乙 方:

(盖章)

负责人:

(签名)责任人:

(签名)

二OO 年 月

篇3:山西省森林公园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风景资源, 规范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结合本省实际,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公园的规划、设立、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森林公园, 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 按照法定程序批准设立, 保护森林风景资源、自然文化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为公众提供休闲健身、森林旅游、生态科普和科学研究等服务活动的区域。其中, 地处城镇周边、政府组织建设的森林公园统称为城郊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森林公园的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 坚持统筹规划、分级管理、严格保护、科学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 实行政府主导、林业主管、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发展森林公园事业的领导, 将森林公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为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保障, 统筹、协调解决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所属森林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森林公园相关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所属森林公园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所属森林公园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森林公园内的单位、居民以及在森林公园内从事建设、经营、游览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履行保护森林公园景观、动植物资源和各项设施的义务, 遵守森林公园的管理制度, 服从森林公园管理单位的统一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侵占森林公园内森林风景资源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规划建设

第七条省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森林风景资源状况, 编制全省森林公园发展规划, 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森林公园发展规划和本行政区域森林风景资源状况, 编制本行政区域森林公园发展规划, 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森林公园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 与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地质公园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等相衔接。

第八条森林公园规划范围内的森林、林木、林地、土地、寺庙、文物、历史文化遗产等, 产权和隶属关系明确的, 其产权和隶属关系不变, 其用途不得擅自改变。

第九条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 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

第十条设立省、市、县级森林公园, 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分别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设立省级森林公园, 还应当事先征得所在地县、市级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市级森林公园, 还应当事先征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同意。

国有林单位申请设立森林公园, 应当符合当地森林公园发展规划。省直国有林单位申请设立省级森林公园, 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市直国有林单位申请设立市、省级森林公园, 分别由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报市、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森林公园批准设立后, 由批准机关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森林、林木、林地以及其他土地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可以申请设立森林公园。申请设立森林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符合森林公园发展规划;

(二) 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其中城郊森林公园林木绿化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三) 森林公园面积:省级在二百公顷以上, 市级在一百公顷以上, 县级在三十公顷以上;

(四) 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省级达到国家标准二级以上, 市、县级达到国家标准三级以上, 城郊森林公园可适当放宽标准;

(五)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申请设立森林公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 申请报告;

(二)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 森林、林木、林地以及其他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申请设立森林公园, 批准机关所属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实地考察、论证, 出具书面意见。批准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书面决定, 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 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未经批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森林公园名义开展相关活动。

第十四条经批准设立的森林公园需要更名、分立、合并或者变更地界范围与隶属关系的, 应当按照设立程序, 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国有林单位设立的森林公园不得变更隶属关系。

第十五条森林公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原批准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布:

(一) 因管理不善或者不可抗力导致森林风景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景观质量明显下降, 达不到森林公园设立条件且无法恢复的;

(二) 批准设立后三年内未进行建设, 保护和管理措施得不到落实的;

(三) 林地性质或者主要用途发生重大改变, 无法继续保护和利用森林风景资源的;

(四) 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予以撤销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经批准设立的森林公园应当组建相应的森林公园管理单位, 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法人登记。其中, 国有林单位设立的森林公园和政府筹资建设的森林公园, 其管理单位应当进行事业法人登记, 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管理职责不得委托他人行使。

第十七条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在林业主管部门和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的监督指导下, 负责组织编制、实施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编制或者修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设计 (咨询) 单位, 应当具有工程规划设计国家乙级以上资质。

第十八条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当在森林公园批准设立之日起18个月内编制完成;森林公园变更地界范围的, 应当自批准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总体规划修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10年, 在规划期满前1年, 应当根据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修编, 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九条省、市级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当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县级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当报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经批准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不得擅自改变。确需调整或者修编的, 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

第二十条森林公园建设应当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 项目建设应当与周边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相应的防火、服务、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同时设计、同步建设、同时使用。

第二十一条森林公园核心景观区和城郊森林公园内, 除必要的保护和辅助设施外, 不得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永久性设施。

森林公园内禁止建设破坏自然景观、地质遗迹、历史文化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和妨碍游览、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工程设施。已建项目不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 应当限期改造、拆除, 恢复植被。森林公园内不得新建高尔夫球场、狩猎场等项目。

第二十二条森林公园内建设各类永久性设施, 应当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经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同意后,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土地等相关手续。

第三章保护利用

第二十三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森林风景资源的调查、监测、建档工作, 编制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名录, 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

对古稀树木以及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森林风景资源, 应当划定保护区域, 采取专门保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森林公园内的林木应当严格保护。因提高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的需要,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批后, 可以进行抚育或者更新性质的采伐。

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林木、植被, 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草相结合的森林景观, 丰富生物多样性, 提高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游览观光价值和综合功能。

森林公园内河流、湖泊、岩溶泉、瀑布等自然景观,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保护和利用。

第二十五条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监测和预防, 发现疑似重大或者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等异常情况的, 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当地林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健全护林防火管理制度, 建立森林防火监测和处置体系, 制定防火应急预案, 配备必要的防火人员、设施, 加强防火宣传和用火管理。

森林公园毗邻区域的单位应当协同森林公园管理单位, 共同搞好护林防火工作, 实行联防联治。

第二十七条严格森林公园林地征收、征用、占用审批, 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森林公园林地性质和用途。

国家重点工程、省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确需征收、征用、占用森林公园林地的, 经原森林公园批准机关同意后,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批。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 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对森林景观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八条森林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 开矿、采石、挖沙、取土、毁林开垦等;

(二) 损毁高山草甸;

(三) 在非指定区域使用明火;

(四) 伤害或者擅自猎捕野生动物;

(五) 采挖树木 (苗) 或者树根;

(六) 擅自移动或者损毁园内设施、设备和游览服务标识;

(七) 刻划、污损景物景观或者损毁林木、花草;

(八) 随意丢弃垃圾;

(九) 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建设、经营森林公园景区 (点) 旅游开发项目。

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可以以森林风景资源使用权, 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引进社会资金, 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建设、经营森林公园景区 (点) 旅游开发项目。合作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四章服务管理

第三十条森林公园建设完成, 经同级林业等有关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办理相关手续后向公众开放。未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 不得向公众开放。

第三十一条省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森林公园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实行森林公园分类分级标准化管理。

第三十二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森林公园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提供相关服务, 并接受社会监督:

(一) 加强对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 建立健全森林公园监督管理制度;

(三) 对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 对森林风景资源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五) 建立和完善森林公园信息系统, 组织对外宣传推介, 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第三十三条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管理, 保护公园环境, 完善服务设施, 提高服务质量:

(一) 健全公园管理制度, 建立信息统计报送制度, 建设宣传和信息发布等公共服务平台;

(二) 加强对公园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

(三) 加强对公园内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管理、服务、指导;

(四) 加强公园安全管理, 根据生态承载力确定游客接待容量, 在危险地段和游客可能遭受伤害的区域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五) 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减免门票, 为老年人、儿童、学生、现役军人、残疾人等提供优惠, 有条件的免费向公众开放;

(六) 城郊森林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

(七) 提供游览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

(八) 在明显位置设置游览路线、服务设施等标识标牌, 公示收费事项, 告知禁止事宜;

(九) 加强生态科普宣传, 普及自然科学和生态文化知识。

第三十四条森林公园门票的收费标准, 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根据体现公益、合理成本、分类定价和公开透明的原则, 区别不同性质和特点确定。

其他相关服务收费标准, 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分级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确定。

第三十五条国有林单位设立的森林公园, 其门票以及相关收入应当上缴同级财政,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专项用于森林公园建设、维护和管理。

森林公园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三统一上缴省财政, 统筹用于全省森林风景资源调查、监测、建档和森林公园的管理工作。

第三十六条森林公园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园管理制度, 诚信经营、文明服务, 在森林公园管理单位指定的区域从事经营活动。

在森林公园内进行教学科研、采集标本以及影视拍摄、集会活动的, 应当征得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同意, 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 不得开展相关活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 有关法律法规有法律责任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八条第二项规定的, 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森林风景资源破坏的, 责令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五项、第六项,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 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七项、第八项,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 由森林公园管理单位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予以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 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森林公园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篇4:腾飞的陕西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该公园由五龙洞、青龙谷、白龙谷、三佛寺、 氐羌民俗村五大景区组成,总面积5800公顷,景点200余处,森林覆盖率97%,海拔900-2214米,年均气温12摄氏度。园内有羚牛,大鲵、金钱豹、红腹角雉等野生动物200余种,有秦岭冷杉、珙桐、三尖杉、红豆杉、高山杜鹃等种子植物1500余种。

关于五龙洞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则有趣的神话故事。据说很早以前,天上神龙不慎将自己的一枚龙卵遗落在下界一处名叫“甘沟口”的深谷小溪里,从此寒来暑往,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年华,以至龙卵之上渐渐生满苍苔和野树,形若寻常山石。其石半浸溪水,感受天地日月之精华,渐渐孵化成五条小龙。一日,山中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在一串惊天霹雳中,五龙破石而出,冲天飞起。就在那一刹那,五龙被山谷中的绝佳景色深深吸引,于是改变初衷,毅然放弃了返回天界的念头,沿着谷中小溪蜿蜒而上,在一面峭壁下凿岩成窟,潜心修炼起来。

从此,甘沟就被后世称为“五龙谷”,那块浑圆若卵的巨石,也被唤做“五龙石”。石上有一处呈星状放射的天然裂纹,恰为五条,至今历历在目,据说便是当年五龙破卵而出所造成。

五龙谷的尽头即为“五龙洞”,窟口奇阔,入洞10余米,又有巨形天井,可容千人,再探入20米,主洞又分为东西二支洞,均是千曲百折、洞中套洞。所到之处,步步有景,但见石笋叠积、幽潭错落,险绝万分。深处还排列有风、火、雷、电四洞,游人若置身于此,俱有迥然各异的感受。此外,洞中还有奔涌不知来何源去何处的地下暗河、有千姿百态、匪夷所思的石钟乳造型、有叩之若罄而音律各异的“石琴”、“石鼓”……再向里探,至今已有勇者走入300余米,仍未到底,终不知窟底其深几何。

神秘诱人的五龙洞加上方圆6000余公顷的原始植被,三大景区呈“品”形分布,三条游道作“丁”字排列,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与琳琅满目的神龙传说相互辉映,吸引着游人流连忘返。2011年五龙洞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2002年完成了《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工作。2003年略阳县政府批准成立“陕西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筹建处”,与金池院林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公园开始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

到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其中政府投入3000余万元,架通了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建成了移动基站,完成了“中五路”改造硬化;公园自身投入600余万元,编制了《公园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草案》,完成了景区内部分基础和服务设施,初步具备日接待200人吃、100人住的综合服务能力。

2011年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在略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旅游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以创建3A级景区为目标,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积极开展旅游行业创佳评差活动,重点以改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为突破口。在旅游安全、森林防火、资源保护、队伍建设、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宣传促销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进展。

在公园发展过程中,筹建处始终把森林资源保護工作放在基础地位,以加强职工森林资源保护法制培训为突破口,组织职工学习《陕西省森林公园管护条例》、《陕西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等行政法规,不断健全公园资源保护工作制度,有效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管理素质,为森林公园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加大宣传、签订责任书、落实专人值班、上山巡查等诸多形式,近年来公园内没有发生森林资源乱砍滥伐、乱捕乱猎、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等恶性事件,确保了森林资源和景观的完整,为公园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筹建处围绕争创3A级景区,不断完善公园基础服务设施。

专门成立了创建3A级景区领导小组,落实人员,夯实责任,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在县交通局的配合下,加宽改造了景区6公里的道路,基本解决了交通“老大难”问题。保护和完善了水、电、路、电视、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定期组织人员对园区基础服务设施进行检查,保障了公园设施的完好无损。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五龙洞森林公园景区灾后重建游步道,于2012年春季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大门、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星级厕所等工程,已于8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三通一平”和主体工程已经过半,预计在明年4月前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该园筹建处为提高公园知名度和扩大旅游市场影响力,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了大力宣传促销活动。先后参加省政府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旅游交易会)和第四届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发放宣传册,赠送门票,提高了公园的对外影响力。为进一步拓展公园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参与五龙洞森林公园建设,修改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草案。同时制作了精美招商引资项目册与县招商局、重点项目办一同外出进行宣传招商引资。

今年在对景区进行绿化规划的基础上,中五路旅游专线23公里绿化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明年春季全面完工。另外在巩固市级卫生标兵单位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卫生分区域负责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并对卫生工作进行日常检查监督,确保了景区游道、餐饮卫生安全,客房主要用品保持了一客一换,为游人提供了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筹建处明年计划开通县城至公园的正式旅游运营路线,并配备一定的旅游观光车辆,逐步解决“入园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规范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及娱乐设施,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调动文化部门力量,依托五龙洞自然山水风光,深挖区域氐羌文化特色,逐步实现“生态搭台、文化唱戏”的目标;加大对县城及309省道沿线略阳段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着重在卫生、美化、亮化、绿化、安全上下功夫,打造城市旅游平台,逐步增强对外感召力和影响力;设立大型导示标示和宣介牌,强化景区旅游宣传力度,届时在那里,你可以观赏到氐羌的碉楼、山寨、领略到陕南最大的氐羌民俗村的无尽风情;在那里,你可以亲历古栈道的艰险,跨越时空地感受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乐趣;你可以穿越迷宫一样的天然洞窟,探寻洞中奇观,体验洞穴养生,得到超凡脱俗的享受。

五龙很古老,她保存了地球上几乎已经灭绝的生态和生物;五龙很年轻,她等待着深度开发和利用。根据规划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筹建处推出了森林公园度假酒店、五龙休闲广场、滑雪场、溶洞景点开发等招商项目。相信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一定能够克服目前存在的困难,不断积累经验,快速迈入正常运营良性发展轨道,尽早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略阳乃至汉中的生态旅游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篇5: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

(2007年3月29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保护、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方针, 加强丘陵山区林业建设,发展平原林业,建立森林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林业长远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用于林业发展的资金,并将公益林补偿、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林木良种选育、林业科学研究与推广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实行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植树造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林业工作站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履行林业行政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林业工作。

第六条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

鼓励采取利用外资等渠道筹集资金发展林业,开展林业对外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森林经营管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行政区域的林业长远规划,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更新实行管理和监督,定期组织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森林资源统计、公告制度,并逐级上报森林资源消长和森林生态环境变化的情况。

第八条 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按隶属关系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森林、林木的有关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第九条 利用森林资源建设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或者从事森林旅游的,不得超过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并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森林公园的设立、变更和撤销,应当依法办理审批等相关手续。

新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规划相协调。

第十条 对森林资源实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提出公益林和商品林划定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经批准划定的公益林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确需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一条 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由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分担。森林生态效益直接受益单位,应当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益林的保护、建设以及对公益林所有者的补偿。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筹集和补偿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条 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木竹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方便流通的原则。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木竹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应当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为林业产权交易、木竹及林产品交易提供服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林业、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林业产权交易、木竹及林产品交易监督管理工作。

禁止垄断和封锁木材市场,禁止对木竹及林产品实行地方保护和限价经营。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木竹检量、采伐作业设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林业社会中介组织,帮助林农发展林业。

依法建立林业担保制度,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为发展林业提供资金支持。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林地管理,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实行占用或者征用林地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采取措施稳定林地面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使用土地。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第十五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或者进行其他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由用地单位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占用或者征用林地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按前款规定申请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人或者非法人其他组织资格证明、公民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文件;

(三)与被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签订的补偿协议;

(四)拟占用或者征用的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五)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材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及相关材料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核手续。

第十六条 建立占用、征用林地补偿制度。具体补偿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林业、国土、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拟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资源条件、市场需要和产业基础,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引导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群众营造薪炭林,改灶节柴,使用沼气等其他能源,改善农村燃料结构。

第三章 森林保护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督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划定护林责任区。在行政区域交界的林区,有关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护林防火联防组织,共同负责森林防火、扑火和护林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国有林场,应当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护林员,负责:巡护森林、检查森林火灾隐患和林业有害生物、维护林业管理秩序、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保障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林区县应当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森林火警电话应当向社会公布。

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为全省森林防火重点期。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定重点防火区域、决定提前或者延长本地区的森林防火重点期,并予以公告。

加强对林区野外用火的管理。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机关批准,并落实防火措施。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应急预案,划定一般预防区和重点预防区,落实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和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严格森林植物检疫,防止有害生物的侵入。发生严重森林病虫害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除治措施,消除隐患,防止蔓延。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按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省实际制定本省的补充名单,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疫区、保护区的划定和撤销,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发生重大疫情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临时性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第二十一条 有森林景观的经营单位,应当负责辖区内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管护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风景区、旅游景点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管护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依法建立森林保险制度,开展森林火灾等相关保险业务,提高林业经营者抵御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下列区域可以依法设立自然保护区:

(一)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

(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

(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天然林区;

(四)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其主要支流源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区域。

第二十四条 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未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的认定,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森林采伐、木材运输管理的规定,加强对活立木采挖、移植、运输的监督管理,依法处理非法采挖、移植、运输活立木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违反规定采伐公益林区域内的天然阔叶林;

(二)违反规定利用天然阔叶林烧制木炭;

(三)违反技术规程采割松脂;

(四)毁林开垦、采石、采砂、取土、种果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第二十七条 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林区治安秩序。

第四章 植树造林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确定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确定的任务。

鼓励单位或者个人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招标、拍卖等方式,利用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植树造林。营造的林木,由造林者所有,并可以依法继承和流转。

鼓励营造人工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逐步增加阔叶林的比例,不断改善森林质量,提高森林效益。

第二十九条 造林绿化实行部门和单位负责制。依法负有植树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完成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分配的植树任务。未履行植树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交纳绿化费,用于植树绿化。

第三十条 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岸、水库湖泊周围由各有关单位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新建、扩建道路、水利等建设工程,应当将绿化建设纳入工程规划,列入工程概算,并与所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验收合格后依法明确管护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母树或者有足量目的树种等具备天然更新成林条件的林地、新造幼林地和飞机播种的林地,应当实行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可以采取全封、轮封等方式。

封山育林区域应当设立标志。封育期间内,禁止在封育区域砍柴、采挖药材、挖取树蔸和其他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活动。

封山育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编制设计方案,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实施;跨乡镇行政区域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实施。

第三十二条 林地权利人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森林病虫害除治迹地,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护。

第三十三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植树造林,建立人工商品林基地。单位投资营造人工商品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个人投资营造人工商品林面积50公顷以上需要采伐的,可以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林木采伐计划实行单列。

人工商品林基地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

第三十四条 植树造林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遵守造林技术规程,使用良种壮苗,提高林木成活率。

植树造林成活率不足85%的,不得计入造林完成面积,并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补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风景区、旅游景点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管护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依法建立森林保险制度,开展森林火灾等相关保险业务,提高林业经营者抵御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下列区域可以依法设立自然保护区:

(一)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

(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

(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天然林区;

(四)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其主要支流源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区域。

第二十四条 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未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的认定,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森林采伐、木材运输管理的规定,加强对活立木采挖、移植、运输的监督管理,依法处理非法采挖、移植、运输活立木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违反规定采伐公益林区域内的天然阔叶林;

(二)违反规定利用天然阔叶林烧制木炭;

(三)违反技术规程采割松脂;

(四)毁林开垦、采石、采砂、取土、种果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第二十七条 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林区治安秩序。

第四章 植树造林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确定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确定的任务。

鼓励单位或者个人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招标、拍卖等方式,利用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植树造林。营造的林木,由造林者所有,并可以依法继承和流转。

鼓励营造人工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逐步增加阔叶林的比例,不断改善森林质量,提高森林效益。

第二十九条 造林绿化实行部门和单位负责制。依法负有植树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完成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分配的植树任务。未履行植树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交纳绿化费,用于植树绿化。

第三十条 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岸、水库湖泊周围由各有关单位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新建、扩建道路、水利等建设工程,应当将绿化建设纳入工程规划,列入工程概算,并与所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验收合格后依法明确管护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母树或者有足量目的树种等具备天然更新成林条件的林地、新造幼林地和飞机播种的林地,应当实行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可以采取全封、轮封等方式。封山育林区域应当设立标志。封育期间内,禁止在封育区域砍柴、采挖药材、挖取树蔸和其他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活动。

封山育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编制设计方案,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实施;跨乡镇行政区域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实施。

第三十二条 林地权利人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森林病虫害除治迹地,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护。

第三十三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植树造林,建立人工商品林基地。

单位投资营造人工商品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个人投资营造人工商品林面积50公顷以上需要采伐的,可以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林木采伐计划实行单列。

人工商品林基地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

第三十四条 植树造林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遵守造林技术规程,使用良种壮苗,提高林木成活率。

植树造林成活率不足85%的,不得计入造林完成面积,并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补植。第四十七条 木材检查可以采取固定检查和流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无证运输木材的,木材检查站应当予以制止,可以暂扣无证运输的木材,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木材检查站依法处理。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道路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木材检查站站址。禁止以伪装、藏匿等方式逃避检查或者拒不接受检查强行运输木材。

第六章 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及纠纷处理

第四十八条 森林、林地依法属国家、集体所有;林木依法属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其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式样的权属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四十九条 国家所有的林地上自然生长的森林、林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经营的森林、林木,以及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林木,其所有权属于国家,由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配林木收益。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在其管理使用的土地上自行营造的林木,以及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属于上述单位所有的林木,其所有权属于该单位。

第五十条 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权属:

(一)依法划定的自留山归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山上的林木归其所有,自留山可以依法继承。

(二)依法确定的家庭承包山,承包期限为30年至70年,可以依法继承,山上林木归家庭承包户所有。

(三)自留山、依法确定的家庭承包山抛荒3年以上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造林,但不得改变其使用权的归属,所造林木的收益可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林地权利人协商分成比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成比例不低于70%,林木采伐后,林地交还林地权利人经营管理。

(四)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以按人口折算人均面积,实行承包经营,也可以折股分配给集体内部成员均等持有;以其他方式承包经营的,应当进行评估,依法转让。折股收益的70%和转让费的70%以上,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均分配,其他部分用于林业发展和公益事业。本条例实施前,已依法以其他方式承包经营的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其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当时约定。

确定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时,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代表同意,并依法签订承包(流转)合同,依法发放林权证。第五十一条 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和林地的使用权的转让,依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规定执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林权管理工作,引导和支持家庭承包山在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依法流转。

第五十二条 调解处理山林权属争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在调解处理山林权属争议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查证属实的,原发证机关应当撤销所发的山林权属证书,并依法重新确定山林权属:

(一)伪造发证依据或者一方当事人隐藏、毁灭有关证据的;(二)发证机关工作人员在发证时徇私舞弊的;(三)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证属错误发放的;(四)违反法定程序发证的;

(五)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 法 律 责 任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该审批无效,对审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利用天然阔叶林烧制木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烧制的木炭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非法烧制的木炭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进行毁林开垦、采石、采砂、取土、种果,或者封育期间在封育区域内砍柴、采挖药材、挖取树蔸,以及有其他毁林或者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行为,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1倍以上3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取得木材经营许可证,在林区擅自经营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经营的木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收购、销售、加工无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无其他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收购、销售、加工的木材或者违法所得,并处没收木材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木材经营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木材经营许可证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证件和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木材经营企业没有建立原材料收购台账、木材运输证登记台账和产成品销售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伪装、藏匿等方式逃避检查或者拒不接受检查强行运输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运费,并对承运人处运费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八章 附 则

篇6: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

刘晓勇、况水标、何小军、谢明华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6)

摘要:为提高江西省森林经营水平,改善森林质量,文中认真分析了全省森林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剖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健词:森林经营;森林质量;江西省

中国分类号:S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orest Manangememt Level in Jiangxi Province

Liu Xiao-yongKuang Shui-biao

(Academy of Forestry Inventory & Planning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Jiangxi

33004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orest management level and forest quality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the forest management and the present forest problems and points out the causes of problems as well.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forest management, forest quality, jiangxi province

森林质量是评价森林林分优劣状况的一项综合性评价指标,高质量的森林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而且森林结构合理,森林各项功能发挥充分。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是改善森林质量的主要措施。为践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切实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积极营建高质量的森林已成为江西省新时期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1

1江西省林业发展现状

1.1森林资源现状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光照充沛,四季分明。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非常适宜杉树、马尾松、樟树、槠树、栲树、毛竹等林木生长。据“十五”期间(2002~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hm,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62.7万hm,占63.7%,活立木总蓄积35357.2万m,毛竹总株数142283.1万株,森林覆盖率60.05%。长期以来,在传统粗放经营管理模式下,虽然全省林地利用率较高,但森林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五多五少二低”。即:针叶林多,阔叶林少,阔叶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9.1%;纯林多,1322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刘晓勇(1977-),男,江西新干人,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林业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调查和林业规划设计工作。

混交林少,混交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22.3%;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近成过熟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2.3%;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复层林不足乔木林面积的20%;人工林中同龄林多,异龄林少,异龄林不足人工林的5%;乔木林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公顷蓄积42.1m,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毛竹林单位面积立竹度较低,平均每公顷立竹仅1758株。

1.2森林经营现状

江西省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0.05%,位居全国第二。按林地权属划分,国有136.0万hm,占12.8%;集体926.6万hm,占87.2%。按林木权属划分,国有175.1万hm,占16.5%;集体680.8万hm,占64.1%;民营193.9万hm,占18.5%;外资5.0万hm,占0.5%;其它7.8万hm,占0.7%。在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前,大部分集体林属村民小组所有,小部分以自留山和责任山的形式分山到户,由于责权利不清晰,管理混乱,集体林基本处在半荒废或荒废状态,只栽不管,重采轻育,间伐砍大留小,森林质量难以提高。2004年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后,全省集体林山场基本上已分山到户,明晰了产权,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形式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体制,经营主体变成了千家万户,集体林经营变成了私有林经营,产权的明晰极大地调动了林农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但由于林权分散,林农单户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低,掌握的科技能力有限,缺乏经验和市场竞争能力,集体林集约经营水平依然不高,以传统粗放经营为主。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80%以上森林经营主体为农户,户均拥有山林面积约1.5hm,由于经营粗放,营造与采伐不科学,缺少抚育、施肥、防火和防病虫害管理,导致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不高,林分平均公顷蓄积仅为28.2m,家庭年均林业收入不足1000元。对于国有林,主要以国营林场经营为主,但是,目前全省大部分国营林场历史包袱重,建设资金欠缺,为了维持单位运转,森林经营资金投入很小,普遍存在造林更新不及时、管护不到位、择伐时砍大留小等现象,森林经营管理较为粗放。

总之,大部分森林经营主体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新技术应用推广能力有限,森林集约经营程度低,森林质量难以提高。森林资源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体, 量与质的保证是森林资源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效益的基础。因此,为了改善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切实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迫在眉睫。[1]3222222223

2存在的问题

2.1集约经营森林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一是森林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目的认识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因此,他们参与森林集约经营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炼山造林,大面积营造以杉木、湿地松为主的针叶纯林等不科学的经营措施;二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林业建设的认识仍主要停留在量的认识阶段,注重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忽视森林质量建设,对森林质量既无衡量标准和具体建设措施,也未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考核范围,经营者缺少正确引导,集约经营森林积极性不高;三是长期受森林传统粗放经营管理影响,经营者产生了思维定势,对林业经济效益单位面积产出期望值不高,在粗放经营已能达到心理预期目标时不愿意参与集约经营,在营林管理方面,良种选育、育苗技术、水肥管理、造林、抚育和间伐改造等各环节不配套,经营粗放;四是林农经营规模小,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不高,加之农村文化素质较高的轻壮年劳动力大部分进城从事了第二、三产业,留在家里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在自身条件实施集约经营困难,又不愿意雇人的情况下,参与集约经营积极性不高。

2.2森林经营管理研究基础薄弱,科技成果贡献率较低

全省林业科学研究基础平台薄弱,特别是在集约经营管理森林方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创性、自主创新不足,科技成果储备不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林业科研与生产结合不够,科技对林业生产管理的贡献率较低,大部分相关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推广,无法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经营科技含量提升。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国家对森林经营管理研究资金投入不足,相关的科研成果相对较少;二是林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缺少连接林业科技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发展平台,往往科研机构研制的新技术“养在深闺”,不能及时进行实验与推广;三是森林经营者普遍存在素质差,生产力落后,对科学技术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需求;四是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缺少深入农村、农户的技术服务,林农不能及时掌握先进实用的森林经营新技术。

2.3缺少科学经营森林的必要资金与技术

林业生产周期长,前期经营投入较大。实施森林集约经营不仅提高了森林经营管理成本,而且对经营者有一定文化素质要求。江西省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农村经济发展依然比较落后,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文化素质不高,接收新技术能力不强,因此,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扶持资金有限情况下,林农不仅缺少集约经营森林必要资金,也缺少相应技术,所以实施森林集约经营难度很大。对于林业企业,特别国有林场,职工多,承担的历史包袱重,经济运行困难,在职工工资难以保障的情况下,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技术,但由于缺少建设资金,森林经营水平依然难以提高。[2]

3发展对策与建议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经营者集约经营森林意识

当前,林业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理念仍停留在传统粗放经营管理观念上,集约经营森林积极性不高。为此,各级政府必须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提高林农综合素质,增强科学经营森林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林农逐渐应用科学、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参与林业建设。

3.2搞活森林经营机制,调动经营者集约经营森林积极性

搞活森林经营机制,创造良好的林业发展环境有利于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林业建设,从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商品林经营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放活经营,取消原

有采伐量、采伐方式和采伐时间约束,以各种鼓励形式促使经营者科学经营、合理采伐,如设立商品林科学经营发展基金,对按照森林经营方案要求,及时抚育、科学间伐、科学择伐、小面积皆伐的经营者,以及大径木、乡土珍贵树种定向培育的经营者给予适当奖励和再生产资金扶持,变原有被动接收科学经营措施为主动实施科学经营措施,从而实现商品林集约经营;对生态公益林应稳定补偿资金筹措渠道,提高补偿标准,确保公益林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能得到合理的资金补偿,同时也可通过购买、置换等形式将集体林转为国有林,建立公益性的国有林场,国家承担国有林场日常运行经费和生态公益林实施近自然森林经营所需的各项经费,从而提高生态公益林经营水平。

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引导林农在明晰林权、自主自愿和明确利益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租赁等方式组建新的林业经营实体,发展林业经营大户。发展林业经营大户,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调动经营者主动参与集约经营森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改善森林质量。另外,鼓励企业走“公司+农户+基地”发展道路,将林农和企业捆绑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形成林、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既有利于弥补林农集约经营森林缺陷,提高其森林经营水平,又有利于企业拓宽和稳定原料供应渠道,增强原料供应能力。另外,积极培育活立木交易市场,规范森林资源流转,使林农可以通过活立木交易市场随时变现自己的林木,也可以将林地转让他人造林,变长期收益为现实收益,有利于调动林农集约经营森林积极性。

3.3编制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明确落实集约经营森林措施

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导林业生产单位集约经营森林、合理确定采伐量、监测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规划林业建设工程的基本依据。为了做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落实工作,首先应提高和完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确保调查成果能够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需求;其次,应积极引入先进实用的森林经营管理技术,采用公众参与式方法,编制高质量的森林经营方案;最后,应强化森林经营方案法律地位,确保经营单位积极参与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有关要求进行经营管理。

3.4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林农集约经营森林

通过政策扶持,在重点林业县交通便利区域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园,构建集林业科研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和推广于一体的平台。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优势为基础,资源优势为支撑,人才优势为保证,将当前先进实用的林业新技术集装在园区内,将园区办成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基地,专业人员技能操作的基地,林业技术培训现场,净化科技市场、推广高新技术成果的辐射源。通过试验观察,样板示范验证科研成果先进性和适用性,取得成功后,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在同类区域进行大面积推广。

3.5推行森林认证,加快科学可持续经营森林进程

实行森林认证制度是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我们只有[3]

与时俱进,才能与世界同发展,同进步。江西省由于森林经营企业规模小,且大部分森林为集体林,以林农自己经营为主,至今仍未开展森林认证。因此,为提高全省森林经营水平,今后应通过林地流转方式扩大森林经营企业规模,鼓励其开展森林认证,科学管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与木材利用各环节,实现森林集约经营。

3.6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森林集约经营

为了提高经营者造林积极性,政府应建立林业发展基金,资金来源渠道可从地方财政预算和受益林业发展的部门(如水电部门、森林旅游部门和工矿企业等)提取。基金主要用于营林和林业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如通过贴息贷款、补助种苗费、给予中幼林抚育补助等支持林业经营者。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给予生态公益林林权所有者合理经济损失和用于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资金。

加强林业科研单位和森林经营单位联系,针对森林经营单位最迫切需要的科技需求,通过政府投资,提高林业科研单位技术成果转化率和推广率,推进林业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另外,在技术服务方面,应加强地方林业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建立深入乡(镇)、村林业科技服务站,通过加强新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切实落实技术人员包村、包片服务林农责任,并实行相关责任追究制。

参考文献:

[1] 石春娜,王立群.浅析森林资源质量内涵[J].林业经济问题,2006,27(3):221-225

[2]黄建华.福建林业科学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年3月,第33卷第1期

[3] 亢新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55-262.[4] 师丽华,赵利群等.在中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势在必行[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 No.1

上一篇:一年级减负工作总结第一学期下一篇:济公全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