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教案

2024-04-10

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教案(精选6篇)

篇1: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教案

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教学内容:

一、西亚北非动荡的来龙去脉

二、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分析

三、西亚北非动荡对国际社会及中国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一年来,西亚北非局势引发地区大动荡,政治冲突和政权更迭。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明确当前我国应着重抓好经济建设,解决民生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

西亚国家,也叫西南亚,指亚洲西南部,介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之间,通常包括伊朗, 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以色列,黎巴嫩,也门,沙特,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尔其,塞浦路斯等国家和地区在内。

北非国家,北部非洲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通常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6 国及大西洋中的葡属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面积837万平方千米。

一、西亚北非动荡的来龙去脉

这次西亚、北非大动荡发端于突尼斯。最早是去年的12月17日,突尼斯中西部的一个小城镇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一名失业的大学生自己摆摊卖水果蔬菜,摊子被当地政府的执法人员没收,他愤而点火自焚,这件事能够过新兴网络媒体,特别是脸谱等网站的广泛传播,在突尼斯引起了很大的骚动,这是第一个导火索。事件发生后,突尼斯接连发生了类似事件。2011年1月4日,那位点火自焚的大学生在医院不治身亡,消息迅速在突尼斯国内传播,1月5日发生全国性骚动,为死亡的大学生送葬。短短几天之内,突尼斯国内的局势完全失控。1月14日,突尼斯本﹒阿里政权倒台,本﹒阿里本人仓皇出逃到沙特阿拉伯。

这次革命被称之为“茉莉花革命”,“茉莉花革命”的冲击迅速在阿拉伯世界蔓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一个是冲击到类似的突尼斯的本﹒阿里这样的政治强人掌权的阿拉伯国家,这些人长期把持政权,比如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981年上台,迄今当了30年总统;也门总统萨利赫在位有33年,都是强权统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969年通过政变上台,统治了42年;叙利亚总统小阿萨德2000年子承父业,在父亲去世后掌握了政权,他的父亲也是当政30年。另外一个是朝着家族统治,君主世袭的国家政权冲击,包括巴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约旦、以及北非的摩洛哥这8个君主制国家。

本﹒阿里出逃的第二天,也门、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也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1月25日,冲击波到了埃及,当天首都开罗发生了穆巴拉克统治30年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到1月28日参加所谓“愤怒日”有形的人超过20万。1月31日又发生了号称百万人的大游行。2月11日穆巴拉克离开开罗下台,示威人群达到200万。穆巴拉克倒台前后仅用了18天。

穆巴拉克的倒台,给突尼斯“茉莉花革命”这个冲击波带来了更大的推力,中东的第二波起来了。第二波中有两个国家——利比亚和巴林,这两个国家情况比较复杂。2月15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发生第一次大规模示威游行,同一天海湾地区的巴林也发生了示威游行,这是海湾地区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因为这里是君主统治,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亚北非的局势动荡远远还没有结束,可能最高潮还没有到来。长远来看,“茉莉花革命”将冲击到阿拉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迄今为止,实际上22个阿拉伯国家基本上都被冲击到了,现在唯一一个国家没有发生状况的是卡塔尔。没有出现状况的特殊原因:卡塔尔人均GDP超过9万美元,高居世界首位,而且这个国家的国王在阿拉伯世界比较另类,他1995年推翻自己的父亲上台的(他父亲当年即位是也是政变推翻自己的父亲的)。卡塔尔多年来紧密贴靠美国,国家的开放度很高,有所谓的“小国家大平台大外交”的声誉。虽然本国人口只有30万,但拥有影响力较大的半岛电视台,既办过亚运会,又要承办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

二、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分析

1.体制僵化,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西亚北非等国家体制比较僵化,阿拉伯世界在政治上是比较僵化的。阿拉伯世界22个国家,政治上大致属于两种类型:一类是强人独裁,长期把握政权,而且这些政权都是子承父业。另一类是家族统治,君主世袭的国家。2.贪污腐败极为严重,引起社会不满

有人估计穆巴拉克的身家,最低也有50亿美元。再比如突尼斯,本﹒阿里第一夫人家族几乎垄断了该国的经济命脉。资料:利比亚领袖卡扎菲及其儿子们的腐败问题。卡扎菲于1969年9月1日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利比亚共和国,时年仅仅27岁。1977年3月卡扎菲更改国名,发表《建立人民权威宣言》,取消国家议会,代之以“总人民大会”。同时取消政府,代之以“总人民委员会”。卡扎菲试图打碎一切国家官僚机构,使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卡扎菲本人于1979年辞去总人民大会总秘书(相当于国家元首)职务,自封为“利比亚革命领袖”。虽然卡扎菲不担任国家公职,却是举世公认的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利比亚没有宪法,卡扎菲的领袖任期不受任何约束。今年卡扎菲69岁,已经在位42年,世人不知他将何时下台,谁将担任他的接班人。近年来人们发现,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伊斯兰(Saif al-Islam, 1972年生)频频公开露面,以国际慈善与发展基金会主席的身份代表卡扎菲讲话和从事政治活动。显然卡扎菲是在有意培养儿子做接班人。此次利比亚动荡期间,赛义夫多次露面讲话并代表卡扎菲参与谈判。如2月21日,赛义夫发表电视讲话,称“利比亚不是突尼斯和埃及”,“卡扎菲也不是本·阿里和穆巴拉克”,拒绝反对派提出的推翻卡扎菲的政治要求。①

卡扎菲共有8个儿子和2个女儿,长子穆罕默德控制了利比亚电信公司,三子萨阿迪经营出口自由区,四子汉尼拔控制了海上航运,二子赛义夫则在外交领域影响巨大。据维基解密显示,今年1月20日美国驻的黎波里大使与利比亚投资局局长穆罕默德·拉耶斯(Mohamed Layas)会谈。拉耶斯称投资局经营的资产达700亿美元,拥有欧洲蓝筹股如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和英国皮尔森出版集团的股份。他还称,到2010年底,利比亚的外交净资产和主权财富基金总额达到1520亿元。②其中存放在美国的主权财富基金达320亿美元,分别存在几家银行,每家经营3—5亿美元。③至于卡扎菲家族的财富,据说在意大利投资巨大,拥有埃尼石油公司、菲亚特汽车公司、器械工业投资公司等大公司的股份,甚至还拥有尤文图斯足球队7.5%的股份。④

资料:突尼斯总统本 阿里家族利用特权大办家族企业,疯狂侵吞国有资产,甚至欺行霸市,第一夫人掌管的企业几乎垄断全国经济,总统女婿控制着全国金融业和航运码头。本 阿里家族甚至一度借贷不还,放贷银行几近倒闭。美国外交官在秘报中形容本 阿里家族为“黑社会”和“腐败核心”,估计其资产高达55亿欧元。有报道称,本 阿里出逃时还卷走黄金1.5吨。

英国《卫报》称,过去30年穆巴拉克家族通过介入房地产等方式敛财约400亿—700亿美元。西方情报人员说,穆巴拉克二子在任何重要商业项目中都要抽取2%至5%的好处。美国媒体称,穆巴拉克家资未必有数百亿美元之巨,但也达二三十亿美元。瑞士银行宣布冻结穆巴拉克家族账户的决定,至少印证其海外存有资产的事实。

一位在京阿拉伯人士透露,早在穆巴拉克担任空军司令并一战成名的1973年“斋月战争”前后,其家族公司就已靠倒卖军火大发国难财。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埃及以低于国内价格近1/3的优惠条件向以色列和约旦供应天然气,其中也有穆巴拉克家族公司勾兑私利的交易。埃及街头流传着斥责穆巴拉克卖国谋私的政治民谣:“总统高于国家,收回西奈,出卖埃及。”

其实,“打倒穆巴拉克”的口号2005年在其操弄选举时就已回旋于开罗街头。半岛电视台披露,埃及执政党前组织秘书家产30亿美元,前住房部长为17亿美元,前旅游部长为22亿美元,前商业部长为20亿美元,前内政部长为14亿美元。埃及20%的少数权贵拥有社会总财富的55%,而60%的底层民众只拥有18%。

3.民生凋敝,百姓贫困,贫富差距不可想象

以埃及为例:前几年埃及人均GDP曾与中国相近,但是埃及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和中国相比差得很远。据埃及官方的统计数据,有40%的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许多人一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实际情况可能远比这个还糟。据专家估测,穆巴拉克家族身价可能达435亿英镑(大体相当于埃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他的两个儿子在美国和英国大都市的黄金地段都购置了豪华房产。收回穆巴拉克家族的财富将对埃及走出经济困境有很大帮助。开罗美国大学的社会学家阿明指出,埃及全国人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富人集团,他们占20%的人口,却拥有55%的社会财富,这些人或从政或经商,他们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第二个层次是中产阶级,他们也大体占20%的人口,占27%的社会财富。第三个层次是穷人,他们占60%的人口,却仅拥有18%的社会财富。据统计,一个埃及家庭月均生活支出起码需要400埃镑(约合人民币850元)。在穷人阶层中,政府下层公务员站了相当大比重。具有大学学历的下层公务人员月收入130埃镑,其他大量的公务员月收入仅80-120埃镑。有数据显示,也门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足以影响社会稳定的程度,约占也门人口10%的富有阶层控制了34%的国名收入,其消费总量占全国总消费量的3.5%。巴林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2010年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33位,在阿拉伯国家中仅排在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之后。4.经济结构畸形,失业率高引起年轻人不满

阿拉伯人出生率极高。中国公布的最新人口统计显示,我国的年均人口增长率是0.57%,阿拉伯世界达到2.5%还多。人口出生率极高,会导致人口过度年轻化。有一个统计数字,在阿拉伯世界15岁到30岁的人口站了30%。人口年轻化又会导致失业率高居不下,阿拉伯世界失业率普遍高达25——30%,其中青年人站了很大比重。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大动荡,在街头闹事的80%以上是三种人,或者是同时具备三种身份的人:30岁以下,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的人。

资料:高失业率也严重困扰着突尼斯和埃及。2010年突尼斯官方公布失业率约为14%,中立机构估算在20%,15至36岁就业骨干群体失业率高达30%,部分行业甚至高达60%。突尼斯每年有8万名大学生毕业,却仅有2万人能找到工作。因此,城管人员羞辱殴打失业大学生并导致其自焚身亡,顿时引爆所有失业者心中压抑的怒火。埃及的失业率也比较高,过去3年官方公布平均约为9%,实则不然。以2008年为例,20至24岁年龄段失业率为51.1%,25至29岁为22%,15至19岁为18.4%;另外,高中毕业生失业率大致在55%,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为31.7%。

同时,这两个国家低收入、低保障和低幸福指数的“三低”问题相当严重。40%的埃及人日均生活费不足2美元,低于联合国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换言之,3200多万埃及人每天全部生活费用只够在北京买一碗牛肉面。埃及公务员月薪大约600元人民币,外企高级白领约为4000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很难让普通埃及人拥有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幸福满足感,甚至有报道称,60%的适婚男性无钱买房、租房结婚,40%的适婚女性也因经济拮据待字闺中。生计难保、幸福缺失的社会不满情绪无处不在,而且经岁延年,积累到临界点便一触即发。

民生危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也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约旦、叙利亚等国。数年前的统计显示,不足3亿人口的阿拉伯世界贫困人口却接近9000万,至少73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000万人失业,失业率甚至在沙特这样富甲天下的王国也高达30%。民生艰难的对面,却壁立着万亿石油美元的海外资产及帝王将相穷奢极欲的排场奢华。

阿拉伯世界为什么失业率这么高呢?因为它们的经济结构是畸形的,容纳不了这么多的人就业。阿拉伯世界的经济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产油国,富得流油。经济80%甚至90%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国家的人啥也不干,啥也不会干,人均GDP很高就业率极低。这些国家严重依赖外国劳工,卡塔尔总人口160万,本国人口只有30万。外国人在科威特占3/4,在阿联酋有2/3,在萨特也至少占1/3。另一类是没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以埃及为例。埃及有四大经济支柱:第一是侨汇,大量的埃及国民在国外打工挣下的钱汇回来,这是国家最大的收入来源。第二是旅游业,埃及有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和古代神庙,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外国游客,好的年份时年旅游收入可超过100亿美元。第三是苏伊士运河的通河费收入。第四,过去是少量地出口棉花(长绒棉),现在出口少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没有完整的工业化体系,绝大多数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出口,人口出生率又这么高。

长期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一直是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据阿拉伯国家劳动力大会数据,阿拉伯国家目前有1700万人失业,失业率超过15%,一些阿拉伯穷国的失业率一般都在30-40%,甚至更高。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往往也难以就业,许多拥有法律和医学学位的年轻失业者只能沦为没有牌照的出租车司机。从打开地区动荡缺口的突尼斯看,其官方失业率过去10年一直维持在两位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真实失业率可能远远不止官方公布的15%。突尼斯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失业率已经超过20%,15-29岁年轻人失业率可能超过30%。据英国媒体报道,突尼斯年轻人失业率实际达到了惊人的52%。引发突尼斯**的正是一名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在街头摆摊的26岁大学毕业生。埃及过去30年人口翻了两番,由2000万激增至8400万,三分之一的人口年龄不超过14岁,一半人口年龄在24岁以下,满足埃及人的就业要求甚至需要创造比人口是3.6倍的美国还要多的新增就业机会。显然,埃及的经济结构和竞争力不具备这样的潜力。也门政府2008年公布的失业率为35%,青年人的文盲率高达42%。5.新兴网络媒体推波助澜

内因是阿拉伯世界长期积累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矛盾的总爆发。从外因来讲,以“脸谱”、“推特”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是这场政治大地震得以爆发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西亚北非动荡对国际社会及中国的影响 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1、大变革将冲击阿拉伯世界的各个角落

阿拉伯世界陷入剧烈动荡,而且将是比较长期的过程。

政权更迭后的埃及,突尼斯整体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没有动荡过的国家,如海湾国家沙特,高层也开始酝酿在政治上高一些变革,如允许进行市政选举等。可以肯定地说,这场大变革将冲击到阿拉伯世界的各个角落。当然,阿拉伯国家的情况差别较大,对不同的国家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像突尼斯,埃及这样的国家,由于世俗化和开放程度高,“民主化”过渡会相对快一些;像利比亚,也门这样仍然保持部落形态的国家,在强人政权之后过渡会相对困难一些,可能会出现分裂,割据甚至内战;叙利亚情况更加复杂,一旦阿萨德家族垮台,国家的前景实在难以预料;而像沙特等君主制国家,由于手里握有巨额的石油美元和地处极端重要的战略要地,变革的步伐可能大大延缓。

2、有人欢喜有人忧

从西亚、北非地区的地缘政治上来看,主要有四大力量,即阿拉伯国家、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目前,阿拉伯世界整体陷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动荡,在地区的影响力明显萎缩。但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长远看是在上升之中。埃及曾经是西亚、北非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开罗曾经被视为这一地区的中心,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与以色列单独,并在外交上一头倒向美国后,一度被阿拉伯联盟开除,地位和地区影响大不如前。在这次大变局中,埃及继突尼斯之后率先革命,并在穆巴拉克到太后拉开了和以色列、美国的关系,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正在重拾升势。

3、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

一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消极。二是对一些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一定的影响。这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风暴,对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1)阿拉伯世界“大地震”带来的机遇

一是中东动荡延长了我国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的发展有一个战略机遇期。2001年9.11事件后,由于美国把战略重心转移到全球反恐上,目光投到中东,出现了有利于我们崛起的国际环境。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2002年提出了战略机遇期的说法。而在去年,中国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国际形势,朝核问题、沿海军演、南海问题、周边局势动荡等,有人就问这个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现在中东局势大动荡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肯定,这个战略机遇期还存在。

在中国改革开放关键的30年中,每当我们发展到一个比较敏感的实践节点上,都会出现阿拉伯因素。比如1991年,当时中国处于什么状态?1989年西方孤立中国,封锁中国。1990年8月萨达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美国大象海湾战争,中国国际环境一下宽松了许多。10年后,2001年,小布什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大幅度调整克林顿时期的外交政策,把中国重新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变得异常艰难,4月份发生了撞击事件。但是当年发生了9.11事件,是美国把战略重心赚到了反恐上来。又过10年,当奥巴马要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大家开始议论我们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阿拉伯世界又动荡起来了。

其二中东动荡提醒我国未来要更加注重民生。

三是阿拉伯世界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帮助我们化解中国威胁论。

实际上,西方的那一套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也越来越出现了疲态,弊端丛生,越来越失去吸引力。第一,西方所谓民主政治的弊端日益显露。第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失衡。第三,高福利社会养懒人积重难返。第四,虚拟经济取代实体经济搞过了头。第五,新闻自由走到了“媒体恐怖”。挑战:

一是中国的经济利益受损。二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乘机做文章,预让中国内部发生动荡。

篇2: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教案

重庆邮电大学 自动化 形势与政策

摘要:阿拉伯世界由22个国家组成,覆盖西亚北非,盛产石油,扼守地中海重要运输线。从去年12月份以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西亚、北非国家相继发生了动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西亚、北非局势的动荡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西亚北非的动荡产生的结果不容小觑,无论对经济还是政治,无论是国内国外都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西亚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西亚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因此,西亚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

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

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新震源,动荡不仅引发国际能源、金融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波动,而且也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

1、国际油价将持续高位震荡

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石油供给的影响。目前所有抗议活动最为密集的国家(突尼斯、也门、埃及、利比亚和巴林)的总产量仅占全球供应量的3.4%。高盛研究报告也指出,如果**持续下去,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就可能升至105至110美元/桶之间,但若骚乱蔓延至沙特等中东大型产油国,油价就有可能创出纪录新高。

二是对全球石油运输的影响。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是世界经济的生命线。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更是世界贸易的动脉与咽喉,通过运河的航运吨位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90%以上。如果局势升级导致管道关闭,将需要使用油轮绕道非洲运输,使运输时间延长,并占用油轮运力,有可能推高目前全球运费率。综合来看,原油供应增量低于消费增量,再加上局势的动荡,国际油价将持续高位震荡。

2、进一步抬高通胀总水平

当前,全球各类基础商品价格在流动性、供给失衡以及突发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速上涨,通胀正有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蔓延的趋势,全球整体性通胀的特征愈发明显。目前新兴经济体平均通胀率提升到6%以上,并有向发达经济体蔓延的趋势。原油作为重要的基本原材料,其价格的飙升会把成本压力传导至产业链的中下游,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使各国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3、损害全球经济复苏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测算,预计,如果油价持续在每桶100美元以上,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就以目前的油价来说,全球在石油上的支出可能会让GDP减少5%,或使全球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有所降低,会对脆弱的经济复苏造成伤害。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其实本身经济低迷,再加上本身失业率高企以及石油价格的高企,发达国家存在陷入“滞胀”的风险。

4、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容小视

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会对中国与两地区的贸易、投资、石油供给等方面产生影响(1)贸易方面,我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在埃及的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埃及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如果两地局势不稳,很可能使许多出口企业谨慎下单。

(2)投资方面,近年来,随着海外投资步伐的加快,中国公司加大了在非洲、中东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投资,积极参与到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非洲已跃居为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定,目前我国正全力组织力量开始撤出我国在利比亚的华侨以及企业派出人员,在政局动荡国家开展运营的企业可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损失。

(3)石油供应方面,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中国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其中,苏丹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地,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中东北非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

篇3: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教案

[关键词]西亚北非;效率与公平;动荡原因

[中图分类号] D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2-0059-03

效率与公平理论[1]认为,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是一个动态过程,二者只有保持动态的平衡,国家才能实现繁荣稳定,任何一方发展滞后,就会带来各种社会问题。西亚北非国家虽然经历了“革命”,但这并没有带来繁荣稳定。究其原因,亦在于此。具体而言,就是没有解决好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问题,导致贫富差距过大、腐败问题严重、政治体制僵化,最终造成了长期的动荡。

一、经济效率低下为国家动荡埋下隐患

西亚北非一些国家,尤其是石油进口国,受国内政局动荡困扰、国际市场石油和食品价格上涨、欧元区经济衰退、叙利亚危机外溢效应的影响,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滑。这是导致该地区持续动荡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西亚北非地区2013年经济增长预计为3.6%,低于2012年的5.1%。以埃及为例,埃及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从2010年的4.6%持续下滑到2012年的1.1%;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从2010年的9%持续上升到2012年的12.5%;政府财政赤字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8%上升到2011年的11%,2013年还可能超过12%;国内公共债务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60%上升到2012年的70%;国家外汇储备从2010年的350亿美元减少到2012年的150亿美元。[2]埃及全国有40%的国民,每月的收入只有约六十至六十五美元的水平,大部分人依赖食物补助。[3]

同时,西亚北非国家普遍存在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010年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三国农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4.4%、3.6%和18.3%,[4]而且在农业中经济作物占比重较高,粮食产量较低,严重依赖进口,很容易出现“粮食危机”。从西亚北非国家游行示威者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粮食问题的确是造成动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西亚北非国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产业和旅游业,这些产业易受外部需求的影响,造成经济不稳定。

二、贫富分化过大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合理的收入差距可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提高经济效率,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如果这种差距得不到控制,很容易导致“马太效应”产生。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少部分人长期占有国家重要资源,过着王室般的生活。而大部分人只能靠微薄的工资生活,同时还要面对粮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威胁。

在埃及,全国可以分为三个阶层。第一个是富裕阶层,占人口总数的20%,拥有占社会总量55%的财富。他们或从政,或经商,不仅拥有豪华汽车和漂亮别墅,甚至还拥有大型游艇、私人飞机。第二个是中产阶层,20%的人口占有27%的社会财富。而剩下60%的人口是第三个低收入和贫困阶层,拥有的财富仅占18%。[5]据统计,2010至2011年度埃及家庭平均月支出为1929埃镑(约合320美元),市区家庭约为2224埃镑(约合369美元),埃及郊区家庭平均消费水平为1688埃镑(约合280美元)。[6]“革命”爆发前几年埃及人均GDP与中国相近,但埃及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和中国人却相差很远,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一天的生活费约1.5-2美元,实际情况可能更糟。埃及首都开罗最为典型,很多毫无收入的赤贫者靠国家长期补贴、吃政府供应的便宜大饼维持生活。而长年高额的补贴费用使埃及政府不堪重负,加上自身严重不足的粮食生产、国际粮价的不断上涨,政府只有提高大饼价格,老百姓马上就会上街抗议。这种悬殊的财富差距严重挫败劳动者的积极性,引起民众不满,造成社会动荡。

三、腐败问题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效率与公平理论中,对公平的解释很多,其中,起点公平论是指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应该在同一起跑线上,即竞赛的规则必须公平。[7]马克思主义的效率与公平观也指出公平的首要含义是生产资料占有的公平。

“革命”爆发前,西亚北非的多数国家是政治强人长期执政,制度的不科学滋生大量腐败现象。以突尼斯为例,本·阿里第二任妻子莱拉因贪得无厌遭到突尼斯国内民众强烈抨击。莱拉利用其第一夫人的地位疯狂敛财,被称作“阿拉伯世界的伊梅尔达·马科斯”[8]。本·阿里家族被称作“黑手党”,总资产达到了35亿英镑。除此以外,本·阿里出逃时,其已怀孕的24岁女儿内斯林和丈夫萨希尔、以及妹妹塞斯林正住在法国巴黎迪斯尼酒店的豪华套房中[9]。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的身家有人估计最低有50亿美元。穆巴拉克倒台后,军方迅速控制旅游部长、住房部长、内政部长,初步查明,此3人的身家在20亿美元以上。[10]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与政府官员的奢侈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导致政局动荡。

四、长期僵化的政治体制压制了民权,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公民自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西亚北非大部分国家政治体制僵化,公民的政治权力与自由,长期被压制。

“现在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政治上极端僵化的群体就是阿拉伯世界。”[11]阿拉伯世界有22个国家,政治上大致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强人长期把持政权。卡扎菲从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上台到被赶下台,执政42年。穆巴拉克任总统30年,还想实行世袭制。叙利亚国防部长兼空军司令哈菲兹·阿萨德于1971年3月当选总统,任至2000年6月10日去世。去世后,传位给35岁的次子巴沙尔·阿萨德,叙利亚成为中东地区唯一实现总统职位“子承父业”平稳交接的共和国。也门总统萨利赫统治该国32年。另一类是君主世袭国家。20世纪50年代建立沙特王国的老国王去世后,王位在第二代兄弟间传承,按长幼顺序继承王位。沙特现任国王阿卜杜拉年达87岁,等待接位的兄弟有20余位。卡塔尔的统治者是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他的家族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一直统治着该国。[12]

一方面,这些领导人中,有些曾在实现国家与民族独立、改革政治体制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如卡扎菲、穆巴拉克、阿萨德、纳赛尔、阿拉法特、布迈丁、布尔吉巴、萨达特、萨达姆、萨利赫和本·阿里,长期成为国家的世俗领导及精神领袖,对本国及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这些领袖们都是长期执政,必然会导致既得利益集团不思改革、权力垄断、体制僵化,变相绑架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比如,突尼斯虽在1981年实行所谓改革,但是一直执政的宪法联盟却从未真正给予其他政党参政的机会。埃及民族民主党执政32年,当局把宪法、反恐条例和紧急状态法当作“紧箍咒”,长期压制和排斥其他政治势力。

民众的民主权利被极端僵化的政治体制严重压制,他们在现有体制下找不到有效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必然会引起对制度的不满,这种不满日积月累就会爆发游行示威,甚至革命。

五、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无法实现平衡引起了国家政治的不稳定

公平与效率理论认为,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政治制度的设计也是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动态过程,因为一种制度体现或界定了一种财富分配的公平状态,任何社会的效率观都与特定的公平观相对应。[13]效率与公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国家的动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即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中的任何一方的单独发展都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绝对稳定;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需要效率与公平的协调互动以及平衡发展。

西亚北非国家政治体制中,执政者长期执政、缺乏改革,导致权力高度集中,腐败现象严重,国家经济发展成果被少数人独占,大部分民众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也就是说,执政者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社会公平的建设,忽视了经济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国民。例如,2009年利比亚和突尼斯的经济出现了负增长。但是,进入2010年后,随着全球经济的整体企稳复苏,北非各国经济再次回归高增长,利比亚和突尼斯实际GDP增长速度分别回升至3.2%和8.0%,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为什么在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这一地区的政治局势仍然剧烈动荡?为什么剧烈的动荡反而发生在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没有转化为人民的财富,没有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公平,而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激化了社会矛盾。

同时,社会不公平所带来的问题又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粮食危机、失业率畸高、收入分配不均、通胀高等多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的速度。执政者为了平息民愤,不断增加对民众的福利和补贴,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革命”的发生引发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停滞。民主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而是社会的加剧动荡。“在此西亚北非地区动荡两周年之际,贝莱德事件引发的社会动荡不仅折射出伊斯兰复兴运动执政下突尼斯社会矛盾的持续激化,同时也让人们对该地区的未来前景更加担忧。经济状况不见好转的迹象,不同宗教派别间的角力,宗教势力同世俗派力量的博弈,普通民众与执政集团的冲突,加上域外国家借‘新干涉主义肆意介入所导致的混乱,未来西亚北非难言平静。”[14]金融危机引发的高达15%的失业率和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由互联网揭露的政府腐败是本·阿里倒台的重要原因。两年后,就业状况不仅不见好转,相反持续恶化,平均失业率接近20%,失业人口一度突破100万,贫困人口随之不断增长,截至2012年11月底超过200万,占人口比达25%。[15]

西亚北非国家像是陷入了怪圈,在一些石油进口国家,经济发展不景气导致“革命”,而“革命”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经济的发展。在一些石油出口国家,经济发展比较好,但是依然爆发游行示威甚至“革命”,只不过是以“民主、自由”为口号。“革命”爆发近三年后,当初导致民众“革命”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反而激发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伊斯兰势力大范围的崛起等。从效率与公平角度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发现,经济效率的提高与社会公平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必须把实现效率与公平协调发展作为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关于公平与效率理论的解释请参见: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安德鲁·伯格,乔纳森·D.奥斯特里.公平和效率——是两难选择吗?[J].金融市场研究,2012(06);王宜新.公平效率问题的理论演绎与实践探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2);罗福群.效率为先、公平为本:效率与公平关系更科学更准确的反映[N].南方日报,2012-06-11(F02).

[2]Hafez Ghanem.Can Egypts Transition and Economy Be Saved?[N/OL].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opinions/2013/05/01-egypt--economy-transition-ghanem,2013-05-01.

[3]维基百科.埃及[N/OL],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83%E5%8F%8A#.E7.94.9F.E6.B4.BB.

[4]中非发展基金课题组.西亚北非动乱的经济根源——总量增长与结构失衡矛盾的集中爆发[R].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2013-01-01.

[5]蒋生元.埃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两成富人拥有五成五社会财富[N].检察日报,2011-01-27.

[6]宗晨.调查显示:四分之一埃及人生活在贫困线下[N/OL].中国经济网,http://intl.ce.cn/specials/zxgjzh/201202/02/t20120202_23038302.shtml,2012-02-02.

[7]李松龄,栾晓平.效率与公平理论研究总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3(04).

[8]伊梅尔达·马科斯是菲律宾前总统夫人,以奢侈无度闻明于世,仅收集的鞋子就超过3000双.

[9]崔海培.突尼斯前第一夫人被指大肆敛财女儿生活奢华[N].西安晚报,2011-01-18.

[10]叶利军.西亚北非动荡给我们的警示[J].湘江论坛,2013(08).

[11]李绍先.西亚北非动荡的启示[N].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1-08-20.

[12]李绍先.阿拉伯大变局的地区和国际影响[N/OL].http://www.cicir.ac.cn/chinese/newsView.aspx?nid=2991,2011-09-09.

[13][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上海:三联书店,1996;黄有光.效率、公平与公共政策——扩大公共支出势在必行(中译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张笑寒,张瑛.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绩效分析[J].农村经济,2009(01).

[14][15]黄纯一.西亚北非将再次陷入动荡?[N].文汇报,2013-02-09(004).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外执政党治党理政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批准号为12&ZD078。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研究生

指导教师:周敬青

篇4:战乱的西亚,动荡的北非

期末论文

课题:西亚、北非局势分析

姓名:孟萌班级:学号:

2011级金本三班 110111309

战乱的西亚,动荡的北非

姓名:孟萌 专业:金融学

班级:2011级财政金融系金本三班 学号:110111309 内容摘要:

从2011年3月爆发冲突以来,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叙国内多地武装冲突不断,美欧对叙进行制裁,阿盟不断施压。2012年3月27日,叙利亚政府接受安南建议同意停火。

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当地时间12日6时开始实施停火。新华社记者当天在首都大马士革街头采访时看到,当地市民生活一切正常。历时一年多的叙利亚流血冲突能否结束,各方拭目„ 关键词:叙利亚 利比亚 西亚 北非 **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西亚、北非历来就是一个动荡与战争频发的地区,持续的战争不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威胁了人们的安全,而且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下面来举例说明一下。

正文:

关于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 首先关于北非的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是一个部落国家。这句话颇能说明利比亚的政治现状,部落政治的确是利比亚一个特殊的政治现象。据统计,分布在利比亚各地的部落大大小小共有几百个,正是因为部落众多,也导致了各部落之前冲突矛盾不断,从而导致了利比亚战争的发生。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后来因为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引起了反对派的极大不满,从而利比亚内乱爆发,之后其他各国以法国和美国为首开始武力干涉支持利比亚反对派,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人民妻离子散、生活贫困,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然后关于西亚的叙利亚动荡,叙利亚的现总统巴沙尔是前总统的次子,前总统是靠军事政变起家,并一直执政到死。今年三月,在叙利亚南部,一些学生张贴反政府宣言遭逮捕,然后引发叙利亚全民抗议热潮。为避免人道主义危机(防止因政府武力镇压而造成的屠杀),阿盟,北约,欧美开始介入。从去年三月份至今叙利亚国内的动荡局势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了,期间死亡人数超过8000人,伤者更多,许多无辜平民流离失所,引发国际广泛关注。

西亚北非动荡原因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内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西亚北非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究其原因,无非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在经济方面,石油资源在中东地区十分丰富,因此石油经济是中东地区的主导产业,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边缘地位,非常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大势的影响,经济危机以来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的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另外虽说石油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可是主导权却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从而导致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分化悬殊,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变的更加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加困难导致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上升,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是引起动荡的原因之一

在政治方面,首先是一些国家的领导人的独裁统治和某些国家实行的领导人世袭制,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某些国家为了一己之私强行干预中东国家的内政使得西亚北非的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出现了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在整个地区的恶性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部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从而使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以及政府严重腐败,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在文化方面,由于前期受到殖民统治使得西亚北非很多国家的思想文化比较落后,而且有的国家大国心态非常浓厚,有些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发展自己的文化。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在西亚北非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从而引发了地区动荡。

中东向来是一个宗教繁多种类复杂的地区,中东的宗教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其内容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而这三大宗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分化再发展,各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融合,很难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从而导致严重的宗教歧视甚至是欺压,因此宗教和文化问题成为导致西亚北非地区冲突不断的思想根源。

西亚北非的**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和机遇

由于西亚和北非的局势动荡会导致世界市场陷入严重恐慌,原油价格飙升,世界油价大幅上涨,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法杖。另外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几个盟友的下台,新政府态度的转变会使美国的中东战略发生改变,只是在利比亚扶植亲美新政府,可能有所弥补战略损失。

西亚北非的**不仅严重的破坏了世界和平,而且会导致大量战争难民颠沛流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对我国的启示是,首先在经济方面,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发展中逐步缩小人民群众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避免经济的两极分化,减少贫富差距;要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善我国的经济类型避免经济结构单一化。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发展有计划的有条理的吸收外资,避免外向型经济的出现,使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人掌控。

在政治方面,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预防腐败机制,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完善决策机制,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国家机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文化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在外交方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和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维护人民利益。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虽然现在面临动荡的局势,但我们也大可不必一味地悲观消极,西亚北非的动荡也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阿拉伯国家与我们从一般的商业合作到战略合作的意愿加强。西方抛弃穆巴拉克,令海湾国家失望,在战略伙伴的选择上向东倾斜。同时阿拉伯国家寻求稳定的外部支持,充分发挥本国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多元化的愿望更加强烈,对我们资金、技术和经验借助的诉求有所提高。据悉,有北非的国家提出来,希望加强和我们在矿产开发领域的合作。此外,在农业、制造业、高技术人才交流领域我们也迎来战略合作机会。

阿拉伯国家的私有化进程有分析认为,这次地区动荡之后,部分阿拉伯国家的金融服务、电信、旅游等行业私有化进程将加速,如果我们企业能够借投资私有化进入,对于拓展商业利益,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商机和服务,都会有很大帮助。

我国可以利用西方对阿拉伯的优惠政策,不断扩大合作规模。美欧这些西方国家为了维护他们地区的战略利益,将会进一步加大经济投入,给这个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现在我国有些企业已经在合作区内进行了投资。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些机遇,扩大我们投资规模,以加快我们产业转型。

篇5: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和启示

西亚和北非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更加不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除近期的利比亚政乱问题外,巴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是西亚北非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严重威胁。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加之西方强国的政治军事干预,西亚北非地区陷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时期,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动荡不堪,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方势力的强制干预更加激化了其存在已久的民族矛盾,加剧了该地区的政治动荡局面。

(一)政治问题

西亚北非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政策,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统治者采取独裁专制。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经济问题

西亚北非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的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国内经济衰退,民生凋敝、百姓贫穷,失业率攀升,导致年轻人不满乃至上街示威,国内贫富悬殊、分配不公,民众生存处境更加困难,这使得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上升。

(三)文化问题

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再加上受殖民文化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出现“营养不良”,畸形发展的趋势。

西亚北非很多国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人口出生率非常高。有的国家大国心态非常浓厚,有些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

受长期的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在西亚北非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四)宗教问题

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其内容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融合,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甚至是欺压,这便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西方势力的强制干涉是引起西亚和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的深层原因。

十多年来美国在该地区竭力推行的“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措施与行动,是导致部分国家局勢巨变的诱因和关键。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

互联网推波助澜。为了让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顺利实现,奥巴马政府极为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在中东北非地区煽风点火。美国政府以“互联网自由”为幌子,在中东地区借助社交网络这种新型的外交工具,大肆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力煽动该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并使这种情绪迅速在中东地区延伸,从而导致本来限于少数国家局部地区的政治抗议活动得以迅速蔓延。

西亚北非发生的政局动荡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要把经济发展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而为了保证国家的发展,首要前提就是维持政局的稳定,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顺利,才能消除动荡的根源,长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完善经济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避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提高规避国际风险的能力。这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稳定社会、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物质保障。

第二,要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协调人民内部矛盾,防止出现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影响发展的主题。

第三,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胡总书记7.1讲话)

第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确保国家机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和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维护人民利益。

第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第七,贯彻落实我国的各项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大力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建设民主、自由、富强、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八,研究国内国际政治的人员要拓展研究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密切关注国际重大事件,将中国政治发展纳入到全球经济政治发展格局中去考察。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正确的判断国际形势,把我国内形势。

篇6:西亚北非动荡带来的警示与机遇

内容摘要:近一年来,在世界版图西亚北非一角,多个国家出现了典型的、连锁的、集中的政治动荡事件,一部分国家发生政权更替,如突尼斯、埃及;一部分国家陷入内战,如利比亚;一部分国家出现社会动荡,如,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叙利亚、也门、沙特、伊朗等国,西亚北非地区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这是继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又一波影响全球的多国群体剧变,这种动荡给我国动荡带来哪些警示与机遇呢? 关键词:西亚 北非 社会动荡 警示 机遇

正文部分:

一西亚北非动荡的警示亚北非动荡的警示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是否将成为美国考虑的下一目标,还有待密切关注。但不久前我国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互联网煽动国内居民非法聚集,妄图引发“街头政治”,不能不说是个别人企图把乱局引向中国的一种尝试,对此我们应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证明,西方列强总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国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中,一个自主、强大的中国永远是历朝历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与发展,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奋进,对此我们应十分珍惜,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与稳定

1、局势说明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

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美国拒绝牵头利比亚军事干预,而且明确拒绝派出地面部队,一方面是不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个烂摊子,另一方面奥巴马还面临着巨大的预算压力。北约内部至今存在着强烈的主和争吵,很多国家明显不想卷入利比亚内乱,大多时候是法国在唱独角戏。而没有美国的全力支持,法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2、中东北非问题的根本原因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3、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政治影响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4、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利比亚**推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由于**,目前估计减产幅度在100万桶/日。利比亚的内部**,一方面使得国外石油公司停产,欧美等国石油公司人员从利比亚撤出而造成减产;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受阻,且可能有部分管道或者设施受损,致即使平乱,其产能无法短期内得到恢复。从另外角度分析,即使卡扎菲被推翻,造成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由于各方势力存在矛盾,**无法中止,也将成为利比亚原油产量无法短期内恢复的关键因素。

3月3日沙特和美国均称,将动用剩余产能和战略储备来弥补利比亚的缺口。因为沙特的原油品质无法完全替代利比亚主要生产的轻质低硫原油,所以初步估计利比亚减产幅度在125万桶左右,将动用沙特30%的剩余产能。什么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在中东地区没有发生?我思考了很久,还是邓小平讲得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过去30多年,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提交本次人代会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看,我们国家在继续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会更加重视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

二 西亚非动荡印证了“发展是硬道理”

2月下旬,我出席了在阿布扎比举行的题为“美国、新兴大国与跨国威胁”的国际研讨会。会议的议程上没有关于中东形势的议题,但是由于这次会议是在中东形势发生剧变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地点又在海湾地区,会上讨论和会下交流都涉及到中东形势。

在阿布扎比的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代表,都认为中东剧变来得很突然。但是,我在同与会的阿拉伯人讨论时,他们觉得并不突然。去年5月,我曾到多哈参加一次国际问题研讨会,会上一位中东著名企业家发言简短,但引起与会者的注意。他说:“中东地区有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这就是中东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巨大。今后六七年,在中东需要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来吸收这些走向劳务市场的青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中东地区的经济保持每年8%的增长率。然而,中东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仅为4%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就业大军的需求。”他最后很担心地说:“这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看来一些中东人士对中东目前的剧变是早有察觉的。世界希望中东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因为中东地区不稳定,已经导致国际油价的飙升,油价飙升会导致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在过去一年里,世界粮食价格已经上涨20%—30%,再上涨会带来许多问题,这对世界的稳定是没有好处的。中东剧变是在世界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剧变说明“发展是硬道理”。

上一篇:线状与面状对象的拓扑关系及其量度指标体系研究下一篇:九项制度